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理论

2024-08-21

提高理论(精选12篇)

提高理论 篇1

通过“变异理论”的课题研究, 我们尝试运用“变异理论”深入研究教材, 研究学生易混淆的知识点和概念的本质属性, 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一、“变异理论”的实践研究

通过学习“变异理论”和观摩听课, 教师普遍认识到, 学生在掌握概念时, 往往没有经历对事物“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辨析, 以致难以深入理解和真正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而“变异理论”恰好在帮助学生建构准确的概念方面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观点和建设性的主张。藉此, 我们将“变异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 进行了三个有益的尝试。

1. 通过“标准正例”和“非标准正例”的结合, 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变异理论”强调:仅依靠“标准正例”, 没有经过“差异性”的辨析, 学生很难真正理解所学概念。因此, 许多教师根据“变异理论”改进了教学设计, 他们通过富于变化的“标准正例”和“非标准正例”, 有序、完整地呈现概念的本质属性, 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概念。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再认识”这一内容时, 学生很容易出现概念混淆这样的情况, 为此, 教师设计了“非标准正例”, 通过分析和比较, 使学生体会到:同样的分数值, 一旦对应的“整体”不同, 其表示的具体数量不同, 由此加深学生对“分数”这一概念的认识。

例1两个小朋友分别读一本书的1/2。两个小朋友看的书一样多吗?为什么?

例2分别画出图1、图2和图3的1/3, 它们的大小一样吗?

许多教师在教学和练习中融入了“标准正例”和“非标准正例”, 使学生认识到“分数”在多种情形中和不同条件下的具体意义, 从而掌握“分数”的本质属性。从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来看, 教学效果较为明显。

2. 利用“反例”, 提高概念学习的有效性

“变异理论”对教学中使用的例子进行分类, 其中专门提出“反例”的运用及其意义, 使许多教师受到启发。于是, 他们开始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使用“反例”。

例如在教学“认识周长”这一内容时, 一些教师增加了这样的“反例”。

在上述举例中, 有“反例”作为对照, 这些“反例”与“周长”的概念很接近, 给人似是而非的感觉。如果按照“周长”的概念 (图形一周的长度) 进行辨别, 那么“反例”显然不符合“周长”的概念。就这样,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辨识、比较和思考这些图形, 逐一判断哪个图形符合“周长”的概念, 哪个图形不符合“周长”的概念, 最终学生准确地建立了“周长”的概念。

3. 利用“非标准正例”, 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认识

数学教学内容丰富, 就概念教学而言也存在各种各样的情况。因此, 我们鼓励教师独立思考, 灵活运用“变异理论”。

例如有些教师在教学“认识周长”这一内容时, 为了强化学生对“边线”的理解及“边线”与“周长”“面积”的关系, 选择了画图形的方法 (见下图) , 这种“非标准正例”显示出在“周长”相等时, “面积”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从而有效地纠正了学生的错误认识 (同样的周长必然对应同样的面积) 。

二、运用“变异理论”研究的意义

参加“变异理论”的课题研究, 其意义不言而喻。具体包括三方面。其一, 教师尝试运用“变异理论”研究课堂, 反思教学, 既深刻理解了日常教学的本质, 又透彻领悟了学生学习迁移的发生机制, 增强了课堂教学实效。其二, 教师普遍认为:“变异理论”具有良好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它引导教师从学生常见的错误出发, 通过“正例”“非标准正例”和“反例”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其三, 借助“变异理论”, 教师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追求真实、真诚的互动, 促使教学过程不断改进和优化。一句话, “变异理论”为教师和学生所提供的思维空间是改进课堂教学的基石。

提高理论 篇2

——“三讲”教育学习体会

“三讲”教育开始以来,按区委要求和乡里的安排,我通读了“三讲”教育中必读的篇目,精读了中央开展“三讲”教育的意见、十五大报告、江总书记的多次讲话、邓小平讲话等文章和文件,做了近两万字的读书笔记,思想收获很大,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加深了对开展“三讲”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了参加“三讲”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五大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面向新世纪,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切实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中央决定,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用整风精神开展以“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是十分必要和非常及时的。

通过学习,我对当前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以及我们党面临的新任务,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从我自身的经历和体会看“三讲”教育是我们党为迎接新世纪所做的必要的组织准备和思想准备。我长期从事农村工作,近年来京郊农村的工作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出现了新的特点,即:由过去的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由农业农村工作逐步转移到城市化的农村工作,经济工作由第一产业为主逐步变为第三产业为主导。这种变化决定了农村领导干部必须坚定信念,充实理论,转变观念,调整方法,提高素质。坦率地讲,面对这种变化,我各方面的准备是不够的。基本上还是按过去的老经验办事,自己分管的党务工作自然也就适应不了新形势。因此工作中起色不大,平平淡淡,许多工作都是上面怎样部署我就怎样贯彻,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做表面文章多。从这点看“三讲”教育对我来说不仅必要而且及时。

江总书记指出,保证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团结坚强的领导集体。自己做为一名农村的领导干部,高标准来衡量,深感自身素质亟待提高,这里既有理论修养问题,也有政治素质问题。理论上,自己的马列水平还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新时期未能得到及时的充实,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理论的匮乏愈加突出。特别是自身的政治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新形势下,自己的政治信仰虽很坚定,但看到和自己同样甚至许多方面不如自己的人一夜之间富起来,心里感到很不平衡,总认为自己付出的多,得到的少。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认真检查自己,认识到自己过去的许多想法都是不对的。联系自己的实际,深感“三讲”教育愈加必要。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法轮功”的问题,暴露出自身的薄弱环节。说老实话,自己及家属无一人修炼“法轮功”。但生活的周围确有一些人痴迷于“法轮大法”,自己对这些虽很反感,思想上却没有清醒的认识。直到传达了江总书记讲话,才认识到“法轮功”的反动本质,认识到这是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是李洪志在同我们党争夺阵地、争夺群众。事前对此缺乏共产党员应有的理性思考和政治洞察。从这点看,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确实不强。在这次学习中反复对照、检查自己,觉得这是自己近年来放松学习所造成的。越检查越思考越觉得小平同志批评“一手硬,一手软”批评得对,越感到江泽民同志“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法轮功”的沉痛教训,警示我们必须加强学习,时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去观察世界,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党历来重视用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党员和干部。历史的经验证明,每逢革命和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

及全党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的时候。都要开展一些带有很强针对性的学习教育活动,而每一次这样的学习和教育,都推动了我们党和党领导的事业的大进步、大发展。当前,全党正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而奋斗。在这个进程中,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新知识、不断出现,迫切需要抓好全党的学习和教育。因此,通过“三讲”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思想认识水平和政治素质,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的确是一条有效途径。

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普遍存在着理论学习不够的问题,或者虽然学了,但仅仅是翻了书本,做了表面文章而己,效果甚微。如我乡己坚持多年的中心组学习,基本上我都参加,但由于思想重视不够,所以多少有些流于形式。有时工作一忙在学习的问题上抓得不紧,总找客观理由,往往放松对自己学习方面的要求。这次“三讲”开始后,特别是封闭学习的三天中,静下心来,认真研读毛泽东、江泽民、邓小平的有关著作和文章,心理豁然开朗,从这些文章和著作中确实找到了领导干部为什么要加强学习的答案。江泽民同志说:“不学习,政治就不可能成熟,就不可能自觉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只有理论成熟,政治上才可能成熟,没有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就没有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

总之,这次“三讲”教育意义深远,关系重大,私毫不能懈怠。我要抓住理论学习这一重要环节,静下心来,扎扎实实学好必读篇目,紧密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闭门思过”,理性化地检查自己,认识自己,力争用理论之“弓”,认识之“箭”去射自身实际之“的”,使理论学习避“空”就“实”,为下一阶段打好基础。同时,我要把理论学习贯彻始终,特别是在今后的工作中长期坚持下来,使自己在理论逐步成熟起来。

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理论联系实际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是学风问题,党风问题,也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态度问题。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指出:用马列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在党的三大优良传统作风中,摆在首位的,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问题说到底是世界观问题,是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与行动相统一的问题。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都曾谆谆告诫

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我们不仅要学习基础理论,更要学好邓小平理论,学习国内外一切有益的东西,充实自己,指导实践。老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他们真学马列,真信马列,真用马列。正是这种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与行动的统一产生了强烈的心灵感召力和震撼力,赢得了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敬佩和信赖。

对照检查自己,感到差距很大。多年来在党的培养教育下,马列主义学了不少,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也掌握了许多,但在运用这些理论指导工作实践上往往有些脱节。在基层工作时,听取群众意见少,个人拍板决策多,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在我身上表现得很突出。调到乡里后,工作不够深入,总以工作忙为借口,深入基层很少。尤其是我分管干部工作,在如何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干部的问题上,虽做了一些工作,但由于没有深入研究干部队伍的思想状态和存在的实际问题,所以针对性不强,做表面文章。暴露出自己学风不正,作风不实的问题,究其根本是世界观、方法论的问题。

通过学习,回顾近几年自己的思想和工作,确实感觉在改造自己主观世界方面放松了要求,工作的创造性不够,工作中的方式方法出现了一些问题。这说明,自

己在用科学的世界观指导工作方面还不够。虽然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有了,但预见性和创造性还不够,有时出现片面性和绝对化。这说明我的世界观需要改造,而科学的世界观只有通过刻苦的努力学习和认真实践才能锻炼和掌握。因此,要认真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使学习的过程真正成为净化灵魂、升华境界、提高觉悟的过程,把改造世界观这个根本问题解决好。

三、转变工作作风,深入调查研究,牢固树立宗旨意识

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各级领导干部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我们党就能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和源泉。重温毛泽东同志的这些教导和江泽民同志的讲话,倍感亲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有了举世瞩目的巨大发展。但是,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脱离群众的现象时有发生,工作作风不深入,缺少调查研究,工作浮于表面。有的

对工作不负责,专为自己打算,甚至以权谋私,之所以产生这些问题,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回顾这几年的工作,我总感觉到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够,特别是我分管的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工作,怎样把握全局、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显得不够得力。做出的计划安排和带有全局性的建设问题,上下干部到底在想什么,做什么,他们需要什么,调查研究得不多、不细、不深入。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对个别人收效不大。这些问题,过去简单地认为具体工作太多,下不去,是个方法问题。现在看来,根子还在于是否牢固地树立了宗旨意识,是否认真地实践宗旨。因此,在这次“三讲”教育中,我要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象江泽民同志所说得那样,经常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认真调查研究,认真倾听群众的呼声、要求和意见,努力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并依靠群众加以解决。

四、联系实际,边整边改

通过学习,提高了认识,找出了问题,找到了答案,同时也找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我这次学习最大的收获。

现在,我已离开农村调水利局工作。到水利局工作后,我力争转变工作作风,以“三讲”教育学习提高的崭新面貌,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投身到水利事业中去。首先我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努力以最快的速度掌握第一手材料。短短的几天里,我找班子成员谈,找中层干部谈,找普通群众谈,接触了不同层面的干部、群众。同时,马不停蹄地拜访了市水利局,求得上级的支持,走访了基层单位,看望了老干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召开了班子会、中层干部会、全局大会,提出了发展思路,明确了主攻方向。我反复要求抓紧、抓实、抓细的一项工作就是干部群众的理论学习问题,确定了专人负责。这方面,我的确汲取了以前放松学习的教训,从我做起带动全局的学习热情。我抓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落实水利局“三讲”教育整改方案,要求各科室、各基层单位要根据全局的整改方案,细化、量化,结合本部门实际制定具体措施,责任到人,切实把“三讲”整改方案抓实抓好,落到实处。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突出的一个感觉就是自身对学习理论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思想认识明确了,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增强了。我要抓紧时间,在有生之年要学习、学习、再学习,提高、提高、再提高,为

党为人民多做工作,不辜负党的培养,组织的信任和人民的期望。

提高理论力学教学效果初探①② 篇3

关键词:理论力学  教学方法  兴趣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c)-0097-01

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理论力学是工科高等院校中许多专业的主干课程。它不仅是专业后续课程的重要理论基础,又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创新性学科,并且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有着广泛应用[1],另外它还是培养工科相关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学科[2]。所以作为该课程的教师就需要深入研究如何讲好理论力学课程,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切实掌握理论力学相关理论基础,并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研究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1 讲好绪论课

理论力学的第一节绪论课在整个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做好教学内容设计。通过绪论课,可以使学生了解理论力学在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理论力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3]。通过列举一些生动的力学例子,让学生去思考其中的道理,课堂上不要告诉学生其中的力学原理,先让学生自己去想,使学生产生一种好奇感,感到理论力学内容丰富而且有东西要学,初步培养起学生主动学习理论力学的兴趣,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通过调节课堂气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今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绪论课也要着重介绍理论力学课程与以前所学知识的联系,课程主要内容以及各个知识点的相互关系,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一个清晰的框架并建立起学好理论力学的信心。

2 做好教学内容的组织

理论力学内容多,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普遍定理、达朗贝尔原理及虚位移原理等[4],但是一般课时安排为64学时,要在这么有限的课时内把所有的知识点讲透,讲细,对任课老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所以在理论力学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突出并强化重点。静力学部分重点是平面任意力系,借助平面任意力学的分析讲解,使学生掌握静力学分析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静力学基本概念、定理等基本知识;运动学是点的合成运动和刚体的平面运动,重点掌握运动分析的步骤和方法以及两种运动的区别和联系;动力学部分是三大定理以及达朗贝尔原理,重点是掌握分析具体工程实践力学模型的动力学分析求解方法。另外,在突出重点内容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前后知识点的关联,以及区别和大学物理相关知识点的区别分析,避免学生因知识点似曾相识,学习时不认真,眼高手低,而到最后对基本的力学分析都无从下手,从而学习效果不理想的现象。

3 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因其生动、直观、信息量大等优点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理论力学中公式、定理较多,逻辑推理性较强,如果把所有的内容都用多媒体来呈现,就会出现学生思考空间不够而很难跟上的现象[5],或者即使跟上了多媒体播放的速度,但是下课再做题目还是很困难,而需要再返回翻找教材而效率较低的问题。所以理论力学的教学中不能全部依靠多媒体,而应把传统的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合理安排权重,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的讲解和推导,课堂的引导与总结等亮点内容应该用板书,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对公式的理解以及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建立清晰的知识构架,从而可以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的分析求解中。

4 例题的选择与讲解

目的明确,有针对性,针对知识点来设计或选择例题,通过例题的讲解可以让学生掌握对应的知识点。在课程的重点讲解部分,尽量采用一些有代表性的、综合的题目来分析,使学生在掌握分析方法的同时,又能进一步巩固所涉及到的各个知识点,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讲解例题时尽量采用启发式教学,在例题的讲解过程中,通过不断提出问题,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或者讨论,然后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这样既能让学生紧跟教师的进度和思路,又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和主动性,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5 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理论力学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公式繁多,所以学生普遍感觉课程难学,枯燥无味,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6]。所以,教师平时应注意搜集和积累一些与理论力学有关的故事和实例,在讲解基本理论前或讲解后通过穿插联系这些生动贴切的生活和工程实例,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基本理论的兴趣,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对身边的力学问题深入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果。此外,如果教师有能力和精力,把这些小故事可以做成FLASH动画给学生展示,配以幽默诙谐的声音,不仅增加趣味性,而且可以更直观地展示基本理论,就会取得更佳的效果。

总之,理论力学是理工科专业学生必须学好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师也应该通过学习、实践和总结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做这门课程的合格授业者。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从五个方面总结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初步想法,以期更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当然,理论力学教学质量的高低还涉及到其它很多方面的因素,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代,要想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还需要我们广大的科技教育同行进行更多的研究、探讨和交流。

参考文献

[1] 谢晓梅.理论力学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22(S1):59-60.

[2] 刘静,汪中厚,周晓玲.浅谈工程力学教学中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5(2):177-180.

[3] 杨卓娟,杨晓东.关于高校课程绪论教学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11(12):39-41.

[4] 艾薇,候作富,周思柱,等.理论力学课程教学的现状与教学改革的探索[J]. 力学与实践,2009,31(5):75-77.

[5] 李彦彦,闫晓妍.理论力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内江科技,2011(11):84.

运用门槛理论,提高学生志向水平 篇4

所谓“志向水平”,指个体在追求成就或从事某项工作时,为自己设立的所要达到的成就目标。这一目标代表个体对自己的一种主观愿望,也可看做是自信的程度。志向水平制约着对行动目标的追求,决定其行为达到什么程度。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中的成功与失败,个人的志向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成功会使人产生成就感,受到鼓舞,提高自信,去达到新的目标;反之,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则会产生一种挫折感、失败感,从而引起焦虑和沮丧的情绪,降低志向水平,丧失信心,甚至放弃做进一步努力的尝试。

调查表明,学生的自我要求、学习成绩,教师、同学的评价,家庭的期望程度等因素对学生志向水平的高低的影响最为明显。帮助学生提高和确定适度的志向水平,可以使学生的志向水平与实际成绩之间的差距变小,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成功感,并使其行为向积极的方向转化。

如何帮助学生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志向水平,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呢?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提出的“门槛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该理论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不愿接受较高较难的要求,因为它费时费力又难以成功;相反,人们却乐于接受较小的、较易完成的要求。在实现了较小的要求后,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更不合意的要求。这种现象,犹如登门槛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这叫做门槛效应。

根据门槛理论,笔者认为,教师指导学生确立适度的志向水平,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师自己的学识、人品、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期望都影响孩子志向水平。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观,要努力从各个方面充实自己,增强教师人格魅力。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树立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的观念,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欣赏每一位学生,给每一位学生传递积极的期望,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教学中应扬长避短,因材施教,积极与学生沟通,尊重个体差异,要鼓励学生多样性发展,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

二、根据“门槛效应”,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根据不同素质、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基础与表现,制定不同层次的、具体的目标,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形成学习的动力。

在高一第一次作文时,我布置学生写“新的一页”作文题,一个钟头交卷,结果令我大失所望:部分学生无法完成;60%的学生不足600个字,有的仅仅写几行;有的学生不知所云;大部分学生字迹潦草……针对这种情况,我感到,如果完全按照教科书要求布置作文,对我们的学生来说难度很大,以后交作文的学生会越来越少。因此,我先从培养学生书写工整开始,要求学生每天抄写一页诗文。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大部分学生书写有了很大的改观。接着,我从写记叙文开始,第一步要求叙事完整,书写工整,字数不限;第二步要求在叙事的基础上有所议论;第三步再夹叙夹议,字数再进一步增加……每次批改作文都争取对10名以上的学生一对一当面批改,指出他们的优缺点,帮助他们拓宽思路;同时在每一次的作文批改中多给学生肯定性的评语。经过一年多的训练,本班学生可以说基本上克服了对作文的恐惧感,大部分学生作文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不少学生参加学校文学社,多篇文章在学校校刊上刊出,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

三、利用门槛效应,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提高其志向水平,奠定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这方面的做法有很多,如教师可以引导学困生进行学习目标分解,循序渐进,一步步克服学习困难。在对学生提出要求时要考虑学生心理接受能力,在让他们接受一个很大的、甚至是很难的要求之前,最好对其提出较低的要求,应少一些、小一些,待他们按照要求做到了,予以肯定、表扬乃至奖励,然后逐渐提高要求。这样逐步提出要求,不断缩小差距,使其在不断达到小目标的过程中逐渐适应,并意识到已经达到的目标大大超出了自己的预想,从而坚定继续努力的信心。目前我校实施的“快乐学习法”就是借鉴了该理论,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如,对原来经常伏台睡觉或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就是上课不睡觉、遵守纪律,只要做到了,就奖励一张学习卡;对从来都不发言的学生,只要举手发言了,不管答对与否,可以奖励一张学习卡;对平时成绩较好的学生,只要保持良好的表现,也适时奖励……为了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每个学期还举办学习卡拍卖会,学生凭借平时积累的学习卡在拍卖会上,兑换到自己喜爱的一些学习物品。他们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学习兴趣更浓了,下一步教师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也比较乐意接受了。

四、重视外界条件的影响。如父母、教师、朋友的期望,团体气氛的影响,都可能使学生的志向水平发生变化。若整个团体气氛都指向较高的目标,则个体的志向水平也会随之提高。所以,学校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欣赏自己的学生。

首先,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能力发展和习惯的养成,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几乎每一个学生都很在乎学校对他们的评价,能在期末拿到学校颁发的奖状是他们引以为自豪的事情。因此,学校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激励功能,根据学生不同的特长和表现,尽可能多设一些奖励项目,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其次,要加强家学校联系,利用家长会、家访等不同渠道指导家长基本的家庭教育方法。教师平时要与家长沟通交流,要摒弃告状式的家访,多向家长反馈学生在学校的每一点进步,让家长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多从正面引导。对孩子竖起大拇指比抡起巴掌效果要好得多。

同时,教师要营造一个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集体,让学生学会相互欣赏。如根据学生的不同实际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平时互相探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适时开展一些趣味性的知识竞赛活动,形成一种相互学习、相互竞争、共同提高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样良好的氛围中,学生的志向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提高网站流量方法之木桶理论 篇5

摘要:网站推广个性化元素会经常被误认为私人化,看到某些站长或博友把带有极强的私人性,甚至私密的文字贴到网站内;也有的把网站或博客页面打造得极具有个性化,没有顾忌到浏览者的需求,页面设计冲淡了网站推广内容,访问速度冲淡阅读兴趣,

在浏览博友网站时,经常会看到一些在首页或内页有非常漂亮的特效,但极大影响了访问速度或阅读效果。这种网站推广做法都没有真正领悟到个性化元素建站真谛。希望所分享“木桶理论”提供借鉴性策略。

木桶理论,即木桶定律,也常称水桶定律。其核心内容是:一只木桶装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据此可以衍生出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所有木板都足够高,木桶方能装满水;其二,只要所有木板中有一块不够高,木桶就永远不能装满水。网络推广此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当中,即团队协作重要性,

将此理论灌输到提高网站推广流量秘籍中,依然非常适用。一个网站页面由设计、程序、内容三个主力部分,由访问宣传、速度、流量三个附加部分,六个部分形成一个整体。网站推广就如同木桶,六个部分就是木板,流量就是装的水。那么如何将木桶理论淋漓尽致地渗透在打造个性化元素网站。

网络推广纵观页面设计、程序、内容、访问宣传、速度、流量六块木板,各部分不能相差甚大。我们首先应该审视这些“木板”,寻找最差的那块木板,因为最差的部分直接影响着整个网站建设。最差的那部分往往会对最好的部分进行限制与制约,从而影响网站推广整体效果的发挥。六块木板最优化组合最关键的就是找薄弱部分改进或改善。页面追求明朗简洁化、程序静态简单化、内容整合原创化、宣传推广适度化、速度力求最快化、流量持续增长化,这是徐果萍博客运用“木桶理论”确定的同高度化木板。

做网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流量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并没有能够免费在瞬间提高网站推广流量的秘籍,所共享的经验需要长期方见效果。

浅谈政治教师理论素养的提高 篇6

原因一:从思想政治课的功能看,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思想政治课是实现学校德育目标的重要途径。随着信息现代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在新的形势下,中学思想政治课如何在德育创新中走出困境,已成为中学思想政治课改革的一项重大课题。作为一线的思想政治教师,无论思想政治课改革,还是从增强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实效性而言,都离不开较高的素质。

原因二:从思想政治课的对象来看,现在的中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他们身上,几乎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同时心理承受力特别差,在学习和生活中稍微有点不顺,就会陷入消极心境中,甚至以极端的方式来对待。面对这些独生子女,作为思想政治教师,我们如何用自己智慧、感情去对他们施加影响呢?显然,我们需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理论业务水平,把自己变成教育家才行!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修养呢?

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古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要有颗爱读书的心、真诚的心。

读书要有颗“爱读书”的心。爱读书,我们才会去读书。不读书,怎能嗅到那缕缕书香?

读书要有颗“真诚”的心。读书、阅读不是机械地理解字词,它是心灵与心灵的亲吻。何谓真诚呢?我说,“读它,抄它,划它,念它,诵它,把它锲入到自己贫乏的生命里,成为血液,成为血肉乃至骨骼。作为思想政治老师,欲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就应重点阅读相关书籍。有人说太多,但只要坚持,就会越读越少;有人说太难,但只要坚持,就会越读越易;有人说没时间,但只要善于挤,时间就会越用越多。读完这些书籍,我坚信你的政治理论素养必有质的飞跃。

二、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如果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启发我们要爱读书、多读书。那么,古语“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则强调了与人交流、与人对话的重要价值。因此,我们教师要寻找一切机会与专家交流、与大师对话。但这样的机会太少了,根本满足不了我们的需要。那怎么办呢?经过摸索,我想出了两种替代办法:(1)收看“对话类”电视节目。(2)上网观看视频。

从读书到交谈,从对话到实践;从书籍的清香到对话的睿智,从高深的理论到生动的实践。我们的收获会一次比一次增多,我们的素养会一次比一次深厚。

(作者单位 山东省肥城市第一高级中学)

提高理论 篇7

一、拼音教学巧“变异”

在汉语拼音教学中, 对学生而言, 声调最难掌握。虽然在日常口语中, 学生已在运用这些语音, 但他们并未意识到声调的存在。因此, 在汉语拼音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辨别和掌握声调。

例如, 教师可利用一些自编的儿歌帮助学生发现声调:一件毛衣yīyīyī, 一位阿姨yíyíyí, 一群蚂蚁yǐyǐyǐ, 一片心意yìyìyì。教师发出有声调差异 (变异) 的语音时, 学生便能发现、辨别声调, 进而掌握声调。又如, 学生常常搞不清声调符号的标调位置。要想解决这个问题, 同样可运用“变异理论”。在学生认读“lǎo lǎn lǎng huán hái jiāo”这组音节时, 当音节中出现ɑ时, 声调都标在ɑ的上方;当音节中未出现ɑ时, 就依次找o, e;当ɑ, o, e均未出现时, 就出示“niújiǔtuǐ”这组音节, 让学生仔细观察。原来, i和u一同出现时, 声调符号标注在后面那个字母的上方。这样, 学生通过对实例的观察与分析, 很容易总结出汉语拼音的标调方法。为了方便学生记忆, 教师可将汉语拼音的标调方法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 (声调帽子给谁戴?有ɑ在, 给ɑ戴;ɑ不在, 找o、e;ɑ、o、e都不在, i、u并排戴在后) 。于是, 学生便学得快, 记得牢。

马飞龙和他的同事总结出“变”与“不变”的四种范式:“对比”“类合”“分离”与“融合”。由于每种范式关注学习内容的不同方面, 所以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

“对比”, 即一个事物、概念或现象在某个维度上不同值或特征的变化。“对比”有助于识别特征。例如, 在进行汉语拼音教学时, 韵母ü和声母相拼, 有时会省略ü上方的两个小点儿。我在教学时就出示nü、lü、j u、q u、x u、y u等音节, 让学生对比。于是, 学生发现, ü的读音没有改变, 但ü和声母j、q、x、y相拼时, 它的书写方法变化了。这样, 我编出顺口溜:“j、q、x、y四兄弟, 碰到小ü把点儿去, 去掉两点儿还念ü。”

实践证明, 若没有两个 (至少两个) 存在差异的实例, 学生几乎不可能意识到普遍原理。如果有两个反映同一原理且彼此有差异的实例, 那么其共同之处就有可能同其不同之处区分开。这样, 学生就易于排除差异特征, 进而识别原理的基本属性。

二、识字教学巧“变异”

如果要将一个特定的值从一个事物 (或多个事物) 中分离出来, 就必须保持那个值不变, 同时让事物之间的其他维度发生变化。那个被关注的、保持不变的方面即“类合”。这种范式在识字教学中可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灵活运用。

例如, 在教学《我是什么》一课时, 对文中“冻、冷、冰、凉”这组生字可以这样教学。其一, 认读“冻”。要求学生观察“冻”的偏旁 (“两点水”) , 然后认读“冻”字并思考其含义。其二, 出示四个带“两点水”旁的生字 (“冻、冷、冰、凉”) , 要求学生观察其共同点。其三, 要求学生认读四个带“两点水”偏旁的生字 (“冻、冷、冰、凉”) , 并提出问题:认读这四个带“两点水”偏旁的生字, 你有什么感觉?学生都能体会出这四个带“两点水”旁的生字让人感觉温度低。这样, 学生便总结出“两点水”旁多与“低温”有关的特点。

“分离”即学习者关注事物、概念或现象的某个变异维度。我们在形声字的教学中, 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 灵活运用这种范式。形声字的特点是“形旁表义, 声旁表音”。根据这一特点, 在教学“情、清、晴、睛、蜻”这组形声字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这组生字的共同部分“青”, 了解其表音的特点, 然后针对每个形声字的不同部分进行探究。于是, 学生发现每个形旁都表示了不同的意思, 从而更好地区分形近的形声字。例如, “令、铃、岭、聆、拎”这五个字, 既在字音上有同有异, 又在字形上有同有异, 所以在教学中, 需要有针对性地考虑“变”与“不变”的问题。如果这五个字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字, 并已掌握字音, 那么重点就是字形的教学。如果这五个字的字音学生还未掌握, 那么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字音的差异中寻找相同点和不同点, 以更好地掌握字音。

三、阅读教学巧“变异”

《太阳》是一篇科普说明文, 涉及多种说明方法, 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一定难度。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各种说明方法, 我运用“变异理论”进行教学, 使学生轻松而扎实地学习。

教学片段一

师:关于“远”的特点, 作者是怎样描绘的?

生 (阅读相关课文内容) :太阳离我们约有1.5亿千米远。到太阳上去, 如果步行, 日夜不停地走, 差不多要走3 500年;就是坐飞机, 也要飞二十几年。

师:你关注了这几个数字。换算一下, 1.5亿千米等于多少米?

[生板书:150 000 000 000米。]

师:通过这些数字, 作者不仅描绘“远”的特点, 更使读者真切感受到“远”的特点。这种说明方法称为“列数字”。如果我把描绘“远”的特点的那段话改变一下, 同学再读读, 看行不行?

生 (阅读修改后的内容) :“太阳离我们有1.5亿千米远。到太阳上去, 如果步行, 日夜不停地走, 要走3 500年;就是坐飞机, 也要飞二十五年。”

[生谈感受。]

师:看来, 运用“列数字”这一说明方法时, 应注意表达的准确性。

在这一教学片段中, 教师分两步教学“列数字”这一说明方法。首先, 通过变换数字的书写形式, 使学生初步感受“远”的特点。其次, 通过对比阅读, 让学生明晰运用“列数字”这一说明方法时须注意表达的准确性。

教学片段二

师:文章在介绍哪个特点时也运用了“列数字”和“举实例”的说明方法?

[生回答。]

师:6 000摄氏度的高温到底会热到什么程度呢?我还不清楚, 你们能帮帮我吗?

[生举实例。]

师:太感谢你们了, 举实例让人清晰、明了。虽然你们举的实例不同, 但都说明了太阳热的特点, 具体、可感。所以, “举实例”是个好方法。现在, 咱们读一读课文中的相关内容。

这一教学片段具有两个意义。首先, 迁移上一环节学习的知识, 使学生感受相同说明方法在不同段落中的表达效果。其次, 通过列举实例, 使学生明白运用“举实例”这一说明方法说明同一内容时, 所举实例可以不同。

教学片段三

师:刚才作者通过“列数字”“举实例”和“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写出了太阳“远”“大”和“热”的特点。那么, 文中所写的内容和你生活中感受到的太阳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回答。]

师 (小结) :看来, 太阳的“远”“大”和“热”这三个特点之间着密切相关。虽然太阳很大、很热, 但它离我们特别远, 所以我们拥有比较适宜的生存环境。

在这一教学片段中, 教师引导学生将文中内容与生活体验进行对比, 使学生体会太阳的“远”“大”和“热”这三个特点之间的关联, 最终让学生整体把握太阳的特点。

提高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途径 篇8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教育, 进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课堂, 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既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 又要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 还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跟上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做到既能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的复杂形势, 准确把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又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成长道路上的各种实际问题, 健康成长。所以,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教师提出较高要求。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明显加大, 学历和职称结构也显著提高。但总体看与实际要求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教师中普遍存在着自我社会地位评价低、对教学活动缺乏热情、教学敷衍塞责等问题。相当一部分教师教学素质不高, 知识陈旧, 思维意识仍停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应试教育阶段。更有甚者, 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知识、基本观点都不清楚, 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首先要从提高授课教师队伍的素质着手, 严把教师入口关, 加强教师职业培训, 优化教师队伍, 坚决杜绝因教师专业水平与教学水平不高导致的教学质量问题出现。

二、改进教学方法

2003年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倡导高校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然而, 改革至今, 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并没有根本性的改观, “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主流。教师依然是从头到尾地讲, 学生依然是从头到尾地听;教师讲得一套一套, 学生听得索然无味。不仅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更大大降低了课程的育人功能和引导功能, 难以实现教学目的。因此,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在方式、方法上进行创新和改进, 采取多种灵活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整个课堂形成教师—学生两个主体互动合作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 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出发点, 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特点, 结合学生实际, 科学设计教学环节, 选择性地采取课堂讲授、讨论辩论、师生互换角色、情景模拟、心理游戏、师生对话等多种教学形式, 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构筑师生互动的活跃课堂, 使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 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 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理论形象化, 使学生“如临其境, 如见其形”, 让教学活动始终处在一种活跃的状态中,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

三、丰富教学内容

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 除了教学方法陈旧呆板以外, 关键还是教学内容枯燥空洞, 缺乏吸引力, 在满足社会需要特别是大学生需要方面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大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照本宣科, 注重了理论性和系统性, 却忽视了现实性和针对性, 缺乏对教学内容的必要研究和探讨, 存在严重的理论教学和实际脱节的问题, 以致不少学生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仅仅当做是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 以应付考试, 而不能把它和提高思想觉悟、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注意将所讲理论和社会实际相结合, 选取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阐释, 实事求是, 实话实说, 给学生有说服力的回答, 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理论素养和思维方式, 自觉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同时, 我们的教学通常是单向地、直接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缺乏相应的人文素质教育, 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事实上, 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 人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 而且对人文知识的运用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为学生在政治思想方面的选择打下基础。因此,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该落实人文教育, 但前提是教师自身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的人文素养普遍不高, 所以有必要结合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人文素养的普及培训。

四、活跃课堂气氛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是严肃、拘谨、刻板的, 不能适应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特点, 因此有必要采用“愉悦教学”的方法来构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活力, 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生动、活泼、鲜明, 入情入理、入耳入脑, 发挥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亲其师, 信其道”, 大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接受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接受程度。调查表明, 受学生欢迎的往往是那些风趣幽默的教师, 是言语悦耳动听的教师, 是真正关心学生、能够与学生做朋友的教师。与这样的教师在一起, 每天上课不是单调乏味的义务, 而是一种幸福的分享。而现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不仅缺乏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曾几何时, 连我们的教师也被学生称为是满嘴马列主义条条的老太太。因此, 我们的教师也要适当掌握教学的艺术和手段。在课堂上不仅要侃侃而谈, 用风趣幽默的讲课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 增强教学的生动性, 寓教于乐;也要把课讲得悦耳动听, 注重声音的高低、轻重、快慢、停顿, 造成声音的情感丰盈、抑扬顿挫, 使学生乐于接受。同时, 还要以一颗朋友心与学生和谐相处、平等交流, 增进师生友谊、改善师生关系, 为维持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心理支撑。

五、发展开放式评价

通常大学课程的考试以试卷考试为主, 注重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评价。但对思想政治理论这样一种思想性较强的课程来说, 传统的考试方式不仅不能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 反而会滋长学生“临时抱佛脚”的应付心理, 导致学生轻视平时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因此, 必须改变传统的表面化的考察方式, 采取多样化的、能全面有效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引导学生重视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增强学生认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一般的试卷考查和日常表现考查之外, 可以大胆采用开放式的考核方式, 通过没有现成答案的试题, 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状况;通过观察在特定场合下的行为表现, 来了解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提交的实践调查报告来给学生作出评价。即考核不仅局限于期末试卷, 更在试卷之外;不仅局限于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更注重对知识的实际应用, 注重全面发展。通过改变考核方式, 来引起学生和教师的足够重视, 提高教学质量, 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一门课程, 就获得一次思想和行为上的巨大进步。

当然,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仅靠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不足够的, 还需要做好其他的工作, 如提高教材的针对性和趣味性、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充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加大财物投入力度、改善教学条件等等。总之,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和有关领导者的共同努力。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阵地, 也是培养大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基石, 但一直以来教学效果不理想。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途径是:提高教师素质;开展多样化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发展开放式评价等。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途径

参考文献

[1]牟兴, 舒先林.发挥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主体作用[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10, (2) .

[2]居桐.浅析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J].教育教学研究, 2009, (9) .

[3]李绍荣, 明瑞勤.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J].探索争鸣, 2009, (9) .

[4]潘静.以人为本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 2009, (6) .

[5]王升.试论主体参与的教学价值[J].中国教育学刊, 2000, (4) .

提高纳税遵从度的理论分析 篇9

(一) 纳税遵从内涵分析

纳税遵从问题自税收产生而产生。在税务机关与纳税人非对称信息博弈框架下, 对其展开全面深入的研究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税收遵从的研究大多基于纳税人角度进行, 如Roth等于1989年将纳税遵从定义为“纳税人在适当的时间填写所有的申报表, 并按照《国内收入法典》条例以及填写申报表时所使适用的法庭裁定准确的报告应纳税额”。西方还有一些学者从社会学角度对纳税遵从进行研究, 如美国学者Mc Ewen和Kidder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强制、自利、习惯、政府合法性、社会压力、税法不确定性等方面对纳税遵从行为的影响。并把纳税遵从分为防卫遵从、制度性遵从、自我服务性遵从、习惯性遵从、忠诚性遵从、社会性遵从, 代理性遵从和懒惰遵从等8种类型;将纳税不遵从分为程度性不遵从、无知性不遵从、懒惰性不遵从、自私性不遵从、象征性不遵从、社会性不遵从、经纪人性不遵从和习惯性不遵从8种类型。

税收遵从概念在我国首次正式提出是在《2002年—2006年中国税收征收管理战略规划纲要》中, 指的是纳税人依照税法的规定履行纳税义务, 它包含三个基本要求:一是及时申报, 二是准确申报, 三是按时缴款。纳税遵从这一概念体现了现代公共财政体制下的税制优化目标, 涵盖了现代社会公民自我意识和国家意识提升的基本思想, 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的税收征纳关系是否和谐。

(二) 税收遵从行为理论基础

1. 预期效用理论。

纳税遵从的正式理论研究起始于1972年Allingham&Sandmo的《所得税逃税:一种理论分析》。他们在“纳税人都是理性人”的假设基础上建立了预期效用最大化模型 (即A-S模型) 。他们的研究表明, 纳税人做出纳税遵从或不遵从的决策只是为了自身收益的最大化。同时, 他们从理论角度论证出罚款率、稽查率与纳税遵从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A-S模型及A-S-Y模型研究的都是在固定税率的条件下稽查率、罚款率及税率对纳税遵从行为的影响。然而在现实的纳税环境中, 有些税种是按累进税率来征收的。所以, Witte&Woodbury将A-S模型中固定税率的假设条件放宽, 引进了累进所得税率。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累进所得税率对收入申报有一个反向的激励, 而更大的惩罚概率会起相反方向的激励作用。

2. 期望理论。

基于Tversky&Kahneman提出的期望理论分析风险选择偏好以及框架效应等对纳税人纳税遵从行为的影响, 并解释预期效用理论下分析纳税人纳税遵从行为的一些困惑。此理论是把心理学分析法与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一起, 提出了期望理论, 这一理论包括确定性效应、表述性效应。确定性效应指人们是厌恶风险的, 与可能的结果相比, 人们更青睐于确定的结果。假如税制简明易于遵守, 并且逃税的社会威慑十分强大, 风险收益对比鲜明, 纳税人就易于做出遵从税法的选择;反之, 则纳税人极有可能选择逃税。表述性效应是指决策如何受到表述形式的极大影响。对同样的境况因表述方式的不同, 可能会引导纳税人关注问题的不同方面, 最终做出不同的决策。

二、影响纳税遵从行为因素分析

(一) 社会因素

税收遵从受社会因素的影响, 主要包括压力因素和税收文化因素的影响。社会压力主要是因税收不遵从从而被不信任和被鄙视, 国家机关失纳税信用所面向的主体, 纳税信用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说明一个经济主体的信任度。高纳税信任度让人产生更高的责任感, 有利于其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 从这个角度可以说纳税信用是一种无形资产。从而, 社会压力对税收不遵从不仅具有一定的威慑力, 而且也可以正面对纳税遵从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税收文化, 是指税收征纳双方构成的特殊社会群体, 各自内在的税收行为活动的文明成果, 以及征纳主体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意识形态, 是纳税人、征税人、用税人在长期税收实践中形成的, 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职业理念和价值追求的总和。税收文化不仅指税收机构自身的组织文化, 更重要的是包含社会范畴里的税收观念、纳税意识等意识形态及保证税收工作正常有序周转的税收制度。税收文化对纳税行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税收环境来实现的。一方面通过提高纳税人主动纳税的意识, 另一方面利用税收征管服务中的非法律、非行政的力量来约束征纳双方的行为。如果一个国家有较高质量的税收文化, 道德修养会在该国范围内形成一定的约束条件, 对该国纳税人的心理造成深远影响, 从而进入一种良性循环。

(二) 税制因素

制度经济学认为, 制度的安排能够对当事人形成约束和激励, 从而影响当事人行动的选择。一国的税收制度就是一种按照税法要求合理、合法缴纳税款的规则, 也具有约束和激励两大功能。税制缺陷的存在会对征税人、纳税人的利益取向和行为选择产生复杂而广泛的影响, 并最终生成种种税收不遵从现象。首先, 征税人有可能利用手中职权与纳税人相互勾结偷逃国家税收, 在征与不征、征多与征少之间以及税率高低之间, 任意自由裁量, 采用低税率, 选择不征或少征。其次, 纳税人也会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避开税务征管, 如钻政策空子、攫取税收优惠, 改变收入性质或调整入账时间, 化整为零, “合法”地少纳税或不纳税。需要强调的是, 若某一纳税人利用税制缺陷“合法”地少纳税或不纳税, 很快就会有另外的纳税人争相效仿, 使税收不遵从产生“倍数效应”。刘易斯 (Lewis, 1982) 研究个体纳税心理发现, 只有在纳税人感到对他的收入而言税收政策是公平合理的, 才可能自觉地缴纳税款, 否则就会偷逃税, 产生“搭便车”行为。

(三) 征管因素

税收征管工作会影响纳税人税收遵从意识, 税收征管是否有效力, 是影响纳税人行为的关键因素。如果征管力度不够或管理松散, 会导致偷税、逃税成为某些纳税人经常使用的小伎俩, 初犯转变成惯犯, 形成心理适应;并且对于原本具有良好税收遵从意识的纳税人, 由于征管工作的不力, 造成其心理失衡, 可能影响其税收遵从意识并进一步影响其税收遵从行为, 从而大大降低税收遵从度。世界各国的税收管理实践已表明, 对偷、逃税的查获概率和处罚率越高, 人们偷、逃税的动机就越弱。而查获概率和处罚率的高低取决于税收征管水平和政府廉洁法治程度。首先, 征管水平特别是对税源的监控水平越高, 政府对纳税人信息的掌握就越充分, 偷、逃税被发现的概率就越大。其次, 廉洁法治程度越高, 意味着偷、逃税被发现后越会受到依法严惩, 越难以通过金钱、权力、人情等手段获得宽大处理。

三、提高纳税遵从度的举措

(一) 构建和谐税收征纳关系, 培养我国公民的纳税意识

我国现阶段有必要通过加强税收文化建设, 培养公民的纳税意识来提高纳税遵从度。关键要摆正征纳双方的地位, 尊重纳税人的主体地位。为此, 要从纳税人根本需求出发, 落实“纳税服务”的目标。税务机关作为纳税服务的提供方, 一定要从纳税人的根本需求出发, 尊重纳税人的主体地位。通过宣传咨询服务、一站式服务、网上服务等方式, 简化办税程序, 降低纳税人成本。税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平等对待每个纳税人, 避免纳税人因权利受到损害而失去对税收的信任与支持, 同时应提高税务行政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以消除征纳双方的对立心理, 改善征纳双方的关系, 减少征税阻力, 提高税收遵从度。

(二) 增强用税透明度, 赋予公民税款知情权

公民纳税意识和税收道德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取决于对税款去向的知情权。纳税人如果不清楚税款的用途和去向, 或是知道税款被用于与其利益相悖的地方, 即使税收负担不重, 也会引起纳税人的反感、抵触, 甚至被剥削感。为此, 务必要建立完备的税务信息公开披露机制, 定期公布税收资料, 尤其是税款去向, 以获取公民和纳税人的信任。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对于纳税人的权利还不够重视, 在宣传教育中过分强调纳税义务, 而忽视纳税人权利的宣传。因此, 要完善税法, 注重纳税人权利的充实和宣传, 诸如对税款的知情权、隐私权, 税收筹划的权利等等。而税务机关在征税工作中也要尊重纳税人的权利, 如对纳税人的有关信息进行保密。

(三) 深化税制改革, 为税收遵从构建一个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制度平台

简明的税制可以清晰界定税收义务, 减少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从而降低税收遵从成本。公平、确实、简便的税收制度, 有利于保护忠诚性税收遵从, 鼓励制度性税收遵从, 避免情感性税收不遵从和减少无知性税收不遵从。不公平、不确实、不简便的税收制度, 必然会破坏忠诚性税收遵从和制度性税收遵从, 诱发情感性税收不遵从和增加无知性税收不遵从。税收制度是否公平、简便确实, 主要由税收所承担的任务和税收立法的体制与程序所决定。构建宽税基、少税种、低税率、少减免的税制结构应是我国税制建设的发展方向。尽管政府实施税收优惠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但过多过滥的税收优惠容易造成纳税人之间的不公平, 损害纳税人依法纳税的积极性, 也是一些纳税人设法拉拢税务干部牟取不法利益、滋生腐败的根源。

参考文献

[1]李林木.税收遵从的理论分析与政策选择[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 2005.

[2]王炳文.关于促进纳税遵从的思考[J].税务研究, 2006 (12) .

[3]梁芬.纳税遵从的国际借鉴及其在我国的适用探讨[J].特区经济, 2007 (7) .

[4]梁俊娇.纳税遵从意识的影响因素[J].税务研究, 2006 (1) .

提高理论 篇10

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重要的手段(《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实验修订版)》(2000)。依据《新课标》规定,侧重提高阅读能力是全日制高级中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围绕提高阅读能力展开的理论研究也如火如荼。

二、阅读的过程理论

在自下而上阅读(bottom-up approaches)这一模式中,阅读被认为是一个静止被动的过程,阅读者通过字面阅读,从音素过渡到有意义的单词、句子、段落然后是对整个篇章的理解。词环节中的阅读就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逐层解码的过程。该理论因为把阅读看成是单向的线型发展流程,忽略了读者的主观因素、话题知识、阅读策略等因素的作用,很快就被自上而下(top-down approaches)的阅读模式所取代。该理论很好地克服了前一理论的缺点,认为阅读过程是读者利用已有的背景知识积极参与解码、构建的过程。阅读过程就是读者与文本互动的过程。读者在已有知识(比如背景知识、概念知识和句法、语义等)的指引下透过部分阅读材料预测阅读内容,因此Goodman (1968/1976/1988)将阅读视为“心理语言学的猜测游戏”。而后Smith (1971/1973)则发展了该理论的另一支。他也认为阅读是互动的过程,是视觉和非视觉的互动(视觉信息指的文本信息,非视觉信息指储存在人脑中的各种图式。)。Smith认为,读者掌握的非视觉信息越多,就越少地依赖视觉信息。Goodman的模式强调读者的预测能力,而Smith模式突出背景知识在阅读中的作用。但两者都认为,读者对文本做有选择的阅读,没有必要对所有的文字进行解码。而互动阅读(interactive approaches)模式就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模型的综合,并且阅读被认为是文本、读者、社会三方的双向互动。

自上而下和互动模式强调的背景知识都受到了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的影响。图式理论指出:“理解过程是我们的背景知识或图式与所接触的话语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阅读理解的过程是读者将遇到的新信息和头脑中已有的图式相互匹配、作用的过程。人们在理解新事物时,需要将新事物与已知的概念、过去的经历即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解释取决于头脑中已经存在的图式,输入信息和图式理论的吻合度越高越容易激活图式。阅读就是给合适的图式填充新信息而使图式具体化的过程。图式的主要功能是用以说明人对客观事物的理解过程,而阅读理解是是运用图式对阅读材料进行理解、加工和评析的过程。

三、阅读理论的启示

提高阅读的指标有两个,一是阅读的速度,二是阅读的质量。那么上述理论在提高阅读方面究竟做了哪些方面的贡献呢?在当今人文教育的大环境下,如何就人取材,在最大限度地尊重个人的同时提高阅读指标呢?

因为时间和环境、阅读者和阅读材料、阅读目的的不同,对阅读文本会要求不同层次的阅读。而上文所描述的有关阅读过程的不同理论实则是强调了阅读过程中的不同方面。

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突出要求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词汇。这对于英语初级阅读者来说,是很重要的。这两者是提高阅读理解的物质基础。没有充足的词汇量,就谈不上很好地阅读材料,更达不到欣赏文本的高度。充足的词汇量既是阅读的基础,又是猜词构词的基础,还是增加英语阅读兴趣的一个重量级的砝码。而语法的熟练掌握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因为长句、复杂句带来的理解难度,大大加快对句意的理解。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对基本词汇的掌握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重点出击阅读高频词汇,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将单词内化。当然为方便学生记忆单词,教师可以传授有关单词记忆的方法,如词根、词缀等,合理利用零星时间重复,巩固记忆。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开发出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而后的三个关于阅读过程的理论彼此之间都不是全新的,都有联系。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相对来说强调了语篇的整体性,更加突出了读者的主体性,强调了阅读积累的重要性和阅读材料的宽泛性。互动阅读模式相比较而言则增加了社会文化的因子,即该理论强调了阅读文本、读者和社会文化负载三者之间的互动。图式理论则融合了前面两个理论,更强调了读者头脑中已储存的知识,并且将这种已经内化的知识分成语言图式、形式图式和内容图式。而这三个分类则强调了阅读理解的不同方面,它们分别是:语言能力的掌握和运用;语篇的文体风格和修辞结构;与语篇主体关联的背景知识,包括了文化、专业等方面。所以图式理论是对阅读过程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而这三个过程理论除了强调语言词汇的重要性以外,还指出了在其他方面下功夫提高阅读的途径。

篇章的整体性、语言风格要求教师在教授英语课程的时候注重语篇的整体理解,培养学生一定的语篇研究的能力和通览全篇的能力。比如语篇的统一性、连贯性上的敏感度、语篇主题的统一、作者观点的一致、作者的态度、语篇所讲内容的连贯和粘连性。各种语篇体裁不同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语篇的整体感有助于强调主体参与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学习行为,有利于读者从全文的高度着手把握局部用语,提炼出文章的主旨、作者的观点。篇章教学的任务可见一斑。而语篇知识本身是读者储存的知识,是一种图式。所以背景知识的激活对阅读至关重要。越高程度的阅读者对背景知识的要求越高,而其掌握的背景知识也越多,方便了其从更大程度上进行自上而下的阅读。王初明(1988)认为,背景知识的缺乏会造成阅读理解障碍。Anderson (1977)这样表述,具备相关的背景知识若不会应用也会造成阅读理解障碍。由此可见,背景知识及激活该图式对提高阅读的重要性。教师在授课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背景知识的积累。与此同时,由于中英之间的文化差异,习得语言背后的文化负载也显得尤为必要。教师在注重阅读词汇习得的同时,也要注意该词背后厚重的文化底蕴,或者是该文本中所涉及的文化现象,以此增加读者的文化积累。而如何激活需要的背景知识这个问题上,则需要考虑该背景知识的可辨认程度。背景知识是否具有典型性、背景知识的熟悉程度,以及与其他知识的区分度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背景知识被激活的效率。因此,一方面,教师在教授阅读时,要注意适当的精度,使其在阅读完该文本后有个清晰的背景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教师在鼓励学生多阅读、多积累背景知识的同时,也要对其积累的背景知识及时地加以整理疏通,帮助读者建立适合自己的背景知识积累方法。适合学习者个体的方法因人而异,这就需要教师多下功夫、多观察。同时,阅读策略的教授和培养也是阅读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受过阅读策略培训的读者在阅读时会更有全局感、方向性。

四、结语

英语阅读能力是英语综合技能的表现。教师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同时,还要注意英语词汇、语法的积累,教授篇章知识,培养读者的篇章意识,鼓励阅读,进行阅读策略的训练,这些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阅读能力。

摘要:本文从英语阅读的过程理论: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互动阅读和图示理论着眼, 分析了其内涵, 提出了提高英语阅读的几条建议。

关键词:英语阅读理论,英语阅读,提高方法

参考文献

[1]Anderson, J.Charles.Assessing Reading.Cambridge:Unit-ed Press, 2000.

[2]Carrell, P.L The effects of rhetorical organization on ESLReaders.TESOL Quarterly, 1984, (18) :441-469.

[3]Carrell, P.L.and J.C Eisterhold.Schema theory and ESLreading pedagogy.TESOL Quarterly, 1983, (17) :553-573.

[4]郭晓玲.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篇分析能力[J].成都工程信息学院学报, 2001, (2) :153-157.

[5]胡曙光.英语语篇语言学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6]胡春洞.英语学习论[M].南宁:关系教育出版社, 1996.

[7]邱东林.浅析英语阅读理论.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8]谭颖.图示理论与外语教学[J].交通高教研究, 2003, (3) :68-70.

提高理论 篇11

一、全面可感服务质量理论

北欧著名的市场营销专家克里斯蒂·格鲁诺斯认为,服务质量必须由顾客来认可,而顾客是通过将其接受服务过程中亲自体验的质量(实际质量)与接受服务前预期质量进行比较来评价服务质量的。顾客亲自体验的质量包括技术质量(服务内容what)和职能质量(服务方式how),同时企业的形象在顾客接受服务中也影响其评价,而顾客的预期质量是由市场传播、企业形象、口碑、消费者需求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形成的。

二、根据全面可感质量理论提高邮政服务质量的思路

根据全面可感质量理论,要想提高服务质量,必须先对服务所要达到的主要质量目标进行分析,质量目标的确定与服务质量的技术测度有直接关系,根据全面可感质量理论可以得出,对应不同的服务种类,其服务质量的技术测度(内容)不同,对其服务质量的要求也是不同的(而技术测度相同的服务,其功能测度(方式)可以不同)。目前我国邮政开办的业务种类有函件、包件、报刊发行、特快专递、集邮、储蓄、汇兑、其他等八大类几十项业务,作为提供综合性服务的企业,如果对每项邮政服务种类一一列举分析其服务质量要素,所需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同时,分析后形成的结果也会十分复杂,不能体现出邮政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服务质量。因此,可以先把诸多的邮政服务按照服务内容(技术测度)进行分类,找出不同服务分类的服务质量主要目标,确定邮政服务质量的主要目标,而后根据全面可感质量模型确定提高邮政服务质量的各项措施。

三、应用全面可感质量模型提高邮政服务质量的措施

1、在市场营销传播上将邮政服务质量分成两个层次

从邮政服务质量的八个主要目标迅速、准确、安全、方便、可信、规范、普遍、经济看,迅速、方便与普遍、经济存在一定矛盾,因为作为企业来说,要达到迅速、方便必须有相应的资源支持,如高效的传递网络、先进的客户服务体系等,这就限定了相应邮政服务的范围和价格,不可能在普遍、经济的目标下实现迅速、方便的服务。因此,在市场营销传播中要区分出这两个层次,将高需求水平的用户对服务的期望重点放在迅速、方便取向上,将低需求水平用户的期望重点放在普遍、经济上。

2在邮政企业形象定位上突出准确、安全、可信、规范的服务质量取向

对于邮政企业形象定位,如果将八个质量目标共同结合宣传,由于迅速、方便与普遍、经济目标存在的矛盾很容易形成用户理解上的误差,而其他四项目标相对限定的条件较少,且用以描述的邮政服务种类也较全面,因此,在邮政企业形象的宣传定位上应突出准确、安全、可信、规范的服务质量取向。

3以邮政服务主要质量目标确定各项服务质量技术测度和功能测度的重点

对于邮政提供的几十项服务种类,应根据邮政整体主要的质量目标,确定其技术测度与功能测度的重点。如对于特快专递业务,其技术测度说明中必须突出其迅速、方便的特性,而在其功能测度中,要通过选择服务技能相对优秀的员工、提供邮件实时查询、优先发运、给服务人员相对多的解决问题的决策权等方式突出其特点。对于邮政储蓄业务,技术测度说明中必须突出其安全、可信、规范的特性,在其功能测度中,可通过选择相对封闭的营业场所、使用业务技能相对规范熟练的员工来服务,以突出其特性。

4在日常提供服务和新业务开发上,要把企业形象中体现的服务质量取向作为基础

提高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理论思考 篇1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要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由此可见,语言环境对幼儿是何等的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适宜的环境氛围,提高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促使幼儿个性化语言的发展,让幼儿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一、 吃透教材,注重提问的设计

教师要明确教材仅仅起桥梁的作用,教学的关键还是主要决定于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要为教材的内容服务,要注重对幼儿语言理解能力的培养,要让幼儿能听懂作品,并善于把握整体信息;提问不能过于模式化,要尽可能地考虑到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设计上能大则大,能变则变;提问要注重个体差异,要符合幼儿现阶段的发展水平,要注重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使幼儿具有积极参加语言活动的兴趣,进一步提升幼儿语言的运用能力。

二、创设情境,构筑语言学习的新舞台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运用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情境。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而创设让幼儿有话可说的教学情境,就是语言教学活动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幼儿的特点,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教室的摆设、教具等都可作为训练幼儿语言能力的好素材。有了语言情境,幼儿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角色,有了说话的机会和说话的内容。如,我带的是小班,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经常会给主动与老师交谈的幼儿表扬和拥抱。这样做以后,他们都非常喜欢亲近老师,都主动地将自己生活中的快乐与不高兴的事与老师分享。他们与人交往的意识有了,而且语言表述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效果非常好。

三、有效沟通,拓开语言学习的广阔天空

有句话说得好,教育是一颗心撼动另一颗心的事业。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离不开教师的循循善诱,更需要教师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法则,如果教师只顾“齐步走、搞一刀切”,那么就会伤害到许多幼小的心灵。尤其对一些后进的幼儿来说,由于教师的一时疏忽,说不定会从此了断了孩子对语言学习的兴趣与愿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时刻注意引导幼儿。如,当我每次组织幼儿听录音故事的时候,会经常边做动作边说:“插上电源,再按键,好听的故事就出来。”教师的多次重复,幼儿自然而然就会说这句话了,不会再说:“老师,这个,这个。”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幼儿对语言的运用能力。

四、走向生活,寻找语言学习的活水源头

语言,源于生活,源于实践。为了让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学习的活水源头,就需要教师适时引导幼儿,让幼儿饶有兴趣地去学习语言,热爱语言。如,每周可举行一次活动,活动形式可有新闻角、口述稿、绘画日记等,人人参与、个个发言。这是幼儿亮相的大舞台,也是语言训练的极好机会,幼儿会兴高采烈地把自己一周的所得全心全意地与同伴和老师分享。这样,每一次活动就显得特别生动有趣,因为这一天是幼儿表述自己所思所想的好日子。通过交流,既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有意识地培养了幼儿关心周围事物变化的习惯及敏锐的观察能力。

五、激发兴趣,增强幼儿学习语言的原动力

教师应尝试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扩展幼儿的经验,从而提供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条件。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处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为幼儿提供一定的游戏材料,模拟和创设特定的情景,为的是能使幼儿在游戏中触景生情,边玩边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如,可有故事大王评选、做广告、演哑剧、创编故事、猜谜语、说相声等,帮助幼儿学习语言。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说他们在实际生活不可能遇到的事情,这也是幼儿个性化语言能力提高非常重要的途径。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在一些日常小事上发掘幼儿的语言能力。

上一篇:L型解剖板下一篇:动画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