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的推动力

2024-09-17

大时代的推动力(精选10篇)

大时代的推动力 篇1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动力,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 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 应以创新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题, 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 学会思考.学会思考, 学会创造,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指运用已有的经验, 经过独立思考, 在教师的指导下或自己学习的基础上有新的理解甚至有独到的见解, 学生只要能发现不同于教材, 不同于别人的解题和学习方法, 解决问题有新颖性、独特性, 都属于创新思维的范畴.

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般方法

1. 心里励志法

谈到创新, 学生往往有一种神秘感和渴望不可及的惧怕心理, 认为那是科学家的事, 自己没有资格, 也没有能力去创新.其实, 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陶行知说:“人人是创造之人, 处处是创造之地, 天天是创造之时.”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经常鼓励学生的创新信心.当然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不可能提出解决问题的重大方法, 但只要我们在传授知识时精心设置教学情境, 展现知识形成过程, 让学生积极参与, 进行深层次的思维, 就能促使学生领悟知识, 同时, 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可能这种见解对于整个人类来讲并不是第一次, 但对于学生来说却是新的, 教师对学生及时给予肯定, 鼓励, 强化创新自觉性, 定会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2. 设问质疑法

创新素质中, 最基本的态度就是质疑, 没有达尔文“上帝创造一切”的质疑, 就没有《物种起源》的诞生;没有袁隆平对传统有种理论———水稻杂交优势的质疑, 就不可能培育优质高产的杂交水稻.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问质疑, 这样才能进发许多新思想, 新观念, 新看法.

3. 开放想象性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创新教育中最常用, 最有效的一种方法.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点, 引导学生在某些知识点上进行无拘无束的创造性想象.结合近几年的中考题, 学生大胆发挥想象, 教师要及时为学生创设特定情境, 点拨他们在学习, 生活中迸发创新火花.

4. 定时打破法

思维定式是指人们按照习惯了的固定思路去考虑问题, 形成先入为主的成见.为冲破思维定式, 教师应提供学生用不同的思维方法解决同类型问题, 克服思维的呆板性, 培养思维灵活性.平时学生常会受思维定式的作用采取已用过的思维方法考虑问题, 以致发生错误.所以在教学中加强分析法, 综合法的训练, 使学生突破原有思维的框架, 打破思维定式束缚.

5. 逆向思维法

即抛开问题所提供的条件和习惯的思路导向, 有意识地从常规思维的反向去思考问题的一种方法.如解因式分解时, 可以用多项式的运算方法去逆向思维, 从而得出互逆运算.如讲生产者与消费者关系时, 生产者为消费者提供物质和能量, 反过来, 消费者为生产者提供了需求的信息和再生产的资金, 通过这样互逆思维, 还会收到异乎寻常的效果.

6. 矛盾冲突法

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结构和思维层次, 有意识地创造矛盾, 设疑问题, 强化学生的思维以利于问题解决在讲究顶端优势后, 我向学生提出:疑问这样有意制造冲突, 引起学生注意, 积极思考.

二、注意思维过程的训练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 重视思维过程是进行教学的关键, 以上各种教学方法就是在向学生显示其思维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情感相互沟通, 给学生创造敢想、敢问、敢说的机会, 让学生尽可能地表现自我, 尊重他们的个性, 并鼓励他们大胆思考, 肯定其独立的思考方法, 充分调动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其创新思维的潜力得以开发.

三、在进行创新教育的过程中, 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 基础知识是创新能力的关系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源于厚实的专业知识.一个文化专业知识贫乏的人要创新是无从做起的, 更多的则是一些荒诞不经的幻想.夯实学生的基础, 设法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共鸣.

2. 教改和应试的关系

应试指导在当前仍是必不可少的, 随着中考从内容到考试的改革, 这种应试指导应是结合当前实际给学生提供情景材料, 引导其参与分析, 以此来启迪学生的思维, 应该说这与改进课堂教学是一致的.

3. 主导和主体的关系

这是能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数学课要形成宽松、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 让学生有自由的想象空间, 减少教学过程中的强制性, 增强学生自由学习的机会.

4. 处理好教师创新思维能力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关系

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高低离不开老师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必须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 思维及能力, 去感染和带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创新教育的效果是明显的, 只要我们提高认识准确把握创新教育本质内涵,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循序渐进, 学生的创新素质定会有实质性的提高, 创新教育定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大时代的推动力 篇2

这一点,会让女人绝望。婚姻到底是怎么了?真爱到底还有没有?男人怎么都那么不牢靠?他们的心里为什么都住着一个歌德笔下的唐璜,为什么总是吃在碗里,看在锅里?

让女人绝望的其实不是男人,而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变化。

我有一个朋友在一家经济型酒店当经理,她说每到周末,酒店便人满为患。经济型酒店只是中国式外遇情欲变得开放的一个小小缩影。它就像当年美国的汽车旅馆大量产生,间接为美国的性革命推波助澜一样。我相信中国的暗流里进行的性革命实际上比美国当年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我们不但遇上了观念变革和汽车自由的时代,我们还遇上了网络,遇上了高铁时代。

人性的渴望自由感,在今天这个时代的环境下,就像古希腊神话里的魔瓶被打开后,恶魔从此放出来了。

一旦放出来,它怎么还会回去?

时光再倒退30年,那时怎么会有网络?怎么会有高铁?那时,一个男人一生可能只会和一个村镇里的女人相遇,他想出轨吗?门都没有。开房,要严格的单位介绍信;偷情,居委会大妈舔窗户纸隔门偷看,当然,更严重的是一旦暴露,这个男人的作风问题将让他万劫不复。

但是今天,相对自由的环境,便捷的工具,为男人出轨制造了无以计数的方便。所以,这个时代的女人们,想围追堵截男人的出轨,显然是西西弗斯式的举动。他也许只是说晚回家一会儿,不需要开房,只需要带个情人去汽车里缠绵一番,神不知鬼不觉,就将“轨”出了。

时代的大环境不可逆转,也不应该逆转,那么今天,女人们该如何看待男人的出轨?

平心而论,男人们的出轨,最主要因为这两个原因:一是肉体游戏,二是精神游戏。

肉体游戏就是审美疲劳了,你和他的性不和谐了,男人又是性意志最薄弱的动物,所以时间一长,他不能忍受,只好去偷腥。

精神游戏比肉体更可怕。漫长的婚姻和感情关系,常常是一种妥协与忍耐的结果。用心理学家的理论解释就是,在这样的关系里,人们会感到异化感。因为需要妥协和委曲求全,男人女人会越来越觉得在婚姻中失去了自我。

如何寻找自我?

大部分人在婚姻中感觉找不到自我时,他们会推开另一扇窗户,以为另一处爱的风景会让自己感受到自我。所以,出轨,有时只是男人女人在婚姻中的一次小走神。他像个在家里压抑太久的孩子,需要去原野上透透气。他也许在另一处风景上找到了自我,也许没有找到后重新回来。总之,一次青春期式的叛逃经历,会让他把外遇当镜子,完成一次内心的自我发现。

所以,怎样让他在“小三”情结里,不至于越走越远?在一些好的婚姻案例里,都是女人给了男人一片最大程度舒展自我的空间,他不需要逃离就能健康成长。我不是站在男性的角度为男人鸣不平,但我确实想这样说:当一个男人出轨时,如果不是为了性,那一定是他觉得身边的女人有些不对劲,婚姻很压抑无趣。当夫妻双方都感受不到自我的成长时,他们就会想办法会加速逃离。

大数据时代对气象服务的推动 篇3

一、大数据时代的概念

2011年5月 , 麦肯锡公司下属的全球研究所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发布了一份专门的研究报告, 报告对美国政府目前拥有的数据量进行了估算, 美国政府共拥有848拍字节的数据总量 (谷歌每小时处理的数据为1拍) ;一分钟内, 微博、推特上新发的数据量超过10万;社交网络“脸谱”的浏览量超过600万;沃尔玛是世界上最大的零售王国, 它每小时要处理100多万笔电子交易记录……

这些庞大的数字意味着什么? 美国国家安全局通过收集电话监控数据记录发现本·拉登的蛛丝马迹;沃尔玛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跟尿布一起搭配购买最多的商品居然是啤酒; 卫生局通过药店联网销售数据可以提前预知流感的爆发期; 交通安全管理局通过交通事故记录分析发现夏季是一年中交通事故的高发期, 恶劣天气和光线条件并不是发生事故的必然原因, 绝大部分事故都发生在正常天气及光线较好的白天……

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 其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 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 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政府、企业等机构开始意识到数据正成为组织最重要的资产, 数据分析能力正成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联合国在2012年发布了大数据政务白皮书, 指出了大数据对联合国和各国政府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 人们如今可以使用极为丰富的数据资源, 对社会经济进行前所未有的实时分析, 帮助政府更好地响应社会和经济运行。2013年3月, 奥巴马政府宣布投资2亿美元拉动大数据相关产业的发展, 将“大数据战略”上升为国家意志。奥巴马政府将数据定义为“未来的新石油”, 并表示一个国家拥有数据的规模、活性及解释运用的能力, 将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对数据的占有和控制, 甚至将成为陆权、海权、空权之外的另一种国家核心资产。

二、对大数据时代的理解

《大数据时代》的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被誉为“大数据商业应用第一人”, 他在书中前瞻性地指出, 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 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他明确地指出:大数据时代最大的转变就是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 取而代之关注相关关系。也就是说, 只要知道“是什么”, 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这颠覆了千百年来人类的思维惯性, 对人类的认知和与世界交流方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如天气预报的基础是通过地基气象观测、空基气象观测、天基气象观测取得的数据, 天气预报的工具是形式多样的数值预报模型, 天气预报的结论最终由预报员进行主观分析取得。在现有模式下, 由于预报工具和数据的局限性, “定时、定点、定量”一直是预报的难点。如果运用大数据理念, 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对比、数据挖掘、现场实况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的综合分析, 也能进行天气预报, 在“定时、定点、定量”上可能会有更大突破, 当然这是建立在海量数据的基础上的。

2011年10月 , 美国联邦政府商务部下属的国家气象局 (NWS) 宣布, 该局已经在全国2000辆客运大巴上安装了传感器, 随着巴士的移动, 这些传感器可以沿途收集所有地点的温度、湿度、露水、光照度等数据, 并即刻传回国家气象局的数据中心。数据每10秒采集一次, 每天传感器要采集10万次以上的数据。这些数据是实时的、高精度的, 意味着天气预报不仅仅是“预”报, 更将逐渐走向“实”报、“精”报。

三、大数据气象服务模式的思考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气象部门可以做更多的工作, 如传统数据收集系统的更新, 建立大型气象数据库, 探索气象数据挖掘技术, 通过与国土、民政、水利、农业等部门的数据共享, 发现更多的关联要素, 通过数据的加工和公开, 进一步提升服务能效等。

1.传感器的开发和使用, 即传统数据收集系统 (气象观测装备) 的更新。美国施乐公司的一名计算机科学家提出:“最高深的技术是那些令人无法察觉的技术, 这些技术不停地把它们编织进日常生活, 直到你无从发现为止。”他开创性地提出了“普适计算”理论, 而实现普适计算的根本是人类生活的物理环境当中广泛部署的微小的计算设备———传感器。

传感器最早应用于民用领域源于由美国陆军工程部和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 (NCAA) 联手开展的“海浪监测计划”, 主要是在全美岸线和五大湖区建立一个定点的、连续的、实时的传感器网络, 对海浪大小进行监控。系统经过不断升级, 现在已经能够建成一个覆盖全美海岸线、从浅水到深水、精确的海浪监测网络。这些传感器不仅能监测海浪的能量和方向, 还能计算它的传播速度、偏度和峰度, 对海浪的监测不仅能提高沿海地区对海啸、风暴等自然灾害的应急能力, 还能极大地改善海上的交通安全, 同时也能为利用大海能量进行发电提供关键的分析型数据。

完善的气象监测网络和观测数据是气象服务的基础, 虽然我国气象部门的自动气象站已经遍布全国各地, 但受周边环境、地理位置、区域发展、维护不及时、经费不到位等因素的制约, 取得的观测数据在完整性、标准性、区域性等方面还存在各种问题, 因此创新监测模式和监测设备, 开发和使用体积小、功能全的传感器是提升气象监测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

2.气象数据的开放共享。在经济社会生活中, 不少行业, 如农业、交通业、建筑业、保险业、旅游业等与天气变化息息相关。美国商务部曾经做过一个专项分析,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 全国三分之一的GDP产值都和天气情况紧密相连。

对于天气数据的公开, 各国做法均不相同, 基本上有三种模式, 一种是利润最大化模式, 一种是平均成本模式, 还有一种是边际成本①或免费模式。我国目前仅做到气象服务的公开, 而且三种模式均沾, 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专业服务、决策服务和公共服务。公共服务基本采取免费模式, 专业服务采取利润最大化模式, 决策服务通过争取地方财政资金和项目投入, 可以看成平均成本模式。由于部门间信息数据共享不到位、专业人员缺乏、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气象观测数据的研究和应用不够等原因, 专业气象服务能力不强, 气象服务的发展处在两难的境地之中。表面上看气象部门利用发布的信息收取费用, 弥补行政经费的不足, 而从长远看, 由于信息的封闭和垄断, 其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是弊大于利的。

美国政府采取免费发布模式, 其开放性促进了全国的经济增长, 效果非常明显。最经典的例子就是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免费发布天气数据。2008年, 据首席经济学家韦伊尔估算, 仅全国的发电厂因为得益于该局发布的免费数据, 从而可以预测下一天、下一周的发电量、优化资源配置, 每年节省的经费达1.66亿美元。2001年, 普华永道对经济收益与免费的数据发布模式之间的关系专门做过调查, 它的研究结果是提供免费的数据发布, 2000年美国天气风险②管理行业的产值是整个欧洲的近60倍、整个亚洲的146倍。差距如此之大, 进一步说明了数据开放共享的根本优势。

就我国气象部门来讲, 数据的开放共享还有一定的难度, 一方面从安全角度讲, 需要就数据的开放共享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 另一方面, 气象部门的体制机制制约了气象数据的开放共享, 气象部门属于双重管理体制。就体制来讲, 只有真正做到政事企分开, 让专业的人员和公司提供专业服务, 才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就经费投入来讲, 气象现代化建设、业务运行和人员经费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专业和专项服务获得的经济效益进行开展与维持的。只有政府承担所有事业经费, 解决这方面的后顾之忧, 彻底理顺关系和职能, 才能做到气象数据的开放共享, 真正为提升全国经济效益作出贡献。

3.服务理念的更新。气象部门的职责是围绕人们不断增长的社会生活需求, 提供更周到、细致、专业的气象服务, 这同时也定义了气象部门的发展方向, 就是提供人们和社会生产需要的精细化预报, 通过与农业、水利、交通、国土等部门间的数据共享、专业合作等手段, 提高公众服务产品的质量;通过建立完善的观测体系, 读取各种气象数据, 建立气象大数据库;通过开发数据挖掘技术, 发现与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紧密相关的要素值; 通过政府打造统一的预警平台、规范的应急流程, 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发送至人们手中, 指导人们防灾减灾, 将天气灾害带来的风险降至最低, 真正发挥政府部门的参谋助手作用, 体现服务型政府的真正意义所在。

气象部门发展至今, 一直走在科技发展的前沿, 面对人类社会的发展, 以及传感器和微处理器的发展与普及, 我们正迈入大数据时代, 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积极调整发展思路, 充分发挥气象数据的优势开展气象服务, 才是气象部门不断提升自己的根本。

注释

1边际成本:指在一个特定的产量水平上, 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需要增加的成本。如对电脑制造商而言, 多制造一台电脑需要投入的人工和原材料。

大时代的推动力 篇4

——吕平

凤凰涅槃—益动力(e动力)诞生

吕平是山东烟台果醋饮料企业的老总,他凭借烟台苹果的资源优势与先进的益生菌发酵技术所开发的绿福果醋饮料酸甜爽口,是地道的中国特产,曾经是“21世纪亚太地区重点开发推广的绿色食品”,并出口到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家。踌躇满志的吕总怎么也没有想到果醋饮料多年来国内外市场时有高潮,却又降温迅速,始终进入不了主流。果醋饮料具有降低胆固醇、促进消化、降低血脂血压、软化血管、美容等功效,还有绿色、健康的理念,为什么在饮料市场上占有率这么低?为什么就得不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就算我做市场的实力不够,难道果汁饮料老大——汇源也不够吗?这些问题就像魔咒一样困扰着吕总,最终决定找相关营销策划专家一起为发酵果蔬饮料行业产品会诊!

经过讨论才知道,以上问题远不止是吕总一个企业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的普遍现象,而吕总也终于明白了果醋饮料行业的尴尬现状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一、调味品与饮料混淆——果醋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销量高、产量也高的确不假,但本质上仍然是作为调味品的食醋,与果醋饮料属于截然不同的品类,拿国外的食醋消费量来做果醋饮料宣传是很荒谬的!果醋饮料其实是地道的中国特产。果醋饮料必须与调味品果醋品类区隔开来,目前有些超市就把果醋饮料摆在调味品旁边!

二、定位模糊,焦点涣散——果醋饮料功能太多,使果醋饮料的定位问题异常棘手,目前是多头出击,产品线越做越长,由于没有聚焦于一个明确的功能属性,结果果醋饮料厂家对如何介绍产品实在感到头疼,连业务员都不知道先说哪个好,销售市场上是各吹各的调,各拉各的套,渠道更是十八般武艺各显神通,只要能卖出去,爱咋说就咋说,如此纷乱,难怪果醋饮料播下大树的种子却长成了灌木。营销专家们说,消费的心智喜欢简单,厌恶复杂。果醋饮料必须聚焦于一个属性,简单地在人们心智中代表一个概念,这比讲一大堆功能而消费者一个也记不住要强得多,就像云南白药代表“止血”,舒肤佳代表“杀菌”等等,悟懂这一点,果醋饮料将具有比可乐还要大的市场前景,而玄机就隐藏在如何对其丰富的功能进行取舍之中。

三、品项过滥,价格混乱——由于严重缺乏营销常识,果醋饮料这个新兴的、不成熟的品类,竟然呈现出成熟行业的特征:一是品类不断分化,主流的苹果醋饮料还没做好,就纷纷冒出葡萄醋、梨醋、枣醋、山楂醋、桑葚醋、枸杞醋、沙棘醋、草莓醋等等;二是价格层次复杂,从几元、十几元到几十元的都有;三是包装、规格过多,玻璃瓶、屋顶包、PET、易拉罐等,肥瘦高矮不一。对果醋饮料企业来说,推出这么多的品项,意在引起消费者注意,“网越大捕鱼越多”。然而这些杂乱景象使消费者很难对这个品类形成整体印象,尤其是消费者在心智中还没有形成标杆的情况下就要面对诸多选择,比较的结果常常是感到困惑,不知买哪一个好。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货架上摆的果醋饮料品种不断增多、销量却每况愈下了。结果是走商超渠道的果醋饮料无不乘兴而来、败兴而去。塑造强大定位的秘诀是简单、简单、再简单。要在果醋饮料行业有所作为,你得有决心简化品种和包装,做一个单纯的品项。如王老吉多年来只专注红罐一个品项,后来也不过“还有盒装”。但明白这种“少就是多”的商战真谛的企业家真是太少了,当你提出与行业传统做法不同的思维时,往往会被业内认为是“外行”而遭到嘲讽。于是,尽管不断有新品牌进入,但它们并没有给市场带来什么新的“基因”,果醋饮料行业仍如侏儒般在成长。

四、品类名称令人疏远——前面所有的毛病,都比不上这一条致命:“果醋”;这个品类名称,才是阻碍消费者接受果蔬发酵饮料、限制果蔬发酵饮料行业发展的罪魁祸首!从消费者的心智来看,“果醋”这个字眼首先触发的是大脑中对“醋”的固有认知,而醋除了作为调味品时为人所需之外,其酸涩的强烈刺激给人的感觉并不美好,以至尽管大家都知道吃醋有益于健康,却很少有人把它当作日常食品饮料。“吃醋”在平时也被人们视作贬义词,把醋搞成饮料会让首次接触的人有一点新奇感,但远不能改变人们对醋的负面联想。不可忽视的是,当前饮料品类不断分化,消费者对一种并非重大创新的新产品已经没有多大兴趣去尝试。因此这种对“醋”的下意识排斥,就让大多数消费者对货架上的果醋产品一瞥而过,缺乏足够的动力去拿起它仔细看一看,即使关注一下,面对其较一般饮料高的价格,购买的欲望也很弱。更糟的是,有兴趣的人品尝过它的口味之后,就会与以往对醋的认识联系起来,“哦,我知道了,就是有一种醋的味道”,重复购买的频率很低。品类的本质是满足人们需求的一种解决方案。正如营销大师莱维特所说:“顾客买的不是直径五毫米的电钻,而是直径五毫米的钻孔。”由于消费者满足需求的方法往往不止一种,一个品类会面临着众多替代品类的竞争,比如当你口渴时,你可以选择喝水、可乐、果汁、凉茶……很显然,果醋饮料几乎不会被你列入选项之中。果醋饮料不可避免地滑向“货品化”的境地——只是作为货架上的点缀品,简单地存在而已,在消费者心智中没有任何其他含义。对果醋品类名存在的问题,营销界不乏质疑之声,有人还提出以“果醋饮”或“醋爽”作为品类名称,以与调味醋“最大限度”区隔开来,告知消费者这是一种饮料。一些厂家也的确推出了这样的产品,然而市场并不为所动。果汁饮料老大哥——汇源也曾在2007年底大张旗鼓进入该行业,推出汇源“果汁醋”,并请朱时茂、陈佩斯代言,但其“果汁醋”的品类名更加糟糕,让人误以为是果汁加醋的融合产品,注定不可能有所作为。相比之下,营销专家江布克的观点更切中本质,他认为,果醋享受不到消费者的良好待遇,全是“醋”字惹的祸,“不要因为一个‘醋’字,埋没了果汁酿造饮料的大品类。”

吕总在找到了果醋饮料行业的症结后陷入了深深地思考当中,要想摆脱这个魔咒,就必须重新洗牌,从果醋行业跳出来!但跳出来就要重新策划,重新投资,身为掌门人,一旦决策失误,如何向各位股东解释,虽然现在发展缓慢,但过得非常滋润,有必要去吃这个螃蟹吗?这时他想到了王老吉,当初王老吉不从广东凉茶里跳出来能有今天的伟业吗?想到这里,他火速赶回公司,带着问题开了一天一夜的董事会,最后决议是干,重新策划重新洗牌!

各路精英一一请到,带着问题搞策划!首先就是根据属性来为品类命名,踢开“醋”这个字眼!不过要使品类焦点更为锐利,还要集中打造一个品种,即选择一种与品类属性最契合的水果来做基础酿造原料,不要再把有限的力量耗费在其它品种上。最终通过小组决议,烟台苹果是全国皆知的优势资源,选择苹果做主原料,放弃其它果蔬品类,彻底对苹果发酵饮料进行重新定位。

定位之一:聚焦单一属性!品牌一般以先聚焦属性而后成为品类的代表。如“安全”成就了沃尔沃,“驾驶机器”是宝马,提起“防蛀”想起高露洁。果醋饮料既然是用苹果发酵而成具有多种功能价值,但哪个价值最能打动消费者?哪个功能最符合当今生活?还能否发掘更贴近当今生活的价值功能?经过仔细研究发现,苹果富含苹果多酚,而苹果多酚是高抗电磁辐射的物质之首,当今时代是网络时代、电器时代,电磁辐射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继水源、大气、噪声之后的第四大环境污染源,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防护电磁辐射已成当务之急!就是这个属性!大家都振奋起来!防辐射!使饮料传播变得简洁有力,能够使产品迅速植入消费者心智中,加以戏剧性地表现该属性的价值,就能在消费者心智中获得明确的独立身份。

定位之二:改换品类!其实,定位论指出,创造一个新品类名称并不总是最佳策略,在原有品类下进行细分往往事半功倍,因为这可借成熟品类的“势”,进入人们的大脑就变得轻松之极。这个策略的实质是对定位方法中依附定位法在品类竞争中的应用。那么,发酵饮料可以靠上哪个强势品类呢?显而易见,果汁是离发酵饮料最近的“贵戚”,如果把果汁与发酵饮料划为一个阵营,那就只有发酵与非发酵之分。这样事实上是把果汁市场分割为两块:“非发酵果汁”与“发酵果汁”。果醋饮料的本质是发酵果汁,再从工艺上与果酒(一次酒精发酵)区分,品类名称就是“双发酵果汁”。双发酵果汁?肯定比果汁更好喝、更有营养!——还不快尝尝?把“双发酵果汁”作为品类名不仅避免了消费者对“醋”字的负面感知,更凸显了产品的价值感,这样果醋饮料的发展天地豁然开朗。接下来,就是根据属性来为品类命名,踢开“醋”这个字眼变得轻松之极。防辐射的苹果发酵饮料,一跃而出!大家继续延伸——苹果在全球种植面积广,产量仅次于葡萄、香蕉、柑橘居第四位,在我国苹果则是产量最高的水果,开展苹果深加工,对我国水果业的发展作用更大,而且要成为一个大品类,原料的充足和保障能力很重要,单做苹果发酵饮料就少了许多不必要的复杂。可作前鉴的是果酒品类,它拥有一个占绝对主导的葡萄酒品种,而其他果酒品种至今还不成气候。

定位之三:好品牌名称会说话!品牌名称是营销的“丹田”、定位的“灵魂”。丹田精气神不足,人会四肢乏力。品牌名字不好,你就得吃“补药”——以大量营销投入来弥补,还不一定见效。最佳的品牌名,能准确表达品类属性。一个好名字往往是灵感的瞬间迸发,而灵感是在苦思冥想、在“行走坐卧不离这个”中不期然降临的。如辣椒酱作为传统产品,直到“老干妈”风靡才成为一个大众喜爱的调味品品类。大家都在冥思苦想,突然不知是谁大喊一声,有了,抗辐射就是网络饮料!对呀!上网有辐射,还容易疲劳,不疲劳就要有活力,有动力!苹果发酵饮料是通过益生菌发酵而成,益动力同音e动力!好!立刻就有人喊出来:怕辐射就喝益动力!

历经六个多月的不分白昼,接近三百多万元的策划经费,E时代的饮料品牌——益动力(e动力)诞生了!根据策划调整产品属性,益动力(e动力)黄金饮料问世了!整个团队都兴奋异常,吕总摆酒犒赏三军,激动地说,我们将开创发酵饮料的新纪元!e动力!依托烟台苹果的优势资源,成就划时代的饮料!

营销专家说,市场从来不会自动向边缘性品类敞开大门,而是需要像吕总这样有远见卓识,敢为人所不敢为的企业决策者以卓越的战略实现新品类的“龙门一跃”。

益动力(e动力)新品上市——初战告捷

e动力苹果双发酵饮料还在策划中时,原来的果醋经销商就纷纷探听e动力苹果发酵饮料的口感、市场终端价位、销售政策,都积极要做各地区的市场样板,吕总告诉大家,总体战略策划完成,样板市场要由公司自己来完成,e动力的定位是任何人员都能喝,其中包括孕妇与儿童,所以不添加糖等辅助材料,更不添加色素与香精,口感要大众化!

e动力正式下线后,清爽的淡酸甜口感一下就吊起了大家的胃口,3元每包的终端售价更是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公司为e动力进入市场投入4部中华跑车,50部电动车,几天时间就把公司驻地城市的126家网吧、80家手机卖场、所有孕婴店全部铺完!短短时间,“怕辐射就喝e动力!”“孕妇儿童更怕辐射!”“烟台苹果e动力!”就家喻户晓!

吕总说,e动力苹果发酵饮料产品,是烟台苹果的优势资源与公司独有益生菌发酵技术的结晶,是网络信息时代的朝阳产业和世纪新宠;e动力苹果发酵饮料的成功问世将为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延长人类的寿命,提供可靠的动力支持和保障,更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公司已于2011年1月正式面向全国诚招县级独家经销商,为各地独家经销商配套鼠标垫、海报、X展架、服装、电动自行车、中华跑车等全方位支持!公司将与全国各地的朋友携手共进,让绿色健康的e动力产品走进千家万户的同时,为合作伙伴打造一个利润回报丰厚的广阔市场空间!

大时代的推动力 篇5

关键词:新经济,劳动力,就业问题

一、新经济背景下劳动力就业的基本状况

所谓的新经济是指由技术、商业实践和经济政策的相互良性互动, 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绩效。在新型经济发展阶段中, 我国经济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国家的各行各业也开始朝着升级的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 社会劳动力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1. 就业现状

最近几年我国面临着巨大就业压力, 总体而言呈现出“两高一低”的态势。一方面, 高科技人才紧缺, 高素质人才包括大学生就业饱和, 拥有某项特殊技能的低素质人才紧缺, 出现了大学生不如农民工工资高, 大学生不如月嫂好找工作的特殊现象;另一方面, 国家产业领域所需的专家又严重不足, 发达省份纷纷出台一系列政策吸引海外高级人才回国创业。

这种就业现象背后隐藏的问题值得深思, 特别是可以划归高素质人才的大学生就业反而达不到社会预期就业水平的问题尤为突出。随着高校招生逐年增加, 高校毕业生劳动力人数也在不断的扩大。人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 2013年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人, 加上往届已毕业未就业的人员, 大学生劳动力就业形势相当严峻 (如表1所示) 。

2. 就业特征

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 社会失业率一直在攀升, 其主要新特点如下。

(1)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在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的情况下, 大学生人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高校输送的人才达不到企业的用人要求, 高校毕业生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跟社会需要协调。

(2) 专业领域高端人才稀缺。国家在金融、汽车、生物技术等领域缺少高、精、尖的人才, 依靠代加工模式发展的经济起伏很大, 对低端就业市场冲击力很大。

(3) 技能型人才紧缺。在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 企业急需大批有专业技能的人才, 如技工等, 而职业院校由于就业观念限制, 近几年发展缓慢, 导致就业市场上符合条件的职业技能劳动力稀缺。

二、新经济时代和劳动力就业的关系

针对新经济时代下劳动力就业出现的新特点, 我们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 就必须清楚地认识经济转型和劳动力就业的关系。

1. 新型经济体制与劳动力就业的内在逻辑关系

随着新经济结构不停地演变, 社会对劳动力的需要也在不断地作出相应的调整。就业形势的巨大变化给就业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和新环境的挑战。在这个市场经济为主导的时代, 市场规律将会起着引导作用, 一切劳动力需求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来运行。因此, 过去陈旧的就业观念已经过时了, 我们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 理智冷静地分析当前就业动向, 指导社会劳动力就业并联合政府宏观调控手段努力妥善地处理好社会劳动力就业问题。

2. 转型经济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在新型经济的冲击下, 各行业也发生了改变, 转型经济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在市场规则的操纵下, 劳动力市场变化最明显, 主要体现在制度性的分割。制度性分割是指在不同的地区 (如城市和农村乡镇之间) , 不同行业 (如IT和房产销售) , 不同企业 (如中石油和蒙牛) , 这些区域行业企业的差别给劳动力市场带来的影响也千差万别, 出现了劳动力的制度性分割。它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一个是主市场的劳动力, 另一个是次市场的劳动力。这两种市场劳动力存在的主要差别就是收益之间的差距。收益包括工资现金、福利待遇、社会地位等。

(1) 经济体制的转型势必带来经济结构的变化, 这种变化使人们更加关注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从这个角度上来看, 转型经济给劳动力的就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变化。

(2) 经济转型改变了以往的经济增长方式。我国一直以来都是靠出口贸易和投资来刺激经济增长, 而经济转型会改变这一局面。市场经济的不断改革要求提高资源的分配效率, 从原来重视经济增长转变为注重经济质量的提高。所以在这个多变的经济社会中, 劳动力就业人员面对着前所未有经济环境, 这些都对劳动力就业构成巨大的挑战。

3. 劳动力就业问题离不开经济转型

新经济时代给社会劳动力就业带来了挑战, 所以我们更要对经济转型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并及时做好调节, 以便更好地解决就业问题。

经济体制的转型除了给劳动力市场造成压力外, 还有很多良好的作用。在这个高速变化发展的时代, 人力资源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使就业者感受到现实的残酷, 让他们意识到要想在市场经济下生存, 就必须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 努力适应新的环境。同时, 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势必会缩小城市和农村的差距, 劳动力工资待遇、福利等方面的差异也在逐渐拉近。

三、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的意义

新时代下的经济转型是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趋势, 所以在社会经济的转型中, 合理解决好劳动力就业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1. 让越来越多的优秀劳动力资源加入到新型经济的建设中

新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劳动力, 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是社会经济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没有那些优秀的劳动力, 就没有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更没有高效的经济效益。我国的经济建设需要那些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热情参与。

2. 高质量的劳动力就业有利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

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 也是我们实施经济制度转型的根本原因, 更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科学技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这个论断已经在世界上得到了论证, 今后的经济走向也都是在科技生产力的强大推动下运行的。社会劳动力资源掌握着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生产技能, 有效地安排其就业对先进科技的扩散和科学技术的利用是十分有利的。

3. 扩大内需

在过去的经济时代, 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是依靠出口和投资。随着新型经济时代的来临, 这一现象得到了改观, 这些转变都是跟劳动力就业分不开的。社会劳动力的顺利就业可以拉动内需、推动经济的增长。以大学生劳动力资源为例, 毕业大学生顺利就业可以吸引更多的人进入高校苦学深造, 而高校教育投资一直是国家的主要投资之一, 而大学生也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 是一个固定的消费群体, 可以刺激经济消费, 扩大国家内需。

4. 稳定社会经济的发展

国家的稳定高于一切, 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 经济的发展、民族的复兴都是空谈。所以, 要促进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要有一个稳定安全的外部环境。显然社会劳动力就业问题得到妥善处理, 可以减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不稳定的因素, 有利我国经济体制的成功转型。例如, 社会劳动力就业得到良好解决后,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们对社会不公平带来的不满和怨恨。民众的怨恨心理会对社会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会导致许多社会问题的出现, 如社会犯罪率上升、地方民族矛盾加剧等不和谐现象。另外, 劳动力就业问题得到有力处理也有利于劳动者家庭的幸福美满。每个小家庭都是社会的组成细胞, 只有家庭和谐稳定了, 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总之, 劳动力就业是实现社会公平和财富合理分配的重要措施, 有利于减少新型经济制度下的不稳定因素, 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在新经济转型时代下, 社会劳动力就业受到了巨大的影响。要解决劳动力就业难问题, 社会劳动力就业人员就要不断改变旧观念, 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以适应这个多变的社会环境, 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 规划好自己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琼, 徐盈之.信息化对我国就业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07 (01) .

[2]黄根兰, 白玲.经济转型中的大学生就业问题[J].商品与质量, 2011 (S6) .

大时代的推动力 篇6

关键词:战略管理,竞争优势,再造,动力机制

关于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问题一直是管理学界研究的热点话题, 在不同的管理阶段, 竞争优势的获得有不同的途径。在生产管理阶段, 商品供不应求, 企业没必要考虑市场需求问题, 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效率与数量上, 谁掌握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提高了生产技术, 谁就赢得到了竞争优势;在经营管理阶段, 商品生产过剩, 供过于求, 这时候, 需要企业树立经营意识、分析研究市场需要、了解顾客现在与未来需求, 谁赢得了顾客谁就赢得了竞争优势。目前, 企业管理已进入战略管理时代, 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是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 企业竞争从本地化、国内化过渡到了国际化、全球化;竞争模式从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演化为企业合作网络之间的竞争;企业经营从一业为主向多元化发展;影响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从单因素转变为多因素;企业组织从高耸型结构变为扁平型结构, 管理层次越来越多, 管理幅度越来越宽。在这个时代, 企业管理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企业战略能力, 即如何战略定位、如何整合内部资源、如何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 战略决定成败已经成为共识, 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营销管理逐渐退居次要地位, 可以说, 企业管理已经进入到战略管理阶段, 在这个阶段, 企业竞争优势再造的动力和途径是什么?各种动力要素是如何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本文希望通过回答这些问题, 对企业竞争优势再造的动力机制进行研究, 进而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

1 企业竞争优势再造的诱因分析

在生产管理阶段, 因为要提高生产效率而进行企业竞争优势再造, 在经营管理阶段, 因为要满足顾客需要而进行企业竞争优势再造。在战略管理阶段, 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多变, 节奏明显加快, 外部环境一方面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市场地位, 另一方面影响了内部能力, 进而影响了企业竞争优势, 从内部来看, 各方利益需求的复杂化、组织的扁平化、企业规模的大型化, 这些变化要求企业重构企业内部能力, 因此, 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内部能力的重构是企业竞争优势持续再造的诱因。

1.1 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按照系统观点, 企业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它不断地从外部环境中吸收人员、资金、管理技能、技术等投入因素, 通过管理的各项职能, 将投入转化为产出, 如产品、服务、利润、顾客满意度等, 因此,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外部环境。复杂性理论认为, 环境的变化是其系统本身的特性[1]。在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随时都在发生变化。企业管理的演变形同自然界长期的自然选择, 企业可以分为两类:善于变革和自我调适的进化者和滞于革新的守旧者。毫无疑问, 前者将逐渐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重新成为市场的领导者, 而后者将在新物种的冲击下和新竞争法则的压迫下被淘汰, 成为新环境的弃儿。因此, 适应环境变化是企业竞争优势再造的首要诱因。

1.2 重构企业能力

在动态开放的环境中, 企业由于异质性资源、核心能力形成的模仿障碍和隔绝机制很难持续下去, 再加上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产品更新淘汰速度越来越快、产业周期缩短、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趋势、企业规模的扩大、组织的扁平化趋势等, 这使得企业在原来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某一方面的优势很容易丧失, 这要求企业必须重新审视原来的核心能力, 在原有的竞争优势被模仿前, 构建新的能力, 才能维持竞争地位, 因而企业能力的重构也是竞争优势再造的诱因。

2 企业竞争优势再造的动力因素分析

企业能力是企业中的积累性学识, 企业通过积累过程获得新知识, 并逐渐融入到每一个组织、每一个员工中, 成为主导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按照Saviotti等学者的观点, 企业知识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种层面的知识为结构性知识, 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 是企业资源的一种序化结构形式, 人、财、物各种资源协调配合越流畅越默契, 结构性知识就越大;第二种层面的知识为技能性知识, 属于动作经验, 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 这类知识通过反复的训练和学习得到, 直接形成了企业的能力;第三种层面的知识为价值性知识, 是指根植于员工心中的共同理念和价值取向, 是一种思想状态, 也是一种品质[2]。因此, 企业可被视为一个知识的集合体, 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得取决于这三种知识的存量和三者之间的结合程度, 结构性知识来源于企业动态能力, 技能性知识来源于组织学习, 价值性知识来源于企业价值观, 这三者都是促进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再造的动力要素, 三者相辅相成, 共同促进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再造。企业竞争优势再造的示意图如图1。

从图1可以看出, 竞争优势再造的第一个动力是动态能力。动态能力是指企业整合、建立以及重构企业内外能力以便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的能力[3]。在大多数的管理情况中, 真正的杠杆解在于了解动态性复杂, 而非细节性复杂。改善品质、降低总成本、使顾客满意等等问题, 都是动态问题。通过动态能力, 企业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 从战略的高度改进企业惯例, 重新获取资源、让渡资源和整合资源, 从而改变原来的能力基础, 提高企业绩效。动态能力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再造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提高企业环境适应能力。在战略管理时代, 企业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 制定一个长期计划, 然后慢慢去执行, 今天,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如何在动荡不确定的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 是每一个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动态能力强调环境的快速变动, 较强的动态能力使企业能够适时调整自身的资源与能力, 通过不断地扬弃、开发、维护和运用, 持续再造新的竞争优势, 另外, 还可以通过企业之间的合作, 建立联盟网络, 积极利用外部的经营资源, 从而增强自己的持续发展能力, 所以, 动态能力决定了企业环境适应能力的大小。二是克服核心刚性。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 当企业具备的核心能力与内外环境不相适应, 或者核心能力表现出企业家行为、企业文化、组织结构等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的因素的影响时, 就产生了“核心刚性”, 成为竞争优势持续再造的阻碍因素。动态能力强调开拓性地克服能力惯性, 不断地改变着企业原来的平衡, 使企业远离平衡态, 它是企业生命力之源。

第二个动力因素是组织学习。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 或许是具备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4]。组织学习是企业在持续进行的内外部信息交流中努力改变或重新设计自身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的过程, 其中最主要的是对知识的搜集、整理、共享和应用, 通过不断地提高组织学习能力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5]。组织学习能力包括知识吸收能力、知识转移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知识吸收能力是指组织从外部吸收知识并转化为自身知识存量的过程, 通过知识吸收能力, 知识转化为企业价值, 从而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知识转移能力是为克服知识由于具有“粘滞性”的特点而导致的转移障碍, 通过提高组织记忆能力和传播能力, 组织吸收的知识得到有效使用, 从而使企业竞争优势得以持续或提升, 知识转移能力是知识吸收能力的一种补充手段。合作学习能力是指具有不同知识、智力、思维方式的组织成员在合作中互教互学、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通过思想、智慧的碰撞和摩擦而产生出新的创造力, 从而产生新的价值。因此, 企业学习能力也是竞争优势的一个动力因素, 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越来越源于有能力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

第三个动力因素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的成功和人一样, 应包括两部分, 一部分是硬件, 如战略、技术、管理水平、绩效等, 它决定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成功, 另一部分是软件, 如价值观、信仰与文化等, 它引领着企业总体航向。如果一个企业只注重硬件, 而忽视软件, 注定会因自己的肤浅而导致“企业文化的解体……员工的漠不关心……一种破坏团队精神的错误的意识……以及对供应商的冷淡”等等病症[6]。而在企业软件中, 最重要的是企业价值观, 一个成功的企业价值观, 能在企业组织成员中引起共鸣、产生同感, 并对该企业的经营思想和经营行为产生影响, 这种价值观和思想引导激励着全公司的人, 它成为企业进行决策的一系列根本指导思想和思维方法, 成为组织成员的行动指南。在企业中, 技术可以模仿, 管理制度可以借鉴, 但全体员工内在的、统一的价值观却很难移植和模仿。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文化的物化和表现是制度, 制度影响了技术的形成和发挥, 技术决定了产品的竞争力, 产品的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最直接体现。因此, 观念高于制度, 企业的价值观才是企业的第一竞争力。在知识经济、全球一体化时代, 企业处处面临着复杂的、模糊的、不确定的、需要创造性解决问题, 价值观管理模式可以把复杂性思维或模糊思维方式融入到企业的运作流程之中, 建立和维持应对模糊状态和复杂状态的价值观和企业思维, 使得企业管理更加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7], 可以说, 现代企业的竞争已从产品平台的表层竞争转向深层次的理念、价值观竞争。

3 企业竞争优势再造动力因素的耦合机理

动态能力、组织学习、企业价值观三种动力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共同推动企业竞争优势升级与再造。动态能力是更新企业能力的能力, 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 从而动态能力具有知识性和学习性。动态能力要求企业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吸收所需要的新知识, 动态能力越强, 需要的组织学习能力越强, 因而动态能力决定了组织学习的内容和方向, 是组织学习的动力源泉。根据林萍的研究, 企业动态能力主要是以下五个方面的整合:市场导向、组织学习、整合能力、组织柔性和风险防范能力[8]。其中, 组织学习是指组织为了实现发展目标、提高核心竞争力而对组织知识和技能进行的创建、补充和管理, 从而指导组织行为, 也是组织不断努力改变或重新设计自身以适应持续变化的环境的过程, 通过组织学习, 一方面可以使企业的知识资源得到增长, 有利于企业掌握新的技术, 开发新的产品, 也有利于企业准确判断市场变化, 迅速根据环境变化作出反应, 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开拓思路和开发新逻辑, 突破“成长极限”, 更好地发现和把握新机遇, 从而提升动态能力。因此, 动态能力包含组织学习, 组织学习是动态能力的核心内容, 组织学习能力决定了动态能力的大小。

组织学习的内容包括两类知识, 第一类知识是理性知识或称显性知识, 是能够被人类以一定符码系统 (最典型的是语言, 也包括数学公式、各类图表、盲文、手势语、旗语等诸种符号形式) 加以完整表述的知识, 对企业而言, 企业战略、组织结构、制度、专利技术是显性知识。第二类知识是隐性知识, 是指那种我们知道但难以言述的知识, 从技能方面看, 隐性知识包括那些非正式的、难以表达的技能、技巧、经验和诀窍等;从认识方面看, 隐性知识包括洞察力、直觉、感悟、价值观、心智模式、团队的默契和组织文化等。传统权威组织的信条是管理、组织与控制, 学习型组织的信条是愿景、价值观与心智模式[4]。因此, 企业价值观也是组织学习的主要内容, 通过组织学习, 员工之间、部门之间共同学习, 相互影响, 相互鼓励, 有利于使员工形成企业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标。同时, 企业共同价值观是组织学习的动力源泉, 它为学习提供了焦点和能量, 在缺少价值观的情形下, 只能产生“适应型的学习”, 只有当人们致力于实现某种他们深深关切的事情时, 才会产生“创造型的学习”, 通过团结所有员工的这条精神纽带, 可以起到导向、约束、凝聚、激励、辐射的作用, 激发起全体员工学习的热情。可见, 组织学习与企业价值观之间也是相互促进的。

价值观是一种主观的、可选择的关系范畴。当外部经济环境、企业战略等因素发生变化时, 价值观应该随之改变, 如果原来的共同价值观仍然牢固地支配着人们的行为, 就会妨碍企业去适应新的环境, 可以想象, 一个牢固地树立了“经久耐用”价值观的服装公司, 就较难适应顾客的“时装热新潮”。然而,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 价值观念具有较强的历史延续性、变迁的迟缓性和滞后性, 价值观念的转变不像设备更新、组织变革、人事调整那样容易, 因此, 价值观可能会成为企业变革的的动力, 也可能会成为阻力。“理念决定行动”。动态能力作为更新能力的能力, 这种能力应首先表现在对企业价值观的改善上, 当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时, 只有能够及时摒弃过时的价值观, 克服价值观风险, 构建适合企业的价值观, 才能使价值观起到激励和引导的作用, 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同时, 企业价值观扮演着知识和技能筛选和控制的角色, 在技能和知识更新过程中, 哪一类知识和技能应该得到支持和接纳, 都将是企业价值观取向的结果, 只有符合企业价值观的知识和技能, 才能受到接纳, 所以, 价值观对企业能力的建立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作为软动力的价值观和作为硬动力的动态能力两者结合起来, 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 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2。

4 结语

针对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 我们认为企业竞争优势再造的诱因主要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能力的重构。企业竞争优势再造的动力就是不断促进知识的积累和更新, 企业的知识体系可以分为三种层面的知识:结构型知识、技能型知识和价值型知识, 结构型知识来源于动态能力, 技能型知识来源于组织学习, 价值型知识来源于企业价值观, 所以, 动态能力、组织学习、企业价值观三者构成了企业竞争优势再造的动力因素, 并分别分析了三种动力要素的基本概念以及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再造的作用机理, 建立了企业竞争优势再造的模型。最后, 本文还论证了动态能力、组织学习以及企业价值观三者的内在一致性及其在持续竞争优势再造方面的协同互动关系, 分析了三种动力要素的耦合机理。

参考文献

[1]杨德锋, 杨建华.环境战略、组织能力与竞争优势[J].财贸经济, 2009 (9) :121-124.

[2]SAVIOTTI, MANIGS.Tecnological evolution, self-organization and knowledge[J].Administrative Scienee Quarterly, 1998 (35) :9-30.

[3]TEECE D J, PISANO G.The Dynamic Capabilities of Firm:An Intro-duction[J].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 1994 (3) :537-555.

[4]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M].郭进隆, 译.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 1998:4, 209.

[5]叶金福, 蔡建峰.组织学习能力与可持续竞争优势关系研究[J].软科学, 2009, 11 (11) :20-23.

[6]梅杰.舵手 (赢在价值观赢在领导力) [M].铭泰, 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2.

[7]胡宁.价值观管理的运作效力机理探析[J].求索, 2008 (5) :101-103.

大时代的推动力 篇7

作为21世纪划时代的黄金饮料, 益动力一经推出, 便在美丽富饶的黄金海岸———烟台, 引起了空前的轰动效应, “怕辐射就喝益动力”的口号更是瞬间传遍了城区的大街小巷。它依托烟台益动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产权的益生菌发酵技术, 将独特的烟台苹果资源优势进行了有机融合, 使苹果与生物发酵技术达到了完美对接, 完成了发酵饮料从“非必需消费品”到“必需消费品”的升华。这不仅是益动力人的创举, 也是发酵饮料行业的一次革命, 更是饮料行业划时代的里程碑!

“益动力”的一炮走红, 与以下三个客观因素密不可分。

其一、需求造就市场。在现代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 人们一边感慨于生活便利的同时, 一边也正遭受着电磁辐射带来的伤害。因此, 抵御辐射危害———刻不容缓。由烟台益动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独家研发生产的苹果双发酵饮料———益动力饮品, 恰恰正是瞄准了这样的市场需求。凭借着“抗辐射促健康”的消费理念, 刚一问世便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其二、实力铸就品牌。烟台益动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坐落在美丽的海滨城市———烟台。公司下辖绿福果醋饮料公司、查理斯堡酒业公司、益动力生物技术研发中心和生态果蔬种植基地, 是集科工贸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中, 益动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生物技术———有益微生物菌组合群, 是我国生物工程产业化重攻关项目之一;也是世界各国, 特别是发达国家展开激烈争夺的科技前沿领域;是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

其三、特色赢得青睐。益动力苹果双发酵饮料是采用烟台优质青苹果添加益生菌二次发酵生产而成, 不添加香精和色素, 具有国际流行的淡酸甜清爽口感, 富含的苹果多酚又具有抗辐射、清除自由基, 易于人体吸收的种种优点, 是网络信息时代的绿色健康饮品, 更是电磁辐射高危行业人群的首选饮品!它的成功问世将为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 延长人类的寿命, 提供可靠的动力支持和保障!

亲身试效抗辐射显而易见

为了验证“益动力”的抗辐射效果, 烟台益动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将产品推向市场前, 还特意进行了一番效果验证。2010年公司因生产的需要, 进行厂房扩建, 有很多的电焊工与氩弧焊工在现场操作, 长期的高温强光辐射与电磁烟雾辐射使这些工种的操作人员面色赤红、暴皮, 这一现象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根据苹果多酚抗辐射的理论, 结合公司发酵技术, 相关人员按益动力发酵饮料的生产工艺技术, 开发生产了益动力牌食品级爽肤水!送给他们一试, 效果极佳!第二天脸上的暴皮就消失了!整个改造工地的工人像中了彩票似的, 兴奋不已, 一瓶益动力爽肤水, 改变了多年的电磁辐射暴皮问题, 太棒了!工人们都纷纷的买回家说给自己老婆用, 这真是一瓶爽肤水牵着你我他, 幸福我们全家!

步步为赢益动力再现生财神话

公司为了让产品快速打入市场, 精心制作了宣传彩页, 单页、学生垫板, 鼠标垫, 宣传海报等, 还投入巨资订购了中华宣传跑车, 小鸟电动宣传车。公司的市场营销方案被大家亲切的称为“一步一桶金, 三步定乾坤”, 也是各地独家经销商成功开拓市场的三步曲。公司先进的经营理念和贴近消费的营销方案吸引了各地精英的纷纷来访, 大家了解产品与方案后都由衷的说:携手益动力, 同跨E时代, 品味科技魅力, 共享财富人生。

第一步——亮剑出鞘直击孕婴店

众所周知, 孕妇与婴儿是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人物, 但这两个人物又是最怕电磁辐射危害的!这两个人物频繁光顾的场所就是孕婴店!抓住这个重要环节, 孕婴店就是益动力青苹果发酵饮料进入市场的第一步。试想一下, 一个孕妇, 每天喝一包, 我们按照一个县市区1000个孕妇、饮用5个月、每包利润0.5元来计, 大家可以算算看看这桶金有多少?实际上远远不止这些, 一个50-60万人口的县市区每年怀孕生育的数字大约在几千人, 母亲喝着好了, 哺乳期结束后, 宝宝就成了潜在的消费群!

第二步——动力康使让学生动起来

孩子是家庭中的天使, 是家庭的重要一员, 也是饮料的消费大军, 更是怕电磁辐射的高危人群!益动力展开“健康天使计划”。由健康天使把精心设计而且实用的学生垫板有选择性的发到消费者手中, 这样必然会引起其他同学的好奇心, 以及围观效应。“怎么你有我没有呢?”再仔细一看, 答对答案与带有钢印标记的还能换取益动力饮料一包, 这个时候学生们肯定会争着要学生垫板, 现在就不能免费发放了, 而是要交换了, 可以采取买一包送一个学生垫板的形式, 也可以采取买两包送一个学生垫板, 还可以买4包赠送一个有益动力精美图案的鼠标垫一个。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参与互动, 并且学生喜欢把看到和拿到的东西回家给父母说或看, 这就间接的把产品理念与形象传播到每个家庭, 从而就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当家长接触到这个产品, 就会尊重孩子的理念需求, 反正要喝饮料, 为啥不喝对孩子更有益的呢?这一步就为益动力青苹果发酵饮料进入各商超、便利店的销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客户群!

第三步———给上网e族添动力

网吧, 是一个高电磁辐射的场所, 里面的群体主要是年轻一族, 上网一族, 在网吧里陈列上益动力饮品, 再加上海报宣传以及鼠标垫的推广, 给网友朋友们耳目一新的感觉。益动力青苹果发酵饮料不止是防辐射, 还抗疲劳!加上益动力青苹果发酵饮料口感清爽, 解渴又提神, 实际操作来看销量与传播都不错!

与此同时, 手机专营店也是宣传的主要阵地。因为手机辐射基本上人尽皆知, 在手机店里可以张贴海报, 或与熟悉的店面搞买手机有奖促销, 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营销效果。

招商进行时让财富与健康都动起来

吕总说:“e动力苹果发酵饮料产品, 是烟台苹果的优势资源与公司独有益生菌发酵技术的结晶, 是网络信息时代的朝阳产业和世纪新宠;e动力苹果发酵饮料的成功问世将为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 延长人类的寿命, 提供可靠的动力支持和保障, 更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2011年1月, 烟台益动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面向全国诚招县级独家经销商, 为各地独家经销商配套鼠标垫、海报、X展架、服装、电动自行车、中华跑车等全方位支持!公司将与全国各地的朋友携手共进, 让绿色健康的e动力产品走进千家万户的同时, 为合作伙伴打造一个利润回报丰厚的广阔市场空间。

益动力公司吕总坚信, 只要益动力青苹果发酵饮料率先走平民价格战略, 要让益动力品牌牢牢的驻留在消费者心目中, 他将带领他的团队与全国经销商同舟共济, 扛起发展民族发酵饮料行业的大旗, 缔造益动力民族品牌, 共创益动力财富传奇!

推动家校沟通进入“高铁时代” 篇8

N同学的妈妈:霞老师, 我真的很迷茫、很烦恼, 对孩子的教育竟然不知从何入手了。看看现在的N, 那么多不好的习惯, 那么多的缺点, 让我感到自己是一个失败的母亲。孩子昨天哭着对我说:“妈妈, 你老是说我这不行、那不行, 现在我自己也觉得自己没哪一样行, 你从来都不肯定我。”现在, 我到底该怎么去引导他、教育他呢?

霞老师:N妈妈你好。从你的信中我能感受到你的焦急和烦躁。你家N其实是个慢热型的孩子, 他不是不优秀, 而是不像有些孩子那样在很小的时候就显得机灵。其实, 憨憨的他有着很多孩子所不具备的优点。我们刚上三年级, 新的考试模式、新的作文形式出现, 我们是不是还要给他一些时间呢?教育是一个需要爱心、耐心的过程。

上面是湖北省黄石市的一位教师在“1+1教育社区”中与自己班上一位学生家长的交流。教师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和指导使家长对孩子更有信心, 科学的教育方法缓解了家长内心的焦虑。

一、传统家校沟通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首先, 网络最大限度地突破了家校沟通的时空局限。网络没有时间上的限制, 这为家校沟通拓展了时间范围。网络没有地理空间上的界限, 学校、教室的“围墙”概念消失,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共享资源, 特别是家长们可以在网上向全国各地乃至世界的名师、专家咨询和交流关于孩子成长的问题。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真正意义上形成合力。

其次, 家校沟通手段便捷、成本降低、效率倍增。随着电脑、网络进入寻常百姓家, Q Q、M S N、论坛、贴吧、博客、微博, 丰富多彩的网络形式为家校沟通提供了全新的交流方式和多样化的信息发布渠道, 使家校沟通进入了“高铁时代”。网络技术的出现和其在教育领域的运用, 给家校沟通的手段、方式、条件、效果等带来全新的变化和拓展。家长、教师身临其境, 家校沟通的广泛、层次的深入、情感的体验等都是传统家校沟通手段无法比拟的, 它提供了更丰富、更及时、更有效、更有指导意义的家校沟通平台。

再次, 网络环境下, 家长不再是教育的旁观者和被教育对象, 而是平等的教育合作伙伴。眼下青少年、儿童的家长多是6 0后、7 0后和8 0后, 家长的文化水平不低, 参与网络家校沟通的能动性加强。以当下家长的认知水平和操作技能看, 基本都能比较娴熟地驾驭电脑。出于“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强烈心愿, 家长能够更理性地不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 也关注孩子的思想品德、生活能力、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培养, 重视孩子正确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 对孩子的全面发展有较高的追求。

二、“联姻”为教育注入了活力、增强了效力

时至今日, 网络以其全球性、开放性、交互性、综合性等特点给人与人的沟通交流和信息传播带来了便捷。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联姻”为教育注入了活力, 增强了效力。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家校沟通活动已经不再是学校和教师的“专利”, 许多官方部门和民间团体都充分认识到网络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纷纷凭借自身的软硬件优势加大力度搭建与家长沟通的平台。例如, 由福建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办公室、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主办的“福建中小学生在线” (w w w.f j-p u p i l.c o m/) 就设有“家长论坛”、“家长月读”等与家长沟通的栏目。福建泉州电信还推出了“家校通”业务系统, 家长可以登录网站, 对孩子的考勤和学习情况进行查询, 也可以接收由学校或教师发送的收费说明、紧急通知、班级公告、成绩查询、出勤情况、教师评语等信息, 能够与教师实现实时交流。这些平台为家庭和学校之间“铺路搭桥”, 免去了许多家长的后顾之忧。

由著名学者张文质先生创办的“1+1教育社区” (http://blog.edu11.net/index.php) 是一个有一定影响力的家校沟通平台。网站设置了“家教心得”、“家有儿女”、“中小教育”、“家校之间”、“幼儿教育”、“家园合作”等栏目, 开辟了“精彩专题”, 从0~3岁婴幼儿、3~6岁幼儿、6~1 1岁小学生、1 1~1 5岁初中生、1 5~1 8岁高中生, 按孩子的年龄分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传播家庭教育知识、方法, 帮助家长以科学的态度, 根据自身孩子的具体情况及年龄特征, 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1+1教育社区”作为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为主线的专业网站吸引着众多教师、家长和学生, 还有大量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识之士。以“精彩专题”中的《1 5~1 8岁:和孩子共同适应高中阶段的生活》为例, “1+1教育社区”对家长展开“以平常心指导孩子面对高考”的讨论, 进行“珍惜生命”教育, 培养健康人格;指导孩子学会与异性交往;指导孩子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多角度、深层次的细致指导。

三、推动家校沟通进入网络“高铁时代”的路径

社会力量对教育的热忱投入, 鼓舞和激励着学校和教师, 同时也带来了压力和挑战。在家校沟通方面, 学校和家庭是主体, 是最重要的参与者。家长最在乎的是自己孩子所在学校、班级、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信息, 最信任的是自己孩子所在学校教师的指导。学校应深刻认识到网络给教育带来的积极作用和机遇, 尽快转变观念,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 在家校沟通中多渠道增设家校互动的板块, 积极创新网络家校沟通的形式, 开拓家校沟通的深度和广度, 把家校沟通的主动权掌握在学校和教师手中。

1. 在校园网中增设家校论坛

在校园网中建立家校论坛, 使校园网不仅成为家长、学生了解学校发展信息的一种渠道, 也成为家长、学生和教师交流讨论的阵地。同时, 德育处、年级和班级都可以利用校园论坛进行家校教育的专题讨论, 通过好书推荐、共读等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曾经召开一场别开生面的家校教育研讨会, 此次研讨会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 在网络内外分两条线交互进行。一方面, 利用和发挥网络便捷、地域广、信息量大、超越时空限制、思维互补、专家学者引领等种种优势, 使主题的探讨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都更深入、更理性、更持久;另一方面, 充分调动教师、家长和学生的积极性, 因地制宜, 从学校实际出发摆问题、查原因、找方法。这次网络家校研讨会吸引了众多热心于教育事业的有识之士, 他们纷纷加入讨论、畅所欲言。在线研讨发言达9 5人次, 点击数已超过8 0 0人次, 其中不乏各行各业的家长、专家学者、学校管理者、一线教师。回帖中出现多篇尽显智慧和爱心的精华帖。

2. 建立家长Q Q群

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建立家长Q Q群, 可以提供家长与教师除了直接见面、电话 (即时沟通) 以及电子邮件、留言 (跨时沟通) 以外更含蓄的家校沟通方式, 提供了更为直接、快捷、经济、更便于收集整理信息的沟通空间。家长平时因忙于工作, 除了一学期召开一次的家长会外, 难得有和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见面的机会。尝试利用Q Q进行家访、在Q Q群中召开家长会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在Q Q群里, 家长们看不到对方的表情, 也听不到对方的声音, 却可以畅所欲言, 共同探讨对孩子的教育。家长还可以采用留言或者发电子邮件的形式, 和教师、其他家长探讨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及时频繁的沟通中, 教师可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和思想动态, 了解学生的个性, 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地开展教育工作。

3. 班级博客、家庭博客

建立班级博客以展示班级风采、班级情况、班级生活。班主任可以将学生在校的活动情况用照片和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或者用D V记录下来, 上传到网上;可以把重要的通知用明显的文字展示在网页的显要位置;可以发帖就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和家长进行有效、和谐的沟通, 实现班级、学校信息透明化, 帮助家长掌握孩子们日常行为问题, 调整教育策略, 营造更为民主、和谐、平等、开放的育人环境。同时, 促进家长们相互认识, 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教师还可以帮助家长建立家庭博客, 并且链接在班级博客上, 营造以班级博客为中心、学生家庭博客为半径的“网络大班级”。家长通过推荐自己最成功的家庭教育方法、家庭教育叙事、多姿多彩的家庭生活随笔和孩子成长的趣事等, 和教师、学生及其他家长共同分享。

[案例2]

“可爱的一班虫虫们”的博客 (h t t p://yibanchongchong.blog.163.com/blog/static/9480624920102243 445775/) 就是一个很好的班级博客。博客开通后, 家长们纷纷跟帖表达对班主任工作的支持。

班主任陈老师说:我只是个坚守者, 坚守着自己的理想, 坚守着自己的学生。把看到的记下来, 可能没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可能没有更多的研究成分, 但这是一个过程, 人生的过程。坚守者, 是痛苦的, 也是幸福的!

家长“语过添情”回复:正如陈老师所言, 我们是看博客多, 留言少。但不论是否留下我们的话语, 我想, 登录这个博客, 浏览每一篇博文的爸爸妈妈们一定也和我一样, 期待着在老师的字里行间找到孩子们成长的点点滴滴。我们也将和老师一起坚守下去, 共同守护这个博客, 共同呵护这些“虫虫们”。

家长“海纳妈”回复:谢谢陈老师的坚守, 有了这份坚守, 我们才能离可爱的一班“虫虫们”更近些, 很想看到这些孩子离开父母, 不在身边时是什么样子的。

还有不少学校都开设了网络家长学堂, 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开发德育软件资源, 为家校沟通、提高家长素质、加强家庭教育的实效性提供丰富的、先进的学习素材。

当然, 开放性的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在带给家校高效、便利、全新的交往体验的同时, 也会催生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这就需要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的观念、用海纳百川的精神去智慧和宽容地解决问题。对此, 北京大学附属小学的管理者们很有前瞻性。

[案例3]

北大附小的“家长论坛”参与讨论的人数最多, 帖子数量最多, 分歧和争论也最多。家长总是有源源不断的问题、意见、建议抛给校方。一人发帖, 往往会有很多人跟帖附和。帖子一旦处理不好, 就很可能引发家校之间不必要的争执。

在家长意见较为偏激的一段时期, 校方也曾想过关闭“家长论坛”, 或是将其设置为需要身份认证才可以浏览的版面。后来经过一番思考, 校长还是决定将其保留。她说:“北京大学的文化向来提倡民主、自由、开放, 我们北大附小也应该秉承这种精神。有争论才有反思, 有批评才有改进。家长的畅所欲言恰恰能够督促学校提升办学质量, 是学校优化发展不竭的动力。”因为这样一种管理理念的存在, 北大附小的“网络家校沟通”模式最终没有流于形式, 而是实实在在地发挥着作用。 (转自http://www.syn.cn/edu/info/index_view.aspx?b=46&id=9283)

告别廉价劳动力时代 篇9

“从表面上看,经济回暖、订单回升是此次招工难的导火索,但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廉价劳动力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宏观处处长谭炳才认为,与劳动强度不成正比的低廉工资,对农民工越来越没有吸引力,是导致“招工难”最直接的原因。

“用工荒”正在倒逼企业,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必须向土地和劳动力价格更低廉的内地转移,一部分企业则因无法承受用工成本提升而关门,而另一部分企业则寻求产业升级,向资金和技术密集的产业高端挺进。

研究发现,当下农民工群体正在实现一次大规模的代际替换,80后、90后农民工已约占农民工总数的六七成,这群新生代农民工有更明确的权利意识,增加一点工资很难打动其心,工作环境差了便选择走人,没有发展空间即刻换工。广州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80%至90%的老一代农民工将打工收入寄回家里,而65%至70%的新生代农民工则将收入用于自己的吃穿住行。

大时代的推动力 篇10

中国共产党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主体,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主体。习近平在会见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代表讲话强调:“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要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旗帜鲜明地揭示和宣传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领导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揭示和宣传党在长期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决反对任何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这是党史工作必须遵循的党性原则,也是每一个党史工作者应该履行的政治责任。”[2]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把马克思主义思想传送到了中国,使得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马克思主义不能解决中国所有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只是普遍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必须要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地在实践中摸索,适应中国的时代主题,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在中国不断地发展和丰富。中国共产党从1921 年成立以来,所有的探索都是围绕着解决中国不同时期不同的时代主题所展开的。毛泽东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的革命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3]

一、中国的时代主题规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

不同的时代主题规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同的任务,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近现代的时代主题在不断变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立足点就是中国的时代主题。他的历程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军阀在中国的统治,结束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一直到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是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繁荣。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期,就是要指导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巨大的成果,实现这一个阶段的目标,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据具体国情,中国的时代主题不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要解决的问题和实现的任务也不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就是解决中国不同时代的具体问题的发展史。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其任务就是要指导中国的革命取得胜利。马克思主义及其经典作家所描述的只是欧洲国家的革命,作为中国这样社会情况复杂的国家并没有涉及,但是,马克思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给了党和人民解决中国具体问题的方法,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中国的实际情况,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在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就是要解决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问题。围绕着这一问题的解决,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实践证明的真理,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它成功地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的革命问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巨大胜利。

新中国建立以后,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如何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的实际给马克主义的任务。马克思主义在这一实际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就是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如何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经过艰苦的探索,终于走上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这一时期,由于马克思主义没有现成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中国的实际又有极大的差别,因此,照搬照抄苏联模式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走了弯路。但是,失败的经验告诉党和人民,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理论,这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丰富。这些理论的形成,是在不断地解决中国问题的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二、中国的时代主题规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与德国、俄国不尽相同的,有自己的特点,也就是具有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特点是与中国的国情分不开的,中国的时代主题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具有与其他国家的不同之处。在俄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的最大特点是与修正主义和民粹主义的思想斗争交织在一起的,这是俄国的特定环境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在俄国传播,其知识界和思想界就掀起一股修正马克思主义风。例如波格丹洛夫、车尼尔雪夫斯基等。

马克思主义指导俄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得到共产国际的支持和帮助才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在苏联之前没有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的先例,因此,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苏联经验神圣化。在整个革命实践中,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大特点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传播俄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想交织,同时与国内“左”、“右”倾思想作斗争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的这一特点是中国的历史时代主题所决定的。革命的条件和环境的复杂,使得中国共产党在幼年时期不能正确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和俄国的经验,从而出现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在中国搞革命,不像在欧洲其他国家革命的对象是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一开始就是指导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而不是反对资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随着中国的时代主题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点,需要解决的历史问题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前进道路。

三、中国的时代主题规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在资本主义的时代背景下创立的,同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离不开中国的时代背景。毛泽东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了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3]正是中国社会的这种条件,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为传播,给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带来翻天覆地的影响。这种条件和需要就是中国的时代主题。

自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论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中国人民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剥削之下,内无民主制度,外无民族独立;经济落后,政治腐败,国力衰微,社会混乱,人民贫困,都达到了极点。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传入中国,是因为在十月革命之前的广大爱国志士寻求救国强国的愿望没有实现,中国需要新的理论来指导中国的革命。之前的探索没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因此不能正确地分析中国的实际情况,实践证明,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几次马克思主义的论战,让中国的广大爱国志士认识了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的国情以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根据中国复杂的实际国情,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对其是难以认识的,从而制定出正确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在革命和建设道路上,正确地使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指导都取得了胜利,而教条、机械地使用马克思主义原理都使得革命和建设走了弯路。中国的时代主题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背景,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的条件。

任何一部历史都是由进程和结果两部分构成。历史留给后人的启示又不全然只是成果,还有失败的经验教训。从大革命失败的经验,到五次反围剿的失利被迫长征,到建国以后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到文化大革命的全面爆发。历史是一个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反复和失败都在所难免,失败的教训比起收获理论成果更能给人民以启示。一些失败,往往让党和人民认识得更加透彻和反思得更加彻底。从离我们最近的文革算起,对于阶级斗争的狂热,让我们更加明白和清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要性,果断地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造反有理的错误口号。没有文革,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和转变可能要迟疑几年。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不论成功也好失败也罢,这些经验教训都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得到人民群众和和实践的检验,我们党也正是在这两种经验之上不断总结自身、提升自己,最终引导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并且朝着人民幸福和生活富裕迈进。

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表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代的实际相结合,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这些都表明了中国的时代主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竭动力。

上一篇:知识服务学下一篇:分布式行波定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