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品德教育与培养(精选12篇)
幼儿品德教育与培养 篇1
从小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对幼儿未来的成长、发展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中去。所以,幼儿教育工作者要抓住幼儿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进行品德教育,为幼儿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育实践中,笔者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努力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一、创设教育环境实施品德教育
(1)品德教育环境具有互动性。创设环境时,要注重幼儿和环境之间的互动,比如:在美工区张贴操作区具体的规则儿歌,既创设了自由操作的空间,又提示孩子们要学会有序操作,学会分享劳动成果,增强孩子的自豪感;在表演区,由孩子们讨论并形成游戏规则,然后图文并茂张贴上墙,创设互动环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品德。
(2)精神环境的创设需健康、和谐。幼儿模仿能力极强,教师要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争做文明教职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教师之间形成文明、友爱、和谐的精神氛围。孩子耳濡目染后,自然会模仿并向老师学习,使幼儿在心理上产生亲切和实在感,从而形成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二、通过多样教学活动实施品德教育
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需激发幼儿的潜能,尊重幼儿的学习需要,调动他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及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把优良品质的学习行为转化为幼儿自觉主动的行为,从而促进幼儿的全方位发展。例如:在故事《是谁“嗯嗯”在我头上》教学中,幼儿了解“嗯嗯”(大便)掉到小鼹鼠头上,小鼹鼠通过“嗯嗯”的形状、颜色不断寻找是谁随便“嗯嗯”的,最后找到了是大狗做的不文明的行为,使幼儿感知到大狗的行为是错误的。通过故事,使幼儿明白做错事要主动认错,才能获得谅解。
三、结合各种活动拓展品德教育
要善于捕捉对幼儿实施德育的每一个教育契机,结合多种活动,拓宽品德教育的渠道。(1)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品德教育。在游戏中,能体现和培养孩子许多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我认真观察幼儿的一言一行,及时掌握他们的各种想法和动向,抓住时机进行教育。如通过玩滑梯游戏,可以使幼儿懂得遵守规则,让幼儿在愉快、形象的游戏中接受品德教育。(2)在节日活动中进行品德教育。在生活中,我充分利用节日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如在教师节来临之前,我园组织了“向老师表达爱”的活动,学生们用幼稚的话语“老师,我爱您”,或者一个简单而亲切的拥抱,足以融化教师的心,与孩子产生情感共鸣。还通过重阳节、劳动节、国庆节等节日活动,教育幼儿热爱老人、热爱祖国,让孩子心中充满爱的力量。(3)设计主题活动进行品德教育。为了教育幼儿从小热爱祖国,我设计了“中国娃”主题活动。通过表演儿歌《我最爱的祖国》,让幼儿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体验成长的快乐;通过“小小升旗手”活动,让幼儿了解升旗礼仪,增强尊敬国旗、爱护国旗的责任感;通过收集少数民族的服饰、装饰物、图片、食物,举办民俗展览会,让幼儿了解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我们中国人团结、勤劳、智慧,教育幼儿从小热爱学习、增长本领,长大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四、在生活中相机渗透品德教育
“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我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及时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比如,吃午餐、吃点心的时候,我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了解在厨房做事的奶奶工作很辛苦,教育幼儿要尊重她的劳动成果,要爱惜粮食。生活中善于抓住教育机会,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一天午饭后,我带领幼儿在草地上散步,我看到地上躺着一个牛奶盒,于是把它捡了起来,告诉孩子们“: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小朋友们,牛奶盒的家在哪儿呢?“”垃圾篓。“”真棒!垃圾桶是牛奶盒的家,牛奶盒躺在草地上多难看啊,我们请同学把它送回家好不好?”我继续说“:如果以后有人乱扔脏东西,我们就提醒他好吗?”对于这番话,孩子们记得很牢。从那以后,班上乱扔废纸、果皮的现象没有了,即使偶尔有小朋友乱扔东西,也会立刻有人站出来提醒他。只要教师善于抓住并运用好身边稍纵即逝的教育机会,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五、家园共育实施品德教育
对幼儿进行家园共育,会取得显著的教育效果。可以通过家长会、校讯通、班级“家园直通车”等方式,与家长沟通交流,达成育儿共识,从思想上产生共鸣。我还利用入、离园这些边角时间,每天有计划地和家长交流,听听他们的想法,并适时给他们以帮助和指导,传递给家长最新的育儿理念和信息,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对于家长一些好的方法,我们会在班级推广,让家长做一些经验交流,使其他家长从中受到启发,从中汲取新鲜的养料。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和坚持下,思想统一了,家园关系更加密切了,教育幼儿方法得当了,幼儿身心得到了阳光般的滋润,更加茁壮地成长。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孩子道德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只要及早通过多渠道、多方位,采用多种形式,抓住机会及时有效地渗透德育,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为孩子未来的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品德基础。
幼儿品德教育与培养 篇2
西亭小学幼儿园庄兰香
一、向幼儿渗透品德教育的动机
目前社会上,许多年轻的家长都会想到给孩子充足的营养,给他丰富的知识,从多方面开发他的智力,而较少注重孩子品德行为的教育。不少家长不惜花费大量的精力、财力和时间,让孩子识字,学乐器,学画画等,而对孩子的养成教育则被家长严重淡化。如:在农村,这些问题越显突出,大多数孩子的父母外出经商、打工,孩子都由爷爷奶奶带,由于爷爷奶奶溺爱孩子,对孩子的任何要求尽量给予满足。还有,父母由于外出觉得亏欠了孩子,回家后即对孩子百般呵护,以求心理上的平衡,给孩子买吃的,买玩的,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不忍心拒绝。久而久之,致使孩子任性、骄横,为所欲为,是非观念不明、规则意识淡薄。
欧洲一位物理学家荣获诺贝尔奖后,有记者问他:“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你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学者答道:“是在幼儿园,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这些。”
作为一个杰出的科学家,当然有其天才的素质。但在他看来,所有的素质都植根于人的幼儿期,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行习惯,这才是最“主要”和最“根本”的东西。
由于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不同环境的影响,行为习惯各不相同,在幼儿园里,幼儿年龄虽小,但已经有了一些最初步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如:有的幼儿热情、主动,关心同伴,乐于帮助别人;有的幼儿特别好动,难于遵守纪律;有的幼儿大胆、粗鲁,有打人、骂人的坏习惯;有的幼儿则胆小怕事,不爱讲话,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有的幼儿孤僻,好单独行动,不关心同伴。而幼儿期是可塑 1
性较强的时期,良好的道德行为的培养需要教师不断地强化,不良的品质需要教师因人施教地纠正和引导。作为农村幼教工作者,我觉得必须从农村实际出发,设法了解每个幼儿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在观察幼儿行为的同时,要分析其思想动机,了解其心理动态,注意营造良好的品德氛围,采取幼儿能够接受的方法,进行耐心的卓有成效的品德教育。
二、向幼儿渗透品德教育的方式
品德教育是塑造灵魂的教育,它贯穿于幼儿园全部工作和各项活动之中。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既要安排必要的时间,设计系列的品德活动,又要通过自然的生活、学习、游戏、观察、散步、劳动等环节,时时处处渗透品德教育的因素,既注意一般教育,又注意个别帮助,既开导,又训练,做到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为幼儿一生的良好道德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师发挥身教的陶冶作用
幼儿好模仿,加之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和生活经验的局限性,辨别是非的能力还很差,教师的直接行为影响幼儿是最有力量的。实践证明,农村幼儿很注意成人在做什么,而不注意成人在说什么。身教重于言教。因此,在班级里,我与幼儿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注意自己的言行,如说话、坐姿、行动都按要求去做。并在点滴的生活小事上为孩子做榜样,如待人真诚,不说假话,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待人接物彬彬有礼,时时注意成为幼儿最直观、最有益的榜样。如:早上幼儿入园时,我都能主动向幼儿问好,这样,幼儿从被动到主动,每天早上入园时,大部分幼儿都能主动用普通话向我问好。又如:幼儿看到倒在地上的凳子装没看见时,我就当着幼儿的面轻轻的把凳子扶起来,使幼儿无形中养成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就这样,我时刻以自己的模范行为,点点滴滴地在精神上给幼儿滋养,使他们心灵美好纯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常常是无声的,但此时无声胜有声。
(二)在日常生活中,抓住随机教育的契机
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我认真地观察幼儿的表现,抓住孩子身边发生的点点滴滴,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如:一次幼儿玩插塑时,林鸿小朋友插了一架飞机,材料不够,就伸手到同伴中去抢,郭建华不给,两人就争执起来,我赶忙上前:“这架飞机多漂亮呀,如果零件不够,就不能飞了。”听我这么一说,郭建华忙让出了一些插塑。我接着说:“请林鸿来当飞机司机,郭建华当助手,你俩同开一辆飞机去观赏祖国的山河,好吗?”他俩高兴地去玩了。我又对其他小朋友说:“他们俩团结协作,配合得多好。”这样,既把游戏引向深入,又把思想品德教育也融入其中了。又如:一次课间休息后,我走进活动室,发现小椅子被弄得乱七八糟,许多小朋友都在喊:“老师、老师,谁把小椅子弄翻了。”此时,我抓住时机,因势利导,没有直接批评幼儿,而是启发、引导:“请小朋友想一想,椅子翻倒了,应该怎么办?”小朋友听了,一个个都动手把椅子很快摆好,然后我组织幼儿对刚发生的事进行讨论:“把椅子翻倒好不好?”“为什么不好?”“这是什么行为?”“以后该怎么办?”“如果椅子翻倒了怎么办?”日常生活中,可以抓住随机教育的机会很多,只要教师平时做个有心人,反复教育,孩子们也就逐渐养成良好品德。
(三)创设品德教育的实践活动
幼儿在身心的每一方面的发展都离不开实践,道德品质的形成,也是这样。如果在德育过程中只注重口头说教或一些形式上的练习,就会造成幼儿在道德认识上与行为上的脱节,当然更谈不上道德情感与意志的练习与发展了。作为教育者,我注意为幼儿品德创设实践活动。
幼儿教学活动中是幼儿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幼儿品德实践的主要途径。有意识的让幼儿在游戏或劳动中享受互助、合作行为的成果,在音乐歌舞中目光的对视与动作的配合赢得快感,在体育活动中因协作而取胜带来的欢乐。我还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把品德教育寓于小故事、小表演、小游戏中引入课堂教学。如在幼儿玩汽车游戏中,要扮演售票员的幼儿有礼貌地对待乘客,认真售票、查票,还要提醒乘客给老年人和小孩子让座位,培养幼儿尊老爱幼、关
心帮助别人的良好品质。我还经常用幼儿喜欢的故事里的小动物去教育他们。有一次我讲了《小乌鸦》的故事,讲的是小乌鸦没礼貌,每当客人和妈妈说话时,小乌鸦总是像小喇叭一样打断大人的谈话。讲完故事后,我们班的陈果小朋友说:“老师,客人来我家时,我不像小乌鸦那样没礼貌,我请客人坐,还给客人倒茶喝,客人问我话,我再答,客人和妈妈谈话时我安静的听。”其他小朋友也都纷纷谈了自己的想法。我又及时组织幼儿做“客人来家”的角色游戏,巩固教育成果。
(四)通过家园联系配合教育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影响幼儿发展的众多因素中,家庭环境教育起着决定作用。大量事实表明,家庭文化环境对幼儿道德品质的培养、思想感情的陶冶有很大的影响。假如幼儿生活在一个充斥暴力、庸俗书刊、四壁挂满迷信图像、语言粗野、赌博吵闹的家庭环境里,幼儿的思想品德就会受到污染。良好的家庭气氛、严而适当的教育方式及父母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幼儿性格的形成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因此,我在教育实践中十分重视加强家园联系,通过家长会、家访和电话联系等形式,与家长经常沟通、交流幼儿在家、在园情况,共同研究对策,力争达到家园一致,配合教育。如:对幼儿进行尊老爱幼,关心帮助别人的品德教育,应要求幼儿爱父母,爱长辈,关心同伴。同时要求家长要有榜样意识,以身作则,如孝顺老人,关心周围的人,乐于帮助别人。还有,要求家长平时教育孩子应以说理为主,多了解幼儿的行为动机,不轻易给他们扣上“自私、懒惰、笨脑瓜、不学好、改不了”等挫伤幼儿自尊、自信的不公正、不确当的语言。家长和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他们小步前进。
幼儿品德教育与培养 篇3
【关键词】陶行知 生活教育思想 品德培养 活动 环境 训练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57-0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须顺着他继续增高的培养下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分子。倘若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优秀的品格,只有从幼儿期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那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呢?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生活教育思想给了我们丰富而深刻的启示。
一、挖掘生活化活动进行品德教育。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他说:“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的全部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因此,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是实施幼儿园德育的主要途径。我们必须贴近幼儿生活,挖掘生活化的活动,将品德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开展丰富多彩吸引幼儿的活动,激发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
(1)以生活为内容进行品德教育。
陶行知先生提倡生活教育,是指在生活中攫取孩子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教育。这样的活动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特别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鸣。有次轮到我们班的孩子当升旗手和护旗手,所有的孩子都特别地神气,在看照片时,易念说:“老师,我要画下来给爸爸妈妈看。”其他的孩子也争先恐后地说:“我也要”。我一想,这是个很好的爱祖国教育活动,就设计了美术活动《小朋友们爱国旗》。我重新模拟了孩子们升旗时的情景,孩子们都特别投入还唱起了国歌。再请幼儿讨论升旗时应该怎么站,并请两个孩子来示范,然后我演示侧面和正面人物的画法,孩子们都学得很认真,每个人的作品都完成得很好,有的孩子还画出了奥运冠军登台领奖的画面。在展示作品的时候,孩子们都说:“升国旗真神气!我们的祖国真棒!”我接下去问:“那我们要怎么去爱我们的祖国呢?”“要好好学本领!”“要保护环境!”“要遵守交通秩序”……这个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是幼儿真实的生活体验,让爱祖国的情感真正落到幼儿心灵深处。
(2)融合节日活动进行品德教育。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中国传统节日是幼儿园生活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资源,它对振奋民族精神,培养幼儿传统美德起着重要的教育作用。
(3)抓住教育契机进行品德教育。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抓住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及时的品德教育,是幼儿品德培养的有效手段。
二、创设良好的环境,进行品德熏陶。
陶行知先生对环境是尤为重视的,他认为“大凡思想与环境有密切关系”。因此,我们应想方设法为幼儿创造一个适于成长的良好环境。通过良好的环境和心理氛围来感染和熏陶幼儿,形成幼儿良好的品德习惯。
(1)营造良好的环境。
陶行知先生指出: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起点。远处着眼,近处着手,改造社会环境要从改造学校环境做起。因此环境布置的教育性是我们布置环境的一个重要原则。如在“祖国祖国我爱你”主题活动中,我们在班上挂上了国旗,贴上了中国地图,与幼儿共同收集“祖国的骄傲瞬间”图片展。幼儿在收集和布置的过程中,萌发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自然角中,孩子们每天为植物浇水,喂养小动物,激发了幼儿参与劳作的积极性,渐渐地养成了做事细心、持之以恒的态度。另外,我们还专门开辟了“大家来学习”展区,让幼儿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道德行为和故事画下来,鼓励大家一起来学习等等。以环境进行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的教育使幼儿在良好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和熏陶。
(2)注重榜样的潜移默化作用。
陶行知先生认为: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一个品行好、有师德的教师不仅能教会孩子知识,还能教会孩子做人。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我们都注意以身作则,给幼儿良好的榜样示范:当看到地上有纸屑时,我会弯下腰捡起来放到垃圾箱;每次拿书或盖琴盖时我都会轻拿轻放;在我说错话或做错事之后,我会说:“对不起,老师刚才错了,给我个机会改正,好吗?”。除此之外,我们还重视家长和同伴对幼儿的影响。我们与家长共同分析,探讨促进幼儿良好品德形成的措施。我们还举办了“家教经验交流会”,请家长们相互交流分享自己在培养孩子良好品德中的经验和心得。每个星期五,我们会评出“每周之星”,让幼儿来说说谁的表现好?为什么?谁需要加油努力,应该怎么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家长和同伴的行为习惯和态度,潜移默化地感染与熏陶幼儿,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三、加强训练实践巩固品德行为。
品德的培养是一种外塑到内化的过程。陶行知先生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为训练和实践是巩固道德品质的主要途径。在带班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不管做什么都很大声,常规习惯差。于是我开展了“我要轻轻”的行为训练活动。要求幼儿说话时要轻轻,走路时要轻轻,玩玩具也要做到轻拿轻放。在一段时间的行为训练后,幼儿的常规意识和常规习惯有了很大的进步,养成了做事轻轻的习惯。另外,游戏也是对幼儿进行行为训练的一种重要形式。比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妈妈”要细心照顾“孩子”,“孩子”要尊重长辈,“奶奶”累了,帮“奶奶”捶捶背,“奶奶”病了送她去医院,帮助“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等等。幼儿在游戏中扮演着各种角色,逐步认识并理解角色的义务、职责,不断学习着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进而使同情心、责任感得到发展,并逐步养成互相帮助的优良品质。
总之,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我们将在生活这一土壤中,持之以恒,为幼儿提供感受和实践的机会,让品德这棵大树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黄仁贤,涂怀京.《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与当代价值》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9年9月第1版
[3]叶良骏.《陶行知箴言》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7月第1版
幼儿品德教育与培养 篇4
树立儿童道德观的最佳时期就是幼儿期, 所以在这个时期, 家长和教师们一定要重视起来, 提高孩子们的道德品质及辨别是非的能力, 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为儿童个性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幼儿品德形成的过程中, 情感是动力, 行为是关键, 习惯是归宿。如果将情感品德教育从细微处着手, 渗透到日常生活活动之中, 并注意家园配合, 因势利导, 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发挥整合活动的功能, 促进幼儿道德品质的养成
1. 利用游戏萌发幼儿情感, 渗透品德教育
鲁迅说: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游戏可以让儿童全身心投入, 乐在其中,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寓教于乐, 幼儿容易理解和接受。如在角色游戏中渗透品德教育, 完成德育任务, 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 1) 在音乐游戏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
音乐游戏是一种有规则的游戏, 在该年龄段中, 快乐活泼的音乐活动也能体现品德教育。如在上次春游活动过程中, 我班经过操场边的小树林时, 周××小朋友摘了一片树叶扔在了地上, 这一举动被小朋友看在眼里, 好多孩子跑过来给我“告状”, 见此情景, 我认为这是一个开展爱的教育的好机会。我灵机一动, 很动情地唱起了《小树叶》这首歌, 并随机改了一下歌词: “春天来到啦, 小树叶长出来啦, 小树叶却离开了妈妈, 飘呀飘向哪里, 心里可害怕?”我边唱边做动作, 表现出离开“妈妈”后很难过的表情。我唱着唱着孩子们也跟着唱起来, 有的孩子眼睛里还闪着泪花。于是我说: “孩子们, 你们看, 小树叶离开了小树妈妈多伤心呢, 我们怎么办呢?”有的孩子说: “以后再也不能摘小树叶了。”有的孩子说: “咱们把小树叶送到树妈妈那里吧”。这时, 只见周××小朋友一句话也没说, 捡起那片小树叶向小树走去……再如音乐游戏《好娃娃》《李小多分果果》、歌曲《我的好妈妈》, 幼儿在演唱、表演这一系列活动中, 能形象地体验到劳动的辛苦, 从而培养了幼儿尊重长辈、心中有他人的良好品格。
( 2) 在生活游戏活动中进行品德教育
角色游戏是社会性的, 它来源于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印象。在角色游戏中, 幼儿的学习性很强, 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 折射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活动,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在一次下午的生活游戏活动中, 我们设计了“我为娃娃过生日”的角色游戏, 孩子们最喜欢的莫过于玩“娃娃家”了。游戏一开始, 孩子们经过自己协商各自扮演“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角色, 不一会就进入情境之中。只见扮演“奶奶”的彤彤系上小围裙在厨房里刷锅、洗碗、掌勺地忙活起来, 还大声地喊道: “‘老头子’, 还不过来帮忙。”扮演“爷爷”的小佳成赶紧跑过来说: “来啦! 来啦! 我来帮你洗菜、切菜吧! ”“爸爸”“妈妈”也没闲着, 帮着布娃娃整理床铺、穿上漂亮的裙子、梳理头发, “妈妈”还小声对“爸爸”说: “今天是宝宝的生日, 我们给他打扮的漂亮些。”等他们准备好了饭菜后, 老师也以朋友的身份给宝宝送生日蛋糕加入了游戏, 敲门说道: “我们来给娃娃过生日了, 你们怎样招待客人呀?”这时“爷爷”急忙跑过来说: “老师好, 老师好, 欢迎欢迎, 快请进! ”这时“奶奶”“爸爸”“妈妈”也都很有礼貌地向客人招呼。大家唱着生日歌, 还请“爷爷”“奶奶”先吃蛋糕, 开开心心地为娃娃过生日, 其乐融融。在为娃娃过生日的角色游戏中, 老师不断地引导孩子使用礼貌用语, 学以致用, 从而让幼儿在家懂得尊敬长辈、有礼貌地与他人交往, 培养了幼儿初步的亲社会行为。
( 3) 在户外游戏活动中进行品德教育
在户外游戏活动中, 老师放手让幼儿自主选择户外游戏或自选活动内容, 给孩子们提供表现爱心、责任心的机会和条件。如我们幼儿园开展了“大带小”的户外游戏活动, 老师先对活动中的角色提出明确要求, 并给予指导, 充分体现了大帮小、大让小、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目标。活动中, 大班的“哥哥”“姐姐”们带着中小班的“弟弟”“妹妹”分散到各个活动区域, 开始了他们的献爱心活动。如带领“小弟弟”“小妹妹”有秩序地排队滑滑梯, 并告诉他们不能拥挤, 要互相谦让; 当“小妹妹”摔倒时, 马上把她扶起来说: “小心点, 没伤着吧, 吓死我了”。“大哥哥”想去厕所, 还嘱咐中班的姐姐帮着看会“小弟弟”, 当“小弟弟”不见时, 他们会着急, 并马上把他找回来, 告诉他们“不能乱跑, 会被坏人偷走的, 更不能跟陌生人走”。小妹妹鞋带开了, 大姐姐主动帮着系鞋带, 还给小妹妹讲解系鞋带的方法。小弟弟口渴了, 大姐姐忙着去接水, 还试试烫不烫等。孩子们此时俨然变成了“老师、爸爸、妈妈”, 他们把成人为他们的付出, 都真实地反馈到了弟弟、妹妹身上, 从而强化了幼儿爱心、责任心的情感体验。
总之, 在角色游戏中渗透德育, 老师应善于观察每个幼儿的不同表现, 抓住每个教育契机, 使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有意识地将一些良好的品德赋予故事中, 促使他们表现出积极的情 感倾向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故事是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 具有情境性、直观性和说服力, 恰当运用并将品德教育渗透其中, 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家园配合, 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 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 巩固幼儿 良好品质的形成
可见,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课堂, 家长的处事方式、人生观和价值观深深地影响着幼小的心灵, 孩子们的表现, 犹如一面镜子, 映射出家庭的美好, 也呈现出不足。因此家长要让孩子有好的模仿对象, 要以身作则, 做孩子的表率。让孩子学会做人, 学会生活。
总之, 培养儿童的良好品德, 不能仅靠老师的说教, 特别是良好的品德行为更是应从生活中去挖掘。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 培养他们的进取心, 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在一次次的竞争中, 锻炼他们沉稳应战, 胜不骄而败不馁, 使他们的人生变得更丰富、更快乐。
参考文献
[1]隋波.浅谈当前幼儿的品德教育[J].成才之路, 2011, (1) .
[2]程小玲.优化幼儿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J].教育艺术, 2010, (6) .
幼儿品德教育与培养 篇5
大学生有哪些重要的道德素质要培养?
【摘 要】我国是一个有着优良道德文化的文明古国,以“礼仪之邦”而闻名于世,我国人民素来就十分重视培养个人道德、提升个人修养,大学生作为中华民族的精英代表,更应当走在时代的前端,培养个人修养。因此,道德教育作为大学思想教育的基础课程,在大学教育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且意义深远。当前,学校德育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使其具有较高的道德操守和良好的道德风貌是当前高校德育的重要任务。对当今大学生而言,有哪些重要的道德素质要培养呢?我认为,最重要道德素质有四点,分别是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恋爱道德、网络道德。因此,高等院校道德教育应从这四方面着
手,将大学生培养成高道德人才。
【关键词】道德;大学生;培养
一 思想道德
所谓思想道德就是指一个人的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等一系列内容,是一个人的思想以及心理所形成的准则。大学时代是一个人思想最活跃的时候,他们求新,想法多,而当今精神文化复杂多样,这会造成大学生迷失自我,在成长中形成不良的思想道德,是非不分,黑白颠倒,追求利益,并且滋生很多消极因素,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这时候,如不对大学生及时做出引导和教育,那后果肯定不堪设想。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主流是健康且积极向上的,大学生们努力学习新知识、新科技,热情满满准备将来贡献社会,回报祖国。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一些思想道德缺失现象,比如,责任感缺失,自我意识明显,基本道德素养差,做事功利化等等。
当今社会一直有一个吵得沸沸扬扬的事情,同时也是一个问题,就是老奶奶摔倒了,到底要不要扶起来。记得小时候造句的时候经常会写:老奶奶摔倒了,我连忙去把她扶起来。但是随着2006在南京发生了一件事情后,扶老奶奶成了一件大学生畏惧的事情。06年早晨,彭宇看到老太太摔倒后将其扶起,却被反
咬为撞人者,老太告到法院索赔13多万元。这样的事情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是一个巨大的冲击,这可能会改变一部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对他们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有一些大学生见到老奶奶摔倒后便无动于衷,冷漠的走开了,错过了救援的最佳时间。一个大学生人情如此冷漠,真叫人心寒。从前,我们都主张向雷锋、焦裕禄等榜样人物学习,但是现在这只成为了一句空头白话。试问当今大学生还有多少人以雷锋同志为自己的偶像?所以,大学生应在大学时期培养自己的思想道德,自觉抵制不良思想入侵,保持自己的做人原则。
在政治方面,大学生要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大学生是国家的下一代,是民族的希望,热爱祖国是每一个人所必须具备的思想道德,但是很多大学生都无法理解爱国的真正内涵,每天睡觉前唱国歌就是爱国吗?上街游行,砸毁他人的私有财产就是爱国吗?当然不是的。爱国是源于你内心的,不是看你每天做了什么,真正的爱国是理性的,不是冲动的。在生活方面,大学生应从心里想着多为他人着想,有些大学生在捐款时不惜大把掏钱,而目的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在大会上得到表扬,当他们在没有认识的人的时候,面对捐款箱却把自己的钱攥得紧紧的,这样的行为也是缺乏思想道德,真正的为他人是从心里发出的。
如今,网络盛行,消息传得比风还快,很多腐朽的思想道德很快就会在大学中流传开来,影响大学生的道德建设,使他们产生怀疑,甚至改变自己。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在这样的社会中,更要对于思想道德的修养进行检讨工作,在检讨中认识,在认识中学习,不断追求高尚人格,完善自身。同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来为国家建设出力。
二 职业道德
现在的就业市场对当今毕业的大学生有很多不满,有些大学生进入企业后,常常会表现出对工作环境、同事和老板的种种不好的情绪,而且责任心不强,能力不够但却总认为自己受到埋没,而因此给同事和老板形成了一种不好的印象。有的大学生工作时不能专心,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当遇到一个工作待遇更好的时,就会毫不犹豫的跳槽,给原来的单位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举一个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例子:某餐厅老板招聘了几个大学生给自己洗碗,要求每个碗必须洗5
次,一开始,大家都认真工作,每个碗都洗的很干净,但是随着时间过去,他们发现洗2次就已经很干净了,于是逐渐偷工减料,到最后洗1次就不洗了,终于有一天被老板发现,全部都被辞退了。这就体现出大学生所缺乏的职业道德。这些人不仅错失了应有的机会,而且损害了大学生的就业信誉。因此,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建设,意义不仅仅是一种空谈,对大学生以后的就业发展有着很大的意义。
所谓职业道德,是指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并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的综合,是行业范围内的特殊道德要求。现在,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现在还没有上岗,关于培养职业道德的问题离我们还很遥远,等到了工作岗位,再慢慢学习也不迟。这种想法当然是不对的。职业道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就像你不是生来就会写字一样,得学习和培养。因此,我觉得只有在校期间培养和维持自身的职业道德,将来走入社会才更容易被接受,才能更自觉的在工作岗位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给企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收益。
尤其是作为师范生的我们,遵守职业道德就更加重要了,因为我们所影响的是祖国的未来。在电影《看起来很美》中,李老师虽然是在家长眼中是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但是在真正的教育工作中却缺乏职业道德,平时对学生就有偏见,压抑学生个性,心胸狭隘,甚至联合同学进行孤立行为,但是当面对局长和家长时,却笑脸相迎,马上变成一位善解人意的优秀教师,时阴时晴,严重缺乏教师道德。不仅电影中,在当今社会缺乏职业道德的教师仍存在,有在地震来临之际只顾自己逃生弃学生的生死于不顾还振振有词的“范跑跑”;有在讲台上当看客,眼睁睁的看着学生在课堂之上打架,一不劝说二不制止三不报警,直到闹出人命的“杨不管”。这些人的行为都是缺乏教师职业道德的表现,如果教师都像“范跑跑”,“杨不管”那样,那么我们教育出来的下一代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如果人人都崇尚自私,没有职业道德,缺失责任感和勇于为社会现身的精神,那将会是一幕真正意义上的悲剧。各行各业皆如此,如果行行都缺乏职业道德,那真的是民族的悲哀了。
因此,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是很重要、也是当务之急的一件事情,我们不能只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上,当一个学生成绩很高,专业知识丰富,技术以及创新水平都很高时,若是他的职业道德素质不好,那么将来他进了企业也必
将给企业带来损失。复旦校长杨玉良曾说:“如果学校教育只注重知识,不重视德性培养,那么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①由此可见,现在的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发展是多么重要,而且一些重点高校也在加大职业道德建设的力度。
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可以让人们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而且可以促进社会生活的稳定发展。目前,我国正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职业道德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许多新的问题。尽管如此,职业道德修养对于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在的社会需要高素质劳动者,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身先士卒,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水平,向更高的职业道德水准迈进,为国家建设出一份力。
三 恋爱道德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恋爱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了,而且,很大一部分同学早在高中的时候就对爱情产生过很多美好的向往 和憧憬,但是这种朦胧的情感还未萌芽就被学习、老师、父母等的压力扼杀在了摇篮之中,只能将其放在心底的小角落中。但是,当他们进入大学以后,生活环境相对宽松和自由,这种懵懂的情感就会迅速发芽,不久便如猛然冲开了闸门的洪水一般四处弥漫了,青春的激情使大学生充满了对于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希望了解异性和被异性了解。
大学生对待爱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如果能理智地对待爱情,并且能较好的处理爱情与其它各个方面的关系,那就是很好的一件事情;但是如果不能很好的对待爱情,并且做出什么缺乏理性的行为,那可能会影响两个人的一生。对于学校来说,在大学生谈恋爱问题上,学校既不能一味压制干涉,也不能过于放纵,不闻不问。因此,学校应该在大学期间用正确的办法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加强学生恋爱道德的教育。
现在有些大学生恋爱还存在很多不利的影响。有些同学对待爱情并不认真,还存在着与其年纪不相符的功利主义的私念,恋爱中的投机取巧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有些同学会在恋爱的时候产生攀比心理,甚至做出一些违法校规的事情,尤其其中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恋爱期间还要高消费,① 张小燕.复旦校长:无道德的学生越有知识越祸害社会[N].北京:人民日报,2010-9-20(9)
不仅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困扰,也给家人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而且有时候还会旷课、上课交头接耳等,做出很多违反校纪的事情;还有些同学在失恋以后无法调整自己的心理,对爱情、对人生失去信心,引发了巨大的心理问题。因为,这段时间,大学生心理还未真正成熟,一时间不能接受这些苦难与挫折,可能会做出偏激的行为,给自己、家人、学校都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当然,还有一些大学生对“性”有很多错误认识,不仅损害了当事人的利益,而且破坏了爱情的圣洁,给校园文化环境以及大学生健康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利。
因此,大学生加强自身恋爱道德是一件当务之急的事情。作为学校,首先,应当积极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教育大学生增强恋爱的道德责任感。而高校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要积极主动与大家交流,化被动为主动。还可以邀请专家定期开展专题讲座等。其次,还要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主动深入学生群体,为他们的恋爱提供咨询,并在他们遇到挫折后进行正确引导,以免误入歧途。还可以开设恋爱专栏,或者创建校园报刊,发放给同学,为学生提供恋爱心理方面的咨询机会和条件。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开设性健康教育课程,纠正大学生们在恋爱与性问题上存在的错误认识,学会自爱也学会爱人。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要自觉,积极响应以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心理进行交往,用道德理智来控制自己的感情,与他们进行健康交往举止得体、行为有度。慎重选择恋爱时机,以纯洁的动机、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行为审慎对待自己的爱情,用学业的目标去引导爱情的航向。
大学生恋爱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关注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道德是高校工作的重点之一,大学生若能拥有正确的恋爱观,这将对他们认识自我、丰富人生、促进发展、共同成长带来积极影响。爱情在大学校园中一直是一道美丽风景线,但是这要在树立正确恋爱道德的基础上。因此,对于在大学生中出现的恋爱现象,我们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合理恋爱,才能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因爱情而锦上添花。
四 网络道德
当今社会,网络以它特有的优势和发展速度,成为了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逐渐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但是,它在给大学生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在索取我们所珍贵的东西,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任何一项科学技术都是一把
“双刃剑”,同学们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也有不少大学生因整日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而荒废学业,甚至做出缺失道德的行为,影响着自身的身心健康的同时也给学校、社会带来严重危害。面对这来袭的网络热潮,大学生应当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使用绿色网络,清醒头脑,提升自我道德素养。
大学生沉迷网络,放弃学业的案例已经屡见不鲜了,有的学生因为过分投入而染上“网络毒瘾”,上网亢奋,下网倦怠,导致身体素质直线下降,还有同学为了拿钱上网吧甚至不惜做出伤害家人的行为。同时,利用网络弄虚作假的情况也数不胜数,现在很多同学都不愿意自己写论文了,当老师布置作业后,大部分同学都是到网上搜索拷贝来就敷衍了事,还有一些同学连自己的毕业论文,参赛论文都是到网上下载拼凑起来的,完全丧失了学术精神。而且当今网络道德缺失的情况十分严重,黑客的攻击、黄色信息的传播、虚假广告泛滥,很多人在网络上散布电子谣言,宣扬反动、迷信、色情、暴力等。由于天然的隐蔽性,互联网成为一些犯罪分子欺骗大学生的一种工具,正如人们所说“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只狼。”
因此,大学生培养自身网络道德素养是很重要的事情。作为当今大学生的我们应当自觉遵守网络规范,首先我们不能利用网络去做损害他人利益的事情,比如欺骗他人、窥探或泄露他人隐私、诽谤或恶语中伤他人、侵害他人知识产权、干扰他人计算机等。也不要在网络上浏览并发布黄色、暴力、不真实信息,对于他人的不道德行为,我们要通过正确的方法加以制止,不要让自己也成为其中一员;其次,我们要正确利用网络资源,比如与亲朋好友相互交流沟通;了解国内外的新闻、最新动态。同时也可以在网上认识很多良师益友,通过网络课程,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利用网络资源,查看资料,提高自身的学习。而作为高校,首先,应当关注网络、正确引导学生网络心理并且制定网络规范、约束学生网络行为,还可以开设网络讲座,通过主动引导的方式,使同学们自觉形成意识,学校还可开设电脑学习,教授大学生网络运用,是同学们深刻认识网络的正确运用方法,切忌不闻不问;其次,学校应当丰富大学生课外活动,开设兴趣小组,举办竞赛活动,开发同学们的潜能,将时间多用于有益的事情上,也可以使他们利用电脑资料查询有用的资料。还有,对于已经有网瘾的同学,学校也不能放弃,要
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多加关心和劝道,让班委和班主任多观察身边同学,若发现应及时对他们采取措施,而不是任由发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网络就像一座蕴含宝藏的森林,充满未知之数却令人向往,但是里面也充满诱惑和凶险,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不能辜负学校、父母以及国家对我们的信任和寄予在我们身上的希望。在学校期间,要培养自己的网络道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利用好网络,并在网络上得到最大的收益,并且也能给他人带来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利人利己。
五 总结
康德曾经说过:“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②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不能在道德方面有所懈怠了,因为这不仅仅只关系到我们的未来,而且关系到民族的发展。即将踏上社会的我们应该在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恋爱道德、网络道德上为自己把好关。思想道德的建设是大学生的道德基础,是大学生道德涵养的具体体现,只有拥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才能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能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职业道德关乎到我们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否真正发挥我们的作用和技能,给自己以及单位带来收益,拓宽我们的发展之路;恋爱道德也是关系到我们的一生的,如果大学生能找到一位优秀伴侣,两人共同勉励,创造美好未来的话,那么就会创造双倍价值,但是如果我们处理不好,那将会自毁前程,甚至还会损害我们的生命;网络道德是我们必须遵守的,网络具是有双面性的特点,如果利用的好的话,那它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会带来很大的收获,但是如果处理不好,深陷其中不能自拔,那么所带来的灾难是无法预计的。总之,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拓展学校德育内涵,把具体道德教育纳入进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这既不是应时之举,更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
参考文献:
幼儿品德教育与培养 篇6
一、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体育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组织的教学过程。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与下,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还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不论能力大小都要积极地去“参与”去“竞争”。在参与和竞赛中,培养学生不怕困难、不畏强手、敢于竞争的斗志;让学生在竞争中品尝胜利的喜悦和失败的懊丧,以锻炼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具有无高不攀、无坚不摧、胜不骄、败不馁、坚韧不拔、敢于开拓进取的良好心态。我们应当根据这个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国家观念 ,培養他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品德。
二、养成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体育教学中的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从生理上、心理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步提高他们大脑皮层的兴奋度 ,使他们精神振奋、情绪高涨。这些游戏又往往是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的,于是就形成了若干个小集体。
将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精神教育与田径类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田径项目的练习既苦又累,枯燥无味,应将团结互助、协作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与球类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大多数球类项目都是通过集体配合进行的。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球类教学和比赛中努力培养同学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使他们学会团结协作,密切配合,不能搞个人英雄主义,要将爱国主义和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教育与武术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三、体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审美观念
体育与健康教学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而身体活动并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作用,它还伴随着知识的信息、心理的活动、情感的体验等一系列因素的同时出现。因此,我们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直接参与、身体力行这一实施强的特点,刻意安排艰苦的环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营造紧张的气氛,培养学生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结构健全的个性心理;可以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伴以优美动听的旋律,让学生通过充分展示外形的动作来表达内在的情感,从而发展个性,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气质,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还可以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保健素养,形成科学用脑、讲究规律的现代生活模式,使学生既了解内部结构又能感知外部形态,促进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调发展。
四、体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念
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学生的思想、能力、意志、情绪、态度等特征暴露特别快。作为教育者,应迅速抓住学生思想行为充分暴露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长处与短处,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意识、认识、情绪、行为及性格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促使学生经过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不断体验,增强耐挫能力,保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境,使学生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成才。作为教育者,要充分利用这模拟社会环境,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交友,正确地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培养文明的行为规范和高尚的道德修养。教育者在对学校、班级、老师、同学充分体现爱心的同时,也自然会得到社会给予的信任与友谊等相应的回报。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在坚持教给学生技能、增强其体质的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其健康的人格,才能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做出贡献。
环保教育与幼儿行为习惯培养 篇7
关键词:环保教育,幼儿,行为习惯,培养
环保教育看似与幼儿行为习惯培养没有关联, 实际上, 通过在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中渗透环保教育, 所取得的成果是非常显著的。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开始学习的第一个阶段, 此时所养成的行为习惯大多会伴随其一生。所以, 此时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是一个很好的时机。本文针对环保教育与幼儿行为习惯培养进行研究。
一幼儿行为习惯培养中渗透环保教育的优势
1. 从人的幼儿阶段树立环保意识
人的幼儿阶段, 是人开始学习的第一个阶段。此时的幼儿没有太多的经历, 仍保留着心中的纯粹。幼儿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和认可能力是相对较强的。
在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培养的同时进行环保教育, 能够取得很大的效果。首先, 幼儿本身并没有太多的人生经历, 对于环保意识的树立有着很好的接受性。其次, 幼儿阶段所产生的行为习惯, 对于人一生的影响很大。研究表明, 人的大多数行为习惯都是在幼儿阶段养成的。因此, 在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中渗透环保教育, 会让幼儿养成伴随一生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2. 能够对家长起到启示作用
通过对幼儿树立环保意识, 除了使幼儿养成环保的行为习惯以外, 还能够对孩子的家长起到较大的启示作用。
幼儿家长或许由于年代的关系, 当时并没有形成足够的环保意识。当幼小的孩子在他们面前做出环保的示范时, 他们会受到启发。同时, 为了孩子教育, 为了对孩子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 家长也会约束自身的行为, 努力做到环保。
在这个背景下, 家长因为幼儿的关系, 也同样开始树立起环保意识, 并且带头做出有利于环保的行为。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这种启示作用还会在人们之间传播, 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环保意识的树立。
二如何在环保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
1. 通过游戏环节进行环保教育
游戏环节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环节之一, 他们的注意力也在此时非常集中。教师可组织相应的游戏, 在游戏过程中进行环保教育, 取得的效果会非常明显。
例如, 教师可以组织“猫捉老鼠”的游戏。在游戏中, 幼儿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老鼠作为一种有害动物, 是需要进行捕捉和灭杀的。相反, 猫就成为一种值得保护的动物。无形中, 幼儿就养成一种环保意识, 并因为幼儿对游戏环节的极大兴趣, 这种形成的环保意识也更能被他们铭记。
2. 卡通化教学
除了游戏环节, 幼儿对于卡通形象的喜爱也是毋庸置疑的。教师能够利用幼儿的这种喜爱来进行环保教育。
如将青蛙等益虫进行卡通化, 用卡通的形式塑造青蛙是益虫的形象。同时, 树立蚊子这种害虫的形象, 并且将其的坏处在幼儿面前彰显出来。
因为幼儿内心的纯粹, 他们能够轻易地接受两种形象的定位。在卡通画的教学中, 幼儿就能够涌起对青蛙等益虫的喜爱和对蚊子等害虫的厌恶, 这就从幼儿的内心里升起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环保意识。
3. 进行恰当的鼓励
对幼儿而言, 恰当的鼓励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传统的小红花, 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幼儿为了获得教师颁发的小红花而不断努力。
因此, 教师能够逐步培养幼儿有利于环保的行为习惯,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给予恰当的鼓励来激发幼儿不断进步的动力。
举例来说, 教师首先让幼儿养成不乱扔乱摔的行为习惯, 并且当看到地上有纸屑之类的垃圾时, 鼓励幼儿将其捡起放入垃圾桶。一旦幼儿做到了这一点, 教师可以对其进行鼓励。
这种鼓励在激发幼儿进步的同时, 也能够激起其他幼儿的效仿动力, 从而以个体带动全部, 使更多的幼儿养成有利于环保的行为习惯。
4. 教师做榜样
教师是幼儿除了家庭以外接触最多的人。教师的形象对幼儿而言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榜样, 幼儿也会从内心将教师看做是一个模仿的对象。因此, 除了对幼儿进行教育外, 让幼儿模仿教师的行为习惯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教师通过做出有利于环保的行为习惯的演示, 会在无形中引起幼儿的模仿, 从而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三结束语
幼儿时期是人生当中养成行为习惯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机, 此时所养成的习惯通常会影响人的一生。因此, 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使其形成有利于环保的行为习惯是正确的举措。同时, 通过幼儿的行动也能够使家长们得到一定的启示。所以, 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使他们养成有利于环保的行为习惯很重要。
参考文献
[1]陈丽婷.还我一片碧水蓝天, 共建和谐家园——谈环保教育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J].吉林教育, 2010 (14)
环保教育与幼儿健康心理行为培养 篇8
一、在兴趣中培养幼儿的坚持性
在日常工作中, 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坚持性的强弱往往取决于他们对活动的兴趣的高低, 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能坚持较长的时间。针对这一特点, 我们组织幼儿开展“看看周围有什么脏东西”、“水怎么变脏了”、“青青的小草”、“和小树交朋友”等活动, 通过在校园寻找、观察、收集“脏东西”, 寻找发芽的小草、种植种子的活动。这样, 既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又培养了幼儿的坚持性。
幼儿爱模仿, 极易受成人行为情感的影响。因此, 教师必须以饱满热情投入活动, 以对事物的态度影响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有一次, 我带了一条大的红鲤鱼, 把它放进又窄又小的鱼缸饲养, 孩子们高兴极了, 可没过多长时间红鲤鱼就死了, 我便引导孩子们一起讨论红鲤鱼死亡的原因。第二天一早, 一位不爱讲话、性格孤僻的成语小朋友早早地就来到幼儿园, 指着用塑料袋装着一条小鲫鱼对老师说:“老师, 这条鱼是我在家选的, 不大也不小, 放在班上鱼缸里养正好合适, 不会死的。”往后, 他几乎天天最早到幼儿园来照看鱼, 还不断地向大家报告鱼的生长及生活情况。在他的带领下, 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将收集来的自然物放在自然角。这样, 不仅丰富了自然环保角的内容, 而且成语小朋友越来越多了, 话也越来越多了。
为了不断激发孩子的兴趣, 我还让每个孩子都备有一本植物生长记录 (绘画) 本, 记录 (绘画) 自己种植罐中植物的生长情况和饲养角中小动物的生长情况, 小本子记完就跟老师换个本子继续记录。一学期下来, 许多小朋友都能记到三到四本。这不仅培养了幼儿系统细致观察的能力, 而且培养了幼儿的坚持性。
二、在交往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性
在未来社会中, 只有能与人合作的人, 才能获得生存的空间, 只有善于合作的人, 才能赢得发展。合作是幼儿健康心理的一种表现, 是环保教育研究的重要方面。在环保活动中, 有许多活动需要幼儿与同伴相互配合, 共同操作才能完成, 这就要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交往, 并掌握最基本的技能。
在调查校园及周围卫生状况的活动中, 幼儿既要寻找, 又要观察作记录, 还要收集一些可回收的废物, 这就要需要二到三人一组, 相互合作, 共同完成任务。如在“抢救被风刮倒的小树”活动中, 五人一组, 既要记录树的情况, 又要积极体验合作、互助、成功的喜悦, 还要逐步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缺点, 懂得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以适应集体、他人的要求。在调查结束, 几位幼儿都异口同声地对我们说:“我们很乐意做这种快乐的事。”
三、在尝试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环保活动操作材料丰富, 环境宽松、自主, 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隐鹤琴老先生说过, 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因此, 我们通过形式多样的环保实践活动, 营造探索、创造环境和氛围,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勇于探索、创新, 从而不断诱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 在调查附近水污染的情况时, 我们让幼儿用自己的方法记录调查的情况。然后通过参观污水的不同方法, 要求幼儿用自己的方法创造处理污水机器, 或画在纸上, 或用胶粒拼搭, 或用橡皮泥等其它材料制作……, 并把他们的作品展示在一条布置好的“污水河”上。实验田里, 幼儿亲手种的麦子成熟了, 我们便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选择割麦工具, 教师还采用开放式提问, 如“你有什么好办法”, “怎样保护××”, “你发现了什么”, “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更好”, “怎样才能使它不受伤害”, 等等。
实施幼儿品德教育探究 篇9
将品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
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年龄特征决定了幼儿可塑性大, 容易接受各种思想的影响。幼儿期是人格开始形成的基础阶段, 适时适度的品德教育将为形成、发展、巩固幼儿良好的个性品德奠定基础, 这一时期是使幼儿形成良好品德修养的关键时期。
幼儿良好的品德培养, 要通过幼儿园的全部教育活动来实现,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品德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之中”。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 它贯穿在幼儿在园的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因此, 在落实幼儿一日活动中, 我们要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感情丰富、容易激动等特点, 注意从情感教育入手, 贯彻“学一点知识, 懂一点道理, 做一点实事, 养成一种品德”的方针, 力求使品德教育落到实处。
周一升旗, 我们让幼儿在升国旗、奏国歌、全园师生立正、行注目礼、唱国歌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平时, 我们要求幼儿做到:“走路轻轻、说话轻轻、放东西轻轻”, 对幼儿进行遵守公共秩序, 不妨碍他人, 爱护公物的教育。午餐时, 我们要求幼儿做到三净:“碗里干净、桌上干净、地面干净”, 从而对幼儿进行讲究卫生、爱惜粮食的教育。午睡起床后, 我们要求幼儿自己整理床铺, 自己学叠被子, 自己穿衣裤, 进而教育孩子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不会的事情学着做, 学会的事情坚持做”。在游戏活动中, 我们要求教师引导幼儿与人交往, 观察幼儿真实的品行表现, 伺机抓住苗头, 随机进行勇于探索、正确对待输赢、诚实勇敢的教育。
将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师的教学计划之中
在幼儿园里, 教师要根据教材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根据各年龄班幼儿特征制订符合实际的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品德教育计划, 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
在小班进行品德教育时, 幼儿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力差, 认为别人做的都是对的, 就去模仿, 然后, 就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和习惯。因此, 在活动中, 教师应采用榜样示范法, 直接告诉幼儿怎么做, 并尽可能用直观新颖的手段让他们接受。在中班进行品德教育时, 由于幼儿已形成对事物的初步判断能力, 但不很准确, 这时需要成人给以提示、引导, 巩固、强化他们的正确想法。在大班, 幼儿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开始萌芽, 他们对一件事情已经能够自己去判断, 但根据幼儿自身的特点, 在各方面又存在着个体上的差异, 在教育时就不能一概而论, 而要因人施教了。
在执行教学计划中, 教师还要根据大、中、小班的特征, 结合不同的节日对孩子进行相应的不同程度的品德教育。如“三八”妇女节, 让幼儿回家帮妈妈、奶奶、外婆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育孩子爱妈妈、奶奶、外婆……
在整个保教过程中, 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 以德育人。教师是幼儿的镜子, 幼儿是教师的影子。所以, 教师要用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着孩子, 才能给幼儿品德以示范作用。
将品德教育渗透到家园共育幼儿之中
家园共育确定了家园必须合作。所谓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 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 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 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品德的全面发展。在家园合作中, 幼儿园应该处于主导地位。
首先, 教师要通过电话交流、书信沟通、面谈、家访等多种方式了解幼儿在家中的活动与表现, 掌握幼儿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变化情况, 从而采用有效的措施进行教育。与此同时, 教师还应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的表现, 宣传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及幼儿品德教育要求, 促使家长能够按照《规程》和《纲要》的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以此来促进家园共育的一致性。家长也要采取多种方式和教师交流沟通孩子在家表现, 以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次, 针对家长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缺乏经验、方法及科学知识的实际问题, 幼儿园还应在提高家长素质和提高家教质量方面狠下工夫。一是要求家长要淡化“独生”观念。不能让孩子产生任何特殊感。要做到这一点, 关键在于从日常小事抓起。二是要求家长要起好模范带头作用, 正人先正己。如:家长要教育孩子关心老人、尊敬老人, 而家长自己起码要孝顺孩子的爷爷奶奶及外公外婆。家长要教育孩子团结友爱, 而自己起码不要在家里大吵大闹, 搞好家庭关系。家长要教育孩子不睡懒觉, 自己起码不睡懒觉。
幼儿教育中爱心培养研究与实践 篇10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孩子的性格、品行、智能、习惯首先在家庭中养成。父母首先要作榜样, 因为孩子今后能不能有爱心, 不是家长, 老师说他有, 他就有的, 或者说教他有爱心, 他就有爱心的, 而是受家庭, 环境的影响, 且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 春风化雨的。大家肯定都看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妈妈边给儿子洗脚边讲故事, 之后又给自己的母亲洗脚。这一举动被儿子看到了, 他主动打来一盆水, 给妈妈洗脚, 还说:“我也给妈妈讲一个故事。”这就是身教的力量, 父母也记着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
2 要避免“溺爱”的误区, 注意培养孩子的各种技能
部分父母的溺爱会使孩子自私、霸道, 而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不少父母看上去很爱孩子, 但他们的做法不是理智的爱, 从孩子一出生, 父母全代替包办, 孩子吃什么、要什么给什么, 饭来张口, 衣来伸手。孩子在生活中得不到尝试, 哪来的各种生活的技能?我们班赵怡小朋友年龄最小, 但她各方能力一点都不弱, 中午起床衣服全是自己穿, 穿好后, 还帮她姑家的哥哥穿。后来了解到, 她的两个哥哥在自己家里, 什么事情都是由爷爷奶奶代办的, 孩子没有锻炼的机会, 这样等于剥夺了孩子学习各种技能的权力。后来我与家长沟通说服家长, 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3 要学会用童话、故事来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同情心是爱心的基础。如果一个人不具备最起码的同情心, 很难让他爱父母、爱他人、爱祖国。而童话、故事又是孩子感兴趣喜欢听, 家长要充分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 可以有意地将包含此类教育意义的故事读给孩子听, 孔融让梨、黄香暖席等, 让他们在听的过程中受到熏陶, 受到教育。
4 让孩子尽可能的走出去, 在集体中体验爱心
以前的孩子在家庭中就有一个群体, 他们整天和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生活在一起。到了学校又和同学们在一起, 始终没有脱离群体的生活。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化解矛盾, 在这一过程中, 逐渐学会了爱, 知道了同情和帮助。可现在都是一个孩子, 父母应该多鼓励, 多支持自己的孩子走出去和同学、朋友在一起。当然孩子在一起玩, 闹矛盾是很正常的, 父母不能总护着孩子, 要多让孩子检讨自己, 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 这样时间久了, 孩子就能渐渐的感受、培养起自己的爱心。
5 尽可能地创造实践机会, 陶冶孩子的情操
陶冶孩子的情操,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多读书, 有效的把书本中的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有空就读书, 让书籍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另外还要鼓励孩子积极参加献爱心活动, 每一次参与都将是对他们的一次教育。当孩子做出有爱心的行为或表现出对他人的同情时, 家长要及时给以肯定, 不失时机地表扬和赞美。慢慢的就会使孩子有一个比较健全的、健康的心理, 同时也陶冶了他的情操, 进而形成一个美丽的心灵。
6 结语
如何培养幼儿“谦让”的品德行为 篇11
谦让是一种先人后己的高尚品质,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在教育研究理论中“谦让”一词很少以独立的概念形式出现,它往往与亲社会行为联系在一起。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谦让、帮助、合作和共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在幼儿亲社会行为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认知、情感、意志力和行为习惯等因素都在起作用并得到发展。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受到他们认识能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因而要有一定的社会条件来影响和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首先,是成人的榜样作用。这种作用能刺激和增进幼儿帮助别人的意愿。其次,还要培养幼儿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情感,在生活中养成谦让、合作的习惯等。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是同他们道德行为的产生和发展相一致的。亲社会行为发展成为幼儿的心理品质的过程,就是幼儿道德认识水平提高、道德感日益丰富、在活动中有效地掌握帮助别人的知识、技能和锻炼幼儿意志力的过程。
二、有关幼儿谦让行为的理论研究
要使幼儿达到能够自觉谦让,实非易事,因为不但要有一个漫长的认识过程,还要有这种品德形成的情感态度,即要乐意去做。所以这是一个涉及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问题。此外,在对幼儿进行谦让教育时,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地去实施,对于较小的幼儿可尽量满足其心理需求,以分享教育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可在满足其心理需求的基础上,逐渐教育其学会轮流玩、轮流使用。如,班上添置了新玩具、新图书,幼儿都想玩、看,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想想在人多玩具少的情况下,如何都能玩到新玩具。可采取先轮流玩的办法,再由此过渡到谦让。教师在教育幼儿谦让的同时,也应为促进幼儿个性健康作为考虑。一个人的良好品德不仅是谦让,诚实、勇敢、自信、热情、友爱、好问以及活泼开朗的个性品质都是不可忽略的。过分的谦让有时反而会成为一种懦弱,甚至对自己丧失信心。不要使谦让过了“界”,要使幼儿懂得,真正的谦让是双方都高兴、都愿意、都为这件事而感到高兴,而不是强加、被迫的。
三、培养和促进幼儿谦让行为的方法
幼儿由于受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局限,对谦让的理解,常常是只知道“让”就是好,但是在什么情况下对“让”又不明确。因此,有时就出现为谦让而谦让的情况,这说明幼儿还未真正理解谦让的含义。这就要求教育者采用多种方法,具体形象的向幼儿讲清意思,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道德概念,以促进谦让品质的形成。
1.由浅入深,逐步进行
培养幼儿互相谦让的品质时,为了帮助幼儿初步了解互相谦让的概念,需要由浅入深的逐步进行。
2.利用榜样和移情促进幼儿谦让行为的发展
教师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教师的日常行为、言谈举止和情感态度随时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做有心人,平时要善于抓住一切有利時机为幼儿做好行为示范。
3.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谦让行为
游戏是培养幼儿谦让行为的最好方法,游戏中幼儿要进行交往,不肯谦让交往就不能继续进行,进行游戏就要有配合、合作的能力,大家一起玩游戏、玩具、物品就要求共同分享与谦让。但是,有时我们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幼儿在游戏时能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分发给每一个角色,然而真正到实际生活中却很难做到。因此,这就需要成人和教师在游戏活动中给予指导,启发他们去想出各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教育幼儿会谦让、合作、共享等良好行为。只有让幼儿经过长期反复练习与实践,他们才能逐步形成自觉、稳固的谦让等行为。
参考文献:
沈婷.浅谈幼儿谦让行为的培养[J].新课程:教师,2012(12).
幼儿品德教育不容忽视 篇1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里明确指出:幼儿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占重要地位, 它的主要任务是让幼儿身心获得全面发展, 让孩子形成终身收益的品质、态度、情感和能力。一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过程, 是一项有连续性、一致性的系统工程, 幼儿品德则是这个工程的起点。幼儿的学习固然重要, 但如果把学习作为教育的重心, 就会使教育出现倾斜, 造就出只有知识没有品行修养的人。幼儿教育好比一座金字塔, 幼儿品德教育就是基石, 只有打好基石, 才能建造好金字塔, 才能培养出一个乐观向上、德才兼备的人。
俗话说:三岁看大, 七岁看老。指一个人的行为习惯, 一旦形成就不易改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 不懂事, 以后再慢慢教育, 长大了就懂事了。殊不知良好的品质、行为习惯是从小培养的。尤其是现代社会呈开放型、多元化走势, 各类新闻、公众媒体、传播信息、动画故事等内容之多, 范围之广, 使幼儿在社会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接受来自各方面对他们的影响, 其中也包括不良影响。幼儿正处于一生中的敏感期, 学习做人的奠基期, 这个时候必须要正确引导和启发, 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修养。如果错过了幼儿期的教育, 以后再纠正就难了, 就像树木要成才, 必须在树小的时候就开始修剪枝杈。现在青少年犯罪案件直线上升, 打架、偷窃、抢劫、强奸、杀人的案件很多, 有些案例让人看后, 根本无法理解他们当时的想法。像马嘉爵杀害寝室的几位同学, 仅仅是因为同学说了他几句, 就怀恨在心, 可见他的心胸是多么狭窄, 冷酷无情又孤僻多疑。还有北京蓝极速网吧纵火案, 四个孩子就因为网管说他们年龄不满18岁, 不让他们进去上网, 就点燃大火反锁上门, 烧死了网吧里25个人。多么的任性无知, 多么凶残, 这些案例让人痛心不已。其实类似这种案件还有很多, 并且每年的青少年犯罪比例急速增长, 这就说明, 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品德教育严重缺失, 促使这些孩子长大后变成这样, 从小到大没有人注重他们的品德教育, 只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等其他方面的教育。因此, 幼儿教育一定要从小抓起, 从小事抓起, 从日常生活抓起。家长们也常常说很重视子女的教育, 但具体到小事上就做不到。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一个孩子, 家长总是尽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 对孩子百依百顺, 要什么给什么, 比如家里有很多玩具, 可是孩子还要买, 经不住孩子哭闹马上就妥协, 养成孩子任性、自私, 以自我为中心, 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性格。
有的家长过分溺宠孩子, 凡事都包办代替, 三四岁了, 还需要家长喂饭, 入园、离园不是背就是抱, 任何东西都是家长拿, 不会换鞋、穿衣。结果造成孩子动手能力、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都很差, 慢慢地孩子就会自卑, 不能照顾别人, 长大后让他如何去适应社会?
还有的家长, 不管孩子行为是对是错, 一旦与别的孩子发生纠纷, 总是袒护自己的孩子, 指责别人的错;或是怕自己的孩子吃亏, 教他什么事都抢在前面, 别人打你你就打他, 甚至在解决某些问题时, 言传身教, 做孩子的负面榜样, 养成孩子霸道、不讲理、唯我独尊的性格, 没有团队的意识, 缺少协作精神。
我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一篇文章, 一个女孩子和母亲生活在一起, 妈妈很疼爱女儿, 什么好吃的, 女儿爱吃的, 她从来都不吃一口。一天女儿想吃香蕉, 她买回来后很想吃, 就吃了一根, 没想到女儿回来后, 大发脾气:我的香蕉, 谁让你吃了?并把买回来的香蕉都摔在地上, 用脚踩烂, 妈妈惊呆了, 妈妈的心碎了, 女儿的行为像一根木棒, 一下把她打醒, 是她在孩子小的时候要什么给什么, 娇宠溺爱, 没有教过她要孝顺长辈, 尊老爱幼, 现在如何要求孩子要有孝顺之心?试想一个连自己妈妈都不爱、不关心、不尊重的人, 长大后她还会爱谁?她能爱周围的人吗?她能爱工作、爱社会、爱国家吗?她只会成为一个自私自利、道德缺失的人。还记得“孟母三迁”的故事吗?孟母三次搬家, 就是为了让孩子在好的环境中成长, 从小养成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