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的商业模式

2024-05-18

大时代的商业模式(共12篇)

大时代的商业模式 篇1

0 引言

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给印刷行业的经营模式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网络平台的宣传,让客户了解更多相关的印刷企业、印刷生产工艺以及印刷材料等信息,搭建一个方便厂商与客户进行沟通的电子商务信息和贸易平台,使供需双方实现共赢。

1 传统印刷商业模式遇到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印刷早已不是原来的印刷,虽然流程上依然是印前、印刷和印后,但是印前图文由计算机软件统一处理并直接拼大版,计算机直接制版代替了原有的胶片制版,印后由原来的纯手工到机械化、自动化、联动化。传统印刷业技术日益成熟,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盈利模式(先拿下订单再生产)死板,服务不够人性化,信息不够透明化,同时,印刷原辅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印刷工价不减反增,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设备转移到价格,印刷企业进入微利时代,行业整体规模逐渐萎缩。此外,行业上游(造纸行业、贸易商)供应信息与下游(客户)需求信息严重不对称,中间环节过多,贸易沟通不顺畅,加之熟人交易等主流买卖方式,导致供销渠道单一,行业效率低下,市场扩展慢,业务量少,企业利润低。主要问题表现在:

第一,信息不透明。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客户需要根据对产品品质的要求来选择不同价位的印刷原材料,但是大部分的客户非印刷专业人士,对于品种繁多的原材料(纸张、油墨等)以及印后加工工艺没有很好地了解。例如:利用名片纸印刷一盒普通名片,价格一般20元左右,但如果要做烫金、覆膜、凹凸等特殊工艺,那一盒名片的价格就会增加很多,但是客户就会不理解,为什么同样是印刷一盒名片,价格差距这么大。客户在与企业进行订单交流的时候会出现许多问题,或者是自己期望中的产品在实际的生产加工中无法实现。

第二,小订单的接单率差。

印刷企业在生产中300份与3000-5000份的订单的制版费、设计费、开机费是一样的,企业能获得的利润小于支付的人工费、制造费用等各种费用,所以印刷企业一般不会去接这样的小订单。

第三,加工工艺烦琐,外包现象严重。

在同一批的产品中除了一般的彩色印刷,在印后加工的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多个生产工艺,例如:烫金、覆膜、模切、镭射等。在许多的企业中这些加工工艺并没有俱全,一个批次的成品可能会经过好几个企业。这样对于客户来说会消耗更多的人力、财力更会增添客户自身的压力,对于需要特种印刷方式的产品更是会造成更大的阻碍。

2 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印刷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

2.1“互联网+传统行业”的新经济形态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互联网开始兴起。之后,在强大的技术能力与市场的需求下,互联网在中国飞速发展,智能手机、计算机等移动终端的大范围使用,云端储存等技术的进步使得网上购物趋于普遍化、大众化,网络购物没有地域、时间的限制,物流、支付环境等的成熟也让它进一步融入人们的生活,电子商务模式的商业模式开始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马云对此表示:“打败传统零售行业的不是阿里巴巴,是趋势。”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印刷行业的电子商务应用的土壤已经形成。尤其是,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会议报告中提出国家级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通俗的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各行各业都在寻求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印刷行业也不例外。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传统的印刷行业的经营模式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2.2 印刷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的构建

所谓商业模式是指一个完整的产品、服务和信息流体系,包括每一个参与者及其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以及每一个参与者的潜在利益及收益来源和方式。电子商务商业模式是在网络环境中,基于一种技术的商务动作方式和盈利模式,使得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发展。

传统的印刷商业模式涵盖的产品包括器材类、商业印刷以及其他个性化定制的印刷品。订单由业务员与客户面对面交流的方法,如:订单内容、价格、交货时间等等,成本大、时间慢,市场难以扩展。而印刷电子商务时代,印刷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客户沟通,更加便捷,而且成本低,同时在整个印刷生产过程中,网络可以调配印刷过程中所需的所有资源和信息,服务于印刷生产,协调经营、管理、生产、用工各个环节高效运转,减少重复劳动,节省生产开支,从而降低方方面面的成本。

构建价值创造结构的在线商业模式是印刷商业模式的关键。印刷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资源细分市场,分析核心用户利益,明确用户的决策过程,从而选择与众不同的资源,同时也明确了企业业务的范围。通过在线业务,将原企业的有形市场变成虚拟与有形相结合的市场,将重心也由供方转移到了用户方,将企业的资源变成用户的利益。从而通过广告或产品或交易等多种形式获得利益。

目前,印刷行业常用的电子商务模式有企业与用户之间(Business to Consumer,即B2C),包括在线报价、在线拼版、在线下单、在线查询生产进度、在线信用卡支付,借助信息管理系统,自动给客户发送订单状态更新(包括运费和计价信息的邮件),集合整个数字信息,最后完成订单。企业与企业之间(Business to Business,即B2B),方便印刷企业建立一个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的网站,如提供上游供应物资的网站,如飓风网,提供丰富的油墨、纸张、印版及耗材等,满足印刷企业的日常生产。线下商务与互联网之间的电子商务(Online To Offline即O2O)。这样线下服务就可以用线上来揽客,消费者可以用线上来筛选服务,还有成交可以在线结算,很快达到规模。该模式最重要的特点是:推广效果可查,每笔交易可跟踪。

随着网络印刷发展的不断深化,这种基于云计算商业模式应用的印刷加工、印刷管理、印刷云平台的新兴概念,为印刷电子商务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印刷行业,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网站大致有三类:

一是以传播印刷界新闻为主体的网站,比如科印网、必胜印刷网;

二是以销售印刷设备及耗材为主体的网站,比如慧聪360、印猫王、飓风网等等;

三是以承接与发放印刷业务为主体的网站,比如开心印、云印网等。

产品多种多样,如云印网产品主要包括名片、画册、展架、易拉宝、喷绘海报、不干胶贴、标签贴等,它的理念是“用互联网的思路方法做传统行业不能做的事情,用互联网的正常运行去填补传统行业的缺失”。其中以中介的姿态连接印刷企业与客户,以互联网的方式重构传统商务印刷领域,获得大笔融资后,把产品设计、IT开发、运营推广、印刷技术、色彩管理、客服、物流等整合在一个平面上,在售前、售后、设计上为客户提供贴心的服务于客户。飓风网、印猫网是关于印刷器材以及印刷原辅材料等的电子商务网站。如果能够稳定发展下去,就可以利用互联网连接印刷的上游、下游,使得印刷更加便捷,如图1所示。

3 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互联网+”这个大背景下,印刷电子商务网站的发展更加有动力,但是,印刷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还是存在很多问题,首先这种经济模式不是适合所有的印刷企业,其次,印刷电子商务网站并不是简单的建立线上网站,线上网站的建立是为了拓展市场,但是电子商务的持续经营在于线下工厂经营管理模式的改革。

3.1 受到印刷企业固有模式的影响

印刷企业的印刷器材采购往往是固定的,在对几家材料厂商报价后进行比较,决定购买决策,而且不会立即付款,但如果网上采购,要一次性全部付清,且可能存在器材质量问题,虽然在价格方面可以便宜10%~20%,但是对于印刷企业来说,在固定印刷器材厂家欠债购买的吸引力更大。线上购买立即付款是许多印刷企业考虑的问题,除非价格极占优势。所以器材类型的电子商务模式面临很大的挑战,需要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且付款方式做适当的调整,吸引顾客。

3.2 印刷企业传统管理模式需要改革

印刷电子商务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联网,把企业资源与互联网整合在一个平台上,将企业内部所有资源整合在一起,同时将与其外部的客户、供应商有机结合。这就涉及印刷厂企业管理模式的升级。管理模式要足够智能化、系统化和标准化。网上接到的订单自动切换到一个工作顺序,自动组合印刷工艺类似的订单,不同的生产过程的自动转换;从接到订单到物流配送,要做到系统化,提高工作效率;印刷中,半成品流转过程时先后衔接需要做到标准化。如何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生产还需要印刷企业的不断探索。

4 展望

“如果错过互联网,与我们擦肩而过的,不仅仅是机会,而是整整一个时代”。“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于印刷企业来说是一个转型的好时机,电子商务模式是很多印刷企业在转型首先想到的方向,在业务获取方面,电子商务模式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入口的数字化并不是电子商务,如何线上、线下统一协调,更加智能化、标准化才是印刷电子商务模式考虑的重点。

参考文献

[1]赵沐栋.电商时代鼠标下的印刷厂[J].技术市场,2015(2):65-68.

[2]武星炜,段振华.印刷企业的电子商务观[J].特别报道,2012(11):3-4.

大时代的商业模式 篇2

学生姓名: 学

号: 所在系部: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日

期:

xxx

xxx xxx xxx xxx

二○一○年十二月

摘 要

电子商务是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在全球引发了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随着企业信息化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当代企业竞争的关键手段。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约束和电子商务日益繁荣的大环境,企业借助电子商务手段催生出来的各种商业模式创新成为竞争的热点。本文基于此,分析了电子商务环境对企业传统商业模式的影响及其创新思路。

关键词:电子商务 商业模式 创新思路

Abstract

Electronic commerce is a new business model, in the global cause the production of the major changes.As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and Internet technology high speed, e-commerce has become a modern enterprise competition is the key means of.Faced with increasingly severe resource constraints and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flourishing big environment, enterprises using e-commerce means emerge various commercial mode innovation becomes the hot competition.Based on this, has analyzed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environment for enterprise the traditional commercial mode effects and creative thinking of.Keywords: Electronic commerce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train of thought

目 录

摘要······························· Abstract ···························· 1 引言······························ 2 电子商务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影响··················

2.1、技术进步加快新兴行业的产生·················

2.2、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

2.3、加快企业开发新产品的周期 ················· 3 商务下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思路··················

3.1、树立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3.2、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创新·················

3.3、完善政府服务·······················

3.4、重新定义顾客价值·····················

3.5、坚持人才创业的理念····················· 结论 ······························· 参考文献 ·····························引 言

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推动世界进入全球化状态,缩短了产品生命周期,企业为了生存下去,就要不断创新商业方法与产品,使自己与竞争对手相区别,实现产品与服务的差异化,并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增加客户价值,而这一过程也就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过程,电子商务整合了商务活动中的信息流、资金流与商务流,协调并减少物流成本。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是如何具备敏锐的意识、利用电子商务创新商务活动,获取长期利润,对商务模式分析的价值在于让企业集中思考在商务活动中各种要素如何有效组织在一起,如何整合内外部源。电子商务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影响

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和电子商务日益繁荣的大环境,企业借助电子商务手段催生出来的各种商业模式创新就成为市场竞争的热点。因此,企业在现有模式的基础上,顺应电子商务发展的大趋势,以推动企业模式创新,培养持续竞争优势。

2.1、技术进步加快新兴行业的产生

在电子商务时代,由于技术的高速发展与进步,加快了很多新兴行业的产生和发展,尤其是虚拟经济与虚拟的产生。互联网中流行的信息交流方式也在对传统的商业模式起着直接的影响,如传统的信件交流就被电子邮件逐步取代,传统的电信产业也存在被即时通讯工具取代的可能、网络逐渐取代平面传媒而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力和传播面。这些都将直接导致传统商业模式被改变甚至被取代。面对这种现实情况,商业企业要想保持以往的竞争优势,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积极调整企业的经营战略。

2.2、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

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下,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步骤是:搜集商品信息→选购商品→商品运送。其购买成本不仅包括商品本身的零售价格,还包括费和交易的时间、精力成本。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只包括商品费用(电子商务大都提供送货业务,减少了运输成本)、上网的费用及时间、精力等,这就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并且,电子商务时代的重要特征是电子通讯,这使得整个世界在网络环境中成为一个地球村,人与人的信息交流不再是远隔千山万水,而是在瞬间就能实现信息的传递,这就使得让顾客能及时掌握着不同区域之间的价格优势,从而增强了顾客的议价能力。最后的结果是商业经营者的利润空间下降。对于这种情况,企业只有不断在产品的差异性上下功夫,从不同程度和层次上刺激个性化的需求模式,才能扩展盈利的空间和渠道。

2.3、加快企业开发新产品的周期

电子商务时代,供求关系依然存在,“有求有供、有供有求”才是一条良好运行的商业链条。因此,在上文的论述中,消费者购买成本的降低必然促进企业为了保持盈利水平而开发新的产络提品,更加注重产品的差异化生产。

与此同时,由于互联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日益重要,同时也在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习惯。网供的方便性和随意性,使得消费者深陷其中,特别是都市的上班族们,无论是理财,还是购物休闲,都会借助互联网,即时通讯软件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看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电脑前实现,而不用去电影院了,这些也使得企业必须持续不断提供独特的服务,以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从不同的方向影响和改变着传统商业模式的竞争结构。对于这种改变和冲击,我国企业必须适时调整战略方向,及时创新商业模式才能使企业在电子商务时代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商务下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思路

3.1、树立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企业是商业模式创新的主体,商业模式决定企业成败。尽管已经确认了在电子商务时代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作用,仍需进一步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引导企业由渐进式的产品创新扩展到突破式的商业模式创新。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要注重企业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发展,据,美国企业40%的创新是技术创新,60%的创新是商业模式创新。现阶段我国商业模式的创新必须借助信息化技术,从而提升传统产业,开发新。因此,新商业模式并不排斥传统产业,正是传统产业通过信息化技术能够开发出新的市场空间,再造新优势。

3.2、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创新

积极引导企业注重新技术的市场开发,通过互联网把有限市场变成无限市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创新传统的商业模式才能进一步的解放生产力。长期以来,我国的科研成果难以在市场获得成功,然而没有市场的技术等于一纸空文。商业模式创新有赖于新技术的推陈出新,但它比技术创新更为现实。注重科技与市场的结合,关键在于创新商业模式,让市场接受技术研发成果,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商品化。

3.3、完善政府服务

除了企业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之外,各地政府部门应该健全审批办理协调机制,推行审批代办制。政府对商业模式创新要积极培育、用心呵护,并且要善于通过孵化器来培育新商业模式,合理规划,引导资金。对于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可设立相应的评比称谓,同时享受相应优惠政策,以充分享受政策扶持。并且,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强政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将政府的服务产品外包给企业,这样一方面推进了政府服务机制的改革,另外又为新商业模式提供发展空间。

3.4、重新定义顾客价值

过去的创新主要集中体现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领域,而在今天,商业模式的创新比技术创新更重要,商业模式之争已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新的商业模式可以通过细分市场重组流通渠道,以新技术为手段创造新的市场,把人们潜在的需求转化为现实的需求。宝洁公司创造性地改变产品服务的路径,将薇姿护肤品的销售渠道只限于店,从而取得成功;苹果公司通过重新定义顾客价值,成功开发iPod产品并使企业重新焕发活力;五粮液通过与金六福的品牌联盟进行市场运作,则是改变了其收入的模式。

3.5、坚持人才创业的理念

人才集聚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基础。成功的商业模式往往不可复制。而人才才是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商业模式创新依靠人才的好的商业创意。很多企业都认为现在最稀缺、最宝贵的是“懂技术、懂、懂市场”的“三懂人才”.现在,大多数成长型企业都在培养和收集有实践经历的人才,以适应商业模式创新的需要。

创新商业模式只是一种发展手段,电子商务中的互联网也只是一个途径,因此互联网不可能颠覆传统渠道。然而,创新的目的在于发掘新的市场需求,同时建立新的竞争优势,但是创新不是万能药,也并非任何企业都要打着创新的旗号对自己原有的模式全盘否认。电子商务时代,企业只有在现有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能培养持续竞争优势,获得成功。对于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可设立相应的评比称谓,同时享受相应优惠政策,以充分享受政策扶持。并且,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强政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将政府的服务产品外包给企业,这样一方面推进了政府服务机制的改革,另外又为新商业模式提供发展空间。

总之,对商业模式分析的价值在于让企业集中考虑构成务活动中各方面的元素如何有效组织在一起,结合公司战略,使企业区别于竞争对手。电子商务所具有的高效与优势,使任何想继续生存下去的企业都将从市场地点向市场空间过渡,企业在向电子商务迁移过程中,或通过新渠道提供现有的产品与服务,或捕获企业现有能力与Internet 结合创造新的产品与服务,企业都需将注意力集中于确定客户所需的产品与服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技术与Internet结合,把核心业务流程变成难以模仿的核心能力,为客户提供超值服务,成功的商业模式不是一掷而就的,来源于不断实践与用户的反馈。

结 论

本文通过对商业模式及其组成要素的分析,帮助企业在电子商务模式的设计过程中,结合所处的商业环境,应用新技术促进管理模式的变革,探索适合自身特点及所处环境的电子商务模式,同时注意商业模式的专利保护;电子商务模式不是静态的,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竞争对手的模仿或模式创新使商业模式的竞争优势难于长时间保持,无论多么合适的电子商务模式都会随着客户需求、市场状况和竞争威胁的变化而失去存在性,创新是永恒的主题。

参考文献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 篇3

2012年是O2O元年,无论是成熟的传统企业、如火如荼的电子商务企业,还是以电信、银行、娱乐等为代表的与民生相关的企业,都在探索和践行O2O模式,因为O2O中孕育着极富创新性的商业模式。《O2O: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革命》是国内首部O2O方面的著作,不仅宏观上叙述了O2O的概念、在各行业的应用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而且还系统阐述和解读了各行业如何借助O2O来顺利实现商业模式的转型和升级;不仅极富洞察力地分析了O2O在营销、支付和消费体验三大方面的巨大作用,而且还经验性地总结了O2O的产品设计、O2O组织的构建与组织文化、O2O的运营。理论上,该书饱含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真知灼见,宏观且有高度;实践上,该书呈现和分析了大量成功的O2O案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全书共12章,从逻辑上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1~2章),系统地讲解了O2O的概念和作用、O2O与二维码的结合,并总结了O2O对中国消费者的影响;第二部分(3~8章),阐述了O2O与电子商务、O2O与社会化网络营销、O2O对消费体验的提升与改善、O2O时代的支付之战,以及个人如何利用O2O来塑造品牌和影响力;第三部分(9~12章),从实际操作的角度详细讲解了如何做O2O的产品设计与架构、如何构建O2O组织并塑造其文化、O2O的运营支撑体系和行为,以及大数据时代的O2O运营。

nlc202309022227

视博云开启云时代新商业模式 篇4

云时代的解决方案:视频云计算平台

云时代, 内容和体验才是王道。传统的电视服务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开展增值业务、提升用户体验, 已经成为广电运营商的必然选择。然而, 终端问题是运营商开展增值业务难以跨越的障碍。目前广电投放的终端类型多样、性能较差、更新换代成本高周期长, 无法实现增值业务的快速部署。视频云计算技术能够完美地解决这一问题, 打开云时代开展增值业务的新思路。

在视频云计算增值业务平台上, 应用在云端服务器上运行, 将运行的显示输出、声音输出编码后经过网络实时传输给终端, 终端进行实时解码后显示输出。终端同时可以进行操作, 经过网络将操作控制信息实时传送给云端应用运行平台进行应用控制。剥离了计算能力的终端只需要具备最基本的网络接入、视频解码和人机交互处理能力即可。

透过视频云计算增值业务平台, 运营商不必更换已投放的机顶盒, 就可以达到智能终端般的体验效果, 并可延伸到智能手机、PC、平板电脑及互联网电视等多种终端, 开展多屏互动业务, 进而形成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的大型应用商店的模式, 完美实现跨平台运营。

一云多屏创新共赢

在关于“有线跨屏”的高峰对话中, 视博云副总经理吴君鸣与重庆有线规划研究院院长张勇、新疆广电副总经理陈长伟等业内专家和精英人士共同探讨了有线跨屏业务的需求和未来发展模式。

吴君鸣介绍, 视频云计算增值业务平台能够在现有终端的基础上, 基于统一云服务平台, 屏蔽终端差异, 跨平台、跨终端地提供丰富的增值业务, 实现设备之间的关联、内容之间的共享、用户之间的交互。

视频云计算平台使用户可以在不同位置、不同网络、使用不同的终端设备访问相同的视频云计算中心入口, 随时随地获得相同的视频云计算在线服务, 能够做到真正的多终端无缝迁移与覆盖, 完美实现“一云多屏”。同时, 不同终端之间也可以进行互动, 比如使用手机的用户和使用机顶盒的用户, 同时登入视频云计算平台, 就可以在某款游戏中进行协同或者对战, 实现了“多屏互动”。

开启云时代新商业模式

视频云计算增值业务平台能够实现跨平台运营、覆盖全媒体终端。平台可以使现有的机顶盒呈现出智能终端的展示效果, 深度挖掘了现有终端的价值;运营商不必在更换智能终端上砸钱, 只要投资云端服务器即可, 这样免去了大范围更换终端的繁琐和巨额投资, 可以轻装起步、规避投资风险;另外, 云端服务器可以根据增值业务的用户量逐步投入, 真正保证了运营商的收益, 避免资源浪费、实现稳扎稳打。

大时代的商业模式 篇5

2014-07-13 赵大伟 钛媒体

2014年5月17日,中国商业界最大的新闻不是“世界电信日”,而是互联网知识社群第一品牌《罗辑思维》的创办者分手。罗振宇、申音各奔东西,相忘于江湖。

2012年12月21日,传说中的世界末日,知名传媒人罗振宇、NTA传播创始人申音、资深互联网人吴声合作,打造了知识型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三人分工是:罗振宇是产品和品牌的核心,申音负责日常运营服务,吴声出任总策划。

一年内,它由一款互联网视频栏目,逐渐延伸为最先锋的中国互联网知识社群品牌。活动、出书、会员“罗利”、社群征婚、霸王餐、头采茶、C2B订制等风风火火,一系列创新玩法让行业内外目瞪口呆。

自去年首次试水付费会员制,在6个小时内罗振宇便从粉丝的口袋中“捞”出了160万,在第二次会员招募中募集800万元也仅仅用了一天。VC圈对《罗辑思维》的估值上限已达1亿元。

罗振宇说过,新媒体的本质就是社群,未来《罗辑思维》有可能会形成一个“类交易所”机制,它可以帮创业者融到一切东西:包括钱,包括品牌、包括初始用户、包括传播渠道,就是任何人的一点可以商业化的禀赋都应该可以通过类交易所机制完整释放出来。

这种“类交易所”模式,就是社群商业的一种体现。

一、未来的商业图景

1、经济特征:规模经济到范围经济

百年工业史背后隐藏的是同样的产业逻辑:“标准化”、“规模化”和“流水线”。而今天,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社交网络的发展,传统工业时代似乎正在离我们远去。未来经济与社会组织将不再是凝固僵化的“矩阵式”形态,而呈现为互联网社群支持下、个性张扬的“网状”模式。这种转变是革命性的。

在规模经济时代,规模越大越经济,品种越少越好(标准化和流水线的需要);未来这个规律很可能将是倒过来的——谁能尽可能地满足长尾末端的需求,谁在未来的盈利能力就越强,互联网经济是一种长尾经济、范围经济。

所以社群、粉丝自限规模,这是未来商业的自觉。工业时代过去了,规模逻辑结束了,社群逻辑就重启了,而所谓的跨社群营销也将显得没有意义,因为你不需要别人懂你,就像苹果粉丝不用解释,需要解释就不是苹果粉丝一样。企业如果不自限范围,形成品种开发的多样可能,就没有自己的核心粉丝社群。

有人说,互联网时代的品牌玩的就是一种“榴莲精神”——喜欢的会爱到骨髓,不喜欢的会完

全无感。人们根据品牌偏好会形成不同的小的圈子,不同的社群。

2、商业逻辑:产品售卖到用户运营

互联网出现之前的商业形态,人们购物就必须到线下的门店中去,人需要围绕着门店、围绕着物开展活动;而互联网出现之后,人们不再需要到线下门店就可以完成购物,电商平台、厂商和物流商都在围绕着用户需求进行活动。我们的商业由“物围绕着人转”进化到“人围绕着物转”,这有力地佐证了我们经常提到的观点:未来的商业基于人,而非基于产品。

索尼公司的创始人出井伸之解释索尼衰落的根本原因时,说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话。“新一代基于互联网DNA企业的核心能力在于利用新模式和新技术更加贴近消费者、深刻理解需求、高效分析信息并做出预判。

所有传统的产品公司都只能沦为这种新型”用户平台级公司“的附庸,其衰落不是管理能扭转的。互联网的魅力就是“The power of low end”。

为什么小米公司是一个互联网公司?

它和传统的手机厂商有什么区别?互联网公司很典型的一个商业模式叫做“羊毛出在狗身上”,往往不直接通过销售产品赚钱,而把产品当作聚合用户的一个入口,在与用户不断的交互中为用户创造持续的价值,从而获得收益。对小米公司而言,手机只是一个聚合用户的入口而已,它并不是单纯地销售产品,而是在运营用户。这就是粉丝经济背后的一个本质区别。

3、消费行为: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

社群经济,就是一种用户主导的C2B商业形态。

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逐渐由单向的价值传递过渡到双向的价值协同,互动即传播。雷军为什么强调小米成功的秘密在于“兜售参与感”?为什么“兜售参与感”就能够获得成功?社群经济之下的品牌,是用户主导的口碑品牌,而不是厂商主导的广告品牌,互联网时代的品牌,就是一个个用户评价的产物,是一次次互动中完成的体验。

这个时代的品牌打造方式,一定是让用户参与到产品创新和品牌传播的环节,“消费者即生产者”。尤其是80后、90后的年轻消费群体,他们更加希望参与到产品的研发和设计环节,希望产品能够体现自己的独特性。作为品牌厂商,就必须要注意到这种消费行为的变迁。

二、社群商业:内容+社群+商业

内容是媒体属性,用来做流量的入口;社群是关系属性,用来沉淀流量;商业是交易属性,用来变现流量价值。用户因为好的产品/内容/工具而聚合,然后通过社群来沉淀,因为参与式的互动,共同的价值观和兴趣形成社群而留存,最后有了深度联结的用户,用定制化C2B,用交易来满足需求,水到渠成。

1、内容:一切产业皆媒体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也使得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效率大大提高。在人人都是媒体的一种社会化关系网络中,内容即广告,优质的内容是非常容易产生传播效应的。

一切产业皆媒体,“目光所及之处,金钱必然追随”。企业所有经营行为本身就是符号和媒体,从产品的研发、设计环节开始,再到生产、包装、物流运输,到渠道终端的陈列和销售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在跟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进行接触并传播着品牌信息,包括产品本身,都是流量的入口,一切都是媒体。

对小米来讲,小米的所有产品都是媒体,对可口可乐来讲,每一瓶的包装也是媒体(个性昵称瓶案例)。企业媒体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企业需要的是培养自己的媒体属性。

很多企业为此开始进驻各个碎片化的社会化媒介渠道,管理者也纷纷上阵经营起自媒体。这是好事,但很多人误解培养媒介属性,把媒介作为简单的信息发布渠道,却未深思“媒体也要产品化”——冰冷的类广告灌输、自我夸夸其谈已不再有效。

媒体即产品,将媒介传播本身视为一个需耐心打磨的产品,激发参与感,构建社群才是获得口碑引爆的关键。再简单点说,新媒体格局与传统媒体的根本不同在于认同。在新媒体格局下,唯有认同才能产生价值。没有认同,用传统媒体的方式,饱和轰炸、喊破嗓门,都白搭。

2、社群:一切关系皆渠道

互联网出现之前,品牌厂商或者零售商需要通过不断地扩展门店来尽可能地接触目标消费人群,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空间限制,使得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够买到各种各样的商品。这样的商业现象就意味着一种商业逻辑的更迭——由抢占“空间资源”转换为抢占“时间资源”。

时间资源即用户的关注度,当用户大规模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迁移的时候,品牌商和零售商也要逐渐转移自己的阵地。传统的实体渠道逐渐失效,取而代之的是线上的关系网络,这种关系网络更多地体现微博、微信、论坛这样的可以互相影响的社会化网络。

小米手机通过小米社区和线上线下的活动,聚合了大量的手机发烧友群体,这些米粉通过这个社会化网络源源不断地给小米手机的产品迭代提供建议,同时又在不断地帮助小米做口碑传播,这群人就是小米的粉丝社群。

今天讲社群,特指互联网社群,是一群被商业产品满足需求的消费者,以兴趣和相同价值观集结起来的固定群组。它的组成是“臭味相投”的消费者,它的特质是:去中心化、兴趣化,并且具有中心固定边缘分散的特性。

3、商业:一切环节皆体验

社群的背后不单是粉丝和兴趣,还承载了非常复杂的商业生态。究其根本的原因,就是人的社会化的必然性。只是说现在我们关注的社群生态是基于商业和产品的,以互联网为载体跨时间和地域扩散。商业社群生态的根本价值,是实现社群中的消费者最不同层次的价值满足。

举一个比较容易懂得例子,我们以前居住只要有个房子就行了,但是竞争凸显开发商想了一个妙招,卖房子之外还送你读小学,家里的院子里还有各类的商铺,有会所供你平时休闲娱乐,出远门还带个保姆帮你看房,通过这些来增加你买房和住房的附加值。慢慢的这样形成了一种生态系统,形成了一个生活和商业业态的闭环。

这样的生态模式逐渐发展完善,为消费者提供多维度的服务,就变成了一个完善的商业体系。当下十分热门的“智慧社区”,就是基于这样的商业逻辑。万科、龙湖、远洋等地产商和物业管理公司,都在利用互联网的玩法去改造传统物业,建立以住宅区居民为核心的商业生态,从而颠覆传统的物业管理商业模式,其本质,也是一种社群商业模式。社群商业是一个具有增量思维的“微生态”,生态系统天然多赢。

在社群商业模式之下,内容如同一道锐利的刀锋,它能够吸引研究和满足用户的基础需求,切开一条入口,但它无法有效沉淀粉丝用户,社群就成为了沉淀用户的必需品,而商业化变现则是衍生盈利点的有效方式。三者看上去是三张皮,但内在融合的商业逻辑是一体化的。

移动互联时代的新商业模式 篇6

随着预期中的3G牌照发放,中国移功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将在2009年发生重大变革。

中国移动正在设计一种类似苹果Apps的商业模式,让内容提供商、产品开发者、终端厂商、运营商共享一个平台,搭建一个融业务销售、软件下载、开发者社区到终端定制于一体的商业模式。

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邓中元认为,移动互联网过去受到运营商的控制,并没有特别好的商业模式。而在新的开放模式下,必然会带来新的应用,产生新的商业模式。

我们现在不妨来预测一下,2009年开启的移动互联网新时代。新的商业巨头会在哪些盈利模式或者业务模式中诞生?

应用软件门户

如果你很有创意,并且掌握一定的编程技术,你可能花一星期就能挣到十年的工资。开放的应用开发平台将给你创造这样的机会。

利用平台提供的开发工具,你可以开发各种各样手机上的小应用,然后放在这个平台上出售,你能从每一次用户下载中得到分成。如果你开发的应用软件被大量下载,你就有可能成为富翁。假设有1000万个用户下载你的应用,以一次下载1元计算,你就可能得到几百万元的收入。

当然,平台提供商成为新的商业巨头的机会更大,在它的平台上,会有无数像你这样的人在上面开发软件、然后出售,只要应用足够有吸引力,每天可能会有成千上百个应用被无数的人下载。

这样的模式在移动互联网上我们姑且称为“应用软件门户”。苹果的Apps就是这种典型的模式。开发者利用苹果手机iphone的软件开发工具,做出来的应用可以放到Apps这个平台上供iphone手机用户下载,然后苹果与之分成。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9月份,Apps上面出售小应用的增长速度非常快,每天会产生100万美元的销售收入,这已经超过了当年在iPod上下载音乐的数字。

现在,很多巨头都在进军这个领域。Google推出Android开放平台、诺基亚收购Symbian操作系统,中国移动也要推出自己的操作系统。不仅如此,一些新兴的公司也力争成为后起之秀。北京易路联动技术公司开发的OpenFace手机富媒体平台在业界已小有名气。据其董事长兼CEO徐国洪介绍,在他们提供的Widgets开发网的社区里面,已经有几千人的开发队伍加入。

随着平台上应用的增多,平台提供商也许还会有更多的商业机会。比如它可以在主页或者下载页面为某些应用做推广。也许还可以增加搜索功能,那么对应用开发商采用关键词购买和竞价排名的方式也未尝不可。

在接下来的几年,移动小应用的市场依然值得期待,因为受终端局限,目前并不是所有的手机都能登陆宽带互联网。只有高端的智能手机才可能以http协议的方式接入宽带互联网,浏览标准的WEB页面;而大多数手机只能通过WAP协议登陆WAP网站,也就是所谓的窄带互联网,而WAP协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一些大流量的应用就得不到很好的体验。移动小应用则可以弥补这种遗憾,它通过客户端下载软件,使手机直接连接网站的服务器发展各种应用,而不受WAP协议的性能限制。

目前,在所有手机中,高端智能手机只占了10%的份额,90%的手机还是只能登陆WAP网站的普通手机,另外,宽带移动互联网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终端、网络的限制还无法很好地实现,应用软件门户将受到用户的欢迎。

移动“代理”

雷军辞去金山CEO一职后,最近去了一家小公司,这家公司的名字叫做UCWEB。这是一家做手机浏览器的公司,目前它的浏览器在中国已有20%的市场占有率,意味着100个移动互联网用户中有20人用UCWEB的产品。

用户下载安装其客户端软件后,就可以通过UCWEB网站去浏览其他WAP和WEB(HTTP)网站,收看视频。该网站还同时提供网站导航、上传下载、搜索和个人视频等应用服务。电信专家侯自强认为,这种简化终端、将更多任务放到应用门户网站的代理服务器上网的模式,将是一种发展趋势。

类似UCWEB的公司还有不少,比如百用,用户下载安装其客户端和应用软件后,通过该网站可以方便地一键接入近百种应用。

这种应用门户网站目前还谈不上找到成熟的盈利模式,但具有盈利的想象空间。它可以在积累一定的用户和流量后,发展广告服务,向广告主后端收费;也可以和应用服务提供商分成,UCWEB董事长雷军说:“在产品中加入百度、谷歌这样的搜索引擎后,我们可以获得百度、谷歌的搜索业务分成。”

由于目前手机操作系统、开发平台不统一,不同操作系统、不同型号手机的客户端软件不同,而应用网站只能针对主流机型开发客户端软件,不能支持所有的终端,比如奥运手机电视的客户端就只能支持一小部分手机。况且,手机用户要接人多种应用,需要下载多个客户端软件,这会占用很多资源。所以移动“代理”门户网站的模式可谓应运而生。

移动UGC

无论是互联网还是移动网络,现在越来越多的内容不再来自于传统媒体或互联网SP,而是直接来自于论坛、博客、社区、电子商务、视频分享等用户创作的内容。尤其是手机功能不断强大,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制作图片、视频,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用手机记录下来,并随时随地将这些内容传递给他人。

德瑞电信咨询首席咨询师宋永军认为,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平等、共享原则,UGC的商业模式将得到极大的发展。UGC是“UserGenerated Content(用户原创内容)”的缩写。它是一种用户使用互联网的新方式,即由原来的以下载为主,变成下载和上传并重。

UGC正在成为互联网领域十分看好的新的应用和商业模式,甚至形成了一种新的媒体形式,有关人士认为,媒体集团巨头垄断内容制造及传播的时代已经过去,UGC的出现,正在开启一个新的媒体时代。

社区网络、视频分享、博客和播客(视频分享)等都是UGC的主要应用形式。在传统互联网时代,天涯社区、Youtube、Myspace都可以看作是UGC的成功案例。

在互联网UGC服务蓬勃发展的同时,移动互联网领域也开始朝着这个方向探索和尝试。各大移动运营商相继推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各种移动社区、移动视频共享类业务,或者直接与互联网知名品牌合作,共同推动UGC在移动网络上的发展。

移动UGC目前的业务形式主要是移动社区网络和移动视频共享。

在传统互联网上,无论是BBS、博客还是视频共享网站都聚集了无数的客户,分散的客户贡献了大量的内容,由于互联网在商业模式和管理机制上较为松散,对用户创作的内容无法进行版权保护和收入分成,而在移动网络上,运营商可以比较容易地将具有增值价值的内容与用户进行收入分成。由于手机终端的普及和便捷,今后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共享类社区的内容提供商。

手机网游

随着无线网络环境的改善,手机游戏由单机走向网游将是业界的下一看点。艾瑞咨询集团的调查数据表明,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网民目前男性占了82.4%,年龄主要集中在30岁以下,学历本科以下的占99.6%。

目前,移动互联网娱乐化特征明显。数据显示,中国手机网民主要访问娱乐类、游戏类及音乐类移动互联网网站。艾瑞分析师马丽娜认为,目前中国移动互联网仍处于发展初期,休闲娱乐成为手机网民对移动互联网内容的主要诉求。

手机游戏从单机走向网络后,由于其具有随时随地登陆的特点,会比单机游戏更具广阔的空间。目前,手机网游的主要商业模式是作为电信增值业务存在,按照下载次数收费或者包月收费,今后,用户免费、道具收费的模式,可能逐渐成为手机网游主流的商业模式,首先发展免费用户,通过产品不断地投入和完善,把免费用户转換为收费用户。这种模式可以带来更多的用户,并把它转化为媒体资源,带来广告业务。比如植入式广告会成为手机网游新的盈利增长点。

但手机网游的发展壮大与运营商的资费政策密切相关。易观国际通过对消费者的研究发现,较高的流量费已经成为阻碍用户进行尝试的重要因素。目前无论是单机游戏下载所产生的网页浏览流量费和下载流量费,还是非包月联网游戏的流量费,都使用户在体验游戏之前产生了顾虑。

电信专家侯自强指出,面向消费者的移动互联网摆脱不了互联网的游戏规则,包月将是主要的收费模式。一旦这个条件成立,手机网游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增值业务门户

2008年,中国移动改变了政策,扩大了合作范围。所有的服务提供商和内容提供商都可以在中国移动开放的平台上开展业务,中国移动为其提供收费通道并按照比例分成。此外,中国移动专门给CP划出了30%的收入分成,并且放开了CP和SP之间的合作范围,这也使得CP可以同时与多家SP合作。

这一新政下,高质量的内容提供商和拥有推广渠道的服务提供商将会进一步崛起。我们可以预测,像迪斯尼、四大唱片公司等拥有独家内容的提供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会获利颇丰,它们中的一部分也会转为自建渠道的服务提供商。同时,拥有强大渠道营销能力的腾讯无线,新浪无线、3G门户网等综合服务提供商也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它们可以和更多优质的内容资源合作。

在这个模式中,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和流量,传统互联网上的内容和应用会尽可能地被移植到手机上。侯自强说:“目前,用户可以在WAP移动互联网上得到几乎全部的互联网体验。各主要门户网站都开通了WAP手机版,如新浪、搜狐、QQ、央视国际、新华网等等,专门的WAP网站有空中网等。用户还可以通过Haol2]等导航门户方便地找到并进入所需要的网站,浏览网页,看博客、写博客等。”

德瑞电信咨询首席咨询顾问宋永军认为,从业务角度看,移动互联网时代客户更看重体验与生活便利应用的结合,因此移动电子商务、手机支付、手机邮箱、手机聊天、手机音乐、手机定位、手机搜索七大应用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集合视频、图像、文字的富媒体生活应用,基于企业统一通信的邮箱社区混合型应用将成为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两大亮点。这些应用解決了用户的资讯选择、通信沟通的社区化需求,加上中国高达8000万的手机上网用户,将会在2009年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期。

而内容提供商群体在产业链中的崛起会引导行业走向更多细分。行业门户会有更多的机会提供无线增值业务。新闻资讯网站、音乐下载网站、视频节目网站、网络小说网站、英语教育网站等等,这将会是一个精彩纷呈的领域。

技术在变,商业在变。我们相信,未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定会诞生更多的商业巨头,演绎出比传统互联网时代更精彩的商业模式。

大时代的商业模式 篇7

关键词:互联网“+”,商业模式,影响因素

管理大师Peter F.Drucker认为:“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因此,商业模式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而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互联网“+”口号的提出,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业态经济条件下,商业模式的创新和转变已经逐渐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从最初的“淘宝”打败“eaby”到国美、京东以及苏宁的“价格之战”,到京东商城以及阿里巴巴的相继挂牌上市,我国电子商务已经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目前的外部环境瞬息万变,消费者追求个性化及多样化消费、企业的内部经营机制更加复杂,这些都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目前的形势下,其传统的商业模式已逐渐不能适应当前环境和满足竞争,因此企业需要审时度势地考虑如何充分利用当前的互联网新经济条件,打破传统商业模式,进行颠覆性、破坏性创新,从而形成更适合目前市场的商业模式。

一、互联网“+”时代相关研究

(一)互联网“+”的涵义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

吴宪和(2016)表明互联网+,简单地说就是“互联网+各传统行业”,即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使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促进各行业发展。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马化腾(2015)提交了《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的议案,表达了对经济社会创新的建议和看法。他呼吁,我们需要持续以“互联网+”为驱动,鼓励产业创新、促进跨界融合、惠及社会民生,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创新发展。马化腾表示,“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在新领域创造一种新生态。他希望这种生态战略能够被国家采纳,成为国家战略。

(二)互联网“+”经济环境给传统商业模式带来挑战

互联网已日益成为推动经法发展的引擎,互联网的发展开启了全新的商业模式,也为企业、地区乃至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另外互联网导致企业所处市场环境也在发生着巨变,颠覆了许多传统行业的发展方向,改变了传统的企业生存模式。

姜奇(2012)就互联网新经济下的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发表声明:首先拉动我国传统的工业化增长模式,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将两者有机融合;另外指出通过电子商务,在当前的经济形态下,使一些创意小产品、个性化小产品、低成本的小产品得以快速扩张。

高歌和徐超(2013)探讨了电子商务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冲击与彻底颠覆,提出网络经济环境下电子商务出现之前,传统的企业生产与销售是一种分离的状态,这样的状态必然影响企业生产效率和满足市场需求的效率。此外,传统的商业模式缺乏寻找合适市场机会,对顾客需求和市场变化的把握都缺乏时效。这对企业及时收取反馈信息和调整生产非常不利。

在当前的经济形态下,新的商业模式逐渐产生。其中典型的商业模式,首先要调节企业规模效应的状态以实现其报酬快速增长,免费模式就是目前最佳的验证方式;另外就是调节规模效应的方向将报酬进行转移,不断将实体报酬转移到网络平台上来,将两者协调平衡起来,实现线上线下相统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传统企业实现商业模式的转变带来了契机,使得企业的能更贴近顾客,更能应对市场的变化。

二、商业模式的相关研究

(一)商业模式的内涵

从目前的研究发现,对商业模式的内涵定义有很多种,不管是学术界还是企业界,还没有形成一个最终定义。对于国内外一些学者对于商业模式的定义如表2-1所示。

(二)商业模式组成要素

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理解商业模式内涵,对商业模式定义的差异性造成学者们对商业模式理论的运用各不相同,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也表现出多样性。国内外对商业模式组成要素的理论研究如下表2-2所示。

上面表格列举了学术界及专家对于商业模式体系构成的不同看法。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主要原因是学者们所用的归纳方法不一样、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不一样以及研究的侧重对象也不同。在上述观点中,共13个不同的要素,其中可归类为同一种类的有5个,说明在研究中这些要素有一定的共性。

三、商业模式创新的相关研究

(一)商业模式创新的内涵

Linder(2000)根据企业运作方式改变的程度,将商业模式创新分为实现模式、更新模式、扩张模式和旅行模式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的改变程度逐渐增大。其中实现模式的商业模式本质没有发生改变,通过挖掘商业模式潜力增加收入;更新模式调整企业核心能力,改变在价值曲线上的位置;扩张模式是将企业商业模式的领域扩张;旅行模式改变了原有商业模式本质,引入全新的商业逻辑。

而翁君突(2008)认为商业模式创新区别于与生产技术直接相关的创新,他认为创新包括供应来源、组织管理和市场创新这三个层面。商业模式创新是通过挖掘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关联关系中得价值潜力来获得持续的盈利能力的一种方式。

齐严(2013)从价值实现的角度来分析,得出商业模式创新是通过改变企业价值创造的基本逻辑实现价值创造,它是以更有效的新方式来赢得利润。

郝秀清和张利平等(2013)将商业模式创新与原有的商业模式进行比较,企业通过现有商业模式的调整或改变,优化组合商业要素以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二)商业模式创新影响因素的分类

由于各个学者的研究角度的不同会对于其验证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因素的选取有所不同,但笔者将关于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之后,可以从以下四个主要视角来分类。

1、技术推动视角。何亮(2008)在研究时将技术创新的动力分解成为内力和外力两部分。其中,内力指的是企业提供创新的动因,外力指的是提供创新的动势。内力又可以分成内动力和内阻力。内动力的影响因素有利润、成就感和社会价值等。

张晓玲、赵毅、李东等(2013)技术创新对企业盈利模式中的关键资源与关键流程影响较大,能够扩大价值主张的利益空间。由此可见,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因素中,来自外部的技术创新是重要因素之一。

2、需求推动视角。张晓玲和罗倩(2011)将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驱动因素定义为是新客户价值主张(CVP),探讨了客户价值主张生成的典型类型及其相应的生成障碍。黄飞(2013)研究网络消费中商业模式创新影响因素,指出在互联网消费环境下,企业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空间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因素中,来自消费者需求的影响对企业至关重要。

3、竞争压力视角。张敬来和孟宪中(2009)基于本土的B2C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研究,认为制度环境差异、消费需求的变化、市场竞争加剧是推动我国本土B2C电子商务企业模式创新的主要参考因素。

Sosna(2010)研究波特的五力模型,认为企业外部竞争力发生变化会导致现有的商业模式失去动力而要进行改革。以上研究表明,竞争压力是导致企业对现有商业模式进行创新改革的重要因素。

4、企业创新精神视角。商业模式的变革必须建立在高层管理者支持的前提下,因此企业的创新精神,也是企业家精神是促使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因素。黄谦明(2009)从资源基础轮角度研究,指出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来自于对资源的整合,而企业家作为资源的整合者,基于对资源的创造性配置来改进商业模式。郭毅夫(2012)指出企业在进行转型时,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以及冒险精神等对商业模式创新影响作用明显。由此可见,企业家精神是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如海尔的张瑞敏、联想的柳传志、阿里巴巴的马云等,都是企业家精神推动商业模式创新的典型案例。

四、小结

综合以上文献,笔者发现尽管对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创新动因都有过研究,但是随着目前新的“互联网+”的格局的产生,对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带来了更大的冲击。依据已有的商业模式创新理论的研究,笔者整理出了如下4个主要的影响因素,分为内外两个方面,外部推动的主要有需求推动、技术推动、竞争压力3方面的因素,内部拉动的方面有企业创新精神这一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之下会诱使企业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

大时代的商业模式 篇8

关键词:商业景观,模式,大数据时代,理论框架

被誉为“大数据商业应用第一人”的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指出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变革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 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 包括思维、商业、管理三大领域变革。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各行业开始了量化进程, 大数据催生的数据服务意识与能力逐渐从最初的商业科技延伸到社会各个领域, 如医疗、教育、经济、人文等。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 企业的决策不再局限于以往传统的经验和直觉, 而应利用大数据时代4V特征在原有数据基础上进行创新变革与分析。

一、商业景观模式简介

基础设施的巨大飞跃, 数据储存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提供了物质基础。在互联网服务和云计算技术的大背景下, 数据思维的变革颠覆了传统商业格局, 比起线下购物人们更愿意花较少的时间在线上从众多货物中选取自己最为满意的商品, 便捷、快速、时尚等字眼冲击着商业现有经营模式。与之联系的商业景观模式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压迫, 商业景观如何迎合大数据时代并站稳脚跟, 是当前商业企业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1、商业景观元素类型

(1) 建筑要素。商业除商品、顾客外还需一个可供活动发生的商业空间场所, 即商业建筑。建筑要素是商业景观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直接制约着与之配套的景观设计。人们进入商业空间, 第一印象便是建筑本身, 建筑的风格、形式、体量、色彩与质感、功能的选择必须在符合大众审美标准的前提下结合地域气候、商业文化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与安排。一个好的商业建筑可从芸芸商家中脱颖而出, 直接带动顾客消费欲望, 激发顾客购物兴趣, 甚至可作为该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 起到映衬辅助作用。如新加坡PARKROYAL酒店凭借创新的花园酒店概念及多样化节能设计, 获得BCA绿色建筑白金奖与太阳能先锋奖两大殊荣。

(2) 设施要素。商业建筑奠定商业空间基础, 设施小品营造商业空间氛围。按顾客使用功能区分, 设施要素大致可分为服务设施、安全设施、装饰设施3类。其中, 服务设施指标示物、指示牌、休憩座椅、铺装要素等使用类设置。安全设施除安全标识外主要指照明要素。装饰设施指雕塑、小品等展示类设施。在商业空间中的设施要素需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统一中变化, 变化中统一。二是相互依存, 互为一体。三是科技与艺术、功能与情感的结合, 设施的功能性与艺术性二者缺一不可。如以照明要素为例, 必须在满足最基本照明功能原则的基础上具有艺术美感, 给人感官享受。

(3) 地域要素。地域是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作用形成的综合体。 其中, 自然要素主要指气候条件、地理变化等外在因素。具体讲, 气候条件包括气温、降水、光照、温差等, 地理变化包括地形、地势、海拔等。自然要素是商业景观设计中最具局限性的要素, 它会影响商业建筑设计 (如成本造价、材料选用、结构形式等) 与景观元素设计 (如水景、植物要素等) ;人文要素指一个地域长期积淀的文化、承载的地区记忆。将商业景观设计融入人文地域要素, 不仅是对过去文化历史的继承和发扬, 更是对自身的一种宣传、档次的一种提升。

(4) 植物要素。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 大致划分为乔木、灌木、藤本、花卉、草坪、蕨类6大类型。商业景观缺乏植物要素, 景观便失去了生命。植物光合作用的生理特征从生态角度改善空间环境, 软质景观更柔化建筑物外轮廓的硬朗, 使空间活泼, 通过合理设计种植植物可起到划分空间、组织交通等标示引导作用。当今商业化社会, 本着在有限空间将生态补偿最大化的初衷, 植物要素设计正逐渐从二维平面传统绿化模式 (如花钵、花坛、盆栽等) 向三维立体新型绿化模式 (如墙面绿化、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 转变。如巴塞罗那Replay服装店景观设计, 繁茂葱郁的绿色植被为整个空间营造独特的视觉效果, 深色木质地板搭配金属质感的墙面与衣架, 浓厚的自然原味与牛仔服粗犷自由的特质相吻合。

(5) 水体要素。水是自然界中最灵动的物质, 自然景观中的水体按动静区分, 包含河、湖、海、池塘和溪流、山川、瀑布等。商业景观中的水体要素, 由于空间限制, 其体量、表现形式、展示效果往往受人为因素控制。商业景观中的水景设计有跌落、喷涌、平静、流动4种形式。水景除欣赏装饰功能 (如水幕墙、喷泉、水池等) 外, 另有参与体验、吸引引导作用, 前者以汀步、戏水池、旱喷为代表满足人们亲水天性, 后者利用水体活动产生的声音、倒影等特征达到引人入境的目的。如迪拜购物中心人造瀑布景观, 设计师大胆创新将室外自然瀑布景观引入室内, 扩大一般水幕墙体量, 将弧形的瀑布墙从景观背景一跃成为商业中庭主景。

2、传统商业景观“3E”模式

(1) 生态效益模式 (Ecological) 。商业空间硬质景观, 如商业建筑本身、商业小品设施为商业活动提供场所与功能服务。与之相对比的商业软质景观, 如商业植物要素、水体要素则是改善城市人群生活质量、激发自然向往的主要动力。现代商业空间的设计理念对商业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 不仅只局限于将生态环境理念引入商业的初级阶段, 更需要将景观生态效应放大化、极致化。商业室内室外空间整体以“商”为主, 以“景”为辅, 应确保遵循生态原则, 注重生态平衡, 符合降温、减噪、净化空气、改善商业环境小气候等生态要求。

(2) 情感心理模式 (Emotional) 。现代商业空间利用建筑、设施、地域、植物、水体5大商业景观要素体现商家对消费者群体的人文关怀。如以服务设施铺装为例, 以前消费者往往只通过指示牌被指示, 如今人性化的铺装将区位划分, 具有方向感和方位感的平面设计使得标示更为准确、更便于理解。另外, 基于使用人群方便、舒适、安全角度考虑, 商业空间内承载交通的地面材质尽可能避免选择光滑铺装以免行人摔倒, 需在合适位置提供方便残疾人或老年人使用的残疾人盲道或无障碍通道。商家可根据消费者生理需求、心理情感等方面, 对商业景观的尺度、材质、色彩、数量等进行针对性地设计。只有人性化的商业景观设计才能吸引更多消费者来此休憩消费, 才可能将潜在消费群体真正转变为实际消费群体。

(3) 经济带动模式 (Economic) 。现代商业地产设计师和开发商们愈发认识到商业景观设计应承担城市公共空间的职责, 以吸引更多消费者前往消费。琳琅满目的商铺、品种齐全的商品在商业空间内多如牛毛, 生态化、人文化、个性化的商业景观设计无疑成为吸引消费者, 促进消费的一剂良方;一家成功的企业必定拥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迪尔和肯尼迪将企业文化概述为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文化仪式、文化网络5个要素。其中, 企业环境一栏就包括外部环境, 即好的商业景观可通过增强商业空间的凝聚力塑造出企业的自我品牌;商业作为经济领域的分支, 结合地域文化、具有创新意识的商业景观对商业空间的最终作用功能为使该商业空间成为当地社会活动中心, 全面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综上观点, 商业景观经济带动模式可归纳为吸引顾客消费 (浅层目的) →塑造自我品牌 (深层目的) →带动社会经济 (最终目的) 3大层次。

(4) 传统商业景观模式分析。基于上述结论, 将传统商业景观模式做出进一步分析, 具体如下 (图1) :

一是商业景观元素类型相互作用, 因果联系构成商业景观体系。建筑作为购物消费场所为商业空间奠定基础, 与之相配套的设施要素必须在建筑大环境下对风格、体量、形式、功能等各方面进行考虑 (建筑要素→设施要素) 。服务、安全、装饰设施要素往往与商业其他景观统一设计, 以求达到和谐的商业空间氛围 (设施要素→植物要素+水体要素) 。自然要素, 如气候、风向、土壤、湿度等对建筑结构设计、植物选材组合、水景形式搭配起到直接作用。人文要素, 如风俗习惯、历史宗教、文化教育等则起到间接作用 (地域要素→建筑要素、地域要素→植物要素+水体要素) 。合理出彩的植物、水体景观设计能较好诠释建筑设计初衷, 并服务于商业空间景观环境营造 (植物要素+水体要素→建筑要素) 。

二是商业景观体系衍生传统商业景观“3E”模式。硬质景观 (建筑、设施、地域要素) 结合软质景观 (植物、水体要素 ) , 满足功能需求同时注重生态理念, 形成生态效益模式。5大景观元素类型应以人为本, 从大环境设计原则到小景观设计功能应结合消费者生理、心理2大需求体现商家人文关怀, 形成情感心理模式。商业景观最终目的是带动商业消费, 促进经济发展, 深入浅出、层层递进形成经济带动模式。

三是“3E”模式。从生态、人文、经济角度构成闭环作用链, 生态效益是人文关怀的一种体现, 推动情感心理模式;对情感心理的关注可吸引潜在消费群体, 增加实际消费几率, 带动商业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加快城市节奏, 消费者更加向往绿色商业空间, 商业景观需重视强调生态环境表达手法, 即“生态效益模式→情感心理模式→经济带动模式→生态效益模式”闭环作用链。

3、创新商业景观模式启示

随着时代推进、技术发展, 不难发现, 一是传统商业景观模式与现有经营模式存在隔阂, 二者暂无较大联系。二是传统商业景观模式已到达瓶颈期, 可能面临淘汰危机。三是传统商业景观模式未意识到时代改变, 缺乏时代 特征。针对以上现象, 必须创新商业景 观模式。

(1) 商业景观化 是迎合商业 运营模式的 有效手段。在大数据时 代背景下, 8、90年代出生的人 群正逐渐成为消费主流, 该群体熟悉互联网使用操作系统, 更易接受电子商务经营模式, 即线上 (互联网) 购买, 线下 (实体店) 体验。大数据正改变商业领域, 引起商业变革。其4V特征, 即规模化 (Volume) 、类型化 (Variety) 、价值化 (Value) 、时效化 (Velocity) , 将商业变得透明可视化、个性定制化、效率高效化、完善统一化。消费者基于上述优势更倾向于线上消费, 商家因此失去大量客源。商业景观强调体验、感受、人文、生态等线下服务理念, 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网络缺乏因素, 从而提升商家吸引力, 推动运营模式发展。

(2) 商业景观模式创新是缩短旧模式与新时代差异的唯一出路。互联网最有价值之处不是自身产生新概念, 而是对已有数据的再开发。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更便利、更关联、更全面的网络数据商业系统正冲击传统商业模式。马云说, 对新生事物千万不要:第一, 看不见;第二, 看不起;第三, 看不懂;第四, 来不及。换言之, 商业景观模式应意识到以下几点:第一, 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 新变革、新思维将颠覆传统商业景观体系。第二, 传统商业景观模式无法与时代背景相结合, 需加深商业景观创新意识。第三, 明白传统商业景观模式与大数据时代存在哪些差距, 有针对性地对商业景观进行创新;第四, 在经济迅猛发展背景下, 应及时、有效地创造商业新景观。

(3) 创新商业景观模式是大数据时代特征的主要体现。一是迎合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时代新趋势。互联网的特质重构传统商业供应链系统, 将企业文化产业与业务组织逐渐向数字化模式转变。二是满足“极致化”、“长尾化”要求。商业产业链、利益链的重新调整对商业模式提出变革要求。“长尾效应”与传统二八定律相对, 要求在保留带来80%销量的20%品种外, 更应关注80%部分的品种。通过对众多冷销商业市场进行景观创新, 可产生与主流相匹敌的市场能力。三是适应“个性化推荐达成完美匹配”。在互联网虚拟世界, 人人都是设计师, 人人都是生产者, 人人都可以决定产业的未来。因此, 未来商业景观具有个性化、定制化特征, 消费者可以创造景观。数据是消费者的情感转化, 未来商家可根据数据判定消费者情绪、喜好等, 从而为特定消费者定制相对应的个性景观。四是增强商业空间“活性”、“颗粒度”、“情绪 ”、“时空延伸”和“ 维度多元”。大数据时代商家利用数据对5大维度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制定商业景观模式。

二、商业景观模式创新机理的理论框架

基于传统商业景观模式分析与创新商业景观模式启示, 结合大数据时代特征, 以商业模式 (用户模式、产品模式、推广模式、收入模式) 为蓝本, 构造商业景观模式创新机理的理论框架。

1、景观类型分析是商业景观模式创新的前提条件

(1) 用户定位。用户定位是商业景观模式创新的逻辑起点, 对应商业模式中的用户模式 (即确定用户群体) 为商业景观提供数据。用户定位可从消费行为、属性分析、心理评估3方面考虑。首先, 消费行为包括消费额度、消费频率, 可分为中低端消费群、高端消费群或中低频消费群、高频消费群。其次, 属性分析包括外在属性、内在属性, 前者指用户的地域分布、组织归属等不易明晰层面, 后者指用户性别、年龄、爱好、收入、性格、价值取向等可分析层面。最后, 心理评估包括主观心理、消费心理, 前者指与商业景观直接相关的心理类型, 如猎奇心理、怀旧心理、追求自然心理等, 后者指间接相关类型, 如从众、求异、攀比、求实、偏好等。

(2) 主题风格。主题风格是商业景观模式创新的属性定位, 对应商业模式中的产品模式 (即奠定设计基调) 为商业景观确立方向。主题风格可分为季节节日类、文化综艺类2类。按春夏秋冬四季划分, 商业景观大致以春节、情人节、中秋节、圣诞节为主要节日主题;按文化综艺划分, 商业景观大致从历史、民俗、影视、漫画等方面营造现代简约、复古、欧式、中式、田园等设计风格。针对商业室内空间、灰空间、室外空间可分别按照主题确定风格, 设计空间内部景观、中庭吊挂景观及空间外部景观等。

(3) 元素选择。元素选择是商业景观模式创新的具体表现, 是产品模式第二环节, 旨在实际塑造商业景观。在完成用户定位及主题风格基础上, 对建筑、设施、地域、植物、水体5大商业景观要素的体量、色彩、质感、造型、材质等从功能、文化、心理各方面加以考虑形成商业景观初步体系。如在西方文化影响下, 商业企业确定情人节主题, 商业景观用户定位为情侣群体, 功能为营造浪漫温馨氛围, 则商业景观元素具体表现为:红粉暖色调灯光 (色彩) 、爱心、蝴蝶结小品 (造型) 、玫瑰插花盆景 (植物) 等 (图2) 。

2、功能价值创新是商业景观模式创新的基本任务

(1) 组织艺术。根据用户定位、主题风格确定景观元素单体, 仅完成商业景观模式传统步骤, 将元素单体以全新角度诠释组织, 是形成完整商业景观结构体系的创新实践。商业景观各要素搭配成景的传统组合模式 (如植物+建筑、植物+照明+小品、植物+树体+设施等) 是元素的价值实现, 符合满足功能使用、增加艺术审美的基本需求。另外, 将各元素择优合并、融为一体是元素价值实现的再创造, 即将多种学科跨界交叉、融合创造新景观。从建筑学、工程学、人文学、生态学、景观学等学科领域入手, 旨在推动综合化景观向个性化发展, 如仿生建筑、树形灯等奇异化景观。

(2) 技术运用。过去的商业景观仅对元素单体造型、体量、色彩等外在因素进行创新, 而缺乏内部对应技术的支持, 因此往往会造成纸上谈兵的尴尬局面。只有人为理念与工程技术同步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元素创新化。技术运用大致分为生态环保节能型、信息技术科技型2种。前者包括废物利用、能源开发、低碳理念等, 如巴黎“防烟雾”大厦, 建筑原料均为可回收可降解材料, 并采用太阳能发电和光合作用净化空气;后者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等, 如由韩国艺术家Choe U-Ram制作的金属花雕塑, 利用电脑对机械装置进行控制, 产生花瓣、花蕊收缩闭合动感视觉效果, 赋予装饰新语言。

(3) 感观体验。商业景观作为商业空间的不可或缺部分, 如同产品本身一样对消费者产生感官方面的吸引。消费者从色彩、声音、质感、气味、味道5方面分别感受视、听、触、嗅、味5感, 达到浅层感官体验, 如灯具的光效色调、水体的流动碰撞、铺装的质感变化、植物的自然芳香、果实的味觉暗示等。商业景观氛围营造与商家文化品牌, 均促使消费者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知, 商家企业借助商业景观获得消费者认可, 树立口碑, 达到深层文化沟通, 如中秋节主题设计中的“圆月”小品呼应中国民族传统文化, 迎合游子团圆心理, 表达商家对消费者的理解与关怀 (图3) 。

3、推广营销设计是商业景观模式创新的主要动力

(1) 营销策略。大数据时代下, 通过借鉴商业推广模式、对应4P营销策略、结合时代特征等一系列分析可知商业景观模式与经营模式的联系契合点为“一个思维, 一种模式”。其中, “一个思维”指数据思维。根据大数据时代4V特征 (简单概括为数据数量大、类型多、处理速度快、时效要求高, 但价值密度低) 做到重视数据全面性, 弱化数据精确性, 侧重数据相关性。大数据时代最大的思维转变为放弃对因果关系的苛求, 多关注“是什么”, 而不是“为什么”。如消费者在网购书籍时, 电商网站会一并推荐该消费者同时喜欢的其他书籍, 大数据通过数据整合统计, 全面分析关联, 从而建议消费者购买。同理可得, 商业景观可通过数据统计学分析发现“关联物”, 创造消费者心仪景观, 迎合消费心理。“一种模式”指020模式 (Online To Offline) 。将线下商务机会与线上互联网相结合, 即商家线下服务利用线上前台揽客, 消费者利用线上数据筛选线下服务。020模式通过对传统行业信息聚合与分发方式的表层重构简化了中间推广渠道, 将线上消费者直接带到实体店中, 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如消费者来到陌生地方, 无法选择消费场所时可通过大众点评等APP搜索功能推荐周边商业空间, 通过商业景观环境图片、顾客评价的预先查看做出消费决定。

(2) 竞争意识。经济迅猛发展, 对于商业领域, 产品同质化已无可避免。同理, 商业景观在景观设计大类中从元素选择、组合技术、营销手段上互相模仿, 也逐渐发生趋同现象。同质化竞争的出路为具备竞争意识, 创新商业景观模式。景观竞争意识包括自我价值体现、团体合作共赢, 前者创造“极致化”、“长尾化”的个性商业景观, 后者创造“品牌化”、“连锁化”的大众商业景观。其中, “极致化”指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以合适的方式将合适的信息提供给合适的人群 , 即将商业景观做到最佳意境, 达到最高程度 。“长尾化”指仅迎合小部分消费群体喜好创造的冷门景观 , 如猎奇景观、 民族景观等个性化商业景观, 同样可积少成多、化零为整占据市场份额。“品牌化”指结合商家实质价值、企业文化, 打造能代表企业本身形象的商业景观。“连锁化”指将独立商业景观组合成整体景观, 利用协同效应原理, 取得规模效益, 形成较强市场竞争能力。

(3) 数据互动。利用互联网, 消费者可获取商家发表的数据, 同时商家也可收集消费者推送的数据 (商家消费者 ) , 因此消费者与商家二者之间存在数据互动关系。第一, 配合互联网大数据, 将进行个性化整合推送。依赖云技术、大数据、互联网的成熟, 对透明化数据分析判定消费者性格、心情、喜好, 进入精准投放模式, 使景观模式兼具一对一精准个性化, 同时形成通用大众化规模。第二, 数据建立的问责机制促进商业景观竞争优化。商业景观的评价会直接通过互联网显示给消费者, 对商业景观的优胜劣汰督促商家创造更完美、更人性、更恰当的景观模式。第三, 网络数据为商家提供五大维度, 挖掘潜在消费群体。020模式线上交易的特点是推广手段可查询, 交易记录可跟踪, 营销效果可监测。商家利用数据的显示信息定位消费者, 判断商业景观模式实行成效。如评价类数据可发现商业景观不足或改进之处, 情感类数据可洞察商业景观对消费者的心理暗示作用, 消费记录数据可归纳消费流量与商业景观的联系等 (图4) 。

三、商业景观模式创新机理的研究总结

商业景观模式创新机理主要由这些内容组成:一是3大商业景观创新模块。二是创新模块侧重核心环节, 构成要素为景观体系服务。三是构成要素体块聚焦核心主体, 衍生商业景观传统模式。具体如表4:

1、主要结论及研究启示

在解析5大商业景观要素与“3E”模式构成传统商业景观体系的基础上, 根据大数据时代变革的必要性, 初步总结商业景观模式价值创新系统分析框架, 提出3大商业景观模块, 并采用创新实践多案例研究方法对商业景观模式创新的机理进行深入探讨, 得出以下结论与启示。

(1) 大数据时代引发商业经营模式变革 , 经营模式触发商业景观创新。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将涉及各个行业领域, 快速简易搜集的大规模数据、低投资多利润的销售渠道促使零售业、批发业等线下实体店纷纷开办线上电子商务虚拟店, 这一现象是新时代特征对传统商家企业经营模式的思想冲击。在新时代下, 创造新思维、新经营模式是传统商业应对时代变革的最终产物。建筑、设施、地域、植物、水体5大商业景观要素构成 的“3E”传统模式显然无法满足大众消费者购物需求, 不能紧跟时代变更、无法体现大数据特征的商业景观终将被现实淘汰。另外, 传统商业经营模式与景观模式缺乏契合点也是导致商业景观失败的原因。故在大数据背景下, 针对迎合时代特征的创新经营模式创造对应的、与之有联系的商业景观是带动商业经济的必经途径。

(2) 商业景观创新模块可单个衍生深化 , 也可相互作用共成体系。从生态、人文、经济角度考虑的“3E”传统模式所构成的商业景观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已达到饱和状态, 无法再深化创新, 且很难与大数据相结合。利用构成要素将传统商业景观模式划归为“景观类型分析”、“功能价值创新”、“推广营销设计”3大模块, 从主题、体验、数据3个环节着手深化、创造、变革传统商业景观体系, 即在传统商业景观模式基础上单个衍生深化。3大模块演变手段逐层递增, 可两两组合、互相穿插, 即模块互相作用共成体系。如采用科学技术、全新组合理念, 具有感官体验性的景观元素能将主题风格更全面更优化地进行演绎。符合用户定位的鲜明主题性景观能将商业景观系统化陈列, 形成感官冲击同时带动文化感受与娱乐体验, 为感官体验环节服务 (景观类型分析功能价值创新) 。又如感官体验为主的功能性景观是商业企业推广“线上消费、线下体验”020模式的前提条件, 重视数据全面性、弱化数据精确性、侧重数据相关性的数据思维为感官体验环节提供更准确更有针对性的方向定位 (功能价值创新推广营销设计) 。

1) 景观类型分析 :用户定位←主题风格→元素选择, 侧重主题性, 形成传统再深化模式。

2) 功能价值创新 :组织艺术 +技术运用→感官体验, 侧重体验性, 形成传统再创造模式。

3) 推广营销设计 :营销策略→竞争意识→数据互动, 侧重数据性, 形成传统再变革模式。

(3) 衍生商业景观3大模式结合创新、数据因素组合形成综合模式。 由模块衍生的传统再深化、传统再创造、传统再变革的3大模式其连接纽带为“创新”、“数据”2大因素。在大数据引发思维、商业、管理领域变革趋势下, 保留传统精华、聚焦创新理念、体现数据特征才能创造与当今时代经营模式相匹配的商业景观。本着“生态效益模式→情感心理模式→经济带动模式→生态效益模式”景观体系的设计初衷, 利用组织艺术、技术运用的创新手法将传统再深化模式中元素选择奇异化体现, 利用精准用户定位、创新主题风格将传统再创造模式中感官体验极致化强调 (综合模式1) 。创新组织艺术、技术运用的个性化景观满足“极致化”、“长尾化”竞争意识中自我价值体现要求、符合 “个性化推荐达成完美匹配”的数据互动, 重构传统行业供应链的020模式、具备时代特征的数据思维拓宽感官体验适用范围及受用人群 (综合模式2) 。商家企业利用数据提供的五大维度挖掘潜在消费群体, 确定用户定位, 制定对应主题风格景观。主题化模式强调商业视觉景观外更注重企业文化表达, 具备“品牌化”、“连锁化”竞争合作意识, 数据化感官体验优化营销策略020线下模式 (综合模式3) 。

1) 综合模式1=传统再深化模式+创新+传统再创造模式

2) 综合模式2=传统再创造模式+数据+传统再变革模式

3) 综合模式3=传统再深化模式+创新+传统再创造模式+数据+传统再变革模式

(4) 综合模式协同其他因素完善经营模式 , 形成商业景观体系闭环作用链。商业景观模式创新必然与外部环境、时代变革、其他企业商业景观模式等因素保持互动。商业景观模式创新不单涉及商业景观5大要素及3大商业景观模式的内部创新, 更强调景观模式与经营模式的外部契合, 即更好地服务于随大数据时代调控的经营模式是景观模式的创新本质。其他因素, 如新型技术、全新理念等可强化“创新”因素, 时代特征、经营理念等可变革“数据”因素。又如本企业商业景观模式可以利用外部资源协调与其他商家竞争合作机会等。只有以创新经营模式为起始点, 与时代同步、与技术理念同步的商业景观模式才能真正适应大数据环境要求, 从而创造最新最适宜的综合景观模式, 形成商业景观体系闭环作用链。

基于上述结论, 将商业景观模式创新的机理做出进一步总结, 见图5。

2、研究总结

大时代的商业模式 篇9

关键词:互联网,“免费”商业模式,盈利模式,出版业,数字出版

21世纪, 我们生活在一个互联网“免费文化”盛行的时代, 通过互联网, 就能轻而易举地获得网络上的免费资源, 无需支付任何费用便可以阅读图书。虽然方便了读者, 但从出版商、图书作者角度看, 这一行为严重损害了他们的合法权益。常言道,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然而出版业却存在于一个“免费”时代, 因此而生的“免费”商业模式对出版业产生了深刻影响。出版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存在于“免费”时代下, 必然影响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研究出版业“免费”商业模式下的盈利模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这关系着图书出版产业的生存与发展。

一、基于互联网的出版业“免费”商业模式内涵

从经济学看, 商业模式是决定经济组织运营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是经济组织规划与获取利润, 以及保持竞争优势的具体做法。在网络平台广泛应用于出版业的当下, “免费”商业模式应运而生, 数字图书迅速发展, 以便捷、及时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传统商业模式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但是在免费商业模式下, 这种方式发生了改变, 在卖方和买方之间增加了中介者, 而充当中介角色的正是网络平台。假设网络平台是资本市场, 出版商在资本市场上为读者提供免费电子书, 同时从市场上获取发展资本, 而读者从资本市场上获得免费电子书, 同时又投资于资本市场, 从而形成了不间断的免费经济循环模式。从广义上讲, 等价交换原则在这里是适用的。

在免费经济市场上, 出版商和销售商如何实现盈利呢?这就要全面了解“免费”商业模式的成因。数字商品具有“高沉没成本、低边际成本”的特殊成本结构, 这就决定电子书等数字图书商品的边际生产成本和边际销售成本趋向于零, 在这种形势下, 电子书零价格是必然, 而消费者对零售价的细微变化都很敏感, 即使“定价一分钱”也是不被接受的。所以要想实现盈利, 就必须推出与之相适应的“免费”商业模式, 也就是说将其他企业赖以盈利的产品或服务免费提供给消费者, 然后通过销售与之具有较高关联性的收费产品或服务 (包括广告) 来实现盈利。

二、出版业“免费”商业模式及其盈利方式

从当前来看, “免费”商业模式主要有六种形式, 包括免费模式、直接交叉补贴方式、第三方付费方式、逆向收费模式、以多换少模式、免费加收费方式。

(一) 免费模式

免费模式是一种以免费为特征和动力的产品营销模式, 这一模式在数字出版领域十分普遍。如在数字产品领域, 通过免费电子书吸引消费者, 抓住读者的消费心理, 让消费者更好地使用产品, 在消费群体中树立口碑的同时也可开拓市场, 从而达到“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效果。

(二) 直接交叉补贴模式

直接交叉补贴方式将数字图书产品划分为付费产品和免费产品, 用付费产品补贴免费产品。换言之, 就是有意识地免费出售一种商品, 从而达到促销、盈利的目的。这一种盈利方式的运用条件是消费者对免费产品的价格非常敏感, 而对收费产品的价格不甚敏感, 同时收费产品的进入障碍足够大, 从而用付费产品产生的利润弥补免费产品所带来的损失。例如, 亚马逊图书商城推出了一项活动, 如果一次性购书金额超过一定数额, 消费者就会获得优惠或免费的服务, 在这一优惠活动的刺激下, 消费者购买第二本书的比率直线上升, 大大增加了效益。

(三) 第三方付费模式

第三方付费模式是各种媒体的运营基础, 但是前提条件是第三方愿意付费。在这里要指出的是, 第三方是指拥有货币资本并愿意获得传播效应的企业, 具体就是出版商与消费者之外的第三方。在这一模式下, 通过第三方为消费者免费提供出版商的产品, 并承担产品支付费用。例如, 图书出版商为消费者提供免费电子书, 并在其中添加游戏广告等内容, 广告商则需要向出版商支付广告费用, 用广告费用补贴图书编辑出版成本。

(四) 逆向收费模式

逆向收费是一种不直接从终端用户收费, 而是通过对终端用户的整合向上级供应链条收取费用的方式。一直以来, 互联网标榜的都是免费, 一些电子书网站为消费者提供免费的数字图书, 但是网站运转需要员工, 员工要有工资才愿意工作, 那么网站是怎样赚钱, 实现盈利的呢?这就不得不提到“逆向收费”模式。免费电子书网站与购物网站合作, 每一次消费者通过网站上的链接进入购物网站 (当当、卓越、亚马孙等) 购买产品时, 双方就会按照约定分配收益。

(五) 以多换少模式

在商品市场, 等价交换是基本原则。可是在互联网营造的“免费”里, 等价交换似乎已经失去了作用。这需要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 重新审视产品和服务, 将商品划分成丰饶部分和稀缺部分, 用丰饶的商品换取稀缺的商品, 以“以多还少”的方式实现商品交易, 也许能在免费时代里赚到钱。具体到出版业, 怎样用免费的资源换取昂贵的资源仍有待研究, 可是这一营销模式却是值得应用与推广的。

(六) 免费加收费模式

在这一模式中, 将用户分为付费用户和免费用户, 而电子书网站通常遵循“5%”定律, 因为这5%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当前, 这一模式已经被很多电子书网站应用, 如小说阅读网、潇湘书院、晋江原创网等。这一模式之所以能够运转下去, 应用广泛, 主要在于为95%免费用户提供服务所产生的成本趋于零。

在当前的电子图书市场, 很多门户网站都是采用免费加收费方式, 免费为读者提供几章节, 之后需要读者支付一定数额的费用才能继续阅读。这种方式既能激发读者兴趣, 使其产生消费行为, 又可以刺激部分消费者购买纸质图书, 对于出版业而言越来越重要。对于互联网时代下的数字出版业, 只有免费是不行的, 要与付费相结合, 只有这样才能既保持固定规模的读者群体和消费群体, 又能保证收入来源, 维持网站的正常运转。

三、结语

在互联网提供免费文化的时代里, 出版业面连着巨大挑战, 显然传统的商业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出版市场, 只有基于互联网特性创造与之相适应的商业模式和营销方式, 才能在免费时代里获利。

参考文献

[1]Baida Z, Gordijn J, Morch A Z, Sale H, Akkermans H.Ontology-based analysis of e-service bundles for networked enterprises[C].In the Proceedings of the 17th Bled eCommerce Conference.Bled, Slovenia, 2004.

[2]Zott, Christoph, Raphael Amit.Measuring the performance implications of business model design:Evidence from emerging growth public firms.INSEDA Working Paper, 2002.

[3] (美) 克里斯·安德森.免费:商业的未来[M].蒋旭峰, 冯斌, 璩静, 译.中信出版社, 2009.

大时代的商业模式 篇10

一、21世纪加入世贸后, 我国商业银行的职能逐步转

型, 经过10余年的改革与完善, 已与国际金融市场融合, 以营销金融服务型公司的职能为海内外各阶层服务, 其营销环境与以往任何时期的情形都完全不同。加入世贸后,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 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市场空前扩大, 商业银行面临的不仅是本土市场, 还有广阔的海外国际市场。不同的市场提出了不同的市场需求, 为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也衍生了许多不同的金融产品及金融概念, 代理金融业务更是层出不穷, 面对的金融客户关系日趋多样化, 共享化, 绩效化, 营销环境不可能再是传统以往的任何一个时期。这就要求商业银行要顺应现今经济发展规律适应新的形势, 重新寻找自身在金融市场的定位, 深入研究市场, 寻找不同的金融合作伙伴, 根据实际情况推出不同的营销产品, 营销概念, 针对不同的金融市场客户投放不同的金融产品, 提出不同的营销策略, 设置不同的营销机构, 在商业银行内部实施不同的管理模式与政策, 更好地促进营销开展, 满足社会各阶层公众需求, 把金融企业的营销功能发挥到最大化, 使商业银行在瞬息万变激烈竞争的信息化金融市场中不断壮大成长, 始终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二、入世后的商业银行营销环境大为不同, 这就要求商

业银行在营销方法与营销模式等一系列金融市场营销管理上不断改革创新。在当前社会环境下, 商业银行经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以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为手段, 深化改革, 放眼国际, 牢牢把握大时代下参与国际竞争的良好机遇, 从对外营销至内部营销管理, 全面系统构建商业银行市场新时代下新营销体系。首先, 各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经营特点与在金融市场中的定位优先汲取国内外其他行业在营销方面的成功经验, 进行详实的市场调研, 并参照国际同业改进以往单一金融产品, 推出一系列综合立体化网络创新金融产品, 针对不同金融产品对其进行市场定位、定价, 向不同客户群体进行个性化差异营销, 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 根据国内外风云莫测的实际经济形势充分发挥商业银行自主经营的灵活性, 实时调整产品结构、期限结构甚至是业务结构、区域结构, !时进行重点客户主动走访, 售前沟通, 售后跟踪, 对大客户进行深度挖潜, 各方合作关系以网络状辐射互惠, 使合作关系与合作领域加固拓宽, 真正实现金融市场中贸易多方的共嬴局面。

三、商业银行营销的商品本质上是货币, 经过几十年的

改革与转型, 我国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的已远远不只是货币本身, 一切与货币资金有关的金融产品包括电子产品及金融服务和金融代理服务都成为商业银行的可营销商品, 在这种情况下, !着社会经济日益繁荣, 国内外金融市场中各经济主体与商业银行的合作关系会越来越密切, 并相互依存, 衍生的新兴金融产品及金融服务的品种也会日益增多。!着社会大众金融意识的日益增强, 他们对银行服务的需求与标准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而入世后外资银行对中国金融市场的抢滩, 也为国内金融企业带来了全新的经营理念与经营模式, 从根本上颠覆了国民对传统银行的印象, 原有金融服务模式彻底转变, 金融服务的质量也成为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 金融服务的买方市场空前扩大, 金融产品越来越多, 金融服务做大做强的市场空间也愈来愈大, 因此, 商业银行在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基础上必须牢固树立“一切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 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与最佳的金融产品, 让客户获得最大利益, 引成群体认同效应, 以嬴得更多的忠诚客户群体与市场发展空间。

商业模式:交易结构变革时代 篇11

理论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商业模式仍然是一个小众研究话题。一个学科的建立,需要有概念体系、分类标准、因果关系等,从这个意义上看,商业模式的学术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并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对商业模式定义、理论体系和实证研究均有建树的,首推一对系出名门的合作者: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克里斯托夫·左特(christoph Zott)和沃顿商学院的拉斐尔·阿米特(Raphael Amit)。他们建立了一套评价商业模式设计主题(businessmodel design themes)的问卷,发表在《组织科学》(Organization Science)上。2009年发表在《战略管理期刊》(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的另一篇论文则是为数不多的发表在国际A类刊物上的关于商业模式的实证文章之一。它证明了商业模式和产品市场战略是截然不同(distinct)、互补而非替代(complements,not substitutes)的一对概念。商业模式和产品市场战略的组合一致性能够为企业创造优秀的业绩,例如创新型商业模式(novelty-centered business models)配合差异化、成本领先或早期进入市场(differentiation,cost leadership,or early market entry)的产品市场战略能够提升企业业绩。

北京大学的魏炜和清华大学的朱武祥在其合作的专著《发现商业模式》和《重构商业模式》中,建构了商业模式的描述体系:商业模式是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

什么是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实际上要回答两个问题:第一,哪些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第二,这些利益相关者跟企业是如何进行交易的?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有很多种:从价值链的构成看,有供应商、销售渠道、最终客户、融资渠道等;按照组织生态系统,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可分为互利共生、寄生、竞争、片利共生等。值得注意的是,利益相关者在此是有独立的输入输出和独立的利益诉求的实体。因此,传统上属于企业内部的财务、库存等也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只不过是内部利益相关者。当然,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可以分离出来,即财务外包、库存外包、物流外包等。

而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交易结构则可分成六个要素:业务系统、定位、盈利模式、关键资源能力、现金流结构和企业价值。如图1所示。

其中,业务系统描述整个交易结构的拓扑结构、交易各方之间的关系和所扮演的交易角色。典型的制造一体化企业,可能是研发、制造、销售都由企业自己承担,这就是直线型的业务系统;而把生产、销售等全部外包,只负责研发和供应链组织管理的企业,其业务系统则更像是星型结构。

而定位、盈利模式、关键资源能力和现金流结构可以看成是业务系统在不同侧面的映射。

定位指的是企业满足客户需求的方式。例如,同样是复印业务,直销复印机、分销复印机、连锁经营复印店、复印整体解决方案等,就是满足客户同样需求的不同方式。

盈利模式指的是商业模式的收支来源和计价方式。例如,有些网络游戏中植入广告,玩家并不需要支付费用,企业的收益来自第三方的广告客户,而成本则属于零边际成本,这是收支来源。还有些网络游戏按照在线时间对玩家计费,这就是计价方式。

关键资源能力指的是支撑交易结构背后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静态资源和动态能力。例如,很多大型设备采取直销的定位,那么,大客户服务和销售能力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关键能力;而服务高端体验个人用户的,则其品牌和设计就是关键资源能力之一。苹果的成就,正是建立在其卓越的品牌资源和设计能力之上。

现金流结构指的是企业在交易过程中,现金流在时间频谱上的表现方式。

如何分析商业模式的竞争优势?

商业模式的竞争优势可能来自三方面:交易成本的节约、交易价值的提高和交易风险的降低。

交易成本的节约

肇始于科斯、集大成于威廉姆斯的交易成本经济学认为一项交易是否放在企业内部,主要取决于其外部合作伙伴机会主义威胁所造成的成本与内部管理成本的权衡结果。根据交易的全过程分类,交易成本可以分为搜寻成本、讨价还价成本和执行成本。好的商业模式,可以通过交易结构的设计,降低这三项交易成本中的一项或几项,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

例如,在以往的银行贷款流程中,中小企业由于固定资产较少,很难拿出足够的抵押品,银行和中小企业要建立融资交易,其信用审核、跟踪执行等交易成本过高,所以,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往往很难得到满足。深圳发展银行的供应链金融充分利用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大企业信用、存货等存量资源作为担保手段,降低了中小企业融资的交易成本,受到广大中小企业的欢迎。

交易价值的提高

沃纳菲尔特(Wemerfelt)、巴尼(Bamey)和埃文斯(Evans)等人提出企业的资源和能力能够成为竞争优势的来源,而如果通过交易结构的设计,能够使具备不同优势资源能力的利益相关者在同一个交易结构下完美合作,则将大大提升整个商业模式的价值,参与的各个利益相关者也将得到更高的企业价值。

例如,国美、苏宁等家电连锁卖场,把家电价值链的销售环节独立出来规模化运营,为家电品牌制造商分离销售环节、专注于制造环节提供了机会。只要国美、苏宁与家电品牌制造商的交易条件是合理互利的,通过与国美、苏宁合作,家电制造商的每一款产品都可以通过国美、苏宁的大量门店一下子扩大基数,直达各个地区的终端消费者,这样的交易价值无疑大过家电制造商自己建立销售渠道。

交易风险的降低

通过交易结构的设计,能够让企业拥有对资产的真实价值进行选择的权力(这是实物期权理论的核心思想),最终可以降低交易风险并因此提升企业价值。

例如,苹果公司为无数的独立软件开发商提供开发工具,鼓励他们把应用软件上传到App store。这些软件有成功的,有失败的。对那些成功的应用软件,苹果为其提供更好的广告和技术支持;对那些失败的应用软件,不予以关注即可。这样一来,苹果并不需要自己开发应用软件,却能够保留对应用软件的真实价值进行选择的权力,大大降低了交易风险。因此,虽然独立软件开发商分去了70%的利益,但最后综合起来,最大的赢家仍然是苹果公司。

如果企业能够把握以上三方面因素背后所支撑的关键资源能力,比如家电产业链中的连锁卖场建设与运营、软件商店的平台运营,就有可能因此形

成结构性竞争优势。如果这种关键资源能力能够随着商业模式的演进而得到加强,后来者就永远处于后发劣势,无从追赶。如此,商业模式竞争优势将得到正向的加强,并为下一步的商业模式重构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苹果公司通过原来完美的品牌和设计能力制造出了世界上最吸引人的MP3 iPod,并嫁接了iTunes这种网上音乐下载商店。随着iPod的拥护者越来越多,苹果公司的品牌得到进一步加强,后续的iPhone、App store、iPad只是把这种资源能力进一步深化,苹果也就顺其自然成为当今最成功的高科技公司。

商业模式如何演化与重构?

如果一个商业模式能够节约交易成本、提高交易价值并降低交易风险,具备了强大的竞争优势,是不是就意味着这种商业模式已经万事大吉,不需要再演化或者重构了?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商业模式赢得了巨大的竞争优势,并不意味着商业模式中的每一个企业也都赢得了最大的企业价值。对企业家来说,最理想的商业模式当然是合作伙伴获得了利益,与此同时企业自身获得了最大的利益,而如果这两种利益并不平衡,那么商业模式就存在演化和重构的可能性。

利益均衡被打破有可能来自外部环境的变化,也有可能来自内部力量对比的改变。

外部环境的变化有可能使原来处于竞争优势的商业模式转为劣势;反过来说,也有可能把劣势转为优势。这种情况在技术革新速度飞快的IT业极为普遍。

如果说外部环境的变化很难把握,像是无妄之灾的话,那么,内部力量对比的变化则更有必要引起企业家和企业的重视。

交易结构的形成是长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有些企业的实力得到相对地加强,有些企业的实力虽然绝对值上增强了,但是由于提升较慢,相对实力却有可能下降了,这样一来,原本均衡的交易结构就有遭受解体之虞。

例如,携程通过与如家、汉庭等酒店开展合作,承接酒店的客房预订业务,在发展早期对酒店的推广和壮大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随着携程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旅客和酒店对其依赖性越来越强,通过携程订酒店而非直接打酒店客服系统电话成为更普遍的消费习惯。长此以往,携程的议价能力将不断上升,而酒店的议价能力则不断下降,通路为王成为最有可能的结果。

有鉴于此,很多酒店未雨绸缪,已经开始着手构建自己的会员系统,7天连锁酒店更是从一开始就自建会员系统,自建会员系统的交易价值、交易成本结构完全不同,孰优孰劣很难一目了然,但7天的高入住率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携程并非不可或缺。跟7天激进的举措不同,其他酒店则一般采取携程预订和自建会员系统并举的方式,这是商业模式的演化路径。

大时代的商业模式 篇12

一、互联网金融的模式

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种模式:一是通过新技术挖掘客户信息同时进行信用风险的管理。例如:“好贷网”是以金融产品比价搜索的模式;“京东白条”是以电商平台构建贷款主体信用评估;“安融惠众”是采用第三方信用评估的模式。二是以点对点直接交易作为基础模型记性金融资源配置。例如:“温州贷”、“盛融在线”等是依托P2P贷款;“众筹网”、“淘宝”是典型的众筹融资;“余额宝”等采用的是理财产品销售。三是以第三方支付为基础的资金转移模式。例如:“支付宝”、“财付通”、“银联在线”等依靠第三方余额支付系统;“微信支付”、“易宝支付”等采取网银通道支付P2P资金托管;四是以传统金融机构来搭建电子商务以及金融服务的综合平台的金融机构创新性互联网平台模式。这种模式常见在中国工商银行的“融e购”、中国农业银行的“E商管家”、中国银行的“中银易商”等产品中。

二、互联网金融时代吉林省商业银行创新发展路径

吉林省金融发展相对落后, 主要原因在于金融总需求量不大, 与东北三省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差距较大。吉林省2014年GDP总额为13803.81亿元, 增长6.50%, 低于全国GDP增长率7.4%。自2014年4月份起, 吉林省各项存款增速开始明显回落, 6月份各项存款虽然有所反弹, 但是由于下半年股市上涨, 导致货币市场基金、理财产品、网络金融等金融产品持续抢占银行存款, 存款增速仍未扭转整体下滑的趋势。截至2014年末, 本外币各项存款同比增长11%, 增速同比下降5.2%。针对吉林省金融的特点, 商业银行快速、合理的发展就要加强与互联网金融的合作展开, 根据自身需要与特点, 计划可行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战略, 同时, 从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与建设出发, 创新模式, 从而推动商业银行的互联网发展, 增强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一) 积极搭建互联网金融平台, 创新互联网金融业务

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渠道是客户获得适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核心, 这个渠道需要有顶层的规划和设计, 需要有统筹的建设与部署。那么如何合理的利用互联网作为新技术, 并且发展网路理财等发展方向、创建创新服务与平台、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商业银行特有的组织形势以及传统的金融构架和互联网的构架, 将其有机的进行融合起来, 建立一个属于互联网金融的商业银行专有模式, 在这个模式中要遵循金融发展的规律以及互联网发展的要求以及性质, 在这样的构架体系当中, 才能使得商业银行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有效进行。在有先进的、多渠道的业务平台的基础上, 还可以对客户的需求给出及时的反馈, 例如开展集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短信银行为一体的移动银行业务, 使其功能齐全、安全便捷、覆盖面更广、服务更优。商业银行应在传统网点的基础上优化布局、调整业务品种、提供新产品新理念和服务模式。

(二) 实现信息共享, 引领客户需求

客户的感受是互联网金融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商业银行作为一个服务性的特殊企业, 在互联网金融中需要占据主动地位, 那么就必须要重视客户的感受。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过程中, 要不断的用数据去挖掘客户的需求特点、搜集客户的数据、掌握完整的经营图谱, 利用分析手法来解读客户, 这样有利于商业银行洞察每一名客户的喜好, 如果能够在客户自身并未察觉的前提下, 挖掘出客户的潜在需求, 那么就会使客户感受到“想客户之所想”的“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可以更好的提供商业银行的金融需求, 提升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三) 着眼营销加强服务能力

在开展互联网金融的今天, 商业银行可以借助互联网金融的平台、营销渠道、金融产品以及服务等开展特色营销, 来巩固和加强客户关系、服务能力, 并且能够实现迎合客户、稳定客户和服务客户。商业银行可以借助社交网络平台、通讯媒体等新兴技术, 展开商业银行户客户之间的开放式交流, 实现互惠共享的管理模式以及网络营销。商业银行结合自身特点以及已有的产品类型和客户群体, 拟定标准化、定制化等方向, 为客户提供智能化服务, 提高产品技术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商业银行的技术部门也应探索与媒体、平台等互联网模式的战略合作, 增强营销能力。

三、结束语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 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速度较快, 但是还没有颠覆传统金融的发展脚步以及商业银行的发展态势。但是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技术不断更新互联网金融也会倒逼商业银行不断的进行创新与改革。对于吉林省而言, 起步晚, 发展慢, 受环境的影响的因素较多, 发展的脚步与速度不能与发达地区一直, 但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深入与技术不断完善, 吉林省商业银行的创新也会根据自身特点不断开展进行, 为我国的金融事业做出贡献。

摘要: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 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金融也在快速发展, 由此产生的电话银行、微信银行、第三方支付等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中。本文以互联网金融为背景, 以吉林省商业银行改革创新为研究对象, 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商业银行,金融创新

参考文献

[1]李宏畅.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创新模式研究《观察》, 2015. (05) .

[2]贾清琳.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商业银行发展模式研究《金融观察》2015.

[3]张庆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商业银行发展模式研究《信贷经济信息》2015. (01) .

上一篇:胶合板模板的施工技术下一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