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之品德教育

2024-10-14

幼儿之品德教育(共12篇)

幼儿之品德教育 篇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在第二章《战略主题》部分指出:坚持德育为先, 立德树人, 要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要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笔者认为, 良好的品德教育应从幼儿抓起。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优秀的品格, 只有从孩子还在摇篮之中时开始陶冶, 才有希望在孩子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然而, 目前幼儿品德教育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譬如:重幼儿身体和智力发展, 轻品德教育。孩子认为自己是家中的“核心人物”, 丝毫不能领会父母及身边的人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而在品行上存在着任性、自私、自大、蛮横等缺点;家庭教育存在着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 笔者就如何实施幼儿品德教育进行了探究认为:幼儿品德教育应在“三个渗透”上狠下功夫。

将品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

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年龄特征决定了幼儿可塑性大, 容易接受各种思想的影响。幼儿期是人格开始形成的基础阶段, 适时适度的品德教育将为形成、发展、巩固幼儿良好的个性品德奠定基础, 这一时期是使幼儿形成良好品德修养的关键时期。

幼儿良好的品德培养, 要通过幼儿园的全部教育活动来实现,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品德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之中”。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 它贯穿在幼儿在园的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因此, 在落实幼儿一日活动中, 我们要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感情丰富、容易激动等特点, 注意从情感教育入手, 贯彻“学一点知识, 懂一点道理, 做一点实事, 养成一种品德”的方针, 力求使品德教育落到实处。

周一升旗, 我们让幼儿在升国旗、奏国歌、全园师生立正、行注目礼、唱国歌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平时, 我们要求幼儿做到:“走路轻轻、说话轻轻、放东西轻轻”, 对幼儿进行遵守公共秩序, 不妨碍他人, 爱护公物的教育。午餐时, 我们要求幼儿做到三净:“碗里干净、桌上干净、地面干净”, 从而对幼儿进行讲究卫生、爱惜粮食的教育。午睡起床后, 我们要求幼儿自己整理床铺, 自己学叠被子, 自己穿衣裤, 进而教育孩子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不会的事情学着做, 学会的事情坚持做”。在游戏活动中, 我们要求教师引导幼儿与人交往, 观察幼儿真实的品行表现, 伺机抓住苗头, 随机进行勇于探索、正确对待输赢、诚实勇敢的教育。

将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师的教学计划之中

在幼儿园里, 教师要根据教材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根据各年龄班幼儿特征制订符合实际的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品德教育计划, 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

在小班进行品德教育时, 幼儿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力差, 认为别人做的都是对的, 就去模仿, 然后, 就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和习惯。因此, 在活动中, 教师应采用榜样示范法, 直接告诉幼儿怎么做, 并尽可能用直观新颖的手段让他们接受。在中班进行品德教育时, 由于幼儿已形成对事物的初步判断能力, 但不很准确, 这时需要成人给以提示、引导, 巩固、强化他们的正确想法。在大班, 幼儿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开始萌芽, 他们对一件事情已经能够自己去判断, 但根据幼儿自身的特点, 在各方面又存在着个体上的差异, 在教育时就不能一概而论, 而要因人施教了。

在执行教学计划中, 教师还要根据大、中、小班的特征, 结合不同的节日对孩子进行相应的不同程度的品德教育。如“三八”妇女节, 让幼儿回家帮妈妈、奶奶、外婆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育孩子爱妈妈、奶奶、外婆……

在整个保教过程中, 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 以德育人。教师是幼儿的镜子, 幼儿是教师的影子。所以, 教师要用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着孩子, 才能给幼儿品德以示范作用。

将品德教育渗透到家园共育幼儿之中

家园共育确定了家园必须合作。所谓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 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 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 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品德的全面发展。在家园合作中, 幼儿园应该处于主导地位。

首先, 教师要通过电话交流、书信沟通、面谈、家访等多种方式了解幼儿在家中的活动与表现, 掌握幼儿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变化情况, 从而采用有效的措施进行教育。与此同时, 教师还应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的表现, 宣传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及幼儿品德教育要求, 促使家长能够按照《规程》和《纲要》的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以此来促进家园共育的一致性。家长也要采取多种方式和教师交流沟通孩子在家表现, 以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次, 针对家长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缺乏经验、方法及科学知识的实际问题, 幼儿园还应在提高家长素质和提高家教质量方面狠下工夫。一是要求家长要淡化“独生”观念。不能让孩子产生任何特殊感。要做到这一点, 关键在于从日常小事抓起。二是要求家长要起好模范带头作用, 正人先正己。如:家长要教育孩子关心老人、尊敬老人, 而家长自己起码要孝顺孩子的爷爷奶奶及外公外婆。家长要教育孩子团结友爱, 而自己起码不要在家里大吵大闹, 搞好家庭关系。家长要教育孩子不睡懒觉, 自己起码不睡懒觉。

家园共育中, 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 都要做有心人, 要及时抓住孩子的细微处进行有效教育, 不要让幼儿的不良品行形成定势。教师和家长都不能忽略幼儿在个性品德形成过程中经常容易出现的反复。所以, 幼儿品德教育需要老师和家长们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的进行, 使幼儿的品德教育在良好的家园氛围中得到实施。

幼儿之品德教育 篇2

(关心幼儿成长的妈妈们请看过来)孩子呱呱坠地后,许多年轻的父母都会想到给他充足的营养,给他丰富的知识,从多方面开发他的智力……但对如何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却考虑不多。其实,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是极为重要的。有位优秀的儿童教育家说过:“优秀的品格,只有从孩子还在摇篮之中时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正确、合理和适合标准的儿童教育,比做再教育工作容易得多。”可见,良好的品德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为重要的。具体地说,可从以下方面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一)激发幼儿对祖国的爱

对祖国的爱是人类的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珍贵遗产,它是成才的巨大推动力。从我国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数学家华罗庚身上都能看到爱国情思的巨大力量。

对幼儿来说,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爱,要从身边做起。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一个孩子连他妈妈也不爱,他还会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吗?爱自己的妈妈,容易懂,容易做,而且还会为日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打下基础。

因此,家长要教育幼儿努力给母亲、父亲、祖父、祖母带来欢乐;关心、体贴、照顾生病的家人;有好吃的东西要先让父母和亲人吃。

还可通过游览、参观、旅行使孩子领略到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风光,知道祖国有着辽阔的领土,丰富的物产,悠久的文化……这些都能对幼儿进行爱的熏陶,能萌发他们对祖国的爱。

(二)使孩子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是从小开始长期实践而形成的。因此,家长应要求幼儿从小做到尊老爱幼,待人和气,热情,有礼貌;不骂人,不讲脏话;大人讲话不插话,不打断别人说话;在别人家做客时不乱翻东西等等。

(三)培养孩子不说谎话、有错就改的好品质

教育孩子不隐瞒自己的过错,并要勇于改正错误。要使幼儿切实做到这些,最主要的是家长教育的态度,如果对孩子的过错一味指责,是很难培养孩子这一品质的。家长发现孩子说谎时,应分析说谎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解决。如孩子要买彩色笔画画,遭到家长拒绝,结果孩子背着家长私拿邻居家的;有的孩子做错了事怕挨骂挨打而说谎;有的为了满足其虚荣心而说谎等等。若是家长不分青红皂白批评孩子,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有的孩子待人不真诚,有说谎、私拿别人的东西等不良行为,也可能是受了大人不良行为的影响,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使孩子形成根深蒂固的恶习,对此家长切不可掉以轻心。明智的做法是处处以身作则,当好孩子的榜样。

(四)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品质

幼儿的勤劳品质可通过两方面的劳动来培养:

一是自我服务劳动。让孩子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穿衣、洗脸、刷牙、吃饭、收拾床铺、玩具等。自我服务劳动能培养幼儿生活的条理性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并为幼儿参加家务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打下良好基础。

二是适当的家务劳动。可让孩子洗碗筷、打扫居室卫生、择菜、就近处买小物品等。适当的家务劳动能加强幼儿对家庭成员的关心爱护,同时,通过劳动使孩子明白长大后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的生活。

(五)培养幼儿大方好客、与人友好相处的品格

目前,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孩子独居独食多。培养孩子大方不自私,与人友好相处十分重要。平时家长要教育孩子事事处处不能只顾自己,要和小朋友一起玩,共同分享食品和玩具,并能遵守游戏规则,与其他孩子友好相处。

(六)培养孩子勇敢坚强、自信开朗的性格

勇敢是指人不怕危险和困难,有胆量的一种心理品质。这种品质是与人的自信心和自觉克服恐惧心理的能力结合在一起的,必须从小开始培养。

要培养孩子勇敢的性格,必须注意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经常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不要随便指责、嘲笑、挖苦和恐吓孩子,以免形成幼儿遇事胆小畏缩的心理。家长还可教给孩子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使孩子产生足够的自信心。孩子的胆怯行为大多因缺乏自信心才产生的,而自信心又是建立在必要的知识技能基础上的。

例如:幼儿会对雷电、风暴感到恐怖,对黑暗感到不安,就是因为缺乏相应的知识和相应的能力造成的。家长若给其讲解有关知识,教给一些相应的处理方法,孩子的恐惧感就会减轻不少。

如果孩子确实不够勇敢,能力较弱、天赋较差,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就要尽可能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如当孩子完成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后,要立即给予肯定,不管这事多么小,多么微不足道。这样做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非常有好处的。

此外,家长还可以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事、故事、电影、戏剧等文艺作品中富有勇敢精神的形象来影响和教育孩子,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形成开朗自信的性格。

幼儿品德教育 篇3

关键词:幼儿道德;表现及评价;启蒙教育;方式方法

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如何开展幼儿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如何与《幼儿园工作规程》相结合,始终是我们幼教工作者所探询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幼儿道德行为的表现及评价

道德是一种社会范畴,幼儿的道德行为主要体现在待人接物处事上。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只要你稍加观察,就会发现孩子们的道德表现有多种多样:有的孩子有爱心,懂礼貌,与小朋友们友好相处,爱护公物,会与同伴分享快乐等。而有的孩子则显得无礼貌,惟我独尊,不爱护公物,对人对事漠不关心,只知道享受,不知道付出;或心理素质过于脆弱,自尊心太强,任性、固执。所有这些都是幼儿所具初步道德的表现。孩子在这个时期的可塑性是很强的,经过良好的教育都是可以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幼儿德育则是这个工程的起点,在整个德育过程中有其特殊的作用和影响。

2 幼儿道德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呱呱坠地来到人间,天真无邪是孩子的天性。但我们看到幼儿园里的小朋友性格各异,表现不同,究其原因,品德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家庭、社会和幼儿园教育和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由于每个孩子的先天因素及后天环境各有不同,所受到的影响也不同。所以彼此或多或少都具有不同的品德个性。现代社会是一个开发型、多元化的社会,各类新闻,公众媒体,影视作品内容多、范围广,良莠并存,幼儿在社会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孩子上幼儿园之前都是在家庭成长,所以在某种程度讲,家长是孩子的最早启蒙者,家长的道德修养对孩子的道德影响也是巨大的。在幼儿园里,教师根据《规程》要求,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系统性的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努力使每一个孩子都获得良好的道德认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 幼儿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

捉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进行教育,为幼儿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孩子偶尔说出有礼貌的话语时,教师和父母要善于捉住这些事例进行随机表扬鼓励好的典型,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知道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引导幼儿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净化孩子的心灵。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幼儿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就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授,父母的人格力量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其次,父母在生活中对幼儿的做法作出正确的评价。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为孩子指明方向。

4 通过各种感观进行德育渗透教育

孩子通过阅读图书、听故事、看动画片等辅助手段及时进行德育渗透教育,哪些是正确的,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的事情,这就要求家长和教师为幼儿提供足够的资料,培养幼儿的兴趣,使孩子喜欢听、读、看故事、儿歌、图片、动画片等。同时要引导幼儿从中发现哪些是应该学习的,哪些是不应该学习的,去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幼儿园环境创设是培养孩子道德情操、道德认识的重要手段李岚清同志曾说过:“美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美对个儿的素质影响是很大的,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注重环境美是(下接第41页)(上接第39页)我们幼儿园环境布置的一个重要原则。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幼儿园通过环境的创设与美化、设计来创造适合儿童成长的教育环境,利用环境与儿童相互关系,来诱发和调整改变儿童的行为。根据孩子的行为表现,利用环境创设来进行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的教育,使孩子们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

5 德育教育渗透于各领域教学中

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利用各教学领域教学和游戏进行德育教育。当幼儿学会了正确的关心行动以后,要及时地进行顺势的强化巩固。教师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把道德素质教育的内容纳入各教学领域中进行,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6 要做好家庭、幼儿园、社区之间的相互关系

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要相互一致,如果幼儿园中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道德教育要全面,正确实施必须加强家园联系。

树木只有根深才能叶茂至开花结果。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只有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世纪人才。

思想品德教育之我见 篇4

一、学生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

学生品德的形成是社会通过包括舆论和教育在内的各种渠道,把道德规范传递给年青一代的过程,也是学生在群体生活中通过自己的实践由被动到主动地掌握这些规范并形成道德习惯的过程。教师要想更好地完成德育的任务,就应当了解这个过程并探索其中的心理规律,然后才有可能酌情采取较合理的方法引导学生前进。

1. 教师把社会道德规范直接传授给学生,而学生是否接受或在多大程度上接受教师的教诲和要求,取决于许多因素,首先依赖于他们对教师的态度或已形成的态度定势。

2. 道德行为是一种自觉行为,它总是由一定的是非善恶观念来支配的。少数学生做出一些不大符合道德要求的举动,可能是由于头脑中有错误的观念,我们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学生学会用道德的观念调节自己的需要和行为,在品德培养中是很重要的。

3. 抗诱惑和道德意志力的培养。一个人有了道德认识能否引向行动,或者甚至有了道德信念和道德感能否支持按这种方向行动,还取决于他们能否抵御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诱惑,使道德动机在内心冲突中战胜其它非道德的动机、需要,以及是否具有毅力。

4. 道德行为技能与习惯的养成。一个人不仅仅有向善的愿望与热情,甚至还有决心与毅力,但如果不善于分析具体情景后再采取合理的行为方式与方法,或不具有某些行为技能,有时也不能取得合乎道德要求的效果,甚至是反效果。

例如:结合5.12汶川大地震,开展“感恩”教育,通过典型事例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讲述少年英雄林浩同学的故事,他在大地剧烈颤动时,临危不惧,勇敢地冲进教室救出了被困同学,他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向灾区的小朋友们献出一份爱心,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帮助他们重返校园。我们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社会、回报父母、回报老师,随后齐唱《感恩的心》,通过此类活动,学生的思想品质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二、学校教育是主阵地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及初中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中小学教师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新课程理念,把思想品德课作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

1.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

以往思想品德课的最大失误就是脱离学生的实际,脱离社会生活的实际,脱离学生群体的实际,空话多,成人化、理论化的东西多,这个必须改进。所以在进行新的思想政治课程建设时,要特别强调结合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的实际,结合学生群体的实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优良文化传统教育及民主法制教育等。

新课程主张,教学要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使教学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情感体验。这不仅是对文化学科的要求,更是对思想品德课的要求。

2. 其它学科的教学要善于渗透德育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在各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语文课是通过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和美学思想教育学生。历史课通过对历史英雄人物和祖国灿烂文化的讲授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地理课是通过讲授祖国多娇的江山丰富的物质资源及耗用情况培养学生爱国热情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数学教学,可以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对中外著名科学家感人事迹的讲授,培养学生爱科学及创新精神,并引导学生树立用科学为人类文明服务的崇高理想。教材中大量的事实都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课教育,陶冶学生美的心灵,从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价值观。

三、思想道德贵在实践

实践证明,要取得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效果,教育方法必须得当。加强道德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注重学生主动参与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提高实践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广泛深入开展学生道德实践活动,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各种道德实践活动都要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并与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和文化活动结合起来,注重寓教于乐,满足兴趣爱好,使学生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情感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实践活动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特长,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具有时代特色。本着以人为本,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注重学生从主动参与,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着眼,通过精心设计载体,丰富内容、拓宽渠道、增强活动吸引力和感染力来提高实践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建立科学的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

过去思想品德课教学收效甚微的一个原因是评价考试制度。在平时测验、考试时,特别注重文化课的考试,往往是一张考卷定终身,而思想品德课则被排除在考试之外。即使参加考试,也只是考基础理论。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基本不作为升学录取的因素,这样的教学使得学生、教师、家长轻视思想品德教育,轻视参加社会实践。在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中,这种现象正在改变,“新课程标准”规定“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将有力地促进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道德行为,有利于他们全面发展。

一是思想品德考评采取“操行分”的办法,从各个方面考核学生的表现,从而提高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的素质,激发他们热爱学习、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二是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如结合2008年的“奥运会”、“神七”飞天成功,更加激发他们“热爱祖国、为国争光、勇于拼搏”的精神,使学生的品德教育迈上一个新台阶。

怎样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篇5

对祖国的爱是人类的美德,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宝贵遗产,也是人们成才的巨大摧动力,从我国的科学家李四光、数学家华罗庚身上都能看到爱国情思的巨大力量。家长通过游览、参观、旅行等活动使孩子领略到祖国领土的辽阔、资源的丰富、文化的悠久,这些都能对幼儿进行爱的熏陶,萌发他们对祖国的爱。

(二)使孩子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文明礼貌的行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标志。“美德出良才”,良好的文明素质不仅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石,而且也是人生幸福的重要支柱。现代文明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关于“怎样做人“的教育。对孩子来说,做人教育可以从礼貌教育入手,让孩子学会做人,做现代文明人,是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也是对孩子一生的负责。

(三)培养孩子养成诚实的良好品质

教育孩子诚实待人、老实处事的品德。自己的过错,并要勇于承认错误。要使孩子切实做到这些,最主要的是家长教育的态度。如果对孩子的过错一味指责,是很难培养孩子这一品质的。家长发现孩子说谎时,应分析说谎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解决。如孩子要买玩具小汽车,遭到家长拒绝,结果孩子背着家长拿了邻居家的。若是家长不分青红皂白批评孩子,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培养诚实品德,还要鼓励孩子讲真话,当孩子告诉你犯了错误时,家长要心平气和地听下去,并帮助正确处理这些错误和过失。家长应成为孩子的榜样。这种潜移默化的培养会使孩子形成根深蒂固的影响,家长不可掉以轻心,要处处以身作则。

(四)培养幼儿勤劳、俭朴的品质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品德。在家庭早期教育中,教育幼儿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和美德,也是我们对孩子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物质生活比较充裕的今天,父母也不能忽视对孩子勤俭节约的教育,节约永远都是一种美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入手,逐步培养孩子节俭的习惯,培养孩子节俭的品质,不能只讲理论,特别是对年幼的孩子,更重要的是从日常小事入手,经常不断地要求,不能放松。只要持之以恒,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养成良好的节俭习惯。

教育孩子继承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时,家长自身的表率作用是至关重要。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们的言谈举止、行为作风,时刻都影响着孩子的情感陶冶、性格塑造和道德品质的发展。最好的教育不是长篇大论的说教,而是用自己的作风,用自己对待工作、人生的态度教育孩子。教育是在每一件琐事上,在你的每一举动上,每一句话上,这一切都可以教育你的孩子。对孩子成长起着决定性的走用。因此,作为家长要具有良好的道德、文化个性修养。要具备健全的意志品质、和谐的人际关系。

(五)培养幼儿大方、好客的品质

目前,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孩子独居独食多。培养孩子大方、与人友好相处十分重要,要求他们事事处处不能只顾自己,要和小朋友一起玩,共同分享食品和玩具,并能遵守游戏规则。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孩子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精神。

(六)培养孩子勇敢、坚强、活泼、开朗的性格

勇敢是指人不怕危险和困难,有胆量的一种心理品质。这种品质与人的自信心和自觉克服恐惧心理的能力结合在一起的,必须从小开始培养。要教育孩子敢于在陌生的集体面前说话、表演;鼓励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各类游戏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要求孩子能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勇于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如何加强幼儿的品德教育 篇6

一、帮助明辨是非,懂得真、善、美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正在逐渐形成自己对事、对人、对物的看法。作为父母,应该把正确地引导和启发孩子去思考和探究事情的对与错、好与坏、美与丑,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应该做的就努力去做,不应该做的坚决不做。父母的责任不仅是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还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对错,做得好的,给她(他)以积极的鼓励,做错事要及时指出。记得有一次周末,我和女儿坐公交车到城南的公园去玩。上车时,人特别多,孩子没买票就上去了,司机也没有发现。女儿悄悄对我说:“妈妈,人这么多,我没买票司机也没看见。”看着女儿高兴地表情,我却想到,这种事情虽小,但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是大。于是,我坐在她的身边轻轻告诉她:“没买票是我们不对,逃票和小偷没有什么区别,我们要做诚实的人,你也要做诚实的孩子。”孩子马上意识到自己的不对,迅速从我口袋里取出一元投放到投币箱里。在孩子特殊的年龄段,要教育也要讲究策略,既不伤她的自尊心,又要她(他)立刻领悟到。

二、培养爱劳动的习惯,珍惜劳动成果

有一种现象,很多父母为了孩子学习都不让从事家务劳动,没有从小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习惯。须知,让孩子自己整理个人的小床、倒掉废纸篓、打扫卫生这些劳动,既能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也可以增强孩子的各种情感体验。如果在他的记忆中只有书本知识,而没有运用这些知识指导实践的体会,也很难激发他们进一步的求知欲望和热情。通过和父母一起承担家务劳动,还可以让孩子知道: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享受真正的人生,享受真正的生活,才能体验到劳动的快乐,更会非常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其实,什么事情只要习惯了就好了。孩子习惯了懒惰,懒惰就会伴随他的一生;孩子习惯了勤劳,勤劳就会伴随他一生。在家里,我们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那么,既然这样要求了,就要耐心地等着孩子自己做。切不可在孩子做一件事情还没完成,或者做的不是很满意就着急得自己拿过来做,这样就前功尽弃了。

三、培养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精神

团结是力量的基石。父母必须培养孩子与他人团结合作的意识,训练孩子的团结合作行为。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些灾难性的大事情。比如汶川大地震、云贵地区的旱灾。我们父母应意识到,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教材。我们可以让孩子了解事实真相,参与捐款捐物,激起孩子的同情心,产生助人的想法和行为。

开展幼儿品德养成教育的途径 篇7

“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句谚语阐释了品德的重要性。当前社会,物质生活日趋丰富,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却没有得到同步富足,于是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孩子越来越聪明,却也越来越自私和没有同情心。这样的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作为幼儿的教育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

一、结合道德知识的灌输,加强道德情感和行为的培养

案例:课堂上老师非常生动地向幼儿讲授孔融让梨的故事,还将三只大小不一的梨呈现给幼儿观看,让幼儿体会孔融是如何舍大取小的。故事结束后,老师问:“小朋友们,如果家里有三个苹果,最大的该给谁吃?”有的说给妈妈,有的说给爸爸,有的说给奶奶,就是没有人说给自己,但事后据有的家长反映,孩子回到家后却为爸爸妈妈多吃了他的几口零食而发脾气。

如果从教学的角度分析,这堂课应该是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否达到了教育目的,或者说教学目标是否已经内化为孩子内心的行为准则,我想对部分孩子来说,答案应该是否定的。究其原因,是我们把道德的内化等同于道德的传授,将道德知识的学习简单等同于道德行为的习得。

如何改变这种灌输式德育的弊端?首先要激发幼儿的道德情感。道德知识不同于科学知识,它是一种价值之知,即人们对它的认同必须有情感的渗入,一个内化的道德规范必然是道德知识和道德情感的合金。为此,不少专家提倡体验的道德教育,促进“知”向“行”的转化。例如,讲完孔融让梨的故事后,教师对幼儿的要求不能仅仅停留在“让”上,而要从中挖掘“爱”“关心”“尊重”等情感资源,并通过幼儿在生活中的实践,如回家后给爸爸妈妈做点事,准备一些爸爸妈妈喜欢吃的东西,从中观察和体会爸爸妈妈的反应和心情,回到幼儿园后讲给老师和小朋友们听,并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样的教育活动过程,就能促进幼儿去体会,去感受,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二、弱化品德评价表面化、简单化,尊重幼儿内心的真实感受

案例:绘画课上,小华因为没有将红色的蜡笔借给小强,和小强发生了争执。老师走过来说:“小华,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我们要学会帮助别人呀。”小华委屈地将蜡笔借给了小强。事后了解到,其实小华不是不愿意将蜡笔借给小强,而是小强经常借他的东西不还,因此他不想再借给他。

小华不借给小强蜡笔,只是他外在行为的表现,他的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和原因却不为老师所知。在德育中,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教师往往简单地从幼儿的外在行为或言语来判断和评价儿童的道德状况。

从品德心理的角度看,人的品德结构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结构,完整的品德结构最基本的应该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等几方面的统一。例如,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必然在观念上认识助人的意义,在情感上接纳和认同助人,同时在实践上积极践行助人。所以,面对品德这一复杂的心理现象,教师对儿童的品德评价就不应该简单地从某个角度来做出判断,而应该综合考察,不仅听其说,观其行,更要入其心。上例中,教师如果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孩子沟通和交流,倾听他们的真实想法,就能针对性地进行良好的道德教育。

三、注重家园联手,共育品德之花

例如,老师在教孩子们唱《一分钱》的儿歌,“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面”,小朋友们摇头晃脑地唱着。老师问:“捡到东西应该怎么办呀?”“还给别人!”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回家的路上,小玲看到地上有一角钱,正当她要捡钱的时候,妈妈却对他说:“不要捡,脏!”小玲只好作罢。

家庭教育是幼儿人格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更是孩子一辈子的良师。父母的教育力量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而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就像人的左右手一样不可分割,必须坚持教育同步性和一致性。作为幼儿的教育者,我们在走上工作岗位时更要与家长及时的沟通和交流。父母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指明方向。不应过分溺爱幼儿,满足幼儿过分的要求。而且父母要对幼儿在生活中的做法做出正确的评价。幼儿园要加强家园联系,让教师通过开家长会、家园联系册等,及时地给家长传递信息,相互沟通,指导家长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此外,幼儿园也可给幼儿组织一些社区活动,如开展“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的社区活动来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最后还要协调好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关系,家园合力,对幼儿进行教育,使之养成良好的品德。所以,家园联手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是非常重要的。

浅谈幼儿品德教育的实施 篇8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有了巨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极大地影响了幼儿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年轻的父母望子成龙, 缺乏正确的教育常识, 普遍存在着顺从迁就, 娇宠放纵多, 严格要求少, 正确诱导少, 又害怕孩子吃亏、受委屈、受挫折, 结果导致孩子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和不畏挫折的品格, 形成追求生活享受、不爱惜劳动成果、任性、自私等不良品格, 阻碍了良好品格的形成。应当看到, 幼儿期是奠定人的性格的雏形时期, 也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时期之一。长期的教育教学使我认识到, 不良品德固然有家长的自身素质或不良教育方式而影响的因素, 但更多的还是幼儿年龄小, 生活经验少, 辨别是非能力低, 不能很好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无意中造成不良行为。作为教师, 一方面要体谅家长在“爱”孩子上的良苦用心, 另一方面, 要重视幼儿这个年龄阶段所具有的好奇、好动、好模仿的特点, 给幼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辅之以恰当的教育, 幼儿良好的品德是可以形成的。教师要不断探讨对策、研究有效方法、注重培养情感, 在全面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教育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尝试, 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积极探索幼教新方法

1. 创设情境, 因材施教

平时教学中, 教师要有一双慧眼, 要善于观察, 积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集体活动中男孩子违规的多, 女孩子主动活动的少。但是仔细观察, 男孩也有脆弱的一面, 女孩兴奋起来淘气的程度并不亚于男孩。因此, 从小处着手, 我们把握日常生活中幼儿的具体情况, 抓住教育的契机, 有针对性地因性施教。男孩子好奇心强, 经常会做一些看似破坏性的事情, 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于由男女幼儿性别特点造成的行为偏差, 因性施教的科学引导不仅会保护男女幼儿正常的心理需求, 更能促进他们发展。

2. 巧用主题活动, 加强品德教育

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各种节假日也丰富多样, 为此学校常常开展各种各样的主题活动, 教师要积极利用这些主题活动, 通过不同的主题活动将不同的情感和品德教育串联起来。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视觉环境、心理环境, 打造爱的环境氛围, 为幼儿搭建平台, 丰富他们爱的情感和思想品德教育, 让幼儿在欢快的节日中, 学会感恩———感激他人、关心他人、热爱生命, 让爱的情感在幼儿心中升华。我们开展“幼儿园的新变化”的主题活动, 激发孩子们的爱同伴、爱幼儿园、爱老师的情感, 培养他们的爱心品德。教师节我们开展了“爱”的主题活动, 为了使幼儿感受到老师的爱, 组织幼儿讨论思考:老师是怎样关心爱护小朋友的?从而使幼儿萌发出对老师的爱的情感。学会爱家人、爱老师, 启发幼儿以实际行动向关心自己的人表示谢意, 激发孩子爱他人的情感。利用“国庆节”这个节日, 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向他们介绍我们伟大的祖国, 介绍我们的祖国有辽阔的疆域、壮丽的山川、富饶的资源、灿烂的文化、勤劳智慧的人民, 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使幼儿的心灵萌发爱国情感。

3. 强调正面教育, 走出自我的小圈子

现阶段, 我国的家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是家庭的“中心人物”, 从呱呱落地起就备受关注, 又日益缺乏在多维的人际关系中成长的机会, 久而久之, 不利于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这些因素逐渐使独生子女产生特殊化心理, 心中只有自己, 眼中没有他人, 缺乏关心别人的意识, 缺乏对环境的责任感, 形成不良的“自我”观念。

针对这些不利因素, 在教育教学的长期实践中, 我想方设法采取带幼儿走进社区, 走进军干所进行慰问演出, 请老红军来幼儿园为小朋友讲革命故事, 组织幼儿到社区参观有关心理健康的科普知识展览等一系列活动, 来增强幼儿的爱国主义和爱他人的情感。在幼儿的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 时刻注意观察幼儿的一言一行, 做到发现问题、分析现状、及时解决、交流经验、不断反思, 充分利用家长与社会方面的有利因素, 引导幼儿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环境, 使其逐渐转向学会关爱和享受被关爱的情感与体验之中。

4. 园内园外教育一体化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也是孩子的终身教授, 父母的人格力量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深远意义。俗话说孩子的行为表现是父母行为的一面镜子。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是每个家庭与幼儿教育所期望的共同目标。教育教学实践之中, 我特别注重校内校外的一体化, 重视与家长密切联系, 及时观察了解相互反馈幼儿的各种心理反应和行为表现, 从而使家长进一步理解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卫生习惯、吃苦耐劳等方面的素质是培养幼儿良好品德行为的重要内容。

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只有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修养, 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浅谈如何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篇9

一、在日常生活渗透品德教育

幼儿品德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 幼儿的品德又广泛地体现在日常生活之中。日常生活对幼儿品德的形成有诸多方面的影响, 并且还为幼儿行为的反复练习与实践提供了机会, 是实施幼儿德育的最基本途径。

幼儿园日常生活包括:幼儿入园、早操、间隙活动、自由游戏活动、进餐、睡眠、午点、离园、盥洗等等。结合这些贴近幼儿生活活动, 幼儿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利用日常生活各个环节的教育价值, 提出具体、切合实际的要求, 合理组织并科学教育, 使其与幼儿园教育活动有机地成为一体, 让幼儿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良好品德习惯, 身心健康地成长。如, 在接待幼儿入园时, 要教会幼儿对老师打招呼;和自己的家长说“再见!”;和自己认识的小朋友问早等等。再如, 盥洗活动中, 要告诉小朋友节约用水, 不要在盥洗室内用水打闹;用完水的时候, 一定要关好水龙头再离开。

二、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德育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 也是儿童早期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 在游戏活动中, 他们处于思想活跃、积极性高、接受能力强的状态中, 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进行教育, 幼儿容易接受, 教育效果好。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 幼儿能按照一定的要求, 约束自己不良的行为, 限制自己, 培养幼儿遵守规则、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例如, 在角色游戏“马路上”, 有的小朋友扮演行人, 有的扮演交警, 还有的扮演司机等等。在马路上, 车水马龙, 人来人往, 开车的, 坐车的和行走的, 每个人每辆车都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 绿灯行, 黄灯亮了等一等, 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 人车都要右侧通行等等。这些规则都可以在游戏中一一展现出来, 幼儿在游戏的同时, 掌握了交通规则, 懂得了要遵守交通规则的道理。搭积木也是幼儿非常喜欢玩的一个游戏, 小朋友用自己手中的积木搭建漂亮的房子, 发挥想像力, 大家可以分工合作, 一起努力。

三、在劳动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品德

组织幼儿劳动, 让幼儿在劳动中接触生活、了解社会、体验人生、接受锻炼并形成良好的品德。幼儿园的各种劳动中都包含了德育因素, 比如, 在每次劳动的过程中, 幼儿的意志品质和对集体的责任感, 能得到发展。在参加劳动过程中, 幼儿都要有一定的自我克制, 最简单的系纽扣、穿鞋袜等自我服务劳动也要克服一定的困难, 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一定的劳动任务, 无论是个别委托、值日生劳动或集体性劳动都有助于幼儿责任感的培养。通过劳动还能使幼儿认识集体的力量, 互相配合, 协调工作, 共同创造出劳动成果, 这样就容易养成幼儿与别人合作的习惯, 而且容易使他们感受到集体力量的巨大。

例如, 可以在幼儿园里养蔬菜花草树木等植物, 教师定期组织幼儿去浇水, 施肥, 捉虫等, 让幼儿做力所能及的劳动, 从中体会劳动的乐趣, 热爱劳动。在他们知道了劳动的艰辛之后, 还可以教育幼儿爱护花草树木, 不乱折乱踏。

四、精心组织教学活动, 促进幼儿

品德发展

幼儿园的教学是教师和幼儿的共同活动, 根据教育目的、教学大纲, 有目的、有计划地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的, 选择合适的教材内容, 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来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师应将品德教育与健康、语言、艺术、社会、科学五大领域相互结合渗透, 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充分考虑幼儿各方面的特点, 活动的组织应生动活泼、新颖有趣、有吸引力, 让幼儿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品德上的和谐发展。

如, 给幼儿上语言课《孔融让梨》时, 在给幼儿讲完故事后, 老师向小朋友们提问:“小朋友, 如果你是孔融, 你会挑哪个梨呢?”再叫他们说说自己的理由, 然后给他们讲要谦让的道理。接着延伸这个话题, 告诉幼儿在玩滑梯的时候也要互相谦让, 不要拥挤;如果玩具不够了, 要先让给别的小朋友玩, 或者学会分享, 几个人一起玩等等。这样, 在让孩子了解《孔融让梨》故事情节的同时, 还对幼儿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将德育与教学活动自然融为一体, 使幼儿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接受了思想品德教育。

综上所述, 品德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品德教育能够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要将幼儿德育生活化, 要把品德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和平时的教育活动当中, 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思想意识、思想行为的一代新人, 这对我国未来的良好社会风气、崇高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会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摘要:幼儿德育是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前教育不仅要重视幼儿智力开发、身体锻炼, 同时也要重视幼儿道德意识、道德行为的养成。本文就如何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发表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幼儿,品德,培养

参考文献

[1]韩玉主编:《学前心理与教育》, 春风文艺出版社, 2006年9月。

品德教育生活化之我见 篇10

端正教学态度, 激发教学乐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品德课文字图画, 蕴涵着丰富的德育资源, 真是“一粒沙粒看世界, 一滴水珠出涟漪”;小故事映射大道理。

建立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 关心学生, 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和喜好, 让学生觉得自己在老师心目中有一席之地, 孩子得到关心和尊重, 便会生机勃勃, 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师生关系越融洽,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就越有亲近感, 就越能在课堂上发挥积极主动学习的作用。

注重导入, 激发兴趣

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一堂课的“头”, 课堂导入至关重要。教师创设情趣, 激发学生的注意力, 使他们迅速地进入课堂求知状态, 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会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优化课堂教学。在教学实践中, 我做过以诗歌、散文、谜语、漫画、歌曲和精美视频等导入的实验, 都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上《我爱我家》这一课时, 用歌曲《让爱住我家》导入。在播放音乐的同时, 把歌词一并显示出来, 并鼓励学生一起唱, 这样学生能通过音乐和歌词的结合, 领悟到真挚感情的份量。教学中运用音乐导入, 能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景, 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感染力, 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收到了更好的效果。

教法多样, 展现生活化

好的方法将为孩子展开更为广阔的世界, 而对于一群思想单纯的孩子, 要让他们懂得和接受思想教育的内涵, 教育的循序渐进, 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交互性和多样性, 都在优化我们的教育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可以在各种活动中实现。 如教学《寸金难买寸光阴》一课, 在“快!快!不能快点吗?”这一环节, 我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提供的几个事例, 结合平时的生活进行演出。演出的内容有很大一部分是班上学生真实生活的写照, 表演起来入情入境, 对学生的触动较大。这样的角色扮演, 不仅使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获得体验, 而且还为师生、生生对话搭建了舞台。表演之后, 学生对“时间是宝贵的, 要珍惜时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感悟。

注重拓展延伸的有效性

如何对幼儿实施思想品德教育 篇11

幼儿园思想品德教育应有一定的手段,美国技术评价局的研究发现,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为教育提供了传授知识的新途径,人们可以在家里,在办公室里学习,还可以终身学习,但也有弱点,就是计算机再精密,永远代替不了教师,因为教师与学生直接交流感情,可以随机应变的处理各种问题,这就说明,不管科学如何发达,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能削弱的,因为教学的方向、内容、方法、进程、结果、质量都由教师决定和负责,特别是幼儿教师其主导作用尤为重要。

进行幼儿思想品德教育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热爱幼儿、尊重幼儿。了解幼儿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热爱孩子就应该尊重孩子,孩子虽然小,但同样是个人,是有自尊心的,老师必须尊重他们的自尊心,这是进行教育的精神支柱。有一次,我对全班小朋友说,看谁听老师的话,做好孩子,争当小红花。孩子们的自信心都非常强,马上高兴的说:“我是好孩子,我上课认真,不和小朋友打架。”而有些常受到批評的孩子,就扭头不愿意回答,或是沉默的摇摇头,老师没说我是好孩子。这说明孩子是有自尊心,不愿讲自己不是好孩子,只有少数孩子在训斥、批评声中失去了信心,这更说明了教师应当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二)教师要为幼儿树立榜样,教师既是学生行动的号令者,又是学生学习、仿效的楷模,特别是启蒙教师,哪怕是点滴的小事,自己的带头对学生是无声的命令。

由于幼儿思维具体形象,他们模仿性很强,接受成人的影响比接受道理要快。我曾有过这样的教训,一次一个男孩在上课的时候把裤子尿了,我发现后信口说出:“那么大的孩子还往裤子里尿。”不料孩子们都嚷嚷起来:“尿裤子了,真难看。”我大吃一惊,一句话反响那么大,以后我再处理这类问题时就非常注意,安慰孩子不要怕,下课要先去厕所,上课时,想解手可以和老师请假。从这一事例可以看出,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幼儿的影响很大,他们对老师十分崇拜,最爱效仿教师的言行,教师要表里如一,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否则,将难以发觉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要塑造幼儿心灵,首先塑造自己的心灵,只有这样做,才能把社会主义的一代新人教育好。

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还要加强家长工作,才能使双方教育取得一致,以利于幼儿成长。孩子生活在幼儿园和家庭这两个环境里,所受的教育应该是一致的,因为同样的刺激,经过多次反复后,可以使幼儿大脑皮层上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在空间和时间关系上固定下来,形成动力定型,幼儿园根据孩子的心理和生活特点进行科学教育,家长如果熟悉和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就可在家庭中进行一些辅助教育活动,对孩子提出一致的要求,使孩子所受的正确教育得到强化和巩固。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能使儿童比较容易地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如果幼儿园与家长的教育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就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儿童机体内最初形成的联系不断遭到破坏,使孩子的神经系统造成极度的紧张,对他的行为举止和自我感觉产生不良影响,那么,要想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是很困难的。

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 篇12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里,品德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制约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纵观社会出现的品德问题来看,就是品德工作没有做到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至于幼儿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性。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发展,对品德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小学阶段,为了更好地开展品德教育教学,就必须重视品德工作,积极地转变教学观念,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德。

一、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社会发展对全面型、复合型的人才需求日益膨胀,而品德教育作为反映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品德教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今后的发展状况。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全面型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品德教育在培养当代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幼儿园教育中加强品德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促进幼儿全方面的发展。

二、幼儿园教育中品德教育现状

(一)教学活动中忽视品德教育。教学活动是幼儿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学活动不是针对一个人,而是全班,甚至是全园的幼儿而进行的,然而就当前幼儿园教育来看,教育重心依然是在文化知识的教育,注重的是教导幼儿识字、数数,注重技能的教育,而对品德教育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错失了品德教育的好时机,

(二)游戏活动中忽视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游戏活动是提高幼儿园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于幼儿来讲,他们的年龄较小,对事物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开展游戏活动符合了幼儿的性格特点,能够更好地吸引幼儿投入到教学中来,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快乐。然而就目前来看,游戏活动中根本就没有渗透品德教育,不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

(三)生活中忽视品德教育。幼儿园作为幼儿生活、学习的主要地方,对于幼儿来讲,他们正处于成长的阶段,对任何事物都比较好奇,接受能力也较强,这个阶段也是渗透品德教育的最好阶段。然而就目前来看,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教师大多是采用那种生硬的说教方式,教师没有及时的纠正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不利于幼儿的成长。

三、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策略

(一)提高品德教育的认识。在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对品德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品德的好坏反应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好的品德也是我国现代社会人才必须具备的。故此,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品德教育工作。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必须结合幼儿园教育特点,全面渗透品德教育,提高品德教育的认识,除了要注重幼儿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学习外,还要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从小打好基础,进而促进幼儿健康的发展[1]。

(二)幼儿教学活动中品德教育的渗透。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基础性活动,也是渗透品德教育的有效手段。为了更好地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首先,教育工作者必须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尤其是品德教育教学环境,要在幼儿园内张贴幼儿喜欢的图画,让幼儿感受到欢乐;其次,教师必须要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关系,教师与幼儿之间要融洽消除,教师要主动打入幼儿内部,与幼儿交朋友。当幼儿遇到困难时,多给予幼儿帮助,要鼓励其他幼儿积极帮助[2]。

(三)游戏活动中品德教育的渗透。好动、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可以起到显著的效果。教师必须结合幼儿的特点组织合理、科学的游戏活动,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成为游戏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告诉幼儿,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懂得如何去进行沟通。如在游戏的过程中,当自己犯了错误,导致整个游戏失败时,要教导幼儿说对不起,争取他人的原谅,对于其他幼儿,则要教导他们增氧善待他人,要介绍别人的原谅[4]。

(四)生活中品德教育的渗透。日常生活是幼儿园教育的第二课堂,幼儿的日常生活占据了幼儿园教育的大部分时间,为了更好的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就必须注重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品德教育。要教导幼儿懂得和别人分享,要团结友爱。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进而为幼儿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五)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师作为品德教育的执行人,只有专业的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在幼儿园教育中进行品德教育。为此,幼儿园必须注重专业教师的培养,对内,不仅要加强教师对品德教育的认识,同时还要加强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对外,要聘请专业的幼儿教师,壮大幼儿园专业教师队伍,为幼儿园教育中品德教育的渗透提供保障。作为教师,更要认识到自身的职责所在,在执行教育工作时,要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对幼儿要有爱心,要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呵护,进而引起幼儿的共鸣,促进幼儿的发展。

结语

在现代社会里,对品德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品德教育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品德教育可以更好的培养幼儿优良的品格,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游戏活动、日常生活都可以渗透品德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当重视幼儿园教育的品德教育,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有效地渗透品德教育,进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摘要:品德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品德的好坏直接反映了一个人们的素质,故此必须高度重视品德教育。高尚的品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获得的,是需要从小进行培养,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品德教育可以培养幼儿优秀的品德,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幼儿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本文就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关键词:品德教育,幼儿园教育,渗透

参考文献

[1]张冬梅,姜珊珊.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J].教育探索,2013,10:133-134.

[2]李盼.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24:108-109.

[3]张艳.试论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21:92.

上一篇:省部共建下一篇:碳纳米管吸附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