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法规

2024-10-16

水利法规(共12篇)

水利法规 篇1

摘要:松花江流域水利机构建置与水利法规建设, 伴随着近代水利管理观念的引进, 经历了分散到统一的历程, 法治监管得失影响经济的发展、经济地区的划分和布局, 而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松花江流域,水利机构沿革,水利法规

1 近代松花江流域水利机构的设置

清代中央机构以六部直接归皇帝统辖, 六部设尚书、侍郎等。水利与土木工程建设归工部所管, 工部设都水清吏司, 握有工程款稽核、估销的大权, 凡河道、海塘、江防、沟渠、水利、桥梁、道路、渡船等工程经费, 以及河防官兵俸饷、皇差均在稽核估销之列。清代设河道总督专职, 河道总督按流域设置, 几经变迁。雍正八年 (1730) 始分设南河、东河与北河三总督。

较系统的水利管理始于民国时期。民国初年, 吉林省省长公署、民政厅、建设厅设实业司, 兼管全省水利。各县公署设民政、建设、实业等科, 兼管水利。1915年, 根据水利局颁布的《各省水利委员会组织条例》成立了黑龙江省水利委员会, 这是松花江流域暨黑龙江省最早的专门水利管理机构。1923年, 管辖东北三省的奉天水利局在松花江流域设柳河、海辉水利分局, 柳河、海辉分局为吉林省最早的水利专职机构。

东北沦陷时期, 伪满洲国在交通部内设理水司, 兴农部内设开拓总局分管治水调查和农田水利。各省公署在交通厅、土木厅、开拓厅设开拓科、治水科或河川科等进行水利管理工作。

1948年10月, 东北行政委员会农林部水利总局成立, 领导全东北水利工作。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 松花江流域内的各省 (区) 的水利部门大多归属各省 (区) 的农业厅, 称农业厅水利局。

2 近代松花江流域水利法规建设

2.1 综合性国家水利法规

在社会发展的初期阶段, 生产力尚不发达, 人们对水的需求也比较有限, 自然界的水就像空气一样, 人们并不感到缺乏, 对水的利用也没有什么限制。而当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 当自然态的水无法满足要求而需要修建工程加以调节时, 就出现了对水资源的占有和利用的社会问题。因此需要一个从全局考虑, 能够大体上协调各方面利益的规则, 约束有关方面共同遵循。这规则最初表现为惯例, 后来人为地把这种惯例用条约的形式固定下来, 以加强其稳定性和权威性, 这就是水法。

我国的水利立法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 春秋战国就实行了“沟洫制”, 嗣后历代均有不同的水法。清代, 光绪年间撰修《清会典事例》1 220卷。其中河工占19卷, 海塘占10卷, 水利占8卷, 共计31卷之多。

1942年7月, 中华民国《水利法》在全国颁布施行。《水利法》由《水利法草案》13章124条修改为9章7l条, 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 (1) 法定水利各级管理机构及相应的权限; (2) 确认水资源为国家自然资源, 规定了必须依法取得水权方能使用的水源范围及水权登记程序; (3) 水利工程设施的修建、改造及管理申报批准手续; (4) 滞洪湖区、泄洪河道的管理。[1]

《水利法》的制定, 是水利立法的进步。这个法规虽有不少缺陷, 但也起到了保护水资源、保护水利工程设施和减少水事纠纷的作用。民国《水利法》的制定和执行, 提高了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效益, 是水利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2.2 流域性水利法规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1923年, 当时东北三省巡阅使奉天督军兼省长张作霖管辖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省公署下设奉天水利局, 统管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水利, 这是东北地区松辽流域最早的专门水利管理机构。同年8月奉天水利局提出并报请省公署审批《奉天水利局暂行章程》《河道用地规划》《管理用水规则》。

1932年, 伪满水理班公布《满洲国河川取缔规则》, 共分航运、水利设施、水政等7条;1938年, 伪满洲国以第292号令公布《河川法》, 共分总则、河川管理等7章55条, 这是松花江流域查阅到最早的河道法规。

1943年伪满公布《河川堰堤规则》《电力经济法》。1949年6月, 东北水利总局颁发《东北防汛办法草案》, 规定每年7月1日至9月19日为防汛期。[2]

1949年9月, 东北人民政府颁发了水利费征收办法。其中第一、五条规定:“凡利用国营渠道灌溉农田者, 依当地年征收公益的规定的产量为标准, 水田征收百分之五为水利费, 群众自己修筑渠道者, 不得征收。”10月, 颁发了《水费动用办法》, 规定水利费主要用于:国营灌溉工程养护、补修及新建工程所要材料之购买费用, 现有灌溉工程需改建、维修之材料费用及所需劳力费用 (每4立方米土方按高粱5斤, 按市价折现金支付) , 水利委员会脱产职工薪金及办公杂费支出。1949年11月, 东北人民政府颁布《东北农田水利暂行通则》, 制定了详细的农田水利开发计划与开发原则。

3 结论

以上即为近代松花江流域水利管理事业发展的大概情况。从中可以看出, 清朝只是水旱灾害时进行赈济, 没有治水策略、措施。民国初年, 地方当局对水利管理进行了一些努力, 并颁布了一些水利法规, 充分体现了基本的法律精神, 但整体上管理较为分散, 没有形成统一系统的水利管理机构, 水利开发与工程建设管理成绩不大。东北沦陷后, 日本增设水利管理机构, 出台各种规章, 加强经济统制, 目的是为侵略战争及掠夺资源的需要。1942年, 中华民国《水利法》的制定, 是水利立法的进步。新中国成立后, 各种水利法规与水利监管的制定和执行, 提高了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效益, 是水利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为推进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郑连第.中国水利百科全书:水利史分册[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4:108.

[2]松辽水利委员会.松花江志:第四卷[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0:252.

水利法规 篇2

摘要: 自《水法》实施以来,我国先后出台了《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防洪法》等一批水法规,建立了各级水政水资源机构,组建了水利执法队伍,开展了取水许可管理,查处水违法案件,调处水事纠纷,水事秩序明显好转。但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如何适应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新时期治水新思路的要求,更多地运用法律手段来管理水事活动和规范水利经济活动,引导和推进水利改革与发展,完善水法体制的任务愈加重要和迫切。

关键词:水利法规 水法案例

案例:江南某河道下游地区因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加之长年开采砂石资源,所以市场的沙价上涨。因此,当地一村村民集体行动,非法开采河沙,并造成对堤防的严重破坏。。

一、接案:在接到举报或发现水事违法案件后,水政监察人员应及时赶赴现场,依法对水事违法行为进行制止,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其违法行为继续造成危害后果。并对违法当事人下达《责令停止水事违法行为通知书》。水行政执法人员发现此违法行为,应赴现场制止或者发出责令其停止非法采沙的通知书。

二、立案:若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应立案处理。具有违反水法规事实的;依照水法规应当给予水行政处罚的;属水行政处罚机关管辖的;违法行为未超过追究时效的。经分析,此案件符合上述条件的案件,应填写《水事违法案件受理、立案呈批表》,经市局水政处审查后,报局长或分管局长签字批准。经批准立案的案件应及时派出办案承办人,凡与案件有各种影响关系的本局工作人员应当回避。

三、调查取证:立案后进行调查取证,应及时组织办案人员取证,查明案情,负责调查的办案人员应为二人以上。以掌握和取得违法行为的事实和证据。水行政处罚机关指派两名以上水政监察人员进行调查,必要时可以依法进行检查。调查人员在执行调查取证任务时,要出示水政监察证件,告知被调查人要调查的范围或事项,询问当事人、证人,按法定程序向有关当事人调取证据,并进行现场查看、拍照录像。证据要做到客观真实,能够证明案件主要事实和情节。调查人员应如实填写好《水事违法案件调查笔录》。

四、依法裁定:经立案调查后,承办人应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水事违法案件调查报告》,根据违法案件情节、性质、程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水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并制作《水事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水行政处罚的决定

调查结束后,水政监察人员就案件的事实、证据、处罚依据和处罚意见等,向水行政处罚机关提出书面报告,水行政处罚机关对其进行审查,并分别作出如下决定:

①确有应受水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作出水行政处罚决定; ②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水行政处罚的,不予水行政处罚; ③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不得给予水行政处罚;

④违法行为依法应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移送公安机关;违法行为已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五、送达:

将处罚决定向当事人宣告,并当场交付当事人。此案应送达到该村的村委会。

六、执行:在作出水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处罚机关应当口头或书面告知该村村委会给予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和拟作出的处罚决定,并告知其依法享有的权利,如陈述和申辩的权利、听证的权利等。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通知书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市人民政府或省水利厅申请复议,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对复议决定不服 的,应当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市水利局申请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若当事人提起复议的话,应遵照下列等程序:

1.申请。当事人在接到《违反水法规行政处罚决定通知书》60日内提出书面或口头的复议申请。

2.受理。复议机关自接到申请书5日内,应对复议申请作出如下处理:(1).复议申请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复议申请条件的,应予受理。(2).复议申请不符合复议申请条件的,不予受理,但应告知申请人不予受理的理由。(3).复议申请内容不全的,应告知申请人补充并要求按期补正。过期不补正的,视为未申请。

3.审理。水行政复议一般实行书面复议的方式。复议机关在受理之日起7日内将复议申请书副本发送被申请人。被申请人应在收到复议申请副本10日内,向复议机关提交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并提交答辩书。逾期不提交的,不影响复议。复议决定作出以前,以下情况可以撤回申请:申请人撤回申请;被申请人改变其具体行为,申请人同意并请求撤回复议申请的。撤回申请,应经复议机关同意并记录在案方可撤回。但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再申请复议。

4.复议决定。复议机关经过审理后作出复议决定。一般应在收到复议申请书之日起60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制作复议决定书按有关规定送达。

5.送达。复议决定书由水行政复议机关制作后送达申请人和被申请人。送达必须有送达回证。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签收的日期为送达日期。

6.执行。水行政复议决定具有执行力。申请人收到水行政复议决定15天内不向法院起诉、逾期又不履行复议决定的,如复议决定维持原决定的,由作出原决定的水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如复议决定改变了原决定的,由复议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被申请人拒绝履行复议决定时,水行政复议机关可建议有关部门追究其法人代表的法律责任。

水行政复议决定不是终局决定。申请人或被申请人在收到复议决定后15日内可向人民法院起诉,另行进入行政诉讼程序。在法院未作判决或裁决之前,复议决定的法律效力不变。

若当事人未提起复议,而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应将水行政机关作为被告。而经过复议后,申请人或被申请人不服时,向法院起诉时,应将复议机关一并列为被告。

人民法院对水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一般包括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主要是开庭前的准备工作,即查阅诉讼材料、调查收集证据、核实 案情,决定是否更换和追加当事人,决定是否停止执行水行政机关的原具体行政行为等。后一阶段则是开庭审理,一般经过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合议庭评 议、审判等过程。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完成。

村委会不服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可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并由上一级人民法院作出第二审判决。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一经宣告或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不能再提起上诉。

人民法院的判决书一经送达,当事人即应依法执行。逾期不执行的,人民法院的执行组织可以依法实施强制执行。

结案归档:案件处理完毕后,承办人应及时填写《水事违法案件结案报告》,经局长及分管局长批准后结案,承办人应将查处案件过程中形成的有关文件、材料进行装订、立卷、存档。结论:

1、人们水利法规意识还是很淡薄的

2、执法人员应该加强水利法规的宣传

3、我们每一个公民应该遵守我们国家的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

《中国近代谁权纠纷解决机制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 作者:田东奎

水利法规 篇3

关键词:水利经济 水利市场 创新 改革

中图分类号:F41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a)-0250-01

1 水利经济与市场的现状概述

1.1 以市场经济为导向,推进水管单位体制改革

水利管理部门之前大多都是以事业单位的形式存在,没有形成很好的良性盈利的模式。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做好很好的与市场经济做嫁接,没有很好的市场意识和经营理念。经过对水管单位的改革,使其从公有制的形式转变为企业制,这样使其实行营利性经营,自负盈亏并且更好的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做好。因此,经过水管单位的改革,使得员工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增加对工作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从而为水管企业能够实现很好的盈利和增收做好准备。

1.2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强水利价格收费体系建设

水利作为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关系国民生计的重要设施和产业。水利方面作为一种经济形式存在,无论是社会的服务实体,还是作为产品出售的部门,都必须是有相应的补偿机制。另一方面,水利的产品线上,有自己的产品出售,水电以及其多种的经营模式产品而存在,这些产品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有相应的价格出售。

只是一味的消耗而没有形成良性的盈利循环的经济,不能称之为健全的经济模式。而只有产出,没有消耗的经济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经济模式。水利价格的收费体制的建立,是水利经济走进市场和适应市场的必然选择和路径,这是水利行业的经济特点。目前,各省在建立科学、合理的水利价格收费体系方面还存在很大差异,像经济发达的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省步子迈得都很大,工业省份辽宁水费计收效果好,相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陕西省运用价格杠杆,促进节约用水,在水价核定上有很大突破。这些省份水价标准的提高,收入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缓解了水管单位存在的经济困难,增强了自身经济实力。

1.3 以社会服务为前提,逐步建立水利工程社会效益补偿机制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决水利工程的社会补偿问题:第一,更加扎实的推进基础工作的完善,进行调查研究,对水利工程事业进行积极的宣传和引导,制定出水利工程的资产折耗补偿办法。第二,将水利工程的资产耗损不补偿办法,进行积极的立法和出台相应的制度性文件,争取得到相应部门的大力支持。把水管单位经营性资产与公益性资产分别进行管理和核算,公益性资产折耗补偿应由财政拨款补助解决。当然,也可以通过政府批准后出台某一有针对性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予以补偿。这样,公益性资产折耗有偿补,经营性资产有效益,水管单位的经济运行机制才能是健全的、健康的,也一定能够达到良性循环。

1.4 以实施人才战略为突破口,建立优生劣汏机制

自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按照“集中资金保重点,突出续建和急需”的原则,农业国债投资积极适应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要求,重点安排了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种养业良种工程、动植物保护体系、渔政渔港设施、旱作农业示范区等重大项目。良种工程的建设使“九五”期间全国农作物商品种子的生产能力提高25%,种子质量检验能力提高49%,种子储藏能力提高22%,畜禽水产良种覆盖率提高近10个百分点。按照《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国家在国债投资中重点加强了生态环境建设。先后启动实施重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治理、天然林资源保护和中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试点工程,加大重点防护体系建设和重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种苗基地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等在建工程的投资力度。

据初步统计,近年来在国债投资的支持下,全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共完成土方工程约36亿m2,石方工程近3亿m2,混凝土工程5000多万m2。提防加固完成1.6万km,崩岸防护完成1000多km,控制性枢纽工程竣工25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75座,蓄滞洪区改善和增加撤退道路2000多km。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实施的长江中下游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工作。

2 加强水利产业的创新发展

2.1 水利水电工程与市场产业研究

作为我国的基础性建设产业之一,水利水电工程由于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较长等特点,决定了工程从投资决策阶段直至竣工阶段的各个环节决需纳入建设成本控制的环节。从招投标标价及相关的评标方法、工程造价预算、原材料价格和实际施工过程中人工、材料的优化管理等方面指出了现行水利工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相应提出了我国目前宜采用单位估价法和实物量法的转换,以期达到尽快与国际接轨。通过实例对单独使用单位估价法的不合理及低价中标所产生的后果进行了简要介绍。投资管理对工程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因市场经济是一个动态的、逐步渗透的体系,同时受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独特性的影响,投资管理实际应用中面临很多困难。虽然我国水利工程投资管理已经慢慢向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模式转变,并且也颁发了一些相关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但投资管理办法在执行过程中仍然需要一次质的飞跃。招投标法是为了规范招标投标活动,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投权益,提高经济效益,保证项目质量,制定的法律。作为工程承包发包的主要形式在国际国内的工程项目建设中已广泛实施,是一种富有竞争性的采购方式,是市场经济的重要调节手段,它不但能为业主选择好的供货商和承包人,而且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优胜劣汏的市场机制。水利工程招标内容包括设计、监理、施工和材料等,其中施工招标是竞争最激烈的。

2.2 加强水利工程市场监督机制研究

水利部實施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中,评标方法包括综合评分法、综合最低评标法、合理最低投标价法、综合评议法和两阶段评标法。综合评分法和合理最低投标价法是使用较多的,其他方法使用较少。百分制评分法是事先在招标文件或评标定标办法中将评标的内容进行分类,形成若干评价因素,评标因素的设置应充分体现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准确反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标法则。因此评标因素主要从胜任程度与信誉评价、对招标文件的响应性、施工组织设计和投标标价等方面进行设置。确定各项评价因素所占的比例和评分标准,由评标组织中的每位成员按照评分规则,采用无记名方式打分,最后统计投标人的得分,得分最高为中标人。该方法能够综合反映各投标单位的综合实力,但是主观因素较多,容易产生纠纷和不公正,因此对专家要求很高。

参考文献3

[1]连玉明.中国数字黄皮书[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3.

水利法规 篇4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非常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从各个方面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大力兴建农田水利,促进农业生产。但是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对生态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发展,有悖于目前社会提倡的生态平衡理念。因此必须将农田水利建设从传统建设方式向环境水生态方向发展,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2 工程案例

云和县地处浙江省西南部山区,东西宽38km,南北长47km,总面积984km2,其中,耕地面积6.84万亩,山地面积119.1万亩,水域面积5.5万亩;2003年开展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以来,先后建设了崇头镇、石塘镇、赤石乡等20个农村饮用水项目。近年来,为切实保障全县农民饮水安全,确保广大群众喝上放心水,云和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计划,通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至目前,在县城自来水厂一、二期扩建工程已完成的基础上,全县还建成4座乡镇级水厂(崇头水厂、赤石水厂、石塘水厂、紧水滩水厂)和村级集中式供水工程246处,分布于全县三镇三乡四街道。截至目前,全县农村饮用水保证率达到95%以上,已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到目前为止,全县20个农村饮用水工程,已全部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

3 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作用

农田水利建设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方式之一,传统的农田水利建设一般包含蓄水系统、灌溉系统和排水系统等,农田水利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建设形式,能够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从不同的方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为农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比如我国古代伟大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都江堰(见下图),自建成后几千年来一直发挥着重要的灌溉效益,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都江堰的建设充分地保护和利用了水资源,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它的建设特点是变水害为水利,统一“人、地、水”三个因素,很好地改善了农田水利环境和周围生态景观。都江堰的建设可谓是我国古代一项重大工程,从图中可以看出都江堰利用鱼嘴实现了正、倒四六分水,从而满足了基本的灌溉需求。可见,好的农田水利建设不仅能促进农业发展,而且对周围环境具有平衡作用,维护生态平衡发展,降低水利设施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保证农业生产的同时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4 传统农田水利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水利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传统水利工程建设可能会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生态环境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而且生态环境系统比较脆弱,任何一个环节受到破坏,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但是,现在很多水利工程建设很少会考虑这些问题,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不严格按照科学的方法实施建设,而且工程建设忽略了水的承载能力,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另外,工程技术人员盲目施工在很大程度上对河流区域水资源造成一定的破坏,导致河道堵塞、淤泥等,破坏了当地自然生态环境。

4.2 水利设施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水利工程设施建设必须严格遵守规程规范,否则可能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下,各式各样农药、化肥的研制和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量,但是在农药和化肥应用过程中也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主要是将化肥、农药等污染物排入水渠中,导致水体内氮、磷、钾含量过高,不利于当地农作物的生长,同时也对生物饮用水带来一定的损害,甚至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用水,破坏整个流域内水资源,导致生态失衡。

5 从传统水利向生态环境水利转变的措施

5.1 灌溉方式的转变

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有合理的农田灌溉方式,特别是在降雨量比较少的地区,必须通过农田水利建设促进农作物的正常生长,稳定粮食产量。而过度灌溉也会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给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损害。因此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农田灌溉设施的设计必须要考虑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加强对周围环境的勘探,从而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的水利建设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灌溉设施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保护农业生态系统。农田灌溉能够解决农作物缺水问题,同时促进农作物对矿物质元素的吸收,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但在农田灌溉过程中也会导致土壤中矿物质流失,也可能将水中的盐分带到河流中造成土壤盐分含量过高,导致水体内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含氧量下降,破坏生态环境。因此必须在农田水利建设中采用滴灌、喷灌等灌溉方式,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水环境污染,达到环境保护和农业增长的双重效益。

5.2 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小规模重实效建设

a.加大资金投入和整合力度。建立健全以公共财政为主的多元化投入增长机制,落实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确保足额计提、定向使用;同时以新农村建设为着力点,集中项目资金、各级财政资金、民间闲散资金,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打造亮点工程,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面进步。

b.继续推进产权改革。明确小型水利工程的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对一些效益明显、受益范围明确的新建工程,要大胆支持和鼓励个体、联户法人单位去投资兴建。做到自办自有、自建自管自受益,真正达到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和永续利用水资源的目的。在政策、信贷、税收、土地征用等各个环节给予更多的支持,调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群众建设和经营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的积极性。

c.全面铺开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国家试点县工作。从2015年开始,云和县全面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管一体化”“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确权和移交”“建立健全项目建设管理公开公示制度、农民质量监督员工作长效机制”等六大试点工作,通过三年努力,力争实现“产权明晰、权责落实、经费保障、管用得当、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

5.3 实施公开招标、发展民营水利工程

农田水利建设是群众参与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建设,在政府的支持下按照工程性质和收益范围正确使用“一事一议”规定,实施水利工程建设的民主决策。云和县在水利兴修时比较注重采纳群众的建议,特别注重因地制宜、科学治水。治理大沟、中沟的过程中一般在满足排涝的基础上适当加深,从而很好地解决了灌溉用水的问题。另外在规划村塘改造的过程中,利用废旧坑塘、老河道和旧窑址等进行综合开发,最大限度地节省开发成本。云和县各个乡镇兴修水利工程过程中一般采用验收制度,在工程质量保障的情况下一般均能够通过验收。在兴修水利工程时专门请来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工程验收,保障整个工程质量的提高。在工程建设方面,一般实行公开招标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工程监理制以及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等,在节省建设资金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证工程质量。

5.4 优化农田水利蓄水工程

蓄水设施建设是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够很好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解决农作物生长中的缺水问题。如果蓄水设施建设不够科学,可能会影响农作物周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周围环境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农田水利建设必须要有科学的计划,而且修建过程中尽量在自然湖泊河道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这样既能够减少投入成本,又不会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又能够提高水利设施的安全性。在这个过程中将农田水利建设与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促进我国水利设施建设的发展。

5.5 排水渠道上的改造

农田排水系统在整个环境水生态化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内部生长的水生物对氮元素能够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从而能够很好地减轻农田废水对水环境的破坏。因此,兴建农田水利系统时,必须将药品考虑到排水系统设计中,同时选择合适的建设材料,这样能够为农田中的益虫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减少作物生长中农药的使用,使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平衡发展,可持续发展。

5.6 加强兴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发展比较滞后,而且由于过去人们对农田水利建设不够重视,导致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很难实际应用,因此,必须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首先要优先建设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地区的水利设施,加强巩固已经出现病害的大型水库,预防水库出现危险,促进农田水利完善发展,减少农田水利建设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同时提高水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效率。其次要加快推进缺水地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同时农业生产离不开水资源,因此必须加快推进缺水地区农田水利建设,并在严重缺水地区推进缺水重点工程建设。合理开采地下水,并结合“蓄、引、提”,因地制宜地规划一批中小型水库,积极鼓励农民兴建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田水资源利用率,解决乡村用水问题。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并建立社会化和专业化相结合的应急抢险系统,构建专业的防洪抗旱服务,积极完善应急预案。

6 结语

农业是我国发展之根本,农田水利建设不仅能促进农业更好发展,而且能保障农业生产环境的提高,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双重收益。在可持续发展观念下,农田水利建立必须从传统水利建设向生态水利、环境水利方向转变,提高农业用水利用效率,保障农业生产,而且要保证在整个农业发展中生态环境系统的稳定,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农田水利建设一直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最初的农田一般仅依靠自然河水和雨水进行灌溉,而后由兴修的水利工程进行灌溉,农水建设发展到今天开始重视环境水生态。传统农田水利向环境水生态转变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这种形式的转变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业经济发展中的用水需求,而且不会对生态环境带来危害。本文主要分析农田水利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并概述了传统农业水利向环境水生态转变的过程。

水利镇水利工作汇报材料 篇5

水利镇人民政府

2012年10月26日

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我镇水利工作做一个简要汇报。2012年以来,我镇认真学习贯彻省委书记、省长到大田调研水利工作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抢抓中央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遇,紧紧围绕保障民生推进水利发展,使水利更好地惠及民生,造福人民群众,全面推进我镇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确保“闽中最美名镇”目标的早日实现。

一、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一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11年我镇饮水安全工程计划内人口为7245人,分布23个行政村,项目于2011年9月下旬动工,至2012年3月底全面完工。主要建设内容有,完成引水管道铺设39.5公里,管网铺设59.5公里,完成过滤池7个、简易池19个、清水池34个,其中有7个村为管网延伸,完成项目总投资2353.58万元。

二是小农水项目工程。项目于2012年3月动工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3条总长共1495米的的排水沟、3座长为42米的引水堰建设、完成电灌站2座、现浇蕖9条总长为16.52公里等项目建设,1600亩瓯柑喷灌项目正在建设。三是水库和小山塘除险加固工程。2012年我镇共计划

对郑门水库、康林水库两座水库及后楼往坑院、上隔洋两处小山塘进行除险加固建设。其中,郑坑水库于今年7月5日动工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5%,完成投资150万元,完成高压旋喷、溢洪道出口排洪渠1405米挡墙浆砌,完成大坝外坡整理、铺设预制块23000平方米,完成大坝迎水坡、新砌石12000平方米,完成启闭房等建设;康林水库,已完成各项前期工作,并于10月份9日完成招投标工作,计划于11月份动工建设;王坑院、上隔洋两座小山塘工程,已完成招投标准备工作,计划与本月30日进行招投标,预计于12月底完成建设。

二、存在问题:

一是建设资金不足。我镇城镇项目繁多,由于镇财政财力吃紧且上级资金未能及时到位,很难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农村水利工程的投入,严重制约着我镇水利工程建设进度;此外,由于2011年饮用水工程资金被划至2010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内,至今项目资金未能得到落实。

二是技术人才缺乏。由于水利项目逐年增多,我镇现有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无法满足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快速推进的需求,而且乡镇水利工作人员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技术培训,对水利似懂非懂,导致工作效率低下,难以有效指导水利项目建设工作。

三是建设进程不快。由于项目资金未能及时到位,部分配套管材的采购未能及时跟上,导致部分项目相对滞后;其次,由于部分项目各项前期准备手续繁杂、审批过程较长,导致项目及时按期开工。同时,由于工程建设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以致在建设过程中与当地农民群众因占地等问题纠纷不断,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的日常生活都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也给项目建设进程带来不良的影响,导致工程建设缓慢。

三、下一步打算:

我镇将以此次现场会精神为指导,结合国家小城镇改革战役项目建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抓牢一切发展机遇,用活一切有利条件,加强水利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着力在农村饮水安全、小流域治理、水库和小山塘除险加固等方面下功夫,确保全面完成任务。

一是创新工作方法。要采取副科领导与部门挂钩负责制度,把任务分解到村,责任到人,以部门挂钩、群众投工投劳、社会帮扶的方式,大搞“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确保在年底前全部解决全镇农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对小型农村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过程中间环节多,跑、冒、滴、漏现象严重的实际问题,创新工作方法,大胆探索,着力解决好建设与管理问题。

二是加大财政投入。一要积极对上争取资金,认真做好项目储备工作,统筹项目规划,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争资跑项,争取有更多的项目列入中央和省级投资计划。二要进一步调整镇财政支出和预算内投资结构,将水利前期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积极向上争取专项水利资金,建议上级部门出台专门性文件,成立专门的办事机构,将各部门的涉水资金打捆使用,真正达到涉水资金形成合力和规模的目的。三要完

善“一事一议”制度。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探索实施“一事一议”奖补办法,激发群众参与筹资投劳的热情。

水利法规 篇6

[关键词] 水利改革;问题;对策

近年来,尽管水利改革迈出重大步伐,但水利发展中存在诸多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体制机制问题,成为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深层次制约。如,水资源管理体制不够健全,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尚未完全建立;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较为薄弱,良性运行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尚未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尚未形成,价格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等。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也是水利改革与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多年来,邹平从本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根本要求,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县实际的水利改革和发展的新路子。同时充分认识到只有进一步增强水利科学发展意识,提高水利科学发展能力,才能使水利为工农业发展和民生更好地服务,也才能真正顺利推进现代化水利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邹平县本来就是一个资源型缺水大县,多年来平均年降水量不到570mm,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足全国的1/6,平均年份缺水达1亿m3。快速发展的工业经济又使得邹平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型缺水。日益突出的供水矛盾不仅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而且已经影响到当前老百姓的生活用水安全。最严重的年份,自来水公司每天仅能向居民供应6个小时左右的生活用水。2002年8月,邹平启动韩店镇平原水库建设,引黄调蓄,向经济开发区企业供水,让老百姓喝地下水,工业用地表水,封井保泉,置换水源。县府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第一,能搞多大就搞多大,别搞小了;第二,县财政不拿钱,水务局负责筹资。原局长常茂兴当时表态:行!放心吧,一点儿问题没有。但事后事情的进展并不像他拍胸脯时那么简单。常回忆“我首先想到的办法是招商引资,但在艰难的招商过程中我得到一个启示,这样一个回报率高的朝阳行业项目,与其求着别人办不如让邹平人自己办,肥水不流外人田。”经过多次商谈,他与邹平县黄河河务局负责人形成共识:引入市场机制,双方成立职工持股会,职工以现金入股,双方各占50%的股份,不吸收法人股,减少行政干预,成立邹平黄河供水有限责任公司。这种利益均沾、责任共担的合作模式,突破了水务行政区域管理与流域管理之间的部门纠葛。按照约定,一般职工至少出资1万元,中层干部不少于3万,而主要领导一般在5万以上,最多不超过10万元。第一次筹资就达到2000万元。2003年元月黄河供水有限责任公司宣告成立,常茂兴同时被选举为董事长。据了解,这也是山东省第一家完全由职工入股组建的民营股份制供水企业。经过两次筹资,黄河供水筹得建设资金4800万元,并于2003年4月正式开工建设平原水库。这是一座年供水能力6000万至7000万m3的城区供水工程,总投资近1.7亿,设计库容4000万m3,其中一期工程库容1500万,投资9800万,建设工期仅1年就可以向邹平县经济开发区试供水。在平原水库现场记者看到,库容为2500万m3的二期工程也已经完成基础工作。据统计,整个工程完工后,可从根本上解决县城区的工业用水问题,使县城区在今后15~20年内不再受水的困扰,而居民生活用水则由县自来水公司供水,两者之间没有业务交叉,也不存在竞争。据了解,该项目在成本回收期内设定的回报率为10%,正常年份的回报率在20%~30%之间,合同约定供水期限50年,对于水务局普通职工来说,这相当于一次投资,可以有40年的赚头。

黄河供水有限公司基本供水价格为1.75元/m3。“这个供水价格是根据邹平县经济发展的实际,经过县人大代表和企业代表听证,参考了周边滨州市、淄博市和济南市同类水库的供水价格而确定的。”常茂兴解释说,依据当时邹平县政府“必须低于周边供水价格”的意见,最后确定的价格比最低的滨州市还便宜0.35元/m3

每立方米能便宜0.35元,对于生产性企业来说已经非常具有诱惑力了。但据邹平县一位民营企业人士介绍,企业自备水井的用水价格比这还要低很多。企业自备水井只需向水务行政管理部门缴纳0.25元/m3的水资源费,电费和设备折旧了了,他所在企业自备水井的成本最多不超过0.6元。“黄河供水公司的水是便宜,可它的零头比我们的都多呀。企业以盈利为目标,当然没有用水的积极性。”

与企业以短期盈利为目的不同,邹平县政府更多考虑的是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在邹平县水务局办公楼大厅,一排精心制作的“封井保泉、置换水源”的宣传栏陈列在显要位置。这项强制性关闭企业自备井工作,由县长带头推动,还有公安司法部门的强力保障。

据了解,对于这家新生的纯民营股份制供水企业,邹平县政府给予了巨大支持,县政府承诺每年保证基本用水量1800万m3,达不到基本用水量时,减少部分由县财政局按照0.82元/m3的价格给予供水公司补贴,若遇物价部门核定价格,核减的部分由县财政负责补贴;同时,政府将在正常供水两个月内封闭县城区、经济开发区和新城区除生活用水外的自备水井。

对于邹平黄河供水有限责任公司启动民资办水利,很快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认为这是山东省第一家纯民营供水公司,非常规范,也是第一家由水利部门和黄河河务部门合作的股份制民营水利企业,国家水利部成立专人调查组调研并要求在全国推广。

论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 篇7

水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 没有水就没有人类社会。当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 工程水利的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口的急剧增长, 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等因素对水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压力:一是生产、生活用水量急剧增加, 人们对水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城市集中供水量骤增, 迅速超过地域供水能力的限度, 城市缺水严重;三是生活废水、工业污水迅速增长, 特别是城市附近水域污染严重, 使能够有效利用的水资源量在不断减少, 生态环境也进一步遭到恶化。但是每一区域水资源总量是有限的, 水资源短缺问题愈来愈突出。在这种情况下, 光靠修建水利工程已经不能解决问题, 修好的水库可能无水来;打了井、开了渠, 有可能提引不到水。这时, 人们开始转向水资源, 开始重视和研究水资源问题;认识到必须从资源的开发、调配等方面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对水资源的需求, 所以, 资源水利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资源水利将逐渐取代工程水利, 并逐渐在水利事中占据主导地位, 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

2 工程水利与资源水利的关系

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是不是说不再加强水工程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教育了, 将不再需要大规模兴修水利工程, 将不再需要注重水利工程的管理, 而只去抓水资源, 事实不是这样的。水旱灾害将始终存在。人们要控制水就要开发水利, 就需要通过水利工程这一手段来实现水利的开发和综合利用。自建国以来, 我国工程水利建设取得了许多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但是,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高速发展, 我国各项水利工程除害兴利的能力还不强, 标准也不高, 水利工程建设还必须继续加大投入, 快速发展。因此, 怎样利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 不断改善、提高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是我们始终要走的道路。我国的科研、教育单位, 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单位;对怎样建好、管理好工程, 坚决不能放松警惕。我们的行政主管部门, 一方面仍然需要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组织和指导;另一方面, 应从建设、管理水利工程转向从规划设计上、政策法规上进行指导, 水利工程的具体建设与管理, 应该遵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 由水利单位去管理和经营。实现了这—转变后, 逐步重视并加强资源水利工作, 同时水资源科研、教育与规划设计监测管理和水资源保护也就会逐步得到加强和发展。政府就能公正、合理地分配、调度与管理、保护好水资源;各个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具体单位, 如灌溉、供水、发电、航运、养殖、旅游以及防洪、排水等部门, 都会按照统一的规划, 通过工程水利而实现众多资源整合, 从而达到合理开发利用的目的, 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服务。

3 工程水利与资源水利的特点

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工程水利阶段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水资源的量与质能充分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供给大于需求很多, 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二是人们要除水害就要兴建水利, 只要修建水利工程, 即可达到目的。三是水利科研、教育和政府行政管理;都完全是为如何修好工程、管好工程而服务的。而资源水利阶段的特点也很明显:一是水资源供不应求, 不能无限制取用, 要有计划的合理使用;二是必须站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高度来研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等项工作, 确保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三是政府部门、水利科研与教育单位, 不仅要重视水利工程的兴修与管理, 更要加强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教育和发展, 并将资源水利与工程水利紧密结合起来, 使水利事业的发展科学持久。

4 采取措施, 推动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

4.1 要广泛开展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的学习研讨, 提高认识, 特别是广大的各级水利工作者。

4.2 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 促进资源水利工作的全面开展。特别是在水资源的质与量的管理上, 要实行统一的管理与保护。还必须从法规、机构和体制上作出努力, 进一步推进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4.3 要加强和完善水资源机构和队伍建设。首先在各级政府部门要建立健全强有力的水资源管理机构, 充实业务骨干, 培训现有工作人员, 提升水利工作者的业务水平, 以加强对资源水利各项业务工作能力的提高。于此同时, 要建立和完善资源水利的科研与教育以及勘测设计等业务部门, 制定这方面的计划和具体的工作任务, 从而推动资源水利的快速发展。

4.4 在当今以工程水利为主要内容的各项水利工作中, 要开始转变观念, 站在资源水利的角度来看待防洪、除涝、供水、引水、养殖、发电、航运等方面的具体部署和工作要求;在政府水利行政管理上, 要逐步从政策法规、规划、计划、投入、管理、科研、教育方面, 加大资源水利的分量与比重, 以加速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

探析水利工程与生态水利工程 篇8

1. 水利工程对河流的影响

在建设水利工程时对河流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首先, 河流中的水质量被影响。由于在河道建设的水利工程使河流的水流速大大减慢, 缓慢的水流速度使水与气之间的交换速度明显下降, 进而导致污染物在扩散迁移时的速率也随之下降, 这种情况下就造成水的自净能力也开始下降, 与此同时, 重金属污染在河流中也随即产生;其次, 天然河道中的水质和水温受到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而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 尤其是在水库建设中, 水质水温变化更为明显, 因为水库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再加上自身的特殊性质, 而形成独特的水温结构, 在强烈的太阳照射下, 水面热量大幅度升高, 使得蓄水完成后水库堤坝前的水温远远超过天然河道的水温, 这直接导致鱼类繁殖量的下降;最后, 水利工程建设影响当地气候和地质, 因为水利工程建设之前和之后的水分蒸发量存在很大的不同, 水库导致水分蒸发大于自然的水分蒸发, 大量的水分蒸发就会引起本地区的降水量也开始增加, 一步一步地影响该地区的气候, 无形中改变了当地的地质条件。大部分的水利工程修建在天然的河道上, 虽然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但是由它引起的生态破坏却不容忽视。因为工程在河道的直接修建使长期演化而成的河流生态环境遭到直接破坏, 使整个河流出现局部的均一化以及非连续化, 给河流生态环境中的多样性发展空间带来严重的影响。

2. 建设水利工程对陆生环境的重要影响

首先, 严重破坏陆地的大量植被。由于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要占用大面积的区域, 而在这些土地上进行工程施工建设, 必然导致地表上的植被受到严重的破坏;其次,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 由于地表植被的破坏而导致地面生物栖息地受到侵犯。陆生生物的生活环境受到人为的占用不仅使它们无地可居, 严重的情况甚至会造成物种的大量死亡;最后, 因为施工中会排放很多废水以及污水, 这些污水直接被排到工程周围的河道中去, 水被污染, 生活在河道岸边的一些爬行动物, 它们的生活环境也就遭到了破坏, 不断恶化的栖息环境使得大量的物种被迫迁徙。根据以上种种破坏分析, 最终得出, 水利工程的建设会造成地面生态环境的失衡与损害。

二、生态水利工程的具体分析

1. 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原则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 以及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入理解, 在发展水利工程建设中开始越来越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对上述水利建设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的分析可知, 水利工程建设同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是未来水利施工方面的发展趋势。我国要想发展生态水利工程就必须认真吸取世界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经验, 借鉴国外先进的建设方法, 提高我国已有的生态水利施工技术水平。高度重视技术的使用技巧以及建设中基本原则的贯彻实施。

我国在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中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有:第一, 保护并恢复原有的多样化河流。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 要根据河流的实际特点进行建设, 不能盲目的模仿其他成功的案例, 因为不同的河流有着不同的形状和不同的流水状态, 并且该地区的土壤地质条件也各不相同, 所以, 建设过程中要尽可能保留原有河流的多样性, 以及河流的独特性;第二, 高度维护并保持河流自身的恢复能力。河流的自我修复能力是天然存在的功能, 对于因水流工程建设造成的河流环境的破坏多数是河流自身来进行恢复, 它对这些因为水利工程而引起的破坏有着一定的修复能力, 河流的自身修复能力可以大大减少水利工程对整个河流环境带来的破坏, 并且还可以为人类修补河流缺陷减少负担和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遵守保持河流自身恢复这一原则是非常有用的, 这对河流的生态环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后, 把修复河流生态系统作为目标。由于河流不仅仅创造了单一的河流生态系统, 而且, 它关系着周围的田地、城市以及村庄, 使这些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环境, 在进行生态建设中, 需要不断考虑河流同周围森林和田地等之间的关系。

2. 不同的生态水利工程

生态水利工程是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水利施工措施, 它具有多种类型。其中, 生态水利工程可以分为直接保护改善生态型、替代型、综合型三大类, 根据这三种不同类型的生态水利工程, 可以分别得到更为具体的不同种类, 以下分别对其进行分析:

(1) 直接保护改善生态型。我国最早的保护生态的水利工程应该属“大禹治水疏通九河”。疏河使得黄河流域生态受到了保护。还有一部分水利工程的修建主要是为了改善城市水环境。其中一个最著名的以“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而著称的杭州西湖, 它主要是引钱塘江的水入城, 经历代建设而逐步完善的。还有就是有“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的济南就是以大明湖等泉湖而著称的, 北京改善城市水环境的生态水利工程杰作有颐和园的昆明湖、中南海、什刹海、北海。

(2) 替代型。例如:广西的灵渠。二千二百多年前, 秦始皇为统一中国, 开发南越 (今广东、广西) , 运送粮饷, 命令监御史禄带领十万人, 筑坝凿渠, 使属于长江水系的湘江和属于珠江水系的漓江连接起来, 而成为我国古代从中原到岭南的唯一航道。灵渠与都江堰、郑国渠齐名,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有南北两渠、分水铧嘴、大小天平、泻水天平、三十六座闸水陡门。全长三十四公里, 其中南渠长三十公里, 北渠长四公里。

(3) 综合型。都江堰是最好的代表, 它是把保护改善生态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完美结合的典范。都江堰修建运行了2260年, 是讫今为止582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唯一水利工程。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人水和谐, 道法自然的治水理念。二是2260年来发挥的巨大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都江堰以神奇的3大件, 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非常巧妙而顺应自然地实现了分流、泄洪、排沙和引水的任务。都江堰明显的生态效益体现在: (1) 溉灌改善千万亩耕地的生态。灌溉产生的是经济效益, 如果说淹没耕地是破坏生态, 灌溉减少旱灾的干扰和破坏, 当然也是改善生态的; (2) 引水入城改善城市水环境, 可说是最早的城市环境水利工程。杜甫诗中的“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就是这种生态效益的生动写照; (3) 都江堰利用鱼嘴实现了正、倒四六分水, 洪水期四分入内江, 六分入外江, 枯水期又倒过来, 六分入内江, 四分入外江, 从而既满足了岷江的基本生态需水又实现了引水供水目标, 还兼有一定的防洪减灾作用。

三、生态水利工程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

1.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方法和标准没有做到因地制宜

生态水利工程在进行建设和使用过程中, 遵循的服务目标是特定性和地域性。生态系统在不同的地区和区域, 会根据当地的区域特点而呈现不同的特征, 虽然目前我国对生态水利工程的功能提出了一些理论评价指标和方法, 但是这些方法和指标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缺乏可操作性的, 这种现象的存在与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对生态的具体影响的研究较少存在很大关系。为保证水利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国家应对水利工程的结构建筑物执行一系列强制性标准。

2. 水利工程设计人员与生态科技工作者缺少合作的机会与机制

在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往往介入较晚, 大部分是在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方案基本由水利规划和水工建筑设计人员确认以后, 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加上当前我国环评管理制度与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市场还不十分完善和规范, 环评单位替业主考虑得较多, 对生态目标考虑得相对较少, 甚至隐瞒工程真正的生态影响后果, 导致许多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不明显而负面影响相当突出, 水利工程设计人员与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缺少合作的机会与机制, 所以生态水利工程的开发与设计相对滞后。

3. 如何设计新的生态水利工程与原有水利工程设施协调运行

一般而言, 对于这条技术路线可以概括为三点, 分别是对水文过程的分析和计算、对于生态因素的影响目标和生态与环境的有效结合。

在一个流域内, 往往新的生态水利工程可能要在原有水利工程设施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优化设计。如白洋淀湿地供水工程、扎龙湿地补水工程、洪河国家自然保护区水资源恢复工程 (正在设计) 等生态水利工程, 科学地配置一些分水工程和蓄水工程, 对区域来水量进行重新分配或对水的去向进行重整等。

四、结语

水利法规 篇9

我国的水利管理的情况是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相辅相成、息息相关的, 尤其是近些年,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我国的水利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生产也摒弃了传统的、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 因此, 对水利的需求更大, 但是在水利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过度开发而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 没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

现阶段的工农业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水利事业, 因而, 在科技上和管理上我国都加大了对水利事业的关注与投入, 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与实施的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到位, 导致最新的水利技术没能很好地应用到水利事业中, 没能发挥出其真正的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水利事业的发展, 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对工农业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而, 我国在今后的水利事业的发展中一定要注重加强提高水利管理能力。

2 水利技术创新及应用

伴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 传统的水利技术已经不适应现阶段的工农业对水利工程的需要,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水利技术就需要不断地发展创新, 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工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信息化技术是水利技术创新与应用的最主要手段, 尤其是近些年,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水利技术中可以有效地促进水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及时预警水利灾害, 有效促进工农业的发展。

GIS信息化系统是最新的电子地图应用技术, 其在水利事业中的应用, 对水利管理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 GIS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使得水利管理工作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到最新的水利信息, 方便其对水利信息进行及时的管理, 而且可以根据最新的情况, 对水利事业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保障水利事业安全稳定的运行, 现阶段, GIS信息化系统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水利管理中。

RTK实时动态系统也是一种最新的水利技术, 在水利工程中应用的十分广泛, 其应用原理也是依赖于计算机技术, 与GPS技术想比, RTK技术的数值更加精确, 并且可以实现远程监控与动、静态监测, 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与管理的效率, 提高施工质量, 提升管理水平, 推动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

3 水利技术与水利管理能力的关系

水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利技术和水利管理, 水利技术和水利管理二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水利技术是水利事业发展的技术支撑, 能够为水利事业的发展提供基础的保障。水利管理能够促进水利事业的发展, 能够为水利事业的发展提供管理支撑, 保障水利事业安全有序的进行, 将先进的水利技术应用到水利事业中, 并加强对水利事业的管理, 能够有效的促进水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提高水利事业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提高水利管理能力。

先进的、科学合理的水利管理能力能够更好地促进水利技术在水利事业中的应用, 促使水利技术发挥出更好的作用, 使水利技术的功用能够更加全面的应用到水利事业中。水利技术的深入创新与发展能够能加有效地提高水利事业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提高水利事业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 尤其是GIS技术和RTK技术, 这两项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水利监察能力、减少水利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提升水利事业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 保障水利事业能够更好地为工农业的发展服务, 促进经济的发展。

4 水利技术的创新提高水利管理能力

水利技术的创新能够有效地促进水利管理能力的提高, 近些年, 我国水利事业相关行业不断地深化水利事业的改革, 我国的水利事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此基础上, 水利事业应该再接再励, 深化改革, 加大对水利技术与管理的资金投入, 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水利技术, 加大对水利事业的科学管理, 有效地促进水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一些落后的地区, 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水利事业管理模式, 建立健全水利事业管理体系, 引进先进的水利技术, 使水利事业能够更好地为工农业的生产与发展服务。

4.1 引进先进的水利新技术

各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水利事业建设的投入, 不断地引进先进的水利技术, 改善水利设施, 以确保其能够有效地为工农业的生产与发展服务, 在工农业的生产与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减少有害化学物质的使用, 减少其对水源的污染以及对水利设施的破坏, 在水利事业的发展过程中, 要加强对环境的治理, 加强对废水废气的控制, 这样能够有效地促进水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引进先进的水利新技术能够有效的促进水利事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为工农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4.2 完善城市排水设施

水利事业的发展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基层的水利事业的发展, 也应该及时关注城市的水利事业, 在城市的水利事业发展过程中, 最重要的是关注城市排水设施的完善, 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 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完善城市排水系统, 及时更换老旧的排水管道, 改善其排水质量, 使之能够在暴雨等灾害来临时从容应对, 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保障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工作正常运行。城市的水利事业发展还应该关注水利技术的创新, 建立环保的、先进的水利设施, 改善水源质量, 提高水利管理, 促使水利事业更好地为城市的发展服务。

4.3 强化水利管理

水利管理是水利事业发展的必要保障, 科学合理的水利管理能够有效的促进水利事业的发展, 在具体的工作中水利事业的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对人们水利意识的提高, 深化水利技术发展, 创新水利技术, 加强水利管理, 提高水利管理能力, 促进水利技术发挥更大的效能, 保障水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4.3.1 加强水利组织管理

要加强水利组织管理, 建立健全水利管理的法律法规, 使水利管理做到有法可依。引进管理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水利事业管理人才, 形成一支能够为水利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的高水平水利事业管理队伍, 要明确水利事业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 进行科学有序的管理, 促使水利事业的管理工作有秩序的进行, 合理的发挥水利事业在工农业生产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3.2 加强水利技术管理

要创新和完善水利技术, 加强对水利技术的管理, 根据具体情况, 引进先进的水利技术, 尤其是像GIS、RTK这样的先进的测绘技术等, 使之有效的对水利事业的现状进行全局的掌控, 减轻水利事业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提高工作效率, 更好地为水利事业的发展服务, 促进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的科学技术的总体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行业的水利事业近些年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由于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因而, 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兴建水利工程、提高水利技术、加强水利管理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水利管理的现状, 在此基础上, 简述了水利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并对如何提高水利管理能力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希望能够为水利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仅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技术,技术创新,管理能力,水利管理

参考文献

[1]王留红.水利技术创新的分析与水利管理能力的实践[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4.

[2]李宗亮.利用水利技术的创新提高水利管理能力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 2013.

[3]张金红, 郑国锋.浅析如何通过水利技术的创新提高水利管理能力[J].科技与企业, 2012.

水利法规 篇10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命脉,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 由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信息技术, 也在水利行业得到推广和应用, 出现了水利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这个发展趋势在一些发达地区已很明显, (例如广泛运用了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技术即“3S”技术) 。因此可以说水利信息化已成为水利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水利信息化, 其含义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资源, 包括对水利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 提高水利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 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建设和水处理的效能和效益。水利信息化对于做好新时期的水利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 水利部门要向各级政府和相关行业及时提供大量的水利信息, 为防洪抗旱提供水资源保障服务。另一方面, 水利建设本身也离不开相关行业的信息支持, 因此加速水利信息化建设是水利事业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目前水利信息存在问题

甘肃省的水利事业近年来有很大的发展, 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以来, 从小流域治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由于地理环境、历史、人为等多种原因, 水利发展总体水平仍很滞后。水利信息化工作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到位, 具体表现在对信息化缺乏紧迫感。对信息化工作不到位, 信息化建设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二是水利信息化的投入严重不足, 一些水利工程老化失修,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薄弱, 特别是信息资源的开发严重滞后, 信息的采集和传输不能形成覆盖全行业的信息网络。三是水利信息化建设缺乏正常的投资渠道, 资金投入较少, 成了水利信息化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四是尚未形成水利公用信息平台, 在信息的实用性、实时性和多样性方面远远满足不了现代水利事业的需求。五是缺乏统一的规划和规范化的建设管理, 存在着条块分割和低水平开发等浪费现象。六是水利信息化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尤其缺少既熟悉信息技术同时又熟悉水利专业的复合型技术骨干。

二、加强水利信息建设的建议

㈠强化领导, 抓好组织落实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必须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水利部门要适应信息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把信息化建设问题真正列入领导班子的议事日程, 建立健全水利信息化的工作机构, 配备必要的人员。对于从事信息化工作的人员, 要关心和支持他们的工作, 适时进行业务技术培训, 不但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同时要研究探索新形势下的人才激励机制, 争取在吸引信息化人才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稳固和发展高水平的人才队伍。

㈡筹集资金, 加大投资力度水利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公益性事业, 政府投入是主要的资金来源。加大投入力度必须坚持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 要立足于挖掘现有设施的潜力, 不搞“等、靠、要”, 立足于统筹规划, 坚决杜绝低水平开发和重复建设, 同时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多渠道筹集资金。

㈢抓紧建设水利政务信息系统近年来, 全省各行业的办公自动化程度普遍有了很大的提高, 为了进一步加快水利办公自动化建设步伐, 首先应加强通信、网络等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数据库及应用系统的开发;其次应使用统一的信息处理系统, 实现信息编辑、传递、筛选、传阅、催办、监控、反馈、检索全过程的计算机支持, 基本达到政务信息无纸化处理的目标, 最终全面提高工作效率。第三, 规划和标准要充分、科学。规划和标准是水利信息化的基础, 是项目建设的依据。凡是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并按照统一标准实施的信息化项目, 其成效就显著, 否则, 即使建设者的热情再高、投入的资金再多, 也只能在低水平上重复建设, 很难形成规模和实现信息共享。第四, 资金投入要有保证。水利信息化的建设要有正常的资金投入渠道, 既要有建设资金, 又要有系统运行维护资金, 以保障系统建设的有序发展和系统的正常运转。一些单位在系统建设中采取以水利工程建设带动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第五, 工作机制和队伍建设要完善和加强。推进水利信息化工作, 沿袭传统的思路和做法, 要遵循信息化建设的客观规律, 大胆探索, 开拓创新, 努力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的与水利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水利信息化工程的技术含量高, 建设难度大, 因此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掌握先进信息技术、熟悉水利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非常必要的。

㈣加快水利信息公用平台的建设基础信息公用平台建设, 包括信息资源的开发, 基础数据库的建立是水利信息化工作的核心。因此要进一步加强信息的标准化、规范化工作, 初步形成水利信息化的技术标准体系, 为平台建设做好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准备工作。

㈤加强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技术交流加强信息建设要采取多种形式, 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能够掌握信息系统应用开发技术, 精通信息系统管理, 熟悉水利专业知识的多层次、高素质的信息化建设人才。为使信息系统尽快发挥作用, 普及信息技术已是当务之急。此外, 还要积极开展与科研教育单位的交流与合作, 积极引进先进的水利信息技术。

三、结语

水利法规 篇11

【关键词】水利技术;创新;水利管理;水利信息技术;RTK技术

0.前言

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是我们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珍贵物质。随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根据我们的需要开发水利事业并不断的发展进步,为我们的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然而,随着社会各个领域的不断发展,新兴的水利技术不断涌现,这对我国水利的发展和工作内容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水利管理方面,在很大程度上都需要水利技术作为支撑。在就要求在水利管理工作中优化管理模式,提高知识掌握,加强技术的应用。以下笔者根据我国水利工作进行的现状,分析了水利技术与水利管理能力的内涵及关系,探究了利用水利技术的创新来提高水利管理能力的具体方法。

1.我国水利技术管理工作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机械化和水利事业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帮助。与此同时,很多弊端与缺陷在我国的水利的工作内容中国浮现出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水利在农业的应用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为机械化的发展,农业在社会经济组成部分中投入的能力逐渐变小。在这样的状况之下,有些地方的部门就忽视了水利技术的发展和保护。甚至个别地区出现了破坏和污染水资源的现象,这种污染问题分布范围广,且频率高、数量多,在技术上也很难治理。

在我国的城市化建设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也出现了一些连带发生的问题。特别是对人们生活产生直接影响的环境问题,在社会已经受到了强烈的关注。在城市中,居民大多集中生活,人们的生活废水和工业污水不可能靠自然平衡来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污水治理模式,必定会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顺利发展。

水利技术的再发展和水利管理能力的加强,最重要的是当地政府的在政策和财政上的大力支持。但是有些地方的政府部门,没有合理的法规制度,不仅在开发水利技术上没有进展,对已有水利设施也没有做到合理的保护,水利管理能力低下,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发挥自身的作用与优势。

2.水利技术与水利管理能力的内涵及关系

水利事业的顺利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依靠先进科学的水利技术。水利事业而并非一个简单的工程,而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水利技术就是将复杂的工作内容通过高科技转换成一个有秩序有规律的工作流程。而水利管理能力,就是掌控水利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它像是一股无形的力量,约束与监督着整个水利事业的发展进程。水利管理能力的强弱,决定着水利事业是否正在正轨上顺利发展,影响着水利工程所能发挥的作用。

水利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水利事业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改善了很多水利工程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缺陷。作业效率上升,工作量也就相应地减少。这些对于水利管理,都为之缩减了很多的负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水利管理能力。先进创新水利技术的应用和强而有力的水利管理能力相结合,为我国水利事业的顺利进行铺好了垫脚石,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发挥了更加有意义的作用。

3.充分利用水利技术的创新来提高水利管理能力的具体方法

3.1借助水利信息技术

水利信息技术是科技发展的产物,为人们了提供了防汛预案等一系列信息,非常有助于水利管理的顺利进行。水利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信息采集和传输的时效性和自动化水平,是水利技术实现现代化的依据和重要标志。水利信息技术系统能将水利信息完全掌握,为了保证用户能在短时间内了解水利信息状况并做出相应的措施,就要利用“掌上GIS资讯系统”。它不仅在智能手机上可以运行,还能运用智能手机所提供的无线电话和电话簿等功能。除此之外,“掌上GIS资讯系统”还可以为用户提供完整的行业资料数据、电子地图、空间定位和其他浏览查询等功能。在水利工程作业过程中,将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根据“掌上GIS资讯系统”所提供的一些及时充分的水利信息,有关工程的相关负责人可以迅速的进行决策。

3.2运用RTK技术

RTK技术是一种实时动态测量,虽然与GPS同为差分解算,但RTK采用的是实时的差分计算。将计算机与RTK技术同时应用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能使传统的作业模式革新,提高了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传统的快速静态、静态与动态测量,必须在事后进行解算,才能获得标准的精度。而作为GPS测量中的一种新兴的测量方法,采用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方法,可以在野外实时获得厘米级定位精度,成为了GPS技术应用的巨大里程碑。RTK技术的利用,为地形测图等控制测量工作带来了新的希望,极大的提高了水利设施的工作效率,为水利管理提供了很多便利。

在水利工程中如何利用RTK技术,是很多工作技术人员关注的话题。在传统的工作中,一般是通过导线网和三角网的方式来进行工程控制测量和大地测量。这种方式虽然能在一定时间内可以解决问题,可是这种方法比较耗费时间,准确性不高。又因为在作业过程中无法实现定位精度的准确性,这样一来很多工作都会受到影响,工作量也会随之增大。但是采用RTK控制测量法,不仅能准确的确定定位精度与观测质量,也会大大的增加作业效率。除此之外,与其他技术相比,RTK技术只要一个人就可以进行工作,不需要点间通视。在测量过程中不会因地形、天气等因素阻碍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人力物力。

3.3提高水利管理的技术含量

随着我国工业与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也与之并肩齐驱,共同发展。与此同时,农业因为机械化生产使很多人认为农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分量变小。这种思想引导着很多地方的政府忽视了农村环境保护,特别是农村水污染现象,形势严峻,不仅污染地点多,范围广,污染来源也极为复杂。用科学先进的水利技术改善农村环境问题刻不容缓。在城市中的大部分工业污染与居民生活用水排水出现了超标排放和直接排放的现象。这由于有些企业和部分群众缺乏对水资源保护意识,再加上有的城镇本身不具备系统完善的污水管网,除此之外,生态监管部门工作不到位,这就直接影响了部分江河水库受到污染的程度。这些问题都是在水利管理技术与模式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发生的,所以要积极主动的争取各地财政部门对水利技术和管理的投入,更要抓好安全管理,即通过技术与信息管理来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使水利技术在此坚固的基础之上得到创新与提升,促使我国水利工作顺利进行,这就为水利管理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保障和基础。

4.小结

水利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水利管理在当代水利技术的基础之上形成了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而非一个简单的水利工程。只有水利管理工作有秩序的进行,水利工程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才会产生更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不断地开发创新水利技术,使水利管理更加顺利进行,为农业发展和城镇建设打好基础。力争创新水利科学管理技术,完善水利管理模式,水利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完善的工作环节,又作为水利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大量水利工程发挥最大工作效益的基础和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张金红,郑国锋.浅析如何通过水利技术的创新提高水利管理水平[J].科技与企业,2012,(6):52-53.

[2]张瑞红,车圣君.浅析如何通过水利技术的创新提高水利管理水平[J].城市建设理论探究(电子版),2011,(35):85-86.

水利法规 篇12

1.1 经济、节约

资源型水利就是在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上产生的。大体有三种途径, 对现有资源的合理分配;节约用水和加强水的再利用;在水利工程的基础上合理增加淡水的供给。

1.2 采用新制度, 新体系

与传统的水力资源管理不同, 新的资源水利提出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强调资源的管理和优化, 不再以工程措施为主了, 现在是资源优化为主要措施创建新的体制。

1.3 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21世纪环境永远是第一角色, 资源水利的提出得到了各界的赞同, 就是因为其满足了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强调了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重要性。

2 水利工程与资源水利的区别与联系

2.1 水利工程与资源水利的区别

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可以理解为传统水利工程与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水利的不同。水利工程重视工程数量, 工程建设和工程措施;源水利重视工程质量, 工程管理和非工程措施。

2.2 水利工程与资源水利的联系

水利工程是资源水利的基础, 从另一种角度来说, 资源水利是在水利工程的基础上发展的。最初, 人们建立水利工程是希望解决洪涝灾害、干旱灾害等自然灾害, 这些灾害导致人们在经济和身心上都。

3 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必然性

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没有了水也就无所谓人类社会。二十世纪以后, 由于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水平的快速发展, 从而引起水利工程事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 因此人们对水资源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第二, 随着大批农民工进入城市高峰期的到来, 使得城市生产生活用水急剧增加, 超出了地区供水的能力范围;第三,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 生活和工业生产排出的废水也在不断增加, 有些水资源是因为工业生产排出的废气、废物被污染, 从而使人们可以利用的水资源在不断减少, 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破坏。由于上述原因的出现, 水资源短缺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在这种局势下, 我们就算大力修建水利工程也不能解决缺水问题, 水库再好也没有水, 这就要求水利工作者必须要向资源水利侧重, 重视研究和科学开发利用水资源, 从而满足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用水需求, 这也顺应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 同时也有利于实现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4 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具体内容

我们要想做好水利工程向水资源侧重工作, 就必须做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水资源的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具体内容:

4.1 大力扭转人们以前对传统水利工程的看法, 宣传资源水利的优势

传统的水利工程观念就是大力修建水利工程, 从自然中获取人类所需的水资源, 同时也为了解决和预防洪涝灾害问题, 在处理洪涝灾害问题时我们没有考虑到把水位定的低而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我们现在向资源水利侧重, 就是为了弥补在解决洪涝灾害中造成水资源浪费的失误, 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维护水资源生态平衡的目标。

4.2 大力推进资源水利的发展进程, 使得水利工程的工作对象和内容更加的详细、具体

传统的水利工程主要是解决洪涝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而资源水利主要是通过研究社会经济和水资源的关系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从而为水利事业制定一个经济合理的水利工程方案, 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同时, 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资源水利主要侧重于水资源的调查分析、科学开发、节约和保护来解决水资源的污染和分配不均的问题。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只是资源水利工作的一部分, 而且在资源水利的工作中, 对它们的要求层次更多, 更加注重各个工程的科学合理性, 从而使水利工程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4.3 是资源水利完善了传统水利工程中的不足, 对社会各部门的水资源的利用和排放进行科学的管理

相关的水利部门应该对于社会各部门的用水要进行合理计划, 以解决城市用水的供不应求和无限制使用等问题。另一方面要注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适当保护, 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 如何推动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进程发展

资源水利是一种新观念, 是在传统水利工程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深入, 不断完善水利工程体制。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如何推动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发展进程。第一, 对广大的水利工作者进行宣传教育, 强化他们对资源水利的认识和了解, 让他们树立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以方面推动资源水利的发展进程;第二, 加强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 以促进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工作的全面进行。对于水资源的净化要严把质量关, 实行统一的管理, 并且不断的完善水利工程的法律法规, 实现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 政府应该做好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宣传工作, 转变市民用水观念。如在农业发面大力推广滴灌技术, 以节约水资源。在工业方面把那些高耗水产业安排在河流下游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第四, 政府要不断壮大自己的队伍, 培养一批高素质水利技术人员, 不断建立健全相应的水资源管理机构, 从而提高水利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加强对水资源统一管理, 推动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发展进程。

综上所述, 我们只有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 大力倡导节约水资源, 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加快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发展步伐, 促进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 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汪恕诚.实现由工程水利到资源水利的转变.做好面向21世纪中国水利这篇大文章[J].水利经济, 1999, (4) .

[2]陈树林.做好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工作[A].中国水利学会2000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0.

上一篇: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技术下一篇:城镇化发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