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策略途径

2024-09-25

改进策略途径(通用12篇)

改进策略途径 篇1

摘要:多媒体网络教学以其资源丰富、学生自主学习、不受时空约束、跨文化性、开放性等特点, 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改进与完善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 切实提高教师应用多媒体水平, 开发与利用多媒体硬件与软件提高教学效率以推进外语教学改革步伐, 实现对于教学资源的最优化利用, 使得教师的教学潜能和教学水平得到充分发挥, 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有效激发, 对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策略,途径

一、改进与提高教师应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与途径

1. 更新教育观念。

树立正确的媒体观首先要更新观念,教师应加强教育技术理论学习,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武装头脑,让多媒体教学手段服务于现代教学理念,即应把多媒体手段定位于辅助作用而不能喧宾夺主。充分认识提高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其次,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媒体观,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使多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机结合,取长补短,相互补充。

2. 转换角色意识,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主渠道,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多媒体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媒体之间不断互动的教学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不仅是组织者、管理者,还是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多媒体仅仅是教学的辅助工具,为教学服务。教师应始终把握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通过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多媒体在教师的驾驭下发挥最佳教学功能。

3. 增强教师应用和自主开发多媒体课件的能力。

无论使用何种教学辅助手段,教师都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增强其使用、设计多媒体课件的能力是科学使用多媒体的前提条件。目前,制作课件的软件种类繁多,例如,POWERPOINT、课件大师、AUTHORWARE等软件操作简单,实用性强。高校应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提高教师自主设计、使用课件的能力。

4. 加强岗位培训,树立先进典型努力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

首先对教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设计、教学系统理论等知识的培训。同时,要对教师进行多媒体技术的培训,在实践中大胆的探索与尝试,鼓励教师参与教学实践,使教师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合理运用多媒体设备,以提高多媒体教学的实效性。其次,要调动教师参与多媒体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要抓典型,扩大宣传,定期召开多媒体教学研讨会,总结成功的教学经验,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要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各种形式的多媒体教学观摩活动,抓典型,立榜样,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教学氛围。

二、充分利用与开发多媒体硬件与软件的策略与途径

1. 加强多媒体硬件设施的投入与软件的开发。

为了更好地进行多媒体教学,多媒体硬件设施必不可少,学校相关部门应根据教学要求配备足够的硬件设备并定期对计算机进行维护、杀毒,经常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培训,以保障多媒体教学的顺利进行。首先,要调动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的积极性,并制定相应政策。如对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工作量统计应充分考虑教师实际付出的劳动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评估客观公正,使有关教学人员排除后顾之忧。其次,为教师备课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尽可能多的为教师提供丰富的音像资料。最新电视节目录制内容、国内外优秀的CAI软件及相关的教学软件和硬件设备。

2. 合理设计,注重实效。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要紧扣教材内容,充分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找准多媒体与教学内容的切入点,并注意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体现教学策略,采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创设出各种必须的情景,突出多媒体及文字、图像、影像、声音及动画等多种信息和功能为一体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充分体现英语课教学的实践性。对于多媒体课件的评价,首先要看该课件是否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不应该过分偏重技术实现手段和页面艺术效果。

3. 处理好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应本着适用、实用和好用的原则,立足于课堂教学,编制符合课堂教学要求的课件,处理好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关系。首先,教师应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设计教学过程,精心准备素材;其次,教师不仅仅应吃透教材,还应当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分析研究学生学习特点,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制作适合他们的课件;第三,教师应跟据授课内容的需要,合理分配课件的使用时间,处理好大量使用与适度使用的关系;第四,教师应以富有激情的讲解和多媒体恰当使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第五,教师应当选择合适的问题作为学生自主探究的课题。引导学生寻找可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还应当提供可靠的资料来源,教会学生合理利用材料的能力。

三、改进与完善多媒体英语教学的策略与途径

1. 领导重视,制度保障。

(1)要使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顺利开展,教学质量得到保证,领导重视是关键。有关领导应重视多媒体教学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在人、财、物及政策方面给以积极扶持,使各项管理制度实施顺利,对教师及有关人员的培训经费落实到位。(2)多媒体教学必须有制度作保障。既要制定出教学工作量的考核标准,又要有教学效果的考核办法,这就必须建立新型的适应教学管理改革需要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和各项指标。(3)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资源。做到人力、财力、物力等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本着一切为教学服务的思想,改革不适合教学发展的管理制度,使现有的一切教学资源服务于教学。

2. 重视教师主导地位,切实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多媒体英语教学主要依靠教师制订教学计划,编制教材和多媒体课件,研究和推广新的教学法等,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既是对教学模式也是对教师的一种挑战。为了用好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首先应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要他们认识到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解决当前课堂教学主要矛盾,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3. 合理设计多媒体,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现代化技术必须要有现代化的思想与之相适应。教师在设计课件的时候,必须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课件结构上可采用模块化思想,变“线性结构”为“非线性结构”,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库,并注意增加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课件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

4. 多媒体光盘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结合。

教学模式、教学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一系列的改革均需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手段作保障。因此,应增加对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资金投入,大力推进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积极推进CAI大学英语教学课件的应用,加大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投入力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5. 注重多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机结合。

多媒体网络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新模式,但不是所有的方面优于其他媒体。每一种媒体都有自身的长处和缺点。在使用多媒体时要从实际出发考虑效益性,尽量以最小代价取得最佳效果。切不可把多媒体当做一种万能的教育技术,而忽视其他媒体的研究和作用。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在教学中应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将多媒体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使之发挥最佳教学效果。

6. 掌握分寸与技巧,合理运用多媒体。

(1)把握好运用多媒体的时机。外语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适时运用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只有当学生的学习欲望最强烈、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运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启发和点播,才能体现多媒体的综合优势,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切不可因使用多媒体而延长了教学时间,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2)把握好运用多媒体的度。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学手段的使用应符合学生的需要。由于多媒体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提供大量的教学信息,然而过多的音像教材会使学生眼花缭乱,导致精力迁移,不能集中思想学习;过大的信息量会使学生没时间消化、理解和吸收重要的知识点,出现了新的“满堂灌”。因此在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适时、适当和适度的原则,合理进行。(3)“扬长避短”,多媒体的使用应与板书结合。多媒体的内容是“预置”的信息,但却未必是“充分”的信息。教学的主导还是教师,教师的思想活动是一刻不停的,鲜活的智慧火花还要通过板书展现给学生。所以,多媒体的应用并不意味着从此“告别黑板”。

7. 教学评估应以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

外语教学评价是外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体系对于实现课程目标至关重要:它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速率的有效手段。教学评价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

8. 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及能力培养。

加强对学生新知识、新技能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情感教育,开阔他们的视野;对于多媒体网络教学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9. 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局限性。

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它不但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拨、直观、易懂,而且其交互性的特征也是传统手段所不可比拟的。它并非仅仅代替了粉笔与黑板的功能,更多的是它激发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的过程,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尧学.关于大学本科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再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 2003, (8) .

[2]胡窿.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多媒体和网络的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3]高金岭.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4]李毅.多媒体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思考[G]//多媒体教学与双语教学.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102.

[5]李新民.构建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的探索[J].外语电化教学, 2006, (4) .

[6]王蓓.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的方法与途径[J].西安财院院级重点课题, 2008, (3) .

改进策略途径 篇2

低保户、肢体语言障碍者以及60岁以上老年人等生活困难人群参保率均在85%以上,明显高于未入学儿童、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平均参保率。近95.7%的参保人群表示将继续参保,近60%尚未参保人员有参保意愿。一方面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显著上升,另一方面财政补助资金在总基金中的相应比例提高。首批试点城市共筹集基金87.4亿元,同比比增长近70%。财政补助资金所占比例为64.7%,比20提高7.4%。在财政补助资金中,中央财政补助比重较高。首批试点城市中,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为32.8%,中西部地区中央财政补助为40%左右。。20居民个人缴费同家庭人均收入总额的比率为0.94%,同比年下降了0.0260。居民大病住院费用上升。调查显示年试点城市居民大病住院费用为9754.2元/人,比2010年增长6.3%。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大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上升。2011年参加居民医保居民住院产生的医疗费用(包括自费)报销比例比2010年上升了近4%。住院费用的报销水平在不同区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2011年,经济发达同比经济不发达地区报销比例高近10.9%。

部分试点城市中存在的问题

由此可以看出,从国务院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开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在持续扩大,资金筹集以及待遇水平也在显著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是存在覆盖范围有限、界定模糊、资金筹集机制尚不完善、个人账户缺失、基金监管能力尚不完善等问题。

城镇居民内涵界定不清由上表可知,各级各地政府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覆盖范围划定的不清楚、不明确,是开展各项工作的一个重大绊脚石,明确城镇居民的界定范围,是我们工作顺利开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关键的因素。国家和政府应对城镇居民的覆盖范围需作出明确合理的界定,以促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更迈上一个新的台阶。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问题《关于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指导意见》于出台,虽然在制定制度时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由于灵活就业人员和城镇职工相比较差异较大,以致这个决定最终难以执行。与城镇职工的收入来比较,灵活就业人员的收入相对较低,如果让他们享受的医疗保险待遇等同于城镇职工,就要实行与城镇职工统一的费率,过高的缴费率会导致灵活就业人员难以承受。据不完全统计,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中灵活就业人员的比例仅10%左右[2]。为灵活就业人员建立特殊医疗保险制度的成本太高,因此可能性也非常小。如果将灵活就业人员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中分割出来,对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资金筹集机制尚不完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金当前的筹资机制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比,还有待完善。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作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承担的载体,用人单位一旦和劳动者形成劳动关系,就必须给员工办理各项社会保险(包括医疗保险),非赢利性和强制性是这一制度特有的.特点。但是政府对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金只是给予适当补助,基金来源还是以家庭或个人缴费为主,与职工医疗保险筹资渠道相比,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筹资渠道更窄一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金筹资机制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比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从政策施行的主体来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是由国家组织实施的,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则是由一些试点地区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在全国率先组织实施的。因此,从资金渠道上看,农民个人缴费为新农合资金主要来源,同时与中央、省、市、县四级资金配套组成。但是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新农合相比较,在全国尚未建立统一的模式和政策,参保总人数也较少,城镇居民个人筹集作为主要资金渠道、试点所在地方政府的财政分担一部分。从资金的规模来比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资金规模相比要小得多,因而能够抵御风险的程度相对于新农合来讲就要弱小的多。

以上海财经大学丛树海教授为代表的许多学者认为,医疗保险制度与养老保险制度性质不同,因此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无需建立个人账户。这是由于个人账户设立并存入资金是足额保证个人的未来使用,是再分配收入的一种方式,然而医疗保险帐户的基本情况是一部分人基本不使用或者不使用,而另一部分人却不够使用。其次,即使病人账户中没有余额也要就医,这样一来个人帐户就等同于虚设。部分学者认为,如果存在个人账户,参保者可以动用个人账户的钱在医药部门甚至在超市随便消费,这样就违背了医疗保险强制缴费的原则和机制,直接导致个人医疗费用支付的风险无法最大限度地分散。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只管大病和住院,由于城镇居民经常碰到的疾病多是多发病和常见病,真正患大病和住院的机率并不高,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只限于大病和住院,往往会造成城镇居民存有侥幸心理。再加上保险并非生活必须品,导致具备缴费能力的部分城镇居民不愿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3]。相反,如果建立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个人帐户,将部分个人缴纳资金划入个人帐户,在地方财力允许的情况下把部分国家各级政府补助资金划入个人帐户,这样从某种程度上让多数居民医疗保障缴费个人感到缴费最终受益者还是自己,是为自己的储蓄医疗资金,这样一来首先对于由于逆向选择导致的参保率不高的问题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法;广大城镇居民使用个人帐户资金在定点药店消费,解决了小病、常见病和多发病医疗问题。

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在各地的试点开展的情况来看,其管理和监督机制还有待继续完善。城镇中农民工、学生、灵活就业人员等收入较低并且流动性较大的群体是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重点保障对象。而我国局限于属地管理的医疗保险体制、属地就医的保障模式,对这部分人群的参保会有很大的局限性。另外,与城镇职工单位形式的集体参保相比较,他们具有分散、流动性强的特点,加上相对滞后的相应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体制以及人员装备和技术人员的缺乏,使得管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业务的能力面临着很大的考验。在管理基金支出上,部分定点医疗机构存在小病大处方、开的药不在用药目录内和不规范的大型检查等行为,不合理地增加了参保人对有限医疗资源的消费,加大了参保群体费用上的负担,也造成了参保居民对医疗保险制度不信任。在基金付方面,基金的收支监测预警系统(包括基金运行分析制度、运行情况通报制度和常规基金运行监督检查制度)迄今尚未建立。现下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还没有形成包括组织、制度、行政、审计、业务、民主监督等多种内外部的双重监督体制。例如在一些试点地区,成立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管理与监督委员会同新型农村合作委员会是同一班人马,这种做法表面上看起来对基本医疗保障的管理资源的整合存在有利的方面,但是这一管理机构对制度保障的监督管理很难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同时,从保障服务体系的制度来看,医疗机构、医疗人员整体素质还让许多群众颇有微词。而且各试点医疗保障服务体系软件、硬件完善的程度、建设水平与广大城镇居民的医疗需求尚存在差距。

现有试点城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完善的思考

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医疗保险能够覆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外的大部分居民,例如城镇无业人员、失业职工、失地农民、小学生、中学生等城镇居民,他们均可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是否参保。随着试点制度的不断推行,在校大学生以及更多人群都已经纳入到参保范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将逐步扩大。

我国至2011年累计投入近8500亿元用于建设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照此计算我国人均医疗保障投入已上升至675元/人[4]。各地区应继续对基金筹集模式进行不断地探索,使得筹资机制日趋健全。主要方式有:号召社会单位和个人募捐慈善资金;学习外国发行“医保福利彩票”募集资金的成熟经验,发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福利彩票”;通过对国有股的减持来补充保险基金。

改进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途径 篇3

一、体验生活,积累习作素材

学生写作难首先难在“胸中无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出什么样文字。”因此,只有引导学生进行切实的生活体验,才能为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

引导学生进行生活体验,要让他们真正用心去观察体验身边的事物。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是:要求学生观察一种自然现象,如朝霞晚霞、春风春雨等,并把它的变化写出来。农村的小学生对大自然较为熟悉,但往往缺乏引导,且词汇量不多,难以写出佳作。于是,春天里,笔者带领孩子们来到学校附近的田野里,去感受春风。笔者让他们面朝南站好,说:“抬起你们的头,闭上你们的眼睛,不要说话,不要走神,春风姑娘就会来找你哦!”此时,周围安静极了,孩子们都在感受着春风。几分钟后,笔者问:“春风来了吗?你们对春风有什么感觉呢?”“来了,未了!她刚才吹到我脸上,好舒服哦!”“像一只清凉的小手抚摸着我。”“风是青草味的。”“还有泥土和蚯蚓的味道,蚯蚓肯定也在翻土吧。”……“睁开你们的眼睛,看看田野,你能找到春风姑娘吗?”一阵风吹过,田间绿色的烟叶翻滚着。“我找到了,春风姑娘在烟叶上停过,把烟叶都压弯了。”“风儿又到池塘的水面上跳舞去了,那波纹可不就是她碎碎的舞步吗?”……孩子们叽叽喳喳抢着说自己的发现。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从触觉、听觉、视觉多方位体验了春风。回到教室,笔者及时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感受记下来,同时还让他们多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任何事物,只要有了感触,就及时写下来。通过这种走进生活去体验和感受,然后练笔,学生们的写作能力明显提高。

二、抓住细节,丰富作文内涵

如果把作文比作一棵大树,那细节就是树的绿叶、花和果实。要让农村小学生的作文丰盈起来,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就要抓细节描写,让作文有血有肉。

首先,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细节体验。比如有一次班里举行了“掰手腕”比赛,笔者要求学生据此写一篇文章。在比赛前笔者就先引导学生:“赛前、赛中、赛后,我们要抓住些什么来观察呢?”学生于是开动脑筋,打开思路,从比赛队员、场景、气氛等入手,注意了比赛队员表情、动作和现场情况等细节的刻画。抓住了这些细节,写出的作文就能让人身临其境,富有同感。

比如笔者布置了“我学会了……”的命题作文,有同学写学会了骑自行车,在文中写到“我刚骑上去,就摔倒了”。这一处应该是要重点着墨的,于是笔者让他回忆摔倒前后的每个细节,扩展开来写。改后的文字是这样的:“我来到一个较缓的下坡处,先坐上车垫,两手紧紧抓住车把,左脚用力一蹬,自行车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向前>中去。啊!我吓坏了,赶紧把脚一伸,想踩住地面。没想到车身一偏,‘哐当一声摔倒在马路边上。我的膝盖也蹭掉了一大块皮,鲜血淋漓。”这样一写,就更生动地还原了当时的场景,充满了画面感。

心理描写的教学是个难点。心理活动看不见,也摸不着,该怎么写,真有些“老虎吃天,无处下口”的感觉。在描写心理活动时,笔者引导学生从切身体会出发,让学生懂得可以从不同的切入点来描写,并且可以以课内外文章中描写心理的经典片段为参照,使之饱满、鲜活。

三、阅读积累,深化习作底蕴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是习作的重要源泉之一。农村孩子阅读书籍相对较少,为了尽快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围绕习作内容推荐阅读是个较有效的办法。

为了促进积累,激励阅读,使学生的阅读落到实处,笔者设置了一些具体措施:每月围绕课文教学内容,推荐相关的阅读书目和文章;针对推荐的书目,每月须写一篇读书笔记;每天下午课前十分钟诵读积累的好词好句……通过这些措施,让阅读和积累真正成为学生写作的助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写作时,自然能信手拈来,文辞俱佳。

四、评价激励,激发习作热情

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为了让孩子们体验写作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笔者在教室布置了“小小作家”角。每天学生来校后把日记本放在那,教师批改后,把写得好的用红笔圈画出来,写上批注,再悬挂彰示。每到课间,展示栏前经常挤满小脑袋,得到展示的孩子兴高采烈,满满的成就感;其他孩子也心生羡慕,暗自模仿,暗下决心。这些具体的评价使孩子们觉得写作并不难。同时,对于不同水平的孩子习作要求也应不一样,表现差一些的孩子更要多鼓励,使每个孩子都有“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的机会。

改进作文教学的途径 篇4

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写作教学, 习惯的操作过程大致是通过“写—改—评”三个环节来完成的。“写”是由教师命题后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的活动。命题的特点是同中求异, 写作活动的特点是被动盲从, 跳不出划定的圈子, 学生写得苦;“改”的环节一般是由教师来完成的, 当然也有学生自改, 互改等其它形式。一篇学生作文, 往往被教师勾勾划划, 逐字逐句消灭了错别字, 消除了语病, 教师累倒了, 学生真实的影子和思想没有了。“评”一般是教师进行的作文讲评活动。作文固然要讲章法, 但是没有生活的源头活水, 学生的写作也只能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决定文章成败的不是对模式的模仿, 而是学生的写作智能。

笔者认为症结就在于:作文教学僵化的模式让学生失去了兴趣;作文教学强制性的任务让学生只能疲于应付, 而不重视阅读和积累的作文教学更让学生失去了写作的源泉;缺乏真情表白的土壤中也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这些都可以视作作文教学的东隅之地。

有反思就有进步, 有改进方能超越。那么, 作文教学的桑榆之地在哪里呢?笔者有以下几点认识与大家商榷。

一.转变角色, “无为而教”, 还原作文教学的亲切面孔

孔子在教学中曾提倡“无为而教”, 即不为直接目的而进行的教学, 在不经意中达到“不教而教”的目的。我们不妨把写作活动看成是一项娱乐, 而不是塞给学生的一项任务。在实际操作中, 不一定要雷打不动地完成两周一次的写作任务, 可以适当突破时间的限制, 变限时硬写为即兴创作, 把“写”变成学生的一种需求。“劳于读书, 逸于作文”正好说明, 写作应是在毫无约束的状态下自觉进行的活动。“牛不饮水强按头”的做法只能让学生无病呻吟, 只能让写作过程苦涩、艰难。如果我们的角色能由原来下达任务的“工头”变为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欣赏大自然风光的“导游”, 让学生有一吐为快的情感冲动, 那么, 学生的写作就会变成一种有益于身心的活动, 作文才不会变得面目可憎。

二.引导阅读, 感受生活, 走出作文教学的死胡同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 作文的质量是以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对生活的真实体验为基石的。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 在生活中感受, 给他们源头活水, 写作的绿洲就不会枯竭, 而会永远水草丰茂。在这方面, 教育家孔子早已给了我们很好的示范, 他曾把弟子引向民间, 引向蛮夷, 要求他们“多闻”、“多见”, 在出游中体验生活, 获取知识, 积累素材。林语堂说过, “能读无字之书, 方可得惊人妙句”, 写作与阅读是分不开的, 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和思维能力, 作文也是写不出深度的。在这方面, 我们早已有古训, 学生写作的差异也是很好的例子。我们的学生需要眼中有“物”, 胸中有“竹”,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方能语出惊人, 下笔如神;否则, 就只能鼠目寸光, 没有远视, 作文教学就很难走出死胡同。

三.提供平台, 营造气氛, 开辟作文教学的新天地

写作是一种释放, 也是一种交流, 他需要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我们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 比如写手抄报, 办橱窗, 设专栏, 开展文学讲座等, 创建写作平台, 营造写作气氛, 形成百花齐放, 竞相争鸣的良好局面, 何愁不能开辟作文教学的新天地呢?

改进策略途径 篇5

一、引言

国有企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处于支柱地位,在当前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发电企业亦进入了一个竞争加剧,经营愈加困难的重要阶段。在这种情形下,企业内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将不断且比较集中的暴露出来。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面临的这些新问题,既与传统体制遗留有关,更与当今时代休戚相关。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思想政治工作是国有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内在动力,国有企业唯有不断强化和挖掘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实现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突破,才能化解新形势下的矛盾,降低国有企业经营风险。

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困境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生命线,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观念认识偏差

部分人员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不重要基层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难免会与生产经营工作相抵触,导致思想政治工作“挂帐”或“欠帐”,久而久之,这种忽略思想政治工作,甚至将其置于从属地位认识的产生,使得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大打折。

(二)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不能与时俱进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国内外科技文化传播无国界,思想作风部门行业交叉感染大,由此,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许多新课题,如经济成

1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就业途径等等。思想政治工作不仅需要帮助广大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乃至企业观,解决“主旋律”的问题,以及崇尚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解决行为准则的问题,还要根据社会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不断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进行充实。

(三)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不好带

搞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政工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是关键。应该说,绝大多数政工干部是合格的、敬业的。但是,也有一些政工千部存在着不良心态。其一是失落不满心态。当改革真正触到“痛处”,不免产生失落情绪。其二是应付了事心态。缺乏必要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把思想政治工作等同于一般的日常性工作。其三是消极等待心态。抱着“混日子”的态度,得过且过,也不同程度地流露出对改革的抱怨思想,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破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困局的探索

(一)观念突破

思想政治工作的突破,首先要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做起。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工作有没有开拓性,关键在思想是否解放,观念是否更新。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面对知识经济的迅速崛起,面对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不解放思想,不更新观念,就不会跳出旧传统观念、旧模式的框框。观念突破,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从被动式转为主动式,从被动的“等、靠、要”转变为主动的“拓、闯、创”。

(二)内容突破

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不真实,脱离实际,就会使教育对象感到教育内容不可信,从而产生逆反心理。要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突破,要更加注意思政内容的实际化。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必须是真理、实理,切忌空话连篇、比如有的单位在宣传典型时,过分夸大优点,以点带面,以偏概全,“合理想象”,甚至弄虚作假,凭空捏造,让人听起来情节、事迹感人,但了解真相的人听了却不以为然,认为不可信而置若周闻或产生对抗心理,甚至损害思想政治工作的威信。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要切实为企业全面发展服务。作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推动企业发展决不是只推动企业经济的发展,而是推动包括精神文明建设在内的企业全面发展。例如,笔者所在的农五师电力公司党委通过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培育出了一个崇高的、让所有员工都能认同、都能并肩追求的企业价值观,使广大员工坚定了“追求卓越,创造一流”的企业精神。

(三)素质突破

新的观念,好的内容,没有高素质的人员去执行也不可能活得好的结果,因此,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素质至关重要。建立现代制度的企业,政工人员的配备,必须走“精干、高效、协调”的路子,政工人员应是既有基本理论,又懂现行政策法规,既会做思想政治工作,又懂企业管理的复合型的人才。在政工人员较少,而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比过去更加繁重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建立以专职的政工干部为骨干与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相结合的机制,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这样就使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都围绕生产、经营这个中心,实行“一

改进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途径 篇6

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去学习,让他们会学习、能学好。做好课前预习笔记,要求学生自学课文中的字词,初步了解课文中的内容。教师把学习的提纲、教学的内容、范畴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预习,组织讨论,自主学习,并把自主学习中的问题、疑难摘记下来,把问题带到课堂上解决,或师生共同探讨,共同解决,这样,能极大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二、培养同学间的团结合作、相互学习意识

教师把教案备好后,打印出几十份,分发给每个学生。学生自主组织起来,讨论、学习,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提示解决的方法,对大家遇到的共同问题,就留到课堂上解决。这时,教师是“配角”,学生是“主角”,学生是“花”,教师是“叶”,学生可以充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这样,既培养了同学间的相互学习精神,又增强了他们团结合作的意识。

三、互动教与学,培养学生发散的创新思维

互动教与学,可以是师生间的互动教与学,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它遵循一个原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互动教与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综合性能力,还能够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在互动教与学的环节,我有以下两方面的做法:

1.学生与学生的互动。生与生的互动,是教师让学生自愿组成小组进行合作讨论性的学习与讨论,学生在讨论中,可以自主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也可倾听别人的意见。这样做,既提高了同学合作精神,加深了同学间的友谊,扩大了知识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而且也能在合作交流中,发现他人之长,以补自己之短,从而完善自我、提升自我。

2.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教师根据教材的需要,在备课时,要设计好教师在讲解时做什么,学生在学习、讨论中做什么。如,指导学生读课文,可以让他们齐读,小组读或默读、朗读,或分角色读。在讲解时,要点面结合,特别不要忘了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要启发学生思考,放心让学生去讨论,去实践。老师对学生的良好表现,要及时鼓励。老师要发挥好一个导演的作用,统筹安排好教学的每个环节,把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让他们敢于思考,勇于发问。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了师生距离,做到了教学相长,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

四、根据学情,分层教学

根据学生素质不均的情况,在语文教学上,我尝试了分层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大多数学生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1.教学目标分层。我们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能力,制定了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多层次的教学目标是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的,调动了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2.教学内容分层。目标确定后,教学内容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和组合,注意内容的难易度,以适应各层次水平的学生。

3.给学生问题解决分层。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在课堂上,问题的解决应先想到“学困生”,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予以表扬鼓励,树立他们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同时让“学优生”帮带“学困生”,以求得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4.课堂训练分层。我们设计了多层次练习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所选的内容形成由易到难的阶梯。易题,由“学困生”解决;较难题,由中等生解决。

五、寓品行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语文是其他各科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优良品德的一门功课。在语文教学中,应当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如语文课中的优秀人物,可以让学生归纳这些人物的闪光点,教导学生学习这些优秀人物的品质,从而能以优良品行立足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并且去改变这个社会。在语文课文中的先进事迹,也应让学生去学习,以便今后待人处事,有一个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摘录名人言论,使之成为激励他们的座右铭,也是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应当成为老师的有意识之举,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使之今后成为社会的标杆人物,是很有益处的。

建筑节能制约因素与改进途径 篇7

建筑能耗是建筑外围护结构传递的热量以及维持室内热环境、冷热源设备及系统的能耗的得热量之和 (或差) 。城镇住宅除采暖外的能耗包括炊事、生活热水、空调、家电、照明能耗。所消耗的能源主要包括电力、燃气、燃煤、液化石油气。近些年来, 有关科研机构对几个典型城市的住宅能源消费情况做了大量而深入的调查。通过对居民能源消费习惯的入户调查问卷、大量户用电耗的数据统计, 加深了对我国城镇住宅的建筑能耗特点、能耗数据的认识, 结合这些能耗调查结果和国家能源消耗统计数据, 可以大致得到我国城镇住宅的能耗特点和能耗数据。我国城镇住宅除采暖外 (包括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冬季的热泵采暖) 平均用能为等效电力20~30kWh/ (m2/年) , 我国2004年城镇住宅建筑面积为96亿m2, 除采暖外总能耗为1900~2850亿kWh/年等效电。

1.1 采暖空调能耗

长江流域住宅目前绝大部分住宅采暖方式为电热或空气源热泵。住宅的采暖空调能耗与运行模式有关, 不同的运行模式下单位面积空调能耗有成倍的差距。根据我国一些院校、科研单位的调查, 我国城镇住宅的平均能耗约为3~5 k W h/ (m 2/年) , 北京为2~4kWh/ (m2/年) (不含集中采暖能耗) , 上海为5~1 0 k W h/ (m 2/年) 。

1.2 生活热水能耗

我国的生活热水主要用于淋浴, 2005年淋浴热水器的城镇居民百户拥有量为72.7台, 居民家庭拥有的热水器中, 燃气热水器占5 7.4%, 电热水器占31.3%, 太阳能热水器仅占11.3%。生活热水能耗没有明确的统计渠道。若一次洗澡用水60L, 从15℃用电加热到40℃的用电量约是1.74度, 若按平均每户每年300人次洗澡, 每户平均2.96人和人均住宅面积26.1m2计算, 折合用电量为6.76度/m2/年。

1.3 照明和其他家电

目前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照明能耗约为6.7kWh/ (m2/年) , 各种电器 (除空调、淋浴) 的能耗约为11kWh (m2/年) 。

1.4 炊事能耗

我国的炊事主要是燃气, 而统计年鉴中燃气有一部分用于采暖和生活热水。根据调查, 我国的城镇住宅炊事能耗约为9.5kWh/ (m2/年) 。

2、提高建筑节能设计的途径

2.1 改善微气候

任何单体建筑都是与其周围环境交换能量的, 因此, 要减少进入单体建筑的热能, 首先要改善建筑周围环境的微气候。

1) 通风。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主导风向是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 因此, 应当使建筑物朝向夏季主导风向。当建筑群成排布置时, 宜与主导风向成3 0°~4 5°角, 并采用前后错位、斜列、前低后高、前短后长、前疏后密等布局措施, 使整个建筑群都能形成对流风。建筑物的楼梯敞开、底层架空等措施, 也有利于后排建筑物的通风。此外, 应注意因地制宜地利用和引导水陆风、山谷风、林原风、街巷风、天井风、庭园风等来改善气候。

2) 绿化与水体。华南理工大学热带建筑研究室曾对夏天阳光下不同地面的温度进行实测, 结果如表1所示。

可见, 绿化相对于硬铺砌可取得表面降温3℃~6℃的效果。若配以水体和喷泉等, 还可进一步改善微气候。因此, 尽可能增加绿化和水体面积, 减少硬铺地, 是改善环境气候和节能的一项重要措施。

2.2 改善建筑物单体节能设计

1) 选择有利的朝向和体型。建筑物的朝向对节能意义重大, 应尽量争取南北朝向, 避免东晒和西晒。

建筑物体型系数是建筑物外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体积一定的建筑物若体型系数大则外表面积大, 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就多。因此应当力求将体型系数控制在0.35以下。某些高级建筑出于造型和美观的考虑, 不得不采用较大的体型系数时, 应适当增加外墙热阻来弥补。

2) 合理确定窗墙比。窗墙比是窗户面积与外墙总面积之比。若窗的面积较大, 则夏季室内日射得热量多, 室内就较热, 空调冷负荷就相应增加。在冬季, 虽然进入室内的日射可减少供暖负荷, 但由于窗的温差传热损失要比墙体大得多, 因此窗的面积大耗能多。可见, 减少窗户面积是一项重要的节能措施。

3) 采用特种玻璃和遮阳板设施。采用特种玻璃是减少室内日射得热的有效方法之一。常用的特种玻璃有吸热玻璃、反射玻璃和遮光玻璃等, 与普通玻璃相比, 可分别减少2 3%、3 0%和7 0%的日射得热。采用增大屋檐、窗户侧壁、阳台以及专用遮阳板等遮阳措施, 可直接遮挡夏季阳光的热辐射。

遮阳板的设置与太阳的位置和建筑物朝向等因素有关。水平式遮阳板适用于南向窗口;垂直式适用于北向窗口;综合式适合于东南和西南向窗口;而挡板式遮阳板则适用于东西向窗口。

4) 改进围护结构的放热、隔热性能。研究并推广具有低热转移值的外墙和屋顶结构、选用导热系数小的材料, 具有重要节能意义。这方面的措施:包括外墙表面采用浅色设计, 以反射太阳热力;屋顶采用植被屋顶、蓄水屋顶、通风屋顶, 墙体采用中空结构等。

5) 自然通风与地下冷源的利用。加强通风有利于改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室内热舒适环境, 因此应当注意借鉴传统建筑的若干设计手法, 利用风压、热压作用, 改善自然通风。例如, 利用门窗对位, 促进水平穿堂风的形成;利用风管、风塔或高层建筑的中庭进行灌风或抽风以促进垂直通风等。若能将风或空气送入地下空间, 利用导管将经过自然冷却的地下空气或水引导到室内, 尚可进一步降低室温。

当然, 自然通风与减少窗墙比必须权衡利弊, 综合考虑。为了强调自然通风, 过多地增加窗户面积是不适宜的。

2.3 采用绿色照明

在研究各类房屋设备使用能源比例中发现:空调占3 6%、照明与一般用电占3 5%。因而除了重视空调节能外, 必须重视照明采光等其它用电设施的节能。

首先要注意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在配电及照明系统设计中, 还应当注意改善各种灯具和用电设施的功率因数, 尽量采用高效率的灯具, 如将钨丝灯泡改为荧光灯、将高压汞气灯改为高压钠灯等。在照明设计中推广局部照明装置, 只在工作范围内配置适当照明, 减低环境照明光度;安装自动光源控制和红外线感应器等, 避免不必要地长期亮灯。此外, 还可采用光导管收集太阳光进行室内照明。

2.4 利用太阳能等洁净能源

首先是推广应用被动式太阳能集热系统, 用于给建筑物提供热源。同时, 太阳能还可用来制冷, 一种途径是利用太阳能推动机械装置, 再推动压缩制冷系统;另一种途径是利用太阳热量直接驱动吸收式制冷机。

2.5 研究并推广能源计算软件

对建筑物各种耗能装置和各种围护结构, 进行能耗的计算机预测模拟分析, 将能够定量地计算出各种节能措施的效益, 减少盲目性, 取得最优化, 这是节能高科技化另一重要措施。

2.6 适当提高室内热舒适标准

研究显示, 若适当将夏季空调舒适标准从通常的25℃~26℃提高到28℃~29℃, 不仅满足居民热舒适要求, 减少空调房间与室外之间由于温差过大, 容易引起的热伤风等空调病, 还可取得节能的效果。

摘要:建筑节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论述了制约建筑能耗的因素, 从建筑物微气候、建筑构造和设备提出建筑节能设计途径。

关键词:建筑能耗,微气候,节能设计

参考文献

[1]朱盈豹。保温材料在建筑墙体节能设计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2]王荣光。减少建筑能耗的途径[J]。建筑节能, 2001 (3) :32-36.

改进中职纺织教学的有效途径 篇8

中职纺织教学的困境

中职教育的生源录取分数低, 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 缺乏学习主动性。很多家长在确认子女上大学无望后, 就不再积极配合学校抓好子女的教育, 使中职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和办学质量的提高都增加了很大难度。目前, 大多数中职毕业生从事的是低端的、报酬较低的工作, 其原因是教学内容和考核方法陈旧滞后, 学生技能训练的时间少, 技术等级证书含金量不足, 毕业生质量不高。

一方面, 中职学校的教学设施普遍落后, 分组实验、实训工位严重不足,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也滞后, 在校生规模与办学设施, 尤其是实验、实习、实训设备现状存在矛盾。另一方面, 纺织学校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或形成制度, 在时间、组织和经费上都没有相应的安排和保证, 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师教学脱离实践的现象。因此, 学生动手能力训练严重不足, 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目前的纺织工程专业把原纺织工程、针织工程以及纺织材料三个专业合并为一个专业, 拓宽了专业口径。然而, 由于专业课程设置多且细, 学科之间缺乏交叉渗透, 产学结合方式单一且层次浅, 各门课程的理论自成一体, 导致各学科间缺乏有机衔接, 课程之间的整合与渗透不够。

应对措施

学生选择就读职校是希望掌握一门技术, 学到一技之长, 将来能在社会上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因此, 中职教育要着眼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造就适应时代和社会需要的中职层次应用人才。

(一) 加强实践技能教学

合理设置实训课程纺织学校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传统课程模式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 忽略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造成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有距离。因此, 要与理论知识性课程并举, 开设技能训练课, 加强并完善实践性课程体系, 加大实训力度, 力争使纺织专业理论课和实训课程课时数的比例达到1∶1。

加强实验室建设纺织学校要取得可持续发展, 实现内涵式发展的目标, 一方面, 必须增设实验仪器设备, 扩大实验场地, 另一方面, 要花大力气加强实习实训车间建设, 改善专业实习实训条件, 解决实验、实训工位不足的问题。

加强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过程中, 由于收入与付出不等同, 不少企业不愿成为学校的实训基地。因此, 政府在技改资金投入上应该向接受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培训多的企业倾斜。这样, 才能有利于纺织学校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确保每一门专业课都有一个现场教学场地, 保证学生拥有良好的实践性教学场所。

加强专业课教师的实操技能专业课教师只有深入实际, 接受前沿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 才能更好地进行教材选择、教案组织和准备以及实践课程指导。因此, 纺织学校在时间上、组织上和经费上应给予切实的保障, 积极创造条件让专业课教师每学年至少一次到企业第一线积累实践经验, 掌握纺织操作技能。

增加专业课程的实操课时在实践中掌握理论, 并用理论指导实践, 才能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实践性很强的纺织专业应适当缩减理论教学环节, 加强社会调查、实验教学、现场教学和综合性实训等环节,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开动学生的思维并激发其创造性, 提高学生处理纺织实践问题的综合能力。这些实践课时占专业课程总课时的比例应大于20%。

(二) 衔接整合各学科

要满足纺织企业用人需求, 中职纺织教育就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及思维能力的训练。课程设置要从易到难, 从介绍基础知识到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纺织专业课程整体上是按生产流程排序的。例如, 在纺织品检测专业中, 主要专业课程的顺序为:纺织化学、纺织材料→纺纱基础、机织产品与工艺、针织产品与工艺→非织造布概论、染整基础、服装概论→纺织品检测→纺织品检测实训。

上游企业的产品是下游企业的原料, 企业要了解其上下游企业的生产原理和要求, 上游企业要具有为下游企业服务的意识。因此, 教师在授课时要有意识地联系纺织上下游产品的生产知识, 达到学科间的有机衔接以及课程之间的交叉渗透。纺织材料、染整基础是纺织品检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二者实验内容有某种程度的重复。在实验操作中, 应充分利用等待时间 (如仪器运作时间或萃取时间) , 还要避免实验内容的重复讲授, 以便提高实验教学效率。总体而言, 纺织材料实验侧重对纺织纤维、纱线、坯布的结构性能的单项测试;染整基础实验侧重织物色牢度、织物功能性和安全性测试;纺织品检测实验侧重纺织纤维、纱线、坯布、面料、服装和产业用纺织品的品质测试以及织物服用性能、织物风格测试。

同时, 要淡化或打破现有基础学科的界限, 开设一些综合课程, 把相互之间有内在联系的若干学科综合在一起教学。如染整技术专业的纺织概论课包含了纺织材料、纺纱、机织、针织技术、纺织商品和纺织管理等六门课程的内容。基础课程内容应注重与专业课有效结合, 注意知识的衔接与连贯, 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特征把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通过与专业技能相结合, 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给学生提供在专业中应用这些知识的线索, 从而防止学生出现厌学情绪。

(三) 纺织课程体系要符合时势发展

为了满足企业需求, 做到职教课程与现代企业“零距离”, 纺织学校需要合理有效地进行课程改革, 加强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的相关性, 整合理论与实践, 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法、课程评价等方面作深入研究。

专业设置中职学校的纺织类专业设置必须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改造, 甚至弃旧立新, 把就业面狭窄的棉纺、毛纺、机织、针织、纺织材料等专业调整为纺织技术专业。同时, 根据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和重点发展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适时或超前设置特色鲜明的纺织品检测、纺织技术 (产品设计方向) 等专业, 并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突出针对性和应用性, 从而尽可能地提高学生接受中职教育的个人收益率, 扩大社会对中职教育的需求。

课程设置中职纺织教育具有较强的岗位针对性。中职纺织教育要完成人才培养目标从传统的知识型、专业型向工艺型、技能型转变;教学从传统的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转向以实验实习、技能训练为中心;教学内容从重视文化理论知识的传授向重视实验实习、操作技能训练转变, 就要做到课程合理设置。专业必修课程与核心技能课程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专门化方向专业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应随着行业、企业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例如把纺织品检测专业的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改为织物结构与性能课程。

教学内容 (1) 适应岗位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社会岗位是动态变化的,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变化, 这就要求中职纺织教学要适应社会岗位变化的要求。例如, 印染企业特别欠缺纱线染整和针织布染整人才, 染整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就应针对社会市场的需求作出调整。纺织技术专业 (针织工艺方向) 的纺纱基础课包括三大方面的教学内容:传统棉纺工艺 (课时约占70%) , 毛纺、麻纺和绢纺工艺 (课时约占15%) , 新型纺纱工艺 (课时约占15%) 。广东的纺纱设备较先进, 产品质量较高, 可适当提高后两部分的授课比例。 (2) 符合专业特征。中职学校所开设的课程, 其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时间都应根据专业特征来制定。纺织技术专业 (纺织产品设计) 和纺织品检测专业的机织产品与工艺课和针织产品与工艺课应增加机织、针织产品的种类与性能分析内容, 适当减少工艺技术内容。广东的针织业发展迅速, 可适当侧重针织教学。 (3) 具有时效性。社会岗位的存在还具有时效性, 生产第一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往往可以创造出新的产品风格, 带来高利润或高附加值。中职纺织教育应着重与强化纺织新技术相关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如高性能纤维、功能性纤维及产业链应用开发等。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 才能使企业先进的机器设备得以准确操作和使用, 使先进的科学技术在生产中得到高效运用, 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中职学生学习理论课程的积极性不高, 学习结果不理想。学习成绩不佳以及教师的责备、冷漠加深了学生对这些课程的厌烦。但不善于学文化课不代表不聪明, 成绩不好不等于能力低, 教师应该针对学生个性特征改进教学策略, 引导他们改善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 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或邀请纺织界知名人士讲学。教师可通过视频、动画、图片等形象生动地表达理论知识, 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增加课堂的信息量。

(五) 完善评价体系

传统的考试方法是在教学完成后通过一次测验或考试评价学生, 难以客观地评价学生在教学中的表现及成果。

加大对技能的考核常规卷面考试内容大多是上课讲过的理论知识, 涉及的技能知识很少。学生只重视笔记上的知识点, 基本不复习技能知识, 甚至部分学生不重视实践课。

抽题考核可探讨抽题考核的办法, 即每门课程都有涵盖该课程主要内容的考题库, 如选择题有100题, 判断题有100题, 填空题有50题等, 考试前由科长或教研组长随机抽出这些题型中的若干考题, 组成一份试卷来考核学生。

多方人员参与评价专业课授课教师、实验教师、实习指导师傅的表现性评价成绩通常只是整体性评价的成绩, 理论课的平时成绩包括整体性评价和分析性评价的成绩, 考核内容有出勤、作业、听课认真程度、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创新精神、探究能力等。这些评价基本能够反映学生的平时表现, 但不够准确、全面和具体, 况且学生的平时成绩往往由任课教师一人评定。因此, 应根据课程的特点, 做到评价及时、贯穿学习全过程, 并且要有多方人员参与。

成果展示法公开展示学生的实习或实验作品, 如织造小样或印染布样, 分别由参观者、同班学生、作品制作人和指导教师进行评价, 以成果展示为主, 自我评价、他人评价为辅。应该重参与、重评价, 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评价内容的综合性和过程性, 评价标准的合理性, 以及评价方法、手段的多样性。

中职纺织教育定位于培养强技能、宽适应的生产第一线技术人才, 以肯干、够用、会学为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中职纺织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 要通过创新职业教育理念、方法和手段, 探索适应社会、企业和从业者个人发展需要的新模式, 按照适应市场、服务社会、立足当地、适度超前的发展思路, 把学生培养成为艰苦行业留得住、转岗换位适应快、经过努力上得去的合格劳动者。

摘要:中职纺织教育需要面向社会, 面向市场。目前, 中职纺织教学遇到了生源素质低、毕业生质量差、学科之间缺乏交叉渗透等问题。纺织学校要加强实践教学, 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设置纺织专业方向及课程, 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考核方法。本文针对纺织学校的教学现状、学生实际, 探讨了教学中的一些困惑问题。

关键词:中职,纺织教学,改进对策

参考文献

[1]陈智慧.中职教育需求调查与对策[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03, 11 (2) :4-7.

[2]严瑛.纺织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 (21) .

[3]李秀彩.技术应用型课程考核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11, (24) .

[4]万伟, 秦德林, 吴永军.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5]郑金洲.课改新课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煤矿机械传动齿轮失效的改进途径 篇9

煤矿机械齿轮, 其较高的弯曲极限应力, 通常应力强度需达1200MP, 如何在保证有限的齿轮组装空间的前提下提高齿轮的强度和使用寿命, 需不断进行科学研究和攻关, 通过采用新型的材料, 优化各参数, 通过优化齿轮的载荷计算方法, 修正齿轮强度的计算方式、选取优异的性能材料、通过先进的设计手段设计齿轮各参数、改用尖端科技来加工和处理工件。

在设计齿轮时需合理选择齿形, 一般来说渐开线齿形由于其具有较小的相对曲率半径, 一般情况下表面强度和弯曲疲劳强度是渐开线齿轮的2倍以上。且具有振动小、噪声低尺寸和重量较小的特点, 因此在齿轮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应优先选用。

如考虑到工艺装备的限制, 只能采用渐开线齿轮时,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优化:一是可以通过重新搭配模数、螺旋角等参数, 来达到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二是可现代化的软件模拟设计, 通过齿轮结构方案的类比计算选出最优方案。三是采用大半径齿根过渡角来解决弯曲应力过度集, 从而提高弯曲强度。四是采用高粘度齿轮润滑油对齿轮进行润滑来改善齿轮的工况状态。

2 根据齿轮使用要求合理选材, 提高齿轮物理性能

齿轮材料关系到齿轮的物理机械性能。因此选材尤为重要。我们可以综合参考齿轮的设计强度、韧性要求以及现有工艺装备水平进行合理选材。一般来说, 最好选用低碳合金渗碳钢。用于煤机重载部位的齿轮可采用Ni-Cr或Ni-Cr–Mo等合金渗碳钢材。对于负载平稳且工况负载小的齿轮则可以选用模数较小的齿轮, 这些齿轮可用Ni-Mn钢。Ni元素提高了钢的韧性, 而Mo或Mn则能保证调质时材料具有足够的淬透性能。Cr则增加了材料的耐磨特性。国外已经普遍使用的新型渗碳齿轮钢因具有狭窄的淬透范围, 可以有效降低齿轮热处理变形。同时选取钢材时应注重钢材的致密度, 塑性和韧性。并且锻钢齿轮较铸钢齿轮有更好的机械性能。

3 采用尖端加工工艺保证加工精度, 提高齿轮咬合度

在滚齿这一重要工序中, 一是要将粗、精密滚齿区分开, 以保证齿形精度。齿形加工精度应达到9级精度以上。表面粗和偏载, 提高齿轮的要咬合度, 如果对对齿形进行磨、剃、研可提高15%左右的接触极限应力, 因而可以较大幅度提升齿轮使用寿命, 并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

4 控制热处理工艺流程, 提高齿轮承载能力

表面硬度可决定煤矿机械齿轮的承载能力。同时这一参数还受齿轮横截面剪应力与剪切强度的比值影响。通常来说, 我们需采用深层渗碳淬火来解决此类问题。这种工艺可以得到高的芯部硬度, 并且表面向深层过渡的残余应力较小。试验证明, 浅层含碳量控制在0.18%~1%为宜。如果采用碳、氮共渗工艺, 可将齿轮强度极限应力提高13%以上。氮的渗入深度一般控制在0.12 mm以内, 通过新工艺可以使齿轮表层产生压应力。热处理后, 合理的油浴人工时效处理可以较好的提高齿轮使用寿命。而且经过表面喷丸处理, 能有效提高疲劳强度, 从而提高齿轮使用寿命。

5 高水平安装, 定期护养, 提高齿轮使用寿命

齿轮的安装是影响齿轮寿命的重要环节之一。我们在组装或者是煤机检修过程中, 齿轮都应做到按照厂家或设计说明书进行, 齿轮轴心线的水平度、平行度、中心距、轴承间隙、齿轮侧隙、顶隙、接触区域或轴向窜动量等要着重测量和观察。齿轮的定期护养同样重要。使用时应适时监测齿轮的工作情况, 通过通过观现场, 听声音, 问情况, 查油量等方法进行诊断。要定期更换油脂, 润滑油, 并定期进行清扫。

润滑是影响齿轮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针对齿轮工况, 合理选用润滑油种类可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对齿面应力小的煤机齿轮, 一般应力小于4 000 kg/cm², 应选用机械油、一般齿轮油等。而齿面应力较大, 一般达4 000~6 000 kg/cm2的齿轮, 宜选用工业齿轮油。对于重负荷、多污染的齿轮, 宜选用极压齿轮油。

摘要:上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煤矿机械得到长足发展, 煤矿机械越做越大, 其功率成不断增大趋势, 如采煤机的最大功率已经到了3000KW以上, 较20年前增长了10倍.掘进机的功率也在成倍增长, 3000KW功率以上的提升机在国内也不再新鲜。大功率设备需求设备各部件的机械性能大幅提升, 以保证更大的扭矩输出。齿轮作为主要煤矿机械传动部件, 在大功率设备中受力更大, 工况也更为复杂。煤矿机械齿轮的特点是低转速, 大模数, 负载需达20kN/cm2。虽然设备功率大幅提升, 但煤机外形尺寸变化不大, 因而齿轮尺寸, 外形变化不大。轮齿折断、齿面胶合、齿面点蚀和齿面塑性变形是煤矿机械齿轮的主要失效形式。齿轮的设计不合理, 或加工工艺不能达到设计要求, 加工精度不高会造成轮齿啮合度不高。大负荷运行的齿轮会发生塑性变形, 如造成齿轮飞边, 咬边, 坑凹缺陷。齿轮失效直接影响着煤机的正常运行, 本文就齿轮失效的原因提出几种改进途径。

外语教学的困境及其改进途径 篇10

关键词:外语教学,高考改革,口语,书面语

关于外语高考改革, 2013年有两个消息引起全社会广泛热议, 一则为北京市宣布从2016年开始外语高考的分值由原来的150分调整为100分, 语文由原来的150分增至180分;二则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所提到的“……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考试仅仅是对学习效果的一种检验手段, 它绝不是学习的目的, 单就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和思维的媒介而言, 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要实现语言的顺畅无障碍的交流, 交流包括口头语言交流和书面语言交流, 而口头语言交流能力应优先于书面语言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因为口头语言能力是听、读、写语言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听、读、写语言能力的提高有待于口头语言能力的提高, 口头语言能力的提高是语言类学习的钥匙。

据报道, 2013年5月中旬在北京举行的“国际教育考试论坛暨备考、升学、培训展览会”上, 英国文化协会驻华办事处考试业务总监马博兰发布了一项调查结果:2004、2005年全球考生雅思考试成绩显示, 全球平均成绩很高, 中国平均成绩很低, 其中, 听、说、读、写四项能力, 听、读成绩较高, 而口语和写作成绩较低, 口语成绩最差。如果这个调查结果是客观的, 恰好击中我国外国语言教学的弊端和要害, 即包括中小学和大学在内的外国语言教学普遍重视听力教学和阅读教学, 而普遍轻视口语教学和写作教学。听力学习方面, 研究生考试, 大学专业英语六、八级考试, 大学公共英语四、六级考试, 高考英语考试, 各类学校的英语期末考试等, 均有听力考试内容, 听力能力的提高主要来源于听力训练和外语教师的外语授课过程;阅读学习方面, 上述所列各类考试的试卷阅读理解和单词、短语、语法等方面知识的考查相对而言占大部分内容, 由于这个指挥棒的引导, 各类学校的课堂外语教学几乎成了词汇、短语、语法等的分析、用法和练习的课堂, 也几乎成了教师把外语课文翻译成汉语课文的课堂;口语学习方面, 因各类学校和各类考试几乎不考口语, 口语在外语教学中所安排的训练时间、训练的环节、训练的方式方法等都极其有限, 大量的训练是朗读和一定量的课堂讨论式教学, 远远达不到通过双方交流实现口语训练的目的和效果;写作学习方面, 各类考试写作能力考查的分值较低, 文体单一, 一张试卷只考一种文体, 外语写作课注重理论教学, 轻视写作的练习和训练或者练习和训练十分有限。

我国大学专业英语六、八级考试和大学公共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一种标准考试, 其说服力已经大打折扣, 原因在于其考试的结果与考生的实际语言能力相去甚远, 考试已经不能真实地反映考生运用外国语言的综合能力。

我们担心北京市的举措被人误导为外国语言的学习和考试不那么重要了, 进而给全国带来负面影响。外国语言的学习和教学只能加强, 不能削弱。首先, 国民的文化素质、能力、层次结构是国家创新力、创造力的力量源泉, 是整体人力资源强弱的重要标志, 是国力的充分体现。而语言又是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衡量标准, 一个不重视外国语言学习的国家和民族是危险和不可想象的, 它不仅不能立足世界民族之林并有所贡献, 反而还将被排挤出国际大家庭并受人凌辱。以此而论, 外语的学习和教学应当予以考虑和重视。其次, 外国语言的学习是参与国际事务、对外经济贸易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需要。著名法学家张文显教授在其《法学教育》一书中讲, 前南国际刑事法庭有1000多雇员, 中国人仅有3人, 而人口不到900万, 国土面积仅20万平方公里的塞内加尔共和国却有6名雇员, 原因是除我们的法学教育存在问题外, 主要是我们的外语水平和能力不够。再次, 语言是思维的媒介和思维成果的表达形式, 没有丰富的语言, 就不会有缜密的思维和创造性、创新性的思维成果。古今中外的著名理论家、思想家和哲学家, 他们首先是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大师, 他们出色的语言能力和缜密的思维活动的结合, 创造了流芳百世、灿烂辉煌、色彩纷呈的思想文化。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进途径分析 篇11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进途径

一、前言

在传统的教学中,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常采用机械化、长时间、重复的学习方法,老师采用强化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方式虽然可以让学生书面上的数学知识得到很大的提高,但从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传统的教学却存在着许多的负面影响。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都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和提高。因而在新课标教学背景下,面对这种现状,我国的教育需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改进和改善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科学性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改进途径

1.改变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中,存在强化式、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强迫要求小学生去学习。这种教学方式让小学生感受到很大的压力,导致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一种恐惧、抵触感。并且在传统的教学中,通常以教师为中心,常常忽略学生自身的感受,因此在当前新课标教育改革背景下,需要改变更新教学观念,提倡“以人为本”,强调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感受,重视学生个体的自我发展。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数学中来,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逐步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让小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够愉快地

学习。

2.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结构

怎样合理地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结构,是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进的途径之一。首先在时间上,小学规定一节课的上课时间为40分钟,这40分钟,老师首先要将教学内容、时间做好充分的安排,尽量做到不拖堂。其次是在教学内容的分配下,优化课堂结构。不能整个40分钟都是教师在给学生灌输、讲解知识。小学生的集中力和注意力并不足于接收老师40分钟的知识讲解,这样导致学生无法掌握课堂上的知识,进而造成教学质量偏低。反之,应该将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思考练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样既保证了学生有充足时间完成作业,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化相结合

在傳统的教学中,存在着小学数学教学和现实生活化脱节的现象,因而在小学教学改革中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将生活化的内容充分地融入教学中,从而使教学同实际生活相贴近。数学不单单是一门数字化的学科,更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在教学上可以设计生活化的问题情景,吸引学生参与解答问题等。因此在小学教学中可以融入日常生活化的内容,让学生学以致用,并且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4.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起着引导的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而老师在小学教学中需要充分体现和贯彻这一理念。在课堂教学上,老师要给学生创造活跃思维的条件,进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当学生学会去思考的时候,才能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其次,在教学中要适当地组织一些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进行练习,学会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在实践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学会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如何运用课本上的数学知识,从而将书面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

5.教学中采取多样化教学,适应学生的差异性

我国的教学组织形式上一直采用班级教学制,因此在教学中,一个老师需要面临较多的学生,而学生存在着差异性,因而其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适用所有学生。所以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可以采取班级教学和个体教学相结合,换而言之就是,教学面向全班同学的同时,注意因材施教。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最基础的时期,因此这个阶段中,老师需要给每个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当面对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时,可以采取课后辅导、提供不同的作业等方法。

三、总结

在改革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根据实践显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不仅仅是要改革小学数学教材,还需要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做出相应的改革。并且需要教师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主体作用,才能进一步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进,从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达到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改进地方对外经济新闻报道的途径 篇12

一、经济新闻报道缺少可读性

众所周知, 相对时事新闻报道, 经济新闻报道的确有难度, 给读者感觉缺乏可读性, 有些地方甚至令人费解。这种现象提醒我们媒体人, 具有特色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原理, 源于经济生活本身, 宣传经济理论要通俗易懂, 深入浅出, 这需要经济学家与大众传媒共同努力。经济学家要站在普通读者的角度构思文章进行写作, 搞经济报道的记者仅仅具有新闻写作的大学专业知识还不够, 应该结合媒体的工作实际, 补充经济学知识, 学会说话, 能说让普通读者看得懂的“话”。当前多数地方对外经济新闻宣传, 很少有生动鲜活的新闻作品出现在媒体上。更多的是长篇理论文章、长篇通讯, 有的地方直接署上主要领导大名发表。这类经济新闻报道现象出现, 主要原因在作者。地方很多媒体的记者, 用许多让人看不懂的公式、词语来进行写作, 有的文章违背了汉语语法的基本规范, 给人生涩怪异之感。

二、经济新闻报道缺乏权威性

对外经济新闻报道几乎都是单一的简单重复, 没有像《人民日报》、《新华通讯社》、《光明日报》等媒体发表的消息、通讯等文章具有新闻性, 借鉴性和操作性。地方媒体出现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 除了它不具有“国字号”媒体的话语权等, 笔者认为还是编辑记者对我国、所在地域的经济规律, 经济政策等方面研究得少, 导致了认知能力低, 出现了经济新闻报道深度性、可读性、指导性和操作性缺乏的问题。曾经轰动一时的某品牌酒在中央电视台成为“标王”事件, 就是一个地方众媒体追逐的对外经济新闻宣传热点。这起“标王”新闻报道事件, 集中暴露了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违反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等问题。但除了《经济参考报》等少数国字号媒体给予清醒的分析外, 地方媒体一片喝彩声。这其中不仅反映出了“国字号”与“地方号”新闻记者思维方式存在着差距, 也暴露了地方媒体采编队伍素质急需提高, 否则将落后于经济发展的步伐。其他像资源浪费、生态被毁、重复建设、社会贫富差距等现实问题, 虽然根源上不是新闻界的过错, 但长期以来, 单纯的“反映式”报道思想和模式, 对加剧这些问题的恶化并非没有一点责任。

三、经济新闻报道缺省专业性

有些地方媒体编辑记者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规律, 经济发展特点, 经济结构框架, 知之甚少, 或根本不懂。他们可能在新闻写作上是优秀的, 也是新闻出版界的专家、行业高手, 但经济学专业知识还远远逊色于本专业知识, 制约了经济新闻报道的质量, 影响了媒体的辐射作用。

改革开放30多年, 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发展速度令世人瞩目。由于学习新闻专业的编辑记者, 不具有基本和专业的经济学知识, 不能有效地运用经济学知识, 发现和捕捉国际和国内出现的经济现象, 进行剖析判断存在经济工作的问题和原因, 积极提出建议, 为政府出谋划策, 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指导和纠正, 把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 更好更快地解决存在体制内的深层次问题。如防止腐败、土地流失、环境污染等等问题。那么, 怎样使经济新闻报道深入浅出, 通俗易懂, 见解独到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一是提出独到而准确的新见解。地方对外经济新闻报道要抓难点, 把本地最有闪光点的东西告诉读者。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近些年经济报道的热点和难点。哈尔滨市有一家企业始建于60年代, 曾经是全市的纳税先进工厂。后来这家企业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 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企业不活的原因, 很多人认为是缺少资金。两年时间企业累计贷款1亿多元, 资不抵债宣告破产。哈尔滨市领导帮助牵线搭桥, 引进南方先进企业进行兼并重组不到半年, 企业开始扭亏为盈。如何把发生在这个企业的经济新闻对外宣传好, 简单直观地报道是没有力度和深度的。为加强新闻报道的指导性和说服力, 必须挖出它独特而深刻的含义。记者通过深入采访, 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报道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成为哈尔滨市解决亏损中小地方企业的经验。

二是经济宣传与实例相结合。一般的地方对外经济新闻报道, 往往给人以枯燥乏味的感觉。那么怎样才能既有深度又引人入胜?哈尔滨日报系列经济新闻《阿城黏豆包成为国家注册名牌商品》报道, 没有急着给读者解释黏豆包企业怎么好, 而是从黏豆包说起, 新闻一开始就形象生动, “逗”着你非读下去不可。一个地方知名的商品, 在对外经济新闻报道时, 从理论阐述哈尔滨多么重视乡镇企业, 根本无法让读者产生阅读的欲望。这篇文章最终目的是告诉人们, 通过哈尔滨的黏豆包经济新闻报道, 中国乡镇经济只有达到规模的程度和要求, 才能实现良性循环, 才能稳定、健康、有序地发展, 成为我国经济的组成部分。

三是把握全局引导社会舆论。对外经济报道, 要从全局的角度加以把握, 使经济报道更有深度, 起到新闻舆论的引导作用。获得全国好新闻奖的通讯《筑起的, 不仅仅是一座大坝……———写在小浪底截流之际》, 大声告诫国人:经济建设必须面向世界。小浪底工程分别由意、德、法的3家公司承包。他们又以工程分包和劳务分包的形式将部分工程转包给其他外国公司和中国公司, 51个国家共同参与, 构成了复杂的生产关系, 一切按合同———国家通用的菲迪克条款办事。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一切都要按照合同办事。淡薄的合同观念, 使我们在新形势下无异以小米加步枪与现代化武器作战, 吃亏受苦自不必说。地方媒体经济新闻报道记者, 与国字号记者相比足见差距, 体现在个人综合素质上。只有具备国字号媒体记者的思维和认知能力, 地方经济发展的亮点才能在中央媒体上闪光。■

上一篇:中国会展业发展现状下一篇:不能委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