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型动机

2024-08-21

融合型动机(精选5篇)

融合型动机 篇1

摘要:我单位现有车辆大部分都采用120型空气制动机, 但也有少部分车辆采用老式的GK型空气制动机。GK型制动机系二压力机构直接作用方式, 作用性能简单, 结构形式落后, 作用灵敏度低, 制动波速低, 运用中制动力衰减严重, 不适应高速、长大列车的需要。同时, 由于使用金属研磨件多, 造成检修工作量大, 检修周期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我们将GK型制动机改造为120型空气制动机, 同时保留车辆上原有的部分装置, 以达到省时省力、节约成本的目的。现在重点就将GK型制动机升级为120型制动机的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车辆,GK型制动机,升级,制动倍率

1 GK型制动机的概况

制动机的意义及在铁路运输中的作用:一方面是使列车在任何情况下减速或停车, 确保行车的安全;另一方面也是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 提高牵引重量, 即提高铁路运输能力的重要手段。列车制动力是一种可以由司机控制和调节的人为引起的阻力, 是由机车、车辆制动装置产生的通过轮轨粘着作用形成的阻止列车运行的外力。

GK型三通阀是我国货车用主型三通阀, 数量约占全部货车三通阀总数的3/4。GK型三通阀是在K2型三通阀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 构造上由四大部分组成:递动部、作用部、减速部、紧急部。GK型三通阀有六个作用位置:减速充气减速缓解位、全充气全缓解位、常用急制动位、常用全制动位、制动保压位、紧急制动位。

我国客货车辆制动机使用的各型三通阀, 均系制动机发展过程中早期产品。货车用GK型三通阀虽然在结构和作用上有所改进, 但基本作用原理没有改变。它们均系二压力机构直接作用方式, 作用性能简单, 结构形式落后, 作用灵敏度低, 制动波速低, 运用中制动力衰减严重, 不适应高速、长大列车的需要。同时, 由于使用金属研磨件多, 造成检修工作量大, 检修周期短。

2 我单位现有车辆现状

我单位现有两台载重60吨的平板车, 安装GK型空气制动装置, 手动空重车自动调整装置, ST2-250型闸瓦间隙自动调整器制动缸直径356mm。此种制动机作用灵敏度低, 制动波速相对也低, 因而列车纵向波动大, 造成列车后部车辆常发生制动不良或缓解较慢现象。当制动缸发生漏泄或活塞行程发生变化时, 制动缸压力也随之变化, 制动机的不衰减性较差。

3 GK型制动机现车改120型制动机可行性分析

为保证改造顺利进行, 首先要确保制动机改造后车辆制动倍率满足设计需要, 其次在尽量少改变原有车辆装置的情况下达到制动系统匹配, 完成改造任务。

3.1 改装时车辆制动倍率验证

改装后的车辆制动倍率应适中, 制动倍率过小, 要保证足够的闸瓦压力, 必须考虑提高制动管定压, 或增大制动缸直径, 则会造成空气制动系统耐压强度及漏泄严重的问题, 或者增大制动缸直径带来不便安装布置的困难;制动倍率过大, 又会带来闸瓦磨耗, 引起制动缸活塞行程显著伸长, 影响制动效果, 检修工作量大的问题。因而改装首先要保证制动倍率符合要求。以下为制动倍率计算简图:

依据以上制动倍率计算简图制动缸活塞推力传达到第Ⅱ位轴闸瓦, 经过制动缸前杠杆和前转向架的制动杠杆两个杠杆, 计算如下β2=L1/L2× (L3+L4) /L4。

计算说明从制动缸到第Ⅱ位轴闸瓦的制动倍率, 等于作用力传递所经过的传动杠杆的主动力臂乘积与从动臂乘积的比值。因此, 同理可以求的其他各轴的制动倍率。

第Ⅰ位轴制动倍率制动缸活塞推力传达到第1位轴闸瓦, 经过制动缸前杠杆, 前转向架的制动杠杆和固定杠杆三个杠杆, 其制动倍率为β1=L1/L2× (L3+L4) /L4。

第Ⅲ位轴制动倍率制动缸活塞推力传达到第Ⅲ位轴闸瓦, 经过制动缸前杠杆, 制动缸后杠杆和后转向架的制动杠杆等三个杠杆, 其制动倍率为:β3=L1/L2× (L3+L4) /L4。

第Ⅳ位轴制动倍率制动缸活塞推力传达到Ⅳ位轴闸瓦, 经过制动缸前杠杆、制动缸后杠杆、后转向架的制动杠杆和固定杠杆等四个杠杆, 其制动倍率为:β4=L1/L2× (L3+L4) /L4。

从上述计算结果可知, 各轴的制动倍率相等, 即每一轴的制动倍率都等于制动缸杠杆对上拉杆传力的放大倍数L1/L2与制动杠杆由上拉杆向中部制动梁传力的放大倍数 (L3+L4) /L4的乘积。如果不计闸瓦悬挂的影响, 则全车制动倍率为:β=4×L1/L2× (L3+L4) /L4。

制动倍率是基础制动装置的重要指标, 制动倍率的大小与制动缸活塞行程及闸瓦与车轮踏面之间的间隙 (闸瓦间隙) 大小无关, 仅与基础制动动装置各杠杆的孔距尺寸有关。

3.2 制动系统匹配实际验证

我单位现有GK型制动机车辆装有:副风缸 (59升) 、制动缸 (356×254) 、降压风缸 (60吨以上车辆为17升) 、ST2-250型闸瓦间隙自动调整器、空重车调整装置 (手动) 。

标准120型制动机要求为:副风缸 (60升) 、制动缸 (356×254) 、降压风缸 (60吨以上车辆为17升) 、加速缓解风缸 (11升) 、ST2-250型闸瓦间隙自动调整器、空重车调整装置。

以上对比可得, GK型制动机与120型空气制动机的副风缸制动缸容积比都为3.25。副风缸容积与制动缸容积比并不是一个常数, 在制动计算中取容积比为3.25、实际上不是真正的容积比, 而是考虑了各种因素之后的一种“换算容积比”。改造时可不改变副风缸容积及制动缸鞲鞴直径, 只需在原有车辆 (载重60吨) 基础之上加装一个加速缓解风缸 (11升) 、120分配阀管座, 另外更换分配阀, 改装相应管路, 即可达到所需要求。

4 结论

综上分析说明, 改装后的120制动机制动时制动缸内的最大压力仍可保证与原有GK制动机一致, 不会引起制动缸压力过高。另外基础制动杠杆尺寸没有变化, 最终制动倍率仍可与原有车辆相匹配, 不会因为制动倍率过大或过小而造成种种问题。改造后, 可保证其具有新型120制动机的各种优越性, 消除了因为制动机型号较多, 给检修、材料配备等方面带来不便, 车辆制动波速相对低的不足, 车辆混编时的种种不便。

参考文献

[1]车辆制动装置.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1.

[2]祝建国, 杨文鹏.车辆GK型空气制动机常用制动起非常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中州煤炭, 2007.

融合型动机 篇2

做品牌的公司,除了销售业务本身,最重要的就是营销推广,需要创意和热情,员工要让自己的工作充满着挑战和期待,这样才不会觉得“疲”,依托于品牌建设的销售过程才会充满无穷的乐趣。创意型组织,是公司经营品牌的“永动机”。

在这个公司里,最应具有创意的组织,当属市场营销部门,这应是一个品牌公司的灵魂,决定了公司产品的调性,决定了产品销售的方向,影响到公司品牌文化的传达。这样一个部门,应具备什么样的竞争力?可以归纳为:专业度与创造力。

专业度的欠缺,是绝大多数公司新人的难题,尤其是在创意部门,每日忙忙碌碌,从广告设计、公关活动、物料制作到市场促销,在工作中积累实战经验,沉淀自己对市场营销的理解。我认为,产品营销推广优先于销售工作,其中策划与思考非常重要。专业度,首先是指产品推广的专业度,一个产品从生到死需要做什么,一个产品如何做到精准行销,一个整合营销是什么样的过程,如何提高推广过程的效率和执行力,如何在提升品牌或产品拉力的同时也推动渠道销售等,都是需要去认真思考的问题。

譬如去年明基推广“赤道”系列数码相机,在产品销售的同时,我们和市场推广部门一起规划了整体的方案,包括设计故事怎么传播、怎么去感动消费者;“高空”的媒体宣传,如何结合市场活动,以及终端店面的布置;促销礼品的设计,如何结合渠道的激励计划等等。只有将产品推广系统化、整合化,才能真正推动产品的销售,这就是专业度的体现。

如何让市场推广工作更专业?这是创意型组织思考和工作的重心。当面对新手较多的情况,我觉得两个办法比较有效。一是组织领导者够专业,形成个人影响力,能够在专业度上建立一个好的流程和体系,二是组织里较资深或有潜力的成员,应该起到教导和带动作用,让专业知识得以良好的传承。

相对于专业度,创造力或许更难培养。因为创造力的产生需要一个氛围,需要多个引爆创意的关键事件和关键人物。公司经常会讲纪律、执行力、流程化管理。但对于一个创意型组织,究竟怎样去平衡,怎样让部门成员从条框中解放出来去投入一场创意的盛筵,决定了这个组织的氛围和工作是否快乐。

前段时间,看介绍某公司企业文化的文字,写到他们公司内各部门以武林帮派命名,同时每个人都有一个武侠人物的名字;公司里还有一堵“倒立墙”,要求每个人要学会倒立的习惯,因为倒立可以让人换个角度看世界。这样的做法,打破传统,跳出规矩,很好地营造了一种创意的氛围,在这样的土壤上,才能开出智慧之花。

其实对于创造力的产生,可以有很多工具,比如明基常用的“头脑风暴”和读书会,都会引发很多好的创意;而公司的年会,我们称之为“Campo Vivo”(活力营)的意思,也是相当的有创意,过去一年的回顾会做成“新闻联播”类型的视频,新一年的展望和规划又是以产品组为单位通过小品或舞台剧的形式来表现。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一个品牌公司的创意型组织所需要的创造力。

既然专业度和创造力,是企业打造创意型组织最关键的要素,那么管理方式上也就要用不一样的办法。

市场部门,应是整个公司最活跃的灵感之源。所以应该去思考如何真正发挥这个部门的特色,从管理方法上进行一些创新,去引导团队的气氛,多进行内部的沟通,与销售部门的互动,把每一次产品的推广过程变为一个快乐的使命或者游戏,最终能塑造出一个快乐、创意无穷,能够给公司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的团队。

当然,强调不同部门的特点,不是说不要规章制度。无以规矩,不成方圆,但品牌公司的创意型组织,应是“圆”多一点,多一些柔和,多一些包容。

融合型动机 篇3

正如Mac Intypre所言, 外语交流意愿应该成为外语教学的首要目标。任何不能让学生产生交流意愿的外语教学计划都是一种失败的教学计划。我国现代英语教育已有30多年, 但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堂内外仍然沉默寡言, 不愿积极主动使用英语进行交流。这相对于国家和个人在英语教育上投入的时间和金钱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同时也对我国现行的英语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另外, 这与国家改革开放, 通过国际交流实现现代化的长期战略目标也是相悖的。如果我们能够在课内外引导和激发学生用英语同英语母语者交流的动机, 从而间接提高其英语交流的意愿, 使他们学会为自己创造出更多使用英语的机会, 或许能为解决当前英语教育的困境找出一条新路。

一、理论构架

外语教学过程中的交流意愿由Mac Intyre等人提出, 将之定义为二语学习者在特定的时间与特定的人群使用二语进行交流的倾向。它是一个受个性、交际自信、社会形势、群体气氛及动机等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变量。自从此概念诞生以来便受到了国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现有研究不仅证实了二语交流意愿对二语学习的积极影响, 还证明了其它因素 (如, 社会支持, 情感和态度等) 对此变量的影响, 我国也有一些学者已经对这方面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融合动机是指二语学习者对以第二语言为母语的群体的一种积极情感, 以及为了与其进行交流和产生归属感而去学习第二语言的意愿。自从Gardner提出此概念至今已有50多年的研究历史, 曾主导北美二语习得学习动机研究近30年之久, 目前仍有重要影响。国外已有大量研究证明了融合动机对二语学习者的语言学习有积极影响。相反, 国内学者却极少关注这一概念。原因之一可能是有些学者误认为融合动机的提出植根于加拿大英法双语的特殊环境, 不适合我国外语学习者的国情。然而, 正如Gardner等人的研究所证明的那样, 融合动机对以第二语言为外语的学习者的语言学习有同样重要的影响。

基于以上两个理论, 本研究着重调查以下三个问题:

(1) 中国大学生的交流意愿与融合动机总体分布情况如何?

(2) 中国大学生的融合动机、英语交流意愿和英语考试成绩之间存在何种关系?

(3) 融合动机和交流意愿各组成要素中影响中国大学生英语考试成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二、实验方法与过程

问卷由“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交流意愿和融合动机”三部分组成, 其中交流意愿的调查问卷采用了附在Mac Intyre文章中的问卷, 包含27个问题, 各题项以李克氏5点量尺计分, 涉及学生在课堂内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 其中一些问题结合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稍作了修改;融合动机的调查问卷来自Hashimoto文章中所采用的简易态度/动机测验量表, 包括8个问题, 涉及融入性、情境态度和动机三个方面, 各题项从低到高以7分制计分;英语四级考试成绩设在问卷的顶端, 用以衡量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

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是中国计量学院的280名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 专业覆盖面较广, 而且学生招收自全国各地,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结果与分析

问卷数据采用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以及Exel进行了分析。

1.学生的交流意愿与融合动机总体分布情况。

有关交流意愿的各题项中:

(1) Q1-Q8涉及说的交流意愿, 依据得分可见学生说的交流意愿不足, 当陌生人主动与之交谈才会开口, 而且在迫于必须完成任务而遇到困难的情况下才会询问, 只有在小组中才有交流熟悉话题的意愿;

(2) Q9-Q14涉及读的交流意愿, 学生读的交流意愿比较充足, 相对而言学生更愿意读影评、小说以及报纸;

(3) Q15-Q22涉及写的交流意愿, 学生写的交流意愿普遍不足, 只对写出杂志上趣味测验的答案及列出明天必须要做事项这些相对简单的任务稍感兴趣;

(4) Q23-Q27是关于听的交流意愿, 有关听的各项中学生对看英语电影表现出了较高的意愿;

有关融合动机的各题项中:

(1) Q28-Q30是关于融入性的, 学生“对二语言群体成员的态度、学英语是为了跟二语言的群体打交道的情感、对英语的兴趣”的打分较高, 说明他们的融入性意愿较强;

(2) Q31-Q32涉及情境态度, 从对英语老师及英语课的态度打分较高可见学生对自身的语言学习环境尚满意;

(3) Q33-Q35涉及动机, 有关学生对“学英语的努力程度、学英语的意愿以及学英语的态度的自我评价”, 从得分来看, 学生学英语的意愿较高, 但是对自身的努力程度以及学习英语的态度自评分数中等。

2.英语四级成绩与交流意愿和融合动机各题项的相关关系分析。

由表2可见, 其中与英语四级分数相关度较高的为Q1、Q10、Q29等选项, 亦即英语四级成绩与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小组讨论以及读英文报纸的相关度较高;此外英语四级成绩和学英语的意愿、听英语电影、自我对学英语态度的评价、读英语小说、读英语信件、学英语为了跟二语群体成员交流的情感、读影评、读简单英语写得私人信件、对二语课的态度也具有一定的相关度。

3.英语四级成绩与各综合指标值的相关性分析。

依据表3, 英语四级成绩和动机、融入性、读的交流意愿相关度较高, 其中与动机的相关系数最高, 可见动机强弱会影响到英语四级成绩。

4 . 交流意愿与融入性、情境态度、动机之间的相关系数。

从相关系数可得:交流意愿与动机和融入性的相关度较高, 与情境态度的相关性没前两者显著, 可见学生的动机以及融入性的高低会影响到交流意愿的程度, 融合动机和交流意愿显示出一定的相关性。

四、结论

通过本项研究使我们对中国大学生的英语交流意愿及融合动机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对外语教学也有一定的启示。

首先, 关于英语交流意愿方面, 最受中国大学生欢迎的是看英语电影, 其次是读影评、英文小说以及英文报纸、写出趣味测验的答案, 在说的方面则是陌生人先开口才会与之交谈, 迫于必须完成的任务才会有交流的意愿, 在小组中也会对自己熟悉的话题进行交流, 而在写的方面得分普遍比较低。因此, 在课堂内, 教师可适当剪辑一些英语电影, 介绍相关知识点及文化背景知识, 课外可推荐给学生一些优秀英文影片, 利用学生对英文电影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及语言运用能力。学生读的交流意愿总体比较强, 教师可以在课堂内指导学生阅读一些优秀文学作品, 介绍地道英语报纸刊物, 以便学生在课外进一步品读文学经典掌握英语语言精髓以及泛读英语报刊文章扩大知识面, 强化英语输入。学生喜欢趣味题目, 教师可以收集一些趣味题,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积极性。在说的交流意愿方面, 中国学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大都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语言交流, 教师可以开展小组讨论等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 创设更多的参与机会, 避免要求单个学生主动发言,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交流活动中来, 注意在此过程中, 教师应多鼓励学生, 增强其自信心, 以激发其英语交流的意愿, 从而有效地增进英语学习效果。

其次, 影响英语四级成绩的因素从高到低主要包括学生的动机、融入性、读的交流意愿, 具体项目包括学生对外语的兴趣、小组讨论以及读英文报纸等。动机和兴趣在语言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 是激发学习者坚持语言学习以及进行语言交流的重要推动力, 学习动机来自于兴趣, 学习兴趣又能够转化为学习动机, 而融入性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动机与兴趣, 引发学生读的意愿以及在小组中讨论的交流意愿。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将英语国家的历史渊源、文化习俗、宗教传统、政治制度等知识融入到教学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引发学生对目的语文化及人的兴趣, 进而生发出对目的语本身以及使用目的语交流的兴趣和动机, 以便更好更快地提高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 达到应有的英语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余卫华, 林明红.穗港高校学生英语交流意愿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4 (36) .

融合型动机 篇4

关键词:渔文化 语文课堂 情感教育

虽然,我们的每一个课堂都面向全体学生,但是,以培养本土人才为主的县级技工院校,就需要不断在课堂里渗透地方文化和乡土部分情节,从而让学生在更加全面地了解家乡民俗风情同时,树立起“我以家乡自豪”的意识,强化学生扎根家乡、报效家长的意愿,更好地发挥技工学校服务本地经济的职能。因此,语文课作为公共基础课,作为一门充满人文情怀的课程,自然而然地肩负起了这个重任。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以语文课为载体,着力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打造乡土课堂,让浓浓的乡土气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亲近家乡之情,使学生回归家乡,为地方经济作贡献。

象山是一个半岛,三面环海,海岸曲折,港汊密布。象山人的生活与海息息相关, “蜃雨腥风骇浪前,高低曲折一城圆。人家住在潮烟里,万里涛声到枕边。”一首清代古诗勾画了象山古城的地形特征,也道出了它的文化特色。象山的渔文化历史久远醇厚,本人试着结合渔文化,谈谈如何打造渔文化乡土课堂。

一、融入地方资源,丰富阅读课堂资源

在阅读课堂中,有些内容离我们生活较远,引入身边的渔文化地方资源,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离太阳最近的树》中“30年前的阿里”,当听说人们去挖红柳,作者毕淑敏大惊,说红柳挖了,高原上仅有的树不就绝了吗?司务长回答,你要吃饭,对不对?饭要烧熟,对不对?烧熟要用柴火,对不对?柴火就是红柳,对不对?四个对不对说得理直气壮,挖红柳的队伍,带着铁锨、镐头和斧,浩浩荡荡地出发了。最终那“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有着如钢筋混凝土般的巨大根系的红柳訇然倒下了。被掘走红柳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大睁着空洞的眼睑,怒向苍穹。直至烟消云散,好像此地从来不曾生存过什么千年古木。

对于沙漠化的环境问题,我们的同学没有切身的体验,笔者于是想到象山的休渔期。听老一辈人说,以前的大黄鱼有四五斤重螃蟹多如蚂蚁,都是一大锅一大锅煮来吃的,海蜇飘在海面上,到处都是,捞回家腌起来,如同腌咸菜一样平凡。而现在已经很少看到四五斤的大黄鱼,螃蟹也因稀少,餐桌上只能用养殖的螃蟹取而代之,海蜇的价格也上升到了每斤50~60元每斤。这种变化,感受最深的是应该是世代打鱼的渔民,就有了三个月的休渔期,让海洋生物有一个休养生息的时间。所以今天的渔业资源尽管不如从前却依然丰富。在阿里高原,当毕淑敏发出“烧火为什么要用高原上唯一的绿色?”的疑问时,得到的是一声质问和漠视,而今天的渔民不但意识到生态环保的重要性,并切实地付诸行动。

象山人对大海充满敬畏之情,出海之前都要祭海,祈求丰收平安,感恩大海的馈赠,更懂得对大海的保护。理解了大海,当然也能理解大山,理解草原,课文《像山那样思考》的主题就不难理解了,对如何避免《狼图腾》中的悲剧有了更深的理解。学生结合孟子对梁惠王的提议“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写了《像大海那样思考》,提出更好地让大海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写得很有深度。

阿里高原离我们很遥远,但是用如此具体可感的生活现实一链接,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课文主题。而课文中的环保意识又促进学生去关注生活,理解生活,起到了双赢的效果。或许,这是阅读课堂中引入乡土资源结出的一枚小小的果实。

二、关注身边人物事,抒发作文真性情

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写作是一大难题。每每看见他们写作时两眼呆滞,眉头紧锁,读着他们语言乏味、不知所云的文章,非常痛心。叶圣陶先生认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老舍写了他热爱的北平,莫言写了生他养他的山东高密。那些优秀的作家,正是因为他善于描写他土生土长的环境中的人和事,才有了优秀的作品。所以,把学生熟悉的生活作为写作素材,是解决学生作文难的一个有效途径。

渔民生活是一种独特的生活体验,也给了学生丰富的习作素材。金黄的沙滩,浩瀚的大海,码头上的钢制渔船,马路上的运鱼卡车,海上的捕鱼生活,水产城的鲜活交易,休渔时的修船织网,出海前的祭海请神,都是作文的好素材。对这些,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因为这是他们周围的环境,是他们父辈的生活。他们应该有事可写,有情可抒。但学生对这些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对于司空见惯的东西,反而挖掘不到其中的美。这就需要教师引导,教会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学了《我的母亲》 《好雪片片》 《卖白菜》这些写人的范文,笔者便组织学生观察身边的渔民,写写渔民的生活、情感。将渔民这个特有的地方资源作为作文素材,从海洋中去打捞文字,书写海边人家的生活。

比如卖鱼的镜头,观察一下码头卖鱼和街上卖鱼的区别。码头卖鱼,是整船整船地卖,一个月出海打鱼,着急回家呢,大着嗓门喊;而街上卖鱼的人是生意人,生意人赚钱靠的就是积少成多,所以尽管不失乡下人的爽快又多了一份精细。这样一点拨,学生就议论开了,有轻声交流的,有大声嚷嚷的,完全没了那种长吁短叹,咬着笔头的无奈状,而是积极讨论,思维处于紧张的运作中。

正是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的作品《海一样的父亲》、《海边的岩石》等尽管稚嫩,却不乏情感与思考。

三、走进街头巷尾,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如果说写作与生活息息相关,那么语文实践活动则是可以真正走进大街小巷去探寻的。

最能体现一个地方特色之一的是乡土语言,为此,笔者开展了一个“探寻象山鱼语言”的语文实践活动。

渔区百姓中不少的生动语言多与鱼有关。他们中的老一辈没有读过多少书,也不知道什么是比喻,什么是形容词,然而在生活中他们的比喻和形容却是十分到位的,让你一听就明白。

有年轻人脸形长得比较长,在北方有可能被冠以马脸的称号,在渔村便被叫了一辈子的“带鱼头”,一个人身体虚弱就说他像“虾孱”一样。真是形容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还有谚语,美不胜收。“人凑人群,蟹钻蟹洞”是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沙蟹命,劳碌命”村民们常常形容自己像沙蟹一样“吃吃壮,爬爬瘦”,辛辛苦苦一辈子,没有多大发展。“蟹有蟹路,虾有虾路”是指做事各有各的门路。这些谚语用渔民熟悉的鱼虾蟹的生活习性来比喻生活,无不透着渔村人们的智慧和生活感悟。

还有鱼故事,如《九月九望潮吃脚手》,是讲望潮有个习性,天气一冷,便躲在洞里不出来,吃自己的脚手,吃完就寿终正寝了。由于这个习性,就有了一个《墨鱼和望潮》的民间故事,借望潮的习性将懒人的行径抨击了一回。

象山渔文化博大精深,笔者将渔文化融入语文教学,已有六七年头,丰富的渔文化资源让笔者的课堂精彩纷呈,笔者也乐此不疲。

这些有着醇厚乡土情怀的渔文化精髓将滋养、丰富、激励着我们学生,让学生有丰厚的精神家园,温暖而不空虚。

参考文献:

[1]奇山.潮烟人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2]张卫星.传承地域文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应然追求[J].辽宁教育,2014(21).

[3]中共象山县委党史办公室.象山浪涛集[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

融合型动机 篇5

我们认为,科学美首先是"科学本身"的美,例如,科学具有美的结构.其次,科学美是指科学所揭示的自然界的美.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充满竞争的时代。物质经济逐渐得到满足,整个的国民素质提高,预示着未来的大学生不仅要求专业层次高,而且需要具有较高的精神风貌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高等学校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艺术教育则是完善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那么,美术师范院校在美术教育上,就是适应社会时代培养人才,根据社会人才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中国经历工业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从有形的物化经济步入无形的资本经济,都没有离开美术。特别目前的科技普及,就意味着美术师范人才培养上,不仅要考虑到专业素质,还要提高学生在美术基础上的科技创意水平,以使美术专业水平伴随着科技慢慢进步。

目前高校美术课堂教育现状

进入到文化转型期,文化产业化、教育产业化成为了明显标志。科学技术全球化发展,促使文化逐渐向技术转化,高科技则成为现代教育的标志。为了深化科学技术进步,现代的文化产业正迎合着目前科技市场化需求,以多元化格局、多维化发展方向真个不同的学生,特别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经过融合之后,形成多种新型学科和跨界学科。

现代工业产品,在工艺设计以及后期的处理上,都融合了美术基础知识。按照这一社会需求,高校在美术教育上,就要结合科普教育研究,以为社会培养科技创意型人才。将科普渗入到美术示范人才的培养内容当中,不仅是美术教育的一次尝试,同时还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质。

现代的大学生几乎是伴随着信息科技成长的,属于是“科技一代”。这些大学生对科学技术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就会产生天然的好奇。针对大学生的这一特点,可以将美术教育的知识面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爱好加以延伸,包括與计算机有关的科学技术原理性知识,新的科学技术成果,与此同时,还要将社会科普高端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比如,在科学技术与美术教育融合的同时,与当地的科技馆建立合作教学关系,以使高校美术教学更符合现代大学生的需求。从而改变传统教学带来的一系列弊端。

科学技术与美术的背离

背离是哲学概念,是指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事物的发展轨迹并不符合事物的本质要求。在很多人看来,科学技术与美术之间存在着背离。由于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利用价值有所不同,可以将背离划分为多种。但是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而言,科学技术与美术的背离是较为复杂的,而且内中更是存在着相互之间的必然联系。从背离概念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比如金融学的背离概念,就可以而获得背离现象的启示,并进一步了解到,背离关系也存在着积极向上的相互促进。

在科技背景之下,人类社会以科学技术的手段征服着世界,生产和生活方式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对于事物的审美角度也出现了不同。逐渐瓦解的传统审美意识导致传统的艺术形式受到现代美术创作形式的冲击,从而导致很多人对现代美术的“艺术价值”所质疑。科技是一种由内而外的传递信息的行为,美术则是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的的行为,科学技术代表创新、传统美术代表传承,从某种程度上来看,科学技术与美术存在一定的背离

关系。

反叛并不意味着消极。从艺术形式的角度而言,当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相背离的时候,现代艺术总是要遭到驳斥,甚至于遭到阻止。毕竟事物有属于自身的自然发展规律,并不会被人类的意志所左右。即便是对现代艺术形式存在着社会现实批判的共鸣,但是美术的功能和价值却因为能够将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凸显出来,而能够引导人们了解科技负面影响,进而延伸到对科技弊端的认识。这就意味着科学技术与美术之间所存在的背离关系,是存在着积极意义的,并富有一定的张力。与科技创意积极的一面相对应的,使科技对美术出现背离后,就会呈现出消极的一面。美术作品不再是高雅的艺术,而是走向了平庸的产业化,即美术作品成为了商品,并批量生产,美术作品的机械运用使其丧失了独特性,从而导致审美特质钝化。

为了避免科学与美术消极背离继续持续下去,就要求美术创作者在从事美术作品装作以及开展教育活动,要有意识地规避美术本质被赋予科技理性色彩,而是力求展示美术的个性特点,并要求创新艺术形式,形成新的艺术价值定位。科技与文化要均衡发展,科技与美术要相互协调。当美术创作者回归了创作本质,并自我意识觉醒的时候,就是使科学技术与美术之间所形成的积极背离关系

形成。

培养科技创意型美术示范人才的途径

1.围绕师范类人才培养模式展开教学

美术示范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要将教师素质与专业技术相统一,并随着社会人才需求不断地调整教学技术。师范院校是教师培养基地,那么对美术教师的培养,除了美术专业技能的培养之外,还要将美术教师与学生未来职业挂钩,并结合学生的个人能力以及兴趣爱好,以提高美术教学效果。按照现代的美术人才需求,对于学生的美术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学生不仅要在个人特性和专业技术能力上符合社会需求之外,还要将自己打造成为创意型人才。那么在美术教学方案的制定上,就要着力于时代精神,将科普融于其中。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使教学目标内容精湛而极具深度,而且涉猎面相对很广,以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

2.融合科普培养科技创意型美术人才

美术创作以色彩的调和稳住。从原理的角度而言,色彩源自于物理学中的光学研究。在美术的三大构成,即平面、立体构成和色彩中,色彩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平面上,以视觉元素所构成的平面是将各个元素按照力学原理编排,并根据设计目标进行组合,以达到美的视觉效果。在结构的组成上,主要是将美术基本元素点、线、面有机结合,使形成的图案结构研究,并会产生直观而抽象的感觉。目前的许多科技产品都将光与色的原理应用于设计作品中,在光射下会形成分割了的物象的色彩。

在对师范生进行开展美术教育的时候,要将光学原理阐释出来,以使自然之美在人的主观意识中无限延伸。现代的科技成果是极具艺术表现力上,运用科技手段,将光学原理充分地运用起来,可以达到奇异视觉效果,以使人能够感觉到光在美术中的重要作用。艺术之美在与认识和感知。运用光学原理,将各种色点准确分布,并通过冷静地处理艺术作品,以使色彩符合创作者审美力和鉴赏力,以引导学生提高美术做平的创造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时代需要,提高美术师范人才的培养价值,就要将科普融入到美术教育中。融合科普展开美术教学,并不仅仅是要提高科学技术的审美力,而且还通过科学技术中美之展现,相应地采取科技创意型培养费方式,以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抓教育就是抓未来,从教育上注重科技美学的弘扬和发展,让这一概念深入学生心里,就能引导未来美术向科技型创意人才发展的趋向,是从根本上解决当下美术人才培养所存在问题的良好解决方法,在教育中应大力提倡和推广,从而推动我过美术走向科技创新的蓝图。

(作者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作者简介:彭一邶(1983-),女,讲师,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美术系。

上一篇:解题模式下一篇:锁骨下静脉置管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