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

2024-09-08

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共11篇)

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 篇1

金融生态系统是金融组织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同生存环境以及内部的金融组织建立的长期的紧密联系的过程中,进行具体的合作、分工进而形成的特定结构,可以执行部分功能性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这一概念的提出,对传统的金融生态系统产生了较大影响,衍变成一种全新模式的金融生态系统[1]。以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互联网金融商业发展模式产生了颠覆式的改革。进而诞生了互联网金融生态这一全新概念,文章在系统论的基础上,对互联网金融生态建设作出重点分析。

1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

1.1 互联网金融产业政策的现状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结合当地的实际金融情况,提出了互联网金融产业的政策措施,以刺激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发展,其中北京政府于2013年10月提出将海淀区作为互联网金融服务业的试点,结合户口等方面的政策对互联网金融人才进行评级和认定。

1.2 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

当前金融大环境下,我国互联网金融企业主要分为三类,即互联网企业、金融机构和跨界经营的普通企业。其中在产业链的模式下延伸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近年来发展速度迅猛,其中以第三方支付方式和互联网基金的阿里巴巴和腾讯网是互联网金融产业的龙头企业,百度的移动支付与互联网基金也成为互联网金融机构的核心产业,其他产业如招商银行主要以理财模式进行融资发展,宜信财富主要以P2P和个人征信的模式在互联网金融产业立于不败之地。为我国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2]。

1.3 互联网金融用户的发展现状

当前金融环境下,互联网金融领域主要包括理财、第三方支付、P2P小额信贷、新型电子货币等金融网络服务平台,主要的用户集中在网民方面。有相关数据显示,互联网金融服务产品网民间的使用率高达61.3%,使用规模达到3.7亿人以上,其中以第三方支付的认知度最高,认知度高达76.3%,认知规模超过2.8亿人。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用户在日趋庞大,互联网金融生态呈现出稳步发展的态势。

2 我国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

2.1 互联网金融发展处于初级阶段

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产业的模式较多,但由于受互联网技术的制约,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互联网金融对传统的金融模式不能产生实质性的冲击和影响。在金融领域应用较为广泛的第三方支付模式和P2P网贷模式,2013年度互联网支付的规模占整个支付系统的0.31%,占电子支付的0.83%。P2P网贷模式下,市场占有率在整个社会的融资体系中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由此可见,我国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发展还不够成熟,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很多问题亟待解决[3]。

2.2 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安全性亟待解决

互联网金融服务发展存在一系列的风险因素,互联网金融本质特点是风险经营和定价管理。互联网金融安全性问题不仅关系到金融企业的供求双方的安全,同样关系到国家的整体金融发展战略。典型案例如2012年6月新研发的金融产品“淘金贷”,于3日正式上线运营,以秒标的营销方式筹集百万资金,于8日开始网站无法打开停止运营,于12日犯罪嫌疑人落网归案。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服务存在较大风险隐患,亟需解决互联网金融信息保障机制,保障用户数据安全、交易安全和网站安全等应急服务。

2.3 互联网金融服务法律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对于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法律相对匮乏,现有的法律规定也只是一些部门的政策规章,法律效力极为缺乏。主要原因包括:原有金融法律法规和具体监管体系,不能够适用于互联网的金融发展的需要,现有金融法律对互联网金融法律的定位不够明确,定义模糊不清,对于非法集资、非法经营的行为,法律上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制约。互联网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不够健全,使互联网金融服务系统出现问题时,出现无法可依的现象,严重影响供求双方的利益,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建立互联网金融服务法律体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4]。

3 互联网金融生态建设的对策

3.1 理性对待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

面对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传统金融产业的不断冲击,要求我们要以理性的视角看待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趋势,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互联网即溶生态建设是我国金融行业的一种综合化、市场化的全新尝试,是对传统金融行业的积极的补充。因此,对于传统金融行业的从业者与监管者,要以一种理性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的发展,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角度,结合现有的自身金融体制发展所遇到的困境和问题,进行择优改革,取其精华、去其槽粕,进而完善自身的传统的金融模式,改革金融体制,优化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中的各项内容,分析互联网的优势为传统的金融模式提供改革模型和行为[5]。

3.2 积极构建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

互联网金融系统的发展需要强大、安全的互联网金融信用系统的强大支撑,有效的互联网金融信用系统能够确保金融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避免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因素。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是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发展的基石。目前,不少互联网金融企业面临着信用问题,需要完善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规范标准和法律依据,通过对云计算和大数据的运用,建立以互联网信用数据为基础的社会信用体系,具体包括征信系统、注册登记系统以及信息披露系统等的信用体系,进而加快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的安全、和谐发展。

3.3 完善互联网金融的法律体系

构建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金融法律体系是互联网金融生态体系发展的有力保障,对于目前互联网金融环境中存在的欺诈现象,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迫在眉睫。首先要对互联网金融的消费者权益进行合法保护,在增强消费者互联网风险教育的同时,加快尽力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设立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法律法规,针对目前所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立法建设,提高立法的等级和效力,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为有法可依,规范互联网的经营主体的金融行为,加强法律和道德上的约束,使互联网金融系统在法律的保障下,平稳快速的发展。

3.4 建立科学合理的互联网金融生态观

建立科学合理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是服务实体经济的终极目标,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要将系统内的资源、能量有效的与系统外保持平衡的输入与输出关系,降低金融产品的区域限制和准入门槛。形成系统内外的良性发展格局。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商业模式,在不改变金融配置资源本质的前提下,给予金融配置方式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方法,使原本稀缺的金融资源,达到最高层次的经济效益,进而促进整个实体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实际上是互联网生态系统和传统的金融生态系统的总称,建立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的一种全新形式的生态系统。通过理性对待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积极构建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完善互联网金融的法律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互联网金融生态观等一系列措施,保持系统内外的协调平衡发展,实现互联网金融系统与实体经济的共赢局面。

参考文献

[1]田兆武,刘毅飞.复杂性适应系统视角下的金融生态平衡与调节[J].金融发展研究,2014,8(4):62-66.

[2]严圣阳.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建设探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4,5(11):32-34.

[3]张玉明,王洪生.复杂适应系统视角下的互联网金融特征及运作机制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5):23-32.

[4]张军.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的冲击与应对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14,3(28):115-116.

[5]宁连举,刘茜.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及监管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5,2(1):61-63.

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 篇2

小到私人定制,大到为产业提供服务平台,当下,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的趋势愈演愈烈。通过大数据实现精准供给、实现行业的转型升级,让各行业各领域都深深刻上了工业互联网的“烙印”。2 月21 日,工信部部长苗圩在出席 工业互联网峰会时表示,工信部将打造工业互联网生态系统,并加快工业互联网在标准化、安全保障、模式创新等方面研发和应用,形成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和产业生态系统的良性互动。

我国工业互联网驶入发展快车道工业互联网是物联网时代工业革命的核心灵魂和制高点,是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智造”转型的关键。目前,全球主要发达国家都在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战略布局,抢占未来制造业竞争的制高点,其中包括美国的“先进制造”战略、德国的“工业4.0”、英国的“高价值战略”等。而我国近年来也明确提出《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据统计,中国已稳居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和网络大国地位,500 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20 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56 家制造企业进入 年世界500 强企业榜单。建成全球最大4G 网络,网民总数从4.57 亿人达到7.31 亿人,4 家企业进入全球互联网企业市值前10 名。

与此同时,我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智能制造水平明显提升,标准体系架构初步形成,一批核心技术装备研发应用取得新突破,部分智能制造新模式开始复制推广。据工信部总工程师张峰介绍,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大环境正在加快形成。上海、辽宁等地已经制定发布了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上海还积极推进工业互联网试点城市建设。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华为、中国电信等龙头企业,拿出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并在部分领域中得到成功的应用。

据中信证券前瞻研究首席分析师许英博预测, 年中国工业物联网规模将达到4500 亿元人民币左右。构建良性的产业生态迫在眉睫工业互联网是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从生产流程、物流等多个环节对制造业价值链进行优化和再造,从而创造巨大的价值。但是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我们在过去的两年对200 多家企业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发现大量的工业制造设备老旧,连接十分困难,每一个信息设备的孤岛相互隔离,数据的采集也很困难。另外,系统的`数据相对的独立,管理起来非常难,目前这工厂体系也是五花八门,数据的流量一旦介入生产环节的话,流量巨大,扩容也很困难。”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陈忠岳表示,实现工业互联网的愿景首先要实现两个连接,即企业工业专网的连接和客户互联网的连接。同时,期待全社会能够共建、共享工业互联网新生态。

近年来,工业互联网遇到的重大安全事件接连不断,伊朗核电站遭遇病毒的袭击,我国工业互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同样严峻。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庄荣文表示,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在标准化、技术研究应用安全保障应用模式创新等方面也面临挑战。这些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加快构建良性的产业生态。

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 篇3

平等、开放、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正在重构整个商业价值链,传统金融服务已无法满足企业和个人需求。另一方面,实体产业的跨界金融意识正在觉醒,它们利用自身掌握的供应链、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商流、物流、资讯流数据,借助互联网,实现“由产到融”转变,从而对传统金融机构产生巨大冲击。

自国家总理李克强提出“互联网+”的国家战略之后,几乎所有行业都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金融T场董事长魏薇在接受《广告主》的专访时表示,“互联网+”是国家发展战略,对金融行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互联网+”对产业发展和格局优化、实体经济的促进以及基础消费的拉动,都能发挥很好的作用。魏薇认为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主要是能通过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这种手段与传统的行业结合起来。正如大家所见,移动互联网与很多傳统行业结合之后,让很多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从现在的宏观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来看,目前互联网金融存在着很大的市场空间。在用户基数方面,QQ的用户有10亿,支付宝有8亿,但是在P2P网站平台的活跃用户数方面依然没有亿级规模。互联网金融行业和P2P网贷有一个演进的过程,参与者在前面这发展最迅猛的三年时间里打下了一个很好的生态基础,包括用户基数、大数据和云计算以及不断完善的征信体系都是息息相关的。魏薇说:“现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又拓展了生态模式,未来会有更多的生态模式演化,包括更多的跨界合作,例如娱乐类的、生活消费类、健康医疗类的,都会引导平台为各自的用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作为市场参与者,金融工场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索和实践,现在与线下的020机构推出了健康标、假期旅行类的旅游标,客户可以在金融工场平台投资的过程中享受增值服务,或者低成本获得优质的跨界服务,金融工场同时也将站内文化建设头现在网站形象和功能优化中

反观巨头,余额宝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继续讲述着神话,虽然其收益率已经下降,但是规模不降反升。魏薇认为,其重要原因就是深入场景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和体验,给用户和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价值。互联网金融网贷平台后期同样会面临这样的发展趋势,投资的客户希望在平台上得到的是投资理财的产品和渠道,目前P2P平台提供的是固定收益类的产品,而后期也会对流动性更强的货币基金类产品进行布局。更多的应用场景如何让客户产生更多的消费和金融方面的体验,这是在建设生态的路上需要一直思考的。金融工场在应用场景上推出的旅游标、健康标与余额宝的思路是异曲同工的,通过非常贴心的服务与支付功能的结合,让用户产生了更大的粘性。

另外,为了让影响力无处不在,金融工场还做了一些跨界服务,在站内设置支付单位“工豆”、在应用场景上给投资客户更丰富的资产配置,都是金融工场在应用场景下一步步去实现并开始启动尝试的。用户在平台上每天签到都会获得工豆,这是加强用户粘性的法宝。另外,金融工场也在社交金融这一块进行深入探索。魏薇表示,在这个领域有很多人在社区、论坛里学习研究,这一类的用户有很强的成长空间,这些社群里的意见领袖也会影响行业的意识形态。金融工场在未来会没置社区论坛,也会在既有的社区当中参与建设,引导用户使用自己的平台,使用社群营销与平台发展更好的结合起来。

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 篇4

纵观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 自1995年世界上第一家网上银行成立起, 中国境内银行也紧跟互联网发展形势, 推出各银行自己的网上银行、移动支付等服务, 第三方支付亦发展得如火如荼, 尤其是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的2013年, 在这一年里, 银行、券商、基金、保险等传统金融业机构开始积极谋变以巩固既有优势地位, 同时阿里巴巴、腾讯、百度、新浪、京东、苏宁等互联网企业开始在金融领域构建自己的业务模式 (见下表) 。2013年6月, 阿里巴巴联合天弘基金, 在支付宝上推出“余额宝”业务, 7月, “民生电商”在深圳成立, 8月, 华夏基金与腾讯共同推出“微理财”, 10月, 百度联合华夏基金推出“百度百发”产品, 11月, “众安在线”在上海成立, 注册金10亿元, 12月, 京东商城旗下的“网银在线”获得基金销售支付结算牌照。截至2015年6月, 中国互联网金融投融资市场发生的投融资案例共116起, 获得融资的企业数为108家, 融资金额约为19.39亿美元。之所以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发展的更加繁荣, 一是由于国内行业发展不平衡, 资源配置不当, 服务品质及种类匮乏, 二是由于中国社保体制不够完善, 国人具有很大的储蓄及投资偏好, 能满足大众需要的互联网金融便应运而生, 三是由于中国的市场利率相对较高, 个人理财需求较大, 投资者热情度较高, 四是由于中国的投资渠道较少, 资金流动较慢, 互联网金融以其便捷与信息透明化占据了投融资的一席之地。

以余额宝为例, 余额宝诞生于2013年, 一出现便受到广泛关注, 天弘基金2015年半年报显示, 余额宝上半年为用户赚138.68亿元, 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1%, 自余额宝上线以来累计创造收益396.62亿元, 余额宝用户数已经增至2.26亿, 成为全球客户数最多的基金, 以现有用户数估算, 余额宝上线以来, 万份收益最高达到1.8022元, 七日年化收益率最高达到6.76%, 平均累计为每位用户带来175元的收益。

但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相似度很高, 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 特色业务较少, 没有核心的竞争力;银行自有系统平台的安全度较低, 平台内资金和出借人的账户资金不完全分立, 集聚的资金池产生巨大风险, 容易造成非法集资、携款潜逃等问题。此外, 信用管理信息体系不健全, 疏忽了信息真实性的核查, 导致大量虚假借款信息发布, 服务平台发展落后, 没有可广泛应用的金融信息数据库。

金融机构的作用在于为客户搜集信息、计算风险与收益、加速资金流动, 当信息完全透明、资金实现瞬间融通、收益与风险完美匹配时, 金融机构便没有了存在的价值。在互联网发展迅猛的今天, 尽管上述三个条件没有达到, 但银行不能也无法阻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应做好应对信息透明化、资金融通无障碍、收益扩大化的准备, 顺应时代的发展, 回归服务本质。“互联平台”正是基于以上原因而建立的, 旨在打破各家银行信用数据壁垒, 实现信息融通, 消除信息不对称, 建立安全系数极高的资金池以及系统平台, 防范各类风险的发生。

二、互联平台的体系设构

(一) 核心功能

面对银行高利润的诱惑与理财需求的短缺, “互联平台”的建立能够让银行在这个去银行化的互联网金融时代有新的立足点, 消除金融信息不对称等信任危机, 满足中小企业等的金融需求。其核心功能仍然是在优化资源的时间和空间配置, 服务实体经济。金融契约的形式多样化, 但其内涵不变, 金融风险仍然存在, 仍然需要审慎监管。互联平台可以从技术上降低交易成本, 消除信息不对称, 拓宽物理边界, 从而提高自动化风险管理效率, 促进金融创新。

(二) 体系架构

互联平台拥有三大支柱, 即支付、信息处理、资源配置。在支付方面, 通过线上线下相互支持与配合增加银行与客户的接触频率, 降低服务成本;在信息处理方面, 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避免“蝴蝶效应”与“黑天鹅事件”的发生, 防范信息泄露;在资源配置方面, 高回报率并不代表高收益, 而是代表高成本, 尽管标榜高回报率会收获一批储蓄意愿强的客户, 但贷款意愿强烈的客户则无法承担高成本, 因此应建立长期平稳的回报率, 这样对投资者来说有稳定长期的收入, 对银行来说也不必承担高成本带来的风险。

互联平台主要处理的问题是信息与效率的问题, 由于银行最大的优势是拥有大众的信任, 所以我们需要探讨如何建立平台与银行的协作方式与规则, 如何设立平台风控模式与机制, 以及如何打造系统平台体验、IT安全性等问题。只有将系统设计好, 把流程、安全、移动端平台、客户体验、风险控制及人才培养设立好, 才能为今后的创新奠定好基础, 提高平台利用率。在支付方式方面, 以移动支付为基础, 个人和机构都可在互联平台支付中心建立对应银行账户;在信息处理方面, 互联平台应建立云计算基地, 能够处理银行海量的数据处理需求, 同时建立完善的投诉反馈机制, 在网络投诉方面做到第一时间处理, 允许供需双方的信息通过社交网络揭示和传播, 以人际关系为核心, 通过数字化将真实的社会关系呈现在网络上, 并加以拓展, 从而降低联系成本, 丰富关系数据, 通过高度的诚信度增加违约动机的约束能力;在资源配置方面, 在供需信息相对对称、交易成本极低的条件下, 互联平台能够使信息快速流通、交易快速进行、中小企业及个人投融资渠道畅通成为现实。

(三) 建设思路:

“互联平台”的建设思路应从客户思维转向用户思维, 重点放在积极处理投诉问题、简单化产品特征、保持用户粘性等方面。银行用户流量转化率高的主要原因是银行拥有广泛的账户, 将这些既有用户继续保持在账户内, 并鼓励其成为互联平台用户是“互联平台”利用率高低的一个关键点。现在中国的银行已开始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投资P2P, 例如招商银行与人人贷, 交通银行与投哪网, 平安银行与红岭创投, 他们不仅在P2P风险备用金上进行合作, 而且逐步扩大到借贷资金、支付管理等方面, 这也是“互联平台”的功能之一, 即鼓励多方合作, 巩固客户基础, 完善技术体系、改善服务能力。

三、互联平台设立的SWOT分析

(一) 优势

银行资源丰富, 具备较稳定的客户资源、资金资源, 足以针对任何一项金融业务模式进行基础性拓展。建立统一的平台, 投入足够的开发与维护成本, 设立高效全天候的投诉反馈后台, 可以使系统安全性尽可能的提高, 实现银行间信用数据互通, 提升服务水平。

(二) 劣势

互联平台开发维护成本高, 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这些费用来源有待商榷。平台的运行需要拥有海量数据处理能力的计算机技术支持, 这一点如果无法保障, 则平台的可用性极低。互联网金融所宣扬的优势之一就是利益大数据能够解决信用风险问题, 很可能高估大数据的作用。

(三) 机会

如今资源共享、信息透明的互联网精神已深入人心, 在这样的条件下, 实现银行间资源共享、信息透明可以进一步推动银行业的发展与竞争, 节省互联网成本。同时由于互联平台的建立, 银行在小微企业及个人投融资业务开展方面更加便捷。

(四) 威胁:

首先, 互联网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较快, 新建立起来的“互联平台”很有可能在被充分利用起来之前已面临被淘汰的风险。第二, 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 企业融资渠道增多, 以社会融资模式为主导的商业银行面临收入被分流的威胁。第三, 有学者认为, 数学分析有它的好处, 但不能完全相信数据。我们也认为虽然“互联平台”上有大量数据可进行分析, 但银行仍应结合自身特点及经验开展业务。

四、结论与建议

(一) 充分利用互联平台

“互联平台”的低成本与高效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业务支撑环境方面, 互联平台以一个数据中心服务整个银行体系, 减少了银行自建系统的硬件设施和人力成本;二是在交易和服务成本方面, “互联平台”以数据挖掘为基础, 打破时空制约, 建立客户与金融之间的直接通道, 简化和创新金融交易方式, 降低资金融通的成本。客户仅需要登陆一个平台, 即可办理支付、转帐、贷款等业务, 降低了时间成本;三是在信息互通方面, 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海量数据分析, 抓住客户的需求, 进行产品、交易方式与结构、营销方式、用户体验等创新, 同时获取客户的征信, 防范金融风险;四是在运营方面, “互联平台”采用集中式运营, 一站式供给, 提供全域服务, 具有集中、开放、低成本、触角广、标准化等特点, 拓展了多元化渠道建设和产业链上下游发展, 对提供综合化和生活化的金融服务具有开创性意义。

(二) 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环境下, 商业银行应通过深入的市场研究明确差异化经营战略定位, 更加注重客户需求推进产品创新, 有针对性的为客户提供服务, 最大化客户体验, 从而留住客户。

(三) 建立互联网营销渠道和物理营销渠道有效结合的经营方式

一方面, 商业银行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模式, 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传统金融业务中去, 积极拓宽服务渠道。另一方面, 商业银行具有在资金、风控、基础设施、认可度等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 这是互联网金融这个新生事物所不具备的, 因而商业银行还应继承并发扬原有的物理营销渠道。若能将互联网营销和物理营销有效结合起来, 商业银行则可以这种新的营销方式, 创造新的极大的价值。

(四) 建立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共赢的经营战略

众多互联网企业拥有海量的客户信息, 商业银行应充分认识到各自的优势与不足, 积极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有效合作, 既利用互联网企业在客户消费数据上的优势, 又利用自身风险调控的优势来加强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 积极合作, 扬长避短, 才能实现共赢, 推动互联网金融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摘要:互联网凭借普惠、开放、平等、分享、协作精神, 使金融业务透明度更高、资金流通更高效、成本更低, 给银行业的竞争格局与经营模式带来巨大的变化, 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银行和客户的直接联系。面对利率市场化下互联网金融中第三方支付平台、P2P网贷、金融服务平台等带来的挑战, 传统商业银行仅依靠净利息收入盈利已远远不够, 在互联网技术日趋发达的今天, 不仅需要加强自身服务体系建设, 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 而且需要统一合作, 建立以共享信息、提高效率、保障安全为目标的“互联平台”, 力求壮大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实力, 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与个人的金融需求。

关键词:“互联平台”,互联网金融,利率市场化

参考文献

[1]何师元.”互联网金融”新业态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关联度[J].改革, 2015 (7) .

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 篇5

91投资、91众创空间、91金融董事长许泽玮表示,91金融将继续深耕文化产业,全面开启战略投资布局,实现战略升级。未来,公司将通过构建泛金融生态系统来打造一个专注于服务“个人+企业+金融机构+政府”的全业务生态生活圈,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高效的金融生活服务解决方案。

“未来我们将加大在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文化创意、传媒娱乐、创业投资等领域的资本布局。将91金融打造为一个以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为核心的泛金融生态系统。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高效的金融生活服务解决方案。”强化众筹业务。

提供更好的普惠金融服务

此次被收购方点名时间成立于2011年,是国内第一家众筹平台,曾帮助1074个创业项目发起众筹,成功筹集资金超过5321万元,包括奇幻动画电影《大鱼海棠》、电影《十万个冷笑话》、萌猫网剧《大侠如风》、漫画《滚蛋吧肿瘤君》、文学作品《气御千年》、微电影《迷失的家园》等优秀文创项目。

其中,近期热映的《大鱼海棠》于2013年在点名时间发起众筹,在短时间内便得到了3510位用户支持,并在随后的项目运作中获得巨大成功,最终赢得5.5亿元票房。

许泽玮称,收购点名时间主要源自于几方面原因:首先,91金融拥有自己的众筹业务,对这个行业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其次,点名时间作为国内成立最早且最大的众筹平台,拥有百万核心用户,并在众筹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这对91金融既有的众筹业务将是一个有效的补充;最后,收购点名时间将与公司现有金融业务形成良性互补,更好的服务中小企业融资。

许泽玮强调,点名时间与91金融原有的业务绝不是简单地叠加,而是协同后产生的“化学反应”,对原有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的补充,加速内循环。形成一个更加完善的泛金融生态系统。

深耕文化产业,撬动万亿市场

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数据显示,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且发展较为平稳。而随着经济发展引爆文化消费,以及在互联网、信息技术革新的推动下,文化产业将是一个有待挖掘的万亿市场。

事实上,文化产业一直是91金融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许泽玮看来,以创新与创意为核心,兼具实用与鉴赏功能,具有塑造时代风格、展现时代风貌的文化产业,会是率先被“互联网化”和“金融化”的产业。

本次收购点名时间的另一大主因是由于91金融自身看好文化产业,许泽玮希望以此迅速进入到文化众筹领域,帮助更多优秀文化产业创业者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早日实现梦想。

在实践层面上,91金融旗下91众创空间曾鼎力赞助第八届北京端午文化节。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并承办了首届北京市文化创意创新创业大赛石景山分赛区。许泽玮称。传承民族的文化,是每个年轻人都该做的。文化产业将是企业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突破口。

此外,91金融还通过投资金八传媒成功进军到传媒娱乐领域。作为中国第一娱乐金融自媒体,金八传媒以自媒体大号“金融八卦女”为核心建立账号矩阵,实现全媒体覆盖,为金融机构及企业、金融行业从业者以及有金融消费需求的泛金融入群提供优质价值信息阅读、金融社交、金融交易等服务。

加大资本布局,实现战略升级

许泽玮称,未来91金融的整体战略重心将发生转移,过去是创业者,现在成为行业布局者,未来将继续加大投资布局,用资本撬动和整合互联网资源,在文创、传媒、互联网金融等领域收购一批优秀企业,完成战略升级。

发展战略是企业的灵魂,战略的高度和宽度决定企业的发展速度和广度。为实现战略升级,91金融于2015年正式成立91投资,主要负责其对外投资和并购业务。除点名时间外,91投资还投资了金八传媒、人人互助、九一智库等。

其中,人人互助是一个社群互助保障平台。该平台充分利用区块链等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实现保障去中心化,使得平台内会员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有效保障,是一种原始的保障形态与互联网的结合,其本质是对现有社会及商业保障体系的有效补充。

九一智库则以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水平的开放式研究平台和新型高端智库为宗旨,将聚焦内地、港澳台,放眼世界,致力于金融法制、青年成长与发展、国际关系、京津冀一体化、非公党建、精准扶贫、企业战略、内地与港台关系等领域的研究。

许泽玮称,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91金融通过持续性的业务和产品升级,已经积累了很多创业经验和资源、资金,并拥有一大批核心用户。这些使得公司有足够的能力向其他领域开枝散叶,而收购则是其达到目标最为便捷、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

打造泛金融生态系统,升级行业

生态系统的本质是连接,通过连接不断丰富战略内涵,未来的竞争也将是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

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91金融在产业上下游进行全面布局,通过91旺财、91金融超市、91增值宝、91资管等产品相互补充,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金融消费需求,构建了一个完善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

在这个系统下,91金融不仅极大程度的抵御了外界风险,并创造了超2000亿元交易量,累计服务金融消费者超300万人。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各个产业单打独斗已经难以满足新兴市场需求。产业间的跨界融合将会与新的重大需求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生发展。

在此背景下,91金融再次启动升维布局:从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到泛金融生态系统。

如今,91金融已从最初的金融信息及交易撮合业务领域进入到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文化创意、传媒娱乐、创业投资等领域,构建起“创新金融服务+创业投资”双轮驱动的泛金融生态系统。这个系统是以91金融以往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为核心,向各个非互联网金融领域蔓延。

提供高效金融生活方案,链接未来

泛金融生态系统的建立,将在原有的金融体系业务基础上,不断蔓延,辐射到非互联网金融领域,为更广泛人群提供高效的金融生活解决方案。

为此,91金融一方面通过91投资并购一批优秀企业;另一方面,公司于2015年9月1日成立91众创空间,能够为创业者提供全生命周期、一站式创业服务,孵化一批创新型优秀企业。

目前,91金融的泛金融生态系统除其原有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外,还拥有91众创空间、91投资、九一智库,以及金八传媒、点名时间、人人互助等。

对于未来,许泽玮称,他希望将91金融打造为一个专注于服务“个人+企业+金融机构+政府”的全业务生态生活圈,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高效的金融生活服务解决方案。

“未来的生态还会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生态会通过不同的连接重新获得生命力。91金融通过启动资本战略,让整个泛金融生态有了质的变化。”许泽玮强调,时代的竞争已经不是传统的单个产品、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谁能率先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建立最具活力的泛金融生态系统,谁就能掌握未来趋势,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 篇6

尽管互联网行业和金融行业人士在看待互联网金融问题上的角度和见解有着些许的差异, 但是他们普遍认为当前金融行业不应当视互联网为洪水猛兽。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行业要面临更加开放的环境, 因为竞争产生自我变革的动力, 包括互联网险企的出现也同样如此, 其在找准行业本质定位的基础上, 用更开放的思维去看待和利用当前出现的新趋势。

“三马”跨界联手

由阿里巴巴马云、中国平安马明哲以及腾讯马化腾共同合作的“众安在线”筹备不到一年就获得了批准, 足以说明保监会对众安在线此类互联网险企的支持。互联网金融在保险行业的再次发力, 并且三大股东都是相应业界的巨头, 使得众安一出现就获得无数人的瞩目。众安在线的成立又是否如业内人士所评价“‘三马’联手重点不在卖保险, 而在于网络金融时代尚未完全到来之时, 利用手中的牌照、业务模式和客户资源, 织就各自的互联网金融大旗”?无论出于何种目的, 众安在线相关产品布局以及经营的模式的创新在互联网环境下都对金融机构有着参考借鉴的意义。

众安在线专门针对互联网场景提供财产保险, 主要面向B2B平台上的交易对象。在金融产品中, 保险业相对其他金融产品而言, 金融专业性不明显, 同时保险产品的设计和精算结果受用户数据影响最大。这恰好是互联网企业的长处, 加上在互联网的大量交易行为当中, 虚拟世界的不确定性和交易本身的风险叠加, 催生出了互联网保险。可以说, 互联网慢慢变成一个产业, 无论是将其当做渠道还是当做服务对象, 都可以从中获取无限商机, 而关键在于把握市场环境, 捉住客户需求。

众安在线在产品布局上的创新之处在于其针对互联网技术带来新的产品服务, 如移动支付、P2P网贷等容易产生风险的产品推出新型的保险产品。之前一段时间, 微信支付被业界批评不安全, 腾讯微信便联合PICC提供个人支付保险, 主打全额赔付。众安保险也不会放过诸如移动支付保险这样的机会, 众安在线的负责人尹海表示:“移动支付产生了比钱包更大的安全隐患, 会就这个领域推出产品。”同时, 众安计划利用社交网络信息和位置推进财产保险。可见, 众安在线在产品设计方面是以完全的互联网思维为基础, 从交互体验设计到产品研发都是在互联网市场环境下进行的。

互联网的市场相比其他市场是开放的, 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以及不断进入市场的竞争者, 众安在线的立足之本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宗旨建立更好的模型, 做更准确的数据分析, 如尹海所说的:“在众安, 人人都要懂互联网, 运营和战略围绕着互联网保险业务展开, 才能对抗未来不断涌入这个市场的巨头。”

除了产品布线的创新, 众安在线的经营模式也具有明显的互联网企业特征:不设任何分支机构, 完全通过互联网进行保单的销售和理赔, 并且避开传统车险业务, 专攻责任险和保证险。在业内人士看来, 尽管众安在线目前涉及的保险产品范围较窄, 但它能获批本身就是对传统保险销售模式和互联网金融的新突破。互联网企业的各项优势如果都能发挥, 互联网保险成本低、风险小、市场大, 虽然单笔绝对值可能很小, 但从精算角度看, 费率百分比也可能高于一般保险。

同时, 众安核保部门人数很少。传统保险企业因为需要对每一个投保单进行仔细审核, 需要大量的核保人员。但众安在线保单风险主要通过注重产品设计以及充分利用数据挖掘两方面的流程来实现消减。同时, 采取定制化的产品服务也由于互联网人群风险特征集中, 批量和自动化核保而成为可能。

此外, 众安在线的互联网企业特征还体现在对大数据的充分利用。众安先设计保险产品的基本模型、形态和费率, 交给阿里巴巴或者腾讯等互联网企业去收集数据, 得到反馈后, 由保险产品设计者调整, 动态过程中不接触用户数据。而初步的大数据蓝图是利用两大股东, 阿里找业务, 腾讯做营销, 用两家的业务和营销数据精算出最好的产品。

从一定程度上看, 众安的定位更像是互联网公司, 用互联网思想、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数据去解决传统金融难以解决的问题和难以涉及的领域, 服务传统金融难以服务的客户需求, 这也恰好符合了互联网金融在当下环境的发展趋势。

“三马”启示

众安在线这类新型的互联网保险企业的出现, 其经营模式和产品设计方面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互联网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 追求不断革新和差异化的精细服务。正如三马谈到的“这个行业中, 你不是被别人革命, 就是被自己革命。每一块领域一定有细分的优势, 大家抓住自己的优势, 很多业务创新都可以做了。”

从他们深入的言谈中可以了解到, 三马在发展各自相关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时都重视支付、大数据等技术。因此, 综合起来能够得出以下的理解:互联网金融要在一个更开放、竞争的环境中利用技术促进支付方式、业务内容创新, 构建信用体系。而在这一过程中, 要注意互联网金融的双重属性。

支付环境

首先, 是支付环境上的改变。互联网技术的加入使得支付方式产生一系列的变化, 通过网上银行服务以及支付宝、财付通等这些第三方支付平台, 不仅24小时以自助的形式提供收支服务, 而且开始出现移动支付趋势。

马化腾曾提及到“互联网加一个传统行业, 意味着什么呢?是代表了一种能力, 或者是一种外在资源和环境, 对这个行业的一种提升”。从电子支付方式开始, 以线上的形式补充了以往只有线下渠道的支付方式, 到如今, 线上与线下支付在逐渐打通, 并推出了二维码应用的支付方式以及声波支付等, 可以说, 支付的场景在进一步的丰富之中。同时, 移动支付的到来也启发了新的产业创意。

微信5.0新增的支付功能, 依靠微信的移动互联网特质以及O2O的属性, 使它能够嫁接在公共账号和线上线下的商家体系之中。虽只是提供桥梁和工具, 但从金融、百货、生鲜行业的纷纷加入不难看出, 除了能够与客户实现互动, 满足口碑宣传以外, 支付功能的加入更大程度上推动了微信与更多行业的合作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然而, 线上支付方式的产生也带来了新的风险。首先, 线上支付目前依然存在4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整体产业链上安全防范水平参差不齐, 持牌的中小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安全投入有待提高;二是行业安全联防协作程度有待提高, 高风险客户、商户、区域、IP地址等黑名单共享方面有待加强;三是重安全技术手段, 轻用户风险教育, 用户的安全感不足, 安全防范意识不够;四是网上支付及电子商务整体行业基础设施、外部环境管理尚有待加强, 业务连续性的保障力有待加大。

其次, 线上支付具有互联网和金融的双重特征, 风险管理策略与传统线下支付有所不同。传统的线下支付风险管理特点是进入门槛高和日常监控严, 需要支付介质、面对面交易, 所需成本较高, 但可信度也较高。而网络支付是无支付介质的, 不可能面对面交易, 而且准入门槛较低, 在风险管理方面更强调基于行为特征的风险实时监控与风险识别。

信用体系

马云曾表示, 金融需要信用, 互联网金融本身是建一个有信用的体系。要跨越今天金融机构做不到的事情, 就需要将信用体系建好,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 将每个人、每个企业的信用建好。“信用体系建好之后, 金融自然就可以做了”。他称, 以前中国的金融比较偏重于拿到牌照以后就开始做业务, 没有把信用体系做起来, 而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对每个行为进行掌控之后, 就能对个人信用进行掌控, 业务自然会发展, 同时也相当于将风险把控在第一关, 减小了风险。

互联网构建信用体系时对比传统金融的优势在于它的信息数据流动性和创新基因, 但其实传统金融机构的优势更加明显, 然而如同马云所说的, 互联网企业先有了建立信用体系的意识, 一旦互联网信用体系建立将快于传统金融机构, 那么互联网金融业务就能够快于传统金融机构。

互联网金融开放竞争的生态环境使得互联网金融对于信用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要求更高, 这一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同时需要传统银行的经验与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力。就目前情况看, 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是怎样保证客户的真实性。尽管互联网金融在信息透明度和交易成本方面有其独到的优势, 但是由于在身份认定上采取非实名制, 且缺少对于客户信息安全的保护机制, 使得当前的网络信用环境无法与社会信用体系形成有效的对接, 身份认定的障碍将影响信用体系的建设。

第二是交易的真实性。互联网形式下的交易过程虚拟化程度高, 真实性不易考察验证。如果资金的流向与实物配送一一对应, 严丝合缝, 且交易额度不大, 那么交易风险基本是可控的;但如果钱物分离, 或者形成资金池与资产池的对应, 金额也超出一般水平, 那就另当别论了。

第三是反洗钱。互联网金融的虚拟性为反洗钱增加了不少困难, 与传统商业银行相比, 网络洗钱更为隐蔽, 全球化程度更高。如果控制不好, 可能成为洗钱活动的新型载体。

互联网金融的双属性

互联网金融尽管不是互联网与金融的简单相加, 但面对互联网金融本质应该是互联网还是金融的问题时, 应当看到这两者都在这个领域中起重要作用。互联网带来的是技术和创新, 而金融是技术和创新背后的落脚点。在互联网没有进入金融领域之前, 依靠柜台人工的方式处理所有的金融业务, 金融的业务也是顺理开展的, 进入到互联网的时代, 互联网和金融的结合能够衍生出很多新的机会。

创新和技术是互联网明显的特征。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 创新是它们在市场竞争中的本钱, 强调从创新出发, 利用技术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包括突出用户之间的互动关系, 加强用户向网络迁移趋势, 增强用户粘性。创新和技术使互联网商业在成本方面能够形成优势, 也促使它在与其他产业结合时候对比传统产业更容易在产品费用方面拥有降价的空间, 获得市场优势。从当前互联网金融的表现形式来看, 创新和技术都在发挥着明显的作用, 推出的新型金融产品在很大程度上都具有互联网的各种属性, 比如智能化、强调用户互动等。

而作为另一方面的金融属性, 则是互联网金融的立足点, 各种创新和技术的应用都必须是为金融服务, “存贷汇”、信用依然是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绕不开的关卡, 所以, 互联网金融始终需要金融的逻辑。

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双重属性, 让金融生态环境变得更加平衡:一方面金融环境更加民主化, 让金融的参与人数和参与方式都出现了新的可能, 对于商业银行或企业而言都是难得的机会;另一方面传统的金融机构能够找到补充线上金融服务的渠道, 同时能够促使传统金融机构开展满足现下小众的个性化金融需求, 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各层次的金融市场。

互联网金融生态环境下的银行

互联网金融的到来给传统银行业上了难得的一课, 微信银行、直销银行等新的服务形态不断出现, 银行放下金融“大佬”的姿势, 不断地利用互联网进行改良。在认识了互联网金融这个强调开放、创新的复杂生态环境以后, 银行更要关注技术背后的深层意义, 在利用新的技术之余, 也要注意风险控制、金融行业本质等关键问题。

风险控制仍是金融业主题

风险控制是金融业不变的主题, 互联网自身存在的安全问题和金融业特有的风险问题可能相互放大, 导致发展互联网金融时容易产生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在探索商业模式和控制风险方面, 互联网机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方式主要体现在支付、P2P和众筹模式等, 其对应的是支付结算、信用投放和股权投资, 围绕的是要削减金融机构的中介作用, 借助网络实现资金供给向资金需求的直接转移。

互联网在与金融结合的过程中本该有融合优势的, 但是在实践中, 稍不注意就可能转向风险层面。比如面对不断创新的金融产品和融资工具, 银行若忽视平台和中介角色, 那可能就变成另一种影子银行, 其风险更加被放大。互联网金融尚在摸索成功、独立的商业模式。在此之前, 如何保证客户信息和交易信息的安全以及在互联网环境下防控金融风险, 实现便利性与安全性的结合, 将是今后互联网金融面临的重大课题。建立包容互联网金融的有效监管体系也势在必行。

扎实行业本质

尽管在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下, 传统的业务场景、交易渠道、商业模式都发生了变化, 金融机构开始往小型化、社区化、智能化、多元化等方向发展, 但就资金供需而言, 金融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 “存贷汇”依旧是金融行业发展的重心。在互联网背景下, 金融的专业性壁垒不但没有降低, 反而是增强了。

首先, 无论互联网企业如何利用技术优势布局金融业务, 但是落脚点还是在金融业务方面, 互联网金融无法将金融业改造成为IT业。互联网金融在短期的重点是使用各种大数据的资源以及云计算等技术对市场进行细分, 同时快速升级技术, 本质上是以更高的效率、更快的速度来匹配资金的需求, 并通过全新的支付和结算模式完成交易。

其次, 传统金融机构在金融业务方面, 如产品开发、客户管理、运营管理等, 已经具有丰富的经验以及由此形成的各项原则。传统金融机构在进行更为细致的定位和客户分群的同时要进一步强化线下业务, 赢得线上业务的同时必须强化线下业务, 而且尝试在互联网的创新模式上有所突破, 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好市场和客户资源。

自互联网金融出现以来, 为应对互联网企业利用技术优势进行金融业务的创新, 传统金融机构加快在技术方面的业务创新。虽说, 传统金融机构因此已经获得新的发展, 但是过分追赶技术的步伐, 也可能导致一些问题, 如忽视了技术的多样化表现, 陷入到片面的技术倾向, 抹杀互联网金融的外部动力, 忽略互联网金融在交易主体、交易渠道、用户体验、普惠思维方面的巨大优势与革新价值, 反而不利于传统金融的改良。

然而, 扎实在基础的金融业务中不代表银行要忽略其他的技术和思维, 金融的生态环境在互联网这一因素的左右下, 已经发生改变, “一成不变”容易被市场所淘汰。银行业在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是充分开拓自己的细分市场, 维持好用户, 记录好必要的数据, 在控制整体风险与成本的情况下, 利用互联网技术与思维在空白市场、新兴市场中尽可能多地服务人群。

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 篇7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征信行业,生态学,互利共生

一、引言

近几年,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生的金融模式快速发展。 以互联网为独立载体的第三方支付、P2P网络信贷平台、众筹、电商大数据金融等服务类型无不深刻改变着金融版图。 据统计, 截至2014年底 , 全国P2P网贷平台 共2358家 , 成交额达3283.64亿元,较2013年增267.90%。[1]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同时,却频现网络信贷公司“倒闭潮”。 如2013年10月1日至11月19日短短50天内,倒闭或资金链断裂的网络信贷公司达39家, 涉及约10亿元资金,[2]这暴露了征信业在金融模式创新发展过程中的角色缺失。

征信业是相关机构征集、整理、加工、分析信用主体的信用信息,服务于信用信息需求者,在信用体系内实现信息共享的行业。 现阶段金融征信业的体系主要包括三个子系统———以中国人民银行的信用系统为核心, 辅之以专业征信机构信用系统和互联网金融公司信用系统。 但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覆盖、服务的对象主要是传统金融机构和线下信贷交易,三个子系统各自为营,信用信息传播共享严重受阻,制约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因此打破征信系统中国人民银行的垄断地位和各机构之间的信息壁垒、提高征信公司经营管理水平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从生态学理论的视角,将生态学中不同物种的生态位、生态关系和所处生态环境的相关理论应用于征信业和互联网金融协调发展的研究,具体阐释征信业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对策。

二、相关文献回顾及评述

阮德信(2008)前瞻性的基于互联网大背景考虑征信体系构建问题,分析网络信用体系建设的制约因素,提出了网络信用的体系架构。 这对构建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程识(2010)考虑到我国互联网信用体系建设起步晚,以及央行职责、技术、资源节约等方面,提出利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采集互联网信用信息,打造互联网征信体系的想法。 宋世伦、刘岩松(2012)则进一步缩小研究范围,将互联网征信体系具体应用到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的研究,提出建设我国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应釆用 “政府推动、央行负责”的模式,并从内、外部环境两方面介绍构建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基本框架的方法。

2012年后“互联网金融”逐渐成为热门词汇,学术界对互联网金融概念明晰后,学者对它的研究更具有针对性。 袁新峰(2014)提出应加快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征信系统的互联网金融子系统,重点是加强互联网金融征信的隐私保护和开展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信用评分业务。 刘芸、 朱瑞博(2014)也提出应建立互联网金融行业征信系统, 实现互联网金融与人民银行征信平台全面对接。 以上研究对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的研究已很有针对性, 但其研究结论多停留在理论层次,对于如何建设,建设模式以及架构并没有具体的系统性阐述。 谢德仁、陈运森(2009)在研究企业所处金融环境对负债影响时, 首次提出金融生态环境,将生态学理论与金融研究合一。 但均未将生态学理论延伸到征信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研究中。

综上所述,学术界对征信业如何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专项论著比较少, 并且很少运用生态学理论加以解释。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对征信业要求日益提高,将生态学思考方法运用到征信业和互联网金融协调发展的研究具有很大价值。

三、制约征信业与互联网金融协调发展的问题

生态学来源于生物学,是由德国生物学家赫克尔(Haeckel.E.)于1869年首次提出生态环境、生态位、物种之间的生态关系,这是生态学理论研究中的三个关键概念。[3]征信业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从这三个方面分析。

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失信惩罚机制

我国现有法律条文对互联网金融进行规范和约束的不够明确,规章的制定也存在缺陷,尚未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或法规。 这些问题导致征信业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生态环境难以被有效规范。 2005年4月1日正式实施的《电子签名法》和《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虽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互联网金融存在的身份认证问题。 但在互联网金融市场准入机制、认证体系、服务体系、电子发票、交易主体的支付结算等关键环节, 缺乏具体的法律法规。[4]2013年3月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了 《征信业管理条例》为征信业的规范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但与该条例相配套的措施尚未制定落实。 同时,该条例对在互联网上开展的征信活动缺乏约束力。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 金融机构将打破分业经营的限制,因此, 未来的金融征信系统亟须综合信贷、 结算、保险、证券等多种业务,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这也要求法律法规的管理和规范具有综合性。

2、已有互联网金融征信公司市场定位模糊,缺乏核心竞争力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中介服务产业整体发展比较落后,尤其在互联网金融信用服务领域。 目前,在网络信贷方面有上海资信、深圳鹏元等公司开展征信服务,但这些公司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定位模糊,对于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感知度低,征信服务的对象规模有限,也无法做到广泛覆盖。 并且由于在国内国有银行在金融征信行业占有政策优势,国外一些大型征信机构不断进入国内征信市场参与竞争,使得市场化经营征信机构很难获得更多发展机会,普遍存在规模小,数据采集困难、专业化水平低、信用产品质量差等问题。 并且由于金融领域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也使它们难以充分提升市场竞争力。

3、金融征信行业征信数据库的垄断分隔严重,数据单一

目前在金融征信行业政府控股的国有银行占有很大的政策和规模优势,其中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是我国金融征信体系的数据核心。 但目前仅有少数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被纳入到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大部分互联网金融企业游离于人民银行征信体系外,无法直接查询借款人在银行的贷款及负债情况,只能依赖自身的审核技术和策略,独立釆集、分析客户信用信息,时滞较长,容易诱发恶意骗贷的风险。 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公司间信用信息共享渠道不畅。 在电子商务方面,它们各自只对与其有利益关系或发生业务往来的购物网站有信誉度。 因此,可以说这类信用中介与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信用中介还有一定差距,[5]其信用信息覆盖和使用范围、影响力、市场开发程度都有待提高。

4、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互联网金融业务涉及的电子商务、P2P、众筹网站等数量众多,每天新增或退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网点、网络主体也不计其数。 产生了海量数据,业务双方信用信息也随时变化。 因此保证征信系统成功釆集到有效的网络数据并且迅速更新信用报告,并能及时提供给信用报告需求方是促进金融征信行业发展的关键。 这就需要互联网金融征信行业的从业人员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信息筛选收集能力等。 而且互联网金融征信子系统征集的主要是个人基本信息和个人网络信贷交易信息。 例如姓名、 住址、婚姻状况、职业、联系方式、网络信贷记录、债务状况以及与信用状况有关的行政处罚记录、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等。[6]这些均属于个人隐私,我国法律保护个人隐私权, 个人也不愿隐私信息被泄露、 被窃取。 这要求征信行业相关从业人员要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 切实保护客户的隐私,不损害客户权利来谋取利益。

四、互联网金融征信业打破壁垒实现有序发展的生态对策

生态学理论揭示生物物种间的关系有: 竞争、 捕食、互利共生。[7]同样,类似的生态关系也存在于征信业和互联网金融之间。 结合生态学理论分析征信业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挑战更准确、具象化。

征信业与互联网金融是互利共生的关系。 一方面,征信行业对于信用主体信息的采集可以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数据,减少互联网金融交易主体的信息不对称,促进其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为征信行业提供了必要信息的补充,扩充其业务范围,更有利于其市场化。 因此, 征信业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挑战就需要,明确二者生态关系,充分利用国家、行业自律协会等条件改善生态环境,找到自己合适的生态位提高竞争力。

1、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征信行业的生态环境

完善立法是促进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 有法可依,才能确保征信行业数据釆集、信息使用的有序和合法。

一方面国家要抓紧完善征信行业的法律法规。 2013年3月15日颁布的《征信业管理条例 》是国内正式施行的首个征信业的法规,标志着征信业步入有法可依的轨道。 但一个完整的社会信用的法律体系尚未建立起来。 作为一部框架性的法规,具体落实执行还需要配套的规章细则。 因此,应尽快制定相配套的制度, 使征信机构和征信业务规范发展, 保障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设、 运行和维护。 另一方面是出台优化征信业外部环境的法律法规。 另外要建立健全我国的信息安全法律体系,制定颁布《互联网条例》、《个人隐私权法》和《信息安全条例》等专项法规,促进消费者信用保护以及信用数据使用的安全, 兼顾信息安全与数据开放,提高信用数据使用效率。

2、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倡导建立行业自律协会,完善生态链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我国涌现了一批自律性行业协会制定自律公约、 及时披露信息、与政府部门沟通、规范日常经营。[8]如2013年8月包括第三方支付企业、电商平台、P2P网络借贷平台等在内的33家互联网金融机构在北京成立的中关村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 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因为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不发达,在实现日常经营规范化、信息披露透明化上的约束力和影响力十分有限。 政府应加大对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的支持,建立奖惩机制引导更多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加入协会, 遵守协会公约,明确登记、信息技术标准、风险控制体系和信息披露制度。

3、征信行业相关机构明确生态定位,探索合作者

(1)加强国际借鉴与交流。 征信业在国外历经了100多年的发展,并且拥有近20年的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的建设经验,[9]这对我国刚起步的互联网金融征信行业的建设带来很大的借鉴意义。 我国金融征信行业的专业机构以及银行等应结合国家当前发展环境、征信市场化状况、社会信用环境状况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模式等实际情况,积极学习国外经验, 做到借鉴与创新相结合。政府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 创造国际交流机会, 积极组织人员前往国外相关企业学习,探讨发展模式,了解国际先进经验。

(2)打破壁垒,实现征信业信息共享。 要合法、有效地利用现有人民银行征信系统逐步建立互联网金融征信子系统,统一信息采集、产品提供标准。 统一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和金融机构对数据采集标准的理解,梳理、完善接口规范,提高接口程序的软件质量。 要求互联网金融机构按照征信中心统一的接口规范报送信用信息数据,征信中心再按照统一的规则,整合加工数据,最终向用户提供征信产品,[10]从长远发展角度实现互利共赢。

(3)出台从业人员奖惩 ,全面提高道德素养 。 互联网金融征信行业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全面适应金融征信行业日益复杂化的工作。 对于征信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和道德修养进行全面精准的考量, 尽快出台类似注册会计师考核的办法;完善薪酬发放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五、结论

信用以信息的形式展现给用户,实体经济中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尚不能完全消除,对互联网金融来说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交易的透明度和公平性更加困难。 在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对实体经济和金融行业造成巨大影响的形势下,如何迅速有效实现征信业与互联网金融的融合显得尤为迫切、意义重大。

供应链金融的生态系统 篇8

首先是正本清源,必须对供应链金融及其相关的概念赋予基本确定的概念,这些概念包括:供应链金融、贸易金融、金融物流、贸易融资、应收保理、订单融资、金融租赁、互联网金融、P-P、仓单、提单等,甚至于行业习惯用语,如先票后货、先货后票、融通仓、保兑仓、保理仓等。搞清概念的内涵,讨论起来才有共同语言。

其次是理清供应链金融生态中的各个当事人的角色、法律关系、商业模式、必要程度。比如按借贷关系分,可以分为贷方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性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借方企业和个人;以及辅助性服务机构,如保险公司、保理公司、认证机构、评估机构、电子商务平台、商品交易所、信托公司、期货公司、证据存储、检验机构、物流企业等。如果从借款担保的方式来分,上述生态中的服务者会增加大数据公司、信用评级公司。我国的借款担保分两类,一类是信用担保,借款方要被进行信用评级,而大数据是信用评级的重要工具。另一类是实物担保,而这类担保引入了专业的监管公司看管货物,引入了登记、公示平台机构。从服务项目上分,可分为物流服务、信息服务、技术服务、保险服务、征信服务、流程外包服务。各个当事人的法律关系是根据进行的业务而定的,主要依据的法规有合同法、物权法、银行法、贷款通则、电子签名法、票据法及最高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

第三,研究供应链金融的外部环境,包括政策环境、法律环境、行业规则。政策环境的焦点在于金融业务的创新和宏观监管的冲突,民间借贷、众筹、理财、远期合约交易等与非法集资的界限。金融涉及国家安全,监管是政府的职责,但监管的度如何把控是当务之急。规定用途、规定资金存放、规定利息高低都解决不了问题。法律的制定修订时间很长,适用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还远不完善,这就使供应链金融当事人在法律的边缘上游走,承担着法律风险。

第四,研究供应链金融的商业模式种类及运营状况。各家金融机构、监管机构创造了许许多多的产品,出现了不少同类产品不同名称、同类名称不同模式的情况。其实,主干业务是借贷。借方的主体有企业法人,也有个体人,从而借款的用途分大额、小额、长期、短期、流动资金借款、固定投资借款。还款保证又分信用担保、实物担保、质押、抵押等。在金融领域高度竞争的条件下,贷款机构也在比审批速度、比成本、比诚信、比服务、比执行。一些银行或平台机构推出部分不收费项目,而在另外的支付、结算、保险、票据业务上收费。还有的为积累数据而亏本开展业务的。

第五,风险防控。经历了上海钢贸事件、青岛有色金属案之后,各有关机构均提高了风控级别,但随之而来的是完全合格的企业减少,大量企业被评为缺陷企业。要不要与这些企业做业务、放贷款,成为银行的艰难选择。提高评估标准,可贷企业少;降低评估标准,风险因素增大。所以一个简要的、科学的、适用的评估指标体系是银行业、征信业、保险业、担保业急迫解决的问题。我们在实践中常常是从事故、纠纷、案件中寻找防范风险的办法,但是往往防不胜防。新的环境因素、新的业务模式总会产生薄弱环节,薄弱环节就是风险。而且,银行业、服务机构、保险业、风投业、证券业各有各的风险防范重点,使风险防控体系更加复杂。当务之急是划定商业机密和可公开信息的界限,理清各当事人的利益关系,公开发布业务规则和流程,业务创新和底线规范相结合。

构建和谐金融生态系统对策研究 篇9

一方面,良好的金融生态是金融市场健康、快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良好的金融生态对推动金融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功能、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完善的法律制度环境使金融市场运行有法可依,规则明确;成熟的公众风险意识使金融市场交易成本降低,更为高效和透明;松紧适度的行政管理体制使金融市场公正有序,发展稳定协调。反之,如果市场制度建设、参与主体治理结构以及信用体系等金融生态不够完善,甚至出现经济需求和金融发展脱节、经济结构和投融资体制不合理等宏观层面的深层次问题,都会严重制约金融市场的发展。

另一方面,金融市场宽度和厚度的增加也会反过来有效地推动金融生态的改善,体现金融生态的发展规律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市场导向。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各项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将会使市场产品创新不断涌现,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交易的频繁发生对外部制度环境提出了权责明晰、公平有序的要求,这将会推动金融法律制度等市场运行规则不断完善,推动市场管理体制科学化、合理化和市化,同时,市场交易对合理定价的追求也会推动中介服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走向成熟,推动市场参与主体风险意识与市场化观念逐渐增强,使市场主体更加理性,金融资源配置更加合理,金融发展更加有序和均衡,从而促使良好的金融生态的形成。

正由于金融市场发展与金融生态改善紧密相关、相互影响,因而从现实情况看,金融生态的完善程度与金融市场的发展阶段存在着较高的一致性。从国别看,在市场经济、法律等制度比较完善和成熟的国家,金融市场发达且运转平稳和高效;各项制度不成熟、金融生态不完善的国家,金融市场发展就较为落后。从一国之内不同区域看,由于地理位置、历史沿革、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差别导致区域之间的金融生态完善程度不同,在市场规则制定与执行、市场参与主体治理结构与参与意识、信用体系和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程度、社会经济市场化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从而使各区域之间的金融市场发展速度和阶段也出现较大差别。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金融生态改善和金融市场发展密不可分,要进一步推动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就必须真正把金融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有生命力的系统来发展:加快经济和金融体系改革,大力改善金融生态环境,转变政府职能, 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结构。具体来说提出下面几项发展对策:

一、优化金融生态结构

首先要加强市场开放程度,丰富市场参与主体的类型,促进参与主体行为的市场化与需求的多元化,防止行为趋同导致市场缺乏活力或波动太大。其次要大力培育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与主力军——机构投资者群体,培养其风险意识和信用意识,增强其风险分析和管理能力。再次要扩大金融市场的外延,采取措施使个人投资者通过各种方式进入金融市场的渠道更为畅通,为企业年金、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等集合性资金的投资运作创造条件。

应该充分重视和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信用评级机构等中介服务结构在金融市场运行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应制定完善统一的相关市场制度规章,对中介服务机构的执业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另一方面,应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加大市场对外开放程度,引进外国中介服务机构的先进管理技术与经验,增强市场竞争,提升我国中介服务机构的专业化服务水平。

二、建立和完善平等竞争的金融生态环境

由于国家信用长期担保以及产权制度模糊不清, 使得国有金融机构在金融生态系统中长期处于垄断地位, 这违背了生态系统物竞天择的演化规律, 阻碍了我国金融生态系统长期稳定的发展。为此, 我们必须从建立金融生态系统有序竞争机制入手, 增强金融生态系统的活力。

首先, 应以中行和建行改制为契机, 对国有金融机构实行股份制改造, 突破单一产权结构, 实现国有金融机构的股权多元化、社会化及其流动性, 这样有利于建立目标明确、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其次, 应打破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 加快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 同时适度引进国外金融机构, 以实现国家垄断信用向国家调控信用转化,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竞争环境。再次, 应完善政策性金融机构, 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的针对性, 尽量避免与商业性机构在某些高回报领域抢业务的事件, 另一方面将我国现行以“行业选择”为出发点逐步转化为以“受益群体”为业务考虑对象。最后, 应加快证券、保险和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步伐, 优化金融生态系统结构, 增强金融生态系统活力, 促进金融生态系统均衡发展, 使金融生态系统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三、促进市场化金融生态系统的构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 政府职能必须适时转变。可以说, 当前我国许多金融问题与过多的政府干预、不规范的政府行为有很大关系。为此, 政府必须明确自身角色定位, 从金融制度的直接“提供者”和发展的主要“操作者”, 转变为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市场的“监管者”, 同时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 建立规范的行政许可制度, 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公权与私权的关系, 凡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自主解决的问题就不必通过行政许可法来解决。这样就可以减少政府不必要的干预, 规范政府的行为, 为构建市场化的金融生态环境创造基础性的条件。

四、促进金融生态信用环境的改善

金融市场是一个信用市场,信用体系的完善与否决定着金融市场交易成本的大小和运行效率的高低。生态工程中的“最小因子定律”认为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那种物质, 也就是说, 数量最不足、发展水平最低的因素决定了生态系统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在目前的金融生态系统中, 信用缺失已成为社会普遍现象, 信用资源已成为最为稀缺的社会资源。重建社会信用体系已成为当前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迫切问题。因此,完善信用体系,应该将建立与完善金融市场信用体系作为建立与完善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一部分,统筹考虑,协调安排;做好金融市场内部的相关制度安排,包括建立和完善信用评级机制,引导与培育信用评级机构,加强市场参与主体信用记录和数据的积累和管理等;此外还应该加强信用宣传,增强市场参与主体的信用意识,培养市场信用文化。

五、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金融生态法律环境

首先,要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的立法观念,完善我国的金融立法,要完整地保护产权的实现,保障各产权主体的地位平等,保护各主体之间的公平交易。具体来讲要从以下几方面改善我国金融主体法律制度:一是要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按照责、权、利对等的原则,从严落实股东的法律责任,完善信贷管理法律制度,从法律层面上对金融机构的信贷行为进行规范。二是要调整《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等涉及金融主体构造的法律规范,在法律上明确股东在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核心地位,赋予股东选择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的法律权利,从根本上解决金融机构所有者缺位和内部人控制问题,使金融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

其次,要提高金融执法的效率,推动相关法律制度的调整和完善,促进金融生态的平衡和优化。

六、提高金融监管效率

金融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理念与监管方式对金融市场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金融监管部门应该继续坚持市场化的监管理念,尊重市场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监管当局还应该坚持沿革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透明度。在完善现有金融市场监管架构的基础上,应该通过正式的制度安排,建立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稳定的沟通协调机制。

摘要:金融与其他人类活动一样, 也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中发生的, 由不同的时空条件所构成的环境因素会对金融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中国金融生态状况不佳既与金融生态环境有关, 也与金融生态主体有关;既与我们对金融的思想认识有关, 也与我国金融管制和金融调控力度有关。本文将提出构建和谐金融生态系统的的对策。

关键词:金融生态系统,金融生态主体,金融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周小川.法治金融生态[J].中国经济周刊, 2005, 3.

[2]、徐诺金.金融生态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7.

[3]、张静, 曹凝蓉, 方爱国.金融生态建设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6.

[4]、龚洁成, 金德换.加入WTO与中国金融市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

[5]、林永军.金融生态建设:一个基于系统论的分析[J].金融研究, 2005, (8) .

[6]、张银苍.当前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基本思路探索[J].济南金融, 2005, (6) .

[7]、杨南龙.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5, (5) .

[8]、张鹏, 姜玉东.我国金融生态体系的改进与优化[J].财经科学, 2005, (4) .

许泽玮和他的泛金融生态系统 篇10

2011年9月,91金融创业伊始即得到了经纬创投的天使投资,2013年9月估值5亿元,获得包括宽带资本等多家机构的A轮6000万元融资,2014年6月估值10亿元(年终估值达30亿元),完成了海通领投、宽带资本和经纬创投的跟投的超2亿元。到如今91金融的91旺财、91保险、91贷款等金融产品及旗下金八传媒、人人互助、点名时间、91众创空间、91智库等泛金融产品总估值超100亿元。看起来似乎确实走得很顺利,但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肯定有其艰难心酸的经历,只是不善于讲故事的许泽玮不愿与外人道。

躬耕五载 不忘初心

确实,在当时站在“互联网金融”的风口上,相比其他传统行业,一切都来得那么快。但更多的是来得快,走得也快。“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几年来,多少家互联网金融企业蜂拥而上,又有多少家黯然收场。能够屹立在大风中不被吹跑的少之又少,而之所以未被吹跑,是因为这些企业是一砖一瓦脚踏实地成长起来的,而不是大风吹起来的,因为大风能把你吹起来的,当然也能把你吹走、吹跑、吹塌。

91金融在2012年还处于困难时期,许泽玮见了四五十家风投,包括投资经理、董事、合伙人,但是因为那个时候互联网金融还没有那么火爆,91金融没有融到一分钱。2013年,互联网金融开始火爆,这一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91金融似乎迎来了机遇,但这个时候看好互联网金融的企业大佬也都纷纷涉足互联网金融行业。

2013年6月17日,余额宝正式上线;2013年7月6日,新浪、百度等获第三方支付牌照;2013年7月29日,京东成立金融集团;2013年8月1日,七位资本市场大佬投资成立民生电商;2013年8月5日,微信5.0增加“微信支付”功能;2013年10月9日,阿里11.8亿控股天弘基金;2013年10月28日,百度正式进军互联网金融;2013年11月6日,三马(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中国平安保险董事长马明哲、腾讯CEO马化腾)互联网保险开业……

每一位参与者都是举足轻重的大佬,这一系列的变动大大压缩了91金融的生存空间。但是许泽玮没有丝毫的灰心气馁,反而更加斗志昂扬。

许泽玮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不忘初心”,91金融每年的发布会都以“不忘初心”为主题。许泽玮就是要不断地告诉自己,91金融之所以能如此成功,就是因为当初的一个正确的思路、正确的决定,而想要把这份成功继续下去,就要“不忘初心”。91金融的初心就是让中国普通的老百姓享受到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也正是这份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执着为91金融迎来了大批的拥趸者。

许泽玮的另一初心是要做传统金融的改进者、补充者,不做颠覆者。91金融解决的是用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并没有直接参与到借贷双方的交易中去。91金融既解决了用户贷款难的问题、也解决了银行放款难的问题,为双方搭建起了一个信息对称、完整的平台。“我们是银行的好伙伴,是前台,在利益关系上,一定是相互依存。我们愿意帮助银行,解决它目前阶段无法提升的服务体验,用户营销,等等一系列难题。”许泽玮说。

一方面让中国的普通老百姓、中小企业享受到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为银行、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等传统金融业做好前台。这就是91金融的初心。正如许泽玮所言:“希望2111年9月的发布会主题是‘躬耕百载,不忘初心,届时还能看到大家来参会!”

既要一轮明月 更要满天繁星

5年来,91金融从一个初创企业到估值百亿的行业领军者,从创业者到行业布局者,经历了艰辛也收获了硕果。面对未来,许泽玮提出新的5年规划,争取用10年的时间达到中国平安30年的水平。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更高的视野和格局,许泽玮表示:“我们正在不断完善和优化泛金融生态系统,联合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实现这个目而努力。我们既要一轮明月,更要满天繁星。”

许泽玮表示,91金融已经从最初的金融信息及交易撮合业务领域进入到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文化创意、传媒娱乐、创业投资等领域,构建起“创新金融服务+创业投资”双轮驱动的泛金融生态系统。对于未来,许泽玮希望能将91金融打造成一个专注于服务“个人+企业+金融机构+政府”的全业务生态生活圈,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高效的金融生活服务解决方案。

作为泛金融生态系统的一部分,金八传媒以“金融八卦女”为核心,实现全媒体覆盖,发展金融社交、IP开发、金融交易、自媒体矩阵等多个平台,为金融机构及企业,金融从业者以及有金融消费需求的泛金融人群提供优质价值信息阅读、金融社交、金融交易等服务,致力于成为中国娱乐金融第一品牌,补齐媒体这一环。当被问到为何要收购金融八卦女,许泽玮玩笑地说:“收购金融八卦女组建金八传媒可以更好宣传91金融啊,可以宣传我啊,宣传我好的地方,避免宣传我的八卦,当然我也没什么八卦好宣传。”

91金融投资完成了国内首家众筹平台“点名时间”的并购,“点名时间”将回归初心,聚焦文创领域,将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更好的兴趣金融服务,开创一个宏观经济和场景经济,个人价值和社群价值紧密重叠在一起的新常态。

而“人人互助”将充分利用区块链等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实现报账去中心化,是对现有社会及商业保障体系的有效补充。通过面向商业保险的全量市场,平台为更多的年轻人和低收入人群提供低门槛额外保障机会。“人人互助”的加入,丰富及完善91金融初步形成的泛金融生态系统。

91金融众创空间将以北京为基础,立足京津冀,在全国范围内独立建设50余家众创空间,并通过与金融机构、高校、大型企业合作建设100余家众创空间。91金融将通过并购、入股等方式,继续投资各行业优质企业及项目,完成从创业企业到孵化机构的角色升级,成为全国孵化器行业垂直深度孵化的风向标。

“未来的生态还会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生态会通过不同的链接重新获得生命力。91金融通过启动资本战略,让整个泛金融生态有了质的变化。”许泽玮强调,时代的竞争已经不是传统的单个产品、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谁能率先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建立最具活力的泛金融生态系统,不断巩固生态壁垒,谁就能掌握未来趋势,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把握大势 顺势而为

在许泽玮看来,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就要脚踏实地,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任何捷径可言。但同时,也要仰望星空,关注监管政策、市场环境、竞争对手等变化。唯有这样才能以变应变,顺应大势。

互联网金融的制度监管滞后于其市场发展,这就意味着相关企业决策要慎之又慎,时刻关注监管动态,但又不能过于保守,畏首畏尾失去创业先机。金融企业发展受政策影响很大,大到能够决定公司的存亡。许泽玮认为,企业必须适应这种生存环境现状,企业一定要接受来自政府的调研、论证。不应觉得这是负担,政府来调研的同时,也是企业向政府介绍自己的机会,同时方便企业不断加深对政策影响。

任何企业家都希望能够心无旁骛脚踏实地地发展自己的企业,许泽玮也不例外,他也希望能够塌下心来脚踏实地的一心一意搞发展,但是许泽玮清楚这不现实,没有人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这就需要在脚踏实地前提下要不断的看清路、看好天。在许泽玮对CEO职责里,第一条就是把握政策、把握大势。

低头走路、抬头看天,把握大势、顺势而为,企业才能少走弯路,稳步前行。

践行公益 大小皆为

在私下里,许泽玮还是多个慈善公益的发起人和组织者,刚毕业时就开始资助贫困学生上大学。5年来,91金融公益之步从未中断。

“助人不分身份,奉献不分大小。”许泽玮说,“我一直坚信有多大能力做多大事,而不是等企业做大、做强了,才去承担社会责任。做公益,不怕早,不怕晚,不怕大,也不怕小,有能力就做,坚持下去再小也能改变世界。”许泽玮说,91金融要争当脱贫攻坚的贡献者、精准扶贫的实践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许泽玮也的确是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他所说的“有多大的能力就做多大的事”。“公司刚成立的那一年就开始做一些公益。第三年就设立了奖学金。不是企业做大做强了才去承担社会责任。有多大的能力就做多大的事,勿以善小而不为。”许泽玮说一个企业在社会上发展得好一定有社会的帮助和支持。有些是有形的,而无形的就是社会环境。

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 篇11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全球化, 现代经济社会已经发展到一个供应链经济时代, 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服务业态越来越呈现出非正式、网络开放性的特征, 以强大的“溢出效应”整合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推进了供应链金融信息化的发展, 为金融机构提供了蓝海市场[1]。

随着全球信息产业革命、互联网的强力推动,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把“提升信息化水平”纳入社会建设目标之一。因此, 应用信息技术, 充分发挥金融服务产业链的全业务信息融合优势, 从供应链金融信息生态的视角不断创新发展是当前的重要课题。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 最为学术界和金融界关注的是如何在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审视供应链金融信息体系的不足进而提升其信息化管理水平。信息生态理论将信息科学、生态学和系统科学融合, 突出供应链金融个体、供应链组织和信息环境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为信息管理理论发展提供了新视角。将信息生态学的技术和方法引入供应链金融研究领域, 优化供应链金融信息生态系统的管理, 为供应链金融信息生态管理系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和新视野。

在这个背景下, 供应链金融信息生态系统是否能够继续保持其各项经济指标快速增长,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系统的创新管理能力。信息生态系统的创新管理是复杂、动态的、多维的, 影响供应链金融信息生态系统创新能力的因素很多, 为了能够更清晰的解析供应链金融信息生态系统创新能力, 笔者应用系统动力工具对影响供应链金融信息生态系统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通过构建其系统逻辑关系进而提升其创新能力其现实意义显而易见。

2 动态系统模型及其应用

动态系统模型 (System Dynamics Model) 的分析方法是麻省理工学院Forrester教授 (1956) 提出的用于解决复杂问题的一种有效工具, 该方法主要用于处理长期复杂性问题, 通过解析系统中结构、功能和行为之间的动态关系并借助 (v1 (t) →v2 (t) →v3 (t) →…vn-1 (t) →vn (t) →v1 (t) ) 正负反馈回路来构建系统结构[2], 用反应变量之间因果和反馈关系的图表直接展示出来。

Senge (1994) 认为这种系统思考为了解复杂管理问题提供了分析工具, 是管理者心智模式改变的基础[3]。基于系统论的原理并由此建立影响供应链金融信息生态系统创新能力的各要素之间正负影响反馈的结构模型并对各个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和进一步的定量仿真预测, 从而给供应链金融未来行动提供相关建议。

3 供应链金融信息生态系统模型构建

供应链金融实质上是供应链金融所有关联资源的整合。它主要涉及:一是资金的需求者;二是资金的供给者和支付结算服务者;三是第三方, 包括物流公司、仓储公司、保险公司等;四是监管者, 主要是各级银监部门。

供应链金融信息生态系统既包括上述内部的各类关联主体, 还包括它的外部环境:一是制度环境, 首先是相关的法律法规, 比如动产抵押登记原则、受偿的优先顺序等法律;二是技术环境, 包括金融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三是司法体系;另外还包括监管部门的业务监管制度[4]。

供应链金融信息生态系统中创新资源的创造性集成水平决定了供应链金融信息化管理的强弱, 供应链金融信息生态系统的制度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人才支撑创新能力是影响其创新能力的基本要素。基于这些要素之间相互组合与作用的方式, 本文将构建供应链金融信息生态系统创新动力的研究模型。

首先, 制度创新能力是供应链金融信息生态系统创新能力的基本保障。率先的制度安排是实现供应链金融信息生态系统的创新目标的前提。其次, 技术创新能力是形成市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从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理论可以解读出, 技术创新是以抓住市场潜在盈利机会并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的, 只有围绕这一目标重新组织生产要素, 建立起更为有效的网络体系, 才可能形成供应链金融信息生态系统的创新目标。第三, 人才支撑创新能力是供应链金信息生态系统的环境要素, 这些创新资源的组合与运作方式, 在更高层次和更大范围影响创新资源的创造性集成。因此, 供应链金融信息生态系统的创新能力应是技术、制度和人才支撑构成的三维结构如图2所示。

4 各影响因素的动态反馈子系统分析

供应链金融信息生态系统的创新能力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具有复杂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各种影响因素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和多重反馈机制。鉴于此, 本文针对供应链金融信息生态系统创新能力的影响主体因素分别建立动态反馈子系统并进行分析, 以便为供应链金融信息化管理寻求创新能力建设的合理化建议和措施提供分析基础。

4.1 供应链金融信息生态系统技术创新能力子系统分析

面对先到金融产业发展的挑战和冲击, 以信息化管理水平作为提高供应链金融竞争力的关键势必要求不断提升供应链金融信息生态系统的技术植入, 其技术创新能

在图3左边的正反馈环中, 可以看出, 供应链金融发展速度的加快, 供应链金融创造的社会及经济效益也不断增强, 从而促使供应链金融信息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这又促进了供应链金融管理信息管理水平的进一步优化升级, 如此循环发展构成了一个“正反馈环”。在图3右边的负反馈环中, 我们可以看到外部环境的诸多因素会逐渐制约供应链金融的信息化服务能力, 如供应链金融的信息人才的保障、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内部各关联主体的信息化管理水平程度以及供应链金融信息生态平台的成熟程度等, 都会增加供应链金融信息技术创新的难度, 从而使供应链金融信息生态系统技术创新出现延迟的负反馈环。

4.2 供应链金融信息生态系统制度创新能力子系统分析

政府对供应链金融信息生态系统的扶植及政策系统动力分析如图4所示。

在图4中, 我们看到, 上半部分“成长上限”模型, 由一个正反馈环和负反馈环构成, 下半部分为“投资不足”负反馈环。这个负因果链的含义是:当供应链金融信息生态系统对制度创新有需求时, 当前政府的扶植力度及政策已经不能满足供应链金融信息生态的发展要求时, 才认识到提高政府扶植力度和完善的政策设置的重要性, 但由于时间的延迟, 当供应链金融信息生态系统因为政府对供应链金融信息管理的扶植及政策设置不及时而出现问题时将严重抑制供应链金融信息化的发展。

4.3 供应链金融信息生态系统人才支撑创新能力子系统分析

供应链金融信息生态系统人才支撑水平及其内部创新支撑管理能力的系统动力分析如图5所示。

在图5中, 我们不难看出, 上半部分“成长上限”基模, 由一个正反馈环和负反馈环构成, 下半部分为“投资不足”负反馈环。在正反馈环中, 供应链金融信息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会影响供应链金融的发展速度, 供应链金融创造的社会及经济效益贡献越大越会促进供应链金融的信息技术的发展, 而供应链金融的发展速度对其创造的社会及经济效益的实现程度越高, 又会不断推进供应链金融信息化的发展, 如此循环发展构成了一个“正反馈环”;但是这个正反馈环也不是无限扩大, 当供应链金融信息生态系统的发展逐步达到一定程度后, 供应链金融信息化技术人才能力及其内部的信息化管理能力的问题就会凸显出来, 这里会存在负因果链:供应链金融技术人才及内部信息化管理能力满足程度→加强人才培养和提高管理水平的认识程度。

我国供应链金融产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已经越来越清晰, 但是对金融行业为而言, 面对迅猛发展的互联网和移动网络技术, 既能够熟悉供应链金融业务又能够掌握供应链金融的技术服务和管理的中高端行业人才已成为制约供应链金融发展的主要瓶颈。为解决供应链金融信息生态系统人才支撑创新能力子系统的困难, 培养大批优秀供应链金融的技术服务和管理人才, 推动供应链金融产业快速发展已迫在眉睫。

5 结论与思考

上述分析就如何发展供应链金融信息生态系统技术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和人才支撑创新能力三个子系统的分析给出了具体线索。基于上述认识和子系统分析结果, 针对影响供应链金融信息生态系统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用动态系统模型具体地剖析了各子系统中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 在此基础上给出发展供应链金融信息生态系统创新能力的线索和思路。但限于篇幅, 本文未能就供应链金融信息生态系统创新能力影响系统结构框架中技术创新能力与制度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与人才支撑创新能力、人才支撑创新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之间三个“次级”子系统的影响因素间的因果关系展开分析。

摘要: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服务业态以强大的“溢出效应”整合供应链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推进了其信息生态系统的发展。供应链金融信息生态系统是否能够稳定发展,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自身的创新能力。笔者通过构建供应链金融信息生态系统创新能力这一复杂动态系统影响因素的整体框架, 进一步用系统动力模型工具分别对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制度创新能力、人才支撑创新能力等三个子系统内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发展供应链金融信息生态系统创新动力的线索和思路。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信息,生态系统,创新动力模型

参考文献

[1]李占雷.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核心企业的能量扩散效应[J].江苏商论, 2012, 12:139-140.

[2]贾仁安, 丁荣华.系统动力学——反馈动态复杂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3] (美)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8.

上一篇:定性结构力学工程实践下一篇:加大打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