书法浸润心灵

2024-09-16

书法浸润心灵(精选10篇)

书法浸润心灵 篇1

书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近日,教育部下发《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要求在中小学校设置书法课程,这再次引起人们对书法以及书法教育的关注。

古人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作为书法之法,究竟于人有何裨益?书法之法是我们步入中华传统文化殿堂、涵养端庄浩然之气的绝妙途径,是我们凝神修性、浸润心灵、提升品格的别样法门。书法的妙用无穷,择其要者,笔者以为可以用以下八字归结:凝神,散怀,修身,启智。

儿时,笔者家住在武昌蛇山抱冰堂附近,因修武汉长江大桥的关系,古黄鹤楼上的碑刻集中到了这里,有幸瞻仰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壮观”二字的巨型石碑、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横幅词碑。少年时,家搬至紫阳湖,在紫阳湖公园常见文人雅集,论书作画,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艺术的种子;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有缘走进著名金石书画家曹立庵先生家,成为立庵先生的入室弟子;20多岁,在湖北省文联省作家协会大院工作生活,深受文学滋养,耳濡目染,从此开始追寻书法的从艺道路。

中国有文字史以来,前人留下的翰墨可谓浩如烟海,大量的范本可以供我们学习临帖。从描红、临摹开始,直到熟练背诵、博采众家之长,渐渐凸显个人特色风貌,这是一个谁也绕不过去的途径。书法学习会让浮躁的心安静下来,会让少年的时光泛起安详的光芒,凝神向学,使我们从前人书法的“能品”中慢慢品读出“妙品”,从“妙品”中又超拔出“神品”,作为我们学习之法帖。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终其一生,一路走过来。谁不怀想当初那描摹、临写状态中追寻那不似之似的美妙意境?

缘由天定,分在人为。当年,住抱冰堂附近,注定了笔者平生对抱冰二字的喜爱,“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心育蕴着文心;“学似春冰积不厚”说明一息尚存还要学习。“志向当勇往直前,犹之负担,不到地头,难以息肩;工夫当循序渐进,譬如登山,遇著险处,越要努力”,说明从艺要高攀,志向愈高远,愈要低调努力。学习前贤佳句,对笔者的影响也是至深的。以至于在对书法的追寻上有如拼命三郎。起初,笔者家书房里没有暖气,研习书法达到忘形之地步,脚板在寒夜里裂口流血竟浑然不知。写书法既是兴趣爱好,同时也是真实生活的一部分,当心中有个目标,就会一任自然地前行。自然平淡的生活态度,自然而然的艺术追求。

书法的姿态高雅,意境更空灵,书法中涉及的哲学、艺术、宗教、美学,让人心存高远,让人奋斗不息,让人低调谦和,让人看淡名利,让人终其一生,追寻不断。恩师曹立庵先生早在1945年即给毛主席治印,同柳亚子先生多有诗歌唱和;他1962年出版的《怎样写毛笔字》一书,一版再版。曹立庵先生在最后的岁月里,却只写了“研笔穷理,游艺依仁”八个字,不可不说是书法大家一生的写照。做人有规则,做事有章法,从艺有仁心,欲把名声充宇内,先将膏泽布人间,这就是书法大家修身的境界。无论何时,书法都是要我们抱三分虔诚、七分敬畏的。书法平和萧散。心平气和地学,萧散简远地写,所谓散怀是也。写书法的状态,给人一种气定神闲的感觉,写书法的过程就是一场自我的修炼。古人论书:“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也。”有人喜欢颜鲁公的骨气刚劲,有人则独爱柳公权的清雅风逸。无论喜欢哪一种,书法中的雄浑或隽永,真诚或意味悠长的笔墨情趣,都有其各自不可取代的独特的艺术位置。书法研习中,也同写作文一样常常得运用到概括、抽象、变形等艺术处理。纵观古今书法大家,就书法而书法是不可想象的。人们景仰的书法大家,莫不是晨夕览诵,寝则怀抱,涵育养深的。而书法本身就是启智的过程,精妙在于意到便止,意犹未尽。

《老子》有言:“万物复根,归根曰静。”在当今世界,红尘滚滚,名来利往,你可否自问,自己能静得下来吗?要安静下来,笔者以为比较好的办法,莫如来练习书法。写书法,始终在入帖、脱帖之中反复穿行。在漫长的过程中,有八个字在心中,与凝神、散怀、修身、启智相映照,这就是对书法的“至敬、至诚、至真、至谨”。

笔者常常去学习和观赏别人的书法,不难发现有人喜作小品,清雅、空灵、精美绝伦;有人喜作大幅,浑厚、悲怆;大气凛然。小中见大,大中喻小,大小俱美,其涵蕴的精神可谓小道川流大德敦化。无论是哪一种,都能给我们以精神力量。

这般美妙快感让一代代少年去追寻,这是为何?这是因为书法里承载着一种民族精神,这是因为书写中饱含了一种向上的力量。坚毅的人格胆识,多彩的艺术魅力,在墨光中历久弥香。不是因功利而为,不是为媚俗而写。书写中求学,创作里升华,良知照彻了人生幽昧的夜空。

为何要劝少年学一学书法?

艺术门类众多,惟有书法,人生八十、九十,一息尚存,还得努力,这既是苦不堪言的文人之旅,又是韵味无穷的赏心乐事。书法历练了人格,它让人坚信,生在何处无法选择,书法也未见得能改变人的命运,但书法足以改变一个人。

临帖,有人一生为之,那岂不成了书奴?当然,看看书学的历史,大量的是书奴,个别人作书圣。趣味就在:妙在能合,神在能离。从艺既要高攀,做人更得低调,临帖学习,就得大胆落笔,小心起念。许多孩子和家长看到书法家的成果,惊羡里往往望而却步,这是不必要的。没有人可以回到过去重新开始,但谁都可以从今日开始。新的发端,新蕴万象,只有你开笔写,才可能并可以书写一个全然不同的新的结局。

柳骨颜筋,千古楷法,韩潮苏海,万顷文澜。临帖,定有所得,有所得必先有所悟,有所悟就是要学会存疑。不能食古不化,存疑才可创新。书法需要才情,书法需要激情,书法需要忘情。好的书法作品,我们怎么去品味?我们从历史价值看其人格精神,从文化价值观其气质禀赋,从艺术价值则品其审美理想。

意在笔先。作为一位书法家,希望能够写出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书法作品。这离不开生活的积累和智慧的照耀。平和中、愉悦间、寂寞里均能等待灵感来袭。

人同日月经天,善始善终;艺如星河灿烂,无际无涯。感佩艺事,深怀文心。中国文化发展到今天,已为人民生活之不可或缺。然而,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热闹场景下,有的人显得异常浮躁,急功近利之心尤甚。正如一位书画家所言,“名利场上尘飞扬,大师巨匠多如蝗,初握红缨两天半,也称中华第一枪”。有些人在神圣的文化艺术面前的虔诚是不够的,热衷于虚名的声色,遗憾的是,当下书法界出现不少作品却呈现出营养不良的现象,不是缺气就是缺血。

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鼓乐声里,却深藏着学人对书法继承与发展的浓重忧患与无言的感喟。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里,既惊见自己的浅薄与渺小,又愿缄默地在创作中孜孜以求,努力改变和超越自己。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属性,要求我们必须关注和坚守它民族的、文化的、精神层面的博大内涵。作为书写者,要试图把真心献给社会,献给人民,要虔诚地深深地去感动自己。做不了圣人,也不作庸人,做不得法书,也不做俗书。

书法进课堂,善举,闻之欣喜。国家提倡孩子们学书法,天顺人和,善莫大焉!书法有禅意,有古意。格调清朗,有别时流。一般可意会,难言传。今万千学子亲历探寻,定可成造化之功。努力创作出集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书法艺术精品。梦想在前方,我们在路上。写出生命的澎湃激扬,写出人生的追求梦想,秉承天地至清之气,留得年年纸上香。_

书法浸润心灵 篇2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

一年一度读书节,今年已然12届。本届读书节以“悦读经典,创享人生”为主题,旨在通过生动的活动形式和丰富的活动内涵,以菜单方式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和自主选择,激发同学们读书兴趣和愿望,鼓励同学们以多种表达方式呈现经典、品味经典,为自己的精神世界找一个理想家园。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文明传承的载体。我们华夏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当我们怀念我中华鼎盛汉唐、宋明词章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我们的先祖们所创造的灿烂文化是建立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基础上的呢?!那些凿壁偷光、萤囊映雪、悬梁刺股的故事,激励了多少华夏儿女刻苦读书!英国著名思想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严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修辞学使人善辨;凡有学者,皆成性格”;法国著名哲学家笛卡尔说,“所有的好书,读起来就像和过去世界上最杰出的人们的谈话”。读书打开了我们多种认识自我、认识他人的视角,也发展了我们全面而深刻看待世界的能力,更给予了我们以不断更新自我、重塑自我方式,让我们自己成为人类丰富真善美的力量!

“书到精绝潜心读,文穷情理放声吟”,读书一定要有好方法。我很赞赏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所谈的读书方法。他说:“读书只有两点须在此约略提起。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特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这样的读书方法是重构认知方式,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葆有质疑批判之精神的基本研读方式,是我们要坚持和提倡的`。

“十一”黄金周也是“诺贝尔奖”周,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等相继问世,“细胞自噬”、“拓扑相变”、“分子机器”等专业名词扑面而来。希望同学们在关注阅读经典时也应关注科学前沿的发展,阅读科学研究领域的新文献、新成果、新应用,提升科学素养,拓宽科学视野,养育科学精神。

让阅读成为我们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需要、一种文化自觉;让书香弥漫我们的校园、浸润我们的心灵、升华我们的理想与追求!

让墨香浸润心灵 篇3

一、重“知”。

学习过程的第一步就是感知,即知道。孔子主张好学,极力倡导多闻、多见、多问,提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求学理念。所谓“先知先觉”亦说明“知”在先,“觉”在后。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知透”。如我在教学《秋天的雨》这课时,引导学生理解“五彩缤纷”这个词,我采用“换词练习”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之准确。

1.师过渡:秋雨不但藏着香甜的气味,,它还有好看的颜色呢!老师相信你们能自主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请默读课文,用“我读懂了……”来表达你对课文的理解。

2.预设

生:我读懂了秋天有菊花儿开了。

生:我读懂了秋天,银杏树叶黄了,枫树叶红了。

生:我读懂了秋天有很多好看的颜色:黄色、红色、金黄色、橙红色、紫红、淡黄、雪白。

师:这么多颜色啊!课文中有一个词来形容,赶快找出来吧。

(五彩缤纷。)

师:现在谁明白了“五彩缤纷”这个词的意思?

(颜色繁多,很美,非常好看。)

3.引导学生质疑:“五彩缤纷”这个词可以换成“五颜六色”吗?

比较,讨论,学会用词准确。

a、引导学生从“缤纷”这两个字的偏旁来分析:绞丝旁,有“相互交织、交错”的意思在里面。动手查查字典,再看看意思。

b、这么多的颜色,是怎么交织在一起的呢?(找出第二自然段带有动词的句子,指名逐句读。)有“扇、飘、挤、碰、点头”等动作来表示交织,层层叠叠,有一种动态美。

c、秋雨来了,把花草树木洗得干干净净的,显得更绚丽,更耀眼,非常好看。

d、“五颜六色”只形容颜色多,聚集在一起。“五彩缤纷”不但形容颜色繁多,还形容很美,很好看。所以,用“五彩缤纷”这个词更准确。

这样训练的好处是培养了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探究、追求严谨、追求美、追求完善的品行。

二、养“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孔子认为学习情感直接作用于学习者,是学习成败的关键。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是文化之根,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学习语文就是让学生汲取精神营养。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这是一个语文教师肩负的责任。

如我在执教《秋天的雨》第三自然段时,教师出示各种各样的水果课件,看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在欣赏五颜六色的水果时,趁机提问:

师:此时,如果老师带领你们来到果园里,站在果树下,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渗透品德教育)

生1:我好高兴,我想摘下果子吃。

生2:我太激动了,我要爬上树去摘很多果子,带回去给老师和同学们吃。

师:你懂得有东西大家分享。心里时刻装着大家,你在班上一定是个很受欢迎的人。

生3:我要摘下几个红得好的橘子带回家,因为奶奶的牙不好,她只能吃软软的、甜甜的橘子。

师:你真是一个有孝心的好孩子。

生4:农民伯伯种了这么多水果给我们吃,我们要爱惜这些劳动果实。

师:你能体谅农民的辛苦,真的很懂事。

生5:我要用笔把这些水果画下来。

师:对,我们还可以画下来。老师相信你能把这些水果画得让人馋涎欲滴。

生6:我要好好观察,然后写一篇观察日记。

师:你可真是爱观察、爱学习、会学习的孩子啊!

学生们得到老师的鼓励,有效的评价,自信心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这堂课,随着课文的学习,激发孩子们懂得了“分享、孝敬长辈、关心他人、爱惜劳动成果、爱学习”等道理,收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达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三、坚“意”。

所谓有志者志不移,无志者常立志。坚强的意志是治学的首要条件。教者要通过文本的学习,直接作用于孩子,培养孩子学习的意志,才能将思想定格在学生的心灵。

四、持“行”。

小学语文《新课标》告诉我们,要培养孩子解决基本能力的方法和评判能力,进而内化为自觉行为。孔子认为善于讲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学以致用,才能净化心灵,支配自己的行为。《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确实,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外延相通。

德育是一个永恒主题,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需要长期坚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素,结合学生思想和知识能力的现状,潜移默化的进行德育渗透,逐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总之,使孩子们成为根植于中华民族道德精华之中现代人,是当代道德教育的重任。为把孩子们培养成为具有高度文化素质与高尚道德情操的一代新人而不懈地努力。但愿我们当老师的都能做到像鲁迅先生所说的“其身亡而其教犹存”,推而广之,做到“其身离而其教犹存”,一起共勉吧!

参考文献

[1] 渝教基[2009]3号文件,关于印发《重庆市中小学课程育德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

[2] 《语文课程标准》

[3] 《礼记》

让书法浸润学生的心灵 篇4

一、潜移默化巧熏陶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书法教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要想根植于学生心中, 教师就要做个有心人, 将书法和其他语文活动联系起来, 积极创设书法学习的环境, 让学生入眼、入心, 从而入字、入境。不少学校进行古诗文诵读活动, 其实可以结合书法的欣赏活动一同进行, 很多诗词佳赋本身也是书法的上乘之作, 如苏轼书写的《赤壁赋》、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以及毛泽东的大量诗词等, 不在乎学生会品评鉴赏, 只是让学生在诵读的同时也潜移默化的感受书法的美。此外, 祖国的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中包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吴长媛

(辽宁省瓦房店市第二十三中学, 辽宁瓦房店116300)

摘要:当今的思想品德课堂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 它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 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天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 细心呵护,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努力营造轻松、民主、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动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 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机盎然的舞台, 进而构建和谐高效的政治课堂。

关键词:积极性;主动性;活跃;思维能力;实践应用能力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志码:A

随着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 越来越需要我们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用新的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

文章编号:1674-9324 (2012) 12-0243-02

题。在这种情况下,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便成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

含着许多书法名作和摩崖刻石。教师要善于引导, 课内将一些优秀的书法图片展示给学生看或讲述一些书法小故事, 将学生引领进书法的王国。教师也可以给学生讲解汉字的起源、演变, 如书法的字体从甲骨文到金文、大篆、小篆、隶书, 再到楷书、行书等。让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脉络, 欣赏著名的作品。课外鼓励学生用探索的眼睛去寻找生活中的书法, 如曲阜的石碑、西安的石林等, 多看、多赏、多交流, 在潜移默化中让书法走进学生, 使学生爱上书法。

二、多种方式激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书法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书法形体美的同时, 也接受艺术的熏陶。激发学生书写的兴趣, 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可以由教师开展专题讲座, 如《对话仓颉与羲之》、《兰亭佳话》、《文房四宝趣谈》等, 也可以邀请家长来梳理书法演变的历史脉络, 还可以让学生搜集书法家的小故事上台展示, 如“王献之苦练十八缸墨汁”、“欧阳询勤奋习书”、“王羲之写经换白鹅”等。学生在搜集资料、积极准备的过程中必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 而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后学生就会不自觉的走进书法的王国, 为认真专注的书写做好准备。

三、重视课堂勤实践

毛笔书法与硬笔书法有很多相似、相通之处, 但由于很多学生对毛笔书法接触较少, 因此书写前一定要充分让学生感受毛笔与宣纸的特点, 避免学生因好奇心在宣纸上乱涂、乱画而无法集中精力习字。除此之外, 教师还要重视以下几点。

1. 教师示范。

学生的向师性很强, 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隽秀、工整的字迹对学生来说是无声也是最好的教育。无论是课堂上教师的示范例字、基本笔画还是学生作品中老师的评语, 一定要写得规范、端正、美观。教师的执笔、书写姿势也是学生模仿的对象, 教师的字迹更被学生视为“现成的字帖”, 因此, 教师的示范作用不容小觑。一笔一画写好每个字, 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2. 训练得法。

首先要训练学生正确的坐姿和执笔姿势。因为毛笔与铅笔、钢笔不同, 学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养成正确、良好的习字习惯, 因此教师在写字初期要在学生的姿势上下功夫。可以集体示范与个人指导相结合, 也可以边教授基本笔画边逐个纠正。随着习字的深入, 学生书写姿势的好习惯也逐渐养成。其次, 要培养学生静心读帖的习惯。历史上很多书法名家在临摹字帖前都会反复读帖, 做到对字的点画、结构、神韵等心领神会后再下笔写。所以, 读帖不仅要避免看一笔写一笔的坏习惯, 而且要让学生养成沉着冷静的性格, 做到了然于胸, 方才下笔有神。最后, 在课堂书写实践中, 教师一定要训练得法。从正楷的基本笔画入手, 循序渐进地教授不同结构的字, 临习不同章法的作品。在教授的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展示台, 将学生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集中讲授, 适当奖励。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同时也对照自己存在的问题加以改正。

3. 作业适量。

要想写好字仅仅靠老师的教授示范和短短的课内时间是不够的, 教师布置的作业量一定要适当, 任务布置过重一定会导致学生疲于应付, 很难写出高质量的字, 再者小学生的手指肌肉正处于发育中, 不宜长时间握笔书写, 教师应该从兴趣出发引导学生每天适当练字, 既有“量”的规定, 又有“质”的保证, 真正让学生在练习书法时日有所获, 渐入佳境。

四、及时反馈有评价

学生书写的效果如何, 反馈和评价是关键。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自评。

教会学生写完字后对照范字或字帖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的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也是学生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自评时, 要给学生一定的指导和规范, 可以从笔画、结构、章法等给学生以范例, 让学生知道成功的字好在哪里, 自己的字与范例差距在哪里, 静心观察后再潜心对照, 及时自评。

2. 师评。

教师可以利用展示台集中点评, 也可以与学生面对面直接点评, 教师的指导要以鼓励为主, 发现学生的点滴优点, 促使学生进步。同时教师要重视自己的书写批语也是一种无形的评价力量, 让学生从教师的书写中受到启发。

3. 展示互评。

在班级墙报内开设书法园地。组织学生互相欣赏、互相评价, 有条件的班级还可以利用班级博客进行展示。通过互评, 学生之间不仅可以取长补短还能互相借鉴, 产生竞争意识, 营造浓厚的书写氛围。

提高国家的软实力在于发扬传统文化, 学习书法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传承, 一笔一画地教学生写好字, 扎扎实实落实好书法这门课程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让书法浸润学生的心灵, 让我们一起在翰墨路上携手前行。

摘要:了解书法历史、汉字字体源流, 培养初步的书法欣赏和书写能力十分必要。书法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 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 培养审美情趣, 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从书法文化意识的熏陶, 多种方式激发兴趣, 重视课堂练习和及时反馈这四方面入手, 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如何让书法浸润学生的心灵, 增强学生的书法文化意识, 培养学生的书法能力。

点滴文化浸润心灵 篇5

从我国国学教育的现状来看,“国学诵读热”已经在全国掀起,但是对国学经典的德育教育作用重视还不够,尤其是在小学,绝大多数学校国学教育仍停留在诵读的层面上,所以在扎实开展国学诵读工作的同时,将国学教育与小学生道德行为培养融为一体,必将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经典融入校园,学生在熏陶中滋养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的体现,像流水一样滋润着中华民族的茁壮成长,教师有责任将它传承、发扬,促使文化育人,这样将成为学生一生美好人格的源头活水。对孔子、孟子、韩非子等古圣先贤的思想进行梳理,浸润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把校园文化建设成为有生命的育人基地,必将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我校布置了主题为“传承中华文明,成就少年君子”的文化长廊,集中了国学经典读本和八十条警示名言,展现了历代名家的名言名作,丰厚了学生文化底蕴,为健全人格的养成打好生命的底色。“文明礼仪长廊”和“道德细节100问”,学生自己编写、自主参与,辅以日常学习生活的照片为背景,使学生从小就学有榜样、行有示范,同时增强认同感、亲切感,而这一学习、体验、感悟的过程也必将回归学生的生活,使教育如春风拂面、春雨润物。

二、经典浸润心灵,学生在诵读中感悟

人格之养成奠基于童年,“知”是“行”的基础,及早让儿童接受传统经典文化的教育和塑造,让他们接触最有价值的作品的熏陶,成为他一生高远见识、良好道德行为的积淀。

(一)三种学习方式结合,国学教育全面开花

一二年级:班主任利用每天早读、午读组织诵读国学经典名句;三四年级:由品德课教师将国学经典内容融入品德课教学,进行有益探索;五六年级:校本课程中诵读、理解、感悟国学经典内容。

(二)探索三种课型,国学教育突显成效

阅读指导课:利用校本课程进行阅读指导课的教学尝试,探索课堂教学模式。学科渗透课:与现有课程有机结合,音乐课融入古筝弹奏、古诗新唱的元素;美术课融入书法国画欣赏;体育课融入跆拳道等。成果展示课:每班每学期一次诵读成果展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经典语句诵读、有古诗词吟咏、有绘声绘色讲故事、有个人才艺展示等。

通过多种形式国学教育课的学习,学生在诵读中感悟、体会,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学到的反省自己的行为,对照自己,看看别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在国学经典的熏染陶冶自省中不知不觉形成。

三、经典引导行为,学生在活动中成长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以经典文化为载体,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托丰富多彩、主题鲜明的德育活动,促进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培养。我们进行了四级活动的尝试与探索。

(一)校级活动——抓实主线

孝亲敬老教育作为道德教育培养的主线深入开展。

1.以“行”为切入点,实践活动与生活紧密结合。班主任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了解学生孝敬长辈的精彩瞬间,评选出“孝亲小明星”,使孝亲敬老的种子在每个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逐渐枝繁叶茂。

2.以“知”为立脚点,实践活动与孝文化氛围营造相结合。制作传承孝敬美德的活教材——孝亲展板、孝敬树、主题为“家”的公益广告片,观看汶川地震妈妈舍身救助孩子的故事等等,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着从古至今的孝敬美德,沐浴在浓浓的孝德氛围中。

3.以“行”为深化点,实践活动与亲子互动相结合。“孝亲敬老”主题教育活动向家长开放,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安排互动环节——向父母说说知心话,跟同学聊聊孝亲的做法、和爸爸妈妈一同表演自编自导的节目。使孩子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对爱的感悟,对感恩的诠释。

4.以“行”为训练点,将实践活动与日常教育相结合。开展坚持写孝亲日记、和父母一同制定孝敬协议、每周推出孝亲小故事、定期评选孝亲小明星、利用节假日践行孝亲小事等等独具特色的孝亲实践活动,使孝敬的美德渐渐在学生的心中萌生,促使学生养成习惯,自觉践行孝道。

(二)年级活动——突显层次

每个年级围绕本年级的道德行为培养点,制定了道德实践活动方案,孝亲敬老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守纪、有爱心、团结合作、正直守信感恩等实践活动分布到六个年级,每个年级每年完成两个,六年做完12个主题活动。要求学生制定活动计划,自觉践行道德小事并记录下来,留有活动痕迹集中展示。将对学生的道德行为的培养化作一个个有意义的小行动,在读书阅报中、在社区互助中、在家庭劳动中、在志愿服务中,引导学生做最好的自己,让学生成长的根深深扎在道德的沃土里,涵养了学生的性情、浸润了学生的心灵、指导了学生的行为。

(三)班级活动——集中展示

围绕“做最好的的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这一育人目标,利用升旗仪式进行班级国学教育活动展示观摩,集中展示班级道德教育活动的成果,全校观摩,展示形式包括诗歌、歌曲、舞蹈、快板和相声等。这些独具特色的升旗仪式为学生搭建了悦纳自我、认同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呈现了各个班级平时进行道德教育的点滴。学生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自然强化了道德认知,激发了道德情感,坚定了道德信念,并逐步养成了道德行为习惯。

(四)学生个人活动——彰显个性

以“小事养德,储蓄文明”活动为主渠道,将孝亲小事、自理小事、礼仪小事、助人小事、环保小事、健体小事融入学生生活,每月向学生发放“储蓄文明反馈表”,由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商议养德小事的内容,而后学生在生活中自觉践行并记录,再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评家长评的评价方式进行评价。将国学纳入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之中,又把学生在家和社会得到的行为列入矫正和测评的范围,提高教育实效。

在国学教育中,每日诵读聆听,每周道德晨话,每月修德讲堂,每年展示升华,使学生时时处处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感染、浸润。学生亲近中华经典、在亲近中热爱中华文化、在热爱中弘扬中华文明、在弘扬中锤炼道德品质,为学生的心灵注入淙淙清泉,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让书香浸润孩子的心灵 篇6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对学生的学习而言, 第一是兴趣, 第二是兴趣, 第三还是兴趣。当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中, 学习就变成一种特殊的享受, 变成了一种精神的需要。”如果能有一位能“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 引经据典, 口若悬河的老师作榜样, 那学生阅读的兴趣会被大大的调动起来。当我在讲解《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时, 我将林冲被逼上梁山的前因后果穿插进来, 简要分析了林冲这个人物悲剧形成的性格原因与社会原因, 在滔滔不绝的讲述中, 学生瞪大了双眼, 听得是津津有味。后来, 我接二连三接到家长的电话, 询问为何孩子要求购买《水浒传》。有一位家长敬佩地对我说:“老师, 我早就给他买了四大名著, 可他死活不肯看, 现在听了你的课, 自己一有空就抱着书看, 还天天和我讨论其中的故事情节, 还讲得头头是道。还是老师高啊!”

由于我自身对中国的古典诗词很有兴趣, 背诵了一些, 在教学过程中, 我有意识地添加一些相应的古诗词句, 学习《青海高原一株柳》时, 对文中塞外广袤荒凉的环境描写, 我连用了“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等诗句来形容。课后有学生很快找到了我所引用诗句的出处, 并补充了其他的几首同类的诗。我立即表扬了他们, 肯定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我的引导下, 学生对教材“查缺补漏”的兴趣越来越大, 后来在学习中逐渐形成了一种风气:在学习教材的时候, 学生会积极查阅课外相关的资料, 对课文的学习进行拓展和补充, 使得课内课外有机结合, 相得益彰。

平时, 我还注意阅读一些儿童读物, 凡是要求学生必读的书籍, 我一定细细读过, 这样, 才能在和学生交谈的时候, 有话可说, 心灵相通, 也给学生与老师“并驾齐驱”的感受, 更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

淄矿文化浸润职工心灵 篇7

工会的独特优势

工会在推进企业职工文化企业文化建设中有“五大优势”。

组织优势。从企业机关到生产一线单位,按照《工会法》规定都建有工会组织,并且根据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随时调整工会组织,自上而下始终形成完整的工作网络。各级工会组织都有健全的工作制度和活动制度,经常组织职工开展各种活动,与职工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有利于动员和组织职工投入到职工文化建设中去。

阵地优势。职工文化企业文化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需要扎扎实实的工作,看得见摸得着的活动,无论是宣传发动、教育引导还是活动熏陶,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场所和必要的设施,而工会则拥有各种相对比较完善的文体活动设施。工会的这些设施,为动员引导职工投入企业文化建设,为职工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为塑造健康文明、时代感强的企业文化氛围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是职工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载体优势。建设职工文化企业文化需要各种载体,工会可以发动职工参加各种群众性组织和兴趣小组的活动,如文艺会演、歌唱比赛、演讲比赛、体育运动会、知识竞赛等职工喜闻乐见的载体,使职工在参与活动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充分运用好这些载体,开展符合企业实际、贴近职工的寓教于乐的活动,对弘扬正气,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职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风尚,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和业务技术水平、科学文化素质,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职工队伍具有重要作用。

先进优势。工会联系着一大批先模人物和先进集体。长期以来,工会积极发挥典型引路作用,通过宣传先模和先进集体的优秀事迹,大力弘扬先模精神,达到教育和激励职工的目的。在职工文化建设中,这些先进集体、先进人物和劳动模范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正是企业精神,是职工文化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优势。在职工文化企业文化建设中,工会拥有自身的文化优势,如“创建学习型工会,争做知识型职工”、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职工书屋建设等,这些品牌工作知名度高,影响广泛,职工广泛认可,已经逐步成为工会特色文化。这些工会特色文化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陶冶了职工的情操,对职工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发挥着积极地引领和催化作用。

形成独具特色的职工文化

正面引导,坚持用企业精神凝聚职工。职工文化企业文化建设重在以文化人。淄博矿区自1904年开始规模开采,1953年建立淄博矿务局,至今有百年开采历史和近60多年的企业发展史,长期孕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淄博矿区文化。形成了建设“优而特、富而强”现代化企业集团的共同愿景、“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员工创造幸福”的企业宗旨、“自强不息,创新进取”的企业精神、“谋事在人,成事在干”的核心理念。我们一是把宣贯企业文化与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将宣贯企业精神与建功竞赛有机结合起来;三是认真实施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工程”建设。在工会的积极倡导下,淄矿企业精神已经全面融入到企业各项管理活动之中,成为了广大职工的自觉行动和企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职工对企业认同度明显提高。

继承创新,打造职工文化企业文化特色品牌。紧紧抓住淄矿企业文化系统推进的有利时机,积极借鉴吸收企业文化先进成果,充分发挥公司工会在群众安全、职工素质提升、服务职工方面的优势,积极打造职工文化企业文化特色品牌。一是打造形成了“泰”文化群众安全工作品牌;二是打造形成了以“职工技能大赛”为主要内容的职工素质提升品牌。;三是打造形成了职工服务中心“真情服务”品牌。按照全总统一部署,广泛开展了“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以“夯实思想基础,强化思想素质;夯实工作基础,强化工作基础;夯实作风基础,强化作风效能”为主要内容,开展了“夯三基、强三能”思想作风建设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工会干部服务职工群众的意识和能力。认真抓好工会干部“四联系”制度、工会主席接访日制度、联系职工“活动日”制度落实,畅通了联系职工、服务职工渠道,努力实现了对职工的全方位服务。

注重应用,建好职工文化阵地。工会文化阵地是满足职工文化生活的必需条件。我们一是重视建好职工文化宣传阵地,依托《新淄矿》报和电视中心,及时宣传报道企业的新闻、新人、新事。依托集团公司网站,开通了二级网站“工会视窗”;二是不断完善、用好职工文化活动阵地。集团公司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了群众文化广场,投资500余万元整修了影剧院,投资750余万元建成了塑胶运动场,投资450余万元装修了文化宫。目前集团公司共有文化广场21处,职工文化活动中心15个,篮球场26个,活动场所均配备了先进的设施;三是大力推进职工书屋建设。投资70余万元,先后建成国家级职工书屋1个、省级职工书屋1个、市级职工书屋5个。其中,许厂煤矿“职工书屋”被全国总工会命名为优秀“职工书屋”示范点。职工书屋成为了职工学知识、增才干的重要平台,汲取文化营养的乐园。

让书香浸润学生的心灵 篇8

一、组建班级读书会,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班级读书交流会是以班级为单位, 师生共读一本书后展开讨论和对话, 对于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认识、习得阅读方法、激荡阅读情感大有裨益。那么, 如何组织好班级读书交流会呢?

(一) 教师身先士卒

教师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 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 所以在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诸多做法中, 最朴素、最有效的一条就是教师的“身先士卒”。教师可以与学生共读一本书, 然后与学生交流:或是说说一首诗的意境, 或是谈谈某一人物形象, 或是叙述某一故事情节……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时而背一首优美的小诗, 时而朗读一篇精美的文章, 时而在精彩处戛然而止, 时而推荐新出炉的新书, 以激发学生交流、阅读的兴趣。

(二) 点燃阅读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何让学生兴致勃勃地打开书来, 是有效阅读的前提。教师可以由书名引导学生展开猜想, 激发他们的读书欲望, 比如在指导阅读《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时, 可以这样引导学生:看到这个书名, 你想到了什么?这时, 有的学生会说尼尔斯是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他为什么骑鹅去旅行, 还有学生会说尼尔斯骑鹅旅行的过程都经历了哪些有趣的事, 那是一只怎样的鹅, 它怎么能驮着尼尔斯去旅行呢……再如, 紧扣《鲁滨孙漂流记》中的“漂流”二字展开猜想:主人公为什么要去漂流, 他是怎样漂流的?会遭遇哪些危险, 又是怎样克服的……一个又一个的悬疑, 马上激起了学生阅读的热情。

(三) 启发多元思考

阅读一本书, 可以收获很多, 教师应创设话题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启迪学生的思维, 或关注生动的故事情节, 或谈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 或感悟丰富的思想内涵, 或是积累精彩语言……比如, 在组织《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读书交流会时, 可以设计这样的话题:读了《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书中除了尼尔斯和狡猾的狐狸斯密尔, 还有很多人物, 如大雁阿卡、猎狗卡尔、雄鹅莫顿, 你对它们都有哪些独特的认识呢?请你选择一个人物, 谈谈你对它的看法;在交流《追踪小绿人》时, 可以这样问:读了《追踪小绿人》后, 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用一个词来说……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认识文本, 让学生的思维向更深、更广、更全的方向延伸, 达成对文本内涵的深入发掘。

(四) 链接具体内容

很多教师在组织读书交流时都喜欢问一问书里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对这件事你想说什么?这些问题虽然有一定的价值, 但往往会影响学生交流的兴趣与欲望。文学是感性的, 是形象化的, 一个人看完书后在脑海中留下来的是真切感受, 是人物形象, 是典型场景, 所以在读书交流会中应该更多地紧抓形象化的、具体化的内容, 避免引发一些空洞的、虚假的感受。

二、提倡亲子阅读, 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如果单纯依靠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为了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具有实效性、可持续性, 应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 提倡亲子阅读。在一次课外阅读指导课上教学《爱心树》时, 我专门请家长来参与、倾听, 学生在讨论交流时能说到自己与亲人的关系, 感受到应该爱爸爸妈妈、爱朋友、爱身边的一切, 播种爱心, 学会感恩。家长听到孩子们的真情感言后无比感动, 他们感受到了一本好书带给孩子的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 亲身感受到多读书和读好书的好处, 于是对于班级读书会的推广也就大力支持了。在与家长交流时, 教师可以向家长发放课外阅读书目, 建议家长节假日陪孩子逛书店, 指导孩子选取合适的课外读物, 并每天适时陪孩子阅读, 与孩子进行读书交流, 以形成家庭阅读氛围……

三、开展阅读交流活动, 展示与分享阅读成果

“读书可贵, 更贵在坚持”。如何使学生对阅读保持持久的兴趣, 使阅读成为学生的生活习惯, 开展多种读书活动是最好的手段。

(一) 开展阅读交流活动

课前五分钟, 学生精选优秀的文章或诗词在班上朗读, 或是进行语文知识问答、成语接龙等一系列语文活动。

(二) 多方面展示阅读成果

定期自编手抄报, 要求自拟刊名、自排版面、自定内容, 结合自己的读书笔记对一些感兴趣的课外阅读知识进行归类、梳理, 加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

(三) 开展读书知识竞赛

从推荐的课外读物中选取知识性、趣味性强的内容编成知识竞赛题, 组织竞赛评比, 让学生加强知识的内化, 巩固阅读效果。此外, 还可以开展“课本剧的表演”“自制连环画”“故事大王竞赛”“给人物画像”“某某的经典名言”“读书之星评比”“读名著, 画插图”等各种读书活动, 让全体学生充分参与、多方位展示, 这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让心灵浸润在生活里 篇9

一、回归生活

只要孩子能飞, 我愿给他们一双风的翅膀, 因为孩子们仰望天空的神情里充满了对生命的喝彩:飞翔!飞翔!营造氛围, 课堂应该是一幅画、一首乐曲、一首诗, 在教学的过程中, 必须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的和谐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获得主动参与的乐趣;让课堂能够活起来;让学生也能够在和谐的氛围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在一年级开学前一天, 我在前黑板上画了几十只气球。里面都写上了孩子的名字, 后面黑板报上设计了“这就是我”、“我是小主人”等几大块, 开学前搜集的部分孩子照片也派上了用场。孩子进入教室的第一刻就被吸引住了, 好奇地东瞧西看。一旦找到自己的名字和照片, 就惊喜地大声读出来, 还不时缠着家长问另外气球里的名字。第一节课, 互相介绍, 气球里的名字又一次充当了教科书。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 使教室变得温馨、舒适, 富有生活气息。在如此富有生活化的环境中学习语文, 学生又怎么会感到枯燥与乏味呢?“童心”换真心,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 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别忘了我们曾经是个小孩。”于是我早早就记住了每个孩子的姓名, 在第二节课上试着喊出, 孩子立刻激动兴奋起来。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 我们开始探讨“语文在哪里?”很快, 大家就统一了:语文在“气球”里、在墙上、在广告牌上、在电视里……当然, 也在老师刚刚用双手郑重递给他们的一位好朋友———语文课本里。我们参加学习和活动的最大动力就是好奇心, 正因为好奇, 才会去探索, 去寻找, 从而发现答案或事物规律等等。因为拥有一颗“童心”, 就拥有了一点灵感、一点智慧。将生活的浪花引进语文课堂, 慢慢浸润孩子的心灵, 成功地培育了一批茁壮的小树, 放飞了一群快乐的小鸟。

二、展示生活

“孩子的头脑不是一个容器, 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智慧的火把”。如教学《猎人海力布》一课时, 正好要排练课本剧参加崇川区比赛, 于是试着分大组表演。各大组自己结合课文和生活经验, 增设场景, 然后分工合作, 角色扮演。在展示过程中, 还穿插价值引导, 比如:应该学些什么?哪些不能学?为什么呢?学生们表演出了好几种版本, 大家通过观察、倾听、比较, 结合生活中的常识和现实, 都做出了中肯的评价。都感觉只要做个有心人, 就能学到很多东西。当我们深入孩子们的生活, 就会发现他们的世界是那么的色彩斑斓, 他们的想法是那么的无拘无束、天马行空。给孩子提供一个舞台, 孩子们会送我们无数个惊喜。

三、浸润生活

陶行知先生认为“活书是活的知识之宝库, 花草是活书, 树木是活书, 飞禽走兽小虫微生物是活书……”这番精辟的见解细化了“生活教育”的教育理念。于是, 我在作文训练的过程中, 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心灵拥抱生活。我曾让学生们在放学路上用心观察周边环境。夕阳下, 拥堵在门口翘首张望孩子的家长、围在烧烤摊前挑选食物的小伙伴、被小贩高高举着的晶莹璀璨的山楂糖葫芦、炉子上摆成一圈的热气腾腾的烤红薯……这些原本就真实存在的人和物, 直到学生学会注意观察以后, 才有可能编织到他们自己的文字中。当他们意识到观察生活的好处之后, 就会在这方面投入更多的热情, 随之而来的就是文章逐渐饱满充实起来。曾经的华丽辞藻, 被一幅幅鲜活真实的生活场景所替代, 文章变得更有质感。以前有学生写考试失利之后的心情, 常常说“我很难过”。而现在, 有的学生会截取课间的喧闹场景来表现心境的悲凉:“……教室里充斥着同学们的喜与悲, 可是我敢肯定这里面最伤心的一个是我。我呆呆地坐在座位上, 望着眼前惨不忍睹的试卷……”这般动静相宜、喜悲各异的描述, 是真实场景的还原, 作文自然也就生动起来。“一花一世界, 一叶而知秋, 生活是广阔的知识海洋”。

四、感悟生活

“生活是教育的起点, 也是教育的归宿”。孩子们会从自己的生活出发, 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 用自己的心理感受社会, 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去年六月份天气渐渐热起来了, 孩子们课后洗手非常频繁, 不过我发现水龙头总是关不紧, 常常漏水。因为四川汶川地震事件震撼太大, 中国人民的心凝聚在一起。孩子们也都捐款捐物, 献出了爱心, 所以对于灾区人民的生活也极其关心。于是针对这种现象, 我对孩子们说:“水龙头不爱说话了, 在不停地流眼泪。因为它知道现在灾区的小朋友都在受苦受难, 许多人只有很少的水喝。可是你们却不知道节约用水, 水滴得到处都是……”这时的教室特别安静, 孩子们一下子明白了水龙头“哭”的原因。后来水龙头再也没漏过水。所以利用合适的教育契机乘机进行一些引导性教育, 像“跟爸爸妈妈一起帮爷爷奶奶做卫生”、“和妈妈一起去买菜”……会让大家更加铭刻于心。教育是一扇门, 我们最应该做的, 就是推开它……“除了宇宙, 最可爱的只有孩子。和他们说话不必思索, 态度不必矜持。抬起头来笑, 低下头去弄水。任你深思也好, 驴背上, 山门下, 偶一回头望时, 总是活泼泼的、笑嘻嘻的”。———冰心《可爱的》。

愿我们大家都将心灵浸润在生活里, 拨动孩子们心中的琴弦, 让“可爱的”聆听到真善美最真切的声音, 更好地适应社会, 更好地生活。

摘要: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主体与精华, 它把狭义的学校课堂、教室拓展为大千世界。让学生的思想得以解放, 能力得到提升。学生不再成为被雕凿的对象, 而是成为向四方伸出思维的触角、努力汲取养分的植株。今天, 我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 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深受鼓舞和启迪。

张浩卓 在书法的浸润中快乐成长 篇10

个人档案

姓名:张浩卓

性别:男

生日:2004年4月21日

星座:金牛座

就读学校:衡水市武强县第一实验小学六(4)班

爱好:书法、写作、唱歌

喜欢的书:《格列佛游记》《笑猫日记》《地心游记》

喜欢的食物:奶糖、巧克力、火龙果等

高人之处

阳光男孩酷爱书法

在武强县第一实验小学,有这样一个阳光男孩:170cm的个子,明显高出同龄人一大截,别人都以为他最爱打篮球,其实书法才是他真正的爱好。他的书法作品多次在县里书法比赛中获奖,他的作文时常在报刊上发表,他的诗歌朗诵曾经震撼全场师生,他的学习成绩曾经蝉联班级四连冠。他,就是张浩卓。

张浩卓从二年级开始练习硬笔书法,2015年开始练习软笔书法。他每天坚持做完作业后写一篇书法作品。他说,把心、纸、笔、墨有机融合在一起,每个字都会有生命与灵魂。是书法让他学会了沉静,也是书法成就了他的好成绩,更重要的是书法让他收获了自信。他的梦想是,长大后成为一名书法家。

我要让每一个字都有生命与灵魂 方正

记者:你从几岁开始学习书法?

张浩卓:8岁时,我上二年级,妈妈看我的字写得歪歪扭扭的,就想让我好好练字。正巧,妈妈有个同事张老师办了个书法班,就让我去学习硬笔书法。

记者:你通常在什么时间练习书法?

张浩卓:每年暑假我都会跟老师学习一个月,每天练习2、3个小时。开学后,跟老师学习是在每周日上午,平时自己每天都会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来练习。作业多时,就写半个小时。

记者:你觉得练书法辛苦吗?

张浩卓:一开始感觉有些吃力,总觉得自己写不好,写的时间长了还会感到手腕酸疼,然后休息一会儿再写,可能是一开始握笔姿势太死板、不会用力的缘故吧。

直到四年级时参加了一次书法比赛,我在县里获得了三等奖,这大大鼓舞了我练字的信心。从那儿以后,我更加努力地学习书法,并不觉得有多么辛苦。

记者:你现在只是学习硬笔书法吗?

张浩卓:以前只是学习硬笔书法,从2015年暑假开始对软笔书法产生兴趣,因为我觉得软笔书法比硬笔书法更富于变化、更刚劲有力、更生动传神。我现在学习欧体,所用的字帖是《欧阳询楷书教程》。

记者:你学习书法写过哪些作品?对你的学习有哪些帮助?

张浩卓:写过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王之涣的《凉州词》、曹操的《短歌行》等等,这些诗词都是我们课内没学到的,有很多是初中甚至高中的诗文。在写这些诗词的过程中,我逐渐能背诵下来,积累了很多课外的诗词佳句,提高了我的写作能力,也提高了我的学习成绩。

记者: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张浩卓:以前学习硬笔书法取得了很多荣誉,有种自豪感。可刚开始学习软笔书法时,总是写不好,好像从头开始一样,很有挫败感。老师开导我,说我有了一定的硬笔书法基础,再学习软笔书法会比较容易,多加练习就能有很大的进步。在老师的指引下,我努力研究每个字的结构和笔画,不断练习,最近还在迎元旦书画展中写了一幅作品呢!

记者: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张浩卓:快乐!我越来越喜欢练习书法,感觉它好像成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写字,看着一个个富有生命的汉字在我的笔尖流淌,那时候我就深深地感受到汉字的独特魅力。也因为这个爱好,我写的作文还获得了“河北省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征文比赛三等奖。

记者:你练书法取得过哪些荣誉?

张浩卓:四年级上学期在全县首届“蔚蓝书城杯”书法比赛中获得三等奖;下学期在“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中获得书法三等奖;五年级上学期在第二届“蔚蓝书城杯”书法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下学期在武强县首届“师生规范汉字书写大会”中获得一等奖;六年级上学期在第三届“蔚蓝书城杯”书法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记者:你有没有因为书法结识志趣相投的好朋友?

张浩卓:有啊,跟我在一起学习书法的朋友还不少呢!我们一起练习书法,一起讨论字的结构和笔画,互相学习,互相欣赏,共同进步。有些同学羡慕我的字,向我索要作品;有些同学在我的影响下,也加入了学习书法的行列;还有的同学,早早地拿出留言册,让我在上面留下“墨宝”呢!

记者:你会一直坚持下去吗?你的理想是什么?

张浩卓:会的!书法这条路永无止境,我打算坚持练下去。我的理想是成为一位书法家,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把书法艺术发扬光大!

在书法的浸润中快乐成长 张浩卓

对于老师而言,快乐就是桃李满天下;对于农民来说,快乐就是收获后的喜悦;对于你来说,快乐或许就是助人之后的幸福感;而对于我而言,快乐就是在书法的浸润中成长!

走进书法的殿堂

在我二年级升三年级的那个暑假,妈妈就送我去学书法了。当我走进那书法的殿堂,一阵阵墨香迎面扑来,这墨香使人忘记烦恼,让人沉浸其中。看着哥哥姐姐们在纸上龙飞凤舞,我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欲望,它驱使着我走进了书法的殿堂。

刚开始时,我觉得写书法特别有趣,就像一个快乐的小精灵,在纸上尽情地跳跃、飞舞。教书法的张老师说我很有天赋,这让我又增强了练书法的信心。

感受书法的芬芳

初学硬笔书法,张老师说:“心里不要着急,把每个笔画写好,摆好字的结构。”于是,我静下心来,在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认真练习。

先练习基本笔画,老师给我示范,我注意观察老师的运笔动作和书写的位置,然后模仿写。老师让我大胆落笔,随时调整笔画的位置。就这样,课上听老师讲解、练习,课下回家自己临帖练字,三年坚持下来,有了很大的进步。

nlc202309082349

老师说我基本功比较扎实,可以练习软笔书法了。我欣喜地握着毛笔,心里想着怎样顿笔、收笔、提笔,顺着心中的节奏,自然生成。

收获成功的喜悦

在老师的指引下,我的书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县里的书法比赛中屡屡获奖,从三等奖到一等奖,点点滴滴,我在快乐中收获,一张张奖状记录我成长的足迹。

去年六月,我和妈妈一起参加了县里举办的首届师生规范汉字书写比赛,我获得小学组一等奖,妈妈获得教师组一等奖。这是最让我感到开心和自豪的事儿,别人都说我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暗下决心,一定不负众望,把书法练得更好!

在练习书法的同时,我的作文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先是在学校的“感恩父母书信大赛”中获奖,后来我的作文又发表在《武强文学》上,上学期我的作文还获得了河北省作文大赛三等奖。

我喜欢书法,我认为它是一种最美的笔尖艺术。我爱拿着毛笔在纸上写那苍劲有力的大字,我喜欢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练习书法真是一种最美的艺术享受,我愿在书法的浸润中快乐地成长!

陪孩子一起成长 张浩卓的妈妈 孙林景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间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怎样教育子女,是每位家长关心和探讨的重要话题。人们都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好妈妈呢?我认为陪伴是最大的秘诀。

用身陪伴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任务就是陪伴。而陪伴的最高境界,是“活出孩子钦佩的样子”,在灵魂和精神上足以担当对孩子的引领。希望孩子更优秀,我们必须比他更努力地工作和学习;希望孩子善良,我们必须比孩子更善良;希望孩子懂得爱你,我们必须比孩子更注意爱的技巧和智慧;希望孩子真诚可信,我们必须比孩子更加真诚可信。虽然我们成不了圣人,但关键是要让孩子看到我们的努力和自律。父母事业的成功不一定值得孩子钦佩,但我们的努力和道德自律,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孩子做作业时,我会安静地读书或者做做家务,尽量不打断他做题的思路。孩子做完作业我只负责签字,检查则是他自己的任务,所以他从小就养成了认真检查作业的习惯。多少个日子里,我和孩子一起出游踏青,一起读书看报,一起提笔练字,还曾和孩子一起参加书法比赛,一起上台领奖。陪伴孩子成长对我们来说是在追求进步,也是一种幸福!

用爱关注

在家里我和儿子既是母子,又是朋友。有什么事情我们会在一起说一说、议一议,久而久之,儿子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责任感。

在家里我们还致力于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舒适的环境,让他在这个环境中愉快地成长。

每一个孩子都像一个未被开发的宝藏,而如何去挖掘这座独特的宝藏,需要每个父母用心去探索。“你真棒”、“你真厉害”、“谢谢你”等夸赞、感谢词是我生活当中经常用到的,我们用爱教孩子学会宽容、关爱、尊重、感恩、禁止、换位思考、多角度看问题、哪里跌倒哪里爬起等等这些必不可少的做人道理。

小学阶段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引导孩子热爱学习。学习是孩子人生的起点、今后人生的基石。我尽自己所能挖掘孩子的智力潜能,培养孩子勤奋努力,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在我们的努力下,孩子取得的成绩还是令人满意的:一直保持班上前三名,曾经获得四连冠,作文时常在报刊发表,每年都会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

用心指引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非常清楚书写对学习成绩的重要性,所以就有意识地要求孩子练习书法。儿子刚开始学书法是在二年级时,他心绪浮躁,无法集中注意力,练上二三十分钟就坐不住了。经过一段时间的书法练习,这些毛病逐渐消失了,能平心静气地坐住写字,从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都能善始善终地写好。遇到自己写不好的字,就请老师写一个在纸上拿回家一笔一划地临摹。通过努力,儿子不仅初步了解了硬笔和毛笔书写方法,书写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硬笔书法还获得了很多奖项。不仅如此,练习书法让儿子更多地了解了汉字的历史、汉字的造字方法,还在潜移默化中学会静下心来,养成集中思想、仔细观察的好习惯,作为家长我自然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我们常说“字如其人”。一手好字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学识和思想水平甚至品德成就,是一个人文化底蕴的一种体现。本着这样的出发点,我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孩子、鼓励孩子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认真练习书法,促使他不断提高,进一步得到审美的享受、哲思的启迪和心灵的美化!

同许多家长的朴素的想法一样,我们非常希望孩子在我们的悉心陪伴下快乐健康地成长,而爱好书法无疑会为孩子的未来增添许多亮色。

我庆幸,孩子喜欢上了书法。

上一篇:波形梁钢护栏施工技术下一篇:中国的核威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