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效果(精选4篇)
备课效果 篇1
精心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笔者从一些失败的评优课中发现, 有的教师虽然教学内容烂熟于心, 上课时头头是道, 但效果并不理想;有的教师虽然对教材和教法进行了精心准备, 但结果却事与愿违。教学中把教师作为主体, 学生作为客体, 把传授知识作为一种给予, 视学生为被动接受, 势必影响教学质量[1]。关注备课细节, 注重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是提高授课效果的关键。
1 备知识, 关注突破重点和难点的细节
所谓备知识, 不是只准备已有的死的知识, 还要准备传授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方法。
教师备课时首先要钻研教学大纲, 全面了解教学总体要求和专业培养目标, 对知识和技能的范围、深度等进行分解, 确定每次课的重点、难点及关键性问题;精读教材, 了解学生已具备的知识, 确定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从而提取精华, 形成适合学生理解和吸收的讲授思路。其次对每次授课的内容要精通其义, 对每个插图的构思、练习的安排、问题的设计都要了如指掌, 对每个举例都要反复推敲, 保证其真实性、科学性,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然地掌握知识体系。
2 备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适宜、准确, 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极大[2]。
2.1 关注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细节
教学活动设计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在备课时, 一般容易单纯从教学内容出发, 对深层次的教学目的考虑不周, 教学设计只停留在知识内容或方法上, 而忽视能力和素质要求。备课时应关注教学活动设计的细节, 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 以往多是在教师讲完理论知识后再播放教学录像, 结果发现许多学生并未认真观看录像, 达不到教学录像辅助理论教学的目的。针对这种情况, 笔者备课时对教学设计方案做了调整, 将播放教学录像提到理论知识讲授之前, 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精心设计若干个思考题, 启发和引导学生从录像中寻找答案。最后, 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系统的理论讲解。
同以往教学相比, 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 不但能使学生在观看录像时集中注意力, 提高实验录像的收视效果, 而且还训练了学生边看、边记、边学、边练的能力, 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 为以后临床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2.2 关注课堂教学互动的细节
2.2.1 关注提问细节, 促进师生间的互动
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而课堂互动往往是通过教学细节来实现的。要保证互动不流于形式, 提高课堂效率, 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例如, 改变以往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被动应答的方式, 设计成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情境, 让学生讲清道理、说明原因, 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为教学互动奠定基础。教师在设计问题的细节上, 要充分考虑问题的科学性和可判断性, 以及难易程度是否切合学生的实际等;要充分考虑哪些问题是课堂上可以通过师生互动讨论解决的, 哪些是需要课后通过查阅资料来解答的, 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2.2 关注讨论细节, 促进学生间的互动
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学生间的互动, 讨论是指由教师的讲授变为学生学习的活动。例如, 结合教学内容根据临床实际案例精心设计讨论的话题, 让学生相互交换意见和看法, 集思广益, 从而达到对问题深刻认识的目的;针对教材中简略或没有涉及的却非常重要的内容进行设问,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激发其学习兴趣, 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备课时, 要预想到生生互动中会出现的问题, 预设好避免或应对的办法, 以保证课堂学习活动的顺利展开,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这种由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交流, 转化成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不仅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而且学生的主体性、合作性、创造性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3 备教学对象
3.1 备课时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教师备课时首先要弄清学生已掌握知识的程度, 以便能较准确地确定各部分内容讲授的分量和深浅。其次, 要了解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周边环境、家庭生活环境, 预想在授课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预设解决方法, 做到有的放矢。最后, 要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 授课时关注他们的眼神、表情及微小的动作, 以便区分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2 备课时要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师不能只关注教学内容的细节, 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细节,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 教师备课时先预设几道练习题, 安排在讲授新内容之前或之后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或随堂测试, 这样可帮助学生养成上课认真听讲、课后按章节复习的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 教会学生在教材上圈点勾划重要部分, 教师不定时检查学生的随课笔记, 以督促学生养成边学边记的好习惯, 为今后的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3 备课时要关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
教学中, 我们经常会遇到教师精心准备而教学效果并不满意的情况, 一般认为是“学生不配合”, 如果细细琢磨, 原因还是在教师身上。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要确立教师的主导地位。因此, 教师备课, 不仅要“备学生”, 还要“备自己”, 关注自身对学生的影响力。
3.3.1 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 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
常言道: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需有一桶水。教师备课时除了深入理解、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外, 还要掌握必要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 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 精心制作课件、设计教法, 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 并运用自如。教师严谨的学习和备课态度, 都会影响学生, 使其形成良好的学风。
3.3.2 教师关注言传身教的细节, 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处事的方式, 会成为学生走向社会之后待人处事的一种心理暗示, 影响学生的一生。例如, 教师备课时要把握好时间的分配, 按时下课, 不拖堂, 不使学生厌烦;教师上课前要准备好教案、课件、教具等, 提前到教室做好上课的准备, 以维护良好的课堂秩序;教师批改作业时要一丝不苟, 不仅要发现作业中的错误, 还要圈出错别字, 体现出严谨的工作态度;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 要学会微笑, 微笑具有无穷的魅力, 会给人带来温暖、信心和勇气。所有这些都会对学生形成正面影响, 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 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 而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备课。笔者对备课细节给予高度重视, 并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 大胆运用新方法, 使它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亮点。常言道:“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要想提高授课质量, 使学生真正获益, 对于教师而言, 必须要备好课, 关注备课的细节。
摘要:目的 关注备课细节, 使教学落到实处, 让学生学有所获。方法 从一些失败的评优课中发现问题, 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设计, 以及教学对象的准备等方面, 就备课细节进行探讨。结果 把握备课细节, 能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得以体现, 实现师生互动。结论 要上好课必须备好课, 关注备课细节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有助于提高授课效果。
关键词:备课,细节,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黄锁义, 潘祖光, 韦国锋, 等.多角度备课法在医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医学教育, 2005 (6) :58-59.
[2]倪江, 徐维廉.医学院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6, 26 (5) :7-8.
备课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篇2
1 教什么要心中有数
要备好课, 对教些什么内容一定要做的心中有数。除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外, 还可适当地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安排。因为学生是教学中是主体, 所以在编写教案的同时, 也要把学生的情况考虑进去, 方可做的有的放矢。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教育要根据他们的特点、个性差异和思想实际, 提出教育要求, 确定教学内容, 选择教学方法。我们的学生除具一般现代青年的特点外。他们来源较复杂, 年龄差异也较大, 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差。入学后开始学校新内容, 大部分同学虽然学习积极性较高, 但有的学习方法不够得当, 需要调整;部分同学专业思想不牢固, 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兴趣不高;还有少数同学甚至厌倦学习。因此, 我们应该交给学生:
1.1 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给学生独立思考及独立工作打好基础。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要注意实用性和先进性, 要符合目标教学的要求。还要考虑到有限的学时能够完成这部分内容。
1.2 学习方法。
备课时不但要考虑怎么教好, 还要考虑到学生怎么去学,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体会, 交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
1.3 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拓宽知识面, 让学生多闻多见。点滴积累, 并善于提出启发性问题,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4 教育人。
教师劳动的过程是塑造人心灵的过程。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
2 要有责任心
有的人认为自己文化水平高, 给学生上课是件容易的事, 用不着认真备课, 结果课堂效果不好, 学生意见大。这说明文化水平不论多高, 不认真备课是做不好教学工作的。一堂好课的形式, 主要是由于教师责任心强, 课前认真备课所致。
3 要真正掌握教材
教师劳动的手段是教科书和教材等。教师在使用这些手段以前, 必须要先掌握理解它们。一般来讲, 备课中要先读教材, 并且一定要在读懂上下功夫, 最后教材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准确的讲出来, 学生才能准确的理解。教师对一个问题都认识不深, 怎么能讲得清楚, 学生也就不可能听得明白。
读了教材以后, 如果发现有些问题自己理解不了, 这时就必须看些参考书, 把问题真正弄明白。看参考书是仅供参考, 并不一定写入教案。对内容要精选。备课不是抄书, 要对教材进行再处理。深度一定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此外, 在某些问题上, 特别是在进展较快的问题上, 还要看一些新的参考书或杂志, 以作补充。这些内容并不一定讲给学生, 但教师应该心理有数。如果课时允许, 尽量多讲些新知识, 以便使他们了解某些新课题的发展。
4 要认真写好教案
读了教材、参考书和有关杂志以后, 要把这些内容整理成讲稿或教案。准备过程中可以先写出一个提纲。这个提纲要符合单元目标的要求, 要有条理性。以后再把要讲的具体内容列入提纲内, 对重点、难点要多下功夫。最后写出完整的讲稿或教案。尤其是新教师更应如此。
5 要安排试讲
试讲是备课时不可缺少的过程, 尤其是对新教师就更重要, 有时还要试讲几次。通过试讲, 可以发现讲稿存在什么问题或错误, 以便修改。试讲以后, 可大致安排一下时间, 免得超课时或提前结束。安排适当的试讲, 可以使新教师尽快地成长起来。
6 坚持永久性备课
备课不充分是绝对教不好课的。但只靠临时性备课, 平时不抓紧学习, 是很难做好教师工作的。教师要有足够的学识修养。一个孤陋寡闻、靠吃“老本”过日子的人, 无论花多长时间备课, 也很难做好教师工作。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王企贤在多年的实际教学工作中提炼出一句话, “教师的知识愈广博, 学生在接受知识的时候, 所付出的时间、劳动及痛苦也就愈少”。原因是知识广博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旁征博引, 多举实例, 由浅入深, 深入浅出的给学生讲个明白。因此每个教师都应该“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只有“学而不厌”的人, 才能“诲人不倦”。“诲人不倦”的基础, 在于“学而不厌”。坚持学习, 持之以恒, 坚持永久性备课。古人云“谦受益、满招损”。作教师的要“虚怀若谷”, 永远保持谦虚的态度。在日常教学工作中, 难免遇到疑难的问题。在疑难面前, 不能强不知以为知, 妄作解释, 避免给学生留下教师绝对正确无所不知的印象。不懂就问, “问”也在“学”的范畴之内。盖非学无以致益, 非问无以广识。为人师者, 要有勤学好问的修养, 方可收“教学相长”之效。但要持之以恒, 不可时学时辍。“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一日寒”。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要有一桶水, 而且一桶不断更新的水。不论是新教师, 还是老教师, 都应坚持永久性备课。只有坚持了永久性备课, 课堂教学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摘要:备课与课堂授课是教学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 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的高低。本文笔者探讨了教师的备课技巧和课堂授课等问题, 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备课,提高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镇江市外国语学校王益民;基于网络的集体备课[N];江苏教育报;2009年
[2]汉滨区恒口高级中学陈海燕;关于集体备课的反思[N];安康日报;2009年
[3]林英新疆克拉玛依市第十三中学;如何开展集体备课[N];中国教师报;2009年
[4]刘恩樵;“集体备课”之忧[N];中国教师报;2003年
[5]记者江卉 通讯员杨金华;青山教师集体备课[N];湖北日报;2009年
[6]扬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侯燕新;集体备课:从需要到实效[N];江苏教育报;2009年
[7]张国宝;集体备课:成功之路有多远[N];中国教师报;2005年
[8]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镇二小王继聚;农村老师集体备课之困[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 周湘辉;如此集体备课, 还是“革”掉好[N];中国教育报;2005年
备课效果 篇3
我国目前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互联网和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逐步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对于高中数学教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利用信息技术改善高中数学备课效果能够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备课的整合,将数据资源、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更有效的促进和辅助教学. 在此过程中,数学备课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的便捷性、 快捷性和广泛性,为备课提供丰富的资源.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趋势,新课标逐渐将信息技术融入到高中数学备课中,进而从质量和效率上不断优化数学教学体系,通过自主、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数学备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主要会利用到EXCEL软件、计算器、画板等工具,与数学教学中的概率和统计学联系比较紧密. 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上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探索精神.
二、利用信息技术改善高中数学备课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内容,下面,我们就以下几点详细分析利用信息技术改善高中数学备课的必要性.
1. 高中数学教学需要新型科技的支持与参与
自新课改以来,高中数学有了新的教学大纲,也有了新的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新的教学需要,学生也需在此过程中具备相应的搜索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尤其是在概率和统计学部分,靠讲解和板书是很难帮助学生理解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有必要利用多媒体,如PPT、Flash、Matlab、手持图形计算机等工具辅助教学,加深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还可以辅助完成虚拟实验. 此外, 信息技术能够向学生演示图形变化的过程,使间接变直接, 抽象变具体,从归纳猜想到推理证明,增加了数学教学的严谨性和独创性.
2. 高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新课标尤其强调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鼓励使用网络、图形处理器和计算器等现代工具提高运算效率,提倡使用信息技术呈现传统教学难以实现的内容. 因此,信息技术理应成为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教师备课效率的法宝.
三、利用信息技术改善高中数学备课效果的策略
在高中数学教学方面,信息技术是有效的信息处理工具,不仅能够加工和传递信息,还能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结构的构建. 下面,我们就以下几点为利用信息技术改善高中数学备课效果提出建议.
1. 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备课资源和渠道
教师备课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能否顺利进行, 作为一门集科学性、严谨性和灵活性为一体的学科,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搜集大量的资料,并选出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例题进行讲解,为优质的课堂奠定基础. 然而仅仅依靠现有的参考文献和课后习题是远远不够的,不仅资源有很大局限性,对于翻阅和查找也是耗时耗力. 幸运的是,信息技术不仅能够为高中数学备课提供海量的教学资源和例题解析,还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只需在页面搜索需要查找的信息名称,即可在数秒内获取大量的相关资料. 数学软件以及图形计算器等工具能够将图形和立体信息表达的更加直观和简洁,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认识数学对象,把握其本质特征,因此,信息技术是很好的元认知工具. 此外,中国幕课大学、教育论坛等网站还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交流空间,方便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和难题, 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2. 以高中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规律为前提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在进行备课时,无需在导入部分花费大量的时间, 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即可. 可以利用多媒体引入趣味性的视频或者数学知识,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同时,教师在备课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哪些知识点是学生易懂的,哪些是难懂和易忘的,从而有针对性理清教学重点和难点,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此外,教师要强调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主体性作用,如何设计问题,如何安排教学才能为其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每一位数学老师在备课时值得深思的问题.
四、总结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对改善高中数学备课效果产生了积极的意义,二者之间的整合也是大势所趋,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充分学习并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在信息技术的指导下,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并培养自觉运用现代科技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课标的普及,信息技术在数学备课中的应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它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起到很好的辅助教学的作用,还能作为计算和数据处理的工具,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思维品质,是教师得力的教学工具.本文针对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必要性和策略进行简要分析,希望对相关部门提供可靠建议.
关键词:新课标,信息技术,高中数学,辅助教学,数学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石卫东.运用信息技术改善高中数学备课效果[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12).
[2]杨志荣.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整合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学位年度).
[3]代进.多媒体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整合的几点反思[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5).
备课效果 篇4
例题:如下图示, 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各边中点, 所得到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 请证明你的结论。
习题1:我我们们把把四四边边形形AABBCCDD称称为为原原四四边边形形, 当当原四边形具有什么条件时, 中点四边形是矩形? 是菱形? 是正方形?
习题2:在△ABC中, 中线BE、CF交于O点, G、H分别是BO、CO的中点, 求证:FG∥EH, OF=CH。
习题3:在上述三角形中, (1) 求证:EF与边BC边上的中线互相平分; (2) 当△ABC具备什么条件时, EF与边BC边上的中线相等? 互相垂直?
对于为何要选择这些问题, 大家都纷纷发表了看法, 上课内容就这么确定下来了。 在接下来的上课环节中, 笔者感受到了同样的学生基础下却有不同课堂效果。 (见附表)
[分析]本课习题的选择设计比较好, 涵盖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特殊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等数学知识。 涉及的思想方法主要有: (1) 画图 (实验) 、观察、猜想、构造、证明; (2) 沟通条件与结论的联系, 添加辅助线, 实现转化。 另外习题设计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和证法的多样性, 因此对思维能力的培养颇有好处。 运用同样的教学材料, 面对同样基础的学生, 为什么会有迥异的教学效果呢? 让我们回顾一下两位老师教学例题的过程。
[课堂场景回放]A班:教师引导学生画图、观察后, 师问: (1) 平行四边形有哪些判定方法? (2) 本题能否直接证明EF∥GH, EH=FG (如下图示) ? 在不能直接证明的情况下, 通常考虑间接证明, 即借助第三条线段分别把EH和FG的位置关系 (平行) 和数量关系联系起来, 分析一下, 哪条线段具有这样的作用? (3) 由E、F、G、H是各边的中点, 你能联想到什么数学知识? (4) 图中有没有现成的三角形及其中位线? 如何构造? … …
B班:教师引导学生画图、观察后, 进入证明教学。
师:如图, 由条件E、F、G、H是各边的中点, 可联想到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所以连接BD, 可得EH、FG都平行且等于BD, 所以EH平行且等于FG, 所以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下面请同学们写出证明过程……
笔者认为, 可以找到B班课堂效果不太理想的原因是执教者对集体形成的教案缺乏必要的个人加工, 对形成材料没有深入理解, 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 缺少学生思维的形成过程。 教师只讲怎么做, 没有讲为什么这么做。 教师把证明思路都说了出来, 没有引导学生如何分析, 剥夺了学生思维的空间。
(2) 缺少数学思想、方法的归纳, 没有揭示数学的本质。
(3) 缺少必要的引导。 习题3是动态的条件开放题, 相对于例题是逆向思维, 思维要求高, 学生难把握, 答对的比例不高, 在课堂上A、B两位教师的指导都有缺位现象。
而A班教师通过序列化问题, 分解题设障碍, 引导学生学会思维、有效思维, 揭示数学思想, 归纳解题方法策略, 呈现出了例题教学的有效策略, 即 (1) 问题激活、检索与提炼相关的数学知识。 知识的激活、检索缘于对题目信息的分析, 如由条件联想知识, 由结论联系知识, 知识的激活和检索标志着思维开始运作; (2) 在思维的障碍处引导。 思维源于问题, 数学思维是隐性的心理活动, 教师需要设法采取一定的形式, 凸显思维过程; (3) 及时归纳思想方法与解题策略。 从方法论的角度考虑, 数学习题教学, 意义不在习题本身, 数学思想方法、策略才是数学本质, 习题仅是学习方法策略的载体, 因此方法策略的总结是很有必要的。 两个班级均还有相当部分的同学无法解决部分习题, 特别是习题3能解答的同学比例不高, 其实除了极个别是真正的基础差之外, 相当部分的同学还是可以通过执教者对例题方法策略的归纳, 作一定的启发引导, 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的。
集体备课作为校本教研中同伴互助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为教师提供了互相学习、分享经验的平台。 它可以集中集体的智慧共同攻克难关, 实现智慧和资源共享, 弥补教师独立备课过程中的不足, 优势互补, 取长补短, 真正做到了博采众长, 保证备课质量。 但教学是一项个性化很强的人类活动, 每位教师都拥有自己的知识结构、教育经验、教学风格和人生阅历, 教师所面对的学生也是千差万别。 这就决定了不是以非此即彼的方式用集体备课否定或替代个体备课, 而是更好地利用个体备课的优势, 使教师的个体备课成为集体备课的前提和基础, 使集体备课成为对个体备课的提升和完善。 如果离开教师的个体备课, 那么集体备课也只能是“凑热闹”;集体备课后如果没有教师个体化的理解、认同和行动, 集体备课也只能变成模式化、形式化的过场。 集体备课后形成的材料执教者在使用时一定要有自己的创造性, 否则在课堂上就难以取得显著效果。 这犹比剧本与导演, 好剧本固然是成就一部好的影视作品的基础和先提, 但导演以剧本为基础的再创作, 运用蒙太奇思维进行艺术构思, 再编写分镜头剧本和导演阐述才是让剧本走向精彩的关键。 在教学实践中, 要让集体备课发挥功效, 就得要导演———执教者的再创作, 再创作的过程体现在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个人创意。 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 执教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有异, 故他人所备教学设计难以“放之四海而皆准”。 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在集体备课活动后, 认真钻研主备教师的教学设计, 参阅相关资料, 并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和个人的教学风格进行个性化的“剪裁”、“修饰”, 立体化地建构, 在原教学设计上再创作。
第二环节:倾听交流。 为了实现信息的交换、资源的共享、智慧的碰撞, 在集体备课集中活动时, 辅备教师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谈个人见解, 讨论交流主备教师教学设计, 然后再次结合本班学生实际, 做好修改调整, 尽可能形成个性化、特色化的教学设计。 倾听交流意在张扬个性, 博采众长, 它既有“百家争鸣”的态势, 又有“兼收并蓄”的智慧。
第三环节: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回顾和梳理, 是教师对教学价值进行沉淀、过滤、剔除、保留的过程, 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态度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 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从经验上升到理论的过程。 集体教案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是课堂教学的准备教案, 其作为教师集体教学思想、方法轨迹的记录, 也是教师认识自己、总结教学经验的重要资料。 因此, 我们主张在课后对集体教案的实施情况及自己的教学处理进行反思, 将备课初衷与课堂实践回顾比较, 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教学策略是否科学、课堂生成处理是否妥当、问题设计是否有意义、情境创设是否到位等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再思考、再认识, 并及时把体会、灵感、困惑等用教后札记的形式记下来。 备课组成员要共享反思, 探寻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集体反思、达成共识、科学整改, 在无数次这样的“踏破铁骑”中得到“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 长此以往, 反思定会成为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源泉和动力。
第四环节:观课互动。 为了更广泛地分享成功, 深入地探究问题, 尽可能地弥补教学中的遗憾, 需要进行组内的观课、评课和交流。 如我校初一年级实施的“先听后上”模式即由主备教师先上研讨课, 辅备教师观课后根据课堂的反馈调整教学设计中不适合学生实际、 不符合学生需求的环节和不方便自己发挥的内容。 如上述案例, 我们在观课后及时进行课堂教学效果的观察统计, 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交流, 达成一致意见, 即在A教师课堂设计的基础上对例题教学结束后及时归纳思想方法与解题策略, 再让学生解题。 即做如下处理:四边形EFGH称为中点四边形, 可以得到结论“任意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辅助线沟通了条件与结论的联系, 实现了转化。 原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沟通了中点四边形一组对边的位置和数量关系。 这种沟通来源于原四边形的对角线同时又是以中点四边形的边为中位线的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边。 由此可感受到, 起到这种沟通作用的往往是图形中的公共部分, 因此在证明中一定要关注这种公共部分。 在解决习题1时, 可以先思考怎样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结合本题特点, 你选择哪种方法? 考虑一个直角, 即中点四边形一组邻边的位置关系。 一组邻边位置和数量关系的变化, 原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位置和数量关系也随之变化。
原先的两位老师再去借班上课, 从课堂上可以反馈到, 教学效果差异缩小, 且学生答对习题2和习题3的人数有明显增加。
好剧本遇到好导演往往能造就一部好作品, 让我们努力做好“导演”, 发挥出集体备课的功效, 让每一节课都成为一部“经典作品”。
摘要:集体备课作为校本教研中同伴互助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分享经验的平台, 弥补了教师独立备课过程中的不足, 保证了备课质量。但要让集体备课真正发挥出其功效, 上课者得经历个人创意、倾听交流、课后反思、观课互动等再创作的过程。
关键词:集体备课,校本教研,先听后上
参考文献
[1]熊星灿.走出集体备课的误区.中国教育学刊, 2013 (01) .
[2]周英俊.教育科研管理的主要问题、应对策略与监控机制.江苏教育研究, 2013 (01) .
[3]吕继风.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小学生数感培养的有效策略探讨.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13 (01) .
[4]张根应.集体备课的内涵及其策略.现代教育科学, 2013 (02) .
[5]陈孟春.聚集体之力走高效之路——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的教学反思.中国民族教育, 2013 (01) .
【备课效果】推荐阅读:
高一英语备课组集体备课发言材料08-30
迎春煤矿瓦斯防治效果效果评价制度08-12
改进备课10-18
优化备课05-28
备课平台06-02
重视备课06-16
备课能力06-18
网络备课07-04
备课模式08-25
备课艺术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