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部骨折

2024-11-06

髋部骨折(共10篇)

髋部骨折 篇1

髋部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且多发于老年人。该病症在我国老年人的各类病症中具有发病率高、住院率高的特点。目前, 随着社会以及经济的不断进步, 我国的生活水平以及医疗条件也有了较大提高。再加上我国人口老龄化愈趋严重, 致使老年髋骨骨折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1], 该病症的发病率在5%~14%之间, 且在术后1年内是该病症死亡率最高的阶段。该研究随机抽取2011年2月—2014年5月间该院接诊的15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研究老年髋部骨折后对侧髋部的再骨折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该院接诊的15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转子间骨折患者82例 (如图2所示) , 股骨颈骨折68例 (如图1所示) ;将其中22例出现再发对侧髋部骨折的患者作为观察组, 另外128例单侧髋部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性患者78例, 女性患者72例;患者年龄:61~84岁, 平均年龄 (69.4±2.2) 岁;排除标准: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下 (包括60岁) 、因为车祸等因素造成的骨折、病理性骨折、双侧髋部同时骨折;观察组患者中初次骨折时为股骨转子间骨折17例、股骨颈骨折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1、表2) , 固组间、组内比较均具有可行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该次研究目的, 自愿参与该次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 对所有患者进行骨质疏松的相关检查。 (2) 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 统计观察组患者骨质类型。 (3) 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 (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内固定术, 股骨颈骨折采用股骨头置换术) 。

1.3 观察指标

(1)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几率 (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2]:患者1~4段腰椎 (股骨颈骨的密度) 相较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骨峰值1个标准差则可判定为正常。1~1.25个标准差之间的则可判定为骨量减少、>2.5 (包括2.5) 个标准差则可判定为骨质疏松) 。 (2) 观察并比较观察组患者的骨折类型, 并比较各个骨折类型中再次对侧髋骨骨折的发生几率。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骨质酥松发生几率

观察组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注:*表示骨质疏松的发生几率。

2.2 比较观察组内各种类型再次发生骨质疏松的几率

观察组患者中初次转子间骨折再发对侧髋部骨折的几率为7.4%明显高于股骨颈股骨折再发对侧髋部骨折20.7%, 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342, P<0.05) , 见表4。

2.3 通过对观察组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发现, 初次骨折后发生对侧骨折的时间间隔一般为4个月~4年, 平均2.2年。其中在1年内发生再次骨折的比例较大 (45.5%) , 另外观察组患者均在经过手术治疗之后治愈出院, 见表5。

3 讨论

李涛等人[3]的研究结果发现, 许多老年性髋部骨折出现再次双侧骨折的原因多是由于跌倒等轻微创伤所导致的。但是经其研究证实从站立位跌倒时作用于髋部的力并不足以造成髋部骨折, 这表明骨质疏松造成骨强度下降是造成老年患者对侧髋部再次骨折的最主要的原因。该项研究结果在该次研究当中也有较好体现。另外经过曾志远等[4]人的研究证明, 如果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髋骨骨折患者未能得到正确的骨质疏松治疗, 那么患者极易因为骨质疏松而导致再次骨折的情况。相关报道曾表示[5], 对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给予唑来膦酸治疗, 结果发现, 患者出现再次骨折的情况减少了36%。此项研究结果表明, 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给予积极的骨质疏松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髋部再次骨折的危险, 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该研究通过结合该次研究结果以及其他学者的研究资料[6]分析推断, 对患有骨质疏松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其手术后积极给予正规的骨质酥松治疗对于预防再发对侧髋骨骨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尹志强[8]等人的报道显示, 如果初次骨折类型属于转子间骨折的话, 其再发髋部骨质的几率要远远高于股骨颈骨折。此项研究结果在该次研究当中也有较为明显体现, 该研究认为该种差异估计与以下因素有关:该次选取的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较大, 而转子间骨折的发生几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且发生转子间骨折的平均年龄在70岁左右 (比股骨颈骨折要高7~8年) , 另外该次研究通过观察组患着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现, 转子间骨折患者的骨密度要低于股骨颈骨折。因此笔者推断这也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另外因为转子的骨量流失率要高于股骨颈, 因此在骨折后破骨处骨细胞的骨吸收要高一些, 由此导致其骨密度下降要快, 因此也就更容易发生骨折。另外在该次研究中发现, 手术治疗仍然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后对侧髋部的再骨折的首选方法, 且从该研究结果看来, 该治疗方式疗效较为良好。

该院通过研究治疗, 对15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骨折后侧髋部再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77.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0.9%,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患者中初次转子间骨折再发对侧髋部骨折的几率为7.4%明显高于股骨颈股骨折再发对侧髋部骨折20.7%, 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通过对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发现, 初次骨折后发生对侧骨折的时间间隔一般为4个月~4年, 平均2.2年, 其中在1年内发生再次骨折的比例较大 (45.5%) , 该院该次所得研究成果与上述临床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 对于患有骨质疏松且属于老年髋部骨折转子间骨折的患者而言, 术后1年内要加强预后以及骨质疏松治疗, 手术治疗仍然是老年髋部骨折后对侧髋部的再骨折的最佳方法。

参考文献

[1]屈波, 潘显明, 权毅, 等.成都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特点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8 (10) :733-735, 703.

[2]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 (2011年) [J].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1, 4 (1) :2-17.

[3]李涛, 刘智, 孙天胜, 等.老年髋部骨折后对侧髋部的再骨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 (4) :752-756.

[4]曾志远, 潘文誉, 汤海峰, 等.高龄脆性再骨折患者的预防与干预措施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1, 19 (4) :334-336.

[5]胥少汀, 葛宝丰, 徐印坎, 等.实用骨科学[M].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2:717.

[6]Vochteloo AJ, Borger van der Burg BL, Rling MA, et al.Contralateral hip fractures and other osteoporosis-related fractures in hip fracture patients: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An 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y of 1, 229patients[J].Arch Orthop Trauma Surg, 2012, 132:1191-1197.

[7]林华, 朱秀芬.绝经后妇女椎体骨折与骨密度的对照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8, 14 (7) :512-514.

[8]尹志强, 王文波, 金昊.老年髋部骨折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特点和影响因素[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3, 7 (19) :8821-8823.

髋部骨折后的家庭护理 篇2

如果可以保守治疗(即骨折无明显移位),医生往往嘱病人回家做海绵套皮肤牵引(图1)或穿后跟钉有横木板的鞋子(即丁字鞋,图2)平卧休息,此鞋能防止足外旋。“丁字鞋”的制作非常简单,只需在患者的鞋底跟部钉一条20~25厘米长、8~10厘米宽的木条,使木板下缘与鞋跟平齐即可。海绵套皮肤牵引一般先由医生做好,病人回家再由家属帮助调整,有时为了方便擦洗下肢,可以取下后重新安装。安装方法也比较简单,即将衬垫平铺于牵引带上,再套在伤肢上,牵引带上的尼龙搭扣松紧适度相互粘合,通过扩张板,接上牵引绳和重锤或砝码。伤肢置于床上,按需要角度安置好体位,进行牵引。在牵引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海绵套是否松脱;牵引的绷带及胶布有无脱落,伤肢有无水疱及炎症,并及时抽出疱液,用无菌纱布包扎。

2.观察足趾的血液循环是否良好,如足趾是否青紫、肿胀?足趾活动是否正常?可用牙签刺足趾,观察其感觉并与正常足趾相比,若发现异常,应请医生及时调整海绵套的松紧度,以免发生肢体缺血性坏死,同时做好肢体保暖。

3.经常检查牵引方向是否与肢体纵轴方向保持一致,牵引绳是否受阻。

4.牵引的重量是否合适,一般重锤或砝码的重量为3千克左右,最多不超过5千克。

家属在护理病人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骨折病人穿了“丁字鞋”,就应防止患肢做髋关节内旋、外旋、内收、外展的动作。

2.老年病人宜取半卧位,多做深呼吸运动和咳痰训练,防止出现肺炎等并发症。

3.鼓励病人多做足趾和踝关节的伸展活动;积极锻炼股四头肌的肌力(可让大腿前部的肌肉做一松一紧的动作),借以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促进肿胀消退,减少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

4.鼓励病人多饮水,防止并发泌尿系统疾病。

5.保护皮肤,防治褥疮。要经常帮助病人翻身,一般每隔2小时要翻一次身,但注意翻身时,必须将病人作为一个整体,即上下半身同时翻动,避免发生股骨颈骨折处旋转移位。经常保持皮肤干燥,与人体接触部位的垫褥要平软,某些如骶骨、足跟、肩胛骨等骨突部位,要用棉花、软垫或气圈垫好,使其悬空,避免受压。一旦污染应及时更换被褥,若出现褥疮,要定期换药,深部的褥疮需由医生处理。

6.股骨颈骨折后3个月内严禁双下肢负重,大小便宜使用扁马桶。 3个月后需到医院门诊随访,拍片证实骨折已经愈合,经医生允许方可负重,扶双侧腋杖下地行走。骨折后3~6个月,可在医生指导下视骨折愈合情况,逐步改用单侧腋杖行走。待拍片证实骨折确实已坚强愈合,才可弃腋杖自由行走。

40例髋部骨折临床观察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男26例, 女14例, 年龄62~83 (平均69.13) 岁;其中23例为股骨颈骨折 (57.5%) , 23例中16例为头下型, 5例为基底型, 2例为头颈型;15例为股骨粗隆间骨折, 占37.5%。依据Kyle方法分为4种类型:Ⅰ型6例, Ⅱ型2例, Ⅲ型4例, Ⅳ型4例;另2例为髋臼骨折并髋脱位 (5.0%) 。此外, 40例老年患者中存在其他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为多见, 约占50%。所有患者条件均可接受手术治疗。

1.2 方法

1.2.1 手术前后处理、麻醉及手术情况

在患者入院后, 对其肝、肾功能, 血糖, X线胸片及心电图进行检查, 对所有接受手术的患者在手术3d前给予适量的抗生素, 术前对心、脑血管等疾病进行必要的治疗。若患者患有糖尿病, 必须采取措施使其血糖回复正常水平才可进行手术治疗[1]。

1.2.2 手术方法

在所有40例患者中, 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者17例, 行鹅头钉内固定术者11例, 行加压螺纹钉者6例, 行三翼钉内固定术者4例, 行加压滑动头钉内固定术者2例。

1.2.3 术后处理

术后患者卧床休息, 患肢采用外展中立位, 次日根据患者情况, 可采用半坐位休息, 继续给予抗生素治疗, 防止患者切口及肺部的感染。

2 结果

40例患者中, 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过程中由于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而导致死亡, 死亡率2.56%。其余39例中38例伤口愈合良好;1例出现感染, 但经过有效处理, 出院时恢复情况较好。在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了3~50个月的随访, 1例患者出现股骨头坏死, 其手术方式三翼钉内固定术, 其他患者功能恢复效果较好。

3 讨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 因卧床时间过长易导致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泌尿系感染、心脑血管意外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成为夺去老年人生命的主要因素。

3.1 术前准备

患者的全身状况评估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若患者伤前生活能够自理, 表明患者心肺功能有一定代偿能力, 耐受手术的可能性大, 手术是治疗方案的第一选择;若患者伤前已经卧床, 平时基本无活动, 则手术风险相对较大, 即使手术成功也无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此类患者笔者一般采取保守治疗。对考虑手术治疗的患者, 应完善各项相关检查, 请相关科室会诊, 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于150/90mmHg左右,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于10mmol/L以下、尿糖阴性。

3.2 老年骨折患者的治疗方法要点

对老年人的髋部骨折治疗必须谨慎。目前对老年人的股骨颈骨折行三翼钉内固定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意见多趋一致[2]。根椐我们临床实践认为对60岁以上的头下型股骨颈骨折还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为好。对老年人的粗隆间骨折行保守治疗虽然可以愈合, 但需长期卧床, 易发生全身并发症。我们体会到老年人髋部骨折, 应采取尽早消除痛苦和早期离床的积极治疗方针, 手术治疗是比较有利于老年人的方法。本组40例中, 有50%存在多种并存病, 但经过术前充分准备, 术中心脏监测, 绝大多数患者均安全地度过了手术。高龄患者虽是手术危险因素之一, 但不能列为手术禁忌。

全部手术选用硬膜外麻醉, 肌肉松弛较满意, 利于骨折复位和手术的显露。手术时动作要轻巧, 尽量减少手术创伤和缩短手术时间。尤其是我们采用电视定位和臀后路切口做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 明显地缩短了手术时间。

3.3 术后处理

术后患者卧床休息, 患肢采用外展中立位, 次日根据患者情况, 可采用半坐位休息, 继续给予抗生素治疗, 术后指导患者翻身、拍背、咳痰, 对术前伴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行雾化、化痰药物处理, 防止患者切口及肺部的感染[3]。指导患者加强患肢肌肉收缩锻炼, 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总之, 我院在对4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治疗中, 根据患者骨折部位及伤情采用了不同的治疗方法,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 早期积极采用手术方式治疗对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等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Lee K K, Workman J L.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 complexes:one size doesn't fit all[J].Nat Rev Mol Cell Biol, 2007, 8 (4) :284-295.

[2]郭文荣, 赵勇, 林国兵, 等.超高龄患者髋关节手术可行性初探[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 (3) :39.

髋部骨折 篇4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1383(2014)02026303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4.02.045

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低下、机体防御功能下降等因素,在骨折创伤及手术的打击下患者很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肺部感染是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严重时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研究发现,肺部感染合并呼吸衰竭与心脑血管意外是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2]。笔者对我院收治的92例高龄髋部骨折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4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高龄髋骨骨折患者92例,其中男37例,女55例;年龄70~91岁,平均(82.5±6.4)岁;致伤原因:跌摔伤69例,车祸伤19例,重物砸伤4例;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6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31例;手术类型:行人工关节置换术41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46例,牵引治疗5例。92例患者中,合并高血压39例,糖尿病25例,骨质疏松15例,冠心病8例,慢性支气管炎7例,老年痴呆4例。肺部感染诊断参照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判定[3]。本组92例患者中出现肺部感染13例,肺部感染发病率为141%。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老年人骨折后需要卧床休息,生活无法自理,加上各种疼痛的折磨,很容易出现情绪障碍及负面心理应激反应,表现为悲观、失望、焦虑、恐惧及对治疗的不配合。有研究发现,与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相比,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心理护理总时间、每天心理护理时间、每次心理护理时间、心理护理总频度及每天心理护理频度方面均明显增加(P<0.05)[4]。因此,医护人员应主动、真诚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病人心理状态,对病人采取针对性的个体化心理疏导,争取患者的信任,提高其对手术、护理及术后康复治疗的依从性。

2.1.2 术前评估

术前评估是手术成功及降低风险的重要环节,其临床意义甚至高于治疗术式的选择。老年人骨折患者多合并有其他内科系统疾病,入院后除了通过完善身体检查、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来全面评价患者的身体状况、骨折类型以及严重程度外,还需了解患者有无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心脑血管病史等,这些对预防术中和术后感染、脑血管意外、伤口延迟愈合等具有重要的防作用。另外,还需了解患者有无长期吸烟史,这类病人气道黏液分泌较多,清除能力减弱且小气道较狭窄,会对术后肺功能的恢复造成影响[5]。

2.1.3 术前准备

肺功能较差的患者给予氧疗以改善机体组织氧供,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对已存在的感染病灶则需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控制炎症、预防呼吸道感染。术前指导患者进行正确、有效的咳嗽、咳痰、深呼吸及翻身等训练,并鼓励患者多练习,增强肺功能及预防术后肺不张、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加强术前营养支持,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为主,提高患者机体抵抗能力,预防术后肺部感染。

2.2 术后护理

2.2.1 密切监察病情

术后需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包括呼吸、血压、脉搏、体温、血氧饱和度等,尤其需加强夜间观察和护理,有研究发现肺部感染患者往往在夜间病情加重,严重时可造成死亡[6]。医护人员需特别注意患者呼吸、咳嗽、咳痰情况的变化,加强肺部听诊,如患者出现咳痰无力、血氧保护度明显下降,应及时采取措施并向医生报告。

2.2.2 体位护理

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保持外展30°,患足取中立位,防止患肢过度内收、内旋或屈曲等,避免在术后翻转或早期活动中人工假体脱出。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早期半卧位有助于增加肺部气体交换面积,促进肺通气,改善呼吸功能,对预防术后肺部感染有积极意义,尽量避免侧卧、盘腿等,必要时可在保持患肢外展的前提下侧卧。

2.2.3 口腔护理与雾化吸入

高龄患者长期卧床易造成吞咽、咳嗽反射减退甚至消失,加上身体抵抗力下降,口腔内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容易导致口腔病原菌繁殖而引起急性口腔黏膜损伤,大大增加细菌吸入的可能性[7]。本组患者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生理盐水棉球护理口腔,每日2次,患者饭后睡前漱口,从而保持口腔清洁。耐心给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雾化吸入的重要性,争取患者的主动配合。通常采用沐舒坦进行雾化吸入,使用过程中注意控制吸入时间及呼吸方法,避免时间过长或呼吸方法不当引起胸闷、恶心等[8]。

2.2.4 促进排痰

拍背后肺部的震动使得黏附于肺泡及支气管壁周围的痰液松动、移动,然后通过有效的咳嗽咳出痰液,从而改善患者肺通气,提高血氧饱和度。拍背时患者坐起或侧卧,医护人员手指并拢,指关节屈曲成半握拳状,从肺底部由下往上、由外往内叩拍背部,同时鼓励患者自主咳嗽。叩拍时避免用力过大,防止意外发生,如自主咳痰无效可进行负压吸引,避免患者做长时间无效咳痰动作[9]。

严重的肺部感染可引起呼吸衰竭而导致死亡,医护人员需根据高龄患者具体病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护理及术后密切监测病情、体位护理、口腔护理、雾化吸入、促进排痰、积极治疗等,最大限度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本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4.1%(13/92),与潘有朵[10]报道的12.0%(6/50)相接近,低于李海英等[3]报道的25.8%(23/89),这说明经过积极、有效的护理,高龄髋部骨折术后肺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早期康复得到了促进。

参 考 文 献

[1] 叶 枫,郑移兵,金立昆.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2,11(8):602604.

[2] 林岳平,林佩达,王 友.高龄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死亡原因及时间探讨[J].医学研究杂志,2007,36(9):7779.

[3] 李海英,金 红,张春鸣.高龄髋部骨折病人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13,27(5B):13451346.

[4] 王 源,张 敏.6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住院患者心理护理[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08,6(6):6465.

[5] 李晓芳.老年病人手术后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12,26(7C):1976.

[6] 李华君.ICU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127128.

[7] 牛晓英,张 烨.高龄股骨骨折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护理[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4):229231.

[8] 张 梅.髋部骨折85例肺部感染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3):8275.

[9] 邓 艺.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当代护士,2011(3):106108.

[10] 潘有朵.高龄股骨骨折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与护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3):2954.

(收稿日期:2013-12-20 修回日期:2014-02-10)

髋部骨折手术后疼痛的护理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8例中, 股骨颈骨折47例, 股骨干骨折51例, 平均年龄62岁, 均治愈出院。

1.2 方法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治疗组术后经硬膜外导管镇痛泵持续给药, 给药速度为2 mL/h, 药物为:吗啡5 mg+氟哌利多5 mg+0.75%丁哌卡因20 mL+生理盐水100 mL, 按压追加用药1次2 mL, 锁定时间30 min, 切口疼痛基本消失后终止用药。对照组病人单用沙菲0.4 g舌下含化或哌替啶50 mg肌肉注射镇痛。

1.3 疼痛判定标准

0级:无痛;Ⅰ级:轻度疼痛, 能耐受;Ⅱ级:中度疼痛, 尚能忍受;Ⅲ级:重度疼痛, 难以忍受; Ⅳ级:极度疼痛, 不能忍受。

2 结果 (见表1)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创伤引起疼痛和正常生理功能障碍使病人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有些病人对手术治疗缺乏了解, 担心术后疼痛和并发症, 多有惧怕、焦虑、依赖心理。护理人员应多与病人沟通、交流, 尽量多陪伴病人, 用心体贴病人, 并转移其对疼痛的注意力, 学习一些预防及减轻疼痛的技巧。

3.2 病情观察

应用镇痛药物期间每1 h 测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瞳孔并记录, 发现呼吸减慢或增快、瞳孔缩小、烦躁不安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并加强对患肢的观察, 观察患肢末梢感觉及运动情况, 注意疼痛和切口敷料有无渗出, 且有无红肿、感染, 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颜色及量, 观察术前术后体温变化, 判断是吸收热还是炎性反应, 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3 增加舒适

增加病人舒适度已成为整体护理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术后病人疼痛是疾病本身和手术造成组织损伤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反应。疼痛一直被认为是术后影响舒适的主要原因。支持病人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 (PCA) , 既可明显减轻术后疼痛, 又不影响机体功能的恢复, 且安全无成瘾性。

3.4 创造良好的环境

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18 ℃~20 ℃, 湿度50%左右, 空气流通, 减少噪音, 保持病室安静、整洁、舒适, 让病人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治疗休息环境中, 也可减轻术后疼痛。

3.5 合适的体位

术后帮助病人摆好舒适体位, 保持患肢正确位置, 患肢呈伸直膝关节功能位, 外展20°~30°。一般术后疼痛多在麻醉清醒后2 h~16 h 最剧烈, 24 h~72 h 逐渐减轻。若病人持续疼痛, 应寻找原因, 及时处理。

3.6 良好的睡眠

尽量将治疗、护理集中在适宜的时间段进行, 避免对睡眠时间的干扰, 以促进病人较好的入睡, 减轻术后疼痛。

3.7 加强宣教, 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髋部骨折多出现在老年病人身上, 且预后欠佳, 易引起各种并发症。①坠积性肺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 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下降, 病人担心骨折错位, 惧怕疼痛, 不敢咳嗽, 加之麻醉的影响, 呼吸道分泌物多、黏稠易致排痰困难。有效咳嗽, 则呼吸道通畅, 舒适度提高, 疼痛减轻。术后早期被动咳嗽, 协助病人翻身叩背, 深吸气, 浅咳嗽, 掌握正确咳嗽方法, 鼓励自行排痰, 2 h~3 h叩背1次, 叩背时手指并拢稍合掌, 由外向内, 由上向下, 必要时行超声雾化吸入, 以稀释痰液, 利于排出。②便秘:便秘是老年人手术后的常见症状, 应鼓励病人多饮水, 食用纤维素丰富的蔬菜、水果, 配合腹部按摩。③感染:应尽快拔出尿管, 术后留置尿管应定期开放, 24 h后拔除, 最佳时机是在膀胱充盈的时候, 病人有排尿要求, 即可借助已建立的排尿反射拔除尿管, 又可减轻病人的痛苦。

4 讨论

现在临床上的镇痛方法主要应用麻醉药物, 而麻醉药物的使用可能引起呼吸抑制或药物依赖甚至上瘾。这样, 医生保守使用麻醉剂、护士延长用药间隔时间、家属及病人呼吁少用或不用, 导致临床上能够用足麻醉剂, 达到有效镇痛效果的病人极少。综上所述, 对病人运用多种方法实施舒适护理达到减轻术后疼痛的效果, 能够提高病人术后的休息质量, 使病人情绪稳定、家属心情愉快, 对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宝昌.疼痛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0:341-342.

高龄髋部骨折的手术治疗 篇6

关键词:髋部骨折,手术治疗,高龄

髋部骨折一般包括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髋部骨折过去常采用2~3个月患肢牵引或穿矫形鞋的方法进行治疗, 由于长时间卧床, 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严重威胁患者生命。Haleem等[1]报道髋部骨折伤后6个月的死亡率为11%~23%, 1年的死亡率为22%~29%。随着内固定物与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和现代护理学的发展, 目前手术治疗髋部骨折已成为骨科界的共识[2]。2003年1月至2008年7月我院在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提高麻醉和手术耐受力的前提下, 对156 例75 岁以上的高龄髋部骨折选择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6 例, 男65 例, 女91 例;年龄75~96 岁, 平均83.7 岁。受伤原因:平地行走时跌伤51 例, 地面湿滑滑倒45 例, 上下楼梯跌伤23 例, 上下车跌伤20 例, 车祸17 例。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61 例 (39.1%) , 按Garden分型:Ⅰ型5 例、Ⅱ型13 例、Ⅲ型19 例、Ⅳ型24 例;股骨粗隆间骨折95 例 (60.9%) , 按Evans分型:Ⅰ型10 例、Ⅱ型23 例、Ⅲ型34 例、Ⅳ型28 例。左侧71 例 (45.5%) , 右侧85 例 (54.5%) 。合并损伤:腕部骨折17 例, 尺骨鹰嘴骨折5 例, 肋骨骨折3 例, 颅脑损伤9 例。入院时间:伤后1 h~7 d, 平均20 h。手术时间:入院后3 d以内者45 例, 4~10 d者111 例, 平均7 d。住院时间:12~35 d, 平均18.7 d。

1.2 内科合并症

本组105 例 (67.3%) 有不同程度的内科合并症, 以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多见。其中高血压53 例 (34.0%) , 冠心病43 例 (27.6%) 、心律失常23 例 (14.7%) , 脑梗塞后遗症17 例 (10.9%) 、慢性支气管炎18 例 (11.5%) 、肺气肿6 例 (3.8%) , 糖尿病19 例 (12.2%) , 低蛋白血症15 例 (9.6%) , 慢性肝或肾功能不全9 例 (5.8%) 、泌尿系统感染7 例 (4.5%) 、帕金森病3 例 (1.9%) 。同时有两种合并疾病32 例 (20.5%) , 三种14 例 (9.0%) , 四种以上合并疾病5 例 (3.2%) 。

1.3 术前准备

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的术前检查, 对内科合并症请相关专业科室会诊, 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160/100 mm Hg以下;冠心病患者予营养心肌、改善血供治疗;心律失常患者予药物控制, 必要时安装临时起搏器;脑梗塞后遗症患者术前注意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术前应用抗生素控制肺部感染、改善肺功能;术前通过输血、输注白蛋白快速将血红蛋白调整至100g/L以上、血浆白蛋白调整至30g/L以上;应用抗生素控制尿路感染。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空腹血糖水平降至9 mmol/L以下手术较为安全。

1.4 手术方案

根据术前骨折部位、分型及ASA病情分级选择个体化的手术方案。股骨颈骨折:ASA分级Ⅰ~Ⅲ级的Garden Ⅰ型、Ⅱ型骨折18 例和ASA分级Ⅲ级的Garden Ⅲ型、Ⅳ型骨折7 例应用3枚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 共25 例 (16.0%) ;Garden Ⅲ型、Ⅳ型且ASA分级Ⅰ、Ⅱ级骨折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共36 例 (23.1%) 。股骨粗隆间骨折:ASA分级Ⅰ、Ⅱ级的骨折应用DHS内固定, 共82 例 (52.6%) ;ASA分级Ⅲ级的骨折应用支架外固定, 13 例 (8.3%) 。3枚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及支架外固定应用局麻加基础麻醉;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及DHS内固定应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1.5 术中及术后处理

术中特别关注患者的血压, 如果术中出血超过300 mL, 及时输血, 防止低血压引起脑梗塞等并发症。术后常规予心电监护、吸氧, 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血压、心率、呼吸、氧饱和度、体温、创口引流等情况, 出现异常及时作进一步检查、处理。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 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补充调整。帮助指导患者及时翻身和进行患肢功能锻炼, 防止褥疮发生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根据患者疼痛情况决定是否使用镇痛剂。

2 结 果

2.1 手术疗效

本组获得随访150 例, 术后随访6~18个月, 平均12个月。股骨颈骨折获得随访59 例, 失访2 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获得随访91 例, 失访4 例。以Harris标准评定疗效, 对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及畸形4个方面作综合评分, 得分90~100为优, 80~89为良, 70~79为中, 70分以下为差。结果:优66 例 (44%) , 其中股骨颈骨折28 例, 股骨粗隆间骨折38 例;良49 例 (32.7%) , 其中股骨颈骨折19 例, 股骨粗隆间骨折30 例;中22 例 (14.7%) , 股骨颈骨折8 例, 股骨粗隆间骨折14 例;差13 例 (8.7%) , 其中股骨颈骨折4 例, 股骨粗隆间骨折9 例。优良率为76.7%。

2.2 早期并发症

术后早期发生并发症27 例 (17.3%) , 其中脑梗塞7 例 (4.5%) ,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5 例 (3.2%) , 肺部感染8 例 (5.1%) , 褥疮4 例 (2.6%)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 例 (1.9%) 。死亡1 例 (0.6%) , 为ASA分级Ⅱ级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DHS内固定术后1 d发生广泛腔隙性脑梗塞, 抢救无效死亡。其余并发症患者经积极有效的治疗均康复出院。

3 讨 论

3.1 术前准备

高龄患者内脏器官生理储备能力与代偿功能低下, 常存在较多的内科合并症, 手术耐受能力较差。因此, 必须做好充分的术前检查准备, 对患者的手术耐受能力进行评估, 以积极争取手术并减少手术风险。老年人的全身健康状况甚至比年龄对预后的影响更为重要, 要特别注重营养状况的调整。营养状况的评估主要参考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 Lawrence等[3]认为术后血红蛋白保持100g/L以上有助于早期康复。Lee等[4]认为早期检测差的营养状况和充分的营养补充可以减少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并发症, 因此, 推荐术前常规检查血浆白蛋白水平。我们对血红蛋白100g/L以下、白蛋白在30g/L以下的患者给予输血、输注白蛋白治疗。对内科合并症尽快治疗调整。

3.2 手术时机

高龄患者术前卧床时间越长, 并发症越多, 死亡率越高。Khan等[5]系统回顾291 413 例髋部骨折病例资料得出结论, 髋部骨折后早期手术 (入院后48 h内手术) 减少住院时间可能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发生。我们对无明显合并症的患者在完成术前检查准备后, 在入院3 d以内手术;对有不同程度内科合并症的患者尽快完成术前准备, 争取在10 d以内手术。手术应尽量避免在伤后10~20 d进行, 因为此时是肺动脉栓塞的多发阶段。

3.3 手术方案

高龄髋部骨折的手术原则是:最小的创伤, 最少的出血, 最短的手术时间。关键是能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因为长期卧床的并发症对高龄患者可能是致命的。手术应对机体干扰最小, 固定简单可靠, 对合并内科疾病、身体状况较差的高龄患者, 不强求解剖复位, 甚至可以牺牲一些骨折的对位对线。高龄和/或体弱患者、预期生存期在5~10年以内、无手术禁忌证的Garden Ⅲ型、Ⅳ型股骨颈骨折患者, 为减少并发症, 提高生存期生活质量, 单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安全、有效、恰当的选择[6]。对不能耐受人工股骨头置换的ASA分级Ⅲ级的Garden Ⅲ型、Ⅳ型股骨颈骨折应用3枚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 虽然术后可能发生骨不连、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但可以减少患者的卧床并发症和减轻护理工作量。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发生于低能量损伤, DHS可对其进行有效的固定, 并具有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的优点。DHS适用于老年人转子间骨折的各种类型[7]。对不能耐受DHS内固定的ASA分级Ⅲ级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支架外固定, 虽然可能发生钉道感染、支架松动等并发症, 但可以减少患者的卧床并发症和减轻护理工作量。

3.4 术中及术后处理

对术中及术后处理, 我们的体会是:a) 对术中失血的处理要早。一般成人一次失血量低于总血容量的10% (500 mL) , 可通过机体自身组织间液向血循环的转移得到代偿而不需要输血;但高龄患者机体代偿能力低下, 低血压又容易引起脑梗塞, 故我们在患者术中失血量超过300 mL时, 予认及时输血。b) 术后不常规使用镇痛泵。有些作者[8,9]术后应用镇痛泵, 认为可以消除疼痛引起的并发症, 而我们认为留置镇痛泵可导致血压下降, 可诱发高龄髋部骨折患者脑梗塞形成。我们根据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决定是否使用止痛药。c)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不用溶栓剂。如已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 为防止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我们不予溶栓治疗;而予抬高患肢、抗凝、扩血管治疗, 肢体肿胀一般会在侧支循环形成后逐渐消退。本组3 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上述处理后3周, 肿胀明显消退。

参考文献

[1]Haleem S, Lutchman L, Mayahi R, et al.Mortalityfollowing hip fracture:trends and geographical varia-tions over the last 40 years[J].Injury, 2008, 39 (10) :1157-1163.

[2]蒋电明, 杨友刚.老年髋部骨折手术风险性评估及治疗方式的选择[J].重庆医学, 2008, 37 (10) :1021-1022.

[3]Lawrence VA, Silverstein JH, Cornell JE, et al.High-er Hb level is associated with better early functionalrecovery after hip fracture repair[J].Transfusion, 2003, 43 (17) :1717-1722.

[4]Lee HP, Chang YY, Jean YH, et al.Importance ofserum albumin level in the preoperative tests con-ducted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hip fracture[J].In-jury, 2009, 40 (7) :756-759.

[5]Khan SK, Kalra S, Khanna A, et al.Timing ofsurgery for hip fractures:A systematic review of 52published studies involving 291, 413 patients[J].In-jury, 2009, 40 (6) :692-697.

[6]Devas M.Hemiarthroplasty-the hasting hip[M]∥Coombs R, Gristina A, Hungerford D, et al.Joint re-placement state of the art.London:Orthotext, 1990:60-64.

[7]董纪元, 李国宏, 胡永成, 等.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的治疗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 2000, 20 (8) :476-479.

[8]陆晓生, 彭昊.高龄髋部骨折的围手术期治疗[J].中国临床医学, 2008, 15 (1) :92-94.

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护理 篇7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84例, 男40例, 女44例;年龄55岁~88岁, 平均年龄72岁。股骨粗隆间骨折44例, 股骨颈骨折40例;跌伤74例, 车祸伤10例。30例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术, 10例螺钉内固定;粗隆间骨折14例行人工关节置换, 16例行钢板固定, 14例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84例患者在伤前均合并各种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 依次是: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糖尿病、中风后遗症、慢性肝肾功能不全、前列腺肥大、贫血及营养不良等。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健康状况评估

老年髋部骨折除局部因素以外, 多伴有心脑血管疾病, 骨折只是外在表现, 所以术前要对患者健康状况作准确评估, 监测血压、血糖及心、肺、肾功能, 在选择手术最佳时机的同时, 控制并发症。对于糖尿病患者, 要密切注意血糖的变化, 适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须控制血糖在10 m m ol/L以下。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 应密切注意血压的变化, 除合理应用降压药物外, 还应减少外界刺激, 避免因情绪波动而引起血压升高。此外, 要协助医生做好术前的常规检查, 以便做好正确评估。

2.1.2 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易出现多种心理异常。第一种情况是老年患者反应能力下降, 往往对治疗和护理缺乏正确的理解和配合, 如术后不敢活动, 担心切口裂开、出血、关节脱位、疼痛。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安慰, 注重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 用鼓励性语言对患者的每一个动作都给予指导和肯定, 使其树立信心, 自觉地进行练习。第二种情况是老年患者由于创伤、住院、手术等重大应激易出现惧怕及退行性心理, 表现为行为异常、过度兴奋、多疑等症状。对于这类患者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 尊重患者, 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第三种情况是老年患者思想负担较重, 担心拖累家庭, 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护理人员应注重观察患者的情绪反应, 尊重并理解患者的感受, 多与患者交谈, 特别是让患者了解手术的必要性、现代假体技术的优劣和特点及以往的手术成功率, 讲解麻醉效果, 与家属一起给予鼓励和支持, 以解除老人的心头之忧, 使手术方案顺利实施。

2.1.3 专科护理

患者入院后, 在完善各种术前检查及调整各脏器功能期间, 为促进骨折复位及减轻疼痛, 常给予患者行皮牵引或骨牵引。要维持牵引的有效性, 首先要保持患肢悬空, 经常检查牵引力线是否正常;其次要注意患者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 经常调整下肢牵引带的高度, 防止滑脱造成对足背压伤。正确翻身、叩背, 保持床铺平整、干燥;睡气垫, 防止压疮和肺部感染的发生;卧床期间易消化不良, 应嘱患者多吃富含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主动或被动活动踝关节。

2.2 术后护理

2.2.1 术后24 h内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切口疼痛

情况, 必要时给予镇痛剂。保持引流通畅, 防止医源性感染;密切观察伤口出血情况及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 若引流量超过300 m L/d, 色呈鲜红或在短时间引流量较多、伴血压下降时, 应立即报告医生。保持切口敷料的清洁干燥, 及时更换或加盖无菌敷料。术后为预防感染, 给予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但输液过程中要注意滴速, 不可过快, 以免引起左心衰竭或肺水肿。

2.2.2 患肢的观察与处理。术后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 穿

“丁”字鞋, 患肢臀部抬高15°, 以防止后脱位, 便于静脉回流。注意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感觉、温度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如患肢末梢有麻木、疼痛及血液循环不好, 应及时通知医生。鼓励患者做患肢的足背伸、跖屈动作及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活动, 促进血液循环。

2.2.3 饮食的护理。由于老年人肠道吸收功能差, 加之术

后为了减少麻烦, 节制饮食减少大小便次数, 极易引起低蛋白、低维生素及贫血。营养不良又可以导致骨折愈合缓慢甚至不愈合, 因此护士应鼓励患者多进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并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多吃青菜、水果, 多饮水, 以保持大便通畅, 增强机体抵抗力, 促进伤口愈合。护士一定要落实患者的饮食量, 食入量过少, 应适当增加静脉补液量。

2.2.4 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1) 预防肺部感染。老年患者

因长期卧床、肢体制动, 极易发生各种并发症, 因此要加强基础护理。术前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及有效咳痰, 劝其戒烟, 术后定时叩背咳痰。术后48 h可将床头抬高15°以利呼吸, 防止坠积性肺炎, 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 (2) 防止压疮的发生。让患者卧气垫床, 2 h~3 h翻身1次, 避免局部受压, 定时按摩, 预防压疮的发生。 (3) 防止泌尿系感染, 保持会阴部清洁。嘱患者多饮水, 对留置导尿管者, 间歇放尿, 并进行膀胱冲洗, 每日2次用碘伏棉球擦洗尿道口, 翻身时需夹紧或返折尿管, 避免因抬高换1次。 (4) 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2]。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要注意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创伤相对较大, 失血较多, 老年患者对失血又特别敏感, 因此术后要补充患者的血容量。术后1 d~4 d为深静脉血栓的高发期, 应严密观察肢体的肿胀程度、颜色及静脉回流状况, 有无浅静脉充盈、皮肤张力增大等。

3 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是老年骨折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要帮助患者充分认识到适时正确的功能锻炼对保持关节的灵活性, 促进全身神经和肌肉系统的功能恢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

3.1 摒弃“静养”观念

老年人大都受民间流传“伤筋动骨一百天”、骨伤病“三分治七分养”等观念影响, 片面理解“养”为静卧、不活动, 骨折自然会好。而科学的康复理念需要我们护士不断进行灌输, 主动耐心讲解康复锻炼的目的、重要性以及对预后的影响, 让患者理解良好的功能来自于及时适当的功能练习, 过度静养只能加重伤病肢体的肌肉萎缩, 造成关节粘连、压疮、深静脉血栓、静脉炎、本体感觉下降、肺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及造成全身脏器功能衰退进而加重基础疾病。

3.2 树立早期康复观念

功能的缺失和衰退是从伤病发生后马上开始的, 因此必须把握早期良好的锻炼时机, 争取在各项功能还没有减退时就开始练习, 并达到一定时间、强度、次数等, 这对避免和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锻炼前向患者耐心细致地讲解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的目的、意义、注意事项, 让患者了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主动参与到自己的治疗护理中来, 由被动接受锻炼变为主动进行锻炼。

4 出院宣教

出院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利于骨折恢复的知识, 合理饮食, 补充营养和钙剂, 继续进行功能锻炼, 3周~4周后在床上起坐, 活动膝、踝关节, 6周~8周后扶双拐下地不负重活动, 骨愈合后可弃拐负重行走。对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术者2周后扶双拐下地不负重活动, 6周内不要交叉双腿, 不要坐低凳, 避免大腿过度屈曲内收, 促进患肢功能早日恢复。

综上所述, 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的护理在整个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需要护士与患者、家属之间的密切配合, 从心理、生活、功能锻炼各方面给予正确的指导和精心护理, 只有这样, 才能使骨折早日愈合。通过及时正确有效的康复功能练习及综合运用各种手段, 能够促进损伤肢体和躯干的功能尽快恢复, 使患者身心健康, 减少并发症发生, 降低骨折后伤残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795-800.

[2]殷晓红.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 (5) :330.

高龄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处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7 例, 男30 例, 女37 例;年龄70~92 岁, 平均79 岁。左髋32 例, 右髋35 例。股骨颈骨折20 例, 其中GardenⅠ型3 例, Ⅱ型5 例, Ⅲ型6 例, Ⅳ型6 例。股骨粗隆间骨折47 例。伴有并存疾病者59 例 (88.1%) , 其中伴有2种以上者25 例 (37.3%) 。主要并存疾病为:高血压病32 例 (47.8%) , 冠心病8 例 (11.9%) , 糖尿病11 例 (16.4%) , 慢性支气管肺炎7 例 (10.4%) , 老年性痴呆1 例 (1.5%) , 脑梗死8 例 (11.9%) , 肝硬化伴腹水1 例 (1.5%) , 帕金森病2 例 (3%) , 肾功能不全2 例 (3%) 。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迅速做出相应对症处理, 常规行皮肤牵引。全面而细致的查体, 监测患者血压、脉搏等一般情况。完善各项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生化全套、心电图 (必要时查24 h动态心电图) 、胸片、双下肢血管彩超。对并存疾病请相关科室会诊、协助积极治疗。高血压者血压降至160 mm Hg/90 mm Hg以下, 糖尿病者血糖控制在8 mmol/L以内。对老年患者伤前及伤后的健康状态、对手术的耐受性进行综合评定, 以确定手术方案, 术前等待时间不超过1周。

1.2.2 麻醉方式

全身麻醉5 例, 连续硬膜外麻醉62 例。

1.2.3 手术方式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术5 例, 切开复位空心钉固定2 例,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5 例, 人工股骨头 (双动头) 置换术8 例, 动力髋螺钉 (DHS) 固定39 例, 伽马钉固定3 例, 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固定4 例, 外固定支架固定1 例。

2 结果

本组67 例患者, 平均手术时间72 min;平均出血量300 mL (5~800 mL) 。术中及术后输血18 例, 平均400 mL。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为2 d。平均住院时间18.5 d。术后并发症:褥疮1 例, 经换药后愈合;脑梗死2 例;术后精神障碍2 例;伤口脂肪液化2 例, 经换药后愈合;肺部感染8 例, 1 例死亡, 死于肺部感染合并心肺功能衰竭。其余均在住院期间治愈。67 例患者中62 例获得了9~24个月随访, 平均13个月。1 例发生股骨头坏死后期行人工关节置换术, 3 例发生内固定物松动, 3 例发生髋内翻畸形。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标准, 优40 例, 良12 例, 可7 例, 差3 例, 总优良率83.9%。

3 讨论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而容易发生多脏器的退化和疾病, 本组病例中并存内科疾病者59 例 (占88.1%) , 治疗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现代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的改进, 为手术治疗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患者可以早期康复, 避免了长期卧床带来的并发症。但高龄患者对手术耐受性较差, 术中、术后容易发生肺部感染、血栓形成、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因此要求术前对老年患者的全身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对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 并积极预防, 尽可能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 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准确选择麻醉及手术方式, 把握手术时机, 降低手术风险。为此, 重视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3.1术前病情评估及充分准备

术前对患者伤健康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以决定患者能否手术, 能耐受何种手术, 手术的创伤、失血, 持续时间对患者的影响。术前应全面检查, 并请内科、麻醉科、ICU医师会诊。除常规检查外, 应格外关注以下几个方面:a) 充分评估心肺功能。对所有患者行胸片、心脏彩超和血气分析检查, 存在心肺疾病时, 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 与麻醉科及ICU会商, 确定最佳麻醉方式及手术方式。b) 注意对手术影响较大的内科用药史。特别注意抗凝药 (华发林、低分子肝素等) 、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等) 、心血管系统药物、镇静催眠药、抗胆碱能药物。术前应请内科会诊, 调整或停用这些药物[2]。c) 老年患者多数有营养不良, 予以支持疗法;合并有电解质紊乱者予以纠正;贫血者少量输血使血红蛋百水平在90 g/L以上。d) 术前教会患者作深呼吸, 鼓励练习咳痰, 并适应在床上大小便。e) 术前积极治疗内科疾病, 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160 mm Hg/90 mm Hg以下, 糖尿病者使血糖控制在8 mmol/L以下。慢性支气管炎及肺部感染患者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f) 患者卧床时间越长, 发生各种并发症的概率越大, 术前准备时间最好控制在1周内。g) 术前仔细向患者家属交代手术目的及风险, 争取家属的合作, 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3.2对于手术方法的选择, 除了要根据骨折的部位和分型外, 还要根据术者对哪种内固定方法熟练程度来决定。

原则是选择一种手术时间短、病人创伤出血少、对病人全身影响小、固定牢靠、能早期离床活动的方法。我们对于GardenⅠ型、部分GardenⅡ型股骨颈骨折采取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 固定可靠, 出血仅5 mL, 术后次日即可下床抚拐不负重活动, 骨折愈合率高。对于80岁以上的体弱、预期生存5~10年, 无手术禁忌证的股骨颈骨折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双动头) , 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选择。而对于70~80岁的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 预期存活时间较长者则采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对于粗隆间骨折常规使用DHS钢板加抗旋转螺钉固定, 由于高龄病人的特殊性, 复位不一定要强求解剖复位, 对于小转子移位可以不复位固定以减少手术时间[3]。也可以使用伽马钉或PFN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是一种介于手术与非手术之间的半侵入穿针的治疗方法, 具有创伤小、手术风险小、固定可靠、操作简便等优点, 对于年老体弱不能耐受大手术的患者值得选用。但术后需要加强护理, 并进行心里疏导, 以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3.3麻醉方式的选择

现代麻醉技术为老年人髋部骨折的各种手术提供了保障, 但是老年人对麻醉药物耐受力差, 麻醉后对老年人的全身干扰较大。因此应选用对患者呼吸、循环系统影响小, 作用短暂、可控性强等麻醉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安全可靠, 对患者的心肺功能影响小, 麻醉同时少量利多卡因的吸收又可以防止心律失常的发作。气管插管全麻, 可造成术后脱机拔管困难及术后肺部感染, 故不适于肺功能较差者。我们多数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

3.4加强术后护理, 防止并发症

术后加强监护, 继续治疗基础病。切口常规放置硅胶管 (2 d) 引流, 对减少切口感染起了重要作用。术后镇痛泵镇痛, 利于消除病人痛苦, 增强病人康复信心。术后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进食差者补充电解质;贫血者, 少量多次输成分血。需注意的是, 术后早期应激反应导致的水钠储溜以及输液相对过多过快均会加重心脏负荷。本组即有1例因实习护士没重视输液速度, 导致患者发生心力衰竭, 虽经积极治疗病情好转, 但延长了住院时间, 加重了经济负担。肺部感染是术后常见并发症, 与老年人呼吸道及肺功能下降, 清除能力降低, 以及并存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长期卧床、翻身不便等因素有关。预防术后肺部感染是高龄患者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治疗的重要一环。术后常规吸氧, 早期翻身、拍背、鼓励深呼吸、咳痰, 必要时使用雾化吸入是预防肺部感染简单有效的方法。对于已发生肺部感染者, 加强抗生素使用。本组1例术后第7天发生肺部感染及心肺功能衰竭而死亡, 患者术前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多种疾病, 术后咳嗽无力, 无法排痰等有关。反思该病例, 手术是否是其最佳治疗方案, 值得商榷。深静脉血栓形成和由此引发的肺栓塞是髋部骨折老年人的重要术后并发症。抗凝药物治疗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有效方法。我们于术后24 h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 低分子右旋糖酐可以扩容、稀释血液黏稠度, 同时亦有抗凝作用, 我们常规使用1周。术后次日即应用下肢静脉泵 (其作用是对下肢静脉被动挤压促进血液回流, 防止血液在深静脉内淤积形成血栓) 能更好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引流管拔除后即使用CPM机被动活动下肢。本组经采用积极预防措施, 无一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康复治疗是高龄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 恢复术前的生活状态具有重要作用。康复治疗包括肢体功能康复与心理康复。一方面应用相应的功能锻炼措施使患者早日下地负重活动, 恢复关节功能, 后期恢复生活自理。另一方面医护人员应协同家人作好患者的思想工作, 帮助患者调整精神状态[4]。同时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 防止内固定物失效。

高龄髋部骨折的治疗具有挑战性, 手术治疗可减少因长期卧床造成的并发症, 降低致残率, 提高生活质量。老年患者多合并各种内科疾病, 应行全面的围手术期评估, 确定手术指证, 开展多科协作治疗。根据术者的习惯及条件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早期手术、避免全麻、缩短手术时间、牢固固定有助于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

摘要:目的探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处理特点。方法对2003年9月至2008年9月我院手术治疗67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7例均手术成功, 术后住院期间死亡1例。本组62例获1年以上随访, 疗效评定:优40例, 良12例, 可7例, 差3例。总优良率83.9%。结论高龄髋部骨折手术治疗是安全的, 而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和精心的围手术期治疗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髋部骨折,手术,围手术期

参考文献

[1]陆晓生, 彭昊.高龄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治疗[J].中国临床医学, 2008, 15 (1) :93-94.

[2]张保中, 邱贵兴, 徐恩常, 等.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治疗策略[J].中华医学杂志, 2005, 85 (46) :3252-3255.

[3]仲荣洲, 龙作林, 俞瑞传, 等.高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 19 (6) :415-416.

髋部骨折 篇9

【关键词】老人髋部骨折护理

【中国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147-01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之一,相当一部分老年人身体状况差,伤前生活仅能部分自理,长期卧床容易出现肺炎、褥疮、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威胁病人生命安全。目前,手术是治疗髋部骨折的主要临床手段,可使肢体功能快速恢复,并减少并发症发生[1]。由于老年人自身问题,年龄大,合并症多,术后恢复慢,髋部骨折后病情复杂,护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风险。本文对我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25例经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针对护理出现的问题,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25例经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男12例,女13例,年龄61-89岁,平均年龄73.4±11.5岁,其中股骨颈骨折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6例。

1.2 治疗方法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13例,人工股骨头置换5例,骨牵引术治疗7例。回顾性分析其护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护理出现的问题,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1.3 结果

老年髋部骨折护理中易出现的问题包括心理因素、护理人员的素质、健康宣教的困难及并发症的出现等内容,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加强了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干预、护理人员的素质培训、合理用药的监督、健康宣教力度及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术后功能恢复良好。

2 护理问题

2.1 心理因素

老年人随着感知觉、记忆减退等现状出现从而易表现出紧张害怕、无用失落及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尤其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在生理上突然不能自理,短时间内很难接受,易出现悲伤、烦躁、忧虑、恐惧等情绪,既担心自己的病情,又怕连累子女,更有甚者出现严重的自卑心理。

2.2 护理人员的素质

近年来,随着高新尖端技术应用于临床骨科手术,护理人员对新技术的专业知识相对匮乏,年轻护士经验不足,缺乏与患者沟通能力和技巧,对患者病情观察不仔细,护理过程中潜在危险性增加。

2.3 健康宣教的困难

老年人记忆力、理解力下降,部分患者伴有耳聋眼花,不利于接受手术配合、功能锻炼等健康教育内容。

2.4 并发症的出现

髋部骨折术后使用抗生素,可降低手术切口的感染率,但术口以外其他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崔俊华[2]对老年髓部骨折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手术切口感染率最低,主要感染部位为肠道,其次为呼吸道、尿道、皮肤。术后预防感染的广谱抗生素使用时间过长,易打破肠道菌群相互制约的平衡状态,造成肠道菌群紊乱,引起肠道感染,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等。术后早期卧床,且老年人气道老化、狭窄,呼吸运动减弱,肺活量减少,不利于排痰,痰液积聚肺内易导致下呼吸道感染。大小便护理不当,如放置尿管时间过长,造成逆行感染,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患者长期卧床,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易发生褥疮。此外,由于长期卧床,患肢血流缓慢,加之老年人血液粘度高,极易造成深静脉栓塞。术后脱位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常见的并发症,髋关节周围肌肉萎缩,关节束松弛,术后下肢放置在不稳定位均可造成人工股骨头脱位。

3 护理对策

3.1 心理干预

护理人员要经常与患者谈心,安慰、鼓励病人,培养患者乐观的情绪,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决心,配合各项治疗工作。针对老年患者不同的家庭、文化背景及自身病情进行个体化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耐心讲解手术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克服患者消极态度,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及护理。

3.2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护理人员要随时看医嘱,了解医嘱意图,核对是否有书写错误,对有疑问的医嘱要核实查对清楚后再执行,避免出现差错。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新技能,鼓励其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学术活动,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综合素质及业务水平,预防护理潜在危险。

3.3 加强合理用药监督

合理用药是国家药物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医院医疗护理质量及临床用药水平的重要标志。尤其广谱抗生素使用时间过长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各类并发症的關键[3]。要开展护理全员安全合理用药基本知识培训切实,提升护理人员服务技能和水平,促进安全合理用药,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3.4 加强健康宣教力度

健康宣教是医院维护病人健康的重要手段,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向患者家属进行针对性的,语言、内容浅显易懂,尽量口语化,时间不过长的健康教育,可以增加病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提高患者手术护理配合度,确保患者的疾病早日康复。

3.5 加强并发症防治

消化系统感染:对于腹痛、腹胀、腹泻患者,观察并记录排便情况,及时留取粪便标本行常规检查并做粪便培养,检出致病菌后对症处理。呼吸系统感染:肺炎是最易发生的并发症[4],教会患者深呼吸等肺部功能锻炼技巧,保持呼吸道通畅,协助自理能力缺陷的患者排痰,必要时吸痰,劝吸烟者戒烟,最终达到有效排痰的目的。泌尿系统感染:密切注意留置尿管患者尿液颜色、性质等,并预防反流,及时清洗会阴,保持局部清洁,嘱患者多饮水,保证充足尿量,以利于膀胱冲洗,必要时给予氯化钠,应尽早拔除尿管,避免尿管留置时间过长。在易发生褥疮部位垫气圈、海绵垫加以防护[5],嘱或协助患者勤翻身,保持床单清洁、干燥。深静脉栓塞:鼓励和指导患者行患肢功能锻炼,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6-7]。术后股骨头脱位:术中注意假体的放置,抗外旋石膏或患足穿防旋鞋,患者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不盘腿、侧卧及负重,注意正确的卧姿,防止脱位。

4.小结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由于老年人年龄大,器官功能衰退,并伴有多种慢性病,病情复杂,且术后并发症多,若处理不当,手术护理风险大大增加,针对手术护理中易出现的问题,应重视心理干预,加强健康宣教,预防并发症,做好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护理风险,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葛向煜,王君俏等.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康复护理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550-553.

[2]崔俊华.老年髓部骨折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调查及护理对策[J].2006,12(16):1488-1489.

[3]周雪云.老年人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30(3):66-67.

老年髋部骨折病人的护理干预 篇10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85例, 年龄62岁~86岁, 平均74岁;其中股骨颈骨折49例, 股骨粗隆间骨折26例, 无菌性股骨头坏死10例;合并有糖尿病17例, 脑梗死11例, 高血压12例, 冠心病9例, 帕金森综合征3例。本组病人无一例发生并发症, 均治愈出院。

2 护理干预

2.1 心理护理

老年病人由于适应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差, 加上对医院环境不熟悉和对其所患疾病的不了解, 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在护理过程中, 应注意掌握老年病人的心理变化, 进行精神上的安慰和支持, 并向病人讲明牵引或手术的目的, 治疗原则, 恢复时间及治疗效果, 同时介绍主管医生的情况, 在病人面前树立手术医生的威信, 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从而消除顾虑、恐惧心理,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树立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2.2 病情观察

术后回房应密切观察意识、瞳孔、血压、心率、呼吸的变化。详细了解术中失血及补液等情况, 严密观察尿量及伤口渗血情况, 发生异常立即处理。准确记录出入量及伤口引流量, 及时补充液量, 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维持生理平衡。对合并有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病人给予心电监护, 监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的变化, 制订护理计划, 床边交接病人。

3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1 预防髋关节脱位

髋关节脱位的发生与术后体位不正确、搬运、翻身时手法不正确以及不当的功能锻炼有关。病人手术回房后, 一定要将患肢保持外展30°中立位放置, 穿“丁”字鞋, 两腿间置一软枕, 以免导致患肢外旋及内收。抬高患肢15°~30°, 有利于静脉回流, 防止肢体过度屈曲和伸直。术后不宜过早负重及做大幅度髋部活动和外旋内收动作。本组术后无1例髋关节脱位的病例发生。

3.2 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老龄髋部疾病病人由于长期卧床, 术后制动, 且大部分病人合并有心肺功能的减退, 血流缓慢, 加上手术创伤致机体凝血因子释放增加易造成下肢静脉血栓。术后应注意严密观察双下肢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程度和感觉情况, 如出现肢体肿胀、疼痛、皮肤潮红青紫并伴浅静脉充盈, 应及时报告医师并立即处理。在护理过程中, 应将患肢抬高30度, 做主动或被动运动时, 呈向心性按摩肢体以促进肢体静脉回流, 防止静脉血栓形成。指导病人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也可使用下肢关节锻炼器进行功能锻炼。术后尽量避免使用止血药物, 6 h后开始给予低分子肝素钙4 100 U皮下注射, 每日1次, 防止血栓形成。本组病人无一例发生静脉血栓。

3.3 预防坠积性肺炎

老年病人由于长期卧床, 导致呼吸肌无力, 应鼓励病人做深呼吸和有效的咳嗽, 定时协助病人叩胸叩背, 并给予雾化吸入, 每日3次, 防止分泌物在肺内淤积。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定时通风, 防止呼吸道感染。

3.4 预防消化系统的并发症

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 因病情需要使用激素治疗时, 应警惕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密切观察腹部及大便情况, 发现黑便及时报告医生处理。长期卧床病人易出现腹胀、便秘情况, 应多饮水并进食富含粗纤维易消化的食物, 必要时可使用缓泻剂。

3.5 预防压疮的发生

由于长期卧床, 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 血液循环障碍, 弹性减弱, 易发生压疮。病人入院后应使用气垫床, 注意保护病人床铺平整、干净、无皱褶, 床单污染后要及时更换。皮肤应保持清洁干燥, 定时给予翻身, 以解除局部受压, 改善血液循环, 翻身后以50%的乙醇按摩受压部位。注意加强营养, 补充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饮食, 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预防压疮的发生。

4 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有助于患肢功能恢复, 防止肌肉萎缩, 关节强直, 瘢痕粘连。麻醉作用消失后即开始做踝关节主动伸屈练习, 进行背伸跖屈及伸屈足趾[1,2]。指导病人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患肢股四头肌、臀大肌静止性等长收缩练习, 然后逐渐进行髋关节练习, 5 d后配合CPM活动关节。卧床2周左右可开始下地行走, 扶拐负重, 循序渐进进行锻炼。

5 小结

对于老年髋部骨折病人, 只有掌握其临床特点, 采取恰当的护理干预, 才能减少并发症, 提高生活质量, 提高治愈成功率, 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髋部骨折,骨质疏松,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胡艳君, 姜劲松, 张玉华.高龄髋部骨折病人围术期的观察及护理[J].护理研究, 2009, 23 (12C) :3342-3343.

上一篇:手机气象下一篇:城建档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