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芷胶囊/分析

2024-09-08

茜芷胶囊/分析(精选6篇)

茜芷胶囊/分析 篇1

摘要:本文对胶囊内窥镜的成像技术所涉及的三个方面, 即图像采集、无线通信和图像处理的主要申请人和申请两趋势进行了分析, 并分析了奥林巴斯和基文两家公司在图像处理技术上不同的研发脉络, 总结了胶囊内窥镜图像处理技术中研发方向。

关键词:胶囊,内窥镜,成像,专利分析

0 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改变, 工作压力骤增, 消化道疾病也越来越多, 已成为最常见最多发的疾病之一。医生通常使用传统的插入式内窥镜进入人体消化道, 探测消化道内图像信息和/或进行手术操作, 然而这种传统的内窥镜尺寸较大、带有外部操作装置, 插入人体肠道深处时很容易对肠壁组长造成损伤, 给患者带来巨大的不适和痛苦, 随着MEMS技术的快速发展, 外形如吞服胶囊大小的体腔内胶囊内窥镜应运而生。胶囊内窥镜在消化道中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对消化道进行拍摄成像, 为医生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提供直观的依据, 胶囊内窥镜的成像技术包括了体腔内图像的采集、通信和处理三个主要部分。

1 图像采集

胶囊内窥镜的图像采集系统主要包括照明系统、光学系统和图像传感器等三部分。由于微型机器人的体积限制, 照明系统一般采用高亮度的白光贴片式发光二极管, 由于电源的限制, 其发光强度一般比较弱, 光的照射无法及远, 因此如何提高照明系统的发光强度以及照射范围和距离是照明系统的研究重点;消化道内微型机器人的图像传感器主要采用CCD (电荷耦合器件) 和CMOS (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两种, 由于微型机器人的体积和电源的限制, 尺寸更小、功耗更低的CMOS图像传感器被采用的更为普遍。而采用可旋转的或多个图像采集系统从而提高微型机器人的图像采集效率, 降低漏检率, 是本技术分支的发展趋势。

从图2所示的图像采集主要申请人分布情况来看, 奥林巴斯、基文、富士、广州宝胆和富士能五家公司排名前5, 其中又以奥林巴斯和基文公司的申请量占据垄断地位, 这与奥林巴斯和基文在整个胶囊内窥镜领域所占的统治地位也是相符合的。

2 无线通信

胶囊内窥镜的无线通信模块包括图像信号的无线发射和控制信号的无线接收。图像信号的无线发射在胶囊内窥镜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图像的无线通信可以克服引线在体内牵引造成的痛苦和不便, 同时微型机器人的运动灵活性也大大增加。图像无线通信的关键是图像通信的质量、图像发射电路的尺寸和功耗。微型机器人工作在人体的消化道中, 由于空间位置狭小, 它的图像发射电路应当尽可能的小, 应由最少的元件构成。胶囊内窥镜的控制信号的无线接一般采用低频信号接收模块, 其可以把便携装置的指令传送给微型机器人的控制模块, 从而完成参数设定等控制工作, 低频信号接收模块的芯片选择也应考虑到抗干扰、低功耗和微型化等因素。

从图4所示的无线通信主要申请人分布情况来看, 奥林巴斯、基文、富士、宾得和卡普索五家公司排名前5, 其中以奥林巴斯的申请量占据垄断地位, 表明奥林巴斯在图像的无线通信技术上展开了大量的研发和布局, 远远超过其他公司。

3 图像处理

胶囊内窥镜在检查过程中需要由检查者吞咽后, 随着胃肠道蠕动拍摄整个消化道的检查图像, 并通过病人随身携带的接收器接受所拍摄的图像数据, 最后在终端工作站由阅片医生观察而做出诊断。胶囊内窥镜在病人消化道内存在的时间在8小时以上, 检查过程中需要拍摄数万张彩色图像, 其拍摄的图像本身具有大量的信息冗余, 对其进行压缩和存储是图像处理中的关键技术, 并且医生在阅读上万张图像时由于过长的工作时间所导致的漏诊率较高效率较低也是影响胶囊内窥镜发展与普及的重要问题, 如何通过图像处理算法对冗余图像进行计算机辅助的筛选, 序列图像之间的配准与融合、三维重建等, 以及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辅助医生进行诊断, 例如自动识别并标记所拍摄图像中的病灶, 均是本技术分支内研究的热点。

从图6所示的图像处理主要申请人分布情况来看, 奥林巴斯、基文、富士、intromedic和卡普索五家公司排名前5, 其中以奥林巴斯的申请量占据垄断地位, 表明奥林巴斯在图像处理技术上展开了大量的研发和布局, 而基文公司在图像处理技术上的申请量也比较突出, 表明了基文公司对图像处理技术的重视程度。

4 图象处理技术重要专利分析

最终呈现给用户的是胶囊内窥镜所拍摄的图像, 图像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用户的第一感觉, 只有高质量的图像质量才能首先打动用户使用其产品, 在基文公司最新的产品中, 胶囊内窥镜能够以高达40帧/秒的速度采集图像, 最终可获得超过30万张图像, 因此如何通过计算机辅助的手段来降低医生的阅片时间, 是各大公司的研发重点, 本节中将深入分析奥林巴斯和基文两家公司在图像处理技术中最终呈现给用户的图像显示技术上的技术研发脉络, 从而展现两家公司在技术研发和布局上的思路, 总结技术发展的方向。

4.1 奥林巴斯

奥林巴斯在2004年申请了一系列关于图像浏览界面的专利。CN1777391A中公开了在图像显示装置上显示表示由胶囊内窥镜按时间序列拍摄的图像的整个摄像期间的平均颜色条。将全部摄像图像中被检验的图像, 一览显示在检验图像显示栏中, 算出各检验图像对应于摄像期间中的哪个时间, 用平均颜色条的刻度, 在该平均颜色条上以与各检验图像对应的编号进行标记显示。由此, 提高拍摄体内所得的图像的检索性, 并且, 可容易地识别显示图像是哪个脏器的图像。

CN1777390A在图像浏览界面上设置滑块S, 该滑块S能在平均颜色条上移动, 随着滑块S的移动将与滑块位置对应的摄像时刻的图像显示在图像显示栏中, 并将基于摄像图像数据的平均颜色显示在平均颜色条上的时间对应的位置上。

到2007~2008年, 奥林巴斯基于上述图像浏览界面作出改进, 提供简单的图像识别手段, 根据图像的颜色信息检测图像中的病变部位 (例如出血部位) , 并附加病变标记, 在标记显示部中以对应的病变颜色来显示病变标记, 滑块不只是起到快速浏览的作用, 而且滑块本身的颜色也将根据病变标记发生变化, 从而更利于快速的对病变图像进行浏览。

奥林巴斯在2009年申请的三件专利中, 均采用了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来辅助医生快速的定位病变图像。其中US2010124365A1通过直方图聚类来自动识别胶囊内窥镜所采集的消化道图像中的粘膜区域, 其对图像中对颜色特征量的数据分布进行聚类, 然后根据图像数据在颜色特征空间中的直方图的双峰性, 判断构成一系列消化道内图像的各图像内的粘膜区域。CN101739659A也提供了一种根据直方图来识别粘膜区域的装置, 而CN102056530A则提供了一种根据图像中的光流场来检测图像中异常区域的手段。

2010年, 奥林巴斯利用颜色空间转换进行图像中粘膜区域识别, 其将图像的RGB值转换为色差信号即UV值, 然后将UV值转换为由色调H和饱和度S构成的颜色平面 (HS颜色平面) , 通过在HS颜色平面上的数据聚类来判断采集的图像是否为粘膜区域。2011年奥林巴斯进一步利用图像之中的纹理信息 (CN102567988A) 和形状信息 (CN102525381A) 进行图像识别以辅助医生进行快速阅片。

从奥林巴斯公司在计算机辅助阅片技术上技术研发的脉络来看, 早期其主要利用图像的多样显示和控件技术来方便医生的浏览;其后又采用了简单的图像识别技术, 例如通过颜色信息来识别出血部位, 来辅助医生快速的定位病变图像;随后, 花样繁多的图像识别技术, 如颜色空间、纹理、形状等越来越多的信息被用于图像的识别, 从而为医生提供更加准确和多样的浏览手段, 进一步提高医生阅片的效率。

4.2 基文公司

基文最早在2001年就提交了一份关于图像流显示控制的专利申请, 其提供了通过鼠标滚轮或者操纵杆来控制动态图像显示的技术, 通过鼠标滚轮的前后滚动, 控制动态图像的前进、后退以及显示速度的加速、减速等, 从而为阅片医生提供了一种便捷的图像浏览方式。

随后, 基文在2003年提出了双图像流的显示技术, 图像流被切分为两部分, 分别在两个独立的窗口中进行显示, 两个窗口中可显示多种不同的内容。随后在US2004027500A1中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图像流显示方案, 其中一个窗口显示原图像流, 另一个窗口能够显示经过平滑、线性或非线性变换、亮度标准化等预处理的图像流, 从而为阅片医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显示内容以提高阅片效率。

2004年, 基文提交了三份关于图像流显示的申请。在WO2005031650A1中, 图像流的显示界面中加入了与奥林巴斯的平均颜色条和滑块技术相类似的颜色条技术, 颜色条位于图像流显示窗口的侧面, 与奥林巴斯不同的是, 基文还进一步在颜色条中加入了解剖位置的标记, 或者温度、p H水平的标记, 从而为阅片医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概览信息。在WO2005062715A2中, 基文提供了多达16个或更多图像流同时显示的技术, 原始图像流根据时间被切分为16个子图像流, 从而为阅片医生一次性提供大量的图像信息, 从而尽可能的减少医生的阅片时间, 但是与此同时, 医生的单位时间内工作强度也将大大增加。

同年, 基文在丰富图像流的内容编辑上也开始发力, 在US2006074275A1中, 图像显示界面提供了编辑按钮, 用户可以选择一些特定的编辑方法来编辑所观看的图像流, 例如选择每第n个图像来供显示, 其中n是根据生成所述图像的身体区域而确定的、选择与症状相关的图像来供显示、选择与预先存在的图像相似的图像来供显示、以及选择具有最佳质量的图像来供显示。

2007年基文公司在图像识别技术上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WO2007105213A2中, 模式识别技术、图像帧的纹理 (例如褶皱) 提取技术被用于识别肠道中的收缩, 从而辅助医生识别病变图像, 在估计图像中肠道的中心位置时, 其中采用了边缘检测、图像二值化以及形态学骨骼化的技术。

时隔4年后, 基文在2011-2012年重新发力, 继续在图像流的显示和编辑技术上展开布局。在WO2011135573A1中, 用户可自由选择图像流显示的布局阵列, 并且利用其功能强大的编辑滤波器, 对图像流进行预先识别和分类, 预先确定的标准可以包括, 病理检测或解剖标志检测的度量或得分, 胶囊的估算位置或区域, 胶囊在优选部位的可能性, 次要传感器信息, 胶囊运动或可动性, 胶囊方位, 帧获取或传送速率等等。

基于布局阵列和编辑滤波器的结合, 基文可以说是将图像流显示和编辑技术发挥到了极致, 与此同时, 也对阅片医生的操作熟练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实际使用的体验究竟如何, 还有待市场的检验。

5 结论

胶囊内窥镜的一个最主要应用就是进行消化道内成像, 因此各公司的研发重点也是在成像技术上。从成像技术的三个子分支技术来看, 奥林巴斯和基文两家公司在图像采集、无线通信和图像处理技术上的申请量均占据前两位, 值得一提的是, 国内的广州宝胆公司进入了图像采集技术申请量的前5位, 并且其在2010年后的申请量与奥林巴斯基本持平, 展现了国内企业在图像采集技术上与国外巨头相抗衡的实力。

在图像处理技术的研发上, 奥林巴斯和基文两家公司各自展现了不同的思路, 奥林巴斯在图像显示技术、图像浏览控件以及图像识别上均有所涉猎, 而基文公司则专注于其图像流的显示和编辑技术, 但殊途同归, 两家公司最终均选择了图像识别技术作为其在计算机辅助阅片技术上的研发方向, 由此可见, 更加智能化的病灶部位计算机自动识别是未来辅助阅片医生快速准确的浏览图像的首选手段。

茜芷胶囊/分析 篇2

关键词:体格检查,内镜

本研究分析胶囊内镜应用于健康体检的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9月—2011年3月主动要求在我科进行胶囊内镜健康体检者36例。顺利接受该项检查者35例, 男24例, 女11例, 年龄39~75岁, 平均52.08岁。入选条件为无明显消化系统症状, 消化系统结构完整, 胃镜、结肠镜、腹部超声等检查未提示患有可能影响消化系统通畅性的疾病。

1.2 仪器设备

胶囊内镜为以色列Given影像公司生产的诊断图像系统, 小肠型胶囊内镜, 胶囊内镜为M2A型, 长26 mm, 宽11mm, 重约3.6g, 其内部结构分为3部分, 前端为光学区, 内置短焦镜头、发白光二极管、CMOS摄像机, 中部为电池, 尾部为发射器和天线。发射器发射视频图像的频率为2帧/s, 电池工作寿命为405~478min。胶囊被吞下后, 借助消化道的蠕动在消化道内移动, 获取并传输视频信号至接收装置。工作站使用专用处理软件“RAPID”处理数据。内镜图像由两位具有多年消化内镜检查经验的主治资质以上医师判读。

1.3 方法

检查前1d, 受检者仅进半流质饮食, 于检查前禁食12h, 检查前4h进行肠道清洁, 检查前30min口服二甲基硅油, 检查2h内禁食、禁水, 2h后可少量进水, 4h后可进少量流食, 检查期间患者可自由活动, 检查开始至结束, 受检者要密切注意大便, 观察胶囊内镜是否排出, 必要时进行腹部透视以观察胶囊内镜的位置, 在胶囊内镜被排出体外之前, 禁止进行核磁共振检查。

2 结果

2.1 健康人群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特性及安全性:接受胶囊内镜查体的36例健康体检者, 胶囊内镜顺利进入小肠并获得良好数据者35例, 失败1例, 原因为患者口服胶囊内镜后保持平卧, 致使胶囊内镜滞留于胃内而未进入小肠, 检查成功率为97.22%, 35例检查成功者中, 平均每例检查时间为475min, 平均获得图像57000帧, 检查成功者胶囊内镜在胃内滞留时间平均为48min, 在检查记录有效期间, 胶囊内镜顺利通过回盲瓣30例, 占85.7%, 未通过5例, 占14.3%, 通过回盲瓣者在性别、年龄上无明显差异。胶囊内镜在小肠内工作时间平均为287min, 所有体检者在检查结束后1~3d排出胶囊, 平均为27d。无胶囊内镜滞留发生。

2.2 健康人群中胶囊内镜检出小肠疾病及其处理情况:除1例失败外, 35例健康体检者胶囊内镜证实小肠正常者14例, 检出小肠病变者21例, 其中小肠存在一种病变者15例, 二种病变者5例, 三种病变者1例。检出的主要病变包括:息肉6例, 小肠炎4例, 小肠血管畸形5例, 小肠黄色瘤5例, 黏膜下肿物3例, 囊肿1例, 小肠憩室1例, 蛔虫1例, 小肠动力障碍1例。同时, 胶囊内镜还发现回盲瓣功能障碍1例。

2.3 检查者检出的小肠疾病中, 共有15例需要进行医疗干预, 其中7例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8例需要随访, 不需进行临床治疗者6例。

3 讨论

胶囊内镜的出现使小肠疾病的诊断手段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 胶囊内镜具有检查方便、无创伤、无痛苦、无交叉感染、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等优点。与小肠镜相比, 克服了其所具有的更具侵袭性、耐受性差、操作耗时费力、检查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全小肠检查完成率相对较低、操作技术要求高而难以普及等缺陷[1], 完全符合小肠疾病筛查的要求, 同时临床上的确存在一些特殊人群, 他们有主动使用胶囊内镜进行健康检查的主观要求, 这使得利用胶囊内镜进行健康检查成为了可能。

本组检查结果显示, 35例进行胶囊内镜健康体检者中, 小肠病变检出率占60.00% (21/35) , 其中, 需要及时进行治疗的病变为十二指肠炎、小肠炎、肠道寄生虫、小肠及回盲瓣动力障碍等, 占所有病变的25.00% (7/28) ;需随访, 必要时进行其他检查或医疗干预的占所有病变的35.71% (10/28) , 以小肠息肉、黏膜下肿物、黄色瘤为主;病变不需处理的39.29% (11/28) , 主要为小肠黄色瘤、血管发育不良等。根据本组结果, 我们认为, 胶囊内镜是对小肠疾病具有诊断价值的医疗设备, 其安全性高、依从性好;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检出率较高,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小肠疾病诊断的筛查方法, 胶囊内镜检查应用于健康人群, 可发现一些亚临床期疾病, 有利于小肠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参考文献

茜芷胶囊/分析 篇3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均为2010-01~2010-12本院老年科住院患者, 共80例。其中男性54例, 女26例;年龄80~89岁, 平均85岁;病程10~20年, 平均 (10.1±1.8) 年。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06年国际会议制订的功能性便秘罗马Ⅲ标准[1]。

1.3 纳入标准

①年龄大于70岁, 性别不限;②病程至少1年;③经消化科或肛肠科确诊为功能性便秘;④如果不使用泻剂, 很少见到松散便;⑤诊断肠易激综合征依据不充分;⑥近1周未用任何影响胃肠动力的药物。且符合以下条件:①1周内 (含用泻药的) 排便数次<3次;②至少有1/4的时间排便不畅和/或排出硬质粪便和/或排便困难;③近1年内曾做过结肠镜或钡灌肠检查, 除外肠道器质性病变;④近1月内粪常规和隐血试验无异常。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予麻仁软胶囊 (天津市中央药业有限公司) 口服, 0.6g (2~3粒) /次, 每天2次;沉香化气胶囊 (杭州胡庆余药业有限公司 , 0.45g/粒) , 每次3粒, 每日2次。连续服用1周。同时配合生活方式干预, 内容包括:膳食结构调整, 多饮水, 增加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摄入;建立定时而有序的排便习惯;适当运动, 以病区内慢性步行为主, 对卧床病人要勤翻身, 做便秘推拿治疗, 尤其加强肛门功能锻炼。

2.2 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患者每日有效排便次数及大便性状 (粪便性状按照Bristol分型图谱[2]分为7型) ;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7天的便秘症状 (见表1) 及粪便性状, 分别进行评分并填写记录表;同时观察患者服药期间不良反应。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显效:治疗后大便次数及性状均恢复正常 (排便次数3~8次/周, 大便性状图谱中4、5、6型) , 疗效指数≥75%。有效:治疗后大便性状及次数两者之一恢复正常, 疗效指数≥25%而<75%。无效:为治疗后大便次数及性状两者均无改善。疗效指数<25%。

3.2 各时间点疗效比较

治疗后1天, 显效与有效患者共计22例, 总有效率为27.5%;治疗3天后, 显效与有效患者共计53例, 总有效率为66.2%;治疗7天后, 显效和有效患者共计68例, 无效12例, 总有效率为85.0%。治疗后各时间点有效率呈递增趋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检验;P<0.05) 。

3.3 治疗前后患者各项便秘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2。

t检验;与治疗前比较*P<0.05, **P<0.01;与治疗后1d、3d比较△P<0.05

3.4 临床伴随症状改善情况

见表3。

χ2检验;与治疗前比较*P<0.05, **P<0.01

3.5 不良反应

80例患者中有2例出现一过性水泻表现, 减药后好转。1例出现嗳气, 停药后缓解。发生率为3.8%, 治疗前后患者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均未见异常。

4 讨论

麻子仁丸出自汉代张仲景《伤寒论》, 原为“脾约证”而设, 由火麻仁、大黄、白芍、苦杏仁、厚朴、枳实6味中药组成, 具有润肠泻热、行气通便之功。意在缓下, 为治疗虚人便秘的方剂[3]。沉香化气胶囊由沉香、木香、广藿香、香附、砂仁、陈皮、莪术、六神曲、炒麦芽、甘草组成, 具有理气疏肝、消积和胃的功效。现代研究[5]证明, 上述药物有调节胃肠运动的功能。临床上老年人多体弱多病, 多有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同时服用多种药物, 便秘同时多伴有消化功能不全、躯体性疾病伴精神表现。经临床观察发现麻仁软胶囊联合沉香化气胶囊及生活方式干预对老年功能性便秘疗效明显, 伴随症状缓解显著。有进一步研究及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Longstreth GF, Thompson WG, Chey WD.Functional bowel disor-ders.In:Drossman DAeds.RomeⅢ: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Mclean:Associates, 2006:487.

[2]席时燕, 刘喜平, 李沛清.麻子仁丸方证及其应用研究概述.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05, 22 (4) :50.

麻仁软胶囊治疗便秘临床疗效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门诊收治的78例顽固性便秘患者,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 排除心、肝、肾等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将7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9例, 治疗组中男18例, 女21例;年龄40~70岁, 平均年龄 (62.4±2.4) 岁。对照组中男19例, 女20例;年龄40~70岁, 平均年龄 (62.6±2.3) 岁。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果导片 (临汾奇林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H12020162) 治疗, 400mg/次, 2次/d, 每日早上9点及下午4点服用, 持续治疗2个月。

治疗组患者采用麻仁软胶囊 (天津市中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Z10940031) 治疗, 1.2g/次, 2次/d, 每日早上9点及下午4点服用, 持续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腹痛、排便异常、大便性状、腹胀频率等症状进行评分。评分标准:以患者未出现该症状为0分;以患者出现轻微症状, 但未影响工作和生活为1分;以患者出现中度症状, 影响到部分日常生活和工作为2分;以患者出现严重症状, 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为3分[4]。随访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疗效评定标准:以患者治疗后18h内首次排便为显效;以患者连续治疗后18~72h内首次排便为有效;以患者连续治疗72h以上仍便秘为无效[3]。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 (%) 表示, 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9%,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 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n (%) ]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评分比较

经过治疗, 治疗组患者腹痛、排便异常、大便性状、腹胀频率等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2例恶心, 1例血糖升高,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7%。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77, P=3.120) 。

3 讨论

便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主要是由于患者结肠功能出现障碍, 进而导致其胃肠运动受到影响[5]。中医认为, 便秘的发病机制为胃强脾弱, 胃强则食欲旺盛, 脾弱则引发腹胀、消瘦、便秘等[6]。临床大量实践证明, 麻仁软胶囊治疗便秘效果显著[7,8]。

麻仁软胶囊具有行气通便、润肠泄热之功效, 该药主要包含6种中药, 即火麻仁、大黄、厚朴、白芍、苦杏仁、枳实, 采用现代制剂工艺制造而成。其中, 君药为火麻仁, 火麻仁和苦杏仁都含有丰富的油脂, 有较好的润肠通便功能;而白芍含芍药甙, 能敛阴濡坚, 对内分泌系统具有调节作用;大黄含蒽甙类衍生物成分, 具有泄热通便的作用, 可增强结肠收缩力;枳实、厚朴两药具有下气散结、消积除胀的功效, 可促进消化液分泌, 缓解肠胃平滑肌痉挛, 增强肠胃蠕动。诸药合用, 共奏行气通便之功[8]。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麻仁软胶囊能促进肠道平滑肌收缩功能恢复, 改善肠胃蠕动, 促使大、小肠推动加快[2]。此外, 麻仁软胶囊还能软化大便, 提高大便次数[9]。麻仁软胶囊的主要有效成分为大黄酸、芦荟大黄素、芍药苷等[10]。大黄素及大黄酸是发挥通便效果的关键成分, 大黄素能抑制结肠上皮细胞水通道蛋白表达, 从而抑制结肠对水分的吸收, 使肠腔内容积增加, 达到泻下目的。火麻仁中脂肪油含量较高, 能有效促进肠蠕动, 且能抑制大肠对水分的重吸收, 从而发挥良好的润肠通便效果。芍药苷是白芍的主要成分, 能增加结肠平滑肌收缩时间, 有效促使肠蠕动, 还能抑制炎症因子分泌, 改善肠道功能紊乱情况。厚朴酚是厚朴的主要成分, 能选择性增强结肠端环形肌、空肠纵形肌的收缩性, 从而增加肠道传输和机械活动。枳实可促进肠蠕动, 有着较好的润肠通便效果。苦杏仁苷为苦杏仁的主要成分, 有良好的抗炎、抗溃疡等作用[11]。

本研究结果表明,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治疗后各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采用麻仁软胶囊能改善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 调节其肠道功能, 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研究麻仁软胶囊治疗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应用麻仁软胶囊治疗) 与对照组 (应用果导片治疗) ,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治疗后各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麻仁软胶囊能改善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 调节肠道功能, 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便秘,麻仁软胶囊,果导片

参考文献

[1]陈向坤, 赵南, 姜婷婷.麻仁软胶囊治疗脑出血术后便秘的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 2012, 20 (2) :61.

[2]吴怡, 宋风武, 张志奇, 等.麻仁软胶囊药理和临床研究进展[J].中草药, 2010, 41 (9) :1575-1577.

[3]郭祎, 彭瑛.交替使用便乃通与麻仁软胶囊治疗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J].江西医药, 2010, 45 (5) :454-455.

[4]吴荣, 李海霞, 聂晓燕.麻仁软胶囊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后便秘临床疗效[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 8 (9) :1142.

[5]彭随风, 石拓, 时昭红.电针疗法对慢传输型便秘患者便秘症状、心理状态和结肠传输功能的影响[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3, 22 (3) :250-253.

[6]刘桂琴.黄芸通便方治疗脾气虚弱型老年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D].合肥: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5.

[7]陈华炎, 谭小艳, 钱冬霞.麻仁软胶囊联合穴位按摩预防老年性胸腰椎骨折后便秘临床观察[J].新中医, 2014, 46 (7) :169-170.

[8]高艳丽, 李锦绵, 李静.麻仁软胶囊联合健康教育防治肿瘤患者化疗后便秘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 2015, 37 (11) :1653-1656.

[9]林钟宇, 张姗姗, 戴慧明.麻仁软胶囊对便秘型IBS大鼠模型肠黏膜5-HT含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3 (4) :343-348.

[10]方既明, 章怀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麻仁丸中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的含量[J].中南药学, 2011, 9 (5) :343-347.

茜芷胶囊/分析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2月至2014年6月我院共报告的布洛芬缓释胶囊后发生不良反应42例患者资料, 其中男18例, 女24例;年龄16~76岁, 平均 (50±13) 岁;5例既往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曾出现厌食情况, 占11.9%。疾病类型:风湿性关节炎18例, 占42.9%;类风湿关节炎15例, 占35.7%;强直性脊柱炎6例, 占14.3%;肩周炎3例, 占7.1%。

1.2 治疗方法

①发生消化不良的患者给予多潘立酮+保和丸治疗;②发生尿频、尿痛的患者需多饮水, 并给予头孢菌素+左氧氟沙星治疗;③发生单纯皮疹的患者给予常用药物抗过敏治疗, 同时外涂环丙沙星软膏;④发生皮疹伴发热的患者除给予药物抗过敏治疗外, 还给予退热治疗;⑤所有患者在发生过敏反应后, 禁止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

1.3 观察指标

观察42例患者发生的主要不良反应情况、发生时间, 不同性别及年龄段发生不良反应例数、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主要不良反应

42例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以消化不良、尿频、尿痛及单纯皮疹为主, 其中消化不良14例, 占33.3%;尿频、尿痛12例, 占28.6%;单纯皮疹10例, 占23.8%;皮疹合并发热3例, 占7.1%;其他3例, 占7.1%;未发生威胁生命的不良反应。

2.2 不良反应发生时间

42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时间:1 d以内2例, 占4.8%;1~2 d有2例, 占4.8%;3~5 d有24例, 占57.1%;6~10 d有4例, 占9.5%;10 d以上有10例, 占23.8%;其中3~5 d的时间段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不同性别、年龄段不良反应例数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发病例数比较, 30岁以下及30~39岁的患者中, 男性发病例数均明显高于女性;而女性60岁以上患者发病例数明显高于男性,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见表1。

2.4 治疗效果

42例患者在使用肠道药物及一些抗过敏消炎药物等对症处理后, 临床症状在1周内基本消失, 无1例患者病死。

3 讨论

布洛芬多用于镇痛治疗, 可明显抑制炎性环氧酶的表达, 炎性环氧酶可促进体内的花生四烯代谢为介质性前列腺素, 介质性前列腺素可减轻前列腺素所致的局部组织肿胀、充血、发热等;此外, 布洛芬还可通过抑制体内的溶酶体及白细胞的释放, 进而降低体内局部周围神经对相关致痛物质的痛觉敏感性, 最终达到镇痛及散热的目的[6]。布洛芬缓释胶囊是运用纳米技术在布洛芬中加入糖、硬脂酸、淀粉或聚乙烯吡咯烷酮等混合构成的一种缓释胶囊制品, 其相较于纯品布洛芬可明显延长作用时间, 因此近年来广泛用于临床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 42例患者以消化不良反应发生最多, 占33.3%, 可能是因为布洛芬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 破坏胃黏膜屏障所造成的;尿频、尿痛占28.6%, 可能与前列腺素合成减少相关, 前列腺素的减少可造成肾脏血管收缩及肾脏血流量的减少, 最终引起尿频、尿急;单纯皮疹占23.8%, 这可能是患者的疾病史、体质及药物使用剂量造成的;30岁以下及31~39岁的患者中, 男性发病例数明显高于女性, 这可能与男性患者参加体力劳动较多有关;而女性60岁以上患者发病例数明显高于男性, 这可能与女性患者在年龄较大时做家务较多有关。

对于如何防止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 结合文献[7-8]总结, 在用药时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疾病史, 对患者自述或判断有布洛芬不良反应史的患者谨慎使用;同时对既往有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胃肠溃疡或胃肠道有出血病史、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慎用布洛芬;另外在给患者用药时, 应叮嘱患者按正确用法及正确剂量, 不能私自加大药物剂量;若患者发生布洛芬不良反应后, 应及时停药, 并积极给予对症处理。

综上所述, 布洛芬缓释胶囊发生不良反应主要以肠道反应、尿道反应及过敏反应为主, 了解其不良反应特点有利于临床的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1]陈玺.非甾体类消炎药不良反应的相关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2) :11-13.

[2]吴朝霞.布洛芬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J].中国执业药师, 2014 (4) :11-13.

[3]周晓梅, 兰玉梅.布洛芬的不良反应33例文献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 2013, 3 (9) :76-77.

[4]张映.布洛芬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探析[J].求医问药 (下半月刊) , 2013, 11 (8) :282-283.

[5]孟云辉.布洛芬致急性肾功能衰竭[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9, 11 (5) :314-314.

[6]Phleps W.Overview on clinical data of dexibuprofen[J].Clin Rheumatol, 200l, 20 (1) :15-2l.

[7]李芝勇, 黎静梅.布洛芬胶囊致过敏性休克1例[J].人民军医, 2008, 51 (6) :403-403.

茜芷胶囊/分析 篇6

慢心律应用于临床抗心律失常疗效确切, 但因其对心肌、心脏传导系统的抑制作用而限制了其应用范围。笔者采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本病24例, 疗效满意, 并与慢心律治疗的24例进行对照观察,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两组48例均为我院2007年11月至2008年2月的门诊病人,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24例, 男14例, 女10例;年龄48~80岁, 平均64岁;病程1个月~23年, 平均11.5年;其中冠心病13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9例, 原因不明2例, 早搏严重程度:频发室性早搏并阵发二、三联律15例, 偶发室性早搏9例。对照组24例, 男13例, 女11例;年龄46~83岁, 平均64.5岁;病程6个月~22年, 平均11年;其中冠心病1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1例, 原因不明1例;早搏严重程度:频发室性早搏并阵发二、三联律13例, 偶发室性早搏11例。两组一般资料经处理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1)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组:4粒/次, 3t/d, 口服; (2) 慢心律组:3片/次, 3次/d, 口服, 两组均以4周为1疗程。给药前停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

1.3 观察方法

两组服药治疗时, 每日观察病人自觉症状变化, 记录心率、早搏频率, 每周观察1次ECG、DCG (24h动态心电图) 。

1.4 疗效标准

参照全国防治冠心病, 心绞痛, 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心律失常严重程度及疗效参考标准[1]:显效:治疗后症状消失, 末2次或3次心脏听诊及ECG未见早搏, ST-T正常, 或DCG示早搏减少75.0%以上, 且早搏均为单发, S T-T正常者;有效: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 心脏听诊及E C G偶见早搏, 但较治疗前减少5 0.0%以上或DCG示早搏次数虽较前减少75.0%以上, 但仍有连续发作早搏, S T-T正常或压低0.0 5 m V者;或D C G示早搏次数较治疗前减少50.0%以上, 且均为单发, 单一形态, ST-T正常或压低0.05mV者;无效: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服药4周后, 治疗组24例中显效16例, 有效6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93.3%;对照组24例中, 显效11例, 有效5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66.6%, 经Ridit检验, 两组疗效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24例中服药后出现轻微恶心者1例, 对照组24例中, 有6例出现恶心呕吐, 3例发生房室传导阻滞。

3 讨论

室性早搏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可见于正常人及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室性早搏严重时影响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 甚至引起猝死。因此正确认识处理室性早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目前临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多为传统西药, 其药物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对心肌、心脏传导系统的抑制作用, 致心律失常作用, 明显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国内外多项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抗心律失常类药物虽可明显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但总死亡率均无改善甚至会有所增加。临床医生力求用药疗效的前提下, 尽能顾及用药的安全性, 减少病人死亡率。参松养心胶囊是近年生产的抗心律失常的中药制剂。组方:人参、麦冬、五味子、山茱萸、酸枣仁、桑寄生、丹参、赤芍、土鳖虫、甘松、黄连、龙骨。有益气养心, 活血通络之功效。

本分析结果提示:参松养心胶囊对各种病因所致的室性早搏疗效优于慢心律, 且副反应轻微, 临床安全有效。但本文观察的例数较少, 有待更大规模的临床验证。

摘要: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病例48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口服参松养心胶囊24例, 对照组口服慢心律24例, 疗程均为4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 对照组为66.6%,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4例慢心律用量组有效率比对照组减少1/2,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对室性心律失常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参松养心胶囊,慢心律,室性早搏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一次性口令认证下一篇:成本计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