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职业教育

2024-08-04

积极职业教育(精选12篇)

积极职业教育 篇1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的教育, 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服务社会的教育, 特别是我国农民占绝大多数, 职业教育也就离不开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是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更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建设和谐新农村的迫切要求。

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 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以及现时从业农民的知识水平, 决定了农民教育已经不是单纯技能培训所能满足的。因此, 把职业教育的优势与解决“三农”问题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一项紧迫的任务。如我国近年来各地农村职教的改革, 有效服务了农民的继续教育和发展农村经济。

职业教育的特点可以将职业教育与事关民生的“三农”相结合, 扶持职业教育涉农专业, 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无论是企业还是农村、农业对技能型劳动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 对技能型劳动人才的综合能力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的客观需要,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 投入也越来越大, 这给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天地。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90年代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如同雨后春笋生机蓬勃, 但就在我国职业教育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中亦存在不和谐的一面, 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为“三相不适应”: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不适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三相不适应”总结性地概括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并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自20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非常好的时期。初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初、中、高相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改革发展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加强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 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上世纪以来, 从中央、国务院到各级地方政府越来越认识到了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特别强调指出, 发展职业教育对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加快发展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关重要。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在服务“三农”方面尚有很大发展空间。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职业教育部门关注最多的是城市经济的发展, 而对事关民生的“三农”问题重视不够。例如, 根据教育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 “十一五”期间要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开展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 对其中大部分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对已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数亿多农民开展岗位培训, 然而, 目前教育部对广大职业学校“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承担主要任务”的要求还需要进一步落实, 职业学校在承担非学历培训上的资源优势和潜力尚未充分体现出来。

二、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对策

1. 职业教育要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 要牢固树立职业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为地方经济、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按照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深化教学领域的改革要根据社会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方向, 要调整教学内容,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学习, 借鉴外因的职业教育先进经验, 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2. 加强职业教育统筹协调, 推进城乡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

各地区要加强统筹协调, 积极开展城市对农村、东部对西部职业教育的对口支援, 把职业教育对口支援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扶贫、促进就业紧密结合起来。推进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保障东西部和城乡居民享有接受良好职业教育的机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第一, 充分利用东部地区和城市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进一步推进东西部、城乡之间职业学校的合作办学。第二, 实行更加灵活的学制。有条件的职业学校可以采取分阶段、分地区的办学模式。第三, 继续实施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大力推进科教兴农把农业技术推广、科技开发和教育培训紧密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农村和农业的现代化。

3. 职业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必须充分发挥各类教育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的作用。第一, 更新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观念。政府部门要改变“重城市、轻农村, 重普教、轻职教”的思想把农村职业教育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农村职业学校要转变办学指导思想, 积极创新办学模式, 从学历教育转变到学历教育与短期职业培训并重以短期培训为主。第二, 构建多层次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农村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 建立结构要合理、灵活、开放。

4. 创新农村职教办学模式, 送教下乡

创新农村职教办学模式, 送教下乡, 让农民一边学习, 一边通过实训发展生产, 把教学实践与农民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使农业增产, 帮农民增收, 让农村繁荣。对职业教育涉农专业重点扶持, 将其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5. 普及农村职业教育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 把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争取让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个适龄孩子能上职业学校, 教给他们一技之长, 帮助他们就业, 由“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 带动贫困家庭稳定脱贫。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需要大量的农业技术人才, 同时,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也需要通过职业教育实现转移就业, 所以, 重点扶持职业教育中的涉农专业, 将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一方面, 要提高思想认识, 从根本上扭转农业不强调技术的错误观念;另一方面, 要规范各项制度保障, 确保农村职教经费来源, 大力发展县级职教中心。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S].国发[2005]35号.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S].教高[2006]16号.

积极职业教育 篇2

台屿小学许义

鉴于当前小学写字教育存在的问题,陈云同志曾作出关于“让孩子从小把字写好”的指示,教育部也曾下达文件指出:“写字是小学阶段基本训练之一。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要不断教育学生认识把字写好的意义,逐步培养他们的写字技能和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和进一步学习与未来的工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目前的写字教学中,由于缺少正确的指导,学生写的字点画都很生硬,如应有一定变势,要显出柔美感的撇、捺,却往往写得像火柴梗一样直硬,使字显得呆板不已;点画的空档不匀称,字形大大小小、歪歪斜斜,极为难看。为了使小学生尽快走上写字的正规道路,结合自己多年的写字感受和教学体验,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提高认识,摆正位置

写字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等诸多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写字教学摆在重要位置来抓。学校领导、教师要提高认识,认真钻研和落实《大纲》要求,把写字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使写字教学切实落到实处。

二、激发感情,培养兴趣

汉字具有神奇多变和适应汉语明确简短的优点,是富有生命力的文字。同时祖国悠久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自然热爱和继承祖国优秀文化艺术遗产就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写字也是一样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书法作品展、参观名胜古迹上碑刻、或请书法家作写字的专题讲座等;在写字课中

穿插一些故事,如王羲之临池学书,终成一代书圣;毛泽东8岁开始练字,临摹古代书法家之长,推陈出新,自成一家,成为当代公认的书法家等等故事,既能调节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三、面向全体,注重指导

写字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项技巧。要写好字,必须掌握一般的写字规律和技巧。把字写得规范、端正、匀称、整洁、熟练,有利于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日常生活,并逐步提高对书法的欣赏水平,所以教师有必要对全体学生进行写字的指导。

1、姿势、执笔方法的指导

由于初学写字的青少年,正值身体发育时期,养成不正确的姿势不仅难于改正,影响写字的进步,而且会影响骨髓及眼睛的健康。所以写字的姿势要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执笔是一个看似简单而实质是很重要的问题,写好字的第一步,必须要先把笔拿得正确,毛笔是直拿的,钢笔是斜拿的。例如,正确的钢笔执笔方法是将手掌握拳式地立放在桌面上,然后轻松地将五个指头松开,用大拇指的前肚和食指的前端分别从左右两边用力捏住笔杆,用中指的甲肉之间抵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一同贴在中指下面起辅助作用。钢笔自如地搁在虎口上,小指和手腕同时地在桌面上或纸面上,靠拇指、食指和中指直接控制笔的运动。

2、选帖、读帖的指导

要写好字必须选一本好字帖,对小学生来讲可选用钢笔或毛笔字帖作为范本。选怎样的字帖呢?在线条上,笔路清晰,行笔流畅,富有节奏感的;在结构上,字形长短、大小、疏密、斜正……在变化中保住和谐统一的;行款格式合乎规格的就行。

在学生动笔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读帖。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字的结构,看这个字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每部分的大小比例、间架结构及运笔的要领,并记住字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使学生心中有字,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写字。

3、示范、临帖练习的指导

教师指导学生写字时,必须给予准确规范地示范,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直观教师的示范书写,认真观察教师如何起笔、运笔、收笔,笔画笔顺和间架结构以及书写的速度、力度。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书空练习,为动笔书写打好基础。

写字不求数量但求质量,也不要急于求成。教师必须采取一定的辅助措施,使学生掌握写字的方法和规律。描字和仿影对于写字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它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字的结构和笔画的基本写法,减少写字教学的坡度,培养学生对字的审美能力。这样,在学生临帖时就能够做到“成字在胸”,写出的字结构安排合理,笔画合乎标准。在学生书写时,教师要巡视指导,注意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教育学生书写时注意力集中,心平气和、耐心细致地按范字进行认真书写,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所谓“心正则笔正”,就是这个道理。

四、锲而不舍,勤学多练

要写好字,除了指导学生如何写外,还要教育学生必须有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决心。告诉学生每次练习时间不必多,但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不能怕苦怕累,更不要急于求成。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写字也是如此。因为,写字是大脑指挥手的技巧,技巧一定要经过练习才能达到熟能生巧,巧成创新。字可以由正确、美观达到迅速而自成风格的要求。

要让学生写出一手好字,光靠写字课是足足不够的,必须在日常学习中对学生的写字严格要求。平时作业、考试卷书写都要严格要求,克服粗枝大叶、马虎潦草的毛病,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另外,小学生具有模仿性强的特点,如果任课教师都会写一手好字,就能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形成一个良好的写字环境。

五、普及推广,促进发展

写字教育要面向全体,在学校中普及推广。因为写字教育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独特教育功能。我校把“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作为校训之

积极融入全球教育进程 篇3

关键词:全民教育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仁川宣言》;未来教育发展议程

一、世界范围内全民教育目标取得进展

《世界教育信息》:上届世界教育论坛确定了从2000年到2015年要达成的6项全民教育目标,即推广幼儿保育和早期教育、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增强青少年与成年人学习能力、将成人识字率提高50%、实现男女教育平等、提高教育质量。请问,到今年为止,全球在实现以上6项目标方面的情况如何?

韩民:过去15年间,《达喀尔行动纲领》确定的6项全民教育目标未能在全世界范围内全部实现,但都不同程度地有所进展。

根据《2015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从幼儿早期保育和教育看,全球儿童死亡率下降了近50%;自1999年以来全世界学前教育入学儿童人数增加了近2/3,2012年,达到1.84亿;从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看,1999年的小学净入学率为84%,2012年,小学入学的儿童人数比1999年增加了2/3,预计2015年将比1999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达到93%~94%。特别是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小学的净入学率大幅提高,从1999年至2012年至少提高了20个百分点;从提高青年与成人技能的目标看,作为核心指标的初中毛入学率从1999年的71%上升到了2012年的85%,中国、厄瓜多尔、阿富汗、马里、摩洛哥等国至少增加了25个百分点。这个目标之所以用初中入学率作为核心指标,是因为国际社会认为一个人要掌握基本生活技能,至少应读完初中。中国不仅初中毛入学率略高于100%,而且在青年与成人技能方面十分重视职业技能,这是中国的特色。从成人扫盲看,将成人特别是女性的识字率提高50%的目标远未实现。全球的文盲率从2000年的18%仅下降到2015年的14%。2000年识字率低于95%的73个国家中,只有17个实现了文盲人口减半的目标。中国是人口大国中文盲减少幅度最大的国家。根据人口普查,2000年-2010年,中国的文盲人口从8000多万人下降到了5000多万人,预计到2015年,有望实现文盲人口减半的目标。从全球来看,由于人口基数大,印度和中国这两个国家的文盲人数占了全世界文盲人数的大半,所以中国文盲人口的减少对全世界文盲人口的减少有很大贡献。目前,印度成为世界上文盲人口最多的国家。从男女教育平等的目标看,在初等教育领域,预计69%有数据可查的国家在2015年以前已基本实现了性别均等。中国在这一指标上是表现非常好的国家。目前,中国在小学入学率方面女童已高于男童。其他教育阶段由于我国不按性别统计入学率,所以无法获得男女入学率的差异,但用各级教育中女生所占比例与人口普查中该级教育学龄人口中女性所占比例相比较,我国各级教育中前者均高于后者,说明女生入学率高于男生。就入学机会而言,中国可以说已经解决了传统意义上的性别不平等。在提高教育质量方面,从其核心指标生师比变化情况看,有数据可查的146个国家中,83%的国家初等教育领域的生师比有所下降。但在1/3有数据可查的国家中,经过培训并达到国家标准的小学教师比例不到75%。

虽然全民教育目标在世界范围内未能实现,但15年来全球对全民教育的付出并不是没有意义。通过参与全民教育项目,各国政府对全民教育的重视程度都有提高,如一些国家加大了教育投入。

《世界教育信息》:从全民教育目标的实现状况看,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在哪些方面?

韩民:在2000年《达喀尔行动纲领》确定6项目标时,多数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这些目标,因此发达国家没怎么参与,这些目标更多针对的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在6项目标方面的进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尽管有些国家缩小的幅度不大。

发达国家对6项目标的关注度也不尽相同。例如,多数发达国家认为成人扫盲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发达国家仍然关注成人扫盲问题。比如德国,记得曾听参会的德国代表说过,如果用功能性文盲的标准来衡量,一些德国人虽然能识字和算数,但有些人却缺乏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能力,这类功能性文盲在德国至少占成年人口的10%。发达国家对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关注较多,可能是因为就学机会已不是问题,而质量则是永恒的主题。

二、中国的全民教育取得巨大成就

《世界教育信息》:您认为全民教育目标在推动联合国教科文会员国的教育发展方面起了多大作用?中国的进展如何?

韩民:虽然《达喀尔行动纲领》发布时很多国家都作出了努力实现目标的承诺,但实际上这些承诺并不具有强制力和约束力,目标实现程度取决于各国自身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有的国家进展巨大,有的国家进展很小。中国是表现较好的国家之一。比如,中国的学前教育毛入园率15年间翻了一倍多,此外,中国在青年与成人技能、扫盲和性别公平等目标上都表现较好。中国之所以能做到这些,主要得益于政府强有力的支持。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倡导的全民教育目标恰好与中国的教育发展目标高度一致。例如,2000年实现“两基”目标后,我国实施了“两基”攻坚项目,对促进落后地区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盲起了重要推进作用。学前教育的迅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实施,得益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此外,在青年与成人技能培养方面,我国近年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特别是加大了对农民工等低技能群体的培训力度。提高教育质量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点目标,自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9年颁发《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来,我们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实际上是解决教育质量的重大举措。如果说中国在实现全民教育目标上有什么经验可谈的话,将全民教育目标与本国教育发展目标紧密结合或许是中国的一条经验。

此外,我认为全民教育项目对会员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教育的推动还体现在“价值引领”上。通过全民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一些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得以普及,比如全民教育、全纳教育、性别平等等。教科文组织不像世界银行可以用资金来引导各国的行动,教科文组织其实就是通过一些理念和价值观引领发展。当然,对那些靠自己的力量很难实现全民教育目标的发展中国家,教科文组织出面为他们争取了一些国际援助,这些也是不能忽视的。还有,教科文组织的监测评估促进了全民教育目标的实现,因为监测结果的公布特别是国际比较,激励了各国提高本国的全民教育水平。监测评估还促进了会员国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其在完善教育统计、提高教育监测评估技术方面有所改进。

《世界教育信息》:您认为,中国在促进全民教育方面还需要做哪些努力?

韩民:虽然中国在实现6个目标方面整体表现比较好,目标基本上都实现了,但这是相对的,比较的对象不同,结论也不同。总体而言,我国多数指标赶上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从全民教育目标的进展幅度来看,我国进步幅度最大的是学前教育,15年间入园率提高了一倍,目前3~5岁儿童的入园率超过了70%。跟自己以前比可以说进展很大,特别是最近几年提高幅度很快。但如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到2015年3到5岁儿童的毛入园率达到80%的目标相比,我国仍然有较大差距。我国不仅低于巴西、墨西哥等人口大国,而且比亚洲的泰国、越南等国也低。而且,从实际情况看,超过半数的幼儿是在民办幼儿园里,民办幼儿园质量参差不齐,城市的民办幼儿园收费较高,农村的民办幼儿园质量较差。我国普及学前教育的重点难点在农村,特别是地处偏远、人口稀疏、交通不便的山区、海岛,在这些地方普及学前教育非常困难,成本很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我国进展幅度第二大的领域是初等教育。我国的初等教育入学率虽然已经很高,也实现了免费,但相对于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有质量的初等教育,我国还有差距。另外,义务教育中还有一些弱势群体,比如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无论是就学机会还是质量都有很大的提升余地。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不容乐观。随迁子女虽然80%进入了城市的学校,但如何使得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学校生活,消除他们在文化层面的弱势地位,我们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总之我们不能满足于数据的比较。

再者,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有些数据并非是十分准确的。例如,九年义务教育的完成率实际上是靠数据推算出来的,不是严密统计出来的,实际上我们并不掌握准确的学生辍学情况,不知道是否每个学生都真正完成了义务教育。明确问题所在首先要靠准确的统计。推进全民教育需要更加精细、更加准确、更加有效的统计数据。我国目前正在推进学籍卡,据说从学籍卡获得的数据与学校统计的数据有较大出入。这说明在统计方面我们还有很多需改进之处。我们有些统计覆盖面有限,只能反映局部情况。比如,关于职业技能培训的统计,统计数据不仅非常少,既便有也只是部分行业的统计,不能反映全貌。

还有扫盲问题。从数据看,我国文盲人口的急剧减少主要是在2000年以前, 2000年以后文盲率下降幅度放缓,这与两基目标实现后各地对扫盲问题不再重视有一定关系,大家认为扫盲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了,剩下百分之几的文盲无关紧要。这是一种错误认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非常大,百分之几的人口就是数千万人,这绝不是小数。几千万在国际上是个很大的数字。统计显示,我国的剩余文盲主要分布在老年人、少数民族、妇女当中,传统的大规模集中扫盲模式已难以奏效。对这些人进行扫盲要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方法,比如个别教学,双语教学等。另外,我国扫盲标准有待提高,测试办法有待改进。一些外国专家质疑中国的扫盲成效,是因为我国的脱盲标准较低,而且没有统一的官方测试工具。脱盲测试由扫盲单位自己实施,不严谨,随意性大。再有,我们需用功能性文盲的观念来看待扫盲,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文盲,不仅要看他认识多少字,会不会计算,更重要的是他能否把读写算技能应用于生活和生产,比如能否看懂应用文,能否理解各种符号,能否记账,等等。我认为中国要转变扫盲模式,开展个别化的、更有针对性的扫盲。我在泰国看到,他们扫盲的主要方式是教师到家里进行一对一的辅导,这值得我们借鉴。

总的来说,与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领先较多,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差距也不小。对此我们需要有清醒的认识。比如,辍学率从百分比看并不大,但由于我国学生人口基数大,百分之一可能就意味着几十万人。过去我们关注的弱势人群往往是上千万上百万的规模,现在,我们需要将注意力转向几十万甚至几万人、占比较小的弱势群体。不让一个孩子失学和掉队,这是全民教育的要求。

《世界教育信息》:对教育质量指标及其评估监测您怎么看?您如何看待中国上海在PISA测试中较好的表现?

韩民:由于多数国家都尚未建立制度化的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比如像PISA那样的学生学业测试,所以在教育质量方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要是通过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来判断,如教师质量。衡量教师质量本身也没有直接指标,只能用学历、是否接受过专业培训等间接指标衡量。

关于PISA,我认为,首先,PISA注重测试的诊断功能,它的目的是通过测试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诊断,从而发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这同我国注重测试的选拔功能目的不同。其次,PISA的测试比较全面和科学,侧重考查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解决问题特别是未知问题的能力。

上海学生参加PISA获得了很好的成绩,我觉得这并不值得过分夸耀,也不能说明中国的教育质量已经很高了。因为上海是全国教育最发达的大城市,是中国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上海也没有太大的城乡差距,因此并不具有代表性。此外,中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早就锻炼了学生的应试能力,取得高分也在情理之中。别的国家注重从PISA测试结果比较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并在教学上加以改进,我们不能只看到自己表现好的一面。比如,我记得上海负责PISA测试的同志曾经介绍过,在解决已知问题时我们学生的表现较好,但解决未知问题时就要差一些。对类似的不足或者问题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听说我国其他一些地区也准备参加PISA测试,希望大家能端正认识并保持清醒的头脑。

三、未来全球教育发展目标

在全民教育基础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世界教育信息》:2015年5月21日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韩国政府共同主办的世界教育论坛在通过《仁川宣言》后圆满闭幕。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指出,《仁川宣言》在1990年提出的“全民教育”计划基础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在您看来,这“一大步”体现在哪些方面?

韩民:我认为《仁川宣言》的这“一大步”主要是对未来全球教育发展目标基本上达成共识,这体现在5个方面。第一,《仁川宣言》在全民教育目标基础上提出了今后15年全球教育发展的更高目标,对达成目标的要求也更高,比如提出普及九年中小学加一年学前的十年免费义务教育等。第二,《仁川宣言》强调实现目标的保障措施,特别提到了教育经费、师资力量等。如明确提出到2030年,教育经费至少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4%~6%,或政府公共支出的15%~20%;在师资方面明确提出要确保数量充足的合格教师。第三,《仁川宣言》将今后15年发展总目标定义为“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从全民教育拓展到全民终身学习,这是一个巨大进步。原来的六大目标虽然也包括成人技能教育和扫盲,但更侧重基础教育领域。第四,《仁川宣言》提出了一些新的目标和新的任务,比如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和全球公民教育。可持续发展问题对于全球来说都很紧迫,对于中国来说也是如此。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转型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上,中国面临着同样甚至更加严峻的问题,如资源枯竭、自然灾害、空气污染、食品安全,等等。第五,《仁川宣言》提到了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尽管有的国家认为高等教育无法做到全民参与。虽然具体表述方式尚未最终确定,但毕竟视野比原来的基本教育有所拓展。

《世界教育信息》:《仁川宣言》倡导“确保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增进全民终身学习机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到今年,《纲要》实施已时间过半,在您看来,中国在构建终身教育(学习)体系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又面临哪些挑战?

韩民:终身教育体系是将各阶段、各类型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的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以下两个维度。第一,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即每一个阶段、领域都协调发展,不存在某一环节非常薄弱的情况。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目标就是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教育的协调发展。从年龄阶段的角度来说,包括婴幼儿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大学教育;从类型上来说,包括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无固定形式的学习等。第二,各级各类教育的沟通衔接。前面提到的协调发展更多指向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而沟通衔接更多指向制度和学习产出层面。促进沟通衔接关键是要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立各种学习成果的认定、转换、积累制度。因为终身学习倡导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而且承认学习者在各个时期、各种场合、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学习成果。我认为,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我们在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特别是促进薄弱环节发展方面可以说成就巨大,但在体制机制和制度建设,如在学习成果认定转换制度、跨部门领导协调机制、终身学习激励机制、终身学习投入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建设相对滞后。虽然在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上有些局部的进展,但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还需要加快步伐。从传统教育体系向终身教育体系迈进,还需要很多观念上的变革与更新。

四、积极融入全球教育进程,

将中国的教育理念传达给世界

《世界教育信息》:《仁川宣言》确认了《2030年教育行动框架》,后者是将于今年年底公布的2030年教育行动路线图。请您谈谈中国如何将自身的教育发展议程与该教育行动框架结合起来?我们努力的方向与重点是什么?

韩民:刚才我提到,过去15年,我国推进全民教育计划过程中将国际共同目标和本国教育发展目标相融合。今后15年我们仍然需要这样做。第一,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教育进程,努力完成已经承诺的目标。更重要的是,要把参与国际教育进程与我们自身紧密结合起来,要提出更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做好衔接工作。例如,学前教育领域,虽然我们在过去15年中有了很大的进展,入园率增长了一倍,但是我们仍然没有达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80%的目标,而80%是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2020年我国要实现的目标。从国际比较看,我们这个目标是相对滞后的。目前,我们正在研制“十三五”发展规划,如何调整学前教育发展目标,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发展需要考虑。第二,在发展策略上需要做一些选择。例如,我国已经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现在大家都在讨论如何进一步延伸免费教育,是向高中阶段教育延伸还是向学前教育延伸?尽管向高中延伸的难度小一些,向学前教育延伸难度可能更大、成本更高,但我个人认为,应该向学前教育领域延伸,因为儿童早期的保育和教育对儿童一生发展的影响更大。正如在世界教育论坛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詹姆斯·赫克曼在发言中强调的,投资幼儿保育和教育的回报高于其他领域的教育投资。如果经费有限,高中教育和学前教育难以做到同时免费的话,我认为在高中阶段可实行收费加上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补贴的政策,而率先考虑对学前教育实行免费,以确保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第三,要用终身学习的理念来改革整个教育,包括学校教育。从终身学习的视角看,学校教育不过是为持续一生的学习奠定基础的阶段,学校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因为有种观点认为,人一生所获得的知识、能力与技能80%以上是在离开学校后获得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教育并非与终身教育无关,而是必须服务于终身教育。第四,我们需要高度关注未来可能对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新理念、新目标、新任务。例如,在《仁川宣言》中强调,必须将可持续发展教育和全球公民教育纳入未来教育议程。关于可持续发展教育和全球公民教育我个人认为其核心价值应当是和谐,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全球公民强调的是人与人、国与国的和谐,而和谐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所以,在积极参与全球教育进程的同时,我们也应当将中国的价值观传达给世界。

积极情感自我教育 篇4

一积极情感与自我教育密切相关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 启发和培养学生主体的自我教育能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使我们的教育得到学生的认同, 并内化为学生自愿的行为、自觉的要求, 是教育成败的关键。而通过培养学生积极情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是达到良好教育效果的基础。人的行为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 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甚至抹杀时, 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无疑是痴人说梦。

情感是人脑的一种机能, 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其相应的行为反应。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的情感态度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行为和接受教育的效果。凡是符合人的需要或能满足人的某些需要的事物, 就会引起人们积极的情感, 包括兴趣、动机、自尊、自信、愉快或惊喜等心理状态。积极的情感对学生接受老师引导、根据具体情境进行自我教育产生积极作用。如乐观向上的学生总相信自己会拥有更多的机会, 无须老师多做动员, 他就会主动积极地朝目标努力;活泼开朗的学生遇到挫折往往会自我开解, 或他人稍作引导便会释然开怀;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积极的情绪会引起积极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 与此相反, 不符合或妨碍人们某些需要满足的事物就会引起消极的情感, 如焦虑、抑制、害怕、愤怒、胆怯、沮丧、厌恶等。消极的情感往往会引起消极的心理暗示, 久而久之, 就会产生不利于自身发展的错误心态, 变得敏感自私, 害怕与同学、老师交流, 不敢面对困难, 学习上应付差事……

二培养积极情感, 促进自我教育

要想培养学生积极情感, 班主任首先要对学生有积极的期望。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 老师的积极期望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心态。相信学生会学得更好, 变得更好, 唯有树立了这样的信念, 班主任才会对学生有具体要求, 才会采取充满智慧的教育举措, 学生也才会随之产生自我期望。反之, 班主任若怀疑这个信念, 仅从过去的成绩评价学生, 对“差生”采取消极、放弃的态度, 对他们不抱任何成功的希望, 就会极大地影响学生对自己的评价, 屡次的挫折容易让学生对成功不抱任何希望, 甚至会产生自轻自贱、自暴自弃等极端消极的心态。

三对学生的积极期望的体现

1. 引导学生制定目标, 逐步实现老师的积极期望

学生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如果期望值停留在观念上或口头上, 不加以传递, 学生就无从了解也无法实现老师的期望。班主任对学生的期望切忌单一化, 如仅制定学习成绩目标, 这样的目标制定非但不能成为促进因素, 反而会成为学生的心理负担。班主任引导学生制定的目标应落实到怎样成为一个积极的人上。目标可分为远期人生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 进而引导学生描绘十年后的我、一年后的我、一星期后的我, 当然, 目标制定越向后越要具体, 越要有针对性、可行性。

2. 通过积极评价来强化期望

期望的传递, 期望转化为行为动力, 还要由积极评价来实现, 通过评价予以强化与引导。有了评价的参与, 期望才能实现由教师期望向学生自我期望的转变。

3. 班主任要创造机会, 让学生在表现自我中认识自我

学生对自身的认识程度、控制程度决定自身的发展水平, 其自我意识的强弱, 也决定着自我教育程度的深浅。日常生活中的机会具有极大的随意性, 而在教育中需要老师刻意去创设。班主任的最大乐趣莫过于能帮助班上的每一个学生取得成功, 因此, 教育机会的创设要面向每一个学生, 不能仅针对几个喜欢的“得意门生”。

班主任创造机会需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 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 选择最佳区域让学生展示自己。许多老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都有过为学生提供过成功机会的例子, 但如果不抓住学生的具体特点, 张冠李戴, 有时虽精心设置, 但因南辕北辙, 作用非常有限。 (2) 注意观察, 选择学生存在表现自我的心理需要的最佳时机。当学生存在这种需要时, 班主任提供这样的机会, 学生就会充分利用这样的机会表现自我、完善自我。

四结束语

苏霍姆林斯基说, 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都能抬起头来走路。具有积极情感的学生在校园内肯定能抬起头来走路, 具有自我反思意识的学生更能抬起头来走路。班主任要运用教育机智, 构建科学的教育情境, 将教育意图在具体的形象、活动中渗透给学生, 影响学生的情绪, 促使学生自己动起来, 积极参与教育过程, 逐步实现教育的内化, 改变学生的思考方式, 从师授转变为内省。当然, 班主任教育意图的实现是班主任无法把握的, 一方面, 教师的影响有时可能还不够强烈, 另一方面, 教师的影响有时可能比我们所预料的还要深远。但愿我们的教育影响能使学生们抬着头走进高一级学校, 走向社会。

摘要:班主任要改变育人理念, 要通过各种方法、各个途径, 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内化教育意图, 使学生形成自我教育, 达到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积极情感,自我教育,目标,心理暗示

参考文献

[1]周宏.成功教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7

[2]周宏.心理教育的途径和方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2

积极创新教师教育 篇5

保德县教师进修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的培训、学习、提高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加强农村教师和校长的培训工作,构建农村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是我们当前最紧迫的一项工作。近年来,我们狠抓了小学教师新课程标准通识培训、新课程教材教法培训、教师学历培训、新教师岗前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校长培训等工作,这些项目的实施,对我们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来说,既是困难,也是机遇,又是考验。我们只有积极创新教师教育,坚持教师培训“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服务基层、服务教师”的办学宗旨,坚持“以提高师德师能”“提高课堂效益”为核心,结合我县实际,扎实推进了我县教师教育工作,教师队伍的素质得到了不断提高,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近三年中考,稳居全市前五名,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表彰和基层学校的信赖。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我们保德县长期以来教育发展缓慢。近年来,虽然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教育相对于经济的发展严重滞后,已明显不能满足人民希望接受良好教育的渴求。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不仅整体数量不足,而且师资素质明显偏低,农村中小学教师短缺。针对全县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对照省、市有关文件要求,我们校一班人深刻认识到:作为对全县一千多名小学专任教师负责进修培训任务的教师进修校,必须始终把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任务放在首位,必须把提高教师素质当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贯彻落实的战略任务来抓,尽快打破制约全县教师队伍素质与教育改革、发展不相适应的瓶颈。为此我们确立了以转换教育思想为先导,以业务技能培训为主,学历提升教育为辅的多种形式的培训目标,并制定了《保德县师资培训“十一五”规划》及相应制度,促成了新课程通识培训与教材教法研修双管齐下,为做好师资培训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全面完成工作目标任务 1. 抓好了常规培训。为了保证新课程的贯彻实施,2004年以来,我校在全县各乡镇联校反馈意见的基础上,每科选派骨干教师到全县各联校进行新课程理念、教材教法培训。我校教师不辞劳苦,翻山越岭,走遍了全县20 所联校,与基层学校教师结合本校实际,共同研讨教材教法,悉心指导教学,耐心解答实施新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身体力行,亲自示范教学。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素质,推进了新课程的进一步贯彻落实。

2. 突出了“六大模块”培训。根据《保德县师资培训“十一五”规划》的要求,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师风、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采用多种形式举办了培训班50多期,培训教师1100人次。“六大模块”具体内容如下:

①岗前培训坚持不懈。

每年寒暑假,我校都要组织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进行短期培训,目的是使其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思想,掌握处理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教学方法,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培养爱岗敬业的品质。近三年,累计完成岗前培训212人次,培训率达到100%,为他们尽快适应教师岗位铺平了道路。

②骨干教师培训成效明显。

学校在总结“十五”期间教师培训经验的基础上,又开展了“十一五”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注重专业思想、专业水平、专业技能,特别是加强了对教育科研的培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专家讲座与学员交流互动相结合的培训形式。每年举办一次,到现在为止累计达300人次。其中有12人被评为省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60人被评为县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为各学校教学发挥了较好的带头引领作用。

③继续教育走向规范。

近年来,我们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在派出教师到全县各函授站精心辅导的基础上,按时、按要求圆满完成了各继续教育公共课报名、考试、填证、建档等项工作。全县每年平均近2000名教师参加了继续教育学习和考试,及格率达98%。在抓好考纪考风的同时,我们还不断完善、规范了继续教育程序,使之成为广大教师不断学习提高的重要渠道。

④学历提高培训获益很大。

为了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中小学教师业务水平,我们在基本完成小教专科函授任务的基础上,2006年我校积极与省广播电视大学横向办学,为广大中学教师学历提升提供方便的进修学习途径。两年来,全县参加电大本科、专科中文等10多个专业学习的学员已达253名,其中80%的学员是中小学教师。

⑤校长培训独具特色。

学校未来的发展,档次的提高取决于校长的思想和眼界的开阔,一名合格的校长,必然会带领师生把学校办成让人满意的学校。近年来,在全县各乡镇联校、县直各小学校长均达到持证上岗的基础上,我校又与省教科院、忻州师范学院联合举办了小学校长提高培训班,参培学员达120多人次。提高班的培训内容以国家、省内知名专家、教授的专业理论和学校管理实践讲座为主,学员结合实际互相交流,同时组织学员到省内知名学校实地考察,使广大校长对学校管理从理论到实际有了真感悟、新见解和新收获,促进了学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⑥农村远程教育培训开局良好。

去年,在上级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农村远程教育开通。面对现代教育技术进入校园,我们农村中小学教师只感到新奇,根本不会运用,更谈不上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为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同时提升、普及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我们与县电教馆联合,利用寒假时间对全县配备了“模式一”“模式二”“模式三”的学校教师进行了分期、分批培训,使广大教师基本掌握了相关配置模式的运用技术,一部分教师还达到了能与学科教学相整合的水平。农村远程教育技术的运用,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偏远、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教育均衡发展储备了坚实的物质和人力财富。

3. 狠抓了专项培训

根据市、县教育局的安排,针对我县小学英语教学较为薄弱的现状,对全县小学英语教师分4批进行以提高口语和课堂教学能力为重点的全员培训,现已办两期,每期培训12天,共培训教师108人。

4. 坚持做好送教下乡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县教育的均衡发展,充分发挥我县教师培训机构和骨干教师的作用,坚持“服务基层、服务教学”的宗旨,几年来,我校教师讲师团送教下乡123次,30所中心小学走过了多次。每到一校都要精心备课,反复试讲,研讨教材教法、注重效果。讲师团的成员不仅从理论上阐述新课程理念,而且亲自走进教室示范教学,赢得了所到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高度评价、赞扬。虽然我校连续承担着三所乡下小学的支教任务,但是好多学校经常邀请我们讲师团教师去他们学校传经送宝,帮助他们开展校本教研,指导教师的教学业务。在他们的积极努力下,全县小学各科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更透彻,教学思想、方法转变很大,普遍达到了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与此同时,我校还邀请了太原师范学院、省教科所专家来我县讲学,邀请了市内外名师进行了课例示范及讲评活动,不仅使我校讲师团教师大开眼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而且为基层学校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模仿源。

三、以提高质量为目的,努力开创教师教育工作新局面 按照《保德县师资培训“十一五”规划》的要求,为使教师教育工作扎实、有效,在内容和形式上更贴近一线教师的需要,利于教师的课程意识重建和专业成长,我们的工作体会是:

1. 领导支持是关键。在职教师培训的突出矛盾有二;一是工学矛盾;二是经费短缺。如何解决这两个矛盾,关键是领导的认识是否到位?为了取得领导的支持,我们根据师培工作的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教师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一是将我校的培训工作情况不定期地向领导汇报,并通过他们利用有关会议进行强调;二是利用每月一期的《师培简报》定期不定期地将有关师培政策向基层学校领导宣传,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教师只有“走出学校看教育,走出课堂看教学,走出自我看发展”,才能真正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落到实处。二00八年起,县教育局按照省、市有关文件的规定,实行教师培训经费统筹,并以教育局正式文件下放我县二00八年教师教育工作要点,使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由过去的“负担”,变成了现在的一种责任和历史使命,为我县教师教育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为实现中小学教师素质的提高搭建了新的平台,为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谱写了新的华章。

2、自身建设是根本。新时期的教师教育工作给我们培训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培训机构人员的整体素质决定着教师教育工作的质量。在政治上,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以创建和谐校园为目标,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完善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强化政治意识、服务意识、学习意识。在人员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积极选派教师参加省、市组织的培训,并要求教师外出学习必须认真笔记,回校后要写出学习体会及对我校培训工作的建议,一并作为报销各种学习费用的依据;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了有利于教师开展业务学习,学校给每位教师订阅各种资料达二百余元,并要求做到读后有笔记,学后有心得,使业务学习落实到了实处,见到了实效,因而使被培训者的理论素质得到了提升。在工作上,根据进修校教师的学历、年龄和相对于被培训者的管理能力较强,经验丰富,但对新课程的教学实践较薄弱的特点,要求大家自己定好位,增强角色意识,当好教育理念的引导者,教育理念的解读者,新课程教法的研究者。充分发挥省、市骨干教师在培训中的作用,使教师教育工作努力做到质和量的有机统一。

3、培训创新是方向。由于传统的培训模式、方法、手段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致使中小学教师在对培训的参与意识上大打折扣。为此,我们认为只有通过模式、方法、手段上的不断创新,才能使培训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教学手段上创新:我们要求主讲教师在教学中,凡能够使用现代教育媒体的课,必须制作课件,学校尽可能想尽一切办法提供教学设备,并将此项要求纳入对主讲教师的课堂教学考核。在教学方法上创新:要求教师要尽量以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讲授内容,以课例为载体,以讨论反思为手段,做到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互动,以达到提高学员教学水平为目的。在模式上创新:第一,坚持送教下乡,服务基层,把培训送到教师所在的联校或学校;第二,坚持校本研修,去年我们在原有十所县级校本研修示范学校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五所县级校本研修示范学校,力争使这些学校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使校本研修真正成为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部分。通过实践,我们的体会是:知识是素材,方法是关键,创新是方向。只有不断创新,形成师培文化、研修文化,教师才能找到自我发展的目标。

4、提高质量是目的。提高质量是教育教学工作和教师教育工作的归宿,也是确保我们的工作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因此,我们在教师教育工作中,把质量的提高作为我们工作的生命线。一是精心组织安排:每期的工作,我们都在县教育主管部门的直接部署下,逐一进行分析,认真做到内容、时间、地点、人员入格,责任到领导和教师的人头;二是精心准备课程:每堂一课,都认真选择主讲教师,并将主讲教师的讲课内容、时间排入课表,对讲课内容和教案由学科组长严格审查,方能进入课堂;教务处并对每个主讲教师教学情况组织学员评教,并及时反馈给主讲教师。三是认真进行考核:参培人员根据学校规模分配到校,并对无故迟到缺席的学员在《师培简报》上全县通报。每期培训班均实行领导带班,班主任全时跟班,学校值日进行考核,并做到中小学教师教育有培训就有作业,就有考核。

由于我们在工作中重视了细节,强化了管理,狠抓了落实,使我县的教师教育工作质量有了新的攀升。我县的教师教育工作,在县教育局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在管理和培训上作了一些探索,但离新时期党和国家对教师教育工作的要求,全县中小学教师对教师教育工作的期待,还有较大的差距,我们将按市、县主管部门的要求,努力做好各方面和各项培训工作,抓好常规培训和专项培训,在模式上将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以师生和谐为主题,开展好师德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县级校本研修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建立长效机制,以点带面,以教学为主向以问题为主转变,搞好中小学的校本研修指导、考评工作,增强中小学校校本培训的“造血”功能。

今后,我们将加大优质学校教师对薄弱学校教师的培训援助工作的指导和考评,谋求薄弱学校质量提高之路,努力促进我县教育的均衡发展。几年的工作实践使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领悟决定觉悟。

保德县教师进修校

2008-3-29

经验材料

积极创新教师教育 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积极开展对职业农民的开放教育 篇6

【关键词】开放教育;职业农民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9-0020-03

【作者简介】范俊,江苏省海安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南通,226600)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教学。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特别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升,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不断完善,对农村人力资源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要求其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技术,还需要具备科学文化素养,会经营,能创业,并承担一定的生态、环境和社会责任。我校作为一所集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社会教育于一身的综合性学校,近几年来紧紧抓住政策机遇,拓宽办学思路,转变办学理念,依据开放教育理念,结合职业农民教育的特点,探索出一条技能、学历“双提升”的职业农民教育模式。农民通过三年的业余学习,经考核合格可获得相应专业中等职业教育学历证书和中级技能等级证书。“十二五”期间学校经考核发放农民中等学历业余教育毕业证书3019份,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基本素质,他们中有不少成为当地专业户、示范户及科技带头人,成为名副其实的职业农民。

开放教育就是应教育对象个别差异来设计学习环境,激发教育对象不断自主学习,使教育对象获得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与措施。开放教育彻底改变了“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树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观,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处于主动、积极学习的地位;而教师则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开放教育中的“开放”不仅意味着教育对象的开放,更意味着教育理念、教育资源和教学过程的开放。学生对课程选择和媒体使用有一定的自主权,在学习方式、学习进度、学习时间和地点等方面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在教学上广泛采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等等。这是目前广泛应用于成人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也是终身教育有效开展的理论基础。

一、开展合作办学,搭建教育平台

职业农民教育是一个社会化课题,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职业学校有师资及教学资源,直接服务于农村社会教育的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则有场所及基层网络。为此,建立合作办学机制,利用“双自”优势,构建完善的符合职业农民教育需求的服务体系势在必行。

(一)构建合作机制

在职业农民教育中必须争取教育行政部门支持,以有效整合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资源。为此,我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召集我校与各镇社区教育中心负责人召开协调会,监督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在职业农民教育过程中的责、权、利,搭建好职业农民教育的平台。

(二)积极开展宣传

以“科教兴农”作为职业农民教育宣传的主题,综合运用广播、电视、板报、专栏、网络等媒介,大力宣传职业农民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式;并通过典型案例介绍,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学习,让他们实实在在地看到、听到、感受到参与学习所能得到的实惠。

(三)提供便民服务

一是校内集中学习。将部分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及信息技术培训等集中到学校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网络教学实训基地开展教学,集中进行最新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及信息技术的传授。二是就近开展教学。根据学员的区域分布,将主要教学地点集中到各镇社区教育中心、村居民学校,建立起县、镇、村三级网络,方便农民就近学习。三是灵活组织教学。编印通俗易懂的学习辅导资料,通过网络、电话等现代通信手段,力争做到随问随学,把方便留给农民群众。

二、根据实际需要,开发特色课程

职业农民的学历教育既不同于全日制在校生的教育,也不同于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的继续教育。要真正让学员学有所长、学以致用,最根本的还是增强学习内容的针对性、适用性。

(一)因地制宜设专业

根据各镇区域经济特点,针对不同地区农业主导产业特色确定专业,制订合理的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如我县东部区域是观光农业产业带,重点开设现代农艺等专业;北部区域是养殖产业带,重点开设特种养殖等专业。

(二)因人制宜定课程

要让职业农民教育工作成为真正的惠民工程,必须着眼农村、农业、农民现状及发展趋势,合理安排课程及内容。为此,我们组织教师深入农村,广泛征求农民建议,为职业农民量身定制学习内容,编写通俗易懂的教材,保证教学工作贴近农村、贴近农民。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农民教育的特点,本着够用并能提升的原则,主要编印了《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的语文》及《常用英语口语》等文化基础课校本教材;专业课则根据专业教学需要,在保证必备专业基础理论教学的前提下,结合区域农业经济发展需要及最新农业科技的应用,筛选、整理编写了十多册专业校本教材。应用校本教材教学,不仅让教学更贴近实际,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因时制宜搞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将授课与农业生产有机结合,力求做到教学过程中学员有事可干、有事会干、有事能干,学有所用、用有所得、得有所获。根据不同农时季节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结合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让学习内容在第一时间转化为生产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将文化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重点安排在农闲季节进行,而专业课程教学则结合生产季节。如果树嫁接教学安排在嫁接季节,学员集中到种植大户的果园开展现场教学,学员边学边做,教师随时校正;学员既能掌握技能,又能现场实习。

三、开展悉心服务,规范管理制度

职业农民学历教育学习时间跨度较长,如何让学员安心完成三年的学习任务,是需要反复思考的问题。为此,我们主要从创新学习方式入手,以优质的服务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员完成学业。

(一)全程关心学员

为解决学员集中学习的出勤率问题,我们提供周到的服务并及时解决他们学习中的困难与问题。除精心安排学习场地和提供学习材料等统一的服务外,对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集中学习的学员,还组织人力送教上门或建立学习联络小组,帮助学员完成规定学业。比如在老坝港现代农艺专业教学中,针对学员人数较多及部分人员出海打鱼不能参加集中学习的问题,以村为单位建立了十多个学习联络小组,每组10人左右,安排1至2名联络人,待方便时将学习资料提交给相应人员开展自学,并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集中收集后带到课堂解答,大大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

(二)构建网络平台

互联网是开放教育的主要途径。我校重点开设了海安社区学院网站,将编写的学习辅导资料上传至网站,学员可根据自己需要随时上网学习。同时,将授课教师的电话留给学员,学员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通过与教师联系而得到及时解决。

(三)从严规范管理

结合成人教育的实际,我们从面授出勤、课堂笔记、作业完成、理论测试、技能考核等方面制订了适合农民学历教育的学分制考核方案,综合考核学习成绩,学员只需达到规定学分就可以发放中等学历教育毕业证书;从内容选择、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及课外辅导等方面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比如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农民教学的实际需要编印校本教材,必须使用信息教学手段开展教学等,并根据学员的反馈意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四、对于进一步深化职业农民教育的思考

在职业农民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与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还有很大差距,有些问题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一)体系构建

构建职业农民教育体系是一项社会化系统工程,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可见,政府应该是构建职业农民教育体系的领导者、管理者、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要使职业农民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必须通过立法形式对社会和个人在教育方面的活动进行规定,这是决定职业农民教育体系成功构建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二)投入保障

一是经费的保障。要强化教育投资意识,建立国家、社会、个人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的教育投入机制,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效益。二是师资的保障。教师是职业农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人力资源,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是构建和巩固职业农民教育体系的基本保证。三是资源的保障。应鼓励各类学校向农村社会开放,实现农村社会与学校教育资源的共享,逐步完善县、镇、村三级农民教育网络。

(三)宏观管理

积极职业教育 篇7

我省将加快省级统筹, 发挥地方和基层学校的主观能动性, 力争在职教重点改革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二、综合改革, 积极筹备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我们将尽快出台《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的意见》《广东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4-2020年) 》, 努力实现“六大突破”, 达成“四个目标”, 争当“三项先进”。

六大突破是:一是在现代职业教育结构优化方面取得突破。二是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方面取得突破。三是在行业企业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方面取得突破。四是在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取得突破。五是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面取得突破。六是在职业教育国际化方面取得突破。

四个目标是:一是形成统筹高效的现代职业教育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完善的职业教育运行保障和投入增长机制。二是职业院校成为技术技能人才配置、产业新技术创新积累和促进高质量就业的主阵地。三是畅通职教体系内部发展路径。四是建立校企充分合作的基本办学制度, 实现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制度化、常态化。

三项先进是:到2018年, 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管理制度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职业教育与现代产业对接融合的先进省, 建成具有广东特色、体现国家需要、反映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三、政府引导,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和作用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根本, 必须遵循市场规律。我省将进一步明确职业院校、企业、政府在职业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切实推进校企合作, 努力成为产教融合发展的示范。

一是把办好现代职业教育变成职业院校的自觉。二是把重视和参与现代职业教育变成企业的自觉。三是加快健全校企合作的有效运行机制。

我省将制定并细化各项政策举措, 以更高昂的斗志、更落实的作风,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深入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 努力建设“职教强省”。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篇8

素质教育推进“难”就难在它不是孤立的个案, 而是全方位的、全天候的教育过程。教育工作者“力不从心”。首先, 科学证明:新生儿的大脑重量已有400克了;一周岁之后, 其重量已经达到800克;6周岁已是1100~1300克了。婴幼儿的大脑已相当发达, 只是我们没有及时开发。把“素质教育”放到学历教育时才推行, 太迟了。其次, 我们的社会条件仍不能满足孩子们的诉求;绝大多数家庭也不能适应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大部分家长没具备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能力。我们的孩子未能得到及时的、良好的家庭教育, 错过了开发智力的黄金机会;4~6岁又被推入市场, 教育质量远未达标。所以, 我们的教育仍未能让“国家放心、家长满意、孩子受益”。“一张白纸好画最好最美的图画, 好写最好最美的文章”。可惜, 我们的许多“白纸”已被污染了;如今既要搞“卫生”, 又要画“画”, 实在是“难”!

二、如何迎“难”而上

1. 我们必须转变教育思想、调整改革思路, 从“开发大脑潜能”入手寻找新的突破口。

步沁妍小朋友在奶奶的精心培育下, 1~3岁得到了良好的智力开发, 入园时已“双优”, 进入小学后, 学得非常主动、轻松, 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小学三年六个学期的语文、数学、英语期末考试都免考, 因为她每次小考都得满分;二年级时全市诗歌比赛得二等奖;三年级全市作文竞赛一等奖。不能不说她是得益于1~3岁的成功开发。时代不同了, 我们再也不能用老一套方法搞教学改革了, 要从“灌输”转到“开发”上来。从研究人脑功能方面寻找教改的突破口, 调整思路、开拓视野。必能迎来“柳暗花明”的春天。我也是在学习破释大脑秘奥的文章中开窍的, 从中找到了深度改革的锁匙, 写了第一篇教改论文《开发大脑潜能进行深层次教学改革》被评为“第二届全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之后又写了《深度改革大势所趋》、《全民教育》、《育儿关键是家长》。集中解决家长培训问题。目的是引出更好、更多的建议, 促进教育事业的新飞跃。

2.“素质教育”要求有“能工巧匠”。

即使有完美的“图纸”, 而没有“能工巧匠”, 实在也难于雕刻出传世精品。这里说的“能工巧匠”就是具有坚定的信仰, 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 有炽热的爱、高度的责任心和丰富知识的人民教师。俗话说得好:“高德旗下无孬种”;“要给人半桶水, 自己就要有一桶水”, 至少也要有“大半桶水”。这是最低的要求。

3. 如何雕塑。

一群孩子站在老师跟前, 就看老师们怎样雕塑了。胡锦涛同志指示说:教育成效不应只看学生是否能准确填写标准答案, 更要看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看他们是否掌握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 看他们是否具备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温家宝同志说: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由表达,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保护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要注重学思结合, 知行并重, 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 还要学会动手, 学会动脑, 学会做事, 学会生存, 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这就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所要雕塑的“灵魂”, 是党和政府交给人民教师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1) “间接教育法”找到了培育“0~3岁”婴儿的办法:创立近似托儿所又不是托儿所的婴儿智力开发中心。这个“中心”既是开发婴幼儿大脑潜能的场所, 又是培训家长的学校和家长育儿的实习工场, 一举三得。一旦家长成了真正的“家庭教师”, 广大教育工作者就可以借家长的“言传身教”, “潜移默化”地完成自己不能直接完成的教学任务;这在《开发大脑潜能, 进行深层次教学改革》、《全民教育》里有详细论述。

(2) “4~6岁”是入园年龄。政府采取两条腿走路, 是符合国情的。但是, 把幼儿教育推入市场之后, 事与愿违, 变成了“单腿跳”了。私人办园, 商业管理, 在有的地方幼儿变成了“提款机”, 领导说:“公办幼儿园难呀!政府财政才给一半教师的工资, 另一半要求园长自筹。”如果真是如此我就无话可说了。“0~6岁”是婴幼儿智力发育的黄金时段;我们应不失时机地领着婴幼儿在玩耍滚打中, 在听、说、唱、游中开发大脑智能;在老师的鼓励下, 使幼儿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健康发育成长。

(3) 教师起主导作用。 (1) 教师以身作则。教师应做学生真正的“师”、“范”, 来不得半点“掺假”。进入学历教育阶段, 老师对孩子的影响力已超过了家长的影响力了。老师的一切言行都无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因此, “素质教育”要求老师必须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 真正做学生的好榜样。 (2) 教师要善于引导。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各种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学习、评论及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从而培训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判断力和处理问题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目的。例:教师提出问题:“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的论断有无例外?《三国演义》的作者断定“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是否会遇到历史的挑战?教师可以鼓励、诱导和启发学生大胆地提出疑问, 开拓他们的思路。 (3) 教师要努力开发形象思维。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主持逻辑思维, 右脑主持形象思维;右脑储存的信息越多、越全面、越清晰, 左脑在做出判断时就越准确,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也就越正确。所以, 要求老师把课讲得形象、具体、生动, 重点突出, 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的形象记忆;专家告诉我们:左边的肢体是由右脑主导的;左边肢体又影响右脑的发育。所以我们可以抓住这些特点, 充分地借自身的肢体开发右脑潜质。 (4) 教师要把方法交给学生: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把锁匙交给学生、把工具交给学生、把方法交给学生。“教是为了不教”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也是教学经验的高度概括和精辟总结。如果学生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也能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 这就是教学的最大成功。 (5) 正确运用“指挥棒”。考试是“指挥棒”, 它左右着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屈服于“棍棒”的压力, 学生为它付出“童真”;家长“望子成龙”, 加班加点。课外辅导资料五花八门;家庭教师指手划脚;各种培训不分昼夜, “奥数班”、“提高班”、“补习班”, 花样多多。孩子疲惫不堪;家长出钱出力, 得不偿失。考试制度没有错, “指挥棒”本身也没有错;错就错在挥动“指挥棒”的命题老师硬把教材以外的“奥数”难题塞进试卷里去, 把考试引上歧路;给老师、学生、家长施加了巨大压力。是老师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只要把“搬石头”的老师请出命题队伍, “考试”就能恢复其本来的面目;学生才能减负, 家长才能松绑。 (6) 教师要努力学习有关大脑的知识。“素质教学”要求教师都要学习、研究大脑, 掌握更多有关大脑的知识, 了解大脑更多的秘奥, 从而找到更多的突破口, 改进我们的教学, 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同时把开发大脑潜能的方法告诉学生, 让学生自己去利用自身的功能去开发大脑潜能, 增强记忆力, 提高学习效率。向孩子们介绍几种简易的方法:首先, 利用人体本身机能刺激右脑的发育。因为左右脑发育不均衡, 适当地加大开发右脑的力度, 促进左右脑比较均衡地发展, 有利于增强记忆力。比如琴、棋、书、画、听轻音乐、速读广读、学习外语、做各种游戏、拼积木、剪纸等都可以加速大脑潜能的开发, 提高学习效率。

以上方法都是专家们研究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供学子们参考;但并非做一两次就能见效, 而是要长期坚持。

转变教育思想, 调整改革思路;“素质教学”必能顺利推进, 取得成功。

摘要:“素质教育”就是把孩子本来的纯质挖掘出来、发扬下去, 把污染物清除干净的教育过程, 使孩子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数十年来, 我们培养了大批顶尖人才, 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 我们的青少年, 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素质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所以, 素质教育必须继续推进。

积极职业教育 篇9

回顾20多年来学校的发展历程, 从一所薄弱初中转变成为教学设备先进、师资队伍优良、师资队伍优良、教学质量一流的省级示范初中, 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学校领导抢抓机遇、舍得投入, 并致力于应用的研发, 提高学校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现对照《南京市校园网络管理基础性评估》要求, 对共青团路中学网络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组织机构及管理

学校信息中心在校长室的领导下工作, 归并校教师发展处管理。

现信息中心共有3名兼职工作人员, 其中信息中心主任1名、网管1名、多媒体管理员1名。此3名工作人员从事专业工作3~16年不等。

信息中心的工作主要是:

1. 定期制定工作计划、中短期规划等

学校从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出发, 从现代教育技术建设的客观要求出发, 每学期制定工作计划及撰写工作小结、并根据需要不定期进行短期发展规划及中长期发展规划。

2. 完善制度、强化台账及各类记录管理

我校制定完善的校园网络管理制度:包括《校园网络管理制度》《网络管理工作人员职责》《班级电教设备使用制度》《信息发布审核制度》等;与此同时, 学校还建立了相应的台账:如《电教器材使用登记本》。另外, 采取措施, 促使教师不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第一, 将网络工作纳入常规教学管理范围;第二, 加大对教师队伍网络应用培训、考核工作;第三, 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比武、课件制作、电教论文竞赛等一系列活动;第四, 制定信息发布、学科资源平台教师课件、论文、教案发布考核制度。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开展现代网络教育技术应用工作的积极性。

3. 有计划地投入经费推进信息化建设

市、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每年下拨一定的专项经费对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建设和发展给予支持。学校保证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正常运转和更新升级的经费;学校收取的信息技术教育费专款专用, 有明细账目, 账物相符。并注意软硬件投入比例, 力争资金投入均衡。

二、硬件建设与管理

1. 计算机教室

学校现有网络机房2间, 计算机共104台, 全校可使用计算机为208台。人机比约为5:1, 能满足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和学科整合的需要。

2. 多媒体教室

有多媒体教室25间, 均配备有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视频展示台、音响设备等。

3. 校园网络

我校于2001年在区技装办和区电教馆的指导下组建校园局域网, 网络交换机柜由于当初电信施工需要放在第一机房, 在进行全校网络规划时选址校园中心位置建设了网络中心。电信光纤接入带防火墙功能的路由器至5台24口华为1026T交换机, 再由信号点连接入各科室及班级;2007年ARP病毒大规模暴发时学校即采用了I P地址与M A C地址绑定的技术进行防范, 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常规管理。2009年学校网络带宽由动态10M升级为静态20M。

三、软件建设与管理

1. 教学资源购置与配备

学校大力购置与配备教学资源, 配齐了与各科文字教材相配套的投影、电子、音像教材。我们构建了一个涵盖每个学科的教学资源库和学校管理平台;各学科电子教材VCD、DVD光盘充足;满足了教学和教研的需要。

2. 教学资源的收集与共享

同时, 学校鼓励教师自制教学资源, 为各学科开设自制资源的F T P, 并定期统计资源量和资源目录, 推广信息技术应用层面。同时, 利用学校的备课授课平台, 广泛收集各学科资源, 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3. 利用学校网站平台建设学科资源平台

作为信息中心不仅在思考资源共享给教师带来的便利, 更在思考应该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便利。为此开发了学生可以无限时访问的学科平台, 不仅在课堂学习时可以充分利用, 更可以将课堂延伸至课外。

四、抓开发, 促应用

我校近几年较关注信息化运用, 如何利用好它管理学校资源、提供数据分析平台, 为教育教学服务。现总结了以下5个方面的运用。

1. 成绩管理应用

成绩管理系统所用的系统是区电教馆在2002年为各校配置的校校通平台。它从考场编排到打印座位表, 到流水完成批阅后在试卷姓名密封情况下按考场录入学生成绩, 再到最后的各种量表形式的成绩统计分析, 整个流程的信息化一来节省了教师们的时间, 提高了效率, 二来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考试的公正性。

2. 校长荐读

这部分内容是我校在2008年网站改版时加入的, 在网站首页, 我们增加了校长荐读的栏目。该栏目的发布权限分配给了我校所有校级领导。开学至今, 已经发布了不少信息, 一些专家的真知灼见引领了学校的发展。

3. 教育博客

我校博客的定位是教育博客, 建立博客的初衷也是鼓励教师多思考、多研究, 尽量自己动笔多写。从博客开通到现在一年半的时间, 已发表博客近1600篇, 评论也近1600次, 取得了一定的研讨效果。

4. 内部管理平台

建立内部管理平台是期望依靠它实现更高程度的现代化办公:将一些未能正式成文的信息在内部平台传达, 如教代会方案讨论稿;利用网络资源实现无纸化办公, 如通知公告;实现数据管理的统一, 如荣誉管理等;实现评价的多元, 如学生素质平台;实现内务的公开, 如月考核自评与校评结合;实现服务的公示, 如报修平台和公用室预约等。

5. 学生风采展现的天地

校园网不仅是教师的助手, 更可以成为学生的天地。学校为每一个班级建立了班级网站, 由学生进行管理和信息发布, 让信息化也融入了班级文化建设。同时, 网站上还开辟有文学专栏《雨后青苑》, 为文学爱好者提供展示的天地, 开辟有学生作品展示的专题版块, 无论是科学发明、动画制作, 还是绘画作品, 都可以进行自我宣传和展示。

五、不断提升网络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

1. 信息技术专业教师与学科建设

我校按标准配备了信息技术专业教师2名, 负责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其中一名教师被市教研室连续10多年聘为市中心组成员, 多次参与市级基本功及赛课评比。

学校除在初一、初二年级正常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以外, 常年开设信息技术兴趣小组, 在学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各项举措中, 把该项工作归并为校本课程。现开设了动画制作、V B程序设计校本课程, 并定期进行机器人技术培训。

2. 网络教学研能力

经过几年来的实验, 广大教师基本具备了较强的信息技术教育科研能力。除新进教师外, 学校所有教师均通过了省教育教学现代化培训考核, 全校所有教师都开通了教师博客、实现教学心得共享;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每年的CAI教学设计并连年获奖。坚持开展电教馆信息技术手拉手活动, 与对口学校定期联系, 交流信息技术整合课程。

3. 学生学习成果

信息技术学科95%以上的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和研究性学习, 熟练地掌握了计算机的操作技术, 并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学校每年都要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参加网页制作、电脑绘画、电脑知识竞赛、曾被评为“南京市文明网络夏令营优秀营地”, 机器人竞赛也多次获市级一二等奖, 并推荐参加省级竞赛。

六、加强日常网络软硬件管理、维护

信息中心在校长室的带领下每月对班级多媒体电脑柜卫生检查, 并安排教师计算机使用 (主要针对系统补丁完全、360安全卫士、电脑杀毒软件使用) 等情况抽查, 以查促管, 增强教师爱护多媒体设备、提升计算机安全管理的意识, 提高设备使用的寿命、保障校园网畅通!

信息安全也是学校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 学校对每一位可以在公网上发布信息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登记备案, 同时, 学校组织了5人的信息发布监察小组, 每天两次对学校网站上发布的信息进行审核, 确保不出信息安全事故。

同时, 学校网络中心定期对各类平台数据库进行备份, 建立数据快速恢复机制。

七、工作中的思考

1. 关于应用推广。

应用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各部门之间的协调, 横向上学校提供各部门的应用, 可以共用教师个人信息、账号等数据, 减少冗余, 便于更新。而纵向上各部门的上级主管要求有专门的应用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上报, 通常这些公共数据的录入都是重复劳动, 更重要的是容易在多个系统中产生新旧不同的多种数据, 造成混乱。这个问题需要各级各部门之间的统筹和协调。

2. 关于数据存储。

这么些年来, 无论是资源还是各种报表数据, 电子化存档越来越多, 硬盘越换越大, 但是数据也有一定时效性, 增加存储设备并不是唯一可做的, 现在学校需要一定的上级指导文件, 以明确哪些数据是需要留存的, 如何留存, 哪些数据可以不再保留。

3. 关于新技术发展。

积极职业教育 篇10

1. 单一智能人才观的评价倾向, 导致不能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 教育教学并未强调学生智能类型的差异, 而是偏向于逻辑、数理智能以及语言智能因素的培养。中考就是把语言和数理智能以外智能类型的学生挡在了普通高中的门外, 而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这些类型的学生, 他们的优势智能类型潜力在以往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没有得以充分的挖掘。

2. 教师对职业学校学生缺乏认同感, 导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尊重

由于职校学生一直被认为不是学习能力低就是道德素质低, 致使有的教师在看到他们的那一天起就开始“心烦”了。导致教育态度的生硬, 面对学生的不良行为, 容易产生全盘否定的教育心理, 这不利于与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灵沟通, 也不利于发掘学生的潜力和个性。同时, 不良的教育教学情绪也会压制学生合理的心理需求, 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学生为了寻求情绪的释放, 攻击性或破坏性的行为随之产生。

3. 在教学中重视抽象思维的教学过程, 忽视形象思维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过于强调老师对授课过程的控制能力, 在这种管理方式下, 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 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内在需求, 学生不能在精神自由的状态下充分体会和尝试着学习。

二积极的教育教学策略

1. 重视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

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应着眼于“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 在“行动导向”中进行。让学生在行动中引起反思, 在“行动中求知”。引导学生进入有趣的“情境”, 在老师的帮助下, 学生自己主动地用“行为”去认识问题, 去寻求解决问题的 (方法) 方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老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激励和组织。允许学生犯错误, 在不断的犯错与修正中学到知识, 不断得到进步。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静”的学习状态, 进入到主动学习知识的“动”的状态。

2. 教育教学要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

如针对视觉——空间型学习风格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创造视觉化环境, 利用图像、图片、色彩和视频等形象化的教学工具, 其作用是刺激学生的视觉, 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使教育内容在学生的关注下得以传授;对具有肢体运动智能类型的学生, 运用身体和触动的感知学习会更加有效果。在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进行动作联想, 使用触摸、手工活动、运动等方式, 进行自我感知。如在打磨刀具时, 提醒学生体验磨刀石或砂轮的作用力或冲击力, 感受双手所承受的压力, 在感受中, 掌握正确的磨刀方式, 形成直接的磨刀经验。

3. 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 尊重学生的个性

无论是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策略, 其最根本之处在于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 理解了学生的“外向”表现, 才会对这种表现给予尊重式的引导, 才不会产生厌恶甚至对立的情绪。如有学生不分场合地“爱说爱笑”“多嘴多舌”, 从气质类型上看属于“多血质”, 在优势智能类型上属于人际交往型。唯有老师了解这一“事实”存在, 才能采取一种宽容的教育态度去纠正学生的不良的人际交往行为, 而不至于采用一种遏制的态度来对待学生。

4. 合理期望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 在一个班里随便转了一圈, 然后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 并且告诉他们的老师, 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 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 他又来到这所中学, 他发现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真的成为班上的佼佼者。罗森塔尔教授这时对他们的老师说, 自己对这几个学生一点也不了解, 这让老师们非常不解。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期望”在发挥作用。罗森塔尔教授是著名的心理学家, 有很高的权威, 老师们对他的话深信不疑, 因此对他圈出的那几名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期望, 在教学过程中像对待优秀的学生那样对待他们;而这几个学生也感受到了这种期望, 也认为自己是聪明的, 从而提高了自信心, 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标准, 最终他们真的成为了优秀的学生。

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给予学生合理的期望非常必要, 这对学生提升学习的自信心起着非常重要的动力作用。所以, 对于学生, 教育的期望要适当, 不要用教师的“理所当然”来认为学生“应该怎样”, 要时时关注学生的进步、表现, 给予适当的期望。

积极职业教育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积极作用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个最主要表现形式就是情感教育,对于小学生情感观念的培养和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学生对文章中情感的理解和掌握,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是一条重要和有效的途径,对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有着重要的作用。

1、对于健全学生的个性和人格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小学生正处于人格、个性以及身体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在这一阶段小学生并无法正确地认知“对与错”,一旦学生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那么就是非常不容易被改变,如果他们形成了错误的认识,就会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这样的阶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情感教育,让学生认识事物的正确与否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的实施,对健全学生的个性和人格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对于增强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小学生正处于一个生理较为特殊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都较差,他们在一些时候并无法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感情和做法,他们对善、恶、是、非的认识还需要去逐渐地探索和认知。为了增强小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就应该在教学中让学生对情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让他们知道什么事他们应该做以及应该如何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的实施,对增强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二、情感教育在语文课堂中的实施措施和方法

上述已经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实施的重要意义进行了一定的概括。在這样的基础上,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是势在必行的,应该对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施方法和措施进行探讨以及分析。

1、通过教学内容中情感因素的深度挖掘实施情感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是对景物、事件和人物进行描写的,在文章中作者往往表达了一定的情感。所以,在讲解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文章中情感因素的挖掘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如,老师在对《小英雄雨来》这篇文章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文章中情感因素的深度挖掘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这篇文章在讲解雨来聪明、机智、勇敢的同时,也透漏着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那就是雨来是一个非常爱国的孩子,面对死亡、疼痛和威逼以及糖果、金戒指的诱惑,雨来没有做出任何出卖国家的做法,同时还在与日本鬼子做斗争,所以老师就可以利用这样的感情因素,教育学生要爱国,要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念,让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深入学生的内心。

2、通过学生自我训练获得感情体验,实施情感教育。教师在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情感教育一方面要求教师将文章的情感交给学生,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学生把握的情感以及获取的知识中进行自我训练和提升,让学生在丰富的感情体验中接受情感教育,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实施深入的情感教育。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有效地理解文章内容,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感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对教学的内容缺乏理解,对知识有陌生感和距离感。所以,老师在语文授课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枯燥的知识生动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更好的掌握,通过这样的方法更加有效地实施情感教育。如,老师在对《迷人的张家界》这篇文章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运用多媒体实施情感教育。小学生大多对张家界这个地方不了解,有一定的陌生感和距离感,这样不利于老师有效地进行授课。所以,老师在授课之前可以先在网上下载一段描写张家界美丽景色的视频或者是PPT播放给学生,让学生先对文章的内容以及感情基调有一定的认识以及掌握,学生对张家界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在这样的基础上实施情感教育,更加行之有效。

4、通过学生已有情感的运用实施情感教育。小学生虽然对自己的感情没有深刻和全面的认知,但是他们还是有潜在的情感,只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所以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和发掘学生已有的情感,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教学的内容,进而有效地实施情感教育。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以创新研究出更多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从而达到“如水中之盐,品之有味,寻之无迹”的教学境界,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丰富情感和优秀品质的高素质人才。

实施积极教育 收获美丽人生 篇12

关键词:心理健康,积极力量,积极品质

笔者是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师, 在平时的教学中, 深刻感受到身边的学生不自信、自卑感强、上进心不足等特点, 为此很是烦扰。但值得高兴的是笔者找到了一把开启职业学校学生积极向上品质的金钥匙, 那就是积极心理学。在此, 笔者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以期抛砖引玉, 希望有更多的同行一起探讨, 从而为提高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做些微薄的贡献。

一、揭开积极心理学的面纱

当前, 职业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大多以心理问题为专题, 引导学生如何处理生活、学习、交友和娱乐中出现的问题, 这种模式将学习的目标定位在问题取向上, 偏离了潜能开发和心理素质培养这一目标, 笔者对此感受颇深。我曾经为“问题”学生开设了一次团体心理健康辅导课程, 应该说那是一次很不成功的心理辅导经历。记得当时有学生在座位上不以为然地发牢骚:“干嘛让我们来, 就我们有问题, 别人就没问题吗?”试想, 在这样的抵触情绪下, 无论我再说什么, 做什么, 学生都是不会接受的,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当时我并没有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还觉得这群学生是朽木不可雕。但现在想起来, 真是惭愧不已。如果我能去关注“问题”学生身上的积极品质, 用开放欣赏的态度去看待每一个学生, 那次的辅导可能就会有不一样的发现。其实, 人的生命系统不是由问题构成的, 而是一个开放的、自我决定的系统。它既有潜在的自我内心冲突, 也有潜在的自我完善的内在能力, 个体一般都能自己决定自己的最终发展状态。因此, 我们职校教师应改变过去那种偏向问题的价值取向, 把自己的教育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固有的积极潜力上, 通过培养或扩大学生的积极体验和积极的品质, 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生自身成长的内在需要。

二、开启积极教育的大门

众所周知, 积极教育就是指教育要以学生外显和潜在的积极力量、积极品质为出发点, 以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为主要途径, 最终达成培养学生个体层面和集体层面的积极人格。积极教育强调教育并不仅仅只是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足, 教育更主要的是寻找并研究学生的各种积极力量, 并在实践中对这些积极力量进行扩大和培育。具体来说, 积极教育就是指在保证让传统的教育内容 (即那些常规的纪律教育、读、写、算、运动等技能) 顺利进行的同时, 把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的培养融合进去, 从而让学生学会获得并发展自己的积极情绪, 学会理解人生意义, 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善待自己和他人等。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 避免误解与冲突, 从而营造一个融洽、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氛围。除此之外, 教师也要帮助学生积极应对正性、负性生活事件, 学会用积极的眼光, 从积极的角度分析这些事件。

三、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型解释风格

积极心理学专家塞里格曼认为, 在面临失败和挫折时, 所有人都会去寻找其原因。“乐观型解释风格”的人会认为失败和挫折是暂时的, 是特定性的情景事件, 是由外部原因引起的, 而且这种失败和挫折只限于此时此地;而“悲观型解释风格”的人则会把失败和挫折归咎于长期的或永久的原因, 具有普遍性, 是由自己的内在原因引起的, 并认为这种失败和挫折会影响自己所做的其他事情。例如, 对于刚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 因为中考失利, 无缘普通高中, 不得已进入职校接受职业教育, 相当比例的学生内心充满了挫败感。此时就特别需要引导学生对中考的失利进行乐观型的解释。让学生认识到中考失利只是暂时的, 我们要从挫折中寻找差距, 看到不足, 明确自己的新目标, 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 积蓄能量, 厚积薄发, 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积极乐观解释风格, 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之, 作为职业学校的老师, 我们有着更大的责任, 那就是用开放和欣赏的态度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在的积极力量。我们要引导学生看到生活中阳光积极的一面, 关注生命中积极善良的品质, 通过积极的教育, 使学生在今后的旅途中收获美丽人生。

参考文献

[1]江雪华.幸福与力量:积极心理学的启示[J].教育导刊, 2009 (10) .

[2]李勇, 阴国恩.论中学生自信心及其培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郭瞻予.论教师的人际交往能力[J].辽宁教育研究, 2010 (5) .

上一篇:石油地质档案下一篇:审核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