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档案法规

2024-08-10

企业档案法规(精选9篇)

企业档案法规 篇1

《国家档案法规体系方案》指出, 国家档案法规体系由档案法律, 档案行政法规、党内法规和军事法规, 地方性档案法规, 以及档案规章四个层次构成。其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是我国档案事业的纲领性法律而不具专指性, 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涉及面广且差异大, 在此均不做探讨。据此, 结合近十年我国企业档案法规的发布情况, 本文所指企业档案法规体系由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三个层次组成, 如表1所示。

一、企业档案法规体系层次

(一) 行政法规。

2014年, 国务院通过的《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对企业信息公示主体的公示内容及其监管进行了系列规定, 为企业信息公示的真实性和及时性提供了保障, 从而为社会全面获取企业信息提供了保障, 使企业信息能够充分发挥社会价值。其中, 企业信息指“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信息, 以及政府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的能够反映企业状况的信息”, 实为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的企业档案, 尤其是企业信用档案。而企业信息公示, 实则是企业档案的主动公开。由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以社会为依托, 受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他政府部门监管, 故由此形成的相关材料也应纳入企业档案范畴。笔者认为, 该项条例的施行关键在于社会信用档案体系的建立。

(二) 部门规章。

2012年, 国家档案局制定的《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规定》, 将企业阐释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设立的企业”, 规定企业文件材料包含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及企业演化过程形成的各类文件材料, 具有一定广泛性。同时, 部分文件材料的管理和保管期限的设置可在规定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等内容, 体现相对的灵活性。2015年, 国家档案局经科司制定《金融企业业务档案管理规定》, 限定了金融机构范围及对相关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职责, 具体规定了业务文件材料、档案的管理事项。该文件主要针对金融企业业务档案, 强调应维护有关国家秘密业务档案的安全, 旨在维护金融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 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三) 规范性文件。

2005年, 国家档案局提出《关于加强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见》, 对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做出引导的同时要求加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等的规划指导, 是国家档案信息化建设政策的具体体现。同年, 国家档案局印发《国家档案局关于加强驻外机构和境外企业档案工作的意见》, 以“归档材料齐全完整、整理科学合理、保管相对集中、利用方便安全”为基本要求, 对改善驻外机构和境外企业档案工作与国内脱节的现象起到积极作用。2006年, 国家档案局等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促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发展的意见》, 对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工商联等有关机构对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鼓励支持和引导提出意见, 对民营企业自身提升档案管理水平提出意见, 对民营企业的档案工作具有一定的引导、促进作用。

二、企业档案法规体系内容特点

(一) 覆盖范围广, 着眼于特殊企业。

近十年的企业档案法规在内容上覆盖了各类在档案工作上具有明显特征或倾向性的企业。如《国家档案局关于加强驻外机构和境外企业档案工作的意见》针对驻外机构和境外企业发布, 《关于促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发展的意见》针对民营企业发布, 《金融企业业务档案管理规定》针对金融企业发布。其中, 驻外机构和境外企业在档案工作的社会背景方面具有一定特殊性;民营企业为主导的非公有制经济的档案工作具有一定特殊性;金融企业在国民经济中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其档案工作具有一定特殊性。对于这些具备特殊性的企业, 国家档案局及其相关部门给与了充分的重视, 通过企业档案法规的形式予以引导和规范。此外, 部分法规范围涵盖了所有企业, 如《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关于加强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见》等。

(二) 宏观指导与具体实践相结合, 注重具体实践。

由上文可知, 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行业标准的内容在宏观指导与具体操作相结合的情况下, 更偏重对具体实践的指导。2014年制定的《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 作为行政法规, 其法律效力相对较高。但不难发现, 其中详细列出了工商管理部门和其他政府部门及企业应当公示的具体内容;部门规章中《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规定》不仅列出了企业应归档的文件材料, 还列出了企业可不归档的文件材料, 并对保管期限做了较为明确的分类;规范性文件内容尽管相对简单, 但多为具体实践提供了指导。因此, 企业档案法规虽然总体上是对企业档案工作的宏观性指导, 但由于企业档案法规层级从行政法规到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其法律效力逐渐递减, 纲领性作用弱而实践性强, 因此其中不乏对企业档案工作实践的指导。

(三) 重视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

自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以来, 历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均强调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互相促进、融合发展。企业档案蕴藏着丰富的企业信息资源, 故企业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2005年国家档案局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指导方针提出了《关于加强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见》;2014年, 国务院发布了《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 以国务院令的形式保障了《条例》对企业信息公示的效力。此外, 其他法规也涉及档案信息化建设, 如《金融企业业务档案管理规定》提到了电子业务档案的归档与管理, 以及业务档案的检索利用等。在如今的信息时代背景下, 在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指导下, 从近十年来企业档案法规体系来看, 已经对企业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表现出了充分的重视。

三、企业档案法规发展趋势

(一) 企业档案法规体系数量呈金字塔型。

企业档案法规体系主要是由相关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组成, 其法律效力逐层递减, 其数量将保持递增。仅从效力角度来说, 行政法规这类法律效力较高的法规在制定时需得到更全面的考量, 而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制发相对容易一些。因此, 企业档案法规体系呈金字塔型。其中, 行政法规位于金字塔的顶端, 法律效力相较部门规章与规范性文件高, 但数量相较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少;部门规章处于金字塔的中间, 法律效力和数量都介于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二者之间;规范性文件处于金字塔的低端, 法律效力相较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低, 但数量相较于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多。总的来说, 行政法规仅次于档案法律之下, 其内容多具纲领性;部门规章在指导具体实践中应用较多;而规范性文件则更加贴近实践。

(二) 企业档案法规的制发主体以国家档案局为主, 呈多样化趋势。

在企业档案法规体系中, 尽管档案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由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 但正如上文所述, 企业档案法规体系呈现金字塔的形状, 档案行政法规处于金字塔的顶端, 相对来说数量较少。因此, 观察企业档案法规的制发主体, 关键还是要看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制发主体。据此可知, 企业档案法规的制发主体以国家档案局为主, 制发主体多样化。国家档案局为企业档案法规的主要制发者, 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均由国家档案局或联合相关部门制定。而制发主体的多样化, 主要体现在联合发文的规范性文件上, 各类专业主管机关或部门均可能成为制发者。如《关于促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发展的意见》, 就是国家档案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联合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三) 内容与实际情况相适应, 具体与灵活相结合。

企业档案法规呈现与政策、与企业实际相适应的趋势。一是与政策相适应。企业档案法规的制发, 既要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 也要以当前的大政方针为导向, 因此企业档案法规实际上体现的就是我国当前的方针政策。二是与企业发展实际情况相适应。企业档案法规的制发考虑到了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大背景之下企业的发展情况, 也考虑到了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领域等背景下的各类企业的发展情况, 以及因企业规模等因素造成的企业档案管理水平的差异等。因此, 企业档案法规的制发与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相结合, 既提出了对企业档案工作实践的具体指导意见, 同时也给予企业一定限度的自主选择的空间。如《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规定》, 就对应当定期保管的档案以十年为最低限度, 明确给予了企业选择保管时间的自由。

参考文献

[1]国家档案局.国家档案法规体系方案[S].2011-6-14.

[2]国务院.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S].2014-08-07.

[3]国家档案局.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规定[S].2012-12-17.

[4]金科.加强基础建设促进企业自律——解析国家档案局10号令[J].中国档案, 2013 (3) :18.

[5]国家档案局.国家档案局关于加强驻外机构和境外企业档案工作的意见[S].2005-09-22.

企业档案法规 篇2

1、题型:判断题 分值:1 档案行政法规的制定是一种从属的立法行为。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2、题型:判断题 分值:1 档案法规的效力是指其在一定范围内对某些主体和行为具有的规制力和约束力。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3、题型:判断题 分值:1 属于县级国家档案馆接收范围的档案,立档单位应当自档案形成之日起满15年即向有关县级国家档案馆移交。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4、题型:判断题 分值:1 不服行政处分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5、题型:判断题 分值:1 违反国家规定扩大或者缩小档案接收范围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处分。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6、题型:判断题 分值: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组织,持有介绍信或者工作证、身份证等合法证明,可以利用已开放的档案。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7、题型:判断题 分值:1 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的一级档案需要出境的,必须经国家档案局审查批准。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8、题型:判断题 分值:1 档案行政法规是由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根据宪法和档案法律,依照法定的程序制定发布的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关于档案和档案工作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9、题型:判断题 分值:1 出卖或者违反国家规定转让、交换以及赠送档案的,对责任人员,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0、题型:判断题 分值:1 涉及国家安全等国家重大利益的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多于30年。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1、题型:判断题 分值:1 档案政策对档案法规来说,具有监督性和指导性的作用。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2、题型:判断题 分值:1 制定法律法规必须遵循法制统一的原则。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3、题型:判断题 分值:1 我国最早的档案文献汇编是《尚书》和《春秋》。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14、题型:判断题 分值:1 档案工作标准是一种业务规范,均具有强制性。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5、题型:判断题 分值:1 擅自销毁档案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6、题型:多选题 分值:3 档案民事责任的构成条件:________。

选项1: 档案民事行为的违法

选项2: 档案损害事实

选项3: 因果关系

选项4: 主观过错 答案正确

17、题型:多选题 分值:3 属于集体所有、个人所有以及其他不属于国家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档案所有者可以向各级国家档案馆________。

选项1: 寄存

选项2: 交换

选项3: 捐赠

选项4: 出卖 答案正确

18、题型:多选题 分值:3 《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档案违法行为罚款数额,根据有关档案的价值和数量,以下选项中可对个人进行处罚的数额有________。

选项1: 600元

选项2: 3000元

选项3: 300元

选项4: 10000元 答案正确

19、题型:多选题 分值:3 档案法规的调整对象十分广泛,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________。

选项1: 调整国家集中统一管理档案的关系

选项2: 调整国家与档案机构之间的关系

选项3: 调整档案形成者与档案管理机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档案管理机构的关系

选项4: 调整档案所有者与档案管理者、档案利用者的关系 答案正确

20、题型:多选题 分值:3 根据10号令规定,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是:________。

选项1: 反映本企业在研发、生产、服务、经营、管理等各项活动和基本历史面貌的,对本企业各项活动、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和历史研究具有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

选项2: 本企业在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对维护国家、企业和职工权益具有凭证价值的文件材料 选项3: 本企业需要贯彻执行的有关机关和上级单位的文件材料,非隶属关系单位发来的需要执行或查考的文件材料;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与本企业有关的文件材料;所属和控股企业报送的重要文件材料

选项4: 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应归档保存的文件材料和其他对本企业各项活动具有查考价值的文件材料 答案正确

21、题型:多选题 分值:3 档案行政执法监督的体系主要是:________。

选项1: 行政执法监督

选项2: 国家权力机关监督

选项3: 司法监督

选项4: 社会监督 答案正确

22、题型:多选题 分值:3 档案行政规章的特点表现在:________。

选项1: 制定机关的特定性

选项2: 依据的法定性

选项3: 效力的强制性

选项4: 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选项5: 内容的专指性 答案正确

23、题型:多选题 分值:3 档案违法行为的构成要素包括:________。选项1: 档案违法客观方面

选项2: 档案违法客体

选项3: 档案违法主观方面

选项4: 档案违法主体 答案正确

24、题型:多选题 分值:3 根据《江苏省档案管理条例》规定,________,经同级档案管理部门审核,由同级人民政府批准才可以建立。

选项1: 企业档案馆

选项2: 专门档案馆

选项3: 部门档案馆

选项4: 高等院校档案馆 答案正确

25、题型:多选题 分值:3 以下属于法律行为的是________。

选项1: 地震导致档案受损

选项2: 申请运输、邮递档案出境

选项3: 向国家档案馆捐赠档案

选项4: 擅自销毁档案 答案正确

26、题型:多选题 分值:3 档案行政执法的特点在于它具有:________。选项1: 行政性

选项2: 强制性

选项3: 社会性

选项4: 职权性

选项5: 程序性 答案正确

27、题型:多选题 分值:3 修改后的《档案法》体现了________特点。

选项1: 连续性

选项2: 原则性

选项3: 统一性

选项4: 具体性 答案正确

28、题型:多选题 分值:3 行政处分与行政处罚的区别表现在:________。

选项1: 适用对象不同

选项2: 适用的违法行为不同

选项3: 实施处罚的机关不同

选项4: 执行不同

选项5: 救济渠道不同 答案错误

29、题型:多选题 分值:3 以下关于档案行政复议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

选项1: 是行政机关内部监督和纠错机制的环节

选项2: 是国家行政救济机制的重要环节

选项3: 它所处理的争议是档案行政争议

选项4: 它以抽象档案行政行为为审查对象 答案正确

30、题型:多选题 分值:3 本规定由国家________负责解释。

选项1: 监察部

选项2: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选项3: 档案局

选项4: 司法部 答案正确

31、题型:单选题 分值:2 公务活动中形成的应当归档的文件材料,由立档单位的________集中管理。

选项1: 个人

选项2: 业务部门

选项3: 档案室 答案正确

32、题型:单选题 分值:2 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的________档案需要出境的,必须经国家档案局审查批准。选项1: 一级

选项2: 二级

选项3: 三级 答案正确

33、题型:单选题 分值:2 携运禁止出境的档案或者其复制件出境的,由________予以没收,可以并处罚款。

选项1: 公安机关

选项2: 海关

选项3: 档案管理部门 答案正确

34、题型:单选题 分值:2 擅自出卖转让国家所有的档案,情节严重的,处________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选项1: 十年

选项2: 七年

选项3: 三年 答案正确

35、题型:单选题 分值:2 《档案法实施办法》规定,对违反档案法律、法规的个人可以处以________罚款。

选项1: 300元以上3000元以下

选项2: 400元以上4000元以下

选项3: 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 答案正确

36、题型:单选题 分值:2 档案馆应当定期公布________的目录,并为档案的利用创造条件,简化手续,提供方便。

选项1: 馆藏档案

选项2: 开放档案

选项3: 档案资料 答案正确

37、题型:单选题 分值:2 档案行政复议实行________复议制度。

选项1: 一级

选项2: 二级

选项3: 三级 答案正确

38、题型:单选题 分值:2 违反《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造成档案损失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关主管部门根据________,责令赔偿损失。

选项1: 档案的数量

选项2: 档案的价值

选项3: 档案的期限 答案正确

39、题型:单选题 分值:2 规范性档案行政文件________。

选项1: 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选项2: 不具有一定约束力 选项3: 与档案行政规章效力相等 答案正确

40、题型:单选题 分值:2 某公民将自己的珍贵日记捐赠给档案馆后不久病故,档案馆决定将日记向社会公布,档案馆的行为违反了________。

选项1: 著作权法

选项2: 保密法

选项3: 文物保护法 答案正确

41、题型:单选题 分值:2 属于中央级和省级、设区的市级国家档案馆接收范围的档案,立档单位应当自档案形成之日起满________年即向有关的国家档案馆移交。

选项1: 10 选项2: 20 选项3: 30 答案正确

42、题型:单选题 分值:2 档案行政执法检查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实施的一种________。

选项1: 具体档案行政行为

选项2: 抽象档案行政行为

选项3: 抽象档案行政行为和具体档案行政行为 答案正确

43、题型:单选题 分值:2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________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复议。

选项1: 15日

选项2: 30日

选项3: 60日 答案错误

44、题型:单选题 分值:2 档案行政规章可以由________制定。

选项1: 各级人民政府

选项2: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选项3: 有立法权的人民政府 答案正确

45、题型:单选题 分值:2 对明知所保存的档案面临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档案损失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其他直接责任人应________。

选项1: 调离岗位

选项2: 罚款

选项3: 给予行政处分,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答案正确

46、题型:单选题 分值:2 档案行政复议机关在________日内,应对复议申请人依法作出受理、不受理、告知等审查处理决定。

选项1: 15 选项2: 10 选项3: 5 答案正确

47、题型:单选题 分值:2 档案法律关系的最基本的要素是________。

选项1: 保护档案和利用档案

选项2: 档案权利和档案义务

选项3: 惩罚违法行为和鼓励守法行为 答案正确

48、题型:单选题 分值:2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二十二条所称档案的公布,是指________向社会公开档案的全部或者部分原文,或者档案记载的特定内容。

选项1: 首次

选项2: 随时

选项3: 按时 答案正确

49、题型:单选题 分值:2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作出对单位处以________元以上罚款,对个人处以三千元以上罚款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选项1: 5万

选项2: 6万

选项3: 8万 答案正确

50、题型:单选题 分值:2 国家规定不得归档的材料,禁止擅自________。选项1: 保管

选项2: 保存

档案行政权力种类与法规依据举要 篇3

关键词:档案行政权力;法规依据

按照2004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行政案件案由的通知》中列出的行政行为有: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裁决、行政确认、行政登记、行政许可、行政批准、行政命令、行政复议、行政撤销、行政检查、行政合同、行政奖励、行政补偿、行政执行、行政受理、行政给付、行政征用、行政征购、行政征收、行政划拨、行政规划、行政救助、行政协助、行政允诺、行政监督等共26种,对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来说,除了没有行政救助外,加上行政指导也有26种。也就是说档案行政权力的行政行为共有26种,其中审批类的有行政许可、行政批准、行政给付、行政确认4种,其余为监管类。而据对9个省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已公布的档案行政权力清单统计只有13种行政行为。[1]显然并没有将档案行政权力全部列出。下面就这26种行政行为相关的档案行政权力及法规依据予以举要阐述。

1 行政处罚

1.1 职权项目名称:损毁、丢失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处罚

1.2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第二十四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关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损毁、丢失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

2 行政强制

2.1 职权项目名称:非国有档案因安全原因的档案代管

2.2 依据:《档案法》第十六条:“集体所有的和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档案所有者应当妥善保管。对于保管条件恶劣或者其他原因被认为可能导致档案严重损毁和不安全的,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权采取代为保管等确保档案完整和安全的措施”。

3 行政裁决

3.1 职权项目名称:档案移交归属

3.2 依据:《河南省档案管理条例》第十六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向有关的国家档案馆移交档案:因特殊情况需变更向国家档案馆移交档案期限的,须经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对向国家档案馆移交档案的范围和技术要求有异议的,由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协调处理和决定。”

4 行政确认

4.1 职权项目名称: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属于集体所有、个人所有以及其他不属于国家所有的,其具体范围的确定

4.2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第二条:“《档案法》第二条所称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属于国家所有的,由国家档案局会同国家有关部门确定具体范围;属于集体所有、个人所有以及其他不属于国家所有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征得国家档案局同意后确定具体范围。”

5 行政登记

5.1 职权项目名称: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大中型企业和其他组织档案管理登记

5.2 依据:《河南省档案管理条例》第十一条:“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大中型企业和其他组织,应当自成立之日或注册之日起六十日内,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档案管理登记手续。”

6 行政许可

6.1 职权项目名称:携带、运输或者邮寄档案出境审批

6.2 依据:《实施办法》第十九条:“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的二级档案需要出境的,必须经国家档案局审查批准。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的三级档案、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的一、二、三级档案以外的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和属于集体所有、个人所有以及其他不属于国家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及其复制件,各级国家档案馆以及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需要携带、运输或者邮寄出境的,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批准,海关凭批准文件查验放行。”

7 行政批准

7.1 职权项目名称: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携带、运输或者邮寄档案及其复制件出境审批

7.2 依据:《实施办法》第十九条:“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的三级档案、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的一、二、三级档案……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批准,海关凭批准文件查验放行。”

8 行政命令

“所谓‘行政命令,指行政机关的一切决定和措施;但行政法上的‘行政命令,则专指行政主体依法要求行政相对方‘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意思表示,是行政行为中一种极为普遍的行为形式。其中要求行政相对方为一定行为的意思表示,被称为‘令;要求行政相对方不为一定行为的意思表示,被称为‘禁令。行政命令作为行政行为的一种最为常见的重要形式,亦表现出一定的强制性。”[2]“责令改正或限期改正违法行为,是行政机关实施处罚过程中对违法行为人发出的一种作为性的行政命令。”[3]

8.1 职权项目名称:责令改正或限期改正违法行为

8.2 依据:《河南省档案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一)不按规定建立档案管理制度的;……”

9 行政复议

9.1 职权项目名称:档案违纪案件复议

9.2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十二条。

10 行政撤销

10.1 职权项目名称:对不适当的档案行政许可的撤销

10.2 依据:《郑州市档案局行政过错责任追究(试行)办法》第八条:“实施行政许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过错责任:……(九)行政许可相对人丧失取得行政许可条件,不及时撤销行政许可的。”

11 行政检查

“行政检查是指行政主体基于行政职权依法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是否遵守法律、法规及规章等的情况进行了解的行为。”[4]根据这一定义解释,它实际就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常说的档案执法检查。

11.1 职权项目名称:档案安全检查

11.2 依据:《实施办法》第十五条:“各级国家档案馆应当对所保管的档案采取下列管理措施:(一)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逐步实现保管的规范化、标准化;(二)配置适宜安全保存档案的专门库房,配备防盗、防火、防渍、防有害生物的必要设施;……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保管,根据需要,参照前款规定办理。”

12 行政奖励

12.1 职权项目名称:对档案工作有贡献的单位或个人的奖励

12.2 依据:《实施办法》第六条:“有下列事迹之一的,由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本单位给予奖励:(一)对档案的收集、整理、提供利用做出显著成绩的……”

13 行政补偿

13.1 职权项目名称:行政过错补偿

13.2 依据:《郑州市档案局行政过错责任追究(试行)办法》第二十二条:“因行政过错行为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涉及赔偿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给予赔偿,并追究过错责任人的相应经济责任。”

14 行政执行

“行政执行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依据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充分调动政府资源,通过一定运作机制,逐级贯彻国家权力机关和上级的政策、决策,推行国家政务和执行行政决定,以落实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全部活动过程。”[5]

14.1 职权项目名称:实施档案工作规章制度

14.2 依据:《实施办法》第八条第二款:“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档案法》第六条第二款的规定,履行下列职责:……(二)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事业发展计划和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

15 行政受理

“行政受理的定义应该是行政主体针对行政相对人的要求,根据相应法律、法规进行审查,并在程序上做出同意或拒绝受理的行政行为。”[6]

15.1 职权项目名称:携带、运输或者邮寄档案出境审批受理

15.2 依据:《档案行政许可程序规定》第五条:“档案行政许可实行统一受理制度,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法制工作机构(以下简称受理部门)办理行政许可受理事项。”

16 行政给付

16.1 职权项目名称: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补助费

16.2 依据:《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补助费管理办法》第十条:“国家档案局负责对省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省级财政部门推荐上报的项目进行审核汇总和筛选,并委托有关专家或相关机构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提出初步审核意见送财政部。财政部审核批准后,会同国家档案局下达补助项目预算。”

17 行政征用

17.1 职权项目名称:非国有档案因安全原因的档案收购、征购

17.2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三条第三款:“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档案法》第十六条:“集体所有的和个人所有……的档案,……必要时,可以收购或者征购。”

18 行政征购

18.1 职权项目名称:非国有档案因安全原因的档案征购

18.2 依据:《档案法》第十六条:“集体所有的和个人所有……的档案,……必要时,可以收购或者征购。”

19 行政征收

“行政征收是指行政主体基于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根据法律的规定,以强制手段无偿向行政相对人征集金钱或实物的具体行政行为。”[7]

19.1 职权项目名称:非国有档案因安全原因的档案收购

19.2 依据:《档案法》第十六条:“集体所有的和个人所有……的档案,……必要时,可以收购或者征购。”

20 行政合同

“行政合同是行政主体为履行行政职能和实现特定行政目的,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就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经过协商,意思表示一致所达成的协议。行政合同是现代行政管理中重要的方式,是行政权力和契约关系的结合。与其他行政行为相比,行政合同行为是通过契约的方式将国家所要达到的行政管理目标固定化、法律化,并在合同中规范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8]对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实施对非国有档案因安全原因的档案代为保管、收购、征购等,显然需要签订行政合同。

20.1 职权项目名称:对非国有档案因安全原因的档案代管、收购、征购

20.2 依据:《档案法》第十六条:“集体所有的和个人所有的……档案,……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权采取代为保管等确保档案完整和安全的措施;必要时,可以收购或者征购。”

21 行政划拨

行政划拨多用于土地使用权划拨,主要是无偿地转移所有权或使用权。“土地使用权划拨是指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将该幅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将土地使用权无偿交付给土地使用者的行为。”[9]按照主要是无偿地转移所有权或使用权的概念,档案移交也应该算是行政划拨范畴,当然,这个还可以研究讨论。

21.1 职权项目名称:接收档案移交

21.2 依据:《实施办法》第十三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按照国家档案局关于档案移交的规定,定期向有关的国家档案馆移交档案。”

22 行政规划

22.1 职权项目名称:制定档案事业发展计划

22.2 依据:《实施办法》第八条第二款:“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事业发展计划和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

23 行政协助

“行政协助,系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职权过程中,基于本身条件和公务上的需要,其他行政主体配合其实施同一行政行为或共同行政行为的法律制度。”[10]

23.1 职权项目名称:档案管理违法违纪案件查处

23.2 依据:《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第十八条:“任免机关、监察机关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建立案件移送制度。”“任免机关、监察机关查处档案管理违法违纪案件,认为应当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当及时将有关案件材料移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及时查处,并将处理结果书面告知任免机关、监察机关。”

24 行政允诺

“行政允诺,是指行政主体为履行自己的行政职责,向不特定相对人发出的,承诺在相对人实施了某一特定行为后由自己或自己所属机构给予该相对人物质利益或其他利益的单方意思表示行为。从一定意义上讲,行政主体通过行政允诺为自身设定行政法上义务而使相对人获得行政法上的权利。”[11]

24.1 职权项目名称:奖励档案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

24.2 依据:《河南省档案管理条例》第四条:“在档案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及向国家捐赠重要、珍贵档案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或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关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25 行政监督

“行政监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行政监督是指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社会团体、公民、社会舆论等众多的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实施的监督。狭义上的行政监督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内部对自己和自己的工作人员的监督。”[12]根据这一定义解释,《档案执法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中的“档案执法监督检查”并不是行政监督,实际是行政监督检查(行政检查)。《实施办法》第八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档案法》第六条第二款的规定,履行下列职责:……(三)监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工作,依法查处档案违法行为……”中的监督也不属于行政监督。这里的行政监督属狭义的,指的是档案行政管理系统的内部监督。

25.1 职权项目名称:档案行政执法监督

25.2 依据:《档案执法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第十四条:“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权纠正下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查处违反《档案法》案件的错误或不适当的决定。”

26 行政指导

26.1 职权项目名称: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归属与流向处置的管理和指导

26.2 依据:《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暂行办法》第六条:“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政府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加强对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

参考文献:

[1]刘东斌.部分省份省级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实证分析[J].档案管理,2015(6).

[2][3]罗豪才,湛中乐主编.行政法学(第3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76、179.

[4]马怀德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4版)[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197.

[5]孔凡河主编.行政学基础[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195~196.

[6]赵梦雅.论行政受理[D].中国政法大学,2009.

[7]王淑华,谭志福主编.行政法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191.

[8]杜睿哲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231.

[9]唐永忠,李清立主编.房地产开发与经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116.

[10]胡建淼主编.中国现行行政法律制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61.

[11]季宏编著.行政法基本原理[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159.

[12]徐双敏,李明强.行政管理学(第2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203~204.

我国宋代档案法规比较研究 篇4

一、我国宋代档案法规发展的历史进程

宋代的档案法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北宋初年的全面继承唐朝档案制度时期。因当时“周刑统科条繁浩, 或有未明”之缘故, 宋太祖下令统纂刑统, 再由大理寺刻板摹印, 并决定以《宋建隆详定刑统》的名义颁行天下, 后世简称《宋刑统》, 《宋刑统》是以《唐律疏议》为主体, 所以, 这一阶段的档案法规建设主要是沿袭唐朝, 没有新的发展和突破。第二阶段是从神宗开始, 《庆元条法事类》制订和颁布后, 在南宋宁宗时期形成架阁条法, 其将部门法分成职制、选举、文书等十六个具体的门类, 文书档案法规首次开始与行政、民事、刑事等部门法一同排列, 位置次于第三位, 地位排序显著, 这在宋以前历史上是决无仅有的;可以说, 宋代档案法规随着《庆元条法事类》的创立出现了新的格局, 得到了创造性的发展。

二、我国宋代档案法规的具体内容

1. 宋代档案的收集、整理制度。

第一, 档案的编录。宋代在档案编录上要求各级官府的文书原件要保管于架阁库中, 同时进行“置册抄录”, 这就是最初的宋代档案汇抄制度, 它是中国古代管理档案文书的重要制度。第二, 档案的分类。宋代在整理档案过程中已经开始对档案文书进行分类, 一种就是以官员分类;另外一种是以文种分类。宋代档案的分类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档案的管理和使用, 为后世档案的分类保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 档案的登记、立卷和编号。宋代采取“置册分门编录”办法, 即按月日次第编号, 以千字文排列上架, 在册皮上写明封题、事目、张页、年月日;在登记簿上也写明以上项目, 注明某库、某架阁等情况。同时又规定“诸条制先次行下者置册, 分门编录, 仍以所受月日次第连粘”, 可见宋代的档案是按照年月日的顺序, 以千字文为号进行编排录入, 这种方法编排又叫“千文架阁法”。第四, 档案的移交。宋代的档案移交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定期将机关档案移交至架阁库和文书库的制度;另一种是《宋刑统》中规定“其主典代者, 文案皆立正案, 分付后人”。按年限移交档案在宋代就已开始, 这在当时的世界档案工作上还是极其罕见的。

2. 宋代档案保密制度。

档案的保密工作, 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 在宋朝更是如此。两宋政权从建立到灭亡的300多年间, 长期与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处于敌对状态, 政治和军事斗争尤为尖锐, 各政权之间互相封锁和保密信息, 展开了长期窃密与反窃密斗争, 辽国曾不惜以重金收买宋代机密文件, 金人也想方设法收买南宋的内部文书, 并使用“蜡丸”等方式窃取机密。为使自己的档案不被窃取, 宋代加强了秘书档案工作, 采取严厉措施禁止传播和盗卖的同时, 还加强内部管理, 在大、小衙署内设立架阁库, 把公务活动中形成的机密文档, 整理收藏起来, 使其不散失或者被盗, 这充分体现了宋代档案保密制度的严密性。

3. 宋代档案的鉴定、销毁制度。

宋代的档案律令主要体现在北宋的《宋刑统》和南宋的《庆元条法事类》中, 关于对档案鉴定的规定是:“诸制书及重害文书, 若祥瑞, 解官, 婚, 田, 市估, 狱变之类长留”, “申监司差官复讫除之, 其有本应长留者, 移于别库籍内, 仍随事朱书, 所除所移年月同复官签书”, “诸架阁公案非应长留者, 留十年, 每三年一检简”。这些律令对档案保管期限的划分, 以内容因素为标准的档案鉴定依据, 档案鉴定的程序以及鉴定后销毁档案的程序等都作了明确规定, 可见宋代在档案鉴定、销毁方面比唐代有了很大的进步, 并且鉴定程序也相当完备。

4. 宋代档案的惩罚制度。

为了对档案管理进行规范化管理, 宋统治者制订了严厉的惩罚措施, 以确保法规能够得以执行。例如:“诸架阁库文书所掌官吏散失者杖一百。当职官吏以架阁应留文书费用者, 以违制论, 非重害减三等”, 这就是对卖掉应长留文书或把架阁库文书散失的官员进行的刑事处罚;“诸盗应架阁文书有情弊者, 徒二年, 不以赦降原减”, 这是对盗窃档案人员的刑事处罚规定。

5. 宋代档案的控制利用制度。

宋代《职制令》规定:“诸被受手诏以黄纸造册编录, 并续颁诏册, 并于长官厅柜帕封锁, 法司掌之, 无法司者, 选差职级壹名, 替日对簿交受”, 凡“检用”档案时, 要“委官一员”, “监视出入”。并要“监官立限” (即规定借期) , “批注交受”;归还时, 主要官员要清点。至于机密的档案, 除“职事”官员外, 一般官吏不得借用。严格限定接触机密档案的人员范围, 同时, 因为有借还记录, 权责明确, 借用档案的人往往都会对档案的保护格外小心, 防止因疏忽导致档案遗失或破损, 很好地维持了档案实体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也维持了档案内容的保密性。

三、宋代档案法规的特征

宋代制订了严密的档案法规, 有效地保护了档案的安全, 使宋代的档案保存完整, 为现在的档案法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宋代档案法规的特征如下。

1. 继承性。

宋代档案法规在中国古代档案史上承前启后, 主要是因为继承前代档案立法的优秀成果, 并且加以发展和扩充, 形成了自身的档案规范。如宋代档案“三年一检简”制度就是在唐代“三年一拣除”制度的基础上继承发展而来的。

2. 政治性和专制性。

档案法规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为宋朝政权的正常运行和至高无上的皇权服务, 为此, 宋代的文书档案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专制性, 丝毫没有社会性可言。另外, 宋代对图书和档案利用也大肆进行限制, 如规定个人使用档案和图书资料去编写史料书籍, 要受到杖责八十的严厉处罚。可见, 宋代的档案文书其实是统治阶级的专利, 只有统治阶级才有权使用而普通群众使用档案文书的基本权利已经被剥夺, 这也充分体现了档案法规的政治性和专制性。

3. 系统性、完整性。

宋代对档案法规的规定十分严密, 从档案的立卷、注籍到编排、立号再到借阅、监督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了详细规定, 整个档案工作形成有机统一的完整体系。同时违反档案法规的处罚也较为细密和严厉, 形成了系统、完整的宋代档案法规系统。

4. 执行力度不够。

宋代秉承文人治国理念, 机构臃肿, 官制紊乱, 敷衍塞责、效率低下现象难以避免。宋朝官员昏庸无能, 在其位却不知其责者大有人在, 经常在档案工作中出现隐匿、窃取、拆换、毁坏档案并以此贪赃枉法、中饱私囊。出台的档案工作的律令不可谓不多, 但执行效果不佳, 力度不够, 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腐败臃肿的宋代官僚机构。

四、我国宋代档案法规的历史意义

宋代档案法规作为中国古代档案法制史上光辉的一页, 地位举足轻重, 意义不容忽视。

1. 宋代完整的档案法规为史学繁荣提供了保障宋代的史学成果丰硕, 史家辈出。

据《四库全书总目》统计, 宋代按卷数计算占清初以前的五分之一;史书按部数计算, 占清初以前的三分之一, 为历朝之最。这些浩繁的史学著作都是基于大量档案和史实记载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例如司马光在大量阅读官府收藏的典籍和唐五代时流传下来的档案材料基础上, 成功编成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宏伟巨著———《资治通鉴》。可见, 宋朝利用档案编史工作是颇有成就的。

2. 中国古代档案法规系统在宋代已初步形成。

宋代以前, 档案法规是零散分布在各朝代的律法之中, 没有专门的律令。如唐代的档案立法只是散见于《唐律疏议》和《唐六典》中。到了宋代则有所改变, 在隋唐基础上, 宋统治者对档案法规不断加以完善和发展, 经历了从《宋刑统》中的散记到真宗的“三条诏令”再到《庆元条法事类》中的“架阁条法”, 改变了以往档案法规不成体系的零乱历史, 形成了架阁条法, 为后世档案法规的专门化起了基础性作用。

综上所述, 宋代的档案法规既继承了唐和唐代以前的优秀成果, 又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新, 使中国古代的档案法规在宋朝达到了鼎盛时期, 成为元、明、清各朝代效仿的典范。但宋代的档案法规毕竟还是封建社会的产物, 其目的仍是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 维护至高无上的皇权, 有其自身的时代局限性。所以, 我们要坚持唯物主义立场对其辩证看待, 学其优点, 弃其不足, 为当代的档案法规工作提供宝贵的可鉴经验。

摘要:宋代统治者对档案法规不断地加以完善, 极大地促进了档案法规的发展, 本文旨在对宋代档案法规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特征和历史意义进行简要阐述, 以期为当代的档案法规建设提供借鉴依据。

关键词:宋朝,档案法规,庆元条法事例

参考文献

[1]赵咪咪.我国古代档案保护技术的传承与发展[J].苏州大学, 2010 (3) .

[2]麻新纯.中国古代档案保护思想探析[J].北京档案, 2005 (11) .

[3]邓君.中国古代档案法规发展原因探析[J].兰台世界, 2004 (5) .

企业档案法规 篇5

1987年9月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李先念颁布了第五十八号主席令, 正式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以下简称《档案法》) , 决定自1988年1月1日起施行。这标志着我国的档案工作从此走上了“以法治档”的轨道。1990年11月19日, 国家档案局发布第一号令, 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 (以下简称《档案法实施办法》) , 这是与《档案法》相配套的一个全面系统的档案行政法规, 将《档案法》的原则规定更加具体化, 为深入实施《档案法》长早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一、我国档案法规中存在的问题

(一) 档案开放期限问题

根据《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 我国的档案开放期限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

1. 可开放的档案, 包括有: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档案 (包括清代和清代以前的档案;民国时期的档案和革命历史档案) , 自《档案法实施办法》实施之日起向社会开放;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自形成之日起满三十年的, 由各国家档案馆保管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从事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活动中形成的档案; (3) 可提前开放的档案:《档案法》第十九条规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类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 可以少于三十年。

2. 需延迟开放的档案:《档案法》第十九条规定:涉及国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以及其他到期不宜开放的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 可以多于三十年, 具体期限由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订, 报国务院批准施行。《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二十条规定:档案中涉及到国防、外交、公安、国家安全等国家重大利益的档案, 以及其他虽自形成之日起已满30年但档案馆认为到期仍不宜开放的档案, 经上一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可以延期向社会开放。根据以上规定, 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1.保管在国家档案馆的建国以前的档案都符合开放的条件, 应该全部向社会开放。但是, 实际与理论并不一致, 建国前的档案还有大部分从未公开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这类档案的开发和利用。

2.对于建国以后形成的档案, 若不满三十年, 原则上是不能对外开放的, 但是《档案法》规定对于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类档案, 其开放期限可以少于三十年, 《档案法实施办法》也规定对于这类档案, 可以随时向社会开放。然而, 法规中对于这类档案的概括过于笼统, 并未明确规定这些档案的具体范围, 在实际生活中, 有些档案自形成之日起, 既属于以上规定的这类档案, 又属于文书类档案, 对于这类档案法规中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 以至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档案工作人员无法准确的将档案归类, 并及时的将档案供人们利用, 这既影响了档案价值的实现, 又影响了人们到馆来利用档案的积极性。

3.《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中对于可提前开放的档案和应延迟开放的档案的具体开放和延迟期限没有明确的规定, 这也将影响档案馆及其工作人员对于档案开放和延迟期限的判断。

以上所有的问题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档案用户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现实生活当中, 由于档案开放期限不明确, 而引发的“民告官”案件也屡见不鲜。

王某是一起房屋买卖纠纷案的当事人, 由于王某对法院判决存有异议, 多次找到所在区房地产局、档案局、市国土资源管理局和房屋管理局, 要求查阅利用区房地产局所存与上述房屋纠纷有关的, 在1996年4月至7月间形成的对方当事人的房产交易档案, 但都没有获得支持。2000年9月4日, 王某向市档案局提出申诉, 请求市档案局协助利用区房产局保存的有关此案件的档案。市档案局经过调查认为, 区房地产局的《档案借阅规则》符合《档案法》以及《档案法实施办法》规定, 王某要求利用的由区房地产局保存的1996年房产交易档案, 因为按规定没有到进馆期限, 尚未向国家档案馆移交, 根据《档案法》第20条和《档案法实施办法》第22条第5款的规定, 区房地产局机关档案室保存的档案是否对外开放, 应由区房地产局决定, 市档案局无权干涉, 故作不予受理的裁决。王某不服, 遂向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区法院开庭审理后, 认为市档案局做出的决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 运用法律正确, 程序合法, 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原告不服区人民法院的裁决, 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市中级人民法院根据《行政诉讼法》第61条, 做出驳回上诉, 维持原判的终极裁决。

对于以上问题的出现, 相关的档案法规制定部门是应该反思的。档案法规中的部分界定不清的条款, 若无法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受损害, 相关部门就应该对这些条款及时的进行修改。

(二) 档案馆及其工作人员、档案利用者的权利与义务问题

根据《档案法》第十九条规定, 档案馆应当定期公布开放档案的目录, 并为档案的利用创造条件, 简化手续, 提供方便。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组织持有合法证明, 可以利用已经开放的档案。《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二十二条也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组织, 持有介绍信或者工作证、身份证等合法证明, 可以利用已开放的档案。各级各类档案馆应当为社会利用档案创造便利条件。提供社会利用的档案, 可以按照规定收取费用。收费标准由国家档案局会同国务院价格管理部门制定。国家档案局、国家物价局通过了《关于利用档案收费有关规定的通知》规定, 明确了社会利用档案的收费标准。

根据以上法律、法规,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只要持有单位介绍信、工作证、身份证等合法证明, 就可以利用档案馆所藏的已经开放的档案;

2. 档案馆及其工作人员有责任为到馆利用档案的公民提供服务;

3. 利用档案的收费标准参照《关于利用档案收费有关规定的通知》。然而在实际的利用过程中, 人们要利用某分档案却并不像法律中规定的那样。相反, 对于某些档案馆而言, 档案馆已经成为了档案馆工作人员的“私人档案馆”, 若要到馆利用他们所藏的档案简直困难重重。很多人到南京某档案馆利用已经开放了的档案都有这样的经历, 不仅要开介绍信、持有效证件, 有时甚至毫无理由的被置之门外;有时即使你能到馆查阅档案, 若要将所需要的已经开放的档案摘抄下来, 却是不被允许的, 相当于竹篮打水一场空, 整趟下来毫无收获。而对于某些关系户 (档案馆中有熟人) , 只要你持有效证件, 便可以随便利用档案。此外, 对于利用档案的收费标准问题, 曾经亲自到过上海某区档案馆, 该馆明确规定, 观看某影片一分钟, 收费500元;复制某照片一张, 收费500元。明显比档案局规定的收费标准要高的多, 这样也将许多本来有意向到馆来查档的人员吓跑了。此外, 对于档案利用者来说, 由于他们对档案及其相关情况的不了解, 且中国人长期以来的封建保守思想, 致使他们对档案都怀有一种神秘感, 而忽略了档案可供大众开发和利用这方面的性质。

(三) 档案的公布权问题

根据《档案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 由国家授权的档案馆或者有关机关公布;未经档案馆或者有关机关同意, 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权公布。集体所有的和个人所有的档案, 档案的所有者有权公布, 但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不得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 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而根据《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二十三条:《档案法》第二十二条所称档案的公布, 是指通过下列形式首次向社会公开档案的全部或者部分原文, 或者档案记载的特定内容:1.通过报纸、刊物、图书、声像、电子等出版物发表;2.通过电台、电视台播放;3.通过公众计算机信息网络传播;4.在公开场合宣读、播放;5.出版发行档案史料、资料的全文或者摘录汇编;6.公开出售、散发或者张贴档案复制件;7.展览、公开陈列档案或者其复制件。

从以上法律、法规中, 我们可得出以下结论:

1. 档案以报纸、刊物、网络、电视媒体等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 其首次公布的主体必须是享有公布权的档案馆, 而不能是个人或其他的主体;

2. 根据档案法规, 对于没有保密限制且保管期限已满三十年的档案应予以开放, 但是对于这些已经开放的档案, 如果档案馆还未予以公布, 对于利用档案的个人或组织来说, 其通过利用档案编写的文章, 制作的节目等成果, 如果文章或节目中引用了未经公布的档案信息, 其成果是不能公布的;

3. 档案开放了并不等于档案可以公布了;

4. 档案的公布权主体是档案馆,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只有档案馆才对档案有完全的开发和利用权利, 而其他用户, 作为档案馆档案信息的利用者则无权完全的开发和利用档案。然而, 档案馆及其工作人员受到自身知识水平、资金、精力、开发技术等的限制, 他们并不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最合适的主体, 而档案只有被更好的利用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这明显与档案工作的初衷相悖;

5. 若用户在利用档案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却由于公布权的问题而无法将自己辛辛苦苦取得的成果向社会公布, 这对于利用者来说是一个沉痛的打击, 会影响他们开发利用档案的积极性。

二、对我国档案法规的修改意见

(一) 对档案开放期限的修改意见

傅荣校认为《档案法》第十九条中有关开放档案范围的表述过于狭窄, 不够科学;规定的档案开放期限在实施时缺乏普遍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而且开放档案的期限标准也不统一, 没有法律来保障开放期限的具体落实。作者建议参考国外对类似问题的解决办法和实际工作情况来对第十九条规定进行修改和完善。张浩认为《档案法》第十九条存在档案开放范围不准确和开放期限不合理两个问题。在此条的第一款把开放档案的范围限定在“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这个范围内, 使得很多不符合这一条件的档案的开放利用不受法律的规范和保护, 而且这样的划分也没有什么科学根据。作者建议用把原条款中“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用“国家所有的档案”进行替换, 这样可以扩大公民利用档案的范围, 确保公民有效实施法律赋予的权利。姜之茂则从政府信息和机关档案二者的关系出发, 建议在修改第十九条时应该明确规定, 机关档案自形成之日起不管其保存在机关档案室或是国家档案馆都须向社会公众及时开放。另外, 凡是允许开放的档案任何公民都可以自由地利用和公布, 不再像现有条款中规定的只许公民利用不许公布,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鼓励社会公众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使其真正为民所用。我认为开放期限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30年”的规定上, 档案信息的时效性在“满30年向社会开放”的规定下荡然无存。待档案开放之时, 对其利用需求也早己不存在, 档案的实际利用无从谈起。要扭转这一现状, 因此建议首先从思想上必须树立“以公开为原则, 不公开为例外”的信息利用观, 对馆藏档案实施“零期限开放”政策, 除涉及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其他法律明令禁止不能开放的档案之外, 其余档案应该自形成之日就对社会公众开放, 及时满足社会公众对档案的利用需求。

(二) 对档案馆及其工作人员和利用者权利和义务的修改意见

王少辉认为我国档案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 公众档案意识低, 主要是由于《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中档案馆职责过于单一。《档案法》中将档案馆定位为为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 负责接收、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分管范围内的档案。这一规定单纯地将档案馆作为国家机构, 而忽略了档案馆的社会作用, 这直接限制了档案信息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社会效益。宗培岭认为档案法规中对档案馆及其工作人员、利用者的权利和义务严重不对等, 对于强调档案部门的权利而对其应当承担的责任没有相应的具体规定。此外, 王英玮认为《档案法》的第七条, 只单纯规定了档案机构或档案工作人员有保管档案、对所属机构档案工作施行监督和知道的职责, 却对他们所要承担的服务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监督和指导流于形式, 同时也削弱了档案机构的服务职能。因此我建议将《档案法》进行如下修改:档案机构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档案, 积极开展档案信息的利用服务工作, 并对所属机构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这样便使得档案机构的服务性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对社会公众主动积极地利用档案信息资源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三) 对档案公布权的修改意见

关于档案的公布权问题, 我认为已经开放了的档案在公布权方面不应该加以限制 (即已经开放的档案便可以由任何人予以公布) , 过度控制会严重影响公民利用档案的积极性, 对公布权的规定极大削弱了档案信息的开放程度, 无法实现真正全面开放和有效利用, 因此, 建议将此条款修订为:“属于国家所有的未开放的档案, 由国家授权的档案馆或有关机关公布, 未经档案馆或者有关机关同意, 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权公布。”以此在本质上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最大程度的开放和利用。对外对于档案的开放和档案的公布问题, 我觉得我国可以借鉴美国档案界的做法, 将档案的开放等同于档案的公布, 这样就不存在, 档案利用者的成果无法公布的问题了。

三、结束语

以上对于档案法规的修改意见, 仅仅是我个人通过了解人们利用档案的实际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而提出的几点建议, 对于我国档案法规中存在的更多问题, 还有待档案法规的相关制定部门进一步的挖掘, 从而进行合理的修改, 使得档案法规能为档案利用者利用档案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姜之茂.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一论机关档案室扩大提供利用服务范围.21世纪的社会记忆一中国首届档案学博士论坛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2]傅荣校.关于《档案法》条款与实践性问题的探讨——基于档案所有权及开放利用有关条款规定的分析[J].陕西档案, 2007 (9) :15-17.

[3]胡明伟.从开放与利用角度谈《档案法》的修改与完善[J].陕西档案究, 2008 (3) :52-54.

[4]姜之茂.从市场经济角度看修改《档案法》[J].上海档案, 2007 (9) :4-8.

[5]王少辉.信息时代我国《档案法》的修改设想[J].档案学研究, 2002 (10) :23-25.

企业档案法规 篇6

一、《元典章》概况

《元典章》六十卷, 收录文书年代自元世祖中统元年 (1260) 始, 至仁宗延佑七年 (1320) 止, 分诏令、圣政、朝纲、台纲、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十大类。新集全称《新集至治条例》, 不分卷, 收录文书下限延至英宗至治二年 (1322) , 主要是仁宗延佑后期到英宗至治二年5~6年间的文书, 篇幅约为前面六十卷的八分之一, 分国典、朝纲和吏、户、礼、兵、刑、工部8大类, 部分内容与前六十卷有重复。各大类以下, 又分门、目, 目下排列具体文书。全书包括新集在内, 共有81门, 467目, 文书2391条, 其字数大约达到120万字。

二、《元典章》中的文书档案法规

(一) 文书管理制度。

1.文卷登记和勾销制度。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规定:“中书省以下在内大小诸衙门, 并各处行中书省以下在外大小诸衙门, 各置朱销文簿, 将应行大小公事, 尽行标附, 依程限检举勾销”, 即要求将全国各衙门机构收进的文书逐件登记、编号, 书写发遣时刻。这样可以防止公文处理稽迟, 便于监督检查, 大大缓解了公文管理的混乱现象, 使得各机构部门的日常工作得以正常运行。2.行移公事程限和催办制度。为了革除冗员冗官所导致的政府办事效率低下的问题, 元代在至元八年二月制定了行移公事程限制度, 按照事情的大小规定“今后小事限七日, 中事十五日, 大事三十日”办理完毕。又根据公文传递路途远近, 制定了详细的催办程限, “在都诸司局, 十日催, 五日再催。外路至都, 五百里内, 十五日, 再十日;五百里外, 三十日, 再二十日;千里外, 五十日, 再四十日;三千里外, 七十日, 再六十日。常事各加事速限, 五日第一次, 第二次皆备细缘由, 随即应报官司, 皆得牒到日为始。”3.圆佥文书制度。圆佥文书制度是原始的蒙古族军事民主制度的产物, 在元朝建立之后, 仍然保留了下来。圆佥文书制度要求京府州县的官员, 每天早晨要聚在一起, 对公事进行讨论和处理, 除了合法假日以外, 不得荒废。有因公事出差的, 要进行登记。而且一切公事不论大小, 官员除了因故不能参加以外, 都要自上而下圆书图押。“应有大小公事, 官员别无差故, 自上至下须要圆书图押。”另外“推问刑狱, 科征差税, 应支钱谷, 必须圆佥文字。”即各级衙门在执行案件审理、征税、钱粮支出等重要工作时, 都要履行圆佥文书制度。4.文书立卷制度。立卷工作要求“行省以下诸衙门, 将在先刷过, 绝卷依例编号架阁, 见行未绝, 并已绝未经照刷文卷, 分即置簿, 开印附押, 以备照勘呈报”。以后再收到的文书, 不论是新是旧, 都要经过承办单位明白附簿, 并且由承办人员签字盖印。旧的文书“自行遣发放了毕, 粘入本宗前卷”, 新的文书要另立卷宗。这种区别新旧文书进行的立卷方法, 保持了一宗文件的历史联系, 使整宗文卷的关联更加完整有序。

(二) 档案管理制度。

1.架阁管理制度。元代承袭了宋代创立的架阁库制度。在元二十一年规定已绝的文卷, 要编类入架。要求要将应行的已绝经过照刷的文卷, 编类收入架格库, 未绝的要依例催办, 待结绝时, 也收入库内。《至元新格》规定:“诸已绝经刷文卷, 每季一择, 各具事目, 首尾张数, 皆以年月编次注籍, 仍须当该检勾人员躬亲照过, 别无合行不尽事理, 依例送库立号封题, 如法架阁, 后遇照用判付检取, 了则随即发还勾销。”。2.区别文字分别架阁制度。元朝军事力量强大, 在不断征服四方的战争中, 其疆域已经横跨欧亚大陆, 并且民族众多, 使用的语言和文字也多种多样, 但在政府的行文当中主要用的是维吾尔文、蒙古文和汉文这3种文字。至元六年产生了汉文档案、蒙文档案和回回档案, 为此, 元代在中书省分别设置了架阁库、蒙古架阁库、回回架阁库, 区别文字, 分别架阁。3.当面交卷制度。元代机构重叠, 官制紊乱, “多因新旧人吏交付不明”致使文卷丢失。为了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至元二十五年二月规定了“人吏交代当面交卷”制度, 规定“遇有人吏交代, 责令当面对签, 照完备明立案。验依例交割, 若有遗失, 随即追究, 不惟易为检寻, 亦免日后递相推揩。其交割之后, 复有不肯尽心, 去失文卷者, 合将检勾案牍人员治罪”。这样人吏交接时, 文卷要当面检查好, 登记立案, 再碰到文卷遗失的事情, 就有据可寻, 避免了相互推诿状况的发生。

三、元代档案法规的特点

对元代法制, 时人曾有“有例可援, 无法可守”的议论。《元典章》中单项法令、个别指令和判例较多, 作为普遍定制的法律条文很少, 正反映出这种法制的特点。

元朝的档案法规是对唐宋的继承, 尤其是对宋代档案法规的吸收。元代档案立法的主要贡献在于把照刷文卷以及档案移交制度作了进一步的发展, 并成为制度固定下来, 为明清所继承。

在经过覆灭西辽、西夏、金朝, 招降吐蕃, 灭亡大理、南宋的连年征战之后, 元朝成为中国历史上又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王朝。在这个王朝统治时间内, 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 国内各民族间的融合和交流又一次得到加强。

参考文献

[1]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元典章

[2] .元典章 (五) .吏部七.典章十三.公规一.公事[M]

[3] .元典章 (五) .吏部七.典章十三.公规一.署押[M]

[4] .元典章 (五) .吏部八.典章十四.公规二.案牍[M]

企业档案法规 篇7

一、我国档案外包服务行业的政策法规现状

从20世纪90年代, 第一批档案中介服务机构成立, 至初步形成档案外包服务行业, 前后不过20年, 目前我国尚没有关于档案外包服务的专门法规, 有关内容散见于一些地方政府法规规章, 规范的对象也多为档案中介机构而非整个档案外包服务行业。笔者从国家和地方两个层级介绍目前我国档案外包服务行业的政策法规现状。

1. 国家相关政策法规。

目前, 在国家层级尚没有专门针对档案外包服务行业的统一的法律法规, 仅在《保守国家秘密法》第三十四条提到“机关、单位委托企业事业单位从事前款规定的业务 (指国家秘密载体制作、复制、维修、销毁, 涉密信息系统集成, 或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等涉及国家秘密业务) , 应当与其签订保密协议, 提出保密要求, 采取保密措施”。该条款适用于档案业务的委托代理, 对档案业务外包服务中涉密信息的保密提出要求与规范。而在我国档案领域内现行的最高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是1996年的修订版, 内容已经较为陈旧, 档案中介机构作为上世纪90年代后期才开始新兴的档案服务机构, 在《档案法》第二章“档案机构及其职责”中并没有提及。因此, 档案中介机构的定义、性质、地位及档案外包服务行业的准入机制、监管体制等均未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明确统一的法律规定。

2. 地方相关的政策法规。

上表所列, 是笔者以“档案中介”为关键词, 在法律法规数据库中检索得到的相关地方政策法规, 从统计结果来看, 一部分省市已经率先开始探索档案外包服务方面的立法工作, 并取得一些成果。1996年颁布的《天津市档案管理条例》中第一次明确使用了档案中介机构的概念, 承认了档案中介机构的法律地位。之后, 河南、河北、黑龙江、山东、浙江、广东等地陆续颁布了地方档案法规, 其中的一些条款对档案中介机构进行了一定的约束和规范, 其规定的内容主要涉及机构执业资格、从业人员的资质认定、备案登记、经营业务范围、惩罚措施等方面。此外, 2004年出台的《浙江省档案中介服务管理办法 (试行) 》和2008年出台的《广东省档案中介机构备案登记管理办法》专门针对档案中介服务机构制定了较为具体的规范。

综上所述, 目前虽已存在一些档案外包服务方面的政策法规, 但总体来说仍落后于行业发展需求, 主要问题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 缺乏全国性的政策法规指导。各地规定不一, 各自为政, 难以实现对档案外包服务行业的统一监管和规范。如档案外包服务行业准入方面, 有些地区采取的是资格认证制度, 有些地区采用备案登记制度, 政策法规的不统一不利于行业的有序发展。第二, 现有的地方政策法规内容宽泛, 可操作性不强。如在惩罚措施方面, 《武汉市档案管理条例》中只是含糊提到“造成档案损失的, 责令赔偿损失,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但是具体如何赔偿, 怎样算作构成犯罪, 如何量刑等具体问题丝毫未提及, 客户在利益受损时难以进行有效问责。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 现有的政策法规难以解决行业发展所面临的竞争混乱、责权不明等实际问题。第三, 监管机构不明确。一方面档案外包服务机构是自主经营的独立企业法人, 作为企业要受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另一方面, 档案外包服务机构提供档案领域的专业服务, 相关的地方档案政策法规也规定,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监督指导档案中介机构。但是现有的政策法规对于这两个部门具体如何协调合作, 各自监管的范围如何划分没有明确的规定, 由于部分管理职能交叉, 使得一部分档案中介机构有机可乘, 钻法律漏洞。

二、完善政策法规的对策建议

针对我国目前档案外包服务行业政策法规的诸多问题和不足, 国家档案局在开展档案法修订工作的过程中, 已将档案中介服务机构的相关问题纳入考虑范围, 值此之际, 笔者就档案外包服务行业的政策法规的内容, 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完善:

1. 行业准入审批和监管制度。

档案外包服务行业作为新兴行业, 尚缺乏明确统一的行业准入条件, 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 在立法过程中急需提高门槛, 加大把关力度, 从审批准入和长期运营两个方面进行监管:一方面, 要建立审批准入制度, 确立档案中介服务机构的准入资格, 主要可从机构的资金、规模、人员数量、专业人员比例及从业经验、经营业务范围等方面制定标准, 作为批准中介机构进入档案外包服务行业的依据。另一方面, 通过建立年检制度和信用体系, 规范行业内中介机构的执业行为。年检制度是通过审查行业内机构上一年度的执业活动情况, 对违法违规行为予以警告和纠正, 严重者予以取缔。信用体系制度则是将机构的违法违规情节及惩罚措施, 在信用体系中予以记录, 三次被暂停营业的, 给予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 信用记录累积达到一定的记载, 勒令其终身不得从事该行业。通过上述制度的确立, 可以避免目前重审批、轻监管的问题, 有效提高行业内服务的水平和规范性。

2. 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

作为提供专业化档案外包服务的机构, 其从业人员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是行业良性发展的关键。然而, 面对我国档案外包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 从业人员资质考核和认证制度的建立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在建立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过程中, 要注意:首先, 在认证权上, 建议实行全国统一的资格认证制度, 不要把认定权下放到各个地方, 导致各地方标准不统一, 从业人员素质难以保障。其次, 在考核内容上, 不能照搬已有的档案人员从业资格认证, 要结合档案外包服务的业务内容需求专门制订。目前我国档案外包服务主要有三类, 即整理寄存业务、数字化业务和咨询业务。以咨询业务为例, 工作中常涉及档案的知识产权和法律归属问题, 一名合格的档案咨询人员除了需有较丰富的档案业务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外, 还要具备系统的法律知识。

3. 服务标准化制度。

目前档案外包服务机构数量不断增多, 规模参差不齐, 提供的服务水平差距很大, 要加强档案外包服务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 就要走服务规范化、标准化的道路, 笔者认为服务标准化主要从两方面入手。首先, 服务工作流程的标准化。各服务机构的主营业务各不相同, 咨询、整理、数字化等业务的工作流程千差万别。一般来说, 要根据双方签订的委托协议来开展工作。以档案咨询为例, 主要的工作流程如下:确定工作计划, 召集人员成立工作小组;通过深入调研, 了解客户情况;运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分析数据, 诊断问题, 撰写咨询报告;征求客户反馈;建立完整的档案, 以备查验。其次, 服务内容的标准化。在此方面, 美国商业化文件信息服务业的经验值得参考借鉴, 美国商业化文件信息服务业是提供文件档案专业化服务的行业, 其性质类型与我国的档案外包服务行业十分相似, 其行业协会PRISM制定了一系列标准, 以指南性文件发布, 包括行业内机构运营标准、建筑标准、灾备标准、载体设施标准、风险转移标准等, 这些标准与业务内容紧扣, 全面灵活、操作性强[2]58。我国可结合行业服务的实际情况, 制定相应的标准, 如业务收费标准、委托/代理合同参考模板等, 指导和规范全行业的服务。

4. 法律责任追究制度。

现有的政策法规, 对于档案中介机构违法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追究上, 存在责任界定模糊, 处罚力度不当的问题。完善法律责任追究制度是体现法律权威, 规范档案外包服务行业执业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 要明确违法违规行为的界定范围, 即细化说明哪些具体行为属于违法违规行为, 要承担法律责任。重点要解决违规经营、委托代理合同中权利义务范围、档案损坏程度及相应赔偿、信息泄露等问题的界定。其次, 要明晰民事、行政、刑事责任在外包服务中的具体适用范围。对于违反外包服务合同的档案中介机构等应依法追究其民事责任;对于中介机构在经营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要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或处罚;而对于严重违反保密法、信息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档案外包服务方当事人, 还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总之, 档案外包服务行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 我国现有政策法规已经无法适应其快速发展的需求。要保障档案外包服务行业良性、有序的发展, 就必须健全政策法规体系, 完善政策法规内容, 从而发挥法律监管手段的作用, 指导和规范档案外包服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摘要:本文从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的政策法规入手, 分析现有的政策法规现状, 探讨档案外包服务业政策法规的不足之处, 提出从准入审批和监管、人员资质、服务标准化和责任追究四个方面完善政策法规、加强监管。

关键词:档案外包服务,政策法规,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薛健.档案业务外包前景展望[J].黑龙江档案, 2011 (2) .

企业档案法规 篇8

(一)依法治国背景。

2011年1月国家档案局颁发了《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构建法制统一、依法行政、有效监督、高效服务的档案法制工作体系。加强档案法律制度建设,完善以《档案法》为核心、符合我国国情并适应档案事业发展需要的科学、缜密、配套的档案法规体系,也是《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

2014年10月20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央首次将依法治国作为全会主题,这是建国历史上、建党历史上的第一次。2015年10月26日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确定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强调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同时把坚持依法治国确定为必须遵循的原则,提出了法治建设的目标任务。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步入新时期。

(二)国家档案体系的提出及内容。

国家档案局2011年6月颁布了《国家档案法规体系方案》,规定我国档案法规体系是在宪法的统领下,以《档案法》为核心,由符合《立法法》规定的若干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统一体。

二、数据来源说明

为尽力保障数据的完整性、科学性,本文从中国政府法制信息(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法律法规全文检索系统)、法律之星、法律图书馆、法邦网、国家档案局网站等5个法律数据库中,检索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标题中含有档案的法律法规,经过筛选去重,整理得到234部法律法规。笔者对整理统计出的233条法律法规进行各法律等级数量、颁布年度、颁布主体、法律主题内容等维度的分析,以期能了解我国”十二五“时期档案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状况。

三、数据分析

(一)各法律法规等级数量分析。

国家档案法规体系分为档案法律、档案行政法规、地方性档案法规、档案规章(包括国务院部门档案规章和地方政府档案规章)四个层次。故统计数据按这四个层次进行划分。“十二五”期间作为法律层次的档案法尚在继续修订中,没有发布修订版。作为档案行政法规层次的四部行政法规也尚在继续修订中,没有发布修订版,故统计数据只划分为部委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地方法规三个层次。

其中地方政府规章196部,地方法规8部,部委规章30部。可以看出“十二五”时期我国档案法规主要集中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依据法定权限制定地方的地方政府规章,所占比例高达83.6%。“十二五”期间我国档案法规体系呈现一种上窄下宽的局面,即档案法律和法规较少,地方性档案法规和规章数量庞大的形势。这种上窄下宽的法规体系是合理的,当前我国许多地方处于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高速发展期,在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需要通过完善地方性法规、规章来规范管理。加之各地发展很不平衡,法律规定的东西到地方需要结合本地的实际去贯彻,故地方性档案法规和规章数量庞大。地方实施性立法是国家档案立法的延伸和完善,实现了法律体系各层级上下衔接、结构严谨,还有助于国家档案立法的原则、精神在本地区得到有效贯彻。为解决本地区事务而开展创制性立法和自主性立法,一些尚不具备条件制定全国性法律的,也可以先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来开展些探索、积累些经验。地方立法的先行先试为国家立法的完善积累了经验。只有地方性档案法规、规章具备了必要的数量和质量,并且维护了档案法制的统一,才有可能真正形成门类齐全、内部和谐的档案法律体系。

(二)颁布年度分析。

“十二五”时期(2011至2015年),我国档案法律法规的数量分别是62、49、57、43、23部。整体呈先升后降、前多后少的趋势,法律法规主要集中在“十二五”时期的前三个年度。“十二五”时期我国档案法律法规修订13部,修改后的代替修改前的法律法规,没有其他专门废止的法律法规,其余全部为新颁布制定的法律法规。国家档案局分别在2007年集中废止了《档案库房技术管理暂行规定》等七件规章,2010年集中废止了《企业档案管理升级试行办法》等8项规范性文件,自此后没有再集中废止过法律法规。

2015年两会修改立法法,将赋予更多的城市地方立法权。全国所有284个设区的市将享有地方立法权,更多地级市享有立法权后,我国的地方档案法规、规章的数量很有可能将大幅度增加。加之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特别是城镇化加速,地方对立法权的需求越来越大。通过下放立法权与确定立法范围可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大量事务无法可依的情形,同时可以加快推进地方立法进程,倒逼地方政府提升依法管档的水平。

(三)颁布机构分析。

在中央,各部委颁布了30部档案法律法规,其中档案局颁布了4部,档案局联合财政部、林业局、测绘局、水利部、民政部等部门颁布了20部,税务局、海洋局、民政部、住建部单独发布了6部,可以看出部委规章中主要以档案局和其他部委联合制定的法律法规为主。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含台湾省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中,山东(19部)、浙江(18部)、北京(15部)、广东(14部)、河北(12部)、天津(11部)等省市制定的档案法规都在10部以上,其中山东省是最多的省份。根据,“十二五”时期全国各省市GDP总量排名看,山东省、浙江省、广东省、河北省四省均在前六名中。山东、浙江、北京、广东、河北五省市在其各自的《“十二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中,都将加强档案法制建设、完善地方档案法规体系作为主要任务之一,并较详细地列出“十二五”期间的立法要求与具体任务。五省市均要求围绕档案事业发展方向与经济社会发展热点,创新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建立和完善涉及档案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实现制度全覆盖,以制度规范工作。

(四)法律主题内容分析。

笔者将“十二五”时期颁布的法律法规按主要内容,初步分类为14类,将其他数量不多、内容分散的法律法规归入其他类。其他类主要包括:就业培训、居民健康、住房公积金、教育、信用、安全生产、食品药品质量等方面档案。通过上表的统计,其中机关工作、机关档案管理类的法律法规最多,可以看出我国档案工作目前还是以机关档案、各级档案馆工作为主。涉及各地实际档案工作的城市建设、工程项目、城乡建设、房产与住房、农村与土地方面的档案法规占据较大部分,高达40%。这基本与国家档案局《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要求一致。“规划”要求“十二五”期间档案法制建设要充分考虑档案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切合实际地开展档案法制工作。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城乡建设、农业农村土地等等,这些新领域的档案工作的建立和规范是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国家档案局自2008年印发《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以来,会同有关部门,从以人为本、维护民生的角度出发,推动制定了一批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专业档案管理办法,全国民生档案工作领域不断延伸,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加之,但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的保护和管理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所以各地先后制定了为数不少的有关农村、农业的档案管理地方规章,力争把这一关系亿万农民切身利益、关系农村稳定与发展的专业档案建立齐全、管好用好。2010年11月建设部在新修订的《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中,强调要加强对重大活动档案的管理。重大活动是我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体育、宗教等领域内举办的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活动。具有影响大、涉及面广、关注度高、临时性强等特点。

四、总结

国家档案局2011年颁布的《国家档案法规体系方案》的附件中列出了60个需要修订、制定以及需要由规范性文件上升为法规、规章的档案立法项目,“十二五”时期(截至2015年12月底)总共修订了三部、制定了一部。从完成进度和数量上看,国家档案法规体系方案列出的项目完成得较慢、较少。但是中央各部门的一些会议精神在地方能够比较及时的形成地方规章,指导地方档案管理实践。综上,“十二五”规划时期,我国的档案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并呈现出积极的发展趋势。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和地方规章,法律体系日趋完备,档案管理各个方面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根据全国档案法规体系建设进程和各省档案工作实际,适时制定和修改相关规范性文件,不断完善档案地方法规体系。我国档案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紧紧围绕各地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科学确定立法项目,加强重点领域立法,较大程度地提高了立法质量。为档案工作依法行政,为档案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十二五”时期的档案法规体系建设十分重视民生档案在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重要作用,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城市城乡建设、房地产与住房保障、农村与土地、各类保险、居民健康、劳动就业等密切关联百姓生活的方面制定了较多的档案法规规章。但是一些档案法规条款宏观性、原则性、比较明显,过于空泛,不利于档案具体工作的指导和落实,可操作性较差。在今后的档案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中,法律法规的细化、可操作性的加强和执法情况的监督是需要重视的一大问题。

摘要:笔者以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等5个法律法规库为统计数据库,检索“十二五”时期我国档案领域的法律法规,笔者对整理统计出的标题含“档案”的234条法律法规进行如下维度的分析:各法律等级数量、颁布年度、颁布主体、法律主题内容,以期能了解我国“十二五”时期档案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的内容与发展的基本状况。

关键词:“十二五”时期,档案法规体系,内容,研究

参考文献

[1]江佩琼.试论档案法规体系构建中的完善之策[J].兰台世界,2014(1).

企业档案法规 篇9

这次清理工作是我省历史上第一次对省委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 以保证省委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有效, 维护国家政令的畅通, 避免违法或不适当的规范性文件的施行。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发挥档案的最大效果始终是我们档案工作的宗旨。工作中我们档案部门始终树立全局理念、服务理念、争先理念, 全力以赴配合好这次省委工作中心工作。

这次省委文件清理工作时间 (年代) 跨度长、范围广、调卷数量多, 为确保工作顺利完成, 我局领导对省委清理文件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召集档案馆相关部门按省委要求部署专项接待工作, 工作期间我局齐秀娟局长、梁尔东、那耀文副局长多次看望、关心参与查档清理工作的同志, 并亲自安排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一是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在办公条件紧张的情况下, 克服困难提供专门的办公室供专项清理工作组使用, 为清理小组的同志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同时也确保了档案的安全保密。二是配备专人为清理工作服务。安排利用处专人负责省委清理小组的接待任务, 同时在一处抽调两名同志协助清理文件组的同志查找文件, 解决了查档工作中人员少、任务重等实际问题, 保证查档阶段顺利按时完成。三是多渠道查找省委文件。由于历史原因, 省委目录存在目录不清, 文件下落不明等情况, 利用处、技术处技术人员在省档案管理软件未正式启用的情况下, 打破常规, 加班使用试运行的档案利用软件进行辅助查询, 机检出省委文件近4 000条目录, 很好地补充了手工目录未查全的情况, 保证查阅档案工作顺利进行。

上一篇:脊柱内固定技术下一篇:室内无线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