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不服的商业模式

2024-07-26

水土不服的商业模式(精选8篇)

水土不服的商业模式 篇1

摘要:遂宁水土保持监测站数据库管理系统以SQL为核心数据平台、VC++6.0为应用支撑,采用MVC的开发模式,将Weppin模块嵌入原基层水土保持监测站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在新整合的信息管理分析系统的主界面调用WEPP模型相关功能,使WEPP模型在后台运行并显示出结果。

关键词:水土保持监测系统,信息系统,设计,开发,MVC模式

近年来,信息技术日渐广泛地应用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在长江流域地区,长江委水土保持局已先后建立了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信息系统、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等多个应用系统,并基本完成了丹江库区、三峡库区、嘉陵江、金沙江下游的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其本底数据库涵盖等40万km2的监测数据,已初步构建水土保持信息采集、处理、交流的平台[1]。

尽管长江流域的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水土流失监测依然存在数据缺乏统一标准、资源分散等问题。尤其是在小流域尺度下,现有数字化数据的组织和存储缺乏标准化,且存储方式比较分散,导致各业务间无法实现对数据的共享[2]。因此,建立一套小流域通用的水土保持监测系统,对动态监测显得十分必要。通过该系统实现数据资料的标准化存储,达到数据的快速检索,实现基础设施管理工具的高效率运营[3]。同时,在统一的标准体系中组织、积累已数字化的数据资源,有助于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减少数据冗余和维护工作量,可使有多种类型数据需求的辅助决策应用具备了数据基础,也为实现快捷的数据共享创造了便利。

该研究以遂宁水土保持监测站为例,开发结合WEPP模型的水土保持动态监测数据库管理系统,既可以录入和基本管理基层水保监测站的监测数据,又可以模拟和预测侵蚀过程,以及可视化结果的实现,以期为三峡库区水土保持规划、长江中上游土壤侵蚀监测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的制订提供理论依据。

1 动态监测数据库系统开发平台

1.1 系统技术框架

考虑到可移植性及业务扩展性,遂宁水土保持监测站数据库管理系统以VC++6.0为开发平台,采用MVC开发模式(Model-View-Controller),寻找开发平台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接口。将WEPP模型嵌入原系统,使原有的DBMS系统和新整合系统中的WEPP模型共用数据库。也可以在WEPP模型的坡面文件里读取到输入的径流小区相关数据;新系统能够识别和读取输入数据库的数据,可以在WEPP模型同时读取在数据录入模块里输入的土壤数据。WEPP模型的各类文件有其特殊的格式,若想最终实现自动调用,输入的相关数据和相对应的程序必须与之相匹配[4],从而使数据录入模块的相关数据匹配识别的目的。

MVC开发是一种目前广泛流行的软件设计模式,是“模型—视图—控制器”的缩写,其目的是提高软件的可修复性、可维护性、灵活性、可扩展性以及封装性,同时减少代码的重复率、数据表达、数据描述和应用操作的耦合度。

1.2 数据库系统

该数据库系统处理数据库量大,并且在准确性、运行效率、安全性方面表现出色,采用目前比较流行的Microsof SQL Server作为核心的数据平台,以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和系统高度的可扩展性。同时依靠其开放的开发环境,可以利用很多种第三方应用程序、工具、网关和管理实用程序,为后续的开发以及预想中的web扩展留下了空间[5]。

1.3 模板技术

遂宁水土保持监测站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了MFC(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es)模板技术。MFC是一个VC++编程语言里的一个编程模板。在这个模板内,包含了大量Windows句柄和内建控件组件的封装类,允许任何人使用简单而强大的模板语言来调用定义在VC++代码中的对象,大大减少应用程序开发人员的工作量[6]。

2 系统分析与设计

2.1 系统需求分析

目前,水土保持监测站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小流域基本概况信息管理为主。根据基层水土保持监测站观测数据特点,要求该系统具有4个方面的功能:一是方便、快捷地进行数据录入,使数据的修改、删除或添加等程序的操作较容易;二是支持多条件查询,可根据时间分段导入、导出数据,查找迅速;三是具有数据备份及数据还原功能,确保了系统数据的安全运行与操作;四是支持WEPP模型的强大分析预测功能[6]。

2.2 系统开发方案

在系统中,基础设施层提供系统服务,系统管理硬件设施配以相应的系统软件对行管理,向资源管理层和应用层、表现层提供数据管理所必须的基础设施[7]。

数据资源层可实现对系统数据的调度和存储,通过数据转换、加工、提取和过滤等过程,向应用层提供数据。

应用支撑层包括基础支撑层、应用支撑服务和领域构件3个部分。其中基础支撑层作为系统的基础支撑平台,包括应用系统开发、部署、运行和管理的环境及其相应规范。应用支撑服务考虑到政务应用中事务管理的复杂性,提供相关技术予以实现,是应用支撑层为系统应用提供的一组共性和关键的服务。应用支撑服务支持组件化的开发部署,将公用功能如配置管理、日志管理、工作流等功能以公用组件或公共服务的形式集成到平台中,为减少系统间的耦合度提供了相关API接口。应用支撑层具备灵活的开发部署方式,各个组件之间相互独立,同时又基于统一的技术规范体系,便于集成或分布式部署;领域构件提供了重用软件设计和代码的一种方式[5]。

应用层集中运行业务逻辑,包括相互联系、功能互补的各业务系统,如综合查询及发布系统利用其他系统提供的数据进行查询。

表现层负责与用户交互,接受用户请求,并展示出业务应用层的处理结果。在该系统中可依托已有的用户平台或在以后的功能扩展中增加门户平台,在此基础上借助平台提供的身份认证等功能,为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提供服务[8]。

为保证系统符合标准、安全可靠,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及系统运行维护管理贯穿于系统各个层次,该系统安全保障体系部分目前只依托水保站内网。

2.3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项目建设的子系统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分析系统、预测系统,数据库管理子系统包括监测数据管理、基本功能管理、基本信息管理3类功能模块。系统的各功能设置均充分对应相应的需求分析。分析系统和预测系统以整合WEPP功能模块的方式进行。系统功能结构如图1。

3 结语

目前,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普遍存在缺乏统一的标准化体系、信息资源分类体系繁杂、数据之间组织较离散、缺乏联系等问题。在遂宁水土保持监测站建立的信息管理与分析系统,涵盖了多方面、多层次、多领域的信息,如基本概况、水土保持各类项目及预防监督管理等,并在信息标准化上作了相应的尝试,提高了信息统计、分析等工作的效率与可靠性。作为目标为服务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的数据库系统,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WEPP模型的参数模块还有很大的扩展空间。管理模块的相关功能可以进行web扩展,并与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心站相连,适时调整观测类别,使系统更能适应国家级网络的功能接口,统一规范,使资源共享程度更高[1]。同时,可考虑加载GeoWEPP模型,在对小流域的模拟,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对小流域的集水区进行模拟。

参考文献

[1]谢碧云,台伟.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研究[J].人民长江,2009,40(4):49-52.

[2]汤立群.流域产沙模型研究[J].水科学进展,1996,7(1):47-53.

[3]王玲玲,姚文艺.我国流域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研究动态评述[J].人民黄河,2003,25(9):28-29.

[4]孔垂柳.VC++中MFC框架技术探索[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26(4):82-84.

[5]杨德生,陈伟豪,吕能辉,等.基于3S技术的深圳市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3,17(2):118-122.

[6]严风硕.基于Delphi的DBMS与WEPP模型融合应用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7]王伟,程永清,石砚秀.基于MapX的渭河流域水环境信息系统的设计[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7(15):3832-3837.

[8]张俊,陈桂亚,郭生练,等.基于GIS的汉江流域洪水预报系统设计与实现[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9,26(8):15-19.

丝芙兰:欧美模式水土不服 篇2

这家背靠全球第一奢侈品牌公司LVMH的化妆品零售企业,早在1999年和2005年就分别在北美和法国推出了丝芙兰网上商店,其美国网店还被评为2006年度最佳化妆品零售网站。

2006年9月,丝芙兰选择了将第三家网店开在市场愈发成熟的中国。根据丝英兰的设想,这个被寄予厚望的网店将覆盖中国内地2000多个城市,充分弥补丝芙兰目前实体店面不足的劣势,同时还希望从概念和方式上双重影响中国消费者的化妆品购物理念。

然而现实的销售业绩并不乐观,据丝芙兰电子商务经理卢文吴介绍,其网上会员不过12000名,2009年的网上销售目标也只有区区2000万元,这与中国庞大的化妆品消费市场不成比例,那么它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呢?

要知道,丝芙兰在法国和美国的网店之所以成功,主要有三大法宝:丰富的产品选择、及时的反应及送货体系、周到的服务。而这三点在中国市场都显得有些水土不服。

首先,不可否认丝芙兰网店里的产品足够丰富,这里有绝大多数世界一线化妆品品牌,顾客几乎可以在这里买到任何想要的产品。但是丰富的产品对中国的消费者来说并不是独有的优势,因为在像淘宝这样的大型C2C网站,各种化妆品品牌同样应有尽有,逛一站而得天下,随便一个品牌都能搜出几千上万个对应产品。而且与丝芙兰实体店和网店一个价不同,淘宝上的产品因为进货渠道不同而使得价格千差万别,但总的说来就是“便宜”,至少与实体店相比是具有比价优势的。

其次,丝芙兰推崇的及时反应,放在欧美或者管用,因为习惯于一切走正规渠道的老外更容易接受丝芙兰这样的背靠大集团的综合零售商,欧美人对化妆品的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她们对品牌的忠诚度更高,对相关的零售商自然也更依赖,丝英兰能够给她们提供及时的信息,自然更能获得顾客的好感。但是这一切放在中国就不灵验了,这里使用化妆品的主要是40岁以下的女性,对互联网的热衷和熟练使得她们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得自己感兴趣的产品信息,而不会拘泥于一家网站。

最后,中国网店的配送和服务体系现在也还无法达到欧美市场的水平。丝芙兰在欧美市场有上千家实体店可以支持网店的售后服务,两者相得荔彰。而这样的服务在只有几十家店的中国市场显然还做不到,国内物流配送和结算体系的不健全也使得丝芙兰的网上销售进展缓慢。最近丝芙兰和国内独立第三方支付企业快钱达成合作协议,也可以看做是丝芙兰为了完善自己网店的服务质量的一次努力。

水土不服的商业模式 篇3

赤红壤是东部和南部地区常见土壤, 也是最适合花生生长。由于赤红壤旱地分布于我国南亚热带地区, 受高温和雨水的影响, 坡耕地水土和养分容易流失, 加上这些地区对赤红壤长期的重用轻养, 土壤保水持肥力较低, 作物的产量自然就得不到提高。如何改善赤红壤生态环境, 提高花生产量。成为了我国南方地区花生作物生产发展所共同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在花生作物生产上进行了保湿剂的试验。讨论保湿剂对旱地作物产量的影响, 分析其对土壤和对花生的经济效益方面的影响。

1 保湿剂对土壤保水持肥的特性

1.1 保湿剂有保持土壤水分的能力

保湿剂能吸收空气和土壤中液态和汽态的水, 并将其保持在土壤环境中, 其吸湿能力主要有保湿剂的种类和环境湿度决定, 在不同的土壤中施用不同剂量的保湿剂, 不同土壤对水分的吸附力也不尽相同。很多试验证明, 保湿剂还持有反复吸水功能, 但不同的保湿剂, 其吸收水分的耐久性和持续性都不尽相同。而在实践中, 由于土壤环境、温度、通气状况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不同混合比例的保湿剂, 在不同的施用方法、灌水方式以及灌水量等方面都会导致保湿剂的保水效果存在一定差异。

1.2 保湿剂有土壤能力的影响

土壤水分是作物生长所必须的环境和条件, 如果干旱缺水会对作物的生长产生严重的影响, 抑制农业生产的发展。一方面, 因保湿剂有其特殊的而超强的吸水保水功能, 吸水后可成百倍或千倍的膨胀为水凝胶, 而当它缓慢释放水分可供作物吸收和利用, 补充作物水分, 减缓或避免因缺水而放慢生长甚至死亡的危险, 同时, 恢复收缩也能使土壤变得疏松, 因而能为土壤中的微生物提供活动空间和更好的生活环境。在土壤中施加保湿剂时, 土壤保持肥力的能力会有明显的增加, 保湿剂能改善作物生态环境。而当保湿剂和肥料共同施用在土壤中时, 会降低土壤的吸水能力。因此, 在施用保湿剂时, 应尽量避免将其与电离性强的高浓度肥料混合使用, 以免降低保湿剂的使用效果。

2 水土保湿剂对旱地花生产量的影响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供试验用的红壤取自闽东南沿海地区, 该地区常年以花生-甘薯轮作为主。试验所用保湿剂为广东珠海得米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保水剂, 供试验用花生品种为鲁花7号。试验面积为18m2, 施肥方式包括常规施肥和平衡施肥2种。

2.1.2 试验方法。

在进行试验前, 按规范方法取基础土壤样品。在相同的温度、土壤和湿度等环境状态下, 设包衣、穴施、沟施和空白对照等3项处理方法。用浓度为1%~2%保湿剂对花生进行包衣涂层处理;将花生种子穴种, 每穴播种2粒, 穴距0.2m, 用浓度为0.6%的保湿剂浇播种穴进行穴施处理;将花生种子均匀撒入播种沟, 用保湿剂39kg/hm2浇播种穴对土壤进行沟施处理。

2.1.3 试验过程。

在作物生长的全生育期分别对其出苗、生长、产量及其水分生理状况进行调查和量定。每季作物收获时, 按小区为单位, 单独记录各小区农产品的鲜重和晒干重, 并取各小区图样, 测定土壤的主要理化性状, 以了解保水剂对花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2.1 保湿剂对花生出苗率的影响。

试验中花生生育期为116天。经不同模式保湿剂处理的花生以沟施出苗率最高, 其次为包衣, 后为穴施, 不使用保湿剂的出苗率最低。经由保水剂包衣处理、穴施处理和沟施处理的花生种, 与空白对照出苗率高 (具体如下表1所示)

2.2.2 保湿剂对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

在花生开花初期, 经由保湿剂包衣、穴施和沟施处理的花生, 其根数和主根的长度都明显高于不做保湿处理的对照, 说明花生在施用保湿剂处理后, 使得花生在初花期具备了加强对水分、养分吸收能力, 提高了花生的抗逆性, 为花生后期的生长奠定了基础。

2.2.3 保湿剂对花生产量的影响。

由于对花生施用了保水剂, 其植株能获得比较充分的水分, 从而促进了花生地上部分枝叶光合作用的进行, 从而使花生的各项经济指标相对于不施用保湿剂的来说, 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具体表现在单株果重、单株的结果数、饱果率、单产等方面相关记录对照如下表2所示:

2.3 讨论与结论

经由试验可知, 土壤保湿剂的施用, 能提高旱地农作物的保水保肥能力, 对提高作物产量的作用也十分明显。3种保湿剂的处理均能提高花生的产量。而施用1%~2%浓度的保湿剂对花生种子进行涂层处理, 提高了种子周围的水分含量, 促进了种子的早生快发, 出苗率较高。在2种土壤种植方式中, 沟施处理的各项指标略优于穴施处理的各项指标, 但两者从经济角度比较而言, 经沟施的收获略大于穴施栽种, 但其成本也略大于穴施的成本。然而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耕作来说, 沟施的保湿剂用量大, 但可以对下季作物仍具有保水持肥的作用, 能起到一次投入多年获益的作用。我们可根据当地环境, 选择不同水土保湿剂的施用方法。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来说, 水土保湿剂作为节约农业用水、用肥的一种新途径, 前景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张富仓, 李继成, 雷艳, 罗鹏.保湿剂对土壤保水持肥特性的影响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10 (18)

[2]李常亮.保湿剂保水持肥特征及作物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3]高会东, 杜彩云, 梁伟玲.保水剂对夏花生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 2006 (36)

清河项目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模式 篇4

关键词: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模式,清河项目区

穆棱市地处黑龙江东部低山丘陵区,地形复杂多变,区内大部分耕地属于坡耕地,严重的水土流失给项目区人民群众带来影响和危害。水土流失治理可使当地的生态和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当地群众要求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愿望十分迫切,积极性非常高。穆棱市委、市政府历届领导班子都非常重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穆棱市在水土保持治理工作中能大胆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寻求水土保持治理新模式和新途径,并积累了丰富的水土保持工作经验,取得可喜成果。1994年6月17日,水利部在穆棱市磨刀石镇召开全国“五荒”(未治理小流域)拍卖现场会。对“五荒”进行拍卖,将竞争机制引入到水土保持治理工作中。在试点成熟的基础上进行推广,并出台相应的地方文件规范“五荒”拍卖程序和制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对水土保持工作认识由“不抓水保没出路,抓不好水保没退路”提高到“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就是发展生产”的高度;抓住机遇,加大治理力度,2000年抓住穆棱市被列为全国退耕还林试点市的机遇,坚持退耕一次到位,逐年分步治理,长期实施管护,加大退耕力度,一次退耕1.2万hm2。多年来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穆棱市已建立完备的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机构,在监督执法方面做出较大成绩,坚持每年4月开展执法宣传周、宣传日活动,加强执法宣传,基本扼制水土保持违规、违法案件的发生,对保护水土保持成果起到保障作用。目前,全市治理保存面积累计达到8.87万hm2,占水土流失面积(15.30万hm2)的58.0%,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连续多年荣获全省水土保持先进集体称号,2002年荣获国家级生态项目区称号,2003年荣获全国水土保持先进集体称号。

2008年国家农业开发办公室同水利部一起启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穆棱市积极争取,被批准立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穆棱市第一期工程选择在清河建立项目区。

1 清河项目区的地理位置、区域概况

清河项目区位于穆棱市北部,地处长白山脉向东延伸的老爷岭山脉,地理位置在东经130°25′36″~130°35′59″,北纬44°43′52″~44°54′39″,总面积为204.71 km2,包括穆棱市八面通镇、下城子镇和马桥河镇3个镇的9条小流域。项目区呈南北走向,形状狭长,南北长约28.4 km,东西宽约10.8km,属穆棱河流域。

1.1 地貌、地质

地貌属于低山丘陵类型。地势特征南高北低,东西高中间低,海拔高度300~612 m,地形起伏较大,坡度较陡,山顶浑圆,有较大面积的台地,丘陵毗连,地形较复杂。从地质构造看,项目区位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基岩主要是大面积分布的花岗岩,还有中酸性火山岩及零星的玄武岩、变质岩,土层薄,成土母质均为岩石风化残留物、坡积物、沉积、冲积黄土状亚黏土地,是山洪和泥石流易发区。

1.2 土壤、植被

土壤是水土流失发生的对象。土壤类型不同,土壤的透水性、抗蚀性、抗冲性等也不同。项目区内土壤以暗棕壤、草甸土和白浆土为主,有小面积的沼泽土,暗棕壤主要分布于山间林地和坡耕地,草甸土和白浆土主要分布于山前台地和河谷台地,沼泽土主要分布于河滩沼泽地。垦植之初,坡耕地表土层厚度在30 cm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在6%以上。随着开垦年限的增长,水土流失加重,现在坡耕地有机质含量在2%~3%,大部分坡耕地表土层厚度在10~20 cm。暗棕壤土层薄,渗透性好,结构性差,表土疏松,底土黏重,底土为黄沙或岩石,上部植被一旦破坏,极易产生侵蚀,形成砂石裸露景观,多年耕翻,形成犁底层,透水性差,为项目区主要受蚀土壤。白浆土表土层薄,土壤结构不好,理化性质差,质地黏重,通透性差,容易产生水土流失。草甸土和沼泽土集中于坡度较小的河谷地势低缓地带,有机质含量很高,但由于项目区降水集中,其表土层薄,同样极易发生侵蚀。

项目建设区内林地主要是人工林和次生林,林草覆被率低,林分质量差,由于垦植指数高,缺少林草庇护,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1.3 坡度组成

项目区总面积20 470.80 hm2,土地坡度组成<3°的有3 504.07 hm2,占总面积的17.1%;3°~5°的土地有4 458.92 hm2,占总面积的21.8%;5°~8°的土地有6 606.88 hm2,占总面积的32.3%;8°~15°的4 858.39 hm2,占总面积的23.7%;15°~25°的土地有1 042.54 hm2,占总面积的5.1%。

耕地总面积11 629.57 hm2,坡度组成<3°的2 294.90 hm2,占总面积的19.7%;3°~5°的耕地有3 108.60 hm2,占总面积的26.7%;5°~8°的耕地有3 545.70 hm2,占总面积的30.5%;8°~15°的耕地有2 108.10 hm2,占总面积的18.1%;>15°的耕地572.20 hm2,占总面积的4.9%。

1.4 气象水文

项目区地处中纬度亚洲大陆东部,属中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年均气温在2.5℃。多年平均≥10℃活动积温2 570℃,日照时数2 600 h,太阳总辐射量为115 k J/cm2,无霜期为125 d。多年平均降水量530 mm,最大降水量730 mm,最小降水量150 mm,降水年内分配不均,6—9月降水量390 mm,占全年的70%以上。夏季降水集中,雨强大,极易造成土壤水蚀。

1.5 人口劳力

项目区涉及穆棱市八面通镇、下城子镇和马桥河镇3个镇,人口2.37万人,农业人口2.36万人,农业劳动力1.40万人。农村各业生产总值2.57亿元,年纯收入7 240万元,年人均纯收入3 056元。

2 水土流失灾害和水土流失程度

2.1 水土流失灾害

项目区是黑龙江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沟壑纵横,每遇暴雨极易产生高强度汇流,形成山洪和泥石流,冲毁房屋,冲断桥涵,淤堵铁路。1991年7月,区内发生洪灾,鸡马公路被冲毁,交通中断,厂矿、林业停产、居民停电,城鸡铁路被泥沙淤泥所埋,运输中断达15 d之久。因水冲沙压,原本平整的沃土布满了沟沟壑壑,部分良田上覆盖厚度超过1 m的沙砾荒漠,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1,2,3]。

2.2 水土流失程度

水土流失面积为11 099.75 hm2,占项目区总土地面积的54.22%,其中轻度侵蚀面积为2 769.20 hm2,中度侵蚀面积为3 914.90 hm2,强度侵蚀面积为3 908.73 hm2,极强度侵蚀面积为505.92 hm2。沟壑密度0.74 km/km2,侵蚀模数3 700t/(km2·a),侵蚀类型主要是水蚀。按照穆棱市水土保持十年规划,项目区属北部低山丘陵中度水蚀治理区。

3 取得的经验及主要作法

3.1 典型示范

项目区内通过3年的治理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性地提出“复合式地埂植物带”工程,总结出布设“三道防线”、“层层拦截”、“波浪式作业路”和“坡面工程与治沟骨干工程相连接”等综合治理开发经验,均取得非常好的治理效果。这些小流域通过治理,改善生态和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极大地调动群众治理开发水土资源的积极性,对项目区各地产生了良好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4,5,6]。

3.2 坚持治理开发结合,正确处理“三个效益”的关系

突出生态效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坚定不移地把水保生态效益放在水土流失治理的第一位,坚持综合治理与封育保护结合,人工治理与“自我修复”并举。目前,项目区累计封山育林面积达到1 875.33 hm2,发展水土保持林1 345.41 hm2、经济林46.64 hm2、人工种草138.34 hm2,林草覆盖率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12%提高到现在的28%。项目区内小流域全部得到不同程度的有效治理,拦蓄地表径流达到70%,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使多年不见的鸳鸯、野狼、黑熊等野生动物在不同流域相继出现,再现了昔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向山川秀美治理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注重经济效益,实现以调整保治理“双赢”。始终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收入作为水土保持工作的出发点,坚持以调整保治理,解决水保工程用地减少耕地面积对农民经济收入的影响。发展埂带经济,使农民减地不减收[7,8]。尝试各种埂带植物,寻求经济价值高的固埂植物,增加农民收入,紫穗槐、黄花菜、刺五加、刺老牙等栽植数量正逐年增加,其收入是同面积种植大豆的2~5倍,很受农民欢迎。

兼顾社会效益,夯实水土保持工作基础。坚持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作为防洪度汛的第一道防线和农业抗旱的根本性措施,整体推进与重点治理结合,快速提高治理的社会效益。

4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及投资

实施的主要水土保持措施:水平梯田143.36 hm2,改垄1 921.00 hm2,地埂植物带2 752.99 hm2,复合式地埂植物带1 770.00 hm2,生态修复1 875.33 hm2,治理开发荒坡荒沟,发展水土保持林1 345.41 hm2,经济林46.64 hm2,人工种草138.34 hm2,谷坊1 630座,浆砌石谷坊293座,沟头跌水115处,蓄水池2处,作业路53.30 km。

项目建设总投资2 287.27万元,其中工程措施投资1 434.56万元,植物措施投资507.67万元,生态修复17.63万元,独立费用197.95万元,预备费129.47万元,约投资22.88万元/km2。

参考文献

[1]付道华,杜喜军.黑土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6,12(6):385-386.

[2]李立新,陈英智,董景海,等.论宁安市卧龙项目区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布局[J].中国水土保持,2011(1):26-27.

[3]李立新,陈英智.东北低山丘陵区土地资源评价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J].水土保持通报,2004(4):85-87.

[4]托亚,王柠.呼和浩特市黄土丘陵沟壑区米麻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探讨[J].内蒙古水利,2010(4):55-56.

[5]王国庆.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水文效应[J].水土保持学报,2002,16(5):87-89.

[6]袁晖,余波,杨波.浅论退耕还林与水土保持学的相互关系[J].四川林勘设计,2006(4):1-4.

[7]王礼先,张有实,李锐,等.关于我国水土保持科学技术的重点研究领域[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5,3(1):1-6.

水土不服的商业模式 篇5

关键词:坡耕地,水土流失,营造林模式

0 引言

在坡耕地水土流失保护治理的过程中, 通过长期实践、观察、总结, 现总结出一些适合于山区林业发展的营造林模式, 从而为水土保持林营造成功提供一些实践经验, 进而为林业生态建设夯实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1 退耕还林“一坡三带”治理模式

适宜区:本模式适宜中高山、坡度大, 立地带状差异明显的山区。主要技术措施:根据山脚、山腰、山顶不同立地条件和不同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经济学特性, 按照分类治理。山脚建经济水土保持林。一般用漆树、核桃、板栗等混交。栽植密度为74/亩, 株行距为3m×3m。“晶”字形穴状整地, 规格为80cm×80cm×60cm。山腰建针阔混交水土保持林。用相对耐瘠薄树种如杨树、楸树、漆树、柳杉等混交。“品”字形穴状整地, 规格为60cm×60cm×40cm。栽植密度111株/亩, 株行距为2m×2m。山顶建水源涵养林。用耐干旱树种如桦木、杨树、楸树、松柏类、刺槐等混交。“品”字形穴状整地, 规格为40cm×40cm×30cm, 栽植密度为222株/亩, 株行距为1.52m×2m。模式成效:经测定, 在该模式下, 地表径流减少30%以上, 地表土小动物数量增加20%。是一个经济与生态兼顾的营林模式。

2 石质山地、干旱阳坡治理模式

主要技术措施:乔灌混交。树种选择主要以耐干旱、耐瘠薄的藏柏、刺槐、火棘等树种进行混交, 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整地以鱼鳞坑整地为主, 标准60cm×60cm×40cm, 品字形排列, 由于干旱坡石质化较严重, 土壤少, 整地时注意收集表层仅有的一点土壤, 以便栽植时回到苗木根系等关键部位;春季或雨季造林, 选择1年生以上合格苗木, 应尽量使用容器苗, 苗木一律用生根粉水溶液或泥浆蘸根。容器苗栽植。容器苗栽植时, 清除穴内杂物, 打碎土块, 回填表土, 轻轻去除容器苗塑料袋 (注意不能弄散营养坨) , 将容器苗置于穴中央。高度与穴口水平为宜, 扶正苗木, 用湿润的细土覆盖, 超过袋口1~30cm, 压紧踏实, 稍覆松土, 要求做到苗整跟舒, 深浅适宜;保水剂施用。在整地回坑后, 将10~20克拌土保水剂置于坑穴中, 与细土拌匀, 浇水或让其充分吸收天然雨水。等待栽植;配套措施。在坡面破碎区, 要采取工程措施, 修筑梯田或边埂。实践证明该模式造林成活率达90%, 保存率达85%, 2年生藏柏树高达1.0m以上。为土层极薄的石质山地及干旱阳坡造林提供了典型示范。

3 石漠化地区治理模式

主要技术措施:采用针阔混交, 确保水源涵养。在石漠化严重的石灰岩地区, 充分利用树种的耐瘠、抗逆性和杨树等树种早期的速生性, 培育针阔混交水源涵养林, 以达到石漠化治理和水土保持的目的。整地, 除山地陡坡、水蚀严重、坡面破碎地带采取鱼鳞坑整地外, 其它地段采取反坡梯田、隔带水平沟整地。整地规格根据树种不同有所变化:经济树种80cm×80cm×60cm, 深根性树种60cm×60cm×40cm, 浅根性树种40cm×40cm×30cm;树种选择以喜光耐干旱、抗寒的藏柏、刺槐等主栽树种, 配置耐寒、根系萌生力强的桦木、杨树等为伴生树种。配置方式。针阔混交为主, 采用行间、带状、块状或不规则块状等多种混交方式, 混交比例为针叶树60%、阔叶树40%、阴坡应加大阔叶树比例。石质化严重、岩石裸露率高的地带可采取见缝插针式的配置模式。该模式能形成结构稳定、功能多样的针阔混交复层林相。水土保持功能良好。

4 林药间作模式

主要技术措施:在农耕地中, 选用经济价值较高的经济林水土保持树种核桃、漆树、香椿、板栗等于金银花、枸杞等药用植物进行立体种植, 达到经济与生态兼顾、长短效益结合的目的。树种选择与造林模型。根据农耕地的立地条件不同, 适地适树地选择树种及模型。一是对于地形平缓, 肥力较好的耕地, 可选择核桃、漆树等树种与金银花等药用植物混交, 二是对于在风口、流沙较多、土壤贫瘠的耕地上, 可考虑香椿、板栗等树种与枸杞等耐干旱、抗风蚀灌木与草 (药) 混交;整地与栽植。穴状整地, 规格为核桃等80cm×80cm×60cm;漆树、香椿、板栗等40cm×40cm×30cm, 药用草本可犁耕整地;乔灌混交的, 乔木造林株行距2m×3m或3m×3m或4m×5m, 带宽2~4行, 450株/公顷~1650株/公顷;带宽5~6行, 3300株/公顷~4995株/公顷;乔 (灌) 草 (药) 混交的, 乔灌木带宽10m, 草带宽8m;植苗造林以春、雨、秋季皆可, 雨季以容器苗为主。

5 封造结合模式

主要技术措施:利用桦木等天然更新能力强的特点, 选择有天然下种跟新条件的地段作为封育区, 进行封山育林。同时, 采取人工促进措施, 有目的地补植柳杉、华山松等针叶树种, 逐步, 形成针阔混交的近天然林。人工辅助造林。土层深厚的匹配宜林荒山荒地和沟坡底谷部位, 必须采用人工辅助造林技术, 实行封造结合, 选择更新能力强, 生长快的适宜树种, 采用见缝插针办法, 进行点播、撒播、埋条、植容器苗等造乔育灌育草, 人工补植乔木株数平均不少于450株/公顷, 促进植被尽快恢复;配套措施。落实管护机构和人员, 加强政策宣传、巡山护林, 制定乡规民约, 护林防火。

山区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很多, 实践证明, 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选择合适的树种、适用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水平, 才能不断地推动坡耕地水土流失保护林生态功能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祁承经主编.树林学.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4.

[2]辛永隆主编.水土保持林学.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3]北京林学院主编.造林学.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2.

[4]南京林业大学主编.植物学.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3.

[5]林业部主编.造林技规程.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3.

水土不服的商业模式 篇6

一、流域基本情况

柳沟流域地处渭北干旱山区, 总面积21.58平方公里, 区域内分马家湾、税柳沟和中山沟三条支沟小流域, 治理前区域内沟壑纵横, 植被稀少, 水土流失严重, 农业生产条件差, 农民生活困难, 是以粮食作物为主的贫困山区。依据柳沟的水土流失现状和自然条件, 按照“因地制宜, 因害设防, 合理布设措施, 优化产业结构”的原则。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 以坡改梯为重点, 在治理区确定发展方向, 布设各项治理措施, 突出产业开发, 扩大经济林果面积, 并配套道路, 水利工程, 力求把柳沟建成高产、稳产的水保产业基地, 从而为该流域向科学治理奠定了坚定基础。

6年的示范治理共完成了各项治理措施面积1075.07公顷, 占计划任务1297.04的82.87%, 其中新修梯田577.27公顷, 营造水保林172.21公顷, 发展经济林果276.61公顷, 人工种草48.98公顷, 新建谷坊147座, 沟头防护处36处, 淤地坝1座, 配置水窖300眼, 道路73公里, 上水工程3处, 日光温室10座。

二、治理开发成效

㈠因地制宜, 科学规划分流域治理, 整体推进, 建成了各具特色的三条精品示范沟——马家湾、税柳沟、中山沟。其中中山沟形成了完善的治理体系, 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为显著, 国家黄委、黄河上中游局等上级业务部门认为“达到了国内流域治理的先进水平, 代表了新时期流域治理的方向”。

㈡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治理前, 柳沟流域1281.85公顷的耕地, 全挂在渭河流域北部干阳坡上。治理期我们以坡改梯为重点, 采取山顶防护林带帽, 荒坡乔、灌、草封育, 沟坡水保林固土, 山腰建果园, 整流域产业开发, 精心施工, 科学治理, 经过6年的治理, 完成了全部治理任务。一是整个流域实现了梯田化, 新增梯田577.27公顷, 累计达到903.59公顷, 占总土地面积的41.87%, 人均基本农田达到0.07公顷;二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扩大经济林果面积276.61公顷, 实现了万亩葡萄基地的目标;三是生态主体工程基本形成, 建沟坡水保林171.55公顷, 人工种草46.48公顷;四是引进12个优质果品试验, 示范推广, 保证了产业化的示范推广;五是3700眼集水人饮水窖基本解决了群众生活用水, 2800眼集雨节灌水窖和各方集资筹建的三处上水工程及沟道塘坝蓄水工程的建设, 基本解决了果园灌溉, 并采取了喷、滴、管、渗等节水措施, 合理利用了水资源;六是布设147座谷坊, 36处沟头防护等沟道工程, 基本控制了沟道侵蚀;七是新修道路73公里, 道路网络化为产业开发, 提高群众生活提供了保障。

㈢实现了产业化开发战略, 群众收入显著增加柳沟流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 加上北山十年九旱, 历史上一直单一种小麦, 年收单产不过2250公斤/公顷。治理后地平了, 水上山了, 路修了, 生产条件改善了。根据该流域适合栽植葡萄的特点, 我们一改单一种粮的作习, 在柳沟建成了以葡萄为主的万亩优质葡萄基地, 葡萄单产30000公斤/公顷~45000公斤/公顷, 收入达到75000元/公顷左右, 并且北山葡萄被认证为绿色果品, 远销内蒙、新疆、山东、广州等地, 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道路, 实现了产业化经营脱贫致富的目标。

㈣着力推广农业高新技术, 配套建设科技示范园区坚持推广农业高新技术, 提高科技含量, 引进名、优、特、稀品种, 改良土壤, 推广间作套种,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建成美国大樱桃和“黑红提”科技示范园区两处, 建成了万亩葡萄生产基地。柳沟已成为稳产、高产的“两高一优”农业示范流域。

㈤水土保持防护体系基本形成流域治理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初步显现。通过大搞农田基本建设, 布设沟道工程, 全面实施坡改梯、荒坡荒沟绿化等多项治理措施, 初步形成了“山顶刺槐林戴帽, 半山葡萄果缠腰, 梯田果带生物埂, 营林道路沿山绕, 河沟塘坝节节拦, 提灌滲灌引到田”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 柳沟流域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流域治理程度由原来的31.76%提高到现在的83.13%, 土壤侵蚀量比治理前减少49.34%, 植被覆盖率由15.59%提高到了38.51%。

三、主要做法和经验

㈠抓规划设计, 提高工程档次为了全面抓好柳沟高效示范工程的实施规划, 对每年分解到流域各村治理任务都要按照实施规划逐项设计, 特别是对机修梯田和经果林的单项设计, 每年都组织专家审查, 论证小组进行现场核查、批复, 以避免浪费物力、财力, 争取主动, 为科学合理布设防治措施, 规模连片治理, 规范质量标准及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打下了基础。

㈡抓领导, 靠实建设责任项目启动后, 从区上到乡镇及流域村都相应成立了工程建设机构, 各级党政一把手作为行政第一负责人。柳沟流域实施后也相应建立了工程建设机构, 项目办全面提供科学优质的技术服务, 并实行“双轨承包责任制”, 既区政府与乡镇领导、技术员签订责任书, 任务的完成与干部的工资及年终考核挂勾, 形成了一级抓一级, 层层抓落实的管理机制, 加强了领导, 靠实了责任。

㈢抓施工, 加大科技投入在进行综合防治体系建设过程中加大科技投入, 从梁峁到山坡, 沟底都合理布设工程措施, 形成立体布局, 层层设防的局面。改造栽植“巨峰”、“黑红堤”葡萄450余公顷, 同时自筹资金300万元配套三级上水提灌工程3处, 打水窖300眼, 在果园内推行喷灌、滴灌和管灌技术, 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80公顷, 依靠科学技术, 积极优化品种结构, 引进名、优、特、稀品种, 开展果园综合管理, 提高果园效益。为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 发展流域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

㈣抓质量, 坚持验收标准质量是决定柳沟流域成为示范流域的关键。在工程一开始, 项目办就对流域内年轻有文化的干部进行了技术培训, 并向其讲解和现场进行示范操作。在工程验收中, 严格执行区上制定的《重点农业项目竣工验收办法》, 用一把尺子, 一个标准来评定质量, 不够验收标准的坚决不予验收。

㈤抓点带面, 整体突破在柳沟流域的建设过程中, 采取先办点, 后带面, 重点突破, 整体推进的思路。集中全流域的劳力集中突破一些规模大, 配套全, 质量高, 效益好的小流域。如西山、东山、中山等, 通过建设这一些示范点更加增添了干部和群众的干劲, 最后形成了点向面辐射, 面向点靠拢的规模治理格局。

㈥抓资金管理, 实行监理报账在柳沟流域的治理过程中, 我们始终按照有关政策, 坚决实行专款专用, 专账管理, 以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在治理过程中, 监理工程师随时深入现场进行检查、指导, 对工程的进度、质量及投资情况进行全面监督, 这些措施的实施, 有效地保证了柳沟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如期完成。

㈦加强预防保护, 巩固治理成果在治理中, 通过广播, 群众会等多种形成向流域内的广大干部群众宣传《水保法》及有关条例, 让其意识到水土流失的危害, 并且严历查处了几处开荒、毁林违法事件, 有效地遏制了人为水土流失, 把林木管护、梯田、水保工程的维护等多项管护措施落实到了乡、村、组及承包户, 有效地巩固了治理成果。

摘要:柳沟流域列入高效治理开发示范小流域以来, 在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同时,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建成万亩葡萄园基地, 形成了产业化经营。示范治理达到了控制水土流失, 改善生态环境, 使农民收入增长, 实现脱贫致富的最终目标, 同时形成了一套“产业开发型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

水土不服的商业模式 篇7

1 锡林郭勒草原水土流失概况

1.1 水土流失现状及特点

水力侵蚀、风力侵蚀是该地区主要土壤侵蚀方式, 大部分地区属于典型的风蚀、水蚀交错区, 各类侵蚀交替作用, 使该区域水土流失非常严重。据统计, 锡林郭勒牧区轻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172 337 km2, 其中风蚀面积166 955 km2, 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97%左右;风蚀水蚀面积并存面积120 635km2, 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70%左右[2]。

1.2 水土流失影响因素

1.2.1 自然因素。

土壤、气候、地形是当地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影响因素。锡林郭勒牧区风沙大, 且持续时间长, 降雨量虽小, 但降雨集中, 多暴雨, 而且地形起伏较大, 土壤类型为栗钙土、淡栗钙土和沙土, 土壤质地疏松、内聚力小、抗蚀能力低, 遭到强度较大的风雨侵蚀时极易流失[3]。遇到暴雨很容易形成山洪。

1.2.2 人为因素。

盲目开垦、超载放牧、开矿滥挖是加剧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影响因素[4]。短期经济行为诱发了锡林郭勒牧区的垦荒行为和过度放牧, 由于防护措施不完善及干旱、少雨等因素, 春、秋2季风力侵蚀使开垦后裸露的土壤逐年沙化, 引发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随着近几年锡林郭勒牧区的经济发展和资源不断开发利用, 露天煤矿开采、铁路修建等开发建设项目对地表植被的不断扰动, 破坏了草场的生态系统, 使植物根系和土壤结构遭到破坏, 抗风蚀水蚀能力降低, 造成土壤被侵蚀, 导致水土流失。

2 锡林郭勒牧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几项难点

2.1 项目区地块落实难

由于牧区的每一块土地、每个山头都承包到农户、牧户, 在小流域综合治理, 项目区的地块落实就必须经过牧户的同意, 当地水土保持部门从专业的角度出发, 认为某一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应纳入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区, 而一些牧户由于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认识不足, 认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影响其畜牧业的发展, 拒不配合将自己的草场进行水土流失治理, 使项目区达不到集中连片、规模治理的要求, 从而影响了水土流失治理的总体效果。

2.2 项目管理规范难

由于锡林郭勒牧区相对落后, 缺乏国家大型生态建设项目管理经验, 致使项目管理不规范。主要原因是项目管理机构多, 造成管理部门之间职责不清、分工不明, 造成工程管理混乱, 影响了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效益。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为例, 项目启动后, 锡林郭勒盟各旗县成立生态办, 由生态办负责项目建设管理, 生态办在方案制定、工程管理等方面大包大揽, 工程资金拨付不及时, 致使各旗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无法有效发挥技术监督和质量把关的作用, 导致工程质量差。

2.3 林草措施布设难

锡林郭勒牧区地广人稀, 地形地貌复杂, 加上水土保持投资有限, 致使封禁、造林、种草等坡面措施比例分配难度大, 以丘陵区为例, 该地区土层浅薄, 坡陡处裸岩裸露, 坡缓处多为草场, 若全部封禁, 达不到防治标准;若在陡坡土层薄处进行水土保持林建设, 由于缺乏土壤和水分条件, 很难成活;在坡缓草场造林, 整地标准低会影响造林成活率, 整地标准高会破坏草场。因此, 如何配置水土保持措施, 也是锡林郭勒牧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难点。

2.4 林草措施成活保存难

锡林郭勒牧区干旱少雨, 风沙大, 局部地区年降雨量<300 mm。据统计, 锡盟≥8级大风多年平均达日数68 d, 沙暴日数20~38 d, 土薄坡陡, 一些地区土层厚度仅2 cm左右, 立地条件极差, 不利于林草植被的成活和保存。尤其是近几年持续干旱, 加上部分地区在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中苗木规格不符合要求, 整地标准偏低, 后期管护措施跟不上, 人畜破坏严重, 导致林草措施成活保存难。

2.5 治理成果管护移交难

据资料统计, 我国北方草原100%超载放牧, 超载率达50%以上, 锡林郭勒牧区畜牧超载量也非常严重, 虽然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区进行了围封, 各旗县颁布了管护办法, 成立了管护大队, 但效果不明显, 违禁放牧现象依然严重, 经常发生管护人员和禁牧者冲突事件, 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目前, 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区由当地水土保持部门和牧户签订了3年的使用合同, 即3年内项目区由水土保持部门和乡镇政府负责管理, 牧户不得在项目区进行放牧, 3年后, 小流域治理成果以怎样一种形式移交, 项目区应由谁管护, 目前尚没有科学成熟的管理模式。

3 锡林郭勒牧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模式

3.1 项目管理模式

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是搞好水土保持项目的根本方式。为了保证水土保持项目的进度, 提高工程的质量, 达到项目管理的责、权、利相互统一, 应建立以主管县 (旗) 长为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 把建设资金直接下拨给水利部门, 由水利部门做建设管理单位, 从方案制定、设计编制、组织实施、自查自验、经费管理等方面对项目进行全面管理中, 减少项目管理中不必要的环节, 根据《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把水土保持工程纳入基本建设程序管理中, 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 招标投标制, 工程监理制”。同时, 水利部门应与林业、草业、农业部门建立联动机制, 广泛吸纳群众参与到项目中来, 使项目建设和群众利益挂钩, 从而建立“政府导演, 水保搭台, 部门唱戏, 全社会参与, 共谋发展”的建设管理体制。

3.2 项目区地块落实模式

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确定项目区是实施好水土保持工程的前提[5]。为了避免在项目区选择方面存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 在选择项目区时, 应由乡镇预先提交申请, 水土保持部门综合考虑项目立地条件、乡镇积极性、治理的迫切性、项目的连续性、全县治理总体规划以及项目区的位置等多方面因素, 最终确定水利水土保持项目区的范围。针对牧区地块落实难问题, 应按照“生态置换、建设一片、保护一片”的思路, 通过在立地条件好的地段发展小片水地、高产饲料基地等方式, 解决牧民的饲料来源和经济收入问题, 将立地条件差、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段置换出来进行生态建设, 从而达到生态建设和畜牧业发展的双赢。

3.3 措施配置模式

因地制宜、科学设计、合理配置各项措施是实施好水土保持工程的关键。当地水土保持建设应坚持综合治理的防治路线, 重点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封禁和治理的关系, 对山势陡峭、基岩裸露、水土资源匮乏、林草生存条件差的地段进行封禁, 封禁的同时应采取补种本土耐贫瘠灌木等措施, 人工促进其生态修复;对水土条件较好、适宜造林的地段, 从该地实际出发, 以灌木树种为主, 进行水土保持林建设。二是处理好整地规格大小的关系, 整地规格过小, 起不到拦蓄径流、保水保墒的目的;整地规格过大, 对地表和植被扰动大, 容易造成人为水土流失。因此, 应按照10年一遇6 h最大暴雨量设计标准设计, 具体地段根据实际情况可做适当调整, 既要保证拦蓄径流效果, 也要避免草场遭受人为水土流失。三是处理好坡面治理和沟道治理的关系, 应做到治坡与治沟相结合, 工程、植物措施科学配置, 建立高效的综合防护体系。四是处理好小流域建设和水源配套工程的关系, 为了提高林草成活率, 保证小流域治理成果长效发挥, 须修建蓄水池、水窖、机井等取水设施。五是处理好小流域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 工程治理应和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 项目区应尽量靠近村庄;在生物措施的选择方面应从当地实际和群众的需要出发, 结合当地群众的利益, 从而达到既“绿”起来又“富”起来的目的。

3.4 管护和治理成果移交模式

好的管护和成果移交模式是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果长效发挥的保证。针对项目区放牧现象严重问题, 应采取“强化宣传、完善体制、堵疏结合”模式, 一要加大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宣传, 使广大牧民真正明白水土保持工程在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洪涝危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二要完善管护体制, 一方面要形成强有力的县、乡镇、村3级水土保持监督管护体系, 另一方面还需要制定和完善一系列管护配套政策和规定;三要在项目区林草植被有明显好转或大旱之年, 允许牧民进项目区打草, 同时, 按照生态补偿原则, 可以在项目立项时争取专项资金, 对牧民适当进行补偿, 使牧民真正从小流域治理工程中受益。治理成果的移交可采取“集体管护和个人管护相结合, 谁管护、谁受益”的模式。水土保持部门按设计实施完工后, 在3年合同期限内, 由县级管护大队和乡镇政府共同管护。当水保部门和牧户签订的3年合同到期后, 将治理成果移交乡镇政府, 由乡村两级专兼职管护人员实行统一管护。同时, 可将治理成果承包或拍卖给个人, 由个人进行管护和经营, 使集体管护和个人管护相结合, 保证治理成果效益的长效发挥。

参考文献

[1]张淑卿, 张兴源.锡林郭勒草原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建设[J].内蒙古水利, 2009, 19 (1) :62-64.

[2]刘仲涛, 安成秀, 钱卫华.浅谈锡林郭勒盟草原沙漠化防治[J].现代农业, 2008 (6) :66-67.

[3]鲁文竹.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草原生态保护调查[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8 (3) :95-98.

[4]孔庆伟, 布赫敖其尔, 范天恩.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草业, 2007, 19 (1) :25-26.

水土不服的商业模式 篇8

实验教学基地作为学生走向社会、接触企业、自己动手参加生产实践的跳板, 为高等学校的学子们参加专业实习、技能的熟练和获得社会经验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为高校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保障。实验性教学基地更是在农业学校的水土类专业中有不可磨灭的功勋, 为培养适应现代化要求的从事和农业有关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作用不可替代。学校在考虑到总体实验教学的需要上, 加强和校外的事业单位联系。充分利用资源建立校外实验教学基地。水土类专业有着自身的特点, 在实践上更有其特殊要求, 在学校是很难办到的。充分利用资源, 将资源进行整合, 把在校大学生培养为对社会发展有利的高素质复合型的农业工程人才。高水准校外实验教学基地的建立已是势在必行。

1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管理的现状与意义

校外实习作为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着重培养了工科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就以上来说, 这个出发点是没错的, 但是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不少。以下有几点是提出来的:

一是作为企业, 着重考虑的是经济效益。认为高校的实习生不能为其带来经济效益。不愿意接受实习。校外的实习就很难得到配合和支持。造成工科生的实习基地减少;

二是近年以来, 由于高校扩招, 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学生数量的增加成了突出的矛盾存在, 在课时的安排上也是如此, 国外的高校在这一块有着优势, 这方面的权威应该来说是德国, 德国高等专科学院的“企业主导型”模式比较典型。有些国家的实践教学课时要占到百分之五十左右, 而在我国却只有百分之十, 比例偏低。但是即使是这样, 我们的实验基地紧缺现象依然存在;

三是经费投入机制不完善, 缺少一个长期的规划性机制, 基地的建设难以进入很好的循环, 另一方面来说, 来源单一, 基地的管理开支经费相对较少, 配套的设施跟不上、师资力量缺乏等。

1.1 适应发展水土人才改革新要求, 需要和对口和谐统一

实习基地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 其分为校内和校外两种。校内实习基地方便, 但是种类少, 对于水土类专业来说就更少了。可以在校内实习的只有“水工建筑制图教学实习”, 而像什么“认识实习教学实习”、“建筑材料”、“水利工程施工生产学习”、“水力学”、“灌溉工程综合实验”等要做到理论与实践并行。做了才能更好的理解, 获得交叉渗透的效果。校外实践基地的出现有效的弥补了校内基地在设备、场所和功能缺陷上的不足。为学校的实践基地解决了经费和空间不足的矛盾。在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 首次全面部署了水利改革发展的工作。在其中提到加强水利队伍建设, 适应水利改革发展新要求, 大力支持大专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水利类专业建设, 农业类水土专业正在其中。因此,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对国家建设和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人才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同时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没有照抄的经验可言, 我们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来建设和完善校外实习基地。确保校外实习基地的良性发展和教学工作质量的提高。

1.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学生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要完成理论到实践、抽象到具体, 实习教学的作用功不可没。它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同时, 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都需要自己分析, 自己动手解决, 这也为他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问题提供了借鉴。在实践过程中, 学生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有的是没有经验可循的。这时, 学生们要相互讨论, 向老师和有经验的师傅请教, 在课内外的书本及各种文献资料上查究竟、在网上找自己要的答案。这样一来,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更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根据这些现象的存在性, 我们要针对基地的实际情况来实时的调整实习内容和方法, 实现更好的教学。有两种方法可以借鉴下, 一是构思一定数量创新性和综合性强的项目。二是让学生们参与到和自己专业相关的现场生产和一些科技项目。

1.3 高校与企业优势互补, 共同推动产业经济发展

高校拥有的人才优势是毋庸置疑的, 怎么样利用这种优势呢?这时需要的是走出校门, 与企业合作, 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校外基地的企业又可以同时也可以作为高校的产品开发推广和科学研究的基地, 利用双方优势互补达到共赢的局面, 推动经济发展。

2 农业院校水土类实践性教学基地学生实习模式的探索

最常见的实习方式是安排一两位教师带队出省实习, 在国营大中型企业中走马观花的参观一遍。大把的时间在路上度过了, 尽管人累得精疲力尽, 但是结果不尽如人意。在体制改革和国家重视农村水利基础建设的当下, 接受学生实习的企业愈来愈少。扩招带来的后果更严重, 一方面企业给的指标有限, 学生没有企业进行实习。另外的是师资有限, 指导工作难以开展。就拿我院的土木工程专业来说, 几年前的几十人增加到了接近两百人。老师的数量却没有增加。所以, 按照以往的模式来讲安排的老师根本不足以胜任。为了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实践性教学要求改革已成定局。

2.1 统一与化整为零实习相结合

以往采用较多的实习模式是由教师统一带队到某一大坝, 或者说十几个建筑工地去参观现场, 一切跟着老师, 听老师的指挥。这种模式便于管理, 很容易操作。不完美的就是学生都在一起, 数量庞大。通常都是看一遍就完了, 学生根本不能学到东西, 没有什么实习的效果。近几年我们采用了化整为零的实习模式, 将要参加实习的学生分成小组, 根据企业的大小派相应的小组去实习, 由在一线工作的工程师、技术人员和老师共同讲解。这种模式收到了不错的反响。但是, 这种方式也有其缺点存在, 小组多了, 实习的地方各有不同。老师在联系、指导、管理上就困难了。很难长期进行下去。我们探索并实施的是两种方式的结合, 这种结合方式的出现, 带来的是实习的质量提高, 老师的工作负担有减轻了, 有着良好的效果。

2.2 分阶段与层次实习相结合

按照教学计划来的话, 校外实习仅在计划的时间进行, 同时, 学生数量的越来越多, 肯定会造成安排上的不足。教学计划安排时间一般是上课期间。这样时间上肯定有冲突, 所以我们的实习时间安排, 要采用的是分阶段与层次实习方式, 把暑假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在暑假中到各大企业中去实习锻炼, 不过这种方式依然有其缺点, 一部分学生暑假不能得到休息, 这时需要得到学生本人的同意, 老师一定要把工作做通。让学生明白学校的难处。将学生分阶段和层次的进入企业去实习, 缓解了扩招后不好安排实习的压力。

2.3 因材施教, 分散性与循环轮换式实习

以往的模式中没有把实习时间和暑假结合起来, 安排紧张, 学生一般只能在少数几个实习点上实习, 接触的企业数量没有多少, 学生的知识面没有多大的扩展。对后面要进行的专业课程存在影响。我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先后在广州建筑集团、百舸疏浚、各州县水利勘测设计院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这样, 我们可以安排更多的学生去实习了, 在此条件上, 我们探索实施了循环轮换实习模式, 就是分组安排学生进行实习, 小组在企业的时间不长, 在一个企业待一段时间就会换到下一个基地去实习。经过时间的证明, 这种模式会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企业, 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 对专业行情有了更深的了解。学生的专业素养有了质的提升。

每个人的能力都是不同的, 有强有弱, 为了更好的实现学生的价值, 我们采取了因材施教、独立自主的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 对那些那些有条件的、有能力的同学, 我们要他们自己去找自己有兴趣的企业实习或者由指导教师推荐他到企业去实习。企业每年招收的人员都不多, 而学生在实习期间更加要多了解企业的概况, 企业也可以通过实习期间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考评, 达到双向选择的目的, 于双方都有利。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有利于解决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生近年就业难问题突出, 这种实习模式的出现广受好评, 很多人要求使用这种方法。可是事物是没有完美的, 这种方式同样有着缺陷, 它会增加指导老师的工作难度。使老师工作难度加大。于是我们想到与企业签订协议, 让学生把企业交给的课题当成学校毕业设计的题目, 以争取达到三赢的局面。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成功的模式, 在未来, 我们应该积极的探索和加强。

3 校外实习基地管理模式探讨

实习基地的选择要遵循很多要求, 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学生又要在企业中学到知识和增强动手能力。所以, 选择一个好的实习基地是必须的, 总结如下, 校外实习基地可以参考下面几个模式:

3.1 共同组织管理实践教学模式

学校拿出资金对企业进行投资, 进行联合建设, 在基地中补充一些与实习相关的设施, 参与企业的管理。学校每学期在期初把实习计划交给企业, 而企业也把实践教学安排作为重点来落实, 和学校的领导、老师一起制定实习计划安排。并派出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与指导老师一道指导学生实习。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做好妥善安排, 共同教学, 共同管理学生的实习情况。指导老师要深入实习点检查指导。指导老师要了解和掌握基地建设情况和实习中出现的问题。解决好矛盾, 对学生反应的问题及时加以处理。对学生加以辅导, 使整个实习稳定进行。

3.2 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生产经营业务结合模式

校外的实践教学平台会提供一些经营项目, 我们的学生会直接参与到其中去, 直接到实际中去实践。有目的的让同学参与到基地的具体生产经营项目, 让学生得到锻炼。比如市县一级的水利局要普查, 安排我们的同学参与水利普查野外数据获取和部分普查表填报工作与设计施工项目。湖南核工业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基地安排学生参与到他们的实际工作中, 这样, 学生不仅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出了力, 而且从中也学到了知识, 学习兴趣浓厚, 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所以这是一种双向的共赢。对学校和企业都有好处。参与校外实习基地的生产经营活动, 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通过实践得到的教学经验又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为学校教学方式和方法制定和改革提供了依据;学校和企业联合, 学校为其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节省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基地中也更有利于先进科技的推广和示范。

3.3 实践与创业相结合模式

学校鼓励学生在实习期间通过自己的想法, 并借助学校给予的平台去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探索。就像是学工程管理的同学, 我们会鼓励他们在基地进行和专业相关创业尝试, 进行项目独立预算、软件销售、建材管理等和专业相关的项目。在基地各相关人员的支持, 老师的协助下, 自己去了解市场行情, 认识建材的种类, 又有一定的收入, 对专业知识又巩固了, 一举两得。创业性的实习加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了学生的领导能力, 让学生有了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以及不畏困难的精神, 更好的走入社会这个大群体中。

4 农业院校水土类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的关键点

4.1农业院校水土类专业属于工科专业, 因为历史的影响, 农业院校水土类专业发展时间不长, 社会影响力远远不够, 工作开展难度大。要建立一个稳定而且合格的实习基地不容易, 这就要求双方领导一致的重视、加强合作、共同管理, 制定有效的措施和政策。

4.2实践教学有其目的性和针对性, 要有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作为保障。要在基地中贯彻生产、教学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其中, 深入基层一线, 打牢基础, 有针对的对自己的专业进行训练, 走出校门便基本胜任自己的工作, 减少与工作的磨合期。

4.3在农业院校水土类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管理中, 要大力加强生产、教学、研究的有效结合。与地方的经济建设同呼吸共命运, 为高校的实习经费紧张探索一条新路子, 受到应该有的对待和重视。

摘要:在农业院校的水土类专业的教学中实践比理论更为重要。本文根据水土类专业结合实际情况, 对教学提出了教学应当遵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于实践的基地进行相关的研究调查。

关键词:农业院校,水土类专业,实践性教学基地

参考文献

[1]黄建昌, 肖艳.农科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及实习管理模式的探讨.农业与技术, 2008, 28 (1) .

[2]周兴东, 赵长胜.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探索.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22 (3) .

上一篇:锅炉管道安装下一篇:日本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