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新生态(共12篇)
新金融新生态 篇1
作者:霍学文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15-05-01 定价:65.00
“互联网 +”是中国经济的新引擎,而金融是经济的血液。国家金融实力与大国崛起密切相关。国家竞争力的世纪转换过程,实际上是金融强国的地位转换过程,也是金融强国之路的实现过程,更是新全球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过程。
传统金融如何加速转型、突破瓶颈不被淘汰?互联网金融如何规避金融风险,真正做到安全、便民、普惠?在《新金融,新生态》一书中,作者给予了详尽的解答,并创新性地总结出了互联网金融的两种金融业态、三个属性、四维空间、五种核心竞争力、六大发展趋势和七个公式。此外,还对构建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更是将对互联网金融的理解上升到哲学层面,极具参考价值。它将帮助建立起互联网金融新的分析框架和创新范式。
《新金融,新生态》一书以独特的理论体系、逻辑框架和概念进行分析,为我们展示了互联网金融的整体分析图景。从历史展望未来,从技术渐入金融分析,从金融抑制到金融创新,从应用场景到金融生态,从概念分析到现实应用,从技术路径到未来预测,展示了作者大框架、大图景、大空间的战略思考,为我们提供了发展互联网金融、解决问题、分析趋势的分析范式和分析工具。
本书既对理论进行了跨界式的深入探讨,又对实践进行了实证性的总结与引导;既具有启蒙教科书的周延框架,又具有业务实务指南的指导功能;既热情拥抱又理性对待互联网金融这一崭新的时代产物,特别宝贵的是既借鉴了西方现代的经验积淀,又从实际出发突出了中国特色的发展要求。
本书作者霍学文作为金融行业的从业者、专家以及互联网金融浪潮的亲历者,从历史视角剖析金融的本质,解读国内外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并辅以大量案例分析互联网金融的多种模式。作者认为在产业转型与经济升级过程中,互联网金融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并助推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新金融新生态 篇2
继5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落实和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后,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推出金融改革的十条措施(或“新金十条”),希望通过多种举措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它可能造成对余额宝类互联网金融产品造成巨大冲击。
这次会议指出,企业是经济活动的基本细胞。当前我国货币信贷总量不小,但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不易、成本较高的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不仅加重企业负担、影响宏观调控效果,也带来金融风险隐患。有效缓解这一问题,既可为企业“输氧供血”,促进当前稳增长,又能形成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以保证实体经济能够持续稳定增长。
可以说,“新金十条”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一个,就是如何解决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如何提高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能力的问题。对此,“新金十条”推出了十条举措。比如,规定资金流向、金融产品设定、缩短融资环节、整顿治理金融中介机构、贷款管理、设立服务于微小企业的金融机构、完善商业银行评价体系、加大直接融资、重启保险功能及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等。对于这些举措,既具体又有针对性。只要认真落实,对化解当前国内小微企业融资难及融资成本高的问题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而在这些举措中,最有针对性及新意的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遏制“变相高息揽储”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今年以来互联网金融爆炸式增长的问题。如余额宝之类的产品。可以说,这类金融产品,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与渠道,冲破现有的利率管制,把民众大量的存款吸引过去,最后又通过货币基金回到银行体系。看上去有“变相高息揽储”的味道。可以说,就看“变相高息揽储”是如何界定,如果仅是让融资成本提高吸收存款就定义是“变相高息揽储”,那么“新金十条”出台首当其冲的就是互联网金融产品。如果把互联网金融竞争放在与银行同等条件下,制定及完善相关制度规则,那么这些金融产品发展对金融市场形成有效市场竞争是有利的。更何况只是指责提高了融资成本,不看其利益是谁获得了,难道只有让企业获得利益而存款民众不能够获得就合理吗?
二是“新金十条”理财产品资金运用原则上应与实体经济直接对接。这里对理财产品市场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理解完全不同。也就是说,理财产品的出现当然会增加融资市场的成本,但是如此这些理财产品能够与实体经济对接,当然是允许的。而这种对接是让理财产品的资金流入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产业政策支持的实体经济中,而不应该投资于同业等资产,致使资金在银行体系空转,也不能流向影子银行。
其实,银行理财产品的出现与互联网金融爆炸式增长,其性质就是一样,都是希望设计出新的金融产品来冲破政府对金融各种管制。如果理财产品在限定条件下则可以发展而不是遏制,而互联网金融的余额宝类产品则要界定为“变相揽储”则要严格遏制,这里就有一个制度设计的利益冲突问题。也就是说,由于规则设计者的价值取向不同,同类性质的金融产品可能对应的规则不同其结果也相差很大。这也成就了中国银行业是最赚钱的行业。或既得利益的制度化。
三是“新金十条”肯定了“采取续贷提前审批、设立循环贷款等方式,提高贷款审批发放效率”的做法。而这种贷款模式以前一直是政策上不允许的。如果对这种续贷模式的肯定,也就能够有效防止企业因短期困难而造成资金链断裂,可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但是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要解决,就是目前国内不少“僵尸企业”存在,这种续贷模式一旦泛滥,这些“僵局企业”短期内能够存活下来,中长期会严重增加金融体系的风险。
四是“新金十条”要求,为了更好地为小微企业服务,要加快推动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促进市场竞争,增加金融供给。也就是说,早些时候市场一直期望的首批民营银行即将落地。
新金融新生态 篇3
关键词:金融生态环境 利率市场化 业务转型 用户思维
金融生态环境指的是与金融业生存和发展相关的所有宏观、中观、微观因素的总和,它是金融业合理运行的基础。历经多年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所依赖的金融生态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新金融生态环境下,商业银行应及时分析金融生态环境对其传统业务造成的影响,并进行合理预估,全方位梳理、调整经营发展思路,通过业务转型升级来适应新金融生态环境,把握生存与竞争的主动权,保障自身经营发展战略的科学性。
商业银行所依赖的金融生态环境的变化
(一)宏观视角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兼顾调整存量、优化增量,并不断升级优化,经济发展动力正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生存发展所依赖的外部经济环境。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风险向金融传导的渠道也更趋错综复杂。同时,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发挥其在资金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势,从而进一步促进金融结构的优化。随着国家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将不断被激发,商业银行在此环境下如何加大金融创新力度,以契合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其稳健发展的关键一环。
(二)中观视角
近年来,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以移动支付、搜索引擎、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此环境下,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1.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
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2015年5月,我国开始正式实施《存款保险条例》。6月2日,人民银行推出《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这为全面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利率市场化改革一方面有助于发挥市场机制在利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资金要素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将倒逼商业银行不断增强自主定价能力,改变过度依赖息差收入的格局,加快粗放型盈利模式转型。有效抓住这一机遇,提升资金定价能力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2.互联网金融衍生出新的金融竞争逻辑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近两年如火如荼的互联网金融已催生出P2P、众筹、第三方支付等多种互联网金融业态,衍生出新的金融竞争逻辑,给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鲶鱼效应”。iResearch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达到8万亿元,同比增长50.3%;2014年我国P2P交易规模已高达5000亿元,是2013年的5倍。根据私募通的相关统计,2014年国内典型的13家众筹平台共发生融资事件9088起,募集总金额为13.81亿元。互联网金融对于商业银行传统存、贷、汇业务的分流,尽管目前从规模上看还不足以撼动商业银行的地位,但商业银行的竞争对手已不再局限于银行业内部,更来自于跨界竞争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商业银行面对新的竞争逻辑,必须具备忧患意识,积极融入互联网思维,借助互联网技术和平台创新传统业务。
3.金融脱媒不断弱化银行的中介功能
金融脱媒是经济市场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金融创新的加快,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中介的重要性在不断降低,商业银行金融中介功能不断弱化。一方面,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扩容,实体经济融资渠道逐渐多样化,商业银行间接融资渠道将不再是优质客户的唯一选择;另一方面,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迅猛发展,冲击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功能。金融脱媒对于商业银行的影响不容小觑,它不仅加大了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难度和成本,而且降低了银行优质客户的粘性,弱化了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功能和信息功能。
(三)微观视角
目前,中国银行业已基本形成了多类型、多层次的银行组织体系。近年来,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根据自身发展禀赋,对于战略布局、盈利方式、风险管理等方面逐步进行了差异化调整,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
1.战略布局综合化
在“大资管”时代背景下,随着相关监管部门分业监管体制改革的深化,为积极应对传统业务转型,银行业金融机构纷纷布局金融全产业链,其谋求混业经营的步伐不断加快,从而实现自身战略布局的综合化。2014年以来,北京银行、江苏银行等十余家城市商业银行密集布局金融租赁产业,寻求业务领域和经营范围的延伸和拓展。2015年6月10日,国务院提出发展消费金融,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与银行传统业务实现错位互补。6月18日,人民银行建议鼓励银行设立互联网金融子公司,重塑行业秩序。战略布局综合化将有利于促进商业银行自身资源集约、业务协同、效率优化。
2.盈利格局差异化
在新金融生态环境下,银行业金融机构传统的盈利模式和盈利能力已发生微妙变化,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资金实力、客户群体、营销渠道、人力资源等禀赋优势各异,整个银行业盈利格局呈现出差异化特征。截至2014年末,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持续下滑,由2011年的36.3%降至2014年的9.65%;净息差逐步收窄,由2011年的2.8%下降至2014年的2.7%。从图1可以看出, 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对于其各自营业收入的贡献度呈现出差异化特征。陆岷峰、李振国(2015)研究发现,大型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主要依赖于规模效应驱使的利息收入,而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主要靠中间业务来维持利润增长。随着新金融生态环境对商业银行影响的深入,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盈利格局差异化特征将日益显著。
数据来源:各商业银行2014年度报告
(编者注:去掉右轴数据的百分号)
3.风险管理复杂化
随着新金融生态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经营所面临的风险点不仅来自于宏观层面,更来自于行业层面和微观层面,增加了银行风险管理的复杂化程度。从宏观上看,实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局面在短期内难以从根本上改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风险隐忧,对银行存量信贷风险防范造成较大压力;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银行业金融机构面临的市场风险可能加剧,而在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环境下,也存在着跨界风险传染的可能。从微观上看,商业银行业务结构调整对其流动性风险管理带来一定挑战,一些机构“存款丢失”事件频发也反映出银行内部操作风险较为严峻。这一系列的风险来源点将对商业银行传统风控体系、风控流程、风控文化形成挑战,因而风险管理趋于复杂化将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一大常态。
新金融生态环境对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
(一)传统资产业务方面
金融生态环境的变化对商业银行传统资产业务已产生重要影响,具体体现在商业银行自身资产规模、资产质量的变化趋势上。
从资产规模的变化趋势来看,整个银行业信贷增速呈逐步放缓趋势。根据银监会相关统计,截至2014年末,商业银行资产规模为134.8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长率连续四年呈下降趋势(见图2)。导致这一趋势的诱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是中国经济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民间投资乏力、房地产市场风险积聚、地方融资平台风险隐现,商业银行粗放型的信贷投放难以为继;二是金融脱媒在一定程度上为优质中小企业提供了更为优质的直接融资服务,降低了银行信贷在企业融资规模中的比重;三是P2P、众筹等新兴互联网金融模式分流了商业银行小额信贷服务业务;四是巴塞尔协议Ⅲ的资本约束规定限制了商业银行资产规模的扩张速度。资产规模的增长对收入贡献的边际效用将逐步降低。
从资产质量的变化趋势来看,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向银行体系传导,直接导致商业银行整体资产质量出现隐忧。自2011年第四季度以来,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规模和不良贷款率的均值出现了“双升”趋势。截至2014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8426亿元,同比增长42.3%;不良贷款率为1.25%,比上年末上升0.25个百分点(见图3)。尽管银行监管部门和银行自身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化解了“双升”局面,但是由于部分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的行业企业在短时间内无法完全摆脱经营困境,银行业资产质量欠佳的现状可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一种常态。银行资产质量的变化考验着其自身风险管理水平和资产管理策略。
在新金融生态环境影响下,商业银行资产规模、资产质量的变化趋势将改变商业银行传统的资产业务经营思路,必须寻求业务的转型升级。
(二)传统负债业务方面
在新金融生态环境下,商业银行负债业务也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具体体现在负债规模、负债结构、负债成本的变化上。
从规模上看,银行负债规模增速逐步趋缓。截至2014年末,商业银行负债规模达125.09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其中存款规模为98.34万亿元,同比增长9.6%。银行负债规模的变化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互联网金融理财市场的不断扩容冲击了银行存款来源。据测算,货币市场基金每分流2%的活期储蓄存款,净息差就将下降近1BP。二是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存款替代产品日益丰富,银行存款流失压力上升,存款增速下滑趋势明显(见表1)。
从负债结构来看,在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等因素的影响下,近五年来,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负债结构呈现出微妙变化(见图4)。存款理财化趋势不断增强,商业银行过去传统的被动负债格局将被打破。自2014年以来,新型货币市场基金持续保持着对银行活期存款及定期存款的替代性优势。为提升负债能力,银行主动进行的存款理财化行为将持续。
从负债成本来看,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自2012年以来,人民币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不断扩大。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5月11日起,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调整为1.5倍;自8月26日起,放开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在存款压力明显增强的情况下,各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型商业银行“一浮到顶”的揽存大战加大了自身的负债成本。在新金融生态环境下,银行业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成为决定其负债业务发展的关键。
(三)传统中间业务方面
互联网金融的持续创新发展给商业银行传统中间业务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其中最核心的影响在于银行中间业务客户粘性不断弱化。其原因在于:一是新兴线上渠道成为主流。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广泛运用于金融领域,移动金融改变了用户的金融消费习惯。用户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线上平台满足自身的基本金融服务需求,银行传统的物理网点渠道粘性不断下降。二是超值的用户体验契合用户消费心理。支付宝、财付通等互联网金融平台凭借多重优势将用户基本金融服务内嵌入自身平台中,不仅以便捷、高效、安全的方式提供第三方支付结算、资金归集、生活缴费、投资理财等一系列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还通过积分、折扣、抽奖等多种优惠活动来提升服务附加值,完全契合了用户的消费心理。例如在支付结算业务中,2014年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达80767亿元,同比增长50.3%,其中支付宝占比49.6%,财付通占比19.5%,快钱占比6.8%,汇付天下占比5.2%,由此分流了银行大量的支付结算业务(见图5)。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客户粘性的弱化对于业务拓展增添了不小的阻力。如何增强客户粘性将成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
新金融生态环境下商业银行传统业务转型的建议
在新金融生态环境下,商业银行传统业务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积极寻求业务转型升级,以契合形势发展的需要,是各商业银行把握生存与竞争主动权的关键。
(一)坚持资产规模与资产质量优化并重,实现内生性平衡
在新金融生态环境下,“大资管”时代即将到来。建议商业转变传统的经营理念,即从过去追求资产规模扩张向资产规模稳健与资产质量优化并重的方向调整,实现资产的内生性平衡。要实现这一转型目标,就必须对传统的零售业务和公司业务进行“深耕”。
一方面,零售业务作为未来银行竞争的焦点,是商业银行创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领域。在零售资产业务转型方面,可积极融入互联网技术、思维和平台,以“用户思维”加强营销策略和营销渠道重构,加强业务流程再造,运用大数据风控体系推动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公司业务如何实现“轻资产”转型是摆在大中型商业银行面前的一大难题,而交易银行模式为这一难题提供了突破口。交易银行具备多重优势,对商业银行的稳步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将成为商业银行公司业务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可将交易银行业务模式作为公司业务的重要拓展方向,通过“流动银行”专业化、特色化、综合化的投融资解决方案,提升银行优质大中型客户的粘性,从而提升公司业务的整体效益。
此外,商业银行应结合自身战略定位,在优化和丰富资产业务品种结构的同时,注重不良资产的核销和处置,以提升整体资产质量。
(二)坚持主动性负债管理,实现负债业务转型升级
新金融生态环境给商业银行传统负债业务的开展带来了巨大挑战。建议商业银行摒弃传统负债经营理念,以主动型负债管理取代传统被动型负债管理,这也将是商业银行负债业务转型升级的主线。具体的转型策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增强主动型负债定价能力。商业银行以往曾依赖人民银行利率管制,采取被动型负债定价方式获取较高额的息差收入。而在新金融生态环境下,商业银行主动型负债定价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决定其市场竞争力的大小。建议借鉴国外先进银行的负债管理经验,通过差异化的负债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综合成本的最小化。
二是优化主动型负债结构。主动型负债结构的优化直接依赖于主动型负债产品的创新能力。可通过发行债券,以及借助同业负债、大额存单、央行负债、协议存款等多元化主动型负债产品,来优化整体负债结构。
三是提升主动型负债的风控水平。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主动型负债管理的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将尤为突出。建议商业银行加强对新金融生态环境下中国利率市场化运行过程中新特征、新规律的深入研究,做好预测,开发适合自身发展的VAR模型、敏感性缺口模型等,充分做好风险识别、预警、防范、对冲等,构筑一整套风控体系。
(三)加强跨界合作,提升中间业务服务品质
在中间业务转型升级方面,建议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与互联网金融“跨界”竞合。随着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不断创新,互联网企业凭借自身的平台优势、渠道优势、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跨界”抢占商业银行传统的中间业务。积极与互联网电商企业跨界合作、进行纵向整合、实现优势互补将是商业银行稳固中间业务的一大策略。
二是塑造新财富管理逻辑。家庭财富管理和企业财富管理将成为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潜在增长点。当前,商业银行客户族群和高净值客户在财富管理方面的管理理念、风险偏好在逐步转变。建议商业银行顺应这一变化,积极借助“用户思维”来构筑新财富管理逻辑,通过建立和完善新的财富管理产品来满足客户需求。
三是提升服务品质。优质、安全、专业的服务,是决定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拓展竞争力的重要方面。而服务品质的高低取决于人才和产品两大要素。要实现中间业务的转型升级,一方面要加强复合型高端营销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专业化口碑效应;另一方面要加大中间业务产品研发力度,形成差异化品牌效应。
作者单位: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印颖 罗邦敏
参考文献
[1]周小川.完善法律制度 改进金融生态[N].金融时报,2004-12-07.
[2]许道文.我国商业银行盈利高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J].经营管理,2012(08):32~37.
[3]陆岷峰、汪祖刚.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持续性研究[J].经济管理与评论,2015(03):100~111.
[4]毛国英.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做好资产负债管理的探讨[J].甘肃金融,2015(05):6~11.
[5]郑志来.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路径[J].财经科学,2015(05):34~43.
[6]王锦虹.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影响测度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5(01):7~12.
[7]中国工商银行渠道管理部课题组.互联网金融时代的跨行业渠道竞争[J].金融论坛,2014(07):17 ~23.
[8]司金胜.金融脱媒环境下银行业的主动负债管理研究[J].财会研究,2014(10):67~69.
新金融新生态 篇4
一、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什么是金融生态?韩平认为, 金融生态是指影响金融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它既包括与金融业相互影响的政治、经济、法律、信用环境等因素, 又包括了金融体系内部各要素, 如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工业、金融产品, 通过资金链条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系统。从此定义引申, 农村金融生态, 就是指影响农村金融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既包括了外部因素 (如与金融业相互影响的政治、经济、法律、信用环境等因素) , 又包括了农村金融体系内部各要素 (如内部结构及运行主体、组织行为、机制、产品等) 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并且这是一个不断新陈代谢和逐步完善的系统。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是实现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需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多方面去努力, 其中建设现代化农业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点。而现代农业发展首先是现代投入, 包括装备、机械化以及资金等现代生产要素的投入。据有关部门初步测算, 到2020年, 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增资金15万亿元~20万亿元。而当前大部分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 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总体经济效益还不高。因此, 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 光靠财政的资金支持是不够的, 而农户自身的积累又比较缓慢, 因此农业要发展, 就必须有金融来支持, 组织和引导社会资金更多、更快、更有效地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是一项应当给予充分重视并不断加强的工作。然而, 当前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缺陷却制约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成为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因素。因此, 加强对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研究, 解决其金融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要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 当务之急是要提高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水平。
1、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业发
展的基础和前提, 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制约着金融业发展水平的高低。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意味着具有完善的法律、信用、担保及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完善的法律有利于对金融债权的保护, 防范利用虚假财务信息进行金融诈骗, 有效防范了债务人逃废债行为, 降低银行经营风险, 降低金融机构不良贷款, 壮大金融机构实力, 实现金融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金融生态环境越好, 金融业的发展速度越快, 质量越高。
2、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能吸引外部资金流入。
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能提升农村金融资源聚集能力, 形成良好的资金洼地效应。这一点在很多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中得到验证。如山东德州市齐河县信用示范点的成功运营就表明了这一路径的正确性。齐河是山东的农业大县, 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4%。前些年, 该县面临着金融资源短缺的状况, 为吸引资金的流入, 当地政府和人民银行连续5年持续强化和推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得到明显的改善, 使得全县信贷市场发展迅速, 农民的诚信和风险意识全面提高, 农户主动还款率达90%以上, 广大农民获得贷款的门槛明显降低, 各项贷款增幅2005年以来始终位于德州市前列, 2008年更是高达23.5%, 高于德州市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 外部融资同比增长25%, 资金洼地效应不断显现。
3、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能促进
消费, 尽快摆脱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一般来说, 支撑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是三大支柱:一是进出口贸易;二是投资;三是消费。长期以来, 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是前两个, 即投资和对外贸易。而另一个支柱即消费这一块, 特别是农村消费长期增长缓慢, 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严重不足。现在我们仍有占全国总人口近70%的农村人口, 需求不足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农民的收入上不去, 另一个是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促使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促进消费的增长, 这对当前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4、城市发展离不开农村的进步, 农村
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城乡统筹建设。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经济的支持。而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又处于金融生态的末梢, 对整个金融生态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当地经济发展环境, 其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离不开农村金融提供连续持久的支持。在目前的新形势下, 重构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金融生态环境, 有效发挥农村金融在农业经济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二、当前农村金融生态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 我国已基本形成以合作金融为基础, 商业金融、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 金融服务已覆盖了绝大部分农村。政策性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得到大力发挥。但是, 由于我国农村在经济发展水平、政策的理解和执行水平以及金融要素的发育水平上都与城市有较大差距, 行政力量介入普遍, 使得农村金融成为我国金融发展中的弱势部位, 农村金融服务仍存在许多问题, 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金融作为一个产业的成熟程度仍然偏低, 社会金融意识不足、市场总体规模偏小、金融创新能力有限、高端增值产品缺乏等问题比较突出。
1、农村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
普遍来看, 农村经济的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程度较低, 大多数中小企业与农村经济组织普遍存在规模小、底子薄、经营效益不稳定等特征, 大部分中小企业产品附加值低, 市场饱和度高, 竞争力不强, 易产生违约风险, 导致信贷不良和沉淀。再加上农业本身是微利产业, 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农业产业化水平比较低, 农民是一家一户小规模的生产方式, 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青睐。
2、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滞后, 导致金融
机构发放贷款时难以真实掌握借款人的信用状况。目前的征信体系只能对在金融机构有贷款的企业和个人的情况进行查询, 对没有贷款的企业和个人没有建立信用档案。并且与工商、税务、质检、公安、司法等部门之间的信用信息系统相互之间不能共享, 缺少完善的企业个人资信系统, 造成了金融机构对企业、个人的信息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 使得审批时间较长, 有时还延误了企业和个人投资的好时机。
3、农村的信用环境较差。
一些农户信用观念淡薄, 存在贷到款就不打算还的心理。还有一些贷款户靠套取银行资金、假借企业改制、破产等手段, 逃废、悬空银行债权;还有些企业随意变更贷款用途, 不按期归还贷款本息, 从而使金融机构普遍产生惧贷和慎贷心理。
4、农村金融担保机构不健全, 贷款担保难。
农村金融担保机构不健全, 办理抵押担保的手续繁杂、时间长、收费高, 很难满足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对信贷资金的需求,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融资成本。以村民为农民提供担保的主体, 多数村民因害怕承担连带责任而拒绝为其他农民贷款提供担保。房产抵押贷款实际可操作性不强, 使得农村贷款担保难的现象普遍存在, 致使贷款风险加大, 打击了投放资金的积极性。
三、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突破口:信用环境建设
1、加大宣传, 人人重视, 人人参与, 构建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宣传体系。
一方面动员各种媒体加强改善金融生态宣传, 提高社会公众的认知度, 争取社会各方支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宣传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维护金融生态环境;另一方面综合运用各种手段, 大力开展诚信活动。坚持以人为本, 大力宣传“诚信应成为每个公民、每个企业、每个社会组织的基本准则”的理念, 让社会每个成员都树立一种责任意识。
2、发挥政府在农村金融生态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仅仅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 需要地方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创造配套机制和有利条件。各乡 (镇) 、村要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制定目标, 落实创建措施, 齐抓共管。将创建工作纳入政府年度考核, 为创建工作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建设, 研究信用评定的科学标准和专业手段, 创新农户信用评价模式, 提高科学性、公正性和有效性, 构建农村金融生态考核约束机制。加强政府诚信建设, 以良好的政府信用带动社会诚信建设。
3、构建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信用体系。
一是要加快信贷征信体系建设, 充分运用人民银行已经建立的全国企业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 将单位和个人的信用情况录入到系统之中, 建立较为完善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实现全省乃至全国联网查询;二是大力推广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 (镇) 的评定, 将各信用单位和个人名单张榜公示, 奖惩分明并将评定结果与信贷挂钩。对于信用良好的单位及个人, 要实施政策激励, 加大对其贷款、授信、利率等方面的优惠力度, 使其从中受惠, 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同时, 也要对信用建设情况进行及时的跟踪, 随时根据实际情况取消相关的优惠, 及时体现奖惩;三是要建立打击破坏社会信用行为的联动机制, 突出运用行政执法手段和司法手段, 严厉打击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整合工商、税收等部门信息资源, 建立“逃废银行债务和恶意欠债的个人和企业”定期通报制度, 在账户管理、支付结算及信贷投放等方面对黑名单企业和个人实施联合制裁, 使失信者寸步难行, 达到减少和控制失信行为的目的, 推动信用环境的根本改善。
4、加快农民贷款担保机构的组建推广, 为农村信贷提供风险化解服务。
要发挥政府、担保公司、银行等多方力量, 建立起多层次、完善的农村担保体系。由财政部门牵头建立担保基金, 支持各类资本设立农村担保机构, 同时大力培育具有担保功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加快建立农村不动产抵押登记和交易制度, 为农村信贷化解风险。
摘要:新农村建设需要金融支持而当前的金融生态环境欠佳是制约农村金融发展的主要因素, 因此加强对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进行研究, 对新农村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金融生态,信用
参考文献
[1]王玉芝, 袁世伟.重塑农村金融体制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6.6.
[2]郭卫.农村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问题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2.11.
生态农业新思路 篇5
生态农业新思路
生态农业按自然原理进行生产,保护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适应当地的环境并提供高度多样化的操作模式。与当前严重依赖于农业化学投入的生产模式相比,生态农业可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此外,由于其特性,生态农业更容易适应气候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问题,可以帮助确保的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通过使用更多生态无害的方法可持续发展农业,为农民加强自己的土地使用并增加粮食产量提供了可选途径。本文将介绍生态农业优势和发展现状,并列举一些先进生态农业理念的实例,以期对进一步发展生态农业提供思路。
1、生态农业的优点及发展现状
生态农业最早受关注是在20世纪60年代。1973年,美国土壤学家W Albreche首次提出了“生态农业(Eco—agriculture)”一词。
生态农业与自然合作而不是与之对抗,可以大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而且,与今天的破坏性化学成分和化石能源集约型农业相比,生态农业能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影响并从中生存。目前,有很多资源节约型的技术和做法,可以用来改善农田及其周边生态系统的供给和使用,例如综合虫害管理、综合养分管理、保护性耕作、覆盖作物、农地林业、干旱地区集水、农业系统中融入家畜和水产养殖等。增加水的利用效率、固碳以及减少农药使用这些事实,都证明生态农业不仅可以增加产量,也能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同时为重要的环境问题做出了贡献。
在生态农业中,通过增加耕地中的生物多样性,植物疾病可以通过不同的物种之间的自然竞争而被有效控制,从而大大减少对农用化学品的需要,进而减少污染。
本文由:远景设计研究院整理提供(专注古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农业规划、旅游规划)
生态农业系统往往还具有一些景观和经济职能,它们在为农民和市场生产食物和其他物品的同时,也会有一系列的公共贡献,如洁净水、有益生物的栖息地、土壤固碳、防洪、地下水补给、景观美化价值和休闲旅游等。稻田养鱼系统显示,它能改善土壤的氧化还原状况,并显著减少甲烷排放量。很明显,生态农业高产,并具有满足食品安全需要的潜力。此外,在远景设计研究院看来生态农业方法可以让农民以较低的成本和现成的技术及投入来改善当地的粮食生产,而不会造成环境破坏。
2、先进生态农业理念案例
经过几十年探索和实施各种形式的生态农业,许多农场记录下了他们的经验。在此列举一些先进生态农业理念的实例,从中我们可以了解自己与他们之前情况的不同,从而创造适合自己的特定地区和社区的生态农业模式。
【物种多样性】未来的经济、社会、生态和恶劣的气候将需要超级强大的农业恢复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唯一的途径就是常年的粮食作物冗余性和互补性,即用多种作物物种解决每种食物营养细分,并尽可能解决更多营养细分。
【混养】面对安装资源稀缺和气候不稳定,农田生态系统将需要更有效地营养捕获能力,同时需要更强的适应力来应对越来越频繁的中断。只有在地面上和地上都具有遗传学和结构上的高多样性才能达成这一目标。如果我们希望在以后的世纪继续有食物可吃,就需要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冗余性和互补性。
【适应性的一年生作物】在向常年农业的必要过渡期间,具有弹性、适应地方特点的一年生作物是必要的。在某些地方,可能会有挑战性的时期,而那时只有一年生作物有效。例如,如果预期未来干旱变得非常严重,木本作物枯萎,则我们需要求助于短季的一年生作物,因为它们即使在短时间内也能茁壮
成长。另外,如果气候灾害、社会动荡、战争或严重的污染事件迫使我们远离常年种植,我们可以使用并运送一年生作物的种子,从而确保食物安全。
【可食用和治病的真菌】真菌可以通过其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有效的药物特性帮助我们增强人类健康。它们可以通过建立土壤、协助植物生长、过滤水径流和土壤解毒来帮助我们增强土地健康。
【养殖发酵物】我们可以与微生物结为盟友,改善食物的存储寿命、营养和味道等。目前使用的用于食品保鲜的能量密集型工业方法不久将不会存在。我们的食物将不再能根据需求,从冷库中直接转到烤箱,然后放到盘中。因此,我们需要能在室温下让食物保存较长时间仍可食用并保持美味的方法。用微生物发酵不仅可以做到这一点,同时还能提高食物营养及更好的肠道健康。
3、结论
电镀新标准带来行业新生态 篇6
8月20日,由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的《电镀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44/1597-2015)正式执行。作为敏感行业,电镀行业排放标准的每一次调整,都备受外界关注。此次广东电镀废水地方标准的执行,又会对全省电镀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
问题凸显,制定标准势在必行
电镀,工业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作为经济强省的广东,电镀企业的数量、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及产品质量等方面都处于国内前列。发达的电镀产业为工业经济带来强大支撑的同时,也让广东尤其是珠三角部分地区饱受污染之苦。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广东不断加大对电镀行业的管理和整治力度,全省各地坚决取缔了一批无牌无证的小电镀,对于部分设备先进规模较大的企业进行升级改造,同时科学规划电镀产业园区,通过集约化管理提升电镀企业治污水平。
另一方面则通过标准的制定,倒逼企业提高环保水平。2012年,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印发文件(即粤环【2012】83号文),要求珠三角地区电镀行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执行《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简称表三)。然而,随着珠三角地区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入和粤东西北地区扩容提质的全面实施,表三标准的实施给电镀行业带来了新的问题。
“其实提高要求并没有错,但是标准只在珠三角地区执行,这本身就有问题,珠三角企业执行而周边其他地区暂缓执行,企业之间就会出现不平等竞争。”广东省环保产业协会会长区岳洲就曾表示,表三的执行对珠三角地区企业会造成比较大的压力,导致不公平竞争。此外,特别排放限值仅限于珠三角范围内实施,珠三角以外地区仍旧执行较为宽松的标准,会导致珠三角地区电镀企业向上游山区转移,不利于电镀行业污染的整体预防和控制。
“即使是在珠三角,现有电镀企业的生产工艺设备、污染防治技术及管理水平整体基础参差不齐,在短时间内难以做到全指标稳定达标。”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清洁生产中心主任王刚,作为此次广东电镀水排放标准主要起草人,曾带领他的团队对全省电镀企业做了广泛摸底调查,摸查的结果发现表三的总镍、总铜、化学需氧量、总磷、氨氮、总氮等6项指标的特别排放限值要求较高,企业做到全指标稳定达标压力非常大。
广东省电镀产业协会会长赵国鹏也介绍,表三出台之后,博罗曾经有28家企业被选定为试点单位,进行提标改造。然而一年过后,这些企业虽然都投入了过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资金进行改造,但是最终也只有3家能够完全实现达标,由此可见企业要实现达标有多难。
另外,2013年6月“两高司法解释”出台以后,重金属排放超标3倍以上就可以定罪入刑,企业有关负责人被定罪的门槛大大降低,这对排放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根据广东电镀行业现状及污染治理技术和经济水平,制定广东省地方标准,科学地设置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以适应电镀工业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需求变得十分迫切,意义重大。
分区执行,兼顾公平实际可行
“说实在的,这个标准的出台真的不容易。”谈起新标准,赵国鹏感慨良多。他表示,此次新标准的制定秉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充分考虑行业现状的情况下,对部分指标做了比较科学的调整,更加切合实际,“电镀行业普遍都给予好评。”
“新标准充分考虑了公平问题,通过区域划分、时间界定、指标制定等方面,针对地区、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更加科学可行的执行方案。”王刚表示,新标准将能够有效解决不公平竞争问题。
珠三角现有项目和新建项目的时间划分为2012年9月1日,即在此日期前获得环评批复的,为现有项目,此日期之后的为新建项目。“这是为了与粤环【2012】83号文的要求保持一致。”王刚指出,非珠三角区域现有项目和新建项目的时间划分以新标准实施时间为准,即2015年8月20日,在此日期前获得环评审批为现有项目,反之则是新建项目。
对于这些不同的企业,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可以简要总结为:珠三角区域新建项目水污染物排放继续执行国标表三标准;珠三角现有项目和非珠三角区域新建项目,除总镍、总铜、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6项水污染物排放执行国标表二标准外,其他14项水污染物指标执行表三标准。非珠三角现有项目执行国标表二标准,自2018年6月30日起执行本区域新建项目标准限值。“也就是说,到了2018年,非珠三角地区的电镀企业与珠三角地区现有电镀企业,都将执行同样的排放标准。”
“其实,这几年新建项目极少,而且新建项目要完全按照表三标准排放,也是非常难的。”赵国鹏认为,到了2018年以后,电镀排放标准基本上能够实现全省一盘棋。
“标准虽然有所调整,但是对电镀行业来说,依然要付出非常多的努力,认认真真去做,才能够达标。”王刚表示,此次出台电镀水排放地方标准,广东又实现了全国首创,而且从全国范围来看,广东执行的标准还是比较严格的,这样有助于推动产业布局,优化产业发。
“标准虽然调整了,但是我经常对企业说,这只是救了电镀企业‘半条命’而已,另外的‘半条命’必须靠企业自己努力。如果不重视,不认真做好环保工作,一样会被淘汰。”赵国鹏认为,很多企业要达到新标准的表二要求,其实还是需要付出一番努力,要进一步实现生产自动化,要把电镀废水的分流工作做好,才有望持续稳定达标。“标准执行以后,一批设备落后、管理不到位、规模较小的企业将有可能被淘汰,市场将会出现新一轮‘洗牌’,只有努力改进、认真执行标准,才有可能存活下来。”
另外,新标准将广东分为珠三角、非珠三角两个区域,珠三角区域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江门、佛山、惠州和肇庆全部范围,非珠三角区域为除珠三角以外的行政区域。记者发现,与粤环【2012】83号文相比,惠州市和肇庆市的区域划分有所调整,83号文件中惠州只包括“惠城区、惠阳、惠东、博罗”,肇庆包括“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四会”,而新标准则保护两个全部范围。“这样的调整,更多考虑到对东江和西江的保护。”王刚表示,同一个地区执行同一标准,也更加合理。
特别规定,服务企业方便监管
“新标准里面的一些特别规定也非常值得一提,可以算是此次标准的一大亮点。”王刚指出,通过对企业的充分调研,结合环境执法工作遇到的现实难题,新标准专门制订了多项特别规定,有助于更好地解决企业以及监管部门面临的问题。
在入园企业“大环评”和“小环评”问题上,新标准就规定,“按电镀专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批复文件要求引进的入园新建项目,其废水经园区废水集中处理系统处理后,执行园区现行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以往没有这条规定的时候,入园企业按照新建项目审批,批复的排放标准往往与园区执行的现行标准不同,入园之后是执行单个新建企业的标准还是按照园区现行的标准来,就很难界定。”王刚指出,该规定统一了入园企业的排放标准,有助于规范管理。
“以往,企业生产工艺等只要有改动,就必须新做环评,就必须执行新的排放标准。然而,很多的改动跟企业的排污并没有关系,这样对企业来说并不公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新标准规定“企业(含电镀专业园区)在不改变项目性质和生产规模、不增加污染物排放量和排放种类的情况下对生产工艺进行改进的,执行企业现行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新标准还规定“企业(含电镀专业园区)向其法定边界外环境排放废水,其总铬、六价铬、总镍、总镉、总银、总铅、总汞等第一类污染物浓度不得超过表一、表二相应的排放限值。”“之前执行表三标准的时候,也提出企业第一类污染物必须在车间排放口达标排放,这是一个前提。”执法人员反映,现实执法过程中,少数企业废水中一类污染物在车间排放口达标了,但总排口可能存在超标的现象,由于国标未规定一类污染物总排口的标准,导致执法人员缺少执法依据。新标准做出更加详细的规定之后,界定更加清楚,外排的废水就必须按照标准达标处理,有效解决执法难题。
此外,新标准还明确规定电镀专业园区“应对含一类污染物的废水进行分类收集、单独处理,并在处理设施后设置相应的监控点”。对电镀企业向公共污水处理系统排放废水时,规定了必须遵守的标准等等。
总体上来看,新标准将有效促进广东电镀企业加强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强化污染治理,减少重金属排放。对广东水环境保护以及电镀工艺和治理技术的提高,都有重要意义。
新金融新生态 篇7
关键词:金融生态,P2P网络借贷,风险
近几年来, 伴随着金融结构的转变, 金融行业增长速度的加快, 金融生态系统呈现着不同的特征, 这离不开金融创新的大力支持, 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打破了传统的金融生态的秩序, 让金融行业在金融新常态下面临全新的挑战, 其中, 互联网金融中的重头戏P2P网络借贷平台是投资者的新宠, 它已实现了网上融资、销售理财产品和贷款保险等, 突破了传统银行业垄断的现实, 与传统银行业务相比, 门槛低, 透明度高, 收益比银行高出多倍, 从时间来说, 获得资金更快速, 从空间来说, 只需凭借互联网便可申请, 通过信用累计, 在未来可以获得更多的贷款。因此, 吸引投资者, 拓展新业务, 实现了金融信息融资的透明化、支付的虚拟化。目前, P2P网络借贷平台是除民间借贷、银行借贷的第三大借贷平台, 前景十分广阔。在这种冲击下, 互联网金融的融入打破了复杂的、开放的金融生态平衡的秩序, 金融行业的各个部门正在进行自我升级。可以说互联网金融的融入让金融生态系统面临着新的平衡, 是金融创新的根本源泉, 也形成了金融生态系统的新常态的格局。
一、P2P网络借贷发展概述
P2P网络借贷是互联网金融的新宠, 它来源于2006年的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首次提出的P2P小额信贷, 被誉为“小额贷款之父”P2P网络借贷是以互联网为媒介, 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将资金贷给有资金需求的主体的一种直接融资模式。其中, 中介机构负责借款方的经营管理水平, 经济效益, 发展前景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考察, 从中收取账户管理费和服务费等收入。这种模式突破了传统的融资方式, 在整个融资过程中, 脱离了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媒介, 同时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而且资金供给者还可以获取资金需求者的相关信息及资金的具体流向, 因此受到了更多人的青睐。2005年3月全世界第一家P2P网络借贷公司Zopa在英国伦敦成立, 经过短短几年的时间迅速的发展起来, Zopa的业务已经扩展至意大利、西班牙和日本。
目前, 在全球范围内P2P网络借贷平台有英国的Zopa、美国的Pr osper、Lending Club和德国的Aux money。欧美新兴的P2P (个人对个人) 信贷服务平台Prosper、Zopa能为投资者提供稳定的8~12%的收益, 迅速聚集了数万名出借人。其中, 2013年Pr osper就已经募集了4500万美元, 放贷总额超过10亿美元。
我国在2007年成立拍拍贷, 是国内首家P2P网络借贷平台,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席卷全球, 导致国内金融市场资金流动性不足, 催生了P2P网络借贷的发展。P2P的资金全部流向了私人消费和小微企业, 而这两个群体恰恰是目前国内传统金融难以覆盖的范畴, 从这个意义上讲, P2P契合了经济转型和金融结构转型的大势。另一方面, 作为一种新生金融业态的P2P目前受到关注, 2012年以前, 全国总共的平台仅有数百家左右。截止2013年末,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数量已上升到692家, 2014年末, 数量又上新高, 达到了1983家, 成交金额已达到3000亿左右, 2015年P2P网络借贷平台行业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 贷款数量增长越来越快, 成立了易贷365、宜信、点点贷等P2P网络借贷平台。可见, 中国P2P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 更多的从业者涌向P2P借贷行业。
二、P2P网络借贷风险分析
(一)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没能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 从而给债权人造成一定的财物损失。在P2P网络借贷过程中, 平台未能全面披露借款者和借款的相关项目信息, 使得贷款方对于借款方信息了解的不够充分。一般情况下, 作为资金供给方的贷款方在P2P网络借贷平台购买的凭证是没有担保或第三方抵押, 如果借款方发生违约时, 贷款方就面临着收不回本金和利息的风险, 此时贷款方遭受着信用风险。从目前来看, P2P网络借贷没有进入央行的征信系统, 这也大大限制了贷款方对借款方的信用判断能力。虽然这种模式不以银行为中介, 可相比之下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比传统的银行业会更糟, 比如当借款方发生违约时, 贷款方需要通过P2P网络借贷平台收回违约贷款, 但是由于P2P网络借贷相关管理人员在违约还款追债配合的责任十分有限, 进而导致管理人员对借款方追偿失败, 例如在2014年美国的Prosper 3900万美元贷款, 只收回了80万美元。
(二) 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控制人员因素、流程因素、系统不完善等引起的失误造成潜在的财务风险。从目前的P2P网络借贷人员管理来看, 缺乏专业的从业人员, 如果相关管理人员对信贷业务, 风险管理与防范不熟悉, 很容易导致操作风险这将严重危害平台风险。由于P2P网络借贷借助于互联网为媒介, 其平台的所有业务和相关数据需要完全凭借计算机, 这就对P2P网络借贷系统安全问题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为了保证相关业务的顺利进行, 必须要高度重视防范数据受损、被盗等风险, 同时P2P网络借贷平台管理人员通过挪用资金引起操作风险, 例如优易网, 安泰卓越, 在P2P网络借贷交易过程中, 使用账户资金在合同款项未能得到严重的控制, 所以自己支配在P2P网络借贷平台中, 这便会出现资金外逃的现象。
(三) 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在资产无法及时变现可能造成的财物损失。目前,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对贷款方的本金提供担保, 可是这种模式很可能将贷款方会面临的信用风险转移到P2P网络借贷平台流动性风险。例如,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凭证只限于在本平台的贷款方之间转让流通, 这就意味着凭证无法在平台以外流通。虽然每家P2P网络借贷平台都为成员提供交易凭证得场所, 但却不能让所有的贷款者找到权证的买主。当出资方按照出借模式选择一定的封闭期限, 在到期日结束之前, 出资人提出对该笔资金的赎回需求的, 有些平台将不予接受。那么, 客户在投资前需要确定该笔资金可预期的使用情况, 避免不必要的流动性风险产生。
三、P2P网络借贷监管的对策建议
(一) 完善征信体系
P2P网络借贷的实质是一种信用活动, 它主要以无抵押贷款模式为主, 在整个的交易过程中, 会存在一定量的信用信息, 这些信息可用于评价个人信用状况。因此, 央行可以考虑将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相关信息及数据纳入央行现有的征信系统, 这样有助于完善借款者的信用数据库, 也是对央行信用数据库信息的有效补充, 同时还可以更加准确全面的反映社会主体的信用情况, 实现信息共享。同时, 全面的信用数据库还可以为P2P网络借贷平台及其他机构提供有限的信息来降低风险, 作为金融监管的首领的央行应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召唤, 征信系统要积极主动与P2P网络借贷平台为首的互联网金融实现对接, 力争建立社会化、市场化的征信体系。
(二) 明确监管主体和法律地位
从国外的实践来看,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监管Prosper、Lending Club, 美国监管部门对于网络借贷给出了明确的界定, 是一种直接融资的方式, 借款方和贷款方进行自由交易, Prosper平台向借款方发行的票据, 构成了美国证券法律中规定的证券发行行为, 因此按照证券法注册, 可以看出美国P2P网络借贷平台已纳入监管的轨道, 从而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英国在2010年前由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 (FSA) 监管, 2010年后由金融行为监管局 (FCA) 监管Zopa、Funding Cir cle和R ate Setter。法国由金融市场管理局监管。在我国, 由于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跨区域性, 目前正处于一种监管真空的状态, 为了规避P2P网络借贷的风险, 首先, 政府相关部门应立即明确其监管的主体, 解决“谁来监管”“监管什么”等问题。建立健全指导规范, 对P2P网络借贷等互联网金融模式进行机构监管, 其中, 分支机构可以由各地方金融办进行监管;其次, 针对P2P网络借贷平还应尽快设立资本金要求, 以此来规避操作风险和欺诈风险;监管部门确立要尽早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明确P2P网络借贷的准入标准、经营范围, 自有资金规模等, 规定P2P网络借贷的借贷利率, 用途和贷款期限, 严格规定坏账率, 及时披露和资金相关的安全信息数据, 从而保证P2P网络借贷平台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 加强行业自律建设
一般来说, 新兴行业的成熟和健康发展, 主要依赖于行业的透明性、自律性和品牌声誉。2012年在上海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网络信贷服务业企业联盟, 这个组织虽然是由个别企业自发组建成立的, 但不是正规的、统一的行业协会, 从国外的实践经验来看, 英国的行业自律组织对P2P网络借贷的监管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协会设立了相关章程对整个路联网金融进行规范, 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据此我国也可以效仿国外, 积极筹备组建全国性的中介机构, 自律的行业协会, 监督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相关的财务数据, 投资者的资金安全数据信息, 同时界定P2P网络借贷具体的业务范围, 规定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会员必须使用单独的第三方支付机构, 以此来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性。
由于P2P网络借贷是互联网与传统的金融的结合, 因而存在风险表现的形式也是繁多的, 这就要求有关监管部门重新审视原有的监管格局。总而言之, 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新常态形成的主要因素, 促进了金融生态的发展, 同时合理有效的监管对于提升互联网金融业务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 从而加速资金和资产的流动, 促进形成全国统一市场。这也必将会成为金融新常态发展的原动力, 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的金融生态链, 以此促进经济新常态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平, 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 2012, (12) :11-22.
[2]叶湘榕.P2P借贷的模式风险与监管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 2014, (3) :71-82.
[3]官大飚.我国P2P网络借贷发展存在的风险及其监管对策[J].台湾农业探索, 2012, (5) :61-64.
新金融新引擎 篇8
今天主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金融行业的云计算运用,重点包括云计算、大数据在金融行业的应用与创新。
本人认为云计算会逐步成为整个金融行业创新的引擎。《How Google Works》里面一句话,“如果某行业的主要要素成本曲线下降,那么该行业将发生巨变。”而金融行业的成本有什么呢?最主要有3个:连接、信息和计算。
例如在银行,柜面、客户经理等都是连接成本;信息、数据获取、数据处理都是信息成本;计算,包括核心系统,都是计算成本。而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这三者在一起就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大大降低计算、信息和连接这3方面的成本,通过对这三者力量的综合,可以使金融行业更快创新,驶进“大航海”时代。
产融在云上相遇
今天,越来越多金融行业的服务对象都生长在云上,所以金融行业本身也到了与云计算结合创新的时候。今天,云平台上有过百万的企业客户,他们无一例外需要金融服务,而且他们的经营活动在云上发生,数据也在云上,如果我们把整个金融服务放到云上,可以更方便地进行连接、交互,进行业务创新。
通过云、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力量能够帮助金融机构降低成本、提高金融覆盖面。这两者相辅相成,特别是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个人的金融需求。
云端金融生态
阿里的金融生态分4层:
第一层是金融服务层,包括银行、保险、证券、支付公司、征信公司等,这方面运用云计算会使成本大幅下降,同时能帮助企业快速地进行互联网创新。这一层的驾控能力可以使企业整个创新变得更加方便、快捷、灵活和低成本。
第二层是金融创新解决方案服务商,这一层可以充分发挥阿里云生态的力量,联合金融领域的垂直服务商,帮助金融机构更快地实现金融部署。也就是说,当我们开发应用时,在云上可以很快入驻,一旦业务做得好就继续做大,如果发展不如预期就快速转型,而不会产生其他多余的成本。
IT应该帮助业务创新,而金融行业目前最大的困境是金融很难跟经济完全打通,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个人。所以我们把金融行业服务的对象,如小微企业、个人等放在第四层;而第三层则是场景化生态层。它分两部分,一是消费侧的场景,即生活消费过程中需要的金融服务场景,比如淘宝、天猫、口碑等,在这一侧可以内嵌很多金融服务需求。二是供给侧,把金融跟小微企业的生产对应起来,以此实现和产业经济的连通。
这四层设计,通过资金流、数据流、客户流把整个金融和产业打通,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的力量让整个金融变得更好玩,让金融走进产业而不是产业走进金融,这是一次从“你来”到“我往”的转型。
阿里金融云的“世界观”——Fin World
Fin World即金融世界,阿里金融云一直为此努力奋斗。
我们团队正在把阿里巴巴内部应用很好的技术逐步在金融行业中开放出来并落地使用。比如阿里巴巴集团自主研发的数据库Ocean Base已经在内部大量使用,并开始正式对外公测,还有很多其他技术正不断促进科技金融的发展,丰富金融云的产品技术。把这些技术通过阿里金融云(Fin Cloud)平台对外开放,并以此为基础建设四层的金融产业大生态,我们称为Fin Eco。
我们希望通过实践,逐步形成中国金融业的云计算标准(Fin Standard),而这个标准不仅只是在中国。今天,中国云计算行业的使用在全世界是领先的,很多国外公司也在和我们积极沟通,了解如何在金融行业推广云计算,甚至在美国已经有金融客户在使用阿里云。
所以我们是有机会通过在中国的实践,把金融业云计算标准推向全世界,来向全世界争取更大影响力和话语权,这就是我们Fin World的目标。
金融云公式
金融云=[(云+端+数)×安全稳定]业务创新×生态,这个公式是本人认为金融行业在云计算应该具有的能力。云是云计算,端是移动互联网,数是数据,包括数据的获取、处理以及交换;安全稳定是金融云必备的能力,例如有两地三中心架构、安全管控、抵御网络攻击等;业务创新和生态是幂指数,因为它们的作用非常重要,我们必须从业务来思考云的价值,而不只是IT。
阿里金融云产品体系
目前阿里金融云拥有完整的产品体系,基本能满足金融行业大部分基础设施的需求。阿里金融云有几大优势:数据处理能力、互联网中间件、云安全能力等。尤其在数据处理上,阿里金融云很强大,包括流计算、图计算、大规模机器学习等能力。另一个优势是阿里金融云过去几年从大型项目实践过程中摸索出丰富的经验,例如支付宝、众安保险、天弘基金等,走过的路和踩过的坑比较多,所以把经验积累了下来,把它们变成产品、安全服务、技术服务,并对外输出。
DT时代已经到来
本人认为数据最关键的3个要素是数据本身、人和计算。“数据”包含数据的获取和数据的场景、“人”也包含算法,“计算”则是计算平台、算力,要求算得快、算得准、算得起。举一个众安保险的例子。它是第一家全部核心系统上云的金融企业,能够基于大数据实现个性化定价,并实现每天调整精算模型,有3个优势。
第一是它的数据都在云上,因此每天能够得到新鲜的数据;第二是它能够以很低的成本进行计算;第三是算得快。这就是大数据和云结合的优势。没有大数据,云对业务的推动可能没这么大;没有云,大数据就没有如此显著的应用效果。
阿里大数据体系——数加
阿里大数据平台拥有离线计算引擎、大规模机器学习引擎、图计算引擎、流处理引擎等。其中,图计算用来分析数据与数据、计算和计算间的关联关系,用来做反欺诈、反洗钱;流处理,实现数据不落地,实时加载算法对流数据进行处理。阿里云大数据平台的计算能力拿到了全球Sort Benchmark竞赛的世界冠军。
阿里金融云和大数据能力如何为金融行业所用
金融行业的发展会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以柜面或需要人工介入的传统金融业务,只要有人的介入,并发量就不会很高,这些业务IOE平台可以搞定。
第二步是互联网形态的业务,要求很强的交互性、很强的并发度和很好的客户体验。这分成以互联网为渠道、以移动互联网为渠道以及以(移动)互联网为场景三大类,这些场景不需要人工介入,因此对交互性要求很高,用云平台是最佳的实现方式。
第三步是数据驱动的业务,数据在整个决策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人工只是辅助甚至不需要人力介入。从第二到第三阶段业务会积累很多数据,这个阶段要求数据和业务交互,所以云平台和大数据必须在一起,然后通过各种技术的结合,让数据和业务综合起来,才会发生交流和交互关系。
未来银行的业务是双核驱动的,传统的业务还在,而新的业务慢慢长大,技术必然是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来驱动,而且两者有机集成,需要融合在一起。
金融业的数据未来
IT时代和DT时代有3个区别。第一,IT时代数据是应用产物,DT时代应用是数据的表现形式,主体变了。第二,IT时代数据跟着应用走,到了DT时代,应用跟着数据走。第三,IT时代数据的目标是为了让业务走得更好,而DT时代,很多时候数据就是业务本身。从这些角度来看对于未来数据的价值、定位和作用,会有很多新的思考,而不能只以今天的情况想未来。而且,未来一定会出现大的数据交换,因为数据合作才有创新,而这些创新会是未来金融行业最充满变数的所在。
未来的金融行业的转型
本人认为金融行业特别是银行业未来会有很多变化。首先是金融身份会发生变化,金融不再是一个场所而是行为。
原因很简单,风控是银行的核心能力,但是利用大数据和App等技术将有助于提升银行风控能力。其次,互联网会成为世界最大的金融交易平台,最后是区块链金融(部分)会代替或提升银行信用的中介能力和信用背书。
所以,金融行业或银行业需要思考哪些是需要自己做的,哪些是需要开放或进行合作来完成的。因为未来的金融行业会成为平台连接者,把更多能力吸引过来会更强大。
新金融新生态 篇9
此番描述似乎有些“耸人听闻”,但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美国《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失控》作者凯文?凯利不久前在中国的演讲中说:未来20年,最伟大的产品还没有被创造出来。生活在未来社会的公民如今正在或即将在中小学校接受教育。为此,我们不得不自问:我们的教育准备好了吗?
技术革新使教育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但有一点是从未改变的,那就是教育的本质。今天的教育还是“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育仍然如德国的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所说的:“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由此,我们必须尊重教育的常识,尊重教育发展的规律,以学生为中心,真正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来发展教育。
当前,“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入深水区,意味着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实验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好的经验已经不断融入教育实践,教育管理者和教育实践者都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破除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痼疾、难题,形成教育事业整体健康发展的新常态。如同国家治理新理念中的新常态是构筑社会新生态的开端一样,说到底,教育新生态首先就是要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快乐、有尊严地成长的绿色环境;其次,是要成为教育者和教育家得以成长的乐土。这是构建良好教育新生态的价值取向,也是所有教育从业者作风转变的根本。
教育改革的方式应该更加灵活和开放。教育管理者应该系统分析、综合诊断教育领域出现的问题,采用全面治理的方式应对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就要求教育管理者转变思路,协同创新、综合施策和系统设计,转变教育和人才的评价标准和方式,不唯分数,为学生个性化成长提供丰富的成长养料,不断丰富广义教育产品的供给,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可选择的教育消费模式。
教育要努力构建基于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的基本公共服务。随着技术的发展,随时随地的学习、数据访问和教学效果追踪成为可能;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正在普及;学生与教师通过画图、语音、视频的即时交流,让作业讨论更加高效;基于地理位置的分组讨论和社交分享最终会超越课堂而存在;学生获取知识更加容易,知识刷新未来将会像刷微博一样简单。这就是基于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的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其宗旨就是增加优质教育资源和新教育服务产品的供给,统筹解决教育资源配给,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让学生实际获得公平的教育。
新金融新生态 篇10
边际变“模糊”威胁更“清晰”
在网络新生态环境中,现代商业企业的边际正变得日益模糊:企业应用早已突破了原有的边界,基于云计算的企业应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与此同时,服务的边界也更加模糊,企业所需的任何服务都可以通过第三方借助网络来提供;企业内部IT资产的概念也同样在发生变化,很多服务于企业的IT基础设施并不是企业拥有的。所有这些应用、服务和资产边界的变化,使得现代企业的边际正变得越来愈模糊,然而与之相对应的是,相关的安全威胁却更加清晰。
首先是商业环境新生态的活跃,带来新技术实施的压力,企业必须迅速采用和实施“云”等新技术,以避免被竞争淘汰,而这其中包含了不可预见的安全风险和意想不到的后果。因为对于网络犯罪分子来说,“云”中那些网络边际模糊的现代企业是极具吸引力的攻击目标。
目前,成为报纸头条新闻早已不再是现代黑客追求的目标,商业新生态下的攻击变得更具致命性,随着越来越多的交易、对话、互动和数据在网上进行,网络犯罪分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猖獗,所造成的后果也更为严重,一次系统瘫痪或者数据泄露,对企业而言可能意味着品牌受损、法律责任甚至破产!
由于信息化时代的企业通常是复杂的、全球性的和相互依存的供应链中的一部分,因此一家企业的安全问题,很可能导致供应链上的多家企业声誉及经营受损。
此外,新的智能移动设备在现代企业内应用越来越广泛,经常用于关键信息的收集、存储、访问和传输,而这些重要数据往往又混合了员工家庭和其他信息,这对原有的企业安全策略而言无疑是一场噩梦。
显然现代企业为了适应网络商业新生态而导致的“模糊边际”,必须要建立一个清晰牢固的安全边界,而要在大量的网络数据流中,做到这种“无形”但却“清晰”的安全边界,安全网关的性能至关重要。
网络无际安全有界
正是认识到以云计算、虚拟化技术为代表的新生态网络环境下,企业的边界已经不再明确,仅依靠防堵的方法跟不上安全威胁的脚步,Hillstone对安全的边界进行了重新定义,提出了“网络无际安全有界”的理念,其核心点就在于,借助对高性能网络安全产品的研发,让现代企业在享受无边际网络应用的活力与价值的同时,建立起清晰牢固的安全边界。
Hillstone认为,应用的智能化使得网络安全产品向着更高层演变;而攻击手段的多样化、复杂化、隐蔽化又使得网络安全产品向着集成化的方向发展;但这些趋势说到底,性能是最为基础的保障,无论从保障业务连续性,减少安全检测和控制的延时,还是支撑多种安全功能并行工作,保障多安全功能的可用性、或是实现更为深度的智能检测与分析,都需要性能来支撑。
智能电视:新生态下的新风险 篇11
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运行安卓系统,能够上网、打游戏、安装多种应用智能电视机迅速升温,成为各大家电卖场的大肆宣传热点。据统计智能电视零售额渗透率从2011年1月的7.6%一路走高,到9月已经达到23.3%,这个增长速度比CRT电视向液晶电视、普通液晶电视向LED电视的过渡要快很多。2011年全年智能电视的市场渗透率将达到8.87%。奥维咨询预计,2012年智能电视市场规模将达到1190万台,渗透率为27.74%,2015年智能电视出货量有望超过1.3亿,占据市场上平板电视数量的近一半。技术进步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无法阻挡,电视机的智能时代正式开启。
全新的生态系统
新的市场空间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吸引了IT大佬的蜂拥而入,2012年4月联想将推出全球第一台搭载安卓4.0系统和双核CPU的智能电视ideatv K91;5月前,苹果公司将推出其采用OLED面板,外形纤薄亮丽,可将iPhone、iPad作为遥控器的电视产品,Google更是在2010年就联合三星、索尼推出了自己Google TV平台。
电视的智能化打破了电视和IT的技术界限,模糊了电视机和IT的产业边界,国内电视机企业面临的生态系统变得无比复杂,系统开发商(微软、谷歌)、电脑生产商(联想)、芯片提供商(因特尔)等都挤了进来。我们不禁要问:国内电视机企业面临的生存环境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会对企业发展会存在哪些风险?企业要如何把握未来发展方向?又要如何定位自己的战略?
电视机不同于其他产品,“屏幕”和“内容”缺一不可,只有作为一个整体才能发挥作用,为消费者提供价值,国内电视机企业处于由内容运营和电视机制造两条价值链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当中。
内容运营价值链由内容制作商、各地广播电视台、有线电视网、电视机制造企业构成,在这个价值链条中国内电视机企业受制于国家行政政策,无权参与内容运营,完全属于从属地位,没有话语权,只是被动地遵从国家的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
电视机制造价值链则由上游原材料提供商,核心技术商(面板厂家、芯片厂家)、组装商、分销商构成,这是一个完全开放的价值链,遵从商业规则,国内电视机企业在这条价值链上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充当电视机的组装商,靠规模赚取利润。
在现有的生态系统中,电视机制造技术的发展远远快于内容运营的发展,电视机完成了从CRT到液晶,从模拟到数字的转变,而电视内容被广电垄断,发展缓慢。国内电视机企业无法参与内容运营,而在电视机制造价值链中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则强化营销能力,一方面深化渠道建设,完成纵深的渠道布局,狠抓终端的出货速度;一方面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宣传推广,塑造品牌形象,拉动销售,借助于强大的营销攻势,国内电视机企业放大规模,摊低成本,抢夺市场;同时国内电视机企业具有将新技术迅速转化为市场热点的能力,短期内赚取超额利润来弥补利润的不足。
国内电视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对渠道的掌控和对市场的迅速反应。智能时代的来临,IT技术应用,IT厂家的涌入对内容运营和电视机制造两条价值链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电视机企业将面临全新的生态系统。智能时代,内容运营价值链发生的重大改变(见图1)和电视机制造价值链的改变(见图2)。
1.内容来源多样化。智能时代,电视内容的来源重点将多样化,重点将转向互联网。原有的电视内容运营是由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电掌控的,由于体制原因,造成了电视内容的垄断性、内容有限性。近期国家对于互联网内容登录电视机不再采取明令禁止的这种“堵”的方式,而是采取发放牌照进行监督管理的“疏导”方式。这一重大转变,意味着互联网内容将大规模登录电视机。
2.内容使用的个性化。智能时代,消费者使用电视不再是被动的、填鸭式的接受电视内容,而是采用在线点播、主动筛选的形式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
3.内容传输的一体化。智能时代,电视内容将经由公共互联网进行传输,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将实现电视内容、电话、互联网内容的一体化传输。
4.电视机功能的多样化。智能时代,电视机的功能将不断丰富,不仅能够看电视,而且能够实现在线点播、卡拉0K、打游戏、互联网访问、安卓应用、三屏互动等多样化、人性化的功能,电视机将演变成一个多功能应用的终端设备。
5.电视机核心部件构成的改变。传统电视机主要由硬件设备构成,而智能电视机则由“硬件+软件”组成;电视机的核心部件不再仅仅是面板,而变成了面板、操作系统、芯片、应用软件这四个核心部件。
6.电视机制造价值链利益的重新分配。智能时代,面板提供商不能再在利用其垄断地位来分配电视机制造价值链的利益,因为其他核心部件提供商包括操作系统、芯片等都拥有独特的地位,都希望分配电视机生产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利益,这将导致价值链利益的重新分配。
新生态下的新风险
中国电视机产业从诞生之初电视机制造发展的速度远远快于内容发展的速度,电视机不断升级,屏幕不断扩大,但我们的内容服务却不能及时跟进,比如现在电视机屏幕的比例是16∶9,而我们的电视源的比例却是4∶3。电视机制造快于内容运营的结果导致消费者并不能体验到电视机硬件技术升级所带来的快感。
而在智能时代,内容的运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打破了广电对于内容的垄断,一方面使得内容更加丰富,清晰度更高,另一方面改变了消费者收看电视的习惯由被动式的等待收看转变为选择性、个性化的点播,同时由于IT技术的应用使得电视功能更加多样化成为家庭娱乐的中心。电视机产业就像手机、电脑一样走上了由硬件致胜到软件为王的时代。
智能时代,国内电视机企业所处的生态系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为消费者提供了全新的价值体验,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但是国内电视机企业面对新的生态系统,同样具有新的风险,甚至可能被加速边缘化。国内电视机企业的风险来源主要有三点。
1.国内电视机企业核心技术缺失。国内电视机企业无论在内容运营和电视机生产制造这个两方面对没有核心技术优势,面板来自于日本、韩国,操作系统来自谷歌,处理器来自因特尔,而内容运营由广电、内容集成商(百视通等)、运营商把持,无论在哪条价值链上,国内电视机企业都处于价值链的末端,没有话语权。
2.国内电视机业由硬件的竞争升级为内容的竞争,改变了竞争的关键要素。在硬件时代竞争的关键要素是技术及技术进入市场的速度,这是一种先发制人的策略,如果一旦你错过时间就会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位置,而且很难走出困境,但是如果你能坚持到下一次技术变革时期,抓住新的机会你就有可能重新崛起。电视机从黑白、到彩色、到纯平、到LED等每一次技术进步都是行业格局的一次大洗盘。国内电视机企业与外企相比虽然不具有核心技术优势,但是总是能够第一时间将新产品投放市场,从而取得领先优势,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市场国内企业能够与外资企业分庭抗礼的重要原因。
到了智能时代,内容的竞争是一个赢者通吃的游戏,这是一个边际效益递增的行业,你的用户数量决定了一切,用户数量越多,你的话语权就越强,你的竞争优势就越明显,败者是没有翻身的余地。这就是为什么一些互联网企业不惜成本的发展用户的原因。新的竞争要素就是抢夺用户数量,只有累积到足够多的用户数量才能奠定胜利的基础。
nlc202309040544
新进入电视及生态系统的谷歌、苹果深懂此道,他们最清楚消费者需要什么,怎么能够黏住消费者,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专家认为这些IT大佬将统治电视最根本的原因。
3.软件升级代替硬件升级。电视机智能时代,硬件升级的速度可能降低,主要通过软件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那么国内电视机企业就不能借助于新技术的应用,挣取短期超额利润,来提高利润水平,国内电视机企业的利润增长就会减少,这对于企业发展将会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重新思考战略定位
国内电视机企业虽然要面对这些不利的因素以及新的竞争要素,但同时拥有三项重要的,能够带来竞争优势的资源。
一是品牌资源,国内电视机企业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品牌已经根深蒂固,深深的印刻在消费者心中,这是一笔无形的资产,这是国内电视机企业面对从IT跨进电视机产业的竞争对手所拥有的最重要的竞争优势。
二是强大的销售资源,国内电视机企业最擅长的就是营销,具有完善的销售网络,健全的销售组织,各项销售职能齐备,能够将新产品迅速的推向市场,虽然竞争关键升级为内容,但是内容也必须以电视机为载体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强大的销售资源能够为争夺客户数量奠定基础。
三是本地化运作资源,Google、苹果在中国运作智能电视最大的麻烦就是面对中国特色政策法规,比如Google的Youtube在中国是无法访问的,而国内电视机企业则深知如何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灵活运作。
智能时代的来临,改变国内电视机企业面临的生态系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风险,国内电视机企业必须重新思考自己的发展方向,如何抓住这次变革的机遇,重构竞争优势,找回话语权,提高在生态系统中的产业地位。
智能时代,国内电视机企业的战略定位是实现由硬件提供商向内容服务提供商的转型。未来竞争的关键要素是内容,智能时代下,新的生态系统加速了内容服务的发展,弥补了长久以来的内容缺失,为消费者带来了新的价值体验,未来竞争关键要素由硬件升级为内容服务。国内电视机企业在电视机制造价值链条中无法建立自己的核心技术优势,智能时代,电视机的生产制造价值链的核心部件增加到面板、芯片、操作系统、软件应用,而这四个核心部件都掌握在国际巨头手中,像面板集中在夏普、三星,操作系统集中在苹果、微软、谷歌,芯片集中在因特尔,国内电视机企业与这些寡头垄断的巨头相竞争可以说毫无胜算,在电视机的生产制造价值链中国内电视机企业无法建立核心技术优势,只能成为一个组装商。
国内电视机企业现有的资源能够支持这种战略定位,如上所述,国内电视机企业拥有的三大资源:品牌资源、销售资源和本地化运作资源。内容服务是以用户数量为基础的,而国内电视机企业拥有的这三大资源组合起来能够迅速的增加用户数量。智能时代,彩电企业应联合捆绑内容集成商,利用强大的市场销售资源,迅速累积用户数量,同时发育自己的内容运营服务能力,最终实现由向硬件提供商向内容服务提供商的转型。
在现实中,国内电视机企业的龙头正在探索这条道路,比如创维、海信、TCL成了中国智能多媒体终端技术联盟简称中智盟(STA),发展自有的内容平台;创维建立了酷开网提供内容服务;长虹与央视3D频道合作,国内电视机龙头企业正在积极的向内容服务商转型。
(编辑:周春燕 zhoucy@vip.sina.com)
在新的生态系统下,彩电企业面临新的风险,比如企业核心技术依然缺失的现状、由硬件竞争到内容竞争的发展趋势、软件升级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等。
智能时代,彩电企业应联合捆绑内容集成商,利用强大的市场销售资源,迅速累积用户数量,同时发育自己的内容运营服务能力,最终实现由向硬件提供商向内容服务提供商的转型。
关于德国绿党新生态理论的新思考 篇12
1、坚持生态环境政策的基本方向
生态理念和民主精神是紧密联系的。德国绿党主张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建立赋有民主责任的制度性框架;在重大的环境计划制定过程中, 要扩大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同时, 坚决要求企业和行政管理当局提供公开透明的环境数据。公民能够在不同层次的环保运动中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能够通过公开的政治决策机制在不同程度上提高环境保护运动的透明度, 从而也在民主的范畴内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环境保护运动的水平。
2、提倡教育和科学研究有高度的生态责任感
教育是一种责任, 德国绿党提倡以团结一致的现代化和高度的生态责任感为价值取向, 教育和科学研究必须面向未来, 承担起实现社会公正、培养人们自主安排规划生活、以及培养人们对自身、对社会和对环境负有高度责任感的使命。
3、浪费经济不能够增加幸福或生活的成就感, 主张实行绿色经济政策
德国绿党在1983年纲领序言中宣称, “我们不承认目前的浪费经济能够增加幸福或生活的成就感, 尽管它可以增加收入。我们只有把自己从过分看重生活的物质标准中解放出来, 我们的创造力才能获得解放, 才能在生态基础上重新塑造我们的生活。”随着生态运动的发展, 德国绿党对其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主张和措施:
第一, 提倡转变经济理性, 要为实际需要而生产, 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要用非商业性独立机构, 通过新闻媒体所播发的客观消费信息来取代私人生产商;禁止电视和广播做广告, 尤其是要立即禁止香烟、糖果、烈酒、畜产品用药物、农用毒药和人工化肥等产品作广告。
第二, 适当调整经济结构, 转变科技政策。按照有利于生态保护、有利于人类持久与和平生存的原则调整经济结构。减少军工技术、核能和基因工程等方面的科技投入, 把科研资金和技术力量转向节能、再生能源、环保及公共运输等领域的研究。
第三, 合理利用能源, 向阳光经济时代过渡。能源的合理利用是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关键之一, 德国绿党目前的主流观念是, 未来的能源供应主体是阳光, 能源供应体制是非集中性的。德国绿党认为原子能对未来的能源经济部是负责任的选择。取缔原子能, 加快提供替代型的能源, 采用可再生的且自然可以负担的资源, 摆脱生化资源的依赖, 面向阳光型能源和原料转变。
二、德国绿党新生态理论的局限性
德国绿党将生态理念得思想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中以一种新生态理论的概念诠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但它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德国绿党的新生态理论过于理想化。一方面, 绿党以生态整体性和人类相互依存为依据, 提出人们要淡化阶级利益、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 树立全人类的价值观, 这在当前具有很大的空想性和欺骗性。另一方面, 德国绿党提出的主张摆脱生化材料资源的利用与社会实际的生产需求存存在矛盾性。
德国绿党新生态理论缺乏完善性。德国绿党将生态理念融入到社会各个领域中有助于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但其并未达到一定的普及性, 只是在原有理念的基础上扩大应用的范围, 没有形成完善的政策。
生态危机一直是全人类关注的焦点, 比较德国新生态理论, 虽然它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其将生态理念深入到各政策领域中的思想, 对我们在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借鉴意义。
三、德国绿党新生态理念对我们的借鉴意义1、加强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
加大宣传节约资源、优化生态环境的力度, 指出生态环境危机会带来的危害。让公民经常参与到实际的环保工作中, 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做到不仅强调政策上的保护, 更应深入到实践中;不仅要引起单一层面群体的关注, 更要渗透到各个层次的人群中, 强化人们的自觉性, 充分发挥每个家庭、每个公民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作用。
2、提倡教育生态化, 努力做到教育公正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应注重加强教育的公平性。教育公平是人类的理想, 是社会公平的基础, 公平性也是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另外, 应规范教育机制管理建设的合理性。目前我国教育机制管理的建设还有许多不合理之处, 比如有的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 没有针对性;高校种类过多, 不能培养出专业性强、素质高的人才等等。那么优化教育结构, 合理运用各种教育资源, 改进人力资源开发模式, 规范各类学校的教育制度, 培养社会需要的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人才就成为一种必然。
3、促进经济建设绿色化
发展循环经济, 实施绿色消费。制定循环经济规范、导则和政策。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 把节约放在首位, 合理使用资源, 提高资源利用率。按需购买, 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企业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的力度, 制定适合不同企业类型的环境保护制度, 设立长期有效的双方监督机制, 例如向投资者、消费者、金融机构和政府管理机构公开企业环境报告。
德国绿党生态理论在各个领域的渗透和发展对于完善我国在生态治理方面有可借鉴的现代意义。对合理的、适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我们借鉴并应用于实践中;对它的局限性, 我们给予客观分析并避免片面化。将生态概念运用到各个领域中, 结合政策的制定, 在不断改进中加快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步伐, 为创建良好的人类生存发展空间作出最大的努力。
摘要:德国绿党是世界上最大和最成功的生态政党, 它的生态理论不仅体现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 更将生态理念的思想内涵渗入到社会各个领域中, 形成新的生态理论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关键词:生态化,渗透性,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汛鸽.德国绿党新生态理念探析[J].德国研究, 2003, (2)
[2]王芝茂.试析当前德国绿党的教育和科学研究理念[J].继续教育, 200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