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系统论

2024-10-25

社会系统论(精选12篇)

社会系统论 篇1

社会是一个有机运转的系统,各个组成要素按照某种结构排列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动态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实现其社会功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图画。[1]”社会系统论以整体思维为核心,着眼于系统中的要素与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探知系统的行为和功能,为人们认识、分析、解决问题提供了一种高屋建瓴的理论视角。

网络天然的开放与互动属性决定了网络舆论系统是一个巨大的复杂体系,社会各方势力的声音在此博弈交融,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的自转与公转以一种强有力的方式重新结构社会,促进社会形态的改变。

1 网络舆论系统的自转

网络极大地满足了舆论对空间和时间的要求。一个社会事件在经过网络放射性的传播扩散后,迅速吸引各方关注,并在短时间内形成意见空间,来自民间、媒体和官方等不同势力的声音汇集于此,各方编织的观点网在系统环境中不断碰撞交织,在自我修正能力的帮助下逐渐趋于统一,促进网络舆论系统自身的有机运转。

1.1 网络舆论系统中的各要素

网络舆论系统中包含问题发生、观点互动、意见趋同三个关键因素。新的媒介环境中,网络成为信息生产与传播的重要阵地,它通常作为信源,向四周放射性地发出信号灯,意见领袖从海量信息中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经过二级传播,事件以裂变式路径传向更广范围。社会事件在经过传播中介者,一般是社会媒体的议程设置后,被提到社会日程上来,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各方舆论势力相互博弈,不同观点在交流中互动整合。这一阶段通常是舆论形成过程中的必要阶段,也是关键阶段,不同阶级、不同利益主体各抒己见,网络舆论呈现一片混乱,多元意见主体间相互较量。伴随着观点的对抗、整合以及更多的事件信息的披露,各舆论势力间找到契合点,加之主导舆论的影响,网络舆论声音趋于统一。网络舆论系统就是事件不断明朗、观点不断自我修正的一个系统。

1.2 各要素整合而成的网络舆论系统

贝塔朗菲给系统的定义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元素的综合体”[2],网络舆论系统中的各要素间相互作用,任何一个要素脱离了系统都失去了意义,而要素也正是因为处于系统中才能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价值。在舆论形成的初级阶段,庞大的草根网民是主力群体,各种移动终端为网民发声提供了入口,许多社会问题正是由这些端口进入到大众视野,引发人们关注,舆论意见初现,它为整个系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随后,在信息传播中介者,一般是社会媒体的助推下,经过媒体的议程设置,事件被提到社会日程上来,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讨论中,媒体运用自身资源优势不断探求更多的事实信息,并亮明自身立场,引导舆论走向,为舆论系统的理性运转提供环境。经过一段时间的事件发酵,主导舆论声音对舆论系统进行观点修正,引导舆论走向理性与明晰。由各要素整合而成的网络舆论系统实现了舆论引导效果最大化。

2 网络舆论系统的公转

互联网作为社会舆论的扩音器,打破了长期以来“一家之言”局面,网络舆论系统的有机运转使各方观点突破了空间局限,及时的交流互动加快了意见的整合,提高了各方势力的谈判效率,减小了社会运行成本,对社会系统及其他子系统产生影响。

2.1 社会系统中的网络舆论系统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它的触角遍及社会各个方面,网络舆论系统是社会系统中众多子系统的一支,开放性使它与其他子系统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例如网络舆论系统在与政府建设系统的互动中,网络舆论对政府建设形成外部监督力,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矫正,规范政府行为,提高政府运转效率,带动社会健康发展。同时,政府强有力的社会管理地位也为网络舆论系统的高效运转提供帮助,出台的相应规章制度和管理条例使网络舆论在一定秩序内发展整合,使舆论系统不断调整自身行动,以适应社会需求。

在庆安枪击事件中,网络舆论的力量是事件真相逐渐明朗化的有效力量,同时,也对政府的舆情应对能力提出了挑战,使其发现问题所在。枪击事件发生后,庆安政府完全没有意识到民众对这一类事件的敏感性,事件发生后十几天才对此做出正面回应,这极大地挑战了公众对于政府的信任程度。个别政府的任性傲慢的处置方式成为激起民众更大质疑和怒火的添加剂,各种舆论声音在这种环境中愈加激烈。在如今的网络时代,提高对网络舆情的应对是时代环境给政府管理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应加快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

2.2 网络舆论系统依存的社会系统

社会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大系统,其中的各个元素的排列组合与结构方式决定了社会的形态,某一个元素的结构地位或作用程度都是影响社会面貌的因素。互联网作为时代的新生儿,自诞生以来,以难以形容的速度迅速发展,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用自己的实力在社会系统中牢牢地占领一方领土,不断扩张,并用自己的方式强有力地重新结构社会。如今,互联网思维广泛提及,这是社会各界都要重视的一个新方面,只有审时度势,认清局面,适应社会环境,顺应时代要求,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推动社会前进。

3 网络舆论的监管措施

内因是事物发展运动的动力和源泉,决定了事物的性质和方向,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助推条件,事物的发展离不开内外因的综合作用。现实社会环境中的各种舆论声音依托网络空间进行意见表达传递,相互碰撞交融,形成庞大的网络舆论系统。加强对该系统的监管,能够更好地给社会各界提供信息支持,更好地规范信息传播,营造健康的社会舆论环境,形成统一的社会思潮,建设和谐社会。

3.1 自身系统的不断完善

打铁还需自身硬,提高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协调互动是促进系统建设的关键。一方面,要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能力,在舆论形成初期对网络舆论有一个初判,提高对虚假信息的辨识度,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在观点互动中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保持理性头脑,不盲目跟风。另一方面,媒体要保持事件敏感性,对网民关注的热点话题时刻保持警觉,一旦矛盾发生,媒体要迅速地对事件发展做出预判,预测事情发展走向,并在社会各方势力间搭建沟通桥梁,促进观点互动,实现主体间的有效沟通,扼杀谣言产生的温床,引导社会舆论的走向。此外,在意见整合过程中,政府作为强有力的管理力量,要尽快提供出更多的事实信息,并及时发声,占领舆论引导制高点,促进舆论的有序理性整合。

3.2 外部力量适时介入

哈贝马斯认为:“科学技术的合理性本身也就是控制的合理性,即统治的合理性。[3]”网络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发展的支撑,这是它的堡垒也是它的软肋。对于网络舆论的管理,技术方面的帮助是有效、直接的,对于一些不良言论进行及时的删除、屏蔽是维护舆论交流秩序的必要手段,而为不同势力间的交流提供沟通平台也是网络技术的责任应当。同时,法律作为有力的约束力,在社会事务的管理中永远不能缺席。我们要加快网络舆论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设进程,明确各方责任与义务,形成外部约束力,规范舆论各方行为,营造有序和谐的意见交流环境。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

[2]苗东升.系统科学精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26.

[3]张仁汉.关于正确引导网络舆论的思考[J].浙江学刊,2011,(1).

社会系统论 篇2

向春玲

-----------

人类社会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有机系统,同时,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是不断地与自然界进行能量交换,内部结构不断调整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动态系统。另外,社会生活系统还是从属于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与政治、经济、文化系统共同支撑社会大系统的存在,维护社会大系统的正常运行。社会系统有两种运行状态,一种是社会子系统之间保持相对的均衡与协调,从而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另一种是社会子系统之间的不协调,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大系统运行的需要,例如社会的经济系统发生变迁,而社会的政治、文化、社会管理等没有相应的变革,社会结构失衡,从而社会生活呈现非良性运行的状态。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就是要追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相互协调,保持社会有序和谐的发展。

从社会系统的整体性和层次性出发,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将从两个层面来展开:一个方面是广义的和谐社会的建设,它着眼于社会大系统的整体性,要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等方面统筹考虑,为此,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另一方面,是狭义的和谐社会建设,即社会子系统的良性运行,为此,要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实现公平与正义,完善我们的社会政策和措施,健全我们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更好地统筹社会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和利益要求。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既是并列关系,又是包含关系。

在社会大系统的和谐社会建设中,改革开放20年来,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有了极大地改善。政治体制改革也有了很大的进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已构成中国政治生活的亮点,政治体制改革正在加紧建设和完善之中;文化建设近些年得到了全社会的重视,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但是,社会子系统的建设和社会管理方面相对滞后,以至于出现了许多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从近两年的情况来看,我国突出的不同利益群体的矛盾冲突主要表现在农村征用土地、城镇居民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日益严重,基层政府与农民之间关系紧张,重复上访和集体上访现象、群体性事件也有所增加,城乡、区域、阶层之间的差距呈现出持续扩大的趋势。这些问题都直接关系到社会成员的生计民生问题,因此,需要我们高度关注社会子系统的建设和维护,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相适应,实现社会大系统的和谐。所以中央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到与市场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先进文化建设并立的突出位置,并强调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最为紧迫的重要任务。

社会子系统的和谐社会建设从当前来看主要是要协调好社会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当然,在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是相对的、具体的,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是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要同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日本智能社会系统设备需求旺盛 篇3

报告显示,在今后10年时间里,日本智能社会系统设备的需求都将保持旺盛。

五大领域智能系统市场需求日益提高

报告书将目前社会系统中通过使用ICT技术得以升级,并与其他系统和服务相联动,或者装配蓄电池便可自主操作的系统定义为智能社会系统(以下简称为智能系统)。其中,各个领域费用分别为:能源2010年为59亿日元,2011年达62亿日元,2020年可达296亿日元;交通2010年为34亿日元,2011年达46亿日元,2020年可达860亿日元;零售分销2010年为390亿日元,2011年达390亿日元,2020年可达1830亿日元;安全防灾2010年为75亿日元,2011年达92亿日元,2020年可达256亿日元;医疗保健2010年为357亿日元,2011年达348亿日元,2020年可达814亿日元;智能系统2010年为916亿日元,2011年达938亿日元,2020年可达4054亿日元;综合数据得出,2011年,日本五大领域14个项目的智能系统的市场同比上年增加2.4%,达到了938亿日元。

日本一直致力于提高电力、交通、通信等领域的基础设施等级,新的基础设施较少,但日本寄希望于在更新老化设备的同时,通过ICT技术将社会系统向智能化推进。特别是地震后电力系统极不稳定,日本更需要创建一个新的机制。

此外,交通、安全和防灾、医疗等领域之间的合作、向智能化发展的解决方案也越来越具体。专家预测,2020年智能系统市场将是2010年的4.4倍,达到4054亿日元。

组件设备、服务市场双双同比增加

2011年,日本社会智能系统所需的11种组件设备同比上年增加了29%,达到2855亿日元。2020年之前,智能系统、服务将越来越普及,组件设备的市场必将扩大。能源领域的智能电表、功率调节器以及交通领域的PHV、EV都将成为牵引市场扩大的主力军。服务市场同比上年增加2.4%,达85亿日元。电力、通信和运输供应商都已触及该市场。各汽车和家电制造商不甘心止步于商品的销售,还将涉猎智能系统和服务研究。组件设备2010年为2214亿日元,2011年达到2855亿日元,2020年预测可达27260亿日元,相比2010年提高了12.3倍。服务2010年为83亿日元,2011年达85亿日元,2020年将达1746亿日元。

智能系统、组件设备和服务为三大重点

未来10年,日本将大力发展社会系统,而智能系统、组件设备和服务将是重中之重。

社会系统论 篇4

关键词:社会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化

1 背景及意义

在当今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中, 信息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非常重要的部分,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 而社会信息化涵盖的领域很广, 从行业上看, 包括旅游行业、文化体育、教育信息、环境监测、流动人口、医疗信息等, 因而能否准确地、及时地掌握大量的信息是做好当代统计工作的关键。社会的信息化要求统计的信息化, 统计的内容、对象、渠道发生了重大变化, 对统计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行业要求统计工作实现信息化, 要求统计政务实现信息化, 统计工作流程实现信息化, 统计生产力跨越式发展, 大大提高了统计信息产品的时效性, 大幅度降低统计数据技术性差错, 统计整体工作水平将迈上一个新台阶。因而, 建立一个对社会信息化进行管理和统计分析的系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对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然而目前, 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在社会管理服务中旅游行业、文化体育、教育信息、环境监测、流动人口、医疗信息等方面存在分散建设、重复投资“、信息孤岛”、管理困难、缺乏量化的应用数据, 没有形成建立在客观统计数据上的科学决策系统和工作模式, 各部门的信息无法互通。

由相关文献可知, 孔晓飞 (2009) 利用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将原有的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和资源转变为可共享的标准服务, 实现了对原有电子政务系统集成、信息共享。印小冬 (2015) 探讨了基于SOA架构的信息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利用SOA架构, 实现信息共享, 充分调动了信息系统中各个环节的信息处理。然而无论是电子政务系统还是信息管理系统, 其子系统均缺乏对各类信息的统计分析功能。

基于社会信息化对统计工作的需求, 为有效解决各行业“信息孤岛”、管理困难等问题, 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和手段以及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建立一个较完整的、可扩展、开放式的社会信息统计管理系统, 强化信息资源关联整合与综合复用, 为各行业的统计分析提供了便利。

2 系统特色

社会信息统计管理系统, 不仅信息的来源是最关心的问题, 架构的建立也非常重要。如何依托云计算来实现将原本相互隔绝的各类应用系统、信息资源与当前建设和未来建设的各类应用和数据构建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的交互服务是本系统的关键, 因而, 社会信息统计管理系统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1) 开放性。社会信息统计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保持社会内部的联系与协调, 收集、整理和传达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的信息, 从而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因此, 它必须对内形成有效的传播渠道, 对外伸出普遍的触角。开放性是社会信息统计系统执行其功能的一个重要前提。

(2) 标准与规范。标准与规范支撑体系是保障整个社会信息统计管理系统实施成功的软性因素, 也是保障成功实施最重要的一环, 除了贯彻国家有关的标准外, 还需要制定用于指导社会信息统计管理平台进行整合、集成、协同的实施规范, 并依照规范科学合理地进行应用实施。

(3) 集中运行。平台硬件由一组高性能的服务器 (服务器云) 和储存设备 (储存云) 组成, 运行一套“云计算”模式的政务业务软件, 为各部门提供政务业务应用服务。

(4) 统一维护。平台化 (相对于分散的多套系统) 降低了维护的难度和工作量, 便于提高维护质量, 大大降低维护成本。单一并且集中的硬件设备, 便于实现冗余, 保障高可用性和数据安全;单一的软件, 方便运行维护, 同时方便今后的扩展与升级。

(5) 分别应用。平台为每个部门提供一个应用账户, 每个账户是一个逻辑上完整、独立的业务系统, 提供完整的政务办公功能, 并有自己的系统管理员, 可根据本部门的需求独立进行设置与管理, 账户之间逻辑隔离互不影响。!

(6) 逻辑隔离。各个账户逻辑上完全隔离, 由各部门自行管理本部门的办公设置和办公内容, 保证了部门内部办公的独立性, 完全符合办公规定。!

(7) 数据自动交换。平台配有数据公文交换服务器, 实现各部门业务数据直接交互和交换。

(8) 提供灵活的自定义功能。各个使用部门可以灵活地定义自己的组织机构、表单格式、工作流程、文件管理体系、访问权限、打印格式等等, 自定义项目丰富, 能够充分满足各个使用部门的具体办公需求。

(9) 良好的易用性。平台使用部门众多, 使用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 易用性尤其重要。应实现完全浏览器操作, 操作界面直观易懂, 符合日常办公习惯。实现可视化表单定制和智能化流程定制等, 避免复杂的概念和术语, 使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也能胜任账户管理工作。

(10) 统一安全认证机制。平台除一般性安全机制 (用户名+密码身份认证、用户身份锁二次认证、文档加密等) 之外, 还可建立统一的电子签章和CA认证, 进一步保证办公的认证性和保密性。

3 技术优势

本系统平台基于SOA架构, 采用组件化开发的框架及面向服务架构的设计理念, 采取Web Service技术、Portal技术、WEB2.0技术等开发技术, 并基于LDAP协议, 实现统一用户管理、统一身份认证;集成中间件系统, 保障快速开发、应用环境;集成CA认证, 保障认证和传输安全;同时平台采用“先进、标准、开放”的技术以及“高性能、高质量、成熟的”产品进行建设, 以确保平台的品质和后期运维扩展。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 业务流程重点保护原有模式、简化业务流程, 确保原有工作模式不被改变或打乱, 着重应用新技术、新手段简化繁杂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实现原业务流程与新业务流程、原信息系统与新建系统间的平滑过渡, 具体操作办法、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4 系统功能

基于面向服务的设计理念设计本系统, 以服务的形式划分系统的各个模块, 基于web服务开发系统, 能够很快实现系统的分层次结构, 使系统具有松散耦合、可重用性, 更加符合软件体系结构模型。系统的基本架构是以网络服务为基础的设计, 其总体框架图如图2所示。

4.1 用户层

系统的用户包括系统管理人员、个人用户、企业端用户及政府主管部门的管理者。

系统管理人员:对个人、企业及政府监管人员账户权限分别进行管理, 对系统进行维护等。

个人用户:实现对信息的查询、网上投诉建议等。

企业端用户:管理对应的功能模块, 包括基本信息上报、查询、统计分析等。

政府主管部门的管理者:主要通过对社会信息统计管理系统涉及的活动主体 (个人和企业) 的进入、退出、资质及涉及国民健康、生命安全、可持续发展等行为进行监督。

4.2 应用层

应用层包括16个系统, 分别为3个基本信息系统、7个社会信息相关统计系统和6个相关服务类系统。

4.2.1 基本信息系统

包括个人信息管理系统、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财务状况管理。个人基本信息包括个人的年龄、性别、地区、联系方式、个人收入等, 企业基本信息包括名称、地址、类型、组织机构代码、注册资金等, 并且个人和企业能实现账户管理、权限管理、日志管理等功能。

4.2.2 社会信息相关统计系统

包括涉旅行业统计系统、文化体育统计系统、教育信息统计系统、环境监测统计系统、流动人口统计系统、医疗信息统计系统以及交通信息统计系统。

各统计系统又分别包括基础信息管理子系统、运营管理子系统、统计分析管理子系统等。

(1) 基础信息管理子系统。实现对各行业基础信息的统一收集, 包括人员信息、基础设施信息等。

(2) 运营管理子系统。实现对日常运营的管理, 各行业收集的日常运营数据都存在差异。

(3) 统计分析管理子系统。实现对信息的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 可以获取到日常运营的基础信息, 同时生成图表、报表, 并支持导出功能, 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其包括以下基本功能。

表单定制。提供各种类型的工作表单、输出表单定制功能。对于工作表单, 动态设置其录入选项, 并将其与用户角色绑定。

表单的输出。将其与被统计事项和字段绑定, 实现智能化统计。

查询。提供建立查询模板的功能, 通过定制查询模板, 相关人员在业务应用系统中可以直接使用定制好的查询, 方便快捷地查询出所需要的内容;对于每一个查询, 可以设置查询条件、查询相关业务、查询相关人员和查询明细。

统计类型定义。通过统计类型功能模块, 可以方便地定义各个业务类型的各种统计, 例如统计周报、月报、和年报等;并定义这些统计的使用权限, 哪些部门可以统计, 哪些部门可以查看统计结果等;统计类型可分为配置实现统计和自定义统计。

4.2.3 相关服务类系统

包括社会保障、信用体系、政策法规、GIS服务、短信平台和监管平台。

社会保障。为个人和企业用户提供社会保障相关通知、公告、诉求及咨询服务等。

信用体系。在各层面为各级部门信息系统提供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身份鉴别、防抵赖等信用服务。

政策法规。相关部门对内或对外发布政策法规有关通知、文件等, 并对所发布的历史信息进行管理与维护。为用户提供相关政策法规类咨询服务。

GIS服务。通过网络向外提供GIS处理功能的Web服务, 服务处理的数据既可以来自本地数据, 也可以来自网络或者其他GIS数据服务, 通过网络返回给调用的用户或应用服务。

短信平台。实现与平台所有用户短息管理, 通知、消息等可以短息发送, 提升社会信息管理服务效率。

监管平台。政府相关监管人员通过此平台对社会系统统计管理系统全方面进行监管, 主要是对个人和企业的相关活动信息是否规范, 并对是否涉及国民健康、生命安全、可持续发展等行为进行监管。

应用层系统各角色通过系统的功能模块实现特定的操作服务, 功能模块通过系统平台和后端数据库交换数据, 以获取必要的数据返回给请求者。

4.3 支撑层

支撑层为系统的运行和相关应用系统的开发提供软硬支撑, 包括网络、云服务器、数据中心、网络安全等。

网络。为系统的应用提供了必要的网络基础环境, 提供了可靠、有效的信息传输服务通道。

云服务器。提供云应用服务平台, 与市政府云计算中心深度融合, 解决已有系统的数据迁移、配置工作流引擎、ELT组件, 搭建SOA框架体系, 实现统一权限认证、数据集中管理与交换标准、数据采集及挖掘、数据源和运维管理等。

数据中心, 与相关系统对接, 如教育系统、医疗系统、旅游政务门户网站等, 并对数据进行管理, 实现数据间资源交互。

网络安全。为各级部门信息系统提供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等网络安全服务。

通过以上完整的支撑架构, 形成了“社会信息统计管理系统”, 各种分布式应用系统和网络资源, 就被完整地组织在一起, 起到了相互数据沟通、相互服务调用、相互业务协同的无缝结合。

5 社会意义

社会信息统计管理系统所涉及的行业有涉旅行业、文化体育、教育信息、医疗信息、环境监测、流动人口、交通信息等各方面统计, 实现相关信息收集、审核及汇总自动化, 并且可以在计算机上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复核, 保证进入系统后信息的准确性, 并且自动汇总, 生成各种统计报表从而使得信息处理过程更加方便、简单和规范。

在教育方面, 统计相关人员可以通过教育统计平台 (与校内网数据对接) 收集信息, 实现现代教育统计信息分析和预测决策自动化, 保证在完整收集信息的前提下能自动提供分析报告, 并且基于SOA框架下, 实现跨部门的综合信息库, 可以解决校内存在着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 资金浪费严重, 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在医疗卫生信息统计方面, 从信息来源可以实现在医院内部、医院之间、地区之间对相关医疗信息进行横向或纵向统计分析;从时间上可以实现定期和随机分析, 形成统计分析报表;从内容上看, 可以实现医疗工作效率分析、医疗工作质量分析、疾病构成分析, 从而发现问题加以改正, 并为各级领导提出有针对性的决策。在信息化时代, 借助流动人口统计平台, 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可以分发账号给各地区流动人口管理统计工作人员, 实现对日常流动人口基本信息的录入, 包括流入人口、流出人口、育龄妇女、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人数等信息, 并对流动人口进行管理、统计分析和预测。

系统在文化体育、交通、环境监测方面的统计工作也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同时, 社会信息统计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旅游行业等相关指标数据的对接。如通过教育与医疗之间的相关指标的统计分析, 可以研究教育与医疗之间的关系, 如文盲率和婴儿死亡率是否有着一定的联系等, 教育如何更好地为医疗事业服务, 医疗的发展是不是可以促进教育的进步;再如文化与旅游产业密不可分,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研究文化与旅游业之间的相关分析, 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相互融合、共同繁荣提供科学决策有非常重大的作用。

社会信息统计管理系统是集多种系统于一体的, 能够实现各部门及相关产业信息资源的互通互信, 将统计工作由单一的汇报职能转变成预测、监督、控制为一体的多职能相互结合的综合工作, 对企业的发展、政府的决策提供较大帮助。

参考文献

[1]孔晓飞.基于SOA的现代电子政务系统的构建[J].2009 (3) .

[2]印小冬.基于SOA的信息管理系统架构研究[J].软件开发与应用, 2015 (16) .

[3]罗铁军.基于SOA架构的区域政府信息交换体系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化, 2012 (12) .

[4]穆晓青, 张金环, 任子毅.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及开发[J].统计研究, 2010.

[5]刘爱芸.论信息化社会中统计的全方位电子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 15 (23) .

[6]张波, 张杰.基于SOA的高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研究[J].信息科技, 2013 (2) .

社会系统的新模型 篇5

社会系统的新模型

在马克思历史唯物论系统模型的基础上,吸收拉兹洛系统模型和钱学森系统模型的优点加以创造,建立社会系统的新模型: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基础上,以人为元素,以文化信息库为核心,包含物质、人、文化信息三种生产系统和作为上层建筑的.管理系统的远离平衡的非平衡态复杂系统;并对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的理论创新做出系统论解释.

作 者:闵家胤 MIN Jia-yin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北京,100732刊 名:系统科学学报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年,卷(期):14(1)分类号:N949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历史唯物论 系统哲学 社会系统 系统建模 改革 开放 三个代表

社会系统论 篇6

关键词:企业文化;嵌入性;社会网络;网络方法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12-0050-03

自20世纪70年代末,企业文化模式的概念被提出以来,文化成为组织管理的主流语言。强势文化理论、文化特质理论、适应型文化理论、对立价值观模型和过程模型等企业文化模式研究理论的提出进一步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嵌入性”的概念是马克•格兰诺维特在1985年提出的,其基本要点是强调,对经济现象的研究应当考察经济行动者所处的社会关系网络以及个人或群体之间的互动。而企业文化的研究则一直以来是基于个体主义方法而展开的,忽视了企业文化行为的嵌入性特征。相比于个体主义方法,网络分析范式坚持的基本假设是:社会网的结构和特征,其中关系、点及位置的分布,将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点的态度和行为。“从这一基本假设出发。社会网的研究就将个别与整体、微观与宏观联系起来”,有利于解决企业文化研究与建设过程中不同层面脱节的问题。本文基于社会网络的视角,将网络分析的研究范式引入企业文化领域,探讨企业文化生成的主体结构问题。

一、社会网络视角下的企业文化生成的主体结构

将企业文化理解为一种价值观念,共同的意识或共同承认的规则体系,这仅仅反映了对于企业文化内容的理解,而并没有把握企业文化的本质性特征。企业文化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逐步成为组织领域研究的主流问题之一,很大程度上源于传统管理模式的危机。传统的管理过多地关注组织结构、任务规划、职业划分等技术性问题,而忽略了基于人性需求而产生的组织系统的复杂性。因此,发现一种能够对组织体系具有整合功能的意识层面的工具成为应对环境压力的迫切需要。所以,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行为,其工具性意义应当是探究概念实质的起点。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工具,管理者输入系统的价值、理念及各类规则只不过是这项工具的构成要件。从功能层面解释,相比于其他的管理工具,企业文化的核心功能是整合作用,并可以进一步引申出约束、激励、凝聚、沟通、辐射等次级功能。“整合”是指将整体的各个局部重新加以整顿组合,以达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目标。那么,企业文化整合的对象是什么,企业文化整合的主体是谁,这两个问题对于把握这项管理工具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第一个问题,目前比较普遍的观点是企业文化具有整合组织内部资源的功能,整合的对象即是组织所拥有的资源,包括人力、知识、资金等各种生产或工作要素。这种解释其实比较模糊,难以精确定位企业文化整合功能的对象。如果从对企业文化的一般性定义分析,对资源要素的整合效果实际上是对于价值观念整合所收获的成果。因此,将组织内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企业文化整合功能的对象是符合实际操作情况的,而且具有较好的逻辑性。由此就引出另外一个问题,被企业文化整合的价值观念存在的主体是谁。

自20世纪80年代初,企业文化成为组织研究领域的热点开始,个体主义方法一直是主流。按照这种方法的研究范式,单位个体是被企业文化整合的价值观念存在的主体,而且这个主体同上面第二个问题涉及的主体概念应当是具有相同的意义。事实上,组织内的个体往往并不具备完全的决策自由度,个体存在于社会网络之中,个体与组织互相之间的认同是经过具体的社会网络过滤之后建立起来的。而个体主义研究范式则忽略了社会网络的存在及其对于组织行为的影响。个体是具体价值观念的主体,但是经过社会网络的调节与过滤,与组织进行沟通的价值观念则同初始状态的特征有显著的差别,组织既定的价值观念同样是经过社会网络的解构与重建之后才能够实现与最终个体单位的对接。对组织内部价值观念有直接影响的力量不是来自于个体,而是来自于组织内的社会网络。所以,企业文化整合的主体并不是个体单位,而是拥有真正决策力量的社会网絡。基于个体主义方法的企业文化因为忽略了社会网络的影响,其整合功能受到削弱,甚至是难以实现,其根源在于没能有效解决组织与个体之间沟通的壁垒。特别是在社会网络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的东方社会环境之下,个体主义范式下的企业文化要接受更大的挑战,这是我国企业文化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热潮过后迅速消退的关键影响因素。

二、关系网络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米切尔•达弗尔姆将社会网的概念界定为‘某以群体中个人之间特定的联系,其整体结构可以称之为该群体中个人的社会行为’”。该定义说明个人行为嵌入于整体结构之中,将“人与人、组织与组织之间的纽带关系看成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结构”。网络分析关注的焦点是单位之间的关系,并用行动的外在结构限制而不是单位的内在驱动力去解释行为。社会网主要通过权力结构、符号重建与分散风险三种路径影响企业文化行为,具体表现为对如下两个层面的影响。

文化是一个反应行为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依赖的习惯模式系统(威利,1929年)。文化形成的基础是反应行为,而以关联和依赖为重要特征的反应行为不是产生于所谓的组织与个体之间,而是存在于具体的社会网络内部及不同的社会网络之间。因此,文化行为嵌入组织中的网络结构。网络结构的密度、强度、多元性及持久性影响着个体单位存在环境的结构、内容与稳定性,并进而对个体单位的态度与行为选择发生作用。强调社会网络对于文化行为的结构性影响与文化行为的嵌入性,与组织的文化战略设计并不冲突,因为承担企业文化设计任务的主体同样处于特定的社会网络之中。文化的整合功能并不是通过组织与个人之间的对话方式得以实现的,而是借助于网络传递的方式。制度、规则、表现化的意念只不过是在网络之间及网络内部沟通的语言符号。“一切文化均由靠语言来表示的‘事’所构成,所以,没有语言则不可能有文化。不过,仅仅无规则的差异化的‘事’是语言的初始形态,这种原始形态惰性化、制度化之后,如迪尔凯姆所说的那样渐渐地‘物’化,如作为交通工具的汽车成了表示社会地位的象征那样发挥起原本与自己毫不相干的、表示其他事物的功能来了”。社会网络发挥着文化行为转化的功能,这种转化表现的是网络间的关系,“符号的第一本质是其形象性,语言无论其如何为实质所支持也只不过是关系”。通过社会网络的过滤和转化,被倡导的文化符号获得新的意义,并被网络中的个体单位所接受。从结果来看,新的文化意义同最初倡导的可能有很大的差异,甚至是发展到相反的方向。按照目前的管理理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会被追究到设计或执行层面,实际上并不完全如此,对于网络结构力量的忽视才是根源所在。

社会网的基本构成要件是点和联系,点与联系的规模及其组合构成不同的网络形态。不同社会网络对于企业文化行为影响存在差异可以从这四个层面进行解释。社会网的结构包括各种关系的几何图形和纽带的力量。几何结构的不同形式反映了不同的网络联系图式,例如图(a)的单位A对于某项文化行为的理解仅仅受到B和C两种力量的约束,而在图(b)中,A处于四种不同格局的影响,对于同一种文化行为,这种情况下的A会建构新的意义。纽带的力量有强弱的差异,强弱关系在个体与个体、网络与网络及个体与网络之间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纽带的力量在方向上有所不同,正的力量有利于在网络中达成共识,而负的力量则可能推动产生更为多样化的文化概念。行动者资源包括能力、知识、阶级、财产、种族、声望、性别等,网络中的个体通过网络可以获得的资源情况对于网络的密度、强度及持久性有重要影响,可以提供更多社会资源的网络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弥补组织对于个体需求的供给不足,这样的网络对于企业文化的重构影响更为明显。网络成员之间的信赖程度、控制网络的管理规则以及保证特定网络中规则履行的有效措施是规范性要素的基本内容,这些规范性要素可能促进也可能阻碍交换过程,而交换过程是文化整合功能得以实现的关键路径。社会网络是动态的结构,随着时间及环境的变化,纽带的解体和重建都有可能导致社会网发生变化。维持社会网络存续的动力来源,以及它的强度和持久性直接关系到网络的强度与持久性,并对网络交换方式、文化符号的意义构建产生影响,例如,以权力为动力的网络倾向寻求企业文化的平衡性,而以兴趣为动力的网络对于正式企业文化概念的解构影响相对较小。总之,不同的社会网络产生不同的企业文化行为,这是企业文化嵌入性特征的重要表现。

三、企业文化主体结构的类别

企业文化行为需要关注的是行为本身的整合问题,所以在此选择整体网分析类型,主体网与关系分析作为辅助。从社会网研究视角考察企业文化需要关注的主要变量是网的密度(D)、网的强度(G)、网的多元度(M)。从这些变量值高(H)与低(L)两个纬度观察,以社会网络为基础的企业文化主体结构有四种类型。企业文化行为在不同的网络结构环境中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企业文化战略设计及其实施路径的选择如果忽略这种客观存在的网络结构影响,局限于组织与个体的二元框架内,文化的意义将难以体现。

第一种类型是高密度与低多元度的结合,这里表示为HD-LM型。如图(a)所示,这种类型的社会网络关系密度高,但是并不具备多元或很少具备多元网络的特征。HD-LM型网络并不是常见的类型,主要存在于小型组织。这种类型网络的密度很高,文化符号的意义能够得到充分的渗透,但文化整合功能还要取决于点与点之间的亲切度,处于和谐状态的HD-LM型网络对企业文化行为的支持更有力。

第二种类型是高密度与高多元度的结合,这里表示为HD-HM型。如图(b)所示,这种类型的社会网络关系密度高,而且每个点处于多元的关系网络之中,例如A属于A、B、C、D构成的整体网络,同时又分别属于A、B、D,A、D、C,及B、D、C构成的网络。网络中的点处于多元权力结构冲突之中,文化在这种模式更具有渐进主义的特征,“只做因时间差距进行边际的选择,只考虑有限的政策方案和有限的行动结果,只在于调适目标、重新检查资料、做连续不断的补救性的分析评估及社会片段分析”。因为网络自身的密度很高,在权力结构冲突不是很剧烈的情况下,文化的整合意义仍能够借助于网络的力量得以实现。

第三种类型是低密度与高多元度的组合,这里表示为LD-HM型,如图(c)所示,这种类型的社会网络密度较低,因而存在“结构洞”,即存在比较多的关系间断的现象,但是多元网络现象比较突出。相比于HD-HM型网络,LD-HM型网络存在“结构洞”,密度越低,“结构洞”问题越突出。信息孤岛的情况在这种网络模式下比较普遍,尤其是存在明显权力结构冲突的格局。企业文化建设的障碍在这种网络体系中的障碍要比其他三种类型更难突破。

第四种类型是低密度与低多元度的结合,这里表示为LD-LM型,如图(d)所示,这种类型的社会网络存在“结构洞”,而且整体网络结构关系比较简单,网络密度低,多元性特征不突出。LD-LM型网络中部存在多个具有很高声望的点,企业文化是一个有意识、有控制的过程。

四、社会网络视角下企业文化建设路径

企业文化的结构层次一般被描述为图1的形式,精神层、制度层与物质层构成了企业文化体系。按照这种结构,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程序是从高层管理者的创意和信念开始的,基本程序如图3。现实中的很多企业通过这种路径构设企业文化。但是,因为忽略了企业中社会网络对于企业文化形成的重要影响,过多地强调某个人或某一类型人的诉求,导致企业文化建设的失败。

图1与图3所体现的企业文化建设模式对于初创期的企业有更大的适用性。但是,当企业进入成長阶段后,企业结构趋于复杂,作为企业文化主导力量的不再是高层管理者,而是企业内部社会网络互动所产生的主导结构,即对于企业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的结构力量。高层管理者可能恰巧是这种结构的主体,但高层管理者更多的是发挥代理的功能。一直作为企业文化核心层的精神内容,则是不同网络之间对话的结果,而不是高层管理者的创意与信念。

所以,企业文化结构的核心层次应当是结构层,精神层依附于结构层。从企业文化的建设程序来分析,在理念产生之前,对话与主导结构的产生是两个重要阶段。而企业经营行为产生的不仅仅是经营结果,企业文化语言在内部网络之间的过滤与转化是企业文化产生的重要过程,基本过程如图4所示。因此,在设计企业文化战略时,分析企业内部社会网络的类型,把握网络的密度、强度与多元度,通过调整网络结构,推动适合目标企业文化生存的企业内部社会网络,进而策动企业文化建设的程序,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利益相关者环境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周长城.经济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 袁方,等.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 [日]青井和夫.社会学原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4] 杨新华,企业文化生成与演化机制[J].人才资源开发,2004,(1).

[5] 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6] [法]让-弗朗索瓦•费黎宗.思维的战争游戏[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7] 李成彦.企业文化研究综述[J].学术交流,2006,(6).

社会系统论 篇7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任何系统都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 离开了要素就无所谓系统。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为我们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也就是这个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基本要素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整体,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其要素, 还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去把握。

(一) 宏观角度。

由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这个大系统的基本要素, 其建设应服从并服务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通过推动文化建设来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任何事物都是较高级系统的要素, 又是较低级要素的系统, 形成向宇宙无限发展的等级序列, 从超微观——微观——宏观——宇观——超宇观, 都可以作为上一层的要素。同样, 从超宇观——宇观——宏观——微观——超微观, 又都作为下一层次的系统。核心价值体系是四个基本要素的系统, 同时也是意识形态这个大系统的子系统, 而意识形态这个大系统又构成文化这个更大系统的基本要素。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 我们可以看到, 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报告第七个部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第一节, 体现出核心价值体系这个要素在社会主义文化这个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这一论断表明, 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不仅对社会意识形态这一上一级系统起稳固决定作用, 而且对社会主义文化这一上两级系统起推动作用。

(二) 微观角度。

四个基本要素本身是四个独立而又互相联系的子系统, 子系统相互关系协调及内部要素的充实完善推动核心价值体系这个大系统的建设并体现这个大系统的开放性。任何系统中的要素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存在, 它依旧是潜在可分的, 要素自身的可分性又使它同时就是一个系统。指导思想、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构成了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素, 与此同时, 它自身也是一个系统,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应从协调子系统相互关系和充实完善子系统内部要素入手, 从而推动核心价值体系这个大系统的宏观建设。另一方面, 核心价值体系这个大系统是一个开放并随着社会发展能够与时俱进, 其发展的过程则体现在子系统各要素不断充实完善形成系统的过程。而从系统论的角度看, 充实完善的过程则是系统要素在微观上无限可分的过程。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结构特征

结构是若干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 形成了这个体系的结构特征。没有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 就失去了结构性质的有机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也就失去了生机和活力, 因此了解这个价值体系的结构特征就有着关键意义。

(一) 基本要素在结构排列上具有有序性。任何系统都有其自身存在的具体时空样态, 任何系统具体样态都是有规律地存在着的, 都有一定的时空顺序。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基本要素在体系结构中, 其位置也不是平行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体系中处于核心位置,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经脉, 它将四个基本要素牢牢的融合在一起, 既独成体系, 又和其它三个基本要素紧密融合, 在体系中位于表层, 又相交于其他三个基本要素, 是核心价值体系的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精华, 位置介于共同理想和指导思想之间, 是核心价值体系的膏腴部分。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基础, 位于系统的底部,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基。

(二) 基本要素在相互关系上具有整体性。结构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有序性, 使结构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它使系统各要素失去了其孤立存在的性质和功能, 就像人体各部分在整体上不等于其各孤立存在一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这四个基本要素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 马克思主义是旗帜, 旗帜偏了体系的性质就会变;共同理想是主题, 主题改了体系的结构就会散;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支柱, 支柱倒了斗志就会减;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 基础不牢就会地动山摇。因此,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这四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 缺一不可, 有机的构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整体。

(三) 核心价值体系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具有稳定性。任何系统状态中都包含不易受外界影响而改变的部分和容易受外界影响而改变的部分, 前者构成系统的结构状态。系统结构的有序性和整体性会使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产生一种惯性, 以维持动态平衡, 即显示出系统的稳定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中发展到现代所形成最稳定的文化积淀的精华, 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当代文化相结合的结晶, 是全民族共同认同的行为规范和评价尺度, 在现时代应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否则, 民众将无法适从, 造成意识形态领域的混乱。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功能作用

任何系统都有自己的功能, 系统的功能是由系统的结构决定的, 有什么样的结构, 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功能, 而系统的功能往往又可以分为对内功能和对外功能两个方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不例外。从系统功能作用来区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子系统又可命名为认知系统、传动系统、动力系统和导引系统四个子系统, 具有以下四大功能:

(一) 认知功能。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系统, 处于核心地位, 具有识别功能。是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区别于其它价值体系的重要标志。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就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 教育人民, 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活动,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使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更好地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在思想领域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面旗帜, 只有举好了这面旗, 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方向不偏, 性质不变。

(二) 传动功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动系统, 它是连接其它各要素确保系统整体运转的“皮带”, 具有传动功能, 也是巩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共同奋斗的精神纽带。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用之凝聚力量。广泛开展理想教育、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 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进一步增强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 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构不散, 确保党心、军心、民心不散。

(三) 驱动功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动力系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稳定性和开放性相统一的体系, 是个不断完善并不断发展成熟的体系,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鼓舞斗志无穷的精神力量, 具有动力功能。坚持不懈地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增强全社会改革创新意识, 使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把个人价值追求融入民族振兴、国家发展的伟大实践, 把个人的理想抱负化做励志图强、创造崭新业绩的实际行动, 只有如此, 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发展才有生机和活力, 社会发展国家富强才能有不竭动力。

(四) 导引功能。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引系统, 它的内涵丰富, 是对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应该遵守的基本思想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和应该养成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的高度概括。它贯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集中体现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反映了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根本要求, 它标志着我党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规范的概括达到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新性的新高度。坚持用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是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德、新风尚和良好社会风气的根本要求, 是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走上正轨, 不偏向、不移位的“方向盘”。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立足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价值认同系统。本文试图运用系统论的理论对其进行审视和把握, 认清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社会系统论 篇8

拾荒者就是俗称的捡废品的人。他们靠在街道、小区公园等地拾废品来维持生活, 他们的工作、生活、居住等环境是非常恶劣的。很多农民为了生活, 加入拾荒者大军。他们日常的工作环境不仅要接触废纸、塑料、金属等日常生活中的废品, 还有可能接触到医疗废物、化学品、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物质等危险废弃物。由于对垃圾危害性和防护措施相关方面的知识不了解, 导致健康受到影响。对于拾荒者, 有的地方政府对他们视而不见, 有的进行打压禁止, 社会对他们也缺乏关注。

二、生态系统视角下浅析拾荒者的问题现状

( 一) 生态系统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在社会学、社会工作学界内被简称为生态系统理论, 它是用以考察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交互关系的理论。该理论把人类生存的社会环境看作是一种社会性的生态系统, 强调生态环境对于分析和理解人类行为的重要性, 注重人与环境间各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人类行为的重大影响。查尔斯·扎斯特罗把人的社会生态系统区分为三个层次: 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宏观系统。微观系统指处在社会生态环境中的个人。个人既是一种生物的社会系统类型, 更是一种社会的、心理的社会系统类型。中观系统指小规模的群体, 包括家庭、职业群体或其他社会群体。宏观系统指比小规模群体更大一些的社会系统, 包括文化、社区、机构和组织。

( 二) 从生态系统的层次性角度分析拾荒者问题现状

1. 微观层面, 身体健康受损, 融入城市生活困难。微观环境系统与个人的关系最为密切。拾荒者由于职业所迫, 他们大多衣服破旧, 这让他们产生自卑心理, 也会受到社会其他人的排斥, 难以融入城市生活。由于健康环保以及医疗知识的匮乏, 在捡拾废品过程中可能感染疾病。因此, 针对拾荒者问题, 需要本身的微观环境进行调查评估。

2. 中观层面, 家庭、社区等环境互动较少。由于拾荒者家庭多数不在本地, 有的是一家人一起, 但是跟整个大家庭又形成分离状态。有些拾荒者带着孩子一起捡废品, 这让孩子有一种不劳而获的意识, 可能想自己长大也要从事这项看似自由的职业。这些孩子受教育的问题又如何解决, 因此, 社会工作者要为其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如促进社区、环保机构和其他公益组织合作, 一起关心拾荒者需求解决他们的问题。

3. 宏观层面, 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经济文化差异, 政府缺乏管理。生态系统论认为宏观环境是较大的、最外围的环境系统, 也是短期内难以改变的。如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等大环境。就业形势的严峻, 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 有的为了在城市生存下去被迫选择这个职业。拾荒者普遍不被人们重视甚至是被嫌弃看不起, 被看成是外来者, 导致他们的子女在学校自我封闭不敢与同学们交往甚至是受人指指点点, 这也是整个社会风气不良造成的。社工可以联合社区、机构、政府等力量营造良好的氛围, 倡导政策倾斜来解决拾荒者的现实问题。

三、拾荒者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初探

( 一) 个人层面, 采用个案方法

可选一区域的拾荒者着手, 也联合相关环保部门对拾荒者进行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 对废品性质进行分类; 社工也可以采用个案的方法对拾荒者进行宣传教育让他们知道他们也是社会的一员, 让他们有归属感; 最后, 社工可以运用认知行为理论改变拾荒者的认知, 肯定他们对城市环卫的作用, 肯定他们自身的价值。

( 二) 中观层面, 采用社区工作方法

具体可以成立拾荒者小组, 加强他们内部的交流沟通, 同时联系社区居委会对社区居民宣传教育, 促使他们接纳拾荒者, 让他们也能公平的享受社区的各项基础设施以及卫生文化资源。社工还可以联系社区和相关环保部门在小区设置固定垃圾堆放点, 避免到处乱扔垃圾, 教育居民垃圾分类投放。

( 三) 宏观层面, 倡导政策倾斜

拾荒者的存在是客观的, 短时内又是必然的。社工可以呼呼教育均等, 教育资源的不公致使农民工进城后由于文化程度不高难以找到工作, 迫于生计有些农民工就加入了拾荒者的大潮。政府要加强重视, 为他们提供制度保护, 让他们和城市居民有平等的权利。此外, 可以为他们提供免费的就业培训, 培训完可以直接上岗, 保证培训的有效性。

四、结语

拾荒者在个人适应, 城市生活融入方面有很远的路要走。生态系统理论为解决拾荒者的问题提供新的视角, 注重从拾荒者的需求出发, 综合调动他们的家庭、社区及社会环境中的资源, 努力构建其社会支持网络。他们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自力更生, 在职业的艰辛和其他人的冷眼中艰苦奋斗, 也为城市的资源回收利用做出贡献。社会应该对他们引起重视, 这也是践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何雪松著.社会工作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2]师海玲, 范燕宁.社会生态系统理论阐释下的人类行为与环境——2004年查尔斯.扎斯特罗关于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新探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4) .

[3]王思斌.中国社会工作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城市绿地系统社会评价研究初探 篇9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一、城市绿地社会评价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绿地系统规划指标单一, 也就意味着目前对绿地的评价指标单一, 不能够真实而又确切地综合反映城市绿地的多元化功能。城市绿地与城市市民息息相关, 其规划合理与否主要体现在绿地产生的外部效益上。城市绿地是非盈利项目, 产生的效益与其他盈利项目产生效益有很大不同, 它不以经济效应为主, 而以产生的外部效应为主, 其经济效益, 通过社会效益、生态景观效益两种外部效益得以实现。建立城市绿地系统科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是必须也是必要的, 只有这样, 才能使绿地系统这一社会要素站在社会的角度为城市服务, 为市民服务。

二、城市绿地系统评价原则与方法

为了全面、真实反映被评价对象的内在本质及构成, 并使评价指标体系便于操作,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是系统性原则。用于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 不但要尽可能确保完整、全面而系统地反映投资项目的整体概况;同时还要以主要和关键因素为重点进行选择评价指标。二是科学性实用性原则。构成指标体系的各评价指标的含义必须明确, 指标设置要科学, 并且指标体系还要便于操作。三是互斥、有机结合原则。指标体系中的指标一方面尽可能不要包含过多的内容包容和涵盖, 同时还要求各指标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 这样构成的指标体系才能确保评价结论不失真, 又能使指标体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四是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直接效果指标与间接效益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在实际进行项目社会评价中, 要建立一个具有科学性、完备性及可靠性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是进行项目社会评价工作的关键环节。具体建立指标体系一般需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首先, 要系统分析评价对象。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 必须首先对评价对象 (项目) 进行深入系统的综合分析, 确定评价项目的功能、特点、关键问题、影响范围以及项目目标等各要素。其次, 要初拟评价指标。在对评价项目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 对项目目标按其内在因果、隶属等逻辑关系进行项目目标分解, 并对分解产生的各层次项目目标确定相应的评价指标, 初步构成项目评价指标的层次结构。这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关键步骤。第三, 要筛选并优化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上述内容建立起来的评价指标体系, 应进一步筛选和优化, 并综合采用合并、剔除、替换等手段进行优化设计, 对指标体系进行修改和完善。对于由评价人员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 还要广泛征询各方面专家的意见, 并综合运用各专家的知识、经验以及信息等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修改后, 而确定项目的评价指标体系。

三、对城市绿地系统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

绿地工程社会经济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是一个递阶多层次的模型结构。由于每一个评价因素由低一层次的若干因素决定, 所以每一因素的单因素模糊评价是低一层次的多因素综合评价。这样, 根据评价指标的层次结构, 由低到高逐层确定权重, 并进行该层次的综合评价, 随后, 将综合评价所得结果构造出高层次的模糊矩阵, 再进行高层次的综合评价, 最终得出总的评价结果。

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是一种递阶多层次的模型结构。指标体系一般由目标层、准则层和因素层构成, 它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指标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各单项指标的性质和内容不同, 它们从不同方面刻画了对总体产生的影响。权重则反映了各单项指标对项目整体而言的相对重要程度。层次分析法就是一种常用的确定权重的方法。

层次分析模型邀请多位专家参与决策, 每位专家各自建立若干个判断矩阵。对这些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与调整是一件浩大的工程。为了提高群体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提出以下改进的标度方法。

在层次分析法中, 为了将人们的定性判断准确定量化, 其关键的一步就是标度的选择。适当的标度是专家作出准确判断的前提。目前广泛使用的1—9标度, 虽然简便易用, 但其在定量人们的判断时不甚准确之问题已由很多理论与实际工作者所提出。例如, 当A1因素稍优于A2因素时, 按照1—9标度, 其权重比实际为3∶1, 即0.75∶0.25, 即前者的重要性是后者的3倍。这显然与评判者“稍优”的实际想法不符, 而采用0.6∶0.4的比例更为准确。

评价指标体系中兼有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指标, 且定性指标居多。既有客观实测、预测的指标, 也有主观、经验判断的指标。繁多的指标种类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综合评价时的困难。因此, 在没有直接有效的计算方法时, 可采用“专家打分法”来解决。各个具体指标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程度不同, 在评价中的重要性也不同, 评价时要对指标赋予相应的权重。权重的数值通过发放专家调查表, 征询专家意见的方法确定。在具体评价时, 通常以“前后对比”法和“有无对比”法为基础, 采用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层次分析法与模糊数学相结合评价方法。

笔者通过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太原市绿地工程社会经济影响进行评价, 其结果与实际基本一致, 证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合理的, 可持续发展的。如果存在很大的偏差, 说明目前城市绿地系统的设置还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地方, 采取措施进行修正, 以达到最理想、科学的绿地系统。

四、总结

在城市绿地社会评价中, 提供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视野, 借助先进的理论和工具, 引入公众、专家参与评价和决策, 必将令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走向更全面、更系统、更科学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张聪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评价——从技术指标体系走向综合评价.山西绿化, 2004 (1)

[2].林晓言, 徐晓峰.建设项目经济社会评价.北京:中华工商联和出版社, 2001

[3].王五英, 于守法, 张汉晋.投资项目社会评价方法.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3

社会保险系统信息挖掘研究 篇10

我国实行社会保险制度已有二十余年, 该制度对于国计民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在我国经济发展走向完全市场体制的过程中, 社会保险制度也需要逐步趋于完善。然而, 随着经济社会中各种复杂新情况的出现, 特别是诸多变化的因素干扰, 给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合理顺畅的实施带来不少问题, 有效的解决方案之一就是通过金保工程建设进行社会保险数据整理与挖掘, 通过对真实数据的收集处理和产生过程进行监控、加以利用, 可以为社会保险活动中的总体状况提供预测依据, 为制定和调整相关社会管理政策提供准确有利的支持, 对保障民生起着重要作用。

1、问题的分析

影响我国社保制度顺利施行的因素是多样且复杂的, 如, 老龄化人口离退休工资待遇偏低的问题, 基金征收中因企业原因少报、缺报养老基金的问题, 有些医疗机构为自身效益之故为医保参保人员提供与病症不相符合的药品。凡此种种, 有限的投放基金不能得到正常使用, 而广大参保人群的正当权益更不能得到很好地保护。如何使有限的医保基金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认为是我们金保工程建设研究的重要课题。对未来一个时期内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有效地预测, 从而提前做好应变方案。

这些复杂的因素包括几个方面。首先, 随着参保人群的不断扩大, 随时会有新的人员类型出现, 在投保类别、范围、保险金等有较大差异;其次, 社保数据的真实性, 由于我国社会的特殊原因, 人们在诚信方面程度参差不齐, 反映在投保与使用社保金上, 往往与实际收支状况不符;第三, 鉴于社会整体物价水平与工资收入的不断调整的现状, 社保制度的制定也与执行也需要与时俱进, 根据当时国民经济与城乡居民实际生活状况相一致。

因此, 社会保险体系需要具备如下功能:灵活调整和增设参保人员信息项目、跟踪个人信息变动、监督费用使用记录、挖掘社保金使用方向与频度、对突发情况及时核实、宏观获取社会总体经济与市场发展变化、开展中长期趋势预测分析、动态支持政策调控等, 而进行有效的数据挖掘是实现这些功能的基础。

2、数据挖掘技术介绍

2.1、数据挖掘含义

数据挖掘是指从各类信息库保存的大量随机数据中, 通过分析归纳等手段, 获取有效的、新颖的、潜在的、有用的并且可被理解的规律和模式的过程。一般被挖掘的数据对象都是呈现混乱无序、不完全、模糊性、有噪声等状态特点, 但其中一定隐含着某种事前无法预料的规律性本质, 而数据挖掘可以通过一系列分析方法, 总结出事物内在的实质联系, 其结果往往是传统查询、报表、对比等方法无法比拟的。

2.2、数据挖掘方法

数据挖掘的过程一般是:首先确定发掘目标和任务, 定义问题领域;通过提取数据样本集合、查补缺失、消除冗余、统一格式、转换类型等清洗过程进行数据准备和选择, 并降低数据维度, 减少变量数目, 将数据关系简化;利用各种挖掘方法和发现算法进行关联性分析;评估分析结果, 应用专业领域知识中的主客观因素对上述结果进行初步评测判断和解释, 以决定是否重复分析;对于产生的新问题, 重新确定挖掘目标。以上过程往往可能多次循环、螺旋上升。

针对文本数据内容挖掘的主要方法有分类、聚类、序列分析、关联分析、估计分析、预测分析等, 而数理统计是以上各种方法实现的基本手段。

分类分析是从数据中选出部分样本, 根据一定原则划分成若干类别, 在该样本上运用数据挖掘分类的算法, 建立分类模型, 对于没有参加分类的数据进行区分归类。

聚类分析则是对记录进行分组, 把具有某种相似特征的记录放入一个集合, 事前不预先规定好明确的类别和分类准则, 不需要准备样本数据。

序列分析是根据以往历史记录中以时间为顺序的事件发展规律, 揭示现象产生的因素、变化程度并进行分析综合。

关联分析是通过对事务数据库中的细节或事务搜索, 从中找出重复出现率很高的模式或规则。

估计分析是剖析数据规律, 探索数据的潜在趋势, 估测数据运行结果。

预测分析是运用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的方法, 发现反映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预测模型, 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报或预警。

2.3、挖掘对社保信息的作用

社会保险系统涉及的数据比较复杂, 其保存的数据量基数庞大, 增长相当迅速, 而且数据的类型繁多, 并随时处于变化当中, 使用一般的统计查询等管理方法, 无法对这样复杂的情况进行宏观上的了解。而数据挖掘并不是针对特定的题目来计算, 而是发现各种貌似无关的事物之间的联系, 因而可以满足这种动态性分析需要, 并获得事前无法预料的评估结果。比如,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以及人口学的理论, 预测社会保险各类参保人群人数的发展变化趋势, 预测基金的收缴、发放及储备情况, 预测政策执行效果等。

3、社会保险数据结构设计

3.1、社会保险数据分析

从人员角度来说, 目前参保人群范围越来越大, 人员的组成结构也趋于复杂, 而且各人的部门、岗位、级别、工资及参保金额等信息在不断变化, 因而导致数据繁杂、动态变化;从经济环境角度来说, 由于国家经济政策和形势的变化, 国家提供的保险储备金也会随之增减, 更由于市场物价不断波动, 银行利率和消费倾向的因素等, 对社保投入资金以及国家调控的政策也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 社保数据的构造相比其他许多来源的数据要规范得多, 一般来说, 进行挖掘的数据多来源于互联网, 因此结构非常复杂, 难于统一, 而且内容不确定, 真实性和来源稳定性, 以及数据本身的完整程度, 都无法完全保证。而社保数据是通过专用的管理系统建立的数据资源, 其严谨程度无可置疑, 可保证资料的连续性和准确性。而且各地区的管理软件系统虽然不一定都是统一的, 但其基本项目较为完备、处理流程基本一致, 因而减少了数据清洗方面的许多繁琐过程。

社保基本数据的处理主要从人员、险种、时间等因素来考虑, 虽然每个参保人的情况各异, 在不同阶段的数据变化呈现随机性, 但总体上依然有规律可循, 通过对这几类数据的表现状态与规律研究, 可以获得总体上的趋势性分析结果。

3.2、社保数据类设计

为了进行社保数据的挖掘, 需要按照数据的内容特征性质将其划分成若干维度, 代表着数据的基本类别和挖掘分析的层面, 每个维度层面再切分成若干粒度, 表示当前类别所具有的特性事务。这种划分不能有过多的层次或过细的事务列举, 否则不仅难于设计挖掘的算法, 而且最后获得的结果宏观性也较差, 缺乏整体代表性和参考意义。

(1) 年度维。参保的起始年份, 其粒度划分从我国社保制度启动的1986年开始, 一直可延续到挖掘计算的当前年份。但由于参保人其间可能发生特殊原因而改变参保身份与参保类型, 所以可将粒度确定为若干阶段, 直至终老。

(2) 日期维。可按照每年的12个月份基本时间单位来划分粒度, 主要针对不同月份的数据变化来挖掘规律。

(3) 险种维。划分为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具体事务, 但各人在投保项目和起始时间上可能会有所变化, 养老保险只能在满足一定累计年限并达到退休年龄后才可启用, 而医疗保险则随时可以支付。

(4) 性别维。分为男、女两个粒度。由于男女退休年龄不同, 所以区分性别以确定养老保险启用时间是有意义的。

(5) 工资维。从0-10000元以上, 每500元为一个划分阶。随着参保人工资水平的涨落, 相关收入数额也将不断调整, 而投保的金额与工资额度会产生一定的联系。

(6) 年龄维。最好按照参保人的出生年月日来划分, 因为年龄会逐年增长, 对于数据库的刷新要求高, 计算更加复杂。每年为一个粒度, 它可界定退休 (离休) 时间, 帮助系统分析支付保金类型和支付起始时间。

(7) 单位维。可分为企业、事业、机关、社团、个体、街道、其他等事务。对于不同的部门, 社保投入资金限额和类型会有一定的差别, 影响挖掘的效果。

(8) 人员维。分为从业、离休、退休、退职、失业、无业等事务。按照人员自然状况进行分类挖掘, 可以为社保部门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保险政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9) 支付维。可以根据险种区别对维度进一步细分, 特别是医疗保险, 可划分为治疗、住院、购药, 并记录相关时间、病因、就诊地点、使用金额等, 便于跟踪参保人病史, 及时分析健康状况, 同时防止他人冒用医疗保险费用。

4、社会保险数据挖掘

4.1、多种方法的综合使用

社会保险数据挖掘采用的应该不是一种单一化的方法, 因为单一方法得到的结果一般在理论上成立, 但经常与实际状况相脱离, 甚至可能产生不合逻辑的解释, 毕竟社保数据是比较复杂而且多变的。根据社保信息类别相对明确、记录时间纵贯一生、险种横向关系紧密等特点, 可以考虑综合使用分类、序列、关联和预测分析等几种方法。

由于社保信息涉及的维度较多, 可按照多重分类的方式将参保人员与参保项目切割成若干块, 对每个块按事务发生的时序进行分段, 在每段中掘取典型意义数据, 比照所有此类数据, 统计发生的频率并予以排序, 可建立相应的数据关联程度表。同时, 根据年代和参保人年龄阶段, 可将参保数据与基金使用数据切割成若干段, 通过比较不同年代和各年龄段之间的差别, 推断未来同等条件和因素影响下可能产生的结果。

4.2、社会保险数据挖掘结果分析

社保数据经过维度划分、数据关联和预测计算, 可以获得多种结果。

(1) 根据社会保险各种数据的成长情况, 如参保缴费人数变化、缴费基数的变化对基金收入的影响;平均余命的计算以及人口老龄化使离退休人员的增长和基金支出的影响;养老金的钢性增长以及对基金支出、结余和缺口情况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基金的保值增值的影响等, 对以上数据做出的相应预测分析、估计分析和风险分析, 可以为保障参保人员的利益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可靠依据。

(2) 以健康体检数据为基础, 以社会保障卡为主键, 析取医疗保险相关数据, 跟踪参保人病史, 建立全民医保健康档案。通过网站、12333、短信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让参保者参与自已的健康管理, 了解健康知识, 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 降低医保基金支出, 增强医保基金抗风险能力。

(3) 通过监测预警模型, 可以监测分析各医疗机构用药情况, 进一步进行费用类别分析、病种分析、药品占统筹分析实现医保基金的平衡状况和承受能力, 提出切实可行的付费制度改革措施, 并在有可能在出现问题时提前发布预警信息, 可为应对风险和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害。

5、结语

近年来, 我国社会保险事业发展速度快、普及广, 但对保险信息的管理却在很大程度上停留于传统水平, 满足于基本信息数据的采集处理, 对以往数据中的隐含知识和潜在价值认识不足、发掘不够, 因此影响到社会保险政策制定的规范化, 也缺少对未来社保状况的准确估计, 而利用数据挖掘方法能够获得用一般统计手段难以达到的结果, 支持科学决策和精准预测, 将极大推动我国社会保险管理领域向着深层次发展, 因而有着广泛的应用前途。

摘要:本文概述了社会保险系统信息挖掘的意义、方法以及数据挖掘对社会保险信息的作用, 并介绍了如何挖掘社会保险数据的方法, 并分析社会保险数据挖掘的结果。在金保工程建设过程中, 可利用社会保险系统信息数据挖掘, 为民生服务, 为政府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关键词:社会保险,数据挖掘,知识发现

参考文献

[1]黄俊华, 胡波.浅析数据仓库技术在社会保险领域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 2010 (3) :124-125

[2]赵丹.数据挖掘技术在社会保险决策分析上的应用[J].信息技术, 2007 (5) :122-124

与社会保险系统接口的设计与实现 篇11

关键字:社会保险系统;接口系统

中图分类号:G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7—0042—02

一、引言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简称为“五险”。

随着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五险业务已全面展开, 特别是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全面实施后,社会保险业务量急剧增长。社会保险业务呈现出覆盖面广、数据量大、数据交换频繁的特征。

为了保障保险业务顺利有效地开展,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推出了北京市社会保险网上服务平台,集中为个人用户和单位用户提供社会保险业务办理。该平台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提供个人版、普通单位版、街道版、职介人才版等多个程序版本。同时根据保险政策的调整和实施,系统也在不断进行完善和补充。

2010年前,由于清华大学内部没有自己的保险信息系统,所以一直沿用北京市社保部门提供的社保系统普通单位版本的四险合一采集软件,完成保险业务的增减变更报盘工作。使用方式为:各院系人事部门人员均需要安装单机版的四险合一采集软件,通过完全手工录入的方式完成本院系保险业务的增减变更报盘。社保办在收集各院系的报盘文件后进行合并,通过先导入再导出的方式把各院系的报盘汇总,形成学校的上报报盘文件。2010年1月,清华大学社会保险系统正式上线使用。系统与学校已有的人事管理信息进行了结合,院系老师通过保险系统就可以完成保险日常工作,增减员变更数据都可以通过系统进行汇总。这种方式下,院系老师日常工作量大大减少,学校的保险管理工作也有了信息化的管理平台。但是对于学校保险管理部门——社保办公室来说,却面临着新的问题。内部系统产生的数据与上级管理部门的系统如何对接,如何实现保险数据的正常报盘工作?很多单位基本上都是通过四险合一采集软件重新进行手工录入的方式来产生报盘文件。这种方式存在数据录入量大、重复工作多等问题。因此清华大学采取了开发四险合一采集软件中间接口系统的方案,通过接口系统实现内部信息系统数据按照格式要求转换为报盘文件,从而可以直接到北京市社会保险系统中导入上报数据。

二、接口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四险合一采集软件独立系统,有自己特有的操作界面和数据格式定义,通过四险合一采集软件导出的数据才符合格式要求,可以直接导入到上级管理部门系统中。而清华大学校内的信息系统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模块之一,其设计理念和要求与学校其他信息系统的设计保持一致,所以与四险合一采集软件无任何联系,且各类数据格式也不相同。为了保证两个系统的独立运行不受影响,我们采取了建设中间接口系统的方式。这样不会影响已有的系统。具体如图1所示:

接口系统从校内保险信息系统读取保险业务数据,然后按照格式要求进行数据类型和定义的转换,同时将生成的数据写入到四险合一采集软件系统中。写入后,用户登录四险合一采集软件系统,就可以看到导入的数据,正常操作保险增减员变更操作,即可生成报盘文件。

设计方案中有两个关键点:(1)数据如何转换;(2)经过转化后的数据如何写入四险合一采集软件。下面将分别介绍两个关键点的设计:

⒈数据如何转换

两个系统的数据格式均不一样,所以我们采取了使用数据关系对应表的方式,由数据关系对应表维护两个系统之间的数据转换关系。如果转换规则发生变化,我们则同步修改对应关系表即可。数据对应关系表为Excel格式的文件,便于系统的实时读取和修改。具体可见图2所示:

2.经过转换后的数据如何写入四险合一采集软件

我们对四险合一采集软件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可以作为单机版软件运行,实际上是所有的功能操作都围绕数据文件wuxian.sdf进行。所以只需将转换后数据写入文件wuxian.sdf,即可正常执行软件的操作功能。

安装sql server工具,打开wuxian.Sdf文件。打开时服务器类型选择SQLServerMobile,密码是capinfo。数据文件打开后,可以看到里面包括很多表。具体各表的含义如下:

> 五险共有信息:M_PERSON_COMMON

> 四险专有信息:M_PERSON_SIXIAN

> 医疗专有信息:M_PERSON_MEDICAL

> 医疗定点医院表:M_PSNAPPOINTEDHOSPITAL

> 缴费工资表:M_PSNSALARY

> 个人社保信息表:M_PSNSSINFO

> 个人变更表:M_PSNCHGRECORD

> 个人变更明细表:M_PSNCHGDETAIL

> 系统表:S_SYSTEM_ID

分析其功能实现,发现新增人员时,是往M_PERSON_ COMMON、M_PERSON_MEDICAL、M_PERSON_MEDICAL、M_PSNAPPOINTEDHOSPITAL、M_PSNSALARY表为每个新增人员增加一条记录,M_PSNSSINFO表每个人增加五条记录,分别为五险;做人员变更时,是往M_PSNCHGRECORD表增加记录,同时更新M_PSNSSINFO相关值。发现其规律后,我们就按照相同规律直接往数据表中插入数据。

三、接口系统的实现

基于以上的设计方案,我们用c#开发了系统,系统界面如图3所示:

系统的使用需要先设置wuxian.Sdf文件的位置,从而实现将转换后数据写入到wuxian.Sdf文件中。根据清华大学的实际情况,我们还设计了数据分类,可以按照不同人员类别分别产生报盘文件。

点击“添加”按钮,接口系统会自动读取校内保险系统的保险增减变更数据并显示在界面上。管理老师会进行数据核查,如果没有问题,则点击“保存”按钮,数据则写入wuxian.Sdf。否则,可点击“清除显示数”功能,同时到校内保险系统里维护数据后,重新生成接口数据即可。

管理老师运行四险合一采集软件,将wuxian.Sdf文件覆盖安装目录下的已有文件,可以使用采集软件功能自动生成报盘文件。

四、小结

接口系统从2011年初即投入使用,使用效果良好。随着保险政策的调整和完善,上级管理部门的系统也在更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基本无需调整自己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只需要配套调整接口系统,即可实现保险数据的正常上报。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接口系统,加入对生育保险信息的支持,从而实现五险数据的统一采集报盘。

参考文献:

[1]宋开宇.HIS与社会医疗保险系统接口的设计与实现[J].医疗卫生装备,2005,26(1):35—36.

[2]胡文斌,岐兵.社会保险企业申报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1,21(6).

医院社会评价查询系统的设计 篇12

医院社会评价系统旨在提升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 帮助管理者制定发展战略,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促进新时期医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患者是医院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患者满意度不仅是评价卫生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也是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金标准[1]。国外有研究表明, 当患者感到满意时, 会增加安全感, 增强对恐惧的耐受力, 从而有利于治疗[2]。在我国, 患者满意度不仅是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许多医院还将患者满意度作为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将患者满意度列入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 用患者满意度的高低作为对医务人员奖惩的依据之一[3]。医院社会评价查询系统就是将第三方代理公司和卫生局的社会评价调查结果利用信息系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出来。

1社会评价管理的现状分析

1.1管理现状

天津市肿瘤医院的患者满意度调查采取委托第三方公司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委托第三方公司进行调查活动可以更客观地了解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对各就医环节的真实感受, 为医院加强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提供参考。调查活动每季度进行一次, 活动结束后由第三方公司整理结果, 主要调查数据分析以表格和文字的形式提交医院。在院周会上, 院领导将主要结果数据予以公布, 对于在诊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由纪律检察部门人员负责落实整改。

1.2调查工作流程

(1) 调查时间:每季度随机抽取3 d时间。

(2) 调查地点:肿瘤医院门诊大厅、各病区和各检查、治疗科室。

(3) 调查对象:调查期间到肿瘤医院就医的患者。

(4) 调查方法:等距抽样问卷调查法。

等距抽样问卷调查法是由专业调查人员在肿瘤医院的门诊大厅、各病区和各检查、治疗科室, 选取患者较为密集的时段和窗口按照一定间隔拦截被调查者, 对其进行问卷调查, 以最大限度保证样本的多样性, 使调查结果更加真实准确。

1.3调查内容

对门诊患者的调查内容包括导诊员、挂号处及收费处、中药房、西药房、医生服务态度、医生仪表仪态、护士仪表仪态、门诊诊室服务态度以及医院环境卫生、诊疗流程的便捷性、处置室、病案室和家庭护理中心。另外, 为了保证调查的全面性和统一性, 将各项检查和治疗科室的服务一并纳入满意度评估中。其中, 检查治疗项目共设定了13项指标, 涉及18个科室, 其中检查科室包括放射科 (胸片、CT、核磁) 、乳腺诊断科 (钼靶、乳腺B超) 、核医学室 (ECT) 、 PET-CT室、超声诊断治疗科、检验科、心肺功能室、 镜检科、病理科、乳腺病理科;治疗科室包括门诊手术室、门急诊科 (换药室、门诊化疗室) 、放射治疗科 (放射治疗室、射波刀) 。

对住院患者的调查内容包括:住院患者对肿瘤医院的整体满意度评估情况;住院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评估情况;住院患者对手术室、麻醉科、住院处和出院处、药房窗口、收费窗口以及检验、放射、 B超、心电图、镜检等检查科室的满意度评估情况;住院患者对医院后勤及物业服务的满意度评估情况。

2社会评价管理查询系统的系统分析

2.1业务分析

2.1.1现有管理方式的缺陷

设立医院社会评价管理查询系统的目的是将患者对就医的满意度数据和建议能及时准确地反馈到临床科室, 直接指导和提升医疗服务工作。而现有的管理方式缺乏有效的发布机制, 使这些参考数据仅仅局限在管理决策层间流通, 不能使临床科室直接实时地查阅和参考。

2.1.2社会评价管理查询系统带来的便利

社会评价管理查询系统搭建在医院内网上, 网内任何一台医生、护士工作站均可访问。其中对患者满意度数据进行了综合的分类汇总和对比展示, 可以很直观地查看到患者满意度的横向、纵向对比情况, 使调查数据更为科学、直观, 方便临床科室随时查看, 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2.2技术架构分析

由于社会评价管理查询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展示对比数据, 我们采用B/S模式, 无需在不同的客户机上安装不同的客户应用程序, 只需安装通用的浏览器软件, 既节省了客户机的硬盘空间与内存, 又使安装过程简便、网络结构灵活[4]。从技术角度讲, B/S架构主要分为.NET系列和J2EE系列。J2EE和Microsoft. NET是2种不同的平台, 可以认为J2EE属于第二代Internet结构, 即三层式应用程序。所谓三层式即分别为逻辑层 (客户层) 、商业逻辑层 (应用服务器层) 、资源管理器层 (数据存储层) [5]。从跨平台角度考虑, J2EE系列更加有优势。因此, 综合考虑后, 本系统的建设采用基于J2EE的软件架构。1999年6月, Sun公司推出了J2EE, 即Java 2企业版本。J2EE平台提供了多层的分布式应用模型、组件重用、一致化的安全模型以及灵活的事务控制, 加快了应用程序的设计和开发, 较好地解决了C/S结构所固有的可扩充性差、 可维护性差、安全性差、部署麻烦等缺点[6]。本系统使用的开发框架主要有Struts2、Hibernate。

Struts2内建了多个拦截器和拦截器栈 (由多个拦截器形成的拦截器链) , 对用户的Web请求进行拦截处理, 从而提供更加丰富的功能, 例如数据类型转换、国际化、文件上传等。Struts 2架构如图1所示。

Hibernate是目前流行的ORM (object relation mapping) 框架。它对JDBC进行了轻量级的对象封装, 使得Java程序员可以使用面向对象编程的思维来操作后台的关系数据库, 而不用再去关心繁琐的SQL语句[7]。Hibernate可以在应用EJB的J2EE架构中取代CMP, 完成数据持久化的重任。Hibernate的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目前流行的Web存储信息的方式是基于数据库的, 即允许Web直接访问数据库, 从而管理动态的Web内容。本系统中的各科室和项目的满意度数据保存在网站的后台数据库, 即Web数据库之中, 使用Hibernate来操作后台数据库, 实现与前台用户的交互, 而Struts2提供的大量标签语言用来实现表示层的内容。系统架构如图3所示。

3社会评价管理查询系统的系统功能

3.1调查报告

除了本院委托第三方公司进行的患者满意度调查活动外, 卫生局也会对全市所有医院的满意度进行调查通报, 分别为门诊调查报告和住院调查报告, 其中对调查数据和患者提出的意见建议用内嵌Word文档的方式进行展示。

3.2综合满意度

每个季度的调查报告中均会出现一个门诊整体满意度和住院整体满意度, 为了对该季度的社会评价情况建立整体全面的概念, 将门诊整体满意度和住院整体满意度取均值, 得到综合满意度百分比。综合满意度功能模块中即是对特定选择时间段的整体满意度和综合满意度作展示。

3.3按季度查看

按季度查看功能分为项目满意度和科室满意度2类。项目满意度是将某个季度的门诊和住院的满意度数据按照调查指标展示。门诊调查指标包括医生态度、门诊大厅卫生、治安管理、门诊诊室、治理打击医托号贩、控烟管理、候诊大厅便民设施、门诊秩序、就医标志、门诊卫生间卫生、医疗收费标准公示、 诊疗流程便捷性、门诊大厅安静程度、车辆停放秩序、医院门前秩序。住院调查指标包括主诊医生技术水平、护士护理技术和态度、主诊医生素质和态度、 医护人员及时到位、医院保护患者隐私、医护人员尊重患者、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治疗方案、麻醉医生、手术室整体服务水平、特殊检查贵重药品等征得同意、 病情治疗、病房设施及病区环境、检验服务、治安管理、药房窗口、B超检查服务、心电图检查服务、病区卫生状况、镜检服务、住院处和出院处、放射检查服务、病区卫生间等卫生、病区安静程度、医疗收费窗口、控烟管理、营养膳食及服务、医院车辆停放。科室满意度中的调查指标即为门诊和住院的各科室名称。通过这个功能模块, 用户可以清晰地看到同一季度中不同的项目或科室满意度的差异。

3.4按科室和项目查看

按科室和项目查看功能也可分为项目满意度和科室满意度2类。项目满意度是将特定选择的项目按照各个不同季度作展示, 科室满意度是将特定选择的科室按照各个不同季度作展示。通过这个功能模块, 用户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项目或科室与同期满意度数据的比较。

3.5整体查看

在上面2个功能模块中, 分别对满意度调查数据作了横向和纵向的展示。在整体查看模块中,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 选择不同的项目或科室, 选择一个时间段, 系统会列出该时间段内所选科室的满意度调查数据。

3.6科室项目管理

科室项目管理维护满意度调查表中的各项指标和科室的功能模块分为门诊科室、门诊项目、住院项目、住院科室4个子功能, 进入子功能后即展示现有数据, 便于随时添加和修改。

3.7数据管理

数据管理实现调查数据录入、上传的功能。选择好待录入的数据表和时间, 将整理好的Excel文件上传, 则系统自动匹配表中的字段, 生成展示数据, 在展示模块中即可查看。

4结语

本系统目前已经在天津市肿瘤医院和各分院的内部网络上运行, 共计约800台终端设备可访问, 已经覆盖了全院所有科室的临床工作。在运行过程中, 我们积极开展了宣传培训工作, 使得社会评价查询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 并且为医护人员提供了直观的满意度展示方式, 总体上取得了比较好的应用效果, 得到了上级领导和一线员工的一致认可。临床医护人员可通过该系统直接掌握患者的满意度状况, 对于提高肿瘤专科医院在社会上的形象、增强竞争力、减少医患纠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 利用社会评价查询系统节约了纸质时代上传下达的人力成本, 对于患者提出的意见, 相关科室也能提前整改, 提高了医德医风办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卫红.中山市中医服务满意度及需求现状调查报告[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5, 13 (1) :25.

[2]廖礼奎, 周立.医疗服务满意度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医学与哲学, 2006, 27 (3) :29-30.

[3]王小琴, 刘越泽, 孙军连.住院患者对医院满意度的评价研究[J].卫生软科学, 2011, 25 (6) :428-429.

[4]侯淑英.B/S模式和C/S模式优势比较[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7, 9 (2) :99

[5]吴其庆.JSP网站设计[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1.

[6]张建奋, 王申康.使用J2EE构建的网上公安信息系统[J].计算机工程, 2002, 28 (9) :195

上一篇:工娱护理下一篇:织物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