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动机

2024-09-22

需求动机(共8篇)

需求动机 篇1

一、引言

南海、安然、世通等舞弊案件的爆发,充分说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足,会导致投资者遭受巨大的损失。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法制化由此提上了日程,2002年美国颁布了SOX法案,内部控制信息的强制性披露被法制化,成为公司透明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李享,2009)。在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中,信息的需求主体呈现多元化格局。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需求者来源于多个方面,不同的信息需求主体,具有不同的需求动机。接下来,本文将从企业所有者、企业管理当局、潜在投资者以及政府监管部门等四个方面,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需求动机作一个系统的阐述,以求抛砖引玉。

二、企业所有者的需求动机

企业委托代理关系(principal-agent relation)是指,当一个人或更多的人(即委托人)聘用另一个人或一些人(即代理人)代表他们来履行某些服务,并由此而将若干决策权托付给受托人时所形成的关系(陈汉文,2009)。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是一种责任分担、收益分享的关系,委托人(即企业所有者)具有资源的所有权,代理人(即企业管理当局)享有资源的保管权和运用权。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面临的最大困境,在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代理冲突。为了最大限度地缓解与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委托人具有强烈的动机要求企业管理当局提供包括财务信息、内部控制信息等在内的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以便降低委托人的监督代理成本。

就内部控制信息而言,企业管理当局直接负责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与运行,他们掌握的内部控制信息比较全面,拥有绝对的信息优势;而企业所有者限于自身能力以及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并不能了解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所有方面,处于绝对的信息劣势。显然,企业所有者与管理当局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不仅表现在信息的数量方面,而且还表现在信息的质量方面。基于自利的经济人假设,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以其个人效用最大化为其行动目标的。由于管理当局有着机会主义倾向,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损害企业所有者的利益。为了约束管理当局的机会主义行为,需要强制管理当局披露全面、真实的内部控制信息,以便衡量管理当局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总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作用,在于约束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检验管理当局受托经济责任执行的效率和效果,保证受托经济责任履行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三、企业管理当局的需求动机

当资源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资源所有者自己无法有效管理这些资源时,就将所拥有的资源委托给专业管理人员经营,这样就形成了委托关系(审计理论课题研究组,2009)。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受托经济责任的内涵也在不断拓展和变化。建立并维持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管理当局的责任,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建立在董事会和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评价的基础上(李明辉、王学军,2004)。《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规定:“公司董事会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有效实施及其检查监督负责;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应当确保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公平”。《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也有类似的规定。《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指出: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上述规定,使得管理当局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成为其重要的受托经济责任。

企业管理当局的需求动机,主要表现为内部控制信息的“自愿性”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具有信号传递效应,作为最了解内部控制的公司管理当局,会通过一些信号向外部传递其真实信息,而市场会对此做出积极的反应。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管理当局解脱受托经济责任的一种方式,以证明自己工作的勤勉程度,显示其工作的努力和有效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反映了内部控制的总体水平,管理水平高的公司管理层有动机将公司高品质的信号(如较好的业绩、较好的内控及风险防范信息)及时传递给投资者(林斌、饶静,2009),以向市场传递积极的信号,进而区别于那些内部控制质量比较低的企业。也就是说,当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合理并且有效运行时,管理当局通过披露企业真实的内部控制状况,不仅显示了自己的工作成绩,而且还有利于其在资本市场上树立良好的形象,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潜在投资者的需求动机

在资本市场上,任何投资决策都面临着风险,理性的投资者具有风险控制的愿望。对于大多数投资者,他们是风险规避型的。资本市场本质上是一个信息市场(刘东霖等,2009),投资者广泛依赖于企业披露的信息,通过阅读和分析企业所披露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并结合企业的外部环境,对未来的盈利水平和风险状况作出预期,进而作出合理的投资决策。显然,充分、及时和准确的信息披露,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投资者期望得到更全面、更详细的企业信息,不仅仅包括企业的财务信息,而且对非财务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由于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果、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以及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因此投资者尤其关注内部控制方面的信息。

然而,投资者在获取上市公司信息方面处于弱势地位,使得投资者与企业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信息不对称,因而承担了额外的信息风险。2000年以来发生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企业财务丑闻和经营失败事件,使投资者遭受到了巨大损失,充分暴露了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及其信息披露的缺乏,人们对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及其信息披露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重要的信号显示机制,能够增加公司治理信息的透明度,使投资者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企业管理控制是否有效,从而弥补投资者的信息弱势地位,降低内部控制信息的使用风险。在现实中,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投资者决策的科学性及其风险的大小,进而影响到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具体来说,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多少与详细程度,会影响到投资者的投资策略。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可以有效地缓解投资者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引导投资者做出合理的决策,从而促进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反之,低质量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将不利于投资者做出科学的投资决策,影响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

五、政府监管部门的需求动机

政府是国家管理经济和行使社会职能的代表,负有对国家经济进行宏观管理和调控的职责。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对市场行为和市场经济秩序进行适度、必要的监管,以提高经济的运行效率。内部控制信息在资本市场上公开披露,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所谓公共产品,是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商品。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比如,当投资者依据内部控制信息作出决策时,并不能排除他人使用该信息;由于增加额外一名投资者使用该信息,不会增加信息披露的成本与收益,故而也不存在竞争性问题。然而,由于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共产品属性,使得内部控制信息生产不足,信息披露者与信息使用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从而可能会产生不合理的资源配置,降低资本市场的效率,加大市场运行的成本,导致市场机制失灵。政府监管是对市场失灵的一种补救措施,由于政府监管具有权威性和足够的强制力,监管部门的强制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要求,就是对市场失灵的回应(周曙光、陈丽蓉,2011)。

政府监管部门的需求动机,主要表现为内部控制信息的“强制性”披露。在我国,2005年10月,证监会发布了《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的通知,要求上市公司要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强化内部管理,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及其实施的有效性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同时要通过外部审计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公司的自我评估报告进行核实评价,并披露相关信息;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在2006年分别颁布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要求从2007年度起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需要全面披露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情况;2008年5月和2010年4月,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先后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以及《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在基本建成我国企业内控规范体系的同时,确立了企业内控有效性的自我评价制度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刘玉廷、王宏,2010)。总之,市场机制本身不可能决定出最优化的供给与需求,政府部门对资本市场的适当监管,即强制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使内部控制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协调内部控制信息的供需矛盾问题,降低资本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形成良好的信息需求与供给秩序,促进社会公平和效率。

六、结语

内部控制信息是一种重要的非财务信息,具有明显的信号传递效应。不同的信息需求主体,具有不同的需求动机。企业所有者的需求动机,在于约束管理当局的机会主义行为,检验管理当局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企业管理当局的需求动机,在于向外界传递积极的信号,以显示其工作的努力和有效性;潜在投资者的需求动机,在于降低信息的使用风险,提高其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政府监管部门的需求动机,在于规范资本市场行为,协调内部控制信息的供需矛盾问题。

参考文献

[1]李享.美国内部控制实证研究:回顾与启示〔J〕.审计研究,2009(1).

[2]李明辉,王学军.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J〕.金融研究,2004(5).

[3]林斌,饶静.上市公司为什么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基于信号传递理论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9(2).

[4]刘东霖,张俊瑞,苏坤.控股股东对公司信息透明度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深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系统工程,2009(12).

[5]周曙光,陈丽蓉.内部控制审计:企业风险管理与政府监管〔J〕.财会月刊,2011(4).

[6]刘玉廷,王宏.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制度安排——《关于实施企业内控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有关问题》〔J〕.会计研究,2010(7).

需求动机 篇2

必须强调指出的是,这种吸收与获取档案信息的社会渠道也必然是开放的、显现的、多领域的。

三、档案需求动机实用性的影响

档案利用者作为档案信息的“吸收者”与“获取者”,吸收与获取档案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是其实际参与档案利用活动的实用性表现,无疑对档案信息服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而,要使档案利用活动切合社会需要,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职能,就必须充分了解不同档案利用需求的趋向、动机与目的,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科学合理的档案利用工作体系。

惟有如此,才有可能达到有的放矢地开展档案利用活动的基本目标,才有可能唤起每一个潜在档案信息“吸收者”与“获取者”的档案利用需求,才有可能对每一个现实的档案利用者提供符合其特定需要、具有实用价值的档案信息。

参考文献:

[1]葛荷英.档案鉴定理论与方法[M].中国档案出版社,.

[2]刘南山. 大力推进档案馆的公共服务[J].中国档案,,(1).

需求动机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 非英语专业学生 学习动机 职业需求 相关性 教学改革

【Abstract】The Higher Colleges of non-English major student motivation and professional needs has a direct relationship. Through the survey, employers need high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personnel, non-English majors in the face of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social position, the students create a lot of pressure, when the pressure into power, non-English majors have a strong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 than intrinsic motivation strong.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on-English Major Vocational College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career needs, so be sure to carry out teaching reform, strengthen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English, and reasonabl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teaching programs, establish a new English teaching system, thus creating a better environment for students to learn English in order to accommodate future demand occupations.

【Key words】vocational colleges; non-English majors; learning motivation; occupational requirement; relevance; teaching reform

一、引言

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一些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也越来越苛刻,很多用人单位需要综合素质较强的人才。其中,英语能力在我国就业市场上显得越来越重要。此外,基于订单培养模式的高等职业教育在近十年间蓬勃发展,进一步确立了“为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培养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和“紧跟产业、依托行业、融入企业、面向职业”的办学目标。这种形势下,以市场需求为基础、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订单培养”至关重要。从订单培养所针对的职业岗位看,订单学生不需要获得较高的外语语言造诣或者很强的翻译能力,但必须具备基本的外语交际能力,熟悉专业术语。因此,订单培养模式中,学生应具备外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但是,很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不强,表现为学习兴趣低,有厌学情绪。以考试为主的外部压力成为了主要的学习动力。而且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不同,有的想学习英语是为了升学,有的是为了考取相应的英语证书,有的是想出国读书,有的是为找好工作打下基础。因此,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习英语直接影响到学习效能和学习的自主性。

针对上述情况,很多高职院校对英语教学进行了改革。我国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在考察了高职就业市场对人才英语能力需求的基础上,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材建设与评估体系等方面对现有的高职英语教学体系进行了重构。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入手,努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英语学习动机与职业需求的相关性

学生对英语重要性的认识不够,英语学习动力不足,从而导致了学生英语水平不高,不能满足职业对英语的需求。但是,学生毕业求职时,很多企业对应聘者的英语能力和等级水平却有一定要求。职业需求分析可帮助学生了解目标使用场景对学习者外语水平的要求,其结果是激发英语学习动机的驱动力。

1.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在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并不好,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与其他学科相比,外语学习更加令人堪忧。大部分学生片面地认为只要在学校期间能学好相关专业,掌握“一技之长”就足够了,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较差,在英语学习方面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实际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世界已经逐渐演变为一个“地球村”,学好外语这一工具,是扩大对外交往的客观要求。

2.职业需求分析。随着我国国际化脚步的不断加快,各行各业的专业技术人才都需要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以此满足现代社会分工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目前高职毕业生的英语水平与目标岗位要求间存在差距,高职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核心,其课程设置也必须体现职业能力培养的思想。英语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培养的应是高职学生的一项基本职业技能。但是很多高职高专学生进入社会以后,发现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口头交流能力,与企业人才要求的匹配度并不高。因此,当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重点应放在基于职业能力需求,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方面。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英语水平如何已成为个人综合能力素质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高职英语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是我国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英语教学活动的科学开展对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改革的同时,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方面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英语教学与学生就业及市场对人才的要求相脱节。

1.学生方面。高职高专学生往往来源于经过一本、二本、三本大学筛选后的高中生或者是从中职、职高等进入的学生。这类学生普遍存在学习水平较低的情况,而且很大一部分学生的英语成绩不理想,大部分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集中在80分上下,没有达到及格线。中职、职高等进入的学生英语水平更差,基本上只达到了初中的英语水平。

除了学习成绩外,一些外界因素,如社会压力、高考失利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且缺乏学习信心,对上课并不积极,并对学习有抵触,阻碍英语教学。

2.教师方面。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疲于应付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缺乏对学生实际操作、应用能力的培养。英语是一门语言,需要学生运用在交流过程中,而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一言堂”、“独角戏”的传授模式已不再适用于当今的课堂教学,而是要发展学生参与、积极表达、学会运用、勇于说出口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经常进行英语表达,用英语来交流才是提高英语的根本。

3.教材方面。目前高职院校选用的教材比较落后,其中有些内容不能与时俱进。教师应为学生们选用内容先进,与英美国家日常用语发展同步的教材。高职英语教师也可以把自己学生的特点与英语语言发展状态结合起来,编写适合高职学生的实用性强的课本。

四、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通过了解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英语能力要求,能够更好地培养企事业单位需要的应用型综合素质人才,明确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目标,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促进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因此,教师应该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从而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现行高职英语教学与职业岗位需求存在偏离。教学改革应以企业英语需求为依据,围绕岗位需求选择体现专业特色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同时配以实操实训英语项目的设计。

1.激发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加拿大心理学家Gardner教授曾经对外语学习中的动机下过这样的定义:“动机是指学习某种语言的愿望及为此所付出的努力和对学习某种语言所持的良好态度的综合。”“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间接对学习起促进作用。”相关领域的研究也表明,采取适当方式有效地激发、持续地培养学生外语学习动机,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成绩、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手段。

现代教育的目标越来越注重于人的能力的提高和全面素质的发展。信息化的时代,瞬息万变的社会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学习动机、具有终身学习的思想。同时,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英语已经成为我们接受世界信息的主要工具,还有用人单位对技术工人文化课的全面要求,再加上世界各国对高级技术工人的需求,英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但是学生们往往由于缺乏学习方法,对英语的学习产生了恐惧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样激发英语学习动机的重要性也就举足轻重了。学习动机是语言学习诸多因素中最富能动性的因素之一。

2.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环境因素激发学习动机。由于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影响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前提。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给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英语的氛围。例如:定期的举办英语交流会、英语沙龙、经常举办英语演讲比赛等,通过这种形式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是有些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不愿意开口说英语,很多学生都怕自己的发音不准或是说错了引发笑话,对英语有一种恐惧的心理,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一定要用正确的方式耐心的引导着学生,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让学生自动的学习英语,从而让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即使学生说的英语不标准或是任务完成的质量不高,教师也不能批评学生,要鼓励学生,正确的引导,从而帮助他们重新完成任务。

3.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根据现在用人单位的需求,给予学生就业指导和就业培训,让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引导着学生自主的去学习,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当学生有了目标就会为目标去努力,从而转化成动力,最终实现目标,作为一个成功的教师,一定要多种教学方式结合在一起,并且能够灵活的运用,一定要有意识的去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上英语,明确学习英语的目标。

4.利用多媒体技术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随着现在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发展的越来越成熟,很多学校都引进了多媒体教学。因此,作为教师要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例如:教师在课前一定要认真的做好备课工作,特别是年龄较大的教师,更要重要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能力将文字、声音、图片、有效的结合起来,不断的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5.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实效。现在社会培养的是综合性和实用性较强的人才,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样能够有效地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入学的英语成绩,分成ABC三个层次的班级,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特点,制定出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这种分班制的教学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个学期下来,能够明显的看到学生的成绩大幅度的提高。当然这种分班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也不是很完美,C班的学生容易造成自卑感,因此教师对于分班制的方法还有待提高,一步步的更加完善。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一定要在课堂上激发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五、解决职业需求和学生就业的有效措施

由于现在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没有经历过就业,从而造成普遍的学生心理不成熟。高职院校很多的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没有一个准确定位,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有一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有严重的自卑心理,认为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差,不能够胜任工作。这就体现出学生的不自信心理。其次,如果高职院校的学生经常换工作的话,会给用人单位留下不好的印象。针对学生的各种情况,具体实施几个措施:

1.进行就业心理辅导。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我鉴定在以后的职业规划中是很关键的,更是被企业认可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例如:教师要和学生用英语交流。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进行解题的时候,都要用英语。即使说的不正确也要先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2.高职院校的专业性教学为学生就业服务。很多高职院校为了让学生了解就业前景,就对学生进行就业技能专业教学。例如: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同时增长专业的英语教学,从而有利于职业需求的目标更加有目的性。

3.高职院校组织与职业生涯相关的活动。高校举办与职业生涯有关的活动更能让学生关注就业方面。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职业设计大赛,全程用流利的英语交流。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还能提前适合英语工作的氛围。从而让学生对职业规划有更客观的认识,有利于帮助学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4.重视高职院校学生的校外实习。因为校外实习能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例如,学校可以推荐去外企工作实习、或是和英语有关的工作。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以外,还积累了工作经验。最后学生在真正参加工作以后能给单位创造更大的效益,并得到企业的认可。

六、结论

英语学习在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中非常重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和职业技术的发展需求,我国的职业教育迅猛成长。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所培养出的人才应具备掌握英语、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读懂外国先进技术资料、学习国外先进科技知识、接受前沿技能培训等方面的能力。

学生要符合现在用人单位的要求,就要不断地加强学习。同时指导老师也是很关键的,要经常参与英语有关的活动,随时了解用人单位对英语专业的需要。通过心理辅导、校外实习等措施,教师可以树立学生的正确的就业观,促进学生学习英语,对社会环境和就业形势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提高学生对英语价值的认识是激发和保持他们学习动机的重要一步,对英语学习者来说,英语可以看成是一个目标。目标任务的价值越大,它给予个体的激励越大。高职院校的学生们对英语价值的认识往往是不全面的。教师不仅要提高英语的外在实用价值,即完成学业后他们可以找到一份较好的工作,同时也要提高学生对英语的成就价值的认识,帮助学生们进一步认识英语的重要性。

通过对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以及职业需求进行认真分析后,不难发现英语学习与职业需求之间有着紧密联系。在外语学习中,教师如果能够正确了解、培养、激发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根据自身教学实践,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积极改变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们的潜在能力,同时对学生们进行就业辅导,就一定能帮助学生在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上有较大飞跃。

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也各有不同,由此导致英语学习的效果也不同。所以如何根据影响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外部和内在因素,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陈巧玲,徐敏,许志山.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工科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问题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 (05):142-144.

需求动机 篇4

关键词:人本会计,股权型人力资本,债权型人力资本,会计等式,需求

人本会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把人看成是企业的一种目的与责任,而不是赚钱的工具和手段。徐国君在其《三维会计》中以人及其行为为中心,将资产=权益追根溯源,扩展为行为=资产=权益,这种构建提升了人的地位,与今天知识经济重视人的价值创造相呼应。然而,要想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就不能不了解人的内在需求,需求不同,所定位的以人为本的内涵必然不同,因而会导致企业的具体目标相异。人本会计所要追求的应是使每个人的需求得到尊重与满足,从而激发出更大的积极性去创造更多的价值,这就要考虑到企业中那些并不想成为企业所有者的群体。为此,我们需要继续深入探索人的需求动机,来将人力资本重新细分,明确谁才是真正的所有者,拥有所有权,尝试性地对人本会计等式进一步完善。

一、研究现状

目前人本会计的研究不断强调要提升人的地位,追踪会计要素背后人的行为,以期将行为因素加入会计等式,并通过改进会计记录方式、计量方法等手段增加推行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然而,不关注人自身的内在真实需求,就无法理解其行为方式的差异性、投入人力资本的相异性。人本会计要想推行成功,不仅要利于企业对于人力本身的管理,还要满足人力资本投入者自身的需求,如果两者不能兼顾,势必会因为一方的反对使实施的成本大于收益而止步不前。

经济学理论是会计学科的基础,很多会计基本命题的建立是以经济学理论作为支撑的。在此,我们从经济学视角分析人的行为,可以用效用函数释之。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阶段或时期,其效用函数的自变量构成和权重比例会不同,反映在人力资本投入者身上,即所定位的“收益”内涵的差异性:比如有的人乐意拿实实在在的工资来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生存的渴求在其效用函数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超过其他需求带来的满足感;有的人则以是否能够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威望并达到自我实现作为工作的动机,其效用函数中社会地位会比生存的需要带给他更大的满足。需求的相异性是因为每个人效用最大化的实现方式不同,这种追求满足感(效用)最大化的行为反映到工作中,就暗含了劳动者将投入何种的人力资本,以什么样的方式向企业求偿,是否渴望成为具有“非同质性”的人。一般“非同质性”的人具备一定的不易被模仿的技能,而这种技能的独特性和稀缺性正是一个人获得社会威望的支撑,企业为了使员工的满足感尽可能最大化以最终实现合作博弈的局面,势必会采取不同的报酬支付方式,账务处理也会随之不同,由此便引发了本文对人力资本重新细分的思考。

二、人力资本的重新分类

人本会计强调以人为中心、为根本,同质地对待企业的全部劳动者,既包括管理者(企业家),也包括生产者,认为每个劳动者都应该同物力资本所有者一起享有企业的剩余权益。而这种看似以人为本的背后却忽视了两类人的不同需求,这样的“以人为本”反而不能使每个劳动者得到真正的归属感和满意度,激励效应也就很难达到预期的设想。为此,本文将人力资本划分为股权型人力资本和债权型人力资本,并基于两种类型人的不同需求,来探讨权益的真正归属,依此来重构人本会计的等式。

(一)股权型人力资本与债权型人力资本的天然划分。

劳动者投入到企业的人力资本是不同的,这取决于劳动者在需求动机的驱使下成为“非同质”人的意愿的强烈程度。之所以称之为“非同质”,是因为这类人所追求的是更加长远的利益,看重的是生存需要之外的更高层次需求(比如社会威望、自我实现等)的满足感,正因为个人需求的提升,他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投入大量的精力去获得某种不易被效仿的能力,从而使得自己在企业中变得相对稀缺。这种培养使得这类人员的技能具备了专用性的特点,当将自己拥有的资本投入某一特定的行业或企业后,往往成为一种抵押,资本的转换便需要一定的成本。正是因为转换风险的加大,他们会产生得到一定的股权与企业共同成长的意愿,通过自身的奋斗提升股票的市场价值,最终以此为平台抬高自己的身价,实现自身社会地位和企业价值均提升的双赢局面,我们称此为“股权型人力资本”。

而对于成为“非同质”的意愿并不强烈的群体,是否给予股权对于他们而言并不重要,他们追求的是看得见的、确定的报酬,虽然参与企业剩余收益的分配是人力资本对其权益属性的最高追求,但是对于可能有、可能没有、甚至可能为负的未来收益,这种不确定性的报酬他们并不关心也不愿意去替代稳定的收入。由于技能的低专用性,转换的风险也相对较小,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也相对有限,对于这类群体我们称之为“债权型人力资本”。

基于上述需求的不同,导致有的劳动者仅仅投入了生产技能,成为债权型人力资本;有的则投入了经营决策的技能、监督管理的技能等成为了股权型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的这种“非同质性”意愿的客观存在,不应要求所有的人力资本都要享有企业的所有权,将“所有者权益分成权益性非人力资本权益和权益性人力资本权益”,并且“能够进行权益性人力资本投资的人”只是人力资本所有者中的一部分,这与本文将人力资本天然分成享有所有权和不享有所有权的两种不同性质的人力资本的观点不谋而合。

(二)权益的归属。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结合人力资本的天然分类,站在企业和人力资本投入者自身的角度,来具体探究人本会计权益的真正归属问题,为本文重构会计等式的必要性提供依据。

根据公司治理理论的经验,不包含特殊技能的工作是可以以较低成本监督的,而特殊技能投入的工作则极难监督,这种特殊技能即本文所提到的“非同质性”。由于股权型人力资本其劳动“不可观察或者可观察而不可被证实”,努力程度不易监督,与债权型人力资本相比,他们的替代性相对较低或者说替代过程相对较长,他们的偷懒和懈怠将会对企业造成相对更大的损失。同时,股权型人力资本自身代表的管理技能不可能“自然”地让渡给企业,所以,企业要想合法有效地使用这类劳动,就必须像使用债权人和物力资本所有者一样,使他们也成为权益的所有者。而债权型人力资本由于监督成本低,通过经理的监督即可保证其充足的人力资本投入,因此客观上没有必要赋予其所有权。

此外,股权型人力资本在积累的过程中专用性的增强,所导致的转换成本的增大,使其不得不面临较大的风险,其决策也会随之变得小心谨慎,如果企业不给予其必要的剩余索取权,得不到额外利益的刺激,其决策将趋向于保守,对于一些机会会左顾右盼,不利于公司的发展。同时,进退企业的客观限制也使股权型人力资本具有一种退出企业的惰性,他们会自觉主动地承担起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逐渐变成企业的风险承担者之一,从而与所在企业之间的关系变得愈加密切。为此,作为理性的经济人,股权型人力资本会逐步要求成为和股东、债权人一样的权益索取者,享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使自身的风险偏好得以满足。

从人力资本投入者自身角度来看,对于债权型人力资本,期权、股权等长期利益的激励显得不那么重要,是否拥有权益的需求也并不强烈,他们追求的是实实在在的现实利益来满足当下的生存需要,对于公司未来的兴衰不会过于关心,因而只需根据其当下的产出进行奖罚即可,没有必要给予权益让其与企业的未来挂钩。

股权型人力资本凭借脑力劳动,劳动成果通常并不表现为某个个人的智力成果,而体现为集体智慧的组织特征。这就造成努力程度不易观测和衡量,产出也不是独立的变量,而是取决于整个团队的总产出。同时,股权型人力资本的劳动成果的转化有时并不像债权型人力资本那样立竿见影,需要一定的累积过程,甚至可能待其他劳动成果转化时才能体现出来,因而监督就更加困难。投入的人力资本越是难以监督,在获得企业所有权的问题上就越有谈判力,对于这部分人力资本给予剩余索取权是更为有效率的激励手段。鉴于此,由于追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股权型人力资本是不会满足于以得到即时的货币报酬(薪金和各种补贴)来衡量自身的“价值”的,他们宁可放弃一些实物性的工资而选择具有高回报的股权,通过股价的上涨来提升自己的身价。

(三)会计等式的重构。

目前普遍认可的人本会计等式为:物力资产+人力资产=负债+劳动者权益+所有者权益,基于本文对权益归属的探讨,尝试性地重构会计等式,即:物力资产+人力资产=财务负债+人力负债+股权型人力资本权益+物力资本权益。

债权型人力资本获得的报酬所依据的是公司的章程或商业惯例,往往由于制度的保证而具有很高的稳定性,但这并不能等同于获得了企业的所有权而成为企业的所有者,这种权利不是与企业的产权挂钩的。由于资本的“同质性”、“非稀缺性”使得他们缺少谈判的筹码,博弈能力较弱甚至匮乏,基本的要求权也就无从谈起,所以说债权型人力资本并不拥有剩余索取权。而就剩余控制权来看,他们往往不能决定或者改变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控制不了企业的经营活动,也就无控制权可言,即使得到一定的类似权利,也往往形同虚设,不如股权型人力资本那样行使得淋漓尽致。因此债权型人力资本并不是取得权益成为所有者,而是以获取工资的形式成为企业的负债而不是权益。

而股权型人力资本所拥有的不易被模仿的技能,使其谈判能力大为增强。加之他们自身对于名誉、地位以及被社会认可的渴望,决定了他们不会轻易退出企业。即使最终出现为得到更多的效用而退出企业,对于企业而言,股权型人力资本的减少客观上反映了企业核心人力资本的流失,这会较为迅速地引起管理层的重视,并对现行薪酬体系、管理制度等一系列问题的重新思考,从而能更好地改进管理层的决策,提高时效性和有用性,抓住管理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增强对企业人事变动的敏感性。以上种种就决定了“非同质性”技能的投入不仅作为企业的资产形式之一而存在,同时也是企业的资本,他们成为企业的所有者成为一种必然,因而会享有一定的权益,反映在会计等式中被视为股权型人力资本权益。

三、展望

通过以上的会计等式重构,必然会带来企业所有权的重新回归,改变人本会计对以人为本理念的重新定位。对人本会计的研究已有一段时间,之所以推行困难不仅仅是表面上的计量困难、观念转变的困难,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将企业的所有人都资本化,没有了解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虽然分享剩余的诱惑很大,但也必然伴随着风险的承担。我们知道,对于债权型人力资本,对风险的承担能力有限,他们追求的是当下所得,也愿意被雇佣,资本的低专用性使得他们进出企业变得相对容易,生存的需要会引导他们涌向高工资的地方,因而不会过于关心是否成为所在企业的所有者,与企业共同成长和进退,所以对于这部分群体给予索取权和控制权并不是最佳方式,只需要按其所需,根据产出,进行奖惩即可。

同时,将人力资本权益锁定于股权型人力资本投资者所享有,会使企业的产权更加明晰,激励的对象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激发股权型人力资本投资者充分发挥其才能,增加企业的价值,带来资源的有效利用。而伴随人力资本价值的进一步细分,也会带来企业利益分配方式的重大变革,通过股权型人力资本的计量来更好地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最后,会计等式的重新完善,必然会引发会计要素、计量基础、报告主体等的改变,所以,对人本会计的继续深入研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徐国君.三维会计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3.

[2].谭劲松, 王朝曦, 谭燕.试论智力资本会计[J].会计研究, 2001, (10) .

[3].阎达五, 支晓强.谈确立会计平衡公式的另一种思路——兼论劳动者权益会计 (续) [J].对外经贸财会, 2000, (2) .

[4].刘秀丽, 姜传志.合伙企业中的人力资本:企业所有权与分配问题刍议[J].会计研究, 2007, (8) .

[5].鲁立, 李长山.知识经济下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及会计确认[J].商业研究, 2003, (20) .

[6].张维迎.产权、激励与公司治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

需求动机 篇5

一、高职学生英语阅读动机现状

高职生在英语阅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英语基础知识薄弱、词汇量不足。这样导致阅读动机缺失。此外, 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只注重语言系统知识的传授, 忽视阅读能力的培养, 其结果是学生没有了阅读动力和可持续学习英语的能力。同时, 英语阅读材料内容陈旧贫乏, 与时代生活结合不紧密, 与专业不相关联, 其结果是学生的阅读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课内阅读兴趣和动机的缺乏, 使得课内阅读不能在课外得到延伸和拓展, 有碍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这样, 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也就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高职人才的需求。

二、阅读动机的分类

动机问题一直是阅读教学的核心问题。对于动机的内涵, 人们的看法却不尽相同。阅读动机一般包括四个方面。第一, 学生要有阅读的欲望、阅读的动力、阅读的需求;第二, 学生在阅读中应该能体验快乐, 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第三, 学生应能够积极参加阅读教学活动, 课外能够主动获取资源、开展自我阅读;第四, 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努力不能是暂时的、短暂的, 应该表现出持久的兴趣和热情、能够做出持久的努力。

从阅读动机的分类来看, 人们多把动机看作一种内驱力。就阅读而言, 还有一种就是欣赏型动机。研究发现, 动机的强弱与阅读能力呈正相关。因此, 阅读教学应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促成欣赏型动机的形成。

三、英语阅读动机的影响因素

要激发高职学生的英语阅读动机, 就有必要了解影响其动机的因素。一般说来, 影响学生英语阅读动机的因素可以分为学生自身的因素、阅读材料因素、环境因素和课堂教学因素。

1.学生自身的因素。学生自身对英语阅读的态度、对阅读作用的认识、对阅读重要性的认识是影响积极或消极阅读态度形成的最主要因素。如果高职学生能感受到英语阅读在其现实生活、未来工作、娱乐消遣中的作用, 而不只是考试的需求, 其英语阅读的内部动机就会增强。很多情况下, 教师过多地强调课程要求, 强调英语阅读在各类考试中的重要性, 过于侧重技能的讲解与训练, 忽视了英语阅读在课程以外的应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因此难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态度。

2.阅读材料因素。阅读材料是影响阅读的一个重要因素。语言学习是一个典型的从量变到质变的学习过程, 他们的英语阅读兴趣也会从纯语言学习性阅读逐步发展到应用性阅读, 学生更加关注阅读材料的内容。由于教材编写自身的缺陷, 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阅读材料语言的难易程度, 内容的审美内涵, 信息的实用程度以及使用该材料进行阅读活动过程的节奏感和流畅性。因此, 教师应该了解高职生的英语阅读需求, 并结合学生的英语阅读要求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3.环境因素。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良好的英语阅读氛围有助于英语阅读态度和英语阅读动机的培养。这对高职学生英语阅读动机的培养将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此外, 学校是否具有良好的英语阅读文化氛围, 是否为学生英语阅读提供了应有的资源, 教师是否能为学生提供课内、课外指导, 所有这些都会对学生的英语阅读动机产生影响。

4.课堂教学因素。课堂教学的开展同样是影响学生阅读的重要因素之一。高职学生对课堂教学缺乏信任, 不主动与教师配合, 不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如果教学不能达成其课程目标, 不能培养学生的基本英语阅读技能, 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削弱他们的英语阅读动机;如果英语阅读教学不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和快乐、不能帮助学生获取其想了解的信息、不能帮助其达成英语阅读欣赏的目标, 学生也许就会不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四、基于就业需求, 激发和培养高职学生英语阅读动机的策略

激发和培养高职学生的英语阅读动机, 可以促使学生通过自身内在动力进行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 积极分析、研究和判断, 从而培养他们的英语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此外, 激发英语阅读动机是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保障。那么, 如何才能激发和培养他们的英语阅读动机, 满足就业需求呢?笔者针对高职学生的英语阅读现状, 基于就业需求, 结合自己多年的一线高职英语教学实践, 拟提出以下几种英语阅读动机激发和培养策略:

1.选择适当的英语阅读材料。英语阅读不应只是对教材文本的阅读。教师应结合高职教育的特色, 立足实用, 打好基础, 强化实用能力来调整阅读材料、增加阅读材料。

在具体的选材过程中, 教师所选的英语阅读材料内容与学生的专业紧密联系, 体现专业特色和实用。此外, 教师还应该挑选学生感兴趣的英语阅读材料, 从而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选择英语阅读材料时除了考虑上述因素外, 还应考虑所选材料的思想性和知识性, 这样才能激发并保持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

2.循序渐进, 体验成功。高职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教师在安排学生活动时, 要注意英语阅读活动前后相关。然而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常见的现象是:教师导入阅读后的第一个活动就是回答问题, 结果是很多学生不能回答。其实, 作为第一个活动应该侧重理解, 应该采用输入型表达方式, 而不是输出型。课文必然涉及新的语言, 在学生还没有掌握新语言之前让他们口头回答问题显然超出了学生的能力。即使学生能够理解, 也未必能够使用新学语言表达, 因此第一个活动采用回答问题的方式违背了循序渐进的原则。长此以往, 很可能挫伤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削弱他们的英语阅读动机。

3.自主阅读, 体验乐趣。英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学会阅读, 这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自主阅读的核心是发挥学生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然而教师对学生进行的是单向的传授教学。这样做学生是被教会, 而不是自己学会, 更不用说会学了。因此, 教师应转变英语阅读教学观念, 改变以往在英语阅读课堂的权威地位, 真诚地相信学生, 把学的权利交给学生, 唤起学生发自内心的英语阅读愿望。

要培养高职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阅读方法和技巧是阅读策略实现的必要保障。此外, 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自主解决问题, 使学生充分体验到英语阅读的乐趣, 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样, 教师才教的轻松, 学生也才学的快乐。

4.创设阅读期待, 激发阅读欲望。由于价值取向的不同和个性需求的差异, 学生的英语阅读期待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别。因此英语阅读教学必须考虑到高职学生的不同需求, 创设阅读期待, 以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

很多情况下, 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要靠课堂激发。因此, 在开展英语阅读教学之前, 教师有必要了解高职学生的阅读动机、阅读基础和相关图式。动机不同, 喜欢的英语阅读任务不同;语言基础不同, 所能胜任的英语阅读任务也不同;学生缺乏英语阅读应有的图式, 就不会对英语阅读感兴趣。因此, 在设计英语阅读活动、布置英语阅读任务之前, 必须做好需求分析, 分析学生的语言基础、图式、兴趣爱好、学习动机以至阅读习惯, 通过各种手段创设信息差、提出问题,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启发学生探究释疑, 从而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欲望。

5.构建课堂内外的联系。只有当学生把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及就业需求联系起来才能真正了解、掌握它。要让学生认识英语阅读的价值、分析英语阅读的作用、正确认识英语阅读, 就需要把课堂学习与生活及就业需求联系起来, 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其所读内容的载体与应用。

虽然现行英语教材中的英语阅读材料很少是生活及学生未来工作岗位中的真实材料, 但是, 其话题的相关性为课堂内外联系的构建提供了线索。可以让学生寻找课程材料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教师也可以呈现生活中的实体, 让学生感知所读材料与现实生活及未来工作岗位的联系。教师同样可以把英语阅读设计成学生交流的平台, 或者与其他学校交流的平台, 这样一来, 英语阅读就成了学生传达信息、交流感情、建立友谊的工具。如果能把技能培养变成信息获取、情感交流, 把课程学习融入现实生活, 就可以帮助高职生更清楚地认识英语阅读的价值, 培养良好的英语阅读态度。

6.构建阅读资源。阅读文化的构建需要丰富的阅读资源。如果高职学生所能获得的英语阅读材料只是课程材料, 那么就无法形成浓厚的英语阅读文化氛围, 也就难以培养良好的英语阅读态度和阅读动机。英语阅读资源的构建可以从三个方面做起:学校、班级和个体。学校图书馆要有丰富的适合学生英语阅读的各类图书、报纸、期刊和电子、网络资源;班级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多元智能, 构建班级图书角或者读书架;同时鼓励、指导学生构建自己的小书架。只有英语阅读资料丰富、获取便利, 才能促进学生的英语阅读, 增强其英语阅读动机。

五、结束语

激发高职学生的英语阅读动机是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 英语阅读动机的激发和培养对高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英语阅读教学中, 基于就业需求, 在充分考虑到影响英语阅读动机因素的前提下, 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和培养高职学生的英语阅读动机, 这不仅有利于良好英语阅读习惯的养成和英语阅读技能的提高, 而且使高职学生逐步学会英语阅读, 从而培养其可持续学习英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柳青艳.激发高中学生英语课堂学习动机的策略与探讨[D].华东师范大学, 2009 (10) .

[2]秦晓晴, 文秋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结构[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 (1) .

需求动机 篇6

1 大学生的旅游动机

1.1 什么是动机

动机一词来源于拉丁文movere, 原义为推动的意思。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对动机作了这样的定义:动机是“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 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 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念头、愿望、理想等”。[1]引发动机有两方面的条件: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内在条件是指导需要, 即因个体对某些东西的缺乏而引起的内部紧张状态和不舒服感。需要使人产生欲望和驱老太太, 引起活动。外在条件换手个体之外的各种刺激, 即物质环境的刺激因素和初会环境的刺激因素, 它们也能够引起动机。

驱动旅游行为以满足个体的内心需要的心理动力就称为旅游动机[2]。

1.2 大学生为什么旅游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来支配的, 那么, 旅游这种行为是由什么样的动机驱使的呢?从心理学角度看旅游, 可以把旅游理解为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 一种“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生活方式”。具体而言, 旅游是人们为了寻求补偿或者寻求解脱, 到别处去过一种“日常生活之外的生活”。因此, 在研究大学生为什么要去旅游这一问题时, 是从研究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开始, 了解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缺少的是什么, 躲避的是什么?在此基础上, 探求大学生的旅游动机, 力求触及大学生为什么要旅游的较为深刻的心理原因。

1.2.1 大学生的求补偿动机

求补偿动机是指大学生需要通过旅游来寻求补偿, 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缺乏的那些满足感、新鲜感、自豪感等得到补偿。

(1) 扩展和更新自己的生活。扩展和更新自己的生活就意味着寻求新鲜感, 这里所说的新鲜感要比新奇感丰富, 它包含着惊奇、喜悦、振奋等多种情感成分, 富有新鲜感的生活是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生活。追求新鲜感是人的“本性”, 衣食无忧后, 人的“本性”就会不断寻找广阔的新世界。大学生活三点一线相对枯燥, 大学生外出旅游就是为了摆脱校园生活的单调乏味, 寻找亲新奇世界。

(2) 开阔视野和增长见闻。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促使人成长的说法。韦恩·戴埃也曾说过:“从来就没有一种生物在其栖息地上画上一个圈, 永远呆在里面。”可见, 如果人总是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 就好像井底之蛙, 孤陋寡闻, 就不可能充实和提高自己。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已经觉醒, 渴望成长、渴望进步, 而老师和书本已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成长需要。网络、图书、电视等媒介可能拓宽大学生增长知识的渠道, 但毕竟不是亲身经历, 在体验收获上相对会有欠缺。因此, 外出旅游便成了大学生拓宽视野, 增长见闻的最佳选择。

(3) 提升自尊和实现自我。自尊是个体作出的并经常保持的对自己的评价, 表达了一种对自己赞许或不赞许的态度, 标志了个体对自己能力、成就、身份及价值的信心。多数的大学生处在依赖型自尊水平, 自我的价值与能力更多的依赖于别人的肯定与评价。这种依赖自尊, 使大学生在校园中不能充分地成为自己、表现自己或突出自己。在旅游时, 大学生可以摆脱常规的束缚和熟人的注视, 轻松自在地度过一段时光, 充分地表达自己。另外, 高自尊的欲望使大学生不仅要表现自己, 而且要突出自己。在校园里, 大学生总觉得自己被淹没在芸芸众生之中, 旅游使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享受到贵宾或者重要人物的待遇, 使他们极度需要被尊重的需要得到了补偿。

1.2.2 大学生的求解脱动机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 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要求, 今天的天之骄子们正承担着成长、学习、情感、交往、经济、就业等多重压力。紧张繁忙的学习、复杂的人际关系、繁多的活动使得大学生长期处在高度的精神紧张状态。当这种沉重的负担使大学生觉得不堪忍受时, 他们便会产生一种逃避现实的愿望。而对于想要寻找一方“世外桃源”, 使身心都获得解脱的大学生来说, 外出旅游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1.2.3 大学生的求平衡动机

大学生有两种典型的心理特征, 一方面他们渴望安全、稳定, 可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变化和刺激。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 因为安稳的生活就少有变化, 而变化的生活就意味着不稳定。进入一个新领域, 新鲜刺激却存在风险;在熟悉的环境中生存, 踏实稳定却乏味无趣。大学生渴望变化刺激的同时, 求安求稳的心理并未消失, 这必然造成他们强大的内心冲突。外出旅游可以平衡大学生内在的矛盾冲突, 因为旅游意味着改变、探索和尝试新的生活, 而这种刺激和变化又是暂时的, 对旧有的稳定生活没有威胁。

2 大学生不同旅游阶段的心理特征及需求

大学生在不同旅游阶段的心理需求变化是不同的, 只有掌握了大学生旅游的需求变化, 旅游工作者才能相应采取不同的策略, 为大学生旅游消费提供满意的服务。

2.1 旅游初始阶段

2.1.1 紧张和戒备心理

大学生带着美好的憧憬踏上旅途, 来到向往已久的旅游胜地时, 他们会兴奋激动, 但由于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 心中又不免有些紧张, 对于此行是不是一切都会非常顺利, 又多少有些怀疑。他们甚至担心自己会不会迷路, 会不会遇到小偷等。对于茫然无助、不知如何是好的大学生来说, 他们最大的心理需要就是确认安全, 因此, 旅游工作者尽快帮他们适应环境, 尽量预见他们可能会遇见的困难, 并及时给予帮助, 使大学生确立安全的信心, 感觉生活的便利, 使他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去享受旅游中的种种乐趣。

2.1.2 好奇和期待心理

一般来说, 闻所未闻或见所未见的新奇事物对人们总是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旅游初期, 大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 兴趣非常广泛, 他们对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一切都感到新奇, 即使是当地人司空见惯的平常事对他们来说也都可能是新鲜事。另外, 大学生在出游之前, 一般都会次旅游所涉及的旅游地、饭店、旅行社、旅游交通等在头脑中幻想一番。因此, 初到旅游地时, 他们会对此次旅游各项服务充满期待。因此, 旅游工作者在这一阶段要为大学生提供最热情的服务, 尽可能的满足他们的好奇和期待, 使他们留下良好的旅游第一印象。

2.2 旅游中间阶段

2.2.1 审美心理

对于大学生来说, 旅游不单纯是游山玩水, 也是一种审美活动。大学生在欣赏美景的过程中, 能够培养自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因此, 在这阶段旅游工作者应为大学生选择极具代表的性人文景观和观赏性的自然景观, 并为大学生介绍观赏方法, 使大学生能在旅游中得到更深层次的美的享受和质的收获。

2.2.2 求知心理

大学生作为高知识层次群体, 在旅游活动中越来越趋向于对文化、知识的追求。他们出游除了消遣, 还想通过旅游来增长知识、增加阅历、获取教益。为了满足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 旅游工作者应在游览景点时为大学生作生动的讲解, 事实也证明, 旅游工作者的知识面越宽、阅历越丰富、信息量越大, 就越有可能在更大程度上满足大学生旅游消费者的知识需求。

2.2.3 放松心理

广大莘莘学子在经过千辛万苦闯过独木桥步入大学殿堂后, 本以为可以好好的放松一下。然而, 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 使得大学生的校园生活非但不轻松, 反倒更加紧张忙碌。校园中繁重的学习、繁多的活动以及繁杂的关系让大学生的精神长期高度紧张, 身心俱疲。因此, 大学生在外出旅游时, 必然希望情缘绪得到放松、压力得到释放、心灵得到慰藉。旅游工作者这时应为大学生旅游者提供最热情、周到的服务, 既要在情绪上感染他们, 又要处处方便他们, 体贴他们, 千方百计帮他们排忧解难, 使他们完全放松的享受旅游的乐趣、舒适和尊严。

2.2.4 交友心理

大学生处在青春期末期、青年早期, 是一个极度关注交往、需要理解、渴望友谊的时期, 所以, 旅游时他们欣赏山水、放松身心的同时, 也希望能交到新朋友。当进入到旅游中间阶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 大学生的心态越来越放松, 此时, 他们渴望与与导游和其他旅游者有更多的接触和互动, 以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因此, 在旅行中期, 旅游工作者可以组织团内成员开展一些近距离接触的活动, 为大学生旅游消费者搭建一个交友的平台。这种做法会使大学生觉得本次旅游更有意义和价值。

2.3 旅游终结阶段

旅游终结阶段是指旅游者即将离去, 大学生与旅游工作者的交往即将结束直至离开的这一段时间, 旅游者这阶段的心理是十分复杂的。

2.3.1 购物心理

大学生旅游者在旅游即将结束时, 会产生比较强烈的购物心理。在这一阶段, 他们主要是为同学、家人和朋友购买一些土特产和小纪念品。大学生因经济尚未独立, 购买实力不强, 所以, 旅游工作者应尽量带他们到经济实惠、物美价廉的特色小店中去购物, 使大学生既可以如愿购买到心仪产品, 又不用为钱伤神, 让大学生在满足感和喜悦感中结束旅行。

2.3.2 兴奋和紧张心理

兴奋是因为旅游活动结束后, 马上要返回家乡, 又可见到亲人和朋友, 可向他们述说旅游的所见所闻, 同他们一道分享旅游的快乐。此时, 由于游客情绪兴奋, 出发前容易丢三落四, 忙中出错, 导游员应设法稳定大家的情绪并做好提醒工作。紧张是由于想急切办完一切事宜, 还有相当一部分游客表现出难以适应的心理感受。这时, 导游员应想法放松游客的心情, 用旅游的快乐与到家的温馨来引导游客的感觉, 把对游客诚挚美好的祝愿说得感人肺腑, 让游客带着“服务的余热”踏上新的旅途, 使游客产生留恋之情和再次惠顾之意。

2.3.3 后悔心理

大学生旅游者基本都是经过详细的了解后才选择的旅游景点, 在出游时对旅行总会有比较美好的期待。然而, 现实和想象之间总会存在一定的差距, 再加上之前期望过高, 可能使一些大学生对本次旅游的景点设置、食宿情况、交通安排、导游服务等都感到不满, 因此, 在旅行即将结束时会产生强烈的后悔心理。对于这类大学生, 旅游工作者应尽可能的对其不满之处做出合理的解释, 尽最大努力为其做好最后的服务, 并应该尝试为其做出弥补, 尽可能的减轻他们心中的不快和不满。

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已成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普遍社会现象。随着大学生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其旅游行为越来越受到旅游经营者和研究者的关注[2]。作为高知识分子和经济未独立群体, 大学生的旅游消费有着许多与众不同的特点。本文认为, 广大研究者应深入探索大学生的旅游动机及其在旅游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需求, 为旅游行业工作者开发符合大学生需要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提供理论依据, 为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繁荣贡献一分力量。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

[2]吕勤, 郝春东.旅游心理学[M].广东旅游出版社, 2000.

需求动机 篇7

伴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 知识已经超过物质资源成为一种主要的竞争力量。实现终身学习, 构建学习型社会, 已经成为了新时代的一种趋势。对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的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和创新则是整个远程教育的关键所在。学习支持服务 (learning support services) 可译作学生支助服务、学习支助服务或支助服务[1]。作为远程教育的两大功能之一, 学习支持服务伴随远程教育应运而生并在内涵上不断发展。学习支持服务的要素包括4个部分:学习支持服务的主体、载体、内容和基础。

近几年, 我国教育机构特别是高等院校, 以及专家学者, 不断借鉴国外已有经验, 结合本国本地区特殊实际对学习支持服务的管理模式进行了不断的探索,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 管理流程较为烦琐, 效率较低。传统的教学管理流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构的设置, 以人为主, 这就导致了在远程教育管理过程的效率低下。如何优化管理流程, 以事为主, 提高效率真正为学生服务, 成为了远程教育背景下管理机构需要思考的问题。其次, 教学管理方式存在缺陷。虽然现代远程教育中网络、卫星、通信等高科技信息技术已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但远程教学传递方式仍采用以面授教学为主、辅以网上教学或其他媒体教学仍占很高的比例 (理慧丽, 等, 2009) [6]。由此可以看出,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如今远程学习者的需求, 对远程学习者的管理应加强网络教学的应用, 实现完全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再次, 教学模式较为落后。在国内, 学习支持服务管理系统中也同样提供了强大的教学资源编制工具, 但目前我国的远程教育站点有很多都是将传统教育的课本简单地搬到网上, 这使得我国的远程教育很难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最后, 交互方式难以充分应用。在中国, 电子邮件、BBS等异步交互技术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交互的最常用的手段, 并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基于网络的视频会议系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由于国内远程教育本身存在的比如师生比例、区域差异等问题, 影响着同步实时交互方式的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 无论是从概念、学习支持服务管理体系、管理模型的设计和构建, 还是其他方面研究都还有待深入。如何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并融合本地特色将远程教育的效果发挥到极致, 是我国教育机构特别是高等院校、以及专家学者在管理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远程学习者需求特征与学习动机分析

(一) 远程学习者特征及其需求特征

远程学习者是指主要通过网络手段获取知识的求学者。参与的对象大部分是成年人, 而且一般是在职的工作人员, 根据自身的需求, 选择进行再教育。远程学习者不同于传统的在校学习者, 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 年龄分布差异。远程学习者的年龄往往大于传统的在校学习者, 而且跨度很大, 整体呈正态分布, 集中分布于18—35岁之间。 (2) 受教育形式差异。传统的在校学习者接受的是教师面授式的连续教育, 学习效果较好, 而远程学习者受到距离等各种条件的制约, 只能通过自学或者网络学习等其他形式来接受教育, 学习效果相对于在校学习者较差。 (3) 知识基础差异。在校学习者常年在学校接受各个学科的教育, 知识结构以及掌握知识的基本功较扎实。而远程学习者大多已经参加工作, 课本知识渐被遗忘。就掌握知识的程度来说, 远程学习者是较差的。 (4) 学习能力差异。学习能力跟年龄有一定关系, 适龄学习者接受教育时, 无论是反应能力、记忆力、理解能力、掌握能力都较强, 过了这个阶段, 各项能力都在衰减。这也是远程学习者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上的一个重要弱点。 (5) 学习时间差异。传统的在校学习者专注于知识的学习, 时间充足精力充沛, 而远程学习者因为是在工作的间隙参加课程学习, 需要协调好工作、家庭、学习三者之间的关系, 所以时间不够, 精力不足。 (6) 其他方面。远程学习者的经历一般较在校学习者复杂, 还有很多其他不同的方面需要参考具体实际情况分析。

(二) 远程学习者学习动机

动机即驱动力, 是指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达到目标的心理倾向和动力, 是调动学习者积极性的最直接的因素。如果说在远程教育的过程中认知能力属于先天能力不容易改变的话, 那动机的激发和维持则是后天实现的, 是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习者学习的动机, 让学习者更加主动、积极、自发地去探索问题, 以更好的状态去理解问题, 弥补认知存在的缺陷, 提高学习的效率, 保证学习效果的。

综上所述, 对远程学习者需求与动机两者的结合考虑, 必须纳入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管理模式构建的思考范围。只有对远程学习者的需求和动机进行充分地把握之后, 才能针对性地提出激发动机的手段。

三、构建远程学习者需求和动机特征的学习支持服务管理模式

以远程学习者为中心, 通过对基础设施、软实力、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检测4方面的归纳阐述, 构建了如图1的学习支持服务的管理模式。

围绕远程教育学习者构建的学习支持服务的管理模式, 优化管理流程,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软实力的提高, 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 监督远程学习者, 同时健全考评制度, 对远程学习者进行准确合理的有效评估, 以提高远程学习者的学习质量。

(一) 相关基础设施

优化管理流程的前提是健全相关基础设施。为了满足远程学习者的需求, 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 相关基础设施的建立和完善势在必行。为远程学习者提供良好的环境, 过硬的基础设施是构建学习支持服务管理模式的关键。基础设施是开放远程教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搞好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构建远程学习者需求和动机特征的学习支持服务管理模式的一项重要任务, 要严格按照开展远程教育的设备标准, 建设好远程学习的机房、多媒体网络教室和多媒体阅览室等多媒体教学资源, 为广大远程学习者的网上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 借助于现代通讯技术的优势, 可以建设更完备的信息沟通渠道, 加强网络平台的建设, 以弥补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的不足, 为远程教育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持。

(二) 软实力构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教育的改革层出不穷, 而这所有的改革都集中体现为现代远程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为了达到管理的效果, 在不断建立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 软实力的构建是远程学习者需求和动机特征的学习支持服务管理模式的又一重要任务。在教学理念上, 要倾向于重视培养学习者学习能力及其对社会和自我的认知。辅导老师应转变教学观念, 脱离传统的“传授-学习”模式, 优化、配置、整合能够利用的教学资源, 督促学员有计划的利用教学资源, 建立一支有责任心的优秀教师队伍, 以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三) 招生

作为管理流程的效果支撑, 在招生方面, 远程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但是规模更重要。网络是一个四通八达的网, 规模越大信息的获取量就越多, 也更有利于管理模式的传播。全面做好入学教育工作, 提高入学人员的素质, 使其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这样就能快速适应远程教育的学习支持服务的管理模式。

(四) 教学活动

作为远程管理优化的核心内容体现, 将面授教学的“教师中心”与多媒体课程的“学生中心”互补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又一方法。设计适当难度的持续学习任务, 使学习者可以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解决问题, 通过多次获得成功的体验, 降低对挫败的恐惧感, 从而增强学习者的成就动机。美国心理学家舒思克的研究表明, 要使学生保持较高的成就动机, 就应该不断地使他们感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 不断给予他们成功的反馈, 从而激发他们的成功感。同时,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关注学生的满意度, 创建个性化的虚拟学习社区, 帮助学生产生归属感。这样, 不仅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 还有利于克服学生的孤独感和陌生感。

(五) 教学效果检测

首先, 建立完善的评价管理体系。远程开放教育如果能够把考核评价与学员利用网络教学支持服务管理系统进行学习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 对命题方式、答题形式、考核平台、成绩评价等机制作必要的改革, 那么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员上网求学的自觉性, 同时也是对学员学习过程实行动态管理的必要途径, 是切实保证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其次, 加强作业、考试与反馈工作。教学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重视作业的检查、评价与反馈, 可以帮助学生维持一定的学习兴趣。最后, 建立健全对学习支持服务的评价考核制度。对学习支持服务进行有效地评价是促进远程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于向红.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高等数学课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 (11) :34-35.

[2]王玲, 谢艳阳.远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 (4) :51-54.

[3]熊绍高, 周立平, 左泽文.远程开放教育学习支持服务模式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0, (23) :13-15.

[4]邢晓春, 黄玉桂.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的内涵及组成要素分析[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2) :8-10.

[5]林秀曼, 谢舒潇, 陈毓超.现代远程学习者成就动机的培养和激发[J].成人教育, 2006, (228) :43-44.

需求动机 篇8

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 并朝一个方向前进的内部动力, 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当下, 心理学家一直认同将有机体的一系列复杂的行为起因归结于他具有某种动机。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人类需要的多样性决定了人类行为动机的多样性。中小学生参加外语培训学校学习的动机是在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的。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对求学者的学习有着不同的要求, 所以, 每个参加英语培训求学者的动机也是复杂多样的。

当前,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 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要求的提高, 社会对参加英语培训学习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尽管媒体或是私下公众都在时刻提醒自己或别人“报名培训切不可盲从”, 有的呐喊“别圈紧孩子的暑假和周末”……那么, 报名参加英语培训班的孩子及其家长们是否真的很盲从?参与英语培训的孩子是否有圈紧感?为此, 我们设计开展了中小学生参加外语培训学校学习的学动机及需求调查。本次调查旨在考察学生参与校外英语培训的动机, 从而掌握学生的实际需求, 无论是对培训班或是对公立学校的工作完善都能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从而更好地引领校内外英语教学的发展。

二、研究方法

(一) 研究问题

本课题主要围绕中小学生参加外语培训学习的动机层面出发, 从外语培训学校的老师、家长、同学提出三个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问题1:学生参加英语培训班的原因及动机是什么?

问题2:当前各种英语培训班日益兴起的原因有哪些?

问题3:家长、教师对学生参加英语培训班的态度及看法?

(二) 研究工具和方法

由于当今培训学校不管是公开的或是隐蔽的种类繁多, 为了便于研究, 本次研究的范围界定在花溪昂立外语培训学校学生里面。研究方法是以问卷调查法为主, 以个别访谈为辅。发放问卷共150份, 其中家长、学生、老师各50份, 回收率95.23%。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进行数据采集。问卷从三个方面涉及了学生参加培训班的原因, 学习动机强弱的表现, 及其家长满意程度反馈情况还有培训老师从自身学校教学、对学生参加培训的客观反馈等, 并对一些学生进行访谈分析。

三、分析与讨论

本次调查我们设有学生家长问卷及其培训班老师问卷, 一是为了进一步认证学生卷的调查结果, 二是了解家长对子女参加外语培训班学习的了解, 三是从培训班老师的角度更近一步的了解培训班里吸引学生的因素。调查结果, 老师和学生家长问卷验证了学生问卷的可信度的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其他方面的问题。学生报外语培训班学习的动机与需求也存在一定区别, 下面笔者将以调查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结果列举出来并结合马斯洛动机原理及其他有关的原理进行分析讨论。

(一) 中小学生参加英语培训班动机类型

在学生篇问卷中, 调查“参加英语培训班的原因?”设计了5个选项, 供学生进行多项选择, 统计结果如下:17.80%的学生是跟随他人, 怕别人报了自己不报落后;25%的人是为来结交朋友;23%的人是因为喜欢英语所以报班学习;17%的同学是家长或学校老师逼迫;还有25%的同学则是应付考试。

调查结果表明:首先, 初中生报英语培训学习学校学习的动机类型主要是外源性动机, 而小学生三年级下则出于兴趣方面的居多, 首先就英语学习而言, 语言学家认为内源性动机比外源性动机更有助于学习。马斯洛的心理需求金字塔也说明了金钱、奖励、地位等只是人的低级需要, 人的最终需要是在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社会需要得到满足后的“自我实现”。如果学生参加外语培训学习的动机仅是来自外源性动机会有什么后果呢?培训学校的教师会倾向按照社会要求、考试标准完成教学任务甚至加大教学任务力度, 从而忽略激发学生内心潜在的学习知识和参加实践等的欲望;学生也只会为了想成为家长、老师眼里的“好学生”而被动逼迫自己学习, 这样的学习享受不到任何乐趣。

(二) 动机分析

1. 培训机构方面的动机

在教师篇问卷中, 调查“您办英语培训班的动机是以下哪些方面?”结果如下:8.3%的老师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办班;30%则是通过办培训学校弥补公立学校的英语教学方面不足;35.4%出于赚钱的目的;而37%的人则是顺应市场需求 (学生升学压力等方面) 办班。

2. 家长方面的动机

在家长篇问卷中, 调查“您给孩子报英语培训班是出于什么原因”, 统计结果如下:22.50%的家长为孩子报班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英语学习兴趣;23%的父母则是看到周围孩子报了, 随大流, 自己孩子也报;32%的家长是想让孩子报班补课以弥补学校教学的不足之处, 为孩子找学习伙伴;21%的家长则是看重孩子的英语学习成绩能否提高而去。

3. 学生方面的动机

根据动机与活动发展的联系, 动机又分为激活动机和持续动机。激活动机是唤起某项活动的原动力, 而持续动机是驱使人们持续活动的力量。调查表明:

对于无考试压力的小学生而言, 培养兴趣, 提高综合素质是孩子参加校外英语培训学校的最主要激活动机。

比较学生卷和家长卷及老师卷, 可发现学员家长对孩子“想进一步培养兴趣”的认识与学生实际相同, 其它各项差异显著。说明多数家长已认识到孩子参加校外培训的最主要动机是培养兴趣, 但部分家长并不清楚子女的动机。结合问卷数据和访谈的结果, 就家长整体而言, 其求学激活动机与学生相比偏向于弥补在校学习不足, 进行补课。可见家长在报班的时候还有点盲目性, 就为提高孩子的成绩而报。

(三) 学生培训学习成效对其参加培训的动机影响

1. 参加培训班后的学生的学习成效对其参加培训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

在报班过程中。学习者成绩的反馈不仅是家长考虑是否继续给孩子继续报班的标准, 也是孩子是否有意向继续学习的动力。

比较学生和家长对学生参加培训班的成效对比及学生家长对培训机构教师满意程度的反应情况, 可以发现家长和学生本人对学习成效评价有显著的差异, 虽然家长整体上认可了校外培训对学生能力提高的作用, 但其整体认可度均低于孩子自身的评价。家长对子女的成绩方面有更高的期望值。

问卷调查中, 学生家长对培训机构教师满意程度的反应方面, 12%的家长虽然不是非常满意, 但还是承认了这个事实:参加外语培训学校的确在某方面还是能给孩子一定的辅助作用。基本上还是能满足学生或家长某方面的需求, 所以就学习成果这一项分析来看, 学习动机也是学生参加外语培训学校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因为, 一般来说, 学生在培训班得学习动机愈强烈, 学习的积极性就愈高, 学习的潜力愈能发挥, 因而学习的效果也愈好。此外根据马斯洛的动机分类, 动机又分为内源性动机 (又称内在动机) 和外源性动机 (又称外在动机) 。内源性动机是指人做出某种行为是因为行为本身, 因为这种行为可以带来成就感, 或者个体认为这种行为是有价值的。而外源性动机是指人为了获得物质或社会报酬, 或为了避免惩罚而完成某种行为那种厌学的情绪。从这两个方面来看, 如果培训学校能培养好学生的内源性动机, 即对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可以帮助我们去了解、分析出他们在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影响下的动力源泉, 从而更好的帮助无论是培训学校或是公立学校有针对性的去激发他们健康的学习动机。教育心理学认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导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 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变量。只要抓住家长和孩子的内在动机, 无论是出于盈利或是办办兴趣爱好等方面, 他们都能在吸引学生层面上占据很大的优势。

除了上面显示的一些数据显示学生的学习兴趣外, 我们还单独访谈了一定量的学生, 对于参加培训班后的得与失问题, 大部分学生都在上了培训班后英语成绩得到了提高, 但在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够用这一层面上达成了一致性。大多数家长也对此表现出一定的困惑, 对家长而言, 他们有的误区就是, 让自己的孩子报班是为了不让孩子掉队, 让孩子报班也是为孩子的将来着想, 但这忽视了学生兴趣的培养, 只顾盲目跟风没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此外, 为验证此现象的正确性, 我们也针对一定量的培训学校老师对如今培训班的兴起, 家长和学生趋之若鹜, 对此如何看待做了调查。调查表明:大多数家长对各种英语培训班的理解甚少, 只是盲目跟风, 未做到理性选择, 未能尽量配合孩子的兴取爱好所在做出相应调整。大多数老师表示, 家长应顾及孩子的兴趣所在。要视孩子的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的培训班。毕竟现在的培训机构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缺陷, 31%的人培训学校收费存在不合理现象;63%的人认为学校师资力量缺乏, 教学质量无保证;2%的人选择其他情况, 但为注明;而最大的缺陷是90%的老师支持各种英语培训学校泛滥, 多而不精。

四、研究结论及启示

综上所述, 经过问卷及访谈分析, 动机在中小学生参加英语培训班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由于它涉及多方面因素, 所以显得复杂多变。鉴于目前英语培训机构中存在的相关机制仍有待完善、家长选择报班的合理性仍存在较大争议, 本调查得出以下结论与启示:

(一) 培养兴趣, 提高英语成绩及综合素质是孩子想参加校外兴趣培训的最主要激活动机, 内源性动机是学生和家长坚持参加报培训班的最主要持续动机。此外成就动机, 作为一个人想要理解所学的知识、阐明与解决有关问题, 从而指向学习任务的一种动机因素, 也是影响学生参加外语培训学习的一个因素。

(二) 孩子坚持参加校外英语培训, 总体上以自己的认知内驱力为主, 是指向学习内容和任务的内部学习动机, 但在调查反馈中, 也能看到一些外部学习动机如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等作用也不弱。教育心理学认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导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 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变量。孩子需要外部学习动机的作用, 但无论是培训班老师或是家长都应更好地激发孩子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 尽量让学生坚持以内部学习动机为主。

(三) 校外英语培训学校在满足市场需求, 弥补公立学校缺陷、出于赚钱等目的的同时, 作为吸引学生的外在动机之一, 首先应重视和优化其英语培训课程的体系建设, 即使只是培训学校, 但他们也是学习内容 (或教育影响) 的主要承担者, 是使教育活动得以发生的桥梁。

(四) 校外英语培训学校虽能满足学生和家长的一些需求, 但他们在教学的各个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 无论是管理制度或是教学质量方面。只有改善了才能进一步培育公众正确的校外英语培训教育理念, 更充分地发挥校外英语培训机构特有的功能和价值。

(五) 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求学动机及需求已从总体上把握, 但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培训学校应加强对家长的联络和引导, 积极发挥家长的教育同盟者作用, 让家长进一步把握孩子的身心特点, 进一步认识子女的真实需求, 以孩子为本, 更加合理地支持孩子的发展。

五、研究的局限和展望

本研究抽样具有局限性, 样本均来自花溪昂立外语培训学校, 所以仅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昂立外语培训学校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 不能代表和说明更大范围的全体情况。其次, 研究是从整体上了解中小学生参加英语培训班学习的动机及需求, 如果能更仔细分析和对比其在培训学校上课表现及在公立学校上课的效果等, 能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

参考文献

[1]http://www.xintongwangluo.net/cases/jyxlx/skja08.html

[2]http://www.hzqsn.com/jypx_jxky/75762.htm

[3]马斯洛.1987.人的潜能和价值.[M].南京:华夏出版社

[4][美]亚伯拉罕.马斯洛 (Abraham H.Maslow) /著, 许金声等/译.2007.动机与人格 (第三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马斯洛.1943.人类动机的理论[N].心理学评论.

【需求动机】推荐阅读:

动机模式07-21

动机教学05-10

运动动机05-15

动机识别05-20

动机激发05-29

动机作用06-10

作文动机07-08

个人动机07-23

留学动机07-27

创新动机08-04

上一篇:中职高三下一篇:扫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