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交叉影响

2024-08-09

多语言交叉影响(精选3篇)

多语言交叉影响 篇1

摘要:美洲西班牙语由于其独有的地理、文化及社会背景, 在发展和演变过程中, 在美洲丰富而多样的土著语言影响下, 西班牙语在美洲植根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区别于西班牙本土的西班牙语的特点。显然, 这些独有的特点大多数来自土著语言的语言习惯。

关键词:多元文化,多语言交叉影响,美洲西班牙语

1. 引言

哥伦布的新大陆发现之旅, 为整片美洲大陆带来了新的语言———西班牙语。随着大批西班牙人扎根这片土地, 行使他们的殖民者权力, 其语言亦逐渐在美洲大陆西属殖民地中占优势地位, 而原有的多样的土著语言逐渐成为小众语言。

2. 西班牙语与土著语言的相互影响与制衡

值得注意的是, 虽然占据主导地位, 但是西班牙语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从来无法完全取代美洲当地的土著语言。这也是美洲土著居民在保护自己当地语言的抗争中取得的一大胜利。殖民统治期间, 由于大部分土著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低, 无法接受系统的西班牙语教育, 而西班牙殖民者急于在整个美洲大陆上通过传播基督教义实现对这一广袤土地上的居民的统治。恰恰是这些宗教传播活动促使当地土著语言发挥了及时有效的作用而最终得以保留和保存。

经过几个世纪的沉淀和发展, 随着大量西班牙及欧洲其他国家居民移居至此, 西班牙语在拉丁美洲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发扬, 逐渐在这片土地上奠定了稳固的根基。因此, 进入19世纪, 中美洲国家首先吹响独立解放战争的号角时, 他们并未考虑摒弃使用已有几世纪的语言, 相反, 他们还采取各种措施促进西班牙语在拉丁美洲的进一步巩固。到20世纪工业发展加速进行时, 那些生活在偏远、孤立地区的土著居民, 为了能进入主流社会生活工作, 不得不开始接受学习西班牙语。从那时起, 西班牙语逐渐成为社交和工作用语, 而土著语言成为家庭生活用语。

3. 危地马拉西班牙语发展与变化趋势

以危地马拉为例。

在危地马拉, 现存21种玛雅文化土著语言, 还有另外两种使用人口较少的其他语系土著语言———新加语和加里付那语。据官方统计, 使用这些语言的土著居民, 占全国总人口数的一半, 他们主要分布于其国土的中部和西南部。政府规定西班牙语为唯一官方语言, 但在实际生活交流中, 土著居民可以完全使用自己种族的土著语言, 使得大部分居民都成为水平参差不齐的双语者 (除少数只讲西班牙语的单语者) 。通常来讲, 这些双语者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均衡双语者, 即对西班牙语和土著语的掌握程度都相当, 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中任意变换两种语言。这些人大多受过中高等教育, 在社会劳动中对自己的工作和业务操作表现得相当娴熟。另一种是工具式双语者, 这类人大多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西班牙语教育, 日常生活中也几乎不使用西班牙语, 西班牙语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一个为了偶尔的社会活动准备的一件做工并不精细的工具。这群人中大部分为从事农业劳动的中老年或妇女, 即那些没有接受过小学教育的低文化水平居民。

语言的发展和演变承载的是一个国家、地区和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国家哲学。由于西班牙语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渐显著, 许多年轻的双语父母放弃教授自己的子女使用土著语言, 以便其进入学校教育的时候, 更能容易进入西班牙语语言环境。但近几年来, 土著语言的地位又渐渐被正名, 因为它被认为是一项国家文化遗产, 是土著居民文化区别于其他大陆文明独一无二的有力凭证。新世纪, 土著语言又重新焕发出生机活力。

人们意识到西班牙语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但是大部分危地马拉居民由于自身或外界因素的限制无法系统学习西班牙语, 主要体现在学龄前的语言环境大部分为土著语言, 而入学后即要接受完全的西班牙语教学。这种入学前和入学后对土著语言的人为切断和西班牙语的强势介入致使他们掌握的西班牙语具有片面性和缺陷性的特点。在此过程中, 很多土著语言中的表达都被借鉴到当地人的西班牙语学习中, 改善了学习的西班牙语中不稳定的因素, 而逐渐发展成为危地马拉西班牙语中的稳定因素, 不可动摇, 不可更改。另外, 由于主流学习方法如此, 导致他们缺乏自我改正的范本, 这使得为数不少的土著语被永久借用到当地的西班牙语中。

不同于伊比利亚半岛, 在这里, 丰富而多样的土著语言在与西班牙语的次次交锋中, 使得西班牙语的发展和演变不可避免地烙上了印记。这些印记几乎囊括语言的方方面面, 如发音、语调和语法。在危地马拉, 西班牙语在形态句法学上的最显著的变化在于性数的不一致, 定冠词及前置词a的省略, 以及宾格代词体系的重新架构。根据所收集的同危地马拉当地居民 (包括各年龄段, 各生活背景的居民) 的五段对话, 我们分析了宾格代词“lo”“la”“los”“las”趋于简单化的发展。在阴阳性方面, 危地马拉的西班牙语趋于统一使用“lo”指代所有名词。在数的一致方面, 也趋于只是用单数来同时表示单数和复数, 但值得说明的是, 这种数的不一致并不如性的不一致明显。如果说上述代词在性数方面的变化主要影响着双语者的话, 那么接下来的变化影响到的几乎是所有危地马拉居民, 不论是西班牙语单语者还是双语者。这一变化在于代词“lo”的时常省略。总之, 宾格代词在危地马拉西班牙语中的变化就是性数均趋于统一, 甚至可以省略。这一系列变化造就了宾格代词在危地马拉西班牙语中的重新架构。

4. 结语

危地马拉西班牙语的这一系列变化揭示了一个事实, 那就是西班牙语在拉丁美洲正在遵循自己独特的轨迹进行发展和演变, 而且这种发展和演变不能以拉丁美洲整体为单位, 而更应该以地区和国家为单位调查和研究。

对于这种变化, 主流观点并不十分看好, 认为这是需要极力避免和遏制的, 因为这种变化必会导致美洲西班牙语和伊比利亚半岛所谓的“标准西班牙语”互相背离, 渐行渐远。笔者认为, 这种变化是一种不可逆转和阻止的趋势, 因为语言的发展和演变必然具有其所在区域的社会发展痕迹, 这是语言发展的必然规律, 作为西班牙语的学习者研究者, 应该尽早正视这个问题, 关注其发展动向, 对区域性西班牙语做更细化的研究。另外, 随着拉丁美洲居民移民西班牙的浪潮, 这种变化也有很大可能“反噬”西班牙本土的西班牙语, 促进其演变和发展。这种互相作用会使两大洲的西班牙语保持一种合适的差异距离, 不远不近, 各自根据需要发展和演变, 但同时, 由于居民的频繁交流和来往, 两大洲的西班牙语言又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发展和演变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Abadía de Quant, Inés/Irigoyen, JoséM. (1980) :Interferencia Guaraníen la Morfosintaxis y Léxico del Espaol Subestándar de Resistencia.Resistencia:Universidad Nacional del Noroeste.

[2]Alvar, Manuel (2002) :Espaol en dos mundos, Madrid:Temas de hoy.

[3]García Tesoro, A.I.2006.Contacto de lenguas en Guate mala:cambios en el sistema pronominalátono del espaol por contacto con la lengua maya tzutujil.Tópicos del Seminario 14:11-71.

[4]Gómez Rendón, J.A. (en prensa) :《Borrowing Paraguayan Guaraní》, en Gramatical borrowing in Cross-linguistic perspective.

[5]Granda, G.1999.Espaol y lenguas indoamericanas en Hispanoamérica.Estructuras, situaciones y transferencias, Valladolid, Universidad.

[6]Haboud, M.and de la Vega, E.2008.Ecuador.In El espaol en América.Contactoslingüísticos en Hispanoamérica, A.Palacios (coord.) , 161-188.Barcelona:Ariel.

[7]Palacios, A.2008.Paraguay.In El espaol en América.Contactos lingüísticos en Hispanoamérica, A.Palacios (co ord.) , 279-300.Barcelona:Ariel.

多语言交叉影响 篇2

Java语言的一个非常重要特点就是平台无关性, 而使用Java Virtual Machine (JVM, Java虚拟机) 是实现这一特点的关键。JVM是一个虚构的计算机, 它是通过在实际的计算机上仿真模拟各种计算机功能来实现的, 因此JVM屏蔽了与具体平台相关的信息, 使得Java语言编译程序只需生成在JVM上运行的目标代码 (字节码) , 就可以在多种平台上不加修改地运行。JVM在执行字节码时, 把字节码解释成具体平台上的机器指令执行, 这就是Java能够“一次编译, 到处运行”的原因。

虽然JVM是为支持Java语言的语义而设计的, 但是这种将编程语言与运行时环境分开的技术使得它也可以用作其他语言的目标。在过去几年间, 使用JVM来运行非Java程序的情况成增长趋势, 据统计有超过200种语言能够运行在JVM平台上。有的基于JVM的语言Jython (1997年) 和JRuby (2000年) 都是从其他已存在的语言移植到JVM中来的, Jython (之前被称为Jpython) 是一个基于JVM的Python语言实现, Sun公司资助的JRuby是一个基于JVM的Ruby版本, 而全新的基于JVM的语言是Groovy、Scala。Clojure还算不上是JVM的一种新的编程语言, 它是一种Lisp方言。

随着运行在JVM上的程序设计语言大量增多, 大大激发了多语言编程理念, 因为这样你可以混合使用编程语言并可以选择最佳匹配, 同时还维护着相同的底层字节码和类库。在实际应用中, 没有一种语言可以做到完美解决一切问题, 每种语言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 而且日趋复杂的软件需求也使得混合编程的应用场景更加频繁。对于Java程序员来说, 技术单一正面临着危机, 混合编程时代已经到来, 这是Java程序员必须迎接的挑战。

本文接下来首先回顾静态类型语言和动态类型语言、命令式语言和声明式语言的基本概念和各自的优缺点, 然后介绍Java语言的发展趋势和基于JVM的代表性语言Jython、JRuby、Groovy、Scala和Clojure, 最后指出软件项目的未来在于混合语言编程, Java仍将是JVM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静态类型语言和动态类型语言 (Statically typedlanguage vs. dynamically typed language)

根据变量的类型是在编译时确定还是在运行时确定, 编程语言可分为静态类型语言和动态类型语言。静态类型语言是指在编译时变量的数据类型即可确定的语言, 如:Java, C++等等, 多数静态类型语言要求在使用变量之前必须声明数据类型 (某些具有类型推导能力的现代语言可能会部分减轻这个要求) 。与此相反, 动态类型语言是指在运行时确定数据类型的语言, 变量使用之前不需要类型声明, 通常变量的类型是被赋值的那个值的类型, 如:Python和Ruby就是典型动态类型语言, 很多脚本语言vbscript, javascript也是这类语言。

要区分静态和动态类型语言仅从语法格式上就足够了, 如代码清单1和代码清单2所示:

public int add (int x, int y) {

return x+y;

}

代码清单1:静态类型语言 (Java)

function add (x, y) {

return x+y;

}

代码清单2:动态类型语言 (JavaScript)

静态类型语言的主要优点在于其结构规范, 便于调试, 方便类型安全, 缺点是为此需要写更多的类型相关代码。静态类型语言为了达到多态会采取一些类型鉴别手段, 如继承、接口, 而动态类型语言则不需要。动态类型语言的优点在于不需要写非常多的类型相关的代码, 缺点自然就是不方便调试, 命名不规范, 会造成不利于理解等。

3命令式编程语言和声明式编程语言 (Imperative programming language vs. declarative programming language)

根据编程范式的不同, 高级编程语言可分为命令式语言和声明式语言, 两者的编程方式有很大的差异。

命令式语言是基于动作的语言, 以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结构为背景。机器语言及汇编语言是最早的命令式语言, 在这种语言中, 计算机被看作是动作的序列, 程序就是用语言提供的操作命令书写的一个操作序列。用命令式语言编写程序, 就是描述解题过程中每一步, 程序的运行过程就是问题的求解过程。命令式语言分为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 传统的命令式语言比如Fortran、C和Pascal都是面向过程的, 它们主要的程序设计单元是过程。现代的命令式语言比如C++、Java和C#则是面向对象的, 它们将对象作为程序的基本单元, 将程序和数据封装其中, 通过对象之间的协作来解决问题。

声明式编程与命令式相对立, 不同于命令式编程需要用算法明确指出每一步该怎么做, 声明式编程描述目标的性质, 让计算机明白目标, 而非流程, 即告诉计算机需要计算“什么 (What) ”而不是“如何 (How) ”去计算。声明式编程是一个大的概念, 其下包含一些有名的子编程范式:约束式编程、领域专属语言、函数式编程、逻辑式编程等。例如:数据库查询语言 (SQL, XQuery) , 正则表达式属于领域专属语言, LISP属于函数式编程语言, Prolog属于逻辑式编程语言。声明式编程语言通常用作解决人工智能问题和约束满足问题。

命令式编程通常会让代码变得十分冗长, 更重要的是由于它提供了过于具体的指令, 使得执行代码的基础设施 (如JVM) 没有太多的发挥空间, 只能老老实实地根据指令一步步地向目标前进。因为像“执行目的”这样更高层次的信息已经丢失了, 并行执行程序会变得十分困难, 因此, 编程语言的趋势之一, 便是能让代码包含更多的“What”, 而不是“How”, 这样执行环境便可以更加聪明地去适应当前的执行要求, 所以声明式编程自2009年起备受人们的关注。

4 Java语言的发展趋势 (The trend of the Javalanguage)

Java语言集许多语言的优点于一身, 它的面向对象特性让大型软件工程变得更加容易管理, 它的自动垃圾回收机制能有效地管理内存和防止内存泄露, 它的平台无关性让Java在服务器端软件领域获得巨大成功。Sun公司在推出Java时就将其作为开放的技术, 得到了广大软件开发商的支持, Java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开发人群和开源生态系统, 这是其他语言无法比拟的。

Java语言已经证明了它的强大与成功, 但是Java并不是尽善尽美的。对Java语言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语言问题、模块化问题、性能问题。首先是语言问题, Java是静态类型语言, 属于命令式编程范式, 它的语法与固有范式存在着已知的局限性。Java语言的一个发展趋势是在可能的范围内降低语言本身的语法复杂度, 从J2SE 5.0中增强的for循环, 到Java SE 7中的try-with-resources语句和<>操作符, 再到Java SE 8中引入的lambda表达式, Java正在不断地简化自身的语法并引入一些重要的现代语法特征, 例如函数式编程中的某些特性。第二是模块化问题, Java平台所包含的各种功能不同的类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在一个程序的运行过程中很多类库其实是不需要的。模块化的含义是把Java平台提供的类库划分成不同的相互依赖的模块, 程序根据需要选择运行时所依赖的模块, 只有被选择的模块才会在运行时被加载。模块化的实现不仅可以应用到Java平台本身, 也可以应用到Java应用程序的开发中, OpenJDK中的Jigsaw项目提供了这种模块化的支持[1]。第三是性能问题, 这主要是因为JVM这个中间层次的存在。随着硬件技术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硬件平台采用了多核CPU和多CPU的架构, Java平台需要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提高程序的运行性能。Java SE 7中的fork/join框架是一个高效的任务执行框架。Java SE 8对集合类框架和相关API做了增强, 以支持对批量数据进行自动的并行处理。

Java仍然是最受欢迎的编程语言, 而且至少在接下来的这几年里不会改变, 原因有很多:首先, 许多计算机科学的程序和其他领域的程序是用Java编写的。第二, Java有一个巨大的稳定的代码库。第三, 有大量的厂商投资、工具、培训和其他产品, 使得无论是供应商还是他们的客户都依赖Java。第四, Java拥有最大的开发社区和开源生态系统, 当涉及到选择何种工具、供应商和开发者作为未来的开发方向时, Java仍然是首选。

5 基于JVM的语言 (JVM-hosted languages)

Java面临的最大的威胁是快速发展的JVM-hosted语言, 如Jython、JRuby、Groovy、Scala和Clojure, 这些语言都基于JVM, 它们可以与Java语言方便简单地集成, 相比Java都有更加简明的语法和丰富的表达能力。以Groovy、Scala和Clojure为代表的JVM语言被业界称为“JVM三巨头”, 调查显示Groovy和Scala两者都显示出强劲的商业应用热度, Clojure的支持绝大部分来自业余爱好者和lisp黑客, 而不是商业组织[2]。没有任何一种语言可以彻底地取代另外一种或是所有的语言, 它们根据各自的擅长很好地解决问题。

Java是静态类型语言, 遵循命令式编程范式, 是面向对象语言。而其他JVM语言较好地结合了各种语言优势。表1显示, 五种JVM语言中除了Scala其余四种都是动态类型语言;除了Groovy, 其余四种都支持函数式编程;除了Clojure, 其余四种都是面向对象语言。

5.1 Jython

Jython即是Python语言的Java实现。要了解Jython, 首先要了解Python。Python支持命令式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函数式编程、面向方面的程序设计、泛型编程多种编程范式。Python开发者的哲学是“用一种方法, 最好只有一种方法来做一件事”, 因此Python源代码具备很好的可读性, 并且能够支撑大规模的软件开发。Python语言及其众多的扩展库所构成的开发环境十分适合工程技术、科研人员处理实验数据、制作图表, 甚至开发科学计算应用程序。一些知名大学采用Python教授程序设计课程, 例如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编程基础和麻省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及编程导论就使用Python语言讲授。

Jython是用Java编写, 它继承了Java和Python二者的特性而显得很独特, 如Jython代码的可读性和清晰性, 与Java的无缝集成, 动态类型, Java程序员在数日内就能熟悉Jython。

5.2 JRuby

JRuby是Ruby语言的纯Java实现 (Ruby是用C写的) , 它结合了Ruby简洁的语法以及Java丰富的类库, 通过JRuby可以在JVM上直接运行Ruby程序, 调用Java的类库。JRuby无缝地“组合”了Java和Ruby的优势, 使我们的开发效率事半功倍[3]。

Ruby发明的理念是“你既能进行高效开发又能享受编程的快乐”, 其次是良好的界面设计, 他强调系统设计必须注重人性化, 而不是一味从机器的角度设想, 遵循上述的理念, Ruby语言通常非常直观, 按照编程人认为它应该的方式运行。Ruby是一种有趣的语言, 它支持使用多重范式, 其中之一是“函数式范式”, JRuby是完全面向对象的。

5.3 Groovy

Groovy是Java平台上设计的面向对象编程语言。这门动态类型语言拥有类似Python、Ruby和Smalltalk的一些特性, 可以作为Java平台的脚本语言使用。Groovy的语法很像Java以至于多数的Java代码也是正确的Groovy代码, 这样了解Java的开发者可以更快地学习Groovy。Groovy代码动态的被编译器转换成Java字节码。由于其运行在JVM上的特性, Groovy可以使用其他Java语言编写的库。Groovy的优势在于易用性以及与Java无缝衔接, 一些开发者由于Groovy和Java的无缝集成而使用Groovy[4]。

5.4 Scala

Scala是一种纯粹的面向对象编程语言, Scala中的每个值包括基本数据类型都是对象, 连函数也是对象。Scala包含若干函数式语言的关键概念, 把函数式和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很好地统一到了一种语言里。Scala可以与Java互操作, 可以访问现存的数之不尽的Java类库, 这使得Scala成为Java程序员解决某些问题的另一种选择。Scala把Erlang风格的基于actor的并发带进了JVM, 开发者现在可以利用Scala的actor模型在JVM上设计具伸缩性的并发应用程序, 它会自动获得多核处理器带来的优势, 而不必依照复杂的Java线程模型来编写程序。因此与Groovy相比, Scala的优势在于性能和一些高级特性[5]。

5.5 Clojure

Clojure给JVM带来了Lisp。Lisp是基于λ演算的函数式编程语言, 以表达性和功能强大著称, 但人们通常认为它不太适合应用于一般情况, Clojure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现状, 它是一种运行在Java平台上的Lisp方言, 在任何具备JVM的地方都可以利用Lisp的强大功能。Clojure不是面向对象的, 但提供了很多你想从OO中得到的东西, 如封装 (通过名字空间、私有定义和闭包) 、强大的多态 (multimethods) 、函数重用比继承更胜一筹。同时, Clojure可以无缝地与Java进行交互操作, 因此, Java开发团队学习Clojure具有优势。Clojure还把函数式编程语言引入JVM, 使Clojure成为一种进行并行、并发编程的完美语言, 支持现在的多核、多CPU以及分布式计算。

6 结论 (Conclusion)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编程语言?企业级项目和Web项目需要怎样的语言?一般而言有以下要求:可伸缩性、可移植性、并行编程、高性能、DSL (领域专属语言) 的实现, 还有对于低风险的要求, 如与旧项目的兼容性, 旧项目迁移的成本, 开发工具的支持, 开发团队对语言的熟悉情况, 以及语言开发团队的稳定性等等。而具体到每一位开发者头上情况变得更加复杂。他们可能想要:动态的、静态的、强类型的、函数式的、富有表达力的、面向对象的、容易学习的 (在有Java或其他语言开发经验的基础上) 、快捷的、模块化的、有强大的类库、有好用的框架、有合适的IDE、有活跃的社区等等。某些语言可能满足上述条件中的若干条, 但是没有任何一种语言能够满足所有条件。同时, 一个项目的不同层面的需求也是不同的, 比如, 广受欢迎的社交网络及微博网站Twitter, 表层是Ruby on Rails, 底层是Scala;著名的在线学习网站Coursera把Scala作为服务器语言使用。

综上所述, 软件项目的未来在于混合语言编程, 而Java仍将是JVM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OpenJdk Project Jigsaw[EB/OL].http://openjdk.java.net/projects/jigsaw/

[2]The Big Three-Scala, Clojure and Groovy[EB/OL].http://thecodegeneral.wordpress.com/2012/03/04/the-big-threejvm-languages/.

[3]JRuby Homepage[EB/OL].http://www.jruby.org/.

[4]Groovy Homepage[EB/OL].http://groovy.codehaus.org/.

多语言交叉影响 篇3

一、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现状

(一) “外语+X”的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国际商务活动是跨越国界进行企业生产运营活动, 这类模式强调培养以外语为基础的复合型商务人才, 这种复合模式主要包括“外语+商科” (刘彩霞, 2013;付竹, 2011) 、“外语能力+国际商务+国际商法” (彭振, 2012) 两种, 在这两种培养模式中, 其强调的外语能力特指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二) “理论+实践+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国际商务活动实际操作性较强且运营环境复杂, 这类模式更看重国际商务人才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在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 这类模式往往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例如在课堂上通过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和虚拟企业运作的方式巩固国际商务理论知识, 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或企业实习 (于岩熙、隋俊, 2014;肖光恩、陈春, 2012) ;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 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学生的创新能力 (王咏梅, 2012;李虹, 2008) 。

(三) “国际化+国际商务”的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从事企业跨文化经营管理的行为主体, 国际商务人才必然要具有国际眼光或者国际视角, 这种模式着重强调国际商务人才国际化视野和思维方式的培养。例如不少高校在国际商务人才培养过程中引入海外资源, 学习国际经验, 加大师资资源和专业课程的国际化, 以促进人才国际化的培养 (李陶然等, 2012;刘继伟, 2011) 。

二、多语言文化背景下国际商务人才能力定位

基于我国全方位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全面建设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需要, 商务部和全国国际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国际商务人才进行了重新的界定, 强调高素质国际商务人才应当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熟练掌握一门以上外语、精通国际经贸知识并具有国际经贸实务操作能力, 通晓国际经贸法律和惯例, 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和国际商务谈判能力。基于此, 我们将多语言文化背景下的国际商务人才界定为:具有多语言文化背景、开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开拓创新和合作能力, 通晓多门国际商务语言、谙熟国际经济法规和商务惯例、掌握相关商务理论和操作技能的跨国经营管理人才、国际商务营销人才、国际投资管理人才、国际经济法律人才和国际商务谈判人才等方面的以国际化、实践性为突出特征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综合来看, 为适应多语言文化的复杂商务环境, 国际商务人才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如图1所示) 。

(一) 基本能力结构。

多语言文化背景下国际商务人才的基本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具有扎实国际商务理论基础, 熟练掌握国际经贸理论、国际政治法律、跨国企业经营管理、国际投融资决策、国际商务营销、国际物流管理等相关基础理论知识。二是精通一门以上外语, 专业词汇丰富, 具有较高的外语听、说、读、写、译能力, 此外还需要通晓多种国际商务语言, 并能以此开展国际商务活动。三是掌握跨文化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谙熟主流国家文化, 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具有较强调和文化差异的能力。四是精通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各类惯例、交易规则以及相关的国别法律法规, 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商务沟通、跨文化交际与谈判能力。

(二) 专业能力结构。

多语言文化背景下国际商务人才的专业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国际经贸实务操作能力。

综合掌握贸易、运输、保险、金融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精通国际贸易的惯例和准则, 熟悉国家对外开放政策和国际贸易流程, 具备能全方位开展国际贸易各环节实际操作的能力。

2. 国际市场开拓能力。

掌握系统的、实用的进出口业务的基本知识;能选择合适的方式在国际市场寻找潜在客户;能够基于商品和潜在客户进行商务洽谈并订立完整的合同;能够按照合同履行相应的进出口行为;能够在合同履行之后顺利完成交单结汇过程。

3. 跨国企业管理能力。

熟练掌握跨国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了解国际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惯例, 掌握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和策略、各职能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能够系统分析和解决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与管理过程中通常遇到的主要问题, 包括国际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环境分析、跨文化管理、国际企业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营销管理、组织管理、生产管理以及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等主要方面。

4. 国际投融资决策能力。

熟练掌握投融资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熟悉国内外有关投资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具有处理国际金融投融资、国际风险投融资、国际企业投融资、政府投融资等方面的业务技能, 具有较强的国际投融资组织与决策能力。

(三) 综合能力结构。

多语言文化背景下国际商务人才的综合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国际化视野和思维方式。

国际商务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 是指企业跨越国界进行经营的各项事务性活动, 因而作为从事国际商务的行为主体, 国际商务人才必然要具有国际眼光或者国际视角,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具备站在全球或更广阔的角度上观察经济运行, 进行决策的能力。

2. 风险识别与管控能力。

在国际商务活动中, 由于国际市场的变幻莫测, 瞬息万变, 稍有疏忽就往往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然而, 在国际商务实际运作过程中, 风险是难以避免的, 有风险也不一定全是坏事, 因为风险与收益往往是呈正比例的, 及早识别风险并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 有时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机会和收益。因而, 在国际商务活动中, 国际商务人才还必须具有良好的风险识别和管控能力。

3. 异常事故的处理能力。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 企业“走出去”的进程逐渐加快, 不可避免地与世界各地不同语种、不同文化的经济体开展交流与合作, 国际商务活动所面临的环境也日趋复杂。由于各国经济制度、文化习俗等因素存在差别, 国际商务活动中突发事故或异常情况时有发生, 要从容面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和突如其来的附加任务的执行, 就需要国际商务人才具备较强的异常事故处理能力。

4. 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

任何企业的成功都离不开团队的力量, 在多语言、跨文化背景下从事国际商务活动, 如何发挥多元文化团队的优势就显得异常重要, 如果国际商务人才具有较强的团队管理和协调能力, 能有效整合全球资源, 统一贯彻企业的经营理念, 同仇敌忾, 聚掌成拳, 将会迅速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结语

我国对外开放以及中国企业“走出去”面对多语言文化的复杂环境对高素质国际商务人才产生了迫切需求, 与之并不匹配的是, 我国目前国际商务人才队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与实际需求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在此背景下, 我国高等院校应顺应时代发展对商务人才的新需求, 逐步转变培养理念和模式, 以培养多语言文化背景下的国际商务专业人才为新目标, 并积极探索这类人才的培养新路径, 从而加快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 有效促进我国外向型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彩霞.基于郑州航空港建设的河南省高校国际商务人才培养——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 6:18~20

[2]付竹.外语类院校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1, 10:138~140

[3]彭振.国际商务人才的法律课程建设与改革研究[J].市场论坛, 2012, 11:67~68

[4]于岩熙, 隋俊.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对外经贸, 2014, 7:148~149

[5]肖光恩, 陈春.英国知名大学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5:117~122

[6]王咏梅.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制约因素与对策[J].现代大学教育, 2012, 5:108~111

[7]李虹.高校创新型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新思考[J].国际人才交流, 2008, 12:49~51

[8]李陶然, 张家成, 刘晓辉.基于国际化视角的新型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思考[J].科教文汇, 2012, 6:43~44

上一篇:平面视觉艺术下一篇:重症高脂血症性胰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