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管理的前提和策略

2024-09-07

自主管理的前提和策略(共10篇)

自主管理的前提和策略 篇1

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要不断提高学习层次, 进入更高学府, 这对学生的学习方面及能力方面都有很高要求。 在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 学生都是由教师手把手地指引和领导, 但是到了高中甚至大学阶段学生就要学会自主学习, 对自己进行自我管理, 因此在初中这个过渡阶段教师一定要从意识和行为上引导学生学会自主管理、自我约束, 在平常的学习和锻炼中就树立自主管理意识, 学会自主管理, 为以后的学习和进步做好准备。

一、做好家长的工作, 让家长不再溺爱孩子

在做学校管理工作的时候, 家长是教师必须重视的一个对象, 学生的教育工作一定要和家长联合起来一起完成, 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在现代社会中, 因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很多家长把孩子当做家里的宝贝, 处处顺着孩子, 为孩子铺好一切道路, 这就导致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学生在生活中就不用思考任何问题。 在温室中生活的孩子不用考虑任何事情, 这样学生就会养成依赖的习惯, 是不可能学会自我管理的, 要想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就要让家长撤去围绕学生的保护圈, 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学会自己生活。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 让家长明白放开手让孩子独立, 学会自主管理才是真正对孩子好, 在以后的道路上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只有和家长沟通好, 让家长不过分爱孩子才能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 让孩子在不断的锻炼中培养自主管理能力。

二、引导学生树立目标

目标是一个人奋斗和努力的方向, 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如果学生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 那么每天就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 这样下去就会没有什么进步, 没有什么作为。 在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就要先引导学生树立目标, 有了目标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才有前进的激情, 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不会轻言放弃, 这样才能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 学会管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在日常的行为中培养自主管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名人故事或是通过一次谈话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目标, 让学生意识到目标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当然在学生确立自己目标的时候教师也要给予鼓励或是点评, 让学生设定一个一个小的现实的目标, 这样学生在目标引导下学会管理自己, 培养能力。 另外切合实际的目标可以让学生看到希望, 一个一个小的目标可以让学生走的每一步都有动力。

三、引导学生养成好的习惯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就要让学生明白在学习和生活中哪些行为是好的, 哪些行为是不应该做的, 学生心里有了衡量的工具才能根据这些要求自己, 学会管理自己。 在成长过程中无论学生是学习知识还是养成习惯都会先入为主, 所以在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时候一定要抓好初中阶段, 让学生在这个阶段就养成好的习惯, 在学校里学会遵守纪律, 这样学生才能用正确的思想、正确的行为准则约束自己、管理自己, 例如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这样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才不会犯不懂装懂的错误;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班级纪律的重要性, 要教导学生遵规守纪, 让学生学会用纪律约束自己的行为。 只有学生养成好的习惯, 在学生的心里有纪律的存在和纪律意识, 才能根据这些尺子衡量自己的对错, 从而达到自主管理的目的。

四、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

学生要进行自我管理就要先明白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 哪些方面有待提高, 在生活和学习中存在哪些优点和哪些缺点, 只有先正视自己才能找到自己身上需要管理、需要改正的地方。 在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自我反思和他人指点两方面入手, 帮助学生对自己正确定位, 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 教师可以组织班里的每一位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然后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分别写在纸上, 这样学生心里就有了一个初步定位;再组织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点评, 让每一位学生看到在别人心中自己的形象, 这样会让学生对自己有个明确定位。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在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的时候一定要详细, 不要只是用一个或几个词语进行自我评价, 这样起不到任何效果。 (2) 最后教师要和家长给学生一个客观评价, 让学生既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又带着激情和信心向前努力和进步。

五、鼓励学生学会超越自己

管理是自我监督和自我反省, 在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的时候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挖掘自己的潜力, 让学生不断超越自己, 变得更好, 这是自主管理中高层次的一种管理方式。 每一位学生在学习和办事方面的潜力都是未知的, 管理自己就是要挖掘自己身上潜在的力量和能力, 让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变得更加优秀。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不断训练让学生学会挖掘自己的潜力, 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管理班级, 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做班干部的机会, 教师只向学生要求结果, 让学生自己想管理策略和方法, 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管理潜能。 能力的培养都是在不断的训练中形成的, 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机会, 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不断超越自己, 培养和提高自主管理能力。

管理能力不仅是一种技能, 而且是一个人走向成功必须具备的一项素质, 所以在初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训练机会, 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会自主管理。 当然初中生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的指导和点拨, 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有正确的观念和认识, 用正确的方法管理自己。 同时在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中, 教师要和家长统一思想, 这样在实施的时候才能互相配合促进学生成长。

自主管理的前提和策略 篇2

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概述

(一)“自主学习”的定义

“自主学习”是指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主要是提供给学生良好的学习环境,发挥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需要通过自学、小组讨论、独自思考等学习方式和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

(二)“自主学习”的目的

“自主学习”的目的是通过教师对于学生思维的启迪,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自主学习,从而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学习要求,帮助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自主学习”的特点

一是“自主学习”的特质是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包含相互之间的合作、讨论等形式,但是“自主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自主学习”是一种反省认知的学习形式。“自主学习”不是教师对学生完全放任不管,而是在老师的监督下,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自控意识,不断在学习中自我反省。

三是“自主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学习动力,同时获得学习中的乐趣以及成果。

二、推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前提下的小学语文教育

(一)构建“自主学习”的学习氛围

“自主学习”的学习氛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也是基本条件,它是老师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所发挥的一项重要职责。通过营造良好的、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才能保证学生自主学习获得的效果。在营造自主学习氛围的过程中,一是要保证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二是要强化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性和民主性,通过老师课堂上风趣幽默的讲课,尽量照顾到每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体现。

(二)优化“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

在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前提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其最重要的内容就是针对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探索。它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承担直接的作用,需要老师的高度重视。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创造性思维、概括性思维等方面,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课前预习。通过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提前对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对之后的学习进行铺垫,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二是发现问题。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难以理解的问题,或者对有价值的问题提出疑问。通过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可以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知识层面和思维高度。

三是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当做不同的个体,承担不同的学习任务,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而且能够在合作学习中更新对自己的认识。

四是梳理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虽然当时对知识有所理解,但是并不能够完成掌握和消化。因此,学习结束后,学生本人对自己的梳理是十分有必要的。梳理知识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强化,同时可以调整各自的学习状态。

(三)强化“自主学习”的学习需求

要想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作用最大化,就必须使学生能够主动认识和感受自主学习。通过学生自己的认识,才能真正发挥自主学习的作用。其中有效的措施,有以下几种:一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需求;二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创设情境课堂的形式,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三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一些启发性问题,采取循序渐进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解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收获很好的教学效果。

结语: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老师一直采取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使学生被动接收教育,那么语文教学将不能真真正正呈现其应用的价值,学生也将享受不到语文所带来的学习乐趣。同时,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前提条件下,老师将会更加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学生将会更较积极主动学习,展现更加出色的学习能力,使课堂充满欢声笑语,使新课标发挥作用。

自主管理的前提和策略 篇3

一、要从思想上加深对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能力的认识

目前人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知识经济的时代已经铺天盖地向我们涌来,抛弃僵化思想,培养创新人才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动性,为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而奠定基础。所以,我们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自主学习能力是提升数学课堂效益的主渠道,充分认识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的内在能力。而不是外在强加于学生的。心理学充分认为:“能力是指人们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和活动紧密联系着。”所以,发展学生能力,培养自主学习数学能力,必须巧妙借助数学思维活动,让学生围绕数学问题去发展想象,去进行小组讨论,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研究,做自己该做的组织者、引导者,必要的时候给予恰到好处的指点。不要问题一给出,不让学生去花力气思维,甚至怕延误课堂有效时间,就包办代替了。著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不要使知识和能力之间关系失调。”所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数学能力,就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历史的经验也广泛证明,人类的知识浩如烟海,你也不可能全部灌输给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终身学习得到应有的发展,还是主要靠学生自己。

二、要从数学问题设疑上为学生自主学习构建兴趣平台

美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杜威,非常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他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他还强调学习方法和兴趣的发展,要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我们在数学课堂中,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而自主学习,不是放任自流,要巧妙设疑,构建一定的数学问题兴趣平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构建平台。

例如,互余的两角之比是4:6,求其中较大角的补角。

这个问题一经给出,就要让学生充分自主考虑什么是互余的两角?什么是互补的两个角?两角互余、互补有什么性质?然后再自主思维,小组商讨打算采用如何方法进行解决?一系列的问题给出以后,学生就会很轻松地自主思索问题和解决。他们会利用方程思想进行解决问题。比如设这个角为X,余角为Y,由题意可得:X+Y=90,再由X∶Y=4∶6,令X=4K, Y=6K,求取X、Y和K的值,从而解决问题。这时教师的引导地位可以随时派上用场,除了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还有其它方法吗?学生的思想能动性不容忽视,他们会利用两角比值为4∶6而得到一元一次方程,从而很快解决问题。这时候,教师的引导地位还要合理地体现:同学们比较刚才的两种方法,哪一个更简便,哪一个繁琐一些?学生自主地进行优化比较,会发现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较为简单。其实,二元一次方程组还要通过转化为一元来解决。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方法,不但学生的能力会得到提升,而且会为我们的数学课堂提高效益,从而达到一题多解多题归一的目的,并且巧妙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对这个问题自主研究得比较透彻以后,再给一个变式的问题:一个角的余角和它的补角之比是3:7,求这个角的度数。经过进一步讨论研究,学生的思维得会到训练,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也自然会达到减负增效目的。

三、要从数学课堂教学时间上还学生自主学习的应有空间

我市教育科研所编的《现代教学理论与实践资料汇编》一书指出:教学中,学习过程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提供必要的指导,要善于搭建“脚手架”,要自始自终是有效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要及时地指点迷津和导正方向。这样学生才能有效地自主学习。在指导的过程中,要善于分配给学生必要学习时间与空间。如果不能合理地分配给学生有效的时间与空间,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就得不到保证。

例如:让学生自主研究一道选择题。下列说法正确的语句是(%%%%)。

(A)延长直线AB到C,使BC=AB

(B)延长射线OA交直线l于B点

(C)在射线AB的延长线上取点G,使BG=AB

(D)延长线段AB到C,使AC=BC

本题是对学生概念性问题的思维训练和考查,这个问题给出以后,就要充分地给学生自主研究的时间,让他们充分自主读懂题意,边自主思维,边借助图形,分析哪个选项能画出图形,哪个不能画出图形,从而判断出对与错。所以,绝对不能给出问题后,学生还没来得及自主思考,就让学生盲目地回答。而思考的前提是学生要借助头脑里已有的知识,还要借助于画草图来自主分析,所以,学生的自主研究与学习需要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不然,学习效果非但得不到保证,反而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要从数学实际问题中引导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数学实际问题来自于生活本身,生活化的问题既包含趣味性,又包含实用性,一般学生对于此类问题都抱有极大的爱好与乐趣,在数学课堂中,选用此类问题,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例如:学生常见街头巷尾所叫卖的烤红薯,如围着火塘一圈,一次可烤10个红薯,烤熟一面要5分钟,两面烤熟才完全烤熟,现在要烤15个红薯,至少需要多长时间?这属于实际问题中的策略开放题,思维策略与解题方法不唯一。问题给出以后,学生感到很有趣,他们思考问题的热情是可想而知的。他们同时也会七嘴八舌地参与自主讨论,自主学习的能力会得到很好的激发。再如,我们可选用一个自主设计性问题:两位同学需要到南京旅游,假设是3日游,父母同意答应给他们800元钱,再给出我市到南京火车、汽车时间表和票价,还有旅游点的门票价,请大家自主作出一个旅游计划,最后比较谁的方案比较合理。

自主管理的前提和策略 篇4

一、学生“自主命题”的实践背景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学习是一个建构过程,必须突出学习者的主体作用。教师的讲解并不能直接将知识传输给学生,教师只能通过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身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因此,“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以及对课堂社会环境和情境的营造成为获得数学学习成效的重要途径。“交往教学理论”把教学过程视为交往过程,注重师生交往的改进,强调学生个性的“自我实现”“自我发展”。根据这一现状,我想何不让学生自己命题呢?“自主命题”让每位学生通过数学课的学习,结合自身感受到的重难点把教材中的知识点内化改编成为试题,学生在尝试中体验和创新,变传统意义上千篇一律的“教师考学生”为“学生考学生”“学生测老师”,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对问题进行探究。通过随机交换,相互检测,学生可以知己知彼,能及时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薄弱点和遗漏点,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能博采众长,发现其他同学解题的技巧和高明之处。在此基础上加以整理和归纳,不仅能使零碎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和网络化,而且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解题方法多样化,提高学生的编题、解题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挑战欲和自信心。

二、学生“自主命题”的操作方法

1. 个体独立命题

学生独立命题是指学生在学习完每天的课堂知识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养成整理知识点、错题集和罗列重难点的习惯,独立命题适用于小型测验中或者课堂上相互出题对答的学习活动中。这种形势主要针对知识点比较单一,但是非常重要的题型。如在学习完分式有意义这个知识点后,在每日小测中,学生编制了以下的命题:(1)分式有意义,则x____;(2)分式有意义,则x____;(3)分式无意义,则x____。

这种“独立命题”的模式比较简单,易操作,学生可以顺手拈来,同时也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每一个学生在命题的同时必须能熟练地解答和讲解所编制的题目,而被考查的学生要集中注意力思考同学的命题,这就无形中训练了学生的解题速度和准确率。如果回答不出来,可以请教命题者,这样命题者充当了老师,由“会做”提升为“会教”,答题者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教师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只需要充当一个观众和必要时点评一下的角色,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轻松。

2. 小组合作命题

相对于学生个体“独立命题”而言,小组命题则正式和复杂得多,小组合作命题适应于单元检测或是期末复习。合作命题是要求命题者根据考试的知识点范围,考试时间,命一份知识点全面,难度系数合理,题型规范的试题。

由于初中阶段是义务教育,因此学生没有经过任何考试就进入到同一个班学习,因此同班同学之间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了让小组合作命题顺利开展,我对学生进行了隐形分层,成绩优异的为A层,中等的为B层,基础较差的为C层,每6人为一个小组,A,B,C各两人。

学生收集资料,命制试题。要求学生命题前树立本章知识点,理清重点、难点,阅读《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把握主次,做到心中有数;翻阅自己的笔记本,错题集,参阅课外资料,同学间也可交换资料,筛选题目;按《考试说明》的要求和格式命题,定出初稿,命题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闭卷做出答案(一般要求学生完成的时间是60分钟)确定难度系数(合理的难度系数为0.65~0.75);反复修改后制订出标准答案与评分标准。

小组讨论,修订试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每一份试卷是否命制合理,可以从知识点有无遗漏,命题有无错题,题目有无歧义,评分标准是否科学等方面进行讨论,每个学生结合小组给出的意见进行修改,意见相左时可询问老师,最终定稿。定稿后的试题,在试题上方写上命题人的名字。

教师收集试卷并分类。将全班学生的试题收上来,教师翻阅每一位学生的试卷,有针对性地对需要修改的学生进行指导,给出修改意见,根据之前的隐形分层,将试题分成A,B,C三组,再分发给学生,A层的学生答A层同学命制的试题,以此类推,确保每小组的学生不拿到本小组的试题。

批阅和讲解试卷。答题者在答完题后,将试卷送回给命题人批改,如果时间允许,面批是最好的方式,命题者和答题者可以进行最直接的交流,遇到错题时,答题者先自行用红笔更正,不会做的题目由命题者进行讲解,答题者归纳和整理解题方法,记到错题集上。

教师组卷,教学相长。在全班52人编制的52套试卷中精选试题,稍作改编,由教师组卷,在精选到的试题后面注明命题人的姓名,以增强学生自豪感和成功感,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题目信息量,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举行比赛,学生展示才华。学校可利用“数学周”或“数学节”等活动每年举行一次学生命题和讲题比赛,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对优秀的学生命题装订成册,为以后教学提供宝贵的资源,还可将试卷组建信息题库,放入班级邮箱,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自行下载,扩大知识信息量。

三、学生“自主命题”的成效

学生自主命题考试作为一种新的考试形式,使学生由原先的被动应考转为主动积极设计试卷,学生在自主命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个体能动性。学生由惧怕考试转变为乐于考试、盼望考试,由被动消极应考转变为积极参与自主命题活动。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育理念,学生亲身参与到试题设计中,消除了考试的神秘感与恐惧感,真正认识到了考试只是检查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而已。这一改革不仅使得学生对待考试的态度以及考试观念上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而且对学生的认知能力、个性品质以及教师的教学观念、评价观念和师生关系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自主命题活动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往学完一章书总是让学生总结归纳,学生无从下手,觉得没有什么好归纳的,学过的都懂了。而参加“自主命题”,学生会翻看书本例题,课后习题,教辅资料,寻找自己的错题或易错的知识点,记录下来,当成考题写到自命题试卷中,学生在无形中完成了知识的归纳和总结,而且将易错点,难点再温习了一遍。相对于传统的列知识点,画知识结构图而言,我觉得自主命题的形式更生动,效果更突出。

自主命题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促进并提高学生自我反思能力。在知识教学过程中,当概念、原理或理论融合在各种背景之中并以各种形式表达时才最容易掌握,而自主命题教学活动恰好增加了概念、原理的呈现方式,创造了更多让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通过自主命题和随机交换,相互检测,学生不但可以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点和盲点,在批改同学的试卷时,还能博采众长,学习其他同学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

自主命题活动培养了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自主命题活动使得学生具有学习的主人翁意识,为了完成任务,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查阅相关资料,比较鉴别,细心选择。在进行题目变式时,会仔细研读题目,分析有无歧义、语言表达是否规范等。这些过程都培养了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同时,学生会意识到如果因为自己的疏忽,出题不严谨导致做题人浪费时间和精力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因此必须非常认真地对待,学生这种强烈的责任意识正是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学习主人的结果。

自主命题活动使得师生双方更能够相互理解,使师生关系更为和谐。传统的考试使得学生感觉到考试就是教师用来难倒自己的工具,考试是作为师生关系的对立物出现的,学生疲于应付老师的各种考试。每次测验之后教师要批改整班学生的试卷,非常疲惫。而自主命题让学生体会到在出卷、阅卷的过程中老师工作的辛苦,更加懂得尊重老师和体会老师的良苦用心,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试题的合理性、严谨性和科学性,老师成为了学生的合作者,师生关系更为融洽。

幼儿自主性游戏的拓展和延伸策略 篇5

一、闻其声, 顺其趣

在组织游戏活动时, 教师要善于倾听幼儿之间的对话或对某一件事情的争论、质疑, 以发现他们的兴趣点, 并据此调整游戏方案或生成新的游戏活动。

案例:一天早上游戏时间, 小吃店里非常热闹。“厨师”说:“小吃店里被盗了, 做好的点心都不见了。”“服务员”应和道:“就是, 好多点心呢, 怎么会不见了?”旁边娃娃家的“妈妈”说:“肯定是被小偷偷走了。”“厨师”无奈地说:“要是有个保安就好了。”一个幼儿接茬道:“我来做保安吧, 这样就不会有人来偷东西了。”我及时接过话头, 说:“是呀, 小吃店是需要一个保安的, 你们是否该给保安选个工作地点呢?还有怎样才能让人家知道××是保安呢?”通过这一追问, 我不仅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还满足了幼儿创设一个新的游戏角色的需要, 拓展了游戏内容。

二、追其行, 延其趣

在幼儿游戏时, 教师要追踪幼儿的行为, 注意分析幼儿先前的和后继的行为, 进而发现幼儿的兴趣所在, 并顺应幼儿基于需要而生成的新游戏内容。

案例:在“保安”游戏中, 我发现“保安”的桌上放着建构区里的一块大三角形积木。我心想一定是“保安”调皮, 乱拿了玩具玩而不放回正确的地方。正当我想让“保安”把积木放回建构区时, 忽然发现他拿起积木对着嘴巴说:“娃娃家、娃娃家, 外面一切正常;小吃店、小吃店, 目前没有发现小偷。”原来, “保安”把积木当成了一个对讲机, 他在没有老师的帮助下自行解决了“工作”中的一个问题。随后, 我引导幼儿开展了“对讲机制作活动”。

三、解其惑, 助其趣

在幼儿自主游戏时, 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释放出来的各种信号, 及时发现幼儿遇到的无法解决的难题, 并适时适度地予以引导, 以保证幼儿游戏兴趣的延续性, 将游戏活动顺利进行到底。教师的指导不是为了干扰幼儿的游戏, 而是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 丰富自己的行为表现, 更好地开展游戏。

案例:在“小超市”游戏活动中, 我发现“营业员”给客人拿东西时要找很长的时间, 原来他们不知道要把蔬菜和水果分开来摆放。当一个顾客来买桔子时, 我问“营业员”:“你知道为什么找起来这么慢吗?”“营业员”低头思考了一会儿, 又抬起头来看着我, 眼中充满了疑惑。我将水果和蔬菜分开摆放, 随后又问营业员:“这样找起来是否容易一些?更快一些?”于是, 有关“分类”的游戏就呼之欲出了。

四、急其需, 拓其趣

在自主性游戏中幼儿往往会自发生成各种各样的内容, 这些内容大都源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教师只有顺应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才能调动幼儿游戏的积极主动性。但并不是幼儿生成的所有内容都可以用来拓展游戏, 只有蕴含着内在教育价值、能够帮助幼儿解决棘手问题、利于拓宽幼儿知识等的生成内容, 才可以用来拓展幼儿的游戏。

自主管理的前提和策略 篇6

一、结合实际, 确立目标, 增强学生自主参与意识。

制定目标是管理活动的起始环节。 目标是前进的方向, 也是前进的动力。 在班级管理中应设立合理目标, 让学生在目标竞争中不断进取。

接到新的班级, 我会和全班同学商量制定班级奋斗的总目标:创造良好环境, 形成健康向上的班级风貌。 要实现这个总目标, 需要全体同学的努力, 这就需要每位同学确定自己的个人目标。 只有树立长期目标、近期目标, 增强学生自主管理意识, 才能使他们不断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目标给人的心理效应是:“这是我自己的目标, 我要尽可能地完成。 ”因此, 在设立目标时, 我根据个人及班级具体情况设立“跳起来能够摘到果子”的可行性合理目标。 比如在常规管理活动中, 我按照周次制定目标:一周不迟到, 一周按照学校要求着装和佩戴校卡、队员标志, 一周按照要求完成各科老师的作业, 一周坚持做好一次值日生, 一周坚持做到出操集队40秒之内安静整齐, 一周坚持做好眼保健操, 每个同学都有一张常规评比的表格, 坚持做好记录, 做不到的做到的都要登记。 这样一来, 学生就可以通过记录掌握自己的表现, 根据表现再给自己制定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新目标。 有时“一周一目标”学生做起来比较难, 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让他“一天一目标”, 一天一反馈, 这样做起来难度降低了, 学生就能够感受到做好这些小事并不难, 而每一个小目标的实现都使他们产生自信心, 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产生成就感。 这些目标是学生针对自己的问题制定的, 学生认可它。 只有学生自己认可了, 才能以自律的姿态践行, 而不是被动遵守。 学生自主管理的需要被激发了, 明白了自主管理是生活的需要, 是成长的需要。

二、营造氛围, 全体参与, 创建班集体的自我管理机制。

创建班集体的自我管理机制, 是发挥、发展学生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的基础。 班集体自我管理的本质特点是:学生是集体的主人, 人人主动参与和积极创建集体的生活, 从而使班集体自我管理成为主体发挥、发展的舞台。 为此, 我在班级机构设置、职权分配和角色安排等方面做了如下改革。

1.定期变换管理角色, 为学生自主管理创造条件。

为了给每一位学生以平等的学习锻炼机会, 使学生主动参与班级事务, 尝试创造性地组织活动, 班主任要尽量在班级设置明确的岗位, 让更多学生在集体中担任责任、服务集体, 从管理者角度锻炼能力。 除了班干部应属职责之外, 我还设立了黑板清理师、讲桌清洁员、早读考勤员、路队纪律监督员、图书管理员、课间走廊红领巾督查员、两操督查员、课桌椅摆放督查员, 甚至每一科的课程都有相应的纪律督查员等岗位, 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才气, 获得成功的机会。

2.营造民主氛围, 让学生获得自主管理的成就感。

我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班级管理中找到自己满意的位置, 做到“人人有岗位”, 让学生在发挥自身作用中, 看到自己的价值, 在班级中取得有利地位, 从而调动其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班还设置了“班级自主管理信箱”, 班级中的每个成员都可以对班级工作提出设想、建议;对班干部的工作提出意见。 通过信箱反馈到班委会, 由值日班长协同班委会定期归类处理, 并及时将处理意见公布于众。

考虑到培养学生合作和角色改变能力的需要, 有些岗位还采用了交替制和合作制。 交替制即两个或几个学生轮流担任某一角色;合作制即两个或几个学生合作担任一个角色。 这种方式, 分工细致具体, 颇受学生欢迎。 学生在参与集体管理中进入主体角色, 承担责任和接受监督, 逐步学会与人合作协调。 因而, 促进学生自我意识、主体意识的深化和多方面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全面评价, 榜样激励, 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实践证明, 在平常工作中, 倘若能充分挖掘一切激励能源, 创设激励的情境, 不断为学生自主管理注入新的活力, 就能更好地进行班级文化建设。

表扬是班级管理的常用策略。 对学生要善于表扬, 只要表现良好, 不论多么细小的琐碎之事, 都要加以表扬, 表扬可以带来价值感和荣誉感, 可以使人更加奋发地工作。 班主任在平时口头表扬的同时, 要根据班级情况定期进行精英评选, 如评选最佳班长、班委、组长、舍长、科代表, 学习之星、礼貌之星、卫生之星、遵纪之星、两操之星、爱心之星、诚信之星, 使学生学会赏识别人, 学有榜样, 赶有目标, 增强学生的成就感、班级荣誉感和班级归属感, 使学生自信、自爱、自强的种子生根发芽, 使班级产生出无比强大的创造力和亲和力。

本着平等、尊重、理解、鼓励、民主的原则, 我在全班实行周周评、月月评的机制。 每一次评比, 全班人人参与。 在“同意”与“不同意”的理由前, 学生进一步认清了是非, 更清楚更全面地认识了自我, 找到了自己与他人的差距, 从而有了迎头赶上的激情。 在这样的评比与表彰中, 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更强了, 参与班级管理更积极、更主动。

自主管理的前提和策略 篇7

一、小学英语课内自主阅读策略与习惯的培养

课内阅读是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拓展语言能力、教师发挥教学方法优势的主要阵地,在课堂上将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于策略的培养基础打好,才能为学生课外阅读活动奠定基础,推动其阅读意识与水平的不断提升。下面就相应的教学方法与步骤做详尽的分析。

1.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认知课文疑难词汇句式。新课文中的生僻词汇与句式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自主阅读的主要阻碍,帮助学生妥善解决疑难词汇与句式的认读问题,能有效提升学生自主阅读的效率与质量。对此教师可采取的方法有:(1)教师对词汇句式进行针对性讲解,即在学生自读阶段中专门留出一段时间,由教师为学生就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进行讲授解惑,帮助学生认知其词汇概念,以优化随后自主阅读的效果。比如学习How much单元,学生对altogeteher一词不太理解含义,教师可用演示表来帮助学生理解,如:

(2)让学生提前预习,自主查阅语言资料。学生在遇到预习中的生僻疑难知识点时,可通过自查资料自主解决的方法应对词汇难题,从而提升其自主阅读的意识与水平。

(3)小组合作,互动互助。让学生分为小组进行阅读,学生在遇有障碍时经由组内讨论,通过寻求组员的方式解决疑惑,这一方式既可以调动各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活跃度,强化其参与阅读活动的热情。同时学生间互助帮扶行动的开展也有利于提升班级学习氛围,给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建立带来提供环境下的动力。

2.让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提升课文理解与语言运用能力。在学生对词汇句式有了掌握之后,要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需要对文章内容与主旨进行认读并加以理解。教师可让学生先进行自主阅读,以自己的方式与想法对文章结构大意进行分析认知。之后可根据学生语言水平的不同,让他们选用不同的展示方法表达自己对课文的阅读成果:对水平不太高的学生让其选择大声朗读课文或是背诵自己熟读多次的段落予以展示;对水平较优异的学生让其选用自己的表述重新对文章大意进行阐述,或是对文章段落予以讲评表演,通过多样化的展示方式让各水平的学生都能有所发挥与实践,进行促进他们语言的运用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学生阅读后加入文章摘要编写、续写仿写课文等写作训练,以写带读,通过各类英语课文的展示与训练手段提升学生语言掌握与运用的技巧,让学生在应用过程中建立自主阅读的积极性与习惯,培养出对文章独立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二、小学英语课外自主阅读策略与习惯的培养

课外阅读是学生课内阅读的延伸拓展,也是学生深化课内阅读认知、提升语言积累与视野的重要途径。限于课堂学时所限,教师对知识的讲授以及对学生自主阅读意识的培养都会受到限制,而课外阅读就是提升培养效果的关键渠道,通过引导学生把握课余时间进行自主阅读,才能更好地优化学生自主阅读的策略与习惯,促进其阅读能力与技巧的提高。

1.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不同于课堂阅读,学生在课外可以获得的阅读材料相比课文更加丰富多样,如何有效选择阅读材料,使其最符合小学生课外阅读需要就是一大要点。对此可以依据学生能力与实际,为其推荐《英语学习报》等英语教育报刊进行课外预读,相比其他阅读材料这类报刊的生僻词汇量不高、文章较浅显易懂,易于学生进行顺畅流利地课外自主阅读,避免材料过难打击学生阅读积极性,通过这类报刊的熟读理解加深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于能力。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自主阅读。教师虽然不参与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但可以通过布置安排合理的阅读目标与任务,推动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效果与质量:比如教导学生在课外阅读遇有生僻词汇时尽量少查阅资料,通过自己对上下文的理解、词汇结构形式的判断等方式揣摩词汇涵义,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水平与策略;教师也可以规定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时间或减少回读次数,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锻炼自己的英语阅读效率,加快认读节奏,推动其语言阅读技巧的提升。

三、结束语

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策略与习惯,需要教师重视对自身教学思路与方式的转变革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将提升学生自主阅读意识与主动性作为教育方向,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在引导与督促中不断树立学生英语自主阅读的习惯,优化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自主管理的前提和策略 篇8

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设计作业和试题

1.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每个教师都明白让学生参与到一定的活动中来, 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就会到提高, 那就让学生参与到设计作业和设计试题中来, 让学生充分感觉到做学习主人的快乐。学生以主动的学习态度探究知识、有序合作、民主交流等形式设计作业或试题时学习主动性就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参与设计后还会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教师应提倡和培养学生的这种学习能力。

2.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提高, 做到举一反三和融会贯通

作业作为一种梳理、巩固旧知识的手段, 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学生自设作业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能力有选择性地把当天或以前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归纳形成书面资料接受教师的检查。他们会再次重温课堂中教师讲课的内容, 找出合适题型形成书面作业。这个过程学生在不经意间反复地思考, 知识的迁移、知识的连贯在没有教师的要求下无意间完成, 实属事半功倍。

3. 培养学生的多思、质疑、创新的能力

现在很多教师布置的作业都是以机械性的训练为主, 大多数作业是内容相同、题型相同, 学生也懒地动脑, 不去质疑、不去创新。教师若安排他们自己设计作业, 他们就不得不挖空心思想一想, 如何设计作业或试题巧妙科学、新颖独特。怎样设计出的作业或试题才能比其他同学设计得更出色。他们动手设计了、动脑思考了、用心推敲了, 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必然就会有所提高了。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激发了学生主动探寻数学奥妙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和试题就要动手、动脑、用心, 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的方法就在此得以实现, 这样学生既长知识, 又长智慧, 能力又有了提高, 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二、引导学生自主设计作业和试题的策略

教学改革数年来很少有教师涉及学生作业的改革, 留千篇一律的作业一直是教师所为, 学生无权干涉, 仍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导致学生“怕做作业, 抵制作业”。经过实践、分析、总结, 我发现, 学生在自主设计作业和试题时有以下方法和策略, 仅供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参考。

1. 教师必须转变观念, 不要一味地以为只有教师才能给学生布置作业, 才能体现师道尊严

要在师生之间营造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宽松氛围, 要让学生从参与课堂教学双边活动延伸到参与布置课外作业活动。要让课外活动变成师生的双边活动。让学生自行设计作业, 教师做好引导并做好检查。要把学生设计比较优秀的作业、设计比较新颖的作业在全班内公开和表扬, 把学生设计的优秀试卷作为考卷在全班考评。

2. 教师应重视学生源自生活的数学问题意识和接受自我设计的主动性

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发现了问题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和冲动, 教师就要重视学生的这种需要, 并想尽办法将学生的这种欲望放大。有了学习的欲望后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自己设计, 教师要为学生设计作业或试题提供资料和设计所需的工具, 为学生设计做好后台保障。重视学生源自生活的数学问题意识, 在教学中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学习需要, 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更大程度地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且对于其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3. 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参与设计, 同时保护好学生刚刚培养起来的设计热情

学生设计的作业难免会有些瑕疵, 更有可能一团糟, 教师不要急于求成, 要给予学生等待, 要耐心地给学生指正, 给他们希望, 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 使学生感觉到自己能行, 让他们产生设计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了, 学习成绩也随着兴趣的提高而“水涨船高”了, 这样岂不更好。

4. 教师要做好多方引导, 形成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良好局面

学生初次设计作业时会感到很无助、很无措, 这时教师就应同学生一起设计, 让学生感到有了教师这个依靠, 可以大胆地设计了, 初步形成师生合作的局面。下一步教师就应鼓励学生两人一组或多人一组,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作业或试题。之后, 教师可让两位同学之间彼此给对方设计一些有意义的作业题, 设计一些按照对方意愿或教师要求的作业。这样, 同伴的要求提高了, 教师要求的标准提高了, 学生的知识面打开了, 逐步形成想设计、要设计、会设计的局面。

自主管理的前提和策略 篇9

摘 要:随着知识传播的多样化、更新的快速化,培养聋生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对特殊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文章调查分析了聋生自主学习的状况,结合聋生的认知特点,运用信息技术支撑聋生自主学习,引导聋生发挥其主体作用,通过自主学习来拓展知识技能,实现人生价值。

关键词:信息技术;聋生;自主学习;环境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2-0044-04

一、研究背景

自主学习一般是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利用学习资源、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1]

随着知识传播的途径增多,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自主学习成为社会发展对人们的新要求。传统的聋生课堂教学,以“教师演示,聋生模仿”的模式为主,对聋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得不多,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局限于教学内容的多媒体展示。

本文从一线教师的视角出发,调查聋生自主学习的状况,并利用信息技术可视性、交互性的特点,发挥聋生 “以目代耳”的感知优势,引导聋生发挥其主体的作用,通过不断地自主学习来拓展知识与技能, 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聋生自主学习状况的调查

1.调查设计

为了调查聋生自主学习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为研究提供事实性依据,笔者采用问卷评测法和访谈法,编制了《聋生自主学习状况调查问卷》,并展开访谈。

问卷调查的对象为广东省培英职业技术学校在校聋生,共发出问卷83份,回收有效问卷67份,回收率为81%。问卷被试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访谈对象是该校6位从事聋生教学的教师,包括基础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包括计算机、服装、美工和动漫设计专业)和聋生班主任代表各1名。

2.调查结果

我们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 从聋生的内在动机、学习策略、元认知、信息处理、知识运用和交流协作六个维度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如下:

(1)聋生缺乏内在学习动机,学习目标性不强

学习动机是影响自主学习的首要因素。学生只有“想学”、“愿意学”,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

聋生缺乏内在学习动机,学习的目标性不强,只有14.9%被调查的聋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13.4%的调查对象没有学习目标(见表2)。

访谈中,教师们反映:超过一半的聋生是因为父母要求而选择来中职学校读书,不知道为何而读书。聋生因为听力障碍、不符合其认知特点的教学模式和家庭教育等因素,学习基础较薄弱,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未能充分被调动,常有“不想学”、“被动学”或“懒得学”的现象。

(2)聋生的学习策略有待完善

掌握充足的学习策略并充分运用到学习中,是自主学习的重要保障。自主学习具有自主性,赋予了聋生在学习中选择的权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要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学习策略、学习地点和学习时间等。

但聋生对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归纳总结等学习策略的掌握并不理想, 14.9%被调查的聋生会在课前预习, 23.9%被调查聋生会在课后复习总结,11.9%的聋生能对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提炼和小结。教师A说:“聋生的学习集中在课堂上,课前预习需要教师安排具体的任务,能够课后复习总结的聋生则更少。”

(3)聋生元认知能力较低,缺乏自我反思和调整

元认知指认知对象对认知过程进行主动的监测以及连续的调节和协调。元认知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计划、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和调整等。[2]元认知能力是自主学习的关键,是自主学习独立性的重要体现。

聋生的元认知能力较低:

一是缺乏对学习过程的计划,14.9%被调查的聋生在学习前没有给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见表3);

二是学习的自制力有待加强,学习受情绪影响较大,只有7.5%的聋生表示完全能忘记不愉快的情绪;

三是缺乏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和调整,40.3%的聋生会对自身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只有20.9%的聋生会自我反省,并做出调整。

(4)网络是聋生获取学习资源的重要途径

聋生的文字表达和理解能力较弱,他们对文献资料的依赖较少,只有16.2%被调查的聋生经常到图书馆借书看;17.9%被调查的聋生会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去查阅参考书。

另一方面,随着电脑、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聋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不断提升,网络成为聋生获取学习资源的重要来源,41.8%的聋生表示喜欢上网休闲(见图1),23.9%的聋生表示喜欢通过网络来学习,25.3%聋生在学习遇到困难时,会上网搜索相关资料。

(5)聋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强,但知识联系实际能力有待提高

聋生具有视觉和动觉上的学习优势,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58.2%的聋生表示喜欢动手操作(见表4);26.9%觉得自己的动手能力很强,28.4%觉得自己的动手能力较强;20.9%的聋生喜欢参加老师组织的教学实践活动。

以计算机专业为例,聋生对上机操作题的掌握水平不低于甚至高于同年级的健听学生。但另一方面,聋生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待提高。

教师B说:“学习了PHTOSHOP课程,很多健听同学喜欢运用所学制作个性化QQ头像,或合成明星合影,但聋生中却较少出现这样的例子。”

(6)聋生主动交流意识强,但缺乏探究精神

交流协作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通过主动交流互动获得知识,从而促进彼此的进步。聋生主动交流意识强,32.8%的聋生喜欢主动与同学交流(见表5);25.8%的聋生在学习中经常与同学交流、合作;20.9%的聋生在遇到学习难题时,会主动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教师们普遍反映:在课堂上,聋生发起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比健听同学更积极主动。

聋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学习,43.8%被调查的聋生喜欢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课题讨论。但聋生缺乏探究精神,在讨论问题或寻求帮助时,34.3%的聋生希望能够直接被告之解决问题的方法,常常是“只究其然而不究其所以然”。

三、运用信息技术支撑聋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想学、能学、会学和坚持学。信息技术指研究信息的产生、获取、度量、传输、变换、处理、识别和应用的科学技术。[3]它为聋生能学、想学、会学和坚持学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学习条件,是促进聋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1.实现学习内容形式的多样化,激发聋生“想学”

主观能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内因,聋生自己要学、自己想学是自主学习的关键。应用多媒体技术,一方面实现了学习内容的多样化,各种具有趣味性、贴近生活的图像或视频更能调动聋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激发聋生“想学”;

另外,学习内容呈现形式也实现了多样化,有文本、图像、操作视频、手语讲授和实践等,能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聋生的要求,调动聋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补偿聋生听力损失,为“能学”提供支撑

“能学”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聋生因为听觉上的损失,思维具有直观性和片面性的特点,抽象思维、语言能力相对较弱,这给其学习发展带来了障碍。但聋生的视觉补偿能力得到发展,具有较强的视觉表象能力。[4]

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内容呈现的直观化和形象化,能补偿聋生听力损失,发挥聋生的视觉优势,为“能学”提供支撑。

例如:应用动画技术和三维技术,可以立体动态地反映概念的过程,化抽象为形象,帮助聋生学习概念,进而促进其抽象思维的发展。

3.实现学习资源的共享化,引导聋生“会学”

“会学”是自主学习的重点和归宿。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了学习资源的共享化,并具有强大的交互性。聋生有机会选择符合自身认知特点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学习变得更为主动,有利于聋生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引导聋生“会学”。

教师依托全国特殊教育资源库和各类自主学习网站,合理组织呈现文本教材、视频资源、远程在线教学资源、网络版CAI课件等,引导聋生运用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是培养聋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4.实现学习反馈的实时化,督促聋生“坚持学”

“坚持学”是自主学习对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控的要求,是自主学习的难点。自主学习更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需要让聋生实时地看到自主学习的效果,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增强聋生的自我效能感。信息技术克服了传统的学习评价系统延时反馈的弊端,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实时地反馈学习效果,可以督促聋生及时地总结和调整学习,做到“坚持学”。

四、基于信息技术的聋生自主学习策略

1.以聋生为中心

自主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5]一方面,聋生在自主学习中,能够自主地选择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选择学习策略,规划、执行、监控和评价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另一方面,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聋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基础上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引导聋生客观地认识自身的认知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材料和学习方法。

2.以教师为主导

构建聋生自主学习环境,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一方面,教师从传统的知识教授者转变为自主学习的导航者。教师要依据聋生的身心特点,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利用信息,通过积极教育的影响,促进聋生自主学习的发展;另一方面,教师是自主学习环境的设计者,负责组织自主学习环境的构建,包括教学资源的整合、学习工具的提供、学习策略的引导和信息化学习平台的建设等。

3.构建开放性学习平台

自主学习倡导自我规划和组织学习,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环境、安排学习时间,打破了时间、空间等对学习活动的限制。

这要求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具有动态性和开放性的自主学习环境,即学习资源需要不断维护、更新和扩展,且易于访问。如教师通过后台管理界面,就可以轻松实现教学资源的更新扩展;学生登录系统后,可以自定义和修改学习步调。

4.加强教学中的交互

基于信息技术的聋生自主学习要求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实现人机协作、师生协作和生生协作,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交互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教学方式上,基于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环境能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出反馈,如交互式课堂练习和电子白板,能实时地对学生的练习效果给予指导或评价;二是运用信息技术为聋生自主学习中的交流、讨论和寻求帮助提供便利,如基于电子邮件、论坛、博客等交流平台。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

[2]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

[3]李克东.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张宁生.听力残疾儿童心理与教育[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策略探析 篇10

一、爱心投入, 建立“班集体就是家”的概念

组成一个班级的学生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地区, 入学之初, 绝大多数互不相识, 如何让来自不同家庭背景、毕业于不同学校的学生尽快融入新的集体并为之奋斗?离不开班主任老师的爱心投入与付出。班主任老师要在各方面关心、爱护、照顾班里的每个同学, 为他们创造学习条件, 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引导他们学会化解彼此之间的陌生感和隔阂, 解释和消除他们对学校环境和专业学习的疑虑, 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建立起班集体就是家的概念。入学后的第一次班会课上, 我就明确地告诉学生:这是一个大家庭, 老师是家长, 你们都是兄弟姐妹, 家长有权保护教育好孩子, 孩子应该尊敬、体贴自己的家长, 兄弟姐妹要团结友爱, 互相帮助。我希望我们的家庭成为“五好家庭”:思想好、表现好、学习好、身体好、精神状态好。每一位家庭成员都要牢记“家盛我荣, 家散我耻”, 都要关心、爱护我们的家。这样, 学生对班级的责任感、使命感和集体荣誉感就被激发起来, 形成自觉意识。

二、创建班集体的自主管理机制

1.分责设岗、民主竞选、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设置班、团委干部人员岗位。将每个岗位的主要职责、管理范围予以公示。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竞选, 在竞选之前对参选者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 同学们对参选者提出意见。竞选时, 先由竞选者在讲台演讲, 最后由全班同学不记名投票进行选举。将班、团委干部选出后, 根据班内的实际情况将班内事务安排给每一位学生。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同时对学生的管理水平进行综合考评, 实行每周一小记, 每月一评比。若月评中被评为优秀者, 在重精神轻物质的宗旨下给予一定的奖励, 还与操行分挂钩, 并在公示栏内张榜。为提高管理员的积极性, 在主管班干部的同意下可以申请“换岗”。对工作效果差的, 可以调整。一学期后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换届。

2.缩小范围、分组管理、增强学生竞争意识

为了给同学们营造出一种竞争机制, 让同学们养成在竞争中生活的习惯, 把全班同学按自愿组合的方式进行分组, 每组各选组长一名, 组长牵头讨论出各组的管理办法报班委会审批后执行。通过学生会、班干部、老师三结合的方式对各小组进行考评, 每月评出一个最佳组和一个最差组并上榜公布。获一次最佳小组每个组员加操行分1分。被评为最差组的所有同学与班主任处一起探讨改进办法。每学期进行两次综合评比, 被评为最佳组的在班内给予表彰, 给以适当的奖励。校级及以上的文明学生等荣誉都以此为根据。同学们在既有压力又有动力的环境中增强了心理承受力。

3.全面公示、规范行为、增强班级管理的透明度

在教室里设置公示栏, 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仪常规、班规、班委干部名单、学生职责、获奖、好人好事、考核结果都张贴在公示栏内, 让学生一目了然。以便时刻提醒自己, 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 自己的职责是什么。这样一来, 谁都想在表扬栏内为自己增光添彩, 谁都不愿意在违纪最差栏中“榜上有名”。这样, 既增强了管理透明度, 也有利于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 促进了班级管理水平, 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4.加强监督、落实制度、形成良性循环

无论你的制度有多严、多细, 缺少了监督就不会得到好的结果, 为了让制度得到落实, 让学生得到真正的锻炼, 我班建立了一个由班委领头、班主任老师参与的督察小组, 对各项管理进行随时抽查, 并采用老师意见箱和写周记的形式给老师反应情况, 让老师能在最快的时间内, 得到最准确的信息。这样学生违纪的不敢轻举妄动, 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使班级管理形成良性循环。

三、创设激励情景, 为自主管理注入活力

1.目标激励——让班级航向更明确

目标是指人们期望达到的某种境地或标准, 它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规范、激励、修正等功能。班集体的管理是以目标为指南, 以实现目标的成效作为评价依据。一个集体没有目标就等于没有方向, 没有目标就形不成凝聚力, 学生在没有目标的班级中也就缺乏动力和自我要求。为此, 每个学期开学之初, 我总是引导引导学生结合班级实际制订奋斗目标和各自的实施方案, 然后在全班范围内组织讨论, 认真研究, 提出修改意见, 最后用表决的方式通过, 形成全体认可的班集体目标。并将它张贴在教室最醒目的地方, 时时对照, 进行自我调整, 自我激励, 强化团队精神, 引导班级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榜样激励——让先进发扬光大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它以具体、生动的形象感染学生, 比说服教育更具影响力和号召力。榜样是优良品德的典范, 为学生提供思想言行规范要求的物化模式。因此, 发挥优秀生的作用, 使他们成为班级的骨干力量, 成为学生学习效仿对象。譬如, “班干部轮流制”产生的优秀管理者, 量化管理产生的规范之星, 勤奋奖、进步奖获得者等, 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榜样, 他们和大家生活在一起, 年龄相仿, 经历基本相同, 环境影响差不多, 易被学生接受, 易激起上进心。抓住学生善于模仿的心理, 一方面, 扬声势, 造气氛, 召开表彰会, 并请优秀人物介绍先进事迹, 激励同学们向他们看齐。另一方面, 在给予先进者充分肯定的同时, 对他们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 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使其好上加好。

3.情感激励——让师生情意更浓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 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需要是情感产生的基础, 事实上, 每个学生同样需要激励, 运用恰当的方式, 表达对学生的关心、信任、支持和帮助, 就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如我在班里开展了“送你一句话”、“和你交朋友”、“成长报喜单”等一系列活动, 旨在让学生感到快乐、感到教师能理解他们, 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 这样他们也就能支持老师, 会更加努力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 改正错误, 不断取得进步, 实现教育目的。

班级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阵地, 只有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和谐的班级氛围,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每个孩子在学校得到最佳发展, 让每个孩子都品尝成功的快乐, 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树立的全新理念。我们将在众多的活动中给孩子们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 创造展示自己的天地, 培养其自主管理能力, 实现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

摘要: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学生自主管理。建立“班集体就是家”的概念, 创建班集体的自主管理机制, 创设激励情景, 是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有效策略, 在对班级的自主管理中促进学生成长。

关键词: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策略

参考文献

[1]薛华.班级规范管理与学生自主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 2010, (2) .

[2]徐忠祥.班级管理应抓好“五个度”[J].文教资料, 2009, (35) .

上一篇:高职学生营养状况调查下一篇:烟草设备电气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