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组织体制(通用3篇)
审计组织体制 篇1
一、外国主要审计体制
(一) 立法型审计体制
立法型审计体制是指国家审计机构隶属于立法部门的一种审计体制。美国是实行立法型审计体制的代表性国家。由联邦会计总署—州审计局—地方审计局三级组成。各级审计组织主要包括两大部分机构, 一部分为业务机构负责具体审计事宜, 一部分为人事、培训等行政性职能机构。会计总署直接对联邦国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州和地方审计局直接对各州、地方议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各级审计组织主要负责对政府职能部门的经济业务进行检查与监督, 对各级预算编报与执行情况进行审核, 对国 (议) 会拨款情况进行检查等。各级审计组织拥有对相关部门经济往来凭证资料的查阅审核权, 对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调查询问权, 对不合理预算与拨款的暂停否决权等。在经费来源上, 为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各级审计组织的经费由国 (议) 会单列预算予以保证。
(二) 司法型审计体制
司法型审计体制是指国家审计机构隶属于司法部门的一种审计体制。在组织体系上, 由国家审计法院—地方审计法院两级组成。在机构设置上, 各级审计法院内部针对不同政府部门与主要审计业务类型设有多个审计法庭。在领导体制上, 国家审计法院独立于政府和议会开展各项工作, 属于行政法院系列, 由行政法院院长直接领导。各级审计法院主要负责对国家财政收支和预算编制与执行情况进行审核。在审计职能划分上, 根据不同审计对象在审计职能上各有侧重与突出。在审计管辖范围上, 各级审计法院分别负责本级政府管辖范围之内的审计事项, 国家审计法院有权对地方审计法院的审计事项直接介入并审核。在经费来源上, 各级审计法院所需经费由国会单独编制预算予以保障。
(三) 行政型审计体制
行政型审计体制是指国家审计机构隶属于国家行政部门的一种审计体制。瑞典是实行行政型审计体制的代表性国家。在组织体系上由中央—地方两级构成, 中央审计组织包括审计办公室和国家审计局, 地方审计组织包括各省、市审计局。在领导体制上, 审计办公室直接隶属于议会, 国家审计局隶属于中央政府, 中央审计部门与地方审计局之间无领导和被领导关系, 地方审计机关隶属于地方各级政府, 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在机构设置上, 审计办公室内没有再设置具体机构, 国家审计局和地方审计局内按照具体业务情况设有秘书处、行政管理处、财务管理和会计处、绩效审计处和财务审计处。在审计职责权限设定上, 各级审计部门主要负责对政府各级部门的财政收支活动进行审查和监督。在审计职能划分上, 各级审计部门主要发挥着对相关政府业务部门的监督职能。
(四) 独立型审计体制
独立型审计体制是指国家审计机构单独设置, 不隶属于任何部门的一种审计体制。日本是实行独立型审计体制的代表性国家。在组织体系上, 形成中央—地方两级审计部门, 中央设有会计检查院, 各级地方当局设有监察委员会。在机构设置上, 各级审计组织基本由领导机构与业务机构两部分组成:领导机构为检察官会议, 负责政策制定与宏观协调控制;业务机构为事务总局, 下设一个办公部门和五个业务检查部门。在审计职能划分上, 独立型审计体制下的各级审计机构主要发挥着独立客观监督国家经济活动各个领域的职能。在审计管辖范围上, 各级审计部门分别负责所属行政区划内的审计事项, 对其他审计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不得进行干涉与过问。
二、外国审计体制主要特点归纳分析
(一) 审计部门独立性强
一是组织上的独立性。纵观世界各国的审计机构, 大多隶属于一些级别很高的部门或直接单独设置, 与被审计对象之间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二是人事上的独立性。审计机构的负责人一般都由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任命, 这种人事安排的独立性, 有利于保持其各项工作的稳定性。三是经济上的独立性。审计机构的各项经费均有稳定的来源, 直接列入国家预算, 不受被审计对象的干扰与影响。
(二) 审计职责设定比较系统
在审计职责设定的宽度上, 许多外国审计部门不仅从宏观上对国家财政预算编制与执行、经费使用综合效益等情况进行监督控制, 而且从微观上对各级职能部门涉及的具体业务都进行审查检验, 从而使审计工作基本覆盖了国家经济运行的各个层面。此外, 在审计职责设定的高度上, 外国审计部门对该国各个层次的职能部门及相关负责领导均可以实施审计监督, 从而保证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不受部门隶属关系和行政级别的限制。
(三) 审计权限设定比较完备
首先, 许多外国审计部门具有立法权限, 对国家财经审计相关法律法规不仅有权审核, 而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废止和颁发。其次, 许多外国审计部门拥有经费分配权限, 可根据实际情况向下级审计部门直接划拨经费, 不受本级财务部门限制。再次, 许多外国审计部门拥有司法权限, 对审计查出的问题有权运用司法手段予以处理, 从而保证了审计决定的贯彻落实与审计工作的权威性。
(四) 审计法规制度比较完善
外国法制建设本身就比较完善, 在各项审计法规制度中, 对于审计体制各要素都有明确的规定, 从而有力地保证了审计体制的高效运行。例如美国国家法规中有一大类专门是审计相关法规, 这其中对于审计组织体系、机构设置、职责权限等问题都有详细明确的规定;日本也有相当数量的关于财务审计的法规, 这些法规从其制订到实施的各个环节, 都涵盖了审计部门领导关系、相关人员编成、管辖责任划分等内容, 从而使审计体制建设实现了规范化与制度化。
三、对我军审计体制创新的启示
(一) 注重增强人员配置的稳定性
立法型审计体制下各级审计部门负责人的任期都不受政府与国 (议) 会更迭的限制, 可以避免由于政治斗争或利益纠纷而可能出现的报复行为, 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国家审计机构的稳定性与审计方针、政策的连贯性。军队审计体制创新在审计人员配置方面, 可以考虑适当延长审计部门负责人的任职年限, 使其任期不受其他职能部门领导变动的影响, 并在审计人员相关技术职称评定上进一步完善, 使得广大审计工作者能够长期稳定地开展各项审计工作, 从而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和发展动力。
(二) 进一步细化审计职能划分
司法型审计体制下, 针对不同的审计对象时审计职能各有侧重, 例如在开展财务审查活动时注重于履行其监督职能, 而在为审计对象提供各项经济咨询时注重于履行其服务职能。军队审计体制创新在审计职能划分上, 应根据军队审计部门、军队审计事务所和内部审计机构的实际情况, 在保证其监督、鉴证与评价基本职能的前提下, 对其特有职能予以适当突出, 从而保证不同审计组织在军事经济运行中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 更好地推进军队审计事业的全面发展。
(三) 兼顾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与公正性
独立型审计体制下的审计机构虽然在开展各项具体工作时无需受到来自其他部门的干扰与影响, 但是它作出的各项审计决定仍需经过相关立法部门的审核并作出最后裁决后方能生效, 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对审计机构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与控制, 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审计部门不带政治偏见地、客观公正地行使监督职能。军队审计体制创新一方面要提高审计部门的法律地位, 保证其拥有足够的审计职权;另一方面又要对审计部门和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与制约, 保证其完全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开展各项审计活动。
(四) 注重提升审计工作的透明性
独立型审计体制下的国家审计机构负责对政府的各项财政收支进行监督审核, 并将审计结果予以公示, 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军队审计体制创新要想得到广大官兵的拥护和支持, 也应进一步增强透明度, 使军队审计工作取得的各项成果与存在的问题都能展现在公众视线之中, 使广大官兵拥有一个了解军队审计工作的渠道, 进而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这样才能为军队审计体制创新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摘要:随着新军事变革的深入, 审计在军队提高国防和经济效益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国外主要的几种审计体制, 分析了各自的特点, 为我军审计体制创新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外国审计,体制创新,启示
参考文献
[1]石爱中.审计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2]中国审计体系研究课题组.中国审计体系研究[M].中国审计出版社, 1998.
[3]世界主要国家审计编写组.世界主要国家审计[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审计组织体制 篇2
国家审计体制的类型
国家审计体制, 是关于国家审计机关隶属关系和权力划分等方面的制度和体系的总称。各国的国家审计体制主要有四种:
1.立法型审计体制
国家审计机关隶属于立法部门, 由议会直接领导, 依法对各级政府部门和国家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实施审计监督, 直接对议会负责并报告工作。这种完全独立于各级政府的国家审计体制, 是目前国家审计体制的主流, 被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普遍采用, 如美国、英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国。这种体制的特点是, 国家审计机关的地位高、独立性强, 不受政府的控制和干涉。
2.司法型审计体制
国家审计机关具有司法权, 审计人员享有司法地位, 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可启动司法程序迅速处理。国家审计的司法化, 使其独立性和监督职能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但是, 由于国家审计机关既要执行审计工作, 又要对审计结果进行裁决, 因此这种体制具有对国家审计机关的监督容易被忽视的缺点。采用司法型审计体制的国家主要有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国。
3.独立型审计体制
国家审计机关单独设置, 独立于任何权力部门, 只对法律负责;审计机关完全根据自身的判断, 决定审计的时间、方式和范围。德国采用的就是独立型审计体制, 联邦审计院独立于立法、司法和行政部门之外, 直接对法律负责。这种体制虽然在形式上独立于三权之外, 但是由于法律是立法部门制定的, 因此这种体制实际上还是偏重服务于立法部门。从这个角度看, 独立型审计体制归属于立法型审计体制。
4.行政型审计体制
国家审计机关隶属于国家行政系列, 是国家行政部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 国家审计机关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 对政府所属各部门、各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进行审计。这种体制的优点是:审计机关在各级政府的直接领导下, 能够对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审计监督, 能够在政府的支持下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但是, 由于国家审计机关本身又是政府的一部分, 因此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审计体制, 行政型审计体制的独立性较弱、监督力度不够。目前, 我国的国家审计采用的是行政型审计体制。
我国国家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根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政府职能的转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人民对公共资金监督要求的加强, 现行的国家审计体制已不能适应政治经济环境的要求。当前, 审计工作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
1.行政干预制约着审计职能的发挥
国家审计机关的主要工作是对本级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 揭露政府各职能部门财政收支中的不当行为。在我国现行的行政型审计体制下, 审计机关隶属于各级政府, 而各级政府既是审计机关的领导者, 其所属各职能部门又是审计机关监督的对象, 这在理论上难以解释。审计机关只是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 与政府其他职能部门在地位上是平等的, 并且职能部门的行为有很大一部分是政府领导意志的体现, 因而审计机关对同级其他职能部门进行审计时, 难免会受到行政干预。因为行政干预, 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审计难, 处理更难”的状况, 往往是问题未查清就停止审计, 而查出的问题未经处理就不了了之。一项调查结果表明:1989~2000年, 审计署特派员办事处查处的每个单位违纪金额平均是地方审计机关所查处的每个单位违纪金额的68.18倍。 (吴联生《政府审计机构隶属关系评价模型———兼论我国国家审计机构隶属关系的改革》, 《审计研究》, 2002年第5期) 虽然这一方面显示了审计署的工作力度, 然而从另一方面却说明了地方审计机关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这与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不无关系。行政干预使审计工作难以独立、客观、公正地进行, 审计的职能难以充分发挥。
2.审计后的问责机制不健全
近些年, 一些政府部门屡犯屡审、屡审屡犯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质疑。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审计后的问责机制不健全。现行的问责主体主要是同级政府, 审计报告出台后, 政府对违规使用财政资金的责任追究不严, 明显存在问责“太软”问题, 审计机关查处的问题移送到纪检、监察、公安、检察等部门的不多, 使得一些审计工作“有头无尾”。
3.审计机关难以全面、如实地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以下简称《审计法》) 的规定, 各级审计机关每年要向本级人大常委会作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报告。而现实中, 由于审计报告在提交人大之前必须先征得政府的同意, 因此一些地方审计机关在政府的干涉下, 难免会将审计出的一些问题隐瞒不报或大事化小, 提交给人大常委会的就可能是大大“缩水”后的审计报告。这种状况使人大常委会不能充分行使对政府的监督权, 削弱了法律的严肃性和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威性。
4.审计机关缺乏经济上的独立性
《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履行职责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由本级人民政府予以保证。由于审计机关的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而审计机关与财政部门却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因此审计工作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制约, 客观上影响了审计机关对财政部门的监督力度。
我国国家审计存在的这些问题, 归根结底是由行政型审计体制固有的缺陷造成的, 即独立性不强。
立法型审计体制———我国国家审计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国家审计存在的问题, 就必须改革现行的行政型审计体制, 而改革的方向就是建立立法型审计体制, 就是将国家审计机关隶属于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是因为:
1.国家审计体制由行政型转变为立法型,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
人民将公共资金委托给各级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进行管理, 各级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使用公共资金为人民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人民与各级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之间是委托与受托的关系。人民对政府使用公共资金的情况有充分的发言权和监督权。已故著名会计审计学家杨时展在《国家审计的本质》一文中指出:“用人民的钱, 必须充分符合人民的意志;是否符合人民的意志, 必须接受人民的审计监督, 这就充分体现出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精神和宪法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原则。”因此, 监督政府使用公共资金情况的国家审计机关, 理所当然地应当对代表人民意志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 即国家审计机关应隶属于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建立向人民负责的立法型国家审计体制,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充分体现。
2.国家审计体制由行政型转变为立法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行政型国家审计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确实能发挥较好的作用。但是,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政府职能已从对企业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地宏观调控, 政企已基本分开, 原来的“大政府小社会”管理模式转变为“小政府大社会”管理模式, 与原来的行政型国家审计体制相适应的政治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与此相应, 国家审计机关的工作重点已从国有企业领域转向政府部门的财政收支领域。如果国家审计机关仍然隶属于行政部门, 实行政府内部监督, 那么监督力度必然会受影响。因此, 国家审计体制应由行政型转变为立法型, 国家审计应从政府的行政职能中脱离出来, 成为立法机关监督行政机关的重要手段。
3.国家审计体制由行政型转变为立法型是审计独立性原则的要求
审计组织体制 篇3
一、现行国家审计体制基本要素分析
1、组织体系
我国目前审计组织体系分为中央———地方两级。审计署为国务院下辖职能部门,是我国最高审计机关。地方审计组织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直辖区人民政府设立的审计机关。除此之外,各地还设有审计派出机构,它是各级审计机关派出的工作机构,属审计机关的内部机构,不是一级审计组织,包括审计机关驻地方派出机构和驻部门派出机构两种。
2、领导体制
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开展工作,不受其它行政机关与社会团体的干预与制约。地方审计机关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同时受本级政府行政首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领导,审计业务以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
3、机构设置
审计署内根据审计对象不同设有具体的分管职能机构,另外还设有相关人员教育培训与理论研究机构。地方审计机关下设相应的职能部门,分别主管各个行业的审计事宜。审计派出机构内部根据具体业务特点设有相关职能处室。
4、职责权限设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各级审计组织主要负责对本级和下级政府各职能部门的预决算情况及预算外资金流向进行审核,对国有大型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损益情况进行审计,对国家大型建设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及建设质量进行监督,对大宗采购项目的定价及交易情况进行核查,对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社会捐赠基金以及其它有关基金进行监控。与之相对应的审计权限主要包括:监督检查权、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权、通报和公布审计结果权、处理处罚权和建议行政处理权等。
5、职能划分
目前对于国家审计职能并未针对不同的审计组织进行明确划分,比较主流的观点认为国家审计具有以监督、评价和鉴证为主的多种职能。经济监督职能主要是指通过审计,监察和督促被审计对象严格遵照国家相关财经法律法规进行各项经济活动,对各种违法乱纪行为予以揭露和处理。经济鉴证职能主要是指对被审计对象的各种经济资料进行审查验证,为社会公众提供关于其经济运行状况的权威证明。经济评价职能主要是指对被审计对象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审核,揭露问题,总结经验,为其业务管理与内控制度的改进完善提供权威指导与帮助。
6、业务管辖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相关规定,现行审计业务管辖可以概括为三项原则,即财政、财务隶属关系原则、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原则和指定管辖原则。在实际运用中,一般是按照财政、财务隶属关系确定审计管辖范围;在财政、财务隶属关系不清或没有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时,按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确定管辖;对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的被审计单位,按国有单位所占股份确定管辖范围;审计机关之间对审计管辖有争议的,由其共同的上级审计机关指定管辖。
7、人员任免与配置
在人员任免方面:审计署审计长由国务院总理提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进行任免;审计署副审计长由国务院任免。地方审计机关正职领导由本级政府提名,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副职领导人由本级人民政府任免。地方各级审计机关领导人的任免,应当事先征求上一级审计机关的意见。审计机关负责人在任期内被撤换必须出现下述情况之一:一是触犯法律而被追究刑事责任;二是严重失职渎职受到行政处分;三是身体状况无法继续胜任本职工作,否则不得随意将其撤换。对于各级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任职资质,相关法律法规从政治立场、业务能力等方面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8、经费来源
从审计机关的审计职责来看,它应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因而与财政部门之间形成了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为保证审计部门切实履行其相关职责,避免因经费来源受制于人而出现变通审计结果、影响审计质量的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特别规定,审计机关履行职责所必需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由本级人民政府予以保证。
二、现行国家审计体制优势分析
1、组织体系层级完备
国家审计体制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组织体系建设方面已经较为成熟。首先,从中央审计组织来看,国家审计署一方面对国务院各职能部门的经济运行活动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另一方面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全国多个城市地区以及政府重点部门设立了派出机构,从而形成全面的监督与控制。其次,从地方审计组织来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均设立了审计机关,全面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各项审计事务,与中央审计组织共同构建起一个基本覆盖全国范围的审计网络。
2、机构设置系统科学
国家各级审计组织在内部机构设置上都较为完备,不仅根据审计对象的具体分类编设有针对性的专职审计机构,而且还设置有相关行政管理与综合协调、人员培训与理论研究、计划制定与后勤保障等相关配套机构。这样一方面保证了国家经济运行的主要环节基本都有专职的业务部门进行对口监督审查,对重点领域和相关部门进行全面的审核;另一方面也能够结合国家经济工作范围和重点的调整及时做出应对,始终围绕经济建设发展大局,从审计角度有力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
3、管辖范围界限明晰
在20多年国家审计工作的实际开展中,审计署与地方审计机关之所以能够形成比较良好的分工合作,原因就在于国家审计体制的管辖范围划分比较清楚,基于财政财务隶属关系这一原则已基本可以划分大部分审计事项的具体管辖,同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又增加了国有资产监管关系这一重要划分指标,由于各级审计机关的审计对象中基本都存在国有资产,因而以此为依据,就避免了许多因管辖范围不清而引起的争议,最后考虑到一些特定事项的复杂情况,规定上级审计机关对管辖范围争议事项具有最终裁定权,从而为各级审计组织的明晰分工与有效配合提供了最为全面的保障。
三、现行国家审计体制缺陷分析
1、领导体制严重制约审计独立性
在现行领导体制之下,审计署在国务院领导下开展工作,地方审计机关在各级人民政府与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下开展工作,实质上是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进行各项具体审计业务活动,这样就很难保证审计工作应有的独立性。首先,审计机关各项审计工作计划的制定与审计对象的选择,往往会受到政府的干预与控制,对于涉及一些敏感项目的审计事项也常常面对来自各级权力机关的压力。其次,由于审计人员的调动、任免问题由地方政府部门决定,出于个人升迁及相关利益的权衡,他们在具体工作开展中往往会迎合政府部门领导的意愿,对审计结果进行加工与处理。再次,审计机关的经费由政府财政部门负责审批,而审计机关与财政部门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审计工作不可避免受到制约,这就大大削弱了审计监督的力度。
2、审计职能发挥不够全面
一是政府审计的服务职能没有完全体现出来。目前,各项政府审计成果多为内部专业性报告,对社会公众的开放程度与范围还有待加强,各社会机构很难从中获得相关信息,无法切实从政府审计活动中得到帮助。二是社会审计的监督职能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由于注册会计师与审计师分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这样就人为地在管理体制上造成分割,相关制度规定与工作流程不相匹配,难以形成合力对社会机构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三是内部审计机构的控制职能偏弱。目前许多内部审计机构人员老化现象比较严重,并且以离退人员居多,导致后备力量严重不足,同时对新的审计方法与审计理论的学习能力较差,不具备在新经济形势下开展各项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很难对所在单位各项经济业务情况形成真正有效地控制。
3、审计职责权限设定不完善
首先,随着国家审计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审计职责范围在进一步的扩大,而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及时对相应的审计权限予以确认,导致审计工作中面临严重的“有责无权”或“责大权小”问题。例如对于在审计工作中查出的各种问题,由于审计机关本身不具备相应的司法权限,就很难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因而无法进一步查找更深层次的问题,延误了审计时机。其次,国家相关法律对于审计权限缺乏必要的责任追究条款,没有规定如果出现权力运用不当的情况应对审计主体进行怎样的处理,这样一方面可能造成审计人员滥用手中权力,滋生腐败;另一方面可能造成审计人员的“不作为”,降低工作效率。
四、现行国家审计体制的可取经验
1、军队审计体制创新应进一步丰富其组织体系
在审计组织体系构建上,国家审计已基本形成一个覆盖全国的网络,而军队审计体制在组织体系设置上至今仍存在一些盲区,在经济活动愈发频繁且直接影响军队战斗力的师、旅级单位并未设置审计机构,而且从省域范围的角度来看,交叉与空白现象并存,这一问题应在军队审计体制创新过程中予以考虑,一方面增强组织体系的延伸范围,另一方面科学梳理现存交叉设置的组织体系。
2、军队审计体制创新应系统设置其内部机构
在机构设置方面,国家审计机关的划分要远远详细于现行军队各级审计组织,军队审计体制应结合军事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在机构设置上进一步予以细化,力争使主要的军队财经活动都有各自对口的审计主管机构,同时应增设人事、教育等具体职能部门,保障各级军队审计组织的自主高效运作。
3、军队审计体制创新应科学划分管辖范围
现行军队审计体制在管辖范围上只是简单地从军队指挥关系和管理体制上进行相应的划分,而国家审计体制在划分管辖范围时,更多地站在审计事业自身实际情况的角度,按照财政财务隶属关系、国有资产监督原则来划分,值得军队审计体制认真研究和学习。在进行军队审计体制创新的过程中,应结合当前新军事变革的具体情况,尤其是大联勤改革下军队审计体制在管辖范围上面临的种种问题予以重点解决。
4、建立派出审计机构是军队审计体制创新的重要内容
【审计组织体制】推荐阅读:
审计组织06-26
金融审计组织05-20
国家审计组织06-13
企业组织审计07-23
经济责任审计组织方式08-13
如何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工作08-18
审计体制08-20
审计监管体制10-31
审计体制建设11-18
审计体制改革研究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