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语境对翻译的作用

2024-09-30

文化语境对翻译的作用(共12篇)

文化语境对翻译的作用 篇1

目前的社会形势之下, 对精通英语人群的要求量会越来越大, 如果能够做到每个人都能与外国人进行正常的沟通则是最好不过的了。语境无论是何种语言都是十分关键的, 掌握好语境, 根据当时的情景来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相同的话语在不同的地点就会产生不同的意思, 如果不了解这一特点的话, 会闹出很多笑话, 下文就对语境分析对英汉翻译的影响及作用研究进行简单的阐述和分析。

一、语境的关键性

1.语境是什么。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语言不再是构建意义的唯一方式, 除语言之外的多种社会符号, 如手势、图像、音乐、三维动画等, 越来越多的参与到意义构建的社会实践中。语境是在人与人交流的时候进行的一种客观存在的情景, 相同的话语出现在不同的情景当中就会有不同的意思表达, 所以就应该在不同的意思, 给人不同的遐想空间。所以语境翻译是十分关键的。

2.语境培养。语境需要一定的培养才会有一定的感触, 可以根据许多情况来进行分析。例如可以进行原声电影的观看, 在观看的同时就可以根据电影原声当中的环境进行分析和学习。还可以听听英文歌曲, 仔细品味言语的环境当中所表达的情感, 从原声影片当中可以学习很多, 只要细心观察, 还是会发现每个不同语境的不同意义的。还可以找到一个单词根据不同的意思来看不同的例句进行理解, 剖析他的语境是在什么地方。

3.利用多媒体网络化时代。语言是一个动态的表达形式, 尤其对于英语翻译来说, 如何能够更快的进行学习和掌握才是实质的问题, 可以借助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进行学习。网络时代的到来, 让很多事情可以有更多的解决办法而且更加便捷。利用网络可以进行远程与国外的相关部门进行学术交流, 观看相关的影片进行全方位立体的学习, 过去死板的学习方式需要被摒弃, 单纯的看相关的学术教材是非常死板而效率低下的。

二、语境分析对英汉翻译的积极影响

1.积极作用。语言中最活跃最敏感地反映社会生活和思想的变化的表现的是语词。译者只有广泛准确地了解异国文化中的观念、信仰、习俗以及价值标准之后才能为实现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服务, 换言之, 在翻译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的是文化语境, 因为文化语境对语词翻译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语境分析方式对英汉翻译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为英汉翻译又提供了一个动态全方位的学习方式, 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让人们对英语的说话方式更加深刻的理解。可以实现互动意义的各个资源系统具有互补或者相互加强的作用;而且, 通过不同资源系统中看似矛盾的选择项之间的组合可以产生各资源系统本身无法构建的意义。

2.多模态的提出。多模态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就被提出来的一个分析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发觉这一方式已经成为生活当中的不可缺少的一个方式, 各种学习都需要多方面的学习途径, 而不能单纯的只是看或是听, 要把所有能利用到的都运用到自己想学习的事情当中, 利用动态的电影、歌曲以及单纯的路边的标语等等都是学习的媒介。

3.从公示语来看语境。随着近年来中国与外界的交流越来越密切, 很多标注语都是中英一起到, 国际友人越来越多, 一种地道的标示语会给人一种意想不到的美好形象, 这上边的环境因素也非常之多, 是需要一点一点的积累生活中的每一处可以学习的地方加强语境分析的学习。

4.电影中的翻译问题。随着世界各国文化活动交流的日益频繁, 电影在文化传播中起到重要作用。在翻译电影片名的过程中, 原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冲突造成了翻译的困难。所以对于语境翻译来说要时刻的准备着有着扎实的基础功夫进行操作, 否则出了大笑话, 就比如上映的电影就会有很多的翻译版本, 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等等, 翻译出精辟的解释才会让人折服。

5.摒弃常规化翻译。常规化在语料库翻译研究领域通常作为翻译的共性特征提出并得到验证, 但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交往行为, 社会-文化以及历史的因素不可避免地会在不同语种或历史时期的翻译过程中留下烙印。鉴于此, 对常规化特征的历时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挖掘其内涵所在, 加深对翻译行为本质的认识。

总之, 英语作为目前世界当中应用最广泛的语言来说, 目前世界文化交融还很密切, 中国目前就拥有很多的外国人, 作为世界大家庭的一员来说, 熟练的掌握英语是十分关键的, 而英语如同母语一样都是每个词语的意思在特定环境下都有自己特殊的含义, 只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探讨, 就会充分的进行理解其真正的意义, 语境分析对于英汉翻译是十分关键而有必要的, 相信大家都会在其中受益。

参考文献

[1]纪静.电影语篇互动意义的多模态语篇分析[D].山东大学.2010.

[2]曲雯, 韩文菊.从文化语境看语词翻译[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1 (03) .

[3]张乐.电影片名翻译与文化价值小议[J].科教文汇.2010 (01) .

[4]夏云.基于语料库的英汉翻译小说常规化研究:历时的视角[D].山东大学.2010.

文化语境对翻译的作用 篇2

浅析文化语境在电影翻译中的应用

翻译贵在理解.只有理解了原文,才能使译文忠实于原文,才能使译文通顺易懂.理解原文的钥匙在于把握原文的语境.译制片之所以能有效吸引广大观众,能在最短时间内传达于观众,是跟译者的深厚的.语言功底分不开的,而文化语境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欲从文化语境的角度研究其在电影翻译中的应用.

作 者:罗苑霞 Luo Yuanxia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广东,广州,510990刊 名:读与写(教育教学刊)英文刊名:READ AND WRITE PERIODICAL年,卷(期):4(12)分类号:H059关键词:译制片 文化语境 电影翻译

文化语境对翻译的作用 篇3

【关键词】文化语境 英汉翻译 影响

随着中国加入WTO,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来越发达,无论是经济领域还是社会文化领域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英汉翻译活动的数量不断增多的同时,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深入对英汉翻译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保量”,更要“保质”。但当今我国英汉翻译的质量受到诸多影响因素的制约,错译、误译的現象时有发生,翻译质量有所滞后,很多译文难以跨越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鸿沟,只停留在语言表层,不能深入挖掘作者所表达的深层涵义。因此,译者应该理解文化语境对英汉翻译活动的影响,从不同的文化语境影响因素角度深入学习,认真仔细地进行翻译活动,避免译文浮于表面,及时修正错译、误译的现象。努力做到真实的还原作者本意,提高翻译作品的质量,真正达到“信、达、雅”的境界。

一、理论概述

1.文化概述。所谓文化,是随着社会历史不断发展,人类自身不断创新和总结,逐步积累下来的物资以及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人类社群在特定的生存环境中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一系列活动、思想以及在现实活动中以不同物质形式表现出的行为特点的集合。可以看出文化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历史性,不同的文化由于其历史传统性质的不同而呈现出各异的特点。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各地的传统文化性质也会逐渐发生改变。但这些改变要在较长的时间维度之下才得以察觉,才能够实现这种潜移默化的文化改变。而各地传统文化的改变将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类的社会生活,其影响力是不可小觑的。任何文化的本质蕴涵着本民族的深刻哲学,是该地区族群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集中体现。语言作为文化的表达方式和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不同族群因文化差异造成各地语言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内涵,而翻译活动要兼顾不同文化的共性与个性。

2.语境概述。语境就是语言环境的简称,著名语言学家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曾提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语言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言所表达的真实意义。”语言的表达形式受到语境的制约,其表达的意义也因语境的不同而不同。同时,在翻译过程中,不同的语境对语言形式的理解有着显著的影响力。语境对语言存在语言因素以及非语言因素两个层面上的制约,它们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影响人们的语言交流过程。

所谓语言因素指的是根据上下文的联系、在不同的时间、空间、情景以及相互交流的对象及其说话内容等选取可用于搭配的相关词语。语境对语言因素起到限制作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语言因素组成的语言单位所表达出的真实含义是不同的。尤其是一词多义的词语,为了理解词义一定要结合相关语境,否则直白的翻译,脱离现实,会产生让读者误会的语言,难以表达语言的本意。例如,overlook 有“俯视,鸟瞰;忽略,疏忽;宽恕,原谅;监视,看守”等多种含义。在不同的语境下其词义是不同的。Pretty and comfortable rooms overlook a flower-filled garden.那些漂亮、舒适的房间俯瞰着一个花团锦簇的花园;We overlook all sorts of warning signals about our own health. 我们会忽视关于我们健康的各种警报。

非语言因素强调的是交流时的环境、时间、地点以及对话人物等。同样的语言放置于不同的语境之下所表达的含义不尽相同。例如:

A: How about your English exam?

B: It's a piece of cake.

A:你的英语考试怎么样?

B:(对我来讲)小菜一碟。

a piece of cake在此种语境下显然不是指一块蛋糕,而是指很轻松的事,很容易的事。可见一定要根据特定的语境来理解语句中深层的含义。

3.文化语境概述。所谓文化语境是指特定语言社团相互交流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它包含两个层面,一是社会规范,即一个社会团体对成员之间使用语言进行交际做出的相关规定。另一层指的是文化习俗,即社会成员在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中代代相传形成的特定的生活习惯,是人们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集体习惯,是该团体成员约定俗成的具有一定约束性的习惯。文化语境的重大影响力支撑着整个语言系统。

二、文化语境对英汉翻译活动的影响

翻译作品要想达到“信、达、雅”的境界,就必须在不同语境下对语言充分理解,对文化语境的理解是通向该境界的必由之路。影响文化语境的因素包括:地域文化、历史文化、习俗,下文从这几个因素角度论述文化语境对英汉翻译活动的影响。

1.地域文化语境影响因素。处于不同地域的社群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不同的国家表达自己意思所运用的语言各不相同。在翻译时应注意地域文化语境影响因素,在充分理解说话人的地域文化前提下,认真进行翻译活动。例如:

A:(American):What can I do for you? (我能为你做?)

B:(Britain):I'd like a piece of rubber. (我想要一块橡胶。)

A:...Er, a piece of eraser? 0.5 dollar, please! Anything else? (...呃,一块橡皮擦?0.5元,请!还要什么?)

B:I'd like some sweets, too. (我也想要一些甜食。)

A:No problem. All the candy we sell is sweet. (没有问题,我们卖的糖果都是甜的。)

B:I see, so you sell sweet sweets. (我明白了,所以你卖甜糖果。)

这是一段英国人和美国人的对话,英国的rubber等同于美国的eraser,均表示橡皮的意思,sweet和candy分别是英国人和美国人对糖果的称呼。由此可见,虽然英国和美国都是英语系的国家,但由于地域的不同他们的语言表达方式仍存在差异。

2.历史文化语境影响因素。由于各国发展历程的不同,形成了具有本国特点的历史文化,历史文化语境对翻译活动产生较大的影响。翻译过程中如果不能够准确理解历史事件和该国文化,就容易造成误译。例如:the heel of Achilles,字面上的意思是阿客琉斯的脚踵。Achilles是古希腊联军中的骁将,希腊传说他出生后,母亲为了保护儿子的健康,将他浸在冥河圣水中,因此Achilles浑身刀枪不入,但有一个弱点,就是她母亲在浸泡他时握着的没有沾到冥河圣水的脚踝,最后他被敌人射中脚踵而死。因此,在翻译的时候应翻译出“唯一的弱点或要害”这一层含义,否则只流于表面,不能表达其中真意。

3.习俗文化语境影响因素。在世界各地,由于地域条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使同一地区的人们形成了本地特有的风俗习惯,在长时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综合性较强的文化体系,影响着人们之间相互的沟通。例如,中国人由于在解放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没能解决吃饭问题,大多数人吃不饱,因此“吃过了没?”成为中国人常用的一种打招呼的方式,而国外是没有这种文化习俗的,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只需译为:“Hello”或是“How are you?”等英语问候就行。再比如,“中国红”表示红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代表着喜庆、吉祥,因此,中国传统婚礼上新娘都是身着红色礼服,每逢佳节时,中国人也粘贴红色字联表达庆祝;而白色在中国古代被用于吊丧。在美国,两种颜色有着截然不同的表达含义,白色代表纯洁,因此新娘多穿白色婚纱;而红色却代表血腥、残忍和灾难,常被用于贬义,比如“red hand”(血腥的手)。因此,各地习俗文化呈现多样性,是翻译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译者应做好各地习俗文化功课,为翻译奠定充分的知识储备基础。

三、小结

翻译活动不仅是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它传达的是不同语言系统下人们信息的一种交流,仅仅将语言符号进行转换是不能满足翻译使命的。不同的文化语境制约和影响着语言所表述的信息,因此,译者在英汉翻译活动进行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文化語境影响因素,从地域文化、历史文化、习俗文化等方面着手深入了解各地文化语境。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的传达不同语言之间的信息,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参考文献:

[1]崔曙光.语境与翻译浅论[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11).

[2]宫雪斐.浅析文化语境对翻译活动的影响[J].青年科学, 2010(12).

[3]陶全胜.关联理论翻译观与应用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4]王蜜.浅析文化语境与翻译策略[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 (3):131-133.

浅析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 篇4

关键词:翻译,文化语境,影响

引言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 它指的是人来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每个民族不同的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地理位置和社会现实, 所以就形成不同的文化。由于中西方的思维方式、自然环境、宗教历史背景、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在文化方面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很大差异。

一、翻译中的文化语境

社会文化语境指语言运用的社会文化背景、历史文化传统、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及社会心理等,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 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决定语言的深层语义。任何的交际活动都是在特定的语境下进行的。翻译是将一种相对陌生的表达方式, 转换成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

功能学派的目的论认为, 翻译是一种有目的人类交际行为。语言, 一方面根植于文化语境, 另一方面有制约着人类行为。可见, 在翻译的过程中, 译入语文化和源语言文化都制约着译者的翻译结果。因此, 翻译时, 译者要根据具体的文化语境选取恰当的语词。

二、文化语境因素与翻译

(一) 历史文化

由于各民族生活在不同的地域中, 这就直接或间接地对他们各自语言的形成和发展造成了影响。然而这些历史文化的足迹主要体现在各个民族的语言和措辞中, 具体体现在语言中的一些特定的表达习惯或历史典故中。在中国博大精深的五千年文化中, 历史典故是其中的精髓。它体现着浓厚的民族色彩和文化个性。无论英语还是汉语中, 都有一大部分历史典故形成的习语。它们都有自身的内涵意义, 都与当时的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 不可以只从其字面理解它的意思。这样在翻译这些历史此时才有可能避免造成错误或有歧义的翻译。如:杞人忧天英语 (Meet troubles half-away) 、叶公好龙 ( a professed love of what one really fears、亡羊补牢 (It is never too late to mend) 、烽火戏诸侯等;英语习语典故多来自《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 如:1.An Apple of Discord (争斗之源) The Heel of Achilles (薄弱环节) Under the Rose (秘密地) 。可见, 在翻译的过程中, 译者对自己从翻译的源语言与目的语语言的历史文化了解有助他们正确的传达原文信息, 减少误译。

(二) 地域文化

由于所处的地域不同, 相应地就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的不同会引起文化上的个性和差异, 形成一些独特的文化概念。这些文化差异都会体现在语言中, 对英汉翻译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大国, 与耕牛朝夕相处。耕牛象征着勤劳的, 汉语中有“老黄牛精神”、“俯首甘为孺子牛”等习语。而西方人起源于游牧民族, 与奔马感情深厚, 在英语中有大量带“马”的习语, 如a will horse (勤恳认真的人) 等。那么在跨文化交际中, 就可以将“老黄‘牛’”翻译为a will“horse”如果对英语国家地球位置、气候条件、国家概况等缺乏了解, 译者就很难理解英语语言所表达的真正含义, 反之, 对于汉语也是如此。, 翻译时, 对中西方地域文化知识缺乏常识, 就不易掌握文章的主要含义, 有时甚至歪曲本意。

(三) 风俗习惯

风俗习惯是指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主要包括民族风俗、节日习俗、传统礼仪等等。然而, 各个民族风俗习惯的个性主要体现在组成民族文化的语言中。但是,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 政治、经济、地理环境的不同, 造成了不同的风俗习惯。这些迥然不同的文化差异给翻译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作为译者, 要想成功地传达文化差异, 就必须充分地把握双方的文化内涵, 把译入语读者的接受期待和阅读习惯考虑在内, 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有时不必执着于直译, 如果直译源语言的文化意象, 甚至会造成误译;这是意译可以实现正确的翻译。在英汉两种语言中, 风俗习惯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很多文化意象。

结语

根据以上分析, 在文化系统中, 有很多不同的文化差异制约着翻译活动。作为译者, 要想翻译的正确、得体, 在翻译过程中, 就必须了解不同民族社会文化体现在语篇中的文化内涵, 正确理解语词所包含的文化语义, 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在翻译过程中, 两种语言的转化并非易事, 在译入语文化中体现源语言文化中的文化特色词更非易事, 如果对所翻译的文化和译入语的文化理解不深, 难免会出现引起读者误解和曲解的翻译。为了真正实现真正实现两种文化的沟通与移植在翻译的目的, 译者在翻译时要了解隐含在语词背后的容易引起语义冲突的文化因素, 根据具体语篇内容以及翻译目的, 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Joyce, Merrill Valde s.Culture Bound[M].Bridging the Cultural Gap in La nguage Teaching.C.U.P.1986.

[2]Mary Snell-Hornby.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A master dam[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88.

文化语境对翻译的作用 篇5

文化语境顺应视角下的英汉动物习语翻译

本文通过分析实例探讨了文化语境顺应对英汉动物习语翻译的作用.指出直译、意译等翻译策略都是为了顺应文化语境而采取的翻译方法.同时,译语的.语言结构也应在一定程度上顺应译语的语言特点.

作 者:黄玉霞 作者单位: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太原,030051刊 名:科教文汇英文刊名: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年,卷(期):2008“”(36)分类号:H059关键词:文化语境 顺应论 动物习语 翻译

文化语境顺应视角下的翻译研究 篇6

关于翻译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标准或者理论,历来众说纷纭。最近,维索尔伦(Verschueren)推出了顺应理论。这是一个非常具有解释力、发展前途和应用价值的语用学理论,它从一个全新的视觉去理解和阐释当今的语用学。本文将从维索尔伦的语境关系顺应论出发,探讨顺应文化语境在翻译研究中的重要性,从而有效地指导翻译实践。

一、理论概述:顺应论与文化语境

顺应论认为,语言顺应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或多维的,语言顺应语境或语境顺应语言。语言顺应包括:(1)语境关系顺应;(2)语言结构客体的顺应;(3)动态顺应;(4)顺应过程中的意识突显。语言的顺应要依赖语境,故语境关系顺应是语言顺应的重要环节,语境关系顺应强调语言使用过程中的语言选择要与语境顺应,顺应语言不仅是语言成分和语境因素相互适应的双向、动态过程,而且也是语言使用者策略性的选择过程。文化语境最早由Malinowski提出,它是指某一言语社团特定的社会规范和习俗。近年来,随着语用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文化语境的范围进一步拓宽。Samovar et al.(1998:36)认为文化语境包括知识的贮存、经历、价值、行为、态度、宗教信仰、时间概念、空间关系、学科领域等诸多方面。

二、文化语境顺应与翻译研究

王东风(1997)认为翻译是一种双重的交际活动。译者要以读者的身份与原作者进行交际,这一过程的交际能否成功取决于译者本人有关目标文化的知识和经验是否达到或最大限度地达到原作者的理想读者的水平。本文将从文化语境顺应对具体词义的选择和翻译方法的选择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一)顺应文化语境与词义的选择

1.文化语境是影响词义的最主要因素,词语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意义,不同语言在民族文化、宗教信仰、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差异会使某一词语在不同文化语境中产生不同的喻义。因此,译者在选择正确的词义时必须顺应文化语境。

2.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具有区别性特征的文化,语言中的词语往往富有一定的民族文化内涵。由于文化的差异,东西方人对一些词的概念及其褒贬意义的理解和认识也不同。例如西方人对bat (蝙幅)无好感,通常联想到坏特征。英语有as blind as a bat,he is a bit batty等比喻说法。而对中国人来说,蝙幅是吉祥、健康、幸福的象征。翻译中遇到这类词,我们就要充分考虑它的文化语境来确定它的词义。

3.宗教是西方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形成西方社会的重要文化特征。翻译时,译者必须积极顺应宗教文化,正确地选择词义。如:John can be relied on.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张培基,1982:11)有人直译为“约翰为人可靠,他不吃鱼,还玩游戏”。从字面上看,译文与原文形式对等,似乎翻译贴切,但译者没能正确理解“to eat no fish”和“to play the game”两词语的深层含义。原来在英国历史上新旧宗教派别之间斗争十分激烈,旧教规定在斋日只许吃鱼,新教推翻旧教后,新教徒拒绝在斋日吃鱼,表示顺从新教,忠于新教,故“to eat no fish”表示“忠诚”之义;“to play the game”的文化涵义为“光明正大”、“为人正直”,因此,译者应顺应原文的文化涵义,译为“约翰为人可靠,他既忠诚又正直。”

4.社会政治制度是一个社会存在的基本形式之一,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服务的。翻译中,词义的选择同样必须顺应社会政治制度才能获得有效翻译。比如: Were it left to me to decide whether we should have a Government without newspapers or newspapers without a Government, I should not hesitate a moment to prefer the latter. 读者会纳闷,为什么杰弗逊要把报纸和政府对立起来呢?通常不是政府出版报纸,报纸为政府服务吗?由于东西方存在着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因此,译者不应拘泥于语符表层意义的对应,而应顺应“newspaper”这一词的文化内涵意义,故正确的译文便是:“如果让我决定我们是要一个没有言论自由的政府还是要一个只有自由而无政府的国家,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这种译文顺应了原文的社会政治制度,恰当地选择了“newspaper”的词义表达了其文化涵义。

(二)文化语境顺应与翻译方法的选择

语言中许多词汇都带有特定的文化信息,对这些词汇的处理方法极大地影响着翻译所达到的文化交流的程度。例如汉语中的“红”的翻译:红利bonus;红火prosperous等,所用一词均为“红”,英语中却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因此在对词语文化意义翻译中,译者应注意以特定目的的文化交流为出发点,努力做到既保留原文的文化内涵,又不破坏译文的可读性。本文主要讨论了词语文化意义的三种处理方法,即:直译法、直译加补充信息法、直译兼意译法。

1.文化语境顺应与直译法

所谓直译法就是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或误解的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原文说法的比喻、形象和民族色彩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直译不等于字译。例如fat farm是指 "减肥中心”,而非“脂肪农场”。但是,在处理文化词语和表达时,只要译文中所传出的文化信息在具体上下文中能为译语读者正确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接受,应尽量采用直译法。例如,“纸老虎”是毛泽东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英文根本找不到它的对应词。中文中“纸老虎”的文化含义为“貌似强大,实则外强中干的人或物”,故译员将其直译为“paper tiger”,既顺应了“纸老虎”的文化语境,又丰富了英文的词汇。

句子的翻译也可采用直译的手段,如: We are the more like a barrel of herrings.(我们挤得像塞满桶里的鲱鱼)。此句译文表明译者顺应了西方的生活习惯、文化传统和文化涵义,把我们比作鲱鱼以描述拥挤的状态。此外,我们还注意到在翻译比喻性语言、文学著作的名字、商标等时,也应顺应其文化语境进行直译,如: as gay as a lark(像云雀一样欢跃)、Great Expectations(《远大前程》)、fair lady (bed necessities )“贵夫人”(床上用品),表示“优雅,舒适和奢侈”。

2.文化语境顺应与直译加补充信息法

尽管直译是保持原文化氛围和修辞特点的最佳法。在许多情况下,单纯的直译却可能无法有效传达其中包含的重要文化信,如:“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surpass Zhuge Liang.对不了解“诸葛亮”在中国文化中所具有的特殊意义的外国读者来说,这句话必然造成意义的隐晦不清和理解上的困难。而单纯直译可能导致误解时,可以使用直译加补充信息法进行处理。如在上例译文中,若加上注释* Zhuge Liang:a statesman and strategist in the period of the Three Kingdom(220-265)who become a symbol of resourcefulness and wisdom in Chinese culture.实际效果就会好得多。

3.文化语境顺应与直译兼意译法

在翻译英语谚语时,有时为了更准确地表达其原意,弥补直译法带来的含义不清的弱点,可以采用直译兼意译的方法。一般在采用这种方法时是,先直译,后意译,会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例如:

A little pot is soon hot.壶小易热,量小易怒。

Let sleeping dogs lie.睡狗莫惹,麻烦莫招。

谚语是一种在人们日常交际中广泛流传的语言形式,具有很强的口语化特点,所以在翻译时务必语句简洁,注意声韵,用直译兼意译法就能达到此目的。

三、结语

Newmark(1982)指出:“语境在所有翻译中都是最重要的因素,其重要性大于任何法规、任何理论、任何基本词义。”根据顺应论,译者在翻译中应根据不同的语境作出动态的顺应。译员在翻译时,必须克服不同文化语境带来的影响,弄清词语的真实涵义,准确地选择词义,恰当运用翻译方法,在译文中充分展示其文化信息,积极顺应其文化语境。

参考文献:

[1]Jef·Verschueren.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Edward Arnold (Publishers) Limited,1999.

[2]NidaEugene. 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3]Samovar et 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M].Brooks/Cole/Thomson Learning Asia, 1998.

[4]王东风.文化缺省与翻译中的连贯重构[J].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7.

[5]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2.

文化语境对翻译的作用 篇7

一、理论概述

1.文化概述。所谓文化, 是随着社会历史不断发展, 人类自身不断创新和总结, 逐步积累下来的物资以及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人类社群在特定的生存环境中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一系列活动、思想以及在现实活动中以不同物质形式表现出的行为特点的集合。可以看出文化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具有一定的历史性, 不同的文化由于其历史传统性质的不同而呈现出各异的特点。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 各地的传统文化性质也会逐渐发生改变。但这些改变要在较长的时间维度之下才得以察觉, 才能够实现这种潜移默化的文化改变。而各地传统文化的改变将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类的社会生活, 其影响力是不可小觑的。任何文化的本质蕴涵着本民族的深刻哲学, 是该地区族群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集中体现。语言作为文化的表达方式和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 不同族群因文化差异造成各地语言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内涵, 而翻译活动要兼顾不同文化的共性与个性。

2.语境概述。语境就是语言环境的简称, 著名语言学家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曾提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 语言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言所表达的真实意义。”语言的表达形式受到语境的制约, 其表达的意义也因语境的不同而不同。同时, 在翻译过程中, 不同的语境对语言形式的理解有着显著的影响力。语境对语言存在语言因素以及非语言因素两个层面上的制约, 它们二者相辅相成, 共同影响人们的语言交流过程。

所谓语言因素指的是根据上下文的联系、在不同的时间、空间、情景以及相互交流的对象及其说话内容等选取可用于搭配的相关词语。语境对语言因素起到限制作用, 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语言因素组成的语言单位所表达出的真实含义是不同的。尤其是一词多义的词语, 为了理解词义一定要结合相关语境, 否则直白的翻译, 脱离现实, 会产生让读者误会的语言, 难以表达语言的本意。例如, overlook有“俯视, 鸟瞰;忽略, 疏忽;宽恕, 原谅;监视, 看守”等多种含义。在不同的语境下其词义是不同的。Pretty andcomfortable rooms overlook a flower-filled garden.那些漂亮、舒适的房间俯瞰着一个花团锦簇的花园;We overlook all sorts ofwarning signals about our own health. 我们会忽视关于我们健康的各种警报。

非语言因素强调的是交流时的环境、时间、地点以及对话人物等。同样的语言放置于不同的语境之下所表达的含义不尽相同。例如:

A: How about your English exam?

B: It's a piece of cake.

A:你的英语考试怎么样?

B: (对我来讲) 小菜一碟。

a piece of cake在此种语境下显然不是指一块蛋糕, 而是指很轻松的事, 很容易的事。可见一定要根据特定的语境来理解语句中深层的含义。

3.文化语境概述。所谓文化语境是指特定语言社团相互交流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它包含两个层面, 一是社会规范, 即一个社会团体对成员之间使用语言进行交际做出的相关规定。另一层指的是文化习俗, 即社会成员在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中代代相传形成的特定的生活习惯, 是人们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集体习惯, 是该团体成员约定俗成的具有一定约束性的习惯。文化语境的重大影响力支撑着整个语言系统。

二、文化语境对英汉翻译活动的影响

翻译作品要想达到“信、达、雅”的境界, 就必须在不同语境下对语言充分理解, 对文化语境的理解是通向该境界的必由之路。影响文化语境的因素包括:地域文化、历史文化、习俗, 下文从这几个因素角度论述文化语境对英汉翻译活动的影响。

1.地域文化语境影响因素。处于不同地域的社群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 不同的国家表达自己意思所运用的语言各不相同。在翻译时应注意地域文化语境影响因素, 在充分理解说话人的地域文化前提下, 认真进行翻译活动。例如:

A: (American) :What can I do for you? (我能为你做?)

B: (Britain) :I'd like a piece of rubber. (我想要一块橡胶。)

A:...Er, a piece of eraser? 0.5 dollar, please! Anything else? (...呃, 一块橡皮擦?0.5元, 请!还要什么?)

B:I'd like some sweets, too. (我也想要一些甜食。)

A:No problem. All the candy we sell is sweet. (没有问题, 我们卖的糖果都是甜的。)

B:I see, so you sell sweet sweets. (我明白了, 所以你卖甜糖果。)

这是一段英国人和美国人的对话, 英国的rubber等同于美国的eraser, 均表示橡皮的意思, sweet和candy分别是英国人和美国人对糖果的称呼。由此可见, 虽然英国和美国都是英语系的国家, 但由于地域的不同他们的语言表达方式仍存在差异。

2.历史文化语境影响因素。由于各国发展历程的不同, 形成了具有本国特点的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语境对翻译活动产生较大的影响。翻译过程中如果不能够准确理解历史事件和该国文化, 就容易造成误译。例如:the heel of Achilles, 字面上的意思是阿客琉斯的脚踵。Achilles是古希腊联军中的骁将, 希腊传说他出生后, 母亲为了保护儿子的健康, 将他浸在冥河圣水中, 因此Achilles浑身刀枪不入, 但有一个弱点, 就是她母亲在浸泡他时握着的没有沾到冥河圣水的脚踝, 最后他被敌人射中脚踵而死。因此, 在翻译的时候应翻译出“唯一的弱点或要害”这一层含义, 否则只流于表面, 不能表达其中真意。

3.习俗文化语境影响因素。在世界各地, 由于地域条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使同一地区的人们形成了本地特有的风俗习惯, 在长时期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综合性较强的文化体系, 影响着人们之间相互的沟通。例如, 中国人由于在解放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没能解决吃饭问题, 大多数人吃不饱, 因此“吃过了没?”成为中国人常用的一种打招呼的方式, 而国外是没有这种文化习俗的,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只需译为:“Hello”或是“How are you?”等英语问候就行。再比如, “中国红”表示红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代表着喜庆、吉祥, 因此, 中国传统婚礼上新娘都是身着红色礼服, 每逢佳节时, 中国人也粘贴红色字联表达庆祝;而白色在中国古代被用于吊丧。在美国, 两种颜色有着截然不同的表达含义, 白色代表纯洁, 因此新娘多穿白色婚纱;而红色却代表血腥、残忍和灾难, 常被用于贬义, 比如“redhand” (血腥的手) 。因此, 各地习俗文化呈现多样性, 是翻译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 译者应做好各地习俗文化功课, 为翻译奠定充分的知识储备基础。

三、小结

翻译活动不仅是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 它传达的是不同语言系统下人们信息的一种交流, 仅仅将语言符号进行转换是不能满足翻译使命的。不同的文化语境制约和影响着语言所表述的信息, 因此, 译者在英汉翻译活动进行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文化语境影响因素, 从地域文化、历史文化、习俗文化等方面着手深入了解各地文化语境。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的传达不同语言之间的信息, 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摘要:文化语境对英汉翻译活动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论述了文化语境和翻译之间的密切关系, 然后提出不同维度文化语境对英汉翻译活动的影响, 以期促进英汉翻译活动的发展。

关键词:文化语境,英汉翻译,影响

参考文献

[1]崔曙光.语境与翻译浅论[J].时代文学 (下半月) , 2009 (11) .

[2]宫雪斐.浅析文化语境对翻译活动的影响[J].青年科学, 2010 (12) .

[3]陶全胜.关联理论翻译观与应用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1) .

文化语境对翻译的作用 篇8

1 文化语境与翻译的关系

在英汉翻译活动进行当中, 主要涉及到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内涵, 同时翻译者对各个国家的文化理解程度直接影响到英汉翻译水平的高低。

(1) 文化的内涵

在英汉翻译活动进行过程中, 语言与文化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同时在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下, 每个词语所表达的文化内涵也具有不同的意义。在这里所提到的文化, 主要是指一些特定地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特定文化。曾经就有著名的翻译家将文化定义为一个民族在生存环境中所进行的各种活动、以及所产生的心理思想。在英汉翻译过程中, 多样化的文化语境体现出了丰富多彩的语言内涵, 其中不仅仅展现出了文化背景的内涵, 同时也体现出了语言文化的特性。

(2) 语境的涵义与作用

所谓的文化语境就是语言所处的环境。在英汉翻译过程中, 通常是根据不同的文化语境来确定想要表达的内容。一个地区的文化对该地区的语言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文化环境对语言表达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其中主要表现在对语言形式、词语涵义等方面的影响。同时语境又包括了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两个因素, 同时这两个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英汉翻译活动进行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 语境对语言因素的制约

文化语境发挥主要作用是通过语句的搭配、前后词语的衔接以及对时间、地点、对话等等。在英语的学习环境中, 每个词语在不同的环境下都会表现出不同的涵义。因此将某一词语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就会呈现出该环境下想要表达的涵义。例:ambition的意思是“雄心, 抱负;野心, 企图”, 在不同的语境下语义不同。其中在“Her ambition was to be a great actress.”这句话中就主要表达了:她的志向是成为一名伟大的演员;然而在“His political ambition still burns.”这句话中则表达了:他的政治野心依然炽热。在老师提出这两个例子时, 我们便能够很清楚地认识到不同地域的国家所形成的人文环境对语言转换翻译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2) 语境对非语言因素的制约

文化语境不仅包括对语言因素的影响, 甚至还包括对非语言因素的影响。这里所谓的影响主要包括了时间与空间、对象与环境等。如果将同样一个词语, 放置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 所传达出来的意思也就不尽相同。如:Plumber:I’m sorry I was late.Man:While we were waiting for you, I taught my wife how to swim.再如:Son:Remember, Dad, Tomas Edison got bad grades in school, too.Dad:Stay in your room until you invented the light bulb.单独看这两个句子主要是写教妻子游泳和让儿子发明电灯泡, 但是这两个句子在一起却真正表达的是等的时间之久和让儿子认真学习的意思。通过这个例子我们便可以知道在理解句子的时候不能够仅仅停留在语言的表面意思上, 而且还必须根据每个句子所处的实际情境进行深入的理解。

2 文化语境对英汉翻译活动的影响

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在经过长久历史的发展之后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环境, 环境因素在英汉翻译过程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 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过程中, 社会环境对语言有着巨大的影响。其中, 世界各国的文化主要包含了人文习俗、宗教信仰等综合环境因素。

(1) 历史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

在各个国家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语言都包含了特定的历史文化。正是由于这些发展变化的历史文化, 从而产生独有的历史文化语境。在英汉翻译过程中, 经常会遇到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问题, 如果翻译者没有深刻理解不同国家的历史事件, 在翻译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错误。如:大家都知道“鸿门宴”所体现出的意义, 同时这个词语也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因此, 如果将“鸿门宴”这个词语翻译成“Hongmen feast”就不正确;只有翻译者深刻了解了中国历史上出名的楚汉相争事件之后才能够正确地翻译出来:“Hongmen feast with a trap for the invited.”。再例如:在英语的“to meet one’s Waterloo”中, 如果翻译者在不了解法国历史的情况下, 只会简单地将其翻译成“遇到滑铁卢”, 这样就没有真正将意思表达出来, 实际应该翻译成“惨遭失败”。因此, 翻译者在英汉翻译过程中, 必须将词语渗透到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语境中, 将语言想要表达的内涵最大限度地表现出来, 充分保留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

(2) 地域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

世界各个地区所形成的多样化的文化, 所传达出的文化涵义也应该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

因此, 翻译者在英汉翻译活动进行过程中, 便应该在充分了解各个民族文化不同的地域情况下进行翻译。如:“Big Apple”这个英语则真正表达的是美国纽约, 但是如果翻译者在没有深入了解美国地域情况下就很难准确地翻译出来。曾经有报刊将美国纽约这个城市翻译成一个充满机会的城市, 就像熟透了的大苹果一样随口可得。再例如:“the west of New York”和“the east of New York”就分别是指美国纽约的“富人区”和“贫民区”。如果翻译者没有深入了解美国纽约的地域文化, 就很难准确地翻译出来。

(3) 不同国家的习俗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

在世界各个地区, 地域条件、气候等各种不同的因素, 导致人们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文化环境;在经过人类长期历练之后, 形成了文化综合体系。这个体系对人们交流起着影响作用。因此, 为了能够将不同地区的语言做出正确的转换, 便应该充分了解这些地区之间的文化综合体系存在的差异。例如:我们中国人在见面的时候一般就道一句:饭吃了没有?在玩啊?等, 然而在英语的问候语中就主要道几句“Hello”或“How are you”等。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传统习俗, 如:中国将红色看作是喜庆、吉祥, 因此, 中国的结婚庆典上新娘都应该穿着红色的礼服;相对地白色却被用于丧事。但是在美国的长期发展过程中, 却将红色定义为了残暴, 而因为白色没有添加任何物质, 将其与纯洁联系了起来。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语境, 同时对英汉翻译活动也起着极大的影响。因此, 为了能够准确地翻译出想要表达的意思, 译者便需要充分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内涵之后, 才能够更好地进行翻译。

3 总结

各个民族具有不同的民族语言, 在英汉翻译的现实过程中, 应该做到将词语放置在特有的环境中。英汉翻译就是将两个语言相互进行转换, 并且能够准确传达出想要表达的含义。世界各地都具有独特的人文习俗,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 文化综合因素对英汉翻译的发挥起着决定作用。因此,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各国文化背景对文化语言的影响。翻译者只有置身于各国的文化背景下, 才能够将英汉翻译工作做好;同时也只有深入了解不同社会的文化习俗, 才能够推动英汉翻译活动顺利进行。

摘要:在英汉翻译活动进行过程中, 文化语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首先论述了文化语境与翻译的关系, 然后提出文化语境对英汉翻译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希望所提出的拙见能够对英汉翻译活动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英汉翻译,影响,文化语境,语言风格

参考文献

[1]陶全胜.关联理论翻译观与应用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1) .

文化语境对翻译的作用 篇9

一、价值标准对翻译的影响

在众多文化因素中, 价值观是核心内容之一。它具有持久性、稳定性, 并为社会成员所普遍接受。作为文化构成的深层因素, 它既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 又是社会文化因素在人们心中长期渗透、积淀的结果。它持久地影响着人们的态度、需要和行为方式。狗在西方人的价值观念中是一种最为人钟爱的动物, 是忠诚的伴侣, 怜爱无比。故英语中带“狗”的词语多为褒义, 如“owl”在汉语中是“猫头鹰”, 因为它们的叫声吓人, 样子丑陋, 因此中国人对它们并无好感, 常把它与厄运联系在一起。而英国人则会联想到智慧, “wise as an owl”意为像猫头鹰一样聪明。在翻译过程中, 译者要根据不同的语境, 判断作者所要表达的准确含义, 从而做出正确的翻译。

二、文化传统对翻译的影响

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英国是一个岛国, 人们的生活与大海紧密相连, 历史上航海业发达, 因此, 英语中有许多习语与水有关。如“spend money likewater”, 直译为“花钱如流水”, 而更传神的表达应是“挥金如土”, 因为中国历史上是农耕社会, 人们繁衍生息离不开土地。中国还是一个敬老的社会, 老人受到人们的尊重, 人们称老者为“李老”、“王老”, 对比自己年长的同事称“老张”、“老大姐”等, 听者也能感到人们对自己的友好、亲切和尊重。但英美人则对“老”字十分敏感, 不愿意以“老”相称, 因此, 在翻译时, 要用“eldly”, “aged”, 或“senior”来称呼他们, 而不要用“old”。

三、风俗习惯对翻译的影响

漫长的人类历史历程中, 各民族早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沉淀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 这些历史因素自然而然会反映在语言中。不同的民族会用不同的事物表达相同的语用意义。在汉语里, 常用于形容报复的词是“以牙还牙”, 在英文中用的则是“eye” (眼睛) 一词“an eye for an eye”。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一种动物, 能够呼风唤雨, 它是中国古代帝王的象征, 如“龙袍、龙颜、龙体”。它作为一种文化积淀, 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人以自己为“龙的传人”、“东方巨龙”而自豪。“龙凤呈祥”、“龙腾虎跃”等词汇渲染着和谐、吉祥和生机勃勃的气氛。所以, 成语“望子成龙”中的“龙”意味着父母希望自己的子女出人头地、飞黄腾达。整个句子应译为:“Everyone wants his child toshine.”而在英语中“龙”是一种恐怖的怪物, 称为“mythicalmonster like reptile”, 常用来比喻邪恶的势力。

四、思维方式对翻译的影响

中国人的性格含蓄、内敛, 时常奉行“中庸之道”、“自谦”等处世原则, 西方人则比较强调以自我为中心, 个人利益为上, 他们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比如英美国家的人到中国家庭做客, 主人做了一大桌丰盛的饭菜后, 还经常会说:“饭菜不好, 招待不周。”对于中国人来说, 他想表达的是自己“谦虚、好客”以及对客人的尊重。这句话如果采用直译的方法, 不懂中国文化的西方人可能无法理解。英美人则正相反, 他们请人吃饭, 一般会介绍这道菜的原材料, 制作方法, 以及这道菜如何美味, 即使对自己做的菜没有十分的把握, 至少也不会说“饭菜不好”的话。所以在翻译时, 把原句变通一下, 译成“These are the best disheswe can supply. Please feel at home and help yourself”这就是中国人所崇尚的谦虚与西方人所推崇的诚实、自信形成鲜明对比的例子。因此, 汉译英时, 必须慎重考虑译文是否符合西方人的思维方式。

总之, 英汉翻译既是英汉语言的转换, 也是英汉双语文化的对接, 不同语言的转换必须服从一定文化的习惯。美国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认为:“笔译与口译中出现的最严重的错误, 往往不是因词语表达不当所造成的, 而是因错误的文化假设所导致的。”在翻译过程中, 译者应该对语言具有敏锐的感受力和高超的表达能力, 增强对文化共同之处的掌握度, 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避免或减少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这样才能从高层次、深层次进行语言转换, 实现跨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汪德华.英汉思维方式对其语言文字的影响[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 (3) .

[2]陈雪莲.英汉文化差异与习语翻译[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2008, (6) .

文化语境对翻译的作用 篇10

我国的新闻出版行业虽然取得这些不俗的成果, 但作为“软实力”的主要载体产业, 出版业的文化影响力还远远不够。有关资料显示, 发达国家控制着全球90%的信息资源。尤其是欧美一些大出版传媒集团一家的销售收入甚至高于我国出版外贸的总额。我国虽是一个年出版33万种图书的出版大国, 但在世界图书市场的文化影响还远远不够。因此, 中国出版“走出去”任重而道远。

一、“走出去”的意义

中国出版“走出去”的真正意义在于“中国文化走出去”, 其根本目的是要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 了解中国人, 使中国文化、中国图书进入国外主流社会。但从全球范围来看, 世界出版市场基本上被国际传媒集团垄断, 西方发达国家还具备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优势, 并且当今世界的主流语言还是英语, 汉语属于非主流语言。但在诸多造成出版进出口贸易逆差的因素中, 还有一个最根本的问题还是翻译问题。

二、蒋彝的跨文化语境及文本翻译策略

蒋彝 (Chiang Yee, 1903—1977) , 生于江西九江, 原名任全, 字仲雅 (重哑) , 笔名“哑行者”;国际知名画家、诗人、散文家、书法家、教授。蒋彝是一位一直致力于在海外传播中国文化, 但却被国内学术界所忽视、被大多数中国读者所不知的海外华人作家。他曾经在西方有着极大的影响, 在20世纪30—70年代, 蒋彝以“哑行者”为笔名, 出版了12本游记, 在海外的影响力与林语堂齐名。这些作品在欧、美、亚等地深受欢迎。蒋彝的英文游记写作开创了独特的文风, 他丰富的个人经历和写作经历以及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巨大贡献, 都为当今研究文化交流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空间和研究价值。

《中国绘画》 (Chinese Eyes) 是蒋彝于1935年出版的第一部英文著作, 初版在一个月内售罄, 随后在英美不断加印和再版。1938年出版的《中国书法》起初一直因战事原因而销售不畅, 但却在1940年热销一时, 直至今日仍有许多美国的大学把它当做书法教科书。1937年出版的《湖区画记》和1944年出版的《牛津画记》都不断地被重印, 一次又一次掀起了蒋彝游记热。进入21世纪以来, 蒋彝游记的再版情况一度升温, 《牛津画记》、《伦敦画记》、《湖区画记》、《爱丁堡画记》等都不断地再版和翻译。蒋彝的作品经历了半个世纪仍魅力不减, 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拥有广泛的读者市场, 可见其阅读价值。

蒋彝的个人经历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便是空间的变迁, 这使他不可避免地将自己的生存状态和写作状态融汇和交错到一个由不同语言和文化构成的交叉空间中。在空间与地理位置的变迁过程中, 蒋彝用游记的形式记录了这种文化的变迁, 由此, 文化的地理空间轨迹就成了作品的轨迹, 成为蒋彝文本翻译的语境。作为一个中国人要用英语来向英国读者介绍中国文化, 何种文本能最大限度地完成这一使命, 能不受到跨文化语境的制约?蒋彝选择用他所拥有的中国绘画、中国书法和中国旧体诗的知识和技能作为翻译的手段, 让两个民族的文化产生碰撞, 使文本翻译具有混杂性, 有了新意。

在不同文化的转化过程中, 蒋彝的文本翻译呈现出自己的独特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求同存异、异中见同

蒋彝到英国之后, 发现西方很多作品在介绍中国时有污蔑、歪曲、神秘化的现象, 致使许多西方人对东方文化、对中国的民族文化存在误解和歧视, 其原因多是西方作者对中国知之甚浅。为此, 蒋彝决定执笔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文化, 以正讹误。他并没有采取正面的抨击和反驳, 而以游记的形式, 通过对自然景观和西方风土人情的描写, 与中国文化进行比较, 其重点不在于强调相异, 而是相异表面下的共同性。蒋彝寻找人类文化共同性, 是从自然景观开始的。他认为自然景观作为客体, 是不被附加太多文化差异的。在他早期的游记作品中较多描绘自然景观, 之后又从人的性情、人际关系、审美理念、历史和知识观念等方面寻找人类的共同性。正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这种相似和共同共同元素, 才使不同的文化有了“可译性”, 才有了文化间相互对视和对话的可能。艺术与美是直通心灵的, 任何民族、任何文化在其中都会有共鸣, 中国与西方也会因为艺术欣赏而拥有彼此共享的空间。蒋彝的著作也正是抓住了这个关键。

(二) 表达方式的转换

求同存异就有了相互交流的基础, 蒋彝在他的游记作品书写过程中, 经常站在西方文化的立场和位置, 用西方人熟悉的文化表达来营造一个具有共同语言的空间, 获取西方读者的共鸣。他最常用的文本翻译策略就是让读者感受到他们熟悉的西方文化, 然后再用另一种文化的介入让读者感到对熟悉的文化的陌生感, 与此同时, 也是使陌生的文化变得熟悉的过程。

蒋彝的文本常常以西方的文化习俗和景致为叙述的开端, 令西方读者有似曾相识的亲近感。而文本翻译却又是以中国文化为背景, 即带领读者以东方文化为视角来看待西方人熟悉的事物。因此, 对西方读者来说, 成功地完成了熟悉与陌生的衔接与转换, 这其中的新奇感是制胜的关键。同时, 蒋彝还运用了类比的方式, 将西方读者比较陌生的中国文化、观念、习俗等同他们熟悉的事物做比较, 找到中西文化中的共性关系, 引导读者从熟悉中体会和了解陌生, 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

(三) 译者主体性

文本翻译是一项复杂的活动, 也是一个做抉择的过程。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具有其主观能动性, 作为翻译的主体, 这与译者自身的意识形态、价值标准、文学修养、人生经历甚至情感个性密切关联。因此, 在文本翻译中, 翻译的语言可以超出单纯文字的局限, 语言作为翻译的媒体, 可以是文体、绘画、书法或其他更为丰富的表现手法。蒋彝的作品恰恰是集合绘画艺术、书法艺术、诗歌艺术于一体的混杂式文本, 而采用这种文本形式, 一方面是由于蒋彝的多重身份, 另一方面出于文化翻译的需要。

蒋彝将诗、文、画和书法相互融合在一起, 用绘画和书法同文字一起承担着叙述的功能。这种跨民族、跨文化的特殊书写手段成为蒋彝独特的书写风格, 并且是西方游记中从未有过的, 给人以新意的同时也弥补了作者在英语语言上的弱点, 达到了更好的翻译效果。

三、对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启示

蒋彝在20世纪30—70年代的中西文化交流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作品把中国文化传播到了西方, 为西方读者构建出中国民族文化形象, 并在中西文化对话中唤起了自我的民族意识。其价值并不在于文本翻译的语言是否流畅优美, 诗书画的水平是否高超, 而在于对中西文化交流方式的研究。

蒋彝作品的文本翻译策略不论从内容的选择还是从翻译的技巧都对今日中国出版“走出去”战略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现今制约中国出版“走出去”的瓶颈主要集中在内容和翻译两个问题上。

在内容选材上, 要注意引起外国读者的阅读兴趣, 寻找共同的价值观, 比如家庭、爱等主题。近几年, 不少外国人对反映中国现实变革的文艺作品有兴趣。同时他们更希望从个体视角了解中国, 中国出版业可以通过普通人的故事来展现中国的发展变化。在图书翻译方面, 我国现在从事各种形式翻译工作的人数众多, 翻译出版新书种类也不少, 但这其中优秀的译著少之又少。中译外的标准和尺度较难把握, 想让外国人能读懂、易读懂, 翻译起来很有难度。外国译者由于对中国文化的不通, 外文虽能顺畅, 但内容上容易理解不当;中文译者因语言差异, 文化差异, 翻译时不能做到本土化, 容易造成译法生硬, 词不达意。尤其在文化习俗、民族典故这一类型的翻译中, 常常会出错。因此, 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 对英文的表达不断推敲, 尽量用西方人能接受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 来给西方人讲“中国故事”。

就中国文化在海外传播而言, 文本翻译已经渗入构建民族文化身份的过程, 除了文本语句一一对应的翻译外, 更重要的是翻译的延伸意义, 即跨民族性的文化转换。以蒋彝为代表的华裔作家用英文写作的作品同样也承担着翻译中国文化的功能, 如何在文本翻译中构建自己的民族形象是一个值得出版业思考的话题。

参考文献

[1]王一川.“中国之眼”及其它——蒋彝与全球化语境中的跨文化对话[J].当代文坛, 2012 (3) .

[2]任一鸣.蒋彝作品研究——文化翻译批评视角[J].复旦大学, 2007 (3) .

[3]吴小丽.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的体现[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 (1) .

论语境对翻译的影响 篇11

【关键词】语境 翻译过程 翻译策略

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愈加频繁,不同国家与民族间的文化相互渗透。语言是文化传输的载体与工具,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桥梁,启蒙运动的先驱,科技进步的媒介。翻译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逐字逐句译出来的文章,读者未必能读懂其真意。语境就是言语环境,包括语言因素与非语言因素。语境制约着词语、句子的含义。在不同的语境中,同一言语具有不同的意思。理解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翻译的好坏,因此,语境是翻译的一个重要元素,是翻译研究的首要因素。

一、语境对翻译过程的影响

翻译包含四个基本步骤:(1)分析源文本;(2)源语转换为目标语;(3)重构目标语;(4)修正。笔者认为语境对翻译过程的影响主要发生在(1)(3)两个环节。“要达到理想的翻译,不仅要在译语中找到顺乎自然的对等语,还要找到最切近的对等语。”奈达认为翻译的本质是两种语言的媒介。译者就是要尽可能地找出这两种语言中的对等语。其中,研究源文本的语境不可忽视。在交流中,确切地表达语义依赖语境,语境决定着所表达的特定语义。语境依源文本的结构而生,不能独立存在。语境具有限制与解释的功能。限制功能是指语境限制着语言的应用与研究。词典中每个字词的意义有多种,常用词尤甚。唯将其放入词语、短语和段落等特定语境中,才能确定其含义。解释功能指在某一言语行为中,语境对语言现象的解释说明,可从语音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和修辞学等方面解释。基于此二种功能,从上下文、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阐释语境对翻译过程的影响。

1.上下文。外语学习者读完一篇文章后会发现,尽管无一生词,却不知所云。这缘于不熟悉文章的语境。有时即使文中有个别生词,但通过阅读该词前言后语,便可明白其意。这前言后语就是上下文。上下文还助于读出文中省略部分。其提供的信息保证了省略部分的完整再现。

上下文被视为短语语义语境、句子语境及语篇语境。每个字词都有所指含义。当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时,其含义就会发生变化。Soft是“柔软的”的意思。当它与不同名词组合时,意思发生改变。Soft wood “软木”,soft music “轻音乐”,soft money “纸币”,soft light “柔光”,soft voice “低声”。单词放于句中亦然。“I cannot bear Lisa. She is thin and tall and walks like a crane.” “我受不了丽莎。她又瘦又高,活像个起重机。” 在此,crane 取“起重机”之意。而在另一句中,“I do admire Lisa. She is thin and tall and walks like a crane.”,crane 取“仙鹤”之意。“我真羡慕丽莎。她又瘦又高,走起路来像仙鹤一样婀娜多姿。”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同一单词蕴含着截然不同的含义。

2.情景语境 情景语境指与语篇理解相关的环境因素,不包括言语行为中的人、事物及其说话过程。情景语境是文本存在及变化的条件,为语言提供了合理的应用条件和环境。毫无关联的几个句子在特定语境中会变得有意义。

如:(1)杰克邀请詹妮参加他的生日聚会,对她说,“詹妮,周五晚上你能来参加我的聚会吗?”詹妮答曰,“周六上午我们有场数学考试。”

乍看这个对话中的问答毫无关系。实际上,杰克知道詹妮有考试,意味着她没有时间来参加他的聚会。

(2)甲:四凤!四凤! 乙:真热呀!

只看字面,很难相信这是一组对话。但是把它放入台词中,就恍然大悟。甲为四凤爹鲁贵,乙为四凤。四凤讨厌她爹,故意喊热假装没有听到她爹的声音。

翻译作品首先要清楚该作品讲什么。当根据上下文无法理解时,联想下其情景语境,整理思绪,使得内容连贯,画面完整。情景语境可以避免误解,加深对语篇的理解。注意这讲的是“语篇”而非“文本”。“语篇”是指在交际活动中,通过连贯用语表达出交际意图,即言外之意,以激发出语言的潜在意义。“文本”是指经过语法和主题系统筛选的正式用语。它是一个单位,用来表达主题语义,即言语行为理论的话题内容,也就是言内行为。在言语行为中,语篇是交流过程中的一系列表达真实意图的语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除文本外,还包含交际者的外表、姿势、语调和语速等。语篇能更好地体现出语境的意义。

3.文化语境。语言使用者属于不同的社会团体。这些团体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历史、文化、习俗和世界观,并通过语言反映出来。若要清晰地理解语篇,需掌握其文化语境的深刻内涵。翻译中的文化语境是在译文中形成的由时空中特定的文化积累和文化情景构成的文化领域。分析译文中的文化语境,可以捕捉到翻译发展的常规模式。此领域颇具研究价值。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这些因素:(1)包括人名、书名和影视片名等在内的专有名词。专有名词的翻译涉及到语言、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和习俗。这在翻译中是个难点。了解名称文化,译文会更接近源文本。(2)反映民族文化的称谓。众所周知,中国人有强烈的家庭意识,而英美人主张个人主义,家庭意识相对淡薄。如,uncle指的是父母双方的兄弟,而汉语里有其相应的称呼“伯伯”“叔叔”“舅舅”。不同语言中,相应词的范畴可能不同。唯有熟悉,才能译得精准。(3)色彩文化。尽管汉英民族对自然本色的认识和感受是大体一致的,但由于民情风俗、地理环境、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文化背景以及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各种色彩对于不同民族在视觉和心理上所引发的联想、象征的意义、蕴含的寓意却不尽相同。如不同文化、历史和认知使英汉民族对红色的含义及语用意义理解不同。在汉语中,“红粉”“红颜”常指漂亮女孩,被译为“a beautiful girl”或“a pretty face”。这两种翻译均与颜色无关。文化语境不仅反映在以上三方面,且在习语、数字、委婉语、暗指、动植物表达中也略见一斑。

翻译是使源语中的意义、精髓和文体在目标语中精确、地道地表达出来。文化语境中许多元素影响着翻译。译者必须理解语篇中不同民族的社会文化,理解词语所包含的文化语义,才能确保信息交流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二、语境对翻译策略的影响

语境影响着翻译过程,也影响着翻译策略。大体说来有四种翻译策略:直译、直译加解释、直译跟意译相溶、意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强调译文读者的反应应与源文本读者的反应相同。然而,文化差异造成跨文化交际中,尤其在译有明显差异的文化中的习语、委婉语和暗指时,会出现不完全对等和零对等现象。因而选择恰当的翻译策非常重要。如将谚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翻译为“Until Qing Fu is done away with, the crisis in the state of Lu will not be over.”读者若不了解源语文化,也就是不了解其文化语境,将难以理解其含义。受语境的影响,如果选择意译而非直译等策略,将其译为“There will always be trouble until the trouble-maker is removed.”,就不难理解了。

三、结论

译者在翻译前应仔细分析语篇的语境。世界上的语言种类繁多,但共同目的都是交流。不论是口头语还是书面语,都在一定的语境下产生。语言转换即语境转换。组句,写文章,选择文体都脱离不了语境。翻译的基础就是要准确掌握语境。译者分析语境的能力将影响到译本的质量。研究语境理论意义深远,百尺竿头,需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Nida,Eugene.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08.

[2]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13.

[3]袁晓宁.在具体语境中对词义的把握与翻译[J].外语教学,2004(2):81-85.

[4]高帆.语境在外语翻译教学中的作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1(11):126-127:173.

[5]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132:84-89.

[6]连淑能.英译汉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0.

语境在外语翻译中的作用 篇12

一、语境对于精准外语翻译的重要性

(一) 语境是精准外语翻译的基础。

语言语境具体是指上下文, 包括词、短语和语句以及篇章之间的关系。因此, 语境对语言单位的意义起着制约作用。我们如果忽略了具体语境, 就会导致对原文的误解, 从而导致误译。由于在翻译的理解和表达阶段, 译者一直都要考虑语境因素对语言形式及其意义的影响, 这些要考虑的语境因素我们称之为“翻译语境”。正是这种翻译中的理解和表达是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的, 所以对于语义的确定、遣词造句、篇章结构以及语体形式均离不开语境。由此可见, 词语的理解不能够脱离全文孤立地进行。语言语境在理解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语言是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使用的。我们可以通过增加语言语境来消除多义现象。例如, 以形容词sharp和blunt为例。sharp (刀具) 尖利的→ (言语) 苛刻的→ (行动) 直截了当的→ (感觉) 剧烈的→ (智力) 敏捷的;blunt (刀具) 钝的→ (言语) 直率的→ (行动) 笨拙的→ (感觉) 迟钝的→ (智力) 愚笨的。如, 单词handsome原来一般只用于形容男性的相貌, 义为“英俊的, 帅的”。如果用来形容女性, 如a handsome woman, 其意义就变成了“健美而端庄的, 标致的”。如果用于修饰金钱, 如a handsome sum of money, 意义则是“可观的, 相当多的”。一些词在不同场合下使用时意义也各不相同, 由此可见, 一个词由于使用范围的转移, 可用于不同的语义场, 具有不同的意义。

(二) 语境和翻译全过程同在。

翻译是依据语境把两种语言进行转换的交际活动, 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 翻译这种跨文化交际中信息的传递, 同样需要穿透语境因素的层层包围才能实现。同时, 语境既包括文本上下文, 也包括文本产生、语言上下文拓展到语言使用时的主客观环境。而翻译作为沟通的桥梁, 其根本使命是克服各种语言文字的差异, 从而达到思想文化的交流, 揭开语境的层层面纱, 方能领略翻译意境中的风采。因此, 语境和翻译全过程同在。

(三) 语境直接影响着翻译者理解原文的本意。

从语用的视角来看, 语言是思维信息的载体, 文化则是思维信息流通的规则, 它可以促进信息交流, 也可以阻遏交流。由此可见, 语境在翻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但影响翻译词组的含义搭配和语义组合, 而且还直接影响翻译者理解原文的本意。因此, 在翻译中我们要充分把握好翻译语境的尺度, 翻译者还要充分理解原文必须紧扣语境, 因为原文所表达的确切含义无时无刻不受其所处语境的制约。另外还要充分考虑翻译的话题、场合、对象等因素, 同时根据原文语境中提供的各种信息进行思辨、推理, 找出原作者隐于明说之后的意图, 以期使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从多个视角出发, 利用自己的语言知识获取句子本身的意义理解来使翻译达到固定化、准确化, 更能使译文更能体现原文语境, 从而最大限度地体现原文的精髓所在。

二、加强语境的理解和认识是不断提升翻译精准度的重要条件

(一) 把握好精准翻译的基本原则

1. 要突出中心。

集中、鲜明地突出翻译的中心, 是翻译人员的根本任务。任何一段话都应突出其中心, 通过其全部内容而表现出来的基本观点或意图。因此, 我们要围绕这个中心说深、说透, 从语篇角度分析和理解句子内在的逻辑关系, 明确整篇文章和段落的含义, 加强对篇章结构的认识。要全面地把握全篇的主旨、行文的层次来给段落分析提供可靠的导向。因此, 在翻译时要认真审题确立中心, 并灵活调用各种翻译手法为突出中心服务, 分出文章的段落层次, 找出文章的主旨句, 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含义, 尽可能提高对原文的领悟能力。只有这样, 我们才有可能翻译出中心明确、主题鲜明的本意来。

2. 上下文要保持一致。

在不同的上下文中, 单词的意思各有不同, 因此, 语境分析是翻译的重要手段, 没有一定的上下文, 翻译就无从着手。因此, 在语篇翻译中, 翻译者除了要了解两种语言的特征外, 还要结合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的不同特点, 考虑到原文作者的意图, 有针对性地对原文语篇所涉及的非语言因素语境进行分析, 必须着眼于整体, 从大局出发, 保持上下文的一致性。例如, 与后接名词或代词保持一致, 用half of, part of, most of, a portion of等词引起主语时, 动词通常与of后面的名词、代词保持一致。Most of his money is spent on books, Most of the students are taking an active part in sports。又如, Notwithstanding clauses (a) and (b) of this Article 5.6 above, the Assigning Party may transfer all or part of its amount of the registered capital of the Company to an Affiliate (the“Affiliate Assignee”) of the Assigning Party on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尽管有上述5、6条 (a) 、 (b) 款的规定, 转让方可将持有的合营公司注册资本份额部分或全部按下列条款转让给其某一关联机构 (“关联受让方”) 。由此可见, 原文中的“Notwithstanding clauses (a) and (b) of this Article 5.6 above”尽管只是一个短语, 但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和逻辑关系以及中文的表达习惯, 在译文中它还是被翻译成了一种让步状语从句。

3. 要注重衔接和连贯。

语篇的衔接和连贯是语篇研究的核心。语篇要求词句之间, 在形式上具有连接性, 在语义上具有连贯性。同样, 翻译也不是一连串句子和段落无序的结合, 而是一个结构完整, 功能明确的语义统一体, 也必须是一个连贯的语篇, 翻译终究不能脱离语境。一个连贯的语篇必须有衔接成分, 而且必须符合语义、语用和认知原则, 句与句的排列应该符合逻辑, 句与句之间在概念上必须有联系。因此, 语篇翻译必须注重篇章的整体性, 考虑到上下文之间的呼应关系。无论语篇的原文和译文多么漂亮, 语篇之间的衔接与连贯如不符合翻译的特点和东西的思维, 那么衔接与连贯就是失败的。

(二) 改进方法, 及时总结

1. 我们要把握中心词义, 及时总结。

在翻译过程中, 词义理解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然而准确把握词义却不是容易的事情, 因为词汇的意义本身十分复杂。由于多义词不同义项之间存在着基本意义和引申意义的联系, 因此如果能围绕原始意义, 根据联想来记忆词汇, 往往会事半功倍。抓住这一贯穿始终的原始词义, 就较容易记住其他相关的翻译语句。例如, Chinese Puzzle和Chinese Box分别是“中国益智游戏”和“中国匣”, 二者都可用于比喻意义, 所以这里的标题翻译可以采取意译的方法。这段文字说的是语言差异和学习外语的问题, 其实不仅是汉语难学, 英语中也有It's Greek to me的说法。又如, gone far enough into it意思是“深入学习以后”, at a loss what to do的意思是“不知所措”、“束手无策”, 总之是一种“困惑”。另外, 我们还要注意翻译中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因此, 要善于总结阶段性成果, 积极主动地对这些多义词的不同意义作以详细总结, 研究各义项之间的关联或形成途径, 从而更多更准确地掌握不同义项。

2. 要特别注意多义词的使用语境, 不要逐字逐句地死译。

语境是确定和理解词义的必要前提, 因此, 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学习词汇是一种有效方法。由于使用范围的转移、普通词汇与专业词汇之间的相互转化, 或从认知的角度产生了多义词。例如, 以red一词为例, 其中心意义为“红色”, 如a girl in red“红衣少女”。但在下列不同搭配, 不同语境中, 其意义各异。be in the red表示“亏损, 赔本”;to see red表示“发火, 愤怒”;而red-handed则指“在当场, 在犯罪现场”。可见语境对于消除多义词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歧义起关键性作用。

三、结语

总之, 语境是人们理解和解释话语意义的依据, 语境在理解原文时对确定词义、判断句法和解读句意起促进作用。因此, 翻译在实践的工作中, 要充分认识到语境的影响, 才能翻译出优秀的作品。

摘要:语境作为语言学最基础的概念之一, 其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无论是在日常交际还是外语翻译中, 语境对语义都起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基于此, 就对语境在精准外语翻译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研究, 并提出了相关发展路径, 以期提高外语翻译的精准度。

关键词:语境,翻译,外语

参考文献

[1]于东.翻译中的语境因素[J].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2) .

[2]韩欣桃.情景语境与翻译[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1, (1) .

[3]娄胜平.语境与文学翻译——A Worn Path的理解与翻译[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1, (1) :22-23.

上一篇:自动分类技术下一篇:冲突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