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身边的可爱

2025-01-17

发现身边的可爱(共6篇)

发现身边的可爱 篇1

摘要:<正>摆地摊发现大商机2008年,李海洋考入河北体育学院网球专业,入校时的学费是靠着李海洋暑假打散工和乡亲们东拼西凑的钱交上的,当时交完学费只剩下66块钱。老师也比较关注李海洋的情况,因为他有时候一天吃一个馒头。李海洋的父亲双腿残疾,丧失了劳动能力,姐姐患有精神病,全家一直靠体弱多病的母亲种地维持生计,是村里有名的困难户。李海洋总是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到处

摆地摊发现大商机

2008年,李海洋考入河北体育学院网球专业,入校时的学费是靠着李海洋暑假打散工和乡亲们东拼西凑的钱交上的,当时交完学费只剩下66块钱。

老师也比较关注李海洋的情况,因为他有时候一天吃一个馒头。

李海洋的父亲双腿残疾,丧失了劳动能力,姐姐患有精神病,全家一直靠体弱多病的母亲种地维持生计,是村里有名的困难户。

李海洋总是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到处打短工,他干过一天工作13个小时才只挣27元钱的发传单的工作,还曾经在一些高校旁边摆地摊贴手机膜。因为担心被自己学校的同学嘲笑,他特意把摆地摊的地方选择了河北经贸大学的门口。

摆地摊的生活非常艰苦,但是,李海洋在这里却发现了一个商机。有一天,摊位前来了一个学生问,你这有没有情侣电话卡吗?

李海洋在还不确定市场上有没有这种情侣卡的时候,就收取了对方50元的定金,答应了这单活。李海洋知道一个城市里边有亲情一家,或者叫亲情1+1这样的业务,当时想把它组装作为情侣卡销售。

聪明的李海洋迅速判断出大学情侣之间打电话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当时他卖出的第一套情侣卡就赚了200块钱。在李海洋的重新包装后,“情侣卡”迅速打入校园市场。

李海洋骑自行车送情侣卡,有很多人去拿,一收钱都是上万。在后续卖得特别疯狂的时候,最早的时候有的时候能达到每天6位数。

“情侣卡”的销售,让李海洋两个月挣了50万,这是他在创业路上挖到的第一桶金。不过,就在李海洋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情侣卡”的业务突然被停止,再也打不通了,而当时李海洋的“情侣卡”用户已经有四五千的用户。

那时候李海洋晚上睡觉也睡不好,天天有人打电话骂他是骗子。很多同学劝他更换手机号,但李海洋选择的是坚强的面对。通过不厌其烦的和运营商联系,终于再次开通了“情侣卡”的业务,化解了这次危机。

李海洋觉得,在人生创业当中,如果你自己不够诚信,你就没有办法往明天走。

创立“校园快递”

除了卖校园情侣卡,李海洋又拓展新的业务。放寒假,一些大学毕业生选择在寒假将自己的行李托运走,当时,快递公司是不允许进校园的,很多时候几个女孩子或者男孩子一起抬着一个行李,抬到学校的门口。李海洋觉得,自己又发现了商机。

和别的快递称重称体积不同,李海洋以袋子为标准,分为三个档次,最小的50,稍大的60,最大的80,不计重,随便装装多少都可以。对于很多毕业生来说,李海洋的“校园快递”不仅省钱,更重要的是方便,打个电话,上门取件,直接在宿舍楼下完成托运。如果学生托运重量较轻的物品,觉得固定价位不合算的话,还可以选择称重的方式,既灵活又方便。

李海洋向来是个行动派,想到就马上去做。他开始联系各个高校和快递公司,想与他们合作,负责校园的快递业务。

李海洋向校方承诺,会全部雇用本校的在校学生做代理,这样能减少社会人员出入学校的次数,降低安全隐患。这个理由打动了周边十几所高校,拿到了校方的授权之后,李海洋又向快递公司承诺,在毕业季每月完成十万元的业务量。

最后,李海洋已经与石家庄市43所高校、四家快递和托运公司达成了合作,每年利润超过百万元。

建立创业教学班学生收入比老师还高

在河北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书记办公室里,李海洋正和校方领导商量着如何帮助在校大学生创业的事情。2014年6月,李海洋与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建立海洋特色创业教育基地。

是第一年试水,“海洋班”一共24名学生,现在绝大部分都利用寒假到企业实习去了。“海洋班”的招生对象和条件是像李海洋一样来自贫困的农村家庭,报考时必须出具贫困家庭证明,三年的学费由李海洋全部支付,李海洋希望更多像他一样的孩子都得上得起学,同时也能靠创业改变自己的命运。

“海洋班”的学生除了学习日常的公共文化课,更多的是李海洋教授他们创业经验,就一些学生提出的创业思路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说到创业,李海洋觉得创业能力其实就是人际交往能力和融入社会的能力。他觉得大学生们应把大学的空余时间都利用起来,增加社会实践经验。同时,还要处理好和同学、老师的关系,像尊重父母一样尊重老师。同学之间保持密切的联系,关心身边的每一个同学。不要只看手机,主动认识新朋友,有针对性地结交一些良师益友,当走向社会后,这将会是您人生的一大财富。“不要说没有资本去创业,青春就是我们最大的资本。如果你能筹到100元,那就具备创业的条件,因为你可以从摆地摊开始,从小到大,循序渐进地稳步前行。在创业中,不要太在意闲言碎语,要有自己的主见,顺着自己的思路去发展,相信自己就是等待成功的黎明。”

发现身边的可爱 篇2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身边的发现作文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身边的发现作文 篇1

身边的美很多,大大小小,但有一件事,让我心里充满感激。

那是在星期三下午放学的时候:早上下了阵雨,下午上学前,妈妈叫我穿好雨鞋,带好伞在出门,我大声叫了一句:“我不带”,就快步的走出家门。高兴地走在上学的路上,心里得意洋洋的想到:幸好没按照妈妈的话去做。来到学校,经过几个小时的“奋斗”,终于到了放学时间,我看了看天空,眼前的情景让我失望万分,好好的居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我好后悔没听妈妈的话,只好来到三班的教室门口,看到我的好朋友陈浩拿着伞,我忙叫他撑一下我,陈浩同意了,出了校门,我看见他妈妈正撑着雨伞在等着陈浩出来,他妈妈看到我没带伞,连忙叫我走到她的身边跟她一起撑雨伞,我不好意思地说:“不用了,不用了,我的衣服有帽子。”说完,我掀起帽子,慢慢地向前走去,陈浩妈妈飞快的跟上我的脚步,伞大半撑到我的头上。来到了我家大坡下,陈浩妈妈把伞拿给我,我不好意思说了声:“谢谢!”慢吞吞的把手伸过去,陈浩妈妈快速地把伞放在我手上,我充满感激地撑着伞快步回家了。

身边的发现作文 篇2

其实,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美,只是人们都不善于去发现美,忽略了自己身边的美。

前几天,我家邻居的小男孩有很多的英语暑假作业不会做,他外婆很着急,在邻居面前经常谈起。恰巧,我们家的邻居姐姐英语很好,于是她主动提出,让小弟弟有英语的困难,就尽管去找她。小弟弟他外婆就感激地说:“谢谢啊!”第二天,我听到门外有动静,像是小弟弟他外婆的声音,就想去看看。结果发现是邻居小弟弟去找隔壁的大姐姐去帮忙教他做英语题目啊!小弟弟的外婆要把他送进去时还千叮咛,万嘱咐:“你在姐姐家里不要顽皮啊!”“没关系的,您就别放心不下了,回去吧!”大姐姐又蹲下身来,对小弟弟说,“我们一起进去吧!”他外婆回去了。我想:这个大姐姐人真好,真热心,自己抽出时间来义务给小弟弟补课,而且不求回报,真有爱心。她的帮助一定会让小弟弟的英语成绩有提高的。我能有这样热心的邻居,真幸运。

其实,要想邻里之间的关系处好,每个人都要为设身处地他人着想。这样,大家都退一步,就海阔天空了呀!唉!大家退一步,也就不会有什么矛盾了。真希望那些还在争吵中的人可以觉悟。

生活中的美真的很多,我们不能忽略它们,因为它能告诉我们,美究竟是什么。美就是你去帮助了别人,得到帮助的人得到了快乐,你也得到了快乐,你们两个成为了好朋友。你觉得这美吗?

身边的发现作文 篇3

今天,我和女儿一起收看了《开学第一课》,节目的主题是“美就在身边”。

节目中讲到了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教师邓莉,神九宇航员之一的刘洋,最美战士高铁成等好多我们熟悉的身影,他们都是最美的`。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神九宇航员之一的刘洋,她说的一段话很让我感动,“这颗我们栖息的星球,在茫茫宇宙中竟然显得那么耀眼,那么的美丽,一颗颗玲珑的行星,在漆黑的一片的宇宙中,它安安静静地焕发出光芒,简直是一种超越了语言的美”。难怪她说“自己在太空,更被地球的美所震撼”。

我和女儿看完《开学第一课》后,感觉到了美在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美就在你身边,让我们一起去发现美吧。

身边的发现作文 篇4

美在哪里?有人说,美在夜空中,闪烁的繁星是他的眼睛,有人说,美在溪流中,飘落的花瓣是那样的面纱,美在人们心中是圣洁无瑕的,同时也是飘渺的,但就在不久之前,一个女孩子的出现让我真正的体会到了美的真谛,第三天,随着一阵欢快的喇叭声,又有一户人家搬过来住了。楼道里一阵杂乱,这时,忽然听到了一阵敲门声,谁呀?妈妈打开门,“阿姨您好,我是新搬来的,住在隔壁,来你家串个门。”好一个落落大方的姑娘,我有几分好奇,便从房间走出去来,这是一个眉清目秀的姑娘,一头乌黑发亮的短发激励所有省,最吸引人的是她那两个粉红色的酒窝,很美。“快请进,”妈妈说。女孩子进了屋,我这才发现她是一个瘸子,我有点不知所措,呆呆地看着她微笑地进了门,看着她满脸沉着与自信,我觉得他真的太令我感动了,之后,我便与这位与众不同的女孩结成了好朋友,他就是,姚。

一天早晨,我出去买馍,在路上碰见了姚,她穿了一身全红色的运动服,有说有笑着向我打招呼:“早,去哪啊?”“我去跑步。”什么?这看似普通的一句话却使我惊讶的,一个瘸子去跑步真是闻所未闻啊!为了不让她感到尴尬,我尽量保持自然。说完,她一跳一跳地走着,望着那渐渐远去的背影,我心中一阵感动,这天,我经过瑶的家门,忽然听到一阵优美的钢琴声,是谁在弹琴?姚蒙,我迫不及待地敲门,她的妈妈热情地把我领进房间,听着听着,我想起了那个腿,裹得还很严,可还是弾个不停,一时间,我觉得她真的好美。

美不像星光那样若明若暗,也不像落花那样伶仃无助,美是风干的实在的,美在奋斗中,拼搏是美的激情,美在磨练中,顽强是美的本色,美在追求中,自信是美的气质,捡拾美的碎片,让美长驻我们心中。

身边的发现作文 篇5

法国著名雕塑家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其实有很多种,比如:心灵美。

一天,我和我的朋友肖雨一起去公园玩。一路上,我们都一直在奔跑,好像迟到了就会犯下弥天大错一样,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我的脚好像被什么东西绊倒了似的,摔倒在了地上。膝盖的皮破了,流了血,我痛得龇牙咧嘴,本想自己站起来,可是肖雨却对我说:“芷茵,你先在这里等一下,我去拿消毒水和创可贴。”说完,便跑了。

好大一会儿,她才回来,用消毒水擦拭我的伤口,然后用创可贴贴在我的伤口上。我试了试站起来,不痛了,觉得和以前没什么差别。我对肖雨说:“谢谢你,肖雨。如果没有你,我可能要扶着墙壁回家了。”肖雨听了,只是莞尔一笑,然后便扶着我回家了。这时,我觉得有一丝暖流涌上心头,我觉得肖雨是我受伤时的一丝安慰,是我失望时的一阵温暖。我看着肖雨,这时一丝阳光射在她身上,我觉得肖雨真美,她不仅人美,心更美,如果每个人的心灵都美,那么整个社会都会美的。

心灵美,是人的心最基本的东西,这件事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我也要学习肖雨那乐于助人的品格,做一个心灵美、善良的女孩,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

身边的发现作文 篇6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听了这话深有感触,于是便在公园里寻找起了美。

风呼呼的吹,花儿随风摆动,显得那么美,我不由心想:“这就是美吧!”就在这时,一个花匠来到了草地上,拿起一袋化肥倒进一只桶里,又打开水龙头接满了水,一点一点在浇在花的根部,花丛在他的浇灌下变得更有精神了!我拿起相机拍下了这位辛勤的花匠,心想:“这才是美!”旁边的行人问我:“你没事拍上个花匠干啥?”“他辛勤劳动,心灵很美。”我回答道。

从公园出来,在回家公交车上,非常拥挤,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挤上去,挤得车门都没法关上。我旁边站着一位老奶奶,看样子已经六十出头,但没有人让坐。这时一位年轻叔叔站起来对老奶奶说:“来,您坐我的座儿。”大家都向他投去敬佩目光,可当时车上连站的地方都没有了,我就在门边,不由地说:“实在太挤了!”没想到这位叔叔听了我的话,二话没说就下了车,对我说:“小朋友,你一定急着回家呢,我下车赶下班吧。”我看着这位好心人,不由得又拿起相机,照下了他的背影。我心想:“在我的身边,心灵美的人真多啊!”

到了我家小区门口,我又看见一个好心人,他穿过马路,给一只流浪猫放了一些猫粮,于是我又拿起相机照下了他的身影。

我回到家,吃过晚饭,躺在床上回想着今天的所见所闻,不由感叹:“美好的事物有很多很多,只要我们多留心,就会发现美。”

身边的发现作文 篇7

美,往往有不同的表达方式。美,在人们心灵的最深处,只在乎你是否有仔细体会。其实,美,就在身边。在公园里,看见五彩缤纷的花朵簇拥在一起时,你会不由自主地赞叹道:“这些花真美!”

在街道旁,遇见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时,你会情不自禁地欣赏她:“她真美!”可是,这些美仅仅只是人或事物的外在美,真正的内在美通常在细小的一件事中无声地表现出来。

自古以来,梅花被无数的诗人所歌颂,正是因为她的美,渲染着周边的人。每当万木凋零,风欺雪压时,她总是在白雪皑皑之时,傲立雪中,把清香洒满人间。只是美,真正在身边体验到的内在美!

有一件事,她深深地把人心的内在美散播在人们的心里。那是北风呼啸的日子,那是梅花盛开的季节,那是我见到她的第一次。

在巴士上,人们都不约而同地把头转向窗口那边,不停的对手哈着气,试图想更暖和一点。没想到,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突然,司机猛地一刹车,“哇”的一声,把车上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一位中年妇女身上。

刚刚可能是因为司机的急刹车,这位中年妇女受不住,吐在了一个时髦的年轻姑娘身上。妇女紧皱着眉头,连声说着对不起,姑娘缓缓的回过头,全车人都把心揪得紧紧的,在为这位中年妇女担心着。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迎来的不是一顿狠狠的怒骂,而是姑娘把外面的那层衣服脱了,对妇女说:“大姐,你需要坐在通风的位置,我就要下车了,这个位子给你坐吧。”“可是,你的衣服?”“没关系,这件衣服也旧了,大不了洗洗再穿呗。”

车门开了,姑娘走下车,大家不由自主地赞叹道:“这女孩儿真善良!”“这女孩儿心眼儿真好!”这就是美,年轻姑娘的行动向我们展示了善良和美合为一体的化身。

她和梅花一样,拥有着纯洁高尚的品质。美,就在身边。

身边的发现作文 篇8

鹅毛大雪,大雪纷纷。雪花吹过了大树,大树立刻变成雪老人了;吹过了河边,河边立刻铺上了一层玻璃毯;她吹到哪,哪儿便有她的芳香。

我正在家写作业,一群伙伴便把我拉下了楼。“哇,好美呀”!一位伙伴说。“我们来堆雪人吧。”于是我们便开始了堆雪人的行动,大家忙的不亦乐乎。有的搜集一些破彩带和妞扣来装饰雪人的短群,有的拿来了扫帚来做雪人的手等。

大约过了20分钟,雪人堆好了,大家看着自己的作品,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看”,好漂亮的花纹。原来是大家堆雪人时奔跑的脚印。

发现身边的历史 篇3

令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学生对此事报以了极大的热情,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又围着李老师进行了一番交流,久久不肯散去。本该五点半结束的讲座,到了六点半还有人在提问,以至于李老师差点没赶上回京的动车。讲座为什么如此吸引学生呢?

印象特深的是李老师的一句话:“你最熟悉的人其实是你最陌生的人。”仔细揣摩其中深意,如果我们虚心发问、认真聆听,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父母、长辈都经历了历史的风风雨雨,都有一段或者数段不平凡甚至传奇的经历。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讲座里介绍了一篇范文,东莞市松山湖中学高二六班左馨兰同学的《十二年的漂泊之路》,小作者通过外祖母的口述,展现了从抗战到解放战争再到建国初期,一个东北军军官的家庭十二年的漂泊之路,以此折射出那一段波诡云谲的历史风云。更为可贵的是,作者通过聆听、记录,有了新的发现:“我强调尊重历史,不管是伟人的历史还是普通人的历史。伟人的历史固然更有研究的价值,但普通人的历史一样不能忽视。历史是由所有人的所有活动共同构成的,普通人也不例外。”再举一个例子,我校高一十班王者贤同学提交的文章是《峥嵘裕兴九十一载杂感》。该同学的外曾祖父艾鲁川先生曾任公私合营济南裕兴化工厂经理,通过老人家的经历,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我曾对她的指导教师王醒说过,下学期必修课讲到中国的民族工业,你就让王者贤给同学们讲讲她的外曾祖父,什么时候是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什么是公私合营,学生就全明白了,比你自己讲多少遍都强。

说了这么多看似题外的话,回到我们今天的专题选修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这个专题中的“一战的过程”这一部分,是我根据自己的授课经历提供的教学设计,其中我侧重了“战争中的士兵”“战争中的华工”“战争中的女性”这样几个视角,现在看来竟然与“发现身边的历史”有些不谋而合了。当时备课时就感到,翻阅了关于一战的大量资料,真正打动我的不是贝当、霞飞,也不是兴登堡、“红男爵”,而是那些普普通通到历史书上没有留下名字的平凡人。看着那一张张照片,我感同身受,战争的嗜血与残酷,人性的善良与光辉。这些普普通通的人也感动了学生们,课堂上没有了平日的浮躁,有的是静默与思考。

看了好几天的作业,昨天的一篇作业竟然让我哭了,引发我汹涌泪水的是一对平凡的母子(阳信二中吴子胜老师《母亲的痛,儿子的伤》)。越来越有一种感觉,越是平凡人,越能触动我们心底那根最柔软的神经,就像春晚,宋祖英们唱了什么,我不记得了,但是农民工组合旭日阳刚的《春天里》却传唱一时。也许这是因为卑微中蕴含着高贵,平凡中隐藏着伟大。

浅谈记者如何发现身边的新闻线索 篇4

采写新闻是记者的天职,但是想要写出精品,则必须下一翻工夫。对记者而言,从社会生活中发现新闻线索,使之发挥最大的价值,不仅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需要具备的基本功,也是值得每一位记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1 把握机会发现隐含线索

何为“隐含线索”?如果把新闻来源比作一座矿山,外露的、明显的富矿必然被众多媒体你争我夺,而隐藏在深处的矿石虽然从表面上看并不引人注目,但却可能有很高的新闻价值。作为记者,必须把握每一个深度挖掘的机会,在隐含线索中寻找新闻的“富矿”。

往往一些好的新闻线索的出现都带有一定的偶然性,这就需要记者细心地去发现这些隐含的信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新闻报道的形式和内容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作为一名党报记者,要想采写出群众喜爱的新闻就必须到基层去,深入群众中挖掘新闻线索。

2013年4月,笔者在采访一群热爱健身操的老年人时,结识了广西著名的乒乓球教练黎影霞。在相关稿件见报后,应黎影霞的要求,笔者将几份报纸送到她的家中。在交谈中,黎影霞聊起多年来从事乒乓球事业的经历,还拿出了家中珍藏多年的老照片与笔者分享。笔者敏锐地从这些老照片中寻找新闻线索,果然2张珍贵的老照片映入眼帘。一张是1958年1月22日,黎影霞在南宁市人民公园与国家领导人刘少奇的合影,另一张则是1965年11月15日,中国体育代表团在越南主席府与越南主席胡志明的合影。这些难忘的瞬间定格了历史,其新闻价值不容忽视。经过深入的采访,笔者采写的《老照片里的珍贵回忆》迅速刊发,并获得“2013年度中国城市党报新闻奖二等奖”。

如果笔者在第一次完成稿件后没有适时回访,或者在交谈中缺乏发现新闻线索的敏锐度,那就错过了一次发现隐含新闻线索的机会。因此,发现新闻线索不仅要把握机会,还要有足够的新闻敏感度,像雷达侦测一样随时注意可能出现的线索。那么,如何培养新闻敏感性呢?这就需要记者热爱新闻采访工作,留心身边的事,善于思考,勤于工作,通过点滴积累,不断总结。

曾经江苏电视台记者王成华在一次下乡途中,意外地发现外地收购蒜苗客商与本地工商部门人员争执,并且有众多百姓围观。王成华敏锐地感觉到其背后隐藏的新闻线索,遂立即深入大蒜主产区采访。电视新闻《大蒜苗向何处去?》播出后,在当地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的反响。王成华将之总结为记者在走路、乘车、聊天、买东西等日常生活中,也要学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放过耳闻目睹的每一个新鲜现象,用自己的新闻眼光审视一番。

2 从已有的报道中深入挖掘

如果把新闻记者比作一位“巧妇”,能否写出读者喜爱的好文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线索是否新颖,能否吸引读者的眼球。如同“巧妇”能否出做出一桌美味佳肴一样,很大程度取决于优质的食材与食材的新鲜程度。那么,是否别人做过菜,巧妇再做一次就注定了“索然无味”呢?未必!

2013年11月29日,笔者在《广西日报》上看到《邕宁花灯入围全国民间灯彩大赛》的消息:“在今天闭幕的全国‘山花奖’民间灯彩大展赛上,南宁市邕宁区选送的作品‘鱼灯’喜获入围并展出。据悉,‘鱼灯’作者为70岁的民间工艺美术师梁群。”这条简讯通篇不过100字,但笔者却从中发现了新的新闻线索——在南宁市有一位70岁的民间工艺美术师,制作了一盏“鱼灯”,入围全国“山花奖”民间彩灯大赛。而关于这盏“鱼灯”的描述和制作过程,这条消息只字未提,就连这位名叫梁群老人的信息也仅限于“民间工艺美术师”这几个字。七旬老人如何传承民间传统工艺?他的技术有人接班吗?

随后,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笔者深入采访了梁老。在梁群老人的家里,笔者不仅看到他参赛的“鱼灯”造型的微缩版,发现了这位民间工艺美术师的绝活——“扎狮头”,并将他祖传的这门手艺一一记录下来。此外,书法、国画、板报、横幅……经过多年的艺术沉淀,梁群老人样样精通,而这些都是采访中的意外收获。随后《“灯”高望远贵在坚持》一文在《南宁日报》刊发后,稿件得到了众多关注南宁民间手工艺的读者的好评。

为什么别人已经报道过的新闻内容,还能挖掘出生动有趣的新闻线索呢?首先,不同媒体的性质决定了取材的倾向,即使是同一件新闻事实,一家媒体从某个角度报道了,另一家媒体也可以从自身的角度报道;其次,媒体从业者的水平和工作效率不一,有的记者虽然获得了很好的新闻线索,却因为各种原因只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为进一步深挖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把他人已经见报的报道当做深挖的来源,不失为寻找新闻线索的捷径。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从已有的报道中挖掘新闻线索,一定要做到推陈出新。当然,从媒体上已有的报道中发现新闻线索,也不是在别人原来写的稿件上简单地增加字数,而是通过深入地采访和挖掘,采写深度报道。事实证明,利用媒体上已有的新闻线索进行发掘式报道,不失为获取新闻线索的一个好渠道。经验丰富的记者之所以能善于用发现的眼睛来看新闻,那是因为他们能够把握新闻里蕴藏的“玄机”,并不是人云亦云、鹦鹉学舌。

3 在朋友圈获取消息来源

记者获取新闻线索的途径很多,随着网络的普及,QQ、微信、微博等都能成为记者获取新闻线索的来源。记者通过采访与采访对象成为朋友,不断地扩大自己的“朋友圈”,构建属于自己的“朋友圈”,亦可快速便捷地获取新闻线索。

2013年9月,南阳市一个车友会的微信群中,有人发布了几百名车友会成员来到山区小学为贫困学生捐书的几张照片。当地电台一位记者刚好在该微信群中,他马上联系到车友会负责人,采写出录音专题《爱心车友为贫困孩子撑起一片蓝天》,车友会和广播因为此篇稿件形成了良性互动,也为记者今后开展新闻线索搜集工作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作为记者,新闻线索获得的多少与及时程度,与他的“朋友圈”有着密切的联系,记者如何通过重要的社会资源整合消息来源,最好的方式就是与各行各业的工作者结交朋友,构建属于自己的“朋友圈”,成为新闻线索来源的信息网。采用多种方式与采访对象、通讯员、同学、朋友相互联系,了解行业动态及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新闻事件等。

与采访对象成为朋友,有助于记者写好报道,也有助于记者扩大自己的新闻线索来源。笔者与南宁市舍得残疾人职业学校校长曾柏良成为朋友后,开始关注残疾人这个特殊的群体。从盲人绘画到残疾人书画家、残疾人大学生,凡是在南宁发生的与残疾人有关的新闻事件,曾柏良老师和他的残疾人朋友都会通过电话、QQ、微博、微信等方式给记者“通风报信”。记得2011年春节前,笔者到曾柏良老师家采访盲童韩平安时,意外得知有一位叫梁素菊的盲人大学生,利用她在南宁市盲聋哑学校进行毕业实习的空隙,免费为盲童韩平安进行盲文辅导。得知这个消息后,笔者特意在寒假结束前再次到曾柏良老师家里采访了这位广西首位盲人本科大学生。经过采访笔者了解到,梁素菊是如何成为广西第一位盲人大学生及她的大学生活和毕业志向。随后,采写了《梁素菊:广西首位盲人本科大学生》作为“三八”国际妇女节专版的稿件,刊发在《南宁日报》。通过盲人梁素菊自强不息的经历,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如今,随着网络的普及,添加采访对象的QQ、微信,关注微博等方式,不仅可以随时与他们保持联系,还可以通过这些朋友将记者的新闻视角延伸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在网络上第一时间获取新闻线索。当然,从“朋友圈”里获取的消息和新闻线索,记者并不能盲目地进行新闻报道。面对“朋友圈”的消息来源,记者要先进行挑选和鉴别,经过核实后,才能进行报道,因此新闻线索并不等于新闻事实。

摘要:媒体记者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朋友圈”,提高新闻敏感度,从身边人、身边事及已有的报道中挖掘新闻线索、拓展新闻题材,最大限度地增加线索的“附加值”。

关键词:新闻线索,朋友圈,记者

参考文献

[1]王成华.浅析记者获取新闻线索的途径[J].今传媒,2012(8).

[2]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新修版)[M].北京: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3]刘建华.一本书学会新闻写作[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

发现身边的美丽 篇5

发现身边的美丽

——那年·那月·那天

美好的诗歌来自诗人对生活的热爱,美好的人生来自于活着的人们对于生活的认知。

——题记美,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未曾察觉。“美,是生活中的曲折,是挫折时的意志,是逆境中的抗争,是山重水复中的求索,是柳暗花明时的欣喜。”

那天,天正下蒙蒙雨,我坐在窗前,百感交集。低头,沉默。自己的英语又挂科了,看着卷子上无情的红叉,我的心沉沉的堕落了下来。“英语英语”我在内心深处呐喊。都说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我看考试成绩也无情。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我的英语成绩为何像和我作对一样,怎么也上不去呢?开窗,望着天边发呆。寒冷的冷风哗啦啦的贯穿我单薄的身躯,自上而下。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正欲转身,却无意望见窗前的腊梅,在风雨中,傲雪独开。我心不禁一沉,每逢春夏白花盛开之时,腊梅从不与其争艳,总是默默无闻;而当隆冬季节,大地被冰雪覆盖,百花踪迹难觅,腊梅却迎着凛冽的寒风越开越多,越开越旺,越开越艳,混身充满生机,昂首怒放。我望着这意志坚强的梅花,不由得陷入的沉思:腊梅这顽强奋斗的精神,不也是一种美吗?曲折的美丽,正是人生的美丽。最美是过程,结果只是其次。然而,只要不懈努力,还怕走不出人生的底谷?“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横笛和愁听,斜技依病看。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腊梅都有着这样百折不挠的精神,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作为我,怎能输梅一精神,想到这,我关上窗,重新回到桌前,摊开英语习题,奋笔疾书。我坚信,付出多少,收获就有多少。

写到这,大家可能认为我跑题了,美,和顽强的的有什么牵连,但是曲折的美,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吗?

“美,是生活中的曲折,是挫折时的意志,是逆境中的抗争,是山重水复中的求索,是柳暗花明时的欣喜。”

发现身边的可爱 篇6

校本选修课程实行走班制、学分制,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发展需求等自主选课。同时学生必须选修一定的校本课程, 获得相应的学分才能毕业。可以说, 校本选修, 学生选的是兴趣, 修的是知识。而高中为了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和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需要, 往往开设了形式多样的校本选修课程。历史校本选修课程如果要在众多的校本选修课程中成为学生的一个选择, 必须找准学生的兴趣, 使知识紧密贴合学生的兴趣。

校本选修《发现身边的历史》立足于学生身边的历史, 拉近历史与现实、学生的距离, 倡导一种不与现实、学生生活割裂的历史教育, 以求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找到兴趣和知识的契合点。

一、投石问路:把脉学生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指出: “学习的最好刺激, 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我们在历史校本选修课程的选题上不妨顺应潮流, 尽量紧贴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兴趣何在呢?

我在2012年寒假的历史作业中, 要求高一文科学生就自己最感兴趣的领域撰写一篇历史论文。学生提交的历史论文虽然不尽规范, 但投石问路, 从中可以管窥学生的兴趣所在。

从学生论文如《余姚谢阁老》、《论虞世南》、《桥》等可以看出学生对乡土资源的关注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乡土历史是学生倍感亲切、倍感骄傲也是倍加关注的历史。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立足于本土的选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校本选修《发现身边的历史》的其中一个立足点就是乡土资源。余姚文献名邦, 名人辈出, 遗迹众多, 学生从小耳濡目染, 丰富的乡土资源为教师的选题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学生的91篇论文中, 评论人物 的有37篇, 占到41%, 可见学生对历史的关注往往是以具体的人物来引领的。学生比较关注的人物有封建帝王如秦始皇、汉武帝、南唐后主李煜、雍正等, 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如吕不韦、李斯、荆轲、王昭君、曹操、郑和、海瑞、吴三桂等。学生喜欢以这些名人为中心的生动、形象的历史。学生心目中的历史既是初高中历史教育的成果, 也有历史著作、媒体杂志、影视小说对他们的影响。但正是历史影视、历史小说的盛行也误导了部分学生, 学生误认为虚构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真实的历史现象时有发生。校本选修《发现身边的历史》关注学生的兴趣, 引剧入史, 以史勘误, 区分真实的历史和虚构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 关注历史中的以讹传讹现象。

其实学生身边可供挖掘的资源还有很多, 学生的论文如《新中国成立60周年各地衣食住行的变迁》、《近现代中国人民服饰的变化》、《从百家姓排名的变化反映了普世价值观念怎样的变迁》、《褚姓氏族的兴衰演变》、《评梁林故居被拆事件》、《以史为鉴可以反腐败》、《中国 国画文化的历史与现状》等恰恰体现了学生对社会变迁的关注, 对社会热点的思考。校本选修《发现身边的历史》立足于挖掘学生身边的资源, 引学生关注的问题入课堂, 增强历史的现实感, 激发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

二、二次整合:兴趣引导知识

学生身边可供发现和挖掘的资源不可谓少。关键是怎样整合和处理这些资源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西塞罗在《灵性篇》中说:“教师以权威的面目出现, 对于想学习的学生来说, 常常是一种实实在在的障碍, 因为这样一来, 学生就不会运用自己的判断能力, 而总是依靠教师的意见来解决问题。”因此在校本选修的开课过程中, 我们必须遵循尊重学生的兴趣,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这一基本原则。

乡土资源虽说是学生从小耳濡目染的历史, 但正因为生于斯长于斯, 所以缺少了新鲜感、惊奇感。老生常谈、照本宣科式的乡土教育肯定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整合乡土资源时, 校本选修《发现身边的历史》坚持以兴趣引导知识, 以期推陈出新, 古为今用。《畅想七千年前河姆渡人一天的生活》的教学设计是:1.掌握河姆渡遗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2.在历史实物的基础上, 为历史插上想象的翅膀, 畅想七千年前河姆渡人的生活状态,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人才辈出的虞氏家族》的教学设计是:1.以具体、生动的人物故事来引领虞氏家族的辉煌史。2.引领学生去搜集自己家族的历史, 了解家族的变迁, 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余姚四大先贤》的教学设计是:1.以小组分工的方式引领四个小组的学生分别畅谈对四大乡贤的认识、体会、看法。2.引导学生搜罗余姚有关四大乡贤的遗迹、遗址, 增强乡土资源的现实感。《四明山革命文化》的教学设计是:1.遍寻四明山革命文化的遗迹遗址, 搜索四明山革命文化的文史资料。2.开展采访活动, 邀请老革命讲述革命历史, 事先充分准备, 事后进行总结。《余姚民风习俗》的教学设计是:1.引导学生多渠道搜集余姚民风习俗。2. 课堂上学生分组展示他们对余姚民风习俗的了解。

将学生高度关注的历史影视、历史小说适当地引入课堂, 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校本选修《发现身边的历史》设置了《什么是历史》和《历史岂容戏说》这两个章节, 设计要点是:1.什么是历史和历史学?2. 什么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3.什么是真实的历史?什么是虚构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 4.引入当前热播的历史影视和当前流行的历史小说的片段, 以史勘误, 引导学生活学活用, 既尊重了学生的兴趣, 又契合了历史知识。

由于学生的兴趣广泛, 因此教师要做有心人, 善于挖掘学生身边的资源。校本选修《发现身边的历史》引学生关注的 问题入课 堂, 设置如《评梁 林故居被 拆事件》、《普世价值观念的变化———对比百家姓今昔排名》、《从水票说起———曾经的票证时代》等章节引导学生关 注社会现实, 感悟社会的变迁, 拉近历史和现实的距离。

三、活学活用:兴趣升华知识

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 方才可以得益。”虽然兴趣是走向知识的第一步, 但我们对学生的引导不能只停留在兴趣层次, 浅尝辄止, 我们要引导学生以史为鉴, 活学活用, 把兴趣升华为知识。

在乡土资源的处理上, 固然我们为了推陈出新, 激发学生的兴趣, 采取了多种教学形式, 但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合理引导学生的兴趣, 全面实现历史的教育功能, 使得学生的兴趣升华为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我们在利用乡土资源时, 要充分发挥“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 引导学生参观走访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王阳明故居、瑞云楼、中天阁、四明山烈士纪念碑、中共浙东区委旧址等遗址遗迹, 倡导活生生的乡土教育。为了加深学生对乡土历史的理解, 我们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多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 讲解自己对乡土资源的了解, 适当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开展小组合作, 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成立历史研究会、历史兴趣小组等自行探究, 引导学生对乡土历史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探讨。学生自行撰写的论文如《浙东抗日名镇———-梁弄》、《浙东第一桥》、《论虞世南》就体现了他们对乡土资源的挖掘和思考。

对历史影视和历史小说的引用, 我们尊重了学生的兴趣, 但我们的目的也是为了以它作为引子, 让学生关注真实的历史, 去除喧嚣和浮华后, 去伪存真, 求真求实, 最终沉淀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学生撰写的论文《尊重历史, 还历史一个清白》、《古装剧中那些不合史实的事儿》、《胤禛篡位》、《论雍正》、《雍正继位之谜》等恰恰体现了学生活学活用、以史勘误、以史证误的能力。

此外, 在引入其他热点问题进入课堂的时候, 教师也注重对学生的指导, 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以史为鉴, 努力做到小切口、大角度, 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比如对《评梁林故居被拆事件》的处理时, 重在引导学生关注余姚历史遗迹遗址的保存和开发现状, 进而推及国内各地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和开发现状, 期待学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关注家乡的动态, 关注人类的命运。

李大钊曾经说过:“凡是一种学问, 或是一种知识, 必于人生有用, 才是真的学问, 真的知识;否则不能说他是学问, 或是知识。”因此校本选修《发现身边的历史》注重学生对历史的活学活用、古为今用能力的培养,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教师为学生创设大量主动探索、发表独立见解、开展辩驳的机会, 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

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 对教师来说, 既是一个良好的机遇, 又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它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空间, 同时又对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相信教师不但能按教科书教课, 而且能自己开出学生喜欢的课来, 使得知识能够紧密契合学生的兴趣。这是一种压力, 一种责任, 一种渴望, 一种成功。

参考文献

[1]吕准能.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D].2003年5月18日在浙江师大附中第八次教科研论坛上的发言.

[2]李广耀, 万翠兰.整合乡土历史资源开发历史校本课程[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09 (10) .

[3]何雪珍.高中历史校本选修课与人文精神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 2011 (9) .

上一篇:经皮穿刺髓核切除术下一篇:人肺动脉内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