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分层

2024-10-24

任务分层(共9篇)

任务分层 篇1

0 引言

未来战争中,高技术武器装备朝着信息化、精确化、隐身化和无人化方向发展,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无人机。无人机具有良好的隐身性能、准确的攻击能力、轻便灵巧的机身,并且可以减少战场对作战人员的直接伤害。为了提高无人机的作战效能,需要进行无人机任务规划。

无人机任务规划就是接收到上级任务后,预先规划无人机如何执行这些任务,并且尽可能使无人机生存概率和整体效能达到最佳。它包括任务执行时间范围确定、起始位置选择、携带装备选择、目标确定、飞行航路确定以及一些需要考虑的问题,如任务覆盖范围的地形状况、气象信息和威胁区域等。

1 任务规划要求和功能

任务规划要满足实时性、最大生存性和飞机自身性能约束,并且需要有重规划能力。规划的结果是可供无人机飞行的计划,包括采用的通信方式和通信时间范围、携带的燃油量、各地面站的位置和航路计划。航路计划包括出发地点、途经地点、目的地点的位置信息、飞行高度速度和需要到达的时间段。

任务规划一般包含的主要功能有:① 正确接收上级的任务、指示,解析、保存和管理上级命令指示;② 显示任务区域内敌方雷达探测范围,火炮、导弹分布和威胁范围,提供我方可用无人机资源、部队部署情况、地理、气象信息的查询显示;③ 辅助分析目前战场环境和态势,参考相关历史侦察计划,分析可能发生的时间、空间和资源冲突;提供合理侦察目标、合理装备选择等功能;④ 在制定航路计划时,考虑对方信息、天气、地形障碍和飞机性能约束;⑤ 在航路规划后,能辅助操作人员修改航路,最终生成合理、完善的飞行航路;⑥ 生成侦察计划,提供给各个参战的无人机。

2 任务规划处理流程

任务规划由任务理解、威胁评估、任务分配、航路规划、航路优化和航路评价等组成。其处理流程开始于接收上级下发的任务、命令,首先对任务进行保存,提供查阅和显示。然后辅助操作人员进行任务理解,分析任务执行的时间范围、地理区域,任务所包含的目标个数,各个目标的位置、重要程度等状况。根据任务涉及的区域查询并显示地形概况、敌方导弹、火炮、雷达分布情况及气象信息,为航路规划提供威胁情况依据。

其次进行任务分配,在这个过程里提供可用的无人机资源和降落点的显示,辅助操作人员进行载荷规划、通信规划和目标分配。载荷规划包括携带的传感器类型、摄像机类型和武器装备类型等,规划装备工作时间及工作模式,同时需要考虑气象情况对装备的影响程度。通信规划包括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战场情况的变化制定一些通信任务,改变和任务控制站之间的通信方式等。

下一步是航路规划,在目标分配的基础上,根据威胁源情况、无人机航速、飞行高度范围、燃油量和装备性能制定飞行航路,并申请通信保障和气象保障。

航路规划完成后系统根据无人机飞行的最小拐角和最大爬坡能力对航迹进行平顺处理,制定出适合无人机飞行的航路。最后生成计划并发送,整个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

3 基于分层处理的实现方法

由于任务规划问题的复杂性,任何一种算法都无法单独完成整个任务规划。任务规划应该在分层处理的基础上,分段、分区域地将多种规划方法综合利用,根据任务规划的要求,有机地结合各种算法来完成整个任务规划。

3.1 分层处理

分层处理是将任务规划问题分解为不同层次的子问题,在不同的层次上关注和处理的问题细节不同,从而将任务规划问题复杂而众多的约束条件按照其抽象层次分散到不同层次的子问题,降低问题的难度。

如图2所示,首先在最高层根据上级命令,分析任务包含的目标和所有可用的无人机资源,得出目标分配结果;第2层根据天气情况和无人机性能制定携带的装备类型(如摄像机)和通信计划;在第1层侦察目标分配的基础上,第3层处理根据地理状况和敌方威胁信息计算出最优的飞行航路和携带的燃油量;最底层对单个飞行航路进行优化,使其满足无人机的动态约束,如速度、最小转弯半径等,最后得到满足无人机动态性能约束的飞行航路。

采用分层处理时,下层的处理依赖上层的处理结果,而下层的处理结果又可以反馈到上层,用来判断上层处理是否合理,各层间的影响可以跨越中间的处理层。第1层和第2层的处理更侧重于操作人员的决策,根据我方资源和对方情况进行统一分配和规划,第3层和第4层的处理更依赖自动计算的结果,考虑因素的范围缩小,并可以根据下层的结果来修正上层的决策。整个任务规划的过程是一个迭代处理的过程,最终获得满意的结果为止。分层处理方法可以在不同的层次上关注不同的问题,将问题涉及的因素进行抽取和简化,减少了计算量,提高了计算结果的实时性,又可以考虑不同层次间的相互影响,并结合人工处理和自动计算各自的优点。

3.2 采用聚类算法进行目标分配

当任务包含目标数量比较多时,一架无人机无法完成任务,需要多架无人机协同配合完成任务,就出现了目标分配问题。

目标分配需要考虑任务包含的目标数量、目标位置、重要性、可用无人机数量和任务要求的时间长短。通常目标分配由人工决策进行分配,在目标的重要性相近时,可以根据目标的位置信息采用聚类算法进行目标分配。

聚类是指按照事物的自身属性,把事物聚集成类,使类间的相似性尽量小,类内的相似性尽量大。如图3所示,在侦察任务里包含的目标有17个,根据可用的无人机资源和任务要求的时间范围,决定采用2架无人机执行任务,目标分配的结果如图3所示,一条直线将目标分为2部分。

3.3 基于遗传算法的航路规划

航路规划指起始位置和侦察目标位置确定后航路选择的问题。无人机航路规划问题本质是多约束条件下,多目标函数求极值的优化问题。规划出满足任务要求、安全性等约束的较优航路。

航路规划数学模型:给定n个目标,要求无人机从基地出发,对任务包含的目标进行侦察,完成任务后无人机必须回到出发的基地。即要求寻找一条够遍历所有目标的路径,并且使得无人机的飞行代价总和最小。假设S=(x1,x2…xn)是目标集合,表示n个目标,d(i,j)表示目标点xixj间的距离。无人机航路规划的一个可行解可以描述为寻找一个所有目标的排序:

X=(xy1,xy2…xyn,x0),xyi(0≤yin)。 (1)

式中,xyi为飞行航路中经过的目标;x0为无人机出发的基地;xyi{x1,x2xn}yiyj时,xyixyj。航路规划的结果可以描述如下:

minf(X)=yi=0nd(xyi,xyi+1)。 (2)

式中,xyn+1=x0,式(2)是式(1)描述的解范围中的一个最优解。

无人机航路规划是一个NP难度的组合优化问题。目前,对于此类问题通常采用A*算法、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模拟退火和蚁群算法等求取近似最优解。但是,这些算法在求解NP难度组合优化问题时,通常存在早熟收敛、计算时间长、容易形成局部最优等问题。

遗传算法是基于生物进化机制的随机搜索算法。文献[2]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遗传算法进行航路规划,包括如何设计编码、遗传算子、适应度函数和终止条件,并对标准的遗传算法进行了改进。在利用遗传算法进行航路规划时,为了避免出现早熟收敛现象,可以增加种群规模和遗传代数来解决。利用突变操作可以避免计算结果的局部最优。如果计算量大、计算时间过长,可以提高交叉概率来减少计算时间。采用遗传算法进行航路规划,避免了航路规划过程中考虑众多因素而产生的大规模计算问题,满足了实时性,并且可以获取近似最优的飞行航路。

在利用遗传算法制定无人机飞行航路时未考虑无人机的飞行性能约束,例如转弯半径约束和航迹倾角约束等,需要对遗传算法计算得出的初始航路进行光顺处理,形成可供无人机飞行的航路,即航路上每一点处的曲率半径都大于无人机的转弯半径。常采用的方法有3次样条插值法和B样条插值法等。

在进行多无人机协同航路规划时,需要进行冲突检测,当2条和2条以上的航路相交时,需要检测是否会出现一架以上的飞机在同一时间飞至同一位置而相撞的可能,如果存在,则需要进行冲突消解,常采用的消解策略是在冲突位置点不同的飞机以不同的高度通过。

在任务包含的目标数量有17个时,采用2架无人机执行任务,利用遗传算法进行航路规划的结果如图4所示,实心圆表示敌方威胁覆盖范围,计算航路时需要避开这些威胁区域。

航路规划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完全依赖计算机自动计算的结果,人工处理包含了人的知识和经验,而这些信息很难包含在计算机的处理过程中,因此在利用遗传算法进行航路规划的基础上,需要结合人工处理得到更优的飞行航路。

4 结束语

无人机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日趋重要,任务规划可以提高无人机执行任务的安全性和时效性。对航路规划的主要功能、处理流程进行了分析,并将聚类算法和遗传算法应用任务规划的过程中。任务规划内容的研究,对提高无人机作战效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柳长安,王和平,李为吉.无人机的侦察航路规划[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3,21(4):490-493.

[2]唐琳,蔡德荣,黄猛.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舰船路径规划[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9,30(6):1452-1454.

[3]董世友,龙国庆,祝小平.无人机航路规划的研究[J].飞行力学,2004,22(3):21-24.

[4]BORTOFF S A.Path planningfor UAVS[C].Proceeding of theAmerican Control Conference,2000:364-368.

[5]CHANDLERP R,RASUSSENS,PACHTER M.UAV CooperativePath Planning[M].AIAA,GNC2000,Denverc,2000.

[6]BARBATO G.Uninhabited Combat Air Vehicle Controls andDisplays for Suppression of Enemy Air Defenses[J].CSERIAC Gateway,2000,11(1):12-14.

任务分层 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 任务驱动 分层递进

一、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的教育使命。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建立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计算机技术素养,是中职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学生应在学习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意识、知识、技能和相关理论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现阶段我国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时代性。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我国当代教育的任务,在中职教育中显得尤为突出,信息技术教学应该根据现代的教学模式,采用现代的教育技术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面向时代,坚持以人为本。二是科学性。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应该符合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教学模式,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式,使教育模式建立在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三是突出教学能力。教师的教育模式应该适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明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和工具。

二、中职信息技术课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1.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介绍

任务驱动教学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最早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被称为“范例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就是教师主要根据较清楚的、较好的、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进行教学。一般情况下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是构建理论在教学中的一种具体应用,是建立在构建主义理论之上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提倡教师把教学任务隐含在一个或者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任务中,把完成任务当做教学活动的中心。

2.任务驱动教学的特点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可以概括为:(1)以学生为主体。在学习中,学生是信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任务驱动教学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2)以教师为主导。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之上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发生了改变。在这种模式中,教师的主要角色是任务的设计者、任务情境的设计者、学习平台的提供者、任务的评价者、课堂的控制者。(3)以任务为主线。在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教学任务的设计。

三、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使用分层递进策略的措施

1.教师要充分备课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在备课时,教师要仔细分析教学大纲、教材、学生的学习特点,确定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分析学生,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而设计课堂教学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例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要考虑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将会遇到的问题。

2.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实施动态分层

教师在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时,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还要认识到信息技术课与其他课程的不同。不同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各不相同,一些学生接触计算机可能比较早,但是有些学生接触计算机比较晚,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接触计算机较晚的学生有所关注。例如,教师可以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各方面的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分组,保证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层次的学生。

3.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教师在运用分层教学方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例如,对于那些接触计算机较晚、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模仿性学习作为主要教学模式,使这些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其中的规律;对于学习基础、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驱动教学方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

四、小结

综上所述,要较好地实施中职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中分层递进策略,教师就必须在充分理解驱动教学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郭林涛.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构建[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3).

[2]张屹,祝智庭.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信息化教育[J]. 电化教育研究,2002(1).

[3]靳琳.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析[D].天津:天津大学,2007.

任务分层 篇3

1. 小学英语早读的现状

(1)阅读缺乏目的性。

学生要提升自身的自学能力和早读效果,需要得到教师的指导,然而现阶段存在着英语教师没有给学生安排相应早读任务的现象,导致学生早读缺乏目的性,只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阅读,没有阅读任务和对阅读效果的检查,早读效果肯定会不理想。一些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在早读时,难以实现对一些内涵较深的文章的阅读,因此他们只能阅读简单的单词,耗费了宝贵的早读时间,英语能力也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1]

(2)阅读任务安排不当。

在素质教育要求中,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生作为教学的本体,一切教学目的和安排均从学生立场出发。然而目前存在着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过高,致使在早读任务安排上存在着过重、不当的问题。例如在早读中安排大量的阅读,致使学生只能进行走马观花式的浅读,而不能在阅读中进行思考,也就不能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另外,一些教师将早读时间安排得过短,不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分类的阅读任务安排,致使部分学生根本不可能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也不利于学生的差异化和个性化的能力培养,早读也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小学英语早读分层安排任务的必要性

小学英语早读是学生的集体阅读时间,对学生的英语口感和表达能力都有着提升的作用,目前大部分教师认为早读只有大声阅读才能保障相应的效果。一方面,小学生由于年纪过小,其关注力和注意力都较为薄弱,容易在阅读中出现走神的问题,因此强行要求学生在英语早读中大声阅读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还存在着部分教师将早读时间占用的问题,这也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因此,需要在小学英语早读中进行分层任务安排,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能力、个体差异和效率高低,安排不同的任务量和任务要求,帮助学生有效利用早读时间,提升英语成绩。

3. 采用分层分配任务法提升英语早读效率

(1)明确目的,合理安排任务。

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年纪和不同班级学生的英语基础和自身天赋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就算是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其英语接受能力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需要教师在进行早读任务安排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相应的分组,运用“学情理论”,再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要求进行分层的早读任务安排。

如苏教牛津版英语六年级Unit 6 The National Day Holiday的早读课中,就可首先要求学生将前面章节中学习的单词语法进行巩固,在此基础上再对新单词和课文进行理解性的阅读。通常而言,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次任务安排时,多以中等生为界,对学优生要求更为严格,对学困生要求较低,然而在任务安排中不能明确说出不同学生之间的任务差异,而要在任务安排中进行相应的差异性检查。

(2)多样化阅读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阶段教学中,学生情绪对学习效果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需要给予正面的肯定和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英语早读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例如同桌之间进行单词记忆的互相检查,分角色进行文章阅读,另外,领读、自由读、齐读等阅读方式也要加以综合利用。[2]

(3)读记结合,提升效率。

小学英语早读的重点在于发挥和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英语早读的指导中要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实现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和分层次指导,要指导学生在早读中将读和记结合起来,实现阅读时也能对重点知识加以记忆,对重点知识进行反复阅读、理解,进而实现记忆、消化,成为自身的知识储备。另外,将课堂教学和检查结合起来,也能很好地起到早读的监督效果,促使学生去阅读和记忆。[3]

(4)早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在分层任务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将早读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精准的早读效果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态度、方法进行调整,从而切实发挥分层早读的效果,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4]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早读是小学英语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需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并应用合理的早读方式,然而现阶段我国的小学英语早读存在着阅读缺乏目的性和阅读任务安排不当等问题,亟须解决。分层安排任务的早读方式可有效提升早读效率,可以采取明确目的、合理安排任务,多样化阅读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读记结合、提升效率,早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措施,采用分层分配任务法提升小学英语早读的效率,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成绩。

参考文献

[1]柯丹娜.从多元智能角度研究初中英语隐性分层教学的有效性[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5.

[2]陈美红.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0).

[3]金丽.预学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5.

任务分层 篇4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分层教学模式;任务教学法

一、引言

中外合作办学是引进国外先进办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并融合中外教育资源的教育活动。笔者从中外合作项目的英语教学实践出发,探讨如何通过改进当前英语教学模式,方法,材料等,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即设想在分层教学模式基础上采用灵活性较大的任务教学法。这样可以最大限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机会,也增强了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分层教学是19世纪出现的一种教学模式。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曾提出“掌握学习理论”。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教学最优化理论”。笔者认为分层教学法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性格因素、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情况,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地教学,从而高效地实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

三、采用分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没有采用分层教学模式的院校英语教学多是教师们使用同一套教材,按照统一的进度实施教学。这样的教学安排虽可以使教学活动有序地进行,却也存在着缺憾。

笔者设计了调查问卷,通过调查问卷反馈结果了解到1班不喜欢甚至害怕英语学习的学生占其总人数的20%,2班占其总人数34%。此外, 1班学生每日课外学习英语20分钟到半小时的人数比例是2班的近2倍。1班平均分是83分而2班平均分是75分。2班学生成绩的方差值相对较大,平均分的代表性弱,说明学生成绩比较分散。2班内学生的英语程度差异较大,而1班内学生们的英语程度较为一致,整体英语水平更好一些。因此笔者建议分层教学班可被划分为兴趣培养班、基础补足班和能力提升班。

四、任务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印度学者珀拉胡提出“任务教学法”。威利斯认为任务教学中的任务总是那些语言学习者运用目的语为达到交际目的并获得成果的活动。笔者认为语言教学中的任务教学指的是教师设置一系列难易适度、形式多样且相互关联的语言任务,引导学生在合作完成任务中得到语言水平和能力的提升。

五、任务教学法操作要求

(一)教师的职责

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时,教师需控制教学内容,即设计任务。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进步,经常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作为推进者教师应在学生参与课堂任务时辅助完成任务步骤的前后衔接,确保学生运用目标语言的连贯性和正确性。

(二)对学生的要求

首先,学生应自愿接受任务教学法,主动与同学们讨论交流。其次,学生能配合任务要求做好预习和资料查询。最后,学生需自愿接受教师监督,以防大量浪费课堂时间。

(三) 对教学材料的要求

时效性强、难易适中且提供丰富的文化背景的语言材料能使学生的语言习得活动生动有趣且更接近自然习得。由于教材是教学过程中最必要的教学工具,紧扣教学大纲,教师也不能完全抛弃教材。

六、分层教学模式下采用任务教学法的合理性

笔者对1班和2班在英语课堂上完成老师布置的语言练习任务(讨论、对话、问答、角色扮演等)后主要感受的差别做了分析。

调查显示1班2班的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完成老师布置的语言练习任务后普遍看到了自己的欠缺,学习目标更明确。从班内情况来看,1班内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相近,较好地汲取知识,操练语言,体会乐趣。2班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个体在课堂任务的参与度和受益程度差别较大,在英语学习中互相制肘。2班中有近20%学生看到差距对语言学习心生畏惧。为使他们也能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如何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成为分层英语教学后急待解决的问题,而任务教学法的灵活多样的特征恰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不主张单一采用任务型教学主要考虑有以下两点:首先, 在未分层的课堂上,教师难以把握进度,各个组完成任务质量和速度不同,受益情况悬殊。其次, 未分层的任务型教学中基础较差且自律性差的学生往往会对组内英语程度好的同学产生习惯性依赖,自己的份内任务也由其他同学代劳。分层后的班级中学生们的英语水平大体一致,完成任务的进度虽略微有差别,但并不会影响整体进度。学生们还能接触到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任务,参与度将得到提高。

七、结论

作者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学习者对英语学习诸多方面的真实感受;提出在分层教学模式下采用任务教学法的设想;分析了单一的分层教学或任务教学的不足;从现有数据入手进行分析证实分层教学模式下采用任务教学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这一设想的实现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英语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受益,减少教师的教学压力,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既为分层后的英语教学增添趣味性,又解决了未分层时任务教学不好操作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70

任务分层 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法,任务式教学法,应用实践

近几年我国的课改深度不断加强, 新型教学方法与教育方法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得到了极大的进步, 其中分层任务式教学法就是受到了广大教师一致好评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方法强调, 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具体的任务层层布置给学生, 让学生通过探索和研究掌握需要学习的内容,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各个阶段, 学生的数学素养层次不齐, 所以不能用一致的教学方法, 应该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 分层安排任务, 促进学生共同发展。在实际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并没有将这一教学方法完全正确地应用到教学过程中, 所以在本文中我们就来详细地分析一下实施分层任务教学法的必要性和具体方法。

一、初中数学教学实施分层任务式教学的必要性

1. 学生在个体上存在客观的差异。

经过实际调查研究发展, 不同学生以及不同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能力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尤其是在数学学习能力上。产生这种差异的因素有很多, 比如先天因素、环境因素、教育条件、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等等。这就使得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所获得的收获存在较大的差异。另外, 随着我国素质教学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 取消了重点初中, 允许学生就近免试入学等方法的实施, 这种差异在学生身上就表现得更加明显。所以, 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这种个体上客观差异的存在, 就会影响学生的发展。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有必要采取分层任务式教学方法。

2. 社会发展对学生提出更高水平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只重视知识的传授, 这种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 会严重损害学生的发展。而分层任务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可以层层突破, 通过完成各种任务自主地掌握数学知识。这对学生的发展十分有利, 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

3. 有利于推动教学过程的展开。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由其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决定的, 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稳定的因素, 也存在一些容易改变的因素。这些相对稳定的因素, 使得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可以达到一定的学习水平, 但是这些改变的因素, 可以让学生提高或者降低自己可能达到的水平, 阻碍或促进教学的发展。这种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分层任务式的教学方法, 这样才能协调学生的差异, 推动教学过程的顺利展开。

二、初中数学分层任务式教学的应用策略

1. 梯度式课堂教学, 通过任务布置引导学生学习。

任务型教学方法就是将所要讲授的知识点隐藏在各个任务之中,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组织和讨论, 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但是在设计课堂问题时, 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不同难度的任务, 如果问题过于复杂或者简单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所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设置不同层次的任务, 激发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能够层层递进, 逐渐掌握课程内容。

2. 梯度设计课堂训练, 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课堂讲授的知识点存在着比较大的难易差别, 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想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就要进行系统的课堂练习。在实际初中教学过程中, 班级学生在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有些学生只能硬套公式或者是例题, 但是有的学生却能够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 并进行拓展练习。所以, 教师要想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要, 就应该设计梯度课堂训练, 形成易、中、难三个阶梯, 让学生能够通过不同难度的习题练习所学知识。这样, 学生才能在整体上获得进步, 使得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取得进步。

3. 课后作业布置形成梯度, 通过任务教学引导学生进步。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经常出现学生拖拉不交作业或者是抄袭作业的现象, 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 是因为作业题过难, 使得一些中等或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存在难度, 只能敷衍了事。所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作业题布置的难度, 要形成梯度式的难度分布, 使得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作业练习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 让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通过作业练习进一步拓展思维。另外,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应该拘泥于特点的题目, 可以布置一些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的任务式习题, 并通过难度层次划分, 引导学生逐步获取题目答案, 这样才能实现作业布置的根本目的。

4. 将分层教学法与任务教学法有机地结合到一起。

分层任务教学法是分层教学法与任务教学法的有机结合,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将这两个结合在一起, 比如说在课堂任务布置时, 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不同水平, 设置梯度性的任务难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 也可以在分层的基础上, 选择任务式的习题方法。只有将这两个融合到一起, 才能实现这一教学模式的优势, 满足初中数学教学要求。

综上所述,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分层任务式教学方法所发挥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学生的不同特点, 依据教学要求, 选择分层任务式教学方法, 为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教学任务, 一步步引导学生掌握课程内容, 因材施教, 满足学生学习要求。只有合理地应用这一教学方法,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分层教学法与任务教学法的优点, 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进学生的整体进步, 从而有效地实现我国素质教育的目标, 为我国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浅谈总任务下的信息技术分层教学 篇6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通过教学实践, 我们发现分层教学可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特长, 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很受学生欢迎。下面本人结合自己分层教学的实践, 谈几点认识和看法。

●分层教学的课前准备

1. 对教学对象进行分析和分组。

首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有一个清晰的了解。经过测试、问卷调查等形式, 依据学生对知识的不同掌握情况, 了解各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再根据学生的素质情况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或组, 每一小组又安排一两名计算机基础较好、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这样有利于各小组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开展。此外, 教师也可尝试单独辅导这部分素质较好的学生, 再由他们去指导他们小组的同学学习。

2. 教学任务的分层设计。

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 来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不同学习目标, 从而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 以便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相适应。

教学目标的分层就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针对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制定高、中、低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在课前要明确哪一层次的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技能, 达到什么程度。比如, 低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重点在于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应用上要求能模仿完成相关的操作;中层次的学生则要求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 对软件的功能能够进行进一步的自学和探究, 并在具体的应用或作业中加以体现, 还能举一反三;高层次的学生在知识目标上要求能够透彻理解教材的知识点, 并在实践操作方面有较大的拓展和提高。

3.进行分层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由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目标, 所以在备课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哪些是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要掌握的, 哪些是只要了解就可以了, 哪些是中等层次的学生要知道的, 哪些是优等生要了解的。

●分层教学的实施

1.布置任务。一般情况下, 在每章节起始课时, 先把总任务布置下去, 让学生提前预习, 查阅资料, 做好学习的各项准备。

2. 明确目标。

在每节课上课前, 教师要把这节课要完成的课堂作业给学生们演示一遍, 并简单介绍该练习的重点难点所在, 让每个学生都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 教师要重点地、详细地分析介绍练习中的重点、难点, 每讲完一个知识点, 给每位学生一点练习时间。如果高层次的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所要讲授的知识点, 那么在讲授时就释放该组学生的学生机, 让他们在下面独立完成本章的作品, 而其他的学生则继续跟着教师的思路走。通过这样的方法, 就可以保证班中的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掌握所教授的知识点, 而高层次的学生又可以不被教师牵着鼻子走, 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来发挥潜能。

3. 适当练习。

在每节课上, 教师要留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完成他们的课堂作业。这时, 对高层次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比如看看该作业是否存在缺陷, 如果有, 能否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来改进这些缺陷, 或者是否还有其他更简便的方法实现同样的效果等;对于层次稍低的学生, 要看他们是否已经掌握了知识点。

4. 因材施教。

在课堂教学中, 要坚持对高层次的学生以“放”为主, “放”中有“扶”, 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层次的学生和低层次的学生以“扶”为主, “扶”中有“放”, 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 低层次的学生必须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

●分层教学的评价

由于信息技术教育用理论考试的方法比较难反映学生的掌握情况, 所以可以采用交作品的形式来完成考核任务。由于每一层学生的教学目标不同, 所以考核标准也不同。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 他们交上来的作业即便是课堂作业的整合, 也能够合格;对于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 他们的作业不能只是课堂练习的整合, 必须通过独立思考并用已学的知识来完成一个自己设计的作品;对于优秀学生, 独立设计作品还不够, 作品中最好还能包含一些课堂上没有讲过的知识点, 要有创新点。

任务分层 篇7

1. 信息技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储备差异

有些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过信息技术学习班, 对计算机专业知识有一定的认识;有些学生参加过各种计算机方面的小竞赛并获得较好成绩, 已然是计算机方面的“小能手”;相反有些学生则从未接触和了解过计算机, 一切要从零开始。

2. 学习兴趣的差异

大多数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着浓厚的兴趣, 认为计算机有着强大的功能, 想要去学会使用它;相反有些学生认为计算机操作很是复杂, 从心理上抵触它, 从而对计算机失去兴趣。

3. 学习态度的差异

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 他们的学习态度也很积极主动, 对新知识的吸收和消化很快, 而对于毫无兴趣的学生, 对新知识完全处于被动接受, 机械学习。

基于以上的三方面差异, 做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 对于不同的学生, 要以不同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根本上让学生对信息技术形成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二、“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

“分层教学模式”要找到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帮助每个学生每节课都能学有所获。所以需要在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兼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1. 学生分层教学

学生分层教学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认知能力, 将学生分为基础知识组、能力提升组和拓展探究组。三个组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 动态调整, 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分层是为了使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学到知识, 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2. 课堂教学分层

课堂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主导地位。根据学生的需求钻研教材,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既有统一的基础操作练习, 又有分层学习任务, 使不同组别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因为信息技术基础专业知识是初中学生应具备的基本信息技术素养, 也是学生灵活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分层学习任务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既能“吃的好”, 也能“吃的饱”。下面是各小组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探。

(1) “基础知识组”课堂教学

这组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水平比较薄弱, 在任务布置上, 要从学生们身边感兴趣的事情为出发点, 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布置学习任务, 让学生在兴趣中快乐的学习。

例如:在多媒体演示文稿教学时, 先欣赏一些优秀作品, 然后演示基本操作, 布置任务,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自定主题制作演示文稿。

(2) 能力提升组”和“拓展探究组”课堂教学

两组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都有一定基础, 针对这一特点, 让学生利用学案自主学习, 教师做适当的指导, 不断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例如:在多媒体演示文稿教学时, 对“能力提升组”学生, 鼓励他们完成插入视频文件的任务。对“拓展探究组”学生则鼓励利用绘声绘影对视频文件进行节选处理。

3.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的分层就是根据根据不同的分组, 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对各组的学生进行分别的教学辅导。

4. 教学评价分层

著名教育评价学家斯塔费尔比姆说:“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 而是为了改进。”因此,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 根据不同的分组, 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 进而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分层教学的思考

1. 信息技术教师应由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 给学生创造条件, 让他们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愉快地学习。

2.“分层教学”做到了以学生的发展认知水平为教学的出发点, 能使处阶段的学生都获得成功与自信。

3. 分层教学有利于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 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从而采用相应的教学任务, 有利于学生在一个相互平等和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更容易做到“学有所获”。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用任务分层的教学方法, 将有效的解决教学任务与学生学习热情之间的矛盾, 以及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真正做到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人, 充分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索的过程, 适应了学生的学习需要, 这种教学的模式为信息技术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摘要: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运用分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对计算机有了更全面的认知, 真正做到从学生的需求出发,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给信息技术课堂注入新的学习活力。

任务分层 篇8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 电脑的普及率越来越高, 其魅力势不可挡, 作为新一代的高中生 (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学生) , 基本上都有了几年的计算机使用基础, “零起点”学生已一去不复返, 再加上现在部分高中生自学计算机的热情高涨, 由此导致学生之间的信息技术基础、兴趣和学习态度上差异越来越大。在我们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 经常会有一些学生能很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之后便千方百计想上网找乐子;也有些学生对学习任务似懂非懂或不懂装懂草草应付了事;更有些同学对学习任务根本不懂也不想去懂, 于是上课时变得无所事事、东张西望、讲讲空话。课堂上出现的典型现象就是“差生吃不了, 好生吃不饱”。就这些现状如果在教学中采用传统的平行教法, 则更加容易导致学生的差异, 不讲究一些方

法, 很难达成新课标要求的教学目标。解决这种现象的最好方法当然就是实施分层教学, 而本人认为分层任务设计与辅导是分层教学实施的两个关键环节, 是成功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保障, 本文主要就这两个关键环节展开讨论。

二、实施的关键环节

教师进行“点到为止”的演示, 然后让学生自主完成其他任务的设计一般是比较合理的, 但问题是“为谁而点?是否点在点上?”。如果课前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设计出合理的分层任务和辅导, 这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案。对于差生, 应重在传授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而好生可以先自主学习和操作) , 对于“吃不饱”的好生, 教师可以额外安排一些综合性、开放性和挑战性的任务让其在完成任务后自行探索。

当然, 根据分层教学的原则, 分层并不是说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教学要求完全不同, 而是共性之中有个性, 对于那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共性) , 我们要求所有学生都能掌握, 而对于那些非智力的、应用性、探索性强的内容, 则可以按照分层, 分别要求 (个性) , 这一点对于分层教学中分层练习也是如此。

1.分层任务的安排与落实

采取不同层次的任务来评价和激励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产生成就感, 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事半功倍, 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下面就以课堂教学实践来说明如何进行“任务”设计。

教师在课前根据学生基础水平可以把全班同学从高到低依次分为A、B、C三个层次, 并为其分别设置了分层任务。

案例1:用Frontpage制作网页

以校运动会这个特殊事件为背景, 教师安排学生制作一份“校运会”网页。为了实施分层教学, 教师把各个阶段的练习任务进行了分层, 下面是其中的部分摘录:

以上案例很好地在教学实践中体现了分层任务的思想。在任务设计上, 显得比较细致和科学, 各个层次任务的界限非常明显, 任务特征明显。对于C层同学来说教师布置了第一阶段任务, 这些任务主要涉及基本网页制作的操作, 操作相对简单但任务又比较完整, 全体学生只要完成这些操作, 就能制作出一个相对实用的网页, 保障全体学生能体会到初步的成就感;第二阶段任务主要涉及网页的美化处理, 在体会初步成就感的基础上, 学生是愿意来美化自己的作品的, 而且这些美化效果又是很直观和实用;第三阶段任务主要体现了网站的构建与初步应用, 属于网页的高级应用, 所以只要求学有余力的A层同学去完成;所有这些任务的顺序安排都很好地体现了实际网站开发中的流程特征, 保证了任务的真实性, 而且通过分层任务实践, 既照顾了全体学生, 也给部分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空间。另外, 教师的主导作用也通过任务的设计和安排得到了落实, 不仅使学生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探究, 而且也增加了后阶段分层评价的可操作性。

2.分层辅导的设计与应用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障碍的环节上, 可以相应的分层辅导, 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在已有基础上, 通过自主学习, 完成新的知识构建, 实现“关注全体学生”的新课程理念。

案例2:神奇的电子表格

利用电子表格 (Excel) 的数据处理功能, 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从而学习Excel的各项功能。

(教师打开教学网页, 并说明各个栏目的作用教师:同学们现在可以打开IE浏览器, 并在地址栏中输入地址:http://192.168.1.150/01.htm

(学生打开“神奇的电子表格”网页, 如图1所示)

教师:同学们先依次完成“基本任务”中的任务然后根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交”。如果完成任务有困难, 可以查看教师的操作演示 (教师操作的屏幕轨迹录像) 。

(教师巡视, 对基本操作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大部分学生都先自己操作, 然后有些同学开始“查看演示”。但一开始就有几位学生在点击“查看演示”)

案例3:我们的生存环境 (网页制作)

这是一堂网页制作的实践课, 教师通过给出任务, 并通过“过程”模块给出分层辅导。

(在“过程”模块中首先给出完成任务的思路, 如下:)

过程

为了完成前面的任务, 你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开展工作:

1.确定一名和你合作的同伴同学。

2.和你的同伴共同确定要演讲的主题 (如果你觉得难以确定主题, 请看看教师拟定的几个主题, 或许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

3.根据主题分别到网上搜索素材 (同时记录相应的网址, 或者把素材分门别类保存到文件夹中) 。

4.根据主题和搜索到的素材确定网站框架 (要展示内容的目录) 。

5.选择合适的网页制作软件制作网站 (把收集到的素材集成到网页中去) 。

6.在网页中必须要有一个页面来展示你们二人合作之后的感想, 可以是网页制作技术方面的, 也可以是环保知识方面的, 也可以是合作学习方面的。

(然后对各个需要进一步辅导的步骤通过超级链接给出子步骤, 如下:)

子步骤

1.在硬盘上建立一个空文件夹, 作为网站的文件夹, 如sample。

2.启动frontpage软件并新建站点 (去看老师是如何操作的) 。

3.把收集的图片文件复制到新建立的“images”文件夹中, 以便下面制作网页时使用。

4.制作主页 (想看更详细的介绍, 可点击这里) 。

5.制作各个栏目的网页并和主页建立超级链接 (有不止一种方法) 。

6.测试整个网站 (把你自己当做一个普通网民, 然后去自己的网站逛一圈) 。

(如果学生不清楚主页制作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 可以进一步展开, 如下:)

制作主页

1.把系统自动建立的新网页文件保存为index.htm。

2.先是确定导航栏。可以由“框架网页”“插入导航栏”“共享边框”这些实现技术。

3.然后再导航栏中输入各个栏目的名称 (要模仿的话可以在上面3个链接内容中找到) 。

4.在页面中插入各种媒体 (图片、文字、动画等) 。

5.初步进行各种修饰效果的设置 (字体、背景、单元格属性等) 。

以上案例2通过把学生分为2个大层和5个小层 (自主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按照4个“查看演示”又进一步分为4个层次) , 然后给出对应的分层辅导, 来落实分层教学的思想, 而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交的自我评价动态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如果技术支持再改进一下, 则教学反馈可以做得更加具体些 (比如, 学生只有在尝试任务完成后才能看见“提交”选项, 并进行“提交”) 。另外, “查看演示”中的辅导室屏幕轨迹录像, 这样会导致分层辅导不够灵活以及学生学习时间不够的弊端, 如果改用分步骤的图片操作示例, 效果可能还会好些。案例3通过超级链接和图解方法, 不但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概念框架 (而且概念框架可以根据学生特点逐步细化) , 较灵活地提供了分层辅导, 而且通过超级链接呈现的信息组织结构, 较好地对现实信息结构进行了还原, 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了真实的探究任务的情景。

三、结束语

任务分层 篇9

近年来, 各大高职院校纷纷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笔者所在的院校也不例外, 曾经尝试过多种方案, 其中比较成功的就是分层教学, 而分层教学中的亮点便是任务实践。因此, 本文主要以任务实践教学为切入点, 以本院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为例, 谈谈其在大学英语分层教学中的积极意义。

1 任务教学法和分层教学法的含义

1.1 任务教学法的含义

任务教学法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是建立在第二语言习得基础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上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语言教学模式, 是基于完成交际任务的一种语言教学方法, 因此任务教学是语言学习者在交际环境或模拟交际环境中获得语言习得的一种方法, 这一方法不同于传统英语教学PPP模式 (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 , 而是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为主要目标, 最大程度上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性, 将获取的语言知识通过各种任务的形式展现在各种交际或模拟交际的环境中, 以达到“做中学”的效果。

1.2 分层教学法的含义

分层教学法是在教学大纲的总体要求下, 教师根据学生在学科基础和学习能力上表现出来的差异, 将其分成不同的层次, 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有区别地进行教学, 同时也兼顾学生自身兴趣、愿望等因素选择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上课。分层教学是高职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改革, 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发挥教师的创造能力,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 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征

2.1 自暴自弃的心理

高职院校的学生, 英语基础相对薄弱, 尤其是理科生。他们来到大学课堂, 一下子少了中学课堂的紧张感与压迫感, 于是在课堂学习中, 常常以“本来英语就不好”或者“英语从来没有及格过”为借口, 主观上拒绝接受知识的输入:听力不入耳、口语不张嘴、阅读不动脑、写作不动笔, 再加上班级氛围的影响, 久而久之, 离自己原有的英语水平越来越远, 更不敢也不愿动笔动嘴, 一直自卑心渐强, 逐渐产生弃学情绪。

2.2 学未致用的心理

一些学生, 进校时有明确的考证目标, 他们错误地认为学英语就是为了在毕业时多一份证书来证明自己的英语能力。然而, 在课堂学习中, 他们却发现, 等级考试与书本学习距离相差甚远, 或者关联性都很低, 以致他们产生上课无用论的心理。另外, 还有一些学生认为上课学到书本的知识对今后影响不大, 也产生学未致用的心理, 这种心理的存在, 大大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为了鼓励学生更积极地学习英语, 体现学以致用的目标, 我院大胆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根据学生自身意愿和英语能力, 将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分层, 小部分同学分出原有班级, 按系部组成四级教学班, 主要目标是通过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 和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辅导, 最终通过四级考试。大部分同学留在原有班级, 实施任务实践教学, 通过10个任务的参与和学习, 进行过程性评价, 以完成一个学期的教学任务。

3 任务实践教学给分层教学带来的积极意义

我院实施任务实践教学已有两年多, 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 但在分层过后的教学中带来了很多积极意义。

3.1 创造真实或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

任务教学将具有真实生活的语言材料引入课堂, 任务要求与真实生活有一定的关联, 以便学习者能迅速产生兴趣, 应用到生活中。此时教师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充当的是示范者、组织者、指导者的角色。例如:在一个以shopping (购物) 为背景的任务中, 教师通过任务演示, 向学生提出完成该任务的要求, 明确达到的能知目标, 并布置任务。学生在规定的情境中准备并完成任务, 展示结果。在这个任务情境中, 学生可能会考虑到挑选物品、讨价还价、购物方式等情况。学生在这样真实的或者模拟真实的语境中, 进行交际活动, 让学生融入角色中去, 既有趣新颖, 又培养了学生语言能力、模仿能力和表演能力。分层过后的学生, 由于没有考试的压力, 更乐于参于到这样真实有趣的语言环境中来。

3.2 体现语言的交际性

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 有效的语言学习不是传授性的, 而是经历性的。在任务教学中, 贯穿整个任务学习、任务准备、任务完成过程的始终的是, 让学生运用目标语言进行交流, 体验学习的过程, 从而让学生在学会语言知识的同时学会语言运用, 体现了语言的交际性。分层后的学生, 由于少了相对优等生存在给予的压力, 他们更敢说敢做, 能大胆地进行交流。

3.3 注重协作学习

任务教学的基本形式是以小组或团队为单位参与任务的整个过程。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 为获得最大的个人、小组学习成果, 达到共同学习目标而协作互助。协作学习强调的是学习者的创造性、自主性和互动型, 在任务教学中, 将每个任务分解成若干子任务, 由小组成员分担各项子任务, 但由于各个子任务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因此组员之间又不是独立的, 而是需要共享资源、共同负责、共担荣辱、共同完成任务。同时, 协作学习不仅体现在课堂上, 而且还可以延伸到课外, 在课后任务准备或者参与第二课堂中, 小组成员可以通过网络或者面对面的方式相互交流, 谈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启发学生的思维。在这样一种相互依赖, 相互帮助的环境中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 共同进步。分层后的学生, 他们的学习不再仅仅只和自己有关, 他们的表现直接影响到小组的荣誉, 因此自己落后必定拖累全组, 自己进步也会带动全组共同努力。在这样的生死与共的观念影响下, 全组同学一定会一起努力。

3.4 学生参与度高

任务教学主要就是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参与任务的始终, 要求学生在任务中, 人人演角色、人人有任务、人人要展示, 尽量保证每个学生机会均等、任务相当。此外, 为了保证任务参演者与听众之间的互动, 要求双方必须向对方提问并回答, 这样就在最大程度上调动了足够多的参与者的积极性。分层后的学生, 由于大家水平相当, 目标相同, 参与的积极性更高了。

3.5 考核方式多样化, 评价体现公平公正

任务教学体现的是过程性评价, 一次任务结束就进行一次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任务参与度、任务质量、任务展示等。考核方式也根据不同的任务各不相同, 有小组汇报、短剧表演、影视配音、辩论、对话、演唱等。评价由师生共同完成, 并实时公布, 体现公平公正原则。分层后的学生, 他们接受的是完全不同于以往英语学习的考试模式, 他们有了新奇感和更多的期待, 评价实时公布也能让学生对自己有更清楚的认识和更明确的目标。

3.6 延伸出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

由于任务教学的具有语言交际性和环境真实性两大特征, 并且有其形式各异的考核方式, 由此可以延伸出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 比如短剧表演比赛、歌曲比赛、配音比赛、辩论赛、项目设计大赛等, 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也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从而激发学生更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分层后的学生在课堂中较高的参与度和成就感, 激发了他们课外学习英语的兴趣。

4 任务实践教学的改进措施

两年多的任务教学试行以来, 学生、教师、学校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大受益, 学生上课积极性更高、参与度更强、课堂效果更好了;教师由于各人魅力、教学方法、任务开展等各方面的差异, 导致处理每一项任务的方式方法会有不同, 教师之间就增加了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小型的教研活动频繁地出现在课间、饭后等休息时间;由于师生的共同努力和明显的课内外教学成果, 学校对大学英语的教学也更加重视, 得到了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

但是我们也看到在实际的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有待改正。

4.1 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和监控要有力度

很多时候, 学生需要在课前或者课后进行小组活动, 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监控, 高效便捷地记录动态的学习过程, 这是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4.2 分工要均衡, 合作要紧密

由于小组成员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个体差异, 因此在完成任务过程中, 难免会出现一些人做事, 一些人旁观的现象, 甚至有个别自暴自弃的学生会请人代做, 这样就不能很好地体现团队的协作精神。

4.3 学生的传统观念要改变

任务教学是近年来新兴的教学方法, 在应试下的中学, 应用比较少, 因此很多学生难以改变传统教学下形成的学习观念, 习惯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在学习中有时会感到无所适从, 或者遇到困难时心理承受力差。

4.4 教师要合理设计任务

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任务教学活动进行的过程, 因此设计合理的任务是保证任务教学法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教师在设计任务时, 首先要保证任务内容与生活实际相关, 这样学生才能更容易产生兴趣, 更容易理解语言的意义, 掌握语言技巧。此外, 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语言知识水平应该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课堂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原有语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完成任务巩固就只是, 掌握新知识,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一定要把握尺度, 在内容上贴近生活, 在语言水平层次上符合学生的水平, 这是任务教学法成功的前提条件。

5 结束语

任务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参与合作机会, 提高了学生语言交际的能力, 培养了英语思维习惯, 任务教学不仅促进了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 还促进了英语学科之间的渗透, 培养了学生思维、观察、创新、记忆和想象的能力。因此,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不断探索、努力创新、不能墨守成规, 裹足不前。要认识到, 只要是对学生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教学模式都是好的办法, 真正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功能。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行多年,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越来越深入到一线英语教学中, 任务实践教学模式就是实施这一理念的最佳方法, 但由于学生个体语言水平的差异, 任务实践教学难以在具有多层次水平的学生群体中实施, 因此分层教学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好办法。本文通过对某院校大学英语分层教学中采取的任务实践教学模式进行调研, 分析其所产生的积极意义, 从而更加肯定了任务实践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

关键词:任务实践教学,分层教学,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芸.浅谈任务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11) .

[2]刘红梅.任务教学课堂中提高英语交际环境和交际内容真实性的探索[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08 (3) .

[3]杨翠萍, 刘鸣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以任务教学为手段实施协作学习策略[J].外语界, 2005 (3) .

[4]王凤, 麻淑涛.分析和探索英语分层教学实践带给高职学生的弊端[J].教育研究, 2011 (5) .

上一篇:燃油税费下一篇:业务流程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