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学

2024-09-28

普通化学(精选12篇)

普通化学 篇1

摘要:当今人类面临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人类生存的环境恶化, “绿色化学”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化学对环境的污染。本文介绍了在普通化学教学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的改革与实践, 提出了在普通化学课程教学中开展和实施绿色化学教育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普通化学,绿色化学教育,环境保护,渗透

化学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起着十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化学让当今人类社会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的同时, 也给人类带来了不容忽视的环境和生态危机。全球的十大环境问题包括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海洋污染、土地退化和沙漠化、淡水资源紧张和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环境公害等都直接与化学和化工产品的化学物质污染有关[1]。化学面临人类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的巨大挑战, 绿色化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绿色化学可以诠释为环境友好化学, 绿色化学是开发从源头解决污染的一门科学, 对环境保护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3]。

一、开展绿色化学教育的必要性

1. 开展绿色化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普通化学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非化工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也是唯一的一门化学类课程。由于没有其他化学类后续课程, 普通化学课程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其影响面之大、教学效果之明显远非选修课所能比。绿色化学是按照防止污染的思想发展起来的, 是履行防止污染的最首要的和最根本的工具, 也是提高人们物资再生产能力的技术的工具, 绿色化学倡导采取绿色和环境友善结果的开展模式, 从本源上防止污染的发生, 可以克制污染在时间上延长和空间上增加, 为人们的可继续发展起到调试和限制的维护作用。当今人类早就深刻地认识到, 假如不从源头上防止污染的发生, 实际地解决化学的污染, 这样, 就不可以真正地处理环境污染这个全国性的问题。建立绿色化学计划, 可以防止化学污染, 有助于环保, 让人们与环境和平相处。将绿色化学思想渗透到普通化学的教学中, 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 使学生了解和关心生态、环境、能源等方面的问题, 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使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思想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培养社会责任感。

2. 开展绿色化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所提倡的, 素质教育包含知识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 而大学学生的绿色化学教育恰是知识素质的关键内容, 同时又是别的素质的全面表现。帮助学生树立绿色意识, 形成绿色化学观, 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以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己任。每一个国家, 每一个人假如只想取得而不懂得保护和节省, 到最后都会因为隔离绿色化学这个科学的方法而将遭到大自然随意地惩罚, 而今威胁人们生存的四大全球性问题———资源短缺与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调。青年一代, 尤其是青年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栋梁、未来社会的决策者, 其意识、伦理、知识、信念都将从极大程度上决定世界的未来, 这就需要从普通化学教育中逐渐侵入到绿色化学的文化中, 对学生开展绿色化学教育, 让同学们建立绿色化学的思维和环境保护知识。唯有坚定不移地将绿色化学这一个信念深入地浸透到各个同学的大脑中去, 我们的环境和能源状况才可以出现改善的曙光。

二、在普通课堂教学渗透绿色化学教育

1. 结合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

老师也可利用化学课的环境保护学识, 采取各种各样的办法解说环境保护情况, 逐渐让学生知道污染环境的现状, 开拓同学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且每时每刻体现美化化学的原则, 到处夹杂着美丽的化学教育, 从此让学生建立绿色化学的思维。要把绿色化学的理念贯穿到整个化学教育之中, 化学教育必须体现绿色化学的新内容。将教学内容涉及的绿色化学知识, 较为系统地渗透、融入普通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中, 并积极跟踪科研成果的新进展、新动向及相关的新信息, 不断丰富、深化和改进绿色化学的教学内容。就是在化学的教学的过程中, 对教学实质触及的有绿色化学知识的方面, 及时地、恰当地加大知识创新及思路开拓。如在第一章“热化学”中, 介绍了能源, 引出了清洁燃料、绿色能源-风能、太阳能, 并介绍了我国燃料电池研究和发展的趋势, 并从环保的角度介绍废弃电池不能随意丢弃, 应该分类回收。在讲“化学反应速率”一节时介绍原子利用率、绿色催化剂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使学生懂得科学技术本身就具有生态价值, 包含绿色化学在内的绿色科技, 将使人类与自然在更高层次上和谐共处。将绿色化学教育融入普通化学教学中, 不仅密切了化学和工程的实际联系, 改变了以往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单调、陈旧的面貌, 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热情, 极大地提高了普通化学的教学效果。

2. 结合多媒体。

教学手段现代化是化学教育适应高层次的绿色化学教学需要的必要条件。只有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投影、幻灯、录像、光盘等) 和信息教育手段 (包括上网、使用多媒体等) , 才能更直观、更形象地体现绿色化学内容, 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 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近年来, 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教学领域, 对提高教学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 在学习第二章“化学反应原理”时, 在多媒体的屏幕上出现飞驰的、冒着浓浓尾气的汽车, 然后画面出现了雾霾天气, 自然而然地引出了空气污染的治理与防范。我们知道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的NO和CO, 这两种气体都是大气污染物, 如果在NO和CO在排放到大气前经过化学反应, 能够生成N2和CO2, 就可以大大降低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那么NO和CO的反应能够发生吗?如果该反应能发生, 能否进行得完全?该反应的快慢程度?这样, 很自然地把本章所要讲授的知识———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学平衡与平衡的移动以及化学反应速率介绍给学生,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化学基本知识的同时, 把与之相关的绿色化学知识传授给学生,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绿色化学教育,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已不再是单纯的专业技术人才, 而是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优秀的专业技术素质、较高的环境意识、能把工程问题置于社会环境中综合考虑的高素质人才。

这就让我们自觉地要掌握宽广的化学知识和才能, 充分地认识绿色化学的必要性, 还要笼统地学习绿色化学的思想和崭新的研究成绩, 主动参加有关的商讨和教学的实施, 把延续绿色环境知识作为自己义无反顾的任务, 用客观的知识充实着我们的教学内容, 按照范例所涉及的知识点, 把绿色化学知识自然、生动地渗透到普通化学教学中。通过我们的教学使学生牢固树立绿色化学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让他们成为以后主动保护环境的“绿色化学家”。

参考文献

[1]朱清时.绿色化学与产业革命[J].现代化工, 1998, (1) :4.

[2]谢年明.浅论绿色化学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J].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1, (8) :224.

[3]刘根起, 韩玲, 张诚, 程永清.非化学化工专业开展绿色化学教育的改革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 2004, (3) :24.

普通化学 篇2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10110300 课程总学时:56,其中:讲课:56,实验:0,上机:0,实习:0,课外:0。课程学分:3.5 课程分类:(填必修或选修)必修 开课学期:(填秋或春或夏)秋、1上

开课单位:理学院应化系无机及分析化学教研室 适用专业:食品、生物、动医、动科,资环等专业。所需先修课: 课程负责人:刘霞

二、课程内容简介(中英文对照)(包括课程性质、任务、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等,字数约300-500字)普通化学为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及生物类等各专业本科生的必修基础课程。主要介绍如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学习化学基本原理及其在学生所学专业领域中的应用;2).了解现代化学的实验基础;3).熟悉用化学术语描述相关化学反应。

这门课程包含的主要内容有:溶液和胶体;原子结构;化学键与分子结构;化学平衡原理;化学热力学基础;水溶液中的四大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

General chemistry is a kind of course designed to provide following knowledges for non-chemistry studying students: 1).Learn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chemistry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current events related to the majors of the students;2).Understand the experimental basis for modern chemistry;3).Become familiar with the language of chemistry and with the representation of chemical reactions.Topics studied in this course mainly include, solution and colloid, atomic structure, chemical bonding and molecular structure(valence bond theory, molecular orbital theory, etc.), basic thermodynamics, chemical dynamics, principles of chemical equilibrium,equilibriums on acid-base, precipitation-dissolution, oxidation-reduction, and coordination, etc., and as well as elemental chemistry.三、各部分教学纲要

第一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8学时)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核外电子的运动特性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元素周期律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性

教学要求: 1.2.3.4.了解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能量量子化、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关系;

了解波函数与原子轨道、几率密度与电子云、原子轨道和电子云角度分布图等基本概念;

掌握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相互关系及合理组合;

掌握单电子原子、多电子原子的轨道能级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熟练写出第四周期以内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掌握原子结构与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基本性质的变化规律。

第二章 化学键分子结构(6学时)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离子键理论 共价键理论 轨道杂化理论 分子间力和氢键 晶体结构

教学要求: 1.2.3.4.5.理解离子键理论的要点、离子键的特点,理解离子的特征(离子半径、离子电荷及离子的电子构型)对离子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掌握共价键理论现代价键理论要点和σ键、π健的特征;

掌握杂化轨道理论基本要点,杂化类型、特征;等性、不等性杂化概念及应用,了解杂化轨道与分子空间构型的关系,能正确判断简单分子的空间构型; 理解分子间力类型、特点、产生原因;

掌握氢键形成条件、特征、应用及其对物质重要性质的影响;

第三章 溶液和胶体(4学时)第一节 分散系及其分类 第二节 溶液 第三节 胶体溶液

教学要求: 1.2.3.4.了解分散体系的分类;

掌握溶液浓度的定义及其相互换算; 掌握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计算;

掌握胶体的特性及胶团结构式的书写。

第四章 化学反应速率(4学时)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表示法 第二节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第三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要求: 1.2.3.4.5.6.第五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知识(10学时)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化学

化学反应的自发性 化学平衡 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及基元反应、复杂反应等基本概念; 了解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理解质量作用定律;

了解反应速率理论,了解活化能;理解反应速率常数、反应级数等概念;了解速率方程;

了解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掌握阿仑尼乌斯公式的简单应用; 了解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掌握反应速率的碰撞理论要点。

教学要求: 1.2.3.4.5.6.7.8.了解化学热力学基本概念,了解热力学能、焓、熵、自由能等状态函数的物理意义; 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内涵; 掌握化学反应定容热、定压热概念及其与反应的摩尔热力学能(变)、摩尔焓(变)的关系; 理解并能熟练运用热化学定律,掌握化学反应热的基本计算方法; 理解自发过程的趋势,了解熵与混乱度的概念;

掌握吉布斯自由能的有关计算,能用吉布斯自由能判据判断化学反应的自发方向; 熟练运用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进行有关计算; 掌握浓度、压力、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第六章 酸碱反应及酸碱平衡(6学时)第一节 质子酸碱理论

第二节 酸碱平衡

第三节 酸碱平衡的移动 第四节 缓冲溶液及其性质 教学要求: 1.2.3.4.5.6.7.掌握质子酸碱、共轭酸碱、两性物质、酸碱反应、酸碱离解常数等概念; 熟练运用近似方法计算酸碱水溶液的酸度和其它有关离子浓度;

理解同离子效应、介质酸度对酸碱平衡移动的影响,熟练掌握有关近似计算; 理解稀释作用、了解盐效应对酸碱平衡移动的影响; 了解酸碱缓冲溶液的性质,理解酸碱缓冲溶液作用原理; 掌握缓冲溶液pH的计算; 掌握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

第七章 沉淀反应及沉淀-溶解平衡(6学时)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溶度积原理 沉淀的生成 分步沉淀 沉淀的转化 沉淀的溶解

教学要求: 1.2.3.4.5.6.7.掌握沉淀–溶解平衡和溶度积基本概念;

弄清难溶电解质溶解度、溶度积和离子积的关系并能进行有关的近似计算; 掌握溶度积原理;

掌握沉淀生成与溶解的条件、分步沉淀与转化的原理,并进行相关计算; 掌握介质酸度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配位反应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 理解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4学时)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配位平衡 螯合物

配合物的应用

教学要求: 1.2.3.4.了解配合物、配合物内界、外界、中心原子、配体、配体原子及螯合物等概念; 配合物命名(根据化学式命名;根据名称写出化学式); 理解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概念,能进行有关计算;

理解配体酸效应、中心原子水解效应、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影响配位平衡移动 的因素,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第九章 氧化还原反应(8学时)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基本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电池和电极电势

电动势与吉布斯自由能变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电极电势图及应用

教学要求: 1.2.3.4.5.6.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式的配平方法;

掌握有关原电池的概念;电极电势概念,了解其物理意义;

理解原电池电动势与反应摩尔吉布斯自由能的关系,掌握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自发方向的方法;

掌握能斯特方程及其应用;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标准平衡常数与反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的关系; 掌握标准电极电势图及其应用。

四、使用教材的名称、主编人、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及主要参考书名称。教材:

揭念芹

主编《基础化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8年。

主要参考书:

1.赵士铎 主编,《普通化学》(第三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2.黄秀锦 主编,《无机及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5。3.华彤文、陈景祖、严洪杰、王颖霞、卞江、李彦 著,《普通化学原理(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执笔人:刘霞 鲁润华 审定人:杜凤沛

由美国普通化学实验引发的思考 篇3

关键词:美国普通化学实验;特点;高中实验化学;启示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1-0095-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01.040

2012年6月,儿子大学毕业,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全额奖学金,开始了为期5年的硕博连读。学习期间,校方安排他每周上两节普通化学实验,对象为工科类大一学生。笔者有机会深入了解美国普通化学实验情况,它们实验的特点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给我国高中化学实验带来很大的启示。

一、简介3次化学实验

美国普通化学教材有许多实验,笔者选择与我国高中化学知识内容、实验仪器、操作方法具有可比性的3个实验作简单介绍。。

1.实验一:仪器创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用量筒、移液管(分有刻度和无刻度两种)分别量取10mL水,并称量,算密度,分别称两次,密度求平均,比较与实际密度之间的差距,从而比较两种仪器的精度高低。

2.实验二:化学实验方法探究未知物

在坩埚中完成铜与过量硫的反应实验,根据反应物铜与生成物的质量比,探究生成物硫化铜还是硫化亚铜。

3.实验三:化学实验方法实现原料的循环使用

取 1美分硬币(必须是1973年之前的,73年前是98%铜,2%锌,73年之后反过来,2.5%的铜,97.5%的锌,因为铜太贵了,本身价值已经超过1美分)称量质量后在烧杯中实现下列反应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实验通风橱中进行,要求学生记录下红棕色气体产生,学生在这步之后要求写出2价铜离子和水进行水合反应,与6个水结合,产生Cu(H2O)62+,并且要了解水合铜离子是蓝色的,因为可以在实验中观察到,虽然很多学生不知道水合铜离子是什么)

Cu(NO3)2+2NaOH= Cu(OH)2↓+2NaNO3

Cu(OH)2= CuO +H2O(拿一根玻璃棒轻轻地把液体从烧杯中倾倒出来,取固体部分)

CuO +H2SO4(稀)= CuSO4+ H2O(在这一步会要求学生把硫酸加到过量确保氧化铜完全溶解)

CuSO4+Zn=ZnSO4+Cu(最后一步在实验中要特别提出有两个反应,一个是Zn和CuSO4,另一个是Zn和过量的硫酸,学生在最后一步能看到红色的铜在烧杯底部,还能看到气体的产生)

称量最终得到铜的质量,计算产率。

二、分析实验特点

1.实现原理基础化

3次化学实验,虽然都有定量计算(美国学生计算能力很差)要求,但原理简单,操作简便,易做成功。

2. 凸显化学核心思想

每个简单的实验都蕴含着核心的化学思想,创新、探究、可持续发展、绿色化学、以人为本等思想体现在实验过程中。

3.实验操作安全化

每次实验均要求学生人人穿棉质实验服,个个带护目镜,凡是涉及到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必须在指定的抽气区域(类似于小通风橱,两个同学共用一个,就装在实验桌上)内操作完成,整个实验过程几乎闻不到气味。

4. 实验报告原始真实

美国的实验报告分课前预习报告(严格来说在实验课接触前上交的不能算报告,美国叫他notebook,类似于实验记录的东西)、操作过程报告、结果分析报告(学生回去之后再写一份报告上交,可以选择网络上传,也可以选择放到实验老师的邮箱)三部分,每一部分都是二联单(只要写一次,第二联是影印的),一联上交实验教师,一联自存,保证了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的原始性,实验报告的真实性。

三、对我国高中化学的启示

我国的教材改革和教学改革正在探索和发展阶段,分析并学习美国的化学实验经验,对我国的化学实验教学及实验教材建设意义重大。

1.降低实验难度,把握实验中的化学思想

我国的现行实验教材,以苏教版选修模块《实验化学》[1]为例,首先,实验内容多,共有14个课题、19个拓展课题,由于缺乏抽气泵、电子天平等仪器,加上实验过程复杂,实验难度较大,象硝酸钾晶体的制备、镀锌铁皮锌镀层厚度的测定等课题分组实验很难成功,拓展课题实际完成率很低,只是少数选做。其次,实施功能不够大气,局限于学会操作方法、帮助理论知识或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提高学习化学兴趣等作用,缺乏对实验中化学思想的有效构建。

2.重视实验安全,杜绝伤害事件发生

教育部2012年9月14日正式公布《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其中把学生生命安全放在了特别重要的位置。实验安全是学校安全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高中生做化学实验时,穿校服的比比皆是,但穿实验服寥寥无几;戴近视镜比例很高,但戴护目镜(护目镜分为两种,一种小的,小的小巧,像一般的眼镜,红色;一种大的,大的专门为带近视眼镜同学设计,可以包在眼镜的外面)几乎为零;走进实验室听课,难闻的气味扑鼻而来,很难使听课老师坚持到最后,究其原因通风设备不畅或根本就没有通风设备。而在美国不但要求学生实验时穿安全服,而且还必须是棉制的,以防灼烧时粘在皮肤上造成更大的伤害。

3.规范安全报告,实行二联单设计

由于高考不考实际操作,不做实验靠背实验的学生照样可得高分。高考的弊端和教师的急功近利助长了部分高中生不愿做实验,更不愿书写实验报告。有的学生虽写实验报告,但实验与报告两张皮,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的原始性,实验结果的真实性无法令人信服,长期以往不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成了一名空话。美国的二联单实验报告值得我国借鉴。

4.“实验仪器创新”应列入实验化学核心思想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李远哲教授,有一个实力强大的专门做科学仪器设计和研制的小组,在加州大学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几乎所有的仪器设备都是他亲自领衔操刀制作。

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亲自颁发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奖者是浙江师范大学物理系78级校友、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学明(2011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目前,由他自己设计制造的科学仪器已达7台,放满了整整一层实验室。“做别人没有的仪器”是杨学明成功的关键[3]。“创新性”应作为中学实验教材编写和实验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创新意识从中小学抓起,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离我们就不远了。

参考文献

[1] 王祖浩主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实验化学(选修)[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01-92

[2] 姚晓丹. 教育部公布教师专业标准[N]. 光明日报,2012-09-14

普通化学 篇4

关键词:普通化学,教学改革,绿色化学

普通化学主要内容是以包括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的化学反应基本规律和物质的微观结构理论为主线,其理论性强、概念抽象,也使得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也增大了普通化学教学的难度。

一、增加体现化学与不同专业间的交叉性内容

在了解学生专业背景的基础上,针对具体专业特点,授课过程中在教学内容基本相同的前提下,应该对不同的专业区分对待。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对化学基础知识的讲解,又要不断引进一些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且与化学相关的科学技术发展成果,关注交叉学科的前沿、热点知识,让学生们感觉到化学实际上在他们未来从事的行业中有着重要地位和强大生命力。这样不但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给材料专业学生授课时,在沉淀—溶解平衡一章中,可以介绍用沉淀法制备纳米粉体的知识,使学生感觉到纳米材料的制备并不是遥不可及的。

二、增加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具体实例

将化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引入一些典型生动的具体实例;增加一些图片性、视频性的现实、热点、典型的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直观的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和图片、短片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讲解沉淀-溶解平衡时讲一下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三聚氰胺促进沉淀形成,即增加肾结石的危险,尤其对于婴幼儿,每天饮食基本就以奶粉为主,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加剧了肾结石的形成。

三、增加与中学化学衔接内容

目前中学课程进行了改革,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中学化学增加了许多内容,有部分内容与大学的普通化学有重复的部分,但是又不完全相同,但是在授课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听到这部分内容时,觉得自己中学阶段已经学习过了,不重视,也不能认真听讲,这样即使是不同部分也没有引起学生的重视。因此增加中学化学与大学化学衔接的内容,便于学生能够很快的进入大学普通化学的学习系统中来,同时也能区别好大学化学与中学化学的不同点,不会产生大学化学是对中学化学简单重复性学习的观点。要特别注意化学基本概念的层层递进和铺垫过程。而对于教材中为体现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与中学教材重复的内容,教师只需交待概念,让学生通过一定的练习或自学来进一步了解,这就首先要求普通化学授课教师了解中学化学的教学现状。比如在讲反应速率时,高中阶段用单位时间内物质的量变化表示反应速率,又进一步引申为单位时间内物质的量浓度变化,但都是用平均速率来定义的;而大学的普通化学中则主要是以瞬时速率来表示,考虑了反应进度的概念。

四、引入化学史料、化学前沿知识

借助化学史、化学重要发现、化学家故事内容,化学前沿的生动实例来说明化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广泛应用,避免枯燥地讲授化学的理论知识,以减轻知识记忆方面的教与学的负担。一是让学生学起来有趣,二是让学生觉得学过之后有用,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利于科学态度、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同时也可以讲一些关于我国的化学成就,使学生在求知中升华爱国主义情操。在普通化学的内容中,适当地延伸出一些现代化学的前沿领域、重大发现或目前的科研难题,让学生开阔眼界、启迪思维、激发兴趣。比如在化学动力学的教学中,可以介绍华裔科学家李远哲的分子束 (离子束) 碰撞器和埃及科学家泽维尔创立的飞秒化学,飞秒化学对过渡态理论有推进的作用。

五、引入绿色化学内容

绿色化学是更高层次的化学,体现了化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是化学科学高度发展及社会对化学科学发展的作用产物。它的主要特点是原子经济性,即在获取新物质的化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每个原料原子,实现零排放,既充分利用资源,又不产生污染。绿色化学的根本目的是从节约资源和防止污染的观点来重新审视和改革传统化学,从而使对环境的治理从治标转向治本。绿色化学教育是化学教育的前沿,又是化学教育发展的必然,如果要成为全面发展并具备高综合素质的大学生,就必须接受绿色化学的教育,培养绿色化学意识。在进行基础课教学时,对教学内容涉及有关绿色化学知识的方面,进行及时的、适当的知识加深与更新及思维的拓展。比如说在原电池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介绍一节纽扣电池弃入大自然可以污染六十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而中国每年要消耗这样的电池四十二亿只;一节5号电池可以使一万立方米的土壤遭到污染。让学生知道绿色化学的重要性。

以上这几点内容可以融入到每一章节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也可以单独进行1~2节专题讲座课,使学生较为详细的了解一些先进的科学知识,还可以增加课堂讨论环节,先让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资料然后自己来做一个简短的报告,大家再共同讨论。通过这些内容改革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普通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翟林峰, 杭国培, 王华林.“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22 (1) :94-96.

[2]汪朝阳, 李景宁.大学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教育的渗透[J].大学化学, 2001, 16 (2) :19-24.

[3]洪英.普通化学教学中实施化学史教育的必要性及其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 2010, 2:69.

普通化学 篇5

第I卷〔选择题,共72分〕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C

N

O

Na

Mg

S

Ba

137

一、选择题〔此题包括8小题,每题4分,共32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水资源非常重要,联合国确定2003年为国际淡水年。以下关于水的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A

蒸馏法是海水淡化的方法之一

B

淡水的密度小于海水的密度

C

融化的雪水中矿物质含量比深井水中的少

D

0℃以上,温度越高,水的密度越小

2.在允许加热的条件下,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硫酸铵、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铝和硫酸铁溶液,这种试剂是

A

NaOHB

NH3H2OC

AgNO3D

BaCl2

3.以下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选项是

A

除去N2中的少量O2:通过灼热的CuO粉末,收集气体

B

除去CO2中的少量HCl:通入Na2CO3溶液,收集气体

C

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参加足量铁屑,充分反响后,过滤

D

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参加适量NaOH溶液,过滤

4.在25℃,101kPa下,lg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热量。表示上述反响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选项是

A

C8H182〔g〕=8CO2〔g〕+9H2O〔g〕

△H=-48.40kJ·mol-1

B

C8H182〔g〕=8CO2〔g〕+9H2O〔1〕

△H=-5518kJ·mol-1

C

C8H182〔g〕=8CO2〔g〕+9H2O〔1〕

△H=+5518kJ·mol-1

D

C8H182〔g〕=8CO2〔g〕+9H2O〔1〕

△H=-48.40kJ·mol-1

5.同温同压下,在3支相同体积的试管中分别充有等体积混合的2种气体,它们是①NO和NO2,②NO2和O2,③NH3和N2。现将3支试管均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响后,试管中剩余气体的体积分别为V1、V2、V3,那么以下关系正确的选项是

A

V1>V2>V3

B

V1>V3>V2

C

V2>V3>V1

D

V3>V1>V2

6.质量分数为a的某物质的溶液mg与质量分数为b的该物质的溶液ng混合后,蒸发掉pg水,得到的溶液每毫升质量为qg,物质的量浓度为c。那么溶质的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为

A

B

C

D

7.在一定条件下,RO3n-和氟气可发生如下反响:RO3n-+F2+2OH-=RO4-+2F-+H2O。从而可知在RO3n-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

A

+4

B

+5

C

+6

D

+7

8.假设以ω1和ω2分别表示浓度为a

mol·L-1和b

mol·L-1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那么以下推断正确的选项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

A

2ω1=ω2

B

2ω2=ω1

C

ω2>2ω1

D

ω1<ω2<2ω1

二、选择题〔此题包括10小题,每题4分,共40分。

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假设正确答案包括一个选项,多项选择时,该题为0分;假设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以下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A

H2O

B

BF3

C

CCl4

D

PCl5

10.以下有关纯铁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A

熔点比生铁的低

B

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响生成氢气的速率比生铁的快

C

在潮湿空气中比生铁容易被腐蚀

D

在冷的浓硫酸中可钝化

11.假设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4mol·L-1,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Al3+

Na+

NO-3

Cl-

B

K+

Na+

Cl-

NO3-

C

K+

Na+

Cl-

AlO2-

D

K+

NH+4

SO42-

NO3-

12.对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Br-,SO42-,H2SO3,NH4+〕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

②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参加氯水时,溶液略显黄色,再参加BaCl2溶液时,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对于以下物质不能确认其在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

A

Br-

B

SO42-

C

H2SO3

D

NH4+

13.能正确表示以下化学反响的离子方程式是

A

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2CO32-+SO2+H2O=2HCO-3+SO32-

B

金属铝溶于盐酸中:Al+2H+=Al3++H2↑

C

硫化钠溶于水中:S2-+2H2O=H2S↑+2OH-

D

碳酸镁溶于硝酸中:CO32-+2H+=H2O+CO2↑

14.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以下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A

常温常压下,11.2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B

1.8g的NH4+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A

C

常温常压下,48gO3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A

D

2.4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A

15.人们使用四百万只象鼻虫和它们的215磅粪物,历经30年多时间弄清了棉子象鼻虫的四种信息素的组成,它们的结构可表示如下〔括号内表示④的结构简式〕

以上四种信息素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

①和②

B

①和③

C

③和④

D

②和④

16.用惰性电极实现电解,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电解稀硫酸溶液,实质上是电解水,故溶液p

H不变

B

电解稀氢氧化钠溶液,要消耗OH-,故溶液pH减小

C

电解硫酸钠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

电解氯化铜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17.在甲烧杯中放入盐酸,乙烧杯中放入醋酸,两种溶液的体积和pH都相等,向两烧杯中同时参加质量不等的锌粒,反响结束后得到等量的氢气。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甲烧杯中放入锌的质量比乙烧杯中放入锌的质量大

B

甲烧杯中的酸过量

C

两烧杯中参加反响的锌等量

D

反响开始后乙烧杯中的c〔H+〕始终比甲烧杯中的c〔H+〕小

18.将·L-1HCN溶液和0.1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以下关系式中正确的选项是

A

c(HCN)<c(CN-)

B

c(Na+)>c(CN-)

C

c(HCN)-c(CN-)=c(OH-)

D

c(HCN)+c(CN-)=0.1mol·L-1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8分〕

三、〔此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19.〔7分〕〔1〕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熔点1℃〕。在室温较低时,无水乙酸就会凝结成像冰一样的晶体。请简单说明在实验中假设遇到这种情况时,你将如何从试剂瓶中取出无水乙酸。答:

〔2〕要配制浓度约为2mol·L-1

NaOH溶液100mL,下面的操作正确的选项是

〔填代号〕。

A

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250mL烧杯中,用100mL量筒量取100mL蒸馏水,参加烧杯中,同时不断搅拌至固体溶解

B

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100mL量筒中,边搅拌,边慢慢参加蒸馏水,待固体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

C

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100mL容量瓶中,参加适量蒸馏水,振荡容量瓶使固体溶解,再参加水到刻度,盖好瓶塞,反复摇匀

D

用100mL量筒量取40mL

5mol·L-1NaOH溶液,倒入250mL烧杯中,再用同一量筒取60mL蒸馏水,不断搅拌下,慢慢倒入烧杯中

20.〔15分〕拟用以下图装置制取表中的四种枯燥、纯洁的气体〔图中铁架台、铁夹、加热及气体收集装置均已略去;必要时可以加热;a、b、c、d表示相应仪器中参加的试剂〕。

气体

a

b

c

d

C2H4

乙醇

浓H2SO4

NaOH溶液

浓H2SO4

Cl2

浓盐酸

MnO2

NaOH溶液

浓H2SO4

NH3

饱和NH4Cl溶液

消石灰

H2O

固体NaOH

NO

稀HNO3

铜屑

H2O

P2O5

〔1〕上述方法中可以得到枯燥、纯洁的气体是。

〔2〕指出不能用上述方法制取的气体,并说明理由〔可以不填满〕

①气体,理由是。

②气体,理由是。

③气体,理由是。

④气体,理由是。

四、〔此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1.〔6分〕周期表前20号元素中,某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3,周期数相差1,它们形成化合物时原子数之比为1:2。写出这些化合物的化学式。

22.〔12分〕根据以下反响框图填空,反响①是工业上生产化合物D的反响,反响⑤是实验室鉴定化合物E的反响。

〔1〕单质L是。

〔2〕化合物B是。

〔3〕图中除反响①以外,还有两个用于工业生产的反响,是

〔填代号〕。

它们的化学反响方程式分别是

和。

五、〔此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3.〔10分〕A是一种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A中碳的质量分数为44.1%,氢的质量分数为8.82%;A只含有一种官能团,且每个碳原子上最多只连一个官能团:A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响,但不能在两个相邻碳原子上发生消去反响。请填空:

〔1〕A的分子式是,其结构简式是。

〔2〕写出A与乙酸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所有满足以下3个条件的A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①属直链化合物;②与A具有相同的官能团;③每个碳原子上最多只连一个官能团。这些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是。

24.〔8分〕烷基苯在高锰酸钾的作用下,侧链被氧化成羧基,例如

化合物A—E的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A是芳香化合物,只能生成3种一溴化合物,B有酸性,C是常用增塑剂,D是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和常用化学试剂〔D也可由其他原料催化氧化得到〕,E是一种常用的指示剂酚酞,结构如图2。

写出A、B、C、D的结构简式:

六、〔此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5.〔8分〕取一定量的Na2CO3、NaHCO3和Na2SO4混合物与250mL

1.00mol/L过量盐酸反响,生成2.016L

CO2〔标准状况〕,然后参加500mL

0.100mol/L

Ba(OH)2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为2.33g,溶液中过量的碱用10.0mL

1.00mL/L盐酸恰好完全中和。计算混合物中各物质的质量。

26.〔12分〕I.恒温、恒压下,在一个可变容积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发应:

A〔气〕+B〔气〕C〔气〕

〔1〕假设开始时放入1molA和1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a

molC,这时A的物质的量为

mol。

〔2〕假设开始时放入3molA和3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

mol。

〔3〕假设开始时放入x

molA,2molB和1molC,到达平衡后,A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是ymol和3a

mol,那么x=

mol,y=

mol。

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

〔选填一个编号〕

〔甲〕大于2

mol

〔乙〕等于2

mol

〔丙〕小于2

mol

〔丁〕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2mol

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

〔4〕假设在〔3〕的平衡混合物中再参加3molC,待再次到达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分数是。

II.假设维持温度不变,在一个与〔1〕反响前起始体积相同、且容积固定的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响。

〔5〕开始时放入1molA和1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b

molC。将b与〔1〕小题中的a进行比拟

〔选填一个编号〕。

〔甲〕a<b

〔乙〕a>b

〔丙〕a=b

〔丁〕不能比拟a和b的大小

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

参考答案

一、〔此题包括8小题,每题4分,共32分〕

1.D

2.A

3.C

4.B

5.B

6.C

7.B

8.C

二、〔此题包括10小题〕

9.C

10.D

11.B

12.B

13.A

14.BC

15.C

16.D

17.AC

18.BD

三、〔此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19.〔1〕略

〔2〕A、D

20.〔1〕NO

〔2〕①C2H4

装置中没有温度计,无法控制反响温度

②Cl2

反响生成的Cl2被c中的NaOH溶液吸收了

③NH3

反响生成的NH3被c中的H2O吸收了

四、〔此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1.Na2O,K2S,MgF2,CaCl2

22.〔1〕H2

〔2〕H2O

〔3〕②,④

2NaCl+2H2O2NaOH+H2↑+Cl2↑

2Ca(OH)2+2Cl2=Ca(OCl)2+CaCl2+2H2O

五、〔此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3.〔1〕C5H12O4

〔2〕C(CH2OH)4+4CH3COOHC(CH2OCCH3)4+4H2O

〔3〕CH3CH2OH

HOCH2CH2CH2OH

HOCH2

CH2CH2OH

24.〔1〕

〔2〕

〔3〕

〔4〕

六、〔此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5.混合物中Na2SO4的质量=g·mol-1=

设混合物中Na2CO3和NaHC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和y,反响中放出的CO2物质的量==0.0900mol

与Na2CO3、NaHCO3反响的盐酸的物质的量为

×1.00mol·L-1-×0.100mol·L-1×2+×1.00

mol·L-1

解得:x=0.0700mol

y=

Na2CO3质量×106g·mol-1

NaHCO3质量×84g·mol-1=1.68g

26.〔1〕〔1-a〕

〔2〕3a

〔3〕2

3-3a

假设3a>1,B的物质的量小于2mol;假设,B的物质的量等于2mol;

假设3a<1,B的物质的量大于2mol

〔4〕

〔5〕乙

普通高中化学实验有效性的研究 篇6

关键词:实验;有效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2-0094-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2.037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形成化学理论的思维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是教学活动中最有效的一种教学形式。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有利于点亮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现在普通高中的化学实验教学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使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没有得到落实,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没有得到体现,化学实验教学离有效教学还有很大的差距。

一、目前普通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课程设置

根据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高一化学每周只有2课时,而必修1、必修2的教学内容又加强了实验教学的力度,设置了较多的实验。所以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尤为突出,很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无奈地弱化甚至牺牲了实验教学。

2. 教师方面

随着课改的深入,大多数教师都能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但受课时少、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急功近利,再加上准备一个学生实验要化费大量的精力,所以在目前的高中化学课堂上黑板讲实验,视频放实验仍是主流,而且这种现象在年轻教师身上更为普遍。

3. 学生方面

普通中学中高二选修化学的同学非常少,对于化学学科,大多数学生只需参加学业水平考试。而学测对实验的要求又比较低,实验考察又很基础,所以大多数高一同学积极性不高,认为实验用处不大。对于高二选修化学的同学来说,现在高考中越来越侧重能力考查,对教材上的基本实验的器材步骤,实验现象等的考察比例越来越小,所以对于选修化学的同学也同样缺乏吸引力。

正因为受到上述原因的制约,现在高中的实验教学状况让人担忧,要改变这样的状况,教师只有在保证基本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在有限的时间里,从课堂上到生活中,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循序渐近、持之以恒,通过实验不断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使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逐渐有效,迈向高效。

二、提高普通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一些做法

1. 精心设计,以实验贯穿课堂,使实验成为亮点

化学实验能够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化学课堂具有良好的先决条件,如果我们能够精心设计,充分挖掘出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实验,以实验贯穿课堂,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必然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苯的结构的教学中,可以首先引入苯的分子式的测定的实验素材:经实验测定已知在苯分子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是:碳 92.31%,氢 7.69%,经质谱分析测得,苯分子失去一个电子后的分子离子的质荷比为78。由此让学生求出苯的化学式并设计苯的可能的结构。再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苯的具体结构,如通过苯能否使溴水褪色的实验来探究苯的结构中是否有双键,通过苯的核磁共振氢谱图中只有一个峰来探究苯中氢原子的种类等。在确定方案的可行性之后,立刻让学生根据实验台上的药品动手探究。这样整个苯的结构的教学始终与实验紧密相联,不但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让学生通过实验体验到了学习化学的乐趣,增加了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2. 精心准备,确保课堂实验成功,有效教学

每一个课堂实验,无论是学生实验,还是演示实验,教师在上课前都应亲历亲为,操作一边,充分考虑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一方面,有些药品因存放时间过长会变质。从而导致实验失败,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银镜反应中所用的氨水,由于长时间存放在滴瓶中,因氨气的逸出而使其浓度大大降低,如果课前不预先做一下,上课时的演示实验就会失败,这样就打乱了我们的课堂教学计划,失去了实验的权威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不能过于相信课本教材,一味地按照教材提供的步骤照方抓药。如苏教版《化学1》第88页的观察与思考中的[实验3]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mL二氧化硫水溶液,滴加氯化钡溶液,再滴加 0.5mL3%的过氧化氢溶液,振荡,放置片刻后滴加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按照此步骤,在实际实验中会发现,滴入BaCl2溶液后,SO2溶液就变浑浊。由于这是新授课,学生会误认为生成了BaSO3沉淀,虽然教师可以解释这是由氧气引起的,但对于学生往往是先入为主,这就给以后学生的犯错埋下的伏笔,这显然不是理想中的实验效果。

3. 精心指导,避免实验探究中的盲目性

在演示实验中,学生往往有“看戏”的心态,看的是实验现象精彩不精彩,而并不关注实验的目的,不去思考应该要观察什么现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思考实验结果等,所以在演示实验之前,教师应强调本实验中实验现象的关键点,教给学生“看什么,怎么看”。如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教师在实验之前就提醒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钠所处的位置,状态的变化,所作的运动,溶液颜色的变化等,这样就避免了学生观察实验时的盲目性。变看热闹为看门道,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观察能力。在分组实验中,探究小组一般较多,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也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性问题,课堂时间也有限,上课教师肯定是指导不过来,所以应请实验老师到实验室帮忙指导探究小组,及时解决在探究进程中出现的问题,纠正探究过程中的错误,避免盲目探究,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4. 精心整合开发,提高学生的主体性与积极性

化学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实验教学时不但要让学生看清实验现象,更要提高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动手实验,主动创新探究。

教材上的演示实验显然有很多优点,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其现象往往很难让全部的学生都看清楚、听清楚。例如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因为在烧杯中进行,所用钠块很小,所以对于后排的学生连钠块都看不到更谈不上观察变化过程中的一系列现象了。所以在可能的条件下,我们应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探究实验,这样不但让每一位学生都清楚地观察到了实验的现象,也让每一位学生探究了钠的物理性质,体验了钠与水的反应,使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实验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根基,有效的化学实验教学不但可以巩固课堂教学理论知识,更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对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现有的课程设置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需要我们教师能放下包袱,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找到更多的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实现化学教学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 丁荣兵. 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J]. 中学教学参考,2013,(10)

[2] 杨军. 浅谈高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策略[J]. 新课程学习(中),2013,(5)

浅谈农学院校普通化学的教学 篇7

关键词:普通化学,学科特点,过渡性转变

普通化学一般都是大一新生的首选课程, 此时他们仍然保留着中学的学习方式以及习惯:“由老师带着跑, 课程内容进展缓慢等”这些都将会阻碍学生在大学的学习, 此外普通化学课程自身也具有概念多、内容繁琐等特点, 导致学生在学习普通化学时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根据这些情况从帮助学生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以及利用化学的课程自身特点与其专业的交叉性及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方面进行研究来激发学生学习普通化学的兴趣。

1 帮助学生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1 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

处理好中学知识向大学知识的衔接和过渡, 是促进学生化学学习上适应性转变的基础。

化学知识从低级到高级的过渡由一定的连贯性, 体现了化学知识的严谨性。因此化学教育的过程中讲清中学知识与大学知识的衔接无疑将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和对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认识, 如:我们在讲述物质聚集状态时, 可以从中学时学过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 RT, n=m/M, ρ=m/v出发, 推导出我们所想要的答案ρ/P=M/RT, 可以在进行计算时直接应用, 另外在讲混合理想气体的平均分子量求算时可以从中学时讲空气的分子量为29, 又已知空气的主要组成为H2和O2, 且H2的分子量为2, O2的分子量为32,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空气的平均分子量不是象表面上简单的分子量加和的平均值, 而是和混合气体中各气体的气体体积组分有关, 由此得出平均分子量的公式。

这样学生在对这个公式的记忆上就不会出错了。再如我们介绍平衡常数时, 可以从中学时学过的可逆反应出发, 例举醋酸在水中电离:得出在不同浓度时都能达到平衡, 此时利用一定的手段测出不同浓度时各个体系中的物质平衡浓度, 得出这样的数值并没有随着体系浓度的改变而改变。从而引出了平衡常数的概念, 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平衡常数的概念以及平衡常数所表达的意义。

1.2 在概念的引入上要做到由浅入深、由通俗到精确逐步推出

在普通化学的教学中, 经常会遇到一些较抽象的概念, 理论性较强的定理。如:热和功、焓、熵、吉布斯自由能以及电极电势等这些概念在普通化学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为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这些概念, 讲解时应尽量做到由浅入深、由通俗到精确的给出。如我们在讲述热和功时, 应注意的是热和功是不同于我们前面所说的状态函数, 它是过程函数, 那么我们在讲述时可以举大家都熟悉的事例, 我们在上高层楼房时简单的有两种方式, 一是坐电梯, 二是爬楼梯, 从楼下到楼上, 出发点和终点完全一样。但是很明显爬楼梯所消耗的体能要远远大于坐电梯的, 这说明了这两种不同的途径对人来说所做的功要相差很大, 从另一方面我们引出了功和热的数值大小与过程和途径是有关系的, 说明他们是过程函数。

1.3 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首位

大一新生刚入学, 普遍对大学的授课方式不能接受, 他们认为速度太快, 内容太多而无法接受, 此时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点至关重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常用一些启发性的语言, 让学生学会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推理, 得出后面我们想要讲的理论, 让学生掌握举一反三的能力, 这样即使在没有老师的教导下, 学生也能很好的学习到新的知识。如我们在讲述溶液依数性时, 可以对蒸汽压的下降详加介绍, 最终推出结果:Δp=KVbB,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水的相图根据蒸汽压的下降找出溶液的相图, 最终得到溶液的沸点要比水的沸点要高, 溶液的凝固点要比水的凝固点要低。这种举一反三能力不仅在本科阶段很重要, 在后面的继续深造当中更加重要。

2 由于普通化学的学科特点与农学专业类的专业课有一定的交叉性,

又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利用这点多讲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

2.1 溶液的依数性的应用

我们在讲述依数性时, 虽然提到了他的推导过程, 但是这些公式在进行记忆时非常容易出错, 如沸点是升高的, 沸点的升高值ΔTb=Kb bB=Tb-Tb*学生在进行记

忆时容易变成ΔTb=Kb bB=Tb*-Tb.我们可以稀饭的烫伤比开水更严重为例, 学生对形象的记忆比较容易, 又如依数性凝固点的下降也是存在同样的问题, 我们可以联想到今年的大雪, 道路结冰, 在电视上可以听到往道路上撒融雪剂可以加速冰雪的融化。其实这个地方就是用到了凝固点的下降原理。有了这些生活中最常用的实例, 学生记忆起来易如反掌。

2.2 缓冲溶液定义的介绍以及应用

缓冲溶液的定义:既能抵抗少量酸又能抵抗少量碱而PH不会很大程度改变的溶液。故名思议抵抗酸的是碱, 抵抗碱的是酸,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酸碱可以共存呢?只有是一对共轭酸碱对, 从而引出缓冲溶液的组成, 进而推导出缓冲方程。缓冲溶液在学生的后继课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也可以介绍下缓冲溶液在现代科技中的一些简单应用如:苯酚在碱性介质及铁氰化钾存在下, 可与4-氨基安替比林反应生成橙红色的安替比林染料。但为了防止芳香胺类的干扰, 以p H在10.0±0.2时最为适宜。为此, 就需要在待测溶液中加入氨—氯化铵缓冲溶液, 来调整和控制待测溶液的p H为10.0±0.2。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分析人员由于不大了解缓冲溶液的作用机理, 当所配制和使用的缓冲溶液与规定的数值不相符时, 为使缓冲溶液达到要求, 就用盐酸或氢氧化钠等强酸、强碱进行调节, 以为这样做可以使缓冲溶液尽快达到所需要的p H值。然而结果却适得其反, 这样的溶液p H值虽然调对了, 可是它的缓冲体系却被破坏了, 缓冲溶液的作用也就失去了。缓冲溶液的应用不仅是体现在工业上, 同时农业及科研领域都会经常用到的。

以上是根据教学中的经验所提出的一些建议与看法, 在这里跟大家一起共勉。

参考文献

[1]王雅心, 董淑英.谈缓冲溶液的作用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J].中国环境监测, 1992 (5) :44-45.

[2]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普通化学 篇8

一、普通化学教学中实施化学史教育的必要性

1.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进行化学史教育是必需的

在2007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 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文化素质教育,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要把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通过文理交叉、学科融合, 实现课程的有机结合, 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在中、小学阶段的应试教育很难于短时间内改变的情况下, 如何通过大学阶段的教育, 使高校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的需要, 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 我们认为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 可以通过引入化学史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鉴于普通化学本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化学史在普通化学教学中比之其他化学分支更能充分发挥其巨大作用, 可以使普通化学教学不局限于抽象的现成知识, 还可以追溯到它活生生的演变过程, 揭示化学家在科学发现过程中的科学思维和方法, 使学生受到多方面的教育, 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 当今要实施素质教育, 在普通化学教学中引入化学史教育是必需的。

2.普通化学的学科特点为进行化学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普通化学作为化学科学的前导, 在内容上综合各分支科学的主要内容。随着科学的发展, 它的基础性更显得重要, 因为它已成为学习其它科技知识的“载体”。对于当前大学工科普通化学而言, 按照教学基本要求, 以同济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化学》为例, 其内容涵盖了结构化学、有机化学等分支科学的主要内容。

比如, 学习原子结构、化学键理论时, 系统讲授原子结构发现史和化学键理论发展的几个阶段等, 从而取得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的效果。有机化学中有许多试剂和反应其最初的发现和其发展过程被文献记录下来, 并被以发现者的人名来命名。很显然, 要学好和用好有机化学, 掌握更多的人名反应并熟悉其发现和发展史是一个素质要求。这些都为在普通化学教学中穿插进行化学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化学史在普通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1.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科学方法是打开科学大门通向成功的工具和手段,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资讯急剧增长的今天, 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一方面, 化学史中要描述科学家是如何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辩论、表达与交流等活动。另一方面, 要描绘问题是怎么“猜”、怎么“假设”, 特别是怎么科学地“猜”或“假设”, 其中就涉及多种科学思维方法问题。在普通化学教学中结合化学史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 端正学习态度, 而且可以学到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

如我国著名化学家黄鸣龙先生1946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工作时, 从一次实验瓶塞漏气, 产率反而提高的异常现象中获得启示, 通过反复实验, 不断改进, 提出了黄鸣龙还原法。从而第一次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了有机化学反应。这样的事例介绍能使学生学习到科学家对问题的思考方式, 获得方法论的启发, 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理论思维, 形成科学的研究方法。

2.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科书中的化学知识, 包括化学理论和定律,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类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入, 可能会不断被修正、完善、甚至被改变。如果在教学过程中, 能结合化学史教学, 把知识形成过程的活动和知识理论和定律产生、形成或发现的历史背景和曲折经过, 正确和错误的矛盾斗争, 以及科学家所采用的其体研究方法等密切结合起来, 使学生获得的不是孤立、死板、僵硬, 而是有来龙去脉、有血有肉、有变化发展的化学知识, 这样就有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更牢固地记忆。

如介绍硼氢化钠的还原性时, 很多教材认为“它只能还原醛、酮”, 这种知识就是静止和孤立的, 只能说是一般规律。而事实上在一定条件下, 硼氢化钠可以还原羧酸、腈和酰胺等通常认为氢化锂铝才能还原的有机物。如果这时将做过这类还原的化学家及其实验内容和过程介绍给同学, 既可以加深其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又能够教会学生利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类事例在普通化学知识体系中有很多。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研究表明, 科学家对科学的热爱往往源于对科学产生的兴趣。同样, 兴趣也是学生学好化学的直接动力。对于上普通化学的学生, 普通化学是他们的非专业课, 很多学生化学理论基础薄弱, 化学兴趣不浓厚, 如采用历史的方法, 让学生置身于化学发展和发明的情景和过程中, 和化学家一起经历为追求真理而应用实验的、理论的研究过程, 使学生品尝到科学研究、探索的乐趣, 无疑可以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化学、探索化学的内在兴趣, 激活创造的灵感, 从而富有创造性地学习和研究化学。

化学发展史上的一些逸闻趣事是唤起学生探求兴趣的好素材。例如, 在讲授苯环的结构式时, 可以讲述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在睡梦中发现苯环结构的小故事, 而讲聚合物时, 就可以讲述被称为“塑料之王”的聚四氟乙烯意外被发现的故事。这些故事让学生置身于化学史的发展过程中, 体会到化学不仅仅是单调的反应方程式, 也有丰富多彩的一面, 从而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

参考文献

[1]王洪福, 苏智先等.化学史中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探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 (11) :141-143.

[2]李中华, 陈刚等.让化学史走进计算化学课堂[J].大学化学, 2009, (6) :5-12.

普通化学 篇9

内蒙古民族大学坐落在全国蒙古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通辽市,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民族院校。我校每年招收本科生人数中蒙古语授课学生占总人数的25%左右,为我区乃至全国培养了众多的蒙汉双语兼通的人才,他们现已在各个领域发挥着自己特有的作用。[2]

《普通化学》是内蒙古民族大学基础课程之一,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在内蒙古民族大学而言,生命科学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农学院、医学院等6个学院的本科生在大学第一学期就开设《普通化学》课程,而且每个学院都有一到两个蒙古族学生班级.面对如此庞大的蒙古族学生群体,如何采用蒙汉双语教学教好《普通化学》课程,将直接影响蒙古族学生的教学质量。

笔者作为一个担任内蒙古民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大学化学组《普通化学》课程的授课教师,对蒙汉双语教学教好《普通化学》课程的教学特点、教学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一、存在问题

(一)蒙古族学生汉语基础相对薄弱

内蒙古自治区的高等院校的蒙古族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内蒙古的农村或牧区,学生们几乎在纯蒙古语的环境中生长,不管在学校还是社会上的都用蒙古语交流,而且从小学到高中,除了汉语课程外所有课程都用蒙古语授课、蒙古语考试。蒙古族学生对汉语的学习至局限在小学三年级开始的汉语课程中或电视、电影等媒体中,因此学生在汉语“听”和“说”能力方面的基础非常薄弱。

蒙古族学生走进大学校园后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就是适应全新的环境。需要蒙古族学生适应全新的生活环境:在大学里,学生们在打饭、打水、买生活用品等日常生活中与人交流时不得不开口说汉语,然而,他们学习的“哑巴汉语”很难让他们用汉语准确地表达自己所想,会让他们倍感压力。也需要蒙古族学生适应全新的学习环境:在大学里,大多数课程都汉语授课,而且课程的教学进度比中学课堂快很多,蒙古族学生很难完全听懂和理解,跟不上课程,长此以往可能使学生产生畏学或厌学情绪,以致影响蒙古族学生学业的顺利完成。

(二)适宜教材相对缺乏

没有适宜的教材是《普通化学》课程蒙汉双语教学的实际困难。我校现使用的教材是针对教育部高等院校的汉语授课学生而编写的《普通化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与汉语授课学生使用教材相同。蒙古族学生班级的任课教师若想蒙汉双语教学,在备课时不但认真看《普通化学》教材,还需自己购买或借阅蒙语版本的《无机化学》教材,因此备课所需的时间和精力会更多,教学任务相对沉重。

(三)教学任务相对沉重

蒙古族学生的《普通化学》课程的教学课时和教学进度与汉语授课学生相同。蒙古族学生与汉语授课学生相比,在中学所学内容相对较浅,所以《普通化学》课程的知识深度和教学进度都超出了他们的接受范围。例如汉语授课学生在中学的时候学过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杂化轨道理论等知识,在大学《普通化学》课程中这些章节可以用很短的时间就可以讲明白,但是蒙语授课学生在中学时候就没有学过这些内容,就需要额外给学生加课时才能讲透彻,还需加课时多做习题,因此给蒙语学生讲课时就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对多数教师来说,用蒙汉双语讲好《普通化学》课程,很多时候会让教师觉得有些力不从心,所以大部分教师直接就用汉语讲课。这对蒙古族学生来说,无论是知识的深度还是讲授的速度都远远超出了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会严重影响学习兴趣,甚至影响考试成绩。

二、解决方案

(一)端正学习态度

首先,加强学生的紧迫感。很多蒙古族学生已经适应中学时候教师和家长督促下学习的状态,升入大学离开督促的环境后,很多学生会自然地放松下来,就觉得能够顺利毕业就可以了,因此可能会出现偏科、课堂上不认真听课、甚至旷课等现象。但是在这竞争的时代,除了学生个人素质、能力和学习成绩,汉语语言能力也是影响毕业生就业情况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无论从学习知识的角度还是提高就业率的角度来说,学生都不容放松,必须时刻都有紧迫感。

其次,端正学习态度。对蒙古族学生来说,汉语是第二母语,无论在身边的环境还是电视、电影等媒体,都为蒙古族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汉语的语言环境。在课堂上无论是汉语授课还是蒙汉双语授课,都应认真听课,不但能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还能提高汉语语言能力。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帮助或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困难并克服困难,使学生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

(二)培养学习兴趣

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普通化学》课程中涉及的很多内容与我们的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教师在讲授课程的时候可以结合知识点,讲通俗易懂的例子或与我们生活有关的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讲《分子结构》一章中乙烯的杂化类型和分子结构时,可将其描述为类似汉堡形状:一个碳碳单键及四个碳氢单键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像汉堡中间的肉片,碳碳之间肩并肩重叠形成的键像汉堡的面包部分,处于肉平面的上下两侧。再比如学习反应平衡时,可举一氧化碳使人中毒死亡的例子,人体吸入的一氧化碳会破坏血红蛋白与氧气形成的配合物,可用所学的知识让学生计算出空气中一氧化碳的体积分数达到万分之一时就对人的生命造成威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激励教师采用蒙汉双语授课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蒙汉双语授课的教师给予鼓励和表彰,对优秀的蒙汉双语教师的职称评定或解决住房问题等方面采取更多的鼓励和优惠政策,为蒙汉双语教师对民族教育事业的贡献奠定物质和精神的保障,使蒙汉双语教师将全部心思都放在学校蒙汉双语教学教学工作中,为提高民族蒙汉双语教学水平而继续努力。[3]

蒙汉双语教师对课程内容和课程进度的掌握上学校应给予灵活的调整空间,对考生的试卷和及格分数上也可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可稍作调整,从而减轻蒙汉双语教师的教学压力。

(四)编著蒙汉双语教材

针对蒙古族学生应尽快编写适合蒙古族学生知识结构的蒙汉双语版的《普通化学》教材,不但能使蒙古族学生在平稳过渡中进入大学的学习模式,还能减轻授课教师的教学压力。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教师也应重视蒙汉双语教材,对编写蒙汉双语教材的教师给予更大的支持和鼓励,重视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

(五)加强蒙汉双语教学的重视

加强蒙汉双语教学的重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政府及学校对蒙汉双语教学的重视

内蒙古民族大学的教学基础条件已基本满足正常的教学运行,但在蒙汉双语教学人才的培养上也有一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或补充。[4]首先,购买蒙文教材及图书,解决蒙文图书严重短缺的现状。其次,购买并安装各类蒙汉双语教学需要电子软件和产品,方便老师和学生开展蒙汉双语教学和科研活动的进行。再次,提高蒙汉双语授课老师的相关待遇,使老师们积极投入到双语教学并提双语教学的教师质量。

2.教师对蒙汉双语教学的重视

教师的蒙汉双语教学能力是做好蒙古族学生教学活动的重要条件。教学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的高低。[5]蒙古族教师都具有特殊的民族情感,教师对民族教育事业的热爱是提高蒙汉双语教育中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蒙古族教师应出自内心地、自觉地弘扬民族文化和培育民族人才为内在动力,在教学过程中主动用蒙汉双语授课,并勤于反思教学过程,以改进教学质量。蒙汉双语教师之间勤于交流教学经验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为民族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三、总结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活动,教育是有计划地将人类过去的文化和经验系统地传授给下一代。蒙汉双语教育是适合于蒙古族学生的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是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传承内容,是关乎蒙古族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更甚至为内蒙古地区培养蒙汉兼通人才的一种教学模式。蒙汉双语教授《普通化学》是根据蒙古族学生的民族语言文化、生长环境和思维特点,结合《普通化学》知识结构,适合蒙古族学生学习和掌握《普通化学》知识的教学。

总之,影响蒙古族学生《普通化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笔者对蒙古族学生的《普通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了不成熟探索,希望能引起专家、学者及给位教师们对民族教育事业的关注,并探索出更加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及蒙古族学生的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和途径。

摘要:蒙汉双语教学是内蒙古地区高校中蒙古族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多种原因,蒙古语授课学生的《普通化学》课程的双语教学存在诸多质量问题。本文重点分析了主要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些建议,以求提高蒙古语授课学生教学质量。

关键词:蒙汉双语,《普通化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照格申白乙.影响高校蒙汉双语教学质量的教学语言因素及改进策略[J].民族教育研究,2011(103):66-70.

[2]爱如那.高校蒙汉“双语”专业《现代文学教学之思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17):40-41.

[3]王顶柱.蒙汉双语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6):1-5.

[4]照格申白乙,吉日木图.内蒙古高校蒙汉双语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14(05):67-75.

普通化学 篇10

1 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入手,建立一支高水平教师梯队是关键

建设精品课程的一个关键是教学团队的师德、教风和业务水准[2]。教师的作用不仅是传播知识,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因此,应大力抓好精品课的建设,逐步形成一支以主讲教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这门课在西方高校被认为是重头课,总安排有盛名有深厚学术造诣的老教授担任主讲教师[3]。

1.1 加强交流与培训,拓展视野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始终明确教师为教学之本,特别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采取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学历层次提高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根本。为解决我教研室教授少、博士少的问题,本课程组一方面加强高水平教师的引进,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在职教师的培养。近几年,课程组引进博士、硕士各1名,有2名在职教师攻读了硕士学位,目前课程组现有1名教授、6名副教授、1名讲师、1名高级实验师和2名实验师,1名助教, 5名硕士。不断加强教学骨干的培训,仅09年课程组就有4名教师参加全国网络教师研修班培训, 2名教师参加全国精品课程培训班,有3名教师先后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进修半年,并及时与出去学习的教师联系和交流。近几年来,特别注重实验教师的培训,派出的进修人数占实验教师总人数的70%,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进修的同时,收集到了大量的教学资料和多媒体课件,对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所有教师在近五年里都有机会出去学习和培训,积极创造条件派教师出去学习,加强交流与培训,开阔了眼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1.2 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

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中老教师组成“听、评、帮”小组,经常性地对青年教师开展听、评、帮活动;为青年教师配备教学指导教师,帮助他们尽快提高教学水平。始终坚持新教师的试讲试做制度,有针对性地为每位青年教师制定培养计划,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加强教学基本功的严格训练(包括规范化教案的书写、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等)和深层次的业务培养,积极支持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以不断提高学术水平。教研室仅有的一名教授常年为本科生讲授理论课,以“传、帮、带”的方式言传身教,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和业务水平的快速提高。

1.3 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努力提高教师学术水平

中外高等教育与教学实践证明,高水平的本科教学必须具备高水平的科研基础,科研转化教学就是教师逐步引导学生体验探索和发现的过程[4]。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以此作为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的重要措施。课程组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各级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研究, 参加两项“863”项目、两项“春晖计划”、省级科研一项、省级教改项目3项,在科研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丰富了课程内涵、提高了知识传授的立足点。建立了一支学缘广泛,学历、职称、年龄结构较合理,教学科研结合紧密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 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搞好《普通化学》课程建设的核心

在高等教育的改革中,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是核心。在新的教学观念指导下,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重组。

2.1 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

《普通化学》是高等学校理工科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它的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化学的思维方法、实验方法以及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化学素质。在中学化学教学的基础上重点讲述现代化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在各方面的应用,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对现代化学有较全面的了解并初步掌握必需的化学基础理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优化与整合

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如何适应学科的发展和需要,使培养的学生能够从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到会灵活运用知识,善于联想和提出问题,直至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一直是我们在教学中所关注的问题。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基础学科,教学过程中注意与生产实践、科研实例和实际应用的问题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中贴近生活、贴近实践,接触一些实际问题,掌握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在学时较少的情况下,既要教会学生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课程就必须向着少、精、新的方向发展。

几年来,根据各个专业的培养计划和培养要求的不同以及不同学科特点,我们对普通化学课程实行了分类教学。依照不同专业和课时,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在授课内容上各有侧重,做到既保证基础理论的掌握,又兼顾专业的需要。例如:普通化学课程的分类主要依据后续课程是否学习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来确定教学层次,将其分为农林专业72学时、工科专业64学时两大类。为了使《普通化学》更好地适应综合大学农林专业和工科专业的实际需要,青海大学对普通化学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新调整,具体做法如下:

(1)工科专业首先介绍了化学热力学与反应热、反应方向和限度的基本原理;第二章介绍化学动力学基础,这样便于组织教学,有助于使学生了解这两种理论的研究对象、目的等区别。再介绍化学平衡、四大平衡基本知识、介绍原子、分子结构、配位键理论方面知识,最后学习元素及材料的知识。元素知识部分采用点面结合、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格局,化学知识拓展到相关学科领域,从而了解化学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和重要性。结合工科专业特点进一步介绍原电池、电解池及金属腐蚀及防护等知识。

(2)农林专业在学习化学热力学后,简单介绍化学动力学基础知识,根据农林专业的特点,介绍与农业密切相关的液体、胶体与表面化学方面基本知识,牢牢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氧化还原平衡和配位平衡整合在一起作介绍,不讲电解池及金属腐蚀相关内容。这样做会使教学内容简洁、流畅,更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总体上把握:在知识介绍上,要顾及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规律,降低部分内容的深度、难度,不过多强调知识细节,同时要保持教材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原理的阐述上,以清晰、准确、严谨为基本原则,注意与实际应用的密切结合;在解题方法的上,采用识记最简公式,少用繁琐推导,注重原理分析,力求灵活多样,体现实用高效的策略。课堂时间主要精讲重点、难点、思路和方法,对有些内容和原理则少讲或留给学生课后自学,做到精讲、略讲和学生自学相结合。对部分相对陈旧,应用面较窄与农林专业结合不很紧密的内容做大胆的删减或压缩,核外子的运动状态只简单介绍薛定谔方程,重点讲透四个量子数意义、取值及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氢原子量子力学模型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学,如讲波函数的角度分布图和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时,注重结果和应用,讲清思路,淡化具体细节。这样做,不仅减少了授课学时数,更重要的是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为拓宽化学知识视野,内容围绕化学与环境、材料、信息、能源,乃至生命等社会热点与科技进步广泛展开。

3 教学环节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普通化学》课程建设极其重要的环节

3.1 非常注重教学艺术性,采用启发式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讲课中尽量开好“两个头”,一是课程的开头(绪论),二是每章的开头(引言),讲清“来龙”,注意“去脉”,要讲清本课程和本章的全貌。在介绍普通化学课的内容时,运用典型而生动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食品安全事件中的苏丹红、瘦肉精、三聚氰胺等的危害,讲解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中的应用,使学生意识到化学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科。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具体而言,我们采用的方法主要有:联系实际进行教学,如从江河入海处三角洲的形成讲述胶体的聚沉作用,从水分能轻易到达树干的顶部引入渗透压的概念等;在讲每一章之前,提出新问题、新概念,明确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教学目标,这样条理清晰,可以使学生学习起来处于主动地位。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设置“悬念”,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大大集中,积极地思考。教师再按照设计的思路加以引导,就能较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的讲授应用这一方法教学效果尤为明显。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这样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完稀溶液的依数性后,我们启发学生与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联系起来,鼓励学生用该理论解释:下雪后为了防滑在路面上撒融雪剂、冬天汽车水箱中要加防冻液、人体输液时必须用0.9%盐水及5%糖水;启发学生由渗透作用推出反渗透作用及反渗透作用的应用等。在讲完化学平衡和化学动力学后,启发学生将理论与生产实际相联系,让学生思考如何既提高效率又能缩短反应周期以降低生产成本。

3.2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重视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

近几年来,随着新兴的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它们在课程教学领域的逐渐渗透,多媒体与网络教学为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可视听的特点,结合教学大纲设定的内容和要求制作出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营造一个直观、生动的感性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果,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教研室根据我校实际制作了适合农林专业、工科专业的《普通化学》多媒体课件两套, 我校《普通化学》课程教学现已由板书为主逐步过渡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为主,板书与课件共同引导课堂教学,增加了课堂信息量,较好地解决了普通化学内容多、课堂讲授课时少的矛盾,使教学内容更形象化、具体化、提高了教学质量。

针对有些化学理论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如原子轨道的杂化、核外电子运动等,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也很难形成感性认识。我们通过制作Flash课件,将原子轨道的杂化过程以动画形式展示出来,同时给出杂化轨道的三维立体镜头,使学生具备了理性认识后将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各任课教师再根据自己的讲课特点补充电子课件,从而使授课充分体现了普通化学多彩多姿的特点,也有效地化解了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增加了课堂信息量,增强了教学效果,推动了《普通化学》课程改革的进展。通过制作教学课件,使枯燥的教学内容以生动、灵活的方式,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将多媒体手段与传统的授课方式相结合进行教学,不仅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信息量大并具生动活泼性的教学功能,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教师多年来在传统教学手段下积累的宝贵经验,学生普遍认同这种教学方式,效果较为理想,在几年的《普通化学》课堂使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在原有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我们还建立了《普通化学》课程教学网站,并已投入使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教学信息、教学内容、疑难解答、演示实验、实验安排等统一集成到网络平台上,使广大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实惠, 也可方便地进行课后自学、复习,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 加强实验教学改革,不断地充实更好的实验内容

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就是培养他们不仅有广泛的科学知识,而且具备思维的创新、对问题求解的技能,以适应21世纪人才具备的应有素质。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脱颖而出,在竞争社会里有所作为,有所成就[5]。

我们对实验内容做了很大的调整和改革,精心选择引入了一些起点高,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的实验, 如: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及组成分析,增加了半定量或定量实验,如HAc离解常数的测定,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及活化能的测定等。引入的新实验,操作难度加大,使用的仪器种类增多,增加了pHS-3C型酸度计等仪器的使用,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充分的训练,实验的基本技能有很大的提高。同时,引入的新实验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及活化能的测定等,实验报告书写的难度也加大。必须将实验中测得的数据,根据实验原理,经过数据处理后才能得到最后的实验结果。这样不仅要求学生停留在只会做实验的水平上,还使他们应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归纳综合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训练可很好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5 结 语

通过几年来《普通化学》课程建设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初步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但是,我们的工作仅仅刚开始,很多教改内容还需在教学实践中改进和完善。同时,教学改革的工作量非常大,尤其是多媒体与网页材料的制作,需要长期大量人力的全身心投入以及经费的支持。此外,本课程还存在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进一步衔接问题,更需要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总结。

摘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我们《普通化学》课程建设的工作思路和取得的成果,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从三个方面做起,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改革重点是抓好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优化与整合,教学方法及实验教学的改革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希望我们在《普通化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中的一些实践和体会能给大家一点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普通化学,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和优质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电化教育.2004(6):5-11.

[2]施开良,陈令梅,俞庆森,等.建设高水平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核心[J].中国大学教学,2004(9):33.

[3]申泮文.理科化学大一“普通化学”的改革思考[J].大学化学,20011,6(1):37-39.

[4]葛欣,董林,赵斌,等.化学原理精品课程建设探索与教学实践[J].大学化学2,0092,4(4):22-23.

普通化学 篇11

摘 要:本文介绍了“普通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实践及体会,指出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程教材的建设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关键。

关键词:普通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实践

精品资源共享课是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03年教育部就启动了国家精品课程项目,历时近10年,已先后建成3900余门覆盖多个学科、含有丰富网上教学资源的国家精品课程。这些精品课程是各高校长期积累的优质教学资源。但精品课程建设没有充分考虑教学资源共享问题,精品课程重申报,而忽视了其应有的传播、示范作用,再加上部分的课程网站标准不统一、内容不规范,互动不灵活,导致网站在教学中使用率不高。根据这一现实,从2011年起,教育部对已经有的国家精品课程进行升级改造[1-2]。2011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中,首次提出建设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其主要内容是:组织高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一批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并按照资源共享的技术标准,对已有的国家精品课程进行升级改造,建设一批精品资源共享课[3-4]。桂林理工大学“普通化学”课程在2008年成为国家精品课程,经过多年的持续建设,“普通化学”课程于2013年入选成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项目。本文介绍了“普通化学”课程在升级改造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思考,希望为同类课程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普通化学”课程建设回顾

桂林理工大学“普通化学”课程的建设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本科教学层次的建立和教学特色的形成(1978-1996年)。桂林理工大学的前身桂林地质学校在1956年创建以来,一直开设普通化学课程。197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后,“普通化学”课程由原来的专科层次的教学转变为本科层次的教学。在这期间,课程组全体教师从实验室建设到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根据化学学科教学规律和授课对象为非化学化工专业学生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三个努力”的教学指导思想,即:努力使教学内容体现现代化,努力使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努力使教学内容结合专业要求。1996年10月,“普通化学”课程与其他高校31门课程一起被批准为广西高校第一批自治区级重点课程。

2.更新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特色(1997-2000年)。“普通化学”课程是为非化学化工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1997年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对课程的名称和课时进行调整,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宝石及材料工艺学、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等专业仍然称“普通化学”,学时为70学时,为必修课程;工程类、机电类、文经管类专业称为“生活与化学”,学时为30学时,为选修课程。在此期间,课程组教师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活动,使“普通化学”课程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取得了良好的声誉。“‘普通化学课程建设”2001年5月获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学成果三等奖。

3.加强学科建设,打造精品课程(2001-2008年)。进入新世纪以来,考虑到“普通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课,其建设长期游离于专业建设之外,这阻碍了“普通化学”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学院将化学工艺硕士点、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下的化学工程方向建设任务由化学化工教研室承担,这就为将“普通化学”课程建设与专业、学位点建设融合在一起提供了契机。这种以专业、学位点建设带动课程建设的建设模式,使“普通化学”课程建设更上一层楼。近几年来获得了丰硕的教育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成果,2004年10月,“普通化学”课程被评为广西区级精品课程,2008年“普通化学”课程获评国家精品课程。

二、“普通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

“普通化学”课程是为非化学化工专业学生开设的基础课,工科院校均要开设“普通化学”,选修学生多,覆盖面大。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与为化学化工专业学生开设的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四大专业基础课不同。“普通化学”是一门现代化学导论课程,对非化学化工专业,通过“普通化学”课程教学,把化学理论、方法与工程技术的观点结合起来,使学生能用化学的观点分析、认识本专业工程技术中的化学问题。自“普通化学”课程2008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以来,我们结合形势的变化,对课程进行持续建设,特别是课程的升级改造过程中,以教学资源建设为主线,正确处理课程“特色”与“共享”的关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校“普通化学”课程于2013年入选成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项目,并在2014年成功上线。

1.重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课程建设的精髓,有了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才有基础。“普通化学”课程体系的重组,是基于课程组对以下问题的充分认识:(1)紧紧抓住“前沿

与基础相关联”、“素质与能力共同促进”这两条主线,对“普通化学”教学内容进行了前瞻性的改革。既跳出原来“无机化学”课程的影子,又能很好地按照化学学科的整体性规律在一级学科的层面上开设“普通化学”,使课程体系更完善,更能体现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2)以“化学基本反应原理及反应”、“物质结构理论及物质性质”为教学的两个重要内容,并努力做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能力。(3)将化学原理与学生专业背景相结合,引入具有学生专业背景和时代气息的教学内容,如能源、环境、材料及生命科学等,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学科交叉的意义。基于以上理念,我们建立了“普通化学”课程基本资源内容和结构,即将课程内容分为“热化学与能源”、“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大气污染控制”、“水溶液化学”、“ 电化学与金属腐蚀”、“物质结构基础”和“无机化合物”六大部分。课程的结构、内容、知识点、课时等方面的具体组织安排如下图所示。其中普通化学课程中“生活与化学”知识模块开设10学时;但作为选修课为工程类、机电类、文经管类专业的学生独立设课时,开设30学时。

2.师资队伍建设。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保障。几年来,我们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养。“普通化学”课程组4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50%,因此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尤为重要。我们吸引青年教师参加教学资源建设,要求老教师在编写教材、制作教学网站和多媒体课件、拍摄教学录像等教学资源建设时,一定要吸纳青年教师参加。一方面,青年教师可以在教学资源建设中发挥自己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较强的特长;另一方面,青年教师在与教学经验丰富老教师共同参加教学资源建设的过程中,熟悉了教学规范和教学规律,夯实了教学基础,同时也促进了自主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能力的提高。目前“普通化学”课程组青年教师均参加了广西区级以上的教改项目,获得国家级、广西区级和校级教改奖项10项。教学资源的建设,锻炼了青年教师,提高他们的教研水平。

“普通化学”课程的结构与主要内容示意图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近几年来,我们结合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对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改革。将现代教育技术渗透在课程预习、课后复习、课程答疑、学生测验等各个教学环节中,构建了网络化教学新模式。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普通化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开放课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电子教案、考核办法、教学录像,习题解答等教学资源,供同学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之用。 教师通过网上在线答疑,在线测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并将网上学习的参与度,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内容之一。课程组积极鼓励任课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的专业背景,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及时更新丰富多媒体课件,使课件的制作质量有了极大的提高。课程组研发的“普通化学”多媒体课件、“大学化学”多媒体课件分别在2009年、2013年获得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这些成果丰富了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基本资源。

4.课程配套教材的建设。我校“普通化学”课程选用的教材是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编写的《普通化学》,同时为了便于学生自学习,结合地方院校的办学实际,课程组还积极开展了配套教材的编写工作,公开出版了《大学化学实验教程》、《大学化学》。前者作为我校普通化学实验教材使用,后者为普通化学理论课重要的辅助教材。《大学化学》教材是针对工科本科专业学生对化学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的需求,对原有的工科相关专业的基础化学相关知识进行整合而编写的,以物质聚集态、化学热力学、物质结构、表面化学、胶体化学、配位化学、元素化学、有机化学为基础构建新的工科专业基础化学新体系,力求让学生在较少的学时内对化学知识体系和化学学科发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该教材对化学知识要求较多的环境工程、生物工程等非化学化工专业是一本很好的教学参考书。同时课程组教师在《大学化学实验教程》基础上,制作仿真实验,丰富了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拓展资源。

三、精品资源共享课升级改造体会

在“普通化学”课程升级改造过程中,我们有以下体会,供同行借鉴。

1.基本资源分为课程概要和课程模块。课程模块下面是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下面链接的是各类教学资源(如演示文稿、教学录像、习题作业、例题、常见问题、名词术语等)。为了方便学生学习,建议课程模块是教材中的章,而教学单元是教材中的节(如果每节的内容太多,可将节按1节课的内容划分成若干节),课程模块、教学单元的设计不宜与教材相差太远。根据课程组教师特长,将课程模块(章)的教学资源由专人负责进行建设和管理,可取得较好的效果。而课程概要中的教学日历、考评方式与标准、课程大纲、课程简介、学习指南要简明扼要,要与实际教学相吻合,真正能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指导作用。总之,基本资源在建设中形成了以下特色:(1)立体化。多种媒体、多种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多种功能教学软件以及纸质文字教材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2)网络化。上传至共享平台的所有资源,都可以在网上运行或供学习者下载。(3)精品化。基本资源如授课录像、多媒体课件、作业习题、例题、实验指导等教学资源充分体现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对重点难点的剖析过程和教学方法。

2.拍摄的教学录像最好是课堂教学的实况。这样教师和学生都能在“状态”中,比较真实自然。拍摄之前要给学生进行动员,讲清拍摄注意事项。主讲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写好拍摄脚本交拍摄人员。拍摄的多媒体教室光线要明亮,采用双机位进行拍摄,恰当运用镜头,选择高质量话筒,确保主讲教师授课声音的清晰度。拍摄完成,主讲教师要积极参加后期的编辑制作工作,确保录像质量。教师上课用的PPT文字和背景对比要明显,以保证能清晰拍摄。

3.拓展资源的建设要注意为实际教学服务。拓展资源是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在网络环境中的延伸,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普通化学课程组向学生开辟的拓展资源栏目主要有在线考试系统、虚拟实验、师生交流系统、素材资源库等,这些教学资源丰富了的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构建了良好的平台。在线考试系统给师生提供了检查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良好平台,虚拟实验是学生预习实验的好帮手,师生交流系统为教师答疑解惑提供了方便,素材库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熊永红. 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 中国大学教学,2014(1):16-18,41.

[2] 董洪日. 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问题及走向[J].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2,27(6):17-22.

[3] 袁志坚,何文涓. 精品课程与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之比较[J]. 中国技术装备,2013(36):62-63.

[4] 刘俊吉,田宜灵,周亚平等. 物理化学国家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J]. 中国大学教学,2013(9):21-23,10.

普通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12

关键词:普通化学实验,实验教学,思考

普通化学(简称普化)课程作为高等学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 其实验教学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普通化学实验课程是对大学生开设的第一门实验课,是接受科学实验能力培训的先导课程,通过实验使学生得到独立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归纳、撰写实验报告等多方面能力的初步训练,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 普通化学实验以其特有的化学实践性和综合性在完善人才知识结构和培养实践创新能力中具有重要作用[1,2,3,4], 并且随着科学技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广泛重视。作为一名普化实验教师,为提高本科实验教学质量,有以下几点思考:

1 认真做好实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普通化学是融合各化学分支学科为一体的基础化学,普化实验内容覆盖面广,包括无机、有机、分析、物化等四大化学知识点,其特点就是内容繁多而课时较少[5,6]。基于此,我们就着眼于如何使普化实验的内容体现出基础性、相关性和先进性。于是便对原有的实验内容进行了筛选、充实与更新。具体做法是删减了试管类验证性实验,充实了定量分析、仪器操作实验,并增加应用性、综合性强的新实验。

实验教师在实验课堂上熟悉实验程度好坏,主要依赖于课前的大量细致的各项准备。每个学期实验前,实验指导教师先预做实验,对实验内容进行讨论,明确每个实验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写好备课笔记。根据实验项目的不同,采用实验录像、教师口头讲解和书面讲解等方式。针对实验的注意事项和特殊要求,将一些实验要求写在黑板上,以引起同学的注意。

2 加强教学管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良好的实验条件和新颖的实验内容,如若没有良好的教风和课堂纪律,仍将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我们要求学生必须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针对目前一些学生存在重理论课轻实验课的现象,要求学生写好预习报告,而且随机抽查,作为评分依据。如“弱酸解离常数测定”这一实验,我们请学生回答实验思考题,简述溶液的配置方法,并让学生上台进行滴定操作的演示与评判,以及介绍酸度计的应用范围和使用要领,以此检验学生的预习质量和加深学习印象。

学生是实验教学主要参与者, 学生动手能力的状况如何对实验教学质量有着极大影响。为强化学生基本技术和动手能力培养,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实验课当堂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要严格把关并将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记入期末总成绩,对于实验报告质量较差或实验数据不准的学生,勒令其重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巡回检查指导,随时发现问题,马上纠正,掌握学生的实验状况。严格要求学生,使操作规范化,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指导而提高实际动手和操作能力。

3贯彻绿色化学思想, 提高学生的实验综合素质

传统观念上化学实验很多是有污染毒害和燃爆危险, 使得不少学生在实验中缩手缩脚, 实验能力锻炼很受影响。而绿色化学则强调生产和使用化学产品时有效利用资源, 减少和避免使用对人体和环境有毒有害的试剂[7]。因此我们必须用绿色化学思想指导实验教学, 努力使化学实验成为环境友好、技术清洁先进的科学研究。我们在实验室现有条件下不断进行了通风改造, 删除了毒性大的试剂汞和硫化氢等试验; 在卤素性质实验中, 用乙酸乙酯代替毒性大的四氯化碳作萃取剂; 部分实验强调试剂用量减量或微量化操作; 用金工实习的废铁屑做原料制取硫酸亚铁铵, 然后回收产品用作电化学实验试剂, 提高了化学品的利用率; 教育学生废液废渣不随意乱倒乱扔和仪器试剂原地取原地放, 使学生实验时有成就感和责任感, 环保概念得到增强, 绿色化学思想得到体现。

4 开展微型实验,培养严谨学风

微型化学实验是美国Mayo博士和他的同事于1982年开始研究试用的一种新型的实验方法,被誉为化学实验的革命[8]。微型化学实验是以尽可能少的试剂获取必要的化学信息的一种手段,并能减少实验中有毒物质的排放量,微型实验因试剂用量少,反应快,要求同学必须细心操作,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精致的微型仪器,快速的反应过程,清晰的实验效的微型仪器,快速的反应过程,清晰的实验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的积极性。目前,我们开出的全微型化实验有“弱酸解离常数的测定”、“铸铁中锰含量的测定”、“非金属材料的镀铜”、“立德粉的制备”;半微型、半常规的实验有“氧化还原与电化学”;已经试验、正待开出的实验有“工业用油酸值的测定”等。这些实验中,如“弱酸解离常数的测定”,采用微型后,不仅酸碱用量减为常规的二十五分之一,大大节省了药品和反应时间,而且实验数据准确,结果可靠,符合定量分析的一般要求。又如“立德粉的制备”中只需一滴浓硫酸和0.30 g左右硫化钡,即可得出产品,而且实验过程中释放出的硫化氢气体很少,从而有效地减少了环境污染,对此,同学们的感受颇深。

5 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创新型实验

创新型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进行科研活动,使教与学、学与做融为一体[7]。教师要鼓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实验内容,通过查阅资料后自选设计实验方案,经任课教师审阅、讨论后, 独立进行实验。或者由老师从自己的整体科研计划中抽出小课题,分成实验小组,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提交设计报告、关键技术及解决途径的分析,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科研训练,科研成果的形式为制备的样品或科研论文。近两年多的实验表明,学生对普通化学实验的兴趣明显增加,许多学生在普通化学实验结束后主动找有关教师要求参与项目研究。

总之,通过普通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验考核方法的几点思考,着力提高学生的实验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激发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总体素质的整体提升,为培养出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创造型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泽全,刘作华,张云怀,等.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考[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6):204-205.

[2]王军锋,李子荣,张雪梅,等.应用型本科院校普通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广州化工,2010,38(12):254-255.

[3]邓建成.工科普通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5(1):32-35.

[4]闫果兰,王新爱,勒利娥.普通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的探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Z1):110-113.

[5]徐军,刘瑞斌,王春燕.普通化学实验教学创新探索[J].实验室科学,2008(3):30-31.

[6]唐婧,郑胜彪,李子荣.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广东化工,2010(2):156-157.

[7]秦晓静.开放实验教学培养创新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7):22.

上一篇:地方公路规划下一篇:电功率解题方法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