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与委婉语翻译

2024-09-30

语境与委婉语翻译(共7篇)

语境与委婉语翻译 篇1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进一步发展,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在世界人们的社会生活与经济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英语委婉语作为英语中的较为常见的语言现象,在此过程中也有着越来越多的表现与使用。英语委婉语作为英语中的一种修辞手法,经过长久以来的发展,其词汇容量更加庞大,应用更加丰富,形式也趋于多样化,涉及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西方文化的体现,在非英语国家中,英语委婉语给人们学习交流造成了相当大的困难,基于此,本文旨在让人们更好的了解和使用英语委婉语,并且能对其更好的翻译,从而促进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水平。

一、英语委婉语的含义与起源

英语委婉语最初的含义就是指好听的话,在古希腊时代,人们在祭祀的时候都要说比较吉利的话语,这就是委婉语的最初源头。后来,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国家普遍受到古希腊文化深远的影响,委婉语开始风靡欧美国家。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委婉语的使用到达了顶峰时期。

委婉语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了实现心目中的理想效果而创造使用的一种表达形式,指的是借助词汇、语法等修辞来实现文雅、委婉的目标,代替了原本露骨、粗鄙的说法,从而避免沟通中可能出现的尴尬、厌恶等情况,委婉语能够让人们很轻松得体的说出原本难以启齿的话语,委婉语的使用极大的降低了语言沟通中的刺激性和敏感性,达到了一种缓冲美化的作用。因此,一般令人愉悦的或者礼貌的说法都可以归类到委婉语中,使用委婉语能够表现说话的人自身的语言艺术,因委婉动听而让语言受众更加愉快,从而更容易接受说话者。

二、英语委婉语的使用

英语在实际生活中有着数量极多的委婉语,这些词汇的存在促进了英语的发展,也丰富了英语词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难免会涉及较为忌讳的人或者事物,但一般情况下又难以避免,而委婉语的存在则很好的化解了此种情况,因此得到了人们的广泛使用。

到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如今,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深入,英语的使用更加的普遍,因而英语委婉语的使用也更为广泛。例如,无论在世界哪一个国家,其人们都是普遍比较忌讳死亡,汉语中由于对于死亡的机会,常用的表达有“逝世”、“归天”等等,英语也不例外。在许多的社会交往场合下,人们忌讳涉及到死亡这个字眼,因此在葬礼中,常会采用委婉语来表现对亡者的怀念与哀思,表达对亡者亲属的安慰,在英语中,用来表达死亡的委婉语很多,例如:go(He is gone),depart from the world for ever,be with God,etc.不仅如此,在文学上,作家们对于死亡的描述中也会使用到委婉语,例如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表达死亡时,就采用了shuffle off this mortal coil(拜托尘世的纷纷扰扰,也就是死亡),be gone the undiscovered country(去到未知的国家)。再如世界各国人们对于“老”也经常运用委婉语进行表达,不管哪个国家,都对年轻有着难以磨灭的渴望,对于“老”则是较为忌讳。在非英语使用国家中,人们经常因为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而使用“old man”一词,但在英美国家中,人们则时常避免这样使用,由于他们一般认为社会是老人的坟墓,因此对于“old”一词,经常表现出难以接受的感觉,因此便诞生了用于形容老年人的委婉语。在英语国家,一般会使用seasoned men(经验丰富的人)、senior citizens(年长的公民)、the longer living(生活经历很长的人)等来委婉的表达老年人的含义。在美国,养老院一词用home for the adults来表达,而退休村则使用adult community来表示。而对于妇女,则更加讨厌old这个词,甚至对middle-aged这种表达中年的词也比较反感,因此在美国人们提到时,常会使用of certain age(达到某一年龄)来模糊的形容,以免引起对方的反感。

三、英语委婉语的翻译

委婉语的使用使得非英语国家在翻译中存在一定的障碍,通过对英语委婉语的研究可以发现,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还是一种文化现象。而翻译的目标则是在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构架交流的桥梁,因此对于英语委婉语的翻译就需要将其蕴含的西方文化呈献给受众或者读者,让受众能够明白其委婉语背后的内涵,从而了解说话者的目的。

直译指的是在翻译的时候一方面根据原文内容,另一方面需要兼顾原文所附带使用的比喻等修辞手法。由于汉语中也存在大量的委婉语,与英语委婉语的使用有着共通的地方,因此可以采用直译的方式。例如:The old man lay taking his rest after a life of bitter hardship.可以将其翻译为“这位老人含辛茹苦辛苦了一生,现在他可以安息了。”英语中的“take one’s rest”就是委婉语,其实指的就是“die”死亡的意思,而翻译的“安息”在汉语中也同样是委婉语,同样是指死亡,这就将英语委婉语翻译成为汉语委婉语,这样一来,人们便能够很轻易的理解原文含义。再如:After three days in Japan,the spinal column becomes extraordinarily flexible。这句直译出来应当是“在日本待三天之后,脊梁骨变得特别的灵活”。这种翻译明显是直译法,而读者看过之后显然极为迷糊,不清楚这句话的含义:为什么在日本待了三天脊梁骨会很灵活的?但若是能够联想到日本人经常鞠躬的习惯,就能够明白含义了,这就是使用了委婉语,暗中指出日本人习惯鞠躬的礼仪很频繁。

除了直译之外,还可以采用意译进行翻译,由于历史文化的差异,有时难免出现汉语中没有与英语对应的委婉语说法,这就需要意译来翻译。例如:That hooligan liked ripping off when he could.可以将其采用意译的方式翻译为“那个阿飞喜欢偷窃,一有机会就动手。”原文中的rip off本意为撕开,这里作为委婉语来表达偷窃,翻译中若是直译,难免让人云里雾里,因而将其意译,翻译为偷窃,便一目了然。

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极大的差异,而汉语和英语在语言特征中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在翻译英语中的委婉语时会经常碰到困难,让人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或者失去了原本文字的风格特点,导致失去了修辞效果。因此在对委婉语的翻译中,并没有完全一定的翻译方法,这需要翻译工作者深入了解中西方语言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来进行翻译工作,例如加注法、补充说明法、解释法等,灵活处理。例如:Harry used an Anglo-Saxon word。这句可翻译为:哈利使用了脏字(Anglo-Saxon是委婉语,英语中的粗话源于古英语。Anglo-Saxon含义有两个,一是公元前600年生活在英格兰的一个民族,二是这个民族使用的语言,也就是盎格鲁-撒克逊人(语),若是翻译人员在翻译时不加括号里的注解,而是直接翻译作“脏字”,人们就很难理解含义,但加上了注解,人们就能够明白缘由。

四、结语

英语委婉语在西方有着极为广泛的使用,这就需要翻译工作者要精通两种语言,并且深入了解两种不同的文化,从而来运用自如的翻译英语中所使用的委婉语,以此来促进东西方人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参考文献

[1]杨鹏飞.浅谈英语委婉语的翻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02:58-63.

[2]段农乾.关于英语委婉翻译的几点思考[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02:274.

[3]孙媛.广告英语中委婉语的翻译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S1:23-25.

英语委婉语的翻译 篇2

一、委婉语的定义分析

英国通行的《大英百科全书》对委婉语进行了科学界定, 委婉语更多的是不明说, 明确语言表达却能使人感到愉快, 容易接受的语言。基于这样的定义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但是却是英语委婉语的本质特征, 是其区别于其他语言的主要特点。英语委婉语起源于希腊语, 希腊人跟大多数的民族与祖先一样, 出于对大自然的力量的敬畏与迷惑, 在这种敬畏与模糊中, 往往要举行一定的祭祀仪式, 在祭祀这一不容亵渎的庄严事件中, 需要说吉利话, 表示对自然的憧憬与敬畏, 这种吉利话就是委婉语, 委婉语也就因此应运而生。随着希腊文化的不断传播, 委婉语在主要的欧美国家得到广泛使用。使用范围上也不断扩大, 从最初的宗教祭祀专用到日常生活用语。英语委婉语的常用方法分析

二、英语委婉语的重要性

委婉语主要有三大方面的作用, 首先在祭祀、悼亡等场合中其具有一定的回避作用, 对于一些需要避讳的说法采用委婉语可以进行有效的表达, 而不破坏特定场合的气氛。其次是礼貌作用。在正常交往的过程中, 使用委婉语可以帮助我们会处理人际关系, 在和谐的氛围中交谈, 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正面冲突。最后委婉语可以起到掩饰作用, 在商业场合与政治交流中该作用最为明显。对于一些不便于直接表达的政治含义借助委婉语可以模糊表达出, 而使政界人员心知肚明, 保护相关机密。

三、英语委婉语翻译

在对英语委婉语翻译深入研究的过程中, 通过总结大量的翻译实例, 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就目前来说, 英语委婉语的翻译中常使用四种方式。

(一) 英语委婉语翻译方式之一——直译法

直译法按照字面意思来说就是直接翻译, 按照语言原有的意义直接传递出来。具体来说在语言使用允许的范围内将原文的语言形式进行直接呈现, 呈现的语言结构包括语言多个因素, 涉及到句子成分、语言排列顺序、语句的标点符号和文化内涵, 采用直译法进行委婉语的翻译要求忠实于语言文字, 切忌随便增添情感色彩与附加语言。例如: (1) to be no more没了, 不在了, 直译法要求在进行委婉语的翻译时直接按照词语的意思进行表达, 指在译文中直接借用原文词语。下面这个例子对直译法作了最清晰的解读。eating for two。Eating是吃的意思, 我们正常翻译为吃, for作为一个连接词, 没有实际的意义, two是“二”的意思, 在这里可以翻译为两个人的意思。将整个句子联系起来进行翻译, 就是吃两个人的饭。英语的委婉语表达中, “吃双份饭”就是“怀孕”, 我们在这里不翻译成“吃双份饭”, 而是直接翻译成“怀孕”了, 其表达上个更加含蓄, 含蓄的前提下也表达出了基本的意思。

(二) 英语委婉语的翻译方式之一——意译法

在英语委婉语的翻译中我们也常用到意译法。这也是英语委婉语翻译中的基本方法。英语与汉语基于不同的文化传统与历史发展环境, 其在内容与形式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在翻译的过程中原有的语言文化形式很难被完全翻译出来。无法实现委婉语与委婉语之间的对接, 面对这种情况, 采用音译是不错的尝试。例如:An old white pimp named Tony Roland who was known to handle the best-looking working girlsin New York.最佳汉语译文是这个名叫托尼罗兰的白人老鸨母, 掌握着全纽约所有漂亮小姐的信息。在这句话中, “working girls”是一个比较容易产生歧义的词组, 本意上是指从事劳动的女性, 在这里是委婉的表达, 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就应该结合上下文的意思将其本义翻译出来, “working girls”在这里是从事肉体交易的女子, 在中文里是烟火女子的意思。原话在这里引用称他们为劳动一族, 表面上是说他们也从事劳动, 但是含有讽刺的成分。如果在翻译时不稍加注意, 很容易将其理解为本来意义, 造成句子的误译。意译法适合源语在目标语言中国没有准确的对应词, 而采用直译的方法又无法将其意义表达出来的情况。在进行翻译时要注意字里行间的词义内涵, 准确表达原文的实际意义。

(三) 英语委婉语的翻译方式之一——移植法

移植法是在翻译时直接进行词语的移植。有直接移植与音译两种形式, 直接移植就是将原文中的词语原封不动地挪用, 在科技翻译与新闻媒体中使用广泛。常见的SARS (非典型性肺炎) , VD (性病) 。音译法是移植法的另一种形式, 用一种语言文字读出另一种语言的发音。在科技与商标表达中比较常见, own goal (乌龙球) 、Dink (丁克) 。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英语委婉语翻译的定义、重要性及常用翻译方式进行了分析, 为今后英语委婉语翻译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学习基本的委婉语翻译方式可以更好的学习英语, 在学好英语的基础上更好地促进中英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陈良.论英语委婉语的构成和翻译[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 03:101-104.

[2]王春娜.英语委婉语翻译探析[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2, 04:45-47.

略谈英语委婉语及其翻译 篇3

一、委婉语的定义和起源

英语委婉语 (Euphemism) 一词源于希腊法euphemismos, 意即good speech (好话) , 古希腊人跟其他任何民族的祖先一样对大自然感到迷惑不解甚至是敬畏崇拜, 他们在祭祀时都要讲吉利话, 即使用委婉语, 这是委婉语产生的直接原因。后来, 古希腊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影响着世界各国, 尤其是欧美国家, 因此, 委婉语在欧美等地得到广泛的发展。

作为一种修辞语, 委婉语指的是以一种比较文雅、悦耳或温婉的言词来代替精野、刺耳或直露的说法。它能借助语言、语法、词汇及其他修辞手段, 得体地表达生活中那些使人尴尬、惹人不快、招人厌恶或令人恐怖的事物, 在语言表达上降低刺激性和敏感性, 从而起到一种缓冲或美化作用。

二、委婉语的分类及其功能

委婉语根据其所表达的事物或内容可以分为传统委婉语和文体委婉语。

1. 传统委婉语 (Traditional Euphemism) 。

传统委婉语与禁忌语紧密相连, 它们表达的是同一事物, 但表达方式不同。传统委婉语是指用比喻、借代、迂回、缩略等语言表达手法表达一些令人难堪, 不快甚至厌恶的恐惧之事, 使语言含蓄。事实上就是用一种间接的言语取代生硬、刺耳、粗俗、无礼的话语, 以避免令人不快或不便明说的禁忌法。如“灭亡”一词在英语中有140余条委婉语表达方法:go west, be asleep in the Arms of God, breathe one's last, pass away等。

2. 文体委婉法 (stylistic Euphemism) 。

文体委婉语实际上是一种恭维、溢美之词, 跟禁忌语没有关系。其常用于官方语言和其他正式文件, 主要是用夸张手法, 表达那些虽然不是禁忌语但容易引起不快的事物或话题, 使其听上去或读起来温和文雅, 所代表的事物更体面, 更重要, 如机关、行业、职业的美称或雅称, 以及一些正文政治法律用语等。

1) an underdeveloped nation

低度发达国家, 指“贫穷落后之国”

2) substandard housing

欠标准住房指的是条件恶劣的贫民窟。

3) In the war, long called a“police action”, the United Na-tions suffered casualties totaling about 7400 killed, 250000wounded, and 8300 missing and captured.

在这场长期被称为“警察行动”的战争中, 联合国部队约有7 400人阵亡, 250 000人受伤, 83 000人失踪和被俘。

the war指“朝鲜战争”, 本是打着联合国旗号是出兵入信, 却粉饰为“警察行动”, 真是一个绝妙讽刺。

三、委婉语的使用范围:

1. 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方面。

在西方社会中, 报刊、电视、电台所使用的委婉语常常有政治色彩, 以美化其社会、掩盖其本质。如, 把用来处死犯人的电椅 (electric chair) 称为hot seat, 精神病院 (mental asylum) 徐mental health center, 经济衰退 (economic decline) 称作slowdown, 效益不佳 (bad benefit) 称为adjustment downward等等。

他们能生产出一流的卫生纸。

在一些西方国家出现了经济危机。

2. 社会日常生活。

英语中有很多委婉语跟社会日常生活有关, 涉及到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等各方面, 如在美国将“穷人” (the poor people) 婉转地说成the disadvantaged (有困难的人) , The low-income group (低收入者) 。用pass ones prime (已过壮年) feel one's age (感觉上年纪) , sunset gears (日落之年) 等表示“衰老”。

例如, 1) He worked and worked until he breathed his last

译文:他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译文:恐怕她扮演不了那个角色———她有些发福。

3. 社会职业。

西方社会的职业有人为贵贱之分, 有些不受人欢迎的职业, 尤其是卑微职业者常借折绕手段美化其职位, 进而提高其社会地位。如称“补鞋匠”称为shoetrician (鞋靴专家) , 垃圾清扫工称为Garbologist (垃圾学专家) , 家庭妇女称为Domestic engineer (家庭工程师) , “园丁、花匠”称为“land architect”风景建筑师等等。

例如, 1) His girl friends is a beautician (=hairdresser) 他的女朋友是个美容师。

2) Tree surgeons are widely welcome in the United states.

花木匠在美国受到普遍欢迎

4. 社会问题。

西方国家特别是英美国家是属于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 但是也存在着严重的社会问题, 如:贫富悬殊、犯罪、贩毒等, 为了掩盖这些问题, 他们经常借用委婉语来代称一些社会问题及其犯罪行为, 如, 用industrial action指工人罢工, put the arm on sb (架臂于某人) 指抢劫, 将“抢劫银行”称为break a jug (打破罐子) , “行贿”称为“to oil” (加油润滑) , 绞死称为“to die in a necktie” (劲系领带而亡) 等等。

四、英语委婉语的常见表达

1. 用中性或褒义的同义、近义词代替贬义或禁忌词语。

例如, 1) His father was a rather economical man (=string) 他的父亲是一个非常俭省的人。

2) The boy used to take things without permission and hasjust been out of the rehabilitation home in the country.

那男孩经常不经允许拿东西, 他刚从乡间的康复中心出来。 (“不经允许拿东西”指“偷窃”, “康复中心”则指“教养所”)

2. 使用缩略语或简写词。

例如, 1) She has BO. (=body odor) 她有狐臭。

2) They are talking BS (=bull shit)

他们在胡说八道。

3. 运用迂回的手法

例如, 1) She has got the flags out. (=she is mermstruating.) 她来例假了。

2) He is starting to get character line (=he is getting wrinkles)

他开始长皱纹了。

此外人们还用比喻, 借代等方式婉转地表达禁忌法。人们讳言死亡, 但这却是时常发生的客观现象, 因此英语中将死亡 (death) 比喻成睡眠 (sleep) 和安息 (rest) 等。魔鬼 (Devil) 是不存在的, 但人们迷信其存在, 人们厌恶它, 不愿提到它, 不得已时便用Old Harry, Old Nick等名词代替它。

五、委婉语的翻译方法

委婉语的翻译方法主要有三种主要方法:

1. 直译法 (Literal Translation) 。

所谓直译, 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下, 在译文中即保持原文的内容, 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指保持原文的比喻, 形象和民族, 地方色彩等, 即做到形神兼备, 忠实地传达原文的意思与风格。

但是直译不是死译或硬译。

下面是用直译法的译例:

1) But I hate Sakamoto, and I had a feeling he'd surely leadus both to our ancestors.

但是我恨板本, 并预感到他肯定会领着咱们去见祖先。

这里将……he’d surely lead us both to our ancestors直译成“……他肯定会领着咱们去见祖先”, 即表达了原文的内容, 又保存了原文的比喻意义, 译文也非常通顺。

2) After 3 days in Japan, the spinal column becomes extraor-

在日本待上三天, 脊梁骨变得格外灵活。

这里使用的也是直译法, 当读者细想日本人的风俗习惯时, 便会明白在日本待上三天, 脊梁骨会变得格外的灵活的原因。译者通过直译将此委婉语中所包含的幽默风趣色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2. 意译法 (Free translation) 。

就委婉语而言, 就是译者无法将他们直译出来。此种情况之下译者就可以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 而将原文内涵忠实地传达给读者。当然是意译绝非随心所欲的乱译。例如:

1) When I go to see Marx one day, I will not regret what Ihave done.

将来有一天我去见马克思, 可以问心无愧了。

2) She is in a delicate condition.

她怀孕了。

3. 变通法 (Adaptation)

变通法是一种“综合法”, 凡是通过直译或意译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利用这一方法加以处理。变通法灵活多样, 可以采取加注法, 补充说明法, 解释法等, 这是翻译委婉语的一种常用手段。如:

1) Harry used an Anglo-Saxon word.

哈里用了一脏词 (Anglo-Saxon在这是委婉语。就一般而言, 英语中最脏的粗活多源于古英语, 因此得名) 。

2) He is to seek in English grammar.

他的英语语法不太好。

参考文献

[1]李延林.英语文化翻译学教程[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3.

[2]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3]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4]杨鹏飞.浅谈英语委婉语的翻译[J].合肥: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0.

[5]肖运初.英语狭义修辞[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文化视角下的英汉委婉语翻译 篇4

关键词:委婉语,文化,翻译

引言

委婉语 (Euphemism) 较有代表性定义的是出自《语言与语言学词典》 (斯托克和哈特曼等编) [1]:委婉语是一种不明说的, 能使人感到愉快或含糊的说法, 代替具有令人不悦的含义或不够尊敬的表达方法。Richards, Plat*编著的{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Applied Linguistics) 中, “Euphemism is the use of a word which is thought to be less offensive or unpleasant than another word.”, 可见委婉语的两大特征:内容的禁忌性和效果的愉悦性。而不同的文化中的委婉语可能在本族文化中的某些语言在外国文化中就是禁忌语, 这是在翻译委婉语时需要重视的问题。为此, 本文通过对英语和汉语委婉语的文化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对委婉语的翻译提出一些方法和建议, 以期达到正确理解和翻译委婉语的目的。

一、英汉委婉语的文化差异

1. 礼貌原则不同

不同的文化对礼貌原则的各准则重视程度不一样, 因而由此而产生的委婉语也就不同。中国人和西方人在交往中都注重礼貌, 但实质并不完全一样。汉文化重视“伦理道德”, 本质是对“礼”的重视。“礼”在中国是制约人们社会行为的最重要规范。“上尊下卑”和“鄙己尊人”是“礼”的具体表现。这种礼与西方文化的礼貌完全不同。在主体上, 西方是平等取向, 人与人之间是基于平行的关系。所以, 汉语表达谦称的“臣”、“仆”、“奴”、“鄙人”、“贱内”等等委婉语, 在英语中却完全出现空缺, 因为西方文化没有这种故意贬低自己的礼貌原则。再如, 当你请求一个西方人帮助时, 他很可能会说“I’d be happy to.”, 而讲汉语时, 会用“愿效犬马之劳”来回答。可见, 在交际礼貌方面, 汉英文化委婉语存在较大的差异。

2. 社会地位等级观念的不同

西方文化中讲究人人生而平等, 对等级和地位的高低没有特别的在意, 所以英语中由于避讳崇敬的事物而产生的委婉语就不多。西方人认为神灵是高高在上的非人类能及, 人类都是上帝创造的, 因此这类委婉语在英语中就只有对神灵的崇拜。如:“God”的委婉语有“My god!”, “Goodness!”和“Good gracious!”等等。对于英美人来说, 上帝 (God) 是他们的主宰, 并具有神奇的力量。他们不敢直呼上帝的名Jehovah, 于是就产生了许多委婉词语。例如:Holy One (万圣者) , the External (永生者) , the Creator (创世纪者) , the Maker (造物主) , the Savior (救世主) , 0ur Father (我们的父亲) 等等。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等级观念, 使汉语中的委婉语具有浓厚的等级色彩,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名讳之说, 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了名目繁多的讳称, 主要有国讳、官讳、家讳三种。所谓国讳就是要避君主、帝王的名讳, 如秦始皇名嬴政, 为避其讳, 把“正 (zhèng) 月”改为“端月”或读“正 (zhēng) 月”。唐太宗李世民忌“世”、“民”两字, “世”改用了“代”, “民部尚书”改为“户部尚书”或“人部尚书”。官讳的典型例子是典故“只许州官放火, 不许百姓点灯”的由来。州官田登, 为避同音“登 (灯) ”字, 竟下令把正月十五“放灯”的习俗改为“放火”。至于家讳, 人们一般不能直呼祖先和长辈的名字, 到现在, 汉文化中都还保持家讳。而在西方文化中, 人们在称谓方面则要随便得多, 没有任何顾忌, 因此英语缺少相关的委婉语。

3. 政治取向的不同

刘纯豹认为, 英语中大多关于政治和军事的委婉语成了文过饰非的“化妆词”[2]。在西方国家大多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 执政党害怕自己的政绩被对手指责, 极力掩饰不足, 因此大量的委婉语被使用, 避免激起公众对当局者的反感, 降低政治词汇的敏感度。如, 西方国家国内的一些社会矛盾, 如劳资关系紧张, 罢工风潮等也被委婉语掩盖了真相。劳资争端被称为“industrial dispute” (工业争端) 工厂裁员被称为“downsizing” (压缩规模) 。对于“穷” (poor) 也很少说出口, 而是用“the underprivileged”或“the disadvantaged”。贫民区换成了“inner city”或“substandard housing”。负债人成了“negetive savers”。军事上, 美军把对伊拉克的入侵 (invasion) 说成是军事进入 (military entry) 或预防性战争 (preventive war) 。

4. 情感价值观的不同

汉英文化在某些事物的情感取向上有较大的差异。有些在汉语不需要避讳的词汇在英语中却需要用委婉语。例如, 在中国文化里, 老人被公认为是知识阅历丰富的代表。所以, “老”在中国实际上成了智慧的象征。老人不惧怕老, 社会也就不忌讳“老”字。人们有时还倚老卖老, 以老为荣。因此, 在中国, “老”字实际上是资历高的代名词, 如:老师傅、老师、老大、老总等等。这些“老”字并无特定的年龄内涵, 而是借“老”字来表达说话人的敬意。然而, “衰老”却是西方文化忌讳的话题, 英语较少用“old”, 因为“old”这个词使人想到“不中用”及“晚景凄凉”。倘若与女士交谈, 年龄的话题尤为敏感, 有时甚至“middle aged” (中年) 一词也会使人感到不悦。英语很少用“old people” (老年人) , 取而代之的委婉语是“senior citizens”。表示上了年纪的还有“advanced age, elderly, getting on in years”等等。养老院也被称为“nursinghouses”或者“Adults houses”等。

二、委婉语的翻译方法

委婉语的用法比较灵活, 英语和汉语在委婉语的表达形式上不尽相同, 为了避免在翻译中扭曲这些委婉语本来的意义, 最好灵活地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翻译。

1. 直译法

“直译就是指在译文条件许可时, 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 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是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3]一般情况下, 在翻译中要尽量保留其委婉色彩, 译者要尽可能采用直译的方法, 即用词、结构力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做到形神兼备, 忠实传达原文的意思与风格。如:to go west (上西天) , to go to heaven (上天堂) , to go to a better world (到极乐世界了) 。这是英语里面关于“死”的两个委婉语, 在中英文化里, 都有把“死”比做到天堂去或者去西方极乐世界的说法。因此这种委婉语在中英文化中都可以产生共同的社会联想。再如:The old man lay taking his rest after a life of bitter hardship.可直译为:这位老人含辛茹苦了一辈子, 现在安息了。英语“take one’s rest”指“die”, 而“安息”在汉语里正好也指“死亡”。

2. 意译法

“意译法是指译者在受到译语文化差异的局限时, 不得不舍弃原文的字面意义, 以求译文与原语的内容相符和主要语言功能相似的方法。”[4]如果不能直译, 且找不到合适的同义委婉语可供使用, 就得采取意译的方法。例如:把用来替代unresponsive or comatose的委婉语vegetables译成“白菜”中国读者也会感到不知所云[5]。再如在野外游玩时, 朋友对你说“wait a minute, I want to pick a daisy/pluck a rose.”那么他的意思是“等一下, 我要去方便一下。”你如果真的等他给你带来一朵雏菊或玫瑰花的话, 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他说的“to pick a daisy”或“to pick a rose”是“解大、小便”的委婉语。

3. 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有时仅仅直译出本义还不足以传达原文的内涵, 这时就需要加注进一步解释说明。如:“Harry used an Anglo-Saxon word.”译为:“哈利用了脏词”。 (Anglo-Saxon在这儿是委婉语。就一般而言, 英文中最脏的粗言恶语多源于古英语, 因此得名) 。“Anglo-Saxon”有两种意义:“公元600年左右生活在英格兰的一个民族”或“该民族所使用的语言”。《朗文当代英语词典》最新修订版解释为“盎格鲁—萨克逊人”或“盎格鲁—萨克逊语”, 英语就是从它逐渐发展而来的。有此加注, 将其翻译为“脏词”, 读者便了然于心。再如:

In the blue region,

A paradox was born:

The corn was full of kernels

And the colonel fu11 of corn.

(H.L.Menchen.1945.)

译:在肯塔基州出现了一个似是而非的怪现象:玉米上长满粒;上校身上也是粒[6]。

(注:这首小诗中上校指的是农民。因为美国没有世袭的贵族封号, 于是创造了一系列尊称来寻求安慰。“上校”最为常见。本文讽刺了名为“上校”实为农民的社会现象) 上文中如果将“colonel”译成“上校”而不加注, 读者就不能体会该诗的深层含义;如果直接译成“农民”, 则令人觉得莫名其妙。

结语

汉英两种不同的文化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委婉语。但是, 由于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 不同的习俗, 不同的文化不断相互融合, 相互借鉴。委婉语在汉英两种语言中通用的现象也在不断增加。英语不用有损于乘客颜面的“second class, third class”, 而代之以“business class, tourist class”。同样, 与之相应的汉语委婉语是“经济舱”。总之, 作为一种语言现象, 委婉语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 反映了不同文化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道德观等等。在翻译委婉语时, 不能望文生义, 以免造成差错。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委婉语新探[J].外国语, 1989, (29) .

[2]刘纯豹.英语委婉语词典[K].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3:556.

[3]张培基, 等.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外语教育出版社, l980:92.

[4]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94.

[5]徐莉娜.跨文化交际中的委婉语解读策略[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9) :37.

语境与委婉语翻译 篇5

英语委婉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 普遍存在于英语国家人们日常的交际生活中。英语中的委婉语 (euphemism) 一词源于希腊语, 其前缀eu相当于“good, sounding well”, 即“好的, 好听的”, 词根pheme相当于“speech or saying”, 即“话语, 说话”。两部分结合起来的字面意思就是“用好听的话或令人愉快的方式表达”。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 (New Edition) 将euphemism定义为:use of other, usu.Less exact but milder or less blunt words or phrases in place of words required by truth or accuracy:“Pass away”is a euphemism for“die”.意思是说, 委婉语通常使用一些不太准确的、较温和的或者不那么率直的词或短语来取代另一些事实上就是那么真切的词语, 如用pass away (去了) 代替die (死) 。归结起来, 英语委婉语就是用一些相对婉转含蓄的表达, 去代替比较粗鲁刺耳、不宜提及的说法, 以达到表达信息、交流思想的目的。

2 目的论

目的论 (Skopos Theory) 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奠基理论。它由汉斯·弗米尔 (Hans J.Vermeer) 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提出, 当时正是等效论及语言学派盛行的时期。弗米尔认为, 单靠语言学解决不了翻译问题, 翻译并不是简单的语码转换过程, 而是一项受目的支配的人类行为活动。无论何种翻译活动都有其特定的目的, 比如宣传产品、实现文化交流等。这些各自不同的翻译目的决定了其翻译的策略是各不相同的。

目的论包含三个法则, 即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目的法则, 是说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的过程, 即翻译结果决定翻译策略。连贯法则, 是说译文本身必须符合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 必须能够为目标读者所理解。忠实法则, 是说译文要忠实于原文, 但是完全忠实还是部分忠实, 是内容忠实还是形式忠实, 就要取决于译文的目的了。目的论认为, 目的法则是所有翻译活动首先要遵循的, 即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

李国南先生在《英语中的委婉语》一书中说道:“委婉语的使用与其说是一种手段, 毋宁说是一种目的。”英语委婉语之所以用一种比较温和悦耳、委婉含蓄的说法, 去代替比较粗鲁刺耳、不宜直言的说法, 就是为了达到某种交流目的或意愿。这与目的论的法则不谋而合, 即结果决定方法。因此, 目的论对翻译英语委婉语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3 英语委婉语的翻译策略

目的论认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 主张翻译目的作为一切翻译活动的出发点。英语委婉语作为一种表达信息的手段, 其目的就是以一种委婉的方式传达特定的思想, 而作为汉语读者, 他们期待了解到委婉语在英语国家的具体用法及体现的文化, 因此, 在翻译英语委婉语时, 译者应以中文读者为中心, 尽可能忠实地传达出源语的委婉用法, 保证译文的通顺性和可接受性。在以读者为中心的目的下, 译者可以灵活采用直译、意译、增译、减译等翻译策略。

3.1 直译

直译就是指在语言条件许可下, 在译文中既可以保持原文的内容, 又可以保持原文的形式, 还可以保持原文中固有的修辞、形象等。在进行英语委婉语的汉译时, 能进行直译的英语委婉语应尽量直译, 但前提是译文必须能确切传达原文意思, 且不会引起中文读者的误解。例如:

We will have to oil the mayor to get the permit.

我们必须向市长烧香, 以便获得准许。

上例中, “to oil the mayor (向市长烧香) ”是“to bribe the mayor (贿赂市长) ”的委婉表达。在汉语中, “烧香”原指敬神礼佛的一种仪式, 以示诚意, 而在现代社会中, 烧香有时也比喻为求人办事而请客送礼, 实行贿赂。因此, 原文中的委婉语“oil”可以直译为汉语中相应的委婉语“烧香”, 从而实现与原句同样的功效。

3.2 意译

意译是相对于直译而言的, 是指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 原文的有些内容和形式不宜用目标语直接表达, 这个时候, 译者可以只将原文的意思准确传达出来, 而不拘泥于原文的表面文字和形式。由于不同国家文化习俗的差异, 对表示相同意义的事物可能采用不同的委婉语, 因此, 在进行英语委婉语的翻译时, 如果直译无法准确传达其含义, 译者就应该采用意译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传达原文的含义。例如:

“Now I’ll tell you what, young Copperfield, ”said he, “the wine shall be kept to wet your whistle when you are storytelling.”

“现在我告诉你, 小科波菲尔”, 他说道, “酒应该留着, 当你讲故事时用来润喉咙。”

很显然, 此例中读者一看便知“wet your whistle”是指喝酒, 即“润喉咙、润嗓子”, 跟“whistle (口哨) ”没有任何关系。如果采用直译, 必然会引起读者疑惑, 因此, 此处采用意译手法, 不但能准确传达原意, 而且还能保留原英语委婉语的语言特色。

3.3 增译

增译是指在翻译过程中, 适当地增加一些内容, 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由于文化背景语言习惯等的差异, 译文中难免会出现较新奇的表达, 且译文读者对这些表达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译者想要原汁原味地将这些表达介绍给译文读者, 且不引起译文读者的困惑, 那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直译的基础上添加一些解释性的内容, 帮助译文读者更好地理解。例如:

Nicholas Negroponte, director of MIT’s media Lab, a leading think-tank in this new world, remembers that back in the 1970s, a government agency gave him a grant on the condition that he remove the word multimedia from his proposal.“They were afraid we would get one of Proxmire's Golden Fleece awards, ”he says.

作为这一新领域的智囊团的领军人物, 麻省理工学院媒介实验室主任尼古拉·尼格罗邦特回忆说, 在20世纪70年代, 一个政府机构同意拨款支持他的研究计划, 但条件是, 他必须把“多媒体”一词从提议中删除。他说:“他们担心我们会因计划失败而得到 (参议员) 普罗斯麦的金羊毛奖”。

上例翻译时增加了“计划失败”这一内容, 否则缺乏背景知识的读者很难推导出隐含于“金羊毛奖”的含义。“Golden Fleece awards”是指颁发给那些政府开支和浪费行为中数额最大、最荒谬和最具有讽刺意义的项目, 用在这里是对计划失败的委婉表达。因此, 译文采用增译不仅能保留“Golden Fleece awards”对应的语言形式和委婉特征, 同时也帮助了缺乏背景知识的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容。

3.4 减译

减译是指在翻译过程中, 为了使译文更加简洁, 更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 需要省略一些可有可无、翻译后反嫌累赘或易引起读者困惑的词语。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 英语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在汉语中不一定就需要, 并且翻译出来还有可能使汉语显得冗长。在这种情况下, 译者可以采取减译策略, 使译文更加通顺, 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例如:

When commemorating the 50thanniversary of the Battle of London, some historians and psychoanalysts were still trying to decipher the meaning of a mad-dog moon rising over the Nazi Germany back in the 1930s.

在纪念伦敦空战50周年之际, 一些历史学家和心理分析专家仍然试图解释20世纪30年代在纳粹德国所出现的种族狂热现象。

上例中, “a mad-dog moon”是对“crazy (疯狂) ”的委婉表达, 在翻译时对其进行了省略, 而用“种族狂热现象”来表达原文的意思。“a mad-dog moon”出自奥地利作家康拉德·劳伦兹所著的《所罗门王的指环》一书, 本意是指一只在满月的夜晚狂吠的狗。在这里, 如果将此内容翻译出来, 难免会使读者困惑, 且可能造成译文表达不通顺, 因此, 采取减译的方法更合适。

3.5 音译

音译就是用发音相近的汉字来翻译外来语, 比如一些国家名地名常用到的翻译方法。在英语委婉语的翻译中, 如果直译或意译容易造成误解, 或者有些词语没有对应的汉语说法, 那就可以采用音译的方法。采用音译的方法既可以完全保持原文的形式, 又可以保持原文的文化特色。比如常见的音译词:hacker黑客, Aids艾滋病, heroin海洛因等。再如下面的例子:

I struck up a conversation with Kit, trying to establish some kind of rapport.I touched on hippies, pop music, dating, morality and so on.

我同吉特交谈起来, 试图拉近我们之间的关系。我提到了嬉皮士、流行音乐、约会、道德观等。

该例中的hippies是“迷惘的一代”的委婉说法, 指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一部分年轻人, 他们不满社会现实, 经常穿着奇装异服, 追求自我解放。译文中采用音译的方式将其译为“嬉皮士”, 不仅保持了原文的形式, 而且将这种美国独特的异域文化原汁原味地介绍给了汉语读者。

4 结束语

目的论认为, 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在翻译过程中, 对原文形式与内容的取舍, 都要以实现预期目的为准绳。译者将英语委婉语译成汉语就是为了使汉语读者了解英语委婉语的具体用法及体现的文化, 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因此, 译者就应该本着以读者为中心的目的, 灵活采用直译、意译、增译、减译、音译等策略, 将英语委婉语更准确更恰当地传达给中文读者。

摘要:英语委婉语是用比较委婉含蓄的说法代替比较粗鲁刺耳的说法, 是英语国家常见的语言和文化现象。该文将从汉斯·弗米尔 (Hans J.Vermeer) 的翻译目的论的视角, 结合具体事例, 对英语委婉语的翻译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英语委婉语,目的论,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刘瑞琴.英汉委婉语对比与翻译[D].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2010.

[2]张锦兰.目的论与翻译方法[J].中国科技翻译, 2004 (1) :35-38.

语境与委婉语翻译 篇6

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中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 是利用含蓄、婉转、文雅的语言代替令人不悦或不够尊敬的表达方式, 从而起到修饰或美化的作用。委婉语具有很强烈的文化色彩, 在社会发展和人类交流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 在中西文化, 英汉委婉语的翻译越来越受到关注。《红楼梦》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的经典大作, 其中蕴含了汉语言的精华, 至今仍被人们所津津乐道。特别是著作中大量的委婉语在体现出汉语艺术极高造诣的同时, 也为汉语委婉语的翻译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杨宪益先生翻译的版本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

二、《红楼梦》中汉语委婉语的语用翻译

成功的翻译是要在原语和译语之间达到对等的转换, 语用翻译的核心是等效翻译, 它从语用等效和社会语用两个方面进行研究。等效翻译强调最切近目的与信息的功能对等, 即不拘泥原文形式, 只求得保留原作内容, 用译文中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将其内容表达出来, 以求等效。 (周迈, 2003) 语用翻译涉及到英汉两种语言的语用原则, 避免交际中的信息错误和交流障碍, 提升译文的质量, 达到委婉语翻译的“语用等效”。

委婉语的翻译要达到“语用等效”, 需要特别注意原语的“语用意义”, 即“字面含义”和“言外之意”。这就需要在翻译过程中根据文化语境理解和辨析委婉语所暗示的含义, 使得翻译能够在保留原语含义的同时, 其引申的文化内涵也能被译文读者理解和接受。因此, 作为译者, 必须了解和熟悉足够的跨语言和跨文化知识, 尽可能地避免语言沟通障碍, 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下实现等效翻译。

三、杨宪益英译本《红楼梦》中委婉语的语用翻译方法

(一) 对等的委婉语翻译方法

在一些情况下, 英语和汉语能够共享一些对等的委婉语表达方式, 因此在这种条件下, 就可以采用直译的翻译方法。具体来看, 在杨宪益翻译的英文版《红楼梦》中, 表达“死”这一概念时, 就采用了对应的英语委婉表达方式, 达到了“等效”的效果。举例来说:

(1) 自从两地生孤木, 致使香魂返故乡。 (曹雪芹, 第5回)

After the growth of a lonely tree in two soil, her sweet soul will be dispatched to its final rest. (杨宪益, 卷一, 136, 137)

在这句话中, 中文的委婉表达“香魂返故乡”能够和英文的“dispatch to its final rest”达到了对等的翻译效果, 保留了委婉语的含义。

(2) 赵姨娘道:“我不是鸳鸯, 他早到仙界去了。” (曹雪芹, 第112回)

“I'm not Yuanyang, ”protested Concubine Zhao.“She's long since gone to the immortal's realm.” (杨宪益, 卷六, 3341, 3342)

这里, “仙界”和“immortal's realm”达到了等效。除此之外, “heaven”和“paradise”也是不错的选择。

(3) 贾母说:“我这些儿女, 所疼者独有你母, 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 连面也不能一见, 今见了你, 我怎不伤心!” (曹雪芹, 第3回)

Of all my children I loved your mother the best, “she told Daiyu.“Now she has gone before me, and I didn't even have one last glimpse of her face.The sight of you makes me feel my heart will break!” (杨宪益, 卷一, 66, 67)

(4) 他师父精演先天神教, 于去冬圆寂了。 (曹雪芹, 第18回)

Her tutor was an excellent diviner, but she passed away last winter. (杨宪益, 卷一, 468, 469)

(二) 非对等的委婉语翻译方法

1. 直译字面意思, 采用原意表达。

(1) 夫妻无子, 故爱如珍宝且又见他聪明清秀, 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字, 不过假充养子之意, 聊解膝下荒凉之叹。 (曹雪芹, 第2回)

And because she was as intelligent as she was pretty, they decided to give a good education to make up for their lack of a son and help them forget their loss. (杨宪益, 卷一, 38, 39)

“膝下荒凉”是典型的中国委婉语, 与字面中“膝盖”没有任何关系, 因此不能单纯的翻译为“cold of one's knees”, 杨先生的翻译“lack of a son”则充分地表达了原文的意思, 但是失掉了委婉的含义。

(2) ……将秦钟打了一顿, 自己气得老病发了, 三五日便呜呼哀哉了。 (曹雪芹, 第9回)

The old man's rage had brought on an attack of his chronic disorder, and within a few days he was dead. (杨宪益, 卷一, 402, 403)

(3) 偏偏今日早晨他兄弟来瞧他, 谁知那小孩子家不知好歹, 看见他姐姐身上不爽快, 就有事也不当告诉他, 别说是这么一点子小事… (曹雪芹, 第10回)

But then her brother had to come and see her this morning.He'too young to know any better, but when he saw she was ill he shouldn't have troubled her with his affairs, not to say a trifle like this. (杨宪益, 卷一, 274, 275)

这里的“不爽快”和“不好”都是汉语中表达身体不适的委婉语。但英语中不存在足够的委婉表达方式与中文的委婉语进行对等翻译。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只得采用保留语言本意, 放弃委婉语色彩的翻译方法。

2. 替代法

(1) 王夫人起身忙回道:“他妈前日没了, 因有热孝, 不便前头来。” (曹雪芹, 第54回)

Lady Wang rose to explain, “She couldn't very well come, madam, because she's newly in mourning for her mother.” (杨宪益, 卷三, 1546, 1547)

在这句中, “热孝”一词由于汉语文化色彩过于浓重, 杨先生的翻译文本中未将其直译出来, 而是用“mourning”一词, 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原文含义。

(2) 贾母等听了, 忙问怎么了, 丫鬟回说“南院马棚里走了水, 不相干, 已经救下去了。” (曹雪芹, 第39回)

At once they asked what had happened.A maid explained that a fire had broken out in the stables in the south court, but there was no danger as it was now under control. (杨宪益, 卷二, 1094, 1095)

“走了水”在古代汉语中可以委婉的表达出“火”的含义, 但是英文中, “水”和“火”是完全对应的两个词, 很难找到对等的翻译词汇。因此, 杨的译文中采用“fire”一词很巧妙地避免了中西文化差异可能会给读者带来的理解障碍。

3. 采用脚注的方法。

(1) “……举眼看看, 谁不是儿女?难道将来只有宝兄弟一人顶了你老人家上五台山不成?……” (曹雪芹, 第22回)

“…Look, aren't all of us your children?Is Pao-yu the only one who'll carry you as an immortal on his head to Mount Wutai, that you keep every thing for him?…” (note:Mount Wutai was a holy Buddhist mountain.) (杨宪益, 卷二, 594, 595)

“五台山”是中国的名山, 在文字表达中通常委婉地指死亡。但是对于西方读者, 并不知道“五台山”的特殊含义。因此, 采用脚注的方法有助于译文读者对于原语委婉含义的正确和深刻的理解。

总之, 委婉语是普遍存在的, 是在任何社会文化背景中所不可或缺的, 它是一种语言现象, 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任何语言都具有自己特定的文化内涵。通过以上对杨宪益先生《红楼梦》中汉语委婉语的翻译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 中西委婉语也很难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方式。因此, 译者在翻译委婉语时应特别注意委婉语的语用意义, 充分理解源语言的文化内涵, 从语用角度出发, 采用灵活的翻译方法做出适当的翻译, 达到“语用等效”, 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

摘要:委婉语是一种中西文化共有的语言现象, 是利用含蓄、婉转、文雅的语言代替令人不悦或不够尊敬的表达方式, 从而起到修饰或美化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杨宪益先生的《红楼梦》英译本中一些汉语委婉语的翻译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 即:汉英委婉语的翻译不是简单的语义转换, 而是需要建立在充分考虑文化语境的基础上使译文达到翻译的“语用等效”。

关键词:委婉语,“语用等效”,文化语境

参考文献

[1]Miu Xurong, “Pragmatic Analysis on Euphemism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ranslation.<http://www2.gliet.edu.cn/dept6/up-load/article/10.doc>.

[2]Yang Xianyi, &Gladys Yang, trans.A Dream of Red Man-sions.By Cao Xueqin&Gao E, 6vols.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Press, 2003.

[3]Yule, George, Pragmatics.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4]李茂莉.从红楼梦英译本看委婉语翻译[A].吉首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9) .第28卷第5期.

[5]田九胜.英汉委婉语的语用分析.华南师范大学外文学院,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 10卷 (5) .

[6]田九胜.委婉语的语用分析.华南师范大学外文学院, 《福建外语》, 2001 (2) (总第68期) .

语境与委婉语翻译 篇7

关键词:文化禁忌,委婉语,绝对价值,相对价值

一、禁忌和委婉语的绝对价值

要正确翻译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中的禁忌和委婉语,首先要弄清楚它们的绝对价值。焦菊隐[1]在《论直译》一文中写到:“任何语言里,每一个字都有本身的价值,也可以称为‘绝对价值’。”在英语中,准确地说,这里的每一个字应当换成每一个词。

《大英百科全书》是这样定义“禁忌”的:“禁忌Taboo也可以拼写成tabu, tabu是汤加语中的词汇,毛利语拼写成tapu,意为禁止某种行为,这种禁止是因为相信:这种行为普通人做起来太神圣或者太危险。”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1997年7版是这样定义“禁忌”的:“在某些文化中,出于宗教和其他原因,禁止做某些事,禁止接触或者使用某些东西。”它和百科全书相似之处是,都限于行为的禁忌。

《朗曼现代英语辞典》1976版是这样定义taboo的:“传统和社会禁止的任何事物。”

百度百科对禁忌的定义是:“人们对神圣的﹑不洁的、危险的事物所持态度而形成的某种禁制。危险和具有惩罚作用是禁忌的两个主要特征,是人们为自身的功利目的而从心理上、言行上采取的自卫措施。”这与大英百科和牛津词典的英文定义相比较汉语的定义要宽泛,除了行之外还有言,再加上“心理上”三个字。

《金山词霸2007中的高级汉语词典》的定义是“被禁止或忌讳的言行”。注意忌讳中应当有明显的心理成分。

《现代汉语词典》1985年版(后续版本也改动不大)是这样定义的:“犯忌讳的话和行动。”这里的禁忌应当也包括行为、言语和“心理上”。

虽然以上提到的三个英语的权威来源,两个没有提到言语和“心理上”,一个说得含混,把它包括在“任何”当中,对英语中的禁忌来说,言语和“心理上”应当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否则英语中就不用把“死(die)”说成“响应最后的召唤(to answer the final summons)”或者“某人安息了(Someone is at rest.)”。

《金山词霸2007中的高级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中都提到了“忌讳”这个词,我们不能不探究一下“忌讳”。

《金山词霸2007中的高级汉语词典》把“忌讳”定义为“因风俗习惯或畏惧权势而对某些不吉利的语言或举动有所顾忌”。《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为“因风俗习惯或个人理由等,对某些言语或举动有所顾忌,积久或成为禁忌:老张最忌讳人家叫他的小名”。

《新华字典》2000年版把“忌讳”定义为:“由于风俗﹑习惯的顾忌,言谈或动作有所隐蔽,日久成为禁戒”。

这两个定义都使用了“顾忌”这个词,显然这是指忌讳是一种心理行为。《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还把“忌讳”的使用和“禁忌”或“禁戒”加以区分,前者说“积久或成为禁忌”,后者说“日久成为禁戒”:意思都是“时候长了,可能成为禁忌或禁戒”。而遗憾的是许多汉英词典,把忌讳也翻译成taboo。其实根据它的文化属性,应当译为“customary misgiving”或者“apprehension of cultural danger”较为稳妥。

文化上是怎么在言语上处理禁忌taboo呢?这一点汉英文化是相通的,使用委婉语euphemism。

委婉语euphemism,网络版大英百科全书的定义是:“用一个恰当的或者不伤人的表达方式代替伤人、冒犯或者令人不快的表达方式。”

较早给“委婉”下定义的陈望道先生在其1933年出版的《修辞学发凡》一书中说:委婉语即“说话时不直接表白本意,只用委曲含蓄的话来烘托暗示”。王希杰先生则在陈氏基础上进一步加以补充完善,使定义更为严谨科学,他说:“不能或不愿直截了当地说,而闪烁其辞,拐弯抹角,迂回曲折,用与本意相关或相类的话来代替。”运用了委婉辞格的语言(或者说词语)就是“委婉语”。

他们两个人只定义了委婉语的说话方式,对委婉语的特性,没有给出定义。显然还是大英百科全书的定义较为科学。但是具体到委婉语表达方式,它们的绝对价值又有天壤之别。例如死的委婉语,英语中用to meet one’s maker(和造物主相会),是基督教的教义,汉语中用“驾鹤西去”,则绝对是道教的产物。

从绝对价值的角度看,英语的taboo注重行为,汉语的禁忌注重“心理上”。汉语的“避讳”和taboo没有什么关系,我们对禁忌和避讳的有关用法进行英汉或者汉英翻译时,应当注意这些特点。

委婉语的定义虽然相同,但是具体用法往往有各自文化的烙印,它们的绝对价值,相差甚大,翻译时要根据语境甚选。

二、禁忌和委婉语的绝对价值的转化和它们的相对价值

关于绝对价值,温建平写道:“绝对价值并不是说词汇具有绝对的意义,它只是一个孤立的、相对稳定的抽象符号[2]。”

绝对价值“必须和其他符号联系在一起,才被别的符号的相乘相因相消长而建立起意义来,这种字的联立下所产生的意义便是它的相对价值。它和不同的符号联立起来,可能消灭了自己,发展出另外符号的意义,也可能消灭别的符号,强调它自己的意义,更可能连自己带别的符号的意义一起消灭而成为另一个新的意义”(焦菊隐,1984:45-46)。

词的相对价值的产生,语境的作用是绝对性的,词的绝对价值随着语境的转变而变化。“如果没有语境,词汇的意义便是静态的、封闭的、单维的、抽象的。一旦进入语境,词汇便不再是单个个体,而是组合链中相互关联的共同体(即组合体)中的一个有机部分,词汇的意义便成为动态的、开放的、多维的、具体的,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共同组合产生出新的涵义———相对价值”。[2]

下面我们就从这个角度来考察一下意义中性的介词是如何和别的符号联立消灭自己的,考察它一进入语境,如何变出传统中国人所避讳的“性”来,从而影响翻译的定位。

一次我和美国外教Jeanette Lochner,德国外教Arvo Brute聊天,我脱口说了句:“China is a High-Context country.USA is a LowContext country.Germany is between them.”Arvo突然大笑起来,前俯后仰,我非常尴尬。慈善的American Granny解释道:“在这样的语境中,‘between’还有另外一个意义:‘男性的性器官’。”

2009年暑假期间, 针对以上这句话:“China is a High-Context country.USA is a Low-Context country.Germany is between them.”我请我的老公在北京机场做过一个调研, 历时3日, 随机询问即将登机的英语国家人士, 被调查人数32人 (男性17人, 女性15人) , 其中29人认为“Germany is between them.”有性含义, 占被调查人数的90.63%。认为“Germany is between them.”具有性含义的29人当中, 澳大利亚人8个, 新西兰人3个, 美国人10个, 英国人3个, 德国人4个, 南非人1个。

再如:爬烟囱和地下工作者都有它们的绝对意义,绝对意义并没有什么委婉语的含义,一进入1990年春晚,赵本山小品《相亲》,立刻消灭了自己,变成了“死”的委婉语。在翻译类似委婉语的英语时,要加上有关注释或者加词,英语国家的人才能明白。

英语中to pop one’s clogs和to push up daisies也幽默地成为“死”的委婉语,消灭了自己,也影响了其它的符号。翻译过来,用以上赵本山的话“拉倒了啊”就很好。

三、结语

禁忌和避讳在英语和汉语中各有不同的绝对价值,把握好它们的意义,才能翻译好有关的禁忌和委婉语的表达形式。有些词语,比如介词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转化,变成普通人避讳的性表达词,产生了新的相对价值。

参考文献

[1]焦菊隐.论直译[C].《翻译通讯》编辑部.翻译研究论文集 (1949-1983)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44-57.

[2]王同亿.英汉辞海[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1987.

[3]王亚军.实用委婉语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5, (4) .

[4]温建平.翻译中相对价值的产生及再现[J].中国翻译, 2010, (5) .

[5]Chu, Man-ping.Chinese cultural taboos that affect theirlanguage and behavior choices[J].Asian Culture and History, July2009, (1) , No.2.

上一篇:现代战略的维度下一篇:功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