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中的安全文化

2024-09-29

动漫中的安全文化(共8篇)

动漫中的安全文化 篇1

摘要:现代动漫, 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 但这其中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 文化的畸形化、不良文化、不严肃文化都出现在动漫作品中, 中国传统文化许多也遭到创作者的扭曲, 美学精神也被没有得到应有的继承和发扬, 所以我们要突出文化对动漫的影响力, 良好的文化能保证动漫创作的持续性, 良好的文化内核可以促使动漫的升级和转变。动漫产业与文化产业密切相关, 承载了文化与人类文明的精髓、把无形的文化内涵化为有形的娱乐的方式结合将推动动漫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有助于提高动漫产品的价值。

关键词:文化,动漫衍生品,中国元素,授权

一、动漫的发展及我国动漫现状

“动漫”是动画和漫画的合称与缩写。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 动画 (animation或anima) 同漫画 (comics, mangai) 特别是故事性漫画之间联系日趋紧密, 两者常被合称为“动漫”。

《野牛图》, 被公认为旧石器时代绘画艺术的代表作, 这幅图在今天看来, 颜色依然鲜艳, 造型生动, 动态特征明显, 是古代人类对动物动作的描绘与分析。到了近代, 随着1928年11月28号米老鼠的首部电影短片《汽船威利号》上映, 它的感召力和友善使之成为历史上最受欢迎的卡通形象。动画电影的成功, 促进了相关衍生产品的开发, 如迪士尼的主题乐园, 动漫主题的影视、教育、少儿用品市场, 服装、饮料等。现代动漫是由动漫产业链和动漫衍生品构建起来的, 动漫衍生品简单的说是指利用卡通动漫中的原创角色形象, 经过专业的卡通动漫衍生品设计师的精心设计, 所开发制造出的一系列可供售卖的服务或产品。如音像制品、电影、游戏、玩具、书籍、文具、动漫形象模型、服饰、袜业、鞋业、保健品、饮料等都能开发成动漫衍生品, 还能以形象授权方式衍生到更广泛的领域, 比如:漫画咖啡馆、主题餐饮、主题公园等旅游产业及服务行业等等。

二、文化与动漫产品的关系

动漫产业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艺术植根于文化之中, 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价值观构成了民族的文化, 动漫产业具有商业性、产业性、和文化的战略意义。黑格尔早就预言,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世界图像时代, 视觉艺术特别是动态视觉艺术具有巨大优势。动漫与文化结合, 将会使视听文化得到进化, 适应了人们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未来的动漫将是传统文化和流行文化的结合, 这样能提高动漫的人气和商业价值。

一个民族、一个地区自有它特定的文化根基, 地域与文化作为一个热点问题不断被人们讨论和研究。动画作品中可以找到许多地域文化的烙印及其哲理和智慧, 如寓言故事水墨动画《鹬蚌相争》反映了渔翁得利的结局, 片中动物和人物、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冲突都具有明显的华夏民族的特质;其它许多的中国动画也可以找到许多中国元素, 动画表现上也呈现许多中国的神话传说或其中的桥段。每个国家、地区都有其完整而独特的价值观、喜好, 因而动画的风格也呈现出具体特点, 欧美角色的生动、动作的流畅细腻、情节的幽默都十分符合这一特点。动画的风格是地域气质的体现, 因为有个性、有特点, 因而呈现一种特殊之美, 这种现象体现了文化艺术对人们心理的冲击和影响, 因此对民间的传统文化和艺术要加以保护和研究, 通过以动漫为载体创作不断发展。

中国山水画比西方的风景画要早1000多年, 它所呈现的图义, 实际上是一部中国思想史, 新石器时期的河姆渡文化, 开始用线条表达着观念性文化的内涵, 让人在器物与工具中认知了形与美。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的国粹, 人们对其寄托了许多的情思, 游山玩水的大陆文化意识, 给人带来一种东方精神和俊逸的气质, 在山水画中, 我们能够集中的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晕和色调。它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很好载体和形式。以中国水墨为蓝本, 结合动画制作技术, 水墨民族风格的动画也发展起来, 如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牧笛》、还包括三维水墨风格的动画, 如siggraph入围作品《夏》。这些具有民族风格的动画作品, 艺术造诣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但是作为动画产业的发展, 必须达到商业性、规模性、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因此民族风格还需要不断的强化, 动产品力争成为具有很强产业特征和商业性的文化艺术产品, 其间还有许多环节需要完善和提高。

文化的不断交流融合也导致了动漫创作的个性化与多元化, 许多作品呈现出的面貌让人看不出地域性。欧美的动漫制作体现了动画技术不断创新, 风格不多成熟并多元化的过程, 而中国风格动画也呈现不断发展的面貌, 两者可以相互借鉴协调发展。作为动画的前期创作, 需要对角色的头部造型、服饰等有一个设定, 这就需要很好地把握剧本中故事的时代特征, 也可以加上许多自己的创作和一些主观的创意, 传承和创新是必要的, 提取出精华和象征性的元素就可以为我们的动画增彩, 动画的创作过程中需要去收集经典的、民间的许多文化信息, 进行消化和吸收, 因此可以说文化支撑了动漫创作, 而动漫的发行也传播了文化。

三、植入中国元素与文化的动漫衍生品开发的新模式

建立一个发展空间广阔、内容丰富、配套完善的市场环境是动漫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动画是一种特别的商品, 具有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通常情况下, 动画片应有在影视系统的播出市场, 还应有动画衍生产品的售卖市场 (包括图书、早教器材、音像、玩具、服装、鞋帽等市场) 。动画片在播出后, 若市场成功, 不但能够收回成本获取利润, 也能推动衍生品消费市场的发展。在衍生品市场的获利又可继续投入到动画片的制作中, 这样就形成了投资—产出—收益—再投资的良性循环。我国的动漫产业还处在一个不成熟、不发达的阶段, 虽有部分出版了相关的图书和音像, 但儿玩具和形象授权极少, 仅靠动漫片的播出是无法得到相应回报的, 必须通过衍生品的开发才能实现盈利, 因此我国目前的开发模式是一种相对低级的开发模式, 制约了动漫衍生品市场的拓展。

中国元素与中国动漫相结合是我国动漫发展的可行之路。比如建筑风格元素长城、敦煌、布达拉宫、紫禁城;文化风格元素中国书法、国画、诗词、印章等;中国功夫元素少林寺、武当功、太极拳等, 这些丰富多样的元素, 是华夏文化在世界最有影响力和感染力的精髓所在, 恰如名言“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把中国元素融入到动漫产业中是动漫从业人员面临的新课题。

各个民族对形状、色彩、节奏、韵律的感受不同, 其表达艺术的方式和特点也各不相同, 从商周的青铜器到汉代的漆器及其后历朝历代的瓷器都有传承的造型元素。中国的文字图案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从甲骨文发展到今天的汉字, 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 文字的发展经过了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几个阶段, 形体变化十分丰富, 可以作为动漫及其衍生品开发的借鉴。中国的皮影戏是具有中国元素的动画, 皮影戏最早诞生于两千年前的西汉, 兴盛于清代, 皮影艺人将动物皮泡制、刮薄、磨平、烘干, 然后将各种人物、事物的图谱描绘在皮片上, 用各种型号的刀具刻凿后, 再涂上颜色。雕刻时, 一般都用阳刻, 有时也用阴刻, 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五种纯色, 造型优美、色彩鲜艳、装饰风格浓郁。皮影戏的内容取材于历史演义、民间传说、武侠故事、神话寓言等等, 这种独具一格的民间文艺形式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元素的表达, 一些皮影艺术传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于皮影戏对表演者的技艺有很高的要求, 这种表演方式和传播方式不利于其发展推广, 而当今数字化皮影动画正在开发和研究之中, 它能够克服传统皮影戏的种种局限, 既能够再现传统皮影戏的视觉体验, 也可以加入现代文化和流行元素, 通过互联网在世界各地传播, 这样的表现手法赋予了皮影戏新的生命和活力。这种开发模式对动漫衍生品的开发具有示范作用, 值得我们借鉴。

四、总结

如何围绕文化打造动漫衍生品, 如何防止盗版、维护版权将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些平台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为了完成动漫产业与现代工业的深度融合, 使动漫创意、动画片以及动漫衍生品更有效的整合发展, 形成一个有机的商品市场, 推广健康的动漫产品和动漫文化, 营造良好有序的开发模式。注重对动漫品牌的建立与推广, 促进相关的衍生品的开发。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促进中国这个庞大的消费市场对动漫创意内容的新需求, 并适时调整动漫产业的整体布局和发展结构, 推进版权保护, 推动动漫人才的培养, 鼓励创业创新, 营造中国动漫及其衍生品快速健康发展, 以文化为内核, 以版权为手段不断加强动漫衍生品的开发和创作是动漫产业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齐骥.动画文化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9.

[2]中野晴行著甄西译.动漫创意产业论[日].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7.

[3]王传东.动漫产业分析与衍生产品研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动漫中的安全文化 篇2

关键词:日本动漫;中国元素;中国动漫文化产业;发展启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和动漫产业也逐渐被受到关注,许多具有中国元素的动漫影视广泛受到人们的喜爱,如《花木兰》、《功夫熊猫》等,中国文化元素在动漫影视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日本作为动漫发展比较快的国家,通过吸取其他国家的文化特点,通过自己的制作形成了带有自身特色的动漫产业,促进了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对日本动漫产业进行分析,了解中国元素对日本动漫产业的作用和影响,以促进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

一、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情况

近年来,日本动漫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日本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具有较为成熟的发展技术和产业链,为日本经济的发展创造了重要的价值。与此同时,日本动漫产业还发挥着重要的宣传作用,日本动漫产业中体现着日本的民族文化,通过动漫的方式影响着其他国家文化的发展,彰显着日本文化的影响力。

二、日本动漫发展成功的原因

(一)自成一体的产业链

日本的动漫业有其自己的产业发展链条,从漫画的刊载、出单行本到动画片、电影、游戏等,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严格的考验和筛选,每一个阶段都在认真调查市场的反应,对市场的反馈及时进行研究和分析,环环相扣,每一环的突破都是为下一环的顺利实施做准备,有效降低了市场的风险,提高了动漫产业推出的成功率。

(二)政府的支持

日本政府的大力支持是日本动漫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日本政府通过在不同时期出台不同的政策开始,通过国家政策的作用,将动漫产业等文化产业提升为国家重要的支柱产业,通过实行工业化的生产,建立完整的文化产业链,扩大文化产品的出口,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1]。

(三)人才的培养

日本政府对人才的大力培养,在一些高校开设了专门的动漫制作专业,通过政府的支持,大力培养动漫专业人才,在动漫的设计、制作和后期的处理上都具有较高的水准,而且专业的动漫专家的指导和动漫机构的支撑,专业的、高素质的团队,分工明确的管理体制,既提高了创作的效率,又提高了创作的速度和质量,具有较好的制作效果。

三、日本动漫中的中国元素的应用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精髓,对人们的精神和思想都具有较为巨大的影响,中国文化元素中有很多的闪光点,随着中国地位的提高,中国文化也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日本动漫产业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加入了许多的中国元素。

(一)美食元素

中国是一个饮食大国,烹饪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历史文化的沉淀下,受到各地不同的气候、地理文化、风俗习惯等的影响,形成了各地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美食,在中国反响不错的一部动画片《中华一番》中,就是以中国饮食文化为主题,动画片中的主人公到广州阳泉酒家修行,获得特级厨师的资格,最后与“黑暗料理界”一较高下,并且周游中国,介绍了各地的美食特色。这部动画片就是将中国的美食元素融入而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爱。

(二)对传统文化的借鉴

日本动画片《少年江流儿》就是借鉴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围棋而广受青少年的喜爱,片中的主人公江流儿与日本围棋手在中国进行较量,两人水平不相上下, 最后以江流儿赢半招而结束,中间的纠葛恩怨皆起因于围棋,通过这部动画片不仅对人们的文化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能够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效果较好。

四、对中国动漫发展的启示

我国动漫产业发展也具有较长久的历史,具有深厚的基础,也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成绩,如《葫芦娃》、《小蝌蚪找妈妈》等,都是影响比较好的动漫作品。然而,如今动漫产业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发展仍然比较缓慢,方向单一,题材较为缺乏,效果并不好。在以后的动漫产业的发展中,我们应加大对动漫的投入,在人才的培养上,不应该去限制人们的思维,给动漫更多的发展空间,同时提高对动漫产业人才的培养,建立专业化的动漫产业团队,在动漫产业的制作过程中能够有强大的、专业的团队支持,促进我国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2]。

五、结语

日本的动漫产业发展速度较快,质量也较好,而我国的动漫产业发展并不好,因此应借鉴日本动漫产业发展中的良好因素,分析我国传统元素对动漫产业的影响,加入到我国的动漫产业中,以促进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提高我国文化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蔡艳艳.日本动漫对中国文化元素的运用及其启示[J].电影文学,2012,21:33-34.

中国民族文化在动漫服饰中的表达 篇3

1 动漫服饰与民族文化

1.1 动漫服饰

动漫服饰是设计师在动漫原作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动漫设计艺术与服装设计艺术,创作出的既有服用功能,又具观赏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服装和配饰。从广义上讲,动漫服饰一方面指动漫作品中的各类服饰,另一方面又指动漫形象下衍生的各种服饰。狭义的动漫服饰是动漫作品中用来装扮角色的服饰,是动漫角色用于美化本体、塑造形象时不可或缺的物品。换句话说,动漫服饰就是经过一系列的服饰搭配、饰品装饰、发型变换、妆容修饰等装扮,来帮助角色塑造完美形象,铸就一流的动漫形象。这里阐明的动漫服饰主要是指狭义的角色服饰。

1.2 民族文化与中国动漫民族化发展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民族文化反映该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作为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中国动漫服饰的民族化是伴随着动漫设计的民族化而逐步展开的。纵观中国动漫设计的发展史,民族化经历了三次高潮。20世纪30~40年代,万氏兄弟拍摄的动画长片《铁扇公主》掀起了第一次高潮。虽然这部作品只是个黑白制作,人物服饰设计简单粗糙,但这并不阻碍这部动画片民族精神的体现。新中国建国初期,人们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文化工作者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对国画艺术、民间美术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等的整理、改造、弘扬和保护。20世纪50年代末,本土的民族传统文化有着很大的需求,夹着浓厚政治色彩的中国动漫的第二次高潮再次掀起,并且在国际动漫中崛起。中国艺术界第三次艺术寻根运动促成了中国动漫的第三次民族化高潮,该阶段的动漫影视作品在造型和动作设计方面完全不逊色于同一时代的美国迪斯尼动漫,既区别于迪斯尼的动画风格,又不同于日本的民族漫画风格。它们带有着明显的中国特色和民族个性。

2 中国民族文化在动漫服饰中的表现

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的神话传说、历史事件、民间故事、寓言小说等传统故事应有尽有,为动漫提供了广阔的素材空间和灵感来源,也为中国动漫崛起提供了肥沃的文化土壤。在中国动漫产业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将成为最宝贵的财富,是动漫创意的不竭动力和源泉。此外,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时代精神、时代情结则为动漫产业提供了文化归宿,是动漫产业的精神家园。传统的民族文化在中国动漫服饰中主要起审美、装饰、宣传和标志等的作用。民族文化在装饰动漫服饰之余,也可以弥补款式与色彩方面的不足,从而达到增加服饰整体美感的目的。

2.1 中国传统元素在动漫服饰上的表现

2.1.1 中国传统元素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绘画、文字、印章、刺绣、剪纸、石刻、木雕、皮影、雕漆、泥塑和戏曲等,其中具有形式多样的传统元素。传统元素经历数千年的历史,积淀着人类的生活智慧和审美意识。它们渗透在人们的衣、食、住、行各个领域,并且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注入新的内涵。中国传统元素是传统文化精髓,诠释着一个民族传统的审美理念,是心灵手巧的民间艺术家们经过全心全意的投入、长期累积的创作以及巧夺天工的技艺创造的。在设计艺术中,这些传统元素常常为设计师创造性所借用。因此,对于动漫服饰设计来说,充分利用中国传统元素就是对中国民族文化进行最大限度的弘扬与传播。

2.1.2 中国传统元素在动漫服饰上的表现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的文化格局发生了相当大的转变,全球化与民族化成为了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基本走向。动漫服饰设计作为一种附属文化,同世界文化一样出现了回归现象。因此理所当然,民族化和地域化成了动漫服饰设计的流行趋势。很多民间艺术的精华都为中国动漫服饰造型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使中国动漫与外国动漫明显区别开来,呈现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在动漫服饰设计上,不仅仅表现为对传统服装造型形式的引用与提炼,还包括对中国文化精神的领悟和传承。

动画片《牧笛》采用中国水墨画的表现方式;《九色鹿》借用敦煌壁画艺术元素的表现形式;《宝莲灯》在整体风格方面,既吸收了古代壁画、建筑等民间艺术的优良传统元素,又充分地发挥想象创造力,具有极强的装饰性特点。这些传统元素与人物造型、服饰相得益彰,恰如其分地营造了一个民族感强烈的神话世界。《猪八戒吃西瓜》是中国第一部剪纸动画片,最出彩的地方就是将中国民间剪纸艺术,运用到动画片的服饰设计和整体制作中。中国传统元素的应用,极具中国传统特色和动漫趣味性。各种不同传统元素的创新运用,为中国动漫增添了具有鲜明民族艺术特色的表现类型。

2.2 中国传统服饰造型在动漫服饰上的再现

2.2.1 中国传统服饰造型特点

中国服饰如同中国文化一样,是由各民族互相渗透影响而形成发展的。中国传统服饰有两种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制和衣裳连属制。两种形制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交叉使用,相容并蓄。中国传统服饰从造型特征来看,强调纵向感觉,自然下垂且不夸张肩部和臀部。常以下垂的线条、宽博的长袖、筒形的袍裙、纵向的装饰等手法,使着装人体显得修长。从结构特征看,中式服装采用传统的平面直线裁剪方法,表现二维效果,强调平面装饰。

2.2.2 中国传统服饰造型在动漫服饰上的再现

从传统服饰文化中汲取独特的艺术元素应用到动漫服饰造型设计中,是中国动漫服饰的造型设计的一个显著特点。具有历史题材或古典风格的动漫作品,多以传统服饰造型为基础。汉代的宽衣博袖、唐代的胡服、宋代的背子和清代的旗袍等等,都是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服饰造型。

《骄傲的将军》在创作中大量借鉴了中国传统戏曲服饰的许多元素,人物的造型采用了京剧脸谱和京剧服饰。将军形象的塑造进行夸张和简约化的处理,彰显了他的威武、自信、固执的整体形象和性格特点。又如三维动画长篇《秦时明月》,是一部针对海内外各个年龄层推出的武侠传奇大作,又一次引领观众走进瑰丽多彩的古代中国世界,这部动画片运用了大量的秦朝时期的中国传统服饰元素,诸如秦朝的服饰造型元素———袍服,传达了动漫角色所处的时代背景,服饰设计渗透着浓浓的秦汉服饰造型的风格。

2.3 中国色彩体系在动漫服饰上的表达

色彩是审美及情感表达的重要媒介,动漫是视觉艺术,它除了必须具有可视形象外,色彩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部成功的动漫作品可以利用色彩表达出作者的主观意图,激发观众和读者的情感共鸣。

2.3.1 中国画色彩体系

中国所追求的是含蓄的民族风,国画风格的动漫就是典型的代表。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富民族文化特征的绘画艺术。其形式离不开色彩语言,中国画色彩体系,是一种以物体固有色的组合为基础的色彩体系,强调色彩的黑白对比和“以色写神”,因此经常被应用于写意风格、漫画风格和水墨画风格的动漫作品中。

三维动画短片《醉花缘》,以杭州的悠久历史文化为背景,将动漫风格定位在水墨上。在用色方面,运用了暗色调和灰色调,颜色以朴素、文雅为主,整体画面给人塑造了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服饰色彩设计运用了极其简约的白色和灰色,塑造了一个文质彬彬的书生形象,整体给人眉清目秀的感觉,非常符合现代人对古代人整体造型的审美观点。在固定的墨色“黑”中,同样融入了一点点淡色,使得角色服饰在单一中也有了吸引观众眼球的亮点。这部短片通过色彩将笔墨情趣与优美诗境融入了每一个细节。人物的整体造型线条舒畅,服饰色彩简约、含蓄而洒脱,使整体画面更具动感和唯美绘画感。

2.3.2 民间、民族艺术色彩体系

民间艺术色彩体系是一个以五行色为基础的色彩体系,即“五行说”的金、木、水、火、土,分别对应的白、青、黑、赤、黄。该色彩体系,多用原色和强烈的色彩对比,具有浓郁的装饰性和强大的生命张力,常被应用于动漫作品中做装饰作用。利用传统文化元素的动漫创作者在用色习惯、审美倾向和色彩情感上一定程度上都受“五色”和“五行观”的影响,直接体现了民间艺术色彩体系在动漫服饰上的鲜明反映。另外,中国少数民族服饰色彩鲜艳、对比强烈是最为显著的特征,常使用红、蓝、白、黑的色彩进行搭配,加上纹样图案丰富,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传统动漫服饰中大量运用鲜艳色彩组合,风格浓艳奔放。

《大闹天宫》中的服饰色彩设计就是借鉴民间、民族艺术色彩体系的典例,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该片中角色的服饰色彩大都汲取了民间绘画和戏曲脸谱的特点,以红、黄、青、黑、白这些对比鲜明且装饰性强的颜色作为色彩的主体部分。孙悟空穿着的服饰用色非常讲究,主要由黄、红、绿等亮丽的色调为主,象征着一种自信、希望和正义,具有强烈的视觉美感。

3 结语

民族文化艺术形式来源于民间,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动漫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对民族文化的深层挖掘和凝炼,动漫作品需要融入民族文化元素才能长远发展,并不断拓展国际发展空间。只有充满民族文化的动漫形象才能为中国的动漫产业注入新鲜血液。动漫形象塑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服饰的表现,只有具备了充分的民族文化特征,才能使动漫形象深入人心。

在当今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民族文化与动漫服饰的结合仍然是动漫创作者需要深究的课题。创作者们应该秉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借鉴传统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进行筛选,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新文化。因此,这就要求增加原创设计作品,提高设计和制作质量。动漫服饰要体现设计感和时代感、本土性和民族化,色彩、造型、质感都表现到位,对动漫形象的精神内涵进行深入刻画和塑造。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将中国民族文化与动漫服饰结合起来,一方面能够提升动漫服饰的美学价值及其衍生产品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有利于中国动漫产业和服饰产业有更大的发展。

摘要:中国历史悠久, 民族文化博大精深, 有着极具特色的传统内涵。通过多部20世纪中后期我国优秀的动漫作品分析, 就文化、服饰、色彩和造型等方面阐述了中国民族文化为动漫服饰设计提供的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灵感来源。

关键词:动漫服饰,民族文化,设计,服饰造型

参考文献

[1]李铁, 张海力.动画角色设计[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149-151.

[2]肖丰, 陈晓娟, 李会.民间美术与文化创意产业[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3]李朝阳.中国动画的民族性研究——基于传统文化表达的视角[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1.117-118.

[4]吴卫刚等.服装美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4.

[5]陈雷.论苗族银饰元素在动漫角色服饰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探索, 2010, (1) :103-104.

[6]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 (下卷)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248-249.

动漫中的安全文化 篇4

【关键词】湖南;文化元素;动漫设计;应用

一、湖南民族传统文化

湖南民族传统文化,是指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相对稳定并有传承关系的历史文化形态。湖南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中独具地域特色的重要一脉。近代以来,一批又一批三湘英杰,以其文韬武略,叱咤风云,谱写了辉煌灿烂的历史篇章,造就了“湖南人材半国中”、“无湘不成军”、“半部中国近代史由湘人写就”等盛誉,使湖南民族传统文化更为绚丽多彩,影响深远。

湖南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可概括为:“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湖南民族传统文化透露出湘人的刚劲、务实、敢为人先的实学风格和拼搏精神。湖湘学者从宋代的湖湘学派开始,都主张“入世”,坚持“实学”,强调“学以致用”。自屈原以来,湖湘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传统尤为突出。

湖南民族文化物质层面元素,尤其是视觉形象元素,如岳麓山、芙蓉、湘江等具象元素。 湖南民族文化精神层面元素,包括精神文化特质、文化传统、习俗习惯、价值观念等。关于湖南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概括,学术界比较公认且较典型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实事求是”;二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兼收并蓄”。人们倾向于后者,认为后者更能体现湖南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更能反映湖湘文化的地域特色。湖南民族传统文化影响深远,孕育了湖南在近代现代史上一大片人才。从魏源、曾国藩、左宗棠等洋务运动发起者,到谭嗣同、陈天华、黄兴等变革人士,再到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胡耀邦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者, 同时齐白石、沈从文、周立波、田汉等人,为中国文化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二、湖南民族传统文化影响着动漫设计的发展

民族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影响深远。如欧洲的“海洋文化”论,就一直影响着西方列强的扩张心态,经济扩张、政治扩张、文化扩张、军事扩张……无所不在的扩张。演变到今天,扩张就变成了所谓的“全球化”文本。全球化,实质上就是西方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产物。由此可知,传统文化对于艺术与设计的影响,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动漫设计的风格及特点的形成也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由动画家、漫画家所处的时代、地域及其所属民族的文化氛围决定的。动漫设计基本上是固定于民族底蕴的范畴之内,而其民族文化精神也是作者的理想、信仰、精神与审美风格生发的源泉。因此,湘派动漫设计实质上也是要求动漫设计体现出湖南人的生活内涵与民族情感。而具有湖南本土化特征的动漫设计必然产生于自身丰厚的文化土壤,动漫作品的背后深深地传递出自身所特有的审美尺度。湖南民族传统文化确立了一种和谐相生的文化生态关系,这恰是现代动漫设计所要借鉴的资源,所以湖南民族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方式和文化方式中找到了生存的土壤。湖南民族传统文化对湘派动漫艺术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湖南民族传统文化不但是湘派动漫艺术的核心,而且也是湘派动漫艺术风格形成的重要原因。

三、湖南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在动漫设计中应用

湖南动漫产业应该从民族传统文化中寻找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选用蕴涵丰富、本土文化的题材,塑造新时代的艺术形象。美国动漫业不断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动漫艺术试题。《功夫熊猫》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该片主要以中国特有的“熊猫”和各种“中国动物”为主题,以中国古典元素为背景,其景观、布景、服装以至食物均充满中华民族传统元素,得到全世界观众的普遍认可。为什么美国动漫设计师能够从我们的文化资源中找到动漫基因,以西方人的思维方式阐释中国的文化内涵,并设计出优秀的动漫作品?我们不得不深思这个问题。的确,湖南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艺术语言非常丰富,有很多优秀的资源值得我们去挖掘,但如何将湖南民族传统文化符号元素创造为倍受当代人喜爱的动漫艺术作品,需要作深入的研究。

目前,湖南三辰卡通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宏梦卡通传播有限公司、湖南山猫卡通有限公司、湖南互动传媒有限公司、湖南盈博数码卡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湖南九天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湖南浩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动漫企业创作了包括《虹猫蓝兔卡通天地》、《山猫吉咪字母世界历险记》《奇志碰大兵之我是110》、《猫眼看宇宙》、《倒霉蛋》等观众喜爱、市场基础良好、具有民族文化元素的优秀动漫作品,并先后推出了蓝猫、虹猫、蓝兔、山猫、超女娃娃、兔宝宝、企鹅仔仔、小飞猪、咪咪羊等多个民族动漫形象品牌。

应该说,湖南民族传统文化中包容着深厚的创作理念、创作过程和创作形式,为我们今天的艺术创作行为提供了很好的参照,对动漫设计也是如此,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关键在于设计者如何构思、如何运用。作为新生代的动漫设计者,应该注重审视湖南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表现力的设计语言,不论是湖南民族文化物质层面元素,还是湖南民族文化精神层面元素,都有动漫所需求的设计元素。动漫设计师不能只是把那些传统文化元素简单的复制、照抄,应该进行提炼、取舍。而如何把这些丰富的元素具体化,并加以综合提炼,需要一个再创作的过程。这既需要文化上的整合,更需要符合动漫技术的规律。

近年来,湖南动漫产量有所增大,但优秀的作品不太多。出现这样的情况,从微观上看,是由于一批老的优秀的动画师的退役和年轻的动漫人才的不懂得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从宏观上看,则是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侵蚀以及新时期动漫教育的缺陷和新生一代的性格所致。因此,要想创作出具有湖南民族传统文化的动漫作品,并非只是动漫从业人员的事情,而是一个系统的文化事业。这项事业的完成必须通过科学理性的动漫教育体系和良好的市场运作机制来实现。动漫教育是解决动画设计与民族传统文化结合的关键所在,其目的是树立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而良好的市场运作机制又是给动漫本土文化特色定位和扩大影响的主要环节。

四、小结

湖南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能给动漫设计提供广阔的想象和利用空间。在“世界艺术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动漫设计者应该把握住湖南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科学从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体系中挖掘动漫资源,借助良好的动漫教育体系和市场运作机制,采用技术创新与民族文化底蕴双轮驱动,才能设计并推出新时代的具有民族文化传统的原创动漫作品。

参考文献:

[1] 郭砚博.浅析湖湘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时尚旬刊,2014-09.

[2] 刘文煜.传统文化元素在动漫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11.

[3] 李中秋.中国动画资源分析以及日美动画给我们的启示[EB/OL].中国动画网, 2005-01.

[4] 户华为.湖南文化及其特征与历史定位[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3.

[5] 陈昕.寻找中国动画出路[EB/OL].人民网,2004-11.

[6] 刘天星.动漫设计中的民族传统元素探析[J].群文天地,20124-10.

动漫中的安全文化 篇5

伴随现代信息、科技不断的发展, 动漫创意作为新兴的产业, 因其在人物、场景等相关要素的设计要求不断提升, 致使动漫创意中中国动漫设计原创、中国风格应用的呼声也越来越大。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与动漫创意设计有机结合, 可以使人物的设计、创意、原画、制作实现中西文化的结合化, 进而使动漫创意角色设计的文化内涵更加突出。

二、对相关的概念进行阐述

所谓的传统文化是指文明演化过程中渐渐汇集而形成的可以直接、间接将民族风貌、民族特质反映出来的一种文化, 其是历史的演变过程中一个民族各种思想形态、思想文化总称。我国的传统文化其实是我国文明历史在发展演化中所汇集、形成的可以使民族特征有效体现的文化, 是中华民族的世代继承的一种文化。

创意是指对传统进行本质性的改变, 且通过打破、转变常规方式来达到破旧立新的转变, 从总体上看创意其实是智慧与思路的碰撞, 经过智慧对接的有效实现来提出具有创造性、新颖性的设计、创造想法。动漫创意属于动漫产业的关键发展要素, 只有让创意的具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才可以使产业实现更好的发展, 且动漫创意其实是动漫产品中的灵魂, 其灵感来源于现实、传统等层面, 目前动漫创意产业早已发展成新兴的产业之一。1

三、动漫创意中我国传统的文化元素应用分析

(一) 传统文化元素有效应用在动漫创意设计中的具体意义

我国的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等优势, 其在世界文化发展中可以发挥出较大的推动作用。将传统的文化元素有效应用在动漫创意领域中, 可以增强动漫创意产业的创造性以及创新性, 这不但是对历史进行传承, 而且还可以使传统文化得到发扬。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我国传统的文化元素能够促进动漫创意产业的持续发展, 首先其可以给动漫创意提供许多资源素材。在动漫创意中大量应用传统的文化元素可以使创意源泉更加丰富, 突出动漫创意的历史性、社会性。我国传统的文化中有许多影响力较大的思想精神, 其在动漫创意中有非常大的意义、作用, 将其与动漫创意融合后, 可以使文化实现相应的创新, 进而对动漫作品中的文化广度、深度进行拓展。其次, 具有相应一定文化传承意义。2创作动漫的过程中, 其本身就具有较为突出的文化性, 所有动漫作品中都有多元化或者单一的文化元素, 而丰富的中国文化资源给动漫创意产业提供了广泛的设计、创作题材, 使动漫创意创作的空间得到不断的拓展。动漫得以有效发展的核心及根本在于创意, 且动漫作品中的竞争力主要是由动漫创意而决定, 动漫创意是文化的一种继承、发扬, 只有大量的对传统文化内涵、本质进行深入的探索、挖掘, 把精华应用在动漫创意的创造过程中, 可以使动漫作品发展的能量得到激发。我国传统的文化元素与动漫创意有机结合具有丰富的创新意义, 且还具有一定的文化性及时代性。

(二) 动漫创意中我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具体应用

目前, 动漫作品深受广大众群的喜爱, 其把传统的中国文化元素融合在动漫创意中可以使文化传播方式更加的简单、易懂, 而且我国传统的文化元素同样给动漫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创作资源。

1. 可以利用传统的中国文化元素给动漫创意提供较多的艺术题材

我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 其所拥有的文化历史比较悠久, 在古典名著、民间故事中所蕴含的各种创意资源非常丰富, 而且这些资源还成了许多动漫作品艺术的主题。比如, 神话故事《西游记》《宝莲灯》及《白蛇传》中, 其神奇色彩均较为突出, 且还成为了比较难得的一种动漫创意资源、题材。在这些具有突出幻想性的故事中, 其为动漫创作人员提供了一个较大的发展空间, 可以使自身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让自身的才华能够更好的展现在动漫作品中, 给这些传统的故事注入一些新力量, 进而通过传统的文化元素来给动漫创意提供较多的艺术题材。3

2. 可以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有效应用在动漫角色的设计中

角色设计是动漫作品的灵魂, 而一部动漫作品是否可以吸引观众主要在于角色的面貌衣着、文化背景。把传统的中国文化元素应用在各种动漫作品中, 能够使动漫角色的人物特质更加突出、鲜明, 整体角色更加的灵活、生动, 使中国传统的文化可以呈现出相应的艺术气质和审美观念。另外, 想要使动漫创意角色的设计造型更加合理, 就必须做好动漫角色设计, 关键在于对动漫创意的系统性、整体性进行考虑, 从许多法神话人物、历史中对原型进行选择, 根据相关创作原则对造型进行重塑, 并在此条件下对动漫创意、艺术进行再造, 使原型的生命力得到不断的创新。我国传统的文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 根据动漫角色的设计方法, 把传统的文化元素应用在角色设计中能够设计出许多颇具特色典型动漫角色。

3. 我国传统文化色彩元素在动漫创意中的应用

在动漫作品中, 色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动漫色彩在作品角色的个性塑造、人物神韵的渲染等方面有无法替代的价值。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 其蕴含着十分丰富的色彩元素, 最突出的就是水墨色彩, 且工笔画等一些相关的方式同样被广泛的应用到了漫创意作品中, 致使动漫作品色彩的呈现方式先得更加的直接、丰富, 使作品中体现出一种全新意境。4

4. 我国传统的文化元素优越性无法估量

在中国人口比较多。因而致使动漫消费市场的发展比较广阔, 大部分消费人群在动漫创意、角色设计等方面的要求也会体现出不同, 进而就需要动漫创意设计人员必须找到更加合适、更多动漫角色的原型, 而中国传统的文化恰巧在该方面就有较大优越性。与西方动漫设计中的魔兽相比, 我国传统的文化元素中各类怪兽同样毫不逊色。在我国五千年文明史中, 由上古神话、古老传说发展到现代文人笔下举世风流等方面都体现出鲜明的中国文化色彩。

四、结语

动漫较色设计是其设计中的精华, 动漫创意产业中要想将自己的产业做得更好, 就应该先从角色的设计来入手, 将一些传统的文化应用在设计过程中, 对动漫场景、动作、道具、任务等进行不断的创新, 对动漫创意的内涵不断的进行升华。

注释

11 .朱正源.浅谈中国传统元素在动漫游戏角色设计中的运用[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2012 (10) :174.

22 .符应彬.探究传统文化艺术对当代动漫设计发展的影响山[J].科技致富向导, 2013 (23) :263-264.

33 .张源静.浅谈中国传统文化题材对现代动画的影响与现状山[J].咸宁学院学报, 2011 (11) :436-437.

动漫中的安全文化 篇6

以视觉文化的形式展现文化内涵、传播文化价值是当今文化发展的一个主要手段。艺术批评家朱其先生认为, 视觉文化不仅能够迅速地表达社会现实和内心的精神变化, 而且能够对思想的社会化扩散及启蒙性影响进行视觉转化, 进而进行传播[1]。随着社会进入读图时代, 文化的可视化手段的探索越来越重要。动漫艺术作为视觉文化中的重要一极, 有着活泼性、时尚性、娱乐性等诸多特点, 在对文化的传播和表现上有其独特性。因此, 我们既对湖湘视觉文化元素在动漫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方法和理论进行研究, 也对湖湘视觉文化表现方式的多样性进行具体的探索。这些探索可以对动漫艺术设计方法的创新产生一定的启示意义。

湖湘视觉文化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涵盖了传统意义上湖湘文化中的视觉文化部分, 而且也包括了近年来湖湘大地上出现的具有新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的视觉形式, 主要体现在湖湘民族服饰、湘剧戏曲视觉元素、湖湘民间艺术元素、湖湘现代文化品牌元素等诸多方面, 有其独特性和审美价值。从学术角度对湖湘视觉文化元素在动漫艺术设计中的运用进行研究, 在当下是一个新的命题, 目前此领域的研究不多, 少数研究主要集中在湖湘文化精神与湖湘文化实践的互动效应上, 而在学术层面上对湖湘视觉文化在动漫艺术设计中的实际运用方式则少有涉及。

动漫艺术范围广阔, 主要有动画创作、漫画创作、动漫形象设计、公仔设计、动漫服饰, 以及其它动漫周边衍生品设计等相关领域。近年来, 随着动漫产业的发展, 动漫艺术设计已经逐渐摆脱了简单和空洞的设计概念, 转而更加注重内涵植入和文化蕴涵。因此, 将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湖湘视觉文化元素引入到动漫艺术设计中, 是文化产业大融合视野下必然的创新性选择。

一、湖湘民族服饰文化元素在动漫中的运用

一个成功的动漫形象往往具有一些标识性的特点, 其中标识性的服饰元素是最为常见[2]。湖湘大地上的民族多达五十几个, 各民族的服饰不仅具有鲜明的风格特色, 而且具有湖湘地域的特点。如湘西地域内的苗族、土家族、侗族、白族的民族服饰多以蓝、黑、本白等纯色为基底色, 人们都喜着对襟衣、大管裤、褶裙等。湖湘民族服饰元素以其丰富性和独特性, 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可观的素材, 其在动漫艺术设计领域则一般通过提炼元素和简约化的动漫手法进行运用, 通常有以下两种运用模式。

一是造型表现运用模式。即通过在动漫人物造型的设计上艺术地植入湖湘民族服饰的元素, 使作品呈现出湖湘地域特色的艺术特点。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作品《龙牙星》 (取自湖南苗族民间传说《龙牙颗颗钉满天》) 中的人物造型, 即是对湘西苗族服饰进行元素提炼运用。男主人公盘头, 着对襟坎肩、宽脚裤, 戴耳环;女主人公头顶髻头, 项戴银圈, 胸前银饰, 特征明显又相对概括, 营造出浓郁的民族意蕴 (见图1) 。再如CG漫画家德珍的专集《白银似雪》 (见图2) , 在把握湘西苗族服饰特点的基础上使用唯美的漫画画风进行描绘, 使作品传递出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唯美气质, 成为CG漫插画艺术本土化、民族化风格探索的典型作品。

二是衍生开发设计运用模式。即将湖湘民族服饰元素运用于动漫衍生物品的设计开发中, 通过对动漫服饰、卡通公仔等的表现而将其应用于民族文化传播、旅游产品开发等诸多方面。如湘西凤凰的苗族娃娃即是将苗族银饰、百褶裙和短上衣, 耳环等作为基本元素, 以动漫手法在服饰的造型和色彩上最大限度地对相应的民族服饰进行Q版造型概括, 人偶憨态可掬, 讨人喜爱 (见图3) 。设计开发具有湖湘民族服饰特色的卡通公仔, 具有湖湘民族特色的动漫化COSPLAY服饰等都是对这一模式的运用。

二、湖湘戏曲视觉元素在动漫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民族戏曲艺术元素作为动画背景、人物、场景、剧本设计的主要来源, 既是对中国戏曲艺术的一种弘扬, 也是优秀动漫作品创作的深厚基础[3]。作为地域性剧种的总和, 湖湘戏曲类型有湘剧、祁剧、花鼓戏、花灯戏、傩戏、苗剧、侗戏等, 其中, 脸谱、服饰、道具等视觉元素尤其富有浓郁的湖湘地域特色, 蕴含了湖湘文化的传统审美特点。将极富多样性和独特性的湖湘戏曲视觉元素运用到动漫艺术设计中, 实际上是对湖湘视觉文化在传承上进行创新的尝试。

对戏曲动漫的运用, 一方面要做原汁原味的改编创作, 另一方面, 也可以在坚持戏曲经典、精髓的前提下, 抽取戏曲精美元素来运用。具体来说有下面的两种运用模式。

一是特色戏曲元素提炼运用模式。即通过抽取部分特色鲜明的湖湘戏曲元素进行动漫化设计, 放大原素材特征的动漫造型。具体在动漫设计中是提炼湖湘戏曲人物造型, 采用动漫设计中的Q版式、绘本式、甚至洛丽塔式风格等手法进行相对应设计, 使之成为具有湖湘文化特色的动漫形象作品。如湖南省文化旅游商品研发中心推出的“刘海砍樵”卡通形象产品, 就是将花鼓戏《刘海砍樵》中的人物元素引入动漫艺术设计中, 设计出一系列既保留有花鼓戏中相应人物的视觉特征, 又有着强烈的时尚感和娱乐性的动漫形象组合, 继而在此基础上成系列地开发出布公仔、T恤衫等动漫周边衍生产品。特色戏曲元素提炼运用模式赋予了湖湘特色戏曲元素流行色彩, 其甚至能够成为地域性的流行符号。

二是剧目转创模式。即通过将湖湘戏曲的经典剧目进行动画和漫画的改编创作, 使其在动漫领域获得新的生命。具体可以在人物造型上提炼特征元素 (如概括服饰, 突出面部) , 在动态上保留主要的程式化表演动作, 同时择取主干情节, 去除冗长部分, 使之符合当代视听审美需求。如动画片《补锅》、《刘海砍樵》 (见图4) 、《讨学钱》等就集中体现了上述设计原则, 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将数字动画技术与传统戏曲形式交叉融合, 产生既前卫又厚重的戏曲动画形式, 这对传承和保护戏曲文化遗产具有战略意义[4]。动漫艺术设计与湖湘戏曲视觉元素的互动, 不仅对动漫艺术设计本身是一种创新, 而且对湖湘戏曲重新焕发生机也不无裨益。

三、湖湘民间艺术元素在动漫设计中的运用

我国民间艺术中包含着大量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符号, 比如传统的木板年画、木雕、石刻、剪纸等, 都是本土艺术中最具表现力的造型语言, 有着动画创作所需要的各种造型元素[5], 只要能认真加以提炼和再创作, 便可开发出优秀的动漫作品。湖南的民间艺术多姿多彩, 其中的滩头年画、衡山竹木雕、湖南皮影戏、长沙铜官窑等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尽管它们形式各异, 但造型奔放夸张、色彩浓烈厚重、内容多偏好叙事性和趣味性是湖湘民间艺术的总体特征。这些特点与动漫艺术追求的效果有着共通性, 决定了湖湘民间艺术在动漫艺术设计中有着足够的运用潜力。本研究通过梳理, 初步归纳出以下几种运用模式。

一是体用结合模式, 即以原有的艺术形式为体, 用动漫手法进行创作。作品本身保留原艺术形式的精华, 又体现出动漫艺术的表征。如近年来的衡山竹木雕、长沙铜官窑所涌现出的一些推陈出新的作品就明显运用了动漫造型设计的手法。其中衡山竹木雕代表作品——“根雕佛面”, 额头高耸, 五官集中, 根须占去了脸部的大部分, 造型极度夸张而富有喜庆感, 本身就与动漫人物造型的手法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在长沙铜官窑代表性艺术家钱正财作品《挤油尖》中, 两组憨态可爱的山里娃在长板凳上背向而坐, 再现了齐心协力、“背水一战”的动态瞬间, 造型手法极其夸张, 散发出铜官陶塑与动漫艺术设计结合运用的独特魅力。

二是转创模式, 即对湖湘民间艺术的固有内容进行动漫化改编, 通过动漫技术让特定的湖湘民间艺术内容“动”起来。如著名的滩头年画作品《老鼠嫁女》就曾被选中为改编题材制成同名美术片。而剧目丰富的湖南皮影戏中, 可供改编的元素就更多了, 诸如《龟与鹤》、《采蘑菇》、《狐狸与乌鸦》、《三只老鼠》等优秀剧目, 角色造型夸张拟人, 情节也极具戏剧化, 不管是进行动画改编还是漫画改编都非常方便。

三是搬用模式, 即将个别原本就符合动漫类型特征的湖湘民间艺术形式直接搬用, 转换为动漫艺术设计作品。如滩头年画色彩艳丽、润泽, 造型方法古拙、夸张、饱满而富有个性化, 这些造型特点与动漫设计的造型特点有着类似之处。其中的代表作品如《桃园结义》、《西湖借伞》、《四美图》、《西厢记》等, 这些名作本身就呈现出极高的漫画造型价值。对滩头年画的相关作品直接进行漫画改编, 在保留其原始风格的基础上运用当代漫画技巧进行综合表现, 这对当代民族风格漫画的多样性探索不无裨益。

四、湖湘现代文化品牌元素在动漫设计中的运用

在动画创作中, 符号化造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精心设计的符号化造型不仅易于民众辨别识记, 更重要的是能够传达动画形象本身特有的个性特征, 并博得观众的理解和认同[6]。近年来, 伴随着湖南电视传媒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 一批具有鲜明湖湘文化特色的, 时尚、流行、市场化的湖湘现代文化品牌相继产生, 如超女快男文化、本土脱口秀中的策神文化等。这类现代文化品牌元素包含着很多现成的, 或者是易于符号化的造型, 在文化产品衍生和交叉开发方面有着先天优势。对此, 本研究总结出了两种具体的运用模式。

一是衍生开发模式, 即利用已经形成的形象品牌进行动漫化的衍生物开发设计。如2005年在湖南超女现象后衍生设计出的超女娃娃 (见图六) , 又如利用主持人汪涵、马可动漫形象衍生的“策神公仔”。

二是再现传播模式, 即借助动漫艺术形式 (主要是动画形式) 对已经形成的形象进行再现, 达到动漫特有的传播效果。如在湖南经视推出的脱口秀节目《越策越开心》的基础上开发的动画版连续剧《越策越开心》 (见图七) , 利用湘派相声开发的《奇志大兵相声》动画等都是采用湖湘现代文化品牌元素进行动漫设计的典范。

湖湘现代时尚文化品牌众多, 且多具有包容性和市场价值。许多品牌元素本身也具有强烈的文化拓展需求, 这不仅能为动漫艺术设计提供优质的开发元素, 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动漫艺术设计汲取文化品牌元素进而形成创新模式的可能性。

湖湘视觉文化元素因形态各不相同, 在动漫艺术设计中的具体运用模式上也呈现出一些差异, 或是通过对湖湘视觉艺术本身的元素形式进行提炼和加工, 使其符合动漫艺术设计的特点, 并在此基础上为动漫艺术设计提供创作构成形式, 进而产生新的价值;或是将湖湘视觉艺术本身的内容进行动漫化形式的再创作, 使其以动漫的形式艺术地再现, 并最终使原有的艺术形式焕发新的魅力。总之, 运用方式只是外在手段, 其核心都是通过借助动漫艺术设计方式的创新来传播湖湘视觉文化, 并进一步发扬和传承湖湘文化。

五、结语

纵深发掘和横向拓展是实现文化创新、保持文化活力的两个途径, 将湖湘视觉文化元素引入动漫艺术设计中进行开发和运用, 既是对湖湘视觉文化的挖掘汲取, 也是对湖湘视觉文化的拓展延伸。同时, 在动漫艺术设计中融入文化特色和内涵, 是使动漫呈现新的面目、焕发新的活力的主要手段, 也是在新一轮动漫产业升级背景下保持和建构湖南特色、湖南故事、湖南形象、湖南风格、湖南气派、湖南精神的湘派动漫文化的主要途径。

摘要:发掘湖湘视觉文化元素, 使之呈现出具有时代性的独特的艺术活力, 是弘扬湖湘优秀文化的时代需要。将湖湘视觉文化元素运用到动漫艺术设计中, 是湖湘动漫积极寻求创新的具体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朱其.当代视觉艺术在中国文化战略中的作用[C].北京:中国国家画院学者文库.见:中国国家画院网, 2011-12-01

[2]刘少牛.论卡通形象设计[J].美术观察, 2008 (03)

[3]凌青.戏曲动漫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戏剧, 2011 (10)

[4]徐涟.戏曲动漫能否为中国原创挖出一座富矿[N].中国文化报, 2007-8-17

[5]张春蓉.浅谈中国动画造型艺术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合[J].社科纵横, 2008 (04)

动漫中的安全文化 篇7

一、非遗保护的要求——活态保护

非遗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审美习惯“活”的显现。所谓“活”,杨阳教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一文中认为:“活态”狭义可理解为活动,广义可理解为有生命的。所谓的“活态”也正是其生命需要延续的状态。非遗的保护,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非物化形态即精神(技艺)层面文化的动态保护,不是机械地、被动地保护,而是活态传承。对非遗的保护应该从早期记录、封存、收藏的静态记录逐渐过渡到传承、衍生、开发的活态保护。这种形式强调保护为重点,兼顾资源的开发利用,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

二、数字动漫对非遗活态保护的优势

传统非遗保护和开发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社会多层面的需求。利用数字动漫的优势对非遗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更好地发挥非遗的价值和作用。

1. 数字动漫实现非遗保存的客观真实性

数字动漫作为新型的艺术手段,借助编程或数字软件生成一系列连续播放的景物与人物画面,具有很强的记录、再现、还原功能。对于大量即将失传的非遗项目,保护的当务之急是记录。在记录上,数字动漫较之其他手段,具有快速、准确、真实、动态、多维度等特点。数字动漫在保存上,除速度快以外,又具有可信度高、易复制的优点;在传递和交流上,更有其不可比拟的优势。可见,数字动漫技术能很好地保持非遗内容的真实性、整体性和可解读性。故而,数字动漫就成为记录、保存、传递和展示非遗原生态的重要载体之一。

2. 动漫文化的强势影响力促进非遗活态的传承与传播

当代文化环境中,数字动漫既是艺术创作和休闲娱乐方式,也是文化传播媒介,还是能够广泛应用于生产与生活的视觉影像工具。动漫极富感染力,对青少年群体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动漫应该是当代非遗保护的积极参与者,同时也是促进非遗传承与传播的助力器。动漫文化的强势影响有效地促进非遗的传承与传播。一是数字动漫可以扩大非遗关注的群体。动漫在各年龄段都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尤其在青少年中更受欢迎,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非遗受人们关注不够的问题;二是非遗与动漫结合,可以使人们较为轻松地了解到有关非遗的知识,增进对非遗的热爱,从而参与到保护工作中去。

3. 动漫技术给非遗活态保护创造了新手段

数字动漫依托数字媒介和动画技术,通过综合运用数字动漫、虚拟现实以及图像技术对非遗进行整理、保存、归类,并利用数字化最大程度“还原”和“展示”其本来面貌,为非遗保护创造了新的手段。数字动画制作中的三维展示、虚拟现实是非遗保护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数字革新。利用这些数字技术,实现强大的人机交互功能。在物品呈现上,通过三维动画的建模渲染,把数量巨大的非遗场景复原重现。虚拟现实和三维展示技术以最直观的方式表达和感知信息,以可触摸的操纵信息处理技术为非遗活态保护和传承提供生动、直观、高效的信息服务,有效地推动非遗保护与传播手段的创新。

三、以非遗活态保护为原则的数字动漫手段的深层发掘

动漫是一个开放的文化系统,为丰富多样的非遗转化提供了多元的方式。以非遗活态保护为原则,利用数字动漫对非遗保护开发手段进行发掘,通过非遗与动漫的联姻,实现数字动漫在非遗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运用。

1. 非遗信息资源改编为动漫作品进行大众化传播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美术制片厂尝试把中国传统非遗文化改编为动漫作品进行大众化传播,创造出《渔童》《小蝌蚪找妈妈》《神笔马良》等一批家喻户晓的经典作品。用动画的方法,结合剪纸、年画、水墨、皮影等非遗艺术形式,改编成各种类型作品,有效扩大了非遗的影响力。如今非遗越来越受到关注。将非遗文化中的设计元素、音乐元素和民间文学的表达策略提炼出来,改编成动漫作品进行传播。比如,热播的《京剧猫》以京剧为元素,把“唱”“念”“做”“打”等京剧绝活作为炫酷的功夫技能,是一部集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创动画片。《粉墨宝贝》动画片以发源于昆山的非遗代表——昆曲为创作支点,讲述学习昆曲的故事,将传统昆曲与现代动漫相互融合。

2. 非遗衍生产品的动漫化开发是非遗活态化应用的关键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应只停留在抢救的层面,抢救只是应急之策,必须运用‘保护—发展’新的模式,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良性循环。”数字化背景下,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将非遗元素巧妙地应用其中,这样不仅可以使非遗重返青春,而且可以开发具有浓郁中国风格的衍生产品,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非遗产业。比如非遗中的剪纸、刺绣、雕刻等文化技艺,它们单独或结伴存在了几百年,从来没有形成真正的文化产业。只有当电脑设计、数码喷绘、机器雕刻等科技手段运用于这些项目中,使它们被大规模生产,这些传统文化才形成了产业。对非遗进行动漫化开发,最大的益处是可以保存和记录文物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在不动用文化遗产本体的情况下进行展示、传播和生产。比如,故宫博物馆尝试将经典藏品进行开发,打造出《雍正行乐图》、御前侍卫手机座、剪纸图纹纸巾、朝珠耳机等一系列衍生产品,2015年故宫的文创产品销售额达到近10亿人民币。

3. 数字动漫在非遗文化产业方面的其他应用

数字动漫在非遗文化产业方面的应用不仅停留在衍生产品的制作和开发上,更可以拓展到多个领域。一是利用数字动漫技术开展非遗展览活动,比如利用动漫短片配合非遗主题展览,多种媒体综合运用于非遗信息的传播,不但可以丰富展览的媒体环境,还可以使受众全方位认知非遗文化,增加展览的灵活性、互动性和趣味性。二是利用数字动漫技术,开发非遗移动APP应用端口,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实现非遗传承人与非遗传承人、非遗传承人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交流互通。三是利用数字动漫技术,建立非遗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云服务、大数据为支撑,实现数字影像检索功能,向社会传递非遗文化知识,为非遗传承扩宽渠道。

非遗进行数字动漫化开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既是非遗产业化的一条途径,也是非遗融入现代消费进而形成大众心理认同,完成文化传承的过程。在现代文化环境中,我们要寻找非遗和动漫的契合点,使两者结合互动起来,以数字动漫的形式为非遗的保护、传承和传播开拓新的空间。

摘要:本文重点探讨了数字动漫在非遗活态保护与开发利用中的价值、作用和方式。利用数字动漫的优势,通过非遗与动漫的联姻,实现数字动漫在非遗发展中的运用。

关键词:数字动漫,非遗,活态保护

参考文献

[1]杨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5(1).

动漫中的安全文化 篇8

一、互动关系

动漫作为一种文化载体, 具有意识形态和商品的双重属性, 极强的表现力、独特的艺术性和任知的普遍性, 在传播具有非物质性、抽象性、小范围传播性等特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 动漫艺术可以更有效、准确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与高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一门大众艺术形式, 动画可以运用更多高科技虚拟手段将以活态性和非物质性为典型特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更加直观的表现。例如, 用三维动态捕捉系统动态地捕捉舞蹈等表演方式, 以数据的方式存储下来, 我们可以在任何时候将其还原成逼真的动画影像, 赋予我们指定的某个动画角色以接近真实的动作表演。这些技术手段可以让非物质性的文化遗产得到更有效、更准确的传承。此外, 动漫所具有的媒体综合性和活动性等特点还可以使观众在观看的同时通过交互的方式参与到非物质文化的表现中。伴随着高科技成长起来的动画艺术在作品展示过程中, 其表现形式可以更为自由而且极具想象力。例如3 D动画电影, 它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和置身于场景的真实感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难以达到的。而且随着科技的不断更新, 这种体验将更加立体和逼真。

(二) 动漫艺术可以更广泛、深入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动漫具有低龄认知特性, 这一特性使广大青少年更加容易接受和学习动画中所表现的非物质文化。一部优秀的能很好地传达民族精神和审美的动画作品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年轻一代激活民族热情, 建立对欧美、日本文化入侵的超越, 从而从根本上达到文化传承的目的。

(三) 对非物质文化的传承推动了动漫产业的良性发展

对于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动画来说, 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是其灵魂。具有独立民族性的文化产品符合“产品差异性”原则, 有利于在国际市场保持长久的竞争力。动漫艺术在坚守传统文化的立场上展示其跨文化的传播能力, 既彰显了我国独特的传统文化艺术魅力, 又推动了动漫产业的良性发展, 对激活和完善动漫产业链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世界各民族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不断加强的今天,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关乎人类文化生态的完整, 更关乎文化大融合背景下的文化安全问题。动漫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达到传播非物质文化的目的, 是非物质文化保护和传承的一个必要手段。

二、实施方案

对于整个动画产业来讲, 漫画、动画甚至互动游戏的制作都属于动画产业体系的一部分。一部动画片的制作需要经历前期策划、剧本创作、角色和场景的设定、分镜头设计、设计稿设计、原画设计、动画绘制到音乐及后期制作这样一个完整的流程才得以实现。而对动画制作的前期环节——剧本、设定、分镜稍加细化调整, 就可以创作成适合不同年龄层次人喜爱的作品, 例如故事连载、少儿漫画、互动影像, 甚至是网络游戏等等。而这种有步骤、全方位的推广不但可以扩大影响, 让更多年龄层次的人感受到非物质文化的艺术魅力, 还可以使我们的作品在市场不断考验下逐步完善以降低市场风险。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 漫画:

漫画是广受青少年喜爱的一种流行文化, 动画片在分镜绘制环节其实就已经基本完成了漫画的绘制。漫画是日本动画产业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的受欢迎程度决定着这部漫画继续连载、单行本的发行、动画的制作甚至是真人电影制作的可能性。所以漫画可以被称为动画产业的市场试金石。此外, 我国漫画创作的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故事编写上。而非物质文化中有关自然界和宇宙观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 源于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民间故事、音乐、舞蹈等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

(二) 动画:

动画创作是整个产业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创作中应坚持全球化思考、本土化行动、创新性发展的创作路线。正如中国画派时期, 艺术家们受民间艺术形式的启发开创了剪纸动画、折纸动画、水墨动画、木偶动画等多个动画片种, 创作了一大批符合当时时代特征的影片。这些老一辈动画艺术家们, 以高度的敬业精神、深厚的艺术修养、精湛的技法创作动画, 展现给世人中国动画独有的美学品质。现代动画技术结合非物质文化, 给动画创新带来了更多的可能。例如, 动画短片《桃花源记》利用三维数字技术实现了皮影动画现代转化, 实现了传统艺术的国际化表达并兼顾了“市场性和艺术性”, 给传统皮影艺术增加了新的艺术魅力。 (见图1)

(三) 互动影像:

互动影像的特点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 以文字、语音、图像等媒体为载体, 具有实时性、交互性、体验性的特点。当观众融入一个场景的时候不仅仅是视觉的融入, 而是全身心的融入和体验, 它重构了一个场景, 产生了一种新的情境和体验。试想一下, 当现代人置身于一个模拟真实的古代场景并参与到其历史的变迁中, 当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重感官体验同时“穿越”是一种多么让人激动的体验。而更奇妙的是, 系统会根据指令与在此环境中的人发生互动。互动成为未来的一种潮流趋势,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注重体验性。不久以后, 这种多维度传播方式的逐步推广势必引发文化传播方式的新革命。

三、合理传承

在动漫创作过程中, 不能伤及传统艺术的“真性情”。在产业化发展的背景下, 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同时, 最令人担心的是传统艺术所承载的那种纯朴、率真、畅达的生活情怀和文化气息被当代都市快餐文化的迅猛、浮躁的浪潮冲得无影无踪。在动漫创作过程中既需要体现传统文化的艺术价值, 又要符合消费时代的文化多元化和趣味性的特点。既要本着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心态, 又要创作具有时效性和市场价值的作品, 确实需要一批具有专业素养和历史责任感的创作者的大量投入。

在动漫创作过程中, 结合时代, 消化性运用并理智创新。“从本土文化中寻找动画语言并非是照搬照抄, 如果仅把一些传统的文化样式、民间美术的题材和表现形式直接搬到动画片上, 或许永远找不到与时代的对接点, 也就无法找到动画的本土文化基因。”[2]当代动漫美学风格必定是时代特点和民族特色相结合的成果。如果没有时代意识就必定游离于现代文化发展的轨道之外, 如果没有民族意识就不可能创造出有特色的时代文化。中国传统艺术中所表现出来的美学特征是传统审美意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心理渗透的结果。关注当下、关注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 体现传统美学精神是创作的关键。

四、科学应用

(一) 动漫产品在网络和媒体平台播放的过程中,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表现出的艺术魅力推向世界, 有效宣传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让更多人认识、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民间艺术。

(二) 可爱、具有亲和力和民间文化特征的动画形象可以应用到相关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项目中。动画产业链中后期产品的研发是支撑整个产业发展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动画片、漫画及其相关出版物的成功推广将塑造一系列深受大众喜爱的动漫角色, 而这些角色又可以衍生出大批的的设计产品、生活用品、舞台表演等等, 这将带来更多的经济支持, 促生一个良性的产业链, 从而更好地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三) 数字化、网络化的展览系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乃至所有民间艺术的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持, 能够应用于全国大多数博物馆、展厅、艺术厅、学校、场馆,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扩展到更多领域。当我们进入展厅, 看到的将不仅仅是陈列物、文字和一些简单的视频资料, 而可能是一些更立体、更有趣味性和想象力的影片或者互动影像。这不仅能更好地宣传我国的非物质文化, 也将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的作品, 从而带动文化市场的全面发展。

非物质文化充满着迷人的魅力, 其来自于我们民族最根本的精神气质。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无论经历了多么深刻的历史变化, 仍对一个民族的基本特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对于动画来说, 商业性只有当其与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某种深层而根本的东西融合起来时, 才富有价值。基于非物质文化的动漫艺术必将成为我们研究、阐释、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和媒介。

注释

1[1]李钦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传播.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2 (03)

上一篇:山区种植下一篇:太阳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