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婉语中的中西文化

2024-07-29

委婉语中的中西文化(通用3篇)

委婉语中的中西文化 篇1

世界上的语言上千种, 各种语言千差万别, 从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 东西方语言中共同使用了委婉语这一相同的修辞手法, 这是中英语言的相同点之一, 但在实际使用中, 也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

1 什么是委婉语

在英语中, 委婉语名叫euphemism。euphemism实际上是一个借词, 源于希腊语euphemismos。前缀eu-的英语意思为well, good, pleasant;-pheme-意为speech, language, 甚至可以解释为talk, say, speak等以‘说’有关的行为。所有euphemism实际英语意思为speak well或speak with good words or in a pleasant manner, pleasant speech, 中文意思是“讲好听的话”或“讨人喜欢的话”。

英汉词典对euphmism有详细的解释。《最新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 (第四版) 》 (Oxford Advanced Lea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 with Chinese Translation, 1989:516) 中给出的解释为: (example of the) use of pleasant, mild or indirect words or phrases in place of more accurate or direct ones婉言、婉转说法。福勒 (H.W.Fowler) 在《现代英语用法词典》中给委婉语下的定义是:采用一种温和的或模糊的或迂回说法的表达方式代替直率确切的、令人不快的实话。

汉语《辞海》对“婉转”的解释是:“修辞上的词格之一。不直言本意而用委屈含蓄的话来烘托暗示”。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希杰在他的《汉语修辞学》里讲得更清楚:“婉曲, 指的是不能或者不愿直截了当地说, 而闪烁其词, 转弯抹角, 迂回曲折, 用与本意相关或相近是话来代替”。

由此可以看出, 委婉是英汉语言中的一种修辞手法, 就其涵义而言, 汉语比英语更加宽泛和丰富。

2 委婉语出现的原因

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一定的社会原因和基础, 同样委婉语的出现也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结果, 是文明的象征。

2.1 敬畏神灵

人类文化的源头是神话, 希腊和罗马神话开创了西方的文明史。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 希腊人创造了象达摩克利斯之剑、潘多拉的魔盒等东西闻名的诸多传说和故事, 创造了12个主神:主管天界与人间的宙斯Zeus, 主管雷电云雨、五谷和女人的赫拉Hera, 主管智慧和战争的雅典娜Athena, 主管光明和死亡、青春、畜牧等的阿波罗Apollo等神祗, 希腊人赋予这些神具备人的形态和思想感情, 强调神力的无限和人的渺小, 认为神是不朽的, 主管着天、海和地上的一切。古代的人们敬畏神灵, 不敢直呼其名, 最典型的是对复仇三女神的称呼, 本为“Erinyes厄里倪厄斯”, 但祭祀时改用婉词“Eumenides欧墨尼得斯”, 意为friendly or kind即善良女神或仁慈女神 (蒋澄生, 2002:160-176) 。耶和华 (Jehovah) 是犹太教对上帝的称呼, 这是基督教的读法。据考证, 原读音应为“雅赫维” (近代西方写作Jahweh或Jahveh) 。犹太教禁止直呼“耶和华”这个名字, 而以希伯来文Adonai (主) 来代替 (蒋澄生, 2002:97) 。可以说, 神话中的委婉称谓语是委婉语的萌芽和开端, 中西方文化融会贯通。

2.2 社会等级制度的需要

相对于神话中的委婉语来说, 人类社会中的称谓委婉语更加复杂和丰富。中国封建社会具有数千年的历史, 对人的称谓中充满了明显的等级制度和委婉语色彩, 皇帝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 臣子和庶民见了他无不顶礼膜拜三呼万岁。所以万岁、皇上、天子、陛下等便成了对皇帝的尊称和委婉语, 类似的敬称委婉语还有主君、君、中下等。而皇帝本人则哀家、孤家、寡人或朕等谦称自己, 官员们则以在下、下官、卑职、微臣、小人、老仆等自称, 普通百姓则以小民、草民、奴婢、妾人等自称。 (胡文仲, 2007:31) 。再譬如人们对“死”的不同描述, 在《礼记-曲礼》中就有这样的记录:“天子死曰崩, 诸侯死曰薨, 大夫死曰卒, 士死曰不禄, 庶人死曰死” (闫传海, 2008:210) 。

英语中同样存在称谓方面的等级制度, 只是相对汉语委婉称谓语而言, 比较简单。Majesty是对国王或王后的尊称, 面称则用Your Majesty, 间接称呼时则为His/Her Majesty;Excellency是对大使、总督、主教等的尊称, 直接或间接称呼时分别为Your Majesty、His/Her Majesty;Honourable是对伯爵以下的贵族子女、高等法院法官等高级官员和下院议员的尊称, 实际上是Mister的替代委婉词。Lord一词本意是a man who rules the people即统治人民的人, 在英国几乎所有男性贵族统治者的头衔都冠以Lord字样, 如lord the King, the Lords, Lord Mayer of London, 等。 (何善芬, 2012:365-366)

2.3 禁忌语的存在

交往时人们需要讲话, 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但有些敏感的事情或问题不宜提及或直说, 这就是禁忌。但人们总得面对事实和做事情, 不得不采取迂回或委婉的表达方式阐述自己的想法、意愿, 这就是委婉语, 它因禁忌语而存在。 (骆世平, 2007:209) 委婉语的产生是因为人们不愿直接说起那些会使人感到不悦、尴尬、厌恶或恐惧的事或物, 但又不能不说, 因而采用比喻、借代、迂回等等表达手法。

3 委婉语的构成方式。

就像世间万事万物一样, 语言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委婉语也不例外。虽然它很复杂, 但也可以找到一些规律,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何善芬 (2012:377-382) 在其所著的《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中, 系统介绍了委婉语的以下几种构成方法

3.1 英语委婉的构成方法

构成英语委婉语的方法很多。一般来说, 英语课采用构词、语音、拼写、词汇、比喻、语意转换等手段。

1) 合成法Blending:合成法是将俩个或俩个以上的单词合并成一个词。例如goes under夜壶, 读作gezunda。

2) 首字母结合法Initialism:由首字母组合而成的委婉语是将禁忌语或不逊语3的第一个字母拼合而成的, 譬如:大便BM——bowl movement;请拉上裤子的拉链X.Y.Z.——Examine your zipper。

3) 曲读法:曲读法是为避讳而刻意歪曲禁忌语的发音。如:gad, gosh, good (God) 上帝;bluggy/blurry (bloody) 该死的。

4) 借词法Borrowing:借词是指用外来词代替本族语中人们认为粗俗的词语, 英语中不少禁忌语的委婉词是从拉丁语和法语借来的。如:enceinte和derrier都是从法语借来的, 分别代替英语中的pregnant和arse;而urination和copulation是借自拉丁语, 分别代替英语中的piss和fuck;cemetery借自希腊语, 代替graveyard。

5) 语意扬升法:它包括用一些比较温和、刺激性较少的词语代替粗俗难听的禁忌语以求避讳和文雅, 也包括用更美好动听的词语动听中性词以迎合他人的自尊和虚荣心里。如:fat——plump;ugly——plain/homely。

3.2 汉语委婉语构成法

汉字是表意的象形文字, 而不是拼音文字, 所以委婉语的构成方法与英语有所不同, 但汉语所采用的方法与英语基本相似, 主要有语意扬升、迂回、比喻、转换、宽泛模糊等方法。譬如语意转换法, 意中人——恋人;老相好——老情人。宽泛模糊中有大脑病——精神病;个人问题——婚姻;那东西、那事可以代替任何禁忌词。

4 委婉语的类型及文化内涵。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文化背景, 而不同的文化背景又产生不同的委婉表达方式, 中英委婉语大概包括以下几个类型, 使用十分广泛。

4.1 关于死亡die的委婉语

不管是西方人还是东方人, 人人都忌言死亡, 因此, 英汉语言中就出现了大量有关死亡的委婉语, 关于死亡的委婉表述是委婉语中最丰富的文化, 形式多样, 各有异同。

在英语中, 常见的有关死亡委婉语的表的形式如下:pass away/out/over (去世) , 其它的还有:to go to a better world (到极乐世界去) ;to go to another world (到另一个世界去了) ;to go to heaven (到天堂去了) ;to depart (故去) ;to be gone (走了、没了) ;to pay one’s debt to nature (向大自然还债了) ;to breathe one’s last (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Troubles be over (罪受完了) 等等, (胡文中、杜学增, 2007:250-251) 。由于宗教广泛介入西方社会生活, 以《圣经》为代表的宗教经典已经构成西方文明发展的基石, 因此, 在表达死亡的委婉语时有相当部分与宗教有关, 例如:to be asleep in the arms of God (安睡在上帝的怀抱中) ;to be asleep in Jesus (与耶稣同在) ;to be at peace (安息了) ;to be in Abraham’s bosom (在亚伯拉罕的怀中安然入睡) ;to be taken to paradise (被带进天堂) ;to meet one’s maker (去见造物主) ;to join the angels (加入天使行列) ;with God (与上帝同在) 等 (闫传海、张梅娟, 2008:212) 。但是也有一些随意的说法, 如:be done for (完蛋) ;kick the bucket (翘辫子) 。

汉语语言十分丰富, 在表述死亡的委婉语中比英语丰富得多, 该文可略见一斑, 常见的有:病逝, 永逝, 长逝, 仙逝, 逝世, 去世, 辞世, 谢世, 归天, 上天, 走了, 去了, 没了, 过去了等等。用不同的委婉语表示不同领域或行业的人的死亡:如用于宗教范围的词语有羽化、仙逝、仙游、升天、转世、物化等;用于革命者范围的词有壮烈牺牲、英勇就义、献身、为国捐躯、舍生取义、光荣了、长眠、殉职、流尽最后一滴血等;用于名人或要人的死亡的表述有逝世, 去见马克思了, 与世长辞, 永垂不朽, 告别了世界等等, 死亡的表述在古代就有了等级制度, 皇帝、丞相、官吏、贫民、奴隶等的死有不同的称谓, 在上文委婉语的产生中已有论述, 这里不再重述。

从中英对死亡的委婉语的表述可以看出, 汉语具有相当完善和成熟的等级制度, 而英语文化在这方面表现得较为平等, 就像格言Popes, kings, beggars, and thieves alike must die说的一样, 黄泉路上无贵贱, 教皇、国王、乞丐与小偷都难逃一死。

4.2 关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委婉语

一个国家或社会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 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难题, 但又不能回避, 总得提及或处理, 这样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也出现了委婉语。

美国人自称他们没有poor people (穷人) , 而只有low-income group (低收入阶层) 或他和the negative saver (存款负增长的人) ;人们不承认有depression (经济萧条) , 而只承认有recession (经济不景气) , 把失业unemployed叫做involuntarily leisured非自愿空闲或between two jobs.其它还有用industrial action代替strike;用disturbance (滋扰) 代替riot (暴乱) ;用air action代替bomb;用police action代替invasion;用collateral damage (附带损失) 代替对civilian casualty (贫民伤亡) ;friendly fire (指自己人或友军之间的) 误伤, 另外, 搜集情报 (intelligence gathering) 代替窃听, capital punishment代替死刑death, correctional center/facility指代prison监狱, transfer of population人口移动代替流离失所。英国人在18世纪移民澳洲时, 就用assignee (指派的仆人) 来代替convict (囚犯) ;用government men (受政府控制的人) 来代替exiles (被流放者) 。其它还有用black/colored person代替nigger/Negro;用less developed nations表述发展中国家。

汉语中同样存在这方面的语言, 中国人把失业人员说成未就业人员、待业人员、下岗工人;把穷人说成社会有困难者;把贫富差距说成分配不公;把腐败官员说成滥用职权、搞不正之风, 这样回避了某些尖锐的问题, 掩盖或缩小了一些问题, 满足了部分人们是心理, 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相比较而言, 由于汉民族是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不喜欢战争, 因此, 军事方面的委婉语较少, 甚至没有。

4.3 关于职业、工作方面的委婉语

在东西方的社会中, 所从事的职业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地位, 一个体面的工作会受到人们的相当尊重, 相反则会受到歧视, 这种现象在讲英语的国家出现, 在讲汉语的中国同样有这种现象, 因此在东西方就出现了有关职业方面的委婉语:殡仪工改称殡仪顾问 (funeral counselor) ;屠夫 (slaughter) 改称肉类技术员 (meat technology) ;剃头barber改称理发艺术家 (tonsorial artist) ;其它的还有:用shoe rebuilder指代cobbler (补鞋匠) ;tree surgeon (树的外科医生) 指代tree trimmer (修剪树木工) ;grief therapist (悲伤治疗家) 指代funeral undertaker (殡仪承办者) ;sanitary engineer (卫生工程师) 指代garbage collector (垃圾收集管工) ;footwear maintenance engineer (靴袜维护工程师) 指代boot black;landscape artechitect (园艺师) 指代了gardener (花匠) 。

4.4 关于教育界方面的委婉语

教育和教学是一门艺术, 其体现在教师使用的语言艺术中, 即所使用的委婉语中。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个性差异明显, 评价学生通常用积极的词语代替消极的词语:谈到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用below average student) 时, 可以说:She/He is working at her/his own level (她/他在根据自己的水平学习) ;用underachiever (未能充分发挥潜力的学生) 代替stupid/lazy student (笨/懒学生) ;用depend on others to do one’s homework (靠别人做作业) 代替cheat in class (课堂上作弊) ;用have a tendency to stretch the truth (有夸大事实的倾向) 代替lie (撒谎) ;用take other people’s things without permission (未经许可而拿别人的东西) 代替steal (偷东西) (邓炎昌, 刘润清P.212.) 。

4.5 其它用语

有关排泄和性关系的委婉语。上厕所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 但象聚会、会议、宴会或有异性在场时, 不宜直截了当地说“要小便”、“要上厕所”之类的话, 否则就显得不礼貌和粗鲁, 因此, 应, 英美人就用了一些间接的词语表示, 如pay a call, spend a penny, make water, answer a call of nature, have to retire for a moment, want to make oneself comfortable, powder one’s nose (指妇女上厕所) , 汉民族也有类似的说法, 如“解手”、“方便”、“出去一下”、“上洗手间”等, 出于同一原因, 英语里的“厕所”就有了多种表达法:the smallest room, comfort station, rest room, public convenience, powder room (女厕所) 等 (骆世平P.212) 。

西方从文艺复兴以后, 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人们不再谈“性”色变, 近几年还出现了不少国内外性学专家, 举办了多期“性博会”。在生活中讲英语的人用to have sex或to make love, go to bed代替了to have sexual intercourse。与此相比, 汉语中表示性行为的委婉语要比英语多。一般的表达法有房事、行房、同居、同房、同床、云雨;非法性行为一般被称为作风不正、不正当关系。爱和性欲通常被称为春心、春情、怀春、春意、思春等。与爱或性有关的词还有春画、春楼、青楼、打情骂笑、寻花问柳、沾花惹草等。

有关长相方面的委婉语。人们认为ugly (丑的) , fat (胖的、肥的) , skinny (皮包骨头的、瘦的) , crippled (瘸的) , deaf (聋的) 。这些表达方式过于刻薄, 所以就有了plain-looking相貌平平, heavy重的, slender (苗条的) , physically handicapped (身体上有障碍的) 或disabled (残疾的) , hard of hearing (听觉不便的) 。这些说法不直接表明事实, 但反而还说清了真相, 不伤面子, 这就是委婉语。

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委婉语是语言的精髓之一, 其所含文化内涵十分丰富, 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认真学习。

参考文献

[1]韩新民, 王成林.语言与文化[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9.

[2]闫传海, 张梅娟.英汉词汇文化对比研究[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

[3]胡文仲, 杜学增.中英 (英语国家) 文化习俗比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4]彭庆华.英语习语研究:语用学视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5]邓炎昌, 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6]骆世平.英语习语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7]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

[8]蒋澄生, 廖定中.英语学习背景知识精粹[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委婉语中的中西文化 篇2

习语中的民族文化心理

习语是民族文化的沉淀和结晶,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各民族的文化心理,它反映在民族成员的伦理观、宗教观等各个方面.由于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在习语翻译时应克服定势思维倾向,应持文化相对论的态度.对习语中民族文化心理的`认知就是要对文化差异认可和认同,实现跨文化的“超越”.

作 者:管振彬 GUAN Zhen-bin 作者单位:黄石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黄石,435003刊 名: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28(1)分类号:H313关键词:习语 民族文化心理 定势

俄汉委婉语中的民族文化涵义 篇3

一、“宗教等级”委婉语中的俄汉民族文化涵义

委婉语起源于“Taboo” (即塔布) 一词, 意为“禁忌”。在远古的时代, 人们认为语言和事物是一种等同的关系, 语言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 甚至有时会给人们带来灾难, 语言被赋予了一种超自然的神力, 带有神秘的宗教色彩。而作为语言一部分的委婉语也就与宗教信仰密不可分。

俄罗斯是一个信奉宗教的民族, 他们主要信仰东正教 (基督教的一个分支) 。公元988年, 基辅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当政时期接受罗斯受洗。1000年之后的1988年苏联在庆祝这一伟大节日时提出了“俄罗斯与东正教———共同的历史, 共同的母亲”的口号。东正教一直深刻影响俄罗斯的方方面面, 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甚至是人民生活。因此, 委婉语这一语言文化也深受东正教的影响。比如, 教徒是不能直呼上帝的名字的, “бог” (上帝) 是“богатство” (财富、资源) 的词根, 意思是“财富的源泉”, 这是教徒们万不敢触及的。为了回避直呼上帝的名字, 他们称上帝为“всемогущий” (全能主, 万能主) , “всевышний” (至尊) 。上帝因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而将其变为魔鬼的化身并把他们逐出伊甸园, 人们将魔鬼 (чёрт) 称作“злой” (可恶的) 、“нечистая сила” (不洁之力) 。

而在中国, 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宗教信仰, 因此中国人对鬼、神的称呼并不避讳, 直呼其名。对中国委婉语影响最大的因素还是等级因素。我国封建社会历史悠久, 在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封建等级观念深入人心。封建观念讲究的是男尊女卑, 富贵贫贱, 长幼有序等, 凡事皆有定律, 任何人不能跨越。“父为子纲”要求要回避父辈的名字, 不能直呼其名;而“君为臣纲”要求不能起皇家的名字, 否则将会引来杀身之祸。

而对于地处西方的俄罗斯来说, 社会思想比较开放。晚辈为了纪念长辈可以取和长辈同样的名字, 也可以直呼其名;在学校学生们也可以直呼老师的名字, 而不是像在中国叫某老师。

二、“政治经济生活”委婉语中的俄汉民族文化涵义

委婉语体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 在政治和经济纠纷中, 俄语不断地出现新的委婉语, 将政治经济的敏感词汇修饰地柔和而显朦胧。有时, 一些大国的外交官为了维护本国形象, 在发言中用一些含糊的词语来缓和他们想要侵略的本意。例如:“перебить” (打死) 和“уничтожить” (消灭) 两次听上去很刺耳, 很残酷, 所以, 他们就会用“нейтрализовать” (镇压) “обезвредить” (不造成危害) 两词来代替。而在汉语中此类委婉语的表达是比较少的, 因为中国的政局较稳定, 与其他国家一直保持着睦邻友好的关系, 我国坚持和平与发展原则, 绝不会侵略他国。

三、“社会职业”委婉语中的俄汉民族文化涵义

职业委婉语指的是“对社会地位相对低下的职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美称”。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促使社会分工不断增大, 一些靠脑力的工作者通常收入或是地位都高于靠体力的工作者, 这使得体力工作者会承受到巨大的精神压力。人们为了避免“卑微”工作给其工作人员带来精神上的压力, 通常会给这些传统意义上不怎么体面的工作起一些美化的名称, 这些名称虽然不能从本质上改变工作者的生活, 却能让其感受到应有的体面和尊重, 也缓和了因职业歧视而给人际交往带来的压力。

俄语中, 这类社会职业委婉语非常丰富, 例如:“чистильщик” (清洁工) 被美称为“косметик города” (城市美容师) , “няня”本就是“佣人”的婉称, 而现在有了“домоводство” (家政工作人员) 的美称。在汉语中, 也有许多类似的词语:比如将“工人”称作“蓝领”;把“伙夫, 大师傅”美称为“厨师”;又将进城打工的青年农民叫做“打工仔、打工妹”等。

四、“死亡”委婉语中的俄汉民族文化涵义

死亡, 是人一生中最难以接受的现实, 但是每个人都无法逃避这一自然规律。对于死亡的恐惧和神秘, 这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永恒的感觉, 它使人不愿直言, 更不愿面对。当人们谈及这一话题时, 为显得不那么尴尬, 便产生了死亡委婉语。

在古代中国, 表达死亡的词语有很多, 因为受到封建等级观念的束缚, 对于死亡的表达也不尽相同。古代皇帝的死亡叫“驾崩、归天”;皇子皇妃的死亡是“薨”;僧尼是“圆寂、涅槃”, 而庶人之死被曰“死”。在现代社会中, 没有了尊卑等级之分, 人的死通常为“去世、逝世、长眠”等。

俄语中也有很多表示死 (умереть) 的委婉语, 也不会直接说“死”, 而用另一些词语代替。如: (去极乐世界) , (去见上帝) , (寿终正寝) , (长眠) , (到另一个世界去了) 等。用这些委婉语来代替“死”字, 不仅仅是避免“死亡”这个可怕的字眼, 也表达了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 这已成为一种社会习惯。

五、“疾病”委婉语中的俄汉民族文化涵义

这里所说的“病“不仅包括疾病, 也包括伤残、人体缺陷等。按照人们的普遍心理, 为了减轻或避免对病者的刺激, 也为了表达说话者的同情, 人们在言及伤、病、残时一般都惯用委婉说法。比如, 人们常用“失明、失目”代替“瞎”, 用“失音”代替“哑”, 用“耳背、失聪”代替“聋”。此外, 还有一些病名的委婉叫法, 如:罗汉病 (血吸虫病) 、青春痘 (痤疮) 、弱智 (痴呆) 、半身不遂 (瘫痪) 等。

俄罗斯人非常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如果生病了, 也尽量会把自己的病跟别人说轻些, 因此在谈及病症时会用到一些委婉语。比如, 俄罗斯人在生病时会说, 而不说“болеть”;他们把弱智称作“медлительный ум”。除此之外, 一些病症也有固定的说法, 例如:把天花病称为“матушка”, 梅毒称为“генерал”等。

六、“相貌”委婉语中的俄汉民族文化涵义

在社会日趋发展的今天, 人们除了要拥有良好的学识、过人的技能, 也需要一个整洁的相貌。因此, 整容、减肥成为了一种新的时尚。汉语中, 肥胖会改称作“丰腴, 丰满, 发福”等, 而不会直接说肥胖, 那样会给受话者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在俄语中, “полный”也被“толстый”代替。对于长相平平的人来说, 汉语中一般不会用“丑”来形容, “五官端正、相貌平平”是首选。而在俄语中也有类似的委婉表达, 比如“нормальный、некрасивый”等, 不会用“урод”来形容。

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习俗、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俄汉委婉语有共通之处, 它就如同一面铜镜, 时时向人们展示着语言内在的微妙之处。更多的则表现出显著的民族特征, 委婉语在中俄人民的交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比研究俄汉委婉语, 可以深刻地了解到两国民族文化的异同, 不仅有助于人们提高语言素养, 在交际时准确理解语意, 更重要的是对中俄两国的跨文化交际有着积极的、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摘要:在日常交际活动中, 人们都希望能够顺利愉快地完成交际任务, 使双方达成共同的交际目的, 这就需要在谈话的过程中用一种比较合理的表达方式, 这种表达方式不仅能够表达出说者的意图, 而且也能使听者欣然接受, 这就是委婉语的使用, 它充当着语言的“润滑剂”。当前国内外的学者对委婉语的研究有着广泛的关注, 但是主要是从语言学角度进行研究, 本文试图从语言文化学角度来阐述俄汉委婉语在具体情况下的对比, 从而揭示俄汉两民族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委婉语,对比,文化

参考文献

[1]罗钱军.英汉职业委婉语探析[J].洛阳师范学院报, 2005 (1) .

[2]陈磊.俄汉委婉语的异同[J].俄语学习, 2000 (4) .

[3]陈洁.俄汉语言对比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上一篇:医疗设备使用安全下一篇:学校少先队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