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

2024-08-18

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共12篇)

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 篇1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测评体系是高职院校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学生的就业实际,采用科学的方法制定出的符合高职院校教育目标的测评体系。当前,这个体系已经成为高职学生评优评先、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的依据。但从现实的角度来说,这个体系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需要我们去进行改善和健全。

本文通过课题组研究开发出来的软件对我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中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以求发现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建立起一个更完善、更合理、更符合高职院校学生实际的综合测评系统。

一现有的综合测评体系

综合测评得分=品德测评得分×15%+学业测评得分×65%+文体测评得分×10%+能力测评得分×10%。品德测评得分=基本分×50%+形势课×20%+奖励分×30%;学业测评得分=基本分×90%奖励分×10%;文体测评得分=基本分×50%+奖励分×50%;能力测评得分=基本分×50%+奖励分×50%。

品德、文体、能力的基本分是综合测评工作小组(班主任、班长、班干部和非班干组成)和班主任在听取相关同学的盘点的基础上,结合同学的平时表现,评出来的合成分数=综合测评小组×70%+班主任评分×30%。而奖励分则=本人原始奖励分÷年级最高原始奖励分×100×30%。本人原始奖励分是学生自己根据平时参加的活动(品德、文体、能力分门别类)所应评上的分数和。

学业测评的基本分=本人学年平均分绩点÷年级或专业学年最高平均学分绩点×90%。学业测评的奖励分=本人原始奖励分÷年级最高原始奖励分×100×10%。

二现有综合测评体系的不足

第一,综合测评公式比例不合理,未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无法正确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从综合测评体系设立的目的上说,综合测评体系的建立是为了评价学生上一年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结果用于评优评先,以求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类似于管理学上的绩效评价激励理论。但是,就当前评价体系的比例来说,学业测评比例高达65%,而作为反映学生身心健康、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重要综合素质的指标只占到可怜的35%。试问,这样一个测评公式所计算出来的公式,有什么可能可以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什么可能可以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综合测评体系中的学业测评没有科学区分开考试课和考查课的地位,影响着综合测评的效果。从面文学业测评的公式中,我们不难发现,学业测评中区别考试课和考查课地位的指标是平均分绩点,也即学分。这样简单的区分笔者认为是不严谨的,因为考试课和考查课无论在学习任务量上,还是在专业相关性上,甚至在考试方式和评分上,都是有着重大的差别的。单单靠学分的差别,根本无法科学地反映两者之间地位的差异。这种差异,将直接影响学业测评成绩的科学性,从而令综合测评的效果大打折扣。

第三,综合测评评价指标缺乏针对性,未能切合实际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当前我们综合测评的指标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缺乏对学生活动与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素质之间相关关系的深入分析与探讨的,所以无法正确地引导学生培养自身的素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专业素质地位没有突出。何以见得呢?先从学业测评的角度来说,当前的学业测评学业成绩比例高达90%,也就是说,还是成绩至上。而关于专业素养、创新素质、实践能力体现的比例只有可怜的10%。因此,笔者认为,现行的学业测评是无法准确地体现学生专业水平的。而关于其他方面的测评,专业的地位也难以得到体现。其他方面测评的成绩除品德测评外,都是由综合测评小组打分和奖励分构成的。经本课题组的调查,由于当前综合测评的标准比较模糊,所以综合测评小组的打分往往是无差别的打分甚至是随便分。因此,这个分数,在测评学生专业素质和引导学生提高专业素质水平上是乏善可陈的。至于奖励分,仅仅就是根据学生参加活动的等级以及所获得的奖项将其考分化,根本没有真正考虑到学生专业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对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例如,一个电子系的学生,因为书法比较优秀、文笔较好,所以平时参加相关的活动较多。根据我们现行的综合测评体系,自然而然他的综合测评成绩会比较高。所以,在学校的评优评先中他往往能脱颖而出。长此以往,他很有可能会形成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一为分数而利用自己的长处参加特长活动却忽略了对自身专业活动的参与,从而影响了自己专业素质的提高。当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无可厚非,但“专业为先”应该是前提。而在当前的综合测评体系中,这个前提却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第二,综合测评的评价指标缺乏指向性。所谓的指向性,简而言之,就是指综合测评应该通过评价指标去引导学生培养符合自己将来发展需要的素质。这种具有指向性的评价指标,在系与系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应该有所区别、有所不同的。即,一个学电子的和一个学中文的,在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时应该是有所差异的,所以作为衡量并引导两者行为的标准应该是区别开来的。可是,很可惜,当前我们综合测评体系对于这个评价指标的制定明显是忽略了这种差异的。

第四,综合测评体系中缺乏对学生不同阶段的培养针对性,没有根据年级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就现实的情况来说,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心理素质、专业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的。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测评时应该在标准上和侧重点上有所区别,而不应一概而论,草率测评。但当前的综合测评却偏偏就是一套体系通三级,对大一和大三学生的测评几乎都是无区别的。这样的测评,是不可能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综合素质的。

三对完善当前综合测评体系的建议

第一,调整综合测评公式的比例,建立科学的综合测评体系。对于公式比例的调整,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进行调整:第一,适度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在测评中的比重,以求令测评的成绩在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更具代表性。品德测评的成绩反映的是学生的思想素质情况,对学生整个人生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15%的比例体现不出这种作用,也无法引起学生的重视。但品德的测评是一个很难量化、精确化的过程。所以,综合考虑以上两点,提到20%为佳。能力测评,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是我们高校的一个重要教育目标,因此,为了令学生真正意识到综合能力的重要性,调到15%这个比例无可厚非;第二,为了增强综合测评的科学性,应该科学调整能力测评公式的比例。对于能力测评的公式,应该下调基本分的比率,将原来的50%下调到35%,从而将能力奖励分的比重提为65%。因为能力的高低,是应该由各种实实在在的活动来反映的,而不是靠别人的评价来体现的。所以,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建议对能力测评的公式作出以上的调整。

第二,综合测评中应该严格区分考试课和考查课的地位,以求更准确地反映学业测评的效果。在综合测评中,对于考试课和考查课地位的区分,我们除了通过学分差异外,还应该加入考试方式和专业相关性。对于考试组织方式严格、专业相关性强的考查课,我们需要纳入学业测评的奖励分以求缩小与考试课因学分差异造成的测评偏差;对于那种考试组织宽松、专业相关性不大的考查课,应该通过降低成绩的绩点来拉大其与考试课地位的距离;对于考试组织宽松但专业相关性强或者考试组织严格但专业相关性不强的考查课,则直接以学分差异来区分其与考试课的地位。

第三,增强综合测评评价指标的针对性,以求科学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关于加强评价指标的针对性,应该围绕以下两点展开:第一,坚持专业为先的原则,调整学业测评的公式,提升专业素质的测评地位。首先,当前学业测评成绩占的比例过高,应该由现行的90%下调到75%,以提高学业测评中学业奖励分所占的比重,从而更科学地反映学生的专业能力。其次,以文件的形式向各级综合测评小组明确打分的标准并强调打分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水平,突出专业能力的重要。最后,在将学生活动分数化的时候(即奖励分),要提高专业水平活动的加分幅度,以鼓励学生多参加具有专业性质的校内校外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第二,增强综合测评指标的指向性,以培养更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指向性的提升,需要全校的各个系根据自己系学生发展素质的需要,制定出更符合本系实际情况的评价指标,从而引导各系学生进行更科学、更高层次的发展。

第四,综合测评要有年级性的观念,科学地引导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提升。大一的学生,由于刚从高中过来,心智未够成熟,对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未必能一下子适应,所以对于大一学生的测评应该侧重于心理素质、学习能力、生活处事能力的测评;大二的学生,经过一年的适应期,对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基本上都了如指掌。因此,综合测评应该侧重于专业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大三的学生,已经步入找工作的时期,那么综合测评的重点应该放在实践能力、表达能力、专业能力上。只有有侧重点地对各级学生进行综合测评,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阶段实际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发展好自己的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的综合测评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但由于综合测评体系的不完善,现在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已经走入一种“学生排斥,老师头疼”的尴尬境地。为了使其更人性化,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笔者的看法可能是不成熟的、不深刻的,期待大家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董雨,付淼.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高教高职研究2009(9):8-11.

[2]肖艳玲,邵强,罗杰,赵俊平.大学生综合测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8(10):7-9.

[3]张润.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变革探析[J].华南师范学报(社科版),2009(6):21-22.

[4]周珊珊.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体系构建与实施[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09(12):7-10.

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 篇2

利用层次分析法,从科研与专业理论、思想道德素质、实践能力及扣分项目4个方面对在校研究生进行全面考核,通过量化9个相应指标构建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际意义.得到的9个评价指标的权重排序也基本符合高校研究生评价体系的趋势.

作 者: 张云华 东升 ZHANG Yun-hua MAO Dong-sheng   作者单位: 张云华,ZHANG Yun-hua(宁波大学研究生学院[筹],浙江,宁波,315211)

东升,MAO Dong-sheng(宁波市公安局信息通讯处,浙江,宁波,315200)

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 篇3

【关键词】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竞争力测评

从经济角度而言,竞争力是市场竞争的产物。由于1978年我国才逐步走向市场化之路,因此关于企业竞争力的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我国对企业竞争力的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任若恩(1993)与荷兰专家Szinna运用生产法获得的国际可比的时间序列和产出数据,从相对价格水平、单位劳动成本、生产率等角度探索了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刘小怡(以对外投资和产业竞争力为研究对象,对如何提高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西方对企业竞争力进行最为系统研究的是美国哈佛商学院Michael

E.Porter教授,他以创造性的思维提出了一系列竞争分析的综合方法和技巧,为理解竞争行为和指导竞争行动提出了较为完整的知识框架。波特认为,产业环境中存在五种基本力量:潜在入侵者、替代品的威胁、供方侃价能力、买方侃价能力和同业竞争者。综观国内外学者观点,基本上都是从管理学或营销学角度阐述的,而不是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角度研究的。

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在竞争的环境下,在有效利用甚至创造企业资源的基础上,在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领域和产品价格、质量、服务等方面,比竞争对手更好、更快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企业竞争力由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而成,一般来说,主要有下列因素:(1)技术创新:首先技术创新可以使企业获得超额利润;其次可使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最后可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2)组织创新:新的组织结构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可以从改善信息传输效率,提高成员主动性、创造性,提高组织快速反应能力方面对企业竞争力产生影响。(3)人力资本:企业、国家的竞争力则主要取决于它们所拥有的人力资本存量的质量,即劳动者的素质。劳动者的素质越高,内含的人力资本存量越大。(4)企业文化:通过观念的整合,达到行为的整合;通过对个体的引导、规范,达到群体的统一、和谐;通过思想的共鸣,达到力量的凝聚。(5)资本因素:资本运营以其内在的流动性、增值性、价值化和市场化特性,通过对资本的直接运作及资产重组,取得对企业竞争力的资源放大效应、市场放大效应和效益放大效应。(6)政府行为:对企业的组织和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对国内市场竞争可以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各种措施,如出口退税、出口补贴、汇率贬值、实施紧缩的财政货币政策,对企业国际竞争力施加重要影响。

为了客观、科学地评价企业的竞争力,观察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所处的位置,需要设计一套科学、完整,能够从全方位、多角度反映企业。本文从以下方面设计指标:(1)营运能力,企业营运能力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存货周转率=存货成本÷平均流动存货。应收帐款周转率=销货额÷应收帐款平均余额。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余额。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总资产平均余额。(2)经营安全能力,企业经营安全与否是其生存能力高低的指示器。自有资本构成比率=自有资本合计数÷资本总额。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税息前利润÷支付利息额。(3)盈利能力,反映企业盈利状况。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产品销售净额(销售收入)。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资本收益率=净利润÷实收资本。净资产收益率,每股盈余=(净利润-优先股股息)÷发行在外的加权平均普通股数。(4)市场控制力。市场占有率=(S1+S2+S3+……+Sj)÷k。其中:Sj表示第j种核心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其值等于该产品销售收入与同行业产品销售收入总额之比;j表示企业核心产品数,k表示市场占有率修正系数:k=(企业固定资产原值+行业年末定额流动资金平均余额)÷(行业固定资产原值+行业年末定额流动资金平均余额)。企业社会形象。反映企业在顾客等相关人员中的形象,企业社会形象

=Q1+Q2+Q3+……+Qi,其中:Qi表示消协或其他几个管理部门对企业的评分。最后,我们从竞争力测评的角度来探讨企业的竞争力。从理论上说,只有相互竞争的企业才有竞争力比较的实际意义,而相互竞争的企业总是生产具有相互替代性的产品,并且在同一市场上销售。对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或测评是多层次的: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按大产业(大行业)、次产业(小行业)或按生产高度可替代产品类别进行测评,还可以按企业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测评。

总之,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对我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更完善、更适合我国国情的竞争力测评体系。

参 考 文 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厦出版社,1997(1)

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 篇4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理论概述

1.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含义。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指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以定性和量化的方式对高校学生的德育素质、智育素质、体育素质、心理素质、能力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等综合素质进行测评, 测评结束后按照一定的测评标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相应的认知判断。综合素质的测评过程不仅要透明公开化,进行测评的方式也需要多种多样,将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进行准确的测评,在测评过程中,要充分的将高校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出来,引导学生自觉地发现自己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的纠正。

2.构建与完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必要性。进行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提升大学生自身素质的需要, 是高校培养综合性人才的重要管理方式,也是国家对高素质人才要求的必然选择。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已经逐渐成为各个高校的学生进行自我提升的一个重要方式,学生可以进行自我认知,找出自己不足之处, 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提高策略,为学生制定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为高校培养综合性人才提供了新型的管理方式,通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高校不仅能够将学生综合素质的优劣情况进行对比和判断,也能够发现当前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和潜能,从而完善和创新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有目的的教学,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更快的提升。当前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的满足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能够准确的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认知判断,因此,在国家进行人才选拔时,可以参照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结果,选择高素质的人才。

二、三峡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现状

1.素质测评方法的定性和定量不够。三峡大学主要通过分项积分和综合评估的方法进行测评,并结合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和同学评价等方式进行综合素质测试。在进行分项积分和综合评估时,经常出现学生加分的造假现象,而且学校对加分项目的划分也不是很准确,经常出现加分混乱的情况;同时,结合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和同学评价等方式,主要是通过人的主观意愿进行评价,容易导致测评结果的不科学,教师和同学进行评价是容易受自己情感的影响, 导致测评的结果明显不公平。

2.素质测评的目标单一化。对三峡大学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进行分析后发现,三峡大学进行这一测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行综合名次的评定,将学生的等级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从而更好的进行高校的管理。由于该校素质测评目标的单一化,导致对测评结果的利用也不科学,仅仅满足了三峡大学对学生各类奖学金的评定和各类荣誉的评定等,而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否存在等问题。

3.素质测评的过程不规范。在三峡大学的素质测评中,存在着测评过程不规范的现象。采用分项积分和综合评估的方法进行,其中有一些学生为了将自己的综合成绩排在前列,做足了表面文章,比如,争当干部为自己进行加分,但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愿意为班级服务,只为给教师留一个好印象等,这一评价过程非常的不规范。同时,在进行学生综合素质加分时,只要符合加分条件的学生,将证明材料交给班委会,就可以进行加分,很多学生在进行加分时,弄虚作假,导致在进行加分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乱加分的现象,使得最后所测试的认知结果并不准确。

4.测试的评价指标不科学。对三峡大学的综合素质测评的内容进行分析,发现测评的重点依然是智育测评和德育测评,注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这一综合素质测评的重点,也决定了所测试出的结果缺乏实用性,难以满足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在三峡大学的综合素质测评中,智育测评的成绩占到了总测评成绩的55%,德育成绩占到了15%,可见学生综合成绩的高低,主要是由智育成绩所决定的, 虽然在这一测评内容中,也是涉及到了学生的其他素质,但仅仅这一部分就占到了综合成绩总数的30%, 难以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科学准确的测量。

三、三峡大学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完善对策

1.改变以智育为主的测评观念,注重各方面素质的共同发展。要不断完善三峡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首先应该形成科学的测评观念,必须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理论的影响下,对素质测评体系的内容比重进行重新的划分与制定,使三峡大学综合素质测评体系能够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反映出来,不仅能够满足国家对人才的需要,学生也能够根据这一结果进行自我反思。同时,也要改变三峡大学对测评结果的运用,测评的结果不能仅仅停留在评优和管理的层面上,还应当重点关注学生在测评中所出现的问题,并对学生所出现的这些问题进行及时的引导。

2.不断丰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目标。由于当前三峡大学进行综合素质测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甄别学生的优劣,更好的进行管理。这一评价的目的单一化严重制约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发展,因此,在原有综合素质评价目标的基础上进行丰富,除了要满足学校对学生的优劣进行甄别和管理之外,还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现状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当作评价的目标。 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中,将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判断的非常明晰,学生可以依据这一结果对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同时,在综合素质评价中,也要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当作评价的重要目标, 通过对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当前学生存在主要问题,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只有不断的将综合素质测评的目标进行丰富,才能够使综合素质测评的结果得到更好的应用。

3.创新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法,促进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多元化发展。目前,三峡大学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法主要是通过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和同学评价等方式进行综合素质测试,这一测评方法具有极强的主观色彩。在进行改进时,应不断的对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法进行创新,将多元化的测评方法应用到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当中,可以通过定性测量法、定量测量法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测评方法来进行。定性测量法是将学生的素质,分为不同的档次进行评价。定量测量法是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评价等方式进行综合素质测试,但容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综合素质测评时,可以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测评,由于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内容比较繁多,因此,在采用两者相结合的测评方法时,要结合内容选择适合的测评方法。

4.将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内容和过程透明化。由于三峡大学综合素质测评内容和过程没有透明化,导致素质测评过程的不规范,经常出现弄虚作假等现象, 从而导致测评的结果不公平。为了保证测评结果的科学化,就需要将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内容和过程透明化,学校应该组织一些学生和教师对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过程进行监督,一旦发现在测评过程中出现不公平事件,要进行严肃的处理,同时,对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内容要进行及时的公开,接受全体学生的建议和质疑,对于其中有问题的地方要进行审核与调查,保证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四、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校进行学生管理的重要方式,不仅是满足提升大学生自身素质的需要,也是高校培养综合性人才的重要管理方式和国家对高素质人才要求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对三峡大学的综合素质测评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只有不断的改变以智育为主的测评观念,注重各方面素质的共同发展,丰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目标,创新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法,促进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多元化发展以及将素质测评内容和过程透明化,才能更好的促进三峡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发展。同时,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需要从思想道德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人文素组、专业文化素质以及创新素质等内容入手,不断地完善和改进我国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

参考文献

[1]张阳.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与优化——基于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视角[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4,(02):21-25.

[2]董斌,张玉.构建带有反馈机制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J].文教资料,2010,(20):220-221.

[3]林凯.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建设的探索——基于嘉应学院“党政班”的实践[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04):133-136.

[4]张阳.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与优化——基于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视角[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4,(02):21-25.

大学生综合测评问卷 篇5

敬爱的瑞明公司领导

您好,我是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的同学。这是一份关于流水线工作分工的调查问卷,目的是要了解您对流水线工作分工的真实想法。本问卷所有信息仅作学习研究之用,我们将对问卷调查信息严格保密。请仔细阅读后,如实地在合适的地方填写。我们对您给予的支持与帮助表示诚挚的感谢。

您觉得员工对自己的收入满意吗

贵公司如何确定一天流水线的人员数量

贵公司是怎么对一条线上的流程进行合理分配

如果员工对分配的工作感到不公平,您会怎么做

如果两条线生产相同的产品,出现产量悬殊的状况如何处理

您觉得生产线上的员工素质如何

贵公司一般对基层流水线员工进行怎么样的培训

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 篇6

关键词:教育测评;学生发展;综合素质;优化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6-0134-01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日新月异,社会对“全面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加之素质教育的呼声不断高涨,促使高等院校认识到,仅凭成绩衡量学生的优劣有违素质教育的要求,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为此,自20世纪90年代初,许多高校开始采用综合测评的方法衡量学生的表现。综合测评不仅是一种素质评价体系,还是学生奖助学金评优评先的重要参照标准,因此,大部分学生会积极按照综合测评中的各方面要求来发展自己,以求获得奖学金。这种心态是否过于功利我们暂且不谈,单看综合测评在大学生中的导向作用,笔者认为是十分重要的,它从德、智和体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对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教育’指的是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影响或塑造儿童、青少年以及成人行为的一门艺术。”[1]而高校采取综合测评的手段,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向学校或社会所期待的方向发展,因此,做好高校综合测评工作是高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一、大学生教育综合测评的内容及特点

当前,我国许多高校的大学生教育综合测评主要采取分析性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和体育三大部分的评估。其中德育分值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素质,日常行为规范、所获荣誉等方面,智育分值则主要由课程成绩及科研成绩,技能证书,比赛获奖等方面组成,体育分值主要由体育成绩及参加体育竞赛的情况構成。具体构成及特点分析如下:

(一)德育方面。德育是提高学生品德的认知活动,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一定的道德信念,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2]大多数高校的综合测评方案中,德育考评的分值设定为总分值的20%,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是考察学生是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这充分体现了我国高校教育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稳步向前的,同时也为大学生指引了方向,引导他们确立马克思主义崇高信仰,使学生在进入高校这一相对宽松的环境后不至于迷失自我。另外,测评方案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及高尚品德等方面也有显著的指向性。这些都说明当今高校的综合测评不仅重视学生成绩,而且注意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建设。

(二)智育方面。智育强调一个人发展的智力因素,如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智育在许多高校的综合测评中计算方式为:

智育成绩=(学分成绩+科研实践)×60%

学分成绩是所有课程的加权平均分,科研实践则是学生发表论文或者参加科研立项的成绩,按校院级别不同分别加分。另外,很多高校在智育方面还会加入专业技能证书或人文比赛获奖加分,比重在10%到20%之间。

这种在专业知识学习方面大比重加分的方式充分突显了学生在读大学期间的首要任务仍是学习,只有学习好专业知识,拥有一技之长,才能在走上社会之后有立足之地;同时,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能建立起个人的自主学习方式,这对今后的发展大有裨益。

(三)体育方面。体育主要强调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德育和智育的生理基础,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生理保障。目前,我国许多高校把体育的分值设定为总分值的10%-20%,从体育课期末成绩、参加体育赛事获奖情况和担任体育干部情况等方面来考察计分。把体育项设置到综合测评方案中,体现了我国高校教育重视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特点。

二、教育综合测评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意义

高校综合测评方案中囊括了促进人的发展的诸多要素,从身体和心理等各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学生自主意识尚较弱的情况下,以综合测评为导向,有利于高校教育工作的开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绝大部分高校在制定综合测评的方案时,对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不同侧重均设置了加分点,对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竞赛也有加分,这些措施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余,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激发他们通过舞台表演,参加比赛等方式锻炼自己,发挥自己的特长。有些学生最初可能只是抱着可以加分的心态去参加活动,然而,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他们不仅自身能力得到了提升,还获得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于是对自身的要求就会有所提高,加强培养自己的特殊才能,这样的良性发展,正是在综合测评的指引下实现的。

三、完善教育综合测评制度,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尽管当前综合测评制度已经比较完善,但在有些方面依然有所欠缺。我国高校的综合测评在指标设置上有些过于倾向专业课学习,导致课程成绩的多少直接关系着整个综合测评的分数,这种评分方法虽然强调了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在考评学生成绩时不妨将课程分数与实践相结合,比如师范类院校可以将参加教师技能大赛、课外教学实践等项目的分数设置高些,工商类院校可将学生自主创业情况作为一个考评指标,这样既能突出学科特点,又能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走向社会起到更好的导向作用。另外,现在仍有高校出现学生因道德沦丧、思想迷茫而做出影响极其不好的事,例如复旦大学投毒案的犯罪嫌疑人林森浩,他是知识层面的高材生,却是思想道德上的小矮人,造成这种事件的原因很多,于高校而言,这样的事件是一记警钟,提醒各高校应当更加注重学生道德建设。所以,笔者认为,综合测评在德育方面的指标应该更加细化,权重也当增加,以引导学生提升自身道德品质,规范道德行为。

四、结语

高校教育的重要作用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综合测评中的各项指标是高校设立给学生的阶段性教育目标,也是考察学生发展成长的重要依据。因此,高校需不断完善综合测评制度,充分发挥综合测评的导向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美]沃尔博格主编,张莉莉等译.《教育大百科全书——教育评价》[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4):7.

[2]余玲芝.学校德育对话的特征和途径[J].教育科学研究.2010,(11):54.

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 篇7

1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状况

(1)纸上谈兵较多,实际考查较少。在各项指标体系中,思想道德素质包括的方面很多,以前多数高校注重的是政治思想和社会公德,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如今,诚信问题,低碳生活已经走进大学生活,但是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中,并未及时更新,添加相关内容,部分学者停留在德智体中的某些方面的研究,使得指标体系不能科学地反映每个学生的状况。并且纯学术性的研究限制了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完善。

(2)指标结构不够合理。当今的教育提倡的是素质教育,高校培养的是综合素质人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艺术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如今高校鼓励提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校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和“三下乡”活动。学生社团、大学生实践创新都给予一定的加分。但操作过程中仍然按照传统的评价方式,学生文化成绩占得权重很高,这样打击了那些实践创新能力较高的学生。还有一些人认为,每个高校的层次不一样,培养的专业人才侧重点不一样,例如体育学院的学生与艺术学院的学生要求不应该是同一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在评价体系中具体学校具体标准,每个学校的指标体系应该有差异,若每个高校使用统一的标准,就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综合能力。

(3)工作量大,有效性差,难管理。在评定算分过程中,一般使用常规数学方法、模糊学方法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首先这些数学模型的建立存在一定的差异,计算过程也是较为繁琐,我们缺乏一个统一有效的评定法则。遇到权重调整的情况下,所有计算结果都无效,导致不能及时修改评价指标,我们需要开发出一种更方便、完善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

2 大学生综合素质网络测评方法

大学生综合素质网络测评是指借助电脑开发软件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有效系统收集大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生理心理、实践创新等相关信息,并且进行相关的分析、决策和评价,是一种较为实用并有一定创新意义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研究。

(1)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有一定的现实基础,首先,每个大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每个个体都是测评对象,在所有指标体系中,包含的指标项较多,每个测评对象的分数存在差异;不过在指标体系中,有些不能被有效认识或难以量化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比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心理素质”、“心理健康”的方面,但是每个人的言行可以有效反映他的性格特征,我们可以通过互评的方式来相互打分,综合加权平均来得出难以量化的分数;另外,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的进步,我们可以通过技术的运用来进行测量。(下转第11页)(上接第7页)

(2)电脑和互联网技术为我们实现网络测评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有效保证,当今社会是全球一体化的社会,互联网技术已经遍布我们生活圈,它不仅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也为我们的工作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工作,我们可以利用电脑和网络平台,所以现代科学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网络测评研究提供了必备的设备和技术保障。

3 大学生综合素质网络测评体系系统平台设计

3.1 大学生综合素质网络测评体系的基本设计思路

(1)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和登录平台,分化各级指标体系,确保系统的可行性,首先,在指标体系的设计中,先分清各级指标体系,在做好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生理心理和实践创新四个一级指标,再根据权重不同,逐步细化二级、三级指标体系,在细化过程中,做到不重复,无漏洞,最终建立完整的指标体系;(2)数据库的设计过程中,先根据不同需求分析,弄清数据的种类,范围和数量确保学生、教师、管理员对数据库使用要求,然后再进行概念设计,建立抽象的概念模型,确定各种实体及其属性,然后确立概念数据模型,在物理设计和验证设计后,最后再进行运行和维护;(3)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各项指标,先由每个学生自己填写,然后班委,班主任审核信息的真实性,再通过互评的方式获得难以量化的信息,确立每个人的指标分值。

3.2 大学生综合素质网络测评体系的运行方式

我们启动电脑运行系统,开启服务器和数据库,连接网络登录设计好的客户端,输入自己的账号和密码以及个人的相关资料,进入界面后,在三级指标内容中,选择自己的分值,在输入结束后按“确认”,系统会自动生成你的综合素质分值。每个学生操作结束后退出系统,后台数据库生成所有学生的综合素质信息。总之,大学生综合素质网络测评体系充分利用了信息化的手段,可操作性的方法,有效的软件系统,采用合理方法和科学手段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操作比较简单,并能适应时代发展,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征,是推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合理化、科学性和创新性的一次积极尝试。

江苏省教育厅2010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课题

参考文献

[1]夏怡新,朱斌.构建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思考.教育探索,2003(8).

[2]冯遵永.关于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考.当代教育论坛,2005(9).

[3]龙建成,杨军诚,陈峰等.构建大学生全面素质模块化评价体系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0(1).

[4]王晓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分析.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8(2).

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 篇8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现状

现有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用来对大学生各项素质的发展水平作出等级评定及量化的鉴定。其内容包括各项评定的指标、综合测评工作程序、测评结果的使用这几个方面。其中指标是由德智体成绩和附加附减分构成。测评工作主要由辅导员、学生导师、班干部、学生代表等组成的测评小组来执行, 每学期累计一次成绩, 每学年总评一次。测评的结果主要用于各类奖学金、评选先进个人的定量依据, 也作为用人单位的参考依据。

当前的测评体系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导向作用, 但是这样的体系显得孤立、静态, 难以构成循环。大多数高校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中的反馈机制[2]是缺失的, 即使有也大都不够全面完整。

二、构建带有反馈机制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必要性

以往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往往体现的是专家组、教育工作者等测评体系设计者的理念, 这种状况, 不利于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了解。

1. 不利于体系的完备化、合理化。

目前的测评体系往往仅仅是先对学生进行各项考核, 然后定性定量的给个评价, 一测一评就结束, 系统本身的一些诸如指标的设计是否合理, 哪些需要改进等问题却不得而知。这样的测评方法导致体系没有自愈能力, 难以纠正偏向与失误, 一些新的方法、理念也难以注入体系中, 导致体系难以优化、合理化。

2. 不利于对学生作出公正的评价。

测评体系由于没有及时得到反馈信息, 体系中的问题依旧留存着, 这就会导致在给学生进行下一轮测评的时候依旧沿用带有“缺陷”的测评体系, 难以给学生作出公正全面的评价。

三、构建带有反馈机制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主要环节

建立一个带有反馈机制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 主要方法是在原有的体系中增设一个反馈单元, 这样测评体系就不是一成不变的静态体, 而是一个“测评→反馈→修正完善→执行→测评”这样一个动态的循环体[3], 如此既使体系更加完整又有了自愈能力。

1. 反馈的主体

反馈的主体应当是多样化的, 应当包含与测评体系有关的各类人, 如学生、老师、专家、用人单位, 等等, 覆盖面广, 所汇集的反馈信息才更加具体。

学生是受测评者, 是与测评体系关系最紧密的群体, 他们对测评体系有着最直接的体会。因此他们应为反馈主体的主力军, 其中学生也应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校受评的大学生, 一类是已经毕业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4], 在校学生对于测评有着最直观的感受, 他们熟知体系的优缺点, 而毕业的学生有过受测评的经历, 加之其走上工作岗位后对测评体系中的各个项目等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能结合工作经历给出独到的反馈意见。

老师是测评的实施者, 在其多年的测评经历后往往能发现体系的不足, 能提供操作性较强的改进建议。

专家是测评体系的制定者, 他们能宏观地把握整个体系, 从大局大方向着眼, 提出“革命性”的反馈。

用人单位可以根据招收来的学生的素质情况, 结合测评体系指出体系中所缺失或不合理的地方, 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反馈。

2. 反馈的内容

反馈是经过测评后各方面的人对测评体系所给的意见和建议。其中意见应当是对测评体系的评价, 切实中肯地对体系做出客观的评价, 明确其优缺点, 指出哪些为优势应保持, 哪些存在不足需要改进, 哪些有弊端要舍去, 不光对测评中的内容提出意见, 还有测评的方法、操作程序等一系列的项目。只提出意见是不够的, 还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与之相关的建议。用人单位可以把其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提出来, 写到测评体系中作为测评指标项目进行考核。大家各抒己见, 集思广益, 聚沙成塔, 综合起来就能对体系产生莫大的影响。

3. 反馈的形式与操作

首先反馈的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 其主流方式有以下几种。

(1) 建议书

学生在受测评和老师在实施测评的时候一定会遇到方方面面的问题, 学生或老师将遇到的问题收集、整理起来, 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形成建议书等书面材料交与测评中心审核。用人单位根据招收的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情况结合其平时的工作表现提出他们对测评体系的意见和建议, 把这些整合成建议书交给测评专家组。这种方式是最常见也是最行之有效的。

(2) 即时反馈

有时反馈的方面和内容不多, 没有必要形成书面材料的时候, 可以采取即时反馈的方式。学生一旦有了想法或建议就可以立即找到相关老师, 当面向老师反馈, 老师有了想法和意见时也可以及时当面反馈给测评小组。这种反馈方式比较直接, 也比较快捷。

(3) 间接反馈

有时候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当某个或某些同学有了好的想法却难以继续走下去的时候, 可以召集一些同学和老师召开头脑风暴会议, 大家共同讨论研究, 进言献策, 最终形成方案。这种方式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和时间, 却比较容易形成有价值的反馈。

4. 测评组的工作

一方面测评专家组会收到大量的反馈信息, 另一方面测评小组本身也要展开问卷调查、随机走访、召开师生座谈会等相应的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来获取反馈信息。得到反馈信息后测评小组要注意及时收集、整理、汇总, 然后对汇总的反馈信息进行认真的分析、调查和研究, 将其中的反馈信息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选择其中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可操作性强的反馈信息, 交付给专家组, 由专家组专门开展研讨论证会议, 把这些反馈信息整合成正式的书面材料写入现有的测评体系中, 将不合理的内容合理化, 不公正的操作方法公正化, 并在下一轮的运作中投入实施。

四、反馈机制为现有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带来勃勃生机

加入了一个反馈机制, 就像给一湖水引入了一个泉眼, 从此不断有新鲜的泉水注入湖中, 使得体系处于不断自我更新中, 充满勃勃生机。

1. 有利于体系日臻完备。

引入了反馈, 使得体系能不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 并且及时得到解决, 使它处于常换常新、不断升级的状态, 这样的体系不是一潭死水而是一个良性循环, 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2. 有利于监督测评的运作。

引入反馈机制, 让各方面的人都介入进来, 使得测评工作处于公众监督的状态下, 这样的测评体系会更加公平公正地对学生作出正确的评价。

3. 有利于提高师生群体对待测评的积极性。

有了反馈, 师生与测评体系贴得更近了。以往, 老师和学生都是被动的实施测评和接受测评, 体系一成不变, 老师和学生都很少了积极性。现在加入了反馈, 师生都成为测评体系的主人翁, 积极性会大大的提高, 有利于推动测评体系的发展。

“要看明天的社会, 先看今天的校园”, 蔡元培先生的这句名言, 揭示了学生的素质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同时也表明, 高校的各项工作都要围绕素质教育这个中心。带有反馈机制的测评体系是一个健全的测评体系, 它是对原有体系的改进和升华。当前世界竞争日趋激烈, 社会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大学生所要学的知识和技能越来越多, 此时各种各样的信息通过反馈机制不断地注入到测评体系中, 使得体系能不断更新自我, 有了自愈能力, 自始至终处在前沿, 站在高处, 从而系统、合理、全面地对每一位学生作出公正的评价, 为培养更合格出色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服务。

综上所述, 构建带有反馈机制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确实起到了优化体系和完善体系的作用, 它始终发挥了正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更加与时俱进, 更出色地执行其测评使命, 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 推进素质教育在高校的改革进度。

参考文献

[1]喻华杰, 颜冠群.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弊端与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 2006.12, (中旬刊) , (28) .

[2]廖善才.建设灵敏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理论界, 2005, (12) :49-50.

[3]周姗姗.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9, (十二) , (115) .

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 篇9

开展综合素质测评这一工作的高校, 把测评结果广泛应用于奖学金评选、优秀学生评比和毕业就业参考。这种评价体系, 是综合了学生各方面表现的综合指标, 一改以往单纯通过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片面性、局限性, 有利于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科学发展。但是, 综合素质测评只是通过数量指标, 对学生的“素质”进行的一种间接测量;而作为一种考核性的素质测评, 综合素质测评需要具有足够的可信性、权威性和公众认可性[1]。目前, 尽管很多高校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机制, 并且在实际工作中经过了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具体运作, 但是还未见有高校对本校的测评结果进行科学、客观地分析, 因此综合素质测评结果是否真正反映了学生“素质”不得而知, 而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应如何进行完善和改进也缺乏数量化的依据。本文利用教育测量学的方法和理论, 分析某高等院校一个教班开展2009年度综合素质测评工作的测评结果, 研究该校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对学生“素质”的反映程度, 并对该测评体系提出一定的改进意见。

1 某高等院校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概况

某高校综合素质测评的内容包括品德表现测评、学业表现测评、文体表现测评和能力表现测评四个方面。综合素质测评总分是4个项目得分加权平均的结果。

各项成绩的构成和权重见表1。

思德表现、文体表现、能力表现的基础分, 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他评和辅导员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打分给出;学业表现的基础分等于学生学年平均分×75%。学生在思德表现、文体表现、能力表现、学业表现4个方面表现突出, 满足综合素质测评细则中奖励分的适用条件, 还可以获得奖励分。奖励分的加分内容见表2。

本文抽取作为研究样本的是一个教班的测评结果, 并将该教班学生的学习成绩 (学年平均分) 作为综合素质测评的对照数据, 该教班测评结果和学习成绩的数据见表3。

2 综合素质测评结果的效度分析

2.1 效标关联效度

所谓效度是一个测评对其所欲测量的属性能够测到的程度, 即测评的正确性。作为一种考核性的测评, 综合素质测评必须具有较高的效度, 其结果才有可能被学生认可和信服。对效度进行评价需要有一个效标, 即效度标准。效度标准就是确能显示所欲测量的属性的变量。然而综合素质测评的结果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 没有哪个其他的指标能够更综合和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为综合素质测评选取一个有效的效标, 是非常困难的, 甚至是不可能的。

综合素质测评在实际操作中最为学生诟病的是按综合素质测评的结果评选奖学金, 很多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凭奖励分的优势获得奖学金, 而学习成绩优异甚至年级排名第一、第二的学生却落选。考虑到这点, 应选取学生的学习成绩 (学年平均分) 作为综合素质测评的效标, 来研究综合素质测评的效度, 理由如下:①学年平均分是一个学年全部的十几、二十几门课程的平均分, 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好, 而且足够客观;②综合素质测评的分数组成中尽管包含学习成绩, 但学习成绩并不直接是综合测评4项指标中的一项, 而且对测评结果的影响也不起决定作用, 因此存在对二者进行对比研究的必要性;③如果以学习成绩为效标, 计算出综合素质测评的效度较高, 则综合素质测评的结果无疑将会受到广大学生的认可;④如果以学习成绩为效标, 计算出综合素质测评的效度较低, 还可寻找其他效标进一步验证。

从测量的水平上看, 学年平均分和综合测评的结果都是等级量表水平上的数据, 不同的测量结果之间只能确定相等或不等的关系。但不能确定相差的程度, 如78分与79分和80分与81分之间的差距是不等的。因此, 本研究采用等级相关法进行效度分析。

用SPSS13.0软件对研究样本进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 得效度系数r=0.786 (P<0.001) 。按肖鸣政等的效度评价标准[1], 效度系数在0.70以上为高效度, 0.30-0.70之间为中等效度, 低于0.30为低效度, 可以认为综合素质测评的在以学生学习成绩为效标的情况下, 测评效度令人满意。

2.2 表面效度

尽管从整个样本的统计分析结果看, 综合测评对学习成绩的反映程度较好。但是在测评实际工作中, 很多学生还是反映综合测评对学习成绩体现不够充分, 学生的意见是:学习成绩的特点是分数分布密集、梯度小, 学生之间的分数差以0.1分计, 而在综合测评体系下的奖励加分值是以1分来计的, 因此评选奖学金时起决定作用的成了奖励加分的多少, 而学习成绩起的影响似乎很小。学生的这种想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导致综合素质测评结果的公众信服度不高。

这一现象涉及的是表面效度的问题。表面效度是指测评在表面上使被试直觉感到的有效性程度[2]。表面效度不是测评的真正效度, 只是被试的一种主观感受, 上述学生的意见就是一种表面效度。表面效度很难进行客观的测量, 国内外文献上也未见对此问题的报道。为此, 我们定义了“灵敏程度”的概念, 尝试对表面效度进行间接的评价。

把学生个体综合测评成绩变化相对于学习成绩变化的灵敏程度定义为某学生学习成绩排名前进1名的情况下, 该学生综合测评成绩排名前进的名次。具体作法是:在其他学生的成绩不变的条件下, 假设一名学生的学年平均分前进了一名, 即达到了排名在他前一位的学生的平均分, 把增加的分数乘以学习成绩所占权重再加到这名学生综合测评的分数上, 就得到这名学生平均分前进1名后他的综合测评的分数, 观察这名学生综合测评结果前进了多少名。数据计算和处理用matlab7.0软件进行, 部分计算结果见表4。

从表4的结果知, 在学习成绩排名在教班第2-19位的学生中, 大多数 (13名) 学生学习成绩排名前进一位时综合测评成绩只能前进0-0.2位, 恰好解释了学生综合测评结果认为表面效度较低的现象。但是从这19名学生的整体平均情况看, 学习成绩前进一位时综合测评成绩的排名能前进0.47位, 与学习成绩在综合测评总分中所占65%×75%=0.4875的权重是相适应的。

3 综合素质测评各项内容的区分度分析

综合素质测评各项评价内容的区分度就是该项内容对学生“素质”区分程度和鉴别能力。研究综合素质测评思德表现、文体表现、能力表现、学业表现4内容的区分度, 能够评价该项内容在区分、鉴别学生素质上实际起到的作用, 并可以此为依据对某项评价指标的设置提出改进意见。

一般用某项指标与测验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来表示该项指标的区分度[2]。分别用思德表现、文体表现、能力表现、学业表现这4项内容得分与测评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来评价该项内容的区分度。用SPSS13.0软件计算的结果见表5。

从统计分析的结果看, 学业表现这一指标的区分度最高, 思德、能力表现的区分度居中, 文体表现的区分度最低。文体表现这一指标的区分度低, 与这一项目的特点是吻合的, 分析其原因, 有以下两点可能:①文体表现的加分内容主要是体育竞赛获奖和参加文艺演出、军乐队、礼仪队, 而体育竞赛对身体先天素质要求极高, 参加表演、军乐队、礼仪队也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特长和基础, 因此大多数同学无法在文体表现上得到奖励分;②文体表现分数在综合测评总分中所占权重仅为10%, 也是导致区分度较低的一个因素。

4 综合测评分数的集中和离散趋势的研究

如前文所述, 目前各高等院校已经将综合测评的结果广泛应用于奖学金评选、优秀学生评比和毕业就业参考, 因此综合素质测评也是一种选拔性的测评。作为一种选拔性的测评, 整个测评还要注意测评的区分功用[1]。从表1可知, 作为研究样本的教班, 全体学生的学年平均分集中布于75.63-90.33这一分数区间, 排名相邻的2名学生相差的分数不多;而通过综合测评, 评价指标的分数分布扩大到了57.53-86.73这一区间。即对于研究样本, 综合素质测评这一指标与学习成绩这一指标相比, 分数结果的极差扩大了1倍, 个体之间所得分数的差异性有所增加, 从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评价出学生“素质”的优劣以满足区分的功用。

但是, 思德、文体、能力这3项内容的极差分别为52分, 51分和56分, 反映出被测学生分数的“两极分化”情况严重。对这一现象应该有正确的理解:①综合测评是在等级量表水平上进行的测评, 测评分数不具有“等距性”和“比率性”, 即如果两名学生的得分是96分和48分, 并不意味着前一名学生的“素质”是后者的2倍;②思德、文体、能力3项内容在测评总分中所占权重都较小, 相对较大的极差在转换成测评总分时还会缩小。因此, 对这3项内容学生得分的“两极分化”现象, 不必“大惊小怪”。

5 对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评价和改进意见

每年1次的奖学金评选是高校学生工作中的敏感问题, 受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模式的思想禁锢, 高校学生和辅导员普遍接受奖学金就应该按学习成绩高低进行排名和评选的观点。因此, 推行按综合素质测评分数的排名评选奖学金的办法受到了一定的抵触和阻力。在实际工作中, 研究样本所在的高校, 只能采用折衷的方式, 综合测评结果只作为限制条件, 而学年平均分仍然是奖学金评选的排名指标。即规定一、二、三等奖学金获得者的综合素质测评排名必须分别在教班的前10%, 20%和30%, 在综合素质测评排名条件的学生中, 按学年平均分高低评选奖学金。但是, 推行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 必须引导广大学生和政治辅导员接受新的观念, 认识到素质评价也是一种教育[3]。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同时观察的是多方面的指标, 包含了精确与模糊的信息, 进行综合评价, 其本质就是提高了测评的信度和效度[4]。而无论是从效标关联效度进行评价, 还是从“灵敏程度”概念下的表面效度进行分析, 某高校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测量反映都是令人满意的。因此, 应该在下一年度的奖学金评选工作中, 推行将综合素质测评结果作为排名指标的作法。

此外, 该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文体表现这一项内容的区分度较低, 原因前文已所述。今后应修改文体表现一项的奖励分条件, 增设奖励分的内容, 扩大奖励面, 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到文体活动中, 让综合素质测评在考核和选拔功用之外, 还起到引导学生发展的作用。

摘要:用综合素质测评评价学生表现、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但是综合素质测评结果是否准确反映学生“素质”, 本文用教育测量学的理论进行了分析, 并为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改进提供量化依据。

关键词:教育测量学,综合测评,素质

参考文献

[1]肖鸣政, Mark Cook.人员素质测评 (第二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王孝玲.教育测量 (修订版)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3]冯瑞虎, 侯铁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思想教育研究, 2006 (3) :45-46.

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测评,体系建设

一、前言

综合素质测评是对大学生的一种评价指标, 综合素质测评的内容一般包括德育测评、智育测评、体育测评和创新能力测评四个方面, 每个类别根据情况给予一定的比例, 在将学生在校的各种表现、学习或者各种竞赛活动给出一定的分数, 根据所占的比例算出总分, 然后根据总分决定学生优秀与否。因此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本研究所采用的是实证研究的方法, 通过数据分析和定性描述来论述。资料的收集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二、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在综合性大学鞍山师范学院进行, 共发放问卷100份, 回收100份, 其中有效问卷100份。调查对象是鞍山师范学院的辅导员、综合导师 (班主任) , 从工作年限来看, 调查主体是工作3-10年的辅导员。

1、德育素质

德育素质即思想道德素质是指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 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 在政治倾向、理想信仰、思想观念、道德情操等方面养成的较稳定的品质, 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德育素质, 本次调查主要从德育应包括的内容、德育评价方法、德育评价权重等方面进行。

(1) 测评内容

德育素质具体应该包含的内容, 我们给出了10个备选项, 通过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 辅导员和综合导师们对以下六个选项比较认同, 从选项比例多少来看依次为: (1) 政治表现; (2) 集体观念:参加集体活动情况 (学术讲座、集会活动、社团活动等) ; (3) 品德修养:劳动情况 (劳动课、义务劳动、扫雪等) ; (4) 行为规范; (5) 学生干部工作; (6) 集体或个人荣誉加分 (活动获奖除外) 。

(2) 测评方法

关于德育素质的测评方法, 我们给出的五种测评方法, 按照选择的人数、比例的高低以及座谈会的形式, 大家普遍认为德育素质的测评方法应该是每学期的“记实与班级民主评议相结合” (其中理论课成绩应该占德育素质总分权重的30%) 。

(3) 其他方面

本次调查中, 关于德育素质测评的其他方面调研的统计结果如下:在德育测评周期方面, 大多数辅导员赞同每个学期测评一次;在德育素质所占综合测评权重方面, 90%以上的辅导员赞同德育素质占综合测评总权重的30%, 而不是通常所采用的20%;在大学生评优评先时, 81.6%的辅导员认为德育素质得分应该在总分的80%以上, 低于总分的70%应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另外, 在德育素质测评的评定主体方面, 75.8%辅导员赞同“教师评定与学生评定相结合”。

2、智育素质

关于智育素质的测评内容, 鞍山师范学院现在采用的智育成绩= (考试课成绩总和+考查课成绩总和的70%) /总科目数。根据我们调查整理的资料, 绝大多数高校都对智育成绩按照“各门课程学分乘以成绩累加的和除以学分总和”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经过调查与座谈, 87%的辅导员同意后者的计算公式。

此外针对辅修、选修、必修课程成绩的计算方法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 76.5%的辅导员认为辅修、选修课程的成绩应该和必修课程一样计入综合素质测评得分, 其中66.9%的辅导员认为应该用和专业课成绩一样的公式进行计算, 比重也不变;但86%的辅导员赞同“有不及格科目的同学, 综合素质测评成绩无论多高都不能评奖学金”的做法。

3、体育素质

关于体育素质的测评内容, 主要包括体育课成绩、早操成绩以及体育活动获奖情况三个方面。调查结果显示85.2%的辅导员同意三者占体育素质的权重应该为40%、40%、20% (大三、大四年级考察大学生体能测试成绩) 。对于“参加体育活动, 但没有获奖是否应该算分”的问题, 68.9%的辅导员认为, 对于集体性的体育活动学生只要参加, 就应该给予一定的分数。

4、创新能力素质

关于创新能力素质的测评内容, 主要考察学生的创新与创造能力 (科研成果、论文) 、各种比赛、学术竞赛获奖情况 (体育活动除外) 以及基本技能 (英语、计算机、各种社会活动以及职业培训、辅修) 等方面。

创新素质方面:按照学生获奖级别、获奖名次给予不同的分值, 累加计分, 以所得证书或相关证明为准。创新素质也是每学期测评一次。

实践证明,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同时, 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 把“培养什么人, 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重要位置,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着力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戴国立.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构建[J].中国青年研究, 2011 (10) .

[2]董雨, 付淼.大学生综合素质指标测评体系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文教资料, 2009 (9上) .

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 篇11

[摘要] 目的:调查石河子大学医学生对综合测评的满意度现况,为现行综合测评的完善和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整群随机抽样法。 结果:满意度总得分为68.82±11.76。大四学生在学业成绩、直接加减分、流程维度和满意度总分上均高于其他年级(p<0.05)。学生干部在综合测评满意度的各个维度和总分上均高于普通学生。高、中奖学金学生仅在学业成绩上的满意度高于低奖学金学生(p<0.05)。 结论:石河子大学医学院调查对象对综合测评基本满意。

[关键词] 医学生;综合测评;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综合测评是高校根据党的教育方针,采用科学的方法,制定出符合高校教育目标的测评指标,收集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等主要活动中的表征信息,并对其作出量值或价值的综合评定及判断过程[1]。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公平、合理的测评,如何依据大学生综台测评成绩所反映的信息对大学生开展综合素质教育,已成为高等院校亟需解决的问题[2]。目前新疆高校尤其是兵团高校尚无对综合测评的相关研究,所以调查石河子大学在校大学生对综合测评的满意度尤为重要。

1调查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对石河子大学医学院2008级(护理除外)、2009级、2010级及2011级医学生进行调查。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能力素质、直接加减分、流程等5个方面;采用李克特(Likert)5点量表法。

1.2.2调查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护理专业09、10、11级各一个班,随机抽取口腔医学专业、预防医学专业、影像医学专业和检验医学专业08、09、10、11级各一个班,临床医学专业08、09、10、11级各抽取一个民族班、一个国防生班、一个普通班。共计抽取31个班,作为调查对象。调查以班为单位进行,调查对象自填式完成,采用匿名方式填写,填写完毕当场收回问卷。

本次调查发放1072份问卷,收回982份(应答率91.60%),其中合格问卷949(合格率96.64%)。

1.2.3评价方法:涉及学生主观评价和判断的指标,采用5级Likert标度法,对"非常了解"、"了解"、"一般"、"不了解"、"非常不了解"五种回答,分别记为1,2,3,4,5,每个被调查者的态度总分就是他对各道题的回答所的分数的加总,这一总分可说明他的态度强弱或他在这一量表上的不同状态。

1.3统计分析

调查资料由研究者检查、核实后录入数据库,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一般描述性统计、t检验、两两比较(LSD)、单因素方差分析。

2调查结果

2.1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 调查学生中男生372人,女生577人;大一 241人,大二265人,大三239人,大四204人。学生干部235人,非学生干部714人。根据获奖学金的获奖比例将调查对象分为高奖学金组137人,中奖学金组272人,低奖学金组540人。

2.2综合测评满意度各部分得分情况 思想品德维度得分69.37±14.00,学业成绩维度得分69.31±13.28,能力素质维度得分69.25±13.79,直接加减分维度得分69.76±13.23,流程维度得分67.12±11.76,总分68.82±11.76。

2.3不同年级综合测评满意度各部分得分分析 调查对象不同年级满意度得分经t检验,在学业成绩、直接加减分、流程三个维度和满意度总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两两比较(LSD),在学业成绩维度、直接加减分维度、流程维度和满意度总分上大一、大二、大三均低于大四(表1)。

2.4是否学生干部综测满意度各部分得分比较 是否学生干部满意度得分经t检验,普通学生在各个维度和总分上均低于学生干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2)。

2.5不同获奖学金情况综合测评满意度各部分得分对比 调查对象不同获奖学金情况满意度得分经t检验,在学业成绩维度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两两比较(LSD),在学业成绩维度得分上高、中高于低(表2)。

3讨论

3.1调查对象对综合测评的总体满意度呈基本满意水平,满意度总得分经百分制转化均值为68.82。

3.2大四学生在学业成绩维度、直接加减分维度、流程维度和满意度总分上均高于大一、大二和大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可能与大四学生认知度高,且大四学生面临实习,参加校园活动的次数明显降低,年级综合测评的排名主要由学习成绩的高低来决定,综合测评总成绩的透明度高,可能引起不公平的因素少。此外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不同时期发展的侧重点不同,如大一学生的发展重心是适应大学生活、积极参加学校活动;大二、大三主要致力于学习专业课、培养创新能力;大四则更加注重社会实践,不同的侧重点在同一综合测评评价体系下无法对真实情况作出公正的描述,如此也可以影响不同年级的满意度得分。

3.3学生干部在满意度各个维度和总分上均高于普通学生(P<0.05),分析原因可能与以下几方面有关:学生干部参与综合测评的评定,对综合测评认知度高;担任学生干部仅在直接加、减分这一维度上便能够给自己的综合测评加分;担任学生干部能够锻炼提升自己的组织、规划等多方面能力,在综合测评能力素质这一维度上的分数也高于普通学生。

3.4 在不同奖学金学生上,高、中奖学金学生仅在学业成绩上的满意度高于低奖学金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可能与高、中奖学金学生多次获奖学金,且获奖学金学生多为学业成绩优秀者,而学业成绩占综合测评比例较大有關。而中、低奖学金学生可能认为综合测评中的学习成绩这项指标不能反映个人学习能力:当前大学期末考试,考试重点的明了化,考试试题的简单化及雷同化[5]。许多学生只在备考时着重学习老师给的重点,便能取得较满意的成绩。

综上所述,我校医学生对综合测评系统基本满意,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当加强学生对综合测评满意度这方面的研究,不断改进和完善综合测评方案。

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 篇12

关键词: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衡量大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素质成长进步状况的工具和方法。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近年来, 一些新建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受到学者的批评, 引起社会的质疑。如何衡量并促进新建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受到学者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 探讨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构建福建江夏学院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必要性

福建江夏学院是2010年3月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建立的, 是由四所成人高校整合组建的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站在新的起点, 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无论是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还是实现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目标, 都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一个新成立的本科院校, 如何在短时间适应本科学校教育教学的要求, 更快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做好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素质测评是摆在眼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 衡量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是新建本科高校的首要任务。这就需要构建一套科学、客观和全面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 衡量新建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情况。通过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可以衡量大学生在校期间素质培养情况, 有没有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反映高校人才培养状况。

(二) 检验并反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教学中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最终都会体现在受教育者身上。通过综合素质测评, 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素质发展的情况, 从而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三) 激励学生自我发展

综合素质测评体系, 能够帮助大学生明确自身能力素质发展的状况, 帮助大学生了解未来努力的方向。

二、福建江夏学院本科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存在的现状与问题

现行的《江夏学院 (筹) 学生德智体综合素质测评办法 (试行) 》, 是学院整合申本过程中制定的, 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因为各二级学院, 都是由原四所成人高校, 相关系部重新整合而成。二级学院虽大体参照《江夏学院 (筹) 学生德智体综合素质测评办法 (试行) 》制定相应的测评细则, 但存有原来相关学校制度的烙印。既没有体现学校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目标, 又没体现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 其作用十分有限, 主要是作为评优评先的参考依据之一, 在引导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性和针对性方面收效甚微, 导致综合素质测评是为测评而测评。同时二级学院制定的综合素质测评实施细则, 无论是内容指标、测评办法, 还是测评程序都存在很大的区别。可以说, 现行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存在诸多问题, 具体如下。

(一) 综合素质测评内容不全面

大多数学校的综合素质测评, 是按照“德、智、体”的框架构建的, 更多地注重学习成绩的测评, 忽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文艺审美素养的测评;注重学习结果的测评, 忽视学习过程的测评;注重日常行为规范的测评, 忽视人文素养、综合素质的测评。测评内容的不全面, 影响到素质教育的开展和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二) 综合素质测评功能不完整

大多数学院综合素质测评只注重评价和导向功能, 忽视测评结果的反馈环节和指导改进环节。很多情况下, 只是将测评结果“优、良、中、差”或排名告知学生, 并将结果与评优评先等挂钩。学生并不知道在上一学期或学年中, 自己具体在哪些方面取得进步, 在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 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同时, 也没有相关部门或帮助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 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 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成长与进步。因此, 忽视测评反馈和指导改进的环节, 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 测评程序不完善

福建江夏学院现行的大学综合素质测评办法的实施程序是, 由学生按照综合测评办法如实填写测评的评分表, 并提供相应的证明, 然后班级评审小组进行审议和评分, 再由辅导员复核评议结果, 签名后交二级学院领导审核后向学生公布。这个实施程序缺乏在测评前对全体学生和评议小组的宣传教育, 测评中的沟通和交流, 对测评结果有异议的申诉, 导致学生无法认识到测评的重要性和严谨性, 对测评过程和结果不认同或产生逆反心理, 使综合素质测评作用大打折扣。

三、福建江夏学院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构建

(一) 构建本科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指导思想

福建江夏学院本科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 应适应社会发展对素质教育的要求, 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构建。郑建岚校长2012年《在全校暑期中层干部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提出, 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 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高校, 首先要在全校层面上提高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 综合素质测评的构建必须以学校的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作为指导思想,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综合素质测评在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导向作用。

(二) 应用型本科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

根据事物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 本科学生的综合素质可分为基础性素质和发展性素质。基础性素质是指大学生在学校受教育过程中形成的体现社会普遍要求的一般性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 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因此, 基础性素质分为德育素质、智育素质、身心素质和美育素质。发展性素质, 是指大学生在学校受教育过程中形成能体现社会发展的特殊性素质, 包括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随着社会发展, 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包括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综上所述,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构建如下:

1.基础性素质

(1) 德育素质

德育素质是考查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 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组织纪律三个方面。

(2) 智育素质

智育素质主要考查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文化素养, 主要包括大学生学习成绩、学习表现和各类各级技能培训及成绩 (技能类:如驾驶执照, 计算机类一级二级等, 英语类四级六级等。职业资格类:如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证, 司法资格、注册会计师证) 等。

(3) 身心素质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 而且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状态完好。”因此, 身心素质主要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这里需要说明的, 心理素质具有先天因素, 且不易测评。因此, 为了保证测评结果公正, 心理测评不在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中加以体现。

(4) 美育素质

美育素质主要考查大学生的文艺修养和审美能力和水平, 主要包括文艺活动参与情况和取得的成绩。

2.发展性素质

(1) 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主要考察大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 提出具有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等方面的能力。主要包括科学研究情况、参加各类学术讲座、科研报告会情况、创新创业训练活动、发明创造、专利申请及获得情况和各类各级竞赛参加的情况 (如“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 。

(2) 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主要考察大学探索和改造现实的能力, 主要包括担任各级团学干部及组织参加各类活动情况、担任社团干部及组织参加各类活动情况、组织参加各级社会实践活动 (如果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 及获奖情况、组织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 (大型活动服务、学雷锋活动、扶贫支教等) 及获奖情况。

(三) 综合素质测评指标权重与计算方法

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总成绩由基础性素质和发展性素质两大类成绩组成。构成比例:综合测评成绩=基础性素质得分*60%+发展性素质得分*40%。

1.基础性素质成绩=德育素质得分*30%+智育素质得分*30%+身心素质得分*20%+美育素质得分*20%。

德育素质的测评分由基本分、奖励分和扣除分三部分累计构成。计算公式为:德育的测评分=基本分+奖励分-扣除分, 德育的测评最高分为100分。每位学生的德育基本分为75分, 假设每个学生都有良好德育素质, 那么, 德育素质奖励分主要用于奖励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的。扣除分用于惩戒没有达到基本要求的行为 (如违纪失德) 。

智育素质测评分由学期学习成绩平均分、奖励分和扣除分三部分构成。计算公式为:智育素质测评分=学期学习成绩平均分+奖励分。奖励分主要用于对学生本学期参与的各种职业及技能培训进行奖励, 鼓励学生积极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技能水平。

体育素质测评分由基本分、奖励分和扣除分三部分构成。计算公式为:体育素质测评分=基本分+奖励分-扣除分。体育素质基本分为每位学生的体育课成绩, 奖励分是对学生参与各类体育活动及取得的成绩进行适当加分,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提高身体素质和竞技水平。扣除分是对不积极参加学校要求的体育活动的行为进行惩戒。

美育素质测评分由基本分、奖励分和扣除分三部分构成。计算公式为:美育素质测评分=基本分+奖励分-扣除分。每位学生的美育素质的基本分为75分。奖励分用于对学生参加各种文艺活动及取得的成绩进行奖励加分,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文艺活动, 提高文艺和审美水平。扣除分是对不积极参加学校要求的美育活动的行为进行惩戒。

2.发展性素质得分=创新能力得分*50%+实践能力得分*50%。创新能力测评分和实践能力测评分分别由相应各个项目的具体得分累加得出, 如下表所示。

(四) 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程序

为了保证综合素质测评结果客观公正, 正确引导大学明确方向, 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测评程序。

1.明确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领导组织和评议组织

二级学院成立由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团委书记和辅导员组成的领导小组, 统筹领导本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同时, 各班成立综合测评评议小组, 由班干部和至少5名学生代表组成, 由班长担任组长, 学习委员担任副组长。班级评议小组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原始记录材料和平时的了解, 核定每位学生的基本分、奖励分和扣除分, 有错漏的要予以更正或补充, 形成初稿, 上交辅导员核实并公示。针对每位学生综合素质发生变化的情况, 需要及时记录和更新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各班应由一位班干部 (学习委员) 负责全班同学综合素质的原始记录工作, 每学期期中和期末两次张榜公布全班同学综合素质测评记录情况, 发现错漏及时更正。

2.完善综合素质测评程序

为了福建江夏学院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运行规范科学, 测评过程透明有序, 保证测评结果客观公平, 我校专门设计出综合素质测评程序运行模型, 如下图所示。

第一步, 本人自评。每个学生必须按照综合素质测评规定, 实事求是地填写综合素质测评评分登记表, 并出具相关证明, 供班级评议小组审议、评分。第二步, 班级评议小组评议。班级评议小组根据综合素质测评指标, 结合学生本人自评和原始记录材料, 核定每位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得分。第三步, 向全体学生公示。辅导员根据学生自评分、班级评议小组评分和原始记录材料, 核实每位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得分, 并在班级和学院内公示5天。在公示期内学生对测评结果有异议, 有权提出复议申请。基本程序为:当事人向各班评议小组提出复议申请, 经核实确实存在错漏的, 附上班级评议小组的意见后, 交辅导员核实。经核实无误, 由辅导员予以更正, 并将更正结果通知有关当事人。第四步, 综合素质测评领导小组审核并公布。辅导员对班级评议小组评分结果, 经公示并核实无误后, 将测评结果上报综合素质测评领导小组, 经审核后向学生公布。第五步, 反馈与指导。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成长而进行的。因此, 应及时将测评结果向学生反馈, 并及时与学生进行面谈, 对学生发展较好的方面给予肯定和鼓励, 对发展存在不足的方面, 给予指导和帮助, 共同探讨改进计划和措施, 使大学生综合素质在下一个测评周期有所进步。第六步, 应用激励。将综合测评结果作为本学期或本年度各种评优评先和就业推荐的依据之一, 激励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第七步, 验证修订。通过对综合测评结果和应用激励效果对比, 找出综合素质测评指标权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及时验证修订, 进一步完善测评体系。

福建江夏学院作为四所成人高校整合升本的高校, 综合素质测评体系还存在诸多不足。随着学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讨与研究的不断深入, 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推进,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将不断完善, 进一步科学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1999.06.13.

[2]肖鸣政. (英) Mark Cook.人员素质测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上一篇:展馆建筑下一篇:复用段保护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