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住宅(共11篇)
现浇住宅 篇1
1 裂缝情况
近年来, 传统的预制板逐渐被现浇板所取代。由于使用了现浇楼板, 房屋的整体性、抗不均匀沉降性和结构安全性均有很大提高, 但也随之产生了一些楼板裂缝的情况。经过对多座住宅楼现浇楼板的裂缝调查, 裂缝主要出现部位、形状及走向如下:
1.1 主卧室及餐厅出现裂缝的比率最高而且裂缝位置大都出现在暗埋管线的位置上。
1.2 裂缝大部分出现在平分于房间的开间或进深方向, 板跨中间三分一板跨的范围内, 且这些裂缝很少贯通整个开间或整个进深, 距离支座均有一段距离, 一般都有200mm以上, 只有极少数的裂缝伸至墙边。
1.3 裂缝基本上与板支座负筋平行, 或在负筋范围外, 极少出现与板面负筋交叉的现象。
1.4 出现的裂缝大部分是表面裂缝或深层裂缝, 很少发现有贯穿性裂缝。
1.5 在楼板平面突变处, 转角处基本上都有裂缝出现, 如楼梯间开间范围内的楼板, 大都在内休息平台的中间出现平行于平台板短边的裂缝。
1.6 有部分裂缝出现在西山墙边转角房间的楼板上, 裂缝一般成45°斜向。
2 裂缝原因分析
2.1 引起裂缝的首要原因是混凝土的收缩。
众所周知, 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 由于水分蒸发, 体积逐渐缩小, 产生收缩, 而板的四周由于受到支座的约束, 不能自由伸展, 特别是目前使用的泵送混凝土, 由于坍落度较大, 更容易出现混凝土收缩, 而当混凝土的收缩所引起板的约束应力超过一定程度时, 必然引起现浇板的开裂。开裂的部位往往产生在应力相对集中的地方, 所以板的裂缝绝大多数产生在板角处, 其走向与板的对角线相垂直。
2.2 养护不及时、不到位。
因水泥具有快硬、高强、水化热大的特点, 如果房屋的主体施工在夏季, 混凝土浇捣后又未及时浇水养护, 混凝土在较高温度下失水收缩, 水化热释放量较大, 而又未及时补充水分, 因而在硬化过程中, 现浇板受到支座的约束, 势必产生温度应力而出现裂缝。这些裂缝也首先产生在较薄弱的部位, 即板角处。另外, 室内外温差变化较大, 也要引起一定的裂缝。在调查中发现, 房屋西边及顶层的裂缝居多。事实上, 许多裂缝往往是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变化综合引发的。
2.3 结构体型突变及未设置必要的伸缩缝。
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某些房屋尺度过长, 而又未考虑设置伸缩缝, 当房屋的自由伸缩达到应设置伸缩缝要求的间距时, 就要引起裂缝的产生。另外, 平面布局凹凸较多, 即转角也越多, 这些转角处由于混凝土收缩引起的约束应力积聚形成薄弱部位, 往往会引起构件裂缝。
2.4 支座处负筋下沉产生裂缝。
在施工过程中, 由于施工工艺不当, 致使支座处负筋下陷, 保护层过大, 固定支座变成塑性铰支座, 使板上部沿粱支座处产生裂缝。
2.5 管线铺设位置偏差过大。
楼板内埋设的电线套管, 由于管线上混凝土断面过小, 混凝土受拉薄弱环节, 并产生应力集中现象所致。造成管线上面过小的原因, 多属管线下的垫块过厚, 或混凝土断面过小而不能满足要求所致。
3 裂缝的防治
3.1 加强现浇板捣后的养护。混凝土养护是整个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忽视对混凝土的养护, 既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又易使其在硬化过程中失水得不到及时补偿而产生裂缝, 尤其在高温下施工, 更应经常浇水养护, 这样既可减少温度产生的裂缝, 也可降低由于混凝土的收缩而产生的约束应力, 有效控制裂缝。同时, 对水泥砂浆地面, 也要严格按施工顺序操作, 并加强养护, 经常使地面处于湿润状态, 也能有效地抑制地面裂缝的产生。
3.2 严格控制砂的粒径及含水量。混凝土用砂应采用中粗砂, 如果砂粒过细, 砂的含泥量超过标准, 不仅降低强度, 也会使混凝土产生裂缝, 这是因为泥的膨胀性大于水泥膨胀性的缘故。
3.3 在板角增加辐射筋, 现浇板的四周在设计上都已配设负筋, 但针对绝大多数裂缝产生于板角这一现象, 在板角四周增设辐射筋, 使产生裂缝的应力作用方向与辐射筋相一致, 能有效地抑制裂缝, 此外, 配筋较多时, 相对来说也能明显改善裂缝的产生或扩展。
3.4 平面布置上尽量减少凹凸现象和设置必要的伸缩缝。平面转角过多, 即薄弱部位越多, 而这些部位由于应力集中, 往往是裂缝的多发区。
3.5 严格控制板面负筋的保护层厚度。现浇板负筋一般放置在支座梁钢筋上面, 与梁筋应绑扎在一起。另外, 采用铁架子或混凝土垫块等措施来固定负筋的位置, 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板面钢筋不再下沉, 从而可有效控制保护层, 避免支座处因负筋下沉, 保护层厚度变大而产生裂缝, 板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大于1.5cm。
3.6 楼板内的PVC管宜埋设在圈梁内, 尽量减少穿过楼板, 对无法避免而必须穿过的, 首先应选用尽可能小的管径的PVC, 并将管线紧绑在板底筋上, 同时注意防止管线纵横叠压, 以保管线上部混凝土断面的厚度。如果管线上部混凝土过薄, 应在管线上下部位各加设一道宽度不小于400ram的钢丝网片作为补强措施。
结束语
对于现浇板容易出现的一些非结构性裂缝现象, 经多次分析研究, 找出原因, 对症下药, 采取了一些防治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但要彻底消除裂缝现象, 尚有待不断提高施工技术和不断积累施工经验, 采用更为科学的解决方法。
摘要:对现浇混凝土楼板出现的裂缝进行原因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现浇板,裂缝,分析,防治
现浇住宅 篇2
(南通市建筑设计院,南通226006)[摘 要] 该文引入新版结构设计规范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有关裂缝控制的概念,借鉴成功的工程实践经验,从工程 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监理、建筑材料、施工图审查、结构试验及检测、建设管理七个方面提出住宅工程钢筋混 凝土现浇板裂缝控制技术措施。
[关键词] 现浇板;裂缝;设计;施工;监理
[中图分类号] TU375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12523X(2003)1220009203 收稿日期:200315 作者简介:褚国栋(19642),男,同济大学工学硕士,南通市建筑设计
院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南通 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江苏省“333 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 象;主持省市级科研项目三项,撰写学术论文十余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 高,住宅建设的规模将会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人们对住宅 质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由于住宅建设过程中诸多因素 的影响,房屋质量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住宅工程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是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一个较为主 要的方面。
有效控制住宅工程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是一项较为
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因素涉及建设、设计、勘察、施工、监理、质量监督、工程检测、建筑材料、气候环境、后期使用维护与管 理等方面,需要工程建设各责任主体及相关各方共同努力。现根据新版结构设计规范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有关 裂缝控制的技术要点,借鉴成功的工程实践经验,从工程设 计、工程施工、工程监理、建筑材料、施工图审查、结构试验及 检测、建设管理七个方面提出住宅工程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 缝控制技术措施,供同行们参考。1 工程设计
a)住宅的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不应采 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当平面有凹口时,凹口周边楼板 的刚度及配筋宜适当加强,有条件时,宜在凹口的缺口处设 置混凝土拉梁。
b)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则时,宜设置梁使之形成较规 则的平面。
c)现浇板的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 ,多层砌体住宅现浇 板的强度等级宜为C25。
d)现浇板设计厚度不宜小于110 mm ,不应小于100 mm(厨房、浴厕、阳台板不得小于90 mm),单向板板厚应≥L/ 30(L 为板的短向跨度),双向板板厚宜≥L/ 35(L 为板的短向 跨度)。
现浇板中埋设有线管时, 线管外径不宽大于板厚的
1/ 3 , 线管外侧至现浇板板底或板面的距离不小于25 mm。e)现浇板配筋:合理配置现浇板内的钢筋,改变大直 径、大间距的配筋方法,合理控制钢筋间距,严格按012 %和 0145f t / f y的较大值控制最小配筋率。
房屋阳角处的楼板及屋面板,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房 屋阳角处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00 mm ,屋面板钢筋间距不宜 大于120 mm。大开间现浇板及端开间其它部位的现浇板配 筋亦宜适当加强。
f)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钢筋间距不 宜大于200 mm ,并应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 温度收缩钢筋在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二个方向的配筋率均 不宜小于0.1 % ,板的附加温度收缩钢筋应按受拉钢筋的要 求进行搭接。
g)房屋长度大于40 m 时,可在楼屋面中部设置膨胀 带。房屋长度大于50 m 的砌体结构,应设置伸缩缝。现浇 挑檐、阳台栏板、女儿墙、雨罩等外露结构的伸缩缝间距不宜 大于12 m。
h)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 基上,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基;当群体建筑的两部分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不同的基础处理 方案或荷载差异较大时,宜设置沉降缝。
i)现浇混凝土楼屋面长度较长或单间面积较大时,设计 时应考虑加入混凝土外加剂(高效复合型),以减少混凝土收 缩裂缝,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j)当梁的腹板高度hw ≥450 mm 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 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和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 积bhw 的011 % ,其间距不宜大于200 mm。k)应重视屋面结构的保温设计,屋面的传热系数K 应 ≤110 WP(m2·K),且应满足《江苏省民用建筑热环境与节能 设计标准》(DB 32/ 47822001)要求。2 工程施工
a)施工单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现浇板厚度和现浇 板中钢筋保护层厚度。9 第30 卷第12 期 2003 年12 月
建 筑 技 术 开 发
Building Technique Development Vol.30 ,No.12 Dec.2003.1995-2003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All rights reserved.b)施工单位必须对混凝土坍落度进行现场检查,不符 合坍落度要求的不得使用。
c)养护方案应在施工组织设计和监理规划中明确。混 凝土楼屋面板浇捣后,施工单位必须按设计和现行规范要 求,采取有效养护措施,确保养护工作质量。施工单位应明 确专职养护人员并将人员名单及养护方案报监理单位,监理 单位应将养护方案的实施情况作为工程监理的重点之一。d)考虑线管埋设对现浇板断面削弱的影响,现浇板中 线管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双向配筋时,布置在下 层钢筋之上),交叉布线处可采用线盒,线管不宜立体交叉穿 越。预埋管线处的混凝土表面未配置钢筋时,应采取增设钢 筋网等加强措施。
e)施工过程中对现浇板进行二次收光压实,避免混凝 土终凝前因水分蒸发而产生的收缩裂缝。
f)现浇板需分段作业时,施工缝宜设在前后贯通的横墙 中心线处。
g)严格控制模板组装的尺寸、标高、平整度,在接缝处 贴胶带,防止漏浆,模板支架搭设稳定、牢固,严格控制拆模 时间。
h)施工期间应避免楼面集中堆载,施工荷载应满足规 范要求且不得大于设计限值。i)工程施工中,钢筋代换时应严格执行设计单位审核 制度。3 工程监理
a)住宅工程必须实行监理,并应通过招投标选择监理 单位,未委托监理的,不得进行施工招投标。监理住宅工程 的总监必须是土建类专业的监理工程师。
b)未经监理工程师签字,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不得在 工程中使用。
c)现场浇筑楼屋面板混凝土时,监理工程师应采取旁 站形式对住宅工程实施监理,确认钢筋的直径、数量,并复核 钢筋保护层和现浇板的厚度,认真检查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 情况。4 建筑材料
a)现浇板混凝土应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拌制,并控制掺合料的掺量,粉煤灰掺量不得超过水泥用量 的15 % ,矿粉掺量不得超过水泥用量的20 %。b)用于拌制现浇板混凝土的细骨料,不得采用细砂、特 细砂,应采用细度模数Mx ≥213 的中粗砂。c)粗细骨料的含混量应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d)用于现浇板的混凝土的用水量不得大于180 kg/ m3。e)在控制混凝土坍落度的同时,还应保证坍落度数值 的稳定。泵送混凝土的泵前坍落度控制值: 高层应小于 18 cm , 多层和中高层小于15 cm。多层砌体住宅使用预拌混 凝土但不采用泵送施工工艺时, 混凝土坍落度宜控制为 6 cm~8 cm。
f)当有条件时,可在混凝土中加入纤维等抗裂材料。g)住宅工程使用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必须有生产许可 证和出厂合格证;住宅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新技术、新产品实 行登记证书制度,严禁将不合格产品用于工程。h)节能住宅车库顶板可考虑采用通过省级鉴定的“轻 质保温复合叠合楼板”,建设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叠 合面的质量、叠合板的搁置长度、板缝及现浇带的浇筑质量, 并妥善处理好现浇带的冷桥问题。
i)陶粒混凝土具有容量轻、隔热保温性能好的特点,应 用于住宅工程的楼屋面有助于提高其隔热保温性能;陶粒混 凝土的应用能较好地解决钢筋混凝土现浇圈梁、构造柱的冷 桥问题。5 施工图审查
a)住宅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必须进行施工图审查(含 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审查重点为施工图设计文件是否符合 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及有关规定要求,设计单位必须对 设计质量负责。
b)施工图设计文件未经审查或经审查不合格的,建设 单位不得进行施工发包。经审定的施工图不得随意变更。凡涉及到结构构件和使用功能的改变及增加建筑面积时,均 必须经原审定部门同意后方可实施。6 试验及检测
a)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应按规定 进行见证取样检测。
b)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 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的留置应同时满足标准养 护和同条件养护的要求。
c)施工单位宜对住宅工程进行施工期间沉降观测,以 便及时掌握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和发展趋势,防止异常情况出 现和沉降裂缝的产生。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住宅工程应进行沉降观测: 1)地基土层分布不均匀;2)局部已作砂石回填、微型桩加固以及其它复合地基 处理;3)同一结构单元的荷载差异较大;4)设计师认为有必要进行沉降观测的其它情况。沉降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必须按设 计要求及规范标准埋设专用水准点和沉降观测点。主体结构 施工阶段,每1~2 个结构层的沉降观测不少于一次;主体结 构封顶后,沉降观测每2 个月不少于一次。监理单位必须对 沉降观测结果进行复核,并将相关资料列入工程质量评估内 容。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或责任单位必须委托有资质的单 位进行沉降观测。竣工后第一年内每隔3 个月必须观测一 次,以后每隔6 个月必须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相应稳定为止。沉降观测结果异常,建设单位或责任单位必须采取加固 补强措施,尚未销售和交付使用的,必须在采取加固补强措 施取得明显效果后方可销售、交付使用。7 建设管理
a)住宅开发建设单位应当对其开发建设的住宅工程的 10 第12 期褚国栋:住宅工程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控制技术措施第30 卷
.1995-2003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All rights reserved.质量承担责任。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应当依据有关 法律、法规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承担相应的责任。b)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加强住宅工程建设的监督检 查,应当将工程建设规范标准执行情况、工程建设各方主体 质量责任的履行情况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末达到合格标 准的住宅工程不得交付使用。
c)住宅开发建设单位应当在住宅交付使用时,向购买 人提供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住宅使用说明 书中除法定内容外,尚应明确楼屋面活荷载标准值并注明: 住宅在使用过程中不得随意更改其结构体系及使用功能;楼 屋面使用荷载不得大于设计限值。
d)住宅工程必须有合理工期,施工单位应按合理工期 组织施工,尤其在浇筑混凝土楼屋面板时,应严格执行施工 规范中关于控制施加施工荷载、拆除模板及养护时间的有关 规定,防止楼板出现裂缝。参考文献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4 控制住宅工程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的技术导则.上海市建
现浇住宅 篇3
关键词:楼板裂缝;开裂原因;防治措施;处理办法
一、引起现浇板裂缝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混凝土的收缩: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是混凝土的固有特性,主要表现形式为浇筑初期(终凝前)的凝缩变形、硬化过程中的干缩变形、在恒温绝湿条件下由凝胶材料的水化作用引起的自生收缩变形和温度下降引起的冷缩变形。
1、浇筑初期(终凝前)的凝缩变形
凝缩变形产生的裂缝发生在混凝土结硬前最初几小时内,通常浇筑后24h即可观察到。这种裂缝有两类:一类是由于塑性混凝土下沉产生的裂缝,在梁、板中都有可能产生;另一类是塑性收缩裂缝,常出现在板中,裂缝逞不规则的鸡爪状或地图状。凝缩变形产生的裂缝多与混凝土的泌水现象有关。
新浇筑的混凝土经压实后,由于重力作用,重的固体颗粒向下沉,迫使轻的水向上移,即所谓“泌水”。当固体颗粒彼此支撑不再下沉,或水泥结硬阻碍了它的下沉,泌水即停止。如混凝土中固体颗粒能不受阻碍地自由下沉,则仅使结硬后混凝土的体积减少,并不会产生裂缝。
塑性收缩裂缝并不受混凝土中钢筋的影响,影响塑性收缩裂缝的主要因素是混凝土表面的干燥速度,当水分蒸发速度超过了泌水速度时,就会产生这种裂缝。因此凡是能加速蒸发速度的因素(如气温高、相对湿度低、风速大以及混凝土中温度高于周围空气温度)都会促使塑性收缩裂缝的发生。塑性收缩裂缝的表面宽度有的可达1~2mm。这种裂缝在自由支承板的四角处则很少出现,因为角部的干缩不受约束;相反,如板的边缘受到约束(砖墙等),则将出现与板边呈45°的一系列平行裂缝。
2、硬化过程中的干缩和水化作用引起的自身收缩
自身收缩与干缩一样,在浇筑后相当长的时间,约1~2d才会出现,它是由于水的迁移而引起的。但它不是由于水向外蒸发散失,而是因为水泥水化时消耗水分造成凝胶孔的液面下降,形成弯月面,产生所谓自干燥作用,使混凝土体的相对湿度降低和体积减少;水灰比的变化对干燥收缩和自身收缩的影响正相反,即当混凝土的水灰比降低时干燥收缩减少,而自身收缩增大。
3、温度下降引起的冷缩变形
收缩裂缝由温度影响产生的另一种裂缝,是混凝土外约束引起的,大多发生在混凝土的降温阶段,混凝土逐渐散热和冷却收缩过程中,全部或部分外约束,会产生较大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就会产生降温收缩裂缝,收缩裂缝多在混凝土养护一段时间才出现的,裂缝较深,有时是贯通性的。
(二)现浇板上过早施工而加荷引起的裂缝:《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混凝土强度达到 1.2 N/ 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但有时由于为了抢时间,赶进度,在刚浇好的现浇板上或混凝土尚处在初凝阶段,就任意踩踏,搬运材料,集中堆放砖块、砂浆、模板等。过早的加荷,人为地造成了现浇板裂缝。
(三)板负筋下沉产生的裂缝:在楼面工程施工中各种交叉作业,楼面负筋位置的正确性难以得到保证,由于受到施工人员踩踏后会使钢筋弯曲、变形,致使负筋下陷,保护层过大,降低了板截面的有效高度,使板的承载能力达不到设计的要求,从而导致板裂缝的产生。
二、防治措施
如何防治现浇板板裂缝的产生,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提供以下一些防治措施,可供参考:
(一)设计方面
在设计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现浇板结构设计中除考虑强度要求外,还应进行挠度及裂缝验算,考虑施工不均匀性及混凝土本身的收缩因素,适当增加板厚,增强板的刚度。
2.宜采用较小直径密度分布的方式进行布筋,为防止温度及收缩引起的应力影响,应适当提高配筋率,这样可提高混凝土体的极限拉伸应变及混凝土抵抗干缩变形的能力,防止因混凝土自身收缩出现大量的应力集中点,使局部出现塑性变形产生裂缝。另外混凝土标号设计强度不宜太高。
3.应在楼板上每隔20m左右处设置一后浇带,并在楼板中间墙体支座处设一条伸缩缝,使其释放内应力。
4.楼板因四周嵌固于墙体内,应在四角部位按要求配置双向钢筋,伸出长度应小于1/3L(L 为短向边长),且不小于1.2m为宜。
5.在抗震非设防地区,也应适当增设混凝土构造柱,提高房屋整体抗震强度。
(二)施工方面
1.应严格按配合比进行计量投料,控制搅拌时间及水灰比,并根据现场砂含水量变化及原砂中含粒径5cm以上的砾石筛选调整施工配合比,保持混凝土强度及坍落度一致,防止因水及水泥用量过多而增加混凝土中多余的水分及空气,从而产生较大的内应力,导致产生收缩裂缝。
2.混凝土中骨料的用量占体积的70%左右,必须注意粗骨料的质量,宜用粒径15~20mm的石子进行合理级配,含泥量 <1%;砂子应用中、粗砂,含泥量 <3%,砂率控制为40%左右,坍落度控制为14~20mm;水泥应选用非早强度型、水化热低和质量稳定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减少混凝土自身收缩。
3.严格控制板面负筋保护层厚度。现浇板负筋按设计要求都放在板上面,有梁通过或隔断时,一般放置在梁钢筋上面或与梁钢筋绑扎在一起。为了控制好负筋保护层厚度,必须采用Φ10~14的钢筋马凳,纵横间距为800mm左右来固定负筋的位置,并用电焊把马凳与负筋焊牢,使马凳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移位,保证负筋不下沉,从而有效控制负筋保护层的厚度,不使板负筋保护层过厚而产生裂缝。
三、裂缝的处理方法
经过以上的分析,本楼层的结构是安全的,梁板的承载力是满足设计要求的。根据结构设计说明及参照《混凝土工程裂缝调查及补强加固规程》4.2.3条款之规定,小于0.3mm的裂缝无须修补。但考虑到本工程的重要性和业主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同时也为了防止钢筋锈蚀而影响耐久性,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决定按照需要修补的规定进行修补。具体修补处理如下。
1、对于一般混凝土楼板表面的龟裂,可先将裂缝清洗干净,待干燥后用环氧浆液灌缝或用表面涂刷封闭。施工中若在终凝前发现龟裂时,可用抹压一遍处理;其它一般裂缝处理可在清洗板缝后用1:2或1:1水泥砂浆抹缝,压平养护。
2、当裂缝较大时,应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后,用1:2水泥砂浆抹平,也可以采用环氧胶泥嵌补。
3、当楼板出现裂缝面积较大时,应对楼板进行静载试验,检验其结构安全性,必要时可在楼板上增做一层钢筋网片,以提高板的整体性。
4、个别通长、贯通的危险结构裂缝,裂缝宽度大于0.3mm的,采用结构胶粘扁钢加固补强。板缝用灌缝胶高压灌胶。
结束语: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是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大量工程实践说明,只要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针对各影响因素考虑全面、细致,严格遵守设计和施工规范,弄清裂缝出现的原因,再加以正确的处理措施,裂缝是可以得到控制和预防的。
参考文献:
谈住宅现浇板裂缝原因与防治 篇4
近年来,传统的预制板逐渐被现浇板所取代。由于使用了现浇楼板,房屋的整体性、抗不均匀沉降性和结构安全性均有很大提高,但也随之产生了一些楼板裂缝的情况。
经过对多座住宅楼现浇楼板的裂缝调查,裂缝主要出现部位、形状及走向如下:
(1)主卧室及餐厅出现裂缝的比率最高,而且裂缝位置大都出现在暗埋管线的位置上。(2)裂缝大部分出现在平分于房间的开间或进深方向,板跨中间三分一板跨的范围内,且这些裂缝很少贯通整个开间或整个进深,距离支座均有一段距离,一般都有200mm以上,只有极少数的裂缝伸至墙边。(3)裂缝基本上与板支座负筋平行,或在负筋范围外,极少出现与板面负筋交叉的现象。(4)出现的裂缝大部分是表面裂缝或深层裂缝,很少发现有贯穿性裂缝。(5)在楼板平面突变处,转角处基本上都有裂缝出现,如楼梯间开间范围内的楼板,大都在内休息平台的中间出现平行于平台板短边的裂缝。(6)有部分裂缝出现在西山墙边转角房间的楼板上,裂缝一般成45°斜向。
2 裂缝原因分析
(1)引起裂缝的首要原因是混凝土的收缩。众所周知,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由于水分蒸发,体积逐渐缩小,产生收缩,而板的四周由于受到支座的约束,不能自由伸展,特别是目前使用的泵送混凝土,由于坍落度较大,更容易出现混凝土收缩,而当混凝土的收缩所引起板的约束应力超过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现浇板的开裂。开裂的部位往往产生在应力相对集中的地方,所以板的裂缝绝大多数产生在板角处,其走向与板的对角线相垂直。(2)养护不及时、不到位。因水泥具有快硬、高强、水化热大的特点,如果房屋的主体施工在夏季,混凝土浇捣后又未及时浇水养护,混凝土在较高温度下失水收缩,水化热释放量较大,而又未及时补充水分,因而在硬化过程中,现浇板受到支座的约束,势必产生温度应力而出现裂缝。这些裂缝也首先产生在较薄弱的部位,即板角处。另外,室内外温差变化较大,也要引起一定的裂缝。在调查中发现,房屋西边及顶层的裂缝居多。事实上,许多裂缝往往是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变化综合引发的。(3)结构体型突变及未设置必要的伸缩缝。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某些房屋尺度过长,而又未考虑设置伸缩缝,当房屋的自由伸缩达到应设置伸缩缝要求的间距时,就要引起裂缝的产生。另外,平面布局凹凸较多,即转角也越多,这些转角处由于混凝土收缩引起的约束应力积聚形成薄弱部位,往往会引起构件裂缝。(4)支座处负筋下沉产生裂缝。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不当,致使支座处负筋下陷,保护层过大,固定支座变成塑性铰支座,使板上部沿梁支座处产生裂缝。(5)管线铺设位置偏差过大。楼板内埋设的电线套管,由于管线上混凝土断面过小,混凝土受拉薄弱环节,并产生应力集中现象所致。造成管线上面过小的原因,多属管线下的垫块过厚,或混凝土断面过小而不能满足要求所致。
3 裂缝的防治
(1)加强现浇板捣后的养护。混凝土养护是整个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忽视对混凝土的养护,既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又易使其在硬化过程中失水得不到及时补偿而产生裂缝,尤其在高温下施工,更应经常浇水养护,这样既可减少温度产生的裂缝,也可降低由于混凝土的收缩而产生的约束应力,有效控制裂缝。同时,对水泥砂浆地面,也要严格按施工顺序操作,并加强养护,经常使地面处于湿润状态,也能有效地抑制地面裂缝的产生。(2)严格控制砂的粒径及含水量。混凝土用砂应采用中粗砂,如果砂粒过细,砂的含泥量超过标准,不仅降低强度,也会使混凝土产生裂缝,这是因为泥的膨胀性大于水泥膨胀性的缘故。(3)在板角增加辐射筋,现浇板的四周在设计上都已配设负筋,但针对绝大多数裂缝产生于板角这一现象,在板角四周增设辐射筋,使产生裂缝的应力作用方向与辐射筋相一致,能有效地抑制裂缝,此外,配筋较多时,相对来说也能明显改善裂缝的产生或扩展。(4)平面布置上尽量减少凹凸现象和设置必要的伸缩缝。平面转角过多,即薄弱部位越多,而这些部位由于应力集中,往往是裂缝的多发区。(5)严格控制板面负筋的保护层厚度。现浇板负筋一般放置在支座梁钢筋上面,与梁筋应绑扎在一起。另外,采用铁架子或混凝土垫块等措施来固定负筋的位置,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板面钢筋不再下沉,从而可有效控制保护层,避免支座处因负筋下沉,保护层厚度变大而产生裂缝,板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大于1.5cm。(6)楼板内的PVC管宜埋设在圈梁内,尽量减少穿过楼板,对无法避免而必须穿过的,首先应选用尽可能小的管径的PVC,并将管线紧绑在板底筋上,同时注意防止管线纵横叠压,以保管线上部混凝土断面的厚度。如果管线上部混凝土过薄,应在管线上下部位各加设一道宽度不小于400ram的钢丝网片作为补强措施。
4 结束语
对于现浇板容易出现的一些非结构性裂缝现象,经多次分析研究,找出原因,对症下药,采取了一些防治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要彻底消除裂缝现象,尚有待不断提高施工技术和不断积累施工经验,采用更为科学的解决方法。
摘要:对现浇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现浇住宅 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 质量通病防治 提高施工质量
[中图分类号]F41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5-0184-01
近几年,在建筑领域中,节能低碳环保等理念渗透到建设项目立项审批、设计、施工、竣工等各环节,使建筑产品的适用性,舒适性大大提高,比如将原来的供热暖气片改为地热辐射,相应的预制空心楼板改为现浇钢筋砼楼板,供热和节能效果得以改善。
在住宅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施工过程中,常常遇到一些常见的难题,比如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经常出现裂缝,其普遍性及严重程度相当大,分以下几种类型:
1、住宅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工程对象和结构类型。
出现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工程,以住宅楼板为多见,结构类型多为砖混结构和高层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在内蒙古地区住宅以这两种结构为多见。
2、结构楼板裂缝出现的时间
一般情况下都是在结构封顶后陆续出现,也有个别工程在进行屋面结构施工时就有发现,如果未及时采取措施,在未来的一年到二年内,裂缝仍然会继续发展。
3、裂缝所在的部位及其特征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大多分布在房屋的外墙转角所在房间的楼板上,裂缝一般成450斜角,有时一只角同时出现两条裂缝,裂缝基本上为上下贯通;还有部分裂缝产生在板内线管或地暖管埋设部位;也有个别工程的楼板裂缝垂直于板跨方向或呈不规则状分布。
4、裂缝成因分析
凡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工程绝大多数楼板内配筋均为上下皮双向配筋,上皮仅配支座处弯矩筋。与此同时,我们查核了相关工程的沉降实测资料,均未发现明显不均匀沉降现象,楼板裂缝处承重外墙也没有裂缝,所以认为导致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原因不是不均匀沉降造成的。根据经验分析,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种原因造成的:
A)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主要是由混凝土温度变形和收缩变形造成的,钢筋混凝土梁、柱、墙、板等构件共处在同一个大气环境中,当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变化时,这些构件的混凝土相应的也会产生温度变形和收缩变形,尤其在内蒙古地区,昼夜温差此较大,相对湿度较小,所产生的温度变形和收缩变形比内地地区相对要大,由于形状的差异,板的体积和表面积比值比较小,混凝土收缩变形较大,具体的说,在水平方向上楼板的收缩变形一般都大于梁、柱、墙、在板内产生拉应力,梁内则呈压应力状态。
另一方面,外纵墙与山墙在外界气温的影响下,经历热胀冷缩的反复作用,它们的温差合力对房间沿外墙角部楼板将产生较大的主拉引力。
两个作用力的叠加,对板形成最不利状态的时候,当板内拉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并且楼板变形大于配筋后混凝土的极限拉伸的时候,楼板内就会产生裂缝。
裂缝的位置取决于两个因素,即约束和抗拉能力,对楼板来说约束最大的位置在四个转角处,因为转角处梁或墙的刚度最大,他对楼板形成的约束也最大,同时沿外墙转角处、因受外界气温影响,楼板是收缩变形最大的部位,一般来说板内配筋都按平行于板的两条相邻边而设置,也就是说转角处夹角平分线方向的抗拉能力最薄弱,所以大多数板上裂缝都会出现在沿外墙角处,而且呈450斜向放射状。
B)楼板内埋设地热管、电线套管,是板内有效截面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以板厚120mm为例,若埋设20mmpVc电线套管,当垂直于板跨方向辅设时,则该处混凝土受拉界面减少1/5,该管与混凝土的线胀系数不一致,粘结效果差,这时沿地热管或电线套管埋设方向就有可能因为应力集中而出现裂缝。
c)再由于施工不当,楼板近支座处的负弯矩钢筋常常被施工人员踩踏下沉,又没能得到及时纠正,使其不能有效发挥抵抗负弯矩作用;更有甚者,为了追求施工进度,在楼板还没有达到足够的强度就上人操作和堆重载,使其产生过大的变形,导致裂缝甚至坍塌等等。
5、控制现浇钢筋砼楼板裂缝的对策:
A)楼板内PVC电线套管只允许平行于楼板受力方向(或双向板的短边方向)埋设,埋在楼板内的PVC电线套管上下部应加铺宽度不小于400mm的钢丝网作为补强措施。
B)提高外墙的保温隔热标准,特别是对外墙转角处的里墙面,加贴保温隔热材料如挤塑板、岩棉板,使温差对楼板变形带来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C)把处于外墙转角处房间内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适当增大其配筋后混凝土极限抗拉伸能力,其技术措施为:
①适当增加板厚;
②提高板的配筋;
③采用钢纤维混凝土,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
④采用“细筋密筋”配筋方法。
这几中方法由于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应以提高楼板含钢率为主,即时对外墙角所在房间的楼板采用上下两皮配筋的方案,以抵抗混凝土的渐变应力,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在外墙转角楼板增加放射性配筋。
D)严格施工管理,浇捣混凝土楼板时必须铺设操作平台,防止施工人员直接踩踏上皮负弯矩钢筋,加强浇捣混凝土时的钢筋看护,确保钢筋的位置准确。
E)施工进度应当建立在严密的科学组织的基础上,坚决杜绝蛮干、瞎干、乱干,只有这样才能使当前楼板结构裂缝的多发性,普遍性这一质量通病得到有效的遏制。
为什么住宅的现浇板产生裂缝? 篇6
1 裂缝产生原因
1.1 引起裂缝的首要原因是混凝土的收缩。
众所周知, 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 由于水分蒸发, 体积逐渐缩小, 产生收缩, 而板的四周由于受到支座的约束, 不能自由伸展。而当混凝土的收缩所引起板的约束应力超过一定程度时, 必然引起现浇板的开裂, 开裂的部位往往产生在应力相对集中的地方, 所以板的裂缝绝大多数产生在板角处, 其走向与板的对角线相垂直。1.2温度裂缝。因水泥具有快硬、高强、水化热大的特点, 再加上该房屋的主体施工发生在夏季, 混凝土浇捣后又未及时浇水养护, 混凝土在较高温度下失水收缩, 水化热释放量较大, 而又未及时得到水分的补充, 因而在硬化过程中, 现浇板受到支座的约束, 势必产生温度应力而出现裂缝, 这些裂缝也首先产生在较薄弱的部位, 即板角处。另外, 室内外温差变化较大, 也要引起一定的裂缝。在调查中发现房屋西边及顶层的裂缝居多。事实上许多裂缝往往是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变化综合引发的。而佳木斯市的住宅建设中,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中的裂缝, 大部分是由于混凝土的收缩原因引起的.由于混凝土自身在硬化过程中存在凝缩和干缩, 加上我市在一年中的气温相差较大, 夏季最高气温可超过35℃, 而到冬季最低气温达-20℃ (参考有关资料) , 相差55℃, 而混凝土的膨胀系数为10-5/℃, 所以, 经过一年的夏冬交替, 混凝土的温差应变可达400uε以上, 考虑到柱.墙对现浇板的约束系数为0.25~0.35, 混凝土的结构温差应变约为60~110uε, 因此,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裂缝。1.3结构体型突变及未设置必要的伸缩缝。平面布局凹凸较多, 即转角也越多, 这些转角处由于应力集中形成薄弱部位, 一受到混凝土收缩及温差变化易于产生裂缝。1.4施工的缺陷:在住宅建设中, 有相当一部分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出现裂缝, 是由于施工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这些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达不到设计要求, 现浇板的厚度不够, 钢筋的放置不到位, 配筋量的不足等均会造成现浇板的挠度过大, 从而引起它在受弯抗拉处产生裂缝;刚浇筑的混凝土板也会因模板支撑下沉, 使楼板挠度加大, 拆模后也会出现裂缝特别是对于阳台.雨蓬.挑檐等悬臂构件, 往往工人在浇灌混凝土过程中, 将板上的负弯矩钢筋踩倒, 使构件不能承受负弯矩从而引起裂缝, 严重的甚至于引起这些构件断裂。1.5设备专业的影响:在住宅建设中,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的裂缝也有一部分是受设备专业的影响引起的。目前, 在楼房的设计中, 设备专业特别是电气专业, 大多将照明.有线电视.通讯等所需的管线直接敷设于现浇板中, 而且有时集中于某一处现浇板中的管线多达7~8根, 并且这些管线的直径多为2~3cm, 由此就会使该处的现浇板厚度大大削弱, 从而引起现浇板在该处开裂。
2 裂缝的防治
为减少或避免现浇板裂缝的出现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2.1 对于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裂缝, 可以通过
住宅现浇板裂缝产生的原因与防治 篇7
近年来, 传统的预制板逐渐被现浇板所取代, 由于使用了现浇楼板, 房屋的整体性、抗不均匀沉降性和结构安全性均有很大提高, 但也伴随产生了一些楼板裂缝的情况, 不少住户担心这些裂缝起因房屋的基础沉降而向有关部门投诉。
例如我市某小区共建住宅楼14幢, 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 砖混结构, 室内无分隔墙, 全部为现浇板, 板厚100~120mm, 现场拌和浇捣, 混凝土强度等级C20, 楼板与梁连接处均配负筋, 房屋高5层, 底层设架空层高2.2m, 房屋约长80m, 无伸缩缝, 基础采用混凝土灌注桩。工程于1999年12月陆续竣工。竣工验收时, 尚未发现明显的裂缝现象, 住户陆续购房进行装修时, 发现楼板裂缝, 遂向我站投诉。经现场察勘 (包括尚未售出的房屋) 发现, 14幢房屋均存在裂缝, 开裂户数达124户, 占总户数450户的27.56% (而投拆用户21户, 占总户数的4.64%) , 裂缝位置主要有图1所示的两类, 其中位于板角处的裂缝占绝大多数, 约占总数的90%, 其缝宽一般在0.1~0.2mm。
2 裂缝原因分析
对用户反映的现浇板裂缝, 经多次会同设计、监理、施工等部门进行实地查勘。首先进行了沉降观测和图纸复查, 均符合规范和标准。因而根据上述裂缝状况并结合其成因作了如下分析。
(1) 引起裂缝的首要原因是混凝土的收缩。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 由于水分蒸发, 体积逐渐缩小, 产生收缩, 而板的四周由于受到支座的约束, 不能自由伸展。而当混凝土的收缩所引起板的约束应力超过一定程度时, 必即转角也越多, 这些转角处由于应力集中形成薄弱部位, 一受到混凝土收缩及温差变化易于产生裂缝。
(4) 支座处负筋下沉产生裂缝。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不当, 致使支座处负筋下陷, 保护层过大, 固定支座变成塑性铰支座, 使板上部沿梁支座处产生裂缝。
3 裂缝的防治
上述裂缝虽属非结构受力因素所引起的, 但现浇板裂缝既影响美观, 又容易使住户产生心理上的不安, 而且裂缝不仅会影响抗渗效果, 也易造成水分侵蚀钢筋, 影响使用耐久性。因此, 针对上述裂缝产生的原因, 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 并在开发另一小区中, 重点加强管理, 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1) 加强现浇板浇捣后的养护。混凝土养护是整个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忽视对混凝土的养护, 既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又易使其在硬化过程中失水得不到及时补偿而产生裂缝, 尤其在高温下施工, 更应经常浇水养护, 这样既可减少温度产生的裂缝, 也可降低由于混凝土的收缩而产生的约束应力, 有效控制裂缝。同时, 对水泥砂浆地面, 也要严格按施工顺序操作, 并加强养护, 经常使地面处于湿润状态, 也能有效地抑制地面裂缝的产生。
(2) 严格控制砂的粒径及含泥量。混凝土用砂应采用中粗砂, 如砂粒过细, 砂的含泥量超过标准, 不仅降低强度, 也会使混凝土产生裂缝, 这是因为泥的膨胀性大于水泥膨胀性的缘故。
(3) 在板角增加辐射筋。现浇板的四周在设计上都已配置负筋, 但针对绝大多数裂缝产生于板角这一现象, 在板角四周增设辐射筋, 使产生裂缝的应力作用方向与辐射筋相一致, 能有效地抑制裂缝, 此外配筋较多时, 相对来说也能明显改善裂缝的产生或扩展, 根据裂缝距板角的距离, 辐射筋长度为1.5m左右。
(4) 平面布置上尽量减少凹凸现象和设置必要的伸缩缝。平面转角过多, 即薄弱部位越多, 而这些部位由于应力集中, 往往是裂缝的多发区。
(5) 严格控制板面负筋的保护层厚度。现浇板负筋一般放置在支座梁钢筋上面, 与梁筋应绑扎在一起, 另外, 采用铁架子或混凝土垫块等措施来固定负筋的位置, 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板面钢筋不再下沉, 从而可有效控制保护层, 避免支座处因负筋下沉, 保护层厚度变大而产生裂缝, 板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大于1.5cm。
结束语
住宅现浇板裂缝产生的原因与防治 篇8
关键词:住宅,现浇板,裂缝
1 概述
近年来, 传统的预制板逐渐被现浇板所取代, 由于使用了现浇楼板, 房屋的整体性、抗不均匀沉降性和结构安全性均有很大提高, 但也伴随产生了一些楼板裂缝的情况, 不少住户担心这些裂缝起因房屋的基础沉降而有关部门投诉。例如某小区共建住宅楼14幢, 建筑面积约8万m2砖混结构, 室内无分隔墙, 全部为现浇板, 板厚100~120mm, 现场拌和搅捣, 混凝土强度等级C20, 楼板与梁连接处均配负筋, 房屋高5层, 底层设架空层高2.2m, 房屋约长80m, 无伸缩缝, 基础采用混凝土灌注桩。工程于1999年12月陆续竣工。竣工验收时, 尚未发现明显的裂缝现象, 住户陆续购房进行装修时, 发现楼板裂缝, 遂向有关部门投诉。经现场勘察 (包括尚未售出的房屋) 发现, 14幢房屋均存在裂缝, 开裂户数达124户, 占总户数450户的27.56% (而投诉用户21户, 占总数的4.64%) , 裂缝位置主要有两类, 其中位于板角处的裂缝占绝大多数, 约占总数的90%, 其缝宽一般在0.1~0.2mm。
2 裂缝原因分析
对用户反映的现浇板裂缝, 经多次会同设计、监理、施工等部门进行实地勘察。首先进行了沉降观测和图纸复查, 均符合规范和标准。因而根据上述裂缝状况并结合其原因作了如下分析:
2.1 引起裂缝的首要原因是混凝土的收缩。
众现浇板裂缝既影响美观, 又影响抗渗效果, 也易造成水分侵蚀钢筋, 影响使用耐久性。因此, 针对上述裂缝产生的原因, 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 并在开发另一小区中, 重点加强管理, 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3.1 加强现浇板浇捣后的养护。
混凝土养护是整个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忽视对混凝土的养护, 既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又易使其在硬化过程中失水得不到及时补偿而产生裂缝, 尤其在高温下施工, 更应经常浇水养护, 这样既可减少温度产生的裂缝, 也可降低由于混凝土的收缩而产生的约束应力, 有效控制裂缝, 。同时, 对水泥沙浆地面, 也要严格按施工顺序操作, 并加强养护, 经常使地面处于湿润状态, 也能有效的抑制地面裂缝的产生。
3.2 严格控制砂的粒径及含泥量。
混凝土用砂应采用中粗砂。如砂粒过细, 砂的含泥量超过标准, 不仅降低强度, 也会使混凝土产生裂缝, 这是因为泥的膨胀性大于水泥的膨胀性的缘故。
3.3 在板角增加辐射筋。
现浇板的四周在设计上都已配制负筋, 但针对绝大多数裂缝产生于板角这一现象, 在板角四周增设辐射筋, 使产生裂缝的应力作用方向与辐射筋一致, 能有效的抑制裂缝, 此外, 配筋较多时, 相对来说也能明显改善裂 (上接105页) 粗加工到精加工;从选料、加工工缝的产生或扩展, 根据裂缝距板角的距离, 辐射筋长度为1.5m左右。
3.4 平面布置上应尽量减少凹凸现象和设置必要的伸缩缝。
平面转角过多, 即薄弱部位越多, 而这些部位由于应力集中, 往往是裂缝的多发区。
3.5 严格控制板面负筋的保护层厚度。
现浇板负筋一般放置在支座梁钢筋上面, 与梁筋应绑扎在一起, 另外, 应采用铁架子或混凝土垫块等措施来固定负筋的位置, 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板面钢筋不再下沉, 从而可有效控制保护层, 避免支座处因负筋下沉, 保护层厚度变大而产生裂缝, 板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大于1.5m。
4 结论
对于现浇板容易出现的一些非结构性裂缝现象, 经多次的分析研究, 找出原因, 对症下药, 采取了一些防治措施, 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另一小区, 建筑面积为4万m2, 9幢住宅也是现浇楼板, 于2000年7月竣工, 由于防治措施在前, 现浇板出现裂缝的现象在9幢中只占6幢, 开裂户数28户只占总户数220户的12.7% (投诉用户只占总数的1.34%) ,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要彻底消除裂缝现象, 尚有待不断提高施工技术和不断积累施工经验, 采用更为科学的解决办法。
浅谈住宅现浇板裂缝的防治措施 篇9
1 设计中的重点加强部位
从住宅工程现浇楼板裂缝发生的部位分析, 最常见、最普遍和数量最多的是房屋四周阳角处的房间在离开阳角1米左右, 即在楼板的分离式配筋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末端或外侧发生45°左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 此通病在现浇楼板的任何一种类型的建筑中都普遍存在。我公司在近年图纸会审中, 十分注意建议业主和设计单位对四周的阳角处楼面板配筋进行加强, 负筋不采用分离式切断, 改为沿房间全长配置, 并且适当加密加粗。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 凡采纳或按上述设计的房屋, 基本上不再发生45°斜角裂缝, 已能较满意地解决好楼板裂缝中数量最多的主要矛盾, 效果显著。
对于外墙转角处的放射形钢筋, 我公司根据实践检验, 认为作用较小。其原因是放射形钢筋的长度一般不大 (长约1.2米左右) , 当阳角处的房间在不按双层双向钢筋加密加强而仍按分离式设置构造负弯矩短钢筋时, 45°的斜向裂缝仍然会向内转移到放射筋的末端或外侧, 而当采用了双层双向钢筋加密加强后, 纵、横二个方向的钢筋网的合力已能很好地抵抗和防止45°斜角裂缝的发生和转移, 并且放射形钢筋往往只有上部一层, 在绑扎时常搁置在纵横板面钢筋上方, 导致钢筋交叉重叠, 将板面的负弯矩钢筋下压, 减少了板面负弯矩钢筋的有效高度, 同时浇筑时钢筋弯头 (即拐脚) 容易翘起造成平仓困难, 所以建议重点加强加密双层双向钢筋即可。
2 加强商品砼的性能改善
目前已普遍采用泵送商品砼进行浇筑, 受激烈的市场竞争影响, 各商品砼厂商以采用粉煤灰掺量, 低价位、低性能的砼外掺剂, 以及细度模数低、含泥量较高的中细砂作为降低价格和成本的主要竞争手段。混凝土拌合物的匀质性差, 特别是水泥、缓凝剂的不均匀等, 则会造成混凝土凝结时间的不一致, 即混凝土强度的不一致而形成裂缝。因此建议有关部门牵头, 尽快健全和统一对商品砼厂商的行业管理, 并根据成本投入比例, 相应和合理地提高商品砼的市场价格, 促使商品砼厂商转变观念, 控制好原材料质量, 选用高效优质砼外掺剂, 改善和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值, 建立好控制体系, 是一项改善商品砼质量和性能的根本性工作。
3 施工中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楼面裂缝的发生除以阳角45°斜角裂缝为主外, 其他较常见的还有两类:一类是预埋管线及管线集散处, 另一类为施工中周转材料临时较集中和较频繁的吊装卸料堆放区域。现从施工角度综合分析, 并分类采取以下几项技术措施:
3.1 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
钢筋在楼面砼板中抗拉受力, 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以及防止砼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 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确保有效。在实际施工中, 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砼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 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但当垫块间距放大到1.5米时, 钢筋网的合理保护层厚度就无法保障, 所以纵、横向的垫块间距限制在1米左右。
3.2 预埋管线处的裂缝防治。
预埋管线, 特别是多根管线的集散处是, 截面砼受到较多削弱, 从而引起应力集中, 是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当预埋管线的直径较小, 并且房屋开间宽度也较小, 同时管线的敷设走向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 一般不会发生楼面裂缝。反之, 当预埋管线的直径较大, 开间宽度也较大, 并且管线的敷设走向不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 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因此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管线的集散处, 要求增设垂直于管线的短钢筋网加强。根据我公司的经验, 建议增设的抗裂短钢筋采用Φ6~8, @≤150, 两端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300毫米。
3.3 材料吊卸区域的楼面裂缝防治。
目前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 普遍存在着质量与工期之间的较大矛盾。现浇板面过早承受荷载,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规定:混凝土强度达到1.2兆帕前, 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但实际上大部分项目为了抢工期, 在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兆帕时, 便开始进行吊装材料、砌砖等作业, 人为造成了现浇板面裂缝, 应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施工, 杜绝过早上荷载和过早拆模板。
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5~7天左右一层, 最快时甚至不足5天一层。因此当楼层砼浇筑完毕后不足24小时的养护时间, 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 这就给大开间部位的房间雪上加霜。除了大开间的砼总收缩值较小开间要大的不利因素外, 更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 受材料吊卸冲击震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 就难于闭合, 形成永久性裂缝, 这种情况在高层住宅主体快速施工时较常见。
3.4 加强对楼面砼的养护。
砼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 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砼初期伸缩裂缝发生。但在实际施工中, 由于抢赶工期和浇水将影响弹线及施工人员作业, 因此楼面砼往往缺乏较充分和较足够的养护延续时间。为此, 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 特别是早期阶段的养护, 必须及时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终凝后, 及时浇水保养, 保湿养护7天至14天。并建议采用喷HL等品种和养护液进行养护, 降低成本和提高工效, 并可避免或减少对施工的影响。
4 对裂缝的弥补处理
在采取了上述综合性防治措施后, 由于各种原因仍可能有少量的楼面裂缝发生。当这些楼面裂缝发生后, 应在楼地面和顶棚粉刷之前预先做好妥善的裂缝处理工作, 然后再进行装修。根据我公司的经验, 裂缝最常见的处理方法为压力注浆法、开槽填补法和涂膜封闭法。使用混凝土修补胶、注缝胶、混凝土快速修补剂等, 使裂缝修补的效果更好, 工艺更简单, 费用更省。这些新材料、新机具和修补方法经过近10来年的现场考验, 证明耐久性令人满意, 目前这几种方法已经在许多维修改建加固项目中得到推广应用。修补混凝土裂缝的工序如下:裂缝清理→粘贴注浆嘴和封闭裂缝→试漏→配制注浆液→压力注浆→二次注浆→清理表面→装饰。住宅楼地面上部的粉刷找平层较厚, 可以通过在找平层中增设钢丝网、钢板网或抗裂短钢筋进行加强, 是目前较理想的裂缝弥补措施。
综上所述,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是住宅建筑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应当针对各种影响因素考虑全面、细致, 严格遵守现行的标准, 才能大大减少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可能。
摘要: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层面板的裂缝, 是目前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 现就住宅现浇板裂缝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裂缝,性能改善,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DGJ32/J16-2005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S].
[2]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3]陈士良.现浇楼板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 2003.
现浇住宅 篇10
关键词:住宅现浇混凝土;楼面板裂缝原因;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5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0-0170-01
目前,现浇混凝土的楼面板裂缝是较难解决的一个质量通病,尤其是住宅楼面板出现裂缝以后,经常引起投诉、纠纷和索赔等,严重时会造成安全隐患。根据多年实践经验与教训,在设计、材料和施工等方面对住宅楼面板裂缝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1加大楼面板重点部位的设计力度
从现浇楼板的裂缝部位来看,最常见的是住宅四周阳角处1 m的地方,在分离式负弯矩筋和放射筋末端或者外侧出现45 ̊的斜角裂缝,这一问题在现浇楼板的很多建筑中都存在。主要是由混凝土自身收缩特性与温差作用造成的,而且越接近屋面处裂缝就越大。从设计角度分析,现行规范偏重于从强度方面考虑,没有按照温差与收缩特性等其它因素进行考虑,使配筋量不符合要求。而房屋阳角受到纵、横方向剪力墙或者刚度较大的梁约束,限制楼面板混凝土发生变形,所以在温差与混凝土因为收缩造成拉应力改变时,板面在配筋薄弱地方(分离式的负弯矩筋和放射筋结束处)发生表面或者内部开裂,出现45 ̊的斜角裂缝。楼面板裂缝对住宅结构使用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在有水源等情况下会造成渗漏缺陷,是研究裂缝防治措施的重点。结合这些分析,对设计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①增加阳角处配筋。设计施工图时,建议加强四周阳角处的配筋,负筋不用切断,改成根据房间全长进行配置,一个阳角限制在一个房间,并进行加密加粗。从实践中看到,只要是采纳或者根据上述设计建造的楼面板,一般不再出现45 ̊斜角裂缝,可以有效解决裂缝数量多的矛盾。②增加双层钢筋密度。对于外墙的放射形钢筋,结合实践经验,觉得其作用小。因为放射形钢筋长度大多为1.2 m,阳角处房间没有根据双层钢筋加密增强而是按照分离式来构造负弯矩筋时,45 ̊斜角裂缝还会向内移动到放射筋末端或者外侧,但是选择双层钢筋加密增强后,纵、横方向钢筋网能够较好的抵抗和避免45 ̊斜角裂缝的出现与转移,放射形钢筋大多只有一层,绑扎时大多放在纵横楼板钢筋上面,使钢筋呈现交叉重叠,把板面钢筋下压,减小板面钢筋有效高度,浇筑过程中钢筋弯头经常翘起给平仓带来困难,要重视增强加密双层钢筋。
2改善与提高混凝土性能
现在普遍使用泵送混凝土来浇筑楼面板,因为竞争激烈,很多混凝土厂商掺入较多粉煤灰,用较低价位与性能的外掺剂,和较低细度模数、含泥量大的中西砂作为降低价格与成本的常用竞争手段。要做好管理工作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建立和完善对混凝土厂商的管理。建议相关部门领头,尽快建立和统一对混凝土厂商的管理,结合成本投入情况,合理制定混凝土市场价格(尤其是用在地下室与楼面板和其它方面的混凝土),使混凝土厂商转变观念,控制好选取原材料,选择优质高效的外掺剂,不断改善混凝土收缩值,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控制系统,是确保混凝土质量与性能的基础性工作。②承包商对混凝土要求。承包商采购混凝土时,要结合工程部位与特性对混凝土质量提出相应要求,不能偏重压价与追求低价而忽略混凝土质量,造成混凝土性能降低与收缩裂缝增加。③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与和易性。现场要安排专人负责,并逐车检查混凝土坍落度与和易性,确保混凝土半成品的质量。
3住宅楼施工中要采取的防范技术措施
楼面板裂缝除了阳角45 ̊裂缝外,还有常见的两种:预埋线管和线管集散地方。施工时周转材料较为集中与吊装卸材料堆放区。站在施工角度进行综合考虑,提出增强技术措施的建议。
3.1重点增强上层钢筋网的保护
设计楼面板时,钢筋起着抗拉力作用,以此抵抗外荷载的弯矩与避免混凝土收缩和产生裂缝,但是这个重要作用大多只是在钢筋处于保护层条件下才能确保发挥作用。所以上层钢筋网的保护是避免裂缝较多因素的重要一环。楼面板施工中,因为其上层钢筋大多较为细软,受到踩踏后会发生弯曲、变形和下坠;还有上层钢筋网的撑筋间距过大,有些没有设置间距等,只是依靠上部钢筋放置与分离式配筋的支撑,使钢筋网没有在上下保护层中。所以要解决好这种问题需要把好三关:①设置垫块。在施工中,楼面下层钢筋网受到垫块和模板保护层较为容易被准确控制。但是垫块间距必须限制到1 m,以确保钢筋网保护层的厚度。②设置撑筋,楼面板双层钢筋要设置合理的撑筋,其纵横间距不能超过700 mm,尤其是对直径是8 mm的细钢筋,撑筋间距要控制在600 mm范围内。③进行科学综合治理,尽量科学安排不同工种的交叉施工时间,例如板底钢筋经过绑扎以后,线管预埋与模板封镶要做好及时穿插和尽可能全面完成,不留或者少留尾巴,控制好其它工种施工人员在钢筋网上的作业。
3.2预埋线管部位裂缝防治
预埋线管在多根线管集散部位,是混凝土被削弱,造成应力集中,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预埋线管直径比较大时,房屋的开间宽度也要随着增大,且线管敷设重合于混凝土收缩与受拉力方向时,较为容易出现楼面板裂缝,所以要采取相应技术措施进行控制:对于粗管线或者较多管线集散部位,要增设短钢筋网与抗裂短钢筋来处理这种问题。也就是选择直径在6~8 mm,间距低于150 mm,锚固长度要大于300 mm短钢筋。
3.3材料吊卸区
现在引起楼面板裂缝和材料吊卸有密切关系,原因是主体结构施工中,大多存在质量和工期之间的矛盾。一般主体楼层施工平均是5~6 d一层,最快时不到5 d一层。所以楼层浇筑施工完以后养护时间不到24 h,然后实施钢筋绑扎和材料吊运等活动,给大开间楼面板带来不少危害。由于大开间混凝土其总收缩值小,强度不足时受到材料的吊卸冲击荷载作用,必然引起楼面板的受力裂缝。而且裂缝形成以后较难闭合,会成为永久性裂缝,这种问题在高层住宅施工时较为常见。对这种问题,要选择综合防治方法:主体施工速度禁止过快,楼层浇筑施工完以后养护时间一定要得到保证,一般超过24 h。主体结构施工速度适合6~7 d一层,以保证楼面板混凝土得到最基本的养护时间。
4结语
采取以上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以后,因为多种原因还会有较少的楼面板裂缝出现。出现这些裂缝,要在楼地面与天棚被粉刷前做好裂缝处理。结合实际施工经验,住宅楼地面的粉刷找平层比较厚,可以在其中层增设相应的钢丝网、钢板网或者抗裂短钢筋进行加强。楼面板底部的粉刷层比较薄,一般没有吊顶遮盖,容易出现裂缝,对这类问题,要请专业队伍,选择复合纤维等材料进行粘贴加强裂缝的处理。
参考文献:
[1] 郑雷.住宅楼面板缝裂缝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之浅见[J].山东煤炭科技,2012,(4).
[2] 刘红梅,张河兴,刘九红.浅析住宅楼现浇板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J].工程技术,2011,(3).
[3] 罗骞,李秋丽.楼板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分析[J].世界家苑,2013,(4).
[4] 蒙大中.浅析房屋住宅现浇板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建筑科学,2011,(10).
现浇住宅 篇11
针对以上问题,石河子白杨小区多层砖混住宅工程中采用构造柱及梁板模板整体支设、混凝土一次性浇筑施工的方法,确保了施工质量和安全,提高了施工速度,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1 施工方法及操作要点
1.1 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见图1。
1.2 施工操作特点
1.2.1 构造柱
1)模板的制作高度。构造柱外墙内侧、内墙两侧模板制作高度为:H(层高)-B(楼板厚度)-12 mm(现浇板模板厚度);构造柱外墙外侧模板制作高度为:H(层高)+B(楼板厚度)+50 mm。2)L形转角和丁字墙处的构造柱,考虑到砌筑时留置的60 mm马牙槎,ϕ14对拉螺栓外套ϕ20 PVC预埋管从构造柱马牙槎处穿过,对拉螺栓分别固定在定型的63×40×5角钢上形成支撑体系。避免了加固洞的留设,做到施工荷载的传递路径明确科学。3)将构造柱与相连的过梁及过梁至板底部位作为整体构件来考虑,采用ϕ14对拉螺栓加固,一次性施工。模板配置时构造柱按整根配置,过梁及过梁至板底部位一起配置。加固时过梁以上部位包括过梁以上的构造柱部位整体加固,过梁以下的构造柱单独对拉加固。4)对外墙外侧构造柱模板的根部固定,考虑在下层构造柱施工时,距上口50 mm处预埋ϕ30 PVC管两根。本层构造柱模板安装前,用两根尾部带弯钩的Ф22钢筋穿入PVC管中,外伸80 mm。外侧模板支撑固定在两根钢筋上,待混凝土拆模后,将Ф22钢筋取出周转上层使用。解决了根部模板支撑固定的问题(见图2)。
1.2.2 现浇板
针对房间结构布置特点,经计算选用100 mm×100 mm方木作为主龙骨,50 mm×80 mm方木作为次龙骨。利用墙体上120 mm×120 mm的预留洞和单、双排脚手架分别作为主龙骨的支座,双排脚手架的排距为800 mm,可以满足各个房间实际主龙骨间距不大于计算间距1 800 mm的要求。考虑到房间内设计有现浇梁和部分房间开间尺寸较大及施工方便的要求,统筹搭设了少量的单排、双排脚手架起到支设现浇梁模板和减小主龙骨搭设间距的双重作业,单排脚手架与墙体拉结见图3。
1)模板体系施工荷载传递的路径:板面施工荷载及自重—次龙骨—主龙骨—砖砌体,充分利用了砌体的抗压强度好的优势,取代了传统支模方式中的钢管立杆。2)墙体支座的做法。在板底200 mm标高位置处留设120 mm×120 mm的预留洞,纵向间距按标注尺寸预留。作为主龙骨的端部支座,主龙骨的搁置长度按80 mm考虑,必要时可在支座处的主龙骨底面加专用调节木楔,进行主龙骨标高的微调使其符合要求(见图3)。
2 质量控制及安全、环保措施
1)模板支撑体系必须先设计后施工,并应考虑现场各种不利条件,要对立杆平面布置和细部构造画出大样,包括材料选用、规格尺寸、接头方法、立杆与横杆布置间距和位置要求等。2)模板支撑体系设计及施工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在审批后严格按模板支撑体系设计施工方案进行操作。3)架体施工前,应有书面技术交底,并且包括架体搭设及拆除的安全措施,必须向一线操作工人进行口头交底,并留有相应技术安全交底记录。4)钢管、扣件及可调螺杆在使用前应先检查,过度变形或扣件有破损、螺丝松动等不允许使用,并对扣件进行破坏能力检验。5)模板支撑体系应严格按设计尺寸搭设,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水平杆的水平偏差小于JGJ 130-200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6)施工作业面应做到工完场地清,对于多余或拆除下来的材料及时运到指定地点堆放整齐,做到文明施工。
3 应用实例
石河子市白杨小区8号住宅楼,砖混结构,六单元6层,地上6层,地下1层,建筑面积6 265 m2,每户建筑面积68.6 m2。开工日期为2008年5月15日,竣工日期为2008年11月5日。本工程内、外墙均为240 mm砖砌体,外墙外贴100 mm厚聚苯板保温,标准层高2.8 m,楼板为100 mm厚C20现浇混凝土。
施工中对构造柱、过梁采用了定型的63×40×5角钢和ϕ14对拉螺杆,现浇梁板采用了100 mm×100 mm的主龙骨和利用内墙作为主龙骨支座的施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施工效果,技术效益显著,社会效益良好。
4 应用效果和优点
1)保证了施工过程中砌体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通过对拉螺栓加固支撑体系消化和传递施工荷载,避免了对初期强度和砌体结构的损害,提高了砌体的整体性,使构造柱混凝土与砌体良好结合,确保了结构的安全性。2)施工操作简便,提高了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构造柱的对拉体系和现浇板的悬空支模技术,施工操作简便,劳动强度不大。做到了现浇板、构造柱、过梁等混凝土构件,表面平整、棱角顺直、马牙槎清晰美观,梁柱接头方正、无错台等现象,达到了混凝土内实外光的质量标准。3)大幅度减少钢管支撑用量,降低施工成本。14对拉螺栓和63×40×5角钢制作的配套定型对拉体系、可调节支撑头、大截面龙骨等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多次周转使用,减少二次费用的投入。
参考文献
[1]JGJ 130-200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2002修订版)[S].
[2]GB 15831-2006,钢管脚手架扣件[S].
[3]《建筑施工手册》编写组.建筑施工手册[M].第3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