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批阅法(精选9篇)
作文批阅法 篇1
作文教学与训练中要求学生多写作文, 教师却懒于批阅, 久而久之学生易产生倦怠情绪。学生作文全部由教师批阅, 作文发下去后, 学生往往只看一下结果, 不看批注过程, 这种批阅方法得不偿失, 事倍功半, 效果很不理想。现在作文批阅现状是:教师改得累, 阅得苦;学生写得厌, 看得倦, 这也是语文教师面临作文批阅的困惑。怎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从而提高写作技能?实践证明, 分层互动批阅法能有效缓解这一症状, 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将有效提升。
一.现状剖析
面对新课标、新课改、新理念, 那种教师伏案奋书, 把学生作文批得一片红的传统作文批改法效果并不理想, 教师往往坐在办公桌前埋头苦干, 圈圈点点, 改错字, 写评语, 累得腰酸背痛、眼胀头昏, 而作文发下去后, 很少有几个学生认真去看、去悟教师的评语, 因此学生作文的弊病涛声依旧, 依然我行我素, 提高如蜗牛爬行那样缓慢。对于作文点评课, 也只能是针对少数语文成绩好的的学生, 难以调动所有学生积极参与, 因此这种批阅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对作文倦怠情绪、畏惧心理, 应该摒弃。针对作文批阅现状, 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分层次作文批改法便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作文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从而有效提高写作水平。
二.操作流程
语文老师可根据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 班级学生批阅可分为三个层次组别, 每个层次可分为若干个小组, 第一层属指导组, 第二层次属学习指导组, 第三层次属提高组, 每组四—六人为最佳, 每组选一名学生担任组长。每一层次组别内小组组数划分最好一样, 这样批阅时三个层次组可以一一对应, 便于指导学习。
教师批阅第一层次组学生作文, 第一层次组批阅第二层次组学生作文, 第二层次组批阅第三层次组学生作文, 第三层次组欣赏学习第一层次组作品。作文水平高者批阅作文并不吃力, 写作基础差批阅作文有难度, 可充分让他们学习别人作文, 这样形成很好的互补, 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 共同进步。
三.具体做法
1.分散批改。按写作能力把学生分为指导组、学习指导组、提高组三个小组。老师亲自指导小组1 (指导组) , 由他们去指导小组2 (学习指导组) , 再由小组2去批阅小组3 (提高组) , 而小组3去阅读小组1的文章。分散批阅可在课余时间进行。由教师亲自去指导小组1学生的作文, 小组1的学生去批改小组2的作文, 小组2的学生批改小组3的作文, 小组3的学生去阅读、学习小组1的作文, 批改者写评语。
2.集中批阅。语文教师可利用一节或两节语文课集中批阅, 让每一小组集中在一个指定的地方 (各组最好固定一个指定的位置并互不干扰) , 班级可规划几个区域, 每个组都有自己的阵地, 每个组围成一个圈比较理想。集中批阅是组内成员的交易与互动, 批阅作文仅限组内成员作文。批改时, 每个成员读完组内每篇文章后, 然后每个学生读自己的文章, 针对每一篇文章小组成员提出自己的见解, 每一小组安排1名书写美观、语言综合概括能力强的人执笔写评语。这样, 学生既当观者, 又当导者, 在指导中学习, 在学习中提高, 学生的自觉性、趣味性、主动性大大增强。
3.学生作文批改后, 教师不能撒手不管。学生作文批改好后, 教师要检查批改情况, 仔细查看亮点与不足, 做好分析与小结。同时要求每组学生在批改作文中, 推荐出组内写的好的文章, 教师再根据推荐出的文章进行审阅, 在班上评析学生作文中的亮点和有待改进的地方, 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同时对学生批阅的情况也适当地给予肯定和赞赏。这样, 学生既收获了写作文的乐趣, 又收获了评作文的快感, 批阅中欣喜发现自身问题, 学生易接受, 易改进, 从此不再惧怕作文。
4.学生的评语是稚嫩的、也不够准确, 还需要教师进行点拨。教师要求学生做到作文发下去后先看同学下的评语是否准确、贴切, 看后找到批改人进行交流、探讨、商榷, 最后在学生评语下面写出反思、心得 (一两句皆可) , 这又是学生一个全新的交流、学习过程。
分层互动作文批阅法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分层次批阅作文的一种方法, 运用这种批阅法可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 提高学生作文兴趣。改然后知不足, 批改他人作文, 发现自身优劣, 从而有效提高作文。学生在作文批改的过程中也提升了理解能力、运用能力、书写能力等语文素养。当学生把作文当成一种爱好, 写出好文章便水到渠成了。
作文批阅法 篇2
所有语文的老师在批改学生作文的时候都的一个相同感受那就是“精批细改”。从错别字到布局谋篇,教师拿着红笔,就像医生拿着手术刀,对学生的文章大动干戈,把自己改得头昏眼花,把学生改得兴趣全无。这种做法,叫着费力不讨好,学生拿到改得面目全非的作文,他们的心情会是快乐的吗?他们能体会到写作的美好与成功吗?所以说,这种“精批细改”的做法,只会使教师无奈地重复枯燥的机械的劳动,只会减损学生的责任心和学会学习的能力。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这是一种宽松的评估方法,它使教师批改的弊端中走出来。批改,本身就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态度,它着眼于学生的不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不符合新课程平等对话,师生平等对话。所以,改变作文的评估方式,应把“批改”变为“交流”。教师就作文和学生平等交流,以学习的态度、发现的眼光、欣赏的心情对待学生的作文,并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给出自己的建议式、商量式、比较式的评估结果,这样对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学生形成各自鲜明个性和特色表述都有极大的帮助。我觉得从下面三个方面可以进行交流。
一、心灵交流
文章是有生命的。即使是小学生的作文,那也是他们情感的表达。尽管有时幼稚、不成熟,但却有成人无法企及的天真和曼妙、独特和创意。教师必须用真心去感受,用童心去理解,用孩子的视角去观察,从他们的角度去分析,这才能破译学生心灵的密码,走进他们的世界,学生才会和教师真诚的对话,而不是编造故事,迎合教师。我曾经在生气的时候叫学生写作文《假如我是教师》。有学生这样写:“假如我是教师,我决不对学生发火,那意味着我无能;我也决不让学生多抄课文”这段话对我触动很大。我反思良久,为学生的坦率震动。于是我给他写了我的感想:“老师谢谢你的真情告白,谢谢你的提醒,假如我做学生,我也会喜欢你这样的老师的。”
二、当面交流
学生的作文教上来后,有的教师往往搁置几天,才有空看。这样就错失了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想法的最好时机。我的做法是学生的作文随交随着看,即时听取学生的想法,理清学生的思路,有时当面对话,还可以避免因不了解而出现的错误。比如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我爷爷家门前种了一棵芙蓉树。我以为他写错了,芙蓉乃是荷花的别名,怎么能种在地上呢?我就问他,他告诉我,这是木芙蓉,和荷花不一样。并把介绍木芙蓉的书给我看。我很庆幸,和他当面交流看法,不然,白纸黑字的评语写上去,把对的批成错的,岂不是既丢面子,又打击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所以,教师不能老是自以为是,板着面孔批学生的文章,要注意和学生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
二、文字交流
有时不能和学生当面交流,教师可以用文字交流,这种交流和批改不同,它少了冷冰冰的挑剔、盛气凌人的指导,有的只是师生之间的对话,对文章的探讨,和教师的建议。学生会感到教师很尊重自己,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树立信心,激发情感,使他们感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如在写春游的建议时,有学生建议到乡下去,可以呼吸新鲜空气,观赏到绿树野花、可以到田间挖野菜、到小河里钓鱼、自己烧饭、野炊。我在作文后写道:“看了你的建议,老师被你笔下的乡村美景陶醉了,那真是一个春游的好地方,老师真想和你们一起去踏青赏花钓鱼呢。”并给了他五颗星。学生看到后,高兴的笑了。
《生活需要诗意》小作文批阅感悟 篇3
为了巩固课堂上的认知并通过实践来检验相关理论,课后笔者让同学们进行了300字左右的小作文训练。具体要求为:请运用事实论据或事理论据论证“生活需要诗意”。批阅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有不少同学心中有纲,在界定清楚“是什么”后成功地论证了“为什么”。例如——
陈嘉湧同学《生活需要诗意》 :
人生如一座桥梁,重要的不是开头和结果,而是过程。我们生而一无所有,死亦一无所有,降临在这个世上,不过是为了享受生活的过程,体味生活过程中的诗意。
诗意是什么呢?私以为诗意不在于改变世界的壮举、臻于高峰的境界,而在于遵循本心,过你所想要的,也许普通,也许简朴,但贴近精神、抚慰心灵的生活。然而,在这样一个时间齿轮疯转的世界里,实用主义已成了人们的准则。劳动只是一种手段,一种索取物质的手段,难见热情高涨的劳动号子响起了;阅读成了一种目的,一种邀取“声名”的目的,鲜见为诗着魔为文癫狂的读书人了。诗意悄然消逝,只剩下“努力”、“拼搏”、“坚持”这些“励志名词”催促着我们再三加快步伐,成就功名。
试问,一个人的生活如若只剩下手段与目的,他失去的是否就是生活的全部呢?
没有诗意的生活,我不想要。
没有灵魂的动物,我不想做。
许呈旭同学《生活需要诗意》 :
诗意是什么?诗意是在冷冽的冬日去找寻巴乌斯托夫斯基笔下“全俄国最好看的霜”;是在微醺的睡意中像福楼拜一样瞻仰“晨曦之降”;是像梭罗那般在雪后的瓦尔登湖畔留下轻快而自足的印迹……诗意,在人类对自然充满神性且痴情的仰望中蓬勃生长。
但这份深情如今已被物欲所染指了。
“月球大使馆”的创始人丹尼斯·霍普利用法律漏洞销售“月球地皮”,而急于“收回主权”的法律派则气急败坏又无可奈何。双方都自恃有权把月球划归为可支配资源,在我看来,这本身就是一桩因拜物主义、功利主义和瓜分意识而起的对月球的“精神犯罪”。在“清樽素月,长愿相随”的诗意被持有“月权证”的人们“合法”扼杀之后,人们定会惊愕地发现,自己非但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利益,反而在周遭猖狂而又可笑的叫卖声中失去了那轮皓月赐予我们的美学恩惠。生活如若被物欲裹挟,我们还剩下什么呢?不管科技如何日新月异,物质如何蓬勃发展,惟愿人类对自然始终充满神性且痴情的仰望,因为生活需要这份诗意。
以上列举的这两位学生在论据选择与使用上都很精炼,十分值得称道。不过,有些学生在这方面出现了点障碍或问题。
譬如戴同学的初稿《生活需要诗意》 :
生活需要诗意。
诗意可带我们回到古人的世界。当我们朗诵李白的潇洒诗词,吟哦陶潜的田园词赋,我们便能从中获得诗意。它能带我们回到那个美学信息与精神资源都丰富的时代,探古而知今,藏古方觉身富。诗意可领我们奔向自然的怀抱。在物质化的时代,物质与经济的欲望太过强烈,原版大自然正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诗意则能让我们重新感受个体的宁静、精神的自由、灵魂的纯真与谦卑。从信息的牢笼里逃出,更能走向自己的内心。海德格尔说:“人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诗意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改变,沐浴感官,唤醒脑力。
他的习作中主要有两个需要完善的问题:①如何给诗意下定义;②如何让诗意和生活结合得更紧密,让论点更鲜明突出。经过和奕飞同学的交流研讨,他后来做了修改:
我想,诗意是一种慢低软的心境,因为慢所以从容,因为低所以广袤,因为软所以柔和。
诗意的心境带我们走进古人的诗画里。那是个美学信息与精神资源都丰富的时代,那儿有雎鸠黄鸟、蒹葭白露,那儿有百家汇集的稷下学宫,那儿有清谈与纵酒的“竹林七贤”……探古而知今亏,藏古方觉身富。在古人的世界里徜徉,心为物累的现代人或许可以慢慢找回诗性,逐步进入诗境,从而学会享受当下的生活。诗意的心境还可以引领我们奔向自然的怀抱。在物质膨胀、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对物质与经济的欲望太过强烈,而我们的原配——大自然正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诗意则能让我们重新皈依自然,在清风素月、绿树莺啼里感受精神的自由、个体的宁静、灵魂的纯真与谦卑。从现实的桎梏中脱身融入自然,更能走向自己的内心,走近真实的生活。
海德格尔说:“人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生活不能没有诗意。
再如:柯同学的初稿《生活需要诗意》 :
时过境迁,“男耕女织”的社会面孔已然瓦解,“一穷二白”的历史长河也已渡过,我们有了追求诗意生活的资本。
在注入新鲜热血的当代中国,我们的生活需要诗意。
诗意,是指给人以美感或强烈抒情意味。布莱兹·帕斯卡尔曾说:“人应该诗意地活在这片土地上。”私以为,诗意,高雅也,韵味美也。
倘若,拜伦、雪莱、瓦格纳等人不曾喜爱咖啡,未曾追求诗意,让闲暇光阴笼罩一层浪漫格调,那么十七世纪的英国文学恐将延迟兴起。假使艺术家缺乏诗意的生活,又怎能绘制出惊骇世人的《向日葵》《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杰作呢?
因此,在这物质化高度膨胀的今天,我们需用“诗意”的乳汁哺育自身饥渴的灵魂。丰实文化知识,坚持高雅兴趣,勇敢挑战新奇,提高修养气质,让生活在缤纷的“诗意光晕”间绽放花蕊,吐露芬芳。
他的习作中主要有两个需要完善的问题:①如何让语言表达更严密;②如何让论据有的放矢,简明且合乎逻辑。经过和荣杰同学的切磋琢磨,他后来做了修改:
时过境迁,“男耕女织”的社会面孔已然瓦解,“一穷二白”的历史长河也已渡过。在这个被注入新鲜热血的当代中国,我们的生活更离不开诗意。
诗意,是指给人以美感或强烈抒情的意味。然而,现今那些自以为生活诗意的世人却在物质的漩涡里翻滚着。食牛排、饮拉菲、开兰基博尼、住高级别墅……他们坚信那种高调奢侈的生活方式充满了“诗意”。但是,“诗意”应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满足,而非物质层面的填饱。
拜伦、雪莱、瓦格纳在闲暇光阴下品着咖啡,写着那些触动自己的心灵同时也触动他人心灵的诗句,留下陶冶自身情操也陶冶了他人情操的文字。私以为,诗意,高雅也,韵味美也。它源于你不断充盈自身文化素养,恪守高雅的情趣,享受生活中的真善美。愿我们的每个人的生活在“诗意”的光晕间绽放花蕊,吐露芬芳。
通过这次的小作文批阅工作,笔者发现部分学生除了在论据的选择与使用上有些问题外,还在概念的界定上不够清晰。而写议论文必须先弄清楚“是什么”,才能更好地完成“为什么”词典上,“生活”指的是“为了幸福的意义而存在”;“诗意”指的是“能给人以美感与强烈的抒情意味”。
为了让同学们有更清晰的概念界定意识,我在讲评时做了如下梳理:
什么是生活呢?或者说,人怎么生活呢?私以为人在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的基础上该从精神和思想上对生活进行观照。生活里的人要学会思考活着的方式、活着的意义,活着的价值。 而诗意是什么呢?诗意就是超脱现实的品味或遐想,是最关乎人的心灵和情感的意味。它朦胧、梦幻却纯粹赤诚得动人。 界定“生活”时,笔者引入了相关概念——“生存”;界定“诗意”时,则引入了另一个相关概念——“现实”。这是界定概念时不错的思维方式。经这般界定,我们不难发现——生活与诗意天生契合,生活的意义唯有诗意的心灵才能接近、触碰与体悟。
长期以来,笔者一直感觉作文的教学是最苦痛的。因为你在批阅作文时,务必回到每个拥有独立思维的个体中去阅读他们的文字,发现比较大的问题时,要记录下来并思考和寻找有效的引导方式。这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作文教学又是幸福的,当同学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把他们的思想、心灵和情感真实地呈现在你的面前时,你看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尽管他们有错漏,不完美,需要指引,需要提升,但这个帮助他们完善的过程正是作文教学的价值所在。
所以,作文教学也是一种“诗意生活”。
我热爱这样的诗意生活!
“TST”作文批阅法初探 篇4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自能读书, 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 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 乃为教学之成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要求, 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同时, 在“评价建议”中也强调“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注意考查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 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 取长补短, 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 共同提高写作水平。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可以是书面的, 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 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
“TST”作文批阅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 学生作文前的教师指导性批语。
为帮助学生准确、全面、深入地审清习作要求, 教师要在学生作文开篇之前写好简明扼要的指导性意见, 可以浓缩成词语或简短的语句, 言简意赅, 避免学生偏离主题和主要内容。例如,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一”中, 给出了三选一的口语交际和习作要求: (1) 在学生的读书经历中, 先说一说学生和书的故事, 再写下来, 也可以谈谈读书的体会; (2) 仿照课文整理采访记录, 要求交流采访的经过, 谈谈采访的心得体会; (3) 以“记一次辩论”为题, 写一写这次辩论的经过, 也可以把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写下来。
就此, 我特意在每一个学生作文本的首页给出了这次作文的“温馨提示”:此次作文三选一, 可写自己读书的故事并谈体会, 可写采访身边爱读书人的经过和心得体会, 也可写以“记一次辩论”为题的辩论经过和看法。这样就能帮助学生科学审题, 按要求作文。
第二步, 学生书写成文之后的主体性批改。
学生写完作文, 习作过程只完成了一半, 很重要的另一半还在于字斟句酌的修改, 因为好的作文是“改”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选材、构思、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修辞表达等方面入手, 边读边思边改, 多读多思多改, 直到表述流畅, 文从字顺。教师还应积极倡导学生尝试写总评, 评得失, 谈感受。而这个过程也是教师引导学生经历先自批、再共批、后互批的过程。
第三步, 教师的总结性评语和下一篇作文的指导性意见。
当学生完成写作和批改任务之后, 教师还要再一次进行批阅, 一方面对学生的写作和批改活动查漏补缺, 另一方面提出教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就本次习作进行必要的点评, 并对下次习作提出指导性意见。
当面批阅作文效果更好 篇5
当面批阅作文效果更好
现在的学生,普遍不喜欢谢作文。老师刚一布置写作文,一定会听到下面嘘声一片,这是我听好些语文老师在下面叹息的。收作业的时候,总有些同学会找各种理由,为没有完成作文辩解。
中考前两周,我为我所教班级学生还有好些不会写材料作文大伤脑筋。于是我在课堂上把作文布置了,同时给每个同学许诺,作文交上来后,我要做到给每个同学当面批阅。结果,除一个家长打过招呼,他的的女儿头脑有问题,一定不要要求她必须完成作业的外,其他同学全部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了自己最高水平的作文。我也兑现许诺,一个一个当面批改,学生也听得非常认真。可以说,这是我教他们一年以来,配合得最好的一次了。
浅谈英语作文的批阅 篇6
一、及时批阅, 全面点评
通常一篇习作, 笔者规定学生在20分钟内独立完成, 不能漫无边际地写, 要有较强的时间观念, 养成按时按质的习惯, 中考才不会被动。学生每次完成英语写作后, 都渴望得到老师的批阅、点评。笔者及时进行细致评改, 争取在学生遗忘之前点评。对作文的格式及每个句子, 包括词组问题和语法问题, 例如单词拼写、名词单复数、人称与数等方面的错误, 进行眉批、旁批, 让学生全方位了解自己语句存在的问题。对少数语言错误特别多的, 常常要边启发、边批改、边解释。
笔者有一个从外地转学来的学生对助动词、人称等理解得吃力, 针对他的情况, 笔者在他的一篇作文中批语道:“用动词看主语, 依单复数造句。助动词无词义, 露面实义动词后。”这些评语激发了该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成绩进步较快。
有时候, 笔者采取符号批改法, 启发学生通过符号改正错误。批阅的符号:语法错误用“Δ”, 单词错误用“○”, 句子结构错误用“→”, 漏写用“Λ”等。每次批阅, 笔者将习作中普遍和典型的错误及时反馈。同时, 把一些优秀范文张贴出来, 激励学生们并肩齐进。笔者要求学生避免生硬、晦涩的句子, 鼓励他们用简练流畅的语句表达。“力求其易, 力求色彩, 力求到位”。说不清, 道不明, 等于没写。通过批阅点评, 大大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二、恰当评语, 激励奋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笔者每次批阅, 评语是少不了的。试想, 如果老是简单的对、错符号或分数及等级, 学生肯定会感到乏味。评语应明确、具体, 让学生看得明白、理解得透, 并能增强他们的信心、唤醒写作的积极性。尤其对一些不爱写作的学生应尽量不用批评性的语言, 多用鼓励性语言, 多发现他们习作中的“闪光点”。
三、互相批阅, 共同进步
笔者注重贯穿以“学生为主体”原则, 让学生积极参与。例如笔者有时叫两个学生在规定的时间上黑板写作, 然后按照“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批阅, 各小组同学各抒己见, 语言气氛浓厚。如对句子:A teacher and writer are coming to our school tomorrow.有学生说应把are改为is, 有的说不用改, 因为主语是teacher和writer两个人。大家争辩激烈。笔者最后解释:若两个名词指同一人、同一事物或概念时谓语动词用单数。A teacher and writer翻译为:一位教师兼作家。笔者努力将课堂变大、变活、变新, 让学生在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活动中, 自身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得到发展。在学习讨论后得知, 这句表达不恰当, 在以后的习作中, 避免重蹈覆辙。而正确的表达方式也能铭记于心, 加强了英语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从而达到一种“人人求进步, 人人求发展, 人人求成功”的境界。同时, 笔者也严格要求学生的书写要规范、字迹要清晰, 给阅读者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作文批阅实效性的探讨 篇7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 作文批阅原本就很辛苦:盯了字词, 瞅句法;读了文句, 看篇章;品了文采, 悟立意。又是文中评注, 又是文末总评, 全文圈圈点点, 修来改去, 可谓煞费苦心, 耗时伤神!一堂课只阅那么六、七篇, 单就批阅作文, 许多语文老师疾呼:“语文把人带伤了!”如此苦心评改, 如学生对写作水平认真反思, “善于纳谏”, 作文日见其好, 我们倒也有苦有乐。可事实上, 学生并不一定领这份情, 更多的学生关心的只是分数。作文本发下来, 得分一瞟, 塞进桌斗, 老师的心血就这样宣告结束了。此种现象, 令人寒心。更为可怕的是, 老师的写作引导业已悬空, 学生的写作训练几乎陷入“自生自灭”之境地。
针对教师有心批改, 学生无心接纳的这种“一头热, 一头凉”之作文批阅怪现象, 笔者多年不断实践探讨, 寻找疗救此痼疾之法, 以切切实实提升作文批阅实效, 让作文批改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指导作用。现在, 我就谈一些自己的不成熟的做法和粗浅的认识。
首先, 鼓励组织学生自我修改, 自我评价。古人写作讲求“头未梳成不许看”, 此处的“梳”自然是多次反复地梳理, 觉得满意了, 漂亮了, 才敢亮出来给人看。为此, 学生写完一篇作文后, 老师并不一定急于让学生上交, 可以先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边朗读, 边修改, 正误字, 改病句, 删冗繁, 直至简明顺畅, 感到满意为止。值得强调的是, 这里的朗读很重要, 必须要出声地读, 往往放声朗读, 才能读出文句的生硬不畅之处。这类似于打草稿, 但事实上现在打草稿, 反复修改作文的学生日见其少, 此法促使学生对作文保持一种严谨认真的态度, 也会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大有裨益。学生自我修改后, 可以让他们谈点感受, 自我评价。比如写作目的, 构思意图, 最大的优点, 存在的缺憾等方面, 这样可以减少写作的盲目性, 促使学生写作应有一定的构思, 也可以减少老师批阅的主观性, 以免造成师生之间不必要的“误会”, 而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其次, 要求学生写作文反思。即作文批阅后, 学生结合自己的习作, 针对老师的批语, 写出自己的思考和看法。学生为了写好作文反思, 就必须对自己的作文来一次彻底的“回头看”, 也不能不认真地阅读和思考作文批语。如此一来, 老师的作文批语就变得实实在在, 真正起到了指导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效能。为了有效发挥作文反思这一“杠杆”作用, 我要求学生做到“三个必须”:必须结合习作内容, 避免套话;必须体现老师批语, 避免雷同;必须写出独特思考, 避免流于形式。教师还应该对作文反思作出评价和回应, 如学生对批语有异议, 必须做必要的引导;如的确批阅有误, 完全可以致歉, 或重新予以评定。教师不可对作文反思“冷落”一旁, 学生认真地写了, 而老师不闻不问, 只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其实作文反思也是师生交流的一个平台, 双方都用心了, 不仅有利于作文的指导, 而且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 趣味无穷。
再次, 倡导学生相互批改。学生写完作文后, 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换批阅, 或同桌、邻桌就近互阅, 或班内随机打乱互阅, 或兄弟班级彼此互阅, 还可以分若干个小组讨论批阅。在学生长期习惯了教师批阅, 甚至觉得心理疲劳、厌倦之时, 学生彼此互改, 这一新形式会为作文批阅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做起“小老师”, 新奇感刺激他们的积极性, 老师的固有形象促使他们认真负责, 唯恐有失, 惹人笑话。学生往往一字一句皆细加斟酌, 甚至比老师批阅还要细心、全面。
当然, 学生的欣赏和批阅水平相对有限, 教师在学生批阅之前, 应做缜密的安排, 对学生互阅做具体的指导和要求, 使批阅不再难, 出实效。我提出的要求是:1.至少将作文细读两遍, 一改句法, 二改文法;2.修改字词句, 须用规范的修改符号, 提出修改意见;3.每篇作文至少做三处眉批或文中点评, 或欣赏优美句段, 或对内容提出异议, 或对写法做适当点评;4.总评语必须结合习作内容作出评析, 大胆提出个人看法, 指出其最大优点、缺点及改进意见, 避免“中心明确、思路清晰、语句通顺、表达生动、书写工整”之类的套话。有了具体的要求, 学生就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批阅才会出实效。学生互批后, 教师不能就此罢手, 必须再次进行有针对性的复批, 也是对学生批改的必要回应和尊重, 如甩手不管, 教师便有逃避批阅之嫌, 也不利于以后开展互批活动。
古人云:“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学生批改对方作文的过程, 也是自我反思、相互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譬如, 所阅作文字迹潦草、误字满篇, 阅者心生厌恶, 将心比心, 对自己以后写作的文面不整问题自然会深思并改正。遇到一篇文质兼美的作文, 阅者除津津乐道外, 自然会心生向往, 不断锤炼, 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为此, 只要教师指导有方, 措施得当, 学生互批所产生的效果远胜于教师批阅。
大班条件下初中作文批阅如何高效 篇8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而批阅作文对语文教师来说,是最头疼的一件事,尤其是小县城中大班的作文批阅更是难上加难。大多数语文教师要带两个以上的班,每班七十多人,两周批阅近一百三十篇作文。平时除了备课、上课,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拿来批阅作文,伏案批阅似乎成了语文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固定形象。想抽出时间多看几本书,多研究几篇论文,多充电都很难。教师忙碌着,疲惫着,左划右改,上批下阅,最后来个总论,可是许多学生并不领情,看批语像过看眼烟云,批语在他们心中全无痕迹,这次作文出现的毛病,下次又不期而遇,让老师很心痛,自己的劳动成果不被别人重视,最关键的是通过批阅应达到的提高作文水平的效果没有达到。曾经问一个学生,为什么不用心看老师的批语,学生回答说也看,但有时印象不深,不知道下次作文怎么借鉴上次的经验,也不知如何吸取教训。
鉴于以上原因,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较高效的作文批阅方法。
二、解决问题
(一)教师示范批阅。
为每个学生的第一篇作文详细批阅,从错别字到病句,从结构到内容,从立意到主题,圈点勾画,删减增添,竭尽所能,尽善尽美。
(二)
通过投影给学生讲解批阅步骤和批阅方法。
(三)
让学生仔细审视自己被批阅过的作文,而后学生互换作文,多了解不同作文不同的批法,为下一步学生批阅打下基础。
(四)学生批阅。
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引导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很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事实上,作文过程的本身就是学生自觉与不自觉地使用自改的手段的过程,让学生参与作文的评析,能使他们“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只有学生参与了作文的评析,亲身体验,感受,才会产生强烈的作文兴趣与作文欲望。因此,在习作过程中,学生不仅是被评的客体,更应是评价的积极参与者。
1. 六人小组组内自我评价。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个智力正常的儿童都具有一定的自我监控的能力,这种能力越强,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将越大。因此,教师在作文评价中应让学生尝试自我评价。
教学时具体地告诉学生如何批阅作文。让学生从字、句、语言、结构、材料、主题、立意及字数、书写这些方面进行评分,并且分三步走。
第一步,学生一读作文,边读边找出错字病句,好词好句。错字病句自己能改的用修改符号在上面直接改,不能改的划出来让其他组员帮自己改。好词好句用着重号和波浪线标出来以示表扬。
第二步,学生二读作文,注意上下段间的过渡和衔接,段落划分是否合理,层次安排是否得当。取材新旧与否,详略突出与否。这些可以直接在文中眉批。
第三步,学生三读作文,从语言、结构、主题、立意及篇幅、书写等方面做总体评价,即在文末写上评语,客观地评价这篇作文。
2. 六人小组组内学生互评。
素质教育的课堂打破了师生间单向封闭的交流形式,同时营造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开放的活动氛围,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会交流,而且体现了教学是生命与生命的碰撞过程,作文评价也应如此。我在作文评价中,开展了六人小组组内学生互评的活动。学生在读文、评文的过程中,学会了欣赏别人文章的优点,有的能针对别人的文章结构提出宝贵意见,有的能发现文章中的好词佳句,有的能针对别人的不足提出不同的看法……诸如此类的评语在我班学生作文本上常常出现。
3. 开展组评。
六人小组,组长负责,组员参与,将组内学生的作文在组内读后进行评议,写出评语,选出组内最优秀的作文。组内气氛活跃,写文的学生可以谈自己的写作想法,其他同学可以向作者提出问题,也可以谈自己对习作的意见,作者也可以答疑,大家各抒己见。
(五)教师批阅。
本次作文后,小组选出各组最优秀者,教师进行批阅。一评学生的批阅质量,二评学生的作文。之后选出写作和批阅最优秀的作文,在全班进行讲评。
三、实施后的效果
(一)教师从繁重的作文批阅中解放了出来,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为教育教学充电。
(二)学生通过自评、互评、组评,不仅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失误,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更能形成自我检查、自我评定的良好学习策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三)学生参与评阅他人文章,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语文能力,同时学会了欣赏别人,尊重他人;被别人批阅作文的学生也学会了倾听别人的意见,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促进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四)挖掘学生潜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舞台,满足学生共同参与作文评价的需要。
(五)变以往教师单一评价为合作评价,给了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培养学生的个性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摘要: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而批阅作文对语文教师来说, 是最头疼的一件事, 尤其是小县城中大班批阅方法的作文批阅更是难上加难。平时除了备课、上课, 教师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于批阅作文, 伏案批阅似乎成了语文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固定形象。鉴于以上情况, 文章探讨高效批阅作文的方法, 提出步骤:教师示范批阅—学生批阅 (自批、互批、组批) —师批。
关键词:大班额,初中作文批阅,批阅方法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下) .
作文批阅法 篇9
我从事网络环境下写作教学的研究13年, 也参与了北京数字学校在线作文批阅项目的部分工作。在我看来, 这是北京市教委利用网络平台, 努力实现优质教育均衡化的有益尝试。对于一个项目来说, 若想保证其长久、稳定地运行, 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完善的领导与组织协调机制、充足的资金、精干的骨干教师队伍、雄厚的网络平台技术力量, 这几个要素缺一不可。与此前民间力量 (教师自发研究或公司行为) 进行的在线作文批阅项目相比, 该项目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既借助行政力量强势推进, 又辅之以媒体宣传, 短时期内就有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在线作文批阅项目的四大优势
1. 凸显教育公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以下简称《纲要》) 中提出:“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 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2012年, 我在区级课题《网络环境下写作教学系统的深化研究与应用》的开题报告中提出设想:以我创办的爱写作学院为载体, 联合北京郊区学校, 与我所任教的北京景山学校的学生开展互动。在教学实践中, 牛栏山实验中学王健老师带领学生加入到爱写作学院中来, 但两所学校初一年级校际间的互动并没有如愿展开。究其原因, 很大程度上是受限于教师个人的时间、精力与能力。以草根的力量为教育公平尽一己之力, 可谓难上加难。但在这一点上, 北京数字学校在线批阅项目当仁不让, “霸气”十足。有媒体报道, “北京数字学校作文网上批阅平台, 面向重点扶持学校, 为每名初三学生配备一名网上批阅教师, 每两周为每名学生批阅一篇作文”。北京数字学校的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14年12月3日下午6点, 7346名学生提交了有效作文1 6 6 5 7篇, 共892万字, 学生总体参与度为70%。”这组数据直观反映出此项目对凸显教育公平原则的强大力量。
2. 对作文评改环节“单点支持”的力度前所未有
众所周知,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曾批评:“有的教师对批改也不够重视, 认为这个活儿费时费力, 不如让学生多写、多训练。因而, 批改在写作教学中就成了薄弱环节。”这种局面, 虽历经课改, 但至今仍没有明显改观。北京数字学校在线作文批阅项目勇于从难点中寻找突破口, 通过组织数百名市区级骨干教师为学生在线评改作文, 将作文评改落在实处。据统计, “330多位优秀教师批阅了12085篇, 总评语158万字。”这同样是一组很有说服力的数据。该项目组还针对不同的分数段老师点评的平均字数进行了统计。可见, 作文评改工作借助网络平台, 做得扎实到位。
3. 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领导、组织、沟通与运行机制
从项目的顶层设计, 到启动项目与师资培训;从59所学校的师生上传作文, 到330多名骨干教师临屏批阅;从聘请专家审核把关, 到技术人员随时处理故障……可以说, 不论是“台前”还是“幕后”, 线上还是线下, 形成了一整套运作大型网络项目的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这是一笔十分可贵的财富。研究这套机制, 将有助于形成运用网络平台开展语文写作教学的可操作性流程, 探求网络环境下教学评价与教学管理的新规范。
4. 形成的大数据分析报告, 对语文教与学有一定引导性
《现代教育报》根据北京市教委提供的大数据分析报告, 于2015年1月8日发表了题为《老师眼中的好作文是什么样?大数据告诉你》的文章。文中引用了这样的数据:“调查表明, 学生引用作品涉及诗人数量最多的朝代是唐代, 引用诗文的作文平均分比未引用诗文的平均分高出7.3%。”“数据显示, 深度阅读已成为有效促进学生作文能力提升的重要来源。在对学生作文总体进行全文筛选后, 初步得到学生应用的各类资料文献370篇。”“在评出的1680篇优秀作文中, 细节描写细致入微、生动形象是这类作文的普遍特点。在老师评语中, ‘细节’‘细致’‘细腻’等近义词出现770次, 为第一高频词。” 我以该文章题目为关键词利用百度搜索引擎进行检索, 获得了20多万个相关结果。这篇文章在互联网上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 由此可见大数据对写作教学的影响。当然, 从语文专业的角度审读作文在线批阅项目的大数据分析报告, 我认为, 对大数据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这些写作大数据就像一座富矿, 亟待深挖。
相关问题探讨
通过上述四大优势不难发现, 在线作文批阅具有良好的前景和巨大的发展空间。我们不妨对以下问题进一步进行梳理和探讨。
1. 如何进一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纲要》中提出, “要关心每个学生, 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在线作文批阅项目将作文批阅锁定在需要重点扶持的59所中学, 定向甚至是定点投放优质师资力量, 但严格地说, 这仍不是基于学生个体学情的在线教育。试想, 某位学生在作文方面的个性化需求, 光纤连接的另一台电脑屏幕前的教师如何知晓呢?不同学生的学情各有不同, 在线作文批阅的教师能做的是, 最大限度地从屏幕上呈现的作文中捕捉学生信息、判断学生学情。这就好比看急诊。患者的小病看一次或许管用, 可大病、疑难杂症呢?肯定不能“以不变应万变”。只有细细检查, 方可对症下药, 医生绝不敢包治百病。只来看一次两次, 如何能药到病除呢?一方面, 学生在作文方面存在的问题往往需要教师长期指导才能有效, 另一方面, 我们要构建利用信息技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这两个“有效”的叠加, 正是网络平台与写作教学的整合点之一:为学生提供优质、长线、稳定的在线作文指导。
2. 评价标准亟待制订
大规模在线作文批阅采用的标准大致有两个:要么是中考作文的阅卷标准, 要么是批阅教师个人“跟着感觉走”的标准。
有研究表明, 在线阅读有相当多的是快餐式、碎片式、随意性、跳跃性的浅阅读。这种阅读方式用在对学生作文的精细批改上, 显得比较勉强, 毕竟“萝卜快了不洗泥”。传统作文教学原本就有很大的随意性, 这是不争的事实。“一般改订作文, 多用凭虚望气。对于四百号的‘语文’基本工具, 师生都还运用未熟, 纰缪百出, 乃但凭霎时间的主观私见, 一味做八百号‘文艺’上的笼统批评。‘通’‘不通’的问题还没有解决, 就净说些‘美’‘不美’的鬼话。”黎锦熙先生早在1947年《各级学校作文教学改革案》一文中所述局面, 到今天依然可以“对号入座”。在线阅读碎片化、快餐式、浅阅读的特点, 是否有导致在线作文批阅“多用凭虚望气”情况加剧的可能?再则, 作文批改首先要解决文从字顺、“‘通’‘不通’的问题”, 除了克服浅阅读带来的弊端, 大规模的在线作文批阅恐怕还需要有更多的技术手段作保障。目前还没有教师批阅每篇作文需要花费时间的数据, 在这方面也不妨做点儿调查研究。
这次59所学校上传作文的学生绝大部分是初三学生, 采用中考作文阅卷标准看似合理, 但颇值得商榷。诚然, 学生将很快面临中考, 但即使初三作文教学全部针对中考进行训练, 每一次训练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 其性质仍属于日常作文、过程性练习, 在线作文批阅的评价更适合采用过程性评价的标准。优质、长线、稳定的在线作文辅导应当有过程性写作的评判标准与之相匹配。
李乾明曾指出, “要有一套作文教学评价标准, 包括定性的标准与定量的标准, 以检测作文教学实践和作文教学理论指导实践的效果”。作文评价标准属于原点问题。不论线上还是线下的作文批阅, 都应有适切的标准。只不过这个问题在网络平台上更加突出。在评价标准的尺度把握上, 不妨读一读李海林老师的论述:“中小学写作教学一直存在两种倾向:一是‘公式主义’, 即把技能训练当作写作教学的核心内容, 用工艺流程式的方法指导学生制造文章;二是‘直觉主义’, 它认为写作是灵感的产物, 是没有方法的, 即使有, 也是不可教的。如果说, 前者背离了矛盾的特殊性原则, 那么后者则是背离了矛盾的普遍性原则, 这两种倾向都是错误的。”[1]可能很多人会认为制定这个评价标准非常难。对此, 我也深有体会。但难做, 不等于不能做。实际上, 国内外有不少作文教学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 我们需要坐下来花气力、花时间好好研究。
3. 尚缺乏交互性
传统作文教学的交互无外乎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学生接受写作任务后, 完成作文并交给教师, 由教师审阅、批改, 再返还给学生。师生之间的交互为双向、单回合的互动。二是学生完成上一交互活动后, 将教师批改后的作文进行修改, 再交由老师审阅、批改。师生之间的交互, 属于双向、较少回合的互动。三是教师在任教班级讲评学生作文, 师生共同评价某一篇或几篇作文, 写作者听取评价并进行反馈。这样的交互属于多向、多回合的交互。但实际上, 受时间、空间、师生身份、人数等因素的限制, 课堂上能开展的交互是比较有限的。因此, 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 作文交流几乎成封闭状态, 学生的个人习作不能得到充分的评价、分析和指导, 不论是师生互动还是生生互动, 都极不充分。
网络平台除了提供海量资源之外,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交互性。如果将网络的交互性与作文教学整合, 网络平台不仅能使作文教学的互动具有可行性, 而且力度相当大, 理应生成开放式的多向、多回合交互的教学系统 (如上图) 。多年来网络环境下写作教学的实践已经证明, 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的作文交互活动, 能够保证学生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 互相评改作文, 充分地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建立起课内外水乳交融的自然联络机制;学生能够利用网络平台, 实现语文学习的对外 (现实和虚拟两个世界) 无限扩展、对内 (精神世界) 深入挖掘。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诸环节都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因此, 它能够从多方面支持教学、充实教学、细化教学、发展教学, 为实现“为了每一个学生” (尊重和发展学生心理个性、语文能力个性及语文能力养成过程的特殊性) 的改革目标, 承担起传统语文教学系统几乎无法承担的一部分重要工作[2]。相比之下, 目前的在线作文批阅项目在交互性方面还有很大改进空间。
4. 与日常写作教学的关系尚不明晰
在线作文批阅项目使7346名初三学生得到关爱的同时, 对59所中学的语文任课教师有没有带来触动和启发?他们的作文教学理念、作文评价方式有没有发生改变?网上批阅教师的作文评改如何与现实课堂结合?参与在线作文批阅的330多名教师都是市区级骨干教师, 他们是否已经或愿意利用网络平台带领学生进行作文评改, 开展更多的写作交流?整个在线作文批阅项目对全市范围内的语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究竟有多大影响?……这些问题都应纳入持续、深入研究的范畴。比如, 我们可以利用网站后台形成的数据, 对日常作文的教与学情况进行诊断和分析, 从而提升作文教学的水平与质量。
2015年4月23日, 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颁布的《关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化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 要不断创新首都教育公共服务方式, 以信息化手段推动优质课程等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共享, 满足广大师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要加强北京数字学校建设, 加大一对一在线指导服务力度。在2014年, 北京数字学校在线作文批阅项目的运行称得上是一个颇有影响力的教育事件。我们理应透过这个教育事件, 深层次研究与反思信息化手段与基础教育整合的问题, 这关系到北京教育软实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顾黄初, 李杏保.二十世纪前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C].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1.874.
【作文批阅法】推荐阅读:
英语作文的批阅10-30
一次作文批阅的启示心得体会09-29
数学作业批阅09-10
写作指导批阅方法11-18
批阅中考语文试卷心得体会06-17
小学语文作业设置与批阅规范08-12
幼儿园教育随笔批阅评语12-11
公文处理中的批阅问题07-02
好办法作文07-02
初中作文训练法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