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措施(共12篇)
监管措施 篇1
病死畜禽含有大量致病菌, 用这些病死的畜禽为原料加工成的肉食品, 如被人吃后, 将对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隐患, 要防止病死畜禽进入加工环节应采取综合措施。
1 病死畜禽的处理现状
1.1 过去农村散养畜禽如果病死, 一般都是处于乱仍乱弃的状
态:河沟边、树林边、或与生活垃圾堆在一起、较大畜禽可能拉运到荒地丢弃。每到夏天, 这些病死畜禽腐败发出的气味刺鼻, 蚊蝇乱舞, 很长时间内不消失, 其中蕴含大量对人体有害的致病菌。
1.2 现在又出现了新的状况, 有些不法商贩到处在收购和捡
拾这些病死的畜禽, 养殖户由于缺乏法律意识和贪图利益, 也愿意出售病死的畜禽。不法者把这些当成原材料加工成熟食和香肠等食品, 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
2 综合防控病死的畜禽
2.1 加强宣传教育
2.1.1 要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养殖户中大力宣传病死畜禽存在的危害性, 食用其为原料制成品的危险性和致病性。
2.1.2 宣传对病死畜禽的正确处理措施, 出售、加工、运输的法律后果, 杜绝人们在认识上的误区。
2.1.3 公开管理部门。对主管部门的办公地址, 办公电话要向社会公布公开。
2.2 职能部门切实发挥作用
2.2.1 政府部门加强领导, 统一协调各相关的职能部门, 形成合力, 把防控病死畜禽工作做好。
2.2.2 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提高认识, 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把防控病死畜禽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 深刻领会并贯彻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的要求, 放在切实为人民服务和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健康, 创建和谐社会的层次上去工作, 从源头上控制病死畜禽的流向, 集中起来, 做无害化的处理。
2.2.3 对于广大农村的养殖户, 要通过乡镇政府的领导把工作
任务分解到村委会, 由村委会和本村养殖户签定责任书, 把控制病死畜禽的工作落实到每家每户, 详细备案。做到不放过一只病死的畜禽。一旦发现有病死的畜禽马上报告给村委会, 再由村委会报告给乡镇的畜牧兽医部门。
2.2.4 让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工作人员充分发挥
作用。利用他们对所辖的村屯熟悉, 对疫病的发生规律了解, 接触面广等优势。实行分片承包村屯, 落实责任, 每个人都要对所包的村屯负责, 把病死的畜禽收集起来, 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这些人平时要定时下乡, 了解情况, 对各家的畜禽养殖情况进行统计, 对生长情况要了解, 对病死的情况要掌握, 绝不能让养殖户自己随意处理病死的畜禽。有特殊情况及时报告给上级主管部门。
3 政府应建设无害化处理设施
没有完备的无害化处理设施, 就根本谈不上无害化处理, 也就无法控制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因此建设完善的无害化处理设施是根本保证。原则上可每县建设一座综合的无害化处理厂 (场) , 安排专人维护保养, 保证正常使用。财政应予以支持, 因为所有的公益性事业都不可能靠自己赢利生存。
4 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
养殖户的畜禽发生了死亡, 经济上必然要受到一定的损失, 受利益驱逐, 他为了减少损失可能倾向把这些畜禽卖掉, 如果国家对于病死的畜禽适当的给些补偿, 就会增加养殖户对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的积极性。既然国家对于规模养殖业的补偿很大, 那么这种补偿也不应是什么问题。
5 加大处罚力度是确保防控病死畜禽的重要保证
5.1 对于那些养殖户, 如果明知故犯, 不按要
求处理病死畜禽的要加大处罚力度, 按相关的法律法规, 从严处理。警示和教育其它养殖户, 形成全社会正确处理病死畜禽的共识。
5.2 对于那些不顾人民身体健康, 丧心病狂的
违法者, 对收购, 加工病死畜禽、制售产品的, 必须严厉打击, 从重处罚, 让其受到法律的严惩。
5.3 对于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 不按要求
处理病死畜禽的, 或严重失职的也要从严处理, 撤职、开除、甚至是追究刑事责任。吉
监管措施 篇2
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宣传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市场、进商场,加强食品安全法制、诚信自律、科学常识宣传,增强广大食品经营者的守法意识,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自我保护能力,引导消费者安全消费,充分发挥工商12315投诉服务平台作用,及时处理食品消费投诉案件。监督指导食品经营户落实索证索票和进(销)货台帐制度,落实“一票通”的推行,实施以“以批控零、以零溯源、管住批发、规范零售”监管制度的建立,实现食品源头可溯,安全可控,去向可查的监管模式,有效维护食品市场秩序和消费安全,,向全市食品经营户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7000多份。
抓好日常监管和节日市场执法检查。重点检查酒类、肉制品、米面制品、禽蛋制品、儿童食品、老年食品、乳制品、膨化食品、豆制品、饮料酒水、糕点、调味品、食用油、腌制品、冷冻食品、民俗特产食品等品种。共出动执法人员530多人次,执法车辆100多台次,检查食品经营户3720余户次,检查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超市、商场37个次,快速检测肉类40组、食用油酸价100组、食用油过氧化值50组、果汁20组、白酒100组、水产品100组,未发现不合格组数。
查处取缔无照经营违法活动。严把食品经营主体准入关,做好食品安全预警,严防“三无”食品和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严厉打击和查处制售假劣食品。共检查餐饮业2467家,住宿业806家,查处无照经营392家,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392份,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取缔3户、查封5户,通过整治,成效明显。
农资市场监管措施研究 篇3
关键词:农资市场;监管;打假;执法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5)03-0081-03
目前,普兰店地区农资市场秩序总体情况较好,但假冒伪劣种子、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依然屡禁不止,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违法犯罪方式越来越隐蔽多样,使得农资打假形势更加严峻。为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种、安全药、高效肥”,农资监管部门必须牢牢把握监管的各个关键环节,认真分析农资市场和监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积极研究应对措施,做到有效监管,保障农产品供应安全。
1 农资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经营主体资格不合法或超范围经营
1) 无证照经营。一些商贩在未办理《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情况下,利用农村农资批发网点、个体经销户,采取送货上门、走村串户销售等形式贩假、售假。
2) 经营条件不足。有些经营者不具备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有的质量检验检测仪器设备不齐备,或者仓储设施不完备,在农资管理部门实地验收时采取弄虚作假、现借现拼等手段蒙混过关。
3) 非法挂靠经营。有的个体经营户无相应的农资经营许可证,而挂靠在有资质的企业名下,自行包装和批发零售有关农资产品。
4) 超范围经营。个别经营单位或个人只有一种农资经营许可证,却从事多项农资经营。例如,有的种子经销户超范围销售农药、化肥;有的农药经营业户利用其销售渠道,擅自配送化肥等农资;有的在没有取得种子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超范围经营散装种子;有的擅自将零售扩大到批零兼营。
5) 转让证照。有些农资经营者擅自出租或转让种子、农药等经营许可证,无视法律法规的规定。
1.2 农资包装和标签标注不规范
1) 农作物种子外包装标识或者标签内容不符合《种子法》规定。一品多名、套包套号、种植区域与审定结果不符、标签标注不标准、夸大宣传或虚假宣传等现象屡见不鲜。另外,个别进口蔬菜种子的包装上没有中文标识。
2) 化肥虚假标注、标识不清的问题严重。当前农资市场上经销的肥料的外包装不规范现象比较严重,特别是小厂家的问题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有的外包装上没有生产厂家的厂名、厂址和具体生产日期等必要的标注;有的标注的企业生产标准已经过期,而袋内也没有合格证,或者有合格证但没有生产日期;有的外包装上标注国外原料加工,却没有标注具体国家、分装企业或加工企业;有的只标注总养分,而没有标注其中成分含量;有的产品是复混肥,外包装上却标注为复合肥等。
3) 农膜的“三无”现象仍然存在。部分经销商为了迎合农民购买廉价农资的心理,将既没有厂名、厂址、商标,又没有合格证的农膜通过直销入户、送货上门等方式销售给农民,对农业生产安全造成隐患。
4) 农药外包装超范围标识的现象比较普遍。例如,有的农药产品登记的防治对象为1种作物或1~2种作物,但标签上却标注多种防治对象。
1.3 农资打假困难重重
1) 当前的农资市场十分混乱,产品种类繁多、品种多样,让消费者真假难辨。尤其是一些不法商贩打着“送货上门、服务农民”的旗号,将假冒伪劣农资直销到农民手中。农民则因价格低、销售态度好等因素购买这些产品,为不法商贩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2) 基层农资执法队伍因缺乏必要的执法经费、专业技术人员及先进的执法检测手段,使得农资打假难度增大。以种子市场为例,随着打击品种侵权和制售假劣种子专项行动的不断深入,种子真实性检测越来越成为当前种子执法的重点和难点,因辽宁省尚无一家完全可独立承担种子真实性检测的检验机构,只能将样品送到北京进行检测。
1.4 农业综合执法与多头执法并存
近年来,农业部门内部推行综合执法,但对执法主体及其职能、执法范围没有明确规定。原有的种子、农药、肥料等专业执法陆续转变为农业综合执法,大部分县级专业农资管理部门被整合成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从某种意义上讲,农业综合执法使执法机构精简,避免了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现象。但现有人员数量、执法装备和农资质量检测等不能满足当前农资打假的实际需要,常常出现力不从心、监管不到位的情况。另外,工商、质监、公安等部门对农资市场也有“监管查处”的权力,导致农资市场依然存在“多个大盖帽管一个小草帽”的现象。
2 农资市场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2.1 农户打假意识淡薄
相当一部分农民对农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关注度不高,解读法律法规的能力有限,防假打假意识淡薄。例如,有的农民在购买农资时不索要发票,当农业生产因农资问题造成损失而向有关部门投诉时,因没有有效证据而增加维权难度。
2.2 农资市场准入制度不够完善
当前的农资市场准入制度不够完善。例如,现行的《肥料登记管理条例》对肥料经营者并没有规定专业技术条件,使一些非专业经营者借机进入肥料经营市场。另外,现行的法律法规没有强制性规定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产品进入市场前必须进行检验,使得这些农资产品无论优劣都可进入市场。
2.3 农资执法体系不健全
目前,在机构设置方面,大部分地区的农业行政执法实行市支队、县(市、区)大队的两级管理体制;在综合配备方面,人员数量、执法装备与执法工作需要差距很大,远不能保证正常的执法工作。在经费方面,当前执法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虽然“以罚代管”“以罚养队”的现象得到遏制,但经费不足问题却没有解决。在职能划分上,执法主体及其职能划分不够明确、执法范围不够清晰,造成部门交叉管理,相互扯皮,给监管工作带来困难。
nlc202309041051
3 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的对策与建议
3.1 健全农资监管体系,建立市场长效监管机制
1) 按照法律法规赋予的执法职能,切实划清农业、工商、公安和质监等执法部门的职责范围,加强行政执法部门之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信息交流、案情通报与协作,进而提高农资执法效能与水平。同时,加强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建设,保障农业综合执法顺利进行。
2) 进一步强化农资市场整治工作。以种子、农药、肥料等为重点,严厉查处经销假冒伪劣农资违法行为;按照国家对新农资生产、销售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农作物新品种、新农药、新肥料等引进、推广审定(备案)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当前的主推品种和建议零售价,引导农民选对农资,选好农资。
3) 强化抽检制度。实行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主要农资产品进行质量抽检,并做到每次检查都要有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农资质量检验报告出来后,及时依法向社会公布结果。
4) 深入推进农资监管信息化建设试点,构建涵盖市场准入、执法监管、信用评价、执法服务等内容的农资监管信息化系统,大力提升农资市场执法监管效能和水平。
3.2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增强整体素质和维权意识
广泛开展宣传培训工作,普及有关法律法规和购买农资时的注意事项,以提高农资生产经营者的守法意识和农民的维权意识。宣传培训的主要途径有:对农资从业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开展“放心农资下乡”、“农业科技下乡”等活动;推广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等项目。同时,加大对农资执法队伍的培训。通过邀请专家授课、现场指导等形式,对农资执法队伍特别是基层执法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培训内容涉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农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
3.3 严格规范农资经营主体资格,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
依据《行政许可法》等有关规定,按照“谁发证、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从源头上治理和规范农资经营行为。认真落实农业执法巡查、执法抽检、检打联动、案件协查联动、重点农资企业监控等农资打假工作机制。农业、工商、质监等部门各司其职,全面加强对农资经营主体资格的检查,对合法的经营主体,建立农资经营户台帐,进行动态管理;对不具备农资经营资格条件的,坚决予以取缔;对需要限期整改的农资经营户,在整改到位前,暂时取消其经营资格;对新申请的经营户,要完善前置条件,严把市场准入关,严格依法履行行政许可职责,强化许可后的跟踪核查。严查重处农资违法行为,追根溯源,决不手软。涉嫌犯罪的案件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坚决杜绝“有案不移,以罚代刑”行为。
参考文献
[1] 张丽华,吴建霞,徐文娟.浅谈如东县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的新举措[J].上海农业科技,2014(1):7-8.
[2] 储美琴,江涛.泰州市姜堰区农资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7):350-351.
[3] 朱德良.创新农资市场监管机制的实践探索[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3(5):77-78.
Abstract: The article presents related solutions for solving the constant problems of fake and inferior seeds, pesticide, fertilizer and other agricultural goods based on practical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market in Pulandian area. It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achieving effective supervision of agricultural market and safe suppl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market; supervision; against fake and inferior goods; enforcement
做好农机市场监管工作的措施 篇4
1领导重视是抓好农机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的基础
领导重视不仅包括行业领导和业务领导的重视, 也包括各级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农机市场是社会经济市场发展的产物, 它的产生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在这一过程中, 扶持和监管缺一不可, 相辅相成。农机市场在当地经济发展、增产增收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要明确农机市场监督工作的职责, 在工作中要做到“到位而不越位, 到位而不缺位”, 重点监控生产、销售、维修重点环节的管理, 销售者、维修者、农机作业者严格执行农机行业标准。
2健全机构是抓好农机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的保证
积极争取建立健全农机市场执法监督管理体系, 为依法监管提供保障。没有健全的机构, 没有明确的职责, 就不会有好的监管效果。
各级地方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农机市场监管的投入力度, 增加管理经费, 改善办公条件、检测设备, 以保证农机市场监管工作的正常开展。协调好乡 (镇) 农机管理站农机市场监管的组织建设, 明确乡 (镇) 负责农机市场监管的机构和人员。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机市场监管中的作用, 建立健全与农机市场监管服务联系制度。
3宣传教育是抓好农机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的灵魂
要大力宣传培训农机法律法规知识, 营造依法治理农机的良好氛围, 打造一批素质高、业务理论强的农机市场监管队伍。一是加强农机市场监管人员的执法能力培训。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培训工作, 强化监管人员的理论业务、职业道德和法治观念, 提高农机市场监管人员素质。二是强化宣传教育。建立适合城乡实际的农机市场监管宣传教育方法, 通过电视、广播等宣传媒体进行宣传。采取灵活的培训服务方式, 提高农民在农机具的购买、维修及作业质量中的维权意识, 同时也教育经销者、维修者、农机作业者守法诚信的责任意识[3]。大力宣传《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新疆自治区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及配套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使农机经营者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自觉守法, 促进社会和谐。
4加强农机执法人员队伍建设, 为依法监管提供人才支撑
要建立执法人员教育培训制度, 强化对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和政治思想教育, 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廉洁高效的农机执法队伍, 对配套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进行重点培训。同时, 要全面落实执法责任制, 加大执法责任追究制度, 严格按照《新疆农机行政执法程序规定》规范执法行为, 确保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农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全面掌握本辖区农机营销企业, 建立农机营销企业档案。严格按照《自治区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和《农业机械营销企业开业技术条件、等级划分及市场行为要求》等规定, 对农机营销企业实行准入资格审查, 报自治区。符合准入条件的农机营销企业核发《农业机械经营服务技术合格证》, 规范经营行为。要深入农机生产和流通市场, 监督检查农业机械推广许可证, 对没有取得推广许可证且涉及人身安全的农机产品, 依法责令停止销售, 限期整改, 依法取得许可证。对已经取得农业机械推广许可证, 但由于可靠性、质量等原因引起群体性投诉的, 要认真调查情况, 及时上报, 由自治区农机局依法取消其许可证。同时, 要积极开展农机维修企业 (维修点) 的摸底调查工作, 全面检查和依法换发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对农机维修质量、维修设备和检测仪器的技术状态、维修档案等进行监督检查, 切实推行《农业机械维修合同》, 规范农机维修行为, 严厉打击维修质量低劣、用废旧件非法拼装农业机械等违法行为。要加强农田作业标准和农机具操作规程制定, 加强农机作业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和操作技能培训, 积极开展农机田间标准化作业和农机作业质量竞赛, 加强农机作业质量检查验收, 切实提高农机作业质量[4]。对因作业质量不合格造成的纠纷依法予以调解处理, 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真正发挥市场监督管理的作用。
摘要:论述了农机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对加强农机市场监管工作采取的措施进行阐述, 以期进一步促进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农机市场,监督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殷秀兰, 毛华玲, 杨正英.新形势下加强农机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的探讨[J].农业机械, 2006 (24) :38.
[2]李康春, 张增义.浅谈如何做好农机市场管理工作[J].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3 (12) :27.
[3]张培增.加强农机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推动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J].当代农机, 2007 (2) :47-49.
第四章 监管措施 篇5
第十八条 商业银行应当按月向银行业监管机构提供贷款损失准备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一)贷款损失准备期初、期末余额;
(二)本期计提、转回、核销数额;
(三)贷款拨备率、拨备覆盖率期初、期末数值。
第十九条 银行业监管机构定期与外部审计机构沟通信息,掌握外部审计机构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调整情况和相关意见。
第二十条 银行业监管机构应当建立商业银行贷款损失数据统计分析制度,对贷款损失数据进行跟踪、统计和分析,为科学设定和动态调整贷款损失准备监管标准提供数据支持。
第二十一条 银行业监管机构按月对商业银行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进行监测和分析,对贷款损失准备异常变化进行调查或现场检查。
第二十二条 银行业监管机构应当将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作为风险监管的重要内容。
第二十三条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连续三个月低于监管标准的,银行业监管机构向商业银行发出风险提示,并提出整改要求;连续六个月低于监管标准的,银行业监管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规定,采取相应监管措施。
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管措施 篇6
关键词:建筑管理;工程质量;监管措施
1.建筑工程管理中质量监管的概述
1.1建筑工程应该具有适用性
在我们进行工程施工的时候,建筑是否具有适用性是其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也是其价值实用性具体的体现,简而言之就是其可靠性与使用性集中的表现。换句话来说,商业建筑的适应性就是能够满足社会进行物资交换的一个程度,住宅建筑的适用性就是住宅项目能够满足人们需求的一个程度,公共建筑的适用性就是能够满足人们沟通需要与交流需要的一个程度。
1.2施工质量控制的固定性
建筑施工被制定在固定的地点上,竣工之后,施工项目将会被交由施工原单位负责。一般来说,建筑施工的地点是不可改变的,而为了保证施工的质量和整体的建筑风格,施工单位与建筑工程商之间的合作也不会在施工中期结束。一个工程队伍会从头至尾负责整个施工过程,直到这个建筑通过审查实现交付之后。
1.3以人为本,质量第一
工程质量的控制要以人为本,因为人是整个工程的指挥者、组织者及操作者。因此,要注重工作人员的资质,并制定出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将项目各部分的责任明确到个人,以提高工程质量。质量第一的原则要贯穿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这是对建设单位负责、对国家、社会负责的首要表现。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也必须首先保证质量,并以预防作为辅助措施,必须对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明确,并通过研究讨论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以预先消除安全隐患。
2.建筑质量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2.1质量监管信息更新不及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筑过程的质量监管信息也逐渐实现信息化管理,但是一些单位由于受到资金现象,信息化系统建设并不完善,质量监督信息仍然是依靠传统的方式进行信息的更新,这样会造成信息的延误,难以将及时的质量监督信息反馈到有关部门,这样影响了工作的效率和工作质量,影响质量监督目标的实现。
2.2对从业人员管理不规范
施工企业改革以来,建筑施工企业传统的建筑工人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农民工。施工队都是农民工,而且多数是以非法人的施工队形式存在,没有承担责任的法人实体,民工基本权益也难以保障。同时,其他各类从业的执业人员,无证上岗、借证上岗等现象较为严重。
2.3施工质量管理方面不协调
施工质量管理方面也存在问题,由于现行的管理体制、市场竞争机制、分工的精细,以及建设单位的强势地位,分解工程(或叫肢解工程),签订合同的总包单位往往只是主体工程的施工单位,啃的是骨头,同时对整个项目还担负相当的管理协调工作。总包单位下面还有专业分包(多数是直接与建设单位签订合同)、劳务分包单位、设备租赁单位等等。分包单位在工作范围的界定上很难做到十分明确,与其它专业分包单位、主体施工单位也还有协作配合问题。主观上各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往往造成工序上的遗漏,人为地带来一些问题,增加了协调管理的复杂性。此外,各施工单位组织管理不健全,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水平、素质参差不齐,会给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工作带来困难与不便,也是产生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
3.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管措施
3.1规范建筑市场
各级政府部门在保证建筑市场自由的情况下,加强宏观调控,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处理市场上出现的不合理现象,特别是对于招投标不公开、无证施工、不按图纸施工等严重影响工程质量的行为,严厉查处。在工程招标时,要严格的审查施工企业的所有资料,判断施工企业的资质是否符合工程的实际需要,要保证施工企业有能力建设工程,完善工程建设的许可制度。要革新现有的工程质量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健全相关的法律体系,修正工程质量监管的标准,提升工程质量监管的效果和质量。同时,要注重全面的质量管理。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涉及的全面性,也要求质量保证体系覆盖工程施工的全过程。
3.2依靠科技进步,治理工程质量通病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往往会有一些质量通病成为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要问题,如混凝土的裂缝、屋顶渗漏等。这些质量通病若能够在严格的施工管理下采取正确合理的施工方式与施工技术,是能够有效避免的。这就要求质量监管人员要不但提高监管技术,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来对工程施工进行全程监管,从施工材料的选择到施工工艺的确定以及施工的具体技术方法控制等,都需要得到有效的监督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建筑工程出现质量通病,从而确保业主的切身利益。
3.3加强施工技术管理
工技术管理包括: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的技术管理、严格执行工程技术标准、严格审核图纸、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严控建材质量、严控施工进度和施工成本等方面。工程质量验收资料以及工程检测报告主要是记录和反映工程质量控制的具体情况,能够明确建设工程中各方的实际责任,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评价工程质量的重要标准。需要加强对检测结构的有效监督,及时采取有效地的措施来规范检测单位的检测行为,一旦查出一些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需要及时做出相应的惩罚。对重要的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再自动进入数据系统,防止人为因素的破坏,保证工程质量的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充分地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查询检验结果,对检测行为实施实时监督,完善检测机构的数据管理制度,并且定期公开数据。
3.4完善企业自主监督控制体系以及社会评价
社会要对工程项目的技术、监督以及管理等方面所涉及到的技术服务,针对业主方面开展满意度的调查流程,并且由第三方的监理机构评价工程项目中的质量问题,以这样的方式将工程项目中的整体质量有所提升。和工程项目的建设相關的施工企业,有必要具备生产合格产品的证明,可以对工程的总体施工工程质量方面开展控制和监督流程,可以对项目建设阶段中所存在的问题,实施正确的解决对策,将工程的质量监管体系建立健全。
3.5进一步改进施工项目质量监管形式
在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优势,尤其注意以市场为导向,改变传统的质量抽查和处罚的监管形式,在加强施工质量检查的同时运用市场化手段来制约工程项目建设。同时也要有效地协调工程项目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不断地改进工程项目质量监管的工作模式。此外,施工项目的质量监管形式也可以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这可以有效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管力度,实现动态管理。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行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为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就必须加大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管力度,对其质量进行有效地管理与控制,才能确保工程建筑的质量,才能对人民的安全有所保障,才能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并保障国家的利益。
参考文献:
[1]李连祥.浅谈建筑项目工程的质量管理[J].硅谷.2012,(21)78-79
[2]高大宏.浅议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9)103-104
社保基金审计监管强化措施浅探 篇7
其次, 转变审计工作思路, 准确定位社保基金审计目标。社保基金审计总体思路应以效益审计为总揽, 以社保制度运行过程为主线, 以社保资金的真实、安全、规范为切入点。在关注财务收支合法合规性的同时, 还需要对社保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评价, 在此基础上揭露社保制度的缺陷, 分析现行社保政策的运行效应, 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使社保资金能够安全有效运行。根据这一思路, 各级审计机关应将“安全与效益、合规与真实、规范与提高”作为社保基金审计的重点目标。着力从财务合规性审计向业务数据的真实拓展, 不仅要关注违法违规问题, 还要关注效益问题, 从宏观上, 从体制机制上提出改善管理、完善制度、提高使用效益的意见和建议。要在注重对财务数据进行审计、查处挤占挪用资金的同时向业务数据真实性审计拓展;要注重对现行制度、办法执行情况的检查, 通过对执行结果的分析, 查找运行机制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从重点以查错纠弊为主, 发展为以揭露社保制度缺陷、检查现行社保政策的效应和评价社保资金使用效益为主的新型审计。
再次, 创新审计方式方法, 提高社保基金审计效果。一要大力推进计算机审计。随着社保、财税征管等部门的信息化程度迅速提高, 在社保基金的征收发放环节上广泛运用计算机信息系统, 对大量业务资料通过电子数据库进行存储和操作。面对这一形势, 作为审计人员, 必须紧跟形势, 不断创新工作方式, 积极探索和完善新的审计模式, 充分运用计算机审计技术, 以业务流程为主线, 从业务数据入手, 解剖数据管理系统, 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加以综合分析, 并有效地与财务收支审计和效益审计相结合。二要推行系统化审计。社保基金无论是从征收或来源上, 还是在支出和管理方面, 涉及面广, 资金量大, 管理部门多。因此, 针对这一特点, 审计机关在实施社保基金审计时, 必须将此作为系统化审计项目来对待, 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去看问题, 不能就收论收、就支论支、就管论管, 确保社保基金审计全面性、完整性、宏观性。
鸭配合饲料的质量和监管措施 篇8
生长鸭、产蛋鸭、肉用仔鸭配合饲料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代号为SB/T 10262-96。本标准规定了生长鸭、产蛋鸭、肉用仔鸭配合饲料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判定规则及标签、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2 鸭饲料卫生质量鉴定
通过鉴定, 可保证无公害鸭绿色安全生产所需的清洁饲料的供应, 减少饲料资源的浪费, 提高鸭的健康和生产力, 同时还能明确饲料卫生质量事故的原因和责任。饲料卫生质量的鉴定包括经常性的鉴定, 对新产品、新工艺的鉴定, 对可疑饲料的鉴定等。 (1) 经常性的鉴定:为了保证无公害鸭绿色安全生产中鸭体健康和生产力正常发挥, 无公害畜产品质量监督部门经常有计划地、不定期地以抽查的方式对饲料进行质量鉴定, 尤其是对容易发生饲料质量问题的温暖潮湿季节 (如夏、秋季) , 多安排鉴定工作。 (2) 对新饲料品种、新工艺的鉴定:对未曾生产的新饲料品种或新开发的饲料资源, 必须进行系统的鉴定。对既有的饲料品种, 如生产工艺及配方的改变, 也需进行鉴定, 确保符合卫生要求。 (3) 对可疑饲料进行鉴定:由于鸭群发生中毒性疾病时, 或怀疑一些发生的疾病可能是由饲料引起时, 应对饲料进行全方位的卫生质量鉴定。这种鉴定涉及对患病鸭的治疗是否准确, 甚至涉及法律责任, 因而要求较高。当怀疑饲料受到环境或其他因素污染时也需要进行鉴定, 这种鉴定涉及批量饲料的处理, 因而较为复杂。
3 避免饲料品质变化的措施
为了做好鸭饲料的贮存和保管工作, 必须要满足并做到如下要求。 (1) 饲料不散放, 用密闭的塑料袋封装保存。 (2) 饲料应置于闭光、阴凉、通风干燥处。 (3) 在饲料中应添加些抗氧化剂和防霉剂, 如VE、丙酸钙等。 (4) 一次配料不要太多, 通常夏季不超过8d, 冬季不宜超过15d, 矿物质元素、维生素及定期预防投服的药品等, 应现配现用。 (5) 定期防治鼠害和虫害。
4 防止饲料品质变化的日常检验
防止饲料品质变化的日常检验方法主要包括感官检验法和物理检验法。
4.1 感官检验
饲料常因品质不同而有不同的特征, 对人体的感官 (耳、目、口、鼻、手等) 会引起不同的反应, 留下一定的印象。感官鉴定就是利用人体的感觉器官直接判断饲料品质好坏的一种方法。感官鉴定结果虽然不很精确, 但是方法简便迅速, 无需仪器设备, 所以对饲料品质的鉴定具有一定作用, 尤其是商品外观价值和色、气、味等项目的鉴定, 仍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感官检验方法包括视觉检验、嗅觉检验、味觉检验、触觉检验、齿碎检验、听觉检验等法。 (1) 视觉检验法就是利用眼来观察饲料的形状、色泽、杂质含量以及有无结块、霉变、虫害等。 (2) 嗅觉检验法就是利用不同的饲料具有不同的形状, 变质的饲料有某些特殊气味, 嗅觉检验就是根据饲料的不同气味, 利用鼻闻的方法来鉴定、判断饲料品质的好坏。 (3) 味觉检验法就是利用舌头舔尝辨别饲料有无刺舌的恶味、苦味及其他坏味, 从而判断品质的好坏。 (4) 触觉检验法就是利用于触摸饲料时的感觉, 如软硬、光滑、轻重、温度高低等, 来判断饲料水分的大小, 品质的好坏。 (5) 齿碎检验法主要用于谷类饲料水分的检验, 检验时用牙齿咬碎谷粒, 根据其抗压力的大小, 判断其水分的高低。 (6) 听觉检验法就是利用耳听饲料在不同情况下所发出的响声, 如饲料流落时发出的声音, 齿碎时的声音等等, 来判断饲料水分大小, 品质的优劣。以上各类检验方法, 在应用时并不是孤立的, 而是互相协同的。根据各种方法鉴定的结果加以综合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4.2 物理方法
物理检验方法所需用仪器简单、操作方便, 易为广大群众所接受, 在饲料检验中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常用的方法包括筛选法、容重法、比重法。
(1) 筛选法。用一组筛孔大小不同的筛 (0.5、1.0、2.0mm孔径) , 将饲料进行筛选, 仔细观察各筛层饲料粒度的大小、种类和混入的异物。用筛选的方法能够分辨单用肉眼不易看出来的异物, 而且还可了解饲料粒度的分布情况, 鉴定饲料的粒度。
(2) 容重法。某一种饲料通常在一定容积内的重量是一定的。因此, 通过测定饲料的容重, 与该饲料的标准容重相比, 就可以辨别饲料中有无异物混入, 以及该饲料品质好坏的程度等。
我国儿童食品广告的监管措施研究 篇9
关键词:儿童食品广告,儿童肥胖,广告监管
一、食品广告直接影响儿童对商品的选择
研究发现, 儿童在现代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 他们虽然依旧是各自家庭中的重要角色, 但却越来越大地影响着家庭的购物习惯。因而, 儿童已成为电视广告的主要目标。对食品企业而言, 广告已经成为针对儿童的重要促销手段。2006年, 美国一项调查发现, 孩子们认为有麦当劳包装的食物比普通食物更好吃。这项调查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在63名3~5岁儿童中完成的。在实验过程中, 研究人员给每个孩子提供了两份食物, 而且这两份食物的惟一区别是, 一份用了麦当劳的包装, 另外一份则采用普通包装。结果孩子们对两份口味完全相同的食物给予了截然不同的评价。研究还发现, 家里有电视的孩子更倾向于选择有麦当劳标志的食物。这样的研究结果表明, 食品广告确实对儿童的食物选择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食品广告与儿童肥胖发生率的关联研究正为各国关注
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统计表明, 全世界目前有3亿人患肥胖症, 而且儿童肥胖率急剧上升更令人担忧。相关的研究成果证明, 不良的饮食习惯是造成儿童肥胖问题的重要原因, 电视食品广告和儿童肥胖率增加之间的紧密联系也正得到研究证实。美国国家科学院提供的数据显示, 在美国, 专门为儿童或青少年开发的新食品种类已从1994年的52种猛增至2004年的500种。2004年, 美国企业在促销儿童或青少年食品饮料方面的投入高达100亿美元。另一方面, 在过去40年里, 美国肥胖儿童和青少年的数量则增加了两倍。2008年, 美国宾夕法尼亚Lehigh大学对1979年和1997年的儿童和年轻人全国纵向青春期研究结果发现电视广告中的快餐店广告信息可能会造成儿童的肥胖, 如果禁止电视广告, 这些3岁~111岁儿童的肥胖率可能会减少18%, 12岁~18岁儿童的肥胖率可能会减少14%。
法国消费者协会在2006年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 这项以法国家长和儿童为对象的调查显示, 法国儿童在挑选食品时更喜欢选择广告推荐的食品和品牌, 而40%接受调查的家长表示很难拒绝孩子的要求, 80%的家长表示经常向孩子让步。根据法国消协提供的数字, 2006年在法国5岁至12岁的儿童中, 肥胖儿童的比例为10%至12.5%, 其中8岁儿童的肥胖比例最高, 达到19%。澳大利亚2007年的一项研究也表明, 目前, 插播在澳大利亚儿童电视节目中的广告中有三分之二为垃圾食品广告。这些垃圾食品的广告会影响儿童的消费选择, 从而进一步增加超重儿童的数量。研究者发现儿童节目中66%的广告宣扬的是高热量和含糖量高的食品, 而类似广告的比重在成人节目中仅为39%。
三、各国对儿童食品广告的监管措施
针对日益严重的儿童肥胖问题, 英国、美国等各国已经纷纷采取措施对儿童食品广告进行监管。
1. 出台限制儿童食品广告的法令
欧洲各国政府纷纷制定法律法规, 对垃圾食品进行严格控制。从2005年1月1日起, 爱尔兰开始禁止快餐和糖果的电视广告。这些食品的包装上也必须有下列警告语:“食用快餐要适度, 均衡饮食最重要”或者“大吃含糖食物和饮料, 牙齿掉光光”等等。爱尔兰的新措施还包括, 禁止用名人和体育明星做广告来向孩子们推销垃圾食品。英国是实施限制儿童食品广告法令较为积极的国家。根据2002年英国首席卫生官年度报告的数字, 英国8.5%的6岁儿童和15%的15岁儿童患有儿童肥胖症。该份报告表明, 在发达国家里, 英国苏格兰的儿童肥胖症最严重, 即每5个12岁儿童中就有一个符合医学肥胖症的临床定义。针对儿童肥胖症泛滥的现象, 作为统管并制定英国的广播、电视等行业规范的机构——英国电信局于2006年11月颁布法令, 禁止在以16岁以下青少年为受众的电视节目中播放含高脂肪、高盐分和高糖分食品和饮料的广告, 儿童电视频道任何时段和其他频道以16岁以下孩子为受众的节目时段, 都不能播放宣传巧克力、比萨饼和汉堡包这类食品的广告, 麦当劳广告就在限播之列。与此同时, 英国相关机构还出台了其他相关措施, 目的是减少鼓励儿童纠缠父母购买高盐、高糖、高脂肪食品的广告。为了缓解英国日益严重的青少年肥胖问题, 英国拟再颁禁令限制垃圾食品广告刊登在青少年杂志上, 以减少青少年接受含高脂肪、高盐分和高糖分食品的广告宣传。
根据相关统计, 自1980年以来, 美国儿童肥胖率增长了两倍以上。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资料显示, 北美地区16%的儿童和青少年体重超标。一些消费者和媒体认为, 儿童肥胖问题日益恶化与一些食品饮料企业不负责任的广告宣传有关。2008年, 美国公布了一项旨在与儿童肥胖做斗争的新广告法, 根据该法律, 麦当劳不得不限制其针对12岁以下儿童的套餐广告, 同时用《怪物史莱克》、《米老鼠》等其他著名动画片主人公做的广告也应从广告电视节目中消失。除麦当劳外, 金百事公司 (Pepsi Co Inc) 、可口可乐公司 (Coca-Cola Co) 、美国最大糖果生产商赫喜公司 (Hershey Co.) 及Masterfoods公司等其他世界品牌也被列入受限制的名单。
亚洲国家也开始出台相应的法律对抗儿童食品广告。在日本, 法律明确规定:电视台不得播出垃圾食品广告 (包括儿童食品广告) 。在少儿节目中, 如果插播或变相播出儿童垃圾食品广告, 电视台将被处以高达2000万日元的罚款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韩国2008年12月出台的新法律也规定, 禁止食品公司在电视、广播和网络广告中使用免费玩具和附加商品促销。同时, 韩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KFDA) 宣布, 从早上7点至9点及下午5点至晚上8点的时间段内, 禁止播放“高热量、低营养”的食品和饮料广告。
2. 向食品企业施加压力, 督促食品企业进行自律
除了公布法令之外, 各国政府机构也纷纷对食品企业施加压力, 各家食品饮料生产商都被要求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配合政府的决心, 向人们证明他们是值得信赖和自我约束的。在各国针对儿童食品广告的强大压力之下, 各大食品企业纷纷改变针对儿童的食品广告策略, 改变品牌形象。
2005年, 欧盟委员会发出警告说:“如果食品和饮料制造行业不改变其行为的话, 将用法律限制他们发布针对儿童的广告。”作为全球最大的软饮料和快餐生产商之一, 百事公司宣布不再向12岁以下儿童宣传其旗舰产品——百事可乐, 也不再向8岁以下儿童宣传cheetos薯片。2007年12月11日, 在欧洲的11家主要食品公司发表联合声明, 实施新的自律性行业规范, 将不会在电视、互联网和以12岁以下儿童为目标读者的印刷媒体上刊登不符合特定营养标准的食品和饮料广告, 其中有4家承诺停止一切针对12岁以下儿童的广告活动, 另外7家承诺不再使用卡通形象在互联网或报纸等媒体上进行广告宣传。发表联合声明的11家公司中包括达能集团、凯洛格公司、卡夫食品公司、马尔斯公司、雀巢公司和联合利华公司等。2006年9月, 欧盟委员会健康与消费者保护总司给玛氏集团发出信函, 对其广告宣传和营销活动的定位提出质询, 并指出集团对青少年进行宣传, 可能产生诱导。玛氏公司的产品, 包括德芙巧克力、M&M巧克力豆、士力架巧克力棒和彩虹糖等。2007年2月2日, 玛氏集团答复了上述质询, 并明确表示将不再就糖果和巧克力等产品, 对12岁以下的儿童进行广告宣传或营销活动。2006年10月, 迪斯尼迪斯尼公司宣布, 他们会基本遵循美国联邦政府对儿童食品列出的方针指南, 到2007年, 主题公园将彻底抛弃垃圾食品, 该公司2008年将不再给垃圾食品贴牌。
在美国, 联邦贸易委员会于2007年7月18日举行听证会, 旨在向食品企业施加更多压力, 要求它们以更负责任的方式进行广告宣传, 以抑制儿童肥胖问题的不断恶化。为避免联邦贸易委员会针对食品业出台更为严厉的管理规定, 包括麦当劳等在内的美国最大11家食品饮料企业在2007年7月份宣布, 将实施新的自律性行业规范, 限制对12岁以下儿童进行广告宣传。
2008年, 澳大利亚食品和副食品委员会发起儿童食品广告的营销倡议项目。在该项目下, 食品制造商保证将不会使用儿童形象来为其产品做广告, 除非推广的是健康饮食及生活方式。该委员会将与澳大利亚最大的食品和饮料制造商达成此项协议, 垃圾食品广告将禁止在儿童节目中播出。同时, 这项协议规定, 协议成员在主要受众为12岁以下儿童时只能在广告中推广健康食品。这一条例也将应用于电影、广播节目、出版物、网站以及电脑游戏。此外, 协议规定食品制造商在推广垃圾食品时禁止使用受儿童欢迎的人物形象, 比如澳大利亚儿童乐队The Wiggles和功夫熊猫等。协议成员将停止对购买其产品赠送免费玩具的促销方式。澳大利亚食品和副食品委员会将设立一个独立的仲裁投诉系统以确保参与该协约的公司履行协议条款。同时, 这些公司也将发布行动计划以示遵守协约规定。
3. 集合各方力量, 创造优良环境引导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
在对抗儿童食品广告的策略方面, 各国政府还纷纷集合包括媒体、消费者协会、儿童保护协会等社会力量, 从而创造优良的环境, 引导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2007年4月, 加拿大关注儿童广告主协会 (CCA:Concerned Children’s Advertisers) 、加拿大食品与消费品协会 (FCPC:Food&Consumer Products of Canada) 和加拿大广告标准协会 (ASC:Advertising Standards Canada) 联合推出三项关于儿童食品广告和营销的新措施, 三项措施包括:增加两项新的“儿童万岁”公共电视宣传节目;推出加拿大儿童食品和饮料广告新规则;鼓励广播等各种媒体制定有关儿童广告的规则。这三项措施旨在帮助儿童及其家长做出健康饮食和生活的正确选择。在新的儿童食品和饮料广告规则下, 15家加拿大主要广告主需要把其电视、广播、印刷和网络广告 (主要涉及12岁以下儿童) 的至少一半用于宣传健康饮食和生活。同时, 从2008年第一季度起, 每家企业都需要公布一份自身的儿童广告计划, 并接受加拿大广告标准协会的规范和监督。另外, 儿童广播广告规则号召广告主鼓励儿童购买健康的食品和饮料, 并将于2007年7月起实施。
2007年5月, 新西兰几家主要电视台同意对新西兰儿童食品广告进行自我监制, 并保证改变有成效。今后的广告商所推出的广告将会通过“电视商业协会”进行广告的分级, 确保播出的儿童食品广告为CF级 (Children's Food) 。在儿童食品广告中, 只有针对5-13岁的食品、饮料、快餐与甜食产品广告会接受等级的评分, 具体指导方针将会相继出台。而几家电视台也同意在接下来的2年时间内, 提供价值100万纽币的商业广告时间来提高儿童营养学概念的广告。一旦监督系统被确立, 将确保所有晚上9点以前的儿童节目被受到监察。
四、对我国儿童食品广告管理的建议
目前发展中国家由于生活的西式化, 肥胖儿童的发病率来势更加凶猛。据估算, 中国将会有五分之一的儿童体重超标。在中国近五年来城市儿童肥胖增长率是160%, 农村儿童肥胖增长率是400%。肥胖儿童已占儿童总数的10%, 并正以每年8%的速度递增。2006年公布的《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显示, 我国青少年学生的肥胖率在5年间持续上升, 已经成为青少年体质和健康的最大问题。”与此同时, 儿童食品广告作为导致儿童肥胖的关联因素之一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调查显示, 看了电视广告后的中小学生要求父母购买电视广告食品的占73.8%, 其中有时和经常要求父母买食品的比例占37.1%, 而且小学生要求父母购买广告食品的比例远远高于中学生。因此, 如何能够对我国的儿童食品广告进行监管, 从而保护儿童免受商业广告的侵害, 已经成为政府机构以及社会各界应当关注的问题。
1. 对儿童食品广告的播放时间进行限制, 最大程度降低其对儿童的影响
世界肥胖控制组织 (International Obesity Task Force—“IOTF”) 在悉尼举行第10届世界肥胖研究大会草拟建议《悉尼指导原则》, 要求世卫组织连同会员国政府卫生机构、联合国相关组织带头制定国际食品广告准则, 以禁止误导儿童的不健康食品广告出现在传媒和互联网上, 希望能以此控制儿童肥胖的增长率。应当说, 为了避免儿童免受商业广告的侵害, 制定相关的法律限制食品企业向儿童销售高脂肪、高糖食品, 充分减少针对儿童的不健康食品广告是非常必要的。
我国对食品广告和儿童广告的监管法规中并没有明确对儿童食品广告监管的具体措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只在第二章第八条规定:“广告不得损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的身心健康。”而在1993年发布的《广告审查标准 (试行) 中也规定了禁止发布的儿童广告包括比如利用儿童给家长施加购买压力的或者以是否拥有某种商品使儿童产生优越感或自卑感等方面, 但总体而言, 规定比较抽象, 也缺乏可操作性, 特别是其中并没有针对食品广告做出特殊性的规定。应当说, 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给儿童食品广告的监管带来了困难。因此, 我国的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借鉴国外有关儿童食品广告方面的法规, 对儿童食品广告的播出时间、播出类型等做出限制, 并具体对于儿童食品的分类标准进行明确, 列出被限制播出的儿童食品广告的名单, 从而为儿童食品广告的监管建立基础。
2. 推动行业自律, 促使食品企业积极采取措施控制儿童食品广告
从世界各国控制儿童食品广告的经验来看, 推动行业自律是非常重要的措施。2007年12月, 世界广告主联合会 (WFA:World Federation of Advertisers) 就明确表示支持成员单位进行儿童食品与饮料广告自律。通过推动行业的自律, 可以引导食品企业在进行广告行为时充分的考虑儿童判断事物能力的局限性, 使其充分认识到广告在儿童的教育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从而降低儿童食品广告的投放。一方面, 政府机构可以充分发挥广告行业协会的作用, 制定行业自律规范, 规范儿童食品广告的发布行为, 另一方面, 政府机构应及时监控食品企业的儿童食品广告的投放量, 定期向其发出儿童食品广告投放的建议函等, 并施加相应的监管压力使其能够规范儿童食品广告的投放行为。
总体而言, 我国目前的电视节目尤其是针对青少年的电视节目中大量充斥着洋快餐, 以及高热量、高脂肪食品的广告, 这些广告对我国的青少年的饮食选择已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 在政府机构的压力之下, 食品企业积极采取措施限制其针对儿童的食品广告投放应是我国对儿童食品广告监管的有效途径。
3. 引导社会力量, 创造儿童食品广告监管的优良环境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2001年~2010年) 》规定了要优化儿童发展的社会环境, 其中特别强调要“为儿童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产品, 保护儿童免受不良信息影响”。广告作为儿童接受信息的重要途径, 必然对儿童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我国相关政府机构应借鉴他国经验, 采取各种途径集合引导包括消费者协会、媒体、儿童保护机构等各方面的力量, 搭建宣传平台, 使我国儿童食品广告监管的环境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参考文献
[1]老沐:重视儿童食品广告[N].中国工商报, 2007-8-14 (5)
[2]刘桂山申水:麦当劳广告将在英国被禁“节食法规”震慑巨商[N].国际先驱导报, 2006-4-1 (5)
加强畜产品检疫监管的措施 篇10
1 抓好屠宰加工环节监管, 严把屠宰肉品质量安全关
1.1 严格实施生猪、牛羊凭检疫证明和免疫耳标入场屠宰
屠宰检疫是在屠宰加工过程中, 对动物的胴体、头、蹄、内脏由法定的机构、法定的人员。依照法定的检疫项目、标准和方法进行检查、定性和处理的一项带有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2]。严格落实措施、责任, 采取有力手段, 加大处罚力度, 所有进场待宰的牲畜必须佩戴有二维码标识, 凡是证、标不全的, 依据《动物防疫法》《畜牧法》等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对屡禁不止或违法2次的, 检疫员对其不再实施检疫。
1.2 加大屠宰场检疫监督专项整顿, 加强屠宰企业自律
各屠宰场及调运动物经纪人均相继制定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 并与检疫监管部门签订了《畜产品屠宰加工质量安全承诺书》和《调运动物经纪人防疫责任书 (承诺书) 》, 依“动物检疫工作专项整治行动和引进仔猪、雏鸡专项整治行动”为工作出发点, 促使各屠宰场不断改进和完善屠宰条件, 规范屠宰程序。当今屠宰场管理由被动转向主动, 检疫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各屠宰场管理人员及屠户对检疫工作的配合和积极性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工作氛围良好, 屠宰检疫工作已走向正规化、法制化的新局面。
1.3 严把检疫质量关
为确保检疫质量, 须严格查证验物、档案记录、检疫证明领用回收, 规范检疫程序和检疫行为。屠宰场不得引进、加工病死猪肉, 对于检验不合格的动物产品坚决不出证、不盖章, 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确保各项检疫指标达到100%[3,4]。
1.4 屠宰检疫与肉品品质检验的区别和联系
《动物防疫法》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设动物检疫员具体实施动物、动物产品检疫, 检疫员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具体资格条件。资格证由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第三十二条第三款规定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屠宰场屠宰的动物实行检疫并加盖动物防疫机构统一使用验讫印章。《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第十六条规定, 定点屠宰必须配备与屠宰规模相适应的肉品质检验人员。屠宰检疫是政府行为, 品质检验是企业行为。从法律后果来讲, 检疫是国家最终认可的, 向全社会负责[2], 是促进养殖业发展、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
2 继续严格推行报检制度, 严把外来畜产品质量关
2.1 检疫监管部门严格进行报检、申报登记、审查和备案
依据青农医〔2008〕164号文件规定, 凡是从本地区境外引进动物或产品的企业和个人, 必须在引进动物及其产品前3 d到检疫监管部门进行报检、申报登记、审查和备案。审查合格的, 开具“进青动物调运备案单”, 由检疫监管部门指定非疫区进行引进和调运, 并将报检备案单在青海动物卫生监督网上予以公布, 坚持“谁审批、谁监管”, 把审批备案和检疫监管工作责任到人, 实施全程监管。实行引进动物及动物产品集中报检, 设立地区定点报检点集中报检。
2.2 引进生猪及产品报检方法和措施
一是由境 (省) 外引入的生猪及其产品运输车辆, 货主持有效检疫证明、消毒证明、非疫区证明、免疫证等证件首先到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进行报检登记。二是接到申报后, 检疫员查验检疫证明填写的规范程度、有效期限及其合法性。三是对生猪及产品运输车辆进行消毒。四是查验生猪及产品实际数量是否与检疫证明、进青动物调运备案单相符, 有无病死动物等[3,4]。五是按有关抽检规定, 检疫人员进行相关采样检测。六是经查验、检测合格后, 检疫人员填写进场登记表, 将检疫证明等有效证件原件收回, 并附贴在报检登记本上。动物进场观察、待宰, 动物产品方可上市。
3 加大宣传力度, 树立部门形象
一是为提高检疫监督执法工作的影响力, 可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 以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二是强化对管理对象 (如屠宰场、畜产品经营户等) 的宣传, 突出强化动物防疫、检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主体, 使管理对象自觉遵纪守法。三是大力宣传动物防疫、检疫、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以争取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3,4]。
4 加强制度建设, 提高检疫队伍素质
一是坚持学习制度和定期培训考核制度。借鉴“技能大演练、动物检疫大比武、知识竞赛”等学习和教育形式, 提高检疫人员的执法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二是制定完善各规章制度, 层层建立责任制, 推进检疫工作规范化管理[3,4]。
摘要:针对目前动物检疫监管不力, 造成的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结合当地实际并从4个方面阐述加强检疫监管、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措施, 以使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得以保障。
关键词:畜产品,检疫监管,工作措施
参考文献
[1]卓义佺.对当前基层动物防疫现状的分析[J].中国动物检疫, 2007, 24 (4) :15.
[2]邵俊丽.浅谈屠宰检疫与肉品品质检验的区别与联系[J].中国动物检疫, 2007, 24 (4) :44.
[3]钱昌银.加强检疫监督确保我市畜产品质量安全[J].中国动物检疫, 2006, 23 (11) :23-24.
监管措施 篇11
【关键词】电梯监管;运行安全;保障措施
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的建设,电梯作为重要的配套设施被广泛的应用于高层建筑内部,它给大家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时常给我们的安全带来威胁,那么如何加强电梯监管措施保障电梯运行安全呢?下面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1、目前电梯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1.1电梯的所有者对产品质量检测不到位
高层建筑的业主作为电梯的所有者在購买时对电梯的检测不到位,因为电梯从厂家运输到使用地,都是成套设备,购买者对电梯内部的构件的质量不了解。在购买电梯时总想购买物美价廉的产品,但是一些电梯生产厂家为获得市场份额,靠打价格战取胜,不顾消费者的利益,为降低成本不惜牺牲产品质量,一些关键部件以次充好,用质量没有保障的配件代替优质配件,例如用塑料齿轮代替金属齿轮、降低钢板的厚度、用翻新配件代替新配件等等,这些配件都在设备内部,消费者不进行解体检查根本就发现不了这些质量问题。
1.2电梯的管理者对电梯安装质量检验不达标
电梯的安装是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目前由于我国各地电梯数量以几何倍数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具有丰富安装经验和技术过硬的安装人员十分稀缺,一些电梯安装企业,为加快安装进度将大量没有安装资质的人员,推向安装一线,这些安装人员只经过几天或者几周的简单培训匆匆上岗,这样安装的电梯虽然也能够使用,但是为日后使用留下了隐患。而电梯的管理者大多也非电梯的技术人员,对于电梯的安装质量的检查也只能是检查一些表面的东西,而对于电梯安装质量是否真正达到国家标准不得而知,即使做检验也不可能达到标准。
1.3电梯的使用单位对电梯的管理不到位
电梯作为一种公共运输工具,一般用于人流、物流较大的场所,因此电梯的安全运行事关重要。电梯的使用单位为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应设专人管理,但是由于一些原因电梯的使用单位对于电梯的安全隐患的危害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电梯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健全或是没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形同虚设,电梯没有安全标识、安全使用须知等问题比比皆是,电梯严重超载或是被滥用没有得到管理者的及时制止,对发现的小问题拖拉长期不解决,电梯维修严重滞后这种现象时有发生,电梯的使用单位对电梯的管理不到位,为电梯的安全运行留下了隐患。
1.4电梯的日常维修保养严重缺失
电梯是一种机械,这就意味着部件的磨损与老化是不可避免的,同时由于电梯的不正确使用一些部件会损坏,每当发生这种情况,电梯的维修部门应及时更换这些问题部件,避免这些部件的突然损坏对电梯的安全运行造成危害。但是一些电梯的使用单位,为节约维修成本,对于这种情况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时常让电梯带病运行,总是等到电梯不能运行才进行维修。另一方面电梯的管理单位也没有制定定期的维修规章,或是维修人员不能按照电扶梯使用 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对电梯的各个部件进行认真检查,甚至会出现没有维修资质的人员对电梯进行维修,对电梯造成新的损坏。
1.5上级管理单位对电梯监管体系不健全
电梯在我国是作为特种设备来管理的,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对电梯进行检验,但是这些相关职能部门面对如此众多的电梯,做到每台电梯都做安全性能检测是不现实的,由于这种监管体系的不健全,十几个人员对成千上万的电梯检测也许就是形同虚设,这样形成了既有使用单位管理不到位,上级部门再监管不过来,也就电梯无人管理的尴尬局面。
2、加强电梯监管措施
针对上述在电梯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如何加强电梯的监管措施,保障电梯的安全运行,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加强。
2.1提高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意识
在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这两部电梯的管理法规中明确规定,使用单位应购置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电梯,这就要求使用单位在购买电梯时不能图便宜购买没有生产资质的单位的电梯,同时在签订的购买合同中明确电梯的三包等质量保证事项;同时法规还规定使用单位应委托取得相应许可的单位进行维保,所以使用单位在选择安装维修单位时,要认真对这些单位派出的人员的证书进行检查,并签订安装维修保养合同,在合同中要明确约定维保期限以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作为电梯的使用单位还要在内部管理上下功夫,严格按照法规规定配齐具有相应资质的电梯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应具备电梯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并建立健全电梯的安全岗位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应急救援演练。同时对责任人要进行必要的监督检查,促使责任人尽职尽责的做好电梯的日常巡视检查工作,及时记录电梯使用状况,定时检查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作出处理,并报告单位负责人。
2.2加强电梯的日常维修保养
使用单位要按照合同督促电梯的维修保养单位履行其对电梯的维修保养义务,特别是对一些关键部件如电机、制动器、钢丝绳等更要做好检查维护,保障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对于维修单位发现的安全隐患,使用单位要引起重视,该更换的设备不能由于成本的原因而延迟或不予更换,要形成维修单位与使用单位的相互监督机制。同时维修保养单位在接到使用单位的故障通知,要在第一时间内对电梯各种故障进行处理,避免电梯带病运行,而且维修过程中选派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人员,保障维修质量,将电梯的各种维修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在维修中提高维修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作业水平,确保维修人员的安全。
2.3加大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力度
电梯的相关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对电梯的使用单位进行监督检查,检查人员要遵守职业操守坚持原则秉公办理,对于检查中发现的违反规定或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行为,要责令有关单位及时采取措施,必要时进行停用并保留对其进行处罚的权利,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部门加大对在用电梯的监督检查力度,本着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主动的消除潜在安全隐患,从而为电梯安全可靠运行提供强大的政策保障。
电梯作为一种特殊的运输工具,无论是使用单位还是监管单位,都要认真履行自己的安全职责,才能切实保障电梯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l]罗哲.范围.影响电梯安全运行的主要原因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2(12).
[2]张军略论电梯安全运行危险因素分析[J]科技风,2012(15).
[3]仇勇.浅谈电梯的安全隐患原因及监督检验对策[J].装备制造,2009,(08)
交通工程施工创新安全监管措施 篇12
交通工程施工具有线路长、施工技术复杂、工人流动性大、建筑工地与公司距离远、施工过程具有一定危险性等特点。因此,必须做好安全措施,切实有效地实施安全管理,促进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稳定。这就要求必须加强对施工安全的监管,对监管进行创新,更好地实现安全管理。
1我国交通工程建设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交通工程建设也在“紧锣密鼓”中,各地都在进行交通工程建设,交通变得越来越便利,推动了我国整个经济的发展。但在当前很多的交通事故频频发生,一些交通事故非常严重,让人触目惊心。究其原由是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监管不到位,让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给交通安全带来重大的问题,也为人民生命和财产带来更大的隐患,我们要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问题,让交通工程施工得到有效的监管。
2交通工程安全监管的重要意义
加强对交通工程安全的监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通过监管可以有效地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把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使人员伤亡减到最少,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人们的出行做出更大的保障;另一方面,通过监管可以提高交通工程的质量,为以后投入使用奠定良好的基础。最为重要的是交通工程的更快发展,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增加了人民的收入,活跃了市场,为整体的流动创造了条件。
道路是经济的先导,是经济的先锋军。因此,各地交通工程都在迅速发展,保证工程质量的问题非常突出,监管就成为最为有力的武器,为质量把好关,给交通工程带来更大的保险。所以说,安全监管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成为交通工程质量的护卫队。
3交通工程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交通工程安全监管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1)交通工程建设的规模和管理之间还有很大的冲突,安全监管的参与程度还很不到位,不能实施有效的监管。(2)由于监管人员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使得工作效率非常的低。(3)由于工程建设的费用比较低,这就使得工期比较紧张。
4创新交通工程安全监管的措施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安全监管措施进行探索,保障工程质量。
4.1完善安全监管法制体系
法律是最为有效的监管措施,因此要加强法制监管体系。目前,在对工程施工监管中,法律体系还不完善,在工程建设中,有一些死角还没有相应的法律,这就使得一些不法分子钻法律的空子,在工程建设中偷工减料,出现一些豆腐渣工程,使得法律监管体系势在必行。必须针对每一个环节,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适应新的情况。每个部门在制定法律法规的时候,要互相沟通交流,做到不冲突,尽量互补,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部门之间不应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其他部门的利益。
4.2运用新的技术条件
当今时代在不断地变化,科技也在推陈出新,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每个行业,因此作为安全监管,要充分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运用现代技术条件,加大对安全监管的力度。在安全监管过程中,单靠人的因素有时候是不能全面把握安全问题的,这就需要运用计算机技术,全面对安全监管采取有效的管理。一是,加大使用计算机技术。通过使用计算机技术,把一些涉及安全管理的数据输入电脑,通过电脑对其进行控制,加强有效的监管;二是加强对人员的培训。要想做到有效监管,必须提升人员素质,只有人员素质提高了,才能工作更上一层楼,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使监管力度到位。通过使用计算机,也可以减少工作量,使人员不再陷于疲惫,从而更加有效的工作。
4.3加大对其投入
交通建设成本非常的高,如果一味地降低成本,就使得工期非常的短,这样工人们就会偷工减料,监管力度不到位。因此,加大对交通建设的投入对安全监管也是非常重要的。
5结语
总之,经济的发展需要交通建设的支撑。只有交通发展了,经济才能取得更大进步。在交通发展的同时,安全监管显得尤为重要,它是连接经济发展和工程质量的纽带,必须发挥其重要作用。但在现代化阶段,创新安全监管,给安全监管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交通建设的质量,为经济的明天更好更快发展,做出巨大努力。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工程越来越重要,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经济要发展,必须要在交通工程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带动经济的更快、更稳发展。在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监管措施是保证工程顺利运行的重要把手。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保障安全,做到万无一失,这样才能使交通工程施工得以保障。首先介绍交通工程的现状;其次介绍其重要意义;最后探索对策和策略,促进交通工程不断发展和创新。
关键词: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监管措施,创新
参考文献
[1]忻刚明.交通工程施工创新安全监管措施研究[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3):25-27.
[2]樊辉.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监管措施创新分析[J].交通建设与管理月刊,2014(22):248-249.
【监管措施】推荐阅读:
监管改革措施05-22
服务质量监管措施08-25
互联网金融监管措施07-16
特殊药品的监管和改进措施08-31
我县出台新措施加大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力度10-16
坪石工商三项措施加大食品安全市场监管力度06-30
监管有效性监管目标11-01
转变监管方式,实施协同监管与综合执法10-23
监管决策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