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腹腔镜胆囊切除(通用7篇)
B超腹腔镜胆囊切除 篇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 , 是在电视腹腔镜窥视下, 利用特殊器械, 通过腹壁小戳口在腹腔内施行胆囊切除术。它是将现代高科技与传统外科技术相结合, 是一种不用剖腹, 创伤小, 痛苦轻, 恢复快, 且较为安全。但对于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局部解剖关系不清的病例不易施行LC, LC中转率较高。我们采用AlOka-7/AlOka-5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常规腹部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2 例萎缩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
全部为本院住院患者, 男46例, 女56例, 年龄30~80岁。
2方法
采用AlOka-7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5MHz, 术前素食空腹常规腹部扫查。根据B超测量胆囊影大小分成3 个组。
3 结果
与LC结果对照, 第1 组 (胆囊影<3 cm) , LC成功率85%;第2 组 (胆囊影3~4 cm) , LC成功率95%;第3 组 (胆囊影4~5 cm) , LC成功率98%, 本组结石检出率 (与手术对照) 为100%。
4 讨论
萎缩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是胆囊疾病中比较常的类型之一, 往往由急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反复发作演变而来, 胆囊结石形成的慢性刺激和化学损伤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炎症反复发作使胆囊壁增厚、囊壁纤维组织增生及慢性炎性细胞浸润, 从而引起胆囊的收缩功能减退或消失, 最终胆囊萎缩变小, 胆囊与周围组织多有粘连。胆囊胆汁较少或者无胆汁, 胆囊腔内的胆汁透声极差或者显示为胆囊腔内的胆汁透声消失, 胆囊壁无正常的轮廓或形态, 声像图仅表为胆囊前壁呈弧形或半月形的强回声带, 后方伴较宽声影, 致使胆囊后壁不显示。另外, 此型胆囊结石还有一种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 囊壁结石声影三联征 (WallEcho-Shadow征, WES征) , 前方为增厚胆囊壁的弱回声包绕中间的强回声, 后方伴声影。实践中易与周围胃肠道气体的强回声形成的后方声影相混淆, 导致误诊、漏诊。
B超的正确诊断为临床科室提供了良好的术前准备依据, 减少并发症的的发生, 提高了LC的成功率。胆囊影越小, 胆囊萎缩程度越大, 与周围组织粘连越重, LC的成功率相对较低。B超诊断该类疾病时, 应胆囊颈部结石距胆总管的距离, 若小于0.5 cm, 应提示手术困难。在行B超检查时, 不能因胆囊病变突出, 而忽视周围组织病变的发生, 临床科室也应结合病史确定手术方式, 降低LC中转率。结石数目的多少, 不成为LC的禁忌。
综上所述, B超通过对胆囊影大小的测量, 评估胆囊萎缩程度。胆囊影越小, 提示胆囊萎缩程度越大, 与周围组织粘连越严重;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越严重、胆囊与周围组织局部解剖关系越不清楚, LC的成功率相对越较低。B超测量胆囊影大小可为萎缩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客观参数, 提高了LC的成功率, 减少并发症的的发生, 对提高诊断水平具有重意义,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姜玉新, 王志刚.医学超声影像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158-165.
[2]曹海根, 王金锐.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05-274.
[3]陈仁彬.实用超声诊断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7:228-262.
[4]钱蕴秋.临床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1:244-245.
[5]裘法祖.外科学[M].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551-554.
B超腹腔镜胆囊切除 篇2
1资料与方法
本文共观察患者198例, 其中男83例, 女115例, 年龄15~79岁, 平均49.5岁。其中胆囊结石191例, 胆囊息肉1例, 萎缩性胆囊炎6例。
2结果
本文198例患者中腹腔镜成功切除196例, 占98.9%, 术中因胆囊周围及CALER三角较严重粘连、胆囊壁增厚、坏疽而中转开腹手术者3例, 其余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术后并发症占7.1% (胆管损伤、膈下积液分别占0.5%和6.6%) , 术后均恢复顺利, 痊愈出院。
3讨论
3.1 超声显像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例选择中的意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功与否, 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是关键。本文病例的选择标准为:①伴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②失去胆囊功能的非结石性胆囊炎、萎缩性胆囊炎;③具有手术指征的胆囊息肉病变 (多发性息肉、但息肉的直径均小于1.0 cm) ;④临床上无黄疸病史, 超声检查胆总管直径小于0.7 cm, 无肝内外胆管结石者。在术前检查准备中, 超声显像检查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它可以明确胆囊的大小、囊壁的情况、囊内有无结石以及结石的大小、多少, 而且可以明确肝内外胆管有无结石梗阻。为避免在术中发现胆总管结石而影响手术的进行, 所以术前靠病史及超声显像检查预测总胆管结石存在与否十分重要。对胆囊显示不清或者肝外胆管扩张者除了进行超声检查外, 还应进行胆囊、胆管造影以排除肝外胆管结石。
3.2 超声显像对嵌顿性胆囊结石的诊断及其对腹腔镜手术的影响:
本文术前发现并手术证实嵌顿性胆囊结石25例, 占13.2%。嵌顿性胆囊结石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最困难最复杂的一种, 超声检查胆囊肿大为其特点。胆囊壶腹结石嵌顿超声诊断较准确, 而胆囊管结石嵌顿由于结石较小加之周围炎性水肿、粘连或者患者肥胖均可影响超声的准确诊断率, 故对有胆绞痛发作合并有胆囊肿大者应特别注意追踪观察胆囊管。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可以引起胆囊管阻塞。胆囊明显肿大者结石光团显示不清。由于囊壁与结石紧密接触, 其强回声团变得不明显, 不易与胆囊颈的壁回声区别。此时可采用多种体位如侧卧位、胸膝位探查, 尤其后者易使结石移动暴露, 也可借助于脂餐试验进一步判断颈部结石是否阻塞, 这对于颈部结石嵌顿于颈口的诊断很有帮助。在超声诊断胆囊结石的基础上要注意仔细观察胆囊内液体的透声。如胆囊壁厚、胆汁透声差、且有较多强光点回声, 则多为柏油样胆泥。如胆囊壁略薄, 液体回声良好则多为胆囊积液。术前明确诊断有利于对手术难易程度作出估计。
3.3 胆囊结石性慢性胆囊炎超声诊断标准的探讨
本文中189例胆囊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病理检查100%合并囊有慢性胆囊炎。从超声形态上看, 慢性胆囊炎所致的胆囊壁增厚及毛糙并无特异性, 对照组也可以出现类似表现。胆囊壁增厚、模糊的原因中有的是细菌性炎症, 有的是其它脏器病变的并发症, 有的是全身疾病的胆囊表现, 有的是机械刺激等原因所造成的。而胆囊结石性慢性胆囊炎是结石机械刺激所致。胆囊体积缩小对胆囊壁厚度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说明导致慢性胆囊炎胆囊壁增厚的主要原因不是胆囊体积缩小, 而是胆囊壁纤维组织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慢性胆囊炎声像图的主要表现为胆囊壁增厚, 但阳性率低, 无特异性。本文中189例手术证实的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壁增厚大于3 mm者仅39例, 占20.6%。因此, 作者认为胆囊结石尤其是多发性结石的病例中胆囊壁毛糙, 即使囊壁厚度小于或等于3 mm也应提示合并慢性胆囊炎的诊断。
3.4 萎缩性胆囊炎超声诊断标准的探讨
本文中有6例萎缩性胆囊炎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检查, 从形态上看, 胆囊体积, 容积均缩小, 壁厚、毛糙、胆汁浓缩呈柏油泥样, 与术前超声检查的胆囊缩小、囊壁厚、毛糙、囊内透声差, 且有密集的强光点回声等都相一致。因此术前超声显像检查和临床症状及病史等相结合有利于手术适应证的选择。
摘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检查首选B型超声最实用而且较可靠。它可明确胆囊大小、内有无结石以及结石的大小、数量, 而且可以明确肝内、外胆管有无结石梗阻, 对确定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适应证有重要意义。
B超腹腔镜胆囊切除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进行胆囊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有98例。患者年龄均在63~80岁,平均69岁,其中,男55例,女43例。58例患者进行了腹腔镜的胆囊切除手术,记为A组,平均年龄(69.6±6.2)岁,男39例,女19例;40例患者进行了开腹胆囊切除手术,记为B组,平均年龄(69.1±5.9)岁,男23例,女17例。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的资料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前对这98例老年患者均进行了经腹部的彩超检查,确诊为胆囊炎症,胆囊结石或者胆囊息肉的样变。
1.2 手术方法
A、B两组患者采用的麻醉方法相同,均为在患者气管内插管,进行全麻。A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方法的患者施用三孔法,CO2的气腹压力为12~14 mm Hg(1 mm Hg=0.133 k Pa);B组采用开腹切除手术的患者,在右肋边缘下处进行斜切口进入患者的腹部,然后运用顺行或者逆行的方式进行胆囊切除。A、B两组患者在术前的准备工作以及术后的处理方法大体相同。
注:与B组比较,*P<0.05
1.3 项目指标
所观察的指标为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的排气时间,术后使用止痛剂的情况(即肌内注射杜冷丁45 m1次或1次以上),术后的卧床时间,术后的住院时间,术后的并发症出现情况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来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的排气时间,术后止痛剂使用的情况,术后患者的卧床时间,术后的并发症情况等指标,A组(腹腔镜切除手术)要好于B组(开腹切除手术),以上考察的7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的并发症A组3例,其中心力衰竭1例,肺部感染2例,所占比例为5.17%(3/58),B组7例,其中尿路感染5例,切口感染2例,所占比例为17.50%(7/40)。各项指标的观察结果见表1。
3 讨论
从目前社会人口逐渐出现老龄化趋势,胆囊类疾病如胆石症、胆囊炎症,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其中一些胆囊良性疾病如慢性胆囊炎等在老年人中经常出现,为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一般高达30%以上[3]。老年人因其年龄逐渐增大,其各个内脏器官的生理功能逐渐减退,偿代能力也逐渐降低,自身机体的耐受力也开始下降,抵抗力变差;老年患者患一种病时,常常会并发其他多种病症,并且老年患者的治愈的时间久,预后比较差,病情极易出现反复,而且随着人的年龄增大,其感觉也变得比较迟钝,所以,在治疗高龄患者的时候,常会为老年患者的感觉所误导,产生潜在病症被掩盖的现象,在发生大手术或者创伤等应激反应的时候,老年患者的自身调节能力就会降低,使感染的机会增加。手术过程中产生的创伤会引发机体的应激反应,然后通过患者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的轴系统来调整相关组织器官的功能,这种应激反应的程度主要与手术的部位、手术波及的范围、以及手术创伤的大小有关[4],所以,实施开腹切除手术与实施腹腔镜切除手术相比,前者造成的创伤较大,这种应激反应程度就会高;后者手术切除的时间比较短,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也比较少,会大大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临床上已经证实,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的胃肠功能上的恢复明显早于开腹切除手术组[4]。因为腹腔镜切除手术造成的创伤相对较小,患者肠的肌电活动性功能恢复的比较好[5],所以,对患者应用的止痛剂也相对较少,患者术后可以在更早的时间内进食以及下床活动,这样可以促进并加强胃肠的蠕动,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还可以减少患者咳嗽、咳痰以及肺部的并发症等。腹腔镜切除手术过程中,腹腔的内脏器官不暴露在体外,所以术后的感染情况会明显的少于开腹术后。此外,在实行腹腔镜切除手术时,若患者患有心肌梗死之类的疾病,在手术过程中很容易导致心力衰竭,因为,手术过程中会增加腹压,使心脏的负荷加重,由于回心血量也减少,会影响冠状动脉的供血情况而诱发心力衰竭,所以这种情况要慎重考虑,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有效地控制并发症,手术过程中严格检测,操作时要仔细。
总之,对老年良性胆囊患者来说,腹腔镜的胆囊切除手术是相对合适、安全可靠的,应为首选的手术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宫轲.老年胆囊结石患者的腹腔镜切除术[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1,1(1):29-30.
[2]朱锦腾,刘衍民,塔长峰,等.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6,29(4):35.
[3]梁中骁,罗建强,黄顺荣,等.老年人腹腔镜与削腹胆囊切除术的疗效比较[J].广西医学,2003,25(3):342.
[4]蔡逊,卢绮萍.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动力恢复临床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06,13(3):253.
B超腹腔镜胆囊切除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科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62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A组 (32例) 和B组 (30例) , 其中, 男20例, 女42例, 年龄33~69 (41.5±8.3) 岁;病程1~7 (4.2±1.9) 年。所有患者均为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样病变以及急性、慢性胆囊炎等, 排除患有恶性肿瘤、体型肥胖以及胆囊三角严重粘连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情等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B组
B组患者给予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 首先对患者进行连续硬膜外腔麻醉, 在患者的上腹经腹直肌或者右肋缘下进行切口, 切口约5cm;然后按照解剖层次对患者的腹壁各层进行切开, 进入腹腔, 运用顺切法、逆切法或者顺逆结合法对患者的病变胆囊进行切除。
1.2.2 A组
A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切除术治疗, 首先对患者进行全麻, 气管插管, 取头低足高仰卧位, 在脐孔下进行穿刺, 充入二氧化碳气体形成气腹, 将腹压控制在10~15mm Hg;然后运用四孔法进行操作, 使用电剪或者电钩对影响手术视野的粘连部位进行分离;如有脐部粘连, 则将腹腔镜移动到剑突下套管;在制造张力的作用下, 运用电钩或者电钳将胆囊分离, 在不影响切除术操作的环境下, 将胆囊暴露出来, 非操作区域的粘连按照常规切除胆囊进行切除。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疗效进行对比。
1.4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术中无发生大出血, 术后无严重并发症, 恢复效果较好;有效:术中无大出血, 术后并发症少,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效:转为常规切口开腹手术治疗。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对比
B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 (47.5±15.4) ml, 手术时间为 (63.9±10.2) min;A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 (46.7±15.2) ml, 手术时间为 (56.8±18.5) min;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对比无明显差异 (P>0.05) ,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B组 (P<0.05) 。
2.2 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
A组患者痊愈17例 (53.1%) , 有效13例 (40.6%) , 无效2例 (6.3%) , 总有效率为93.7%;B组患者痊愈13例 (43.3%) , 有效6例 (20%) , 无效11例 (36.7%) , 总有效率为63.3%。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 (P<0.05) 。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以及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 我国的胆石症逐渐由胆管胆色素结石转变为胆囊胆固醇结石。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 胆结石的发病率在不算升高, 且女性发病多于男性[2]。胆结石病因较为复杂, 受到不可逆因素和可逆因素的影响, 不可逆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种族、家族史以及种族等, 可逆因素主要包括妊娠、低纤维、肥胖、长时间禁食以及特殊疾病等。胆囊切除术主要包括大切口切除术、小切口切除术以及腹腔镜切除术等, 其中, 小切口切除术和腹腔镜切除术是微创手术, 近年来得到广泛运用。腹腔镜手术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全麻, 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相比, 麻醉效果快, 且术中能够对患者的循环系统、呼吸功能进行有效控制, 视野较为清晰, 能够让医护人员快速找到病灶位置, 并进行处理, 减少术中出血量, 缩短手术时间;另外, 其在完全封闭环境中对腹腔进行操作, 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在本组研究中, A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切除术治疗, B组患者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 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对比无明显差异 (P>0.05) ,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B组 (P<0.05) ;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 (P<0.05) 。
综上所述, 腹腔镜切除术的疗效较为明显, 安全性较高, 带来创伤小, 恢复速度快,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将我科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62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A组 (32例) 和B组 (30例) , A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切除术治疗, B组患者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对比无明显差异 (P>0.05) ,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B组 (P<0.05) ;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 (P<0.05) 。腹腔镜切除术的疗效较为明显, 安全性较高, 带来创伤小, 恢复速度快,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胆结石,小切口胆囊切除,腹腔镜切除
参考文献
[1]城建, 徐晓民.小切口胆囊切除与腹腔镜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比较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35) :131-132.
B超腹腔镜胆囊切除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58例胆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29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0例, 女9例, 年龄在25~70岁, 平均年龄为45.2岁;其中, 急性胆囊炎患者15例, 患胆囊息肉患者10例, 4例为胆囊结石。对照组患者中男18例, 男11例, 年龄在26~72岁, 平均年龄为46.0岁;其中, 13例急性胆囊炎, 11例患胆囊息肉, 5例胆囊结石。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 P>0.05, 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具体操作方法为:在脐部做10 mm长的切口, 用布巾钳在脐部左右两侧提取腹壁, 经过切口穿入10 mm套针, 连接气腹管制备人工气腹, 将腹腔内的压力维持在10~15 mm Hg, 然后放入腹腔镜探查, 接着在右锁骨中线肋缘下做一个10 mm的切口, 在腋前线肋缘下做5 mm的切口, 通过腹腔镜直视下经切口穿入5 mm套针, 然后在剑下2~4 cm处做一个10 mm长切口, 通过切口穿入10 mm套针, 并经剑下套管放入电钩, 经锁骨中线切口放入抓钳。经腋前线切口放入冲吸器。显露出胆囊后, 先用冲吸器将网膜、十二指肠与胆囊分裂开来, 然后抓取胆囊, 使其与周围组织分离, 并显露出胆总管、胆囊管, 将其放入施夹器, 用生物夹夹闭胆囊管的近端, 而远端则用钛夹夹闭, 接着切断胆囊管, 在胆囊三角位置分离胆囊动脉并予以夹闭切断, 然后切除胆囊, 清理好胆囊床, 并通过剑突下切口取出胆囊, 释放气腹, 并进行切口的缝合。
对照组患者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其具体操作步骤为:在右上肋缘下行4 cm左右的切口, 暴露出Calot三角区, 迅速分离胆囊与胆囊动脉并结扎切断, 接着切除胆囊, 将胆囊取出, 并缝合切口。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住院费用、进食时间以及并发症。
1.4统计学方法:收集整理临床研究获取的数据资料, 运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用率显示, 组间对比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显示, 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 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对比:表1所示为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几项指标的对比, 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明显,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住院费用和进食时间上, 对照组明显少于观察组, 差异显著。
2.2并发症对比:对照组出现3例切口感染、1例胆漏, 并发症发生率为13.79%;观察组出现1例腹腔感染、2例肺部感染、2例肠梗阻, 发生率为17.24%, 组间对比, P>0.05,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是目前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的两种主要微创手术方法, 将二者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临床医师采取正确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对于减轻患者的病痛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对29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和29例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发现:在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上, 腹腔镜切除术优势明显, 其切口长度多在3 cm左右, 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切口则在4~5 cm。所以说,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的创伤更小。而且, 腹腔镜切除术的切口相对较为分散, 有4个切口, 腹部的切口小, 更容易恢复, 这也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住院时间较短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术中视野非常广阔且清晰, 将手术视野放大便于医师操作, 这对于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帮助。但是, 小切口手术的进食时间更短, 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另外, 在住院费用上,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费用更低, 且其手术操作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更为简单。所以说, 这两种微创手术方法是各有优缺点, 在临床应用时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综合以上研究以及对近年来临床案例的回顾性分析, 笔者认为在单纯的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慢性胆囊炎以及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治疗上, 运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该术式的切口较小, 且不需要对胆囊三角区域进行解剖, 这样就有效降低了胆道损伤概率, 而且手术过程中视野清晰, 更加利于解剖、切割和止血等操作。所以说,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少, 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最大的优点是:由于手术过程中能放大手术视野, 甚至达到显微镜手术的标准, 故而胆囊缝合的质量非常高, 很少会出现术后胆漏并发症。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均优于传统手术方法,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上有明显优势, 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适用范围更广, 也无需建立二氧化碳气腹, 在老年患者以及合并有心肺疾病患者上, 运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 临床治疗中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法, 达到既去除病灶、又减轻患者病痛、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的手术方法, 为患者带来优质服务。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在治疗胆囊结石上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58例胆囊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29例, 对照组患者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的住院费用和进食时间则明显低于观察组, 差异明显。在并发症发生率上, 组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各有优缺点, 有不同的适用范围, 临床治疗中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手术方法, 促进患者恢复。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胆囊结石
参考文献
[1]蔡得生.小切口胆囊切除与腹腔镜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比较研究[J].健康必读 (中旬刊) , 2013, 12 (7) :212-212.
[2]纪跃.腹腔镜切除胆囊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治疗胆结石280例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 2014, 21 (6) :723-724.
[3]孔明友.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与腹腔镜切除胆囊治疗临床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25 (10) :2336-2336.
[4]马震星.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伴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3, 13 (3) :31.
B超腹腔镜胆囊切除 篇6
关键词:老年患者,胆囊疾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比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 高龄人数量日益增多, 老年良性胆囊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因而要提高对老年患者胆囊切除手术形式的重视程度[1]。良性胆囊类疾病包括胆囊先天性异常、各种类型的胆囊炎、胆囊息肉发生病变和胆囊结石类疾病。由于文化、地域、经济水平、医疗卫生条件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导致临床治疗的方法存在很大的差异[2]。随着老年良性胆囊疾病发病率的升高, 对老年患者来说胆囊切除手术无疑是个创伤较大的手术, 一般的治疗方法都是进行手术切除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由法国的里昂实验室在1987年首次进行实验, 随着20多年的不断探索、发展和外科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与成熟,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成为了良性胆囊疾病治疗的首选方法。但是由于老年患者的身体情况较为特殊, 一些体弱多病的患者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则可能引起胆管损伤、中转率高、甚至死亡。在采用腹腔镜切除手术对良性胆囊疾病进行治疗时应该更加注重风险的防范。所以, 对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还是开腹胆囊切除手术还应该进一步进行探究。为了比较老年良性胆囊疾病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 (LC) 与开腹胆囊切除手术 (OC) 治疗效果, 探讨出何种治疗效果更加安全可靠, 现对该院2005—2012年6年来该院收治的440例老年良性胆囊疾病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该院440例老年良性胆囊疾病患者, 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患者260例, 乙组患者180例。其中男患者204例, 女患者236例, 年龄60~82岁, 平均年龄65岁。甲组进行腹腔镜的胆囊切除手术, 乙组进行开腹胆囊切除手术。对两组患者术前信息、手术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变化及术后的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其中甲组患者260例, 男患者120例, 女患者140例, 平均年龄 (65±6) 岁。乙组中患者共180例, 男患者84例, 女患者96例, 平均年龄 (65±7.5) 岁。在手术之前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了腹部彩超检查, 并确诊为胆囊结石伴慢性炎症或者胆囊息肉样变。
1.2 治疗方法
手术过程中对甲乙两组患者均采用了在患者气管内插管的方式进行全身麻醉。对于甲组患者运用三孔法或四孔法进行腹腔镜手术, 其中CO2的气腹压为11~13 mmHg;对于乙组患者采用在右肋边缘下处进行斜口进入患者腹部的方式进行开腹切除手术。甲乙两组患者的术前准备工作和术后的处理采用的方法大致相同。
1.3 项目指标
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的排气时间与术后使用止痛剂情况、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作为观察指标, 该院对患者术后的止痛采用1次或者1次以上肌内注射杜冷丁50 mg。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 (x±s) 方式进行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运用百分率来表示, 采用χ2进行两组间的对比。
2 结果
甲组 (腹腔镜切除手术) 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止痛剂使用情况、术后患者卧床时间与并发症等情况较之于乙组 (开腹切除手术) 有明显优势,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甲组术后出现并发症2例, 其中1例为肺部感染, 1例为心力衰竭, 所占比例为0.007%。乙组术后出现并发症6例, 其中3例为切口感染, 2例为肺部感染, 1例为心力衰竭, 所占比例为0.033%。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各项指标的对比结果见表1。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 胆结石、慢性胆囊炎症等胆囊类疾病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其中慢性胆囊炎等胆囊良性疾病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 发病率一般达30%以上, 已成为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首要因素。
伴随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各个内脏器官的生理功能逐步衰退, 随之偿代功能也逐步下降, 机体自身的耐受力也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 所以导致老年患者因一种疾病而导致多种并发症产生, 而且容易导致病情反复, 不仅给治疗带来了困难, 而且使患者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 不利于病情的恢复。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 会导致感觉相应的变的迟钝[3]。在对老年患者进行治疗时, 常易被老年人的感觉所误导, 使潜在的病症被掩盖。因为严重创伤或者大手术等应激反应会致使老年患者的自身调节能力减弱, 使感染的发生情况增加。同时, 在手术过程中所产生的创伤会使机体发生应激反应, 并通过患者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的轴系统来调整相关组织器官的功能, 这种应激反应的程度和手术部位, 手术的范围以及手术创伤程度的大小相关。因此, 开腹切除手术与腹腔镜切除手术相比创伤程度更大, 引起的应激反应程度就会更高, 对于老年患者病情的恢复与好转没有好处。由于腹腔镜切除手术的手术时间更短, 导致术中出血量减少, 大大减轻了患者的应激反应。腹腔镜切除术的创伤相对更小, 使用的止痛剂也会相应减少, 有助于患者机体的恢复、更早的进食和下床活动, 不但有助于加强胃肠的蠕动, 而且有利于患者咳嗽、咳痰和肺部并发症等情况的减少, 对患者身体的恢复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腹腔镜切除术不用使患者的内脏器官暴露在体位, 所以减少了开腹手术后的所产生的感染情况。由于对患者实施的手术会导致腹压增加, 使心脏的负荷加重, 回心血量减少, 从而影响冠状动脉的供血情况受到影响。所以在手术过程中应充分注意患者是否患有心肌梗死之类的容易导致心力衰竭疾病, 充分做好术前的准备工作, 防范突发情况所导致的重大伤害。在手术过程中应该进行严格的检测和仔细的操作, 严格防止因操作失误而导致的影响手术效果的状况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效果。
注:与乙组相比, *P<0.05
研究显示, 由于老年人自身的特殊性要求良性胆囊疾病要采用手术时间短、术后患者恢复快的方式进行治疗, 对于老年良性胆囊疾病的治疗, 腹腔镜切除手术 (LC) 在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的排气时间、术后患者的卧床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较之于开腹胆囊切除手术 (OC) 有明显优势, 其安全性更高, 有利与患者术后的恢复。腹腔镜切除术是治疗老年良性胆囊疾病的首选治疗方式, 它的发展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铁辉, 张海山, 李国昌, 等.老年良性胆囊疾病腹腔镜胆囊切除与开腹胆囊切除的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7, 27 (9) :888-889.
[2]郭贵军, 翟瑜, 杨月卿, 等.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后的康复对比[J].河北医药, 2005, 27 (10) :727-728.
[3]唐翠明, 练敏, 黄永红.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7, 22 (19) :71-72.
[4]沈裕厚, 田建伟, 梁文辉.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治疗[J].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0, 22 (6) :507-508.
B超腹腔镜胆囊切除 篇7
关键词:开腹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急性胆囊炎
在临床上, 急性胆囊炎是肝胆疾病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 在以往对该疾病的治疗主要是以开腹胆囊切除术 (OC) 为主,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 在医学应用领域方面正不断扩大[1]。为了探究二者对于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效果, 对我院2011年至2013年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我院2011年至2013年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共40例, 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各有患者20例。其中有男性患者22例, 女性患者18例, 年龄最大的为78岁, 年龄最小的为28岁, 平均年龄为 (52.7±10.2) 岁。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进行开腹胆囊切除术, 在成功进行硬膜外麻醉之后让患者保持仰卧的姿势, 一般情况下手术切口取患者右上经腹直肌, 在全面仔细的观察了患者的肝胆以及周围脏器之后, 再进行手术方案以及步骤的选取。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麻醉方式为气管内插管, 静脉复合麻醉, 操作方法为标准的四孔操作法, 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的气腹压需要保持在12.03~14.06mm Hg之间, 患者的姿势需要保持头高脚低, 角度在10°~15°之间, 左侧倾斜角度为10°。为了预防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或者是出现胆汁污染, 可以放置腹腔引流管进行预防。
1.3 疗效判定方法
患者接受治疗之后进行随访1~2个月时间, 患者定期到我院进行复查, 对比2组患者各种临床资料、C反应蛋白 (CRP) 以及并发症出现的概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 (±s) ,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患者在临床各项治疗的对比方面, 观察组患者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二者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情请见表1。
2组患者的CRP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提高, 相对于对照组患者, 观察组患者的升高更明显, 具有显著差异性 (P<0.05) 。详情请见表2。
对照组并发症出现概率为25.0%相对于观察组患者的10.0%有显著差异性 (P<0.05) 。详情请见表3。
3 讨论
胆囊炎急性在发作的时候会有相当明显的水肿以及充血现象且本身具有比较重的炎性粘连, 这些都给手术带来了比较大的障碍, 但是该疾病表现出来的炎性粘连在早期的时候大部分是纤维素渗出性粘连, 还有着比较清晰的解剖层次。相对于LO治疗方法, LC具有痛苦低、康复时间短、创伤小以及切口美观等优点, 进行手术之后可以短时间出院, 因此它本身的优越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2]。
在本次研究当中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 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来说都有着显著的优越性。在急性胆囊炎患者中尤其是坏疽以及穿孔的患者来说, 进行小切口手术的难度很大。除此之外, 为了让手术更加广阔, 如果患者为肥胖者的需要将切口进一步的扩大且手术过程中对于患者的肠管也会有比较重的刺激, 但是LC手术的切口不大因此不会使得腹腔脏器在空气当中暴露出来, 所以对于患者的肠管刺激比较小。而腹腔镜下不会对胃肠功能造成太大的干扰所以患者的早期恢复更快, 住院时间更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罗肇林.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与传统胆囊切除术疗效比较[J].微创医学, 2011, 4 (5) :507.
【B超腹腔镜胆囊切除】推荐阅读:
腹腔镜切除胆囊06-30
腹腔镜切除胆囊术10-17
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0-14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06-10
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07-22
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07-25
腹腔胆囊切除手术06-13
腹腔镜次全胆囊切除术06-23
2016050医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损伤胆管承担主要责任08-19
腹腔镜胆囊手术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