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高三(通用4篇)
中职高三 篇1
作为英语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一种, 写作在教与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从学生角度出发, 学生可以通过写作获取一部分成绩。对教师而言, 写作是教师评价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因此写作能力的培养也非常重要, 但写作不是单独的活动, 它是基本的交流技能, 也是学习外语的重要财富。本篇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获得更多自信和学习乐趣, 因此提供一些教学方法来提高中职高三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学生写作障碍调查
为了找出学生可能碰到的困难, 我在本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涉及四个班级:2013数控2班, 2013数控3班, 2013机电1班和2013电子1班, 共计170名学生, 结果如下:21%的学生认为写作比较重要, 经常写作的学生占45%, 对老师布置的写作训练85%的学生会按时完成;55%的学生认为自己翻译能力还可以, 在翻译过程中57%的学生会碰到词汇、语法方面的困惑, 85%的学生认为写作最大的难题是遣词造句, 运用正确的语法。
根据问卷调查和学生的平时表现, 我发现学生有以下写作障碍:大部分学生轻视写作;学生缺乏足够的词汇量;一部分学生不熟悉句型而很难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有很多学生虽然学会了很多单词和词组, 但很难将之应用于写作中。所以写作对于职高学生而言很难,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需要我们教师有效的指导。
二、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课堂上我们必须指引学生从易到难, 不能忽视写作步骤的连续性, 同样也不能期望学生在短时间内吸收所有知识, 掌握所有写作技能, 教好写作需要耐心和技能。另外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 对于教授英语相对较差的数控和电子专业学生的写作更是难上加难。为了改善这个情况, 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我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在第一阶段我安排了两个活动:1.背诵默写, 词汇、句型是句子重要的成分。在复习对话与课文时, 我经常把重点词汇、语句抄在黑板上, 并要求学生熟读, 然后背诵, 第二天默写。For example, enjoy, plan for, It’s time to do...2.翻译是写作的基础, 也是高考的一部分, 因此课堂上先让学生把英文翻译成中文, 口头与书面相结合。英文翻译成中文有一定难度, 所以刚开始向学生提供该句子的关键词汇, 并让学生注意句序、时态。训练一段时间后, 慢慢减少关键词汇, 让学生独自进行翻译。
在第一阶段基本训练之后, 学生逐步建立了自信, 掌握了一部分技巧;但是学生在写作中还是经常犯词汇、句法、语法错误, 为了达到高考要求和避免学生有太多压力, 我设计了以下写作训练。首先是主题作文, 在黑板上列出几个主题供学生分组讨论, 如pollution, cell phone, applying for the position, etc, 每个小组各选一个主题, 在规定时间内相互讨论, 讨论之后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讨论的内容, 进行添加或删减, 最后独立完成一篇作文。
其次是模拟写作, 教师给出一些范例, 如写卡片、写信、通知、邀请函, 让学生根据这些范例进行仿写, 仿写相似的格式、句型, 再结合某一主题完成一篇作文。
Eg.
Dear Tom,
We are staying at a lovely hotel near the beach.We get up late every day and have a large breakfast.Then we lie around all morning, swimming and reading...
See you soon,
Love
Mary
根据以上的写信格式、句型, 任选一主题, 进行仿写。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训练, 大部分学生掌握了较系统的写作技巧, 综合写作能力有所提高。结合学生这种情况, 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活动一:摘要写作, 根据以下提供的内容和提示词, 以“Healthy Eating”为题写一篇作文。
1.健康饮食的重要性;2.良好的饮食习惯;3.健康饮食的益处。
daily life, energy, build up, balanced, regular
活动二:看图写作, 根据图片、中文描述以及英文提示写作, 如2015年浙江省单招单考英语考试, 让学生根据三张图片和关键词汇, 写关于文明用手机的文章。学生必须仔细审图, 准确描绘图片的内容, 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提醒学生在写作中尽量使用简单句, 在确保正确使用的基础上, 可以使用复合句和精彩语句。
写作在显示学生语言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我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基础的学生及其特点, 设计了以上写作训练, 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以期对于面向高考的职高生而言, 能够帮助他们取得高分。
摘要:作为英语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一种, 写作在教与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通过问卷调查, 探讨了中职高三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和困难, 并根据本校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学生的英语基础, 设计了分阶段的教学活动, 提供了一些写作方法, 旨在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信和学习乐趣,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写作,问卷调查,障碍,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盛德仁.双语教学模式探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思维导图在中职高三复习课的应用 篇2
关键词:思维导图 实践教学 中职复习课
一、思维导图及其作用
1.思维导图引入教学的概述
思维导图是英国“记忆之父”,著名的心理学家托尼·巴赞(Tony Buzan)发明的思维技术工具。它以记忆、阅读和思维的规律为理论基础,按照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紧密结合的原则,采取图文并重的方法,把有关某一个主题的各级要点的层次、因果、相互作用等关系以彩图形式直观地展现出来,以帮助使用者提高思维与记忆的深度、广度和效度。可见,思维导图是一种帮助学生提高记忆的有效工具。
2.国际贸易基础知识课程巧用思维导图法的必要性及有效性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际贸易基础知识》是浙江省单考单招外贸类专业的必考课程,所涉及的概念类知识的识记占考纲的86%左右,概念知识之间的联系也错综复杂。学生的学习任务非常重,更不能够比较深刻的了解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以致学生学习效率不高,考试时大量
失分。
钱伟长先生说过:“教师的教,主要不是把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处理知识的能力教给学生,这是最关键的。”因此,在国际贸易基础知识课程的复习课中引入思维导图,可以打破以往由教师在课上的抽象讲解“满堂灌”模式,由学生亲自动手整理、构建的知识图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促使他们整合新旧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浓缩知识结构,从而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另外,由于“生生差异”,教师可以通过查阅学生所画的思维图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并能准确地找出问题所在进而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从而也把学生的课前、课中、课后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教学的高效性。笔者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运用思维导图是实现高效课堂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巧用思维导图的教学策略
“巧调”就是要巧妙的调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到思维导图的制作中。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喜爱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 大量的事实证明:学习的成效与兴趣是成正比的,兴趣是学生学习和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
作为教师,要用一些教学策略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把教学内容由学生沉重的学习负担,变成一种乐趣,一种习惯,学生才能乐学、会学。所以,将思维导图带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巧调”至关重要。
众所周知,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自我意识很强。教师如果想更好的发挥思维导图作用,首先要让学生认可这种方法,只有学生意识到这种方法可以帮助自己,他才能够持之以恒地去做,并在其中受益,所以调动工作一定要事先做好。在推行这种方法之前,教师可专门拿出一定的课时,让学生对思维导图法有所了解,从方法指导的角度开展。笔者在引入思维导图调动学生兴趣方面采用游戏启发法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
游戏启发法,即用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熟知的知识作为案例引入游戏过程。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明白思维导图的功效,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思维导图,提升自己的复习效率。
如设计一个游戏:“比一比!”要求学生们在2分钟内尝试记住下面的词语,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记住最多的词。词语有:榕树、冰淇淋、杯子、太阳、勺子、棒棒糖、松树、月亮、话梅、玫瑰、小草、风、南瓜、快乐、冰棍、手机、沮丧、苹果、筷子、茉莉花、愤怒、毛巾、星星等。
在游戏的竞技中,让学生先遇到困难,再以PPT的形式展示用思维导图法对这些词组如何记忆,从而形象生动地介绍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进行归类的技巧。
一图胜千言,学生在亲身体验思维导图法的效果后,自然就认可了这种方法。从心理上接受,自然兴趣就更浓。同时,采用“先仿后创”的思路,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再通过一些小竞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兴趣。
预热工作成功后,笔者趁热打铁,抓住学生的高三复习阶段的心理状态以及人人想考上大学的心理目标,用经验交流法,通过一些成功案例激发学生的行为内驱力,为后面思维导图法的运用做好准备。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运用导图引路、巧用导图归纳、活用导图延伸是实现高效课堂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如何更好地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建构,启发学生的联想力和创造力,还要不断地进行摸索和实践。
(作者单位: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
中职高三语文教学设计合理性探究 篇3
一、突出基础知识的训练, 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
中职高三语文教学中, 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 部分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了语文, 能力较为突出;还有部分学生, 他们不仅学习基础较弱, 还缺乏学习的兴趣, 课堂积极性也不高。基于此, 教师应突出基础知识的训练, 兼顾到那些学习基础薄弱的群体, 同时也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 让优等生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教师在教学设计时, 可从字词句等简单知识入手, 让学生夯实知识基础。同时, 要提升部分优等生的综合能力, 让他们在语义理解、综合表达等方面能有所提升, 如通过设计必要的阅读理解、综合训练等内容, 激发优等生的课堂积极性与提高其参与度。
二、创设优美的课堂意境, 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探究活动
创造诗意的情趣氛围是吸引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的先决条件, 中职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在这样的优美课堂情境中, 能让学生产生学习期待, 这种情境驱动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中职高三阶段, 学生已经有了长时间的语文积累, 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感悟、情感表达的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优势, 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适宜的情境, 让学生在紧张的语文学习中感受和谐诗化的情境, 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 学生才能身心愉悦, 产生学习的冲动, 获得成功的喜悦。所以, 中职语文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上创设情境体验的互动平台, 让学生在诗意的氛围中轻松快乐、有兴味地学习。那么如何创设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境氛围呢?
(一) 用优美的导语创设情境, 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探究
中职语文课堂应从导入语开始, 通过设计精巧的导语, 运用导语激趣煽情, 形成课堂的势能,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探究活动中, 进而能够挖掘学生语文学习的潜力, 提高课堂学习的质量。
(二) 巧妙设问, 将学生置于情境中, 让学生主动学习
在课堂中, 教师可通过精巧的设问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有时候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教师可以结合中职学生专业发展的特点, 将语文教学内容与专业发展有机整合, 通过精巧的设问, 用精、少、实、活的问题将学生引进课文, 激发学生研讨的热情, 从而有效地开展课堂活动。
(三) 依托课堂设计巧妙的活动, 提升课堂活动的质量
课堂活动是一种动态的语文训练、语文实践。在中职高三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精心地设计课堂探究活动, 通过精彩的课堂活动, 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力。教师要善于把握设计课中的细节活动, 如通过课堂活动来进行以读写为核心的语文训练, 逐步提高语文能力。
三、以师生互动为主要形式, 师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
俗话说:“一单个巴掌拍不响。”要想课堂精彩、有效, 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前准备至关重要。在中职高三学生的语文教学课堂上, 师生互动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紧张程度,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 整合资源, 研发、创生语文课程
中职高三语文学科教学与普通高中语文教学相比, 有其自身的特点, 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专业发展特点, 整合、开发教学素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对语文教材做选择性的取舍、补充。通过综合中职语文教学的特点, 拓展语文教学的内容, 扩大课堂教学的容量。
(二) 明确目标, 做到有的放矢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 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定向的作用。教师要结合对口高考的目标要求, 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针对目标设计教学活动, 做到课堂探究活动有的放矢。对于语文教学的每一个单元、每一篇课文、每一节课, 教学之前, 教师都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 根据中职语文课程标准以及目标要求, 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使课堂教学活动具有明确的方向。
中职高三 篇4
案例1
师: 同学们好!
生: 老师好!
师: 下面我们共同看一个关于双曲线的例题.
已知双曲线的渐近线y = ±1/2x, 该双曲线经过点M ( 4, 31/2) , 请写出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师: 设双曲线方程为, 把点M ( 4, 31/2) 代入得λ = 1, 所以双曲线方程为1.
布置学生练习, 学生做练习.
案例2
师生问好后, 抛出问题:
PPt展示: 已知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方程为y = ±1/2x, 实轴长为8, 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师: 同学们, 看一看, 我们用常规的方法如何解题?
生: 认真思考, 试图解题.
师: 好, 我们共同分析下, 由已知, 设双曲线标准方程为, 由2a = 8, b/a=1/2, 得a = 4, b = 2, 所以双曲线方程为
师: 今天, 老师给你们介绍另一种方法, 你们比较下, 哪种更快! 新公式: 已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则双曲线方程可设为
师: 好, 下面你们按新方法做这样一道练习: 中心在原点的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方程为y = ±1/2x, 过点 ( 4, - 1) , 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看完上面两个不同的教学过程, 很多老师会有很多的思考, 笔者的思考有三:
一、打破常规也未尝不是好事
关于已知双曲线的渐近线求标准方程的题目练习比较多, 事实证明解题的方法也不仅仅一种. 案例1中a, b都不知道的情况下, 已知渐近线方程和其他条件, 用这种做法比较简单, 但如果已知双曲线焦点位置, 或者a, b已知一个时, 再已知渐近线方程求双曲线方程, 再设由渐近线设得的双曲线方程, 这时候这样做反而会增加题目难度. 而这位老师, 一堂课只讲了这一题, 后面学生练习也只是把双曲线渐近线方程变换了下, 其他已知条件并没有改变. 不同的是案例2中的教师组织学生对两种解题方法进行比较后进而联系例题1展开知识的学习, 虽然一堂课中例题并不多, 但是思路却非常清楚, 能够将各种情况分析到位. 所以, 笔者认为对于教学而言, 我们必要时要打破常规, 多进行尝试.
二、花时间设计导入不是坏事
课堂教学伊始, 老师们往往是“好, 同学们, 让我们看下例题. ”之类的过渡语. 例如, 案例1中教师所用的导入就非常的大众化. 相反, 案例2所使用的提问 ( 悬念) 策略就非常明显. 由于种种原因, 教师在教学导入环节上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不多. 此类问题足以说明我们对教学导入作用认识的不够或者存在误区. 教学导入是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 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我们都知道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通过对学生需要种类的分析, 采取积极的组织措施, 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及时地寻找策略对其进行采取策略, 完成有效的导入设计, 这是当下数学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 当然, 对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策略设计要注意克服盲目性不能刻意求新创异. 虽然导入策略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是也不能为了追求其重要而盲目性地应用, 更不要为了与众不同刻意求新, 类似这种现象, 往往经常会出现在那些各类各级别的公开课上. 其次, 导入设计还要符合目标. 实践证明, 课的导入策略一定要根据教学既定的目标, 如果脱离了教学目标, 那么导入就会失去其必要性.
三、教法选择并不是件难事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 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 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 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妥当, 直接关系着教学效率高低. 通过案例1和案例2的对比, 我们看到第二位教师所运用的比较教学法就比第一位老师的教学效果明显. 这就足以说明选对教法对于教学而言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 随着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一些较为新颖的教学方法也在教学实践中得到验证和推广. 但是, 笔者认为, 无论教法名称多么吸引眼球或者过程多么的有逻辑性, 但我们对其的评价标准还是是否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是否有利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只有满足这两个前提下, 其才能称之为是一个好的教法. 当然, 我们不能不承认, 在教法的运用上不同教师会存在不同的区别. 因此, 掌握教法选择的技巧或者原则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笔者认为, 选择教法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策略. 其次, 选择教法要源于对学生知识掌握水平和身心特点的了解. 这也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所谓学情分析. 第三, 选择教法还要知己知彼. 也就是说自己要知道自己对这个教法的驾驭能力情况, 否则好的教法也不一定能获得好的效果.
通过上述两个案例, 结合中职生的身心特点以及学习实际情况, 笔者对高三复习的策略也有新的几点认识:
一、重视三基, 转变观念
所谓三基就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教学.众所周知, 近年来高考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 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 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 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 其主要表现在对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揭示不够. 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出来, 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 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 教师没有充分暴露思维过程, 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 就让学生去做题, 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 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 理解浮浅, 记忆不牢, 只会机械地模仿, 思维水平较低, 有时甚至生搬硬套, 照葫芦画瓢, 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从而造成失分.
我们一直强调抓基础, 但总是抓得不实, 总是不放心.其实近几年来高考命题事实已明确告诉我们: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始终是高考数学试题考查的重点. 选择题、填空题以及解答题中的基本常规题已达整份试卷的80% 左右, 特别是选择题、填空题主要是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 但其命题的叙述或选择题往往具有迷惑性, 有的选择肢就是学生中常见的错误.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 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 事实上, 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对基础知识的要求更高、更严了, 只有基础扎实的考生才能正确地判断. 另一方面, 由于试题量大, 解题速度慢的考生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 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 可见, 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中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二、抓纲务本, 落实教材
考前复习, 任务重, 时间紧迫, 绝不可因此而脱离教材.相反, 要紧扣大纲, 抓住教材, 在总体上把握教材, 明确每一章节的知识在整体中的地位、作用. 多年来, 一些学校在总复习中抛开课本, 在大量的复习资料中钻来钻去, 试图通过多做、反复做来完成“覆盖”高考试题的工作, 结果是极大地加重师生的负担.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 减轻负担,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近年来高考数学命题组做了大量艰苦的导向工作, 每年的试题都与教材有着密切的联系, 有的是直接利用教材中的例题、习题、公式定理的证明作为高考题, 有的是将教材中的题目略加修改、变形后作为高考题目, 还有的是将教材中的题目合理拼凑、组合作为高考题的. 如果说偶然从教材中找1 ~ 2道题作为高考试题可视为猎奇, 不足为道的话, 那么连续多年的高考数学试题每年都有许多题源于教材, 命题者的良苦用心已再清楚不过了! 因此, 一定要高度重视教材, 针对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和方法, 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材的落实上, 切忌不要刻意追求社会上的偏题、怪题和技巧过强的难题.
三、注重渗透, 传授方法
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不仅紧扣教材, 而且十分讲究数学思想和方法. 这类问题, 一般较灵活, 技巧性较强, 解法也多样. 这就要求考生找出最佳解法, 以达到准确和争取时间的目的. 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 转化的思想、类比归纳与类比联想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等. 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渗透在中学数学教材的各章节之中. 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具体的数学内容之中, 缺乏对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归纳和总结, 在高考前的复习过程中, 教师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 有意识地、恰当地讲解与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 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 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只有这样, 考生在高考中才能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同时, 我们也要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 例如回忆填空复习法. 所谓回忆填空复习法就是指通过知识的回忆并按其系统性进行填空式复习, 这种方法特点就是对知识有个系统性的回忆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例如, 函数的复习, 详见下表. 在给出函数一问题后, 学生就可根据后面的内容 ( 知识点) 进行回忆, 从中找到自己所掌握和没有清楚的知识点.
四、解读说明, 把握主流
《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高考试题是对《考试说明》要求的具体化. 只有研究《考试说明》, 同时分析高考试题, 才能加深对它的理解, 才能体会平时教学与命题的专家们在理解《考试说明》上的差距, 并争取缩小这一差距, 才能克服盲目性, 增强自觉性, 更好地指导考生进行复习. 比如, 《考试说明》指出: “考试要求分成4个不同的层次, 这4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 ”但如何界定“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 《考试说明》并未明确指出. 同样, 《考试说明》还指出: “考试旨在测试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 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能力如何界定, 如何具体化? 上述种种都只能通过深入研究近年来的高考数学试题才能使之具体化, 从而指导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研究《考试说明》, 分析近年来的高考数学试题是非常必要的. 分析高考试题的过程中, 切不可搞什么“猜题”“押题”. 比如有人说: 高考试题有周期性, 去年考了什么, 今年一定不考;去年没考的内容, 今年肯定要考.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 事实已给猜题、押题者的做法做了最好的回答, 实践表明猜题、押题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摘要:基于学生、家长和社会对教学质量的高度关注背景下, 笔者对高三数学复习的有效途径与策略进行思考, 认为要重视三基、落实教材、注重渗透、把握主流、建立错题库、分析档案库.
关键词:高三,数学,复习,有效性,策略
参考文献
[1]万东.椭圆、双曲线中的两类最值问题[J].中学数学, 2001 (11) .
[2]张志刚.双曲线教学中的类比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0 (7) .
[3]冯寅.椭圆和双曲线中的异同点[J].高中数理化, 2003 (5) .
[4]陈庆新.双曲线典型错解分析[J].高中数理化, 2005 (5) .
[5].解淑珍.谈高考数学的复习策略和误区[J].学周刊, 2011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