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技术

2024-08-12

会计技术(精选12篇)

会计技术 篇1

一、会计技术与会计信息质量

(一) 会计技术

会计技术是指为生成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所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 包括会计硬技术与会计软技术。

(二) 会计信息质量

吴水澎教授等人认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就是会计信息所应达到或满足的基本质量要求, 它是会计系统为达到会计目标而对会计信息的约束”。下面就我国四种主要的会计信息质量属性——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可理解性做出概念解释: (1) 可靠性:指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可靠, 企业应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 (2) 相关性: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 (3)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即同一企业纵向可比、不同企业横向可比; (4) 可理解性: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 便于财务报表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二、会计技术的发展过程

(一) 会计硬技术发展过程

1. 手工技术

有关会计技术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由于原始社会晚期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经济生活中开始出现了剩余物品, 传统意义上的富裕与贫穷开始出现。在记录载体 (数字、纸张) 出现之前, 经济的发展迫使人们开始去寻找和创造一些记录方面的方法来满足管理需要, 于是出现了诸如结绳记事、刻记记事、书写记录技术 (数字、纸张出现后) 等方法。

2. 机械化技术

机械化技术以穿孔卡片式的计算机核算系统为代表, 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它能够将一些零散间断的环节集中起来, 将其穿制成卡片输入, 并进行有序的自动化处理, 再以账表的形式输送出来。该系统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以及数据的准确性, 保证信息真实可靠。

3. 电算化技术

简单的说, 电算化会计技术是人与计算机的一个结合体, 是人们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信息管理的系统。电算化会计在企业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 将企业的会计工作从传统的手工记账中解放出来, 极大地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 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及时、准确, 在现代企业的营运管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 会计软技术发展过程

1. 单式簿记

单式记账法是一种比较简单、不完整的记账方法, 无论是发生收入还是支出项目, 均只进行单方面记录。单式记账法主要依据以下两个公式核算:期初的资产+本期入库的资产-本期出库的资产=期末资产;期末的资产-期初的资产=本期净增加的资产。

2. 复式簿记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资本家们需要更精确的计量成本以及利润, 加强经济管理, 复式记账法也在此条件下应运而生。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的著作《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一书中第一次系统总结、介绍了复式记账法, 为复式记账法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我国复式记账法经历了三脚账—龙门账—四脚账三个阶段, 下面以龙门账为例进行阐述。龙门账产生于明末清初, 以三脚账为基础, 该法将账户分为“进、缴、存、该”四个科目, “进”是收入, “缴”是费用, “存”是资产, “该”是负债, 并根据进-缴 (损益表) =存-该 (资产负债表) 检查账目是否平衡。“龙门账”的诞生标志着中式复式簿记由萌芽走向了比较成熟的阶段, 也为“四脚账”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3. 数据库技术

简单地说, 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 是一款集众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软件, 可以实现数据的建立、查询、修改、更新以及报表的编制等功能于一体, 该系统能够对所建立的数据库进行有效、统一的管理和控制, 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三、会计技术发展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分析

(一) 会计技术发展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积极影响

1. 相关性

单式记账法只记录一些简单的信息, 而且表现的也只是静态经济事项, 信息使用者只能用它来衡量过去, 并不能用它预测未来, 也不能用历史信息去反馈现状, 具有滞后性, 因此单式簿记下的相关性很弱。而复式记账法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记账组织体系, 能够反映出企业的资产类、负债类和损益类科目的账户数额, 结存情况和形成原因。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及时发现企业目前的经营现状, 对未来经营进行规划, 具有较强的预测性和反馈价值。

从硬技术来看, 传统手工会计存在一些弊端, 如只记录企业主体的经济事项、只储存静态数据等, 会计信息使用者很难根据这些信息来获知企业的竞争状况, 也难以对企业未来经营发展进行规划预测。会计信息化条件下, 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变得更快、更准确, 企业可以根据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使用偏好提供不同的财务信息, 满足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信息化账务处理的快速保证了及时性, 信息化条件下动态的财报信息、相关行业信息获取的便捷性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预测和反馈价值。

2. 可比性

由于单式记账法本身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体制不健全, 难以反映出经济业务会计处理的全貌, 即使是同一行业的账簿设置也不尽相同, 所以很难进行不同类别企业间的比较。复式记账法是国际普遍采用的方法,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也是使用复式记账法, 尽管行业不同, 由于各个企业采用统一记账规则, 从而保证了信息的可比。

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 管理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管理需要利用信息化处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 进行企业不同期间各财务指标的对比, 或同一期间不同企业的对比, 及时发现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使可比性得到更好地保证。

3. 可靠性

单式记账法违背了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原则, 且基本不为企业所用, 可靠性较弱。复式记账法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来反映资金平衡关系, 便于进行试算平衡, 能够全面反映出经济业务会计处理的全貌, 反映企业资金流向。

从会计硬技术来看, 传统的手工会计在账务处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差错, 可能是记账过程中的差错, 也可能是故意舞弊导致的差错, 所以,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难以保证。而且传统的会计信息储存途径多为纸质材料, 量多且管理难, 在审计过程中难以全面审查, 影响了可靠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在企业会计实务中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将企业的会计处理从传统的手工账中解放出来。会计人员在计算机中输入会计信息, 由计算机来编制凭证、报表,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手工记账导致的差错以及会计人员的舞弊导致的差错。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 绝大部分的会计信息由计算机统一处理, 减少人为干预, 只要系统运转正常、信息录入正确, 就可以减少会计信息处理过程中有意无意的差错, 使得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得到提高。

4. 可理解性

传统手工会计模式下, 需要编制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一般是由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现金流量表、和附注等组成, 这使得非专业人士很难理解数字背后的信息。因为电子计算机本身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 信息使用者可以通过会计信息系统来得到自己需要的数据信息, 这些数据既可以是数字, 也可以是文字表述, 甚至是图表, 从而极大地方便了信息使用者的理解。

(二) 会计技术发展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消极影响

1. 现代网络技术发达, 网络病毒盛行, 而且存在着一群专业盗取企业资料为生的黑客组织, 这些因素为企业会计信息的安全和保密带来威胁。

2. 会计信息系统虽然具有运行速度快、效率高的特点, 但需要专业素质过硬的技术人员做好系统维护工作, 如果技能不过硬, 也会对企业会计信息安全造成隐患。

3. 计算机自身可能会出现运行故障、系统瘫痪的问题, 从而造成数据的损坏、丢失。

4. 公司内部员工为谋利窃取公司资料也是一大隐患。

四、TCL电器销售有限公司会计信息化建设之路

(一) 公司简介

TCL电器销售有限公司属于TCL集团的下属子公司, 其主要任务是在国内电器市场上销售本公司生产出的彩电等产品, 年销售额近百亿元人民币, 是我国大型的电器销售网络型企业。

(二) 会计信息化建设前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状况

在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之前, TCL销售网络会计信息的质量不容乐观, 具体变现为: (1) 会计信息的及时性比较差。每个月的财报要等到下月的20多号才能完成汇总编制, 这显然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信息及时性的要求, 也不利于公司的经营决策; (2) 受会计处理效率的影响, 公司各经营机构所能提供的报表仅限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无法提供其他更为详细的信息, 如库存情况、应收账款账龄情况、坏账等; (3) 内部控制薄弱。销售网络下的各经营机构内部控制相对薄弱, 缺乏必要的内控措施, 有的机构还存在账实不符的现象; (4) 会计工作手段落后, 信息化程度较低, 严重制约了会计信息质量。

(三) TCL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

在公司开始考虑上市之际, 摆在公司面前的一个巨大问题就是如何实现各销售网点会计信息的迅速、及时、全面反馈。为此, 公司决定运用电子信息技术, 全面推进各网点的会计电算化建设, 以计算机来解放手工会计, 全面提高工作效率, 这也成为解决公司上市难题的必然选择。通过不懈地探索与努力, 公司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公司根据自身情况, 为本企业量身打造了43张内部财务报表, 并在所使用的财务软件中进行改良。经过总公司的大力支持和各网点的不懈努力, 使得绝大多数的销售网点摆脱了传统的手工会计, 实现了会计电算化。

(四) 影响

就报送时间来看, 会计信息化建设后, 当月报表在次月6天内即可报出, 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就报表种类来看, 除三大主体报表外, 还可以提供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等40余种报表, 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可比性;就合并报表报送时间来看, 也由每半年报送一次实现了每月报送;此外, 公司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后, 也使公司达到了上市的要求。

五、面对会计技术的发展对会计信息质量不利影响应采取的对策

(一) 加强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力度

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加强内部监管力度, 避免由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缺失而导致的信息窃取问题的发生。同时, 企业需要做好信息系统维护工作, 配备专业技术人才, 对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及时的解决。此外, 要做好会计档案的备份工作, 以避免信息丢失、毁损后无法恢复的状况发生。

(二) 制定和完善相关会计法律制度

文章所指的法律制度是指泄漏或窃取公司会计信息而给予的惩处规定。要加大惩处力度, 严厉打击犯罪分子。同时建立健全宏观管理制度, 加强商品化会计软件管理, 严厉打击网络犯罪。

(三) 不断提高会计人员信息化技能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 对于会计人才已不再只是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基础, 同时也要求会计人员具备相应的计算机应用知识。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培训或外部引进计算机技术人才,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平均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倩, ERP系统应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山东大学会计系, 2014.

[3]高雪飞, 谈发展会计技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J], 中国外贸, 2013, (07) .

会计技术 篇2

我自2001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十多年来,从财务工作的基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历经了各个财务岗位的锻炼,爱岗敬业、责任心强、讲究效率、成绩显著,对财务工作有着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现将本人各方面主要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习和工作经历

1997年9月进入**大学,主修会计学专业,并获得会计专业毕业证书。在校期间系统地学习了会计学全部课程,并通过了财政部会计电算化考试。

2001年7月-2003年3月,在**集团**公司工作。先后担任**车间实习会计、集团财务处结算中心会计。

2003年4月-2012年4月,进入**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先后担任该公司材料会计、成本会计、会计业务主管。

2012年4月至今,进入**公司财务部工作,先后担任预算会计助理、预算会计主办。

二、思想觉悟及技术水平

多年的职业生涯,我十分注重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认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保持了一名财务人员的勤政、廉政本色。业务上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以在校所学专业 1 知识为基础,取得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证书、会计师资格。入司后,为了尽快熟悉行业核算,先后学习《企业会计制度》、**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等,不断的更新知识结构,干一行、爱一行、钻研一行,具备了较丰富的实务工作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三、工作能力和工作成绩

(一)2001年7月,进入**集团公司担任实习会计,辅助车间主办会计进行车间生产成本、人员工资核算。从事会计工作接手快,责任心强,得到车间同事们的一致好评。于2002年7月,调入**集团公司财务处结算中心工作,担任材料会计,能够独立进行日常账务处理,并很好的配合厂财务处进行月度核算。

(二)2003年4月起,担任**股份有限公司材料会计。针对当时公司材料管理混乱,项目材料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会计账簿不健全等突出问题,我从材料的出入库管理入手,加强了对项目部临时库存的清查盘点,规范了材料的入账、库存、领用等流程,制定了一整套严格的材料核算制度,有效控制了材料的浪费、变卖、私用等情况,确保了单位的经济利益。因工作卓有成效,2005年本人被评为公司“先进工作者”。

2006年3月,我进入**公司财务预算部担任成本会计,主要负责公司二、三、四项目部工程的成本核算。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财务人员职能,加大项目进度款催收力度,实行以收定支、行政返退款责任到人等,并编制工程成本分析报告,从财务的角度提出措施、建议,在提高项目部管理水平、控制单项工程费用、防止分包工程超付、增收节支、项目部奖惩分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再度荣获“先进工作者”称号。

2009年3月,我晋升为会计业务主管,主要负责编制公司总预算、财务及统计指标报送、参与文本制度拟定等。结合预算管理工作,组织多渠道融资,保障了公司生产经营所需流动资金,充分发挥预算的控制职能,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信息;参与制定了《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及系列配套制度并颁布实施;所负责的统计工作成绩显著,2010年被国家统计局评为“优秀个人”,所在公司也获得了统计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三)2012年4月,我有幸进入**分公司工作,定岗预算会计助理。2013年6月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分公司岗位考核,晋升为预算会计主办,并获得2013年部门“先进个人”、公司“先进个人”荣誉。入司以来,主要工作业绩如下:

1、注重基础,扎实做好日常预算工作。预算基础数据信息量大,时间节点紧迫,数据质量要求高,全部通过手工完成,数据、表格、文字等的处理任务异常繁重,我在工作中任劳任怨,主动加班、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并力求做到更好,如:自2013年起,每月预算执行台账增加计提类费用逐笔清单;季度分析时做到与行业指标、历史数据、平均进度、预算分解等多维度对比;2014年完成了公司未来十年经营情况预测,并提出了合理可行的降本增效方案;作为**成本分析项目组成员,参与了该项目的可研、课题研究、中期评审、终评 等,受到部门领导的高度评价,体现了较高的职业素质,个人能力也得到了磨练。

2、做足功课,为分公司争取下达预算额度。认真研究公司财务预算制度及政策,把向上争取资金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明确每年成本增长点,采取用数字说话的方式,将预算与经营目标紧密关联,深入生产部门学习专业知识,与各部门业务人员充分沟通,摸清各项预算数据的编报依据和计算方法,做到心中有数,按照轻重缓急,优先争取重点项目及刚性支出;对灵活性较强的其他支出,采用列明详细的费用项目,同行业对比,不同方案对比取优等方法,把应争取的资金,努力争取到位,为公司生产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障。

3、精心设计,持续优化预算编报方案。为提高预算编报质量,自2014年起由本人持笔,完成了预算编报方案,包括预算编制概况与基本要求、编报时间节点及编审程序、编报部门及职责分配、财务预算报表、财务报表编制说明五大部分,并组织各部预算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交流,使各部门预算编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日常工作中,我还悉心记录遇到的实际问题,并于每年预算编报前持续修改完善,力求使编报方案不断优化,保证了预算的准确性、严谨性,使分公司预算编报质量不断迈向新台阶。

4、真抓实干,向全面预算管理大步迈进。为充分发挥预算管理职能,我将公司下达预算指标按部门、项目、期间等合理细分下达,形成了全方位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2014年7月起,开始执行月度资金预申请,使资金使用效率大大提高;每月、季对预算执行情况进 行实时反馈与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预警,促使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认真分析执行偏差并探讨改进措施,获得公司认可并付诸实施;2013年7月起,实行预算外资金审批制度,明确了实施预算外项目的审批流程和途径;多次撰写培训课件,与各部相关人员进行交流,使全员参与预算管理的主动性显著增强,充分发挥了预算在资源配置、过程控制、收入提升及成本节约等各方面的职能,向全面预算管理迈进了一大步。

会计:不仅仅是一门技术 篇3

我不禁想起了两年前的自己,那时的我和很多非专业人士一样,对于“会计”的理解仅仅限于“快计”,认为会计不过是记账算账的一种简单活计而已,并没有多大的技术含量,而且特别繁琐枯燥,计算机完全可以代替人来完成这项工作。当时我并不觉得会计是自己理想中的专业。然而种种机缘巧合,高考之后,我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ACCA方向实验班录取,进入了会计——这片对于我来说完全崭新的广阔天地。

简约而不简单

会计看似只是天天和一些简单的凭证、账簿打交道,但其中却蕴涵着并不简单的意义。“经济越发达,会计越重要”,一语中的地揭示了会计对于经济研究以及经济运行的重要作用。会计信息是经济社会的语言,一个不能准确理解和运用会计信息的人是很难在经济领域里有大的建树的。会计是这样一门科学:它对经济行为及时、有效、准确地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决策有关的信息,协助决策者做出最有利的决策,这是对经济信息进行专业高效的加工整合。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应该简约明了,可得到它的过程却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加减乘除,而是对经济过程的思考与再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许多的会计人员已经开始使用会计电算化技术,今天的高端会计从业人员更多地是与律师、精算师等其他专业人员协同合作,搭建最适宜的赢利模型,实现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社会科学有我一席

经济学素来享有“社会科学皇后”的美称,而会计学正是经济管理学科大类下的一个分支。作为一门科学,客观而缜密是会计学的重要特点。马克思认为,会计是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总结。会计的全套运作方式正是基于对客观经济交易本质的理解提炼、对经济规律的科学把握而构建形成的,会计正是人们在充满变数的经济环境里找到的一种相对稳定、客观的信息报告模式,为决策所用。享有“会计之父”美誉的意大利数学家、传教士Luca Pacioli所发明的复式记账方法,在会计体系中具有基石意义,至今已经有500余年历史了,但它在本质上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甚至在形式上也只是发生过极其微小的变革。这并不是说会计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证明了会计方法的科学性是经受过时间的检验的。

会计不仅仅是技术

会计不仅仅是科学的,它还蕴涵着独特的艺术性。会计准则与法律法规存在着极大的不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多数情况下,面对同样的案情,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其处理方法不会有大的不同。但会计准则却不同,它在实际的操作中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选性,面对形式上相同的经济事项,会计人员可以根据经济事项的实质和企业的不同需求,在准则的宏观控制之下进行不同的处理,如果处理失当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小则数据出错,大则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判断,甚至破坏市场的正常秩序。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应具有高水准的职业判断能力,以便选择恰当的处理方法,而这种选择就是一门艺术。在当今社会,虽然会计准则的国际一体化成为了一种趋势,但各种准则间的差异却是一时间难以消灭的,对于专业的精通能使会计人员从容地游刃于这种差异之中,体现其价值。

学会计专业在中南财大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主流文化便是会计文化,能在办学历史悠久、教学科研实力强大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学习会计专业真的是一件幸运的事。学院下设“两系、三所、一馆、四中心、六教研室、一国际合作办学办公室”。它们是会计学系、财务管理系;会计研究所、审计研究所、财务管理研究所;会计学院图书馆;中国经济与会计监管研究中心、英国公认会计师考试培训中心(ACCA)、财会人员继续教育中心、会计与财务实验中心;会计学系设有会计原理教研室、财务会计教研室、审计学教研室,财务管理系设有财务管理教研室、成本管理教研室、会计电算化与财务信息管理教研室;以及国际合作办学办公室。此外,依托会计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还设有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教育中心。师资力量强大,国内外学术交流频繁。

曾于2002年获评国家级重点学科,并于2007年通过了再评审查,全国领先的强劲实力是有目共睹的。学院现设有会计学专业、注册会计师专门化和财务管理三个专业及专业方向,还有国际会计ACCA班和国际会计中澳班两个特色班,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化背景的高级会计人才。随着我国加入WTO,市场对熟悉国际会计准则的高水平会计师的需求与日俱增。ACCA是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的简称,该组织成立于1904年,目前已在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0万会员和学员,是一个世界领先、被业界广泛认可的专业会计师团体。ACCA考试是一种国际性考试,其全部课程均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全球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评阅试卷,考试要求英文答题,这就对我们的专业水平和英语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ACCA在全球会计师行业及工商业界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影响力,其会员资格已得到欧盟立法以及许多国家公司法的承认。ACCA会员皆精通专业外语,具有成为高级会计专业人士、高级财务管理专家的优秀素质,因此深受世界500强与其它跨国企业、全球四大会计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青睐。ACCA知识体系并不局限于会计,它包罗经管法的诸多方面,在未来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的主攻方向,可以主攻财务、管理、审计、税务等等。ACCA的前途是光明而诱人的,但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不断挑战自我、不断锐意进取的基础之上的。

我很喜欢自己的专业,喜欢这种专业而又具挑战的感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和自己的生活。从小到大,梦想从事的职业有过很多。在我现在看来,能从事任何一门可以收获内心满足与社会价值的工作都是幸福的,会计就是其中的一个选择。记得有一次参加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普华永道在我校举行的校园招聘宣讲会时,我被该公司的口号深深打动了——Your dream, your world, our future(你的梦想,你的世界,我们的未来)。如果你和我一样,喜欢沉静缜密又不失活泼的工作方式,热爱创造价值,愿意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那么欢迎你加入我们的队伍。相信会计是你无悔的选择。它不仅仅只是一门技术而已,它会带着我们接近梦想,创造未来。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会计技术 篇4

一、发展会计技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正面影响

发展会计技术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正面影响包括可比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靠性四方面。发展会计技术能够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不同企业通过相关会计政策的采取来确保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与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的可比, 以相关会计处理方法为手段, 来确保会计核算指标的相互可比性。利用相关会计技术使企业按照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要求来提供合适的会计信息, 帮助投资者等来全面评价和分析企业各个阶段的发展情况。会计技术由传统的单式簿记转变到复式簿记, 对于企业管理的预测与反馈价值有着极大的提高作用。会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 利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能够以信息数据的形式将手工财务报告输出, 增强报表的简洁性, 可以让使用者更加清楚会计报告内容, 便于使用者全面理解与正确使用。发展会计技术, 进一步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复式记账的方式要求每项会计业务都要在两个以上的账户中重复登记, 便于账户记录结果的试算平衡, 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利用计算机系统来输入各项会计信息, 能够有效确保大量信息数据输入的精确无误性, 为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保障。

2、负面影响

任何科学技术的应用对于企业的发展都有着双面影响作用, 发展会计技术对于会计信息质量有着诸多的正面影响, 但是它同样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作用。会计技术的应用以计算机系统为依托, 这就为会计技术的应用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容易导致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的泄露。现代网络技术在应用中滋生了许多网络病毒, 很多专门以盗取企业资料为生的黑客群体直接威胁到企业的会计信息安全, 她们通过恶意系统的构建来破坏企业信息数据, 导致企业会计系统瘫痪, 将会严重损害到企业会计信息的安全性。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具有复杂性的特点, 它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处理各种系统程序, 如果技术人员缺乏专业的技术素养, 在处理繁多的程序时, 很容易出现漏洞而为会计信息质量带来安全隐患。另外, 计算机系统自身存在一定的瘫痪问题, 很容易发生数据丢失或程序被破坏的现象。由于计算机更新换代的速度比较快, 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会计信息档案的安全保密性问题。在发展会计技术时, 相关人员一定要认识到会计技术中的负面问题, 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问题, 使之更好地为会计事业服务。

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1、建立健全会计管理制度

发展会计技术, 应当不断完善企业会计管理制度, 会计管理制度包括宏观管理制度与内部管理制度。宏观管理制度包括相关会计法律法规、电算化网络管理制度以及网络犯罪法规等制度, 国家通过建立健全会计法律制度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会计技术的操作与管理制度、安全保密与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将在很大程度上为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2、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

在企业中发展会计技术, 必须要不断加强会计人员信息化技能培训, 会计人员应当自觉地转变传统的会计知识结构, 适应计算机网络会计。在汇总各类会计信息时, 合理利用计算机程序和系统数据库来编制各项财务报告, 会计人员要熟练掌握会计系统, 善于解析和拓展系统, 为企业相关人员提供有价值的会计信息。会计人员具有职业敏感性, 他们更容易感知会计数据的真实性, 企业要鼓励会计人员参与到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设计活动中, 组织会计人员相互交流与讨论, 为财会人员安排相关的计算机知识等必修课, 使之熟练掌握必要的财会知识。会计人员要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 提高职业责任心和系统应用的安全意识, 为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

3、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

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与管理对于发展会计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企业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提高内部人员的安全意识。通过系统管理与维护、组织机构和人员管理控制以及计算机病毒预防等制度的建立, 来确保网络环境下会计系统的健康运行。在发展会计技术时, 企业要对各个层次采取安全控制措施, 通过综合安全体系的建立来增强企业安全管理。企业可以采取建立网络防火墙、添加加密技术等的方式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此外, 企业还要安排相关人员来定期检查计算机硬件设施, 发现计算机硬件存在的安全问题, 及时采取措施来维修处理。企业要做好会计信息的备份工作, 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而造成重要会计信息的丢失。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 发展会计技术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会计技术在不断发展中得以完善, 企业要充分认识到会计技术发展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问题, 进一步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 使之更好地体现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等, 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各个企业都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景象, 企业的发展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主体的利益和社会经济的健康运行。因此,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会计技术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会计技术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音响对于丰富会计理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发展会计技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会计技术,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分析

参考文献

[1]底松茂.会计环境变化对会计报告影响分析[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 (01) :117-119.

[2]李建华.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J].企业研究, 2007 (09) :123-125.

[3]王惊雷.信息技术对财会工作的影响分析[J].中国商界 (下半月) , 2009 (07) :211-213.

会计个人专业技术工作小结 篇5

俗话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让你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工作总结就是工作中的一个巨人,在工作中,你只有及时做好了工作总结,你才能更加完整的掌控之前的知识并加以有效的利用,从而能将目光放的更远。

光荫似箭,转眼间我在信合战线上已走过了6个春秋。这段时间里,我在信用社领导的关心及全体同志的帮助下,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在思想觉悟、业务素质等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主要表现在:

一、学习上求钻,牢记一个“恒”字

“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我一直铭记在心。参加工作以来,认真学习各种知识,做到刻苦钻研,持之以恒,深刻领会知识的内涵。一方面在政治思想方面,我注重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品德素质修养和职业道德水平,使我在思想觉悟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我能够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实事求是、廉洁奉公、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另一方面是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我利用业余时间,系统学习了《会计法》、《支付结算办法》、《商业银行法》等与我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联社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以此为准则,应用于实际工作之中。

二、工作上求精,突出一个“实”字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在目前的工作岗位上,我坚持不断地去学习、积累工作经验,加强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使自己的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不断得到的提高。我经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从容地接待储户的咨询。在业务技能、组织管理、综合分析能力、协调办事能力、文字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从信用社临柜业务的办理到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基本能应用自如,熟练操作。

三、服务上求细,追求一个“诚”字

信息技术对会计发展的影响初探 篇6

会计工作是保证国家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具体表现在对市场经济秩序、社会管理、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上。适应当前国际发展趋势,推进会计信息化的普及程度,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一、信息技术下的会计发展状况

在信息技术进步的背景下,会计充分把握互联网的难得机遇,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同传统的会计相比,较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管理上实现了动态化和实时化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各种管理均可以借助于网络来完成。例如可以实现远程监控系统的运行,在线交易,动态管理和查看账单、报表以及汇款。传统的会计方法只能靠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完成上述管理,而且管理的时效性较差,同时偶尔也会产生由于人的疏忽带来巨大损失。信息化的会计工作只要有了可靠地数据库软件和完善的管理系统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

(二)在信息的采集和数据的处理上实现了电子化

计算机有着很强大的运算能力,而且通过网络可以快速的获取想要得到的信息。在信息化的会计中,将所需要的数据录入计算机或者通过网络传输到计算机,便可以利用计算机将数据库中的数据经行处理和分析。传统的会计只能将这些信息通过人工储存在纸质上,而且数据的处理液是靠人工的计算,这种方法耗时耗力,且容易出错。

(三)在信息的管理上实现了智能化

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智能化已经成为评定计算机解决问题能力的判断依据。信息技术采用智能化技术,使会计工作变得更加方便。各种计算机之间实现相互通信和共享资源更加有效地加快处理能力。有些工作可以取代会计人员,并且通过人机合作对话控制,使会计进入一个更高的发展水平。

(四)在工作的重点上发生了改变

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耗时耗力且繁琐的信息采集和数据处理工作都交由计算机去完成,会计人员从中释放出许多劳动力,转向了对数据的管理和规划,分析数据的特点,监控系统的运行状态和维护数据,并且可以根据计算机的分析结果做出决策。同传统的会计工作相比,减少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力和人员个数,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则对会计人员的技术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操作人员必须能够使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及整合。

(五)在信息处理上具有快速性和高效率

信息技术下,很多繁琐的工作都是有计算机去完成,而且计算机的快速性和准确性非常高,从而信息结果与传统的相比的处理非常快速,且效率高。企业利用这样的特点很容易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从而得到客户的好评,使得企业从中受益。

(六)在企业的管理生产成本上大大的降低

企业的会计管理是基于信息技术,因此各种管理和处理都借助网络和计算机,在信息的处理上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而且处理速度快,使得企业管理成本大大地降低。此外,企业借助网络信息的宣传也已获取更多的供求信息和客户。

二、会计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寻求更可靠的管理方式应对风险

由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不断提高,很多人都看好它的发展前景,未来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其中,这将导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并且造成企业要面临或承担更大风险的局面。因此有必要增强防范风险的意识,从会计管理上入手,如聘请专业会计师,提高职工整体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利用互联网的信息技术获取市场的发展情况和相关政策的改变,明确企业潜在的各种风险并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提高企业的灵动性;使用更可靠的数据采集、处理和保存措施,避免因管理系统的故障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

(二)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网络中的不安全因素

在信息技术时代,网络在带给人们方面的同时也会存在着致命的安全隐患。利用网络和计算机可以使工作变得更加方便并且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与此同时由于计算机病毒的存在,一旦受到攻击轻则造成系统崩溃,重则造成数据的丢失甚至机密资料的泄露,使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所以必须采取措施加以保证安全。如:在服务器计算机上安装可信赖的安全防病毒软件,消除可能潜在与计算机中的病毒程序;增强管理系统自身的抗攻击能力,消除潜在的系统漏洞,使病毒程序找不到可以攻击的漏洞;定期的维护和升级服务器及管理系统,由于病毒程序更更新换代和繁衍变异能力很强,并且没有程序是不存在漏洞的,只有实时维护系统发现其中的漏洞加以完善才能避免受到攻击。

(三)增强管理机制的可靠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管理机制也应随之不断完善。第一,要有必备的检查和整顿的机构。该机构主要用于检查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整顿,对会计的检测、评估、完善;第二,充分发挥多用机构的能力,能够实现协调联动能力。当发现会计中所在的问题,能够第一时间分析出问题的所在并能及时的解决问题,此外还要知道应对这些问题做出哪些整顿;第三,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对各个部门所潜在的风险进行预测,消除其中的薄弱环节,对会计工作总的各种报告进行评估,找出合理的应对措施。各个机构之间各尽其能,使管理系统具有完善的管理能力和处理能力。

三、总结

正所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在会计行业信息技术是其最重要的推动力。传统的会计已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逐渐被淘汰,新型的会计正在依靠信息技术的发展日益强大,其突出的优点是传统的会计所望尘莫及的。但是新型的会计工作也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如管理系统的安全问题和企业潜在的风险。我们必须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和克服这些缺点,使之更好地发挥其优势服务于人们。

会计基本技能点钞技术 篇7

关键词:点钞,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1 学生在点钞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持续的学习热情

刚开始学生对点钞专业实训课充满好奇、充满期待,表现出很强的求知欲,但随着学习时间和进度的推移,在掌握了单指和多指的点钞指法和计数基本操作技巧后,学生的学习热情呈现出直线的下降趋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显示出走神,没有兴趣的情况,从而影响实训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1.2 重视程度不够

点钞实训课的基本操作略显单调、无趣、枯燥。这就需要我们的学生在训练过程具有较强的意志力和毅力,并且必须要经过大量的、反复的练习才能掌握其中的技巧。但只要时间一长,部分学生就会表现出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会出现烦躁不安的情绪。还有很多学生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专业技能的训练,认为书本的财经类知识才是重要的,专业技能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就能练好,不需要在校期间苦练。更有甚者认为点钞课基本操作与点钞机相比相当落后,根本不值得训练。

1.3 心理素质差,导致准确率不高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有的学生在平时练习时速度较快、准确率挺高,但一旦进行测试、比赛,却发挥失常,达不到平时应有的水平。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的心理素质不过关和适应环境能力较低所造成的。这样的心理素质,将来踏上工作岗位,也会出现不该发生的错误,给个人和用人单位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1.4 动作缺乏规范

在点钞的过程中,只有动作规范、连贯,动作娴熟、手、眼、脑的三位一体密切配合,才能达到又快又准的预期效果。但是,在很多高职学校的教学过程中,都存在部分学生点钞动作不规范、不连贯的现象,原因有很多:有的学生在学习时不注意观察老师的分解动作、没有掌握动作要领和技巧;有的学校,任课教师通过转岗培训,跨专业任课,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

2 日常教学要点中侧重点钞技术培养,增强实训力度

点钞具体操作中要做到准、好、快。点钞时,一指同时点两张或两张以上的方法叫单指多张点钞法。它适用于收款、付款和各种券别的整点工作。点钞时记数简单省力,效率高。但也有缺点,就是在一指捻几张时,由于不能看到中间几张的全部票面,所以假钞和残破票不易发现。这种点钞法除了记数和清点外,其他均与单指单张点钞法相同。

哪个环节做得不到位,都会影响点钞效果。点钞方法包括:手持式单指单张点钞法;手持式多指多张点钞法;手按式单指单张点钞法;手按式多指多张点钞法;扇面式点钞法等,其中扇面点钞法是手工点钞中效率最高的一种点钞方法,单指单点:是最基本、最常用的点钞方法。点钞实训竞赛课旨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专业技能,展示学生专业风采,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在日常教学中测重培养学生掌握基本技术要领,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2.1 肌肉要放松

点钞时,需要两手各部位的肌肉要放松。肌肉放松,才能够使双手活动自如,动作协调,并减轻劳动强度。否则,会使手指僵硬,动作不准确,既影响点钞速度,及消耗体力。正确的姿势

是,肌肉放松,双肘自然放在桌面上,持票的左手手腕接触桌面,右手腕稍抬起。在指导学生们点钞过程中要不断强调这一点,使他们在学习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2 钞券要墩齐

需清点的钞券必须清理整齐、平直。这是点准钞券的前提,钞券不齐不易点准。对折角、弯折、揉搓过的钞券要将其弄直、抹平,明显破裂、质软的票子要先挑出来。清理好后,将钞券在桌面上墩齐。

2.3 开扇要均匀

钞券清点前,都要将票面打开成缴扇形和小扇开,使钞券有一个坡度,便于捻动。开扇均匀是指每张钞券的间隔距离必须一致,使之在捻钞过程中不易夹张。因此,扇面开得是否均匀,决定着点钞是否准确。

2.4 手指触面要小

手工点钞时,捻钞的手指与票子的接触面要小。如果手指接触面大,手指往返动作的幅度随之增大,从而使手指频率减慢,影响点钞速度。

2.5 动作要连贯

点钞时各个动作之间相互连贯是加快点钞速度的必要条件之一。动作要连贯包括两方面的要求:一是指点钞过程的各个环节必须紧张协调,环环扣紧。如点完100张墩齐钞券后,左手持票,右手取腰条纸,同时左手的钞券跟上去,迅速扎好小把;在右手放票的同时,左手取另一把钞券准备清点,而右手顺手沾水清点等等。这样使扎把和持票及清点各环节紧密地衔接起来。二是指清点时的各个动作要连贯,即第一组动作和第二组动作之间,要尽量缩短和不留空隙时间,当第一组的最后一个动作即将完毕时,第二组动作的连续性,比如用手持式四指拨动点钞法清点时,当第一组的食指捻下第四张钞券时,第二组动作的小指要迅速跟上,不留空隙。这就要求在清点时双手动作要协调,清点动作要均匀,切忌忽快忽慢、忽多忽少。另外在清点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小动作、假动作,以免影响动作的连贯性和点钞速度。

2.6 点数要协调

点和数是点钞过程的二个重要方面,这二个方面要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点的速度快,记数跟不上,或点的速度慢,记数过快,都会造成点钞不准确,甚至造成差错,给国家财产带来损失。所以点和数二者必须一致,这是点准的前提条件之一。为了使两者紧密结合,记数通常采用分组法。单指单张以十为一组记数,多指多张以清点的张数为一组记数,使点和数的速度能基本吻合。同时记数通常要用脑子记,尽量避免用口目前高职点钞课堂存在的一些问题。

3 点钞技能课问题的应对措施

3.1 学生层面

首先,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德育为媒,升学为饵,就业为靶”。一方面注意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准备一堂技能改变命运的主题会,让学生意识到过硬的技能才是日后学习和就业的垫脚石。另一方面组织学生观看各银行系统的点钞类比赛节目。学生看到通过点钞技能也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备受鼓舞,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其次,树立信心,合作交流。点钞训练的单调和枯燥并不是只有学生能体会,作为实训教师,也要经历这个过程。因此,如何保持学生对点钞的兴趣与热情是至关重要的。这方面应着重用各种游戏练习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分组找茬,通常四人为宜。这样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避免因人数太多,忽视其他同学。这种训练一般一位同学展示,三位同学找茬。这样不仅展示的同学被找出问题,同时找茬的同学也会进行自查,及时纠正不规范的动作。经过这样不断地训练,组内和组外都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力,这样学生就形成了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精神,主动去吸取别人的长处。并要不断鼓励学生,让学生始终坚信一种信念,只有靠不断的努力才能成功。“我能行,我一定行”。再次,强化练习,熟能生巧。“手工点钞,意在心,功在手,讲在课堂,练在平时”。要想掌握较硬的技能,不能一蹴而就。要树立学生信心,鼓励学生一步一个脚印,练习中注意“质”和“量”的双层提高。最后,注重细节,模拟提高。手工点钞,速度和准确率是根本。基本指法容易掌握,但要数得快、数得准却没那么容易。要想提高技能,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下苦功:一是基础动作要扎实;首先将动作分解。比如在学习四指四张点钞方法中,将整个动作分为夹钞、折扇、清点、扎把、盖章五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要进行独立的讲解、分析、练习,力求每个环节的动作标准、规范、到位。如夹钞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先感受点钞券手感;再如清点环节,要求学生四指要并拢,动作摆动幅度要小,速度要快。二是每个动作、每个环节经过训练后都要达到规定的速度。三是把握准确率。有些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只是盲目地做动作,数了多少不知道。因此,在练习的时候,不能一味提高速度而忽视准确率。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口吃个胖子。只有步步扎实、环环相扣,才能取得好成绩。

3.2 教师层面

首先,应用多媒体教学、多种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让课堂动起来,让学生火起来,让教师牛起来。其次,教师应积极争取深造、学习交流的机会,多进行点钞的观摩和学习,学习顶尖的点钞技能,提高水平。再次,通过各种新型的通讯手段如QQ、微博等相互交流心得体会,下载专业、标准视频观摩和学习。

参考文献

会计技术 篇8

1 技术层面上的融合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涵盖了技术和工艺领域 (有关会计准则、酌量性报告、绩效考核, 转移价格、竞争对手、客户和承包商、尽职调查) , 包括有意地整合信息系统和软件, 以及有意合并方法或标准。尽管信息技术系统在实施上通常是成本高昂, 但这些数字化的系统会降低维护费用。信息技术可以减少交易处理和会计信息集成所需的时间, 还能增加综合的会计信息质量。通过数据通信、软件和数据库解决方案, 信息技术以其操作的综合性和灵活性, 创建了一个信息环境, 成为必要的、不可或缺的会计信息载体。数字化是促进当代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一个必要的先决条件。

典型的推动这种融合的信息技术是ERP (企业资源计划) , 这是一种主要面向制造行业进行物质资源、资金资源和信息资源集成一体化管理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ERP是一个以管理会计为核心可以提供跨地区、跨部门、甚至跨公司整合实时信息的企业管理软件。财务会计信息, 常被管理会计用来做预算与实际数据对比, 它们存储在交易数据库中。通过对元数据的进一步分析、提炼, 转换以达到控制和决策目的。换句话说, 财务会计数据频繁地面进入交易处理的会计信息系统中进行存储, 并且可以通过接口进行信息转换, 使财务会计信息越来越多地流动到管理会计。随着会计信息系统变得更集成, 这条由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换之路已经越来越短, 接口部分正在逐渐消失。同时, 随着会计内部及外部环境的发展, 例如不断更新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管理会计的数据也会流向财务会计。这是融合, 是ERP及整合信息系统给会计带来的最大变化之一。

1.1 会计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四个可能的类型

首先, 元数据的集成, 这需要有对共享的概念和描述进行专业集成的软件包, 如管理会计软件使用财务会计软件的元数据。其次,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模块可以集成。第三, 信息集成。例如从数据仓库中, 将管理报告的数据合并到BI (商业智能) 系统中。第四, 虚拟 (用户界面) 集成。一体化只出现用户界面的级别, 信息用户甚至不知道信息是从数据库动态收集来的。

1.2 整合时面对的挑战

如果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使用相同的集成软件工具, 会出现几个典型的挑战。这些挑战与信息系统的会计方法设置有关。

(1)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要使用相同的收入确认规则, 尤其是管理层在比较销售部们预测的收入与实际财务收入时。

(2) 分析报告时, 也要谨慎地定义成本中心, 要将不同的成本中心整合在一起。

(3) 在预算编制和实际记账时, 使用相同的成本费用分配方法。

(4) 用户界面定制在当前的会计信息系统中发挥关键的作用。当构建交易数据传输的界面时, 要求有更全面的集成。例如从记账软件和客户关系管理 (CRM) 系统到的多维的报告系统的数据库时 (例如, 在线分析处理OLAP) ,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差异应当能够被区分。这些差异源于财务会计规范性要求。这些被会计规则规范化的交易数据在进入管理会计系统之前, 需要经过提炼、分析等转化处理。在设计和建造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时, 要考虑到使会计模式的灵活性和动态的商业环境以及可扩展性要求。

(5) 面向分析的会计信息系统和管理本报告软件包可以应用在不同层级。高层管理人员和专业会计可以共同使用整合过的信息系统。他们对财务会计准则以及管理会计的要求可能相差很大。许多重要的决定, 通过信息系统专业化的会计处理以保证这两个不同的最终用户群体都能够使用。这涉及到ERP的架构、会计规则、逻辑及接口的设计、会计模式的配置等。会计人员需要在充分考虑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异同, 以制定在ERP上不同层级上的会计信息政策。

(6) 整合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关系的信息技术, 也存在风险和成本问题。在实施整合的信息系统, 尤其是ERP, 会使得业务流程丧失部分灵活性。在动态的运营环境中, 一旦财务会计信息转换成管理会计信息的会计自动化规则被设定, 那么任何中途的改变会使得错误或者信息不全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变得既不可操作也无法满足战略控制的需要。

2 组织行为上的改变

随着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和普及, 财务会计作为控制系统的本质日益凸现, 其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已对组织行为产生影响, 本文主要讨论以下两个方面。

2.1 会计职能及组织结构的改变

信息技术所表现出来的集中性、自动性和多样性, 为财务会计职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重心转移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财务会计工作已由传统的事后核算向事中控制、事前预测决策方向迈进步伐, 这意味着财务会计职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重心转移。并且, 在财务会计这种战略性转移的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 推动财务会计的职能向更深的决策层次延伸。简而言之, 信息技术的特性为融合提供了平台和一种通用的模式, 加快了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方向融合的步伐, 使得融合提前发生。

融合自技术领域逐渐朝行为组织领域拓展。集成的信息环境或ERP系统并不会自动给一家公司带来整合, 但可能会改变组织的成员的心态, 从而影响行为组织领域。信息技术促使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有意或无意地拓展到更高层次的组织行为领域 (有关会计核算过程、工作内容及会计角色、激励制度、跨国企业的会计及控制) , 不仅是在功能与流程上, 也包括在工作岗位的融合。信息技术尤其是ERP改变了会计工作, 使得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 需要从更加宽广的视野, 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双重视角去理解业务流程。不仅首席财务官, 即使主管会计或管理会计师, 也要从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两个角度处理业务。角色转变并不是指角色代替, 只是角色扩展了。比如主管会计师, 负责编制子公司向母公司报告的财务会计报表, 但是报告中还是会涉及管理会计。增强的自动化处理水平及一人多角的情况促使企业减少会计人员人数, 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组织结构。

2.2 组织激励模式改变

在工业时代, 注重财务指标的激励方法还是有效的。但在信息社会里, 传统的业绩管理方法并不全面, 非财务指标通常代表了国内领先、具有前瞻性的管理会计信息, 组织必须通过在客户、供应商、员工、组织流程、技术和革新等方面的投资, 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信息技术为平衡记分卡的推广使用提供了技术平台。平衡计分卡方法认为, 传统的财务会计模式只能衡量过去发生的事情 (落后的结果因素) , 但无法评估组织前瞻性的投资 (领先的驱动因素) , 组织应从四个角度审视自身业绩:学习与成长、业务流程、顾客、财务。平衡计分卡的各个维度之间的平衡无疑是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这两个领域整合到形成单一实体的最具体的标志之一。

总之, 信息技术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的催化、激发作用, 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上, 而且深入到了企业级的组织行为领域。这种融合整合企业的业务流程, 从而开辟更广泛的管理控制基础, 推动会计的发展。

摘要: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近些年逐渐地走向聚敛和融合, 而信息技术在融合的过程中是个关键元素。据此, 探讨了信息技术系统是如何参与到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过程中。证明信息技术在融合中起着衔接、促进、催化、激发甚至动力的作用, 以求对我国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有所启迪。

关键词:信息技术 (IT) ,企业资源计划 (ERP) ,融合 (Convergence) ,集成 (integrate) ,催化 (facilitate)

参考文献

[1]Jani#space2;#Taipaleenmaki, Seppo#space2;#Ikaheimo, On#space2;#the#space2;#convergence#space2;#of#space2;#management#space2;#accounting#space2;#and#space2;#financial#space2;#accounting–the#space2;#role#space2;#of#space2;#information#space2;#technology#space2;#in#space2;#accounting#space2;#change[J].International#space2;#Journal#space2;#of#space2;#Accounting#space2;#Information#space2;#Systems, 2013, (14) :321-348.

[2]Dechow#space2;#N, Mouritsen#space2;#J.Enterprise#space2;#resource#space2;#planning#space2;#systems, management#space2;#control#space2;#and#space2;#the#space2;#quest#space2;#for#space2;#integration[J].Account#space2;#Organ#space2;#Soc, 2005, (30) :691-733.

谈对会计核算技术的分析 篇9

采用适当的会计核算形式, 是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竞争力的重要前提。在手工会计中, 凭证的组织、账簿组织、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相互配合的方式, 组成了会计核算形式。这一形式的有机结合, 便完成了第一次的会计确认。其中, 账簿组织意指账簿和种类、格式和各种账簿间的关系;而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是指凭证的整理、传递、账簿的登记和根据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程序和方法。账簿作为存放原始会计数据与派生的中间的汇总数据的载体, 也是会计报表正式揭示信息的数据源, 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纽带作用;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则直接影响会计处理流程和数据接口的设计以及实现方法。

1 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会计核算

传统的手工会计核算形式有五种, 即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凭单日记账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日记总账核算形式。无论是适用于业务简单, 使用科目很少的小型企业的日记总账核算形式, 还是适用于中小企业的科目汇总表和记账凭证核算形式, 乃至只能在大规模、经济业务多、分工较细的工业企业使用的凭单日记账和记账凭证核算形式, 设置账簿的种类都是日记账、明细账、总账, 采用的格式以三栏式为主。在会计电算化中是否还有必要完全照搬手工会计下的会计核算形式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手工会计下的会计核算形式并不是会计数据处理本身所要求的, 而是手工处理的局限所致。计算机处理和手工处理相比, 不仅仅在处理速度上有几何数量级的提高, 而且不存在因为工作时间过长或疲劳而引起的计算错误和抄写错误。这样完全可以从所要达到的目标出发, 设计出适合计算机处理、效率更高、数据处理流程更加合理的会计核算形式。在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下电算化会计的会计核算形式应采用科目汇总表和明细表两种会计核算形式。

1.1 明细表核算形式该程序是根据明细账来登记总账, 提供会

计报表的数据。具体的处理步骤为: (1) 、 (2) 步同科目汇总表; (3) 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 同时累计生成明细表; (4) 期末由明细账产生总账; (5) 期末根据明细表编制会计报表。明细表核算方式中明细表是整个处理程序的核心, 它包含了每一个科目的期初、本期发生、期末和年累计金额, 科目的内容为企业所有发生的会计明细科目, 其内部关系为:一级科目的数额等于下属二级科目数额之和, 二级科目数额为下属三级科目数额之和, 依此类推。明细账处理上包含两个过程:登记明细账和累计明细表。记账时根据不同的科目登入相应的明细账 (现金和银行存款不再登记明细账, 只需累计明细表) , 同时将金额累计到明细表中相应科目的发生额中, 并计算出该笔业务发生后相应科目的余额。计算明细表是根据明细表的内部结构及关系, 分别累计出各级的发生额, 直接修改原明细表中相应科目的金额。一般先从一级开始, 逐级累计到最后一级为止。例如:某条记录kmbh=“1610101”, 这是一个三级科目 (假设科目编码规则为3222) , 在处理时, 先将金额累计到一级科目的发生额中, 然后再累计二级科目, 依此类推, 直至最后一级。由于会计业务的每一笔数据都必须依据一定的会计科目, 业务上的每一笔数据都可包含在明细表中, 故报表的数据可直接来源于明细表;明细账在此只起分类的作用, 但无论是账还是表其数据源只有一个, 即记账凭证, 各种账表的数据都是在记账凭证分录库的基础上派生形成。如按业务排列形成明细账;按业务汇总形成科目汇总表;按一级科目汇总形成总账。这样总账与明细账、日记账, 科目与科目已失去了相互核对、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 在电算化条件下, 可以不考虑账簿间的核对工作, 而核对、制约工作主要靠正确输入凭证和账簿内部控制来实现。

1.2 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会计电算化下的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

是基于手工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 结合计算机数据处理的特点提出的。这种核算形式的处理程序一般描述为6个步骤: (1) 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记账凭证; (2) 根据收、付款凭证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3) 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 同时累计生成明细表; (4) 根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 (5) 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三栏式总账; (6) 根据明细表编制会计报表。

从会计电算化下的会计数据处理程序来看, 和手工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相比, 增加了明细表, 会计报表的数据直接来源于明细表, 总账采用三栏式账页, 而账簿的设置也不必严格分类。

采用明细表会计核算形式, 其优越性在于:

1.2.1 不管是现金科目还是银行科目, 总账科目还是明细科目,

都可以在明细表或明细账中将涉及到该科目的所有业务全部筛选出来, 按日期进行排列, 形成日记账, 即在电算化下所有科目都有日记账、所有科目都有明细账, 各种账簿也无严格的分类。

1.2.2 可形成动态的总账数据, 企业可以及时了解资金的运动

信息。明细表中按一级科目取出, 就形成科目试算平衡表, 期末的试算平衡就可代替总账。

1.2.3 可以在明细表中设置每一时刻, 每一科目的资金运动信

息, 使企业的会计核算由事后的静态核算达到事前或事中的动态核算成为可能。

1.2.4 在会计电算化中, 各个单位可以采用同一会计核算形式,

所不同的只是科目内容上的变化, 这为实现会计电算化下会计核算形式的通用提供了前提。

2 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会计核算

科目汇总表和明细表核算形式是一种在电算化下有效的会计核算形式, 但由于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例如Fox BASE、Visual Fox Pro等是PC机上的数据库系统, 它在保证数据库的一致性和安全方面还存在问题, 因此, 事实上, 科目汇总表和明细表两种会计核算形式, 在实现时基本都是采用集中处理 (批处理) 的方式, 即记账凭证的一次输入, 多次调用, 多次记账, 得到的账表数据只能是相对的动态数据, 只有在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下采用记账凭证的实时处理会计核算形式, 才能获得真正的每一时刻的动态会计信息, 实现在线管理, 在线计算, 实现真正的网络财务, 极大地丰富会计信息内容并提高会计信息的价值。

记账凭证实时处理的核算形式处理过程非常简单。整个核算的起点仍然是从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开始, 所不同的是, 记账是即时进行的, 记账凭证形成的同时各种账簿也已产生, 即记账凭证文件既是记账凭证又是账簿。记账凭证文件包含了本会计期间所有科目的期初、本期发生、期末、年累计金额, 其内部关系同明细表, 科目是按业务发生日期的顺序排列的, 只要有新的科目记入, 就会在记账凭证文件中逐笔登记该科目的发生额, 同时将金额累计到相应科目的发生额中, 并计算出该笔业务发生后响应科目的余额, 这样, 就可以据会计人员的要求在凭证文件中得到每一科目任一时刻的动态信息, 形成所谓的账簿, 各种反映企业经营和资金状况的动态财务报表、财务报告、年报、季报、月报和日报均能很便捷的即时产生, 如果与网上银行连接, 可以随时查询企业最新的银行资金信息, 从而实现从桌面财务迈向网络财务的目标。

3 小结

总之, 会计电算化的第一阶段使会计工具和介质由算盘到键盘, 从账本到磁盘文件。网络财务将使会计核算模式继续发生更大的变化。

摘要:采用适当的会计核算形式, 是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竞争力的重要前提。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它的产生将对会计理论与实务产生重大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在电算化会计中, 账簿的种类、格式以及账簿间的关系, 记账程序、记账方法将发生如何变化。

信息技术发展对会计的影响 篇10

一、会计数据收集方式的变化

传统会计是通人工收集方各种原始凭证, 然后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 把反映经济业务的会计数据手工地记录到记帐凭证上。

Intranet (企业内部网) Extranet (企业外部网) 数据的发展, 突破了企业经济业务信息传递的时空限制, 尤其是计算机实时系统的出现和应用, 使得: (1) 企业内部:在完善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与企业管理其他系统集成, 向企业管理系统发展, 将企业的生产子系统, 采购子系统、销售子系统, 即产、供、销系统形成一个整体系统。 (2) 会计信息系统与税务、财政、审计、银行等综合管理网的连接, 充分占有各种信息。 (3) 企业与有关的利益集团, 如企业的投资者、企业的债权人、债务人、供应商、经销商进行连接。原始凭证的电子化, 使得经济业务事项发生的当时, 瞬间就可以把发生和完成情况的电子单据迅速从企业内部其他职能部或企业外部传递到会计部门转化成会计所需的会计数据。

二、会计数据处理的变化

一是在数据处理的流程上, 计算机处理的准确, 自动化程度高, 使得会计受人工操作能力限制的缺陷得以解决, 账账核对变得异常容易, 试算平衡必经其全过程的必要性不复存在, 原先需要多名会计人员分工协作而今已无此必要。

二是在数据处理方式上, 传统模式下的会计信息一般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周期 (月、季、年) 才能产生, 平时不经过特殊处理很难取得综合的会计信息。计算机的快速分类功能, 使得会计数据一旦输入即可产生最新综合信息。

三是在提供会计信息的方式上, 传统模式一般以事先确定的少数定期报表为目标来组织数据处理和存储。计算机的快速分类能力和大容量存储、传输能力, 使得建立由标准化基本会计信息项组成, 能随时满足内外各种财务管理和分析需要的会计信息库成为可能, 会计信息提供的定期性、定量化应该被随机性、多样化所代替。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会计数据处理的流程和方法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会计数据的处理一切都在无形中, 以难以置信的速度瞬息完成, 会计的循环简化到了只有形式上的数据输出。

三、会计数据输出方式的变化

(一) 数据处理的实时性

输入数据一旦确认 (审核通过) 即可产生各科目的综合信息资料, 并可随时生成各种内部管理报表。即会计数据处理的实时性使得传统会计中围绕分散和汇总核算而产生的种种具体的记账, 以实时方式完成。

(二) 信息产生的随机性、多样性

时间和周期已不再是会计报表的约束条件, 不同期间的会计报表可以随时产生月、季、年报表上的任何可选形式。并且根据系统内存放的数据借助软件技术, 不仅可以随时快速产生各种事先定义的会计报表, 还可以根据需要自由定义新报表。

(三) 信息的集中化和可重复利用

尽管在表面上也可以以年为单位输出凭证、帐薄、报表, 并按规定存档, 但在系统内部, 数据是集中连续存储的, 数据的存储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 这一直对数据的重复使用, 特别是财务管理的分析来说尤为重要。

从会计数据收集方式、会计数据处理方式、会计数据输出方式的变革可以看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对传统会计发生重大影响。

四、会计组织的变化

会计组织结构影响因素的急速变化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既懂财务又会计算机更有广博国际文化背景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是未来会计组织的重要构成力量。这类人才的知识结构涉及到多个学科, 至少应当包括:会计 (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 、财务管理、计算机技术及企业经营管理, 而且还需要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会计职能的变化

(一) 会计职能进一步扩展

由于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 会计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 会计职能出现了转化和扩展, 工作重点由过去的主要是对外编送会计报表, 转向利用会计数据加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由过去单纯事后核算和分析, 转向全面核算;由过去会计部门只是反映财务情况, 提供财务信息转化为干预生产和参与经营决策, 发挥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二) 会计管理职能进一步强化

随着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经济管理信息向统一化、一体化方向发展。各种专业管理信息, 包括财务、物资、劳资、生产、技术等, 综合成一个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共享、相辅相成、互相补充, 为企业管理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管理信息, 防止片面性, 使企业更有保证。

六、会计方法的变化

随着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 会计职能的变化和会计数据范围的扩大, 会计方法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是为了加强核算功能和控制功能, 出现了标准成本计算方法、多式记账法等;二是为了满足分析、预测和构造经济模型的要求, 以运筹学为核心, 组织各种上述方法 (如线性代数、量本利分析、回归分析、多元方程和高层次数学模型等) 在会计的运用;三是由于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 增强会计在预测、控制、核算和分析等工作中的功能, 充分发挥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一些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高的企业, 原始数据的采集突破了原始凭证的局限性、及时性和准确性。

七、应用控制上的变化

应用控制是指针对各具体的电算化应用子系统其敏感环节和控制要求, 为保证各应用子系统的输入、处理、输出的准确可靠而建立的控制, 包括输入控制、通讯与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其控制措施有相当一部分是编写在应用程序中, 由计算机自动执行的程序控制。

(一) 输入控制

输入控制的目标是保证输入数据的合法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具体控制要求包括:防止未经审核的会计数据输入系统, 经审核的数据要按规定准备好, 以备输入;只有经授权的人才能执行输入操作, 并要作好操作记录;系统要有防止数据输入差错的程序控制, 使用权经审核的数据能完整准确地输入系统;对被系统拒绝的错误数据, 在有措施保证其经恰当地检查改正后重新输入系统。

(二) 通讯和处理控制

通讯与处理控制的目标是要保证数据传送与处理的正确性与完整性。具体控制要求包括:只有经授权的人才能执行数据传送或处理操作, 并要作好操作记录;系统要有确保输入的数据经复核后才能处理以及防止或及时发现在传送或处理过程中数据丢失、重复或出错的程序控制;对已入账的凭证与账簿及计算机内账簿生成的报表数据, 系统无更改功能。

(三) 输出控制

输出控制的目标是保证输出住处的正确、完整和安全。具体控制要求包括:控制只有经授权人的才能执行输出操作, 并要登记操作记录;打印输出的资料要进行登记, 并经有关人员检查、签章后才能送出使用或按会计档案要求保管;系统输出资料要有恰当的保管和传递制度, 未经批准的人不得接触系统的输出资料。

八、会计人员的变化

企业对会计人员在新的形势下提出新的要求, 急需大量外向型、复合型的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适应愈来愈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然而在我国, 会计人员无论在文化素质、专业技能、还是在学历结构、知识结构方面, 都与入世后企业建立新型的现代化公司 (股份) 制度所提出的要求相差甚远。面对这种现状, 要转变企业经营机制与国际接轨, 必须借助会计教育, 加快培养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职业道德好、能够胜任并履行会计国际化职能的复合型、外向型的人才, 这是我国会计教育的总体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必须抓好现有会计人员的在职教育。

会计技术 篇11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舞弊的涵义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舞弊主要是指计算机舞弊。所谓计算机舞弊是指以计算机及相应设备、程序或数据为对象,通过故意掩盖真象、制造假象或其它不正当方式欺骗他人、掠取他人财物或者达到其他不正当目的而施行的任何不诚实、欺诈的故意行为。

计算机舞弊是一种涉及管理人员、投资者以及审计人员的行为,主要包括两层含义:其一,一种针对计算机设备或者计算机系统所进行的舞弊活动,计算机是一种目标与对象;其二,一种利用计算机系统和设备所进行的舞弊活动,计算机成为了舞弊的工具和手段。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可能发生的计算机舞弊行为涉及的设备与资产主要包括:计算机以及相关的终端设备、数据文件、会计信息系统与相关程序、系统信息与核心信息、其他可能被个人占用的资产等。对这些资源的盗用、犯罪都将造成企业不可估量的损失,而且一般情况下,这些活动又很难被发现,根据AICPA统计发现,常规的审计活动最多只能发现其中18%的行为。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舞弊的主要手段

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的舞弊手段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变化的,就目前情况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

1.输入篡改。输入篡改主要是指虚构、修改、删除业务数据等行为。这是计算机舞弊中最简单最常用的手法。它通常表现为:虚构业务数据,如将假存款单输入银行的系统中,增加作案者的存款数;修改业务数据;删除业务数据,如从存货系统中删除某个存货数据,消除购货业务凭证。通过对数据作非法改动,导致会计数据的不真实、不可靠、不准确或以此达到某种非法目的,如,转移单位资金到指定的个人账户等。

可能的舞弊者包括:参与业务处理的人员、数据准备人员、源数据提供人员、能够接触计算机但不参与业务处理的人员。

可能的证据包括:源文件、业务文件、计算机可读文件、磁盘、磁带、异常报告、错误的运行结果等。

2.文件篡改。文件篡改主要指作案人员通过维护程序来修改或者直接通过终端来修改文件中的数据。例如,作案人员进行销售开票时,故意调用错误的价格数据、抬高或者压低销售金额,从中获取个人私利。常见的手法有“陷门”和“特洛伊木马”。

可能的舞弊者绝大部分是计算机高手,包括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系统操作员、网络黑客等。

可能的证据包括:源文件、数据库文件。

3.程序篡改。主要指对程序非法的改动,以便达到不法目的。例如,薪资业务处理人员可能将部分职员的个人调节税免税额度调整到其个人名下,以便增加其免税金额,同时有不影响企业整体有免税合计数。

4.非法操作。非法操作主要指操作人员或其他人员不按照操作规程或不经允许,接触未经授权的设备或者程序,改变程序执行内容。例如,操作人员未经授权启动支票签发程序,生成现金支票而挪作他用。

5.输出篡改。输出篡改主要指作案人员通过非法修改、销毁输出报表、将报表送给企业竞争对手、利用终端窃取机密信息等行为,从而达到作案目的。例如,作案人员修改或者销毁输出报表以掩盖其他舞弊行为。

6.其他。主要指通过物理接触、电子侦听、译码、拷贝、复印等手段,达到破坏设备、盗取商业机密等目的。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舞弊的防范措施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舞弊已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对其进行充分治理。对付会计舞弊,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计算机犯罪的法制建设。法律制度可以惩治违法者、保护受害者,同时又以法律的威严阻止了其他以身试法的行为再次发生。有关计算机犯罪的法律建设,应当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建立针对利用计算机的犯罪活动的法律,明确哪些行为属于舞弊和违法行为,以及对这些行为的处置办法;另一方面是建立计算机系统本身的保护法律,明确计算机系统中哪些方面受到法律保护。

2.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企业对于计算机舞弊行为应当建立起完善的保护和预防措施,限制此类行为的发生以及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控制措施需要分为不同的级别:行政管理控制措施一般是针对企业管理层对计算机资源的一般控制的内容;设备控制措施是针对会计信息系统本身以及相关的硬件设备、软件程序、数据文件等内容的,例如,对于“放置地点”措施而言,它主要是针对计算机中心的设置、机房的地点等内容的;技术控制措施则是针对程序、数据或者信息等内容本身的,例如,防范黑客对程序和数据的篡改与盗用。

信息技术下的会计实时控制 篇12

一、会计控制与会计实时控制

会计控制是指通过会计工作和利用会计信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指导、调节、约束和促进等活动,以使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会计实时控制是指在网络环境下财会人员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过程进行实时对比和分析,通过指导、调节、约束、促进经营活动,以实现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从而达到价值增值这一终极目标。会计实时控制作为一种新的控制观,它与传统会计控制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会计控制强调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并以效益最大化作为其控制目标;会计实时控制则以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并重为控制目标。第二,会计控制强调“适时控制”;会计实时控制则强调“实时控制”。第三,会计控制是利用以货币量表现的会计信息为主要方式进行的控制;会计实时控制是利用以时间量、实物量、货币量表现的会计信息和非会计信息进行控制。第四,在控制属性上。会计控制强调静态属性;会计实时控制强调动态属性、时空属性和过程属性。

二、信息技术对会计控制要素的影响

当前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仍是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及监督等五个基本要素构成,框架体系并未发生实质性的改变。但是,每项基本要素的内部构成却呈现出新的内容、表现出新的特征,也随之带来了内部控制中新的变化。

(一)对控制环境要素的影响

控制环境提供企业架构、塑造企业文化,并影响着组织成员的控制意识,是其他控制要素的基础。控制环境要素包括:诚信和道德价值观;致力于提高员工工作能力及促进员工职业发展的承诺;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包括的因素有董事会与审计委员会,与管理者之间的独立性、成员的经验和身份、参与和监督活动的程度、行为的适当性:管理层的理念和经营风格等。在信息技术下,随着企业的扩张,其管理层次和机构也在发展,其结果是组织结构越来越臃肿、管理流程越来越复杂,造成大量的冗员和官僚作风。而当今高速变化的市场,需要企业在第一时间对市场做出反应,满足顾客的要求。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企业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成为可能,使得决策者和执行者能够快速沟通,真正做到向管理要效益。新经济下,企业内部控制层次明显地减少,责任更加明确,效率得到提高。

(二)对风险评价要素的影响

风险评价是指通过建立科学严密的风险评估体系,对企业内外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分析。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应用,在给企业带来风险的同时也带来了控制风险的机会和工具。具体来说:1.风险控制体系加大了内部控制的范围。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虽然企业的整体目标没有改变,但是经济、产业及管理的外部环境与内部因素都发生了变化,从而改变了传统的风险控制内容和方法。2.利用信息技术控制风险。风险的存在要求我们应树立现代信息意识、更新会计控制观念,让我们的思维符合信息社会的新形势,积极地面对信息技术变化并掌握它,从而为企业服务。如果我们能把信息技术作为防范风险的工具,与业务活动有效结合起来,一个控制良好的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将具有更大的潜力来减少错误和舞弊的发生,保证企业业务处理活动严格按商业规则进行。

(三)对控制活动要素的影响

控制活动是企业为了保证指令得到实施而制定并执行的控制政策和程序,是针对实现组织目标所涉及的风险而采取的必要防范或减少损失的措施。它们有助于保证采取必要措施来管理风险以实现企业目标。控制活动贯穿于企业的所有层次和部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控制手段也有一定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信息技术的引入增强了控制手段的多样性、灵活性、高效性,加强了内部控制的预防、检查与纠正的功能。控制的重点由对人的控制为主,转变为对人、机共同控制为主,控制程序也应当与计算机处理相适应。2.信息技术的恰当应用,可以使企业摆脱人员与资源的限制,经济有效地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在新环境下应形成新的控制理念:好的内部控制不应仅依赖过多的审核人员或复杂的控制程序,而应该依赖信息时代的控制哲学和恰当适用的信息技术。3.信息技术的使用增强了会计控制的难度。随着计算机使用范围的扩大,利用计算机进行的贪污、舞弊、诈骗等犯罪活动有所增加。因此,也增加了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控制的难度与复杂性。

(四)对监督要素的影响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纳入管理过程的大量制度及活动加以实现的。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切实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内部控制能够随时适应新情况等,内部控制必须被监督。内部控制的程序化使得内部控制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并增加了差错反复发生的可能性。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内部控制具有人工控制与程序控制相结合的特点。这些程序化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取决于应用程序,如果程序发生差错或不起作用,由于人们对计算机系统的依赖性、麻痹大意以及程序运行的重复性,从而使系统的风险增大。所以,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更应注意对内部控制的监督,由合适的人员在适当的时候及时评估控制的设计和运作情况。

三、信息技术下会计的实时控制模式

会计实时控制模式是以信息技术环境为会计控制的实施载体,是会计实时控制在现代企业发挥其控制功效的保障机制。由于不同企业其管理模式、组织机构、外部环境、业务流程、会计控制方法等不尽相同,导致会计实时控制模式也不尽相同。会计实时控制主要有横向控制、纵向控制两种模式。

(一)会计实时控制横向模式

横向控制模式是指对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的实时控制。横向控制模式是基于预算分析之上的,在各个环节运营之初先进行预算分析,做出各个环节的预算,并形成预算数据库。随着业务的开展,业务数据实时输入业务数据库,在业务数据库中,将各环节的业务数据和预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和差异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实时反馈到各业务环节以及和其相关的其他环节。各业务部门根据最新的辅助信息重新编制预算,并再次形成预算数据库,作为下一次分析的依据。横向控制的特点是:从核心企业内部来看,构建最佳财务业务一体化流程,在网络环境、会计实时控制方法和会计人员的支持下,对经营活动全过程形成的物流、资金流进行实时控制,协同各部门有序运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库存,提高资金周转,保证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的提高;从企业外部看,构建以核心企业为主体的价值链,通过信息流协同上下游企业与核心企业的商务关系,实现整个价值链的增值。

(二)会计实时控制纵向模式

会计实时控制纵向模式是指在跨越时空条件下对企业集团之间的资金运动进行的实时控制。其特点是:在网络环境、会计实时控制方法和会计人员的支持下,将分布在不同地区、城市乃至不同国家的企业集团成员通过信息流连接在一起,实时获取整个企业集团的资金动态信息,了解和掌握整体资金情况;对成员之间的资金结算、外部银行的资金结算等业务进行实时控制,把握资金流向;调控企业集团资金流量与流速,盘活集团沉淀资金,将其集中用于企业优势领域,防止资金流失和体外循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不同企业集团在构建会计实时控制纵向模式时,必须结合企业会计控制着重考虑以下三个问题:1.确定资金管理的组织机构。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主体形式有多种,如集团财务部门、结算中心、内部银行和财务公司等,各种形式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情况。企业集团在选择组织机构时要进行充分的分析、论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组织机构,保障对企业集团资金运动的良性控制。2.软件资源配置。为使资金管理的组织机构充分发挥其控制作用,应根据企业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控制的范围和力度等信息进行合理配置软件资源。会计控制系统应配置以下基本功能模块:柜台管理模块、网上银行结算模块、信贷管理模块、预算管理模块、资金审批等。为了实时反映和控制分子公司资金流速和流量,还需要增加应收账款管理模块、应付账款管理模块及报账中心管理模块等。3.并行化管理。由于网络和普遍采用的视窗工作方式,使得会计工作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接近不再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这样实时控制程序就可以由顺序化向并行化发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企业设计、制造、销售、工业工程等人员并肩工作,共同控制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控制企业的资金流量和流向,保障会计实时控制向纵深发展。

上一篇:锚喷巷道变形下一篇:生意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