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说写

2025-01-24

提高说写(精选12篇)

提高说写 篇1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小学生说写能力的培养成为一项重点任务, 这就要求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重视说写能力。训练和提高说写能力的途径有多种, 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 可以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通过在课文中穿插挂图、插图、剪贴画等, 把素材提供在小学生的面前, 培养说写能力的同时, 提高小学生观察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等。

二、重视低年级教材中图画, 培养听说能力

小学低年级教材的特点是图案多, 色彩鲜艳, 内容生动, 具备了图画书的特征, 这能够吸引低年级的同学来阅读, 但是学生自己阅读, 仅仅注意到鲜艳的色彩、漂亮的图案, 对于图画表达的意图以及放在教材中的作用需要引导才能理解。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教材图画, 充分利用其来组织教学。课文中插图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等特点, 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 作为一名低年级语文教师, 我在教学时一直很注重充分、有效地发挥课文中插图的作用, 来积极培养学生理解、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 利用图画教学的过程。

1. 看图听故事, 激发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 知识储备信息少, 通过干巴巴的讲解效果很难达到, 儿童喜欢鲜艳的色彩, 喜欢图画, 喜欢听故事, 我们可以边看图边讲故事来吸引儿童。举例:小学语文课本第二册中《司马光》一课, 可以引导学生看看图画的大意:图中有几个小朋友?小朋友在干什么?图画点引得差不多了, 将故事情节说给同学们听。然后导入新课, 让同学们带着浓厚的兴趣读课文, 调动了同学的积极性, 增强了学生记忆。

2. 看图说话,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看图说话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项目, 通过指导学生看图, 观察图中的人物、景象组织成语言表达出来,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低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书本不久, 这就需要引导着看图。教学时, 我会带着学生一起走进图画, 打开学生们想象的翅膀, 真切地走进图画, 把图画表达得更真切。比如当学到第三册《秋天》一课时, 分析课文中的秋天图。我带着学生观察图画, 首先引导学生, 教学生从上到下、由远及近观察图中的景物, 然后启发学生们想象景物的样子。最后, 我让学生读读课文, 看看文中是怎样写这些景色的, 让他们说说文中哪些词语是写秋天优美景色的, 你想到了哪些词语。“瓜果飘香”“春华秋实”“五谷丰登”“收获”“丰收”“金灿灿”等许多优美的字眼都会汇集到课堂上, 不仅分析了图画, 学习了课文, 而且扩充了学生形容秋天景色的词汇, 这就是我引导学生看图说话的过程。

当然, 学生们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根据教学大纲要求, 小学生从一年级就要开始培养看图说话的能力。逐渐由说一句话到表达成几句连贯的话, 到段, 再到具体、详细描述, 掺入感情色彩, 循序渐进, 逐步提高, 为写作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

3. 看图写话, 培养书面表达能力

课堂教学中, 不仅要求学生会说课文中的插图, 还要练习学生的写作能力。图画作为辅助写作的工具, 在学生初步掌握些字、词以后, 可用多媒体或者挂图做成背景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写几句话, 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总结

低年级是培养儿童语言由简单向连贯过渡, 语言逐渐由口头向书面化转变的重要阶段, 同时, 也是智力发展和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 在低年级学生说写能力的培养上要更加注重插图的使用, 不断提高学生的水平, 使学生终身都受益。这也是低年级教学的主要目的。

参考文献

[1]武怀玲.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低年级识字方法心得[N].延安日报, 2010-01-14 (5) .

[2]雷有艮.小学探究性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7.

提高说写 篇2

今天是小叔和三妈的生日,每年的今天我们一大家人都会相聚在一起,给他们两个寿星过生日。

母亲带着我们来到三妈家小区旁边的一个酒店,进到酒店里,接待员阿姨就对我们走来,问我们是有预定吗?母亲对那阿姨说:“上海厅在几楼。”阿姨说:“在四楼。”母亲对阿姨说了“谢谢!”我们就直接坐上电梯到了四楼找到了“上海厅”。一进去看,里面很大,饭厅和接待厅是分开的,而且饭厅上面还有一个阁楼,阁楼上面是可以用来打牌的,其他人都还没有到,只有三伯和一个叔叔在接待厅说话。

我就和妹妹在阁楼上玩起了游戏,没过多久大家都来了。我们就开始吃饭了,在吃饭的时候我们大家都很是开心,我们小孩子一个个都对三妈和小叔说了祝福语。吃完饭,大家为他们准备了蛋糕,为他们唱了生日歌,我们小孩唱得最卖力了,就在这时酒店的服务员还为我们大家献上了一首朝鲜歌,虽然我听不懂歌里的意思,但听着她唱的歌声和曲调很是好听,今天真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提高说写 篇3

关键词:说、写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讲评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际、沟通的重要工具。小学阶段是人生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机,从刚入学起就打好说话的基础,顺利完成从说到写的过渡,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因此,在整个低年级阶段加强语言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基本任务,把通过观察、发展儿童的形象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放在首要地位,。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由于其年龄和认知水平有限,可通过训练说话写话能力来发展语言。

一、低起点,有坡度地练说练写一句或几句完整通顺的话。

低年级学生识字量有限,会说不会写,使书面表达的能力受到了阻碍。为此,我教他们用汉语拼音做拐棍,要说的话用汉语拼音写下来,提高他们写的兴趣。首先介绍他们自己家庭的成员,家庭住址等。班里几乎所有同学都能介绍得很清楚。接着教他们讲心里话:“你喜欢我们学校和我们班集体吗?”“你喜欢老师吗?”“你有什么话想对老师讲?”等等一系列贴近他(她)们小小心灵的问题。孩子们一看,能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是多么快乐!汉语拼音用处可真大呀!群情振奋,自然写欲望也就强烈了,有的孩子还给老师给爸爸妈妈写他们的心里话。我也顺着他们的情绪,加因势利导,紧抓不放,也用拼音给他们写回话、评语等。如:“lǎo shī xiāng xìn nǐ huì zuò de gèng bàng”等等。这样一来促进了孩子们提前读写。别看他们小,写出的内容可丰富了。事实证明,这种做法为孩子们提前写话打开了闸门。在孩子们学完拼音,利用汉语拼音识字时,为了巩固所学汉字,并同时巩固汉语拼音,我采取了这样的做法:用当堂学的生字先口头组词,再用词口头造句,然后将自己造的句子写出来。写句时,会写的、学过的字一定要使用汉字,不会写的字则用拼音代替。这种拼音夹汉字,汉字夹拼音的方式孩子们很喜欢,写句的劲头更大了,不但巩固了所学拼音和汉字,而且提高了造句能力。进入二年级,学生的认识能力提高了,语言表达到了一定程度,我们就可引导学生由原来的说写一句话,扩展为说几句话或是一段话,在引导过程中,我注意做到先说后写,说话时,注意培养学生表达有序,用词恰当,语句通顺等能力;写话时,要求学生按自己所说的内容,顺序写下来,怎么说就怎么写。值得注意的是:一句话要说得完整,几句话组合在一起,就要注意前后的连贯性。起初学生在看图说话时,往往看到什么就说什么,如,看到一幅春天的景色图时,儿童们说:“有树,有燕子,有花,有草。”一点儿也没有条理,以后我让学生看图时,就给他们提出几个问题:“大家用心看这幅图是表示什么时候(或季节)?什么地方,图上有哪些人(或东西)?他们在做什么?一件一件地说,说清楚了一件,再说一件。”

二、采用多种方法,灵活多样,加强说写训练。

1、创设情境,进行说、写训练。

有位伟大的教育家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直观、形象的东西更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创设良好的情境对于低年级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人类语言的源泉是生活,有了生活才有了语言。儿童从婴儿期的牙牙学语到学会说话,没有老师也没有教材,完全是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会语言。作为老师,要顺应这一规律,有意创设一些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真实有趣的情境中,把认知与情感巧妙结合,让学生乐于表达、有话可说。在口语交际《打电话》中通过表演创设情境,使学生懂得打电话的礼节,讲话时面带微笑,声音不要过高,自觉运用“您好”、“再见”等礼貌用语。

2、贴近生活,以此为源进行说、写训练。

贴近学生生活,学生乐于写,有的可写、爱写。如:今天我们班得了一张奖状;越野赛取得了好成绩,大家都很高兴。再如:今天我学会了跳绳,我特别高兴,老师还鼓励我呢。

以画启思促写,大胆想象,挖掘情感,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我让学生走进生活去观察、去自由发挥,把看到的画下来、写下来,但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来。如在教学《画家乡》时,我也让学生画自己的家乡,写自己的家乡。其中有一位学生画家乡画得很不错,写得更令人欣喜:我的家乡虽然没有大城市的高楼大厦,没有那么多的小汽车,但是我爱我的家乡。我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有用的人才,再把我的家乡变得比大城市还要棒!学生能写出自己的心愿,道出真情实感,着实为下一步的习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3、运用固定句式模仿写句子

在培养学生写句子能力的同时,要逐渐培养学生会写完整的话。低年级的孩子不懂语法,更不能过早地向他们讲语法,那么怎样才是一句完整的话呢?我就告诉他们:完整的话就是说话的时候,一定要告诉别人,你说的是“谁”?是“什么?”“他(它)们怎么样了?”“干什么?”等等。在学生们明白了“完整话”的概念后,我就让学生根据固定的句式仿造句子,进行模仿说话训练。例如:(1)句式:“谁+干什么。”教师举例:小狗在玩耍。学生模仿练习:①小白兔在吃青草。②小朋友去上学。(2)句式:“时间+谁+地点+干什么。”教师举例:清晨,爷爷在广场上练太极拳。学生模仿练习:①晚上,老师在灯下批改作业。②星期六下午,我到运动场看足球比赛。(3)句式:“什么样的谁+地点+怎么样地干什么”教师举例:可爱的小猫在草地上翻来滚去地玩皮球。学生模仿练习:①胖乎乎的大熊猫在山坡上津津有味地吃竹笋。②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欢快地飞舞。

经过课堂上大量地反复练习和课下一段时间的写话训练,并放手让学生评议。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普遍提高。

三、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延伸课文内容,进行说写训练。

教材中所选的课文题材广泛,内容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在教学中,将课文延伸,就可成为语言训练的材料,也可锻炼学生的想象、实践、创新能力。如在学了《小松鼠找花生》一文后,孩子們都争先恐后地要告诉小松鼠花生在哪里?怎样才能找到花生?这样一来,学生的想象闸门被打开了,兴趣也浓了,有好些个学生还续编了故事呢!又比方在学习了《王二小》后,我让学生搜集有关小英雄的故事,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找来了不少相关内容,如《小兵张嘎》(嘎子)、《闪闪的红星》(潘冬子)和《小英雄雨来》(雨来)等,这样既丰富了知识,在交流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对这些小英雄的崇敬。如此种种,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显示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话能力。

四、重视批阅讲评,激发学生兴趣。

讲评写话时教师要本着让写话充满快乐,使学生愿意写乐意写的原则,抓住重点,不要去找枝枝节节的问题,要抓住每次写话训练中全班学生共同的主要的问题来讲评。尤其对写话水平较低的学生更要看到他们的长处,看到他们的进步,哪怕是点滴的进步,也应找机会适当的当众加以表扬,使他们增强自信心,愿意进一步努力。写话训练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教师要持之以恒一点一滴一步一个脚印地引导学生扎实基础,逐步升级。

综上所述,我认为有坡度地训练低年级学生说话写话,既激发了他们与人交流的自信和愿望,又训练了语言的流畅性、连贯性、准确性;既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各种有益的教育,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要求。因此,只有在低年级加强学生说话、写话的训练,才能更好地与人交际、沟通,才能更扎实学生习作之路的第一步!

提高说写 篇4

1.发展 聋 生 口 语能 力 的教学研 究 现状

由于很多语言学专家认为儿童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是到5岁,聋生言语能力训练最有效时间大约是12岁之前,大约就是聋生四年级时,之后进行语训,效果不佳,转而注重发展学生书面语表达能力培养。 所以语言康复实施和对学生说话教学的研究基本停留在小学四年级之前。 1981年广州聋校在二、三年级中挑选听力康复较好的学生,课后进行语言训练1986年广州聋校在全国率先开始学前聋童听力语言康复工作。 1993年后广州聋校一到三年级全面开设语言班训课,之后又设置了语言个别训练(组训),尽可能利用聋生残余听力,借助助听器等设备,发展聋生说话能力、听(看)话能力。 在学龄阶段,聋教育者的主要工作是发展他们的语言运用和语言能力,并非强调发音清晰度。 但和大多数聋校一样,广州聋校对四到六年级的口语教学研究还很欠缺, 基本停留在研究学前阶段早发现、早康复;听力检测;助听器配制;小学低年段学生的说话训练。

2.发展 聋 生 书 面语能 力 的教学研 究 现状

聋教育专家季佩玉老师在1986年就提出“从说到写,说写并举,以说为主导”。 21世纪初更明确提出小学低、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目标程序理论:低年段语文教学:医教结合、强化口语、学词学句、说写并举。 中年段语文教学:强化口语、段的训练、读写并举。 “从说到写,说写并举,以说为主导”是把说写紧密结合到一起,目标是让聋生通过说写得通顺。 不过他当时是提倡在小学低年段说写并举,而对四、五、六年级重在“读写并举”,即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通过增加阅读量,积累语言帮助学生写作。 可见当时他并没有把“从说到写,说写并举”的方法运用在四到六年级中, 而在这一阶段同样可以通过说话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2003年广州聋校开展了 “ 聋校低年级 ‘ 强化口语 、 说写并重’语文教学模式实践研究”,在他们的课题报告中提出:“有声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 可惜大部分聋童的发音说话得不到肯定和鼓励,长期缺乏‘强化口语、说写并重’训练,‘不会说不会写’、‘会打(手语)不会写’、‘会说不会写’等现象相当普遍。 ‘强化口语,说写并重’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聋生残存听力尊重聋生以目代耳的学习特点, 遵循人类学习语言 ‘听说读写’的基本规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配合,促进聋生语音思维形成和语言内化,促进聋生书面语言能力形成,最终形成聋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不过在2007年之前,该校对四到六年级的写作教学还没有强调“说写并重”。

二、聋校说写教学存在的问题、原因

1.聋 校 说 写 教 学 存 在 的问题

(1) 重写轻说 。

很多教育专家虽然认同能培养聋生一定的说话能力,但因为生理残疾所限,说话要求不可过高,最终衡量标准只能看他的写作能力,所以并不很看重对聋生听说习惯的培养。 另外大多数聋教育者都认为聋人要融入主流社会,与正常人交往, 必须掌握书面语。 书面语对聋童来说是更重要的,因此,更重视发展聋生的书面语,教师和学生都没有重视说话训练.

(2)教材脱离学生实际 。

语文课一些篇目或教师选择的写作内容离聋生实际需要相去甚远,聋生学过之后,生活当中用不上,下课后大部分还是喜欢用手语与同学交谈,使他们缺乏课外运用语言的机会。

(3)聋生缺乏主动学习 。

聋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以被动接受方式为主,聋生的探究学习只是一纸空谈,影响他们语言能力的形成。

(4)聋生不习惯听 (看 )。

在聋校高年级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一种现象, 就是教师的指令学生不及时执行。 如让聋生翻开书到第几页。 这么简单的指令如果不配合书写或者逐个提醒,只靠教师说,要说五到六次才能让所有同学执行,说明聋生基本没有养成听看话的习惯。

2.聋 校 说 写 教学 存 在 问题的原因分析

(1) 理论上的原因 。

过去对四到六年级说写教学的研究并不充分, 关于说话教学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 聋校教师普遍认为对四到六年级聋生进行说话教学成效不高,于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课文讲解中,培养聋生语文知识、阅读分析能力、写作能力。 而对聋生写作教学,大多数教师指导作文时不讲清楚过程和方法,普遍采用的写 作教学模 式是 “教师指导———聋生写作———教师修改———聋生誊写”。 这样训练出来的聋生非常古板,考试前背诵几篇平时写过的作文,所以看起来考试成绩不错,但聋生写作能力并没有提高,如果换个题目,或者离开教师的指导,许多聋生不知所措;离开学校这个熟悉的环境,大部分聋生基本不会主动运用语言与正常人沟通。

(2)过去课程设置使学生缺乏说话 、聆听的机会 。

过去在聋校四到六年级没有设置沟通与交往课, 使学生在课堂上说话的机会非常少。 语言教学的重任是由语文课承担,但教学语文课时,一般都是为了应付考试,侧重于知识传授,并且由于受到班级教学、教学计划、进度等因素的制约,导致聋生在课堂上得不到足够多的说话、聆听训练,聋生缺乏积极引导,很难养成说话习惯、聆听习惯,更不要说让他们养成由说到写的习惯。

(3)过去教材使用使听说练习和写作练习时间不够 。

2003年之前广州聋校还是使用聋教版9年义务教育教材 ,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聋人可以读高中、上大学,于是只有小学语文水平的学生需要参加全省聋人初中升高中的联考,结果自然不理想。 2003年后为了提升学校升学率,满足部分聋生上大学的愿望,为了让聋生回归社会时具有更高学历,掌握更多技能,许多聋校在小学阶段使用普通小学的教材。 但语文课课时不变,教材难度突然加大,老师没有足够时间花在写作引导和句式练习上,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聋校语文教师只能放弃语文教材中口语交际训练, 写作题目尽量简单化,一般是根据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学校开展的活动由任课教师命题。

三、提高聋生说写能力的具体措施

1.沟 通 与 交 往 课 提 高学生 说 话 能 力 的方 法

(1) 听的训练 。

A.听 (看 )自己的名字 。

B.听 (看 )写上一堂课学过的词语 ,或者语文课刚学过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复习巩固训练。 四年级以听词语为主五、六逐渐过渡到短语、短句。 刚开始训练可以对一些能力较差的学生提供拼音或手语提示。

C.听同学发言 ,做出反应或评价 。

这个环节一般在写完片段后请同学上台读(讲)自己的作文,其他同学给予评价或提问,发言者要回答,形成对话、交流的氛围。 然后比一比谁说得最好, 让学生听完后选出最好片段,再读一读、抄一抄。

(2)说的训练 。

A.看图说话

对四年级学生一般出示一幅图,让学生抓住人物、地点时间等要素练习说话, 说之前可以给能力较差的学生一个模式套用,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在做什么,怎么做,学生构思完成后轮流上台来说。 这个时候训练其他同学养成聆听、及时反馈的习惯。

对六年级学生多进行口头作文。 可以给出复杂一些的图片或者命题口头作文,先让学生先构思,再上台说说自己打算怎么写作文,第一段说什么、第二段说什么。 说之前教师要做好辅导、引导和指导工作,根据学生能力、层次给予框架或结构提示。 一开始学生可能不适应这种口头作文方式,说的句子不多,但坚持不断练习后,学生从只能说三两句话慢慢到段通过两、三年训练,学生普遍发现说比写容易,说过以后再写会容易得多。

B.创设情境

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情境创设,修正、塑造相应行为。 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口语交际情境,实现从听到说的转变,实现从观众到演员的转变。 引导学生在特定环境中真实地进行语言交际。 如学习“过春节”这个主题,可以假设王同学去李同学家拜年的情境,教学生每个角色应该怎么说。

C.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

也许是因为失去了声音,聋生有强烈的表演欲望,表情特别丰富。 我从教十几年,观察到大部分小学阶段的聋生在学校文艺汇演中,都会竭尽所能地表现自己,如元旦文艺汇演、国庆汇演、六一汇演……各班编排节目和表演节目,大胆使用各种自制的道具,一边说一边演,即使看起来有些滑稽可笑,也不在乎。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主题把班里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课堂上或两人一组对话;或三人一组表演故事、童话……

2.沟 通 与 交 往 课 提 高学生 写 作 能 力 的教学方 法

写作教学主要是语文课的任务, 沟通与交往课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有自己明确的任务,但它能为写作训练服务,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沟通与交往课的一些教学方法能促进聋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1)片段描写 。

沟通与交往课能配合语文写作课进行一些片段写作。

沟通与交往教师在制订计划时会跟随语文进度, 根据语文作文教学内容安排某些片段的写作训练。 在语文课写作教学之前,沟通与交往课会进行片段写作训练。 如语文课将教学生写人物, 沟通与交往课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人物肖像描写片段训练,仅写一个人的外貌,难度较低,学生能把这个片段运用到写人物的作文中。

(2)创设情境 ,先说后写 。

沟通与交往可以根据各单元作文写作需要和主题单元内容创设情境,让聋生在情境中说话、对话、表演、表述。 互相交流后,聋生内化形成自己的语句,最后写出几句话或一段话。 这种习惯培养非常重要, 将促使聋生在语文课上写作文时运用“以说促写,先说后写”的方法,经过这样训练,聋生写出来的句子因为有口语思维在引导更通顺。

(3)个别评价 ,鼓励写作 。

沟通与交往课的教学任务相对语文而言不算重, 课堂上教师有时间关注全体聋生, 能让大部分聋生轮流到讲台上讲、演、读、说,能当面批改学生写出的小片段。 教师能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能力给予评价。 学生更容易得到肯定, 增强自信 心 ,不断锻炼 胆量 ,在听 、说 、写 、交流过程 中逐步强化语言能力。 如果将来写作时遇到类似题目就可以大胆地写。

(4)反复练习 ,巩固记忆 。

沟通与交往课要写的内容不会很多, 有充分时间让学生说完、听完才写,写完了再让学生朗读、交流,教师批改后再写一次。 有些能力差的学生抄完一次后还可以背诵、默写下来。 经过反复训练,不断巩固,多次练习,学生得到一些进步和成功,逐渐消除畏难情绪,渐渐把作文中的句子写通顺。

四、结论

看读说写——《秋天》教学设计 篇5

《秋天》是第三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看图学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描绘了秋天美丽的景色和勃勃生机。课文配有一幅生动有趣的插图。根据看图学文的特点和低年 级儿童的年龄特征,本课可以通过“看”、“读”、“说”、“写”进行教学设计。

一、看——了解图意

“看”,就是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使学生弄懂图意。可先让学生从整体上看图,说说图上都有什么。再按照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的顺序指导学生观察图上的景 物,说说天空、云朵、稻田、梧桐树的样子;燕子、小鱼、蚂蚁都在干什么。这样教给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有助于提高他们口头表达的条理性。最后 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秋天?学生答出稻子成熟和树叶变黄往下落这两点即可,至于秋天的天空显得更高更蓝一点可在课文中进 一步说明。

二、读——弄懂课文

“读”是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读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多读的目的在于将课堂的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感悟领会课文。本课可采用多种 方法指导朗读。

1.听读。学习课文之前,可安排学生看课文听录音或听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听力,让学生受到录音或教师朗读的熏陶。

2.自读。自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读通、读熟课文。在学生自由读前,要提出要求:(1)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不丢字,不加字。(2)读的过程中遇上难读 的句子可作记号或随时请教老师。(3)读通课文后,标出自然段序号和划出生字。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难读的字和较长的词组,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注意。

3.细读。所谓细读,就是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边读边进行字、词、句、段的训练。这一步是以“情”贯穿的读。课文一、二段可让学生找出表示颜 色的词。“蓝”、“白”、“黄”是秋天的色彩,描绘出秋天碧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一望无际的成熟的稻田,真是秋高气爽,丰收在望。这时教师可问:哪些词 应该重读?为什么?这两段应带着什么样的感情去读?使学生明白面对秋天这美丽的丰收景色,我们应用高兴的、赞美的语气去读。

课文三、四段,可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引导学生朗读。这三个比喻句都与小动物有关。一是“小鱼藏在树叶底下,……”,二是“蚂蚁爬到上面……”,三是 “稻田那边飞来两只燕子……”这三句话把动物生动活泼的画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为草枯叶黄的秋天增添了不少生机。读这一部分时,要读得亲切活泼。“游、藏、爬、跑”等几个动词要重读,“伞”、“运动场”、“电报”这几个喻体前要稍作停顿。

4.赛读。经过教师的指导,多数学生能读熟课文。这时,可安排学生分组比赛读,每组选出最好的同学再比。读完后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以调动 学生的朗读兴趣。在读熟、读出感情后,可再进行背诵的练习。

三、说——训练表达能力

“说”这个环节可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在看图时,让学生用完整的语句说图上有什么。在讲读课文时,可结合课后习题让学生比较每一组的两个句子有什么 不同。如(1)“蓝天上飘着白云”和(2)“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这两句比较时,先让学生说说这两句的不同,再说说加上“高高的”和“几朵”有什么 作用。在句子的比较中使学生认识到说话要说得具体生动。课文结束后,可问:除文中所说秋天的特点,你还从哪些地方知道秋天来了?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感受以 及课外观察所获得的知识来回答,既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写——强化课堂练笔

体验说写,品享写作 篇6

关键词:能说会写;有感而发;品享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104-01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把小学作文定义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和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从这里我们了解到小学写实性过程就是以“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和亲身经历的事情”为内容,以“恰当的语言文字”为形式进行练笔的过程。

一、体验能说会写

口语是人与人之间交往不可少的。口语交际,更是小学语文课本中几乎每个单元都有的训练内容。它与作文训练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只不过是形式不同罢了。教师善于为学生创设一个说的环境,让学生有说的情境、说的机会、说的欲望。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看,学生的本性是爱表达,也爱表现自己的。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他们在家是中心,得到来自各方的关心和爱护,“说”在他们的生活中是个主体,因此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具备先决条件。与作文比较而言,它要易于作文。因为除哑巴之外,谁都不能不说话。一般的说话不像作文那样需要审题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平时说话只要能围绕一个中心说就行,一句话可以,几句话也行。所以,在语文教学时,就要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说话。其形式可以是同桌间相互说,小组轮流说,全班抢着说。为练学生当众说话的胆量,要鼓励学生上课发言上台说,说出的要让全班同学都能听清楚,听明白。这样训练,虽然起初有些难,也会耽误一些时间,但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口语能力将会大大提高。学生也从敢说到能说,从能说发展到会说。不要忘记在每次说完后,还要让同学们把自己说的有条理地写出来,并反复修改文句,直到语句流畅、条理清楚为止。这样下去,一篇篇优秀作文就会脱颖而出。这样,学生也就变得能说会写了。

二、尝试有感而发

作文是很多小学生比较害怕的功课之一,如何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就要让他们发现身边的事物开始,有感而发。以一次以《感恩》为题目的作文为例,我用一节课设计一个“实话实说”为主体的节日,让大家大胆的说,去观察和发现,让他们以此感觉写作文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老师:“同学们,今天我要大家写一篇关于《感恩》的作文,但是,在写作文前,我把课堂交给大家,来一个实话实说的课堂节目,我相信在大家的成长历程中,肯定有一些事情曾触动过你的心灵,让你感动不已,不能忘怀。今天,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一次吐露心声的机会,请同学们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刚开始同学们比较害怕,于是我先引导性的说说自己:“老师自己比较感恩的就是我自己的父母,在他们用心的培养下,我完成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大家的老师,虽然不是知名的教育家,但是,我用心关爱着大家,传授我所知道的知识,我已经很满足了,所以要感谢自己的父母,那你们呢?”同学们就陆陆续续的开始说他们的故事。其中要允许学生说错话,鼓励学生说真话,要求学生把自己的经验、最个性化的东西充分表达出来,这堂课,我个人理解就是让学生打开心扉,把他心里想到的、经历过的触动心灵的体会充分表达出来。

为使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可以带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区,走进城市,在生活这个大课堂里学习课本里没有的东西,感受课堂中难以感受的情感,去体验自然的神奇,人情的冷暖和城市的喧嚣。春天,让学生去河畔看“依依杨柳青青草”,来一场咏春诗词朗诵会;夏天,让学生去湖边观“接天莲叶无穷碧”,品万物郁郁葱葱的勃发;秋天,让学生去郊外“望天上云卷云舒”,漫步万顷良田千层浪的田间,感受农民伯伯丰收的喜悦;冬天,让学生登上山巅,去“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壮丽山河……让学生用眼去寻找美,用心去发现美,用身去感受美。有了观察和体验,孩子们就会有感而发,写出来的作文自然也就有血有肉,丰富多彩了。

三、品享写作之乐

每次作文后,首先为他们批改,在客观纠错的基础上尽量鼓励,等级就高不就低;再发到学生手里,让他们自己读几遍,自己再改一改;然后相互传阅相互修改;最后就是集体欣赏。这最后的集体欣赏可谓场面热烈,群情激发。先让那些受到肯定并信心十足的同学念自己的作文,这时候教室里总是朗朗的阅读声和经久不息的掌声交替出现。真是作者喜,念者喜,听者喜。有的为学生新颖的题目叫绝;有的为学生精湛的选材立意喝彩;有的为学生遣词造句的优美惊叹。这是劳动的快乐、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再加上品尝的快乐,营造出和谐的作文教学氛围。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激起了,作文就不是一件难事了。教师再通过自写下水文,引导摘抄积累好词好句,学习优秀的范文,相信学生会觉得作文是乐事,是趣事,由此提高写作水平便不再是一件难事了。

因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太深,不少老师仍存在着那种“穿新鞋走老路”的错误倾向。而且这种倾向在作文教学上尤其明显,让学生承受着许多的无奈和痛苦,而这一切归根到底是由我们教师造成的,正是我们没有深入地了解学生,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不关注学生的发展,只在乎学生的分数,才使作文教学之路举步维艰。我的经历告诉我:给学生作文的自主权,作文课就会充满生机,给学生自由的天地,我们的新教改之路才会越走越宽。愿新理念的激流流进每个人的心;让我们守望明天的美好的教育,守望教育的美好的明天。

实践表明:作文不是一座高不可攀的大山,它是人心灵的伙伴——随心儿放飞,为心灵而歌。作文是快乐,是倾诉,是交流,是创造,是创新,更是最惬意的享受。享受作文就是享受快乐、享受生活。

参考文献:

[1]巢宗祺等.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周庆元. 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5

让学生轻松快乐地说写 篇7

一、特色日记, 记录学生生活

写日记是记录学生在生活当中所见、所闻和所感的一种方法, 能真实地再现学生生活, 敦促学生“用我口说我心, 用我手写我口”, 能够表达真情实感。

1. 录音日记。

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先导和基础, 是内部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桥梁。想得清楚, 说得清楚, 写出来就明白。低年级的小朋友不仅有强烈的表现欲, 而且也有很强的表达能力。他们观察世界有独特的视角, 对事物奇异的想象也常使大人自叹不如。但由于受识字、写字量的限制, 他们不能很恰当地运用书面语言描绘多彩的世界, 于是我让每位同学都准备了一盘磁带, 通过录音的形式, 把一天中印象最深的事说出来。这就促进了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交替发展, 以学生已有的占优势的口头语言带动书面语言的发展。

2. 配画日记。

这是图文并茂、饶有兴趣的一种写日记的方法。在许多时候, 孩子们根据生活中的感受和体验, 已有了自己的思想、观点、情感和想象, 而他们语言文字相对缺乏, 驾驭文字的能力也相对稚嫩, 这时如果让他们为日记配上一幅画, 就能促使他们充分地展示精彩的内心世界。如色彩鲜艳的一朵小花、一片绿叶或是一只小动物, 都能激起小作者极大的热情和兴趣, 而这些素材正是来源于生活, 作文与插图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3. 读写日记。

读写日记就是读文写话结合, 可以使学生与文本, 学生与作者再度对话和交流, 在思维的碰撞, 心灵的共鸣之下进行再创作,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我经常为学生设计一系列“把书籍作为日记的跳板”练习。如在学完“多彩的春天”这一组课文后, 我引领学生说:“‘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天让大地变得生机勃勃, 到处一片新景象。快拿出你的笔, 也来描绘一下这万紫千红的春天吧!”学生兴趣盎然。他们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积累下, 把春天描绘得淋漓尽致。

二、活动体验, 丰富学生生活

体验是学生通过自身经历和实践获得真实感受, 形成知识和能力的一种内在活动。而现实生活中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能使学生产生不同的感受和体验。那我们就应该多为孩子们创设这样的空间, 为他们提供说话、写话的源泉。

1. 动手操作。

在班组里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小制作、小发明竞赛, 让学生联系生活的一些具体现象和问题, 开展动手活动。我引导学生把构想的过程和实践经过, 通过口语表达或是以写话的形式描述出来, 把做做和写写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自己动手操作, 他们不仅把过程描述得完整而有序, 更让他们知道了生活中处处有作文。

2. 开展活动。

日记仅仅写实, 这还不能达到目的, 但又不能过高、过急地要求, 于是我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一些全班性的活动, 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真实的感受。如开展“争当校园卫生标兵”活动, 要求同学们做一件保护校园卫生的事, 把事情的经过写下来。由于学生有了明确的目的, 也注意了做的经过, 所以把事情描写得既真实又完整。让学生养成用心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习惯, 从中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那么他们在习作中也就有的写了。

3. 参观游览。

带领学生走出课堂, 去参观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 游览风光秀丽的旅游区, 带他们去感受春天泥土的芬芳, 倾听鸟语虫鸣、细雨绵绵;观看夏天绚丽的彩虹, 赞美秋天的硕果累累和冬天皑皑白雪的纯洁无暇。如此丰富的生活阅历、充实的内心感受, 不都是习作的素材吗?

三、放飞想象, 拓展学生生活

秦牧说过:“想象是一副能使思维飞翔起来的翅膀。写好想象作文, 对于开阔视野、丰富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大有裨益的。”想象是创造力的翅膀。它能创造新的形象, 但它的内容却都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

1. 看图想象。

看图写话, 首先要求学生观察, 在此基础上, 才能展开合理想象, 引导学生说出图画隐藏或暗示的内容。比如画面中学生观察到天空中有一群鸟儿在飞翔, 树上的树叶都黄了, 几名戴着红领巾的小朋友穿着较为厚实的衣服正在扫落叶, 通过这些信息, 学生就能说出这是一幅秋天的风景, 说出一句句有秋天景致的话语。

2. 课文延续。

在我们学习的课文中, 有许多课文都会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这恰恰为学生提供了说写的机会。如学了《胖乎乎的小手》这篇课文, 引导学生想, 兰兰长大了以后, 她的手还能做什么呢?在想象的练习中, 想象是溶剂, 真实是溶质, 作文就是溶液, 只要是学生自己写的东西, 就应是真实的生活反映。

激发兴趣, 让学生走进说写乐园 篇8

一、注意规范学生语言, 注重说话练习

在教学中要注意规范学生的语言。首先,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有话可说, 为学生创设一些吸引学生的情境, 让他们说说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逐渐使学生有话想说, 有话愿意说。其次, 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语言训练, 低年级学生说话口语化严重, 引导学生在教学中不断规范, 逐步增强学生说规范话的意识, 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再次, 学生体会文章表达情感, 这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通过小组交流等形式, 把理解语言与体会思想感情紧密的联系起来。例如, 在学习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自己去吧》这一课时, 以“自己学会了什么本领”这一问题线索, 让学生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这一环节的安排给学生创造了表达的氛围, 不但激发了学生说话的兴趣, 还激活了学生的联想,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表达, 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事情中体会到自己一天天长大, 要从小树立自立的思想, 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学生以自己真挚的语言相互交谈着自己的感想:他们说到:1.不要再给我穿衣服了, 妈妈我已经学会自己穿衣服了。2.奶奶不要再来接送我上学了, 我会和小伙伴一起安全上学回家了。3.妈妈不要为我洗袜子了, 我自己能洗干净。4.妈妈、爸爸我不是小孩子了, 我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语言不仅仅是工具, 而且还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 一种心灵的颤动, 而训练学生的语言, 使其思考有一定的思路、表达时又有一定顺序, 也是不可缺少的, 在本环节中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讲自己学会了什么本领的时候, 按照课文的形式来表达即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使语言和情思达到统一。

二、深化教学目标, 重视写话训练, 激发写话兴趣

(一) 巧用学生的说

课文教学是听、说、读、写的活动, 课堂上少不了说的练习, 因此, 根据学生的说, 可以顺势让他们写一写“说”为“写”铺设平台, 以此降低写的难度, 为“乐写”打下基础。

例如,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影子》时利用“为什么说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作为教学的起点, 让学生看图读文圈画, 哪些句子表现了影子和黑狗有相似的地方,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影子的特点。这些关于“影子”的知识激活了学生的好奇, 也正是对学生进行练笔的好材料, 教师要营造浓浓的情感氛围, 让学生在感动中“潜心会文”与文本对话, 尽快抒发自己的感情, 达到一吐为快的目的。

创设语文学习的情培是激发学生写话的首要方法, 仿编儿歌进一步深化了教学目标, 在写话练习中为学生提供范例。让学生模仿, 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续编。以人教版第三册教材中《假如》为例, 儿童课学习时通过营造, “假如你有一只马良的神笔, 你会做些什么事?”在这样的氛围中把儿童引到情思的情景中, 当学生的情思被激活的时候, 他们就会产生急于表达的愿望。所以当学生争先恐后地叙说自己想做的事后, 教师可趁热打铁再让学生把自己想实现的美好心愿, 通过笔描写下来, 做到文与情水乳交融, 感情与表达合二为一, 实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统一。

(二) 结合节目绘画写话

写话与生活密切相联既是课标的要求, 也是我们为培养适应社会人才需努力做好的一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低年级教材特点, 结合具体节目和活动让学生写卡片, 每学期都有很多节目, 每逢节目, 学生都会随着父母走亲访友, 游山玩水, 学生亲临生活, 可以把节日时的见闻和感受写下来并和小伙伴交流。例如, 在学习人教版第三册《一株紫丁香》一文后, 学生被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所感染, 激发了学生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他们自愿为老师亲手制作节日贺卡, 他们真挚的语言令人欣慰。在教师节、妇女节等节日到来之际, 为老师, 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通过小小的卡片写出了自己对老师和妈妈的爱, 有的孩子还在写话本上写出自己送了什么礼物及妈妈接受礼物时的兴奋与激动, 自由地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 写出了童心童趣。通过这种形式的训练, 使不同程度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激发了学生的内部动力,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写话。绘画周记就是要求学生每周画一幅画, 并把这幅画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 由于学生对画面内容热爱, 因此学生描写画面内容就能得心应手。

三、整合教学目标在评价上求激励

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紧密联系, 整合教学目标就是既立足于语文学科特点, 又着眼于学科间课内外、校内外的互补与衔接。人教版第三册《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感受自然界的奇妙, 学会观察大自然, 热爱大自然。学完课文后, 我让学生查找有关植物, 传播种子的方法的资料, 并创编诗歌。学生从不同植物有不同传播种子的方法中自编诗歌有:

1.植物妈妈有办法, 椰子妈妈让她的孩子在海里漂游把种子播撒。2.植物妈妈有办法:樱桃妈妈把樱桃宝宝奉献给小鸟, 小鸟消化不掉的樱桃种子随小鸟粪便传播到四面八方。3.植物妈妈有办法, 凤仙花妈妈教会自己的孩子弹的本领, 凤仙花妈妈把种子弹向四方, 让孩子四海为家。

这些诗歌中融合了自然、环保等许多学科的知识, 将各科的教学目标进行有机地整合, 学生兴趣昂然, 津津有味地写出自己的感触, 创造性地编写儿歌, 使用权写话教学更充满动感, 充满乐趣。为了激发学生写话的热情, 提高学生写话的水平, 我在批改写话本上写出热情洋溢的鼓励的话语。如:你善于想象, 条理清晰, 真了不起!如果能将观察到的一些细节也写出来, 文章会更生动具体了。这样既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让他们从小就体验到当小作家的惊喜和乐趣。又能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和热情, 让学生愉快写话。

四、加强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听、说、读、写既是一种能力, 也是一种手段, 因此必须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红领巾真好”》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一首诗歌, 在本首诗学习中, 让学生通过做环保宣传片, 写一句保护小鸟, 保护大自然的警示语, 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教学时先布署学生带好制作宣传片的材料,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老师精心准备的各种精美、宣传卡片。让学生在美的感染中产生自己动手做一做的愿望。这样自然激发了学生的真情实感和写话的激情。

低年级说写训练话题选择路径 篇9

一、亲近学生,探寻学生内心的表达话题

1.走进学生内心,想学生之想表达。

在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师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让学生说他们不愿意说的,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对说话失去了兴趣。因此,教师要常常抱着一颗童心与学生交流,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有一次在与学生聊起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时,我随意说:“灰太狼真笨,每一次都捉不住羊,每次都失败,是不是倒霉死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灰太狼不笨,它能想那么多主意来陷害喜羊羊它们,不知有多聪明。”还有学生说:“灰太狼失败了也没失去信心,我觉得它精神可嘉。”……

可见,学生只有与情节中的人物产 生共鸣 ,才能畅所欲言。

2.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学生之能表达。

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本,善于鼓励学生,让学生树立自信心。

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的教学中,我抛出一个话题:你觉得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它们会是怎样的模样呢?一个基础较差的学生小声地说:“‘仙女弹琴’就是从天上飞下来一位仙女,手里拿着琴坐在石盘上弹。”我摸着他的头说:“真不错,你会模仿写仙桃石的方法来说。大家表扬一下。”在学生的掌声中,他露出了笑容,感觉到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不难,从而找到自信心,在后来的课堂中他总是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之后,我又让一位基础较好的学生具体地谈谈自己眼中的“仙女弹琴”的模样 ,她笑着说:“远远望去,那岩石在月光下如同一位美丽的仙女,坐在琴前轻轻地弹奏,我仿佛听见那动听的乐声,这就是著名的‘仙女弹琴’。”她精彩的表达,让我欣慰不已。

在表达时,学生只有得到赏识,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水平。

二、亲近阅读,探寻文本里的表达话题

1.挖掘教材中的话题,进行说写训练。

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善于挖掘教材中表达训练的资源,才能激发起学生的表达愿望。因此,在备课前教师要精心研读文本,挖掘其中的表达话题,并预设多种话题,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表达话题。

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假如》一文,就蕴藏着丰富的说写训练素材。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出示了几幅挂图,请学生分别用一两句话来说说: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准备为图中的人或动物做些什么?学生个个争着表达。有学生说:“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为小狗画上一大盘骨头,它就不会饿了。”有的说:“我要为小狗画一个温暖的窝,这样冬天它就不会被冻死了。”还有的学生说:“我要给盲人爷爷画一根拐杖,这样他就不会摔跤了……”在学生自豪地表达后,我又请学生闭上眼,大胆想象一下:如果此时你真的有这样一支神奇的笔,你最想干什么?学生就有了更丰富的想象空间,从看图说到想象说,从一句话到几句话,学生表达得也越来越具体,越来越生动了。

在表达时,学生只有贴近文本,表达才能更接地气。

2.丰富故事后的话题,指导说说写写。

低年级学生是非常喜欢听故事的,可有些故事往往没有明确写出结果,这就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说写话题。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清澈的湖水》一文的结尾是:“她跨步上岸,四处张望,好像在寻找着什么。忽然,她眼睛一亮,飞快地向前跑去。”我问学生:“小洁向哪儿跑去,去干什么?刚刚那位往湖水里丢香蕉皮的小孩看见会怎么做?”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他们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大部分学生都能猜出:“小洁把面包纸扔进垃圾桶,小孩能知错就改。”有的学生还补充道:“他们一起做了警示牌:请别把湖水弄脏,不要伤害小鱼……”在学生充分练说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课后仔细思考、梳理课文内容,把故事续写完整。于是学生在“写”的训练中巩固了“说”的内容。

3.抓住角色中的话题,尝试练习说写。

低年级的课文都配有插图,而且内容一般都适合表演,这也恰恰迎合了儿童好表现的心理。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文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在表演中提高说话水平,并练习写话。

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夏夜多美》一文,当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出示了睡莲、蚂蚁、蜻蜓、萤火虫的头饰,要求小组长在表演前安排好角色,学生不仅要表演出课文中描写的动植物的动作和它们当时的心情,同时还要加上对话。小组成员马上活跃起来,争先恐后地交流着。结果,学生表演得十分投入,不仅演活了这些动植物,同时也扎扎实实地进行了口语练习,产生了精神满足感。演完后,我问学生:“今天,你变成了谁?你都做了什么?说了什么?”让学生回家尝试着写一写,比一比谁最能干,让他们在饱满的精神状态下写下表演的点点滴滴。

三、亲近活动,拓宽课外的表达话题

1.整合学科找话题,有意识来表达。

学科之间是相通的,教师应整合学科内容。作为语文教师,不应把眼光停留在语文教学中,而是应放远些,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在一次体育活动课结束后,我向学生请教跳绳的方法。在这个话题的引导下,学生兴致盎然,争先恐后为我讲解。之后我又请学生把跳绳的方法写下来进行交流,学生就这样在无意识中接受了我有意识的安排。在一次美术活动课结束后,我询问学生是怎么画画的,学生非常乐意地为我解说着。这时,我便写出“先……接着……然后……最后……”这些关联词,让学生用上这些词把画画过程重新告诉我一遍,学生大都能简单地说出来。之后,我又让学生将美术课中画画的过程记入日记中,减少了学生为写日记而无从取材的烦恼。

2.联系生活晒话题,抓契机常表达。

家庭可以说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很多家长也在为孩子不会写作而发愁,其实这需要教师与家长多沟通才行。教师可以建议家长与孩子多进行些“亲子活动”,让他们与孩子多交流,多参加些有意义的活动。

我们班有一位女生,她爸爸常会陪她一起做小实验,更可喜的是,当孩子做完实验后,家长还让孩子说说是怎么做的,结果如何,有什么收获。说完再让孩子写下来,并把实验品作为礼物赠送给孩子,真可谓用心良苦!其实,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有时间静下心来,与孩子们一起做事、一起交流,会发现我们的孩子很聪明。

3.借助活动亮话题,建平台促表达。

为了让学生享受进一步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全面发展,我县、我校常常会举行一系列的活动,为提升学生的说写搭建平台,让学生在不断的磨炼中形成能力、快乐成长。像参加文艺节、演讲、作文比赛等活动,无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在学校举行“关爱他人从我做起”的演讲活动中,我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要在父母指导下或查找资料写一份演讲稿,组织学生先在班级内演讲,然后再选拔出色的学生参加学校里的比赛。一听说是比赛,学生个个激情高涨,认真“备战”。尤其是班中的一名中等生,准备了五六百字的精彩演讲稿,并为大家生动且投入地演讲,博得了阵阵掌声,当然也被推荐参加校级演讲比赛了。在此过程中,学生准备充分,通过写、说、背、讲、比各个环节,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提高说写 篇10

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剖析

1.理解的偏差。面对教材中口语交际与习作“合”的现象, 许多教师还未能了解其缘由和编写者的意图, 对口语交际的理解也不到位, 没有重视“交流、倾听、表达”能力的训练。

2.实践的弱化。由于对口语交际教学目标的达成没有很好的评价反馈手段, 因而教师在教学时间紧张的情况下, 有时会缩短口语教学的时间, 不重视两者的关系。教材中的部分教学活动内容, 因地域、学生、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易开展, 教师有时觉得力不从心, 希望能有更多的符合本地条件、适合本校学生开展的“口语交际与习作整合”的内容, 并有具体的操作指导层面的方案可供借鉴。

3.强化的缺失。口语交际教学有不同的类型, 根据“发话”和“受话”情况, 可分为“独白式”和“对白式”两大类。如教材中出现的“演讲”“单口相声”就是“独白式”, “辩论”“采访”“两人及群口相声”则为“对白式”。无论是“独白式”还是“对白式”, 都需要对其进行专题性的强化实践, 才能使学生拥有相应的基本素养, 达到课标所提出的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 对实践的强化还不够重视。

如何把握好口语交际与习作的尺度、分量, 使学生的“口语与书面语”同步发展, 是教学的一大难题。对此, 我们进行了实践与思考。

二、依托“说写联动”, 促进“双语”同步发展

(一) 准确把握, 找寻“说写联动”的有效结合点。

基于教材口语交际教学要求, 找到说写联动的有效结合点, 我们整理分析了五、六年级上下两册教材中所有的口语交际教学内容, 预设了比较有效的结合方式, 保障了说写联动的实施。 (限于篇幅以五年级下册为例, 见下页表)

(二) 整体设计, 进行“说写联动”综合教学。

所谓整体设计是指按照儿童的兴趣与碰到的问题, 将各种有关知识整合起来的教学设计。此设计往往表现为知识间的联络、读写结合、听说结合、说写结合等, 既充实了语文学习的内容, 又使教学活动变得丰富多彩, 生动活泼。

1. 话题式设计。

(1) 精心设计教材话题, 促进“说写联动”。人教版高年级4册教材中, 一共安排了26次口语交际与习作, 其中说写合一的有11次, 说写关联的有10次, 相对独立的有5次。充分解读把握这些内容, 进行“说写联动”的整体设计, 优化教学, 能使学生的口头语与书面语获得有效提高。

实践案例:《童年的故事》主题“说写联动”系列。

“没有什么比一段美好的记忆, 特别是那些和童年有关的记忆更可贵, 更强烈, 对我们的生活更为有用, 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完整。来自于童年的记忆可能是最好的教育。”童年并非只作为童年阶段而存在, 童年的心路历程是一生的情感底色。因而, 针对教材中“难忘童年:讲童年的故事”说写合一的主题, 我们精心设计, 让学生在说写联动中被自己、亲人和他人的童年所感动。

☆撰写自己童年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故事, 再进行交流。 (由于有生命成长的体验, 学生写的内容个性丰富, 交流中也真情四溢。)

☆采访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请他们讲讲童年的生活故事, 了解三代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差别, 撰写《我和长辈比童年》, 再开展交流活动。 (这样实现了两次口语交际活动, 一次写作, 使说写能力得到了有效训练。)

☆搜集名人童年生活的故事, 开展名人“童年的故事”讲述会。然后, 撰写听后感或读后感, 选择优秀的在班内板报展示。 (通过了解名人童年生活的故事, 学生的语言和精神获得了同步发展。)

(2) 悉心捕捉生活话题, 开展“说写联动”。在学生生活之中, 蕴含着丰富的符合他们心理特点和深受他们关注的话题, 这些鲜活的话题是开展“说写联动”的好素材, 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唤起他们表达的欲望。

实践案例:《网络的利与弊》主题“说写联动”系列。

如今, 网络以不可阻挡之势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对学生来说充满了诱惑力。但是, 父母生怕网络上许多不良的信息、极具杀伤力的游戏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对孩子自由上网大都不赞成。于是, 学生与父母之间产生了这样那样的矛盾。面对学生们关注的这一热点问题, 我们就此设计了“说写联动”的系列活动, 一方面进行口语交际与写作能力的训练, 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加强对网络的正确认识。

☆让学生分别对同学、家长开展问卷调查, 请他们谈谈对使用网络的想法, 并在此基础上整理统计, 撰写调查分析报告, 在班内进行交流。

☆学生撰写整个活动感言, 谈谈自己在活动后对网络的新的认识。

(3) 聚焦敏感话题, 开展“说写联动”。在社会公共领域内, 通常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焦点、热点问题, 我们可以从中优选出适合高段小学生年龄和经验的敏感话题来, 设计、开展说写活动。这样既能使学生获得“双语”的锻炼, 又能引起他们对社会的关心。

实践案例:《走近“世博”》主题“说写联动”系列。

2010年最热门的话题是“上海世博会”, 这一国际盛会能在中国召开成了世人关注的焦点。于是, 我们抓住这一焦点设计了“说写联动”系列活动, 让“世博”资源成为学生“双语”获得锻炼的有效话题。

☆2010年3月, 离“世博”开幕还有近两个月的时间, 由同组赵耐芳老师在五年级执教《走近“世博”》说写联动研讨课, 引领学生了解“世博”, 特别了解造型奇特、理念各异的各国展馆。学生现场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所喜欢的国家馆, 在说的基础上写作《梦想与期待——上海世博会》。

☆2010年4月, 在五年级各班举行了“世博会知识知多少”的游园知识竞赛。活动后, 每人写一篇活动体验作文。

☆2010年5月, 在班内开展一次“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我来设计世博会纪念品”活动。每位学生画图设计, 并写出设计构想与说明, 在班内进行互动介绍。

☆2010年5月世博会开幕后, 让有机会的学生和父母一起到世博会现场去参观, 并写下参观感受。8月份参加《我与“世博”》的征文比赛, 9月开学后和大家一起交流。

2. 专题式设计。

一般生活中的口语交际大多是即兴的、随机的, 如果仅仅根据教材的安排偶尔举行口语交际训练, 学生相应的能力是不可能有大的提高的。为了能使每个学生有效习得这方面的技能与技巧, 教师必须有计划地进行全程设计, 细化到每一个环节, 给予学生到位的引导。

(1) 组建特色小组。为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我们按学生个性、特长及兴趣在自由选择的基础上组建了班内的辩论队、相声组、采访调查组等, 每组4~8人, 分组指导开展活动, 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开展系列“说写联动”活动, 实现“双语”的同步发展。

(2) 强化过程指导。由扶到放, 每个小组先选择一个主题, 教师进行一次全程的重点指导, 让组员在尝试中亲历全过程, 获得经验。然后, 以学生为主, 指导为辅, 按方法再开展其他专题的“说写联动”活动, 使学生在自主实践中收获生命的体验和“双语”能力的提高。

如为了提高学生的辩论能力, 我们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调研入手, 梳理出了18个话题:“老实人到底吃不吃亏?”“追星利大还是弊大?”……然后在18个话题中精选内容, 从辩词的准备、撰写到提问、辩驳, 对学生进行辅导, 辩论会结束后让学生写下一篇篇真实的、有着独特体验感受的作文。

(三) 多元实践, 实现“说写联动”的生命体验。

为了让学生丰富生命体验, 有机会进行多维层面的交流, 提高说写能力, 我们开辟了一些自由开放的实践性较强的“说写联动”活动。

1.推进“三个五”行动策略, 进行“说写联动”。

“三个五”行动为:晨间五分钟“论语小老师”行动, 每位学生选择一则“论语”作为讲述内容, 以小老师身份轮流引领全班同学学习, 并写下心得;课始五分钟“小小演讲家”行动, 每位学生轮流在每节语文课始进行一次演讲, 演讲后撰写体会;午间五分钟“新闻播报”行动, 每位学生轮流将前一天从电视、报纸或其他媒体上看到的能引发自己思考的新闻记录下来, 在午间进行一次社会新闻播报。

2.实施“三个三”行动策略, 进行“说写联动”。

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践的便利, 我们努力开辟好实践平台, 让学生自主组合选择一种方式进行。体验三个角色:当一次小播音员, 当一次小记者, 当一次小导游;参加三次表演:表演一次相声, 表演一个小品, 表演一个课本剧;实现三次对话:宣传劝说, “跳蚤”推销, 购物讨价。

3.举办“十个最”主题活动, 进行“说写联动”。每两周举行一次交流会活动, 主题有“我最崇拜的人物”“我最向往的地方”“我最得意的发现”“我最喜欢的歌曲”“对我影响最大的好书”……学生在会前写稿, 会中自由表达、互相点评, 会后抒写参与感言。

模仿:为儿童说写助力 篇11

一、诵读与仿说——感受言语的生命活性

借助语文教材中的精品美文,通过诵读和积累,沉吟把玩文本里面的好词佳句,扎实训练儿童“听明白,说清楚”的本领。通过诵读,让学生很好地感知文字的画面;通过积累,让语言文字那份美与诗意重回学生的心灵;通过仿说,帮助学生感受言语的生命活性。

1. 常见具体的构句方式

教材中很多文章里的句子都给了儿童有序表达的示范,其中“一连串动作”的句子,最常见。儿童在朗读这些句子中,可以真切地感受语言背后的画面。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中的 “天气很闷,小白兔直起身子,伸了伸腰”这 一句,“直”和“伸”按顺序写出了小白兔的先后动作,二年级下册《找春天》中的“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这一句,“脱、冲、奔、找”形象地表达了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去找春天的情景。在诵读中,引导儿童观察,再模拟情境,师演生说,生演生说,搭建从读到说的链接,“放大”生活的特写镜头,让儿童置身在情境中边看边说,边说边评,课间再观察延伸,激发儿童创说的热情。

像这样,对儿童进行句式表达是有一定的规范图式的训练,可以让儿童习得言语表达顺序要有讲究的写作技巧。

2. 精巧生动的句式表达

教材中的语言是儿童学习语言的范本,那些精巧、生动、富有个性的语言值得儿童诵读、积累、内化和运用。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司马光》:“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先引导儿童在朗读中找出小朋友的具体表现,让儿童理解“有的……有的……”是写此场景中人物的不同反应。接着迁移仿写:大扫除时,同学们有的 ______________,有的 ___________。课间十分钟,同学们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山上的猴子,有的_______,有的 _______。_______,有的 _______,有的 _______。要求儿童说看到的情景,个个兴趣盎然,说得妙趣横生。

像这样,对儿童进行关联词、排比、比喻、拟人等句式表达的能力训练,有利于儿童将来对构段方式与表达手法的掌握。

3. 典型独特的叙述描写

课本中诸多叙述描写富有童趣,别具特色,其表达形式与表达效果是促进儿童言语能力提升的“语用”资源。如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小柳树和小枣树》中的“过了几天,小柳树的芽儿变成小叶子,她穿上一身浅绿色的衣服,真美”,二年级下册《找春天》中的“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等句子都是把大自然中的一切当作人来写,赋予他们人的生命与灵性,所有的一切都活了起来。我引导学生用这种语言表达方式说身边熟悉的事物:“文具盒穿着一身粉色的衣服,美极了!”“我写错字时,橡皮就从铅笔盒里爬出来帮助我。”“下课了,毽子迫不及待地跑出去,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儿童的思维就在诵读瞬间被激活,原本就活在童话世界里的他们,各种想像层出不穷,表达准确而生动,活泼而传神,让“静”物鲜活地“动”了起来,读来形神兼备,富有童趣。

这样对儿童进行叙述描写的能力训练,不仅有助于加深记忆和发展想象力,也有助于激发儿童的观察兴趣和说话能力。

二、还原与阐释——体悟言语的表达实践

体悟言语的形式美,能让儿童产生愉悦的享受,提升儿童的言语感受力,获得深层次的阅读体验。

1. 段落摹写

纵观儿童的写话,存在着句子零散、结构模糊、层次不清的现象,问题在于儿童写话前不会对段落进行整体规划,往往是脚踏西瓜皮写到哪里算哪里。如果选取一些典型的优秀范本对儿童进行层递性训练,最终学会连句成段,为说写起步架起一个桥梁。

对于总分式段落,儿童概念比较模糊,我利用教材中的资源。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难忘的泼水节》中:“开始泼水了。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朗读此段落,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写“周总理泼水”的,哪句话能“管”住这一段?然后,趁热打铁,模仿这一构段方式围绕“开始自由活动了。……”写一段话。让儿童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畅所欲言,完善补充,再落笔完成。在此基础上,再出示“水果店的水果真丰富啊!……”,要求根据总起句将水果店水果的丰富写清楚。这种段落布局的训练,使得情节呼之欲出,层次鲜明,内容丰满。这就是模仿学习的精妙之处。

2. 童诗创写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具有潜在的想像力。贴近生活的童诗,能唤醒儿童的诗性,赋予这个世界以童真、童善、童美。例如:在童诗读写课《树》的学习时,我让儿童在快快乐乐读童诗、七嘴八舌话童诗中,打开诗绪,启发诗思,再借助填空补白式创作诗情。

一棵树,两棵树,三棵树……

好多棵树,

有的在学站立,

有的在模仿解放军叔叔,

有的在玩一二三木头人,

不许动,不许动,

大家快乐地不许动。

( )

一( ),两( ),三( )……

好多( ),

有的( ),

有的( ),

有的( ),

( ),( ),

大家快乐地( )。

这首诗触发了儿童的生命旋律,用童眼看世界,用童心解读生活,思路一下开阔起来,营造了一个浓浓氛围的诗意场。又因为有一个模仿的框架,创作起童诗来,便是五花八门——有写《白云》的,有写《飞机》的,有写《小鱼》的,有写《鸟儿》的,等等。

3. 绘本听读

让绘本回到课堂,让其中的故事通过语言焕发生命的活力。教师读、学生听,学生猜想、教师接读的形式共同阅读文本,不仅丰富情感体验, 还在猜想与对比中参与故事建构,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学习表达。

例如:听读《小猪变形记》时,里面有很多重复的语言、段落,重复就是启发,重复就是点醒,当读到“小猪继续往前走,他遇到了……”,儿童马上有了想法,纷纷猜想小猪的下一次变形旅程,这时,教师引导其仿照绘本中的语言格式叙说;又如听读《我有友情要出租》时,通过声音的传达,让儿童主动走入故事情境,走进人物活动的场景,参与讲述,表达自己的感想。

提高说写 篇12

以画促说写是结合儿童喜爱画画, 想像丰富, 好奇心强的特点, 将画画与说话有机结合的一种学习表达的方法, 这降低了低年级写话训练的难度, 为逐步平稳过渡到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种以画促说写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画画是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一种活动, 是他们表现内心世界的重要形式。因此, 教师应千方百计地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如引导学生走进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 去观测、去体验生活的兴趣;让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 收集“绘画”素材;采用绘画比赛的形式进行一些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同时, 应加以引导, 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及所做过的有趣的、有意义的事情用简笔画画下来, 并把画得好的作品张贴在“小画家”园地之内, 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这样, 他们的绘画劲头就会越来越足, 绘画能力也就会不断地提高。如有的小朋友画的是在玩碰碰车的情形;有的小朋友画的是要和平、不要战争;有的小朋友在护士节那天, 画了一些鲜花送给白衣天使;有的画的是水平如镜的西湖;有的画的是公园里各种各样的鲜花;有的画的是在月亮上种树;在黄河边栽树;还有的画的是自己乘火箭上太空等内容的画, 可见孩子们的画涉及到的面非常广泛, 上至太空, 下至地面。

二、鼓励学生自己讲画, 让他人评画

学生通过用心运笔, 画出了所感兴趣的画, 如何把画的内容表达出来?我认为, 说是写的基础, 首先应重视口头表达训练, 口头表达通畅了, 书面表达也就自然通畅、连贯了。为此, 我先让小朋友拿着自己的画, 在讲台上讲一讲画的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意思, 讲完后, 可挑选有代表性的话语, 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 引导学生从是否有用词不当、语句不通顺、句子不连贯等方面进行评画, 并请说得好的小朋友介绍自己画这幅画的原因和自己的想法。教师要肯定敢说、敢想和有独特见解的小朋友的画, 并把他们的画张贴在“小画家”园地内。这些小朋友的画画成就让其他小朋友看到了, 其他小朋友也就鼓足了劲头, 要把画画好和说好, 这样一来, 每一个小朋友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每个小朋友都能体会到画画、说画的无限欢愉, 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 通过评画和及时的更正, 就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说、写水平。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小学生画了一幅小女孩和妈妈在一起吃饭的画面, 她说:“我最不喜欢和妈妈一起吃饭, 因为, 每当吃饭时, 妈妈总不住地给我夹菜、添饭, 我说我吃不了, 妈妈反而说, 要多吃饭, 这样才能长身体嘛!我觉得妈妈这样做不对, 这样只会使我得肠胃病。”而另一个孩子却说:“我觉得应该这样说, 我有一个好妈妈, 她做的菜可好吃啦, 每当吃饭时, 总不住地给我夹菜。妈妈说:吃饭时不能挑食, 身体才能健康。”通过讲画评画, 孩子们的说话水平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指导说话

写话就是所说的画中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 形成书面语言, 学生有了画画、说画的基础, 写起话来就自然感觉到轻松自如。另外写话时, 教师还要注意循序渐进, 开始一幅画写一句话, 然后, 逐步过渡到说写几句完整的、通顺的、明白的话, 最后过渡到写一段话, 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还可以让学生说话的内容, 家长帮他写句子。在写话时, 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鼓励他们以我“口”说我“心”, 以我“手”写我“口”, 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文字潜能和语言天赋, 从而消除学生写话的畏难情绪。

学生写话实例一则:

放风筝

一五班 杨翔天

星期天, 我和妈妈到千亩游园去放风筝。蓝天上到处飞翔着“蜈蚣”、“大雁”、“金鱼”、“龙”、“燕子”等风筝, 他们把天空装扮得非常漂亮。忽然, 有一个小朋友的风筝落到了电线杆上, 我赶紧把风筝线交给妈妈, 急忙跑过去告诉她:“风筝落到电线杆上, 就不要再去捡了, 那样是很危险的。”小朋友笑了, 我也笑了。

学生写话实例二则:

如果我有一支神笔

一五班 徐雅欣

晚上, 我做了一个美妙而神奇的梦。

我梦见了我有一支神笔。我拿这支神笔来到运粮河边, 我一画, 把污泥画走了, 把河边画上了小草, 小花, 小亭子。

啊!真神奇, 真美妙呀!

实践证明, 以画促说写, 不但符合新课标中让学生我“口”说我“心”, 我“手”写我“口”的指导思想, 而且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特点, 它变乏味的写话练习为有情趣的观测、绘画、表达活动, 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 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从而打开了低年级说写表达的大门, 使学生顺利地步入快乐习作的殿堂。

摘要:在低年级作文教学中, 笔者进行了“以画促说写”的尝试。以画促说写是结合儿童喜爱画画, 想像丰富, 好奇心强的特点, 将画画与说话有机结合的一种学习表达的方法, 这降低了低年级写话训练的难度, 为逐步平稳过渡到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营养与健康下一篇:寿险公司利率风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