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训练

2024-10-09

课内训练(精选6篇)

课内训练 篇1

近年来,国内外语言研究者越来越重视对于英语词汇的研究,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英语词汇学习,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英国语言学家D.A.Wilkins曾经说过,没有语法,能表达的内容很少;没有词汇,什么也表达不了。可见,词汇学习在英语学习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足够的词汇量永远是较高的英语水平和熟练的语言技巧的前提条件。笔者曾调查过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感受,很多学生反映词汇量不足、记忆词汇困难是他们遇到的最大障碍,为了解决词汇记忆方面存在的困难,为学生提供建设性意见,本文拟就课内词汇学习策略训练对学生英语词汇水平的影响进行研究。

1. 英语词汇学习策略

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不同于交际和输出策略,它指的是英语学习者发展中介语过程中所使用的策略或步骤。词汇学习看似简单,而实际上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掌握一个单词,不仅仅是记住它的意思,而是包括能够在听、说、读、写、译中快速准确地识别和应用它,也就是说,在听到时能迅速反应和辨认出这个单词,在讲话、阅读、写作、翻译时能够运用自如。由此看来,学习词汇应该是学习词汇的各方面,包括形式、用法、意义等。由此看来,词汇学习策略的应用对于词汇的熟练掌握是至关重要的。

词汇学习策略主要分为三大类,即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这三类词汇学习策略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其中,元认知策略包括:制定计划、选择性注意、学习者自主性、复习和测试等。认知策略包括:猜测、查字典、记笔记、重复、联想、想象、词形、分类、上下文等。社会情感策略包括:合作、提问和自我鼓励等。

2. 研究方法

(1) 实验对象

笔者在郑州某高校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了两个自然班,共60名学生,一个班为实验班,30人,另一个班为对照班,也是30人。

(2)实验方法

实验前,笔者对学生的词汇水平进行了测试,测试采用的是听力和笔试两部分,其中听力部分学生会听到30个英语单词,笔试部分包括多项选择、词义辨析和选词填空三部分,测试中所有的词汇都是学生学过的词汇或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词汇,测试满分100分。词汇测试的目的是对学生当时的词汇水平有所了解,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水平差异有所把握。测试经SPSS软件分析,结果见表1。

p>0.05, t=.237

由上表p>0.05, t=.237可知,通过词汇测试结果发现,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前的词汇测试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或者说,两个班学生的词汇水平相近,没有很大的差异。这样,也就为实验提供了可能性和前提条件。

另外,笔者对学生的词汇学习态度进行了测试,目的是为了比较实验前后学生对词汇学习的态度有无变化,结果如表2。

p>0.05, F=.154

由上表可知,学生的词汇学习态度在实验前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期间,两个班学生每周有6学时英语课,其中2学时为听力课,4学时为读写课。实验班学生每次课至少抽出15分钟进行词汇学习策略的讲解和训练,同时力图改变学生对待词汇学习的态度,不断鼓励学生,树立他们的信心。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在实验班对全面的词汇学习策略的应用进行讲解,给学生一些词汇学习的例子,并结合课文中学到的词汇补充课外词汇知识,其余时间仍按课本内容和计划讲授。对照班学生在这方面没有进行特殊训练,教材与实验组相同。实验期间,两个班的学生会得到相同的课后作业,讲解和批改由同一教师完成。

三个月后,学生参加为他们专门设计的词汇测试,并参加词汇学习态度调查。为保证测试和调查的准确性,时间安排在英语课时间,共40分钟,而且告知学生测试和他们的期末成绩没有关系,以避免他们的紧张和担忧心理。测试的词汇全部是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和课本上的词汇。测试形式与实验前的测试相同。

(3)数据收集与分析

测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测试数据输入SPSS软件,进行分析,对于学生词汇学习态度的调查结果作相同的处理。

3. 结果统计

对统计的测试成绩和态度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词汇测试结果如表3,态度调查结果如表4。

P<0.05, t=2.564

P<0.05, F=.782

由上表3可知,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词汇测试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t=2.564),即实验班的测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而实验班学生对待词汇学习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不喜欢词汇学习的学生减少了,而喜欢和态度一般的学生增加了,而对照班在这两方面没有明显的变化。

4. 讨论

由实验结果可知,实验后实验班学生的词汇测试成绩得到了提高,态度得到了改善,可以看出课内词汇策略训练对学生的词汇学习效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不难看出,掌握和了解词汇学习策略在学生的英语词汇中意义重大。一方面,教师向学生介绍和讲授各种词汇学习策略是必要的,通过策略的讲解和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策略,从而为学生的词汇学习扫清障碍。另一方面,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词汇的信心。词汇学习并不可怕,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技巧的学习是可以战胜的,态度决定一切;再次,学生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词汇学习策略和方法。因为词汇学习策略训练固然重要,但并不是策略使用得越多越好,而是要看这些策略是否适合自身的学习特点,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通过词汇学习策略的训练和探讨,学习者一定能够战胜英语词汇学习和记忆这一难关。

摘要:本文探讨了课内词汇学习策略训练对学生词汇水平的影响, 通过这一研究, 以期对教师的英语词汇教学和学习者的词汇学习提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词汇学习策略,词汇水平,影响

参考文献

[1]Gu Yongqi.V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language learning outcomes[J].Language Learning, 1996, 46, (4) .

[2]Nation, I.S.P.Teaching and Learning Vocabulary[M].New York:Newbury House, 1990.

[3]Levelt, W.Speaking:From Intention to Articulation[M].Cambridge, Mass:MIT Press, 1989.

[4]O’Malley, J.&Chamot, A.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Acquisi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5]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6]段士平.词汇学习策略对词汇能力的影响——一项基于网络环境的词汇习得状况的实证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8, 第16卷, (4) .

课内训练 篇2

第五六段

1. 概括这两段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五段中的“惊世之作”是指哪一项研究成果?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概括说说作者对基因技术的前景作了哪些畅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再过几年,心外科医师就能像修理工为汽车或自行车换上新零件一样,为晚期或先天性心脏病人换上簇新的生物零件――猪身人心。”这句话使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我本人历来明确支持这项试验。”请你来说说“我”为什么要支持这项试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请指出下面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医师们在病人换心后出院时,说不定会像极负盛誉的`商家一样亲切地送‘客’:‘您走好,不必心有余悸,我们的产品保质四十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学了这课后,你一定对基因技术能有所了解,受作者的启发,你对基因技术还有哪些畅想,谈谈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五段介绍人体器官移植发展的历史,指出猪身人心出现的背景,必要性,紧迫性和存在的不足。

六段:对基因发展进行科学畅想。

2. 猪身人心,需要心脏移植的人多而心脏来源少。

3. 再过几年换人脏容易,就像修理工为车换零件一样,更有趣的是据基因身份证预测发病的时间、方式等,适时换上早备好的心脏,还可以使人增加寿命。

4.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换心脏容易的美好想象。

5. 略

6. 借用商家套语和成语,准确、生动、形象,富有新意,耐人寻味。

课内训练 篇3

一、英语口语训练的方法

1结合教材的编写,创设语言情境。初中教材本身就与现实生活结合得紧密,只要教师的教学观念变了,就能随身取材,随地取材,给学生口语训练的机会。初一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教师要经常创设语言情境,让他们置身于真实活半真实的情境中感知语言,在交际中运用语言知识,培养英语思维能力,使学生勇于开口,乐于参加,学有所得。如对课前值日生汇报,以学习小组进行对话,谈一个话题,请求帮助,购物,辩论喜欢与不喜欢,在家招待同学等,以及师生真实情景对话、看图说话、复述课文、表演课文、进行交谈等,除了特殊情况外,我们一直坚持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明显得到了提高。

2布置有声作业。为了使学生能听说结合,布置作业时,我们注意听力与口语的结合,每个学生必须保证10-20分钟的英语朗读时间,主要内容是模仿录音带上的对话和课文,先听后读,直到读得流利。每周学完一个单元后,每个学生交上自己朗读课文的录音带,教师听后及时纠正错误,并选出较好的录音带在班级进行播放,让学生互相学习。

二、英语口语测试试题的设计与编制

口语测试试题的设计与编制是一项关键的工作。测试是否按照教学目标命题,是否具有科学性,是否能客观地考查出学生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这一切都直接影响着师生的情绪和教与学的积极性。

我们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了以下的几项测试:

1朗读课文。要求考试朗读一段课文,教材有的选自课文(B类学生),有的所选内容与教材难度相当,但不是原教材的内容(A类学生),朗读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调、节奏是否自然、流畅。

2根据所读短文回答问题。B类学生可看材料回答四到五个相关问题,A类学生要求不看材料回答五个相关问题,主要看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

3情景对话。要求考生能运用所学日常交际用语,围绕日常生活中有关话题进行交谈,不少于10句话。B类学生可自由选材,A类学生限制话题。主要看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日常交际用语谈话,恰当地进行交流。

4看图说话。给学生几幅画,让学生看三分钟,然后进行说话。B类学生可简短明了,A类学生则要求叙述完整。主要考查學生想象、观察以及表述能力。

5、话题简述。要求以简短的语句介绍本人、同学、朋友、家庭、班级、学校等情况。主要看学生能否就某一话题进行阐述。以上五项满分为50分,只要学生能达到30分为合格,达到40分为优秀。

三、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本学期末,我们进行了终结性评价,内容包括听力笔试和口语笔试。口试采用教育部基础教育应用教学评价试验项目2009-2010学年度初一英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口语试题。试题根据不同类型学生,分为A、B、C卷。在平时形成性口语评价中达优的学生,在B、C卷中抽签测试,在形成性测试中合格的学生用A卷测试。全体参加口语测试的老师每人测一组,每组4个考生,每个班分为20个小组。每组每生4到6分钟,整体测试过程井然有序,当场打分。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的口语测试结果表明,70%的学生达优(A级),26%的学生合格(B级),4%的学生不合格(C级)。从终结性口语测试情况分析,少数测试教师对教师苛刻要求,中间打断考生的谈话,导致部分学生口语成绩与形成性测试有出入之处,少数不合格学生,是因为在陌生老师面前不敢开口。诸如此类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待改进。

课内训练 篇4

一、聚焦重点段落, 采集文本信息

低段学生的课内阅读首先要经历一个角色的转换, 就是从原来听教师讲故事, 变成自己来读故事和儿歌。学生需要在阅读中感知大量的语言材料, 继而在感知中学习语言, 获取语言习惯、语言规律, 丰富语感经验, 然后逐步形成自己的语言。但是, 学生往往在通读全文后无法完整地表达其中的信息, 因此教师要逐步引导他们掌握提取阅读信息并进行表达的方法。这个获取文本信息的过程也是在培养孩子阅读的能力, 使他们在长长的文本中摄取自己需要的信息。比如在教学《地球爷爷的手》这篇科普故事时, 笔者发现课文比较长, 对话比较多, 于是就分步指导学生来找课文中的对话。

师:地球爷爷的手真是神奇, 小猴和小兔非常疑惑, 现在请大家赶紧读读课文, 找找小猴和小兔与猴爸爸的对话吧!看看他们的对话藏在课文的第几到第几段呢?

生:在2~9段。

师:小朋友, 你能用不同的记号画出小猴、小兔和猴爸爸的话吗?

(生默读画句子)

师:谁来读小猴的话?

生:我找到了“小兔, 我请你吃桃子吧”。和“爸爸, 请您给我们摘几个桃子, 好吗?”

生:还有“地球爷爷怎么帮忙啊?”

师:谁找到了小兔的话?

生:“猴伯伯, 谢谢您!”和“是呀, 地球爷爷怎么帮忙呢?他又没有手”。

师:猴爸爸怎么说的?找到了吗? (课件依次出示)

生:猴爸爸只有一句话。“别谢我, 这是地球爷爷帮的忙。”

师:小朋友真能干, 把藏在课文中的小动物的话都找了出来。读书就是要这样找课文中有用的信息。

如何在长长的文本中寻找和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是一种读书的本领, 但低段学生找句子容易盲目, 笔者先让他们找对话在哪几段, 缩小范围, 再开始找句子。最后把所有的对话整体出示在课件上, 让学生聚焦文本重点, 这样在学生获取信息以后教师加以整合, 使后面的学习任务变得轻松。这个过程就是学生感受书面语言, 获得阅读体验, 唤起阅读兴趣的过程。

二、学文解词并进, 积累特色语言

我们常常认为低段是实施识字教学的重要年段, 但是阅读和识字是相互融合的, 不应该割裂开来。我们可以尝试在享受阅读过程的同时进行识字、学词的环节。一年级下册中的《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文本比较长, 很难读通顺, 因此笔者将学习词语和梳理文本内容合二为一。

师:这些小朋友读得真不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都会读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

师: (出示“挑选”) 这个词可真有趣, 挑的意思就是——选, 选的意思就是——挑。挑和选的意思是一样的。谁再来读?“选”是我们要写的字, 小朋友, 请动手, 和老师一起写。先写—— (先) , 再写—— (走之底) 。

师:故事中国王要挑选什么?

生:挑选王位继承人。

师:对啊!当了继承人, 就可以继承——

生:王位。 (认读:王位)

师: (出示“花种”“种花”) 为挑选继承人, 国王发给每个孩子一些—— (花种)

师:这是一个名词呀!把这两个字的位置调换一下, 你还会读吗? (生读“种花”)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种花是有动作的。

师:还可以种什么?

生:种菜、种田、种地……

师:这些都是动作。课文里的小朋友都领到了—— (花种) , 回家后, 都去—— (种花)

师: (出示“宣布”) 因为国王—— (宣布)

师:国王宣布了什么?能在第一段中找找国王的宣布吗?

生:谁能用这些花种培育出最美的花, 谁就是他的继承人。

在阅读实践中, 学生充分享受了读故事的过程, 师生一起来学词, 这些词的出现都是笔者经过精心设计的, 它们的背后都包含故事中有用的信息。学生在学词的同时, 体验了阅读过程, 在教师的带领下梳理了文本的主要内容。

三、朗读锤炼语感, 迁移语言规律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材料, 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教师就要根据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 多给他们语言实践的机会。使每一位学生在对文本语言内化的同时培养良好的语感。发展语言的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大量地接触语言材料, 进行语言实践。朗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感受课文内容, 体会运用语言的规律, 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更能使他们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精妙, 灵活地迁移运用语言。例如, 在教学《四季》一课时。

师:小朋友, 草芽、荷叶、谷穗、雪人都向大家介绍了自己, 你能学着他们的样子来读一读吗?

(生一边做动作, 一边学着不同的语气读着各自的话)

师:小朋友, 老师听出来了, 不同的角色说话的声音都不一样, 这是为什么呢?

生:草芽很嫩, 才刚刚睡醒, 所以我读得轻一点, 怕吓坏他。

生:小草才露出尖尖的芽, 所以要读轻一点。

师:那你再读一读。 (生再读)

师:难怪同学们读得不一样, 原来你们是这样想的啊!那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 还有什么是尖尖的?

生:尖尖的叶子。

生:尖尖的针。

生:尖尖的小刀……

师:小朋友真会动脑筋, 你们的词汇变得越来越丰富了。

我们可以发现, 学生在朗读的同时, 更多的是感受到了语言的形象美、韵律美。文中的“尖尖的、圆圆的、弯弯的”等叠词, 在学生脑海里产生优美的情境和无限的遐想,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我们在教学时让学生拓展对词语的运用, 学生在能用“尖尖的”来形容其他东西的同时, 开始尝试运用所学的语言来形容熟悉的事物, 从而使自身的语言不断得到内化和发展。

四、立足文本空白, 引发对话热情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才是真理。”低段的教材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可以情境对话的机会。教师可以选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设计对话情境, 促进学生生成新的语言。教师要在深入钻研文本的基础上把握文本的重难点句段和文本中的细节, 立足文本的空白之处, 为学生创设对话的环境。让学生在细节处对话, 在简单处补白, 从而获得语言的积累, 提高训练的效率。

如在一年级下册《棉鞋里的阳光》一课中, 有这样一个句子:小峰想:奶奶的棉鞋里也有棉花……于是, 他轻轻地把奶奶的棉鞋摆在阳光晒到的地方。教学时这个省略号引起了笔者的关注。笔者引导学生——小峰的小脑瓜里想到了什么呢?你能联系上下文把它补充完整吗?动动小脑筋, 看谁最聪明!并出示句子:小峰想:奶奶的棉鞋里也有棉花, _____。在这个教学过程中笔者抓住省略号这个细节, 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不仅推进了理解, 丰富了想象, 充实了内涵, 深化了感受, 也为他们今后在新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打好基础。

詹天佑课内阅读训练及答案 篇5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shèn kān)测线路。 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细密 周密 严密)计算。詹天佑经常(鼓励 鼓舞 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背着标杆、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塞(sāi sài)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詹天佑不管条件怎样恶劣(wù è),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还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 惹那些外国人讥(jǐ jī)笑我们,还 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阅读,课内缺失课外补 篇6

一、有针对性地选择文章,拓宽阅读范围

课堂上实现了单元阅读教学目标以后, 可以根据每个单元的学习重点要求和阅读材料, 从各类报纸杂志等中有针对性地选择几篇与Reading课文有一定关联的文章,或读给学生听,或打印成页给学生看;或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收集寻找与本单元类似的文章,然后到班上或朗读给学生听,或相互交换看,把这类文章与单元的课文进行比较阅读,这样有助于巩固课文学到的各方面的知识,积累多方面的素材。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你课外阅读的这些东西里,有千万个接触点是跟课堂上所学的教材相通的, 这些接触点我们可以称之为‘记忆的抛锚处’。”可见,课外阅读是英语教学不可缺少的途径。

二、精选趣味性阅读材料,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首先是为了得到乐趣 ,为了获得信息”。学生只有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愉悦的情绪, 意识到阅读并非枯燥乏味的活动, 而是一种能带来快乐享受的行为过程, 才会真正做到“为读所乐”。兴趣是行为的动力 ,在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 ,教师应选择一些趣味性强、适合初中生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的英文读物,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渐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愉快的情绪。这样,学生就能克服阅读过程中不良因素的影响,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培养自觉阅读的习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实际教学中,笔者精选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对Harry Potter系列作品和女作家Rowling个人生活的介绍学生甚至无需字典就可以精确翻译出对应中文系列书目的名称,尽管该篇文章生词较多。学生在容易理解也急于获取更多感兴趣的信息情况下,慢慢对阅读产生兴趣并坚持下来。

三、介绍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消除课外阅读障碍

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往往会因为对西方文化不了解,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不理解,而在阅读中产生太多的迷惘,无法理解文章的意义和内涵,甚至放弃继续阅读,失去阅读兴趣。因此, 在实际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不断介绍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交礼仪、生活习俗、道德规范、传统节日、幽默、禁忌等文化背景及与中国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这样能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大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其阅读时的理解障碍,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从阅读技巧和策略入手,提高自主阅读能力和培养习惯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曾说:“未来的文盲不是不会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习惯的力量比理智更加永恒,更加简便”。如果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促进其智力发展,提高成绩;反之,就会成为智力发展的障碍。Go for it! 牛津英语在每个单元第二课时都设了阅读课,设计了各种形式的阅读练习,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尤其要求学生学会使用学习策略(Integrated slills)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突出实际功能。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认真领悟并贯彻教材意图, 将各种学习策略(skimming,scanning,summarizing,using the context, 等等 ) 贯穿于各 篇阅读训练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以便能自然延伸至个人课外阅读学习之中。学生在自主阅读课外素材时,笔者也要求和鼓励他们对文章进行大意分析、找出mainidea或者自己给出标题等。当然,原则上不要给学生太大的额外学习量,因为部分阅读检查题中已经包含了此类要求。

五、开展阅读交流,让学生分享阅读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每周或每月要组织一次阅读总结课, 让学生将这一阶段的阅读成果向大家汇报,集体分享各自的阅读成就和愉悦。让每个学生将阅读进展(页数)、笔记质量的等级和字面评价(根据生词查阅、短语回顾、阅读策略的使用等进行评价)在班上公开,也让部分做得好的学生在全班交流个人的阅读心得,相互促进,形成班级课外阅读档案。为了交流好,学生会积极广泛地涉猎课外读物,筛选出自己认为最合适、最精彩的篇章或片段。这样,学生的阅读面就多了,知识面就广了,阅读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交流让全班同学彼此增长了见识,而且通过交流,说带动了读和听,可谓一举而四得。

总而言之, 课外阅读是一个非常灵活广阔无限的天地空间。通过这一途径,可以弥补教材的局限、教者信息量的局限、课堂教学的局限;是课堂阅读的重要补缺手段,让学生在提高阅读水平的同时,增加词汇量,扩大阅读面,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同时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从而必将帮助学生在各级英语应试中取得良好成绩。学生从中个人学识增长、自学能力形成等,更是让他们终身受益。

摘要:目前,很多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只注重语法、词汇的讲解,忽视了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学生的阅读机会和时间少之又少,学生的阅读量严重缺失,阅读水平远远低于大纲的要求。作者通过实践,提出增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以弥补课堂英语阅读的缺失,同时介绍了对课外阅读指导的几点看法和方法,以提高学生自主阅读水平,实现提高学生总体英语成绩的目标。

上一篇:果糖含量下一篇:成本控制中的机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