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部感染

2024-10-04

咽部感染(通用5篇)

咽部感染 篇1

2007年8月~2008年11月我科选择急性扁桃体炎和急慢性咽喉炎病例进行细菌L型和细菌型培养,了解细菌L型的检出情况及其在咽部感染中的致病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本院2007年8月-2008年11月耳鼻喉科门诊确认的病人。急性扁桃体炎26例,年龄12-46岁;急性咽喉炎39例,年龄13~54岁;慢性咽喉炎11例,年龄6~68岁;正常人(咽喉部检查正常)50例,年龄5~70岁。

1.2 方法

(1)标本:由临床医生采集标本,采集方法和培养处理参照文献[1];(2)培养基:普通血平板(将普通的琼脂培养基液化冷却至56℃左右加10%的脱纤维绵羊血制成),细菌L型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均为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厂产品);(3)细菌型培养鉴定:严格按文献[2]程序进行鉴定;(4)细菌L型培养鉴定:参考文献[3],主要依靠其形态学特点、生物学特征、抵抗力、滤过性及返祖性等判断。在低倍镜下观察,发现"油煎蛋"样[L型]或"颗粒型"[G型],"丝状菌落"[F型],取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及细胞壁染色鉴定。若细胞呈多形性(膨大,球大,杆状或长丝状),细胞壁缺损,染色不规则,则确定为L型,此菌经传代返祖后进行生化反应,血清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5)耐药性监测:将已处理标本同步接种普通血平板和细菌L型培养基,分离出的阳性菌株分别接种于M-H平板,严格按文献[4]纸片扩散法做常规药敏试验。

2 结果

2.1 培养结果

本组76例咽拭标本细菌L型及细菌型培养情况:细菌L型总检出率为86.8%,正常组检出率为5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细菌型(17.1%)和混合型(13.2%)的检出率分别与正常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果见表1。

2.2

细菌L型分布情况,患者咽拭分离出细菌L型,其菌种见表2。

2.3 细菌L型与返祖菌药敏试验结果比较

细菌L型对氯霉素、先锋霉素V(头孢唑啉)比返祖菌敏感;返祖菌对丁胺卡那霉素比L型敏感。其余抗生素对两种菌的药物敏感性无大的差异。

*患者2株,正常人1株未能返祖原菌鉴定出菌种。

3 讨论

如今对细菌L型的认识已不仅是细菌形态问题,而是涉及到传染病学、遗传学、病理学、细菌生物学、免疫学及生物制品质控等广泛领域的重要问题[5]。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杆菌肽和溶葡萄球菌素等,在长期给药后;酶的作用如溶酶菌和脂酶等;免疫作用如抗体、补体、噬菌体和吞噬细胞等;氨基酸如甘氨酸、蛋氨酸和甲硫氨酸等;理化因素如亚硝酸盐、D-环丝氨酸、紫外线、去氧胆酸盐等,均可诱生此型细菌。这些因素导致产生L菌的机制有4种:改变细菌的DNA;破坏细菌的细胞壁;阻断细菌的肽聚糖的合成和机体的免疫干扰[6]。干扰细胞壁糖,肽合成的抗生素的滥用,是临床产生细菌L型变异的主要原因[7]。L型细菌的发现为临床有明显感染病灶而常规培养的方法找不到病原微生物的病例提供了新的诊断和治疗依据,近几年,由于人们对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造成L型细菌感染呈明显上升趋势[8]。可见临床过度或滥用抗菌素可形成多重感染,产生了多重耐药和L型细菌,临床感染的疾病迫切要求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敏感性、准确性的提高和及时报告[9]。本文报道咽部感染细菌L型总检出率为86.8%,细菌型为17.1%。因此,看来咽拭作L型培养也可提高常规培养阳性率2-3倍。临床上常规使用的普通培养基培养的阳性率较低,影响对该病的治疗效果[10]。故建议对咽拭普通细菌培养阴性,而有临床反复咽部感染的病人,应加用L型培养,以防漏诊和误诊。对于细菌L型感染特别是混合感染者,应根据在L型平板和普通M-H平板的药敏试验结果,采取联合用药,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11]。由此,咽部感染细菌L型培养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咽部感染 篇2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12月因急性呼吸道感染而到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求治的患儿共750例,年龄1月~10岁,所有患儿均由临床医师咽拭子取样。

1.2 培养基

CO2培养箱,5%羊血TSA血平板、含0.5%庆大霉素的5%羊血TSA血平板、麦康凯平板、含0.3%杆菌肽的5%羊血巧克力+vitox(OXOID公司产品)。

1.3 方法

取咽拭子,由临床医师取样,立即送检验科检查。将一支咽拭子标本分别接种于血平板、麦康凯平板、庆大霉素血平板、杆菌肽巧克力平板四种培养基上。庆大霉素血平板、杆菌肽巧克力平板置于35℃5%CO2培养箱培养,血平板、麦康凯平板置普通培养箱培养24 h后,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分离鉴定病原菌[3]。另一只进行奥林巴斯BX 50X显微镜检查形态学,用奥林巴斯超高倍显微镜进行系统分析。主要检测支原体/衣原体包涵体、真菌孢子。

1.4 细菌鉴定

用英国先德ARIS 2X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到种。

2 结果

2.1 致病菌的分布

750例咽拭子标本经超高倍镜检查形态学,细菌培养、分离和鉴定,检出率60.3%。检出常见病原菌,以支原体/衣原体为主要病原菌,占72.1%,其次是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链球菌。革兰阳性细菌占25.9%,革兰阴性菌占2.0%。具体见表1。

2.2 不同年龄组儿童中儿童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阳性率

以4~6岁年龄组段阳性率较高。具体见表2。

2.3 支原体/衣原体与细菌混合感染

支原体/衣原体与肺炎链球菌混合感染16例,支原体/衣原体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10例、支原体/衣原体与乙型溶血链球菌混合感染2例。

3 讨论

3.1 支原体/衣原体检出情况

支原体/衣原体是引起儿童上感的重要病原之一,是一种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的病原体,是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与慢性咳嗽、哮喘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上呼吸道感染(上感)系儿童第一位疾病,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可导致局部和全身并发症,如支气管炎、肺炎、心肌炎、肾炎等。支原体/衣原体是一种迄今所知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近年来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呈上升趋势,其所致下呼吸道感染屡见报道。研究证实,健康儿童鼻咽部支原体/衣原体的携带率很低(仅1.47%~2.3%),咽拭子支原体/衣原体检测阳性时具有病原学诊断意义[4]。本研究调查显示,750例上感患儿中支原体/衣原体阳性者326例(占43.5%),其中<1岁、1~3岁、4~6岁、7~10岁儿童支原体/衣原体的阳性率分别为24.5%、21.7%、29.4%和18.4%。以支原体/衣原体为主要病原菌,占72.1%,其次是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链球菌。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总和占27.9%。说明各年龄组患儿普遍易感,结果表明支原体/衣原体已成为近年来本地区儿童上感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尤其对于门诊患儿,应引起高度重视,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2 不同年龄段的比较

各年龄段组中,<1岁年龄段组和4~6年龄段组检出率高(24.5%、29.4%),与苏州尤海章等[5]的报道不相一致。而湛江蔡坚等[6]报道,高达77.3%。可能是<1岁年龄段组婴幼儿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和4~6年龄段组的孩子大多过着集体群居生活,增加了交叉感染机会,因此也提醒托幼机构和小学,在秋冬季注意教室和寝室适当通风,一旦有流行感染的趋势,要提醒患儿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避免感染进一步扩大和病程迁延。

3.3 不同季节间的比较

本调查结果显示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以秋冬季检出率较高,与湛江蔡坚等[6]的报道相似。支原体/衣原体好发于秋冬季可能是由于气候寒冷、干燥,加上室内未注意通风,孩子的自我防护意识差等增加了呼吸道传播的机会。

3.4 支原体/衣原体与细菌混合感染

支原体/衣原体与肺炎链球菌混合感染16例,支原体/衣原体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10例、支原体/衣原体与乙型溶血链球菌混合感染2例。支原体/衣原体对抗生素敏感度高,特别是对大环内酯类敏感度高。治疗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应首选大环内酯类药物。检出细菌中有2株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和1株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摘要:目的 了解安阳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菌。方法 取患儿咽拭子标本同时进行细菌培养、超高倍镜检查。结果 750例咽拭子标本共分离出常见病原菌454株,其中支原体/衣原体326株,肺炎链球菌7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8株,乙型溶血链球菌14株,肺炎克雷伯菌5株,流感嗜血杆菌4株,真菌孢子2株。结论安阳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以支原体/衣原体为主,其次是肺炎链球菌、乙型溶血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关键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菌

参考文献

[1]邓继岿,郑跃杰,袁雄伟,等.深圳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监测.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5(3):249-251.

[2]Michelow IC,Olsen K,Lozano J,et al.Epidemiology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in hospitalized children.Pediatrics,2004,113(4):701-707.

[3]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715-927.

[4]陆定,刘诗强,庄丽宝,等.肺炎支原体引起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6,8(3):205-207.

[5]尤海章,季伟,陈正荣,等.苏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衣原体感染的分布.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8(3):410-411.

如何对病牛咽部进行检查? 篇3

对病牛咽部进行检查,大多采用视诊法和触诊法两种。视诊法主要对身体外部进行视诊。视诊时,要注意观察病牛咽部有没有肿胀现象,吞咽饲料时有没有障碍,头颈的姿势有没有异常改变。如患有咽炎,则病牛的咽部肿胀、头颈伸展和运动均不灵活,吞咽饲料有障碍。进行外部触诊检查时,要用两只手的指端在病牛的两侧颈静脉沟的上端、下颌的直后方,向咽部轻轻触压。如果能摸到咽部肿大,触摸时病牛又反应敏感,就说明其咽部患有炎症,可能患了腮腺炎、咽炎、咽后淋巴结肿胀或者患放线菌病等。

咽部坏死性肉芽肿1例 篇4

患者男, %$岁*2个月前出现鼻塞、咽痛, 低热、乏力、纳差、消瘦, 吞咽时咽痛明显, 常有涕血, 伴有咳嗽、咳痰、痰血。近%个多月出现声音嘶哑, 基本不能发声, 饮水时明显困难, 感呼吸困难。在当地诊所治疗效果差*转我院进一步治疗。查体3发育正常, 消瘦体型, 神志清楚。枕后、左腹股沟、双腋下也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双颌下淋巴结肿大、触痛、活动度差。两侧鼻前庭皮肤充血, 鼻毛无脱落, 两侧鼻黏膜充血, 大片糜烂, 表面见白膜覆盖, 双下鼻甲肿大。咽部充血, 双腭弓广泛糜烂, 边缘结构不清, 表面白膜。自发病以来, 精神、饮食、睡眠均差, 无尿频、尿急、尿痛、腹痛、腹泻等症状, 大小便正常, 体重进行性减轻约2"斤。

45检查所见:鼻咽部咽后壁软组织增厚, 咽隐窝存在, 腭扁桃体等咽淋巴环肿大, 颌下、舌下、颈深、颈浅淋巴结肿大。双侧筛窦、上颌窦、鼻道完全或不完全性充填软组织影, 以左侧为重 (见图%, !) 。病理所见:送检的黏膜组织中大量的坏死, 鳞状上皮及黏膜腺体间广泛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及灶性淋巴细胞浸润, 并见几个不典型的多核巨细胞, 间质广泛出血 (见图2) 。诊断: (双鼻腔、左腭) 坏死性肉芽肿性炎。

讨论3坏死性肉芽肿*是一种少见的进行性破坏性溃疡*表现为肿痛、溃疡、穿孔与进行性坏死, 病理形态以多种炎性细胞浸润, 出现异型淋巴细胞样细胞为特征。本病原因、发病机制尚未明了。在治疗方面以放射治疗为主。此病单靠影像检查较难明确诊断, 需反复多次活检, 靠病理学确诊。本病需与淋巴结核、恶性淋巴瘤等相鉴别。但是影像学检查可以进一步明确病变的范围, 为临床进一步行放疗定位是很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咽部感染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为2008年6月至2009年3月,我院综合ICU的机械通气患者。病例入选标准: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72h,年龄≥16岁的患者。在机械通气开始24h内按照组别进行口咽部护理。病例排除标准:无创机械通气患者;机械通气72h内拔管撤机或死亡的患者;机械通气开始24h仍未按组别进行口咽部清洁。分组:选择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方式分2组,实验组31例,对照组29例。实验组:用生理盐水冲洗口腔后进行口腔护理,2次/d。对照组:用生理盐水进行常规口腔护理。

1.2 方法

1.2.1 清洁方法

口腔护理方法:按照口腔护理常规,加强牙齿、牙龈、两颊粘膜、上颚、舌及咽部的清洁。实验组:应用声门下冲洗的气管套管。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开始后,每日行口腔护理操作前,气管导管气囊充气后,患者取头高位30°,2名护士协作用50m L生理盐水从一侧口角向口腔内缓慢冲洗,同时在对侧口角作同步负压吸引,进行2个循环的冲洗、吸引,然后应用益口进行口腔护理,2次/d。对照组:应用普通气管套管。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开始后,应用生理盐水溶液进行口腔护理2次/d。

1.2.2 护理方法

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重点是医护人员手及病室空气的消毒。2组患者呼吸机使用前进行呼吸机管路及内部环路的清洗消毒,包括吸气管、呼气管、湿化器、凝集瓶等。使用过程中每3日进行呼吸机管路及每周内部环路的彻底消毒。冷凝水及时倒掉,湿化液、雾化液、加湿器内液均12h更换。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营养素的种类,每次鼻饲前检查患者的胃内容物的量,病情允许餐后1h患者保持半卧位。定时胸部物理治疗。加强护理观察,充分利用ICU各种先进监护仪,严密观察重要脏器功能。神志、瞳孔、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气分析、CVP、血糖、尿量、痰液变化。对异常改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其他检查:隔日血常规、胸部X线检查,其他根据病情。呼吸机的使用方法:治疗开始用CMV-A/C模式,根据患者病情及实际情况调节氧浓度、潮气量、呼吸频率、PEEP等。治疗期间根据病情变化调节呼吸机参数。撤机采用SIMV+PSV方式。停机后常规观察12~24h后拔除人工气道。

2 结果

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60例,随机分到实验组或对照组,2组患者的基础情况。在年龄、性别比例、APACHEII评分、VAP危险因素、基础疾病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方面的差异,故有可比性。

2组60例患者痰培养出致病菌12种。实验组31例分离出细菌32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27株,革兰氏阳性菌5株;对照组29例分离出细菌59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53株,革兰氏阳性菌6株;两组患者痰培养均以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为多。

2组患者痰培养细菌株数有显著差异。2组患者口咽部细菌与痰细菌符合率,实验组为78.9%;对照组为84.3%,说明VAP病原菌与患者口咽部细菌同源性较高。

VAP的发生率分为总发生率,早期发生率(MV4d内发生的VAP),延迟发生率(MV4d后发生的VAP)。实验组VAP总发生率3 2.3%;对照组5 8.6%。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01<0.01)。实验组早发型VAP及迟发型VAP发生率及VAP的时间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早期发生率9.7%,对照组17.2%。实验组延迟VAP发生率22.6%,对照组41.4%。实验组每1000机械通气日VAP发生率为34.36例,对照组每1000机械通气日VAP发生率为42.40例。

实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为(1 0.9 0+5.8 9)d;对照组为(1 2.2 1+1 3.3 8)d。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8.52+11.83)d;对照组为(22.17+18.92)d。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27<0.05)。实验组患者死亡率为22.58%;对照组为31.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对入选患者发生VAP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是否发生VAP主要与APACHEII评分、机械通气时间有关。APACHEII评分越高越易发生VAP,机械通气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VAP。

4 结语

本研究应用冲洗法通过冲洗的水流在口腔中不断地循环,使细菌在粘膜、口咽部吸附能力明显下降,并随着不断的冲洗而排出。本研究对照组VAP发生率是58.6%实验组VAP发生率是32.23%,实验组的VAP发生率比对照组有显著的降低。Pugin等的研究显著减少了患者胃内的细菌定植,没有特别强调改变口咽部细菌定植的重要意义。本研究证实调节口咽部细菌定植可以有效预防VAP的发生,重要的是我们的研究结果与SDD的meta分析结果相似。这明确提示口咽部细菌清洁可能代表了SDD的真正有效部分,而大多数SDD应用的抗生素不是有益的,只有应用少数的抗生素进行SDD会产生预防VAP作用。故对SDD这种应用于许多ICU的控制感染的方法对VAP的预防作用让人产生了异议,抗生素的应用将会导致耐药或者选择性耐药的危险。理想的调节口咽部细菌定植的方法应该是非抗生素的方法。本研究采用的进行口腔护理及口咽部清洗,比较理想。为了防止和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益口的应用限制暂为21d为宜。研究表明口咽部及声门下定植细菌是VAP病原菌的重要来源之一。口咽部及声门下定植细菌的移行是VAP发生的重要机制。实验组采取的口咽部护理方案有效减少患者口咽部细菌细菌定植。

参考文献

[1]赵侯荣.氨哮素吸入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J].蚌埠医学院学报,1995(4).

上一篇:总线控制下一篇:中职女生排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