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评价

2024-09-22

激发评价(精选12篇)

激发评价 篇1

一、目前写作评价出现的误区和问题

对于每个写作指导老师而言感到负担最重的恐怕是对作文的批改了。目前的作文批改方式真可谓是“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认真细致的老师采取的是逐字逐句“精批细改”式、有的老师则采取“蜻蜓点水”式, 还有“药方式”“便条式”等。似乎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关于写作评价形式和内容的要求, 以至于造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但这些凝聚了老师心血的文字究竟能给学生带来多少的启发和收获呢?且来听听我收集的一部分反馈。

学生1:每次发下来的作文, 我只看星级, 老师的评语我从不关心。

学生2:我讨厌上作文课, 老师的评语似乎只有问题, 难道她都没有看见我这次的作文里多用了许多好词好句了吗?

学生3:写错了不要紧, 反正老师都会帮我订正出来的。

学生4:有些字看不懂, 也不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改, 我原来的意思有什么不对呢?

家长:老师批作文的确很辛苦, 但我孩子似乎从中的收益并不多。

……

长期以来, 写作老师更多地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案设计、教学过程的指导、写作技巧的点拨方面, 而往往忽略作文评价在作文指导进程中也同样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出现了一些作文评价的典型错误模式。

错误模式一:填鸭满灌式

有的教师认为“精批细改”是工作认真的表现, 于是, 一篇不足400字的小学生作文, 教师的批注有十多处, 写下的评语有150字。如此评价只会让学生渐渐丧失了自主探究的热情, 从而将评语流于形式而失去它原本应该有的作用。

错误模式二:越俎代庖式

有的教师总是在写作评价时喜欢按自己的意愿或者按同一标准来评价不同的学生作文, 这种做法也是一个误区。要知道学生, 特别是小学生, 无论其观察事物的角度还是理解事物的方式, 都与作为成人的教师大不相同, 毕竟师生之间存在年龄、阅历等诸方面的差异。所以, 一旦用成人的眼光去删改孩子们的习作, 往往不能很好地传达他们原来要表达的思想, 而是强加了成人的理解, 时间长了, 学生作文就会“少年老成”, 毫无儿童的天真与独特的个性。

错误模式三:蜻蜓点水式

有些老师在作文批改时只是根据统一的教学目标进行判定, “蜻蜓点水”一般, 简单划上对、错号, 不能做到全面分析, 不能对学生个体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和建议。等作文发下, 学生看到的只是修改符号, 却不明白修改的原因, 如此反馈, 信息量过小, 作文评价的利用价值不大。

鉴于以上这些问题, 我和许多写作老师一样也曾陷入一些矛盾困惑之中, 完全放手让孩子瞎写一气不行, 向功利主义妥协, 或将批改的主观意识强加于孩子身上也不行。因此, 要建立一个科学的作文评价体系, 运用教师的专业性、情感性架起与学生沟通的有效平台, 诱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增长点, 激发他们更大的创作热情。

二、科学评价的重要意义

新课程标准关于“评价建议”部分指出: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 综合考查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状况, 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从注重知识、学习结果和忽视能力发展, 转变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 以此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鉴于以上理论, 我在作文评价上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 尊重学生各自的情感和个性, 从作文评语、作文修改、作文交流等角度建立起“民主、互动、协作、畅所欲言、一吐为快”的交流平台, 在提高学生作品的鉴赏能力, 整体的写作水平方面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收获, 同时师生之间借助这一语言实践的交流平台, 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写作的内在驱动力, 让孩子真正在融洽的氛围里面感受到写作活动带来的乐趣。

三、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一) 评价内容全面化

在新课标中强调了写作评价内容的全面化, 既包含对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的综合考察, 又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 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为此, 我在学期初的初始课上告诉学生、每篇作文星级的取得由“材料准备、课堂表现、语言积累、创意表达、作文修改”五个方面组成。作文等级最高为五星, 其中各项均占一星, 由此表明这五项内容在作文评价中缺一不可的重要性, 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好成绩的取得是由自己主观争取得到的。

1. 材料准备

写作材料准备充分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学生写作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这必然要耗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 老师应该对他们付出的辛苦和努力给予肯定:你观察很细致!你积累的东西真不少!对于准备不足的同学予以激励:去发现吧, 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像这样的评价一定会起到促进作用。学生们积极主动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 体验生活准备写作的材料。因此, 老师应重视评价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 不仅要具体考查学生搜集了什么材料, 而且要让他们分享搜集材料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 课堂表现

在写作指导的过程中, 师生、生生互动较多, 因此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我直接以上课举手的次数和是否参与小组讨论来定性, 凡是举手了三次 (不管有没有发言, 只要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举起手来的) 并且参与了小组讨论的同学此项表现都能够取得一颗星。因此, 在发言踊跃的课堂里, 学生们思想的火花就是在不断的交流碰撞中被激发出来。

3. 语言积累

在写作过程中, 学生常常感觉到一些形象已经形成, 呼之欲出, 但难以用文字表达。这是因为他们的语言积累的不够, 所以在写作评价这块强调语言积累的重要性就在于让学生有意识地在写作过程中多用一些好词好句, 把课堂上学生或老师的精彩语言随时听记下来, 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同时也让他们有意识地在课外阅读中多多地积累一些好词句, 从而真正提高自己驾驭文字的能力和修养。

4. 作文修改

叶圣陶老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学生作文教师改, 跟教师命题学生做一样, 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 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 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 该怎么改让学生去决定, 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能自己修改的能力, 这是终身受用的。”因此, 写作评价中也十分重视作文修改这块, 我和学生强调要养成自我修改的习惯, 我也十分重视对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 不仅评价修改的好坏, 还要评价修改的态度。对他们修改时的积极性和认真态度, 以及修改后的作文给予充分肯定, 这样积极的评价能促使他们更加自觉地修改作文。

5. 创意的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新课标淡化了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只要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在这种新的评价理念下, 教师应该立足“创新”和“个性”, 鼓励多种形式自由地写作。这样能克服习作中中千篇一律的毛病, 使学生的习作充满个性和创新精神。

(二) 评价主体多元化

对于一篇文章的评价权利, 不应该是教师独享的, 学生自己和学习伙伴甚至是家长也应该参与到评价当中来。但四方面的评价应该各有侧重。学生自评主要是让学生在习作完成以后养成很好地自我修改的习惯, 所以“自评自改”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文后写一写这次课后的心得, 内容可以是本次习作的得意之笔、或者是关于这节课上的一些困惑;学生互评一般是在习作完成以后在同桌或者四人学习小组之间展开, 通过交换习作的方式让同学们了解别人习作的闪光之处以作为自己学习的借鉴, 当然也鼓励学生们彼此之间提出一些正确的修改建议。教师评价中包括对本课目标的实现与否、课堂学习态度、文章的优点及不足之处等方面的评价;那么家长评价可能操作性较难, 但让评价“走出课堂”是十分有意义的, 我记得有位同学在写《我是谁》这篇文章后这样写道:“通过这节课我重新审视了我自己, 原来我有那么多的优点也有那么多的不足, 但我相信未来我能做得更好。”同桌是这样评价:“看到他写的《我是谁?》, 我如同看到了一面镜子, 文章所表达的很多想法和我差不多。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下节课上, 学生把他的作文带来给我看, 我发现了文后又多了一行小字“孩子, 没想到不知不觉之间你已长大, 思想成熟到连我这个老爸都要刮目相看。对自己的剖析很透彻很有自己的见识。”看着孩子得意的神情, 我知道他在享受自己文章被关注的快乐, 他的情感和思想得到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教师、学生和家长, 这三个不同的角色, 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高度进行评价, 使写作评价更富有立体感。

(三) 评价方法多样化

评价方法的恰当选择, 是对学生写作学习质量进行有效评价的重要条件。我们通常采用的方式有:书面评价、口头评价和综合评价三种。

1. 书面评价。

书面评价简称“评语”是以书面文字或其他符号形式对被评价者作文的整个动态过程和所得结果进行的综合评价的方法。作为文学教师, 要写出符合专业特点的评语来, 作文是学生表达自我情感的舞台, 所以教师在写评语时要注重情感化的特点, 特别要遵循尊重学生个性的原则, 语气要亲切, 把自己放在一个忠实的读者的位置上, 平等、民主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的习作。本着重鼓励、重理解的精神, 在作文批改时, 与学生进行双向的情感沟通。比如有位同学的想象力很奇特, 但是可能平时阅读积累得不多, 造成文章的文辞不够优美, 因此我就这样提醒他:“你是一个可爱的男孩, 读你的文章中总是被你脑瓜里的种种奇思妙想所吸引。语言的感染力、生动性是你的难点。老师希望你平时加强课外阅读, 帮助你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相信你会越来越棒的!”渐渐地, 我发现他的文章在语言方面的确精彩起来了, 就这样, 学生在看过评语之后, 既受到鼓励, 又知道不足, 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就达到了评价的目的。

2. 口头评价。

口头评价是教师和学生面对面以口语的形式进行交流、探讨并作出评价的方法。它又可以细分为集体口头评价和个别口头评价。在开始新的课程之前, 建议教师应该引领孩子对上一节课内容进行回顾, 对班级整体的目标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着重强调本次习作一些共性的问题及大家做得都很不错的地方。此外, 也可以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作品 (不如说好的开头或者结尾, 有创意点的文章等) 请学生各抒己见, 在这样的交流中学生们既锻炼了文章的鉴赏能力, 又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 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一般是根据作文星级来评定。星级的取得直接与评价内容相挂钩。 (详见评价内容) 。其实评星不是目的, 呈现出来的是学生对这次习作的创作态度及在写作知识、技能方面的掌握情况, 只是一种激励的手段。此外教师还应该多提供给学生习作的展示机会, 分享他们的成果, 使他们感到愉悦。此外, 对不同的学生也会提出不同的加星标准。如对作文能力不强的学生注重他们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 帮助把句子写通顺, 把文章写流畅, 对作文能力强的学生, 注重表达方式和自身的独特体验。每次习作发下去以后, 鼓励学生再次修改, 进行修改后的评价等第, 注重学生修改以后的反馈, 让每个孩子都有一种成就感, 激发再次习作的激情。

(四) 评价时机全程化

写作课堂是一个互动性强的课堂, 教师要合理把握课堂即时生成的资源进行评价, 比如课堂中的一些学生发言, 如果教师用语言引领评价得好的话, 会直接从学生的作品中体现出来, 比如我在上《假如我可以隐身》这一课时, 孩子们发挥想象, 激情澎湃, 想出了隐身之后可以干的许多有意思的事情, 但是有一个孩子的发言却显得“与众不同”。他说如果他可以隐身的话, 他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去抢银行了, 此言一出, 全班哄堂大笑。我原谅孩子喜欢哗众取宠的心态, 但是为了避免作文中出现这样“不和谐”的想象, 我用较为婉转的方式提出了我的想法:“人类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我们会用聪明的脑袋去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什么是有意义的事你们自己想一想哦?”这样既表明了正确的立场同时又没有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此外, 写作课堂中往往会讲练结合, 一些片段练习之后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及时评价。注重指导性评价的同时, 也要注意评价的激励作用, 让学生乐于动笔、勤于修改, 也要让学生学会怎么写、如何改, 将鼓励与诊断相结合。

四、科学评价里教师的角色要求

作文作为一种精神产品, 具有极大的个性色彩。因此对教师而言, 如果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 那么学生的创作潜力就会不断激发。上海特级教师毛荣富认为教师应努力扮演好以下几种角色: (1) 一个有鉴赏能力的读者。 (2) 一个有深度、有文采的思想者。 (3) 一个能给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知心朋友。 (4) 一个有给学生写出示范文章的写作爱好者。这就意味着在写作活动中教师同时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素养。只有将单一的量化评价多元化, 改变过去把评价作为工具, 把人作为僵化不变的评价对象的做法, 学生才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写作活动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将更能体现评价活动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写作评价, 是作文教学中的一道风景, 描绘得好, 能让学生大放异彩;写作评价, 是一座沟通心灵的桥, 搭得好, 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写作评价, 是充满教学智慧的殿堂, 没有最好, 只有不断地探索、发现、改进。

激发评价 篇2

课堂评价是一节课必不可少且非常重要的组成要素。教师的课堂评价应服务于学生的学,要成为学生发展的催化剂,使学生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因此,我认为课堂上应引进多种评价方式,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尝试多样的评价方式

在一次听课活动中,我发现有的老师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比较随意,盲目地评价学生,“你读得好,下一个!”“真好!”“你真棒!”„„是如何好,好在哪里,学生也弄不明白。再如有个学生读课文,师评价“读得没感情”,但又没有具体指导,只是结论式语言,学生不得方法,不知道怎样读才会读得有感情。况且整节课都听到这样单调乏味的声音,只会让学生感到厌倦,久而久之,学生反应冷淡,感觉无趣是自然的。对于儿童而言,都是渴望变化,期待惊喜,追求新鲜。课堂上多样的评价方式,能有效地改变课堂。

(一)口头语言评价

口头语言应机智多变,广泛收集,加强积累,使评价用语定期更换,常用常新,层出不穷,让学生学而不厌,听而不倦。

(二)口头与肢体评价相结合将口头语言的评价与体态语的评价相结合,有力的大拇指、爱抚地摸头、由衷地鼓掌,加上真诚地赞美,如此声情并茂,便能传播一种情绪,交流一种感情。

(三)实物评价

尝试实物评价,可以赠送红星、红花之外,还可以有象征意义的小物品,一支书签、一样教具,都会燃起学生的希望和期待。

(四)创新评价

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给予创新的评价。有一次上课,在检查学生预习认读生字时,一位学生将十几个生字都认会了,我灵机一动,夸她像聪明的小鸟,并奖励她像小鸟一样在全班“飞行”,令其兴奋不已,令其他同学羡慕不已。这样,学生从期待奖励,向往成功,接受评价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兴趣。

二、合理地利用积极性评价

在课堂上要避免挑剔性的消极评价,要很好地利用正面鼓励的积极性一应俱全,促使学生学习水平往更高的层次提升。记得一年级有位老师在讲《树叶》这节课时,当学生把“树枝”误读成“树叶”时,老师没有一般性地让同学评价指误或老师指误而是亲切地说:“相信你自己就能改正过来。”这很好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文中的“当”作为多音字,“筝”作为难读字,学生自然而然也就读准了,老师机智地把本要作为点解的内容化作了对学生的赞赏之词,一方面激励了朗读者,另一方面在欣赏赞美中不着痕迹地引起了全体学生的注意,全体学生在下面的激励中,在愉悦的气氛中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学习。

三、开展多向性评价

新课程在课堂评价方法上要求打破老师一统天下,主宰课堂的现状,开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的多向性评价,这样能使同学们及朗读者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一次语文课上,我指名让学生读早晨预习的课文,一名学生开始读《桂林山水》一文的第三节,“正确、流利”做到了,为了强调这一部分,我又安排另了一名学生读这一节,这名学生读得非常投入,或者说是非常“有感情”。我立刻问道:

“同学们,你们来评一评,他们俩读得怎么样?”

生1:他们读得都不错!

生2:A学生读得没有感情,B学生读得有感情。

(师生都笑了)

生3:A学生的读仿佛只是把课文读出来了,B学生读书是„„他的声音是从心里发出来的!

学生的发言让我的眼前一亮!是呀,这个多年的困惑一下子找到了答案!朗读就是要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有声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过程,可是把纯理论的东西讲给学生听,孩子们如听天书,怎么也不理解。“声音从心里发出的”,多么富有诗意的见解,多么生动的表述啊!这是学生的话,是学生感受到的话,是学生易于接受的话。我们常给学生讲要“有感情”,感情到底是什么,学生看不见,也摸不着。而此刻,他们似乎有了一种默契,一种灵感,一下找到了朗读的“诀窍”。把评价的权利让给学生,也会有精彩的结果。

四、恰到好处的及时评价

评价要及时,这是任何一位有经验的教师所熟知的。因为及时性评价很容易让发言的学生享受到思考的愉悦,成功的快感,以致步入乐思、善思,也可带动和激励全班同学积极思考。请看例子:当一名同学回答问题有困难,说话结结巴巴,其他同学都跃跃欲试举手争着回答时,老师不应当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急于让另一个同学代答,而应适时对该生加以鼓励,像“别紧张,老师相信你能行的。”“同学们,掌声鼓励他。”这样鼓励性的语言能及时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增强他的自信心,话也会流利多了。

激发评价 篇3

一、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读中有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地遨游书海、采珠拾贝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

首先要晓之以理。在每次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前,可以印发名言警句,对学生晓之以理,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能重视课外阅读。例如可以举这样一些例子:“一本好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广阔无限的生活海洋。”“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等,指明阅读的重要性。还可以鼓励学生选取有关书的格言作为座右铭,张贴于家中自己读书的房间,时时警策自己多读书,读好书。

其次要动之以情。教师还可以利用名人效应,选取名著名篇对其动之以情。如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西游记》,故事性很强,可以介绍其中有趣的情节,如三打白骨精;对语言优美的作品,《黄鹤楼送别》这样的文章,可以让学生朗诵优美的一段。《小草与大树》这篇文章中则着重让学生体会三姐妹创作的艰辛,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其他人听。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唤起学生非睹不可的强烈欲望。

再次还可因势利导。不同年龄的学生对阅读兴趣有着明显的差异,与读物性质有密切关系。在教学中应根据儿童不同程度的求知欲,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把他们的阅读兴趣激发起来。在教学低年级时能抓住一些童话、神话故事,如《宝莲灯》、《沉香救母》等这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文章,逐渐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使之能主动地去读书;中、高年级学生对童话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递减,转为对战争题材、英雄模范人物、惊险神秘之类的故事产生兴趣,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喜欢读一定文学和自然知识的文章,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则停留在低层次的童话故事和侦探方面的文章。每个学生读适合自己的读物,兴趣日益浓厚。

二、教给阅读方法,使学生读中有感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在课外的延伸,也是拓宽学生知识面最为有效的途径。要想搞好课外阅读,关键在于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使学生会读。

1、学会摘抄,多写随感。大部分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往往都注重于书中的故事情节,所以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老师可以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要求学生能随时把优美的词句、精彩的片断摘录下来,取其精华、学以致用,要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每读完一本要写下读书心得或随感等。

2、学会精读、略读相结合。“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新世纪的竞争离不开高效益,教师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益。在语文教学中,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从应用的角度看,略读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引导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可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可以指评原文的纰漏等。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只有根据自己阅读的需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久而久之,才能获得较多的知识和信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真正做到读有所得。

3、及时交流并讨论。阅读后,学生之间可互相交流阅读情况,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交流心得,也可举行课外知识竞赛……阅读之后的讨论,有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交流和讨论也是心灵净化的一部分内容。讨论可以使孩子更明晰是非、善恶,感受好的品格,更深刻地理解生活。教师和家长可以和孩子就书中的角色、情节、书本如何向我们展示新的观念为题展开讨论。

三、注重检查,适时给予评价

1、用考级制度进行定量评价。

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式的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约束的语文学习方式。对它的评价不能按照课内阅读那样运用语感、语素等要素进行细微评价,而要采用模糊评价的方式,从总体方面对课外阅读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如对课外阅读量、阅读面进行评价等。由于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广泛性,所以又不能强行对每一位学生统一要求、统一步调、统一内容,评价的标准不能一刀切。因此评价起来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学生也不明白自己进行课外阅读情况的好坏,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而通过我的观察发现乐器的考级制度可以激发学生为了达到最高级十级而不断努力练习,我想这正是因为学生有了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才能够做到不断努力。所以,我想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可以采用考级的制度,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

2、用课堂练习进行能力评价。

实践证明,大部分学生对阅读文章时学过的语言材料,掌握程度基本停滞在“理解”这一学习水平上,很难自动上升为“运用”这一学习水平。为了培养学生运用课外知识的能力,我注重在学生学习课文或者读完一篇文章后适当做一些迁移性练习,把课外知识引用到课内,从而对学生运用课外知识的能力做一定的评价。并且对学生们在课上表现进行打分,这样的评价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的深化,从而能强化阅读的效果。

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对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而言,兴趣是基础,是前提,是动力。教师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处处做有心人,才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用真情评价激发学习兴趣 篇4

一、流露真情评价,打动学生

卢梭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我们的课文是以文字为载体,承载着人的情与意,可以说是作者“血管深处奔涌出来的生命情思,从骨髓宣泄出来的生之灵泉。”因此,语文课呼唤教师评价发自内心,投入真情。例如,在教学《姥姥的剪纸》一文时,当我们醉心于姥姥那高超的剪纸技艺时,突然有学生说我们班李岚也会剪纸,剪得既漂亮又快。李岚——可是我们班最老实的小女孩,课堂上从不主动发言,给人感觉总是怯怯的。此时她的脸羞得通红,头埋得更低了。我走到她跟前说:“我真想亲眼看看,你能答应吗?”这时她的同桌已快速的帮她拿出了纸和剪刀,并说:“剪吧,剪给张老师看看。”其他同学也催她快剪,她不好意思地拿起了纸,三折两卷,再拿起剪刀“咔嚓咔嚓”不到一分钟的功夫,同桌已将她的剪纸展示给大家看:这是一只栩栩如生的小白兔,形神兼备。我带头给报以热烈的掌声,并说:“你小小年纪就和文中的姥姥一样剪啥像啥,真是一位心灵手巧的姑娘,长大肯定很出色!”此时的李岚脸上洋溢着微笑——幸福而自信的微笑。在他人评价中,自然地流露出评价者真情的评价更能使被评价者感受到评价的魅力

二、激励性的评价,感染学生

清代教育家颜昊先生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取积极性的评价,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多一些赏识与鼓励,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与成就感。为了让全体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评价时要竭力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哪怕学生的发言中只有一个用得好的词,只有一句说得好的话,也要立即给予热情的鼓励。如:“你这个词用得真准确!”“这个句子真美!”“你思考问题的角度与众不同,你能具体说说自己的想法吗?”““你有一双慧眼,火眼金睛,把藏在背后的东西也读出来了。”你倾听得仔细,耳朵又灵,这么细微的地方你都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试一试,相信自己,老师知道你能行!”……他们的发言中实在连值得夸奖的词句也没有,还可夸他们“发言声音响亮!“”你敢于发表自己意见,进步真大!”“老师喜欢积极大胆的小朋友!”鼓励性的评价能让学生智慧的火花得到迸发,并使火花熊熊燃烧,照亮全班,让整个课堂充满生机。大量的实践证明,对学生的赏识与鼓励,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相信自己,积极向上的品格,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三、探讨式评价,引导学生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不喜欢老师的诫和说教,他们期望和老师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所以课堂评价语言要尽可能用商量探讨的语气,让学生感受到民主与平等,这样有利于师生双方精神敞开后的互动与交流。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作业进行面批时,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这样一些商榷的评价:“做得很正确,若书写再认真一些,就更好了,你说呢?”“书写很认真,正确率若能再高些就更漂亮了,你同意吗?”当学生朗读课文时,也可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进行这样一些商榷的评价:“要是你刚才认真预习了,你一定会读得更流利,你说呢?”“要是加上表情就更能传情达意了,你同意吗?”这些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评价保护了学生的心灵。学生有这样一位教师能和风细语地帮助他们纠正学习中的错误,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到学习中。

四、多点幽默评价,温暖学生

有一句话这样说:“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虽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虽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学生。”孩子们都喜欢幽默的老师,这样的老师能给学生以亲切、平易近人的感觉,如果老师把幽默恰如其分地用到课堂中去,会拉近老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时学生读书声音会很小,聪明的老师不是去指责学生,而是幽默地笑着说:“你是在考验我们的听力,对吗?”这个学生肯定会立刻意识到自己读书声音小了。有的老师见学生能读出藏在字里行间的意思会夸奖道:“你简直有一双火眼金睛!”对作文写得出色的同学,夸道:“你简直就是小巴金”对合作成功的小组会夸奖道:“你们真的是黄金搭档!”在课堂中,它让我们看到的是学生一张张阳灿烂的脸,听到的是欢声笑语,体悟到的是学生的个性飞扬。我想,老师这风趣幽默的语言,对学生的影响一定会是终身的。遇上这样的老师,学生是何等的幸运!

五、客观的评价,提醒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在鼓励赞赏的同时还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既要肯定学生的成功与进步,又要及时鲜明地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与错误,让学生清醒、正确地认识自我,进而主动改进自我,完善自我,促进自身发展。

如当某个学生朗读课文后,有的老师总喜欢这样评价:“读得很好!”那么到底好在哪儿呢?学生就不清楚了。如果我们这样评价:“你字音读得正确、声音很响亮!如果能再流利一些,注意不要断句,掌握好语气就更好了。”这样一分为二实事求是的评价,不仅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正确估计,还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找出努力的方向,由此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六、互动式评价,尊重学生

评价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单方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有时难免有失偏颇。《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老师评价、同学评价与自我评价的相互结合是学生认识自己的有效途径,也可为学生进行自我修正提供最有力的依据,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进学生间的多向交流,以利于取长补短,让学生进一步在与同伴学习的比较中认识自我。

激发评价 篇5

郭华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学习评价提出了新的理念:“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这种评价强调发展性评价,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情感不断融合,思维不断碰撞,智慧不断闪现,捕捉信息、发现亮点、恰当评价自然成为评价的关键。基于以上认识,根据市、区、校课题组的研究经验,结合自己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浅谈一下如何运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运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情感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巧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情感。

1、激励语评价

人人都需要赞美,就像花朵需要阳光一样。对于小学生来说,表扬与批评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课上,评价小学生的语言要有激励性,正确合理的语言评价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获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对上课爱发言的学生可以这样评价:“老师很欣赏你的自信,你的发言很精彩。”“你回答得真棒,和老师想的一样。” „„

2、态势语评价

对于小学生来讲,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可能起到传递情感信息的作用,给学生以无穷的力量、智慧的源泉,让学生乐此不疲。如,小学生上课搞小动作时,老师可以轻轻走过去,摸一摸他的小脑袋瓜儿;学生违反纪律时,给他一个眼神;学生发言正确时,老师伸出大拇指„„

3、小小物质奖励和精神鼓舞

对于小学生,一朵红花、一颗小星、一张画片、一阵掌声、一种称号、一个暗示都会被他们看成是对自己最高的奖赏,都会使他们欣喜若狂,我们不要吝惜这些,通过这样的评价来肯定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使他们多一点儿享受成功的体验。这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有助于激励学生进一步主动探索新知,从而增强学习自信心,提高课堂学习兴趣。

二、改进数学作业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参与

1、教师恰当点评,重在激励

每次作业时,孩子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不同类型的评价,从中得到激励。例如,对作业书写认真、正确率高的优秀学生,我经常使用以下语言:“看到你的作业老师真开心,这简直是一种享受!”“你是一个很有数学才能的学生,老师因你而骄傲!”“批改你的作业,老师感到很幸福、快乐!”„„对班级的后进生,更多的是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及时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例如“这星期你的作业进步真大,相信你今后会把作业做得更漂亮”,以此来启发、引导、激励学生的进步。

2、评价方式多元化

我有时会采用作业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作业评价中来。现在的学生普遍缺少甚至根本没有检查的意识和习惯。针对这种现状,每次写完作业后,我就要求学生先作自我评价,并根据自己的认真程度和自我满意度给自己作出评定,可用一颗星到五颗星代表相应的等级。凡是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大致相当的要给予肯定,如果差距太大,则要个别谈话,找出原因。这样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自我评价,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会把握自我、认识自我。学生在评价别人的过程中,也会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

地提高自身的水平。

三、不单纯以“分数”来论英雄

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单元过关和期末检测中仍被我们采用,但有所改变。

1、运用等级制和激励性语言评价

在考试中,我改变了以往的分数制,用 “A、B、C、D”作为四个等级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评价,淡化了“分数意识”,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一般90分以上的会得A+,80分—90分之间的会得A,70分—80分间的会得B;分数高但书写差的不会得A,且会有评语“你感觉书写怎么样呢”,学生自然会知道因书写差得了个B;进步较大但分数在C档的会提一档得B,“这次进步真大,继续努力”„„这样灵活地采用等级制,不单纯以分数来衡量学生,评价会更全面。、采用多次测查的评价制度

我建立了多次测查制度,允许学生对自己认为不满意的测查结果申请第2次甚至第3次测查,直至对自己的成绩满意为止。这项措施的实施不在于结果,而在于学生参与的过程。学生对参与多次测查并不感到难为情,有的学生反而会因为二次测查得了个A而感到高兴。应该说,多次测查为学生创造了更好更多的发展机会,保护了学生的自尊,使更多的孩子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同时还培养了他们坚韧不拔的品质。

完善学业评价 激发学生潜能 篇6

【关键词】评价 兴趣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课堂评价也应充分体现这一精神。如何合理、有效地运用课堂评价,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不仅关系到课堂气氛、教学效果,还将关系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关系到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要体现多元化理念,不仅包括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还包含在课堂表现出来的态度、情感、发展潜能等综合因素。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除了上课老师、同学的评价外,学生自身还应作为评价主体主动参与评价,由此让学生认识自我,不断反思并取得学习上的进步,从而实现自我发展。

1、通过教师体态语言的评价,传递对孩子的鼓励

一种期盼的眼神,一个不经意的动作,这种体态语言的评价,不但可以传达一份关爱,还能传达一种信赖。行之有效的体态语言能体现出老师在评价时感情的投入,与学生易产生心理上的共鸣。

新教材的典型特征就是大量的识字,刚开始学生每天要识八个字,还要背课文,对于刚跨入小学校门的小朋友来说还是件很困难的事情,特别是学前没有受过学字教育的孩子,更为艰难,有些字几乎是前学后忘,所以一到上语文课他们就感到痛苦,甚至会哭着来上学。例如有一次,在教授《早餐》这课,课文本身就有几个较难的新词,如“面包、鸡蛋”等。在具体学习生字时,老师不拘泥于一种模式,每个汉字有所侧重,如“包”的构词率较高,采用一字开花的游戏;“面”字巩固刚学的笔画“横折”,由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颇高。之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也为了扩大识字量,老师带了自制的识字卡。当看到了那些新颖的自制卡片时,许多孩子都纷纷举起小手,连那个平时从不主动发言的小男孩的手也举得高高,老师心想:平时的生字都记不住,这么难的字他会记住吗?犹豫之后,还是点了他的名,想不到他竟然读出来了,并告诉大家这字是在一次与妈妈逛超市时看到的,妈妈告诉他的。当即老师竖起了大拇指夸奖了他,从此,老师发现他上课认真多了,能够积极地举手发言,成绩也逐步提高,这一极其微小的细节——只是竖起了大拇指,可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2、通过学生互赏的评价,营造快乐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集体的力量,让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评价互相促进。小学生喜欢模仿老师去评价别人,孩子们为了能够正确评价别人,就必须先认真倾听,认真倾听能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某个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起到了教师评价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判断是非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当然,学生的评价语言要适当、合理、明确、有针对性,教师得注意逐步培养并提高学生在互评中欣赏对方的水平。教师应借助好的方法来教会学生欣赏他人。歌德说:“倾诉是人的本性,而倾听是人的教养。”学会倾听有时比倾诉更难,教师应当在这些方面多给学生以鼓励。

要求学生互评时不是对着老师,而是面对着被评价的同学,用第二人称“你”。被评的同学在评价之后也表示道谢或坚持自己的看法。巧妙地引导既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让学生学会欣赏别人。作文修改讲评课时,老师就常常采用学生互评的方法,由于以前已经在写作指导时做过较多的示范,所以他们能像小老师那样评价其他小朋友。无论从结构还是内容上,评得头头是道,课堂上老师当即表扬,“你和老师想到一块儿去了,评得与老师为他写的批语完全吻合,真行!”当然,有时让学生评价会比较费时,或者有的时候学生往往说不到“点”上,这时候教师就要把握一个“度”,加以引导。

3、通过自我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自我评价旨在让学生“以人为镜”,在比较中认识自己。例如课堂上老师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的生字,学习形式各小组自定。在活动中,老师发现了一个小组活动开展得特别顺利,很快就完成了任务。于是请该组组长向大家介绍经验,他想了一想,说:“我们小组,先由组长带读,然后让组员说说你用什么好办法来记住这些生字,很快完成了任务,我们都觉得这个办法特别好。”另一个组员补充道:“我们用换部首法、加一加、减一减、猜谜法等方法很快记住了生字。我们太高兴啦!”听了他们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老师及时地给予了鼓励。

学会自评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这也是最难培养的一种能力。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教学中,学生在朗读,讲故事,做小老师和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作出判断,逐步由概括性评价向具体、客观的评价发展,多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进行自我比较,找出自己的不足和进步。学生在朗读课文后,要求其像老师平时评价那样进行自评。经过一番指导,学生的评价也变得具体、贴切起来,有的同学说:“我觉得自己读得不错,像和老树在说悄悄话呀!就是语调不够抑扬顿挫,感情不够投入,以后我会读得更好。”提问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总的原则是以鼓励、引导为主,让学生进入角色,以消除课堂里常有的那种焦虑感。一旦学生习惯于这种自我评价,他会形成健康的人格,从而就提高了学习的潜能。

参考文献

[1]舒红霞,师生情感交流实证研究,教书育人,2008(9)

[2]李文,授课语言要富有情感,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9(2)

[3]林海权,试析师生之间的情感障碍,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

改变评价方式激发写作热情 篇7

一、形式的突破——新奇活泼

以往我们对作文成绩的评定都是用分数或等级来体现的, 这样的评定难以准确区分学生的写作水平, 难以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不可否认, 分数或等级有“激发动机”和“客观评定”的双重功能, 但是作为教师更应该重视前者的功能。只要学生的写作有闪光点, 就可以给较高的评价, 可采用“附加分”来评定, 学生拿到老师有附加分的评定后既新奇又感兴趣, 他们写作的积极性也就大大提高了。

在作文批改中, 有时教师作为一个读者一时也难以给出一个客观的评定, 此时可以刻一些小印章如小红旗、小动物图案等来评价学生的作文。这些图案学生十分喜爱, 用图案的多少来加以评价, 更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二、语气的委婉——鼓励为主

在给学生的写作给予评价时, 我们的重点是抓住文章的闪光点, 满怀热情地去体验学生的写作历程, 真诚而不吝啬地去鼓励学生, 在承认每个学生作文价值的前提下, 通过尊重、关心、鼓励唤醒学生的智慧潜能, 让人人都能体会到收获的喜悦, 并在各自的起点上张扬个性, 取得更大的成功。

在评改中我们应采用各种方式鼓励学生, 把学生的闪光点充分地展示出来, 消除他们对作文的恐惧心理, 让他们觉得写作文是一种享受, 从而引领他们一步步迈向成功。在批改学生作文时, 我认真写鼓励性的批语, 如“我相信你会取得更大的进步!”等等。作文讲评课上, 对于学生独到的创见, 我常常竖起大拇指夸道:“你的想法真新奇!”“你的设想连老师都想不出来!”……这些话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但由于学生受知识能力的限制, 作文中出现错误也是在所难免。我们的评语应当尽量避免尖锐性、刺激性, 而应带有建议性, 使学生既能接受建议, 又能保持快乐的心情。如一位学生写《我家的小狗》, 我给他写了这样的批语:“你具体写出它的外形, 让我一眼就能认出。可是我对它的生活习性不大了解, 你能告诉我吗?”这种商量探讨的口吻, 使学生欣然接受了老师的建议。

三、主体的体现——自主修改

当前, 在评改作文上大多是教师“包办”了, 这就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不但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而且阻碍了学生自我评价水平的提高。虽然自改作文确非易事, 但只要在评改中授予学生方法 (如读改法、议改法) , 并大胆放手让他们自主地练习修改, 学生的修改作文的能力就会提高, 写作兴趣也会被调动起来。

(一) 互读互改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 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因此我们要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 为学生搭建交流作文的平台, 让他们在小组中互相诵读自己的作文, 并根据习作要求提出修改意见。如有不同看法, 还可以进行辩论。最后, 由小组同学合作评改。这样学生在互改中既增长了见识, 又锻炼了能力, 培养了兴趣。

(二) 自读自改

对于自己写作的修改,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是我自己的事情, 哪怕只是更改一个标点, 更换一个错字, 对于学生个人来说, 都是一种喜悦和收获, 远比老师的精批细改好得多。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运用“四读自改法”, 在通读过程中进行作文自行修改。一读, 通读全文, 立足全篇, 对照习作要求, 从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上, 看看是否符合要求, 不足之处进行修改;二读, 默读习作, 查漏补缺, 补具体内容, 去除多余的内容;三读, 逐段逐句细读, 润色语句修, 改病句、错字、不当的词语和标点符号;四读, 有感情地朗读, 全面检查润色。学生在自读自改中体会到了作文成功的喜悦, 作文兴趣更加浓厚了。

四、氛围的营造——增强信心

(一) 给学生的作品创设好的环境

每个学生都渴望自己的写作得到大家的重视和赞同, 我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将批改中发现的优秀作文进行朗诵。朗读时, 我特意创设一种隆重的氛围, 绘声绘色地朗读他们的作文, 热情地赞扬文章的动人之处, 有时还配上音乐。学生被作者的精彩描写所打动, 时常发出赞叹。此时我让大家猜一猜作者的姓名, 再请作者领回自己的作文本。受表扬的作者在同学中的威望一下子提高了, 对写好作文更有信心了, 其他同学也受到了启发和鼓舞。

(二) 努力创造展示的机会

每个学生希望自己的作品被更多的读者所了解和欣赏, 于是我积极为他们创造展示作品的机会, 调动他们的写作兴趣。

1. 汇编学生作品。

让学生汇编自己及班级的优秀作文集, 再配上学生用电脑绘制出的封面, 加上家长或老师写的序言, 不仅能够展示每位学生的才华, 而且能进一步激发全体学生的创作欲望, 让每一位学生都兴趣盎然地参加写作活动。

2. 开辟习作发表园地。

在班级的墙报、板报上开辟习作园地, 并在一旁附有师生的小评议, 诸如“心里话”、“自由谈”和“新发现”等。当学生读着师长、同伴的热情赞扬、由衷希望时, 心中的自豪感不由而生, 那一张张欣喜的笑脸就是最好的见证。

3. 积极鼓励学生向各级报刊投稿。

通过课堂评价激发学习兴趣 篇8

关键词:英语教学,教师角色,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英语课程标准》为广大的英语教师带来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课程理念,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课程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和成就感;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和稳定的学习态度。这种稳定的、积极的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动机。在小学阶段,浓厚的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它使学生不断向学习的目标努力。教学应以激发和保持小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出发点,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调动和维持他们的最佳情感状态。少年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表现欲旺盛,善于模仿,乐于参与。小学英语教师就要根据少儿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设计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营造愉快宽松的学习氛围。教师是创造这一环境的关键,首先要做到“三个转变”。

一、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传统课堂教学就是教师作为传授者、组织者、控制者,向学生传授知识并组织和控制课堂教学的进程。教师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学生是被动的知识学习者,教学几乎是一种简单的单向传递的方式。这种教育观念的长期存在,必然使课堂教学缺乏情感交流,课堂没有生气,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不强,英语学习的兴趣也不浓。

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平时的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给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学习环境,从而使之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不能再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称为“后进生”,应该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充分尊重他们,给他们自我发展的空间。

在新课程理念中,教师是一个设计者、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有时甚至是一个心理疏导者。教师应经常通过一些有效的渠道和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与学生保持平等的身份,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解除思想顾虑。教师在民主友好的气氛中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对待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出困难的原因,帮助克服消极因素的影响,使他们放下包袱,充满信心,学好英语。

二、激发学习动机,转变教学方法

要创造一个愉快、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和学生之间就要产生积极的互动,这肯定离不开教师对课堂的精心组织和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

把课堂转变为剧场。目前使用的小学英语教材都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内容就是平时学生生活的真实再现。他们非常熟悉,也乐于参与。如牛津小学英语4B教材Unit6 At a snack bar(在小吃部)和Unit4 Buying fruit(买水果)这些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教学中,教师把课堂改装成小吃部或水果商店,让学生分别扮演成顾客、老板、小贩等不同的角色,用英语进行交际。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兴致盎然,十分踊跃。(还可以利用各种电教媒体帮助创造各种生活情景。)著名英语教育专家刘道义教授曾说:“Tell it,forget,show it,remember,experience it,learn it.”(告诉它会遗忘。展示它记住了,参与它才是真正学会。)

把游戏带进课堂。英语游戏是在一定规则支配下创造的一种语言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用英语交流和竞赛。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更能活跃课堂气氛;满足学生少年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教师适当的奖励和表扬,学生一定会提高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师生共同参与游戏的过程,使师生感情进一步融洽。如“Bobby says”的游戏(反口令练习)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调节了紧张的教学节奏,又巩固了教学的重点,训练了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例如在教授“nose,eyes,mouth,ears,arm”时,英语教学可以和美术教学整合,通过画画学习,使学生对单词的音型义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学生学得非常开心,可谓一举多得。

充满童趣的歌谣也是课堂教学的游戏补充。提起歌谣我们回想起小时候像“丢,丢,丢手绢”等童年时代朗朗上口的儿歌。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把儿歌带进课堂。像:“A cat,a cat,isit thin or fat?It’s fat,fat,fat.A mouse,a mouse,is it big or little?It’s little,little,little.An elephant,an elephant,is it big or small?It’s big,big,big.A snake,a snake,is it long or short?It’s long,long,long.”教师可以教学生边说边做动作。如:两只手五指尽量分开,放在嘴角两边,分别向两边按节奏平拉,表示小猫;手掌平放,手心向下,上下起伏,做蛇爬行的动作或者将教学内容套上熟悉的歌谱或者将它编成节奏明显的小诗。如教学星期、(Sunday,Monday,Tuesday etc.)月份、节日、表示方向的介词等。

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如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像朗诵比赛,书写比赛,根据所给的教材内容绘画等,都非常受学生的欢迎。

三、走向多元化,转变评价体系

旧的评价体系主要是把学生的考分作为其行为的标准。学习困难生常被嘲笑、挖苦,总处在紧张压抑、自信心不足的状态。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就容易放松对自身的要求或破罐子破摔,形成恶性循环。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等在“全国十省市学校青少年理想动机和兴趣的研究”报告中阐明,中学生在所学的十二门功课中他们最不喜欢的就是英语,占学生总数的29.5%远远超过不喜欢语文的5.1%和数学的7.4%。由此可见,我们必须改变以前单一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多元化、全方位的评价。“Children have more need of models than critics.”(孩子更需要的是榜样,而不是批评。)我们在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学习成绩,还要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等。深入了解学生,是否有消极的因素在影响他们的学习,并能帮助学生分析,克服这些干扰。如: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遇到了家庭变故或者疾病等突发事件,以致基础比较薄弱,或者主观上已经非常努力,但由于资质问题或方法问题,而没有满意的回报;也许有学生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主观没有努力。教师对学生全方位的评价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教学,而学生也能因为教师对自身的正确评价而产生敬佩感,产生良性循环。

创造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除了教师要做到三个转变外,还可以营造良好的环境:英语角,英语画廊,英语格言,办英语小报,订阅各种适合的报刊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节日、风俗等。学生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中学习,注意力集中,思维开阔,身心愉快,能轻松理解语言材料,快速掌握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英语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莺,付利萍.小学英语教学法.东北师范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第三版).

[2]章肇中.外语教学法.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第二版).

激发评价 篇9

一、适切的评价对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更有价值

在英语课堂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千篇一律的评价用语。常用的有“Good”,“Good, very good”,“Great”,“Well done”,“Super”,“Wonderful”,等等。笼统的随意性评价,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促动作用,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的浮躁心态和随意应付的缺失品格。同时显得既单调,又不够活泼。当然在很多情景中,教师爱用这些高频率词汇并没有错。然而,情况是变化的,当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同时,我们的课堂评价用语也应该有所不同。我们可以利用语言的多样性体现出对不同表现学生的评价的不同。例如,对于表现不够好的学生,鼓励他,“OK!You are good try!(不错,继续加油!)”;对于表现一般的学生,肯定他,“Good!You are right!(好!你答对了!)”;对于表现更好的学生,赞美他,“You are very good(答得太好了!)”;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可以动情地对他说,“You are excellent!(太棒了,答得真好!)”。这样,每个学生在回答完问题后对于自己的表现会有个大概的了解,也明白了老师对于自己的回答的态度。当学生得到一般的评价时,他会更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争取得到更好的评价;当学生听到最好的语言评价时,看到自己获得了老师的肯定,内心肯定无比开心。

案例1:在一节主题是“现在进行时”的英语公开课上,上课老师边做拖地的动作,边问学生:“What am I doing?”这时一位学生站起来回答:“You are cleaning the room.”这位老师提问的目的可能是想让学生回答出这课的新词组sweep the floor,所以他马上否定了刚才那位学生的回答。那位学生失望地坐下去。

是不是学生没有说出教师预想的答案就是错的呢?sweep the floor难道就不能归属于clean the room吗?有时候答案并不是唯一的,特别是对于英语这类语言学科,是不是更应该注重学生回答的多样性和创造性呢?我们认为,教师应当避免断然否定学生的回答,而要用委婉的语言去发掘学生回答中的可取之处,实行先肯定再补充。这样的过程学生比较易于接受,也不会打击他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反而会因为自己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而形成自豪感,以后会更加大胆地发言。例如,一位有经验的老师问:“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evening?And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 evening?”学生A的回答是:“Iam going to watch TV this evening, and I am going to watch TV tomorrow evening.”回答完后同学们哄堂大笑, 他自己似乎也有些不好意思。这位老师没有指责A爱看电视而不爱学习, 而是给予鼓励性评价:“OK, I think you are so interested in watching TV, but which kind of TV do you like best?What about Discovery?OK, now we can see he’s so interested in TV.But what he like are all about learning.From these channels we can learn something we can’t learn from lesson.Right?But we can’t watch TV all the time.I believe you watched TV after finishing your homework?Right?”这样, 老师既指出了这位学生的不足, 又表扬了他喜欢的节目是促进学习的节目, 避免了直接性的打击, 有利于促进学生们的积极发言。

二、真情倾注的无声语言有时胜过有声言语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除了要善于用激励性的语言外,还要经常运用无声鼓励,即用表示赞许、喜欢的肢体语言进行评价,做到无声胜有声。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对于英语的学习,特别是对于初级阶段学生的英语学习,信心和自尊心都特别重要。一旦这两样东西丧失,不仅很难将英语学习进行下去,而且对于学生将来任何学习都是毁灭性的打击。有一个教育家曾说过,任何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学习语言的潜伏期。也许此时此刻他不会说出你教的这个单词或是一个句子,但是他却听见了,记住了,他是在积累。往往语言的潜伏期一过,他会自然而然地说出许多你意想不到的话语。英语的学习也是如此。课堂上学生也许不善于表达自己,说出的话语也许词不达意,但如果教师注重了此时对孩子的评价,静静地等待,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期盼的微笑,他可能就会更好地表达。即使学生的回答有误,也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从而激发其再次尝试的勇气和继续努力的信心。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学生正是在不断地发生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找到了科学的方法、提高了学习能力、增进了情感体验。因为出错,课程才能生成,才会有点拨、引导、解惑,才会有教育的敏感、机智和智慧,才会有对学生巨大的宽容和乐观的期待。教师的这种允许学生犯错误的心态及满怀期望的眼神会给学生一种无形的要学好英语的动力。另外,学生积极思考时摸一摸他的头;学生有独特见解时传递给他一个赞赏的眼神;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完课文,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这些无声语言都是对学生的莫大鼓励和支持。动作是无声的语言,调动体态语言进行评价,能起到口头评价达不到的效果。有些时候,合适的肢体语言比有声语言更具感染力,更能达到老师与学生的心灵相通,使学生领悟老师的用意,增加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善于调动体态语言,丰富评价内涵。例如,握握手、拍拍肩、摸摸头这些亲热温暖的举动能给学生身心带来愉悦;信任的目光和亲切的微笑能使学生心头一热,这样,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三、注意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组内相互激励

这里有很重要且经常易被忽视的一点是:评价不仅包括教师对学生作出的好与坏的评价,还包括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如果忽视了学生间的互评,就不是完整的评价机制了。

案例2:在一节英语课上,老师轮番向各组提问,回答正确的小组可以得分。各个小组在竞赛活动中十分活跃,组员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老师每给获胜的小组加上一分,得分的小组就发出一阵欢呼声。当老师提问到A组时,A组有许多学生举手,一个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迟疑了片刻后也勇敢地举起手,而当老师让其回答问题时,该生却说出了一个错误的答案。按小组竞赛规则,A组不能加分。老师把得分机会给了B组。该生在本组同学抱怨的目光中尴尬地坐了下来。“不会说就不要举手,抢什么风头!”“都怪你,我们组本来可以得分的。”该生在同伴的指责声中低下了头,在这节课上再也不敢尝试回答问题了。而活动结束时,获胜的小组兴奋不已,而失败的小组则垂头丧气,在接下来的活动中也提不起精神,学习积极性明显下降。

课堂采取小组竞赛活动形式进行教学是近些年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激发学生热情和兴趣的方式。诚然,这类活动在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上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竞赛中,教师往往忽略对学生个体的鼓励和评价,忽视引导小组内成员如何正确看待和评价组内成员的错误回答。而对于失败的小组,如何在失败面前调整情绪,使之不至于影响下节课的学习,这也是教师经常容易忽视的问题。在小组竞赛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同伴的错误回答是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什么是合作精神?所谓合作就是成员之间互相配合完成任务,并对于同伴的正确或者错误的行为进行适当合理的对待。在合作过程中,不仅要完成规定的任务,而且要促进成员的进步和成长。学生如果不能真正理解合作精神,而只是埋怨,这种课堂环境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就难以达到其真正的目的,甚至可能与目标背道而驰。在这种引入竞赛机制的课堂上,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这是值得并且一定要关注的问题。如案例2,本组同学如果能给予鼓励,“没有问题,以后加油!”这个学生的感觉就不会一样,甚至会在同伴的鼓励下积极参与下一问题的回答,还可能会有正确的答案,帮助本组同学取得竞赛的胜利。

教师应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特别是听取批评意见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诚恳友善对待学习伙伴的品质。正确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竞争意识,学会尊重,学会宽容。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评价,不仅能使学生在英语课程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更能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评价既是一种评估,又是一种激励。通过评价,学生能体验到成功的欢愉,进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军坡.浅谈教学评价方法的改进[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0, VOL17, (2) .

以多元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写作潜能 篇10

为何想找一篇让人耳目一新的有个性、有真情实感的学生佳作如此之难?且听学生之言:考试中作文分数是拉不开距离的,对作文考试,只要采取这种态度——考前猜猜题,背几篇文章;临场套套题,注意形式和书写,凑够几百字,分数就一定不会低。的确如此,由于时间关系,阅卷老师不可能对每一篇文章细细揣摩,于是,绝大多数作文分数都是一“韵”到底。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也特别注重针对考场上的特殊性,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开头、结尾的形式;出彩的语言;书写优美、卷面整洁……总之一个目的,就是要让阅卷老师心清气爽,产生好感,不忍心扣分,让学生的作文能拿一个好分数。曾有老师这样上作文课:作文课就是要求学生背网上下载的开头和结尾,并且要求学生考场上必须运用。结果是作文有了虎头凤尾,而中间不知所云,可是每次考试学生的作文分数却很高,于是这一招便成了经验之谈。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述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表述的过程……是不应该带有功利性的,如果过分强调学生的学业成绩在评价中的作用,把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衡量的标准,把考试与评价等同起来,势必扼杀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切不可把考试的作文分数作为评价学生作文的唯一标准,评价作文的手段应注重多样性和灵活性,用多元评价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

一、学生的自我评价

学生自评,是培养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学生自评是让学生成为习作评价的主人,通过换位思考的方法,促使自己写好作文。可是学生对自己作文能力和作文态度的评价与其他学习评价比较,不确定因素较多,因而难以给自己的作文水平做出一个合理的评价。针对这一点,为了让学生评价时便于操作,我们可以制定作文自我评价表。然后结合制定的评价细则,让学生认真读完自己的作文后写一个具体的评语。

当然,评价表的科学性有时很难确定,但是我们制定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在自读作文后,经过思考,肯定优点,找出不足,提出困惑。在作文评价中让学生学会发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完成对自我的激励和超越。

二、小组的互动评价

学生间的作文相互评价不仅能促进学生学习和交流,也体现了“教学是生命与生命的碰撞过程”这一理念。学生人人参与评价,可以自由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学生写作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互评活动主要鼓励学生用叙述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作文。首先应当根据自评的量表去记录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的表现,同时对其行为进行描述,包括了各种优点和改进的建议。叙述的方式可能在开始评时有些不自然,甚至有时学生的评价有失偏颇,这时教师只要适时引导,评价者和被评价者肯定都会受益匪浅。如小组同学对“记忆中的母亲”一文的评价:“你对母亲的思念令我感动,你的母亲是那样坚强伟大,让我对她充满敬佩之情。你选择了母亲和你分别的那一难忘的场面来描写,让我看到了一个在外打工的母亲对儿子那深沉的爱。不过你的作文中所流露出来的孤独让我们感到难过,希望我们能帮助你,让你感受到快乐和温暖,能更坚强地努力学习,将来回报母亲。此外,你写作时有些词语运用不当,所以我们有时不能更好地理解你对妈妈的思念和感恩之情。”这则评价极富个性,对作文中的优缺点都给予了生动的描述。这样评价的作用就变得立体化了,评价的学生在读文、评文的过程中,作文的能力必然得到提高,同时也能学会一分为二地评价别人。被评的学生也在其过程中学会了倾听,倾听别人发言,学会接纳他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学生之间经过评价交流,还能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三、教师的赏识评价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艺术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作文评价中激励手段的目的就是通过外部的刺激,激活内在的推动力量,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评价中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得到进步。教师始终要用欣赏的、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对于不好的作文切不可一味地指责、批判,而对于好的作文要敢于打破传统评分标准的束缚,大胆打高分,允许得满分,重肯定、重鼓励,让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一,要赏识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

新课标对写作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新课标在针对写作提出的评价建议中指出:“应重视对写作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要重视真情实感的表达。”这里通过对作文内容的真实,价值取向的客观、公正、求善求美和心理状态的健康等方面的评价,强调了关怀学生人格品质的健康性,反映了现代社会需要人具有求真务实、崇尚自然美、关爱生命和生活、关爱他人和社会、追求美好理想、乐观豁达而积极进取等健康的性格和心理品质的要求。

长期以来,从日常练笔到考试,作文评价十分看重作文健康的思想,即选取有益于集体、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类的发展与进步的有较强现实意义的材料。可是过分强调唯社会意义是求,忽视生活的多元化,忽视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忽视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忽视学生情感体验的个性,学生便只知千方百计迎合评价者的意图,于是会“言不由衷”地把自己掩饰起来。面对作文,总是把先前来自课本和老师的谆谆教诲作为思想基础,一写游记,就总是抒发热爱、赞美祖国之情;一写好人好事,就总是发出社会主义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感慨;一写学习,就总是为国争光或要勤奋有毅力;一写父母,就总是深夜背着生病的“我”上医院或冒雨给“我”送伞;一写老师,就总是带病坚持上课……这样众口一词、千篇一律,空话、套话甚至假话大行其道的作文,谈何真情实感?

在作文评价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赏识学生在作文中自然而然地表达出的真情,评语中多些“这是你的真实想法!”“我赞同你的想法!”“如果是我也会这样做。”“这样的想法很独特!”

第二,要赏识学生有创意的表达。

作文内容真实了,价值取向健康了,但写的可能总是老一套,没有推陈出新的新味、新意,思维形成定势无法开拓,作文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了。古往今来“咏秋”的诗词数不胜数,可最有生命力的还是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令人折服的是作者能另辟蹊径写秋,是那超乎常人智慧的创造性思维。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要能够欣赏和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营造宽松的写作环境,教师在写作指导时不要设下太多的框框条条去束缚学生的思维,要放手让学生去写,鼓励他们写自己想写的话,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促使学生创造性思维、求异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要加大自由写作力度,减少对作文要求的繁琐约束,通过日记、随笔等灵活的形式让学生的个性能够张扬。在作文评改过程中,少扣一些无实际意义的诸如“中心不明确,立意不新颖”的大帽子。坚持多就少改的原则,多肯定学生的优点与进步。特别是对写作能力差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要尽量发掘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不管是新颖的开头、结尾,或是所写的一件新鲜事、一个好的词语、句子或段落,都应给予鼓励表扬,使他们感受到写作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四、集体的展示评价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每个人都渴望别人认同自己的劳动成果,学生更是这样。教师应根据学生这一心理,创设让学生进行自我展示的机会与空间,积极搭建学生交流习作的平台。通过多种途径,提供学生展示机会,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到来自他人的喝彩与掌声,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习作的动力与信心。让展示成为无声评价,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第一,开辟班级作文园地。

欢迎学生在自己的得意之作后附上赞赏自己的话,然后张贴在作文园地内,与他人交流欣赏。

第二,编写一本作文书籍。

要求每人将写得特别好的日记,平时的优秀作文或者精彩片段收集在专门的本子上,并配上一些小插图,编写自己的佳作选。定期进行交流,互相欣赏,互相学习借鉴。

第三,举办优秀习作班刊。

挂出一本专门的作文本,将学生平时的优秀习作或精彩片段积累起来,形成班级作文刊物。

第四,投稿各级作文刊物。

设立投稿箱,引导学生随时把自己的得意之作投进稿件箱,定期选评出优秀习作,向校刊投稿,同时还引导学生向其他刊物投稿,让学生实现铅字梦想。当作文变成铅字,学生就会油然产生自豪感和成就感。

用评价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篇11

【关键词】作文  教学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94-01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学科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教师写作指导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评价是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的一条有效途径。     但当前作文评价的相对滞后,已经成为制约作文教学的瓶颈。目前初中作文评价的现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在作文批改中,很多教师应付上级的检查,不得不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地拼凑出眉批和总批。同时教师课业负担重,无暇对每个学生进行针对性地指导,鲜有精彩独到的点评。“语句通顺”、“主题明确”、“结构完整”等等几乎成了作文评语的常用语。作文考试,也是用单调的量化分值,而分值的量化,受到思维定势得影响,优生得高分理所当然,心安理得,差生作文与高分无缘,长期以往,对作文的兴趣丧失殆尽。

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把作文评价提上了教学改革的高度,倡导发展性评价,评价个性化,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我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反思中要不断摸索、研究,谈谈自己的一些作文评价策略。

1.评价要体现激励性。

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发展,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作文教学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控制功能,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和在作文教与学中的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教师要从学生终身发展考虑,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阅历,制订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计划,保持作文的可持续发展,定期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让学生时刻处在亢奋的写作冲动中,成为作文教学的内在动力。 我们要以每次作文评语为平台,注重鼓励性评语和个性化评语。每个学生,作为一篇作文的作者,他们都渴望老师的认可和鼓励。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对学生的作文大到全篇的审题立意、构思和过渡,小到开头结尾,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去寻找值得表扬的点点滴滴。如,精彩的作文,老师可在评语里说:“好,妙笔生花,你有成为作家的才华!”老师鼓励性原则还应该表现在对作文思想内容的评价上。学生思想上的一点点进步、生活中的一点点提高等等一旦表现在作文里,我们就应该不失时机的予以鼓励。如,学生在作文中写到被善良的行为感动,表示要做品德高尚的人,老师可下评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学生得到点滴的收获,就会提高和增强写作文的兴趣和自信。作文评语也可以用反问、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在言之有物的前提下,让评语充满文采。有个性的评语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如,学生的作文有很强的思想性,老师可下评语:“你善于观察事物,并且睿智地思考,文章闪烁着思想的光芒,我不由得想起了鲁迅!”学生看到内心会充满激动和兴奋,因而他就会珍惜这份荣誉,努力维护这份尊严。个性化评语是爱学生、欣赏他们、乐于和学生交流内心世界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在工作态度和书面表达上对学生的垂范。

2.评价要体现新趋势。

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关注人的发展,强调评价的民主化、人性化的发展,重视被评价者的主体性及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我们要大力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在双向交流中,发现学生在作文中的情感、困惑、要求、渴望、态度等。例如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活动,要求作者介绍自己的作品,介绍自己的写作体会,为自己的作文喝彩,采取PK的办法,决出胜利者。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参与讨论,参与评价,允许观点的交锋,在争论中明辨是非,发现作文的真谛。同时,我们可以通过作文竞赛,选出优秀作文,打印成讲义,实行资源共享,学生人手一份,进行书面点评和现场点评,有条件的话还可以把学生作文制成网页,进行在线交流,获得较高的点击率,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这种带有高度原创性、原生态作文对学生的作文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3.评价内容要综合化。

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应执行分类指导的方针,针对不同写作基础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优生锦上添花,使写作困难的学生脱贫致富。要求学生在写作上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

4.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写作档案除了存留学生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外,还应有关于学生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的记录,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

5.评价主体要多元化。

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专家等共同参与,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有目的组织学生评价作文,并不是过去人们认为的教师的偷懒招术,而是对症下药的最佳途径。随着时代的进步,家长素质的提高,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家长对孩子关注的质量也不断的提高,这是一个有利的契机。语文教师可以与家长一起评价学生的作文,共同提高学生水平。教师最好选择家长熟悉的话题作文请家长参评。但是,多数家长的品评一般仅停留在对作文内容的解读上,评语常顾及不到写作技巧的点评,而老师当然不能求全要求,而是要及时补充评价。

想要激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在作文评价时,要肯定学生的每一次尝试,肯定学生每一份努力,肯定学生每一点成功,要维护着他们的每一丝热情,维护着每一点积极性,让作文之花开遍学生的心间。

参考文献:

[1]《中学作文教学设计方案》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语文课堂教学诊断》 江苏教育出版社

[3]《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教育科学出版社)

以多元评价激发学生写作内驱力 篇12

一、认真、及时评价, 激发习作兴趣

教师在评价作文时, 一定要合理, 不但要找出不足, 而且更要肯定其优点, 还要指出怎样去努力才能使文章写得更完美。

我每次批改学生作文都会做到认真、及时。批改后, 首先引导学生认真读懂老师的批注, 包括眉批、总批、修改符号等, 让学生从教师的批改中及时了解自己作文中的优点和不足, 然后再引导学生根据批注进行修改。如果有些学生对批注理解有困难, 我就鼓励他们大胆请教, 这样时间长了, 学生也喜欢修改作文了, 写作水平提高就会很快。

学困生的作文也会有“闪光点”, 就是运用的一个词或者一个句子有其特点, 教师也一定要对这些“闪光点”给予肯定, 这样会使学困生能够享受到一次小小的成功的喜悦。经常这样就会使学困生逐步对写作产生兴趣, 水平也会随之得到提高。同时还要指出不足, 让学困生知道以后该怎样去克服写作中存在的不足。

另外, 对学生的作文评价一定要及时, 尤其是优秀生, 他们对写作有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满足他们的欲望, 及时反馈、评价是最佳的帮扶“兴奋点”, 它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学习动力, 让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更浓厚, 思维更活跃, 成绩也就会更理想, 这样还会带动其他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 使全班作文成绩都有较大的提高。

二、指出努力方向, 获得写作动力

教师要多给学生作文面批的机会, 这样学生对自己作文的优点、不足会认识得更清楚, 写作水平会提高得更快。

在每次面批作文时, 教师对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要多给予鼓励, 如:“你的文章写得真感人, 让人读起来感到很亲切, 真是一种享受啊!”“希望你下次写得更棒!”这样学生就会在教师的鼓励声中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进步也就更大。即使对于不成功的作文, 教师也要认真评价, 耐心指导。这样学生一定会从心底里感激老师, 以后对待作文会更认真, 会逐步从怕写作文过渡到愿意写作文, 最后达到爱写作文。

三、方法灵活多样, 提升写作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因此, 教师不要低估学生的评价能力, 要根据高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 恰当地采用一些不同的评价方式, 如:让学生自己评价, 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这样可以使他们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

1. 学生自己评价。只有注重在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修改加工等环节, 才能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是写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 可以引导学生反复通读全文, 看看文章是否符合本次习作的基本要求, 写得是否合情合理, 语句是否通顺, 内容是否具体, 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心中想要说的话是否充分准确地表达出来了。这样, 在读中找出自己的不足或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然后一次次地从选材、表达方法、遣词造句、标点符号、格式、文章结构等方面进行修改, 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其次, 学生反复朗读, 反复修改, 美美地欣赏自己的成功之作, 会激励自己对写作更重视, 逐步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做到写完作文就改, 发现不足就改。真正感受到好作文是认真反复修改出来的, 也会使学生养成重视认真观察、用心体会、不断积累、反复修改的好习惯。这样就可以逐步达到作文叙述有真情实感、语言精练、用词准确、条理性强等良好效果。

2. 自己找写作程度相仿的同学作搭档, 以小老师的身份认真、有效地进行相互评价。我在教学中先进行示范修改, 并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修改要求。我还从修改的态度、修改的过程、修改的方法、修改的效果提出相应的要求。这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修改方法, 增强习作修改的信心, 随之提升写作的能力。采用这种方法, 首先学生的写作积极性高涨, 有良好的态度, 再加上教师有效的指导, 这就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次, 在扩大学生阅读作文范围的同时, 他们的认知水平也在评价过程中逐步得到了提高, 认知能力也在不断提升。这样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逐渐增长了知识, 提升了分析、理解、写作等能力。

3. 小组、全班交流, 提高评价效率。定期、不定期地让每个学生选出自己的优秀作文在小组或全班进行展示, 并进行互相评价。这样学生可以参照同学们的修改意见, 根据自己情感表达的需要和方式, 自主地修改自己的习作。在交流和评价过程中, 学生既学习了别人的优点, 找到了学习的榜样, 又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这种方法学生乐于接受, 不但听得仔细、评得认真, 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从这些不同的做法中一次次感受到了“改”的乐趣和重要性, 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重视讲评, 激活思维, 增强写作信心

教师要重视每一次的作文讲评, 使学生感到写有所获, 及时享受写作带来的充实和愉悦, 从而增强写作的信心。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 我深深感到学生对每次的作文讲评都是很期待的, 他们每完成一篇习作, 就期待着教师能及时、细致地进行评价。在讲评课上, 学生个个脸上都流露着期待的眼神和灿烂的笑容。这种充满欢声笑语的教学氛围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又加深了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恰如其分的讲评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还使他们享受到了写作带来的快乐, 同时也增强了写作的信心。每讲评完一篇作文, 都有一些学生兴奋不已。有的学生会告诉我:“老师, 我今天放学就要把作文拿给爸爸妈妈看。”有的学生说:“老师, 看了您写的评语, 我真高兴, 我会继续努力的。”作文被当成范文读的学生, 就更甭提有多高兴了, 除了课堂上流露出的得意神情外, 更多的是从讲评中又一次获得了写作的动力, 享受到了成功的乐趣。从学生的这些表现中, 我对写作教学也越来越有信心了。实践证明, 有了教师的乐教, 又有了学生的乐学, 学生的写作水平会不断提高, 并能达到预期的、理想的效果。

上一篇:内分层教学下一篇:中国钢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