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综合激励机制(精选12篇)
大学生综合激励机制 篇1
一、综合素养在就业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性
综合素养是职业人在从事职业中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工作做好的素质和能力,是衡量一个职业人成熟度的重要指标。传统的职业教育在培养人才过程中,更多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综合素养的培养,一般认为这些应该在工作过程中去培养,殊不知等到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才会发现这些能力不是依靠短期能养成的。在经历了十几年的职业教育发展历程后,各高职院校开始逐步意识到综合素养对于学生今后工作的重要性,也更加注重在平时的专业教育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事实上,任何一个职业岗位都需要员工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及综合素养,尤其是一个人的信心、专业能力、沟通、创造、合作等综合素养,对于企业来讲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教学中去培养这些综合素养,如何利用高职教育的有限时间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机制至关重要。
二、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途径
(一)建立综合素养培养机制。
综合素养不可能仅仅依靠几天、几星期的培训就能够养成,它更多的强调在整个职业能力学习过程中以及职业生涯过程中不断积累。因此,综合素养的培养强调在专业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始终将职业能力的培养与综合素养的培养融合在一起,不去有意将二者分开来培养。(1)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出发点,认真调研,深入企业、行业一线,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及对人才综合素养的要求,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方法重新构建课程体系。这一阶段更多应该注重培养目标的定位,目标的实现。综合素养是一个全方位的培养过程,因此只有在充分认证的基础上才能够做到更加科学合理。(2)做好课程开发,课程是专业能力、综合素养培养的载体,课程设置不合理,专业能力无从培养,更不说综合素养的培养。这一阶段应该将人才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课程进行统一考虑,仅仅考虑专业能力与课程的对应是不够的,还应该在课程设计中去充分考虑综合素养的培养。注重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组织,让课程教学更加贴近工作过程。
(二)加强师资培养。
能力与素养离不开教师的言传身教,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应该从能力成长的角度、职业岗位的要求出发,课程教学不仅是课程内容的讲授,更多考虑职业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教学做”一体化中去培养综合素养。这一阶段对于教师的能力要求较高,应该更多引入企业能工巧匠,精心设计教学项目。
(三)企业参与必不可少。
综合素养的养成不仅是学校工作,同样也是社会、企业、行业的工作,只有加强校企业合作,更早让学生进入企业,接受企业文化的教育,才更加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养成,才会为社会所认同。这一阶段可以通过分期、分阶段进入企业实习、顶岗,参与企业项目,让学生能力得到锻炼,同时,通过零距离接触企业,感受企业对人才综合素养的需求,从而让学生亲身体会综合素养对于他们职业生涯的影响力。
(四)明确职业方向,培养职业意识。
学生可以从入学开始,就多了解所学专业,并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求和用人要求,了解各种职业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理想职业,并为此有的放矢地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增加知识储备。(1)获取非职业技能证书。目前各高职院校都对学生的技能培养有较高的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要配合学校的培养任务、培养计划,认真完成学习任务,获取本专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证书。除此之外,为了丰富自身的专业内涵,也要不遗余力地学习并获取如英语水平、创新能力其他非职业技能证书,这也是非常重要的。(2)培养自我学习、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自我学习是高职学生所欠缺的,学生通常都是一味的接受学校安排的学习内容,很少会主动要求学习,这个可能也是高职生与本科学生自我学习方面的差距。那么,是不是对于高职生而言就不需要自我学习呢,恰恰相反,在近几年对企业的调查中可以看出,企业在招用员工时,会考虑员工是否具有自我学习,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这也是考察员工是否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因素。
总之,高职学生要想在职业生涯里获得成功,就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完善自我。除了要有职业意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人际交往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等这些综合素养外,还应该具备良好的礼仪修养,健康的身体素质,健全的心理条件,等等。这些都需要高职学生有意识的去培养、提高的。
大学生综合激励机制 篇2
丁晓非,尹恒英,马先英,谢忠东
(大连海洋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23)
摘要: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实行历史还很短,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虽然有许多成功的实践案例,但受重面小,还没有真正地体现出此活动的目的和作用。另外,社会对大学生创业还没有深刻认识,社会支持不够;学生从小所受的教育在这方面培养的很少,基础准备差;走向社会后没经验且可借鉴的经验较少,成功的困难较大。今后还需要积累经验,多向发达国家学习,总结抽象出完善的系统理论和可行性方案,更好地融入到大学生培养模式改革中来,为国家培养出较好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素质、能力强的技术人才。
关键词:理论体系;基础准备;可行性方案;培养模式改革
作者简介:丁晓非(1966-),教授,博士,从事一线教学工作20余年,发表科技及教改论文近70篇,撰写论著7部。主持及参与科研、教研项目多项。指导研究生多人。参与企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多项。作为大连市沙区人大代表及市建言建策专家提出并参加多项议案。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根据高教1、2号文件,全国各高校全面组织和实行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文化素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可以说是为了更好地走出传统的教学以课堂灌输为主,尤其是工科院校学生的动手能力差,走向社会难于适应以及目前的就业压力等提出的一个较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措施。从国际发达国家的经验也可以知道,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社会的需求,是缓解就业压力、鼓励创新的有效途径。
二、我校机制专业如何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一门研究机械制造理论、制造技术、自动化制造系统和先进制造模式的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目标很明确,就是将机械设备与自动化通过计算机的方式结合起来,形成一系列先进的制造技术,包括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FMC(柔性制造系统)等等,最终形成大规模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使传统的机械加工得到质的飞跃。我校除了在培养模式上注重实践环节,如加大实践环节的学时数,多设置实验课中综合训练项目等。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院及学校每年都会拨出专项资金用于资助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对院级优秀的作品推荐到学校参赛,对校级优秀的作品参加市、省级机构创新大赛、为老服务等活动,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这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积极性,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促进了教师间的合作。以前普遍认为,高校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家知识储备大,技术能力强,个性也强,不好协调,合作起来困难。但当集体为了学生能力的提高上,所有老师目的是一致的,这反而让教师们更好地将知识专业特长用到一件事上,达到了非常好的优化效果。例如,我院的太阳能制冷背包用到了机械专业的知识,同时也用到了制冷、热动专业的知识。再例如,我们学生设计的海底贝类苗播种机,既用到了水产养殖的知识,又用到了机械自动化专业的机械手以及电信专业的水下信号意别等等。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让我校多个学科专业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合作渠道。学校在多次举办类似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后,也不断总结经验,现已形成一套良好的机制。从教务处到学生处针对不同的群体都设立的相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中心为全校各专业有想法的学生服务。可以说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正逐渐走向成熟。但仅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的`高校培养计划在这方面考虑得相对较全面,但实施起来还有许多困难。社会也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接纳在校大学生实地实习。这些都制约了大学生这方面能力的提高。
三、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学生毕业就失业已成了社会上的普遍看法。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创业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这也为高校培养模式方案的提出指明了方向。各地也纷纷出台开展一系列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虽然高教部实行这一措施是为了大学生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但由于时间不是很长,各学校都在摸索探讨最优的方法,这一活动依然还有侍完善的地方。一是受众学生数少。这有许多原因。大部分高校还没有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纳入到培养计划中来,各高校还是较注重学术型、研究型模式的培养,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还没有一个较完整系统的体系,学生还没有主动就业的想法,基本上还是被动者居多,就不了业被动创业为主,所以没有良好的基础准备,成功率不高;对教师和学生的激励机制不建全或没有,学生和教师完全凭个人爱好,投入的主观能动性差,政策上的想法是好的,但实施起来,教师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因为在高校中尤其是在各名校中,带学生做大创活动成了科研能力差、不入流的工作,跟进级、升职不挂勾,自然教师的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也就谈不上投入和敬业了。还有学校的实验条件限制包括设备和场地及专职人员,这也使得大创活动受众面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二是学生有功利思想,各高校对待大学生参加的市省部级的各种比赛有特殊的奖励方式,比如对于有违纪行为的学生,如果能够拿到以上的奖励可以取消处分。另一个思想就是有这种比赛的奖励对就业有益当然这是一个积极正能量的想法。总之,如果能够从学生和教师思想深处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让学生从动手完成一个零件一个机构中找到兴趣点,从被动到主动;学校对指导学生科技活动的人员给予相应的激励措施,效果会更加显著。三是从我们对每年对毕业生就业的调查统计看,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案例较少,通过走访毕业生,有几点值得学校、职能部门以及社会思索。
没有启动资金是一个方面,主要的是找不准行业和市场,没经验也无所借鉴,且职能部门给予的优惠政策较少办事还过于烦琐。纠其根本原因一是中国的教育在这一块还与发达国家差距太大有待学习和提高。二是政府和社会对大学生自主创业从认识上到行动上还没有充分的信任和支持。虽然任何事业都不会轻易成功,大学生创业也是一样,但只要我们踏实地一步步去改进,总结经验,逐渐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会越来越深入到社会每个公民的思想中去,相信我们国家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出现“比尔,盖次”、“乔布斯”级的人物。
四、未来的发展
我们国家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还属于初级阶段,理论研究很少,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近几年来,教育专家们更多地关注到这方面的问题,在慢慢地丰富和完善。但目前研究较多的还是从教育培养模式上如何体现这一活动,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从校内到校外的各种可行性方案。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绩,比如最著名的德国,以及美国、法国、英国、瑞典,还有韩国,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美国大学生的“创业计划”大赛是一种成功模式。创业计划,又名“商业计划”,是让参赛大学生就某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或服务撰写创业可行性报告,并由学术界和企业界名流当评委,选出优胜者。在企业界积极参与下,一些获胜的可行性报告最终能获得风险投资。创业计划在美国高校中由来已久,自1983年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举办首届商业计划竞赛以来,美国已有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在内的20多所大学每年举办这一竞赛。此竞赛之所以成功,美国教育专家认为,每个高校在利用自己的“名校效应”为年轻学子们创造创业机会。各个高校请企业届、学术届、社会名流作为评委目的就是宣传学校,宣传他们的学生,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被投资的机会。同是亚洲国家的韩国,这方面就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亚洲金融危机前,韩国的大学生的就业想法跟我国基本相同,毕业后想去名企、大企业,将来的目标为高管和CEO。但金融危机后,就业压力的增大使得韩国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韩国成立了“创业支援中心”,一方面缓解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也减少大企业垄断市场的弊端。又一个值得学习的国家就是瑞典,瑞典的创业教育涵盖一生,从小学到大学直至研究生,他们从小就会开设创业课,请成功的企业家进校讲座,从“小小企业家”、“年轻企业家”一点点培养。综合起来,有几条可以学习的地方,一是政府支持,如美国政府建立的中心企业创业中心,为大学生减免税、免费咨询、简化手续等;再如,英国王子创立的“青年创业计划”,法国的“十大青年项目”,法国大学生创业可领取政府补贴等都反映了政府对此的重视。二是利用社会资金力量,为创业者提供资金保障。三是学校开设创业必修课和实践课程。四是各种创新创业竞赛活动。总之,无论是政府重视、学校训练及社会支持,目的都是以“创业促就业”,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锋,等。 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考与探索[N].光明日报,-06-17(16)。
[2]许国彬。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以及经难借鉴[J].青年探索,,(2 ):38-41.
[3]高原。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过程管理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教育,2013,(12):158-160.
[4]李燕凌。大学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10):132-133.
[5]邹建芬。大学生创业能力开发与培养的路径探析[J].高校教育管理,,(11):91-95.
大学生综合激励机制 篇3
【关键词】大学生;综合测评;激励效果
一、大学生综合测评制度概述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其中在广州及周边地区办学的高校已接近100所,在校学生人数接近100万人,广州高校教育走在改革开放大潮的前沿,广州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在新旧观念的碰撞中有着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就给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赋予了新的内容,同时也给教育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诸多的教育管理手段中,激励制度与激励手段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所谓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的过程,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的过程。激励制度与激励方法在各类组织中处处可见,而高校大学生激励制度主要是建立在以综合测评为基础的高校大学生综合评价与奖励体系。
大学生综合测评是指对大学生的德、智、体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的量化指标与实施细则,平时考核积累,每学年评定一次,是大学生获得奖学金、三好学生评比和毕业生就业参考的重要依据,是一项与每一个大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高校综合管理工作[2]。大学生综合测评是素质开发与提高的起点,又是素质教育培养的方向,具有明确的教育导向和积极的教育约束作用,并且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力地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广州各层次高校开展综合测评,不仅仅是督促学生去按照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去积极进取,充实自己,而且发挥了巨大的综合管理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3]:
(1)有利于引导学生向学校的培养目标逐渐靠近。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结果不仅关系到各项荣誉,而且关系到学生的就业竞争,所以学生们看重测评结果,从而就会自觉参照测评体系中的指标,把其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
(2)有利于激励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由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结果往往是各高校对学生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就业应聘过程中,用人单位考虑录用大学生的一个重要依据,所以为了在各项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学生们就会努力学习,形成一种你追我赶、互相竞争的氛围,激励自己加倍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有利于学校对学生的全面了解。一般情况下,专业课教师了解较多的是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成绩,而思政辅导员则较多了解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的和社会活动能力的情况。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使得学校或社会对学生各方面的了解就更全面、具体。
二、广州大学生综合测评内容与方法
综合测评通常是由各高校制定的一套学生综合评价指标,不同的高校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因此构建一个合理的学生综合测评标准体系,是保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大学生综合测评决定着高校为学生树立何种榜样,认同和鼓励何种人才培养手段,发挥了巨大的激励作用。因此广州各类高校可以根据自身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制定量化的评测细则,定期对在校学生进行评价与考核,以期实现对高校大学生的激励作用,本项目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各类高校在具体的评价指标构成方面存在差异,但在评测原则、内容、方法与流程差异不大。
1.大学生综合测评的内容
综合测评是对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全面考核,采用标准分计算方法,德、智、体以100分计算。在学生德、智、体三方面的权重分配中,大多数高校设定为25%、60%和15%,这种指标的权重分配既重视智力因素的评价,也重视了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同时各高校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对综合测评权重进行调整,例如:华南农业大学生综合测评的总分(X)则由学业成绩分、日常操行分(基本分和加、扣分)构成,其中学业成绩分占60分(A),日常操行分占40分(B)。而华南理工大学综合测评的总积分(S)由德育成绩积分(D)、智育成绩积分(Z)和文体成绩积分(T)三个方面组成,其中:德育成绩积分占25%,智育成绩积分占60%,文体成绩积分占15%。中山大学学生综合测评成绩由年度学业平均成绩与附加分两部分构成。年度学业平均成绩是两个学期的学业加权平均学分成绩。其学业平均成绩计算方法:学业平均成绩=∑(各科目成绩*该科目学分)/年度总学分。综合测评成绩=学业平均成绩+附加分。同时这些高校二级学院对学生综合测评提出了补充规定,主要是针对学习成绩之外的加分项目,例如:论文、科研成果、比赛、竞赛等等。其他广州高校学生综合测评内容与方法差异不大,学习成绩占综合测评比例通常在60%以上。
2.大学生综合测评实施方法
广州各高校开展大学生综合测评都制定了标准的实施程序与方法,一般来说大学生综合测评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1)平时考核记载。学生干部、任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对学生的平时表现、遵守及违反考评制度情况及时记录下来,如:到课率、参加活动出勤情况等,作为测评的第一手资料。
(2)智育成绩考评。学习成绩的考核主要依靠平时各门课的考试成绩,根据教务处提供的期末综合成绩、课时、学分等参数按照拟订的权重、公式或相应的评价方法进行计算。一般来说,智育成绩的考核最没有争议,它遵循“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带有很强的原则性。
(3)自我测评。学生根据综合测评方案中的有关项进行自我记载、自我评分。如果核对属实,则与平时考核记载一同作为考评依据。
(4)小组测评。根据个人综合测评小结,由小组同学评议并确定其等级。
(5)审核测评。由学生骨干、教师参加的测评小组评议、审核学生自评、互评结果,给每个学生评分。
(6)根据综合测评方案分类评分。将每一类分数计算后汇总,算出综合得分,并进行综合排名。
三、广州大学生综合测评激励效果调查与分析
广州高校大学生综合测评与各高校教育管理的多个方面存在密切关系,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质量与手段,也包括高校大学生就业、升学、奖励与评优等各个方面,本研究选择从广州高校大学生综合测评制度激励效果的角度进行调查,收集综合测评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与职业素养提升的激励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其主要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如下:
1.激励模型选用
根据大学生激励原理与心理特点,同时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心理偏好是关注个人成绩、实物奖励与目标差距,因此本研究构建了“基于期望理论的大学生综合测评激励”模型。所谓期望理论是指当人们预期某种行为能带给个体某种特定的结果,而且这种结果对个体具有吸引力时,个体就倾向采取这种行为。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又称作“效价-手段-期望理论”,由北美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Victor H.Vroom)于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中提出来的。期望理论指出激励水平高低(motivation)取决于行动结果的价值评价(即“效价”valence)和其对应的期望值(expectancy)的乘积:M=∑V*E。其中M表示激发力量(激励的程度),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人内部潜力的强度。V表示效价,是指达到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E是期望值,是人们根据过去经验判断自己达到某种目标或满足需要的可能性,即能够达到目标的主观概率[1]。根据以上原理,我们经过调查研究将大学生综合测评“效价”分为以下五个方面:V1奖学金、V2评优、V3升学、V4就业、V5自身能力提升,其初始值为1。并通过调查获得大学生对以上五个方面的期望值E(其概率值是0-1之间),从而构建出广州高校大学生综合测评激励效果模型:
M=∑(V1*E1+V2*E2+V3*E3+V4*E4+V5*E5)(1)
在研究实施的过程中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针对广州地区多所高校大学生在五个方面激励效价和整体激励期望值进行数据分析,并计算各个高校综合测评指标的总体激励水平(即加权得分值),并根据取平均值的方法计算得出总体大学生综合测评激励水平,从而确定广州高校综合测评对大学生的激励程度。
2.调查设计与实施
调研组成员首先通过网络、图书、期刊、报告都出版物大量收集广州高校大学生综合测评相关资料,广泛了解广州高校大学生综合测评基本情况,问题与现状,从而确定本次调查的范围、主题、对象与相关假设因素,本次调查实施过程如下:
(1)调查问卷内容设计。由于高校综合测评涉及的问题很多,要保证项目的顺利、有效进行,调查问卷的科学设计显得特别重要。本次调查对象是高校在读学生,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高校奖学金制度与政策问题;②高校综合测评实施控制问题;③高校综合测评激励效果问题;④高校学生综合测评激励行为偏好与选择问题。在调查正式实施之前,我们开展了较为深入的前期调查与问题筛选工作,本调查问卷根据激励模型的需要,经过比较与分析,精心设计了12个问题,其中有10核心问题。为了方便受访大学生回答问题,本调查问卷全部采用封闭式的单选题,以提高问卷的回收率。
(2)调查样本说明。调查过程中样本对象与取样方式是影响调查结果的关键,本项目调查样本采用各高校分区随机抽样的方法,由于实施成本与人力所限,本调查主要针对广州地区的高校。为了保证样本数据真实有效,项目成员对调查过程中的部份问卷进行甄别,并针对重点问题对部份受访大学生进行电话回访,以保证调查数据的准确,以真实反映大学生的选择。
(3)调查时间与实施。本调查实施时间约为一个月,于2012年4月1开始,结束于2012年4月30。项目团队成员在广州一些高校内发放了关于大学生综合测评的调查问卷,共计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43份,其中:中山大学50份,华南农业大学99份,华南理工大学78份,广州工业大学79份,广州大学49份,广州商学院88份。本次调查对象涵盖了大一至大四的在校学生。
3.数据结果与展示
根据研究成员调查收集的资料数据,并根据“基于期望理论的大学生综合测评激励”模型,进行数据计算与处理,得到如表1的数据结果。
由以上数据来看,广州部分高校综合测评对大学生激励影响效果比较明显。激励水平均值在0.65以上,其中层次较高的重点院校激励水平较高,层次较低的普通院校激励水平相对较低。整体来看,激励水平跟高校奖学金金额、评测制度、评优制度、自身素质等多个方面呈正相关,广州高校大学生综合测评激励水平保持较高水平。
四、问题与讨论
本研究采用实证调查的方法针对广州高校大学生综合测评制度激励效果进行研究,在调查过程中收集了大量资料与数据,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综合测评指标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改进。大学生综合测评是激励与评测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其评测指标体系应当根据时代的需要动态进行调整,例如:应当加强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的培养,鼓励大学生创新与创业,建议单独设立一个创新与创业分数,而且分数一定要高,作为附加分计入综合测评当中,这样可以鼓励大学生去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与创业能力。
(2)评价环节存在一些问题。在评价的过程中,虽然存在自评、互评、班级评价和年级评价这几个环节,但并不意味着就能做到公平公正,因为它缺乏一个制约监督机制,执行者往往又是监督者,同时由于一些评定的标准模糊,不易把握,操作起来存在困难,这为某些人钻空子打开了便利之门,使考核的人员无法辨别真伪,往往只能依靠主观性判断,结果造成了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只重视学生硬件方面的评价,忽视了其他素质的考核[4]。
(3)测评方法不够健全。大学生综合测评以指标来衡量一个人的综合能力不够准确。一些指标包括思想品德都量化成分数,以单一的排序为手段。而对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定性表现考察过少,只是单纯定量的加分与减分,这导致了总分的高低不能够真是反映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
(4)评价体系功能存在单向性。在大学生综合测评实施过程中,评价工作大部分都是自上而下的,缺乏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其实,反馈与改进也是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而现行的体系中却缺少对反馈机制的设置。在评价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漏洞与缺陷,而反馈的工作就是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由于反馈过程的缺失,无法保证测评的有效性,不利于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
(5)操作缺乏公正性与透明性。具体操作中可能会存在评分不够民主的弊端,致使许多同学不完全清楚“加”、“减”分到底来自何处,致使综合测评变成了“综合调整”;加分制的不合理以及加分的混乱有可能使许多同学“想尽一切办法”得到加分的“凭证”,从而引发出了许多的关系分、人情分;如此种种,都可能歪曲了综合测评的激励效果[5]。
当然高校大学生综合测评制度不可能完美无缺,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综合测评对高校学生激励效果明显,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高校教育管理者应当以学生为对象去体验、发现综合测评的问题。高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意见的重视,通过访谈、调查或信箱等方式去询问学生,发现其中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从而完善广州高校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健康、良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449-450.
[2]张润.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变革探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3]林妙玲,韩慧芳,等.新时期下对高校综合测评的若干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03).
[4]杨攀攀.关于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现状的思考[J].网络财富,2010(12).
[5]李哲谦.大学生综合测评系统应用的问题及对策[J].科教文汇,2010(25).
作者简介:张向阳(1974—),男,湖南岳阳人,硕士,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经济系电子商务教研室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网络创新与创业教育。
大学生综合激励机制 篇4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现状
现有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用来对大学生各项素质的发展水平作出等级评定及量化的鉴定。其内容包括各项评定的指标、综合测评工作程序、测评结果的使用这几个方面。其中指标是由德智体成绩和附加附减分构成。测评工作主要由辅导员、学生导师、班干部、学生代表等组成的测评小组来执行, 每学期累计一次成绩, 每学年总评一次。测评的结果主要用于各类奖学金、评选先进个人的定量依据, 也作为用人单位的参考依据。
当前的测评体系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导向作用, 但是这样的体系显得孤立、静态, 难以构成循环。大多数高校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中的反馈机制[2]是缺失的, 即使有也大都不够全面完整。
二、构建带有反馈机制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必要性
以往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往往体现的是专家组、教育工作者等测评体系设计者的理念, 这种状况, 不利于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了解。
1. 不利于体系的完备化、合理化。
目前的测评体系往往仅仅是先对学生进行各项考核, 然后定性定量的给个评价, 一测一评就结束, 系统本身的一些诸如指标的设计是否合理, 哪些需要改进等问题却不得而知。这样的测评方法导致体系没有自愈能力, 难以纠正偏向与失误, 一些新的方法、理念也难以注入体系中, 导致体系难以优化、合理化。
2. 不利于对学生作出公正的评价。
测评体系由于没有及时得到反馈信息, 体系中的问题依旧留存着, 这就会导致在给学生进行下一轮测评的时候依旧沿用带有“缺陷”的测评体系, 难以给学生作出公正全面的评价。
三、构建带有反馈机制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主要环节
建立一个带有反馈机制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 主要方法是在原有的体系中增设一个反馈单元, 这样测评体系就不是一成不变的静态体, 而是一个“测评→反馈→修正完善→执行→测评”这样一个动态的循环体[3], 如此既使体系更加完整又有了自愈能力。
1. 反馈的主体
反馈的主体应当是多样化的, 应当包含与测评体系有关的各类人, 如学生、老师、专家、用人单位, 等等, 覆盖面广, 所汇集的反馈信息才更加具体。
学生是受测评者, 是与测评体系关系最紧密的群体, 他们对测评体系有着最直接的体会。因此他们应为反馈主体的主力军, 其中学生也应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校受评的大学生, 一类是已经毕业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4], 在校学生对于测评有着最直观的感受, 他们熟知体系的优缺点, 而毕业的学生有过受测评的经历, 加之其走上工作岗位后对测评体系中的各个项目等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能结合工作经历给出独到的反馈意见。
老师是测评的实施者, 在其多年的测评经历后往往能发现体系的不足, 能提供操作性较强的改进建议。
专家是测评体系的制定者, 他们能宏观地把握整个体系, 从大局大方向着眼, 提出“革命性”的反馈。
用人单位可以根据招收来的学生的素质情况, 结合测评体系指出体系中所缺失或不合理的地方, 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反馈。
2. 反馈的内容
反馈是经过测评后各方面的人对测评体系所给的意见和建议。其中意见应当是对测评体系的评价, 切实中肯地对体系做出客观的评价, 明确其优缺点, 指出哪些为优势应保持, 哪些存在不足需要改进, 哪些有弊端要舍去, 不光对测评中的内容提出意见, 还有测评的方法、操作程序等一系列的项目。只提出意见是不够的, 还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与之相关的建议。用人单位可以把其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提出来, 写到测评体系中作为测评指标项目进行考核。大家各抒己见, 集思广益, 聚沙成塔, 综合起来就能对体系产生莫大的影响。
3. 反馈的形式与操作
首先反馈的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 其主流方式有以下几种。
(1) 建议书
学生在受测评和老师在实施测评的时候一定会遇到方方面面的问题, 学生或老师将遇到的问题收集、整理起来, 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形成建议书等书面材料交与测评中心审核。用人单位根据招收的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情况结合其平时的工作表现提出他们对测评体系的意见和建议, 把这些整合成建议书交给测评专家组。这种方式是最常见也是最行之有效的。
(2) 即时反馈
有时反馈的方面和内容不多, 没有必要形成书面材料的时候, 可以采取即时反馈的方式。学生一旦有了想法或建议就可以立即找到相关老师, 当面向老师反馈, 老师有了想法和意见时也可以及时当面反馈给测评小组。这种反馈方式比较直接, 也比较快捷。
(3) 间接反馈
有时候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当某个或某些同学有了好的想法却难以继续走下去的时候, 可以召集一些同学和老师召开头脑风暴会议, 大家共同讨论研究, 进言献策, 最终形成方案。这种方式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和时间, 却比较容易形成有价值的反馈。
4. 测评组的工作
一方面测评专家组会收到大量的反馈信息, 另一方面测评小组本身也要展开问卷调查、随机走访、召开师生座谈会等相应的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来获取反馈信息。得到反馈信息后测评小组要注意及时收集、整理、汇总, 然后对汇总的反馈信息进行认真的分析、调查和研究, 将其中的反馈信息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选择其中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可操作性强的反馈信息, 交付给专家组, 由专家组专门开展研讨论证会议, 把这些反馈信息整合成正式的书面材料写入现有的测评体系中, 将不合理的内容合理化, 不公正的操作方法公正化, 并在下一轮的运作中投入实施。
四、反馈机制为现有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带来勃勃生机
加入了一个反馈机制, 就像给一湖水引入了一个泉眼, 从此不断有新鲜的泉水注入湖中, 使得体系处于不断自我更新中, 充满勃勃生机。
1. 有利于体系日臻完备。
引入了反馈, 使得体系能不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 并且及时得到解决, 使它处于常换常新、不断升级的状态, 这样的体系不是一潭死水而是一个良性循环, 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2. 有利于监督测评的运作。
引入反馈机制, 让各方面的人都介入进来, 使得测评工作处于公众监督的状态下, 这样的测评体系会更加公平公正地对学生作出正确的评价。
3. 有利于提高师生群体对待测评的积极性。
有了反馈, 师生与测评体系贴得更近了。以往, 老师和学生都是被动的实施测评和接受测评, 体系一成不变, 老师和学生都很少了积极性。现在加入了反馈, 师生都成为测评体系的主人翁, 积极性会大大的提高, 有利于推动测评体系的发展。
“要看明天的社会, 先看今天的校园”, 蔡元培先生的这句名言, 揭示了学生的素质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同时也表明, 高校的各项工作都要围绕素质教育这个中心。带有反馈机制的测评体系是一个健全的测评体系, 它是对原有体系的改进和升华。当前世界竞争日趋激烈, 社会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大学生所要学的知识和技能越来越多, 此时各种各样的信息通过反馈机制不断地注入到测评体系中, 使得体系能不断更新自我, 有了自愈能力, 自始至终处在前沿, 站在高处, 从而系统、合理、全面地对每一位学生作出公正的评价, 为培养更合格出色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服务。
综上所述, 构建带有反馈机制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确实起到了优化体系和完善体系的作用, 它始终发挥了正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更加与时俱进, 更出色地执行其测评使命, 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 推进素质教育在高校的改革进度。
参考文献
[1]喻华杰, 颜冠群.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弊端与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 2006.12, (中旬刊) , (28) .
[2]廖善才.建设灵敏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理论界, 2005, (12) :49-50.
[3]周姗姗.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9, (十二) , (115) .
员工工作综合激励评语 篇5
2. 在国际知名企业工作的小何当初也是千挑百选被公司选进来的,在小何看来,公司的制度很完善,努力做一定会有回报,但努力的同时,他也希望能够得到一些鼓励。“对于我来说上司的鼓励是一种催化剂,例如全公司的装修我一人负责,开始怕做不好,有些憷,上司说了一句:你是最合适的,别人也没干过,有事多商量。我忽然觉得很自豪。最后工作结果还不错,大家还比较满意。最高兴的是我发现了自己的潜能,我在家是连菜都不管买的。”
3. 该同事工作热情高;人品端正德行优良自身修养较高对待客户诚信;对待工作严谨处处为公司考虑,能够虚心接受同事给予的建议并改正;学习进步较快受到大多数客户的好评。
4. 该同事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服从整体安排,爱岗敬业,业务知识扎实,业务水平优秀,与北区各位经理相处融洽,树立榜样,胜任北区大区经理工作;人品端正做事塌实行为规范对待所负责区域进行有效指导,并提出建设性意见;高度敬业,表现出色。
5. 该同志爱岗敬业,认真负责。在单位组织的各项业务学习考核中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能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还能够协助其他同志开展各项工作。
6. 该同事勤恳务实,善于学习,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注重个人成长;工作成绩进步大,业绩发展迅速,或有效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从而在工作中收到良好效果;悟性较强,能很快适应新的岗位,在新的业务区域可以立即开展工作;能随时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工作方法和端正心态,不断反思自己,注重个人成长;能在业余时间精专业务知识,提高工作能力;悟性高,工作认真勤奋,吃苦耐劳,进步很快,在新人中起到了榜样作用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锐意进取,起到带头作用成长员工优秀的业务水平,为公司创造出较好的企业效益,与同事相处和-谐。工作认真,负责。
7. 该同事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认真负责,业务水平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关心同事,非常值得大家学习,新晋社会如此努力难能可贵,今年完成了公司制定的任务,态度端正,办事方法有改进,工作有进步,该员工做事情踏踏实实做人本分,能够虚心接受市场招商经理的建议,努力学习不足之处;大力开发所负责区域的空白品种,并积极和经理进行各种环节的沟通;在xx年x月份进步异常迅速;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处处为公司考虑,不记个人得失。
8. 工作成绩进步大,悟性较强,能很快适应新的岗位,能随时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工作方法和端正心态,不断反思自己,注重个人成长,能有效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从而在工作中收到良好效果。
9. 优秀的业务水平,为公司创造出较好的企业效益,与同事相处和谐。
10. 该同事今年工作成绩进步大,工作认真,业务知识扎实,业绩发展迅速,工作态度端正,遵守公司规章制度,能积极完成公司的任务
11. 该同志勤恳务实,善于学习,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注重个人成长;工作成绩进步大,业绩发展迅速,或有效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从而在工作中收到良好效果;悟性较强,能很快适应新的岗位,在新的业务区域可以立即开展工作;能随时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工作方法和端正心态,不断反思自己,注重个人成长;能在业余时间精专业务知识,提高工作能力;悟性高,工作认真勤奋,吃苦耐劳,进步很快,在新人中起到了榜样作用。
12. 该同事工作认真负责,爱岗敬业,服从整体安排,形象良好;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锐意进取,乐于助人,关心同事,与同事相处融洽,善于合作,起带头作用,专业技能业务水平优秀,为公司创造好的企业效益。
13. xxx在我单位试用期间,工作态度认真,积极主动,尊敬领导,团结同事,待人诚恳,该同志退养以来,没有了外界的监督和约束,但仍能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并且不忘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约束自己,克服困难,积极主动,较好的完成了退养四支部的各项工作,几年来连续受到总厂退管处党组织的表彰。
14. xxx政治上坚定,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强,有比较丰富的领导工作经验,组织领导能力和宏观决策能力较强,工作思路清晰,注意抓重点带全局。他抓班子带队伍能力强,重视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问题坚持集体研究决定,注意调动各方面积极性。xxx有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改革创新意识强。对中央关于xxxx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领会较深,并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xxx事业心责任感强,工作务实,重视和关心群众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待人热情,平易近人,严格要求自己。
大学生综合激励机制 篇6
关键词:中学政治;综合素质;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2-0350-107
科学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心健康、劳动技能等综合素质,是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为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个性,为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是当前评价改革的重要任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有效评价能够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全面地发展,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综合实践能力,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和提高。笔者结合政治课教学的特点,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如何在课堂中运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
一、经常性评价要贯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要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鼓励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行为当中,使评价实施经常化。在课堂上,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评价是多方面的。要不失时机地评价,让无形评价悄然作用于课堂,让有形评价真切、自然。评价学生的学习方式、创新精神、评价学生的自主表现、合作意识,评价学生的潜力及发展。例如,思想品德课上,对学生流露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要给予中肯的评价,以加深学生的道德品质。整节课大部分学生伴有满足、成功、喜悦、顿悟等体验,从教材和学习中得到了生活、情感等方面较深刻的感悟,并能总结学习所得。
二、过程性评价推动学生的发展
评价的价值不在于甄别和选拔,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要重在过程性评价,多角度多侧面地观察了解、调查交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生成长档案的使用可以记录学生成长的足迹,点点滴滴中尽显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学科教学中可以把学习档案与成长档案整合起来,记录学生的德与行、学与思。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师生共同建立《德行绩能》档案,通过师生交流确定评价标准,坚持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易于量化的内容以量化为主。而对情感领域、心理品质、德育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等不易量化的内容,则以学生的突出表现和实证材料为依据,实行分层评价。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丰富档案内容,学生的学习感受、生活反思、走访调查报告,经历体验再现,多样的信息在档案中反馈,学生综观成长的历程会生发有所激励。此外,在档案中融入教师、同学、家长以及他人的评价,会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启迪。激励学生进行档案间的交流,促使学生作横向的比较和自我鉴定,既为自己定位,也在交流中学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互动性评价激励学生进步
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习惯,让学生心中有杆秤来衡量自己,并鼓励勤记录勤反思,自我总结的过程也是自我间的互动。教师引导学生主动与家长交流,主动获取家长的评价,教师还要通过座谈会、书信、家访、电话联系等多种方式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情况,在评价中给学生欣喜,去努力发现学生忽视或未发现的潜在优点来激励学生进步。同学间的评价也尤为重要。学生的言语评价客观又带着情感色彩。同学的一个眼神、一次掌声、一场辩论、作业展览、合作学习等都是无意间的互相评价的过程。教师在其间要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鼓励学生充分表现,赢得评价,引导学生评价他人,认识自我。
教师是调动互动的评价杠杆,利用好学科教学给予学生发展性评价。在思想品德课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人性化评价中肯;鼓励化评价真挚;赏识性评价触动学生的心灵,这样的评价真正发挥了它的导向功能。
评价就是一种鼓励与鞭策,无论是自评还是互评,都应强调其客观性并带有鼓励性,尽量找出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信心,这样的评价才能起到增强其勇气和进取心的作用。评价是一种情感互动的过程。在理智、情感与行为的统一作用下,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促进被评价者与评价者的主客体状态良好转化,起到互动作用。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注重评价方式多元化和科学化,使学生增强自尊,树立信心,掌握更多的发展本领。大部分学生能自主学习、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学习。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给予即时即地的评价,发现学生的成绩、长处及时给予肯定,教师用激励的眼神、喜爱学生的动作,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课堂上生生之间能友好、较有效地合作学习;能相互给予指点帮助或大胆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
总之,评价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进行有效的评价。因此,教师要从评价内容、依据、主体、焦点及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尝试,有效的评价既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又是促进教师、学校发展的手段。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只要开动脑筋,多想办法,对教学评价多学习、多探索、多研究、多实践,就一定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并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激励每一位学生都要主动学习,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活力、更有实效!
参考文献:
[1] 邓演平,李红.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成绩评价的依据、特点与原则初探[J].大学教育科学,2005(5).
[2] 夏兴春.教学评价——教学工作的催化剂[N].黔西南日报,2010.
[3] 张衡.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2.
[4] 张瑞.理解与超越: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1.
大学生综合激励机制 篇7
教学督导是院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 在院校教学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监督和指导作用, 它能够第一时间准确地反馈一线教学及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并及时讨论解决问题的对策, 使问题尽快得到解决。科学有效的督导机制对促进教学秩序科学化、规范化, 提高教学质量, 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近年来, 教学督导工作在各大高校已经全面展开, 并成为各大院校教学监控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 随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如何建立和完善教学督导机制, 建立一支适应现代化综合大学发展需求的学习型、创新型、研究型的教学督导队伍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
二、目前国内综合大学教学督导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1.对教学督导工作的职责不明确
很多院校所实施的教学督导工作都是狭义上的教学督导, 督导面窄、深度浅、力度小。所实施的教学督导一般是组织一批离退休老教授、老专家成立督导组, 主要是出入课堂, 听听课, 在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提提建议。这仅是从事的课堂教学督导。而教学督导工作是对整个学校的整体教学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指导。包括对整个学校经常性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估, 提出改革意见。当好学校领导和机关的参谋和顾问, 参与学校对教学工作中重大问题的研究, 在各级领导和机关教学管理工作中出谋划策, 能够及时发现教学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向领导和机关提出建议。
2.督导内容简单, 督导方式单一
教学督导包括教学管理督导、教学实施过程中如何教以及如何学的督导。但大是多数院校只注重课堂教学督导, 仅对教师的课堂教学, 包括教师的课堂设计、教案、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检查, 而忽视了教学管理工作督导以及学生的学习质量、学习效果检查、督导。比如, 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学场地、器材的准备、管理以及教师的试讲、辅导员的到位情况, 还有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落实情况、教学准备组织情况、跟班听课情况等;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掌握课程标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自我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等情况都还处于教学督导的盲区。而且在督导方式上督多导少, 甚至是有督无导, 往往发现了问题, 但没有相应的整改措施。
3.教学督导缺乏科学的运行机制和制度保障
当前院校教学督导工作制度还不健全, 没有正规的运行机制。比如教学督导工作计划的制定;督导工作过程的组织实施;专家督导组成员的聘任;督导结果的反馈、处理等, 都缺乏具体成文的规章制度, 使得教学督导工作随意性大, 没有权威性, 因此有效性也得不到提高。
三、建立健全教学督导工作体系, 使教学督导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1.建立多级督导体系 (校、院、系) , 明确督导职责
随着综合大学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 原有的直管式督导存在着督导层次少, 深度、力度不够, 督导效果难以保证等问题。为此, 综合大学需要建立多级督导体系。各级教学督导组成员由教学经验丰富的在职或退休教师和教学管理干部组成, 中青年和高学历教师应占一定比例。
校督导组成员在院督导组成员中推荐产生, 报校领导审定。校督导组采取“分散办公、有事集中”的工作方式, 负责检查各学院贯彻落实学校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制度情况, 确保按纲施训;对全校教师、学生进行教与学的监督指导;检查全校的教学设施及维修情况;检查各学院的教学督导工作, 定期进行教学工作形势分析, 查找问题, 提出对策;参与开展教学法研究, 协同教务处组织全校性的教学观摩、教学评比以及教学质量检查和重点课程建设评价等工作。
院督导组是在院领导以及业务管理部门指导下展开工作, 负责检查各系、教研室、学生处贯彻落实校、院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制度情况;检查人才培养方案和年度教学工作计划的落实情况;听查本学院各班次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 主要检查教师的课堂设计、教案、教学场地器材的准备;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学态度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是否恰当、教学内容组织是否合理;教师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等情况, 以及检查辅导教师到位情况和辅导效果。并根据掌握的情况, 对督导单位和个人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了解和掌握全院学生学习的总体情况, 同时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系督导组组长原则上由系主任担任, 成员由教研室领导和本系在职或退休教授组成, 主要以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为依据, 坚持督中有导, 听查本系各期、班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 主要检查教师的授课内容是否翔实, 对内容的理解是否准确, 对教学过程中重点难点把握是否得当。对系教学管理等工作有重点的监督、检查、指导、并为教学管理工作提供咨询;对全系学生进行学习督导, 检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自我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等情况, 分析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规范教学督导工作制度
(1) 督导组成员聘任制
各级督导组成员要实行聘任制, 任期一年, 要签订任期内工作职责保证书, 主要从教学经验丰富的在职或退休教师和教学管理干部中选拔聘用。督导组成员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 熟悉国家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从事8年以上的教学工作, 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或教授、副教授职称, 具有完成学科、课程建设指导、建议、咨询的能力;熟悉高等教育教学规律, 熟悉创新教育、现代教育教学、教学管理等理论;熟悉教学督导与评估理论、方法、和技术并能运用于实践;思想作风正派, 原则性强, 办事公道, 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 有较高的威信。
(2) 听课制度
各级督导组要分别制定听课计划, 分小组进行听课, 督导员每学期对每个教员至少听两次课, 听课后及时与授课教师沟通交流提出意见。
(3) 督导联系制度
校督导组与院督导组、院督导组与系督导组、系督导组与教研室要建立联系制度, 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查找问题, 制定整改措施。
(4) 教学督导例会制度
系督导组每月召开一次教学情况汇报会, 院、校督导组至少半学期要进行一次教学形式分析会, 主要议程是汇报、分析一线教学督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并讨论解决问题的对策, 同时交流督导工作中发现的先进典型以及成功经验并加以宣传和推广。
四、结束语
总之, 教学督导是督导者和被督导者合力共同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交流活动, 是督导者帮助被督导者提高能力、素质、水平的探讨过程, 在这样的交流和探讨过程中要以真诚为桥梁, 合作、共享、互动为纽带, 相互尊重, 相互支持, 使得教学督导工作发挥出真正的促进现代化高校发展的助推剂作用。
参考文献
[1][美]James Nolun, Jr.Linda A.Hoover.兰英译.教学督导与评价———理论与实践的结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
大学生综合激励机制 篇8
根据高教2007年1、2号文件, 全国各高校全面组织和实行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 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文化素养,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可以说是为了更好地走出传统的教学以课堂灌输为主, 尤其是工科院校学生的动手能力差, 走向社会难于适应以及目前的就业压力等提出的一个较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措施。从国际发达国家的经验也可以知道,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社会的需求, 是缓解就业压力、鼓励创新的有效途径。
二、我校机制专业如何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一门研究机械制造理论、制造技术、自动化制造系统和先进制造模式的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目标很明确, 就是将机械设备与自动化通过计算机的方式结合起来, 形成一系列先进的制造技术, 包括CAD (计算机辅助设计) 、CAM (计算机辅助制造) 、FMC (柔性制造系统) 等等, 最终形成大规模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IMS) , 使传统的机械加工得到质的飞跃。我校除了在培养模式上注重实践环节, 如加大实践环节的学时数, 多设置实验课中综合训练项目等。在此基础上,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院及学校每年都会拨出专项资金用于资助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对院级优秀的作品推荐到学校参赛, 对校级优秀的作品参加市、省级机构创新大赛、为老服务等活动, 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这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 也促进了教师间的合作。以前普遍认为, 高校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大家知识储备大, 技术能力强, 个性也强, 不好协调, 合作起来困难。但当集体为了学生能力的提高上, 所有老师目的是一致的, 这反而让教师们更好地将知识专业特长用到一件事上, 达到了非常好的优化效果。例如, 我院的太阳能制冷背包用到了机械专业的知识, 同时也用到了制冷、热动专业的知识。再例如, 我们学生设计的海底贝类苗播种机, 既用到了水产养殖的知识, 又用到了机械自动化专业的机械手以及电信专业的水下信号意别等等。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让我校多个学科专业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合作渠道。学校在多次举办类似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后, 也不断总结经验, 现已形成一套良好的机制。从教务处到学生处针对不同的群体都设立的相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 中心为全校各专业有想法的学生服务。可以说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正逐渐走向成熟。但仅这些还远远不够, 我们的高校培养计划在这方面考虑得相对较全面, 但实施起来还有许多困难。社会也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接纳在校大学生实地实习。这些都制约了大学生这方面能力的提高。
三、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 大学生毕业就失业已成了社会上的普遍看法。在这种情况下, 大学生创业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 这也为高校培养模式方案的提出指明了方向。各地也纷纷出台开展一系列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虽然高教部实行这一措施是为了大学生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但由于时间不是很长, 各学校都在摸索探讨最优的方法, 这一活动依然还有侍完善的地方。一是受众学生数少。这有许多原因。大部分高校还没有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纳入到培养计划中来, 各高校还是较注重学术型、研究型模式的培养, 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还没有一个较完整系统的体系, 学生还没有主动就业的想法, 基本上还是被动者居多, 就不了业被动创业为主, 所以没有良好的基础准备, 成功率不高;对教师和学生的激励机制不建全或没有, 学生和教师完全凭个人爱好, 投入的主观能动性差, 政策上的想法是好的, 但实施起来, 教师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 因为在高校中尤其是在各名校中, 带学生做大创活动成了科研能力差、不入流的工作, 跟进级、升职不挂勾, 自然教师的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 也就谈不上投入和敬业了。还有学校的实验条件限制包括设备和场地及专职人员, 这也使得大创活动受众面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二是学生有功利思想, 各高校对待大学生参加的市省部级的各种比赛有特殊的奖励方式, 比如对于有违纪行为的学生, 如果能够拿到以上的奖励可以取消处分。另一个思想就是有这种比赛的奖励对就业有益当然这是一个积极正能量的想法。总之, 如果能够从学生和教师思想深处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 让学生从动手完成一个零件一个机构中找到兴趣点, 从被动到主动;学校对指导学生科技活动的人员给予相应的激励措施, 效果会更加显著。三是从我们对每年对毕业生就业的调查统计看, 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案例较少, 通过走访毕业生, 有几点值得学校、职能部门以及社会思索。没有启动资金是一个方面, 主要的是找不准行业和市场, 没经验也无所借鉴, 且职能部门给予的优惠政策较少办事还过于烦琐。纠其根本原因一是中国的教育在这一块还与发达国家差距太大有待学习和提高。二是政府和社会对大学生自主创业从认识上到行动上还没有充分的信任和支持。虽然任何事业都不会轻易成功, 大学生创业也是一样, 但只要我们踏实地一步步去改进, 总结经验, 逐渐完善, 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会越来越深入到社会每个公民的思想中去, 相信我们国家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出现“比尔, 盖次”、“乔布斯”级的人物。
四、未来的发展
我们国家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还属于初级阶段, 理论研究很少, 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近几年来, 教育专家们更多地关注到这方面的问题, 在慢慢地丰富和完善。但目前研究较多的还是从教育培养模式上如何体现这一活动, 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从校内到校外的各种可行性方案。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绩, 比如最著名的德国, 以及美国、法国、英国、瑞典, 还有韩国, 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美国大学生的“创业计划”大赛是一种成功模式。创业计划, 又名“商业计划”, 是让参赛大学生就某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或服务撰写创业可行性报告, 并由学术界和企业界名流当评委, 选出优胜者。在企业界积极参与下, 一些获胜的可行性报告最终能获得风险投资。创业计划在美国高校中由来已久, 自1983年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举办首届商业计划竞赛以来, 美国已有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在内的20多所大学每年举办这一竞赛。此竞赛之所以成功, 美国教育专家认为, 每个高校在利用自己的“名校效应”为年轻学子们创造创业机会。各个高校请企业届、学术届、社会名流作为评委目的就是宣传学校, 宣传他们的学生, 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被投资的机会。同是亚洲国家的韩国, 这方面就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 韩国的大学生的就业想法跟我国基本相同, 毕业后想去名企、大企业, 将来的目标为高管和CEO。但金融危机后, 就业压力的增大使得韩国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 韩国成立了“创业支援中心”, 一方面缓解就业压力, 另一方面也减少大企业垄断市场的弊端。又一个值得学习的国家就是瑞典, 瑞典的创业教育涵盖一生, 从小学到大学直至研究生, 他们从小就会开设创业课, 请成功的企业家进校讲座, 从“小小企业家”、“年轻企业家”一点点培养。综合起来, 有几条可以学习的地方, 一是政府支持, 如美国政府建立的中心企业创业中心, 为大学生减免税、免费咨询、简化手续等;再如, 英国王子创立的“青年创业计划”, 法国的“十大青年项目”, 法国大学生创业可领取政府补贴等都反映了政府对此的重视。二是利用社会资金力量, 为创业者提供资金保障。三是学校开设创业必修课和实践课程。四是各种创新创业竞赛活动。总之, 无论是政府重视、学校训练及社会支持, 目的都是以“创业促就业”, 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实现自身的价值。
摘要: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实行历史还很短, 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虽然有许多成功的实践案例, 但受重面小, 还没有真正地体现出此活动的目的和作用。另外, 社会对大学生创业还没有深刻认识, 社会支持不够;学生从小所受的教育在这方面培养的很少, 基础准备差;走向社会后没经验且可借鉴的经验较少, 成功的困难较大。今后还需要积累经验, 多向发达国家学习, 总结抽象出完善的系统理论和可行性方案, 更好地融入到大学生培养模式改革中来, 为国家培养出较好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素质、能力强的技术人才。
关键词:理论体系,基础准备,可行性方案,培养模式改革
参考文献
[1]李锋, 等.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考与探索[N].光明日报, 2012-06-17 (16) .
[2]许国彬.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以及经难借鉴[J].青年探索, 2013, (2) :38-41.
[3]高原.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过程管理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教育, 2013, (12) :158-160.
[4]李燕凌.大学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 2008, (10) :132-133.
[5]邹建芬.大学生创业能力开发与培养的路径探析[J].高校教育管理, 2011, (11) :91-95.
大学生综合激励机制 篇9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 建章立制工作有待深化, 规范化管理需要加强。军队综合大学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体系虽然已初步建立, 但对于新问题、新事务缺少细化的规定, 仍按照建制部队的上下级管理关系和模式, 进行管理权限的划分, 缺乏院校、科研院所的特征, 特别是缺乏综合大学的特点和针对性, 是较为简单、片面、粗线条的制度体系。此外, 由于大学财务管理规定较为粗放, 并且指是起到宏观规范和指导作用, 各专业学院制定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有与之相悖的情况, 规章制度有失统一、规范, 影响了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迫切需要规范化管理。
第二, 校、院关系本位主义明显, 财务有待统一。一是军队综合大学由几家专业学院合并组成, 合并后从各专业学院抽调人员新建一个大学机关, 各专业学院基本保持原状, 形成“立足大学办学院、依靠学院办大学”的小机关、大学院的办学格局, 其实质上就是增加一个大学管理机关, 各学院仍自成运行体系。这种校、院两级的体制, 在没有实现实质性融合的情况下, 本位主义的表现严重。二是个别单位严重违反规定, 人为分割院校两级管理, 在院校调整、系室重组的过程中突击花钱、集中发钱, 导致大学和单位家底经费这个原始基础的空虚。三是少数学院领导忙于出“政绩”, 热情有余, 理性不足, 不与大学的建设步伐保持一致, 急功近利地将有限的经费用于“形象工程”建设。
第三, 部门家底校、院党委难以动用, 条块关系紧张。校、院主管作为党委班子核心主抓全面工作, 直接抓财务工作, 一般往往把注意力放在优化校区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等事关全局的硬件建设上, 这些硬件建设主要属于行管后勤工作, 看得见、摸得着, 经费执行情况容易掌握, 有硬性指标可供考核。而教学科研工作虽然是中心工作, 但考核工作成效的标准是具有弹性的, 投入与产出效益比不易衡量, 分管领导往往会从部门角度出发, 关起门来办好自家事, 只管伸手要保障, 对于大学发展的关键环节之所急却无动于衷, 部门利益思想严重。因而易导致校、院党委难以动用部门家底经费进行宏观调控、综合平衡, 出现“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局面。
二、深化改革的目标
目前各大学初步形成了综合基础型教学、科研与教学并重、军事化管理与开放创新式办学的建校思维共识, 树立大学意识、凝聚人员思想、优化学科重组、加速队伍建设, 立足现有条件有重点地进行稳步建设, 实现了“1+1>2”的实质性合并, 显现规模化后的学科互补和教研资源共享优势, 密切结合部队建设需要, 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军事人才, 研发高水平军事科技成果, 争创国际一流军事学府。办学理念的科学定位为开展系统化财务管理机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就财务管理机制改革而言, 笔者认为必须在研究如何使教学科研经费围绕教学科研设施建设、网络化教学平台建设更好投入使用, 使行管后勤经费围绕大基础合训、科技兴管、社会化保障、与校区发展规划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做好保障的基础上进行目标的定位。
第一, 鲜明的综合大学集中统管意识。所谓军队综合大学, 首先体现的就是“综合”二字, 即学科的综合、队伍的综合、管理的综合、保障的综合。财务管理机制的深化改革首先就要在“综合”二字上做文章。综合大学意识是综合大学财务管理假设的前提之一, 也是改革的目标之一, 深化综合大学财务管理机制改革必须以树立鲜明的综合大学意识为指导原则和设计基础, 并且不断巩固其在财务管理意识形态中的地位。
第二, 制衡的综合大学财权配置结构。形成权力制约和均衡的财权配置结构是军队综合大学财务管理机制改革的一个基础目标。目前综合大学财权配置呈现的是统管无力、过于分权状态, 权力缺乏制约、格局出现失衡, 必然导致财力的分散、流失、浪费, 宏观调控乏力。因此, 建立此目标要做到以法制权、以权制权、正确处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通过制度规范和合理界定校、院党委、部门间的财权配置, 构建集中统管、集体理财、职能均衡、权责明确、民主制约、程序简捷的财权结构。
大学生综合激励机制 篇10
关键词:高校班主任工作,工作效,本科教学综合改革
一、调查对象与内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班主任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1]2013年北京工商大学修订了新的《班主任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深入了解目前学校班主任的工作现状,笔者通过对9个学院63名班主任、344名本科年级学生开展问卷、访谈等形式的调研,了解到现阶段班主任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结合13版《班主任工作条例》对班主任工作的调研
在班主任层面,调研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何看待自身的班主任工作、开展班级建设的困难以及如何切实提高工作成效,汇总问题集中分析如下:
1. 教学科研任务及家庭生活压力与班主任岗位职责的矛盾。
82%的受访班主任认为自身的主要职责仍是任课教师、科研工作者,学校的定位是教学研究型大学,对教师科研任务量的要求逐年递增,班主任既要从事专业教学工作,又要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一些班主任的工作仅限于学期始末的两场班会。87%的受访班主任均已组建家庭,来自家庭的琐事繁杂,购房、子女教育、老人赡养等问题压力较大,时间和精力多有限制,加之工作经验不足,方法有限等问题,常感到分身乏术、力不从心。
2. 两地教学不利于班主任效能的发挥。
北京工商大学由于两地办学,绝大部分低年级学生(大一至大三)在良乡校区学习和生活。据调查,76%的受访班主任表示需通过学校班车前往良乡授课,课程结束后再乘坐班车返回航天桥校区,87%的班主任表示受两地办学交通不便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很少有机会与所带班级学生深入开展学业指导或进行深度辅导,无法完成对学生宿舍的走访与宿舍文化建设相关活动。班主任与班级学生的面对面交流只能局限在班级整体无课时间段或牺牲周末休息时间亲自赶往良乡,客观上造成了班主任工作效能不高的问题。一些班级由于学生专业分流、教师进修及休假、班级转移校区等原因导致一个班主任不能四年持续带班,影响了班级建设的延续性。
3. 班主任与专职辅导员工作边界的矛盾。
有86%的受访班主任认为自己的主要工作职责局限于在召开班会、选拔班团干部、学业指导、就业推荐等方面,抓不住工作重点,缺乏对班级学生的管理和责任意识,导致工作形式主义,出工不出力。访谈中有些班主任认为导致班主任工作效能不高是因为主观认知问题,班主任认为工作是兼职的,平时不实行坐班制,辅导员的工作是专职管理学生的,工作由面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向具体的管理和服务拓展,有时甚至直接处理班级当中的学生个案问题,实际代行了班主任的职权。[2]尽管13年条例提高了班主任的待遇,补贴由每月40元涨至每月200元,但56%的班主任认为补贴太低,岗位“形同虚设”。这些情况都是导致班主任工作效能不高的原因。
4. 班主任选聘与指定的矛盾。
有70%的14-12级(大二—大四)的受访班主任都有过新入职就被指定为班主任经历。其中,新班主任与大一新生磨合期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因为双方都是“新”人,新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与学生学业辅导方面都缺少经验。条例规定“班主任工作作为教师的社会工作纳入教师年度考核,无故拒绝学院选聘承担班主任工作或班主任工作考核不合格者,不能晋升高一级技术职务和申报校级荣誉称号。”使得想要入职后晋升副教授的年轻教师无论对班主任工作感兴趣与否,都必须承担班主任工作,这也是导致班主任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部分班主任对于学校布置的班主任工作疲于应付,填写《班主任工作手册》敷衍了事,使得班主任工作远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影响班主任工作效能。
2015年秋季学期,北京工商大学对2015级新生班主任选聘和指派工作做出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条件,要求班主任必须由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承担,并且要自始至终担任一个班四年的班主任工作。
5. 管理考核与量化成果的矛盾。
条例规定:“班主任评价在每学期期末与教学系统‘学评教’工作同时进行。在考核的过程中学生评价占70%,学院评价占30%‘,班主任工作评价’得分连续两个学期均很低,并且学院通过其他办法了解到班级大多数学生对班主任很不满意,则班主任工作学年度考核为不合格”。
学校教学系统“学评教”对班主任评价指标的打分问卷包含,10个量化指标问题和2个开放性指标问题。其中量化指标中对于“深入班级听课,参与班级活动,定期召开班会,及时处理班级事务”缺少量化的实际依据,也导致班主任的评分较为依赖学生的主观印象。条例实施以来,各学院没有出现考核不合格的班主任。另外,学校对班主任工作缺乏激励与约束机制。监督及激励机制不到位,班主任绩效考核与职称评定、评奖评优和岗位聘任等事宜不直接挂钩,使得班主任工作实效性不明显。
在1月份完成的全校学生对班主任的学评教打分中,15级的83名副教授班主任得分,90分以上82.5%,80分以上13.8%,70分以上3.8%。从访谈中得知,新生入学后对班主任的认知还停留在高中时代,在第一学年对班主任的评价均带有良好的感情色彩,但也存在由于学生不喜欢班主任教授的课程造成评价结果与实际不符,容易导致班主任为了获得高分讨好放纵学生,最终使班主任工作偏离航道。对比高年级班主任得分情况,高年级学生打分更加趋于理性,长时间的磨合使学生对班主任进行评价时更具客观性。
(二)班主任职能履行现状与学生满意度的调查
1. 根据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班主任开展的工作以主题班会为主,活动形式有待创新。
有290名受访学生表示班主任组织开展过主题班会,140名表示做过思想工作,120名表示班主任宣读过政策,70名表示参与过评优活动,50名表示参加过学院的集体活动,只有40名表示班主任参加过班级的课外活动。数据显示班主任在高年级的指导作用逐渐减弱。被调查学生中,认为现任班主任与辅导员的作用相比较:“两者作用都大”的同学居多数,占36%,同时认为辅导员作用大的占32%,认为班主任老师作用大的占26%。
2. 班主任指导学生学业频率较低。
指导学生学业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据调查,有42%的班主任指导过一次学生学业,有14%指导过两次,有高达44%的班主任没有指导过学生学业。
3. 班主任多数通过学生干部了解班级情况,与普通同学联系较少。
从调查结果来看,有48%的受访者表示班主任与班干部联系偏多,44%表示与学生联系较紧密,也有受访者表示班主任只与班干部或者是班长联系,占总比的5%和3%。有61%的受访者表示班主任没有走访过寝室,有30%表示走访过一次,有9%表示走访过两次。
三、二级学院的班主任工作经验
(一)班主任培训与日常工作
13版条例实施后,学校目前采用“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的办法定期组织班主任进行培训。学校自2014年起一方面通过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学业导航,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与增加学习投入;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学生学业投入、学习能力及效果的调研,为教学改革出谋划策。各学院也越来越重视班主任工作,均会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交流会,法马学院、食品学院在会议上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经济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通过班主任考核评优,树立班主任先进典型;艺术与传媒学院出台《班主任班级学业情况跟踪方案》。
(二)特色的“导师制”有效弥补了班主任工作的不足
学校于2011年启动本科教学综合改革,2013年在本科年级全面实施导师制,每位学生可以根据专业兴趣选择导师,导师同时兼职班主任。各学院通过聘请有经验的专业教师以“指导学业、规划职业、促进就业”为宗旨,对学生学业、就业提供指导。
各学院根据自身特色结合“导师制”在不同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艺传学院结合专业特点鼓励同学们积极考研和申请出国留学;外国语学院班主任与本科生导师相结合,在推进个性化指导和服务方面提升了学生的满意度,明晰了辅导员、班主任和学业导师的工作职责,促进了这三支队伍紧密合作、彼此协调、高效运行;食品学院的一位导师只带一名学生,为学生提供了一对一的专业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及人生规划等全方位、个性化指导;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实行本科导师制,由金融专业教师和外聘兼职导师构成,每位导师负责10名左右本科生。每个导师组包括1位专业老师、1位研究方法指导老师及1名研究生助教,各有分工,侧重不同。各学院均做到了入学之初就给每名本科生配备导师,尽早得为本科生提供选修课课程安排咨询,专业书籍推荐、科技立项指导,专业实习、毕业论文指导以及考研、出国、就业咨询等方面的帮助和引导。导师会一直跟踪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并对其提供“全程式”的指导和帮助,直到其大四毕业为止。导师主要解答学业上的困惑、研究方法。指导老师重在指点学习方法,研究生助教主要提供本科生心理、生活上的帮助。学生进入大三、大四后,还会配备专门的实践导师,由一些业界老总担任,指导学生实习和就业。除面对面辅导外,导师组成员还会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帮扶学生。
(三)二级学院独立的班主任工作考核机制
目前学校9个学院中,只有经济学院有独立的《班主任考核条例》,评价主体涵盖上评、中评、下评,即班级学生、学生工作办公室(辅导员)、二级学院班主任考核工作领导小组(院系领导、系主任),三方面以不同权重比例形成评价成绩,最后基于三方面评价成绩结合班主任上交工作汇报形成最终评价结果。商学院有独立的《班主任社会工作量计分标准》,在班主任撰写工作总结、召开班团干部会议、班会、听课与宿舍走访情况、与学生谈话情况、工作交流与培训都设有具体的量化打分指标。
四、对高校班主任工作改进的思考与建议
1.认真总结本科教学综合改革以来各学院的特色做法,明晰班主任角色定位,将各学院好的经验做法进行推广,根据师生实际情况出台激励政策,探索实行班主任制、导师制的不同模式,动员更多教师主动为学生成长发展服务。
2.班主任工作必须从大一抓起,副教授以上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学业指导,但存在部分教研室副教授人手不足或副教授不愿意担任的情况,可以从以往从事班主任工作中积极性较高,带班效果好的班主任持续担任班主任工作,发挥他们的热情。对在北京市获奖的班级,加大对班主任的奖励力度与宣传效应,激发班主任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做贡献的决心。
3.加大班主任培训力度,提升班主任责任感。班主任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帮助学生做好学业引导和职业发展规划,也要做学生生活中的知心朋友,关心爱护学生成长,更要做思想上的引路人,[3]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爱国、爱校、爱专业、爱学习的意识。班主任要在做好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发挥自身的特长,把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习经验传授给学生。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托,引导班主任学理论、懂时事。适时安排班主任学习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以及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4.对于班会等班主任重点工作,学校学生处可以统一出台标准化班会设计文案,针对不同年级的班会,供班主任参考执行,提高工作效能。学生处印发了《班主任工作指南》悉数标明学生工作的重要时间节点和事项,为班主任工作提供帮助。要求新生班主任做到三个一:为学生列一个书单,指导学生阅读;与每位学生面对面深度谈话一次,指导学生成长;按照学工部提出的结构化班会的设计,每两周开一次班会或班委会,指导班级建设。
5.完善班主任评价体系,建立奖励和监督机制。一是要对班主任的评价做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权衡评价项目比例关系。评价前应对学生进行适当地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树立正确价值观,削弱主观性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保证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客观性和指导性。二要建立班主任工作跟踪监督机制,随时掌握班主任工作动向,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保证对班主任培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学校还应适当提高班主任津贴,将班主任工作与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等相挂钩。
6.加强班主任运用新媒体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业务能力,班主任应主动学习熟练运用微信、学生征信系统开展班级工作,熟悉《学生手册》内容、加强与年级辅导员、班级任课老师以及学生家长的沟通来帮扶后进学生。对于班级管理工作投入更多的思考,创新工作模式,增强工作活力。各学院应加强对由学生党员干部担任副班主任、班主任小助理的规章制度与业务培训,协助班主任开展工作,建立“以高带低、以老带新”机制,发挥班级之间传帮带的传统。
目前学校已经进入全面推进本科教学综合改革和加强学风建设的关键阶段,班主任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必须发挥更多工作效能,要紧紧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以抓好学风建设和体育锻炼为工作重点,利用学科优势,在专业认知认同、学业生涯规划、学习习惯养成、学习方法获得、学习动力培养等方面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和引导,切实发挥好班主任在本科教学综合改革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全员育人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Z].2004-08-26.
[2]库颖,田红芳.高校班主任和辅导员队伍的关系及协作机制研究[J].思想政治研究,2012,(6):95-98.
语文教学中综合评价的激励作用 篇11
语文课堂教学 激励性评价 语言评价 个体内异评价 多元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评价激励,不仅能鼓舞学生积极投入学习,而且能培养起学生勇于进取、乐于竞争、奋发向上的精神。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当学生的某种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任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感,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向更高层次发展,准确合理,富有鼓励性与特色的评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心潜能。
新课程评价提出了发展性教育评价的基本理念。这一评价理念和评价体系的主要特点是: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达到目标,而不是检查和评比;重视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和个体差异性;倡导评价方法的多元化;注重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作用。
一、课堂——注重表现性评价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倾注了个人的情感意志,还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想交流,这一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课堂学生的效率与效果,因此,评价必须贯穿于学习过程。教师的那些看似平常的话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新的空间。
如在教学《春》时,教师问:你眼中的春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后其他学生加以评价,学生会说:“描写的或想象的很好,如果抓住景物的特点更好了。”“你观察得很仔细,的确是这样,谢谢你!”听了老师的肯定,这名学生做的更直了,听讲也更加认真了。当老师问到“谁能说得更好?”学生立刻活跃起来,有的说“写游记”,有的说“多角度”“用修辞”“好的,里面可以有人物出现”“三个人一同去踏青”“嗯,很好,很有新意。我想你一定可以写好‘春’字的。”这个学生美滋滋地坐下了。每堂课结束之前,及时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过程,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做一个评价。想想这节课自己有什么收获,解决了什么问题,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应该怎么办?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探讨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学生的思维进入理性认识阶段,事半功倍,从而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教学之中,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小小的红花、一个爱抚的动作,及时的肯定,都可以很好地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独立学习时,学生是否能通过独立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找到了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是否能够使用准确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我常常将一节作文课交给学生处理,让他们来讲解怎样审题、怎样开头等;再如完成助学试题、单元试卷,我都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的完成,特别是一些自主性很强的仿句造句、内容理解,我着重评价学生的创新性与艺术性,让学生对作品发表看法,取长补短。这一过程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了语文的魅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实践应用的能力。
二、作业——注重个体内异评价
初中新课程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指出:“评价要以人为本,要尊重个体差异,要关注困难的学生,允许暂时不能达到目标的学生推迟测评。在《标准》范围内,对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如我常将作业设置成:基础型作业;选做型作业。这样既减轻了学生学业负担,又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课外延伸的空间。为鼓励学困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只要是自己做的,可以做好后再交,而不一定要人人按时交,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我常采用个体差异评价。如同样的作业有的同学错一题得90分,而有的同学错三题也能得到90分。这主要以学生自身状况为基准,就他自身的发展情况进行纵向的比较而获得。当然在分数旁还常有这样的批语:“祝贺你,你又有进步了!”“今天的作业做的真漂亮!”“别灰心,老师是你的小帮手!”“嗨,这个错可不是第一次犯了,请尽快改正”“从你作业的认真程度,老师看到了你依然在努力,不轻言放弃,老师为你骄傲!”比起一个冷冰冰的分数,这种评价方法比较充分地照顾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三、成绩——注重多形式的测试与评价
我们应考虑到孩子之间的差异,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不能仅凭一张试卷来评价一个学生的成绩,应从多方面恰当的评价。如每节课学生自我评价成绩的平均分和学生的应用能力、针对某一话题展开对话、针对某一事物进行描述、合作表演两三个故事或演讲等综合评价。
例如,某某期末考试卷78分,自我评价平均分为88分,两者平均分为83分,但讲故事、演讲能力强,所以加上附加分10分为93分。这样一来,就提高了该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另外,评价中应纳入家长评价,因为家长和教师一样,关注着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关注着学生的成长。家长的评价既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又是对学校教育效果的直接反映。把家长的评价着重放在学生家庭表现的评价上,如每天是否能主动听、说、读、写,作业是否及时完成等。这样既检查了自己孩子的作业,又给教师反映了该生在家的情况,还能及时给教师提出建议和意见。
教师、学生、家长参与到了评价中来。他们用积极的眼光,多角度地去评价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并为之不断努力,从而促进所有学生的个性发展,让他们在自尊、自信中快乐成长。
澄城构建社会综合治税联动机制 篇12
澄城县财税部门积极转变思想, 加强沟通协调, 完善税收保障管理办法, 形成了财政部门、税务部门以及涉税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的社会综合治税联动机制, 取得了一定成效, 地方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该县为了加强税收征管, 保障税收收入, 切实规范税收征收行为, 构建了“政府领导、财税主管、部门配合、事前管理、社会参与、法制保障、信息化支撑”的税收保障新格局, 实现税收保障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县政府先后专门出台了《澄城县税收保障工作考核办法》等相关文件, 对全县社会综合治税进行了统一部署。成立了澄城县税收保障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组织领导全县税收保障工作, 协调处理工作中的问题, 督促核查各部门和单位开展综合治税工作的情况。大力宣传税收征管、综合治税相关政策, 让群众进一步了解政策、熟悉政策, 使得纳税人对税法能理解透彻、能有深度的掌握, 不会因不懂政策而出现申报的漏洞。建立考核奖惩机制, 实行多措并举、奖惩结合、强化监督、加强管理, 客观公正地反映社会综合治税工作的实绩, 促进社会综合治税工作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较好地调动了各单位参与、支持综合治税工作的积极性, 使社会综合治税工作得以有效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