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中的机械管理

2024-10-09

成本控制中的机械管理(共11篇)

成本控制中的机械管理 篇1

1 安装准备工作

安装准备工作主要包括调查设备及材料的供应情况;了解设备基础的完工时间;了解人力、机具的部署情况;了解安装现场的条件及安装技术的复杂程度等。此阶段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1 设备及材料的订货情况, 货到安装现场的时间安排。

1.2 设备的检查和材料的检验:

1.2.1 清点设备的零件、附件是否齐全, 检查设备的外观及零配件是否有损坏和锈蚀。做好开箱验收记录, 检查说明书、出厂合格证是否齐全。

1.2.2 主要材料进场时, 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及检验报告。若出现材料代用, 必须取得设计或有关部门的认可后, 方能投入使用。

1.3 验收预埋螺栓的高度、规格、螺纹、长度及表面的清洁度等, 对预埋地脚螺栓还要检查根部中心位置、垂直度和顶部标高。另外, 预埋地脚螺栓的螺纹和螺母应防护完好。

1.4 设备安装前, 要按照图纸及施工验收规范进行基础中心线标高、几何尺寸的验收。设备基础的尺寸极限偏差和水平度、铅垂度公差应符合施工验收规范的规定。此外, 需对设备基础、预埋件、预留孔等进行交接验收, 并复核坐标位置、标高、外形尺寸等是否符合要求等。

2 机械设备安装阶段

2.1 设备就位对正:

在安装设备前, 先安装好车间的桥式吊车, 再利用桥式吊车来安装其他设备。在吊运设备时, 绳索应栓在设备适应受力的位置上, 在绳索与设备表面接触部位应垫上木垫板, 以防损坏设备表面。设备对正指设备的纵横中心线与基础上的中心线对正。在设备未安装之前, 首先根据设计、安装和将来对设备进行检修的需要并结合本区设备布置图, 绘制永久中心标板和永久基准点布置图, 在图中标明永久中心标板和永久基准点的编号、设置位置。埋设永久性中心标板和永久基准点, 以供设备安装调整使用, 同时为了观测设备基础的沉降情况, 还要在整个机组的基础和主要设备附近埋设基础沉降观测点。埋设时注意要在同一块基础的四周至少埋设四个基准点, 以检查同一块基础的沉降情况。设备的定位基准一般在设计规范或说明书中都有规定。若无规定时, 可采用几何作图法在设备的加工面上确定设备的中心点。

2.2 设备的平面定位:

为了保证设备在基础上准确就位, 设备吊装就位后应根据已设置的中心标板, 挂设基准线。基准线应挂设在便于调整的线架上, 用线锤对正中心点, 当对正中心后用调整螺母锁定钢线, 使其钢线在使用时不发生位移, 但使用期间应定期进行复检。

2.3 设备的水平度调整:

设备水平度调整方法分整体设备、分体设备。一般整体设备在设备的工作表面或组装结合部表面直接用水平仪测量, 根据设备的安装精度可选用不同精度的水平仪。分体设备安装时可分别对各分体部件进行找平。

2.4 设备的标高调整:

设备的安装标高应选择设备的主要工作面作为测量基准, 如轧机底座的上平面。由于永久性基准点一般离设备较远, 因此应用精密水准仪, 根据永久性基准点, 投设在设备附近一个辅助基准点上, 以便于设备在安装过程中的标高调整。对于较重要设备, 最终还要用精密水准仪进行复测。

2.5 设备的润滑:

设备内外各部清洗干净后, 才可进行加油润滑。润滑油必须经过化验, 确定符合要求后才可以使用。加入设备前润滑油必须过滤, 所加油应达到规定油标位置;所有润滑部分及油孔应加满润滑油。使用润滑脂密封简单, 不易脏污, 减少损失, 不必常加换润滑脂。特别是对高速电机、自动装置及不易加油的设备润滑实用意义很大。同时, 润滑脂受温度影响不大, 对荷载性质、运动速度的变化有较大适应范围, 在垂直润滑面上不易流失。在润滑脂中加入适量石墨粉, 能形成更坚韧的油膜, 能在往复运动机构中起缓动作用, 避免爬行, 消除震动。润滑脂由于流动性差, 导热系数小, 因此不能作循环润滑剂使用。

2.6 设备的清洗:

清洗设备各零部件加工表面上的油脂、污垢及其他杂物, 并使其表面具有防锈能力。设备表面如果有干油可用煤油清洗, 若有防锈漆则可用香蕉水或丙酮清洗。设备清洗后, 用棉纱擦净并涂以润滑油。设备无油漆的部分均应涂上有机油防锈。

3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机械设备安装时, 首先是垫铁设置是否正确、合理, 它将直接影响到机械设备的安装精度, 决定着机械设备能否正常运转, 甚至影响到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安装垫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3.1 垫铁尺寸不规范

在施工中经常发现机械设备安装使用的垫铁尺寸、形状不符合规范要求, 有的太长, 有的太短, 有的过宽, 有的过窄。垫铁过长不仅浪费材料, 而且会使其露出设备底座太长, 影响设备的二次灌浆, 垫铁过短则不便于调整。故垫铁应按施工规范要求的规格、尺寸的标准进行制作。安装垫铁时, 一般要求平垫铁露出设备底座10~30mm, 斜垫铁露出设备底座10~50mm, 且垫铁组伸入设备底座的长度必须超过设备地脚螺栓的中心。

3.2 垫铁位置布置不合理

某单位的一台重约400吨的球磨机时, 投料运转半个月后发现球磨机托圈与托辊的接合有摆动现象, 经检查和分析原因发现垫铁安装位置不合理, 且垫铁数量偏少, 从而引起球磨机转动时受力不均匀导致摆动, 经过调整垫铁位置和增加垫铁数量, 球磨机正常运转。因此, 设备安装时, 特别是大型、精密设备安装时, 垫铁的布置位置和数量必须进行计算和设计, 不能按估算和经验进行安装。设备安装使用的垫铁应符合机械设备安装规范、设计图纸或机械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 当设备的重量全部由垫铁承担时垫铁应靠近地脚螺栓和底部主要受力部位的位置, 并且每一个地脚螺栓旁至少要有一组垫铁, 垫铁布置应合理, 相邻两组垫铁之间的距离不宜为500-1000mm。

3.3 每组垫铁块数过多

每组垫铁块数过多且没有点焊成整体时, 容易引发设备运转时产生位移, 从而导致设备产生位移, 使设备运转时产生振动、噪音、轴承温升过高、电机温升过高。在施工中, 由于施工人员不懂规范或工作马虎或图省事, 或者项目负责人为节省开支, 利用施工现场现有材料, 不能保证选用适当厚度的垫铁, 有时候一组垫铁块数达到七、八块之多, 有的时候每块垫铁之间没有点焊成整体, 这样都无法保证机械设备的安装精度和平稳运转, 因此要求每组垫铁不宜超过五块, 且每组垫铁中只能有一对斜垫铁, 安装垫铁时最厚的放在下面, 最薄的放在中间, 并在设备找平、找正后马上点焊牢固, 以防止产生滑移, 影响机械设备的安装精度。

3.4 垫铁与基础接触面

如某厂的高压循环水泵在投产初期运行非常好, 在三个月后出现振动超标, 并不断加剧, 最终停车检修。检测时发现, 水泵水平度及联轴器同轴度严重超出允许偏差, 导致渣浆泵不能正常运转, 凿开二次抹面层检查垫铁, 发现垫铁出现倾斜, 降低了水泵底座标高, 从而导致的水泵水平度及联轴器同轴度严重超差。究其原因, 垫铁在放置时, 与基础接触面积没有达到规范要求, 基础表面存在高点, 在水泵运行过程中, 由于振动垫铁与基础产生自然研磨, 使基础表面高点被磨平或破坏, 垫铁标高降低, 进而水泵标高随之降低, 导致水平度及联轴器同轴度严重超差使水泵不能正常工作。

由此可见, 垫铁与基础接触面不符合要求时, 会使机械设备的安装精度被破坏, 严重时使机械设备无法工作。所以垫铁安装时基础表面应凿平、清理干净, 机械设备安装精度要求较高时要进行基础研磨或采用座浆法安放垫铁。这样才能保证垫铁的稳定和牢固, 才能保持机械设备长期正常运转。

3.5 机械设备的存放和运输

机械设备零部件, 因存放不当, 也会失效, 如海滨城市某厂, 一个大型鼓风机转子, 置库房半年后, 发现轴径表面大量锈蚀, 局部出现严重点蚀现象, 锈蚀凹坑达0.5mm-0.8mm, 经分析, 由于大气存在破坏防锈油膜的成份。因而选择存放合适的存放地点、选择合适的防护措施十分重要。

又如某机械设备厂在给客户运送长约20m的圆筒形设备, 在途中由于颠簸等原因, 中间支撑点的木方掉落, 设备仅余两端的支撑点。运至安装现场后, 经检测, 两端轴径同轴度偏差达到1.5/1000, 使该设备无法安装。运输中要充分考虑到路途、天气、日晒、震动、撞击等因素, 采取适当防护措施, 以免给机械设备造成不应有的损坏。

4 设备试运转

试运转的目的是进一步检查设备是否存在缺陷, 并进行使用前最后的调整, 使设备的运行特性符合生产的需要。试运转的步骤是:先空载、后负荷;先单机, 后联动。必须在上一步骤检查合格后, 才能进行下一步骤的运转。试运转中应注意以下几点:设备正常运转时声音是均匀、平稳的, 反之会发出各种杂音;需要测量的温度主要有摩擦部位的温度及油温、冷却水温, 对空气压缩机还需测量其出口温度;在考核设备运转情况的同时, 更要注意考核系统的整体效果。

5 机械设备安装完毕的验收

验收是机械设备安装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必须严格执行标准, 认真验收, 为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打好基础。验收的主要依据包括:设计文件;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主要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及检验报告;设备说明书、合格证等;隐蔽工程记录和各工序的检验记录等。需要注意的是, 安装所产生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随着设备的运行, 各活动件都会产生磨损, 一般初期磨损较快, 以后磨损会渐渐减缓, 由于磨损, 一些原来校好的精度也会变动, 我们安装工作总的目标是使设备在很长的稳定使用期内保持理想的精度, 这就要求安装人员必须有一定的制造工艺知识, 把制造厂形成的设备精度与安装允差结合起来考虑, 使偏差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以最终确保设备使用性能。

结语

机械设备安装项目的质量是依靠安装人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来保证的, 这就对机械设备安装项目的施工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机械设备安装工程规范的进一步完善、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机械设备安装项目工程质量一定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白士龙.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管理浅析[J].商品与质量, 2011 (SB) .

[2]张启龙, 李君, 张伟.浅谈机械设备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J].科技信息, 2011, (01) .

成本控制中的机械管理 篇2

在工程的总成本中,工程的机械成本就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一个工程项目要想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就必须控制好工程项目的成本。那么应该怎么更好的控制项目的成本呢?在核算的时候,我认为应该秉承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工程项目核算工作应该由项目财务部门来担任,由财务部门来将成本费用分配和归集。工程施工的成本是由多个部门的成本组成的,在上报成本的时候一般都会出现一些状况,这些上报状况会使实际的成本出现一些偏差。要想使核算更加的准确,就应该对机械成本进行系统的管理。

1.施工机械成本的归集范围

若想要更好对机械成本进行核算以及分析,我认为第一部要做的就是确定哪些需要核算,这可以通过机械用途以及工程的性质。分包出碴运输、施工用设备以及租赁设备都在机械成本的范围内。但是有一些是不能计入机械成本的,比如工具车以及指挥车,它们的费用应该计入间接成本,作业台架以及衬砌模板台车的成本应该计入周转性材料,因为它们是非标设备。当本工程完成后将处理费用进行冲减材料成本处理,且不计入机械成本。砂石料的生产机械费用应该计入材料费用,因为它是施工建筑原材料所用机械,所以计入材料费用而不计入机械成本。机械成本组成部分非常的多,主要有小型设备分摊费用、其他机械人工费用、分包出碴运输费用、设备消耗费用、冲减机械设备费用、租赁设备费用、以及其他机械费用这几种。设备消耗费用主要是由人工费和动力燃料费、大修理费、冲减机械设备费用包括折旧费、安装拆卸及辅助设施费以及经常修理费这几种组成。安装拆卸及辅助设施费主要是由现场的机械安装和拆卸费用、安装辅助机械费用、机械费以及试运转费等费用组成的。设备人工费主要是由操作人员工资组成的。折旧费主要是由机械设备逐渐收回的设备原值费用组成的。大修理费主要是由机械隔台班的修理费组成的。经常修理费主要是由除去大修理之外和检查临时故障用到费用的修理费用组成的。

2.施工机械成本的统计

在对机械成本进行统计核算工作之前,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对机械成本的核算对象进行确认,简单的来说就是确定分配与归集机械成本费用的承担者。以机械在施工中调配交叉使用的特征为主要依据,但是要注意的是核算对象不要过分细化,如果这样做会使工作量增加,还会使最终的结构算的极其不准确。但是也不可以分的太粗,这样做会使实际的机械成本难以表现出来,同时也会影响到对成本的升降状况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考核。在对成本进行统计核算的时候,我认为应该以基础统计工作为出发点,做好统计核算的每一个步骤并将其化简。

2.1施工机械设备总台账的确定

工程项目施工机械费用管理与控制王卫兴陕西化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咸阳712100任何工程的配置设备都不会少,所以在配置的时候一般都会采取多种方法,比如分包、调拔、租赁以及新购。如果想要更好的了解这些配置设备的使用状况、参数、分布以及机况,我认为可以将动态台帐设计成电子表格,这样做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2.2施工机械成本

把机械成本以明细帐的方式表现出来,可以使机械成本核算范围、开累合计、核算对象以及月累合计看起来更清楚,并且通过这个方法能够帮助单机成本的统计更好的完成,还能够为接下来的机械成本分析做铺垫。

2.3施工机械成本费用统计

怎样把机械成本的统计工作做好。机械的成本费用的涉及面非常的广,它会涉及到很多部门,这点我们能从明细账中看出来,以下是部门涉及的费用:项目物资部门主要涉及的油料和其他材料费用。项目人事部门主要涉及的是机械工作人员的工费。项目验工计价管理部门主要涉及的是出碴运输费用。项目财务部门主要涉及的是小型设备分摊费用与折旧费。所以在进行机械成本的统计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各部门的费用数据来确定。

3.施工机械成本分析

那么机械成本分析具体是什么呢?其实它是成本管理的内容之一以及重要步骤,成本分析的主要是为了找到减少机械成本的方法,从而更好地实现机械成本的控制。要想实现成本分析其实有非常多的办法,比如比率法、比较分析法、差额法以及因素分析法。若想从多角度以及多侧面来分析成本,一般情况下可以利用多个分析法来分析。最真实的一种方法是立即成本分析法,一般此方法是通过表格的形式来变现分析结果。

4.施工机械成本控制

企业根据机械成本真实的盈亏状况,应该积极的将机械成本控制好,这个工作主要是由项目设备管理部门来做,降低亏损增加企业盈利,认真分析机械成本盈亏的原因,力求做到早预防,合理的对其进行控制,最后做好考核工作。以下是我总结的几点方法:一是一定要保障机械成本费用的真实。二是将施工要用到的机械设备分配合理了,在分配的时候可以以实际的施工状况为准。但是要注意的是在施工之前不要将所有的机械设备都带入施工地,避免产生过量的机械费用。应该尽快将闲置下来的设备带出施工地。三是应该将机械的设备的利用和完好率逐渐提升。做好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提高使用率。四是做好单车和单机的经济核算的开展工作,将出现异常的费用检查清楚,以保障单机费用的合理。五是加强对监控租赁设备的管理。保障用油的合理性。六是聘用有较高专业能力的人,增强本公司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

5.结束语

由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知道,若想要更好的顺应施工企业市场经济,施工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以及减少自己的施工成本。我认为只有这么做施工企业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使自己的企业发展的越来越好,形成更好的企业凝聚力。因此企业应该逐渐的去提高自己的施工成本管理力度和控制力度,只有做好这一点,才能使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廖兵.“东方天地”工程项目施工费用管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2]徐红卫.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D].天津大学,2014.[3]张扬.试论水电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与控制[J].水利水电施工,2014,06:96-98.[4]易涛.基于费用控制的业主对承包商激励机制设计与模型构建[D].华北电力大学,2014.[5]刘海波.施工机械的安全管理以及选型和配置[J].山东工业技术.2017(04).[6]夏忠.施工机械冬季保养中的常见隐患[J].劳动保护.2015(02)

成本控制中的机械管理 篇3

关键词:机械制造成本控制方法管理

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制造企业之间的竞争由过去的技术竞争、产品售后服务竞争、产品质量竞争逐步的演变为以产品价格的竞争为主的模式,机械制造企业要想获得市场份额,不断降低产品的价格以此获得更多的销售额是一种方式,随之通过加强对成本的控制,提高企业的利润也显得无比重要。

1 机械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

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的产品由于其生产工艺复杂、产品结构复杂以及生产周期较长等特点,使得机械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的影响着机械制造企业的长远发展:

1.1 成本管理思想落后 机械制造业企业一般以订单式模式经营为主,受到机械制造业经营模式的影响,机械制造企业在生产中以完成企业的产品订单,实现生产任务为主,而对生产过程的成本管理却不重视,造成机械制造企业形成重生产经营忽成本管理的经营理念。有的企业意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其并没有发挥成本管理的整体功效,而是仅仅把成本管理看作是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一种手段。更为严重的现象是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者认为成本管理与控制属于企业管理者和财务部门的工作,成本管理工作与企业普通员工没有关系,因此他们也不会重视对普通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的培养。

1.2 成本管理范围狭隘 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过程周期比较长,因此成本管理也应该覆盖生产全过程,但是机械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范围却比较狭隘,其主要体现在对生产消耗的管理,企业将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进行了严格的管理与控制,但是其忽视了事前的成本管理与控制,造成机械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整体效果并不理想。

1.3 成本管理手段落后 虽然计算机已经在机械制造企业得到普遍应用,但是机械制造企业对计算机的应用还不全面,没有真正实现信息化管理的目的,一方面机械制造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的可行性研究,造成企业的机械制造生产工艺与信息技术没有实现融合,降低了信息化的效果;另一方面是机械制造企业缺乏具有计算机技术与成本管理知识的综合型专业人才,造成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再加上我国机械制造企业还缺乏具有自主产权的机械设计与制造软件,我国机械制造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技术还有待提高。

2 加强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的措施

针对机械制造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国机械制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机械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更新成本管理观念,完善成本管理体系 随着机械制造企业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了价格的竞争上,而价格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企业成本管理体系的竞争。企业降低产品市场价格的前提就是企业要有一定的利润空间,而利润空间的扩大必须要增强产品的成本管理,因此企业一定要更新成本管理理念,改变以往单一的管理模式,建立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与事后分析的成本管理理念;拓展成本管理的范围,成本管理不仅要贯穿到产品的生产过程,还要在产品的设计阶段、销售阶段以及售后服务阶段等进行成本的预测与控制。同时参与成本管理的人员也要由过去的企业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增加到企业的全体员工,要将管理理念融入到每个员工的思想意识中;制造企业的生产结构转型,也需要企业根据企业战略发展目标指导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并且建立适合企业战略发展的成本管理体系。

2.2 依靠技术创新,增强成本管理 目前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市场地位是买方市场,因此机械制造业要想获得市场认可,就必须要借助技术创新,提高自身的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因此企业在机械设备研发过程中企业一定要突出自主研发的创新意识与观念,更新生产经营理念,加大新产品的科研力度,以科技水平高的设备占据市场,同时企业在保证研发新产品质量的同时,也要重估新技术压缩产品的价格,实现成本管理的最终目的的实现,并且企业的管理人员在管理的过程中也要积极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借助先进的管理技术,实现企业成本管理效益的提高,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2.3 创新管理方法,提高信息化水平 成本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是实现信息化管理,因此机械制造企业要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建立管理决策模型,进而确定企业的生产任务,形成现代化的成本信息化管理系统。首先机械制造企业要积极推行资源计划,将物流信息、资金流动信息、工作流程信息等加以分析与总结,将企业的客户信息、市场信息以及企业原材料信息等实现企业内部的共享,并且将产品设计、原料的购买以及产品在市场中的情况及时反馈到企业的各个部门,以此增强各个环节的成本控制;其次企业也要积极利用信息化实现管理方式的创新,通过对产品生产工艺和零部件的分析,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流程等,实现产品的高效率生产,增强产品的市场价值,进而降低制造成本。

2.4 提高资金使用率,为新产品开发提供保障 资金是机械制造企业的“血液”,资金是保证企业正常发展的基础因素,加大机械制造企业的资金使用率可以为企业的经营带来更大的效益,因此企业要加强对资金的使用率的管理,积极借助各种融资手段,为企业的产品开发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企业也要积极借助资金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管理理念等,通过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产品的市场价格,从而实现机械制造企业控制生产成本的作用。

3 机械制造企业实施现代成本管理方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机械制造企业要想实现对成本的控制就必须要应用现代成本管理体系,而现代成本管理体系与机械制造企业的融合,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3.1 要以人为本。在机械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体系中,人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人的因素是起到重要的作用的,因此机械制造企业在实施成本管理时,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只有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将成本管理理念贯穿到员工的思想意识中,才能真正实现成本管理的目的。

3.2 注意成本管理方法的全面性。成本管理贯穿于整个机械制造工程,是一个整体系统,因此在成本设计阶段就要注意全面性,既要考虑到人为因素,也要考虑客观因素以及不可预料的突发事件等;在执行成本管理的过程中,也不能采取武断的命令式方式,而是要注重方式方法,必须要获取企业员工的全力支持。

3.3 注意综合性。成本管理过程的复杂性,要求行使成本管理时一定要采取综合分析的态度,考虑问题一定要全面,杜绝断章取义的现象发生。比如在确定企业生产量的时候,不能只考虑企业的库存情况或者市场的短期销售业绩,而是要将目前的市场情况与未来市场发展、企业整体战略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3.4 注意持久性。成本管理并不是企业一朝一夕的决策,而是根据企业的生产过程在不断的调整,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成本管理追求的目标并不是以实现企业的短期经济效益为重点,而是以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主。

4 结束语

制造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与时俱进,转变管理理念,重视成本管理,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吉晓峰.浅谈加工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12).

[2]滕燕.关于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1(20).

项目机械设备成本控制与管理 篇4

1 项目机械设备管理

公路建设市场竞争越来激烈、残酷, 公路施工企业要想求生存、谋发展, 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和管理水平, 必须不断学习总结, 掌握现代化的施工工艺和方法, 抓好项目设备管理工作, 保证机械设备安全、正常的运行, 降低项目施工运营成本, 提高项目经济效益。高等级公路路面施工主要的机械设备有:大型沥青搅拌站、稳定土拌合机、摊铺机、平地机、压路机、洒水车等, 项目路面施工点多面广、技术状况复杂、管理难度大, 因此项目机械设备管理必须严格 《公路施工机械安全操作规程》及企业内部的相关管理制度对设备进行安全生产、维修、保养, 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

1.1 合理组织协调、加强培训学习、提高设备利用率

(1) 项目路面施工砂砾垫层、底基层、基层、沥青面层四个工作面往往由于施工环境需要穿插作业, 设备种类繁多、转场频繁、人员复杂、日常施工24 h作业, 机械设备负荷大, 维修保养周期短。如何提高施工设备利用率, 实现作业最大化, 项目设备管理负责人必须及时与层面施工负责人、现场负责人、大型设备厂机长、安全负责人、设备操作人员及时沟通、协调做好设备转场、搬迁, 制定《大型设备安装拆卸方案》《大型设备转场运输方案》《设备搬迁安全技术交底》。

(2) 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路面施工的广泛应用, 路面施工机械设备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更加细化, 机械设备呈自动化、电子化、人性化, 对设备操作人员的要求也不断地提高。操作人员不仅要懂得机械设备的基本结构组成、工作原理、技术性能, 而且还要熟练掌握操作技巧、故障快速诊断和维修。在工作中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机械设备的损坏、路面面层施工的窝工现象发生。因此项目施工前、冬休期积极组织聘请设备厂家、路面施工专家教授、公司技术人员对设备操作外聘人员进行相关路面施工的培训学习, 真正让外聘操作人员“仔细了解设备组成、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提高路面施工工艺”, 为项目、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3) 项目施工专业设备新旧程度不一, 使用性能高低不一, 提高设备利用率必须加强设备维修保养力度。项目施工阶段制定当月维修保养计划, 由专人负责和检查, 按时按级做好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 项目设备管理人员督促设备操作人员、厂机长做好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 认真填写《设备定期检查表》《保养记录》《设备运转记录》《交接班记录》等相关资料。

1.2 实行“定人、定岗、定机”三定制度

严格落实三定制度“定人、定机、定岗”, 人随机走的三定原则, 确保每台机械设备都有专人负责、专人检修、专人操作和专人保管, 设备使用应贯彻“管用结合、人机固定”的原则, 实行机长负责制, 设备厂机长保持相对稳定, 能有效降低设备的故障率, 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潜力。在项目施工中设备多, 技术管理人员相对欠缺, 可以考虑发掘有能力、有技术、敬业精神较强的外聘设备操作人员担任“考核机长”, 对表现较好的人员项目部进行一定的奖励, 真正做到“制度留人、感情留人、效益留人”。

1.3 采取激励机制, 激发员工热情

项目施工应结合实际, 总结经验对设备进行有效改装、提高施工质量、降低运营成本, 所以大家“在生产中发现亮点、在亮点中进行改进、在改进中提高质量”, 从而激发项目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习更多的专业技术知识来提高自己, 武装自己, 进一步提高项目施工质量、节约生产成本, 为公司赢得更多的荣誉、为公司的发展壮大创造更多的空间。

2 项目机械设备成本控制

项目机械设备的成本控制主要有:大型沥青搅拌站、稳定土拌合站的运输搬迁成本控制;机械设备油料、用电控制;设备的维修费用控制;外租设备成本控制。

2.1 设备搬迁费用控制

大型沥青搅拌站、稳定土拌合站运输搬迁采取议标、招标形式, 从多家搬迁公司确定有实力、有经验的搬迁公司, 严格依据设计说明控制运输车次、吊车使用、人工配合费用, 以合理的价格进行设备安全的拆解、搬迁、安装。设备搬迁前设备管理人员督促项目安全部门、搬迁公司为所有参与人员购买意外保险, 降低潜在的风险。大型沥青搅拌站、稳定土拌合站严格控制搬迁成本费用, 设备拆解、装车、运输、卸车、吊装必须留有影像资料和设备清单, 卸车时依据装车清单点收入库, 避免丢失电缆、配件、电器设备、油品工具等其他物资,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设备搬迁运输严格控制运输的车数, 采取可行的运输方案, 节约运输成本。

2.2 机械设备租赁费

路面施工分工细致有序, 主要包括路基整修、底基层、基层、碎石封层、沥青面层, 所需的机械设备有:平地机、装载机、压路机、基层摊铺机、封层车、沥青摊铺机、双钢轮压路机、轮胎压路机、水车等, 每一个工作面每月的施工设备租赁费用占项目生产成本很大一部分。例如沥青路面施工设备每天的设备租赁费 (不含燃油、人工费用) 如下:沥青摊铺机1 台5 300 元+双钢轮压路机3 台5 100 元+轮胎压路机2 台1 400 元+水车400 元=12 200 元, 每月费用:30 天×12 200 元/天=36.6 万元。所有的工作面每月设备租赁费在100 多万元以上, 因此项目施工人员要将“抓质量、赶进度、有效控制成本”思想落实到实处、细处, 在项目生产中做好施工计划, 让机械设备高效率地投入到施工中。

2.3 机械设备油料、用电控制

严格控制项目机械设备燃油消耗、润滑油消耗, 大型沥青搅拌站、稳定土拌合机用电消耗。路面施工设备润滑保养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进行200 h一级保养, 600 h二级保养, 1 800 h三级保养, 对废旧润滑油就行收集整理, 避免二次污染环境。项目设备负责人严格依据每月燃油消耗总量与设备台班时间进行单机车核算, 发现燃油消耗异常时主动找出原因, 严格管理。设备燃油箱应焊接锁具, 预防燃油在停工期间的丢失。大型沥青搅拌站、稳定土拌合站厂长及时与路面施工负责人沟通, 待命期间避免设备的长时间空转, 节约用电。

2.4 机械设备的维修费用控制

设备的维修保养是必须进行的, 降低设备维修费用主要做好设备日常检查、日常润滑, 对小故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维修。对于关键部分如发动机、电路系统、液压系统必须请专业修理人员确定故障后制定维修方案, 避免盲目从厂家发设备配件造成浪费。易损件、专用件的储备十分必要, 做到够用就行, 以确保设备维修的及时性。

2.5 外租设备成本控制

外租设备租赁严格遵守项目部外租设备指导价格, 对能耗高、故障多的旧设备坚决不用, 严格控制进出场费用。路面施工负责人合理安排工序, 提高外租设备利用率, 安排专人记录外租设备现场施工时间, 严格控制燃油消耗。项目设备负责人进行外租设备单机车核算, 对闲置的外租设备和核算成本高的设备与现场施工负责人、项目部领导及时沟通进行退场, 严格控制外租设备施工成本。对工作性能、使用性能、技术水平较好的外租设备建立详细的推荐卡, 以便在其他项目施工中推荐使用。外租洒水车、通勤车必须购买相关车辆保险, 有效保证驾驶员、项目施工人员的安全。

3 项目机械设备安全管理

项目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依据“安全生产, 人人有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谁主管, 谁负责”的原则, 将安全生产放到第一位, 安全措施做到实处、做到细处, 只有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才能杜绝或减少事故的发生, 才能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

(1) 培养和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签订安全操作目标责任书, 使之自觉遵守安全条例和规定, 做到三不伤害:“即我不伤害他人、我不被他人伤害、我不伤害我自己”, 进一步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的现象, 保证机械设备安全正常地工作。

(2) 提高机械设备自身安全, 不使用淘汰及报废设备。定期、不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审验, 发现隐患, 及时整改排除。设备施工期间严格执行“三检”制度:“工作前检查、工作中检查、工作后检查”, 大型沥青搅拌站、稳定土拌合机周围设立醒目的安全标识牌, “防火、防电、防水、防烫伤”, 消防器材布置合理, 确保安全生产。

(3) 冬季机械设备安全停放, 位置要合理, 场地符合安全要求, 场地平坦、坚实, 机械能进能出, 能便于在紧急情况下疏散。

4 结束语

做好项目机械设备成本控制和管理在项目施工中非常重要, 项目机械设备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 才能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有效控制施工成本, 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 降低生产成本, 为项目生产、为公司发展创造更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崔战国.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工程机械及维修, 2010 (04) .

[2]张红莉.设备管理浅谈[J].山西建筑, 2007 (12) .

[3]刘红静.强化设备管理提升企业生产能力[J].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1 (07) .

[4]刘顺周, 关佳亮, 郎洪.论设备的维护保养与维修资料的管理[J].科技资讯, 2007 (15) .

[5]林允明.设备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机械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探讨 篇5

【关键词】机械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管理理念;管理基础

机械行业是制造业中典型的离散型加工方式,其特点是市场变化快,产品种类多,生产品种多,且产品结构复杂,加工工艺复杂,生产流程长,外协作、外加工工工种类多等特点。就拿笔者所在企业来说,生产变工况压缩机,根据用户现场工况需求进行设计,以最终满足客户需求为起点,作为组织生产的出发点,推进整过牛产。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石油集团机械制造企业进入微利时代、甚至有的企业出现亏损。由此看来企业成本管理处丁极其重要的地位,加强成本管理更为有效地降低成本,在企业经营战略中已处于核心地位,它从根本上决定作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弱。

一、机械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层管理理念需更新

日常成本管理过多局限在生产领域,强凋的是节约和节省降低直接成本、费用,管理只关注投产后生产过程的事后成本管,忽视前期产品开发阶段、后期销售及售后服务的成本管理控制,忽视投入和产出成本管理,导致成本管理与实际生产不能较好结合,无法发挥对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作用。较少的从效益角度看成本的效用,通过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提升产品品质和功能,增加成本未来实现更大收益。

2.企业员工成本管理意识不强

在企业成本管理中未形成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大多数人员认为成本管理是财务人员和少数管理人员的事,生产部门和员工只负责产品生产,成本效益是领导和财务部门的事。企业没有有效降本增效激励措施,员工没有感觉到成本节约给自己带来的效益。

3.成本管理基础薄弱

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管理于段陈旧、滞后,成本管理停留在核算上,存在重核算亲管理的现象,且成本计算方法上没有引入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还停留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上。

二是成本信息分散、由于日前企业大多数产、供、销、人、财、物由不同部门和领导管理,成本信息非常分散,由于统计口径不同,造成成本数据信息偏差较大。

三是成本核算管理失真,自制配件工艺定额管理不到位,主要原材料、直接人工工时、备品备件消耗、能耗定额不完善,生产环节原始单据填写不完善,能耗管理不到位跑、冒、滴、漏时有发牛,少数企业为了调整利润,乱挤、乱摊成本造成产品成本不真实。

四是成本管理缺乏统一标准,管理质量、水平的优、劣因人员技能、职业道德修养而异。尽管企业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文件、管理办法和控制措施,但执行的效果可因人而异。由于标准不一致造成成本核算不及时、不准确、缺乏参考价值,造成成本得不到控制。

五是管理层缺乏既懂生产技术工艺流程管理,又懂经营成本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样很难有效控制生产经营存在的浪费和挖掘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潜力,寻找更为有效并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成本控制方法和途径。

二、机械制造成本管理运行模式探讨

1.更新成本管理理念

首先,对成本管理的内涵、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把成本管理落实到实处,企业全体员工要增加主人翁意识,消除浪费,提高劳动效率,建立成本效益观,通过投入资金、设备更新换代、研发新产品等增加投入成本,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使产品功能、品质得到提升在市场上实现更大的收益。从投入与产tI{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投入(成本)的必要性、合理性。通过发牛成本,来实现效益。 其次,实行动态成本管理,在成本管理时,人们可能更多地关注丁产品在牛命周期中各环节“独立发生”的成本项目。事实上,产品成本在不同作业环节所消耗的资源存在此消彼长的“内部联动关系”。比如:①研发成本增加——生产成本下降——使用成本下降;②设备维护、员工培训成本增加——售后服务成本下降。企业可以从成本结构的“内部联动关系”动态的进行系统分析、控制产品成本。

2.拓展成本管理方法

采用战略成本管理方法体系,利用价值链分析、对标管理、作业成本管理、目标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控制。对产品成本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控制。

首先,通过对市场进行调查真实了解顾客对产品特性、功能、质量、销售价格等各方面需求。在买方市场结构下由顾客、竞争对于等所决定的产品价格,减产品的必要利润确定产品的目标成本。用目标成本约束产品设计从产品设计环节人于,从源头控制产品成本,即产品开发设计的成本控制,首先对市场进行调研满足市场需求,其次是在保证产品质量、功能和需要的前提下把成本控制最低,在就是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优化设计提高品质和功能。知道自己设计、拟定的工艺对产品成本起什么用,有多大影响。因为在同时能保证产品品质和功能的情况下,由于设计标准过高、工艺参数富余量太大,造成资源浪费,单台制造成本增加几万到几十万甚至更高。 因此,在产品制造过程之前,先“筑人”成本理念。对产品设计、研发、生产成本进行规划性控制,实现从源头控制产品成本。把供应链上所有成员(包括供应商、分销商、服务提供商、顾客等)都纳入目标成本管理之中。其中,作为价值链上游的物资供应链,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中之重。企业可以通过制定物资采购管理制度,实行招投标制度,坚持“四对比、四公开、六选择”,合理确定经济批量,减少物资采购成本,减少库存加快资金周转。加强采购人员业务素质培训和工作责任心,来实现降低物资采购供应成本和资金使用成本。

其次,把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产品成本的材料消耗、人工成本、生产用设备维修、能源消耗等,在生产过程中随时关注实际成本变化情况对消耗大、消耗异常、单价高的材料、费用变化大的项日进行专项分析,充分挖掘生产中各环节的潜力,有针对性的制定成本控制策略。企业可通过更新设备、采用提高工效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措施,降低消耗提高效率,改善劳动组织管理,结合企业实行合理的奖惩办法,减少窝工浪费,提高劳动生产率。做好设备维护保养、提高设备完好率、利用率和使用效率。间接费用可精简机构,合理确定管理层次,严把产品质量关,杜绝返工现象,节省费用等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企业可将生产单位定为成本中心,把责任成本与车间、班组、各岗位或员工个人挂钩,使每个员工都承担一定的成本责任,按工效挂钩工资一定比例,实行成本否决。

再次,通过销售环节加快产品销售和货币资金回笼来降低资金占用成本和坏账损失。通过营销策略可提高产品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做好产品售后服务,为用户使用提供保障,提高市场认知度。

3.建立规范、统一、标准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系

企业建立以分厂为核心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本管理的主体是全体分厂管理人员,分厂厂长是成本管理主体核心领导,形成以分厂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对体系中的每个部门、每个人的职责和范围要进行明确的界定,赋予相应的权利,以充分有效的履行职责,在责任支配下完成工作任务后,需要采用激励政策去刺激,彻底打破十好十坏一个样,十多十少一个样的格局。这样层层落实,逐级负责,使成本管理工作做到责权利无空白,无重叠,事事有人管,责任有人担,杜绝推诿扯皮,一切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使成本管理工作形成一个完整责权利体系,便丁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便丁大家为成本管理献计献策。 4.加强基础规范,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首先,成本核算日的是为管理提供真实可信的成本资料,在核算严格审核看其是否发牛,并按用途正确归集,正确划分各项费用的界限,认真执行成本费用各项规定。加强人工、材料、能耗定额管理,严格执行并加大考核力度,奖惩兑现,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的原始记录及合理传递程序。制定内部结算价和内部制度。根据企业实际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其次,采用现代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信息共享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通過企业内部ERP管理系统OA办公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再次,建立新的用人机制,提升成本管理水平。引进人才、又立足自己培养,直接到大专院校招聘,同时将现有人员送到专业学校培训,提升管理层成本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并将懂工艺流程、懂管理的人员调到经营管理岗位充分发挥自身聪明才智,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

参考文献:

[1]宋华我国重型机械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经济师,2012年(5)

[2]王立彦,刘志远成本管理会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256-276, 367-374

网罗飞成本会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O:187-201,333-338

成本控制中的机械管理 篇6

一、对机械设备进行成本控制

所谓的机械设备成本控制, 是指在对机械设备进行使用的成本形成的过程中, 对其进行监督、指导、限制以及调节, 对于即将要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偏差进行及时纠正, 使机械设备使用费的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从而进一步保证目标能够得到实现。对机械使用费进行控制, 首先要遵循动态控制原则, 对于成本的控制, 不能只对使用前和使用后进行关注, 而要在设备使用的过程中就进行控制。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 机械设备费用一般在三个方面得到体现。 (1) 指机械设备所付出的租赁费, 一般而言, 设备使用的数量、时间以及设备的规模系数, 对设备的租赁费起着关键作用; (2) 指设备的能耗费, 也就是机械设备在进行运行过程中, 所要消耗的燃煤、燃油、电能等方面的能源消耗, 而能耗的价格系数和能耗时间对能耗费产生主要影响; (3) 是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费, 只有加强保养管理, 才能使机械使用费得到有效降低。所以, 要使机械设备的使用费用得到有效降低, 除了对机械设备进行合理投入之外, 缩短施工的时间, 并且降低机械的消耗能量, 也是对机械设备的成本进行控制的有效途径。

二、对机械成本进行控制的几种模式

为了使成本得到有效降低, 可以把机械操作人员的利益和机械的使用成本进行有效结合, 具体可以对以下几种模式进行参照。

(一) 模式一

有的机械岗位不仅无法计算完成产量, 也无法计算机械的物耗, 在这样的情况下, 可以与附属辅助班组的分配方法进行有效结合, 这样的结合要建立在公正、公开以及民主的基础上, 然后根据劳动强度、岗位职责、个人的业绩水平以及技术水平等, 制定出一套分配办法以及考核标准, 以防止出现随意性或者人为性。

(二) 模式二

对于机械操作人员, 可以以机械成本作为依据, 对他们实行机、料、工形式的综合承包, 把机械物耗费用、机械的人工费进行分解, 然后进一步对结算单价进行确定, 而物耗费一般包括维修费、燃料的动力费、工具的损耗费以及替换设备费等等。

(三) 模式三

有的机械设备没有实行机、料、工的承包, 在这样的情况下, 可按照台班产量定额的形式, 对可控物耗费进行有效控制与管理, 然后制定出超支惩罚、节约有奖的原则进行赏罚。

三、有效降低机械设备成本的对策

要使机械成本得到有效降低, 除了按规定执行人机固定的原则之外, 还要把机械的使用、保养落实到个人, 要他们承担起责任:对于管理人员, 要求其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严谨的作风以及对业务精通, 以提高机械的管理水平;而对操作人员, 在他们上岗之前, 首先要对他们进行培训, 在培训之后进行考核, 考核合格之后才颁发上岗许可证书, 让他们持证上岗;对维修人员, 可以对他们举行比赛活动, 看谁的维修水平又快又准, 以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

(一) 选好机械设备

在对机械设备进行采购之前, 要先进行市场调查, 对于所要采用的机械设备, 要看好机种和机型, 并且把好购置关。对机械设备进行采购, 要考虑所要施工的条件、方法, 然后考虑设备的制造质量和结构设计, 再进行全面的比较。机械设备选择错误, 不仅浪费资金, 还无法把设备的最大效率发挥出来, 并且在使用之后还会出现很多麻烦, 因此, 在对机械设备进行采购时, 务必要把好购置关。

(二) 采用先进的管理办法

对于先进的管理经验, 要不断进行学习、借鉴, 然后运用到实际操作中。采用机械化进行施工, 其优点是施工手段先进、施工进度快、效益高、质量好, 因此, 只要把机械设备的最大效益发挥出来, 使机械成本得到降低, 自然的, 工程成本就会得到降低。不过, 再好的机械设备, 也需要先进的管理经验进行管理, 才能发挥出最大效益。

(三) 对机械进行合理使用

一般来说, 机械台班费分为两种, 一种称为可变费用, 也就是人工费、动力燃烧费、车船使用税等;另一种称为不变费用, 包括大修理费、折旧费、安装拆卸费、经常修理费以及辅助设施费等, 从以上两种费用可以看出, 在可变费用里, 如果采取节约的措施, 则可以降低一部分的可变费用, 不过, 节约可变费用只能节约到一小部分的资金, 关键还是要使不变费用减少, 才能提高生产效率, 节约成本支出。根据对市场的调查, 机械设备出现故障, 75%以上都是因为操作人员使用不当引起的, 因此, 对机械设备进行合理使用, 才能减少成本, 。

四、结语

总而言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工程施工很多都是采取机械设备进行的, 因此, 机械设备费用的成本也会随着上升, 而如何对机械设备的成本进行控制并使其得到有效降低显得至关重要。在使用机械设备的过程中, 必须合理使用机械设备, 并且管理好各个环节的工作, 并在对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降低机械设备的成本, 只有这样, 才能最大限度节约成本, 并且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促进工程行业的快速发展。

摘要:在工程建设进行的过程中, 机械设备的采用是一笔很大的投资。因此, 有必要对工程机械设备进行成本控制。文章通过对工程机械设备的几个因素进行探讨, 提出了成本控制与管理的策略及必要性。

关键词:工程机械设备,成本控制,管理

参考文献

浅淡农业机械作业成本管理 篇7

1 农业机械作业成本的组成

农业机械作业成本是由油料、零配件维修、生产工人工资、管理人员费用、维修基金提存、固定资产折旧以及经营管理费等7项费用组成。把这7项费用划分为两大类,即可变费用和不变费用。可变费用是按单位作业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费用,如油料和零配件维修以及生产工人绩效工资等项费用。它的总额基本上是随着所完成的农机作业量的变化而变化的。不变费用则是单位时间内规定的定额费用,如生产工人的基本工资、管理人员费用、维修基金提存、固定资产折旧和经营管理费等项费用。

2 农业机械作业成本的控制

固定费用是必须的、无法控制的,管理者经营中主要是对设备进行合理配套、协调、作业时对设备合理布局和安排好进场、退场时间,以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和提高机械利用率。

对于机械作业的可变费用即机械作业成本,必须要按事先测定的数据划分下去,实行单机核算,做到谁承包、谁使用、谁管理和谁控制,进一步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从而使各项费用都有人去控制,并将责任人的收入直接与他们的作业量完成情况相挂钩。这样一来,充分调动了所有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只要他们都干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按规定控制好自己可控范围内的成本,经营者的成本就不会亏损。

2.1 油料管理

油料的使用对整个农业机械的作业成本费用占用很大,农业机械作业所用的油料品种,主要由主油和副油两类。主油为柴油;付油有润滑油、液压油、齿轮油及润滑脂等。机器能否正常运转和使用寿命的长短,与油料的正确使用及妥善保管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建立与健全油料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如储运制度、定额管理制度、领用制度、机车定额核算制度、废油回收制度和奖惩制度等,是加强油料管理、减少浪费损失的重要办法。

(2)加强技术保养,正确使用和调整机具,是节约用油料的另一重要关键。加强技术保养,保证机车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是节约油料的基本保证。在使用机具方面,应根据不同类型机车,正确安排各种作业项目,合理进行机具编组,适当组织复式作业和联接作业,灵活掌握行进速度,达到机车的合理使用和合理负荷。这样既能提高工效,又能节约油料。正确调整机具,也会减少阻力和耗油量。所以在各项作业开始之前,就要很好地调整和检查农机具各部的安装情况以及转动部分的灵活情况,同时使农具的工作刃部锐利,以减少阻力,节约油料。

(3)固定作业地区,加强计划管理,正确安排行车线路,合理组织作业与服务单位密切配合,减少机车的空运转,以降低油料消耗。

(4)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革。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改良机具的适应性和实用性,以提高机具的工作效率。

(5)每台设备都制定油料的使用和消耗定额,根据所完成的作业量与使用油料进行定期检测。及时找出其中原因,防止油料使用超标。

总之,根据环境条件和工作特点,对油料正确的选用,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防止生产事故发生,使拖拉机在生产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和安全,而且可以延长机器使用寿命。

2.2 机械零配件

农业机械在工作中对零配件的消耗比较多,对配件使用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机械成本的控制。通过经营者对所有机械进行定额控制,收旧利用,对有修复价值的配件进行修复再用,杜绝能用配件的浪费,以及对设备定期按时保养,班前班后认真检查和维护,使用正确的操作方法,保证使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在98%以上,降低配件的损耗。降低农业机械零配件维修费用的具体作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认真贯彻“以防为主,保养重于修理”的方针和“三分使用,七分保养”的原则,保证机车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2)坚持使用清洁的油、水和空气,并按规定进行润滑。

(3)认真保养,认真检查,认真保管,认真交接班,认真执行规章制度。

(4)正确调整,合理操作,不超负荷,不带“病”工作。

(5)经常保持机械表面的清洁。

(6)机器不用时,即按规定进行保管,以减少自然锈蚀和杜绝零件丢失。

2.3 绩效工资管理

农业机械需要正常运作,不但各方面要配合好,工人的努力和工作的积极性也至关重要。要提高工人的积极性,用作业量和生产效益与工人收入挂钩,对提高作业效率和降低成本直接联系。为此应根据各种作业工序的不同,制定绩效工资的提取比例不同,但要绩效工资提取比例总体额度要控制好。

3 实行单机成本核算

实施单机成本核算应在“严格、细致、量化、考核”上下功夫。

“严格”就是严格制度,只有严格的制度,严明的纪律,执行制度才能有保证。“细致”是细化指标,将机械各项成本费用,层层分解,最大限度地细化到每台机械和具体的操作人员。“量化”是实行量化指标、定量考核,一切以事实、以数据说话。

“考核”就是对定量的指标进行检测,没有严格的考核和奖惩,单机成本核算都将流于形式,对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没有任何帮助。

要实行成本管理,切实达到增加收入,降低成本,提高项目经济效益的目的。还要做到以下几个点。

3.1 必须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宣传教育,使每位职工都明白实行成本管理是项目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和增加职工收入的重要手段,使他们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逐步形成人人讲效益,事事讲成本的良好风气,切实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让职工都能参与项目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干部要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式向员工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主人翁精神,从“要我干”转变到“我要干”,形成一种同心同德、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积极落实和完成各自承担的各项经营指标和成本指标,以充分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

3.2 严格控制和考核,实行奖惩兑现,是实行成本管理的关键

严格实行单机成本月度结算,季度核算,年度综合核算方式,奖惩兑现。提高成本管理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切实达到强化成本过程控制,降低成本消耗的目的。通过对单机成本费用月度分析,就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出每台机械的经营状况和成本发生情况,使经营者完全能掌握和控制每台机械的各项收支费用。便于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情况进行调整,使每台机械各项成本费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以保障目标成本的实现,最终获得既定的经济效益。同时,必须结合各项成本指标的分解情况制订奖惩办法,根据具体指标完成情况,严格奖惩兑现,使工作认真努力、富有成效的职工得到应有的回报和奖励,对工作没有成效或直接影响成本指标实现的职工给予必要的经济处罚。实施成本管理后,每项工作都有量化指标,使项目对职工的奖惩完全能做到奖惩有根据,办事有依据。由于做到了奖惩分明,做到了公平、公开和公正的办事原则,必定能被广大员工接受和拥护,使整个企业逐步形成比技术、比质量和比贡献的良好竞争局面,能为企业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3.3 严格实行按劳取酬的分配原则,是实施成本管理的有力保证

彻底打破分配制度上的大锅饭,将职工的工资等费用同每台机械经营收入和成本直接挂钩,真正体现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原则,激发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业务水平。

3.4 实行单机成本核算

每项工作做到工作有计划、执行有标准、考核有指标和奖惩有依据。为此,要制订工作标准和考核指标,让每位职工都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去做,做到什么程度,都有明确的行为准则。没有竞争就没有提高,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只有形成新的竞争激励机制,才能极大地增强机械操作人员的责任感和质量成本意识,从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转变到根据每台机械的经济效益确定操作人员的报酬收入,甚至影响到工作岗位的得失。这样一来,不仅能促使操作人员在设备的维护保养、配件消耗、规范操作等方面更好地履行职责、挖掘潜力,还能对设备的物质配件采购、技术维修和经营管理等主要工作环节起到直接的监督制约作用。能有效地堵塞漏洞,减少效益流失。

机械产品项目成本管理研究 篇8

面对当今市场的不断变化, 企业为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具有高度的柔韧性和对突发情况的决断能力。为了获得持续核心竞争力, 从长期意义上来说, 服务于经营战略的成本管理模式是企业成功发展的前提。

二、机械产品项目成本管理特征与要求

1、机械产品项目成本管理特征。

企业间的相互协作最终会形成不同的生产方式。企业供应链的集成、企业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协同是机械产品项目的运营模式的中心环节。为了从战略层面实现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方案, 必须通整合企业信息系统的各部分的方案将事务处理、作业管理和决策支持系统集成到一个体系之内, 这样价值链上所有环节才能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机械产品项目运作模式的重要性体现在整个产业、区域加工能力、装配能力和协调能力的层面上。在整个经济产业链条上, 只有企业各自分工、各司其职, 快速响应市场的需求, 才能生产装配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

2、产品项目成本管理要求

(1) 树立现代成本管理意识

1) 成本意识:成本意识就是注意控制成本, 主要是通过努力, 使成本降低到最低水准并设法使其维持该水准的行为。

2) 成本管理主要包括了七个环节, 即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考核过程, 其中, 成本决策与控制是成本控制管理的两个核心内容。

(2) 运用现代成本管理方法

1) 企业应从供应、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下手, 将其紧密联系起来, 即利用一切手段达到“零存货”状态。这样就可以通过适时生产系统大大削减存货带来的资金和储存成本。

2) 根据零部件采购方式的不同, 在项目运作模式下的产品成本应分别进行决策和控制, 同时成本构成和成本控制点应区别对待。

3) 当今产品的竞争力更多地取决于某一区域企业间的协作和加工能力是否有能力形成完整的系统价值链。

4) 成本决策分项:采用成本分项决策能够促进企业战略组织结构的改变。通过对战略管理和过程管理重视程度的改观, 企业可以适应市场竞争和新技术的发展。

三、机械产品项目成本控制

1、外购件的成本控制

(1) 降低采购材料价格

1) 一个标准化的采购流程能够有效降低成本。建立严格、标准化的采购制度, 可以有效地约束采购流程。通过完善采购制度, 可以使企业的采购活动标准化、高效化, 可以杜绝部门之间互相推卸责任, 还能有效防止采购人员的不良行为。

2) 材料标准化。产品最初设计时就要实行材料的标准化。特种材料的市场需求小, 供应方可能要价高, 或者对最低订货量的要求比较大, 或两方面都存在, 因此这方面是重点。

3) 建立价格档案管理体系。收集、整理工程中可能采购材料的市场行情, 分析市场价格走势, 并掌握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 将其整合到系统中。

(2) 综合考虑订购时机、订购数量、运输方式。产品的订购时机、采购数量及运输方式等将会最终影响产品的采购成本。在同等条件下企业应该优先选择地方供应商, 地方政府的支持和与供应商经常进行的沟通与合作, 是降低运输成本的有效途径。

(3) 加强材料采购成本的管理

1) 应编制材料需用计划。具体包括合同类型、组织采购的人员、管理潜在的供应商、编制采购文档、制定评价标准等。采购计划的正确性、及时性和可执行性是重点, 为了达到这些目的需要详细分析项目需要, 最终制定的采购管理计划可以是正式、详细的, 也可以是非正式、概括的, 这些均由由项目物资部门制定。

2) 采购询价。通过采购询价能够获得卖方资格、完成材料采购计划供应任务的最低成本, 以及确定供应商的范围。招标公告、行业刊物、专业建筑网站等都可以获得这些情报。总之, 应制定有效地采购询价体系来应对突发情况。

3) 确认供应商、签定采购合同。结合前两条, 供应商选择过程的主要比对条件就是采购询价环节的评价结果, 当然供应能力、历史信誉等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不能一味追求低成本。

2、自制件的成本控制

一般的加工企业, 自制件在成本控制中主要对以下几点产生影响: (1) 自制锻件毛坯, 主要是中小零部件; (2) 外购铸锻件毛坯, 主要是专业重机厂生产的大型部套件; (3) 型材毛坯, 主要是各种槽钢、角钢, 棒型材等; (4) 调质件, 主要是一些机械加工件; (5) 在制半成品, 主要是一些单道工序完成部套加工的零部件。

针对产品特点, 对此类产品的成本采用工序成本控制是控制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工序成本控制在实施过程中重点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组织有效的业务培训。对员工逐级、分层开展业务培训, 同时组建一支专业的成本控制队伍, 明确岗位职责, 人人都参与到工序成本控制的活动中来。

(2) 处理好职工和企业层面的利益关系。工序成本控制能够有效提升企业整体效益, 在此基础上应当适当增加职工收入, 如果职工在这个行为中没有得到任何回报, 职工将失去积极性, 这样很难继续开展此类工作。

(3) 对定额工时进行全面整顿。产品定额工时是工序成本控制工作执行的基础, 工时定额的准确与否是关系到成本发生的真实性和操作者收益的合理性的重要因素。

(4) 要建立一套工序成本控制的信息系统。工序成本控制是一种新技术、新方法, 没有大量的资料积累和有益的经验借鉴, 因此必须从现在开始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通过分析整理, 找出其中的规律性, 从而为制订科学合理的责任指标体系打下良好基础。

3、机械产品项目成本管理评价。

综合分析的成本信息报告是评价机械产品项目本本管理的有效途径。成本报告是内部管理报告的一个分支, 它能够将成本信息汇报给管理者。为了能够从全局上控制企业的成本或费用, 必须将产品生产的成本按照生产阶段积累起来, 然后将各个阶段所发生的支出都报告出来。具体操作包括:

(1) 报告在产品立项分析预测时, 预算部门需明确各部门执行成本的预算, 并且预测筹集资金的成本;

(2) 产品生产阶段的报告包括设计研发成本、采购材料成本、直接和间接人工成本, 需要由各部门分工协作, 建立可控、不可控成本报告手册。

(3) 报告须包括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等环节所发生成本或费用, 这些可以和因产品而引发的成本归集在一起;

(4) 报告产品生命周期、产品质量成本。

(5) 报告产品寿命分析和作业成本对产品寿命的影响以及市场对产品寿命的影响。

摘要:首先论述了机械产品项目的成本构成、总体框架的构建、各部分成本管控等几个要点, 然后指出战略成本管理应该从零部件的成本管理出发, 对机械产品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机械产品,项目,零部件,成本管理

参考文献

[1].李天民.企业全面成本管理[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1994

浅谈工程机械的成本管理 篇9

一、设备成本的组成

设备的总成本也称为设备寿命周期费用, 它是机械设备一生的总费用, 包括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维修一直到报废处置所发生的一切费用总和。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由设置费 (或称原始费) 、维持费 (或称使用费) 两大部分组成。外购机械的设置费主要包括购置费、运输费、安装调试费等;自制设备的设置费主要包括研究设计费、制造费等。维持费是指维持机械正常运行的费用, 包括运行费 (能源动力费、操作人员工资) 、维修保养费以及各种管理费等。维持费是在机械的整个寿命周期内 (几年或十几年) 陆续支付的费用。

传统设备管理仅着眼于研究一次性支出的设备购置费大小而忽视投产后较长时间支付的维持费。国内外调查资料表明, 工程机械的维持费一般达到设备购置费的10倍以上。由此可见, 寿命周期费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维持费用。

二、设备成本的控制

对于设备使用单位来讲, 运用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理论, 重点在于控制购置费和维持费来降低成本。

1. 购置费的控制措施

(1) 集中招标采购。笔者公司年均工程设备采购额4 200万元, 其中84%通过集中招标采购取得, 平均每年节约购置费7.6%。近年的采购方式也在改革创新, 常规设备从招标采购改为长期协议供应, 减少了招标费用, 提高了效率, 规避了价格波动风险。

(2) 做好采购资金的管理。设备购置资金的筹措首选企业自有资金, 因为自有资金的成本最低 (约2%) ;其次使用银行短期借贷 (资金成本3%~5%) ;最后使用股东资金 (资金成本10%以上) 。现金流是企业的生命线, 在购置资金的支付上可采用远期信用、承兑汇票、分期付款等方式, 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和周转率。

(3) 融资租赁也是一种两全的方案。如果企业出现资金不足和设备急需的矛盾, 融资租赁不失为一种两全齐美的解决方案, 它是集融资与融物、贸易与技术更新于一体的新型金融产业, 是依附于传统租赁上的金融交易, 是一种特殊的金融工具。

2. 降低维持费用的措施

(1) 合理存储备件, 减少后勤保障费用和时间, 使停产损失大幅度下降。笔者公司在黑河水利枢纽工程项目上采用配件期货库方式, 配件供应商先将常用配件储备在工地现场, 双方按照使用量每月清点结算, 既保证了配件的及时供应, 又避免了配件占用资金, 减少了存货。

(2) 支出适当的后勤保障费用, 改善作业环境, 减少维修作业。如主要施工道路尽量采用水泥硬化, 定期洒水降尘, 设置集中润滑区、集中保养区等。

(3) 推行监测诊断和预防维修, 减少停机损失和盲目修理。越来越多的公司和机构开始采用设备在线检测、快速维修技术, 保证了设备安全生产, 提高了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如润滑油检测采用油品测试仪, 发动机、液压系统采用CAN-bus总线技术, 大大提高了整机的可靠性、可检测性、可维修性和智能化水平。

(4) 加强日常维护保养, 减少修理费用。对于不具备预防维修的企业, 设备现场管理的重点在于日常维护保养。笔者公司的突尼斯某项目, 配置了世界一流的新设备, 半年后故障频发、利用率难以保障, 维修费剧增。分析发现项目使用了大量当地操作手, 技术水平较低, 只能驾驶, 不懂保养, 更发现不了故障。同时项目部也没有定期检修保养制度, 该润滑不润滑、该紧固不紧固, 小故障变成了大故障, 只能花费大量资金维修以维持生产, 项目最终亏损。相反, 有的项目则采取强制保养制度, 每月固定1天时间停产保养检修, 实施“十字”作业, 并进行检查评比, 直接降低了设备运行成本。

(5) 加强培训, 提高人员素质。人员包括设备管理、操作和维修人员。机械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和设备本身的技术寿命。通过培训提高机械从业人员的素质, 一可以充分发挥设备能力, 二可以降低消耗, 提高经济效益。机械从业人员的培训, 一是借助高校和职业学校进行管理能力和专业技能培训, 二是借助设备生产企业对使用维护规程培训。

(6) 积极推行效益考核制度, 利用经济手段奖优罚劣。设备生产过程中, 一般采取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 但都必须将产值和成本挂钩, 通过制定考核体系, 把工资收入和设备使用成本紧密联系起来。

(7) 闲置设备可以对外租赁, 创造利润, 也可出售变现盘活资产。按照经济增加值 (EVA) 考核原理, 闲置的资产本身就是亏损。长期不用的设备和低效高耗的设备都要及时处置变现, 盘活资产。

三、设备的经济核算与分析

1. 经济核算

经济核算就是对设备运行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汇总统计, 按照不同的管理角度了解设备运行的情况。经济核算是设备经济管理的基本工具, 是施工企业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开展经济核算应从以下步骤实施。

(1) 制定机械技术经济定额。这是衡量机械管理水平和考核机务人员完成生产任务的数量和质量的主要依据。定额的制定一般参考《水电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 再根据各个项目所在地的物价因素、施工环境 (如运距、单价) 、设备技术状况、工人熟练程度等因素进行测算修正, 最终形成稳定的标准。

(2) 配置专职的统计核算人员, 做好产量、运行时间、停机时间、燃油、配件、人工消耗的统计工作, 最好采用设备物资信息软件, 以提高统计的准确度和及时性。

(3) 建立机械经济核算体制, 明确统计人员、生产调度人员、物资材料库管人员及操作工等的分工和职责。考核部门要与管理人员签订责任目标书, 要与操作人员签订承包合同, 把责、权、利结合起来。

(4) 定期 (一般是月度和季度) 考核兑现, 奖罚分明, 公开透明。

2. 经济分析

(1) 设备产量 (或完成台班数) 分析。通过对比定额来分析生产计划完成与否的原因, 分析产量变化的影响因素, 以及各项经济指标变动对计划完成的影响。

(2) 设备运行情况分析。通过分析设备燃油消耗、配件消耗、人工费用的变化曲线, 了解机械使用与维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影响费用变化的因素、对生产的影响程度。

(3) 设备运行成本和利润的分析。找出影响设备成本和利润变动的主要因素, 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笔者公司某项目对3307自卸车在2003年2月至7月运营情况进行了经济核算, 平均单位产值的成本达到37.9元/m3, 石料运输中标单价为36.5元/m3。说明设备的运行成本太高, 对比定额发现车辆的燃油和配件消耗分别超过定额17%、31%, 进而说明设备技术状况下降, 维护成本超出了经济运行区域, 应对发动机进行大修, 降低燃油消耗率, 加强设备日常保养, 提高操作手和修理工的技术水平, 降低配件消耗率。8、9月项目部利用停工时间对设备进行大修, 更换了运行成本最高的3名司机, 制定了产量、成本分区段考核兑现的新方案。管理调整后单车平均产量从上半年的969车上升到1 186车;单位消耗从28.86元/m3下降到了25.27元/m3, 人工费从8.94元/m3下降到了7.75元/m3, 运输石料利润实现3.48元/m3。

(4) 自购和租赁的经济分析。根据设备的使用时长、市场租赁价格, 可以计算设备的使用成本;根据设备在企业的重复利用程度、资金的机会成本, 计算投资回收期。一般工程机械的租赁定价按下式匡算, 即月干租价 (不含人工、动力费) =设备总价÷ (24~30个月) 。正常情况下设备使用24~30个月后, 在二手市场可以卖到原价40%左右。按此基本行情来决定购租。

企业的经营活动, 都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所以经济核算和经济分析是施工企业控制成本、提升效益的一项重要工作。企业经理和设备管理部门要积极创造经济核算分析条件, 了解影响因素, 分析原因, 提出改进措施, 降低设备的维持费用, 以求最大程度发挥投资效益, 为企业持续创造利润。

摘要: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由设置费和维持费两大部分组成, 寿命周期费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维持费用。通过机械设备的经济核算和分析, 实施科学的成本管控, 可以有效降低成本, 提升经济效益。

机械加工中的精确技术的控制分析 篇10

关键词:机械加工;精确技术;自动化;智能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的机械加工行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机械加工中所使用的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尤其是最近几年,我国也出现了很多智能化和数字化的生产技术,一些高水准的设备和仪器也在机械加工中得到了应用,这也为我国机械加工的发展划定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因此对机械加工中的精确技术也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机械加工的现状

机械加工工艺流程是工件或者零件制造加工的步骤,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直接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等,使其成为零件的过程称为机械加工工艺流程。比如一个普通零件的加工工艺流程是粗加工-精加工-装配-检验-包装,就是个加工的笼统的流程。

机械加工工艺就是在流程的基础上,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是每个步骤,每个流程的详细说明,比如,上面说的,粗加工可能包括毛坯制造,打磨等等,精加工可能分为车,钳工,铣床,等等,每个步骤就要有详细的数据了,比如粗糙度要达到多少,公差要达到多少。

技术人员根据产品数量、设备条件和工人素质等情况,确定采用的工艺过程,并将有关内容写成工艺文件,这种文件就称工艺规程。这个就比较有针对性了。每个厂都可能不太一样,因为实际情况都不一样。

机械加工就是对对机械运行中对机械的外形和尺寸以及性能进行相应的调整的整个流程,在加工的过程中,一定要遵照加工工件自身的特点和性能以及状态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根据不同部位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明确哪些部分使用热加工方式,哪些部分使用冷加工的方式,因为在加工的过程中经常处在非常温的状态下,所以在工件加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化学反应或者是物相变化的影响,通常我们将这种加工过程叫做热加工。如果加工的过程中处于常温的状态,同时也不会发生任何的化学反应和无相变化,我们就将这种加工方式称作冷加工。在我國的机械加工过程中经常会使用热加工的方式,它也成为了机械加工中的一个核心内容。

二、数控机床的机械加工精度技术应用现状

数控机床是当前机械加工行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加工机械,在我国机械加工的过程中,这种机床形势已经经过了长期的应用,从上个世纪中期,我国的机械加工行业就已经开始将重点放在了发展数控技术上,同时也研制出了很多新的机械,这些机械的应用和普及也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机床加工行业的发展中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我国的数控技术发展速度明显呈现出放缓的趋势,我国的生产技术也在不断的衰退,但是与之相对应的是人们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在不断的增强,所以当前已经发展出了很多新型的数控技术和设备,同时还出现了很多这方面的单位和高等院校等,在当前的很多数控机床加工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以下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对这些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1、编程和维修技术水平较低

在进行机械加工的过程中在设备的维修和编程方面还存在着非常明显的不足和缺陷,技术上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这也是当前机械加工行业中存在的一个最为普遍的问题,在数控机床加工执行的过程中对一些技术问题的拿捏也不是非常到位。数控机床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培训,培训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保证技术创新和完善的效果。从而为其后续的发展也提供更好的条件,进而也可以很好的提高生产的质量和效率,但是我国在相关技术培训方面还存在着非常大的缺陷,很多部门对培训工作并不是非常的重视,根本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一些有条件的高校应该对这一问题予以重视,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场地和更好的设备,这样才能更好的带动数控技术的发展和提升,这种发展模式对精确加工后续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在加工精度不足

在加工精确度方面,我国近几年已经开始对于大量的改造技术、先进技术加以应用,这直接促使工厂开始对于精密机械加以应用,所表现出的加工精度实际上已经能够与国外加密精度相媲美。但是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的制造生产水平依然极为落后。仅仅从平均加密精度上看,就要比国外加工精度低上至少1—2级。例如汽缸体孔的加工精度,我国为H7级,而国外为H6级。HRC50~60重载齿轮的加工精度日本可达6级,而我国为7~8级。2000年,国外的普通机械加工、精密加工与超精密加工的精度可分别达到lnm,0.01um及O.001um,并且在一些高新技术产品上超精密加工正在向原子级加工精度逼近,而我国目前的加工精度还刚进人0.1um级阶段。

三、提高机械加工精度的技术控制措施

1、柔性制造系统((FMS)机械制造自动化

当今机械制造自动化已由过去刚性的自动线或自动化单机,发展到现在的CNC和FMS阶段,并正在向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OMS)方向发展。FMS通常由CNC加工中心系统、运输存储系统和计算机控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它的最主要特点是‘‘柔性”,也就是具有完成不同加工任务的应变能力,能适应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自动化要求。实现CIMS可使整个工厂的生产、管理、经营进行优化,从而提高生产率,提高柔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在制品与一切费用。优点是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可靠性和生产率。

2、提高计量与检侧水平

提高零件的机械加土精度,计量与检测也是个关键。鉴于我国现有检测水平不高,生产上应先推广使用各种气动和电动测量仪、投影仪和各种电子数显量具,有条件的工厂还可采用电接触测量或光电测量、自动测量机、多参数的综合检验装置、以及三坐标测量机等。量具和量仪的精度一般都要求比被测量零件高一个数量级,所以加工和测量通常是独立进行的。但随着机械加工技术水平的提高,机床本身的精度也大大提高,此时如配有适当仪器或采取一定措施后,机床可以作为计量装置,从而可使机床既是加工机,又是测量机,实现加工计量一体化。

3、加强科研工作,促进机械加工技术水平全面提高和增加生产能力的目的

当今机械制造技术正借助微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等技术向着高度自动化、精密化、智能化、高效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今后将成为机械工业普遍使用的技术,所以在科研工作上,我们既应对加工过程进行探测,多各种特种切削加工、少无切屑加工、精盈加工和超精密加工等。建立切削数据库,难加工材料切削技术,新型刀具的研制和模块化刀具系统的开发,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工况监测、自动补偿、故障诊断与预测,以及提高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等方面上来.同时还应开展在切削加工中导入声、光、热、电、磁等外加能量的新型特种切削加工方法的研究。

四、结语

我国机械加工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技术和管理的创新,充分的利用当前信息技术上的优势,加大对该技术的研究,不断对生产车间进行改进和完善,做好这几项工作对我国机械加工行业的发展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提高加工的精度和质量,同时也能促进整个机械加工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樊忠和.几种提高机械加工效率的措施研究[J].科技资讯.2011(16)

机械制造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研究 篇11

1. 机械制造企业特点分析

机械制造企业最主要的任务是生产, 生产模式的不同会对企业发展产生不同的结果。据分析, 我国的机械制造业的生产模式较为单一, 可供选择范围也比较小。目前, 在制造企业内主要存在两种生产模式: 一种是流程型生产, 在这种生产模式下, 机械生产过程是连续、不中断的, 而且生产加工的顺序是固定不变的, 所以这种生产模式稳定性较差,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都会对整个生产过程产生影响, 因此这种生产模式并不经常使用; 另外一种是离散型生产模式, 相较于前一种, 这种生产模式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而且生产流程较为简单, 但是对成本管理的要求较高, 是机械制造企业经常使用的生产模式。对于我国的制造业来说, 最主要的特点是工艺流程较为清晰, 操作也十分简单, 经营模式不固定, 会受到订单量等因素的影响, 这就导致实际的生产成本会经常出现变动。而且不同的产品和生产过程对于机械设备的要求也不相同, 当实际生产情况与生产计划出现差异时就会导致成本的提升, 所以要求机械制造企业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模式。

2. 我国机械制造企业成本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机械制造成本偏高, 在对于成本管理上还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 严重制约了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 1 材料价格过高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我国对于机械产品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 这就要求制造企业要不断提高生产能力以满足实际的需求。要想生产出更多的产品, 首先要保证足够多的原材料供应, 但是我国所拥有的材料是有限的, 供小于求的现状就会导致材料的价格过高, 同时也有一些企业试图将市场转向国际化生产, 这就需要从国外来采购原材料, 无形中又会增大企业的生产成本, 从而使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差, 如果不加强改进, 最后只能走向灭亡。

2. 2 管理意识滞后

由于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经营模式大都以订单为导向, 所以对于成本管理模式的要求较高。但是, 我国现在仍有不少的机械制造企业还没有意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尤其是在中小型企业, 这种现象更为普遍, 而且我国现有的成本管理技术较为落后, 相应的考核体制也不健全, 从而导致成本管理在机械制造企业并没有发挥应有的功效。

2.3流动性资金压力大

机械制造业本身的特性导致在实际经营中会出现很多的流动资本, 这些资本受市场的影响较大, 而且在企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例较高, 所以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流动资本一旦出现问题, 就会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 严重威胁企业的正常发展, 同时我国金融市场整体都不太稳定, 更增大了机械制造企业的生存危机。

3. 机械制造企业成本管理模式改进建议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 我国机械制造企业目前在成本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制约着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所以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改进, 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3. 1 强化材料采购管理

因为材料成本在机械制造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较大, 所以要加强成本管理, 首先需要强化对材料的采购管理, 引进优秀的采购人员, 组建专业的采购团队, 在确定采购方案之前对各供应商进行严格比较, 制定最合适的采购计划, 从而以最少的成本来采购最多的原材料, 满足生产的需求。

3. 2 提升工艺设计水平, 强化核心竞争力

要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方面要降低生产成本, 另一方面则需要提升产品价值, 而影响产品价值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生产工艺的选择。先进的生产工艺可以提升产品的性能, 保证生产质量, 同时也可以减少对材料的浪费, 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所以机械制造企业需要不断优化生产工艺, 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 总结生产中的经验教训, 不断完善生产体系, 针对企业现状研究属于自身的发展道路, 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3. 3 强化质量控制

良好的质量是企业发展的保障, 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只有保证生产的质量, 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也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所以机械制造企业需要加强对质量的监控, 严把质量关。企业可以通过建立标准的生产制度, 强化生产流程管理, 利用最先进的生产技术来提高产品的质量, 另外, 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养, 建立完善的监督体制, 从而为质量提供保障。

成本管理是机械制造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 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但是我国目前的成本管理现状还不能满足生产的要求, 所以需要机械制造企业不断优化生产工艺, 引进先进的成本管理技术, 加强对原材料的采购管理, 提高产品质量, 从而不断提高机械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水平, 促进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健.机械制造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研究[J].电子制作, 2014 (02) .

[2]王娜.机械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金融经济, 2010 (18) .

上一篇:课内训练下一篇:经皮椎体增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