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观察者(精选8篇)
普通观察者 篇1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 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各高校的重中之重, 通过观察普通高校课堂教学现象, 阐述了当前普通高校课堂教学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转变课堂教学理念, 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知识生成和教育价值统一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教学观察,教学现状与问题,教学思考
近几年,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跨入了国际所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 成为高等教育大国, 与此同时, 我国普通高校教学质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一份“针对我国教育的满意情况”的问卷调查中, “质量滑坡”被公众排在了“高等教育领域最突出的问题”的首位[1]。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前途和命运, 教学质量就是学校的生命线, 而课堂教学作为普通高校教育最主要的实现途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课堂教学质量如何, 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乃至一个学校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那么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的课堂教学质量到底如何呢?
一、普通高校课堂教学观察
课堂教学我们通常认为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四部分组成,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要了解课堂教学的质量, 就要进入课堂教学, 首先让我们客观真实地来观察目前普通高校课堂的一些教学现象。
1.逃课现象严重
在大学的课堂上, 我们常常能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偌大的教室里, 只有为数可怜的学生零散分布在各个角落里。缘由何在?答案是逃课了。在大学的校园里, 甚至流传着一句俗语:逃课也是必修课之一, 选修课必逃, 必修课选逃。逃课成了大学课堂教学里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2.上课迟到早退成为一种默认的常态
上课铃声响了, 教室里, 稀疏的坐着一部分学生, 教师诧异地问学生, 今天是否有什么活动, 耽误大家来上课, 学生摇头。老师开始上课, 接下来的十分钟内, 陆续有学生满不在乎的走进来。而与此相反, 距离第二节课下课还有二十分钟, 教室的后门却开始有人不断的走出了, 真如有的老师戏称课程成为了自由市场。这样的场景, 我们几乎可以在每个普通高校的课堂上找到, 迟来早退成了一种普遍的状态, 亦是学生默认的生活状态。
3.课堂上与学习活动无关的现象无所不有
黑压压的教室里, 教师在讲台要么拿着讲稿, 要么盯着电脑认真的讲课, 学生在下面, 有的听歌, 有的玩手机发短信, 有的看其他书, 有的聊天, 有的睡觉, 两百多人的教室里, 只有十几个才真正在听教师讲课, 其余的人, 身在课堂心早就不知去哪儿了。
看到上面学生的课堂表现, 我们肯定很难理解, 探究知识的神圣殿堂怎么如此呢?教师是如何管理课堂, 开展教学呢, 再让我们来看看我们的主导者。
4.教师只顾讲授, 学生听与不听无关紧要
课堂上, 只见教师口沫横飞, 不见学生针锋相对。教师只着眼于书本, 教材, 而把活生生的具有个性的学生当成机械, 或不会思考的动物, 教师说得头头是道, 学生则昏头转向。教师只顾及自己的学术权威, 俨然一个学术卫道士, 板起脸孔。甚至有些教师, 完全是在课堂上做秀, 恰似进入无人之境, 声情并茂, 感情丰富, 自我陶醉于知识传授, 对于讲台以下的情况全然不理, 学生听也罢, 不听也罢, 时间一到, 收拾讲义走人。
5.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照屏宣科”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在普通高校的课堂上已经普遍使用, 在现代化的教室里, 屏幕居中居大, 教师居偏居次, 学生抬头只见屏幕, 难见教师, 只闻其声, 不见师情;屏幕内容上, 要么屏幕的内容与教师所讲完全吻合, 几乎无差别;要么屏幕内容与所讲无关或只是简单的标题而已, 教师、屏幕、学生三者分离。还有一种则是“快速浏览”, 其特征是课件做的很扎实, 教师边讲边快速的一页一页翻过, 不管学生是否跟得上。学生呢, 似乎在“看电影”、“听天书”。教师倒是费劲地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了。仔细观察普通高校课堂, 此类现象在今天的普通高校课堂中不再少数。
二、普通高校课堂教学现状与问题
上述的普通高校课堂现象, 虽不能代表我国普通高校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 但这种现象在我国普通高校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我国普通高校课堂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大学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还未真正的彻底改变
我国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仍根深蒂固地存在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在我国大学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讲授, 学生听课已经成为天经地义的课堂教学规则, 这种规则通过不断细化 (甚至是量化) 的课堂教学规范而得到进一步强化。长期以来, 采用这种课堂教学规则的一种潜意识前提是: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无所知, 需要靠教师的讲授、灌输才能给他们提供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特别强调其中的基本概念。注重知识传承, 强调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忽视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以灌输方式为主的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知识“大爆炸”的现代, 就会像爱因斯坦形容的“大学教育并不总是有益的, 无论多好的食物强迫吃下去, 总有一天会把胃口和肚子搞坏的, 纯真的好奇心的火花会渐渐地熄灭”。
2.严格的课堂教学规范, 保证了教学形式的质量, 阻碍了教师创造性的教学质量
我国高校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中往往非常严格地规定了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 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其好处是规范了课堂教学的形式质量, 但同时抹杀了创造性的教学质量, 阻碍了教师适时地柔性调整课堂教学这一能动过程的发挥。优秀的课堂教学不是一场编导好剧本给学生看, 而应是教师和学生在交互中生成的,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3.普通高校课堂师生缺乏交互性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 教师以传授知识为目标, 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 老师在课堂上辛苦的讲, 而学生并未参与到教学的情景中。教师和学生缺乏有效地交流和沟通, 学生的学习要求和状况不能及时地反馈给老师, 老师也忽略了作为主体的学生的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差异性。一言堂的讲授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
4.普通高校教师、特别是高水平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比较普遍
在我国普通高校, 由于受重视学科及科研等政策的影响, 部分教师存在不重视本科课堂教学的现象, 教师更注重科研的投入, 而对上课则抱着应付的态度, 不愿在课堂教学上投入精力和时间。正因为如此, 教授必须给本科生上课才被国家教育部门写入规定, 力图从根本上扭转普通高校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重视。
5.只注重知识的的传递, 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不仅要给学生知识, 更要让学生全面发展, 知识是手段, 发展是目的。但目前的总体状况是, 课堂教学中, 对知识的讲解比较重视, 而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关注的较少,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 较少注意到怎样通过课堂教学, 使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自学能力等进一步提高。据目前的统计资料显示, 约有40%左右的普通高校生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健康问题, 这些学生主要表现在心理压力大, 不知道如何调节自己。有些大学生还存在诚信的缺失, 如考试作弊, 找工作时编写假证明等。因此, 要把他们培养成人格健全、道德水准高的人才也是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三、加强本科课堂教学的思考
尽管教学改革在不断地深化, 教学模式在不断的更新, 但纵观我国的普通高校课堂, 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听课的课堂教学依然占据着主要地位, 仍然制约着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目前的课堂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1.转变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实现知识观到能力观的过渡
传统的讲授教学模式, 只能给学生现成的知识, 形成了学生思维的惰性, 知识也难以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能力。必须改变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 那课堂上应该怎么讲?原苏联教育论专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 不是死记硬背教材上现有的知识与结论, 而是通过分析和研究教材上或有关材料中没有明确阐述的、似乎是隐藏着的因果关系和规律, 去证明一个解释或推翻另一个解释……”。也就是说, “教师在教学中不是把教科书上的有关内容一字不漏地讲授给学生, 而是把有关材料提供给学生, 使他们明确学习中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 引导他们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并加以验证、独立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从而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不断提高智力水平……”。德国教育思想家费希特认为, 如果教授上课时是把一本人人都能看懂的书朗读一遍, 这种教学实在是毫无意义。人家上课就像是“吊胃口”, 就像介绍一桌丰盛的大餐, 告诉你每道菜有多么好吃、营养多么丰富、对身体多么有益, 使你垂涎三尺, 食欲顿起;再告诉你每道菜应如何制作、如何调配, 使你摩拳擦掌, 跃跃欲试;下课后, 你会迫不及待地一头扎进图书馆和实验室, 为自己准备这顿大餐。授“鱼”还是授“渔”, 何者更为重要, 值得深思[2]。这种模式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又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建立学习型课堂组织, 做到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统一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 二者的关系表现为双方目标一致, 共同参与, 协同配合。现代教育的重要理论之一, 就是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而传统的教育观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 常被看做是“上下级”的关系, 这样的师生关系肯定会使学生的自信心、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压抑所以, 建立学习型组织, 能够切实做到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统一。
3.创设融洽的交互的教学情境, 做到知识生成与教育价值的统一
教学情境就是由师生以学习内容为中介, 在特定的场景中情感互动而产生的学习氛围, 它是课堂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之一。知识的获得必须经由精神的滋润和心灵的孕育。反映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必须创设融洽的教学情境, 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向互动, 有教师和学生智慧、情感、能力的投入。在这个过程中, 使学生努力学会不断地、从不同方面丰富自己的经验世界, 学会实现个人的经验与新知识的结合, 逐渐完成个人精神世界对社会共有精神财富富有个性化和创造性的占有, 从而实现教育的价值, 这一过程有知识的生成、技能的生成和情感价值观的生成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教授曾经指出, 课堂教学应该被看做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 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对学生而言, 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 它的质量, 直接影响学生现状及今后多方面的发展和成长。因此, 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转变课堂教学理念, 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则在学生的成长中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 升华自己的职业情感。构建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http://news.sina.com.cn/c/2006-07-04/153210330114.shtml.
[2]李志义.是“喂食”还是“吊胃口”[J].中国大学教学, 2008, (2) .
[3]王鉴.论课堂的历史形态及其变革[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3) .
普通观察者 篇2
【摘要】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联合中药外洗剂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7例普通型手足口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采用热毒宁注射液联合中药外洗剂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平均留观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临床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热毒宁联合中药外洗剂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疗效显著,患者依从性高,无明顯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足口病;热毒宁;五味消毒饮;外洗
【中图分类号】R7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7-0109-02
手足口病(HFMD)是学龄前儿童夏季好发的急性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近年以CoxA16、EV71感染多见,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为其主要症状[1]。部分患儿短时间内出现神经系统、心肺功能障碍,演变为危重症,乃至死亡。2008年国家卫计委把该病列为丙类传染病管理,近年来在我国呈区域性爆发流行。笔者采用热毒宁注射液联合中药外洗剂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44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10月我院收治的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87例,均符合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中的诊断标准[2]。排除水痘、风疹、口蹄疫等。其中男50例,女37例,所有患儿均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37.5~39.8℃,手足斑丘疹发生率100%,部分患儿伴有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少数患儿并发支气管炎症。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男性25例,女性19例,年龄3个月至6.8岁,平均2.46岁,平均病程1.40d,CRP为(10.1010±10.3289)mg/L;对照组43例,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龄9个月~5.6岁,平均2.50岁,平均病程1.50d,CRP为(10.2088±10.2646)mg/L。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C-反应蛋白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严格按照丙类传染病管理,对监护人健康宣教,予皮肤、饮食等辨证施护,常规对症支持,伴有口腔黏膜疱疹者,予西瓜霜喷剂联合亚叶酸钙喷涂患处,并发细菌感染者加用相关抗生素。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热毒宁注射液(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50217)0.5~0.8ml/(kg·d),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100ml稀释后静脉缓慢滴注,每天1次;中药外洗方剂由五味消毒饮加味组成(中药饮片由广西柳州百草堂药业有限公司提供):两面针、广藿香、野菊花、金银花、连翘、大青叶、紫花地丁、香薷、薄荷各15g、荆芥10g。水煎适量微温泡洗,每天2次。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15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50ml中静滴,每天1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组退热时间、口腔疱疹或溃疡愈合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平均留观时间及临床疗效。
1.4 疗效判定标准[3] 显效:72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口腔溃疡愈合良好,皮疹消退,饮食恢复正常,正常玩耍;有效:72小时后,体温恢复正常,口腔溃疡症状减轻,皮疹部分消退;无效:72小时后,体温仍没有控制,口腔溃疡症状无明显好转,皮疹消退不明显。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3.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两组口腔疱疹或溃疡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退热及皮疹消退时间、平均留观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药物性皮疹、过敏性休克、腹泻呕吐等不良反应。无效患儿中多因并发支气管炎症,经抗生素治疗后告愈。两组皆无患者转为重症。
3 讨论
手足口病属中医学“温病”、“时疫”范畴,其基本病因为外感时邪疫毒,内伤湿热,发于心脾,扰动肝风,与肺、胃有关[4],邪在肺卫,多为轻症,属普通型;邪犯营血,多为重症,易发变证,易致死亡。普通型以解表清热,祛湿解毒为治疗原则。
热毒宁注射液由青蒿、金银花、栀子组成,青蒿性寒微辛,有解表清热之功;金银花性味甘寒,归肺、心、胃经,功专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栀子性味苦寒,归心、肝、肺、胃、三焦经,功专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诸药合用,既能使风热之邪从表透解,又能使热毒邪气从内清泄。药理研究发现[5],该药所含成分具有较强抑制细菌、抗流感病毒,提高机体细胞免疫,有明显的抑制炎症及解热作用,部分提取物能使正常动物的体温下降,作用显著而持久,并有一定的镇静、抗惊厥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热毒宁能够有效对包括 EV71具有抑制及灭活作用[6]。而其退热作用与能抑制致热动物模型脑脊液和血浆中环腺苷酸 (CAMP) 的升高及血浆中内生致热源白细胞介素-1(IL-1) 的升高有关,这也是利巴韦林所不具有的。中药外洗剂由五味消毒饮加味,五味消毒饮出自《医宗金鉴》,有清热解毒、消散疔疮之功,佐与连翘、薄荷、香薷、藿香、两面针、大青叶、荆芥等轻宣透邪、芳香化浊、凉血解毒之品,以增强原方解毒消斑作用 [6]。
本研究表明应用热毒宁联合中药外洗,在口腔疱疹或溃疡愈合时间两组间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罗试计[7]等研究发现,西瓜霜喷剂联合亚叶酸钙喷涂口腔疱疹或溃疡,疱疹或溃疡愈合时间明显优于不用或单用西瓜霜喷剂,这与两者联合应用,使药物直达病所发挥作用,共同促进溃疡愈合有关。而在退热、皮疹消退时间、平均留观时间及临床有效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除了与热毒宁对EV71具有抑制、灭活作用,包括抑制致热源因子(CAMP,IL-1)有关外,可能还与中药的内外并用、共同药效有关。热毒宁静脉给药,内能清热解毒;中药外洗,能透邪达表,使湿热疫毒表里双解。现代药效研究证实,外洗方中的多味药物,均有较广的抗病毒、抗菌及提高机体免疫力作用。再者,相对于口服药物的肝脏首过效应,外洗有利于药物直达病所,邪从外解,更能排解患儿拒药难题,依从性高。
综上所述,热毒宁注射液联合中药外洗剂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两者内治外用,相辅相成,疗效显著,而且患者依从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07-80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S].2010:4.
[3] 李 瑛.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05(2):80-82.
[4] 胡 燕,王孟清.小儿手足口病中医证候特征及演变规律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3(1):29-31.
[5] 黄兆胜.中药学[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4,87,128.
[6] 谭 涛,秦宗会,谭 蓉.青蒿类药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09,18(3):63-64.
[7] 罗试计,王国桢,李世够,等.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儿童手足口病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14,32(8):95-97.
普通观察者 篇3
1. 相关判例
(1) Gorham Co.V.White。
“普通观察者”标准源自Gorham一案,1861年7月,Gorham公司获得了一项关于餐用汤匙与餐叉把柄的外观设计专利,该项产品在市场上极受欢迎。而另一家White公司分别于1867年、1868年,也获得两项关于餐叉与汤匙把柄的专利。由于White公司生产销售的上述两款汤匙和餐叉触动了Gorham的利益,Gorham向纽约州南区地方法院提起专利诉讼,Gorham一审败诉,不服,向巡回法院提起上诉,巡回法院维持地方法院的判决。于是Gorham又向美国最高法院提起上诉。
在该案审理过程中,美国最高法院认为,在判断2个外观设计是否相同时,不能以专家而应该以“普通观察者”(Ordinary observer),即一般人的眼光来判断。因为专家总会注意到2个设计在细微之处的不同,他们不是正常情况下会被欺骗的人们。在专家的眼里,Gorham的外观设计和White的外观设计之间会存在一些区别,但普通购买者却很可能将White的外观设计误认为是Gorham的外观设计。以专家的眼光作为检测标准,实际上是在帮助仿冒品逃脱侵权的指控,最终毁损外观设计保护制度。基于“普通观察者”标准,最高院推翻了下级法院的判决,判定White的外
图1 Gorham及White的设计观设计侵犯了Gorham的专利权。
(2) Goodyear V.Hercules。
原告Goodyear公司有一个关于轮胎花纹的349, 080外观设计专利,被告Hercules公司的专利也是轮胎花纹设计,名为“Power Trac”。
在地区法院的审理过程中,法官确定的“普通观察者”是卡车轮胎的购买者———卡车司机及承运人,而原告认为该案的“普通观察者”应是一般轮胎的购买者,而非卡车司机及承运人等卡车轮胎的购买者。因为自己的外观设计权利要求是轮胎而不是卡车轮胎,购买轮胎的人与购买卡车轮胎的人,对轮胎花纹的分辨力不同,前者更易被误导。于是,Goodyear上诉至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以下简称CAFC)。CAFC认为“普通观察者”的判断并非由权利要求的解释决定,而是看市场上的实际购买者,由于Goodyear和Hercules的商业实施例都是卡车轮胎,所以CAFC同意地区法院的做法:将卡车轮胎的实际购买者(即卡车司机及承运人)作为该案中的“普通观察者”。
(3) Arminak V.Saint-Gobain Calmar。
Arminak与Calmar都是制造与销售家用清洁剂容器喷头的公司,1997年,Calmar获得了2个喷头罩外观设计专利:专利581和602。在专利说明书中,Calmar提供了581专利的名为“ergo”的商业实施例。2004年,Arminak开始销售一种名为“AA Trigger”的喷头产品,同年11月16日,Arminak向加利福尼亚中部地区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做出不侵权的确认判决,而Calmar提起了专利侵权的反诉。
在该案的审理过程中,专利权人Calmar主张该案的“普通观察者”是清洁剂的消费者。但地区法院认为该案中的“普通观察者”应是组装清洁剂的中间产品———喷头的合同购买者(工业购买者),判定Arminak没有侵权。Calmar不服,向CAFC提起上诉。CAFC查阅了Calmar的销售记录后认为,Calmar公司从未将喷头直接卖给消费者,其销售对象是清洁剂的制造厂商,这些工业购买者大量采购喷头罩及喷头,用来组装成清洁剂产品。基于这种认识,CAFC同意地区法院的观点,确认该案中的“普通观察者”是工业购买者和合同购买者,这些人是有一定经验的购买者,在选购喷头罩时可以较容易的看出二者之间的差异,并不会对2家公司的设计产生误认、混淆。所以CAFC最终判定Arminak并没有侵权。
(4) Egyptian Goddess, Inc.V.Swisa Inc.。
原告Egyptian Goddess, Inc公司(以下简称EGI)拥有一项“指甲抛光器”的外观设计专利权,专利号为D467, 389。2003年3月21日,EGI向德克萨斯州联邦北区法院提交诉状,起诉Swisa公司的一款指甲锉侵权其专利。地区法院认为被告的产品不构成侵权。EGI不服,向CAFC上诉。
本案中,EGI的389专利具有一长方形的中空管体,该中空管体的4个外表面中有3个覆盖有抛光垫, 第四面则无抛光垫。而Swisa的设计与389的区别在于4个外表面均有抛光垫。2个最接近的在先设计是Falley抛光器和Nailco抛光器。Falley抛光器具有实心、矩形的截面,且所有侧面具有抛光垫。Nailco抛光器具有三角形、中空的截面,且3个侧面均有抛光垫。EGI认为普通观察者会将被控设计误认为是自己的设计,因为增加一个抛光垫没有显著改变整个设计装饰性效果,而Swisa认为普通观察者一眼就能将3个抛光垫和4个抛光垫区分开,所以自己不侵权。
CAFC审理后认为被告不侵权。在此案的审理过程中,CAFC抛弃了以往判例中使用的“新颖点”检测法 (1) ,而是宣布“普通观察者”检测法为辨别是否侵权的唯一方法,并将“普通观察者”进一步发展为熟悉相关在先设计的普通人。
2. 分析
从Gorham案可以看出,美国最高法院是从市场的角度出发,来定义“普通观察者”的。“普通观察者”是否会被仿冒者的相似设计误导而产生混淆,误认为其所购买的仿冒品是专利设计,是判断侵权与否的一个标准。
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的是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市场利益,所以,谁在市场上对产品的购买拥有最终的决定权,谁才是真正消费者。基于这个理念,在Goodyear一案中,CAFC将普通观察者明确为市场上的实际购买者。
随着产业全球化和制造分工的发展,一些厂家独立出来成为中间制造商。这些制造商大量购买零配件,将零配件进行组装,再将组装后的产品出卖给最终消费者。大多数零配件的直接销售对象并不是最终产品的消费者,而是这些大宗买卖的中间制造商。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到底谁才是此处的“普通观察者”?购买最终产品的消费者,还是购买零部件的中间制造商或工业采购者?
Arminak案中,CAFC将这个问题明确,CAFC认为,如果专利设计只是使用在产品的零配件上,那么普通观察者应该是工业上的专业采购者,而不是最终使用者,也不是零售消费者。这样就将普通观察者标准中“普通观察者”进一步诠释。但核心的一点仍没做改变:市场上实际购买零配件的工业采购者才是真正的“普通观察者”。
到了EGI一案中,CAFC抛弃了以往判例中独立使用的“新颖点”检测法,将其融入“普通观察者”标准之中,宣布“普通观察者”检测法是辨别是否侵权的唯一方法, 并进一步发展了“普通观察者”的涵义 (2) 。Gorham一案确立的“普通观察者”具有普通的智力、知识水平和辨识能力,但Gorham一案并没有明确提到“普通观察者”是否应对现有技术的在先设计有所了解。而EGI一案中,CAFC将“普通观察者”发展成为对在先设计有合理熟识度的普通人。原本独立的两个标准“普通观察者标准”和“新颖点标准”也合并为一项标准———熟悉相关在先设计的普通观察者标准。CAFC认为,运用这种“普通观察者”标准不会夸大整个设计中非显著特征的细微差别的重要性,因而不会产生混乱的风险。
3. 启示
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断应立足于混淆标准,还是新颖标准,我国理论界一直有争议,两个标准各有弊端。
以是否造成产品的混淆作为判断侵权的依据,导致的后果是外观设计专利权可能得不到有力的保护。比如某玩具厂有一款造型独特的新型玩具的外观设计专利权,另一玩具厂完全模仿了该玩具的外观设计,仅将部分外壳改为透明材料,从透明材料处可以看到该玩具的内部结构。若立足于不产生一般消费者的混淆为标准,则另一玩具厂家就不构成侵权,这对外观设计的专利权人十分不公平,导致的后果是,使得“对某设计未做出任何实质贡献的第三者钻空子,从而名正言顺地剽窃他人的设计成果。”
而“新颖点”标准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EGI一案中,CAFC摒弃了沿用多年的独立的新颖点检测法是有其原因的:比如法院的注意力会集中在被控设计是否盗用了专利设计的某个具体新颖点上,而不是更重要的问题:被控设计在整体上是否实质上盗用了专利设计?而且,当一项专利设计较在先设计有许多个不同特征时,哪一个或哪些才是所谓的真正的新颖点?此外, 运用“新颖点”检测还产生这样一种怪圈:专利设计新颖点越多, 被控设计没有侵权的胜诉机率就越大。因为这时被告可以钻法律的空子——盗用专利设计99%的新颖点,只要没有100%盗用全部新颖点,即使被控设计和专利设计整体上几乎等同, 也不构成侵权。
但两个标准总有一个以哪种标准作为立足点的问题。在此,不得不提到外观设计侵权判断标准与授权标准是否应当一致的问题。笔者同意这样的观点:这两种标准不应当一致。授权判断和侵权判断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行为。授权是一种行政行为,更关注的是申请授权的外观设计是否是不同于已有设计的一种新设计。所以授权的立足点应该是创新,主要是看该外观设计与已有设计有多少区别,区别越多越大,表明创新性越强,越应该被授予专利权。而侵权判断是一种司法行为,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别人仿冒专利产品,搭专利产品的便车,抢占了本属于专利产品的市场利益,而市场利益是由消费者决定的,所以侵权判定“更注重的是被控侵权产品外观设计与获得专利保护的外观设计会不会导致消费者的误认、误购、混淆,即更注重它们之间相同、相近似的方面有多少”。因而其立足点应该是防止消费者产生混淆,除非被控侵权人依据新专利法62条进行已有设计抗辩,但即使是使用已有设计抗辩,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应该是授权设计与已有设计会否造成消费者的混淆,所以笔者认为外观设计侵权判定的立足点应是混淆标准。
2009年12月21日,我国最高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应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其中第10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以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一般消费者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判断外观设计是否相同或近似。”从该条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最高院在判断外观设计专利侵权问题上采用的标准,仍然是一直以来占主流地位的一般消费者是否混淆的标准。
最高院的《解释》虽然明确了“一般消费者”作为侵权判断主体,但并没有明确当产品的实际购买者与使用者不一致时,应该以何者作为“一般消费者”?曾经有观点认为“一般消费者”应该定义为外观设计专利相同或类似产品物理效用的享用者, 然而这种观点是有一定问题的。几年前曾经发生过一个案例:“宁波燎原公司诉扬州现代照明公司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纠纷案”。原告燎原公司拥有一项路灯的外观设计专利,认为被告现代照明公司未经许可,制造、销售了其专利产品,构成专利侵权。一审和二审法院均认为,本案中的“一般消费者”是马路上的行人,所以判定侵权成立。
对此,本文有不同的看法,本文认为该案中的“一般消费者”是路灯的购买者而不是路灯物理效用的享用者———马路上的行人。专利制度基本目的是鼓励创新,而鼓励创新就意味着要给与专利权人切实的市场利益,而市场是由实际掏钱购买产品的人来决定的,只有实际购买产品的人在购买时产生了混淆,才会对该产品的销售最终产生影响。就比如儿童用品,虽然儿童是产品的享用人,但实际购买者却基本上都是家长,影响儿童产品销售的是家长而不是儿童。所以本文认为“一般消费者”应该是市场上的实际购买者,而不是产品物理效用的享用者或使用者,这个结论也可以从美国法院的一系列判例说明理由中得到。
进一步需要明确的问题就是中间产品的外观设计近似性的判断主体问题。2009年的万丰“摩托车车轮”外观设计案件就集中体现了这一点,浙江万丰摩轮有限公司认为浙江今飞机械集团侵犯其摩托车车轮外观设计专利权,今飞遂申请万丰专利无效。专利复审委审查后,宣告万丰外观设计专利权无效。万丰不服,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该案经过一审、二审及最高院再审,最终判定专利复审委败诉。在该案的审理过程中,虽然三级法院在认定复审委败诉上并无争议,但在如何认定“一般消费者”的问题上,北京市一中院与北京市高院和最高院却有着不同的观点。
一审法院认为,摩托车车轮属于摩托车的中间产品,摩托车消费者一般不会直接购买摩托车车轮进行组装,因此车轮的一般消费者应为摩托车组装商或维修商。
二审法院则认为,摩托车车轮的一般消费者应当是对摩托车车轮具有常识性了解的人,既包括组装商、维修商也包括一般购买者、使用者。
最高院则同意二审法院对一般消费者的认定。
从一审、二审到再审,可以看出对于“一般消费者”的认定,各级法院在审判实践中仍然存在许多差异,而不同的认定标准,就有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审理结果。对于本案摩托车车轮的“一般消费者”的认定,笔者认为应该从市场购买者的角度去界定,谁在市场上对车轮的购买拥有最终的决定权,谁才是真正的“一般消费者”。本案涉及的是摩托车车轮而非摩托车的外观设计问题,摩托车车轮属于摩托车这一最终日常产品的中间产品,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摩托车车轮这种零配件的直接销售对象到底是谁?在Goodyear和Arminak案中,美国法院是通过查阅专利产品的实际销售对象来辅助判断的。Goodyear一案中,Goodyear的商业实施例都是卡车轮胎而非轮胎,所以法院认定的“普通观察者”是卡车轮胎而非轮胎的购买人。Arminak一案中, Arminak喷头的实际销售对象是用喷头组装清洁剂产品的制造厂商,对于清洁剂这种价格便宜的日用品,即使喷头有问题,一般人不会专门去购买喷头来置换,而是直接再去购买一瓶清洁剂,所以法院认定的“普通观察者”是购买喷头的中间制造商, 而非购买清洁剂的消费者。对于本案而言,如果证据表明摩托车车轮的购买者仅是大宗车轮买卖的中间组装商或维修商,则本案的“一般消费者”只能认定为中间组装商或维修商。但摩托车作为一种广泛使用、并非很便宜的交通工具,在车轮出现问题时,摩托车的购买者购买车轮来更换也是常有的事,所以本文认为,北京高院和最高院认定摩托车的一般购买者和使用者也是该案中的“一般消费者”并无问题。
作为判断外观设计相同或相近似的主体,“一般消费者”是一个抽象概念,是对现实生活中消费者的法律抽象,是法律消灭了人们在性别、脾气、智力、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别,而创造出的只具备社会一般人所拥有的经验知识和逻辑推理能力的普通人的模型。它并不是指具体的某一些人,而是指一种抽象化的认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如果只认识到“一般消费者”是法律抽象的标准化人,对于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断并没有太多实际意义。因为“一般消费者”是一种事前确定的判断标准,而具体案件中被告的情况却是千差万别的。
“一般消费者”的适用不应该是机械的,对于“一般消费者”这个虚拟人的认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在具体案例中,往往由法官根据其社会经验做出界定。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作法可供选择,一是这种认知能力应该是最一般的普通大众的认知能力,或者说就是任何公民的认知能力。二是该认知能力应是对相关设计有一定熟识度的一般消费者的认知能力。三是该认知能力应是类似于专业设计者的认知能力。本文认为第二种作法较为可取,即“一般消费者”更类似是一种见识多广的用户,对在先设计的通常样式和所属领域有一定了解。
最一般的普通大众的认知能力不应该作为此处“一般消费者”的认知能力,原因在于只有购买某种产品的人,才需要将该产品与同类其他产品是否相同或近似进行比较,把和该产品毫不相关的人作为是这种产品的“一般消费者”,得出的结论会有失公允。
“一般消费者”的认知能力也不应该提高到类似于专业设计者的认知能力,因为后者总会注意到两个设计的不同之处, 哪怕这种不同是极其细微的。正如Gorham一案中,法官所说的那样,“他们不是正常情况下会被欺骗的人们”。如果将侵权判断的主体规定为类似于本领域普通设计人员,实际上是在帮侵权者逃脱指控。
在“一般消费者”具体化的过程中,必须意识到“一般消费者”不是全知全能的人,对其知识量应该有所限定。其知识应该包括 (1) 普通消费者的知识; (2) 普通消费者在购买现场的知识; (3) 相关产品消费者已经掌握和应该掌握的知识。将“一般消费者”定义为对在先设计有一定的熟识度,见识多广的用户是较为合适的做法。这种“一般消费者”更准确的讲应是介于最普通社会大众与专家之间的人,或者说是一种见多识广的消费者,他对某种产品有购买兴趣,其认知能力应比最一般的社会大众高,而较本领域普通设计人员水平低。至于其对于在先设计熟识度,应根据不同类别的产品而有所差异。进行侵权判定时,“一般消费者”应该基于在先设计来观察专利设计与被控侵权设计之间的区别。专利设计越接近在先设计,被控侵权设计与专利设计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一般消费者”眼中就越重要。
总之,本文认为在“一般消费者”这个标准人具体化的过程中,应该根据行为人的具体特点进行变化,以确定什么是他“已经掌握和应该掌握的知识”。这就需要从市场角度出发,首先分析被控产品的属性,再选择适当的实际购买者作为具体案件的“一般消费者”,然后确定其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判断被控设计与专利设计是否会产生混淆。
而市场上销售的产品一般来说,可以分成以下类别:
第一类是日常生活消费品。例如食品、衣物等。这类产品的购买人只要具有最普通的认知能力即可。这类产品又可细分为:
(1) 便利品。指消费者购买频繁,想到即可买到,并且只花最少精力和时间去比较的消费品。例如零食、报纸等。
(2) 选购品。指消费者在购买前,往往会去多家商店了解和比较商品的式样、质量、价格等因素的消费品。例如女装、家具等。
相对于便利品而言,选购品的一般消费者的一般注意力标准要稍高些。
第二类是特定用途产品。例如卡车、轮椅等。这类产品的实际购买者对该类产品有一定程度的认知。较日常生活消费品的购买人而言,对产品之间的辨识能力应该规定的稍高一些。
第三类是专业技术产品。比如实验室设备、医疗器械等。基于专业性的需要和价格因素,在购买这些产品时,相关单位都会比较谨慎,派出去购买的人员都是对该类产品有相当认知的专业人员。他们在购买时,无论判断力还是辨识力都较前两类产品购买者强,会注意到两个设计的细小差异,因而判断是否会将两个设计混淆时,对一般消费者的知识量要求的应该更高一些。
第四类是商业大宗采购产品。这部分产品的采购者训练有素,有相当程度的专业知识和辨识能力,即使两个设计差异极其微小也能分辨出来。
第五类是微电子产品。比如:某些精密仪器的电子配件。在购买这类产品时,购买者通常会使用显微镜等仪器,购买者的注意力和辨识程度是最高的。
此外,产品上市的时间,也会对“一般消费者”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产生影响。一种新产品刚推入市场时,人们对它很陌生,即使仿冒者对它进行较大变化,“一般消费者”施以一般注意力时,也不一定会认出来,但随着该产品的逐步普及,该产品的“一般消费者”对该产品的认知能力也应逐渐增加。
4. 结语
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的判断应当借助一个标准人,中美两国都采用了“一般消费者”(美国称“普通消费者”)作为这个标准人的构建基础,正确认识“一般消费者”,是实现外观设计专利立法目的不可或缺的条件。“一般消费者”是法律抽象的概念,他不是指具体的每一个消费者,但他又不是纯粹抽象之人。抽象化的一般消费者总要适用到一个个具体的案件之中,这就涉及到用何种理念来适用的问题。在对“一般消费者”具体化的过程中,美国一系列的判例表明,他始终是从市场的角度来分析和界定真正意义上的“一般消费者”,真正的“一般消费者”应该是对相关产品设计有一定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购买者,他是一种见识多广的用户,在“一般消费者”构建的过程中,应该通过分析被控产品的属性,再选择适当的实际购买者作为具体案件的“一般消费者”。
参考文献
[1]Gorham mfg.co.V.white, 14wall.511, 81U.S.511, 20L.Ed.731 (1871)
[2]Goodyear tire&Rubber Co.V.Her-cules Tire&Rubber Co., 162F.3d1116 (Fed.Cir.1998)
[3]Arminak&Assocs., Inc.V.Saint-Gob-ain Calmar, Inc., 501F.3d1314 (Fed.Cir.2007) .
[4]Egyptian Goddess., Inc.V.Swisa Inc., 543.F.3d665 (, Fed.Cir.2008) .
[5]吴观乐.试论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的立足点[J].知识产权, 2004 (1) .
[6]程永顺.外观设计授权审查标准及方式的质疑[J].知识产权, 2003 (1) .
[7]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2010) 高行终字第467号行政判决书, 最高人民法院2010行提字第5、6号再审判决。
普通观察者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自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手术的普通外科患者中随机抽出235例, 所有病例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120例, 对照组115例。年龄从1~70岁, 平均年龄32.5岁, 男的160例, 女的75, 其中腹股沟疝手术60例, 睾丸鞘膜积液45例, 精索静脉曲张40例, 急性阑尾炎20例, 甲状腺良性肿物30例, 乳腺良性肿物4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营养、身体状况等都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在手术后按一般常规使用抗生素, 切口用酒精纱布包扎、换药等。治疗组在手术后同样使用抗生素, 切口用生理盐水清洗干净, 用干纱布抹干, 不能留有水分, 用酒精消毒, 创面干后再用苏肤凝胶均匀地涂抹在切口及其周围1~2cm, 待凝胶成膜后 (一般1~2min) , 再用透明敷贴或无菌敷料覆盖。每天注意观察切口, 若无红肿、积液、积血等渗出液, 一般2~3d换药一次;若切口有红肿或渗出物较多, 需要及时给以清创换药, 特别要注意把那些渗出物清创干净。换药时用生理盐水将切口及其周围皮肤清洗干净, 用干净的消毒纱布抹干, 再重新涂抹苏肤凝胶, 方法同上。拆线后继续用苏肤凝胶涂抹切口及其周围, 以进一步消除周围皮肤色素沉着, 抑制瘢痕形成。因凝胶自然成膜, 这时候不必再用敷料覆盖切口, 每天1~2次, 连续用2周, 用药期间不能让生水淋到创面。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观察两组在术后使用抗生素的天数, 切口出血、渗液情况, 拆线时间, 切口瘢痕, 皮肤色素沉着等。疗效标准:术后切口无脂肪液化、无感染, 拆线后皮肤无色素沉着、无瘢痕形成为有效;无效为有脂肪液化、感染等, 拆线后出现明显色素沉着、瘢痕增生。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治疗后随访6个月, 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 对照组总有效率91.3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疗效结果详见表1。
注:χ2=6.27, P<0.05
3 讨论
苏肤, 又名医用壳聚糖创面修复膜, 剂型是苏肤凝+苏肤膜, 成分是壳聚糖、胶原蛋白、熏衣草油。壳聚糖[1]又名甲壳素, 是自然界唯一带正电荷的天然高分子物质,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在体内可降解为N-乙酰葡萄糖胺 (NAG) , 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菌止血、修复组织、抑制瘢痕的作用, 被科学界誉为“第6生命元素”。目前医学上广泛运用于外伤创面、手术创面、烧烫伤创面、溃疡创面的抑菌护创、促进创面愈合、抑制瘢痕形成。
其治疗原理是壳聚糖能趋化白细胞, 诱导局部巨噬细胞, 增强其吞噬功能和水解活性, 刺激其产生淋巴因子和炎性物质, 从而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感染能力, 加快磷状上皮的化生, 促进移行带回移, 明显提高人抗感染能力, 迅速消除患处炎症, 加快创面的自然愈合且不留瘢痕。
普通外科手术的切口愈合不良是临床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主要原因有切口感染、裂开、脂肪液化等原因, 而切口感染已成为成功救治外科患者的障碍之一。王红梅等[2]报道的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 (6.44%) 。影响因素有:年龄大、体质指数高、有基础疾病、急诊手术、备皮至手术时间长、夏季手术、切口长度、侵入性操作、手术时间长、非主刀医师缝合、患者免疫力低下等。切口愈合不良不仅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也给患者的心理、生理上带来痛苦, 甚者出现残废或死亡。为了减少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 笔者自2006年以来采用手术后切口用苏肤凝胶涂抹, 一直到拆线后2周, 经过临床对照研究, 使用苏肤凝胶的患者效果显著。通过对两组手术后的抗生素使用时间, 切口出血、渗液情况, 拆线时间等的比较, 结果显示治疗组切口的出血、渗液、脂肪液化发生率明显降低, 抗生素的使用时间缩短, 拆线时间提早, 术后切口色素沉着、瘢痕形成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以上结果表明, 在手术切口创面使用苏肤凝胶后能有效地加速上皮细胞的增生、修复, 提高上皮细胞的修复质量, 同时有效的止血, 减少创面渗血过多而对创面造成感染。壳聚糖对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均有杀菌作用而不产生耐药性[3]。另外, 手术切口形成创面后, 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新生毛细血管等共同构成了肉芽组织, 填充创伤组织裂缝, 最终形成瘢痕。据现代医学最新研究, 瘢痕是创面组织在修复过程中, 因Ⅰ型胶原、Ⅲ型胶原比例失调, 胶原蛋白和胶原纤维排列错位、无序沉积形成的。抑制瘢痕机制是能够有效刺激纤维母细胞增值和胶原蛋白有序沉淀, 抑制Ⅰ型胶原分泌, 降低Ⅰ型胶原、Ⅲ型胶原比例, 使瘢痕组织内胶原蛋白和胶原纤维重新有序排列, 达到抑制瘢痕形成。而苏肤凝胶就是给切口创造了无瘢痕愈合环境, 从分子学、细胞学的角度, 修复创口平整光滑细密, 从而达到了抑制瘢痕形成, 这也是从本上防治瘢痕的好方法。可见, 苏肤凝胶应用在普通外科手术后切口, 具有美容效果、使用方便、疗法创新、科技含量高、经济实惠、疗效显著、患者易接受等特点, 值得向临床各领域广泛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普通外科手术后切口应用苏肤凝胶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出235例, 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120例, 对照组115例, 治疗组手术后切口应用苏肤凝胶, 对照组按常规处理。结果 两组治疗后随访6个月, 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 对照组总有效率91.3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苏肤凝胶应用在普通外科手术后切口, 具有美容效果、使用方便、疗法创新、科技含量高、经济实惠、疗效显著、患者易接受等特点。
关键词:苏肤凝胶,外科手术,疗效
参考文献
[1]王红梅, 张梅.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调查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07, 6 (1) :33.
[2]阳光之路生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新型生物材料安普舒医用创面修复膜[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 12 (1) :187.
普通观察者 篇5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0例患者中, 男56例, 女64例。将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年龄21~55岁, 平均33.4岁;病程3个月~6年, 平均 (18.67±14.67) 月。对照组年龄20~56岁, 平均36.6岁;病程3个月~6年, 平均 (20.63±15.48) 月。两组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际头痛学会1988年关于偏头痛的分类标准和普通偏头痛诊断标准[1]。
1.3 疼痛强度分级标准
采用目测类比量表测量法。使用根据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监制的HANS视觉模拟尺[2]改进的自制工具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 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头痛强度自我评定。视觉模拟评分尺的正面依次为无痛、轻微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和剧痛5个等级。背面有0~10的数字刻度, “0”分为“无痛”, “1~3”分评定为“轻微疼痛”, “4~6”分为“中度疼痛”, “7~8”分为“重度疼痛”, “9~10”分为“剧痛”。患者根据自己感受的疼痛程度, 将其定格在标尺的正面相应位置, 医生可在评分尺的背面看到具体的刻度数字并记录。
1.4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普通偏头痛诊断标准, 头颅CT正常, 无高血压、甲亢等病;②均为缓解期患者;③病程3个月以上;④发作程度每月1次以上;⑤疼痛持续时间至少4小时;⑥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4分;⑦病人知情同意。
1.5 排除标准
先兆偏头痛及脑血管病、高血压或局部疾病所致的偏头痛;合并有心肝肾疾病和精神病者;妊娠妇女。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氟桂利嗪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5mg睡前服。观察组采用: (1) 刮痧疗法:从头部患侧前发际开始, 由前向后刮至风池穴, 从太阳穴起, 沿悬厘、率谷、浮白向后刮, 从百会穴向下刮至天柱穴。每组刮痧约3分钟。手法由轻至重, 在同一经脉上刮至皮肤发红, 以出现红紫色为度。7天1次, 共治疗4次 (2) 耳穴按压:选穴神门、颞、交感、胰胆、内分泌。消毒皮肤和探棒后, 用探棒在病人的一侧耳上准确选穴将王不留行籽用胶布贴于相应穴位, 嘱患者每日按压不少于3次, 每次3分钟, 使局部产生热、酸、麻、胀、重等感觉, 隔3天更换1次, 两耳交替, 10天为1疗程, 共治疗3个疗程。 (3) 情志护理:有意识地采用以情胜情、以情制情的方法, 达到相互制约、相互消长的治疗目的。再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解释、疏导, 减轻其心理压力, 同时指导患者家属陪伴和交流。以情易情, 分散病人对疾病的注意力, 从而解除其不良情绪, 树立积极治疗的信心。
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for window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显效:治疗后VAS评分降低≥4分:有效:VAS评分降低≥2分, 但<4分:无效:VAS评分降低<2分, 或无变化, 或评分增加。
3.2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分值比较
见表2。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4 讨论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多发病。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头颅部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 并与调节血管运动的中枢神经部分功能失调有关。痉挛引起局限性脑缺血, 常呈周期性。偏头痛属中医学“头风”、“脑风”等范畴。耳穴按压治疗本病, 其机理是刺激相应穴位, 通过分布在耳廓上的感受器以调节经络系统、神经系统, 传递到相应脏腑组织器官和人脑, 调整阴阳平衡。从而使局部血管舒缩及神经功能紊乱获得调节, 使经络通畅、气血调和、通则不痛, 从而达到缓解痉挛和镇静止痛作用[3]。胰胆穴舒通肝胆经气, 通络止痛;神门镇痛、镇静, 为止痛要穴;交感、内分泌可以调节植物神经及血管的舒缩功能。诸穴合用, 共奏通经活络、解痉止痛的功效。刮拭头颈部及其相关的经络穴位, 起到舒筋活络、祛风散邪、活血化瘀的作用。刮痧能使血液和淋巴的循环增强, 使肌肉和末梢神经得到充分的营养, 并能直接刺激末梢神经, 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4], 促使局部病变部位的细胞被不断激活, 使体内的气血畅达, 而头痛自止。再配合情志护理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 建立治疗的信心, 使之积极配合治疗, 从而促进康复。总之, 刮痧、耳穴按压配合情志护理治疗偏头痛, 具有简便易行、安全可靠, 无副作用, 疗效高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贝政平.3200个内科疾病诊断标准.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631.
[2]唐有为.针灸临床效果判定中使用的直视模拟标度尺.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97, 19 (4) :27.
[3]李鸿江主编.中华手法医学推拿按摩大全.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 1997:165.
普通观察者 篇6
关键词:热毒宁注射液,手足口病,治疗效果
手足口病是一种多见于儿童及婴幼儿的急性传染性疾病, 主要特征为在手、足、臀部以及口腔黏膜出现斑丘疹或疱疹, 多由病毒所致[1], 主要通过接触传播。目前尚无治疗该病的特效药物, 多以抗病毒为主。为了寻找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的有效的方法, 为探讨热毒宁注射液对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治疗的效果, 该院对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患儿152例在使用热毒宁注射液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对患儿进行治疗, 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152例,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76例。研究组男41例, 女35例, 年龄2个月~7岁, 平均 (4.9±0.8) 岁;对照组男40例, 女36例, 年龄4个月~8岁, 平均 (5.1±1.6) 岁。所有患儿均以发热, 手足口疹为主要临床表现, 排除心肌炎等并发症病例。
1.2 病例排除标准
(1) 患儿合并严重原发疾病 (如心、肝、肾等系统疾病) 、有药物过敏及皮肤病史; (2) 患儿病情严重, 并发了脑膜炎、脑炎、心肌炎、肌肉麻痹、肺炎等。 (3) 未能完成研究周期及依从性差者。
1.3 方法
两组西医一般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具体为: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 对感染明显的患儿进行抗炎治疗, 对发热患儿及时退热, 并补充维生素。同时对研究组的患儿使用热毒宁液进行滴注。所有药物的使用剂量均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而定。对比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及皮疹或疱疹消退的平均时间。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的48 h内无发热及皮疹、疱疹。有效:治疗后的72 h内体温恢复并维持正常, 皮疹或疱疹未完全消退。无效治疗72 h后体温无降低, 皮疹或疱疹无消退[2]。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方法
该研究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器V1.61进行分析, 进行χ2检验, 均数资料经简明统计学处理器2.0进行分析, 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
研究组中显效38例, 有效34例, 无效4例, 临床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中显效33例, 有效31例, 无效12例, 临床总有效率84.21%,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皮疹或疱疹消退时间
研究组皮疹或疱疹消退的平均时间为 (6.05±1.22) d, 对照组皮疹或疱疹消退的平均时间为 (7.16±2.09) d, 研究组皮疹或疱疹消退时间早于对照组, 两组皮疹或疱疹消退的时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疾病, 轻症较易治愈, 几乎不留后遗症;重症患者常出现脑炎、肺水肿等并发症[2], 也是导致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该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等肠道病毒所致, 潜伏期较短, 临床治疗主要以抗病毒为主, 效果局限。热毒宁注射液主要由青蒿、银花、栀子组成。青蒿具有较强的退热之功, 经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3], 青蒿有较强的抗内毒素和增加机体免疫的功效, 能在对该病进行治疗的同时增加患儿的抵抗力;银花清热解毒的效果较好, 其内含有的草黄素、皂苷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能有效的抑制肠道病毒的活性, 增加细胞的吞噬功能;栀子主要作用为清火, 能抑制中枢系统, 减轻患儿的发热症状。3种药组合, 不但能对手足口 (病) 的病毒产生抑制, 还能有效的增加患儿的抵抗力。TNF-α是细胞因子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 具有较强的神经毒性, 根据临床资料显示[4], TNF-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手足口病的发病, 而热毒宁注射液能有效的降低TNF-α的水平, TNF-α水平降低后, 机体抵抗能力也随之提升;IL-18是巨噬细胞分泌的重要因子, 能诱导细胞产生INF-γ, 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 增强对病毒的清除。病毒能够诱导患儿产生IL-18及INF-γ, 两者共同维持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 而热毒宁注射液能使IL-18水平恢复至正常[4]。故说明热毒宁注射液对病毒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 达到减轻机体炎性反应的目的。研究表明, 研究组应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74%, 对照组为84.21%, 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提示热毒宁注射液对普通型手足口病临床疗效较好。同时研究组的手足口病皮疹或疱疹消退的时间为 (6.05±1.22) d;对照组 (7.16±2.09) d, 研究组皮疹或疱疹消退时间早于对照组, 故可以认为热毒宁注射液可促进手足口病的皮疹或疱疹消退。通过以上的研究, 该院认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值得推荐应用。
参考文献
[1]蓝如料, 卢国琇.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5 (12) :77-78.
[2]朱崇峰, 曹亚芹, 马振林.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患儿256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 2 (33) :132-133.
[3]Mao LX, Wu B, Bao WX, et a1.Epidemiology o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and genotype characterization of emerovirus71in Jiangsu, China[J].Clin Virol, 2010, 49 (2) :100-104.
[4]肖献洪, 林秉滔, 艾志文.中药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 2012, 40 (3) :166-167.
普通观察者 篇7
关键词:手足口病,患儿,抗病毒,蓝芩口服液
手足口病是临床小儿科较常见的疾病之一, 全年均可发病, 一般5~6月为发病高峰。患儿多表现为手部、足部及口腔部位特征性的斑丘疹、疱疹[1]。小儿手足口病虽属于自限类疾病, 但是仍有部分重症患儿可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中毒性心肌炎及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利巴韦林属于非选择性抗病毒类药物, 临床上普遍用于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 同时配合补液、退热、有效隔离防护等处理, 虽可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 但由于小儿手足口病具有强传染性, 尤其在小儿密集群体中传播迅速, 因此临床工作者需进一步寻求更加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 以改善患儿症状, 避免潜在流行风险的发生[2]。本研究对蓝芩口服液在普通型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的佐治效果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儿科门诊及病房于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284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并采用电脑产生随机数列的方法随机分组。研究组病例数144例:男78例, 女66例;年龄平均 (1.9±1.1) 岁;病程平均 (3.1±0.6) d;体温、血常规异常依次为69例, 48例。对照组病例数140例:男73例, 女性67;年龄平均 (2.0±1.2) 岁;病程平均 (3.2±0.8) d;体温、血常规异常依次为63例, 44例。上述两组临床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均衡一致。
1.2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依据临床检查结果并参照临床诊断标准确诊为小儿手足口病 (普通型) 者;2已告知本研究目的、方法、意义, 自愿参加本研究并自行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不宜使用本研究中所用药物处理者;2预定治疗、随访计划未完成者;3临床资料不全者。
1.3 治疗方法
1研究组:给予蓝芩口服液+利巴韦林处理:蓝芩口服液 (扬子江制药公司, 10毫升/支) 经口服用, 根据患儿年龄制定用药剂量, 其中<1岁者3毫升/次, 1~5岁5毫升/次, >5岁者10毫升/次, 3次/天, 连续服用1周;利巴韦林注射液 (天津药业集团, 0.1克/支) , 剂量按体质量10~15 mg/ (kg•d) , 给予方式为肌内注射或用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成1 mL含1 mg的溶液后缓慢滴注, 2次/天, 连续使用1周。2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处理:具体用药方法同上。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给予支持、退热、有效隔离防护等处理。
1.4 观察指标:
1退热时间 (d) 、手足疱疹消失时间 (d) 、口腔疱疹消失时间 (d) 。2两组临床疗效:根据《手足口病临床治疗意见》中相关评定标准[3]分为治疗痊愈、有效、无效3级, 其中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手足部、口腔部疱疹消失并且无其他呼吸道症状为痊愈, 体温基本恢复正常、手足部、口腔部疱疹多数消失且呼吸道症状得到明显减轻为有效, 患儿持续发热、临床症状、体征未见改善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 (%) = (每组总患儿数-每组治疗无效患儿数) /每组总患儿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退热时间、手足疱疹、口腔疱疹消失时间比较:
研究组退热时间、手足疱疹、口腔疱疹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 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之对照组有明显提高, 有统计学差异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文献报道手足口病多发于小儿群体 (≤5岁) , 病原体为肠道病毒, 虽属于自限类疾病, 但因其高传染性, 并且部分患儿可转为重型, 仍需临床工作者的密切关注[4]。利巴韦林是临床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常用的抗病毒药物, 其可使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内鸟苷三磷酸减少, 损害病毒RNA和蛋白合成, 使病毒的复制与传播受抑。但利巴韦林对病毒腺苷酶依赖性较强, 易产生耐药性。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防治效果, 减少大范围流行的风险, 临床研究者开始尝试联合中医药疗法治疗。蓝芩口服液含有板蓝根、黄芩、黄柏、胖大海、栀子等多种有效中药成分, 有研究报道其具有抑制病毒、细菌增殖, 解毒清热、镇痛消肿等功效[5]。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其中的板蓝根可产生靛红类物质, 黄芩、栀子则分别含有黄芩素、栀子素, 均具有抗炎、干扰病原物代谢等作用;胖大海则是经典的清热消肿中药制剂[6]。本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退热时间、手足疱疹、口腔疱疹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 治疗总有效率则较之对照组有明显提高, 表明在应用利巴韦林抗病毒、补液、退热、有效隔离防护等处理基础上佐之蓝芩口服液治疗, 可有效加快患儿恢复, 缩短感染病程, 同时使普通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预后得到进一步提高, 与其他研究结果相一致[7]。
综上所述, 本研究认为蓝芩口服液在普通型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的佐治效果较佳, 可进一步提高普通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预后, 缩短疾病持续、流行时间,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豫坚.蓝岑口服液佐治小儿普通型手足口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 2013, 21 (3) :121-122.
[2]孙冰, 韩云坤, 张新朝.蓝芩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普通患儿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 2012, 18 (14) :139-141.
[3]陈志强.手足口病治疗研究进展[J].当代医学, 2011, 17 (6) :13-14.
[4]刘瑶.蓝芩口服液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 9 (12) :934-935
[5]刘爱琳, 李利.蓝芩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1, 3 (1) :57-59.
[6]陈泽彬, 周少明.利巴韦林喷剂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 2010, 3 (8) :21-22.
普通观察者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10月我院手足口病门诊确诊的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132例, 脱落10例, 2例转化为重症退出, 最终纳入病例120例。男66例, 女54例, 年龄1~8 (3.12±1.20) 岁;病程4~48 (28.26±10.82) h。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利巴韦林颗粒口服, 10~15mg·kg-1·d-1, 分3次服用。疗程5~7d。对于体温≤38.5℃的患儿采用物理降温, 包括温水浴或退热贴;体温>38.5℃的患儿予布洛芬混悬液口服药物降温, 每次5~10mg/kg, 必要时每6~8小时可重复使用, 每24小时用量应≤4次。此外予对症治疗:口服Vit B、Vit C并予口腔及皮肤护理。观察组予患儿馥感啉口服液口服:1~5岁每次10ml, 每天3次;6~8岁每次10ml, 每天4次。疗程5~7d。其余治疗措施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临床效果、体温恢复时间、皮疹消退时间、T淋巴细胞亚群及安全性和重症转化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2]
(1) 显效:用药1~3d体温降至正常, 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 (2) 显效:用药3~5d体温降至正常, 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 (3) 无效:用药5~7d仍有发热, 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好转或加重。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3%, 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7455, P>0.05) 。见表1。
2.2 体温恢复与皮疹消退时间
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 (30.24±18.29) h短于对照组的 (43.51±20.07) h,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7854, P=0.0002) 。观察组皮疹消退时间 (128.34±21.56) h亦短于对照组的 (140.23±17.85) h,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2904, P<0.01) 。
2.3 T淋巴细胞亚群
治疗前2组血清CD3+、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2组血清CD3+、CD4+、CD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2。
2.4 不良反应
2组均无皮疹、呕吐及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 无重症转化事件。但馥感啉口服液口味好, 患儿可耐受, 依从性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手足口病属小儿常见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以柯萨奇病毒A16和肠道病毒71型多见, 发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广、病情发展迅速等特点[3]。普通型手足口病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 应注意隔离, 避免交叉感染, 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疫苗或特异性治疗手段[4]。
利巴韦林属广谱抗病毒药, 对DNA和RNA病毒均有效。该药物进入病毒感染的细胞后迅速磷酸化, 抑制肌苷单磷酸脱氢酶活性, 影响鸟苷酸合成, 抑制病毒RNA和蛋白质合成, 阻止病毒复制与传播[5]。但因其存在溶血性贫血、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 使该药临床应用受到限制。馥感啉口服液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平喘、益气疏表之功效。临床用于小儿气虚感冒所引起的发热、咳嗽、气喘、咽喉肿痛。本研究结果显示, 2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 但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与皮疹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组均无皮疹、呕吐及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 无重症转化事件发生。
综上所述, 馥感啉口服液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临床效果显著, 能有效缩短患儿体温恢复与皮疹消退时间, 且药物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2010年版) [J].国际呼吸杂志, 2010, 30 (24) :1473-1475.
[2]赵成松, 赵顺英.手足口病的流行概况和应对策略[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9, 24 (6) :419-421.
[3]吕崇江, 黄丽.痰热清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普通型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 17 (2) :229.
[4]王雪峰.手足口病的中医药预防与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9, 24 (6) :421-423.
【普通观察者】推荐阅读:
做善于思考的观察者05-15
观察为话题的作文:观察小鱼07-18
学习普通话的体会-学习普通话的体会 学习普通话的感受08-09
观察牵牛花小学生观察作文06-26
绿豆芽观察日记:一次有趣的观察11-04
学普通话的体会普通话300字作文05-26
普通院校10-17
普通家庭05-28
普通生活06-15
普通灯具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