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公司利率风险问题(共4篇)
寿险公司利率风险问题 篇1
寿险公司利率风险主要源于寿险费率的特殊厘定方式, 即根据预定利率、预定死亡率和业务费率等参数计算寿险保费。在一种产品开发设计时, 预定死亡率和业务费率等参数都可以根据精算技术或大数法则在相当准确的区间内量化, 而唯有预定利率是根据对未来经济走势的预期, 而做出的假设。随着我国逐步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各项承诺, 国内保险市场的开放和利率市场化进程不可逆转, 我国保险公司面临比过去更为严峻的利率风险挑战, 利率波动所引发的潜在威胁将日益凸显。
1 我国寿险公司利率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1.1 产品预定利率与投资收益率背离造成的利差风险
我国寿险业务准备金构成中有80%~85%是返还类的储蓄型业务, 银行利率是制定预定利率的主要参照, 寿险保单与银行存款之间具有很强的替代性, 银行利率的波动对寿险业务影响很大。一般情况下, 预定利率与预期投资收益率在产品设计开发初期暂时吻合和平衡, 但由于产品的生命周期相对较长, 随着市场利率的频繁变动, 最终出现较大偏离的现象。
1.2 资产与负债不匹配造成的利差风险
保险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 这主要在于保险资金运用与来源期限不匹配, 而利率是诱发资产负债匹配风险的首要因素。对各保险公司来说, 其负债成本已相对锁定, 而其资产收益率却会随着利率的变动而变动, 因为利率的变化会改变到期资产的再投资收益率, 从而改变以前承保业务的利差。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相对狭窄, 目前, 我国保险资金投资于银行存款、债券的比例达到80%以上。险资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被保险人的一种负债, 其主要部分是责任准备金, 几乎占全部负债的90%以上, 同时还包括未决赔款、红利等, 寿险公司要随时准备用于给付。由于投资渠道不畅, 致使寿险公司的短期资产无法与长期负债相匹配, 逐年形成潜在的投资风险。
2 我国寿险公司当前面临的利率风险分析
2.1 预定利率风险
寿险的预定利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收益率, 而收益率正是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体现。1996年中央银行开始降息后, 寿险产品的优势凸现出来, 于是保费收入剧增, 但因保险资金运用以银行存款为主, 银行利率的下调导致公司收益降低, 于是出现巨额差损。为了控制利差损的进一步增加, 监管部门适时对预定利率进行了调整, 然而, 不仅旧单产生的利差损难以消除, 而且当预定利率在1999年降到存款利率基本持平的时候, 销售难度又陡然增加, 保费收入出现低增长。特别是, 近几年随着加息预期的逐渐增强, 许多人把钱存进了银行或投向国债、基金等其他理财产品, 结果, 在不少地方的人身险保费收入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中央银行加息后, 人们对进一步升息的心理预期加重, 于是保费收入出现月度全国性负增长。虽然, 加息有利于提高保险资金运用整体收益率水平, 因而对保险资金运用业务的影响是正面的, 但却使承保业务陷入了一种两难的境地:保持高预定利率, 投保会增加, 但在投资渠道受限的情况下将大大增加利差损;调低预定利率, 会减小利差损的压力, 但却将因之而失去很多客户。
2.2 新型产品风险
1999年10月以后, 各大公司纷纷推出分红保险、投资连结险和万能保险等新型产品, 由于这些产品具有重要的投资功能, 在股市向好的背景下, 销量大增, 在寿险保费中的比重迅速上升, 并推动了寿险业的高速增长。到2002年, 新型产品占人身保险保费的比重达到了3.86%, 2003年进一步增加到66.10%。然而, 由于2001年下半年以来我国资本市场持续低迷, 投连产品的风险开始暴露, 加之大众认知程度普遍较低、营销员误导及信息披露不及时等原因, 消费者对投连产品的热情一再降温, 分红保险则因收益率低于银行利率而动摇了消费者的信心, 因此, 各类新型产品销售很快跌入低谷, 结果出现销售一蹶不振的状况。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保险业迅速发展, 2007年金融市场流动性过剩加剧, 银行存款增幅下降, 近2 800亿资金流出商业银行, 充裕资金的61%进入资本市场, 然而寿险市场并没有从中获得相应的增长, 反而呈现增速放缓和退保率上升等新特征, 而退保主要集中于占寿险市场保费份额近八成的分红险和万能险上。这就使寿险公司陷入了又一个两难的境地:为避免出现利差损而推出新型产品, 但因种种可控和不可控因素, 新型产品的发展陷入了低谷。
2.3 资金运用风险
我国在保险资金运用的制度建设方面不断取得进展, 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逐渐拓宽, 多元化资产配置的框架已经初步形成, 但还不够完善。近年来保监会逐步放宽了对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限制, 例如:2004年3月, 允许保险公司投资银行次级定期债务, 同年6月允许投资银行次级债务, 7月允许投资可转换公司债, 8月允许保险资金境外使用, 10月允许直接投资股市。之后, 2006年3月, 保监会允许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同年10月, 又进一步放开和允许保险公司股权投资非上市银行业务。2009年10月, 新保险法中又明确规定了, 保险资金可以直接运用到不动产投资上。但与目前保险业发达的国家相比, 我国的保险资金运用渠道过于狭窄。例如, 贷款类业务存在空白, 我国仅仅是开展了一些保单贷款业务, 还没有涉足抵押贷款业务。对某些投资渠道的投资比例的限制也过于严格。例如, 我国对股票投资的限定为:保险公司用于投资股票的资产不能超过保险公司的5%, 而西方国家的这一比例一般为10%~20%。
3 我国寿险公司利率风险的管理策略探讨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 由于各国寿险业的情况不同, 保险公司和监管机构对利率风险采取的管理策略也不尽相同。例如英国运用严格的资产负债管理, 成功地摆脱了利差损风险;澳大利亚大力发展分红型两全寿险保单和投资账户类保单, 有效控制利率风险;而日本将资产投资于高风险项目, 泡沫破灭后形成大量不良资产, 影响了投资收益率, 从而形成利率倒挂带来了巨额的利差损, 导致七家寿险公司倒闭。因此, 我们有必要吸取国外教训, 学习国外先进经验, 并结合中国国情, 找出利率风险应对策略。
3.1 建立利率风险管理体系
3.1.1 建立科学的风险控制体系
风险控制体系的目标是:能够及时、准确、有效地识别、评估和控制各类风险, 将总风险控制在预算范围内。风险控制体系的核心是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和风险预算管理。
(1) 实施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根据实际经验, 可采用持久期、凸性来测量资产负债的利率敏感性, 用缺口管理来调整资产负债的匹配度, 保证资产和负债在数额、期限、成本、收益上的基本匹配。具体做法是:第一步, 由公司财务部或精算部根据产品特性计算出各产品的持久期和凸性, 并预测各产品的现金流;第二步, 投资部门根据财务部或精算部提供的负债持久期、凸性等参数, 构造资产的投资组合, 以便与负债相匹配;第三步, 随着利率和投资品种的变化, 原有的平衡被打破, 此时由投资部门计算各投资组合的持久期、凸性, 预测未来现金流, 并与负债持久期、凸性和现金流相比较, 确定持久期缺口和现金流缺口, 在最大缺口限定的范围内, 对资产组合进行调整以便使资产与负债基本匹配, 调整投资组合可采用减少短期债券的投资比例、增加长期债券的投资比例、对投资组合的近期和远期现金流进行规划整合等方法。采用上述方法后, 能够保证资产负债的基本匹配, 并根据市场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2) 实施风险预算管理。具体做法是:第一步, 根据保险公司的资本和财务状况计算最大风险承受能力, 然后根据各部门的投资业绩和市场情况, 将风险限额合理分配到各业务部门, 将各业务部门的风险额度再分配到各投资品种;第二步, 在投资过程中, 按照统一的风险值计量标准, 定期计算各部门和各风险类别的风险值, 按照风险预算控制投资风险。
3.1.2 建立高效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
为了更有效地发挥风险控制体系的作用, 必须建立一个能够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组织架构和高效的运行机制。组织架构分为3个层面:一在公司层面, 在保险公司设置独立于投资部门的风险管理部。风险管理部负责制定公司风险管理的宏观政策、重要决策和管理规范, 提出指导性、方向性和原则性的风险管理意见;协调、指导公司其他部门配合投资部门进行风险管理工作;根据公司投资和风险管理的具体要求制定风险控制指引, 并对投资部门的资金运作独立进行监督检查。二在部门层面, 在投资部门内部设立风险控制部。按照风险管理的实际需要, 设置风险预算岗、信用管理岗、内控管理岗和绩效评估岗等4个岗位, 对投资风险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与评估。三在各业务部门的操作层面, 在投资过程中, 贯彻风险管理的原则和指导思想, 严格按照岗位职责和操作流程进行投资操作, 把风险管理的流程、制度、方法融入到投资决策、资产配置、组合管理、证券选择、清算结算等各个业务环节中。
3.2 加快寿险产品转型步伐, 加大寿险产品的创新力度
投资型保险兼具保险保障与投资理财双重功能。保险公司与投保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我国应继续发展分红保险、万能保险和投资连结保险, 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产品的创新。如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经济收入水平对于保险需求具有决定性意义, 保险产品的开发和创新必须适应不同地区收入水平的需要, 实行属地型创新。在一些城市, 由于经济不发达, 保险市场的产品结构在近年应该以风险较小的保障型产品为主;随着家庭结构日益小型化和倒塔型的赡养老人的义务, 国家提供基本保障的数额的降低, 人们转向商业保险, 力图能够得到保险保障, 又能实现投资的目的, 因此保险产品的设计要针对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 实现针对性创新;此外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保险资金进入证券市场的渠道不断拓宽, 应该根据保险资金运用政策的变化, 开发新的投资类产品, 实现适应性创新。
3.3 采取各种积极措施有效化解和规避利率风险
过去的传统寿险产品, 一旦预定利率确定, 便始终不变, 从而造成产品预定利率与投资收益率的背离。为避免这种情况, 针对具有较强的生命力的传统保障型、储蓄型产品, 我们应该注重研究建立市场自动调节机制, 实行弹性预定利率, 根据当前的投资收益、死亡率和银行利率等情况, 建立预定利率自动调节机制, 通过保单现金价值的调整及保费的调整将利率风险的一部分转嫁给保单持有人, 使得实际经营结果与保单预计结果的差异得到补偿。同时, 加强精算工作, 合理设置假设性预定利率, 打好防范风险的基础。此外, 充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资产组合多样化是一种有效化解和规避利率风险的解决办法。从国外发展已比较成熟的保险市场来看, 寿险公司大多利用种类繁多的金融衍生工具, 将保险资金大量应用于期货、互换、期权等进行套期保值。这一点应根据我国国情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
摘要: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在中国的推进, 国内保险公司所面临的利率风险日益扩大, 我国寿险公司当前面临的困境大多与利率有关。结合我国寿险公司的具体情况, 建立利率风险管理体系, 加大寿险产品创新力度, 采取各种积极措施有效化解和规避利率风险。
关键词:寿险公司,利率风险,利率困境
参考文献
[1]刘建东, 黄新爱.寿险公司利率风险的度量[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 2007 (5) .
[2]光洁琳.我国保险资金运用问题研究[J].知识经济, 2008 (8) .
[3]姚德良.保险公司之痛——利率风险对保险公司的灾难性影响[J].财经论坛, 2004 (7) .
[4]韦生琼.利率波动对寿险经营的影响[J].西南金融, 2006 (6) .
[5]代强.利率变动对我国寿险公司经营的影响[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 2008 (3) .
寿险公司利率风险问题 篇2
所谓寿险业的利率风险, 是指由于利率变化的不确定性导致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 从而影响公司经营的稳定性, 最终影响偿付能力的风险。
寿险公司的业务主要有保险业务和投资业务, 而保险业务的利润来源主要有利差利 (损) 、死差利 (损) 和费差利 (损)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 死亡率是呈现下降趋势, 趋势是稳定缓慢且易于被预期的, 所以大规模死差损基本上不可能发生。而费差是可以通过寿险公司的内部管理机制来完善控制的。所以寿险公司的主要风险来自于利差利 (损) 。
一、利率变动对寿险公司保险业务的影响
1. 对保险定价的影响
根据精算原理, 纯保费是根据预定利率和源于生命表的预定死亡率计算得到的。而生命表是根据国民死亡统计资料编制的, 其在较长的时间内将保持稳定, 可见预定利率是决定保单价格最重要的因素, 可以说预定利率是寿险公司在签单时对一次收取或分次收取的保费负有的保障的最低收益率。
寿险采用的是均衡费率的方式来收取保费, 前期费率低于自然费率, 后期的费率高于自然费率。保险人在前期多收的超额保费是投保人预先支付给保险人, 保险人必须以此来履行未来年度的保险义务, 这一部分多收的保费用于前期提存的准备金, 具有保值增值的责任, 因此在人身保险的长期合同中都有预定利率假设, 及保险公司承诺给投保人的利率保证。
以连续型保险金额为1的n年定期寿险为例, 趸交纯保费为
如果其他因素不变, 预定利率越高, 保险成本越低。保费费率是随着预定利率而定的, 而预定利率的大小是由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而定的。由于保险公司追求投资的稳定性, 所以投资收益率是随着市场利率而定的。因此市场利率的变动必然会对寿险公司的经营带来巨大的影响。
2. 对寿险需求的影响。
由于寿险产品与银行储蓄在投资收益上具有可替代性, 为了争夺市场, 寿险公司在产品开发时往往会以当时的银行利率为基准设定预定利率。寿险市场具有一定的替代效应, 替代效应是指由于某种寿险产品的价格变动而其替代商品的价格不变时对该寿险商品的需求量的影响。当利率上升时, 必然导致其他金融产品如储蓄、债券的投资收益率上升, 消费者会增加对其他金融产品的投资而减少对寿险商品的购买, 从而使寿险的需求下降;当利率下降是, 储蓄、证券等其他金融产品的收益水平也有一定的下降, 消费者将会更多地购买寿险商品来代替其他金融产品, 使得寿险的需求有一定的增加。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 寿险产品在本质上属于金融类产品, 不论是提供定额的保险保障还是不定额的保险保障, 利率是其定价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由于寿险产品的长期性, 这种假设性的利率就不可避免的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受到市场利率的波动的影响。而利率风险是寿险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
二、利率变动对寿险公司投资业务的影响
寿险公司的投资资金来源有三部分:准备金、权益资产和其他资金来源, 而责任准备金是其主要来源。
1. 对责任准备金提取的影响
以连续型保险金额为1的n年定期寿险为例, 责任准备金
可以看出, 随着利率的降低, 需要提取的保险责任准备金即保险公司的负债会升高, 同时保单持有人可能通过保单规定的选择权增加对保单的投入, 使得准备金增大, 寿险公司的负债随之增大, 从而产生偿付能力的危机。如果寿险公司没有充足的准备金, 就会造成偿付能力不足, 严重者则会破产清算。
2. 对现金流的影响。
在寿险公司对产品进行定价的同时, 通常会进行现金流的分析, 目的在于了解产品未来的盈余分布, 以达到预期的经营成果。
寿险业务的投资渠道狭窄, 根据《保险法》的规定, 我国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仅限于银行存购买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这一规定旨在保证保险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 减少保险公司投资的盲目性, 但是由于《保险法》规定的投资渠道期限普遍较短, 短期资产无法与长期负债相匹配, 存在巨大的投资风险。此外偶遇投资渠道狭窄、投资工具有限, 大量的保险资金无法进行有效的投资选择和风险分散, 投资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无法完全按照负债特点进行有计划的投资。
在某一时点上, 寿险公司的资产现金流与负债现金流的不匹配可能造成寿险公司的收益损失。寿险公司的负债期限较长利率敏感性较高, 寿险公司的资产大部分集中与短期固定收益型的资产上, 利率敏感性较低。由于资产的持续期短于负债的持续期, 使得负债的利率敏感性高于资产, 从而导致寿险公司面临短期资产到期后能否以足够高的价格再投资的风险。寿险公司的资产可以根据对利率的敏感程度不同划分为利率敏感型资产和非利率敏感型资产。当寿险公司预计未来市场利率上升是, 会主动增加利率敏感型资产的比重, 以获取更高的投资回报, 当预计未来利率下降是, 则进行相反操作。
由此可见, 利率的变动会对寿险公司的经营稳定性产生重大的影响。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 为了防范利率风险, 寿险公司有必要在利率波动的环境中运用必要的管理技术, 根据市场利率的变化情况, 通过策略性改变寿险公司的利率敏感资金的配置情况, 一方面保持资产的流动性, 一方面使利润达到并保持最大化以达到防范利率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韦生琼, 李静:利率波动对寿险经营的影响.[J]西南金融2006.6
[2]陈耀光:浅谈银行再次下调利率寿险如何因利差损.[J]中国保险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2
[3]李学军杜鹃:寿险公司的利率风险管理[J].中国保险2005.1
寿险公司利率风险问题 篇3
利率市场化指的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其由市场供求决定, 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 就是把利率的决定权交给了金融机构, 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 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 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 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自1996年, 人民银行《关于取消同业拆借利率上限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出, 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正式放开。利率市场化迈出了具有开创意义的一步。1998年, 鉴于银行间拆借、债券回购利率和现券交易利率实现市场化。2003年以来, 人民银行在推进贷款利率市场化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三步。2004年10月29日, 人民银行允许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2012年6月7日,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 自2012年6月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2013年7月19日, 经国务院批准,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 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最后到十八届三中全会, 全面深化改革文件中, 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提出。利率市场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二.利率与寿险业的相关分析
利率的市场化本身是一个市场逐步走向自由的过程。而近些年来, 利率的市场自由化, 使得对利率的直接管制已然不复存在。鉴于我国的金融体系、法律体系尚不健全。利率变动的频率与幅度都会增加。而寿险公司利用主要的负责—保费收入, 作为责任准备金, 并将其作为资产, 运用各种投资手段, 使其保值增值。主要体现为银行存款、抵押贷款、各种有价证券等。并且寿险公司的负责多为长期性的, 且利润的增长来源主要是利益差。因而寿险业的发展受利率无论哪个方向的变动, 带来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三.利率市场化给寿险公司带来的挑战
1、利率市场化增加了厘定费率的难度。
死亡率、经营费用率、预订利率决定寿险保单的费率。而死亡率在一定时期内是可以参考适当的生命表的, 并且具有稳定性。而经营费用率又是一个寿险公司可以控制的因素。利率的市场化, 使得利率的波动频繁又难以预测。于是保单费率就主要由利率来决定。利率的市场化后, 商业银行自主决定存款利率, 波动幅度大, 直接造成厘定费率的困难。一方面, 公司在保证自己有足够的偿付能力时, 又要能使投保人能够承受保费, 这就必然要求保险公司随时根据利率的变动来变更保费。另一方面, 保费的随意变动, 会直接影响投保人对公司的信赖。严重的话, 就会致使退保现象, 公司业务量萎缩, 进退维谷。
2、利率市场化提高了资金运用收益的不稳定性。
利率的市场化给寿险业的资金运用收益的稳定性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寿险时间长, 要完成寿险资金运用的基本目标, 就要求在完成对被保险人的给付义务前, 必须有一个稳定的资回报率作为保障。在原有利率体制的情况下, 寿险公司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银行存款来资金运用的基本目标, 并且规避一般意义的市场风险。但利率市场化后, 连银行存款的收益都变得不可预测, 资本市场上的风险巨大。这就对寿险公司, 如何调整投资方案, 运用风险管理方式, 确保寿险资金的保值增值, 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3、利率的市场化对保险公司开发新产品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目前我国的投资面还是比较窄, 金融体制还不健全。而且我国寿险公司的产品, 都是以储蓄型的为主, 极易受到市场利率的影响。利率市场化后, 寿险业的稀薄的产品机构, 难以抵御变换莫测的利率风险。寿险公司的经营和管理拥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 这就对寿险公司改变单一的产品结构, 开发新型的非利率敏感型的产品提出了迫切的挑战。
三、寿险公司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对策
1、经营机制的改进。
为了有效抵御利率的市场化, 保险公司的经营机制必须随之得到改进。对投资的开发与研究需要加强, 风险管理水平需要提高, 才能适应资金运用放款的限制。险种结构同时也需要优化, 收益需要提高, 保费厘定和内部核算机制需要改进, 电子化的管理需要引进, 才能对风险具备很强的抵御能力。
2、开发新型的寿险产品。
利率市场化下, 寿险产品单靠分红型产品和万能型产品是远远不够的, 这个时候创新型的产品不仅是取得市场竞争地位的关键而且能够有效抵御利率风险的冲击。
3、进行全面的风险管理。
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选择有效的风险管理控制方法, 使其成本控制到最小化。积极引入国外先进的定价模型和方式, 优化投资结构。运用现金流量的匹配和免疫法来对公司的资产负债进行管理。
4、设立专项准备金。
美国寿险公司会计科目就有一项利率准备金, 它能够吸收利率变化给保险公司带来的收益和损失, 就如银行里的坏账准备金。有效维持公众对保险公司的信任, 避免挤兑, 防止羊群效应。从而能够很好的抵御市场利率变动, 保证保险公司的良好经营与稳定的收益。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利率市场化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尽管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寿险公司自身的特点, 利率的市场化却给保险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先回顾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然后分析利率风险与寿险公司的密切联系, 并对寿险公司面临的挑战提出些对策。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寿险公司,利率风险,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林云飞《寿险预定利率市场化对寿险市场影响的分析》2013.07
[2]余军《浅析预定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寿险业的影响》2013
[3]张北清、熊丽琼《论保险业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2004.03
[4]陈静《利率市场化对保险业的影响及对策》2005.12
寿险公司利率风险问题 篇4
利率波动对寿险经营具有很大影响。人寿保险的特点是在保费收取和保额给付之间的时间间隔很长, 一般都长达几年甚至几十年, 在此期间, 利率会产生一定的变化。而寿险的费率由死亡率、利息率和费用率构成, 利率是计算寿险纯费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死亡率是按照国家指定的生命表设定的, 一般比较稳定;费用率可因内部管理的加强而得到控制;只有利率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如果在长时间内频繁波动、变化大, 将使寿险公司的利差率随之波动, 甚至形成利差损。其次, 保险基金的价值也会因其运用而随利率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一般而言, 市场利率升高, 保险基金增值就越多;市场利率下降, 保险基金增值就越少。因此, 利率波动对寿险经营影响重大。
我国寿险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曾经受到过利率风险的冲击。在过去, 中国寿险公司的资金主要存放于银行, 而且适用的是普通银行利率, 因此中国寿险业的利率风险主要来自于银行利率的波动。自1985年后, 由于严重的通货膨胀, 银行利率不断攀升, 寿险保单的预定利率相对较低, 由于储蓄的替代效应, 寿险的发展速度明显开始滑坡。在这种情况下, 寿险公司不得不提高寿险保单的预定利率。但由于寿险公司大量的资产限于投资政策不得不存放于银行, 随着近年来银行利率的不断下调, 利差倒挂就成了寿险业的心腹大患。如何减轻各寿险公司利差损的沉重包袱, 至今仍是困扰中国寿险业的难题。
随着金融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 存款利率必将市场化。利率市场化会通过影响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而影响产品的设计、开发、销售, 向中资寿险公司提出了新的课题。所以, 在当前的大环境下, 对中国寿险业的利率风险的来源、现状及其管理进行深入研究, 对于中国寿险业有效防范利率风险, 保证寿险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寿险业利率风险的来源
寿险业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受到利率变动的影响。
1.寿险产品的定价机制
保险精算原则是保证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任意时点上, 保险公司的所有收入与其所有支出的“期望值”相等。其中贴现过程中所使用的贴现率叫做预定利率。可见, 预定利率是决定保单价格的重要因素, 可以说预定利率是寿险公司在签单时对一次收取或分次收取的保费负有的保障的最低收益率。如果其它因素不变, 预定利率越高, 保费越低, 保险成本越高;反之, 预定利率越低, 保费越高, 保险成本越低。
可见, 保险费率是随预定利率而定的, 而预定利率大小是由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决定的, 同时投资收益率又是随市场利率而定的, 并与投资的范围及投资结构有关。由于长期寿险产品的保险期限太长, 要对未来这么长时间内资金运用收益进行准确预测几乎不可能, 一旦利率发生较大波动时, 则固定预定利率保单的预定利率的“不恰当”可能给寿险公司带来利率风险。有的分红保单和万能保单等投资类保险产品中规定有最低保证利率, 如果最低保证利率设定过高, 也会存在利率风险。
2.资产负债利率敏感性的不匹配
利率敏感性可用久期来度量, 久期越长, 利率敏感性越高。利率敏感性不匹配存在两种情况:
资产的久期超过负债的久期。此时寿险公司面临利率上升的风险, 因为利率上升导致资产价格的下降程度大于负债价格的下降程度;
资产的久期短于负债的久期。此时寿险公司面临利率下降的风险, 因为利率下降导致资产价格的上涨程度小于负债价格的上涨程度。
后者是一般情况, 尤其在利率水平下降的阶段, 寿险公司更是面临利率风险。
此外, 利率也会通过保单嵌入选择权 (如保单质押贷款条款) 及寿险产品的供求关系来影响寿险公司的利润。
下面用一个简单的实例来分析利差损的形成机制。假设某寿险公司设计了一份生存保险保单, 设定被保险人若在65岁前死亡, 保险公司不承担保险责任, 倘若其生存至65岁, 则按照其投保年龄的不同给付约定金额的生存保险金。为了简化计算, 此款保单不考虑任何费用问题, 保费为投保时一次性交付, 趸缴保费等于趸缴纯保费, 为100元。
设保额为S, 期限为n (n=65-x) 年的生存保险的精算现值E (Z) 的符号为nEx, Vn为折现因子, 在连续复利下, Vn=e-m, r为预定利率65-xPx为现年X岁的人活到65岁的概率。可以用以下简化的精算现值公式:
undefined
投保人一次性缴纳的保费相当于精算现值, 即nEx=100, 若投保人年龄为0岁, 则65P0=0.8182, 设预定利率为2.5%, 则V65=e-0.025×65则undefined依此类推, 得到此款生存保险在不同的预定利率条件下支付的保险金额。
经过测算, 可发现在预定利率为2.5%和10%的情况下, 保险金额分别为620.68和81293.28, 后者是前者的130倍!倘若保险人的预定利率为10%, 而投资收益率仅为2.5%, 那么在保险期满给付时, 保险公司就会出现巨大的缺口, 这就是寿险行业所面对的利差风险的直观体现。
三、利率风险管理的VaR方法
目前, 寿险行业比较流行的利率风险管理技术是免疫 (Immunization) 和资产负债管理 (ALM) 。这两种技术的原理都是通过匹配资产和负债的现金流使得整个资产负债组合能在保证最低收益的基础上实现利率风险的最小化。关于这两种技术的细节可查阅本文的参考文献, 下面着重介绍VaR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1.VaR的含义
所谓ValueAtRisk, 按字面解释, 就是“处于风险中的价值”。VaR这一缩写代表两种含义, 一是VaR数值, 一是VaR方法。资产 (或资产组合) 的VaR数值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 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下, 给定的资产或资产组合可能遭受的最大损失值。而作为一种测定方法, VaR方法就是使用合理的金融理论和数理统计理论, 定量地对给定的资产 (组合) 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做出全面的度量, 度量的尺度就是VaR值。
2.VaR值的计算方法
VaR的计算通常采用三种方法:delta-normal方法或叫做方差-协方差方法, 历史模拟法及蒙特卡洛模拟法。下面结合寿险业的实际着重介绍delta-normal方法。
Delta-normal方法假设市场变量是服从正态分布, 只关注市场变量对资产 (或资产组合) 的线性影响。下面举上文中使用过的例子说明这种方法。
在上文中使用了一个计算生存保险精算现值的简单公式:
undefined
其中nEx表示保单的精算现值, S表示保险金额, Px表示生存概率。设利率服从均值为0, 方差为σ2的正态分布, 期初设定的预定利率为r0, 保险金额为常数S0, 则该保单的期初精算现值为:nEundefined=S0×Px×e-r0n。在短期 (如两个月) , 生存概率Px可视为常数, 那么该保单的精算现值就只受到利率波动的影响。若短期内利率下降, 保单的精算现值将高于其期初值, 这是因为利率下降使得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会少于其预期, 从而保险公司必须增收保费以满足未来支付保险金的需要。因此可以用保单精算现值来衡量保险公司的利率风险头寸。
在③式中对利率r求导, 得:
undefined
则精算现值的VaR可表示为:
undefined
其中α1-c是在标准正态分布下概率1-c的分位数。
以上计算中只考虑了利率对精算现值的线性影响, 而没有考虑利率的凸性, 即非线性的影响。考虑了利率的凸性以后⑤式变为:
undefined
这时精算现值的VaR表示为:
undefined
四、结论
本文在寿险业利率管理的背景下简要介绍了VaR技术的原理及计算方法。相对于其他风险管理方法, VaR技术有许多优点。比如, VaR用一个具体的数值来描述风险, 简单易懂;其次, VaR技术有着广泛的适用性。它适用于绝大部分在市场上交易的金融产品。然而, VaR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诸多困难。比如, 我国目前还缺乏市场化的利率体系, 所谓利率风险实际上表现为宏观经济风险或货币政策风险, 这使得难以预测利率的波动;其次, 实际操作中, 通常是在RiskMetrics的框架下通过现金流匹配 (cash-flowmapping) 来计算投资组合的VaR。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完善的货币市场和国债市场, RiskMetrics的数据库中还不包括我国的相关数据, 这是我国从业人员遇到的另一个实际问题。
摘要:寿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受到了利率风险的影响, 如何有效地管理利率风险已是我国寿险业的一项紧迫任务。VaR技术作为一种流行的风险管理技术能否用于管理寿险业的利率风险呢?本文研究发现尽管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诸多困难, VaR技术在理论层面上是可以用来管理寿险业的利率风险的。
关键词:寿险,利率风险,VaR技术
参考文献
[1]朱卫星.论寿险利差损的影响及化解[J].保险研究, 2002, (12) .
[2]蔡黎.我国寿险行业利差风险分析.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 2007, (4) .
【寿险公司利率风险问题】推荐阅读:
寿险公司财务风险论文08-27
寿险公司11-07
寿险公司营运11-29
业务寿险公司管理08-30
利率波动对寿险的影响12-02
寿险公司内部审计研究10-20
寿险公司的财务管理07-24
《寿险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办法(试行)》11-20
寿险公司营销员收入、福利情况调研提纲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