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计价模式

2024-09-08

成本计价模式(精选7篇)

成本计价模式 篇1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深入发展, 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 为了适应市场化的发展,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已经普遍使用。然而,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在进行招标和投标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其中评判专家最棘手的问题就是怎样保证成本价的界定, 投标单位竞标的价格是否低于成本价。本文将结合实际, 对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进行分析, 讨论出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公路工程成本估算。

1 工程成本估算概述

1. 1 公路工程成本估算的定义

所谓公路工程成本估算, 其实就是在工程进行投标的过程中, 按照公路工程的特点、施工环境、施工时间、工程条件、工程设计、工程质量等要求, 结合投标单位自身的情况, 包括技术装备、施工水平、人力、施工工艺、物力、资金情况、管理水平等, 在投标前对公路工程进行成本估算, 一般情况下被用于工程招标指导或者是投资工程。

1. 2 工程成本估算的方法和原则

1. 2. 1 工程成本估算的方法

公路工程在进行成本估算的过程中, 一般会使用指数估算法、比例估算法、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 还会使用系数估算法、指标估算法、模糊数学估算法、工程量法。

1. 2. 2 工程成本估算的原则

(1) 客观性原则

所谓客观性原则, 就是指工程在进行成本估算的时候, 必须要按照实际情况对工程成本进行反映, 不能为了某种利益将估算额增大或减小, 影响估算额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所以我们在进行工程成本估算的过程中, 一定要严格保证数据的可靠度, 这样估算的结果才是客观、属实的, 才能够保证工程完成之后可以正常的运行。

( 2) 科学性原则

所谓科学性原则, 就是指在进行成本估算的过程中, 必须要找到相应的科学依据, 例如费率规定、指标的来源等。公路工程在进行成本估算的过程中, 必须要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操作, 如果要借用其他行业的指标, 也必须要由部门进行颁发的合法指标, 在成本估算过程中, 不能使用没有经过科学验证和国家认可的指标。

( 3) 系统性原则

不管是什么工程项目, 都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在规划整个公路网的过程中, 整个系统都是由一座座桥和一条条路形成的, 在进行成本估算的时候, 一定要全面地对项目所需的费用进行估算, 这样才能够发挥出成本估算的真正作用。

( 4) 突出重点原则

公路工程项目具有原材料种类多、施工时间长、施工人数多、施工环境多变的特点。一般来说, 在进行公路成本估算的时候, 主要以主要原材料和重要的工序为重点, 对成本进行估算。而且由于公路工程本身就存在复杂性、单体性、多样性的特点, 就会使工程之间出现比较大的差异。可以采用类似工程类比分析的方法。

( 5) 知己知彼原则

所谓知己知彼原则, 其实就是对工程的项目要进行全面了解, 做到心中有底, 这样才能够保证工程估算的有效性。一般情况下, 从三个方面进行, 第一个方面就是了解项目的整体构成和工程的具体方案; 第二个方面就是了解工程所需的主要材料的价格和具体的施工季节; 第三个方面就是完善工程建设的管理模式。

1. 3 工程成本估算的程序

一般情况下, 公路工程成本估算的步骤是首先将工作方案拟定出来, 将编制的原则进行确定, 在施工地现场对相关数据进行仔细的收集和记录并熟悉工程项目的设计图纸、对工程的数量进行核对, 最终确定工程的数量; 将人工、原材料、施工机械设备等所需的综合费用计算出来, 然后计算出分项工程的费用; 将设备、工具等费用和工程的其他费用计算出来, 然后将之前计算出来的分项工程费用进行综合计算, 最终得到建筑工程的安装费用, 计算出工程项目的预留费用。

2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影响公路工程成本估算的因素

2. 1 项目设计和公路自身的情况

对于工程估算来说, 公路项目的设计、优化方案的确定、准确的线路和桥梁的估算工程量都是有着关键作用的。就目前来看, 我国公路工程的设计市场上出现了很多缩短设计周期的现象。为了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 设计条件比以往更加严苛, 将涉及周期缩短之后, 设计的可行性就不能达到相应的要求, 设计文件的可确定性比较差, 这些问题的出现, 给工程成本的估算增加了一定的工作难度。由于一些比较模糊、不确定的因素需要由人工进行估定, 直接影响了工程估算最终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在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过程中, 一些单位在选择路线方案和确定工程数量的过程中比较保守, 直接导致工程的估算额比实际需要的资金要多, 导致投资出现浪费。除了设计方面, 公路项目本身对工程估算也有很大的影响。由于工程项目复杂性比较强, 使得一部分的单位项目的内容更加复杂, 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进行考虑, 就会出现项目划分重复和漏掉项目的情况, 直接影响了估算费用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对工程估算的精准度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2. 2 政府和政策因素

就我国现状而言, 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就是保证经济的增长、扩大国内的需求量、稳定人民大众的生活, 为此, 各级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各种政策来保护经济的发展和保障人民的生活。例如: 为了保障民生, 政府增加了农田的保护力度, 对用地的指标进行严格控制, 对征地拆迁的补偿标准不断进行提高, 还增加了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 为了保护经济的发展, 中央银行从2008 年下半年开始, 已经下调利率、准备金率5 次, 支撑了经济市场的发展信心, 直接确定了建设项目的动态投资; 我国财务部将工程质量监督费、工程定额测定费等100 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统统取消, 将财政政策作用积极地发挥出来, 减轻了社会和各企业的经济负担, 发挥出了财政政策的扩张效应。这些政策的实施, 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动力和信心, 与此同时, 也提高了工程估算编制的要求。所谓工程可行性研究, 其实就是为了保证项目的实际运行做出的研究, 一个企业为了保证项目可以中标, 干预设计项目方案和确定投资估算, 试图把可行性变成可批性。所以, 政府和政策对成本估算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3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3. 1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 对基础资料的调查不够重视

基础资料的调查对于成本估算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直接影响了估算的质量和工程造价的高低。由于现代很多设计人员仍然存在重设计轻造价的思想, 在进行工程设计的过程中, 没有安排造价人员参与其中, 使得造价人员对工程现场不熟悉, 对原材料的存放位置、运输条件和距离、生产量、产品质量等都不了解, 最终导致一些临时工程的设置不符合实际情况。

( 2) 工程数量不准确

估算在进行审核的时候, 经常会发现一些设计不完整的图表、图表数量错误的情况, 这就会由于图表数量的错误导致工程造价的错误; 由于按照一些没有经过审查的图表进行造价编制, 直接影响了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导致造价数据和设计图表出现不一致等情况。

( 3) 项目漏记、多记和重复记录

由于成本估算的工作人员没有在现场进行施工的经验, 对施工的程序和要求不熟悉, 就会漏记施工过程中一些配套的费用。成本估算工作人员对图纸和图表上的说明没有仔细进行查看, 就会使图表说明中的项目费用被漏记。由于成本估算人员对定额的内容不够熟悉, 没有完全理解, 没有按照顺序进行记录, 就会使得一些项目和数量被重复记录或者是多记。

3. 2 如何使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提高工程估算的有效性

( 1) 准确采集基础数据

要想合理地控制成本估算, 首先要做的就是准确地采集基础数据。准确的基础数据是保证工程估算真实、合理、科学的基础。对于基础数据的采集, 我们一般分为两类, 一类是固定性的, 比如国家颁布的各种定额和政策, 一类是不固定性, 工程材料的单价等。

( 2) 合理地计算材料价格

在计算和选取材料价格的时候, 一定要尽量合理。在选取材料的时候, 可以对材料的单价进行类比, 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基础上选择相对便宜合理的材料, 这样才能降低成本估算。在计算材料价格的过程中, 一定要全面地进行了解, 将各类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

( 3) 科学的选取工程数量

我们在选取工程数量的过程中, 必须要按照设计图纸正确地计算出工程数量, 然后以定额的内容为依据正确地运用工程量, 在运用定额的过程中要按照定额的规定和要求来执行。

4 结语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对于公路工程成本估算有着重要的影响, 提高了成本估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保证了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我们必须要准确采集基础数据、合理的计算材料价格、科学地选取工程数量, 才能合理地控制成本估算。

摘要: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是一种适应市场经济、承包单位能够自主进行报价、价格是由市场竞争决定、接轨国际惯例的计价模式, 具有很大的优越性。阐述了工程成本估算的原则和方法, 以及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影响公路工程成本估算的因素, 分析了工程量清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公路工程成本,估算

参考文献

[1]张松明.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公路工程成本估算分析[J].中华民居, 2014, 26 (21) :130-130.

[2]张维.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公路工程成本估算研究[J].长沙理工大学, 2011, 103 (37) :5634-5644.

[3]焦胜军.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公路工程成本估算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3, 16 (35) :166-166, 168.

[4]陈国龙, 顾红春, 张友志, 等.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无标底招标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14, 26 (72) :116-120.

[5]王秀琴, 徐中华.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在实践应用中的探讨与分析[J].建筑技术, 2009, 40 (34) :357-359.

[6]晏菁.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投标报价策略技巧与决策理论研究[J].中外公路, 2010, 30 (30) :3500-3540.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成本控制 篇2

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 体现的是风险共担的原则, 即招标方编制并公开提供工程量清单, 承担工程量方面的风险, 投标方根据招标方提供清单进行报价, 承担价格方面的风险, 任何一方不得随意转嫁风险因素。要减小工程量的风险就要求工程量清单的质量和深度有一定的层次。编制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要满足《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强制性规定。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应根据规定的统一的分部分项工程项目名称、计量单位和项目编码和工程量计算规则编制。第一, 编制工程量清单描述要完整, 比如施工图纸说明所有管道穿楼板须作套管, 清单描述就必须对此相关内容作详尽描述:如材质、规格等。第二, 清单项避免漏、缺, 如电缆沟施工图未明示接地, 但施工规范中有明确规定的应列清单项, 按规范描述清单内容和特征。第三, 对于规范中的缺项, 如新材料, 须补充设置, 使之既要满足计价规范的规定又要反映新材料的特殊特征。第四, 措施项目和零星工作项目清单, 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尽量考虑周详, 避免遗漏, 减少过程签证和结算扯皮。第五, 预留金, 充分考虑施工图纸深度和工程量清单的质量, 并参考本单位已完类似工程情况预留合理金额。第六, 紧抓信息, 对于相关上级主管单位的工程量清单相关规定文件及时获取, 并正确理解运用。

对于招标文件内容笔者结合实际工作, 有以下几点浅见以共探讨。第一, 对于要求投保人自主报价的材料、设备, 应要求投标人注明品牌, 施工前经建设单位和监理认质后方可使用。投标人投标时不注明品牌时应有相应的措施。第二, 若招标为结构类似的群楼, 不同楼体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项目特征和工程内容综合完全相同的综合单价应一致, 以免给结算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第三, 合同价款中应对不包含的风险作比较详尽描述:比如规定风、雨、雪、地震等的等级, 其他不可抗力范围和大小。第四, 投标报价的电子版和文字版不一致时的确认问题 (开标时封存一份电子版) 。

2 严格合同的签订管理, 加大合同的执行力

严格响应招投标文件的规定, 签订合同。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制定的示范文本

绝大多数单位合同的签订有会审流程, 会审签字的人应认真审查合同内容, 以保证合同内容的完整性、合理有效性和可行性。

合同的完整性体现在合同的权力双方、合同标的物、实施时间和地点、双方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索赔及合同解除条件等等;合同的合理有效性反映在工期的可行性、工程质量的等级标准、结算方式的可实施性等方面。如:某公司进行某酒店的改造, 由于政府会议原因, 使得新建餐饮楼的工期特别紧。况且施工图纸招标后就发生了很大变化, 只能是边出图边施工, 2万多平方米的建筑合同要求在108天内完成, 这种情况下合同工期的可行性施工单位就要特别慎重。合同约定结算方式不仅理论上具有可操作性, 实际上也应可行。某项目施工合同关于变更价款确定:工程量变更不超过分部分项清单的工程量25%时, 执行已有综合单价, 但措施费不变。变增超过25%时, 25%以内按上述办法执行, 以上部分又是另外的结算办法。这种结算办法在实际中很难操作, 给结算工作无形加大了很多工作量。

签订了严密的合同, 只有严格执行才能实现合同的效力。这就要求建设单位自身要有健全现场管理制度、现场管理人员应规范管理并加强自身管理的约束能力。工程变更、现场签证所引起的工程量变化往往是工程超支的主要原因。首先, 认真抓好变更管理, 进行合理论证有效控制成本。工程项目在施工中既有先天因素不足, 如设计不全、设计深度不够、专业搭接问题或设计材料市场无货等;又有后天因素影响, 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管理不力组织衔接不好等。施工单位为了提高工程造价不断提出设计变更申请。例如:某住宅楼空调冷凝水管设计为UPVCφ30, 施工单位以市场无此材质、规格管材为由, 要求变更为UPVCφ50, 由此引起材差、预留洞口太小扩洞两笔费用, 仅一栋楼就增加2万多元。另外, 要严把现场签证关, 对于不具备签证条件的, 要坚决予以拒签。签证时, 要把施工现场的情况和内容描述详细, 对增加的工程项目、内容、尺寸要认真定量并记载下来;对增加的工程量应在现场进行勘测的基础上绘制草图, 标注尺寸并附上工程量计算公式和计算结果;应及时签证, 对事后的签证不予认可。杜绝施工单位不合理的材料品牌、规格、等级、型号等方面的置换变更。保证签证内容与实际相符, 现场工程管理人员在签证前必须熟知招标文件及投标文件内容, 明确合同范围, 不盲目签证, 保证签证的范围准确。对于拆除后再换位安装的, 应充分考虑材料的利用率;还有签证时应理性判断有签增工程量, 那是否同时存在变减的呢?

3 工程竣工结算审核细致

首先, 工程竣工结算资料要完整。竣工图一定要现场管理人员严格审查并签字。变更、签证、认价应按单据编号顺序装订结算资料中, 对于管理混乱的建设单位, 变更签证编号无序, 给施工单位造成便利, 在报送竣工结算时, 造价变减的变更、签证不报入其中。审核竣工结算人员尽量自己亲自到现场查勘工程的实际情况, 以做到心中有数。其次, 审核结算要严格执行政府相关单位的规章制度, 依据施工合同, 逐项审查。由于工程结算的审核如同工程量清单的编制一样专业性比较强, 建设单位可以选择信誉好、业务能力强的中介机构审核。

成本计价模式 篇3

1.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选自由葛家澍、耿金岭主编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企业财务会计》第四版第四章第二节“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及其应用”的部分内容。

这部分知识点在第二节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第二节前部分“存货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方法”的深入和具体运用, 又是学好后部分“存货按计划成本计价的核算”的基础和对比。

存货是企业资产中流动性较强的占有数额最大的部分, 当企业采用不同的计价方法对存货进行计价时会出现不同的存货发出成本和结存成本, 进而影响到当期损益。因此掌握存货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核算非常重要。

2. 教材的处理

从复习存货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方法导入课题, 先介绍账户的设置 (特别是“原材料”和“在途物资”) , 然后通过对实际工作中的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掌握存货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核算, 尤其是外购材料的核算, 并通过练习将本部分知识与“存货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方法”融会贯通, 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教学时要采用引导方式讲解, 多采用设问、提问, 师生共同讨论概括其处理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训练学生的思维, 巩固前后知识的学习, 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3. 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特点, 以教材、大纲对学生的要求, 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了解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知道应设置的账户及其性质。

(2) 掌握按实际成本法的原材料收入、发出和结存的核算。

(2) 能力目标

(1) 能将原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核算方法运用到日常核算中去。

(2) 通过学习、思考、应用的过程, 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应变能力,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

树立规范意识, 坚持依法做账。

4. 教学重点

(1) 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时设置的账户

(2) 原材料收入的核算

(3) 原材料发出的核算

5. 教学难点

原材料收入核算中外购材料时材料到货与货款支付情况的核算。

二、学法指导

1. 学情分析

高一第二学期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 但是职高生对于学习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存在着畏惧情绪, 缺乏自信。

2. 学法指导

古人云:授人以鱼, 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 则终生受益无穷。因此, 在教学中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 有其重要意义。在学习中攻破难点, 运用经济业务处理的基本方法,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处理各项存货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核算。同时培养学生使他们养成多想、多讲、多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诱发—探求—升华—归纳”四段式教学法。通过讲练结合实现对所学知识点的认识、理解、记忆、掌握、运用。

1. 借助学生已学知识探索新的内容, 达到对“原材料”“在途物资”账户性质的理解, 掌握其运用思想。

2. 教师引导讲解, 学生多思考、讨论、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求效果最佳, 使学生体验到获取知识的愉快感和成功感。

3. 设置种种悬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提问、讨论再予以一一解决、归纳有关知识内容。

4. 讲练结合, 强调实际应用的讲述和实际问题分析, 安排课内外的相应练习, 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消化和灵活运用, 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四、例题与习题

例题与习题是为学生理解、认识、掌握、运用所学知识而设计的。例题主要以学生熟悉的奥康集团采购和领用鞋底原料等经济业务为主, 习题分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两类。本节课课外习题作业比较综合, 为使学生更加顺利完成作业, 可在课前准备难度及形式介于例题与课外习题练习, 以备课内练习之用。

五、教学设计

1. 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后, 教师与学生共同简单回顾存货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方法, 包括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然后教师提出不管采用哪种方法, 存货收入时其成本都是能计算出来的, 那么存货收入时作何会计处理呢?由此引入新课。

2. 探索新知, 解决问题

(1) 教师以原材料为例介绍存货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时应设置的账户, 教师通过幻灯片示意“原材料”“在途物资”“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的设置, 并引导学生讲出各账户的性质。

(2) 教师以学生熟悉的奥康集团向华峰公司采购鞋底原料为例, 探讨材料到货及货款支付情况发生的四种情况的会计处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边讲解边板书材料外购时出现的四种情况类型及其会计处理, 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这有利于学生进行对比, 本节课知识的重难点也就解决了。

(3) 仍以奥康集团为例, 一贯到底, 幻灯片演示自制材料和领用材料的会计处理。教师板书其会计处理, 使得本堂课新知识点的更加完整。

3. 巩固新知, 形成技能

在新课结束后, 幻灯片出示按原先设计的习题进行课堂练习, 使学生巩固,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 并以抽查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并当堂予以点评, 以查漏补缺。练习的难度体现了分层教学, 结合了先进先出法, 包括材料的外购、发出, 要求编制会计分录, 有能力的同学还要求登记材料明细账, 这也体现了会计的本质, 一切理论都为了付诸实践。

4. 归纳小结, 提升知识

教师根据板书内容简述本节课的重点, 强调难点。教师提出悬念, 存货按实际成本计价外, 还有什么办法呢?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

5. 布置作业, 拓展思维

计价秤SoC低成本设计方案 篇4

计价秤若要通过OIML的第3级认证 (Class III) ,则测量误差 (环境温度-10~40℃) 不可超过mpe1 (mpe为最大允许误差) ;而通过认证的机种在市场应用时亦不得超过mpe2。图1为mpe1、mpe2的允许误差范围图。表1为每一个等级在各量程中最大的允许误差值。

由于电子式计价秤采用的感应器大多为Load Cell (称重传感器) ,然而一个通过OIML认证等级 (Class C) 的Load Cell已经占用了PLC (apportionment factor,分摊系数) ≤0.7,如表2,因此在其它电子设备,如模数转换器 (ADC) 的PLC应小于0.3。

接下来,将探讨整个计价秤规格中传感器Load Cell与电子电路允许误差各占的比例是多少。一般通过OIML认证的Load Cell会有一些安全余量,保证组装成秤之后,加上秤盘机构都可以控制在PLC≤0.7;如图2所示,Emin与Emax是Load Cell最大负载能力 (一般没有组装任何机构或秤盘) ;Dmin与Dmax是Load Cell应用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一般是已经组装为秤的成品) 。

而Dmin可能等于Emin, Dmax可能等于Emax,为了保证组装成为计价秤后仍在安全范围内,一般会视机构或秤盘重量选择较大秤量的Load Cell来组装;假设要组装一台15kg的计价秤,整个机构加上秤盘的重量为2kg,保留初始0的范围 (最大值的20%) 约3kg,因此需选择20kg的Load Cell来组装成为15kg的计价秤是比较安全的。

O I M L规范的测项包括名称 (Titling) 、温度、功率、电源、时间、蠕变、归零、持久性等,欲通过认证就得满足这些测项且不能超过mpe1。在测试时会用0.1e (verification scale interval,检定分度值) 来加载测试,所以做一台3000 Count (内部分辨值) 的计价秤,其内外Count的比值须做到10:1,才能满足要求。

综观上述,下文以OIML ClassⅢ规范做电性分析。用一个20kg通过OIML认证的Load Cell, sensitivity=2mV/V来组装秤量15kg、分辨率为5g的计价秤,必须有以下的考虑。

电子电路要求

●RMS Noise (加权噪声电压有效值)

若Load Cell电压=3V,信号输出最大电压为 (15kg/20kg) ×2mV/V×3V=4500000nV;按3000 Count的计价秤算出其最小的分辨电压为

故A D C的R M S N o i s e最大为150nV。若以1Count滚动判断,则RMS Noise必须小于150nV÷3.3≒45nV才能符合要求。

●温度

◎温度变化对SPAN的影响。

O I M L在温度测试范围为-10℃~+40℃,在这范围内0g~500g误差不得超过±0.5e, 500g~2000g误差不得超过±1e, 2000g以上误差不得超过±1.5e。假设Load Cell的PLC=0.7,因此其它的电子设备如ADC就只能分配到PLC=0.3;所以电子设备在0g~500g最大误差为±0.15e;500g~2000g,最大误差为±0.3e, 2000g以上最大误差为±0.45e。

若考虑在15~20℃环境温度校正,温度最大变化范围为±30℃。因此,ADC跨度 (增益) 的温度规格为: (0.45e÷3000e) ÷30℃×1000000=5ppm/℃。

◎温度变化对漂移的影响。

O I M L对温度造成漂移的要求是温度变化每5℃不得超过1e。假设Load Cell的PLC=0.7,其它电子设备只能分配到0.3;也就是电子设备温度变化每5℃不得超过0.3e。

因此A D C的温度漂移规格:

●INL

O I M L的规范中,精度呈现整体的线性误差INL,最大不得超过±0.25e。而Load Cell的PLC已经占用了0.7,因此,对ADC的INL要求为 (0.25e) ×0.3=0.075e,也就是约为±25ppm。

软件处理要求

●初始零

OIML规定初始零不得超过最大重量的20%。以15kg的计价秤为例,开机零点不得超过3kg。

●零范围

OIML规定零的范围 (包括零点跟踪) 不得超过最大重量的4%。以15kg的计价秤为例,零的范围不得超过0.6kg。

零点跟踪的规定为每秒不得超过零±0.25e,而且需要在下列稳定的情况下才能做零点跟踪。

◎Tare

◎当在零以下时,不能做Tare;

◎在Tare功能启动时,须有符号”NET”或”Tare”显示;

◎在Tare功能启动时,不可有零点跟踪功能;

◎可以Tare到最大的显示重量;

◎当Tare回到0±0.25e时,可取消Tare功能。

●更改指示

当重量改变,需在1秒 (s) 内改变显示重量,也就是ADC的更新率须快于1s。

●界限指标

最大的显示重量为最大秤量+9e。

由以上的电子规格来看计价秤的SoC方案,就性价比而言,最少需具备4kW/256B的内存容量、温度对ADC的增益 (Gain) 与漂移的影响分别为5ppm/℃、90nV/℃及INL为25ppm;电源部分需具备VDDA传感器电压源与VLCD显示驱动电压源;数字部分则需包含计数器、低电压比较器、串行通讯端口、LCD倍压驱动设计、高效能RC震荡器等等功能,且外围电路愈简单才易生产管理、调校与失效分析。

纮康科技 (HYCON) 所设计生产的芯片HY11P系列,以ADC规格而言,温度对增益的影响为5ppm、对漂移的影响为20nV、INL为20ppm且RMS Noise在搭配数字滤波器后的表现为40nV@1Hz。不仅具有后级输入信号零点准位调整器;数字部分还具备了可调式稳压电源VDDA与VLCD,以稳定传感器与LCD驱动显示的供电。加上OTP (一次可编程) 、H08A CPU核、AI输入网络调整器、低电压侦测器、内置温度感测器TPS、串行通讯端口、计数器A/B/C、高性能RC震荡器与频率调整器。功耗方面,单芯片的耗电流控制在0.75mA。综观市面上以SoC完成计价秤应用的设计方案,以HYCON纮康科技所推出的HY11P系列单芯片,为高性能低成本之优先选择。

参考文献

[1]HY11P系列MCU FAQ (R/OL) .http://www.hycontek.com/attachments/MSP/APD-FAQ001_SC.pdf

[2]OIML R76-1:2006 (E) (R/OL) . (2007) .www.oiml.org/publications/R/R076-1-e06.pdf

[3]纮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R/OL) .http://www.hycontek.com/

[4]HY11P系列产品 (R/OL) .http://www.hycontek.com/page2.html

成本计价模式 篇5

一、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本质区别重新界定

完全成本法是将所有的生产成本, 不论是固定的还是变动的, 都吸收到产品成本上, 因此也称为“成本吸收法”;所谓变动成本法, 则是指在确定产品成本时, 只包括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中的变动性部分。按照这一思想, 变动成本法下, 产品成本应只包括生产成本中的变动性部分。变动成本法下, 目前大多数《管理会计学》教材中固定制造费用被视为期间成本,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被视为变动成本。实际上, 直接材料成本一般属于变动成本, 而直接人工成本则不一定属于变动成本。直接人工若是计件工资制, 则直接人工成本应属于变动成本, 应完全计入产品成本;直接人工若是“基本工资+加班工资制”或者“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制”, 则直接人工便不完全是变动成本, 直接人工成本中的基本工资则属于固定生产成本, 其性质应和固定制造费用相同, 应被视为变动成本法下的期间成本。

可见,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本质区别在于对固定生产成本的处理不同。变动成本法下固定生产成本被视为期间成本, 从会计要素上来说, 固定生产成本发生时被作为了“费用”;完全成本法下固定生产成本连同变动生产成本一同计入了产品成本, 从会计要素上来说, 固定生产成本发生时被作为了“资产”。这就是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本质区别。

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利润计算方法差异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计算税前利润的思路不一样:

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 (变动生产成本) -变动非生产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固定非生产成本

完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 (全部生产成本) -期间成本 (全部非生产成本)

可见: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税前利润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两种方法在计算利润时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不同。变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是当期的固定生产成本;完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则是当期销售的产品成本中包含的固定生产成本, 在计算利润时是包含在销售成本中扣除的。

三、不同存货计价方法下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利润差异分析

(一) 引例

假设某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 1月份、2月份的产量分别为8000件和5000件, 销量分别为7000件和5000件, 1月份期初没有存货。每件产品售价为50元, 成本资料如表1所示:

单位产品成本的计算如下:

1月份:

变动成本法下:

完全成本法下:

2月份:

变动成本法下:

完全成本法下:

(1) 先进先出法下利润的计算: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销售成本的计算如下:

1月份:

变动成本法下:

完全成本法下:

2月份:

变动成本法下:

完全成本法下:

销售成本=20×1000+26×4000=124000元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利润的计算如表2所示:

(2)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下利润的计算: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销售成本的计算如下:

1月份:

变动成本法下:

完全成本法下:

2月份:

变动成本法下:

完全成本法下: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利润的计算如表3所示:

从表2、表3可以看出2月份的利润情况, 先进先出法下, 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下利润相差6000元;而加权平均法下, 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下利润相差5000元。可见, 存货计价方法对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差异是有影响的。

(二) 不同存货计价方法下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利润差异的模型分析

设立如下假设:

假设1:各期产品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固定期间成本相同。

假设2:第一期期初没有存货。

本文研究第二期不同存货计价方法下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利润差异, 因第二期既可能有期初存货, 也可能有期末存货, 具有普遍性。为便于研究, 本文进行如下设定:a:固定生产成本;x1:上期产量;x2:本期产量;q1:上期期末存货量;q2:本期期末存货量。

(1) 先进先出法下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利润计算差异:

变动成本法下本期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a

完全成本法下本期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a/x1×q1+a/x2× (x2-q2) =a+a (q1/x1-q2/x2)

一是若各期产量相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的差异取决于期初期末存货量。若q1=q2, 变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等于完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 则两种方法计算的利润相同;若q1>q2, 变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小于完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 则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大于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若q1<q2, 变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大于完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 则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小于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

二是若各期产量不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的差异取决于前后各期期末存货占当期产量的比率的差额。若q1/x1=q2/x2,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相同, 则两种方法计算的利润相同;若q1/x1>q2/x2, 变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较小, 则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大于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若q1/x1<q2/x2, 变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较大, 则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小于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

(2) 加权平均法下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利润计算差异:

变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a

完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 (a/x1×q1+a) / (q1+x2) × (q1+x2-q2) =a+a/x1×q1-[ (a/x1×q1+a) / (q1+x2) ]×q2 (Ⅰ)

一是若各期产量相同, x1=x2=x:

式 (Ⅰ) 可以化简为:a+a/x×q1-[ (a/x×q1+a/x×x) / (q1+x) ]×q2=a/x× (q1-q2)

可见, 此时加权平均法下与先进先出法下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利润计算差异是一致的, 都取决于期初期末存货量的差额。

(2) 若各期产量不同:式 (Ⅰ) 可以化简为:

{[q1 (q1+x2) -q2 (q1+x1) ]/x1 (q1+x2) }×a+a (Ⅱ)

若x1>x2:当q1=q2、q1<q2时, q1 (q1+x2) -q2 (q1+x1) <0, 则式 (Ⅱ) <a, 即变动成本法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大于完全成本法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 则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小于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当q1>q2时, q1 (q1+x2) -q2 (q1+x1) 则不一定大于0或小于0, 即式 (Ⅱ) 不一定大于a或小于a, 则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与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孰高孰低不确定。

四、结论

(1) 若各期产量相同, 则先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下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利润计算的差异是一致的, 都取决于期初期末存货量, 即各期产量相同时,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利润计算的差异不受存货计价方法的影响, 这与林泓 (2010) 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

(2) 若各期产量不同, 则先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下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利润计算的差异是不一致的, 先进先出法下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的差异取决于前后各期期末存货占当期产量的比率的差额, 加权平均法下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利润计算的差异情况则比较复杂。

参考文献

成本计价模式 篇6

1 应用的阶段不同

定额计价模式主要应用在工程项目建设前期各阶段对建设投资的预测和估计, 清单计价模式主要在招投标、工程实施阶段及交付竣工阶段。清单计价模式的组成阶段主要有两个阶段, 首先需要由工程招标方编[1]制工程量清单, 紧接着由投标方根据清单进行报价。定额计价模式在工程投标前就确定工程价格, 而清单计价模式是在市场竞争后形成的市场价格[2]。

2 计价程序不同

定额计价模式是以施工图为基础, 按照各个地区的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出分部分项工程量, 再依据各个地区的人工、材料、机械的定额消耗量和政府发布的定额价格计算出分部分项工程费, 再根据费用定额文件计算出措施项目费用、企业管理费、税金, 最后汇总得到单位工程造价。清单计价模式, 工程量由招标人计算, 各个企业依据自身的企业定额, 考虑企业自身的施工技术水平, 结合管理水平, 以及企业追求的利润, 计算出各分部分项工程的综合单价, 考虑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规费、税金, 以市场竞争为目标, 按照清单计价程序最后汇总上述费用得到单位工程造价。

3 工程量计算规则不同

定额计价模式的工程量计算规则是按照各个地区的定额计算规则计算的, 定额的计量原则是在净值的基础上, 加上施工规范 (或定额) 规定的预留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工程量计算规则是按照全国的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的。清单项目的计量原则是以实体安装的净尺寸计算, 两者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在某些工程量计算上有明显区别, 如:平整场地、挖土方、内墙高度、雨蓬、阳台等。工程量计算方法的差异, 在清单计价中主要是在综合单价中考虑施工企业实际工程量进行报价的。

4 单价构成不同

定额计价模式的单价由人工费、材料费、及机械费, 其单价构成是不完整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采用是综合单价, 包含了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管理费、利润, 以及一定的风险, 其单价构成是全费用单价 (与国际上的全费用单价不用) 。国际上的全费用综合单价是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管理费、利润、规费、税金。

5 计价项目划分不同

定额计价模式中分部分项工程费用主要按照各个地区消耗量定额项目的划分, 定额是以施工工序为对象, 工程内容详细。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中是按照国家工程量清单计量规范规定的项目划分进行, 以工程实体为对象, 一般包括多个定额的的工作内容。项目划分比定额的要简单一些。

6 计量单位的区别

定额计价模式的计量采用的是扩大的单位, 如:100m2, 10m3等, 清单计价模式才有的计量单位是《计价规范》附录中规定的基本单位。它是自然单位如:“m3”“m2”“m”不是扩大的单位。

7 造价管理理念的不同

定额计价方法可以说计划经济的工程造价的工程计价管理方法。定额计价模式下工程量计算按照各个地区的定额计算规则进行, 量和价是统一的, 主要都是依据政府颁布的消耗量定额和统一计价表以及费用定额。清单计价方法则是一种国家市场经济的工程造价的工程计价管理方法。定额计价更适合项目前期管理, 而清单计价模式主要是从招投标阶段开始, 直到后面的竣工结算阶段, 综合单价更适合各工程项目参与方在合同方面的管理。

8 工程存在风险不同

定额计价模式工程数量和定额基价都由投标方计算和确定, 所以工程中存在的风险都由投标单位承担。清单计价模式下工程数量的风险由招标人承担, 投标报价的综合单价的风险由投保人自己承担, 体现了风险分担的思想。

虽然目前清单计价应用越来越广泛, 但是定额计价在我国现阶段还不会被淘汰, 由于工程项目前期建设阶段需要进行控制, 定额计价模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清单计价模式在清单计价规范中非常明确的规定了哪些项目必须采用清单计价模式, 今后更多的项目也会使用清单计价模式, 清单计价模式采用的量价分离, 风险共担的原则是非常公平的。但是目前的清单计价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

清单计价模式最重要的是一种市场竞争机制, 工程量由招标人负责, 综合单价由施工企业自己来确定, 但是目前很多中小型企业都没有自己的企业定额, 还是使用预算定额及费用定额, 调整某些费率进行计算, 这样的结果只是表面形式和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不同, 但是实质还是和定额计价模式一样, 不能真正起到清单计价的作用, 因此我们国家在企业定额的编制问题上还有很长的路走。

定额计价模式和清单计价两种模式并存是我国的特殊阶段, 当前两种模式各自有各自的作用, 定额是清单存在的根本, 没有定额也不会有清单, 清单是在定额基础上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 适应国际社会, 每个工程造价人员都要认清两种计价模式各种的特点, 不断推进我国的工程造价领域的发展。今后国内的工程造价人员可能会越来越多的参与国际项目的建设, 这就要求我们需要与世界接轨,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计价模式是清单计价, 工程造价人员需要在使用清单计价模式时不断的完善我国的清单计价方法。

摘要:定额计价模式和清单计价模式是我国现行情况的两种计价模式, 这两种模式在应用的阶段、计价程序、工程量计算规则、单价构成、计价项目划分、计量单位、造价管理理念、风险分担等方面不同, 清单计价模式是国际通用模式, 未来清单计价模式应用将更为广泛, 但是定额计价不会消失, 它在项目建设前期的造价控制中仍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定额计价,清单计价,定额计价模式,清单计价模式

参考文献

[1]周亚敏.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与定额计价模式对比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 (11) :97.

成本计价模式 篇7

关键词:贷款,减值,摊余成本

贷款是金融企业的主要业务之一, 贷款发生减值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收益, 甚至会威胁到金融企业, 特别是商业银行的生存。同时, 政府监管机构对于贷款减值会计处理做了明确的规范。贷款是指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主要是指金融企业发放的贷款。

1 企业会计准则对贷款减值处理的规定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贷款这类金融资产 (含单项金融资产或一组金融资产) 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 有客观证据表明贷款发生了减值的, 应当确认贷款的减值损失, 计提减值准备。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应用指南的规定, 在确认贷款发生减值时, 应计提贷款损失准备, 确认减值损失。已经发生减值的贷款, 在进行会计核算时, 应设置“贷款—已减值”科目, 其主要目的在于区分正常贷款和不良贷款, 有利于金融企业加强对贷款的管理。

贷款在计提减值准备后, 其摊余成本为计提减值准备前的摊余成本减去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的金额, 即: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后的贷款摊余成本=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前的摊余成本—贷款损失准备。贷款在计提减值准备后, 对于两个事项的会计处理比较特殊, 值得重视。其一, 计息期末应确认利息收入, 会计准则规定, 确认的利息收入金额应该作为减值损失的回转, 相关的账务处理如下:

2 正确理解贷款发生减值后的摊余成本

在会计教学和会计实务中, 部分学生和会计人员对于此项会计处理存在疑问, 认为既然是收到了客户给的利息, 说明贷款有价值, 为什么还要冲减贷款的账面价值?其原因就在于贷款是按照摊余成本进行计价, 摊余成本概念的准则界定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 最先提出了“摊余成本”的概念, 并以数量计算的方式给出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以下简称金融资产 (负债) ) 定义。金融资产 (负债) 的摊余成本, 是指该金融资产 (负债) 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1) 扣除已收回或偿还的本金;

2) 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3) 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

即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收回或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其中, 第二项调整金额累计摊销额利用实际利率法计算得到。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资产 (负债) 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实际利率, 是指将金融资产 (负债) 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 折现为该金融资产 (负债) 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贷款是按照摊余成本进行计价的, 从客户处收到的利息, 其金额为进行第二项调整时的一个项目, 当进行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 企业所持有的贷款按照实际利率计算各期利息收入, 确认的该利息收入金额作为调整贷款摊余成本的加项, 在进行会计处理时, 该利息收入金额用来冲减已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科目, 相当于增加了贷款的账面价值。从客户处收到的利息, 相当于贷款这项金融资产账面价值的减少额, 因此收到客户利息时, 应将利息的金额冲减贷款的账面价值。也就是, 贷款在持有期间在每个计息期末计提利息收入, 通过冲减“贷款损失准备”来调增贷款的摊余成本, 收到客户利息时作为摊余成本的减少额, 相当于贷款这项金融资产所蕴含的价值的“释放”, 通过贷记“贷款——已减值”来减少贷款的账面价值。

3 举例说明

举例说明如下:

2010年1月1日, 某银行向某客户发放一笔贷款200 000 000元, 期限2年, 合同利率10%, 按季计、结息。假定该贷款发放无交易费用, 实际利率与合同利率相同, 每半年对贷款进行减值测试一次。其他资料如下:

1) 2010年3月31日确认贷款利息5 000 000元。

2) 2010年6月30日, 综合分析与该贷款有关的因素, 发现该贷款存在减值迹象, 采用单项计提减值准备的方式确认减值损失20 000 000元。

3) 2010年9月30日, 从客户收到利息2 000 000元。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该银行的账务处理如下:

(1) 发放贷款:

(2) 2010年3月31日确认贷款利息:

(3) 2010年6月30日, 确认减值损失20 000 000元:

(4) 2010年9月30日, 确认从客户收到利息2 000 000元:

在本例题中, 贷款未发生减值前, 每个季度末确认利息收入, 计入“应收利息”科目, 收到该利息收入时, 贷记“利息收入”, 借记“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或吸收存款) ;贷款发生减值后, 首先将“贷款——本金”转入“贷款——已减值”, 以便于银行对已减值贷款的管理, 其次在收到客户利息时, 贷记“贷款——已减值”, 客户的利息作为贷款的减少项, 季度末确认利息收入时, 借记“贷款损失准备”, 贷记“利息收入”, 通过“贷款损失准备”的转回来增加贷款的摊余成本。正确认识减值贷款在确认利息收入和收到利息收入的处理不同于未发生减值贷款, 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是要准确理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2]黄中华.贷款减值准备计提后利息收入的会计处理[J].财务与会计, 2011 (2) .

上一篇:茜芷胶囊/分析下一篇:O-糖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