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时代(通用12篇)
慕课时代 篇1
作为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的“慕课”, 走进中小学课堂, 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慕课”可以有效创设大班制下的“一对一”课堂。课堂上, 教师可以借助5到10分钟的视频资源, 充分利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段, 展示45分钟的课堂教学内容。视频中, 呈现的是学习思路;视频结束时, 会出现检测与反馈, 测试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在学习视频的同时, 有问题可以及时提问, 无论是同步还是异步, 都会获得来自教师和其他学习伙伴的解答,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成为现实。“慕课”使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法发生根本改变, 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意识、学习质量和探究能力都有可能提高, 能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
借助“慕课”平台, 教师可以清晰地看出每个学生在某个知识单元停留时间的长短, 在哪里停留, 回答对了几道题, 知道学生哪些方面学习有困难, 并及时在课堂上给予有针对性的反馈、指导, 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同时, “慕课”还可以帮助学生利用优质微视频资源远离家教、促进减负, 加快教育均衡和公平的进程。
“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实施应用, 需要一定的信息技术作保障: (1) 要有良好的多媒体网络平台; (2) 要在大量的网络资源下筛选高质量的微视频资源; (3) 要制作适合自己课堂的微视频; (4) 要提高教师和学生网络、多媒体的应用水平。这就对学校信息技术条件提出了新的要求, 学校应充分使用和整合现有电教装备, 尽快适应“慕课”时代的步伐。事实表明, 整合电教装备时应从多方面入手。
一、加强硬件设施整合
(1) 学校要利用现有多媒体设备资源, 组建微视频录制教室, 保证教师能及时制作高质量的微视频资源; (2) 学校要为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 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保证“慕课”顺利开展。教师在教学中应本着“用足用好”的指导思想正确使用, 真正发挥现代化设备的潜能; (3) 学校要开发若干为学校教学服务的网络平台, 便于教师借助强大的网络功能, 分享各种优质资源; (4) 学校要加强电教装备常规管理, 进一步完善有关规章制度, 落实责任, 定期维护多媒体设备, 对装备使用中出现的疑难及时解决, 为学校教育教学做好服务与保障工作, 为慕课实施打好基础。
二、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将“慕课”引进课堂是对课改的进一步深化, 教师很容易就能理解并在课堂中实施, 阻碍教师的是微视频的质量。微视频的制作, 并不是把整张PPT放进视频, 而是“以知识点为基础进行编制, 时间通常控制在10分钟左右, 视频中不出现老师形象, 更突出学生的学。因此, 老师在制作视频的过程中, 除了考虑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把知识点讲清楚, 还要考虑怎么把课讲得生动, 教学语言要有亲和力和幽默感, 而不是一本正经的‘老师腔’。”此外, 微视频在版面设计、声音处理等呈现细节上都要花心思、动脑筋, 才能吸引学生。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学校, 除了督导教师精心进行教学设计, 还要经常组织全体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知识, 进行电教设备应用的培训, 如多媒体使用方法、微视频录制与处理等, 使现代教育技术深入到每位教师的头脑中、落实到每位教师的实践中, 并以娴熟的现代教育技术制作、使用微视频, 为“慕课”实施提供前提。
三、加强网络资源整合
除了互联网应用, 学校要建立自己的校园网站, 为教师开展“慕课”、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搭建平台、提供支撑。学校各科室、各教师的重要信息、精美课件、优质教案、精彩反思等都可以上传到校园网上展示, 逐步实现资源网络化、利用率最大化。校园网站可以为全体师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教师可以通过网站和学生及家长进行及时、充分的交流。班主任在网上建立自己的博客, 可以缩小与家长学生之间的距离, 迅速地收到家长、学生的反馈, 使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的互动更加快捷, 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 恰当地选择网络信息, 进行跨地域交流, 实现多元化的熏陶、最新知识的获取, 将变得轻而易举, 这些都为“慕课”的实施提供了有效保障。
四、加强学科渗透整合
作为学校, 要借助各种平台、利用各种资源, 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 组织各学科教师开展教研活动, 并就如何正确运用现代教育手段, 实现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渗透整合、优化“慕课”开展进行讨论。微视频资源的收集与整理, 是一项繁琐却很重要的工作, 这就需要学校组织各学科成立“微视频资源收集小组”, 边实验、边改进, 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进行大胆探索。除此之外, 学校要抓住有利时机, 举办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上好慕课的专题讲座与经验交流, 举办微视频制作使用的展示评比活动, 共享优质资源, 促进“慕课”有效开展, 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基础教育的中国式“慕课”是对中小学教学流程的再造, 是网上学习与课堂学习结合的产物, 实际操作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认为,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新生事物, “慕课”使知识传递更加立体, 它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需要我们高度关注, 保持一定的敏锐性, 积极稳妥地参与探索, 应对信息技术对基础教育发展带来的挑战, 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慕课时代 篇2
慕课学习小结
1).从一开始的接触,到逐渐适应在线视频学习,这个变化其实让我在电子屏前受了更多的视力伤害。在线视频吧不是能吸引人的那种,有的老师讲课都看起来不带感情,那么会让听课得人觉得他所讲授的内容对于知识撒播者、讲解者本身是有分歧的,……反正来说,我希望的课程应该能通过老师引导听者的兴趣,这一点上,陈果老师做的不错。给视频打分,觉得对我来说没有意义,好我就说好,不好就是不好,我不会牵强。收获最多的原因,是这门课程真的听到我的心中去了,我有主动接纳它的意愿,而这只有两段视频最给力:大学之道;个人道德。2).见面课 就 “大学之道”,陈果老师讲的不错。初入大学,正值心里忐忑期,我就因为这个见面课心里舒服了不少。又感到人生的光阴正需要珍惜,勤奋努力才是首要。
3).我自己在这个快接近结尾的学期内,学习表现平平,在能力素质提高方面不是有大改观。比起高中,在大学的我深信 我会不负青春年华,做对朋友有益的人,做父母期望的自己。对未来,我很冷静,大学的学姐学长的故事让我明白不少,真的需要自己规范自己,保持一颗向上的勇者之心。
慕课时代 篇3
关键词:慕课;微视频;信息技术;学科渗透
作为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的“慕课”,走进中小学课堂,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慕课”可以有效创设大班制下的“一对一”课堂。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5到10分钟的视频资源,充分利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段,展示45分钟的课堂教学内容。视频中,呈现的是学习思路;视频结束时,会出现检测与反馈,测试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在学习视频的同时,有问题可以及时提问,无论是同步还是异步,都会获得来自教师和其他学习伙伴的解答,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成为现实。“慕课”使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法发生根本改变,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意识、学习质量和探究能力都有可能提高,能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
借助“慕课”平台,教师可以清晰地看出每个学生在某个知识单元停留时间的长短,在哪里停留,回答对了几道题,知道学生哪些方面学习有困难,并及时在课堂上给予有针对性的反馈、指导,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同时,“慕课”还可以帮助学生利用优质微视频资源远离家教、促进减负,加快教育均衡和公平的进程。
“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实施应用,需要一定的信息技术作保障:(1)要有良好的多媒体网络平台;(2)要在大量的网络资源下筛选高质量的微视频资源;(3)要制作适合自己课堂的微视频;(4)要提高教师和学生网络、多媒体的应用水平。这就对学校信息技术条件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应充分使用和整合现有电教装备,尽快适应“慕课”时代的步伐。事实表明,整合电教装备时应从多方面入手。
一、加强硬件设施整合
(1)学校要利用现有多媒体设备资源,组建微视频录制教室,保证教师能及时制作高质量的微视频资源;(2)学校要为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保证“慕课”顺利开展。教师在教学中应本着“用足用好”的指导思想正确使用,真正发挥现代化设备的潜能;(3)学校要开发若干为学校教学服务的网络平台,便于教师借助强大的网络功能,分享各种优质资源;(4)学校要加强电教装备常规管理,进一步完善有关规章制度,落实责任,定期维护多媒体设备,对装备使用中出现的疑难及时解决,为学校教育教学做好服务与保障工作,为慕课实施打好基础。
二、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将“慕课”引进课堂是对课改的进一步深化,教师很容易就能理解并在课堂中实施,阻碍教师的是微视频的质量。微视频的制作,并不是把整张PPT放进视频,而是“以知识点为基础进行编制,时间通常控制在10分钟左右,视频中不出现老师形象,更突出学生的学。因此,老师在制作视频的过程中,除了考虑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把知识点讲清楚,还要考虑怎么把课讲得生动,教学语言要有亲和力和幽默感,而不是一本正经的‘老师腔。”此外,微视频在版面设计、声音处理等呈现细节上都要花心思、动脑筋,才能吸引学生。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学校,除了督导教师精心进行教学设计,还要经常组织全体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知识,进行电教设备应用的培训,如多媒体使用方法、微视频录制与处理等,使现代教育技术深入到每位教师的头脑中、落实到每位教师的实践中,并以娴熟的现代教育技术制作、使用微视频,为“慕课”实施提供前提。
三、加强网络资源整合
除了互联网应用,学校要建立自己的校园网站,为教师开展“慕课”、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搭建平台、提供支撑。学校各科室、各教师的重要信息、精美课件、优质教案、精彩反思等都可以上传到校园网上展示,逐步实现资源网络化、利用率最大化。校园网站可以为全体师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通过网站和学生及家长进行及时、充分的交流。班主任在网上建立自己的博客,可以缩小与家长学生之间的距离,迅速地收到家长、学生的反馈,使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的互动更加快捷,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恰当地选择网络信息,进行跨地域交流,实现多元化的熏陶、最新知识的获取,将变得轻而 易举,这些都为“慕课”的实施提供了有效保障。
四、加强学科渗透整合
作为学校,要借助各种平台、利用各种资源,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组织各学科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并就如何正确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实现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渗透整合、优化“慕课”开展进行讨论。微视频资源的收集与整理,是一项繁琐却很重要的工作,这就需要学校组织各学科成立“微视频资源收集小组”,边实验、边改进,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进行大胆探索。除此之外,学校要抓住有利时机,举办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上好慕课的专题讲座与经验交流,举办微视频制作使用的展示评比活动,共享优质资源,促进“慕课”有效开展,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基础教育的中国式“慕课”是对中小学教学流程的再造,是网上学习与课堂学习结合的产物,实际操作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认为,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新生事物,“慕课”使知识传递更加立体,它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需要我们高度关注,保持一定的敏锐性,积极稳妥地参与探索,应对信息技术对基础教育发展带来的挑战,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慕课时代的英语教学改革 篇4
一、慕课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
(一) 慕课极大地推动教育均衡、公平发展
慕课时代的学习者不分国籍、不分贫富, 只需要一个邮箱注册就可以进入名师课堂学习, 极大地促进教育的公平和民主。慕课可以解决我国乃至全世界教育资源分布不平等、不均衡的问题, 大大解放了人类知识生产力、知识传播力以及人类的智力, 真正实现了人类学习机会的均等以及师生关系、教育活动、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的民主。
(二) 慕课以“学”代“授”, 转变教师角色
现代的教学依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教师对教学活动有绝对的话语权。而慕课自主性强、可重复, 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选择课程, 自主安排学习活动。学生可以有计划、重复地观看视频、阅读、练习或与他人互动, 这种以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模式克服了传统教学填鸭子式的教学模式, 强调学生的学习体验和互动。
(三) 慕课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慕课可以聚集一批有共同兴趣的学习者, 他们互相交流探讨, 分享并从中获取知识。慕课使学习从一个人变成了一群人, 学生的学习有了其他人的陪伴, 使得学生的学习不再寂寞和乏味。此外, 慕课无论在课前、课中、课后, 还是在视频、社区讨论和作业环节中都有学生的互动环节,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 慕课可以真正做到个性化教学
利用现代技术的分析, 慕课教学模式可以获得大量的学生学习的数据, 可以发现每个学生的学习规律。慕课使得教育不再是靠经验而是靠数据。通过数据更能准确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我们可以监控、跟踪、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轨迹, 即他们在哪个阶段遇到困难以及花费时间较长、重复访问的页面、偏爱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效果最佳的时间段等, 并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 为每个学生行为建模, 判断他们在未来学习上的能力及可能遇到的困难, 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导学和建议, 从而突破个性化、差异化教学的难题, 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这一古老的教学理念。
二、慕课时代英语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
(一) 英语教师应改变教学理念适应慕课时代的需要
慕课时代教师不再是权威的知识源, 网络已经成了学生们的知识外存空间。首先, 教师应该开放心态, 积极接受时代发展的变化。在慕课时代, 教师的角色也在改变,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导学者、助学者、促学者、评学者。教师应积极适应这种变化, 对教学活动进行重新设计, 为学生创造给更多互动的机会并参与学生的互动, 将传统的指令性教学变成建设性的学习服务。其次, 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目前, 教师仍然认为教学就是教学生知识, 学生学习就是为了学业成绩的提高, 只要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东西都是应该排斥的。没有以多元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就会扼杀学生的多方面发展的潜能, 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最后, 教师要主动学习, 提升自己。教师是引导学生的学习的人, 所以不能被旧有知识桎梏住, 当新的事物出现的时候, 教师应积极地去认识、去接纳。因此, 慕课时代下, 教师要积极学习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自己设计制作课件及网上操作的能力。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把互联网技术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 才能应对慕课时代的挑战。
(二) 重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使大学英语慕课化、校本化、选修化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一般由综合英语和视听说构成, 没有按照《课程要求》开设出符合所用学生需求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想使大学英语课程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 就要重构我国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使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能够同时满足国家战略、社会和学生的多重需求。首先, 我们应尽力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慕课化。比如可以建设全国大规模大学英语在线开放课程群。课程可以包括专门用途英语、通用英语和学术英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基础选修相关课程, 这样就可以保证全国学生都能学习适合自己的课程。其次, 在使大学英语课程慕课化的同时, 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校本化。由本校教师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 实施课堂答疑和测评, 并组织学生参加本校的期末考核。学生在慕课学习时, 既接受课程开发者的考核, 又接受本校教师的考核, 这样可以进一步保证学生学习英语的质量。另外, 应推进大学课程选修化。各校可以不限定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容, 但是应规定学生必须达到的修读的英语类课程学分。这样既可以照顾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 也可以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现代越来越多的学校都在进行慕课课程建设, 慕课是未来英语课程的发展趋势, 我们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 学习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做学生英语学习的导学者、助学者、促学者、评学者;同时我国大学也应该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 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重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使大学英语课程能够适应每一个学生发展的需要, 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慕课浪潮袭来, 我国高校都纷纷投入慕课建设, 英语作为最有可能接受大规模在线开放教育课程模式的一个基础学科门类, 也在接受着慕课理念与现实的冲撞。本文首先从研究慕课时代慕课的教学优势着手, 然后就如何在慕课背景下进行英语教学改革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慕课时代,英语,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马武林, 胡加圣.MOOCs对我国大学英语课程的冲击与重构[J].外语电化教学, 2014.
[2]陈冰冰.MOOCs课程模式:贡献和困境[J].外语电化教学, 2014.
[3]程云艳.直面挑战, 翻转自我——新教育范式下大学外语教师的挑战与机遇[J].2014.
[4]吴合众.慕课时代, 呼唤教师观念变革[J].温州网.
慕课 篇5
什么是慕课?
慕课是什么?慕课是一个短语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首字母缩写,“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慕课课程动辄上万人,最多达16万人;第二个字母“0”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需旅行,不受时空限制。慕课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意思。
慕课把以视频为主且具有交互功能的网络课程免费发布到互联网上,供全球众多学员学习。其突出特点是以小段视频为主传授名校名师的教学内容,以即时测试与反馈促进学员学习,并基于大数据分析促进教师和学生改进教与学。慕课是“在线课程”层面上的网络教学形式之一,属于已经发展了十几年的在线教育系统的组成部分,对以往的网络教学有重要借鉴意义。
慕课的起源及发展
MOOC起源于加拿大。2008年加拿大阿萨巴萨卡大学的乔治·西门子和斯蒂芬·唐斯基于联通主义的学习理论模型,首次提出了MOOC并创建了全球第一个cMOOC类型的课程。cMOOC强调人机交互的学习模式,把课程设计者、学习资源、教学者、学习者和自发组建学习共同体等作为一个整体,并基于已经大众化的社会性交互工具平台,促进不同思维类型和学习方式的学习者在人—机、人—人交互模式下切磋学习,引发知识迁移和知识创造,使面向信息类聚、整合理解、迁移运用、批判思维和知识构建等的“深度学习”真正发生,从而对传统大学教学模式和组织形态提出了革命性挑战,所以学术界充分肯定了cMOOC的理论创新。但是,cMOOC尚未形成稳定的、易于复制的、可供一般在线课程教学应用的实践模式,也没有风险投资便于介入的抓手。
200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基于cMOOC部分思想,借鉴了可汗学院的教学模式,沿用传统面授教育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易于复制的课程框架,以学生自主构建学习共同体实施在线课程学习的模式,创办了在线教育商业化公司Udacity和Coursera等,邀请著名大学加盟并提供在线课程平台xMOOC(x表示扩展或加盟,不同于c表示联通主义的含义),在课程学习环节免费向全球开放课程,吸引了众多学员注册学习,而在课程结业认证等环节收费,从而形成资本投资收益的商业模式,很快受到风险投资的青睐,加之媒体的大力宣传和渲染,加速了政府、社会、学校和公众对于网络教学意义的认识,也造成了今天大众热议的MOOC演变成在线教育的代名词的状况。
大规模在线课程掀起的风暴始于2011年秋天,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呈现“未来教育”的曙光。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多家专门提供慕课平台的供应商纷起竞争,Coursera、edX和Udacity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三巨头”,均已入驻中国。如果说2012年MOOCs在国际教育界引发了一场“海啸”,那2013年在中国教育界也算是刮起了阵阵“飓风”。近20场关于MOOC的会议、论坛相继召开,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高校相继与美国MOOC平台签约,面向全球免费开放了15门在线课程,MOOC这种以短视频方式学习的在线课程正在受到学习者的青睐。
慕课的优缺点
慕课的席卷,让各国的大学管理者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危机。“对于各国知名高校而言,慕课平台是高等教育的新大陆,谁都不希望失去向全世界传播知识,提升国际地位的机会。在未确定慕课。对高等教育是否具备颠覆性影响的前提下,参与其中是最好的选择。”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如是说。
对于慕课风暴,嗅觉灵敏的人一定会洞察到与以往的广播电视大学、视频公开课等开放课程相比,它即将给高等教育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源于三个特点:
首先,慕课广泛的开放性。基于宽带网络、智能手机和移动技术的迅速普及,受众非常广泛。所谓“大规模、开放式”,也就是说任何人都可以注册,学习者的人量不受限制,除了特定的证书或学分外,学习者也无需缴纳任何费用。对于学习者来说,这样的课程进入门槛很低,只要拥有一部联网电脑,就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进行学习,时空和经费对人的学习需求的限制降到极小。
其次,慕课的透明性。在慕课平台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兴趣、不同的学习准备情况、自己的时间需要注册自己需要的课程;完成注册后,在课程的开放周期内,可以观看教学视频、完成并提交作业、在社区讨论、互评作业、参加测试;如按要求完成以上学习环节,甚至有可能取得证书乃至学分。在线课程直面学生、市场的考量与选择,教学质量评估在自由选择的市场环境中变得简单而公正,学生用脚投票来评估教学质量变得通行无阻。在线课程让某一高校的课程与教学质量不再是单一校园内的事情,而在全球范围内变得透明、具体。
最后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易获得性。对于学习者而言,慕课让世界上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选修最顶尖大学的优秀课程。
从教学改革和商业运作模式角度,要大胆肯定MOOC作为在线课程教学的诸多优点,即:
1.小视频配合相应的即时在线测试开展课程教学,十分易学; 2.模板化的课程结构易于工程化复制,规范化在线课程建设;
3.名校名课免费向全球开放,有助于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和全球优质教育资源的互换和共享;
4.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技术成果及时促进教师完善和改进教学内容,帮助学员自我调整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
5.基于社会性交互工具软件支持构建学习共同体,能促进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的提升;
6.虽然课程上网建设成本较传统教学高,但是教学组织实施成本相对较低,加之“广种薄收”的实施策略,资本投资收益率较高。
总之,MOOC一是通过标准化的线上课程教学实现高水平大学教学资源受众的规模化和全球化,拓展了传统高等教育的知识传授链;二是社会资本和资源介入高等教育引发知识产业链重组,促进高等教育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分工与重组变革进程。
但是我们也要客观阐明MOOC的课程在教学实践和技术实施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即:
1.教学组织形式是传统课堂教学的翻版,以结构化的知识传授为主,相应就继承了传统课程教学的优点和不足,这种学习方式并不完全适合分布式认知和高阶思维能力培养;
2.从教学论的视角,MOOC是基于行为主义理论即“刺激-反应”理论的教学,程式化的教学模板,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设计简单,既没有分类、分层的教学目标分析,也没有针对多种学员对象的需求,难以适应高等教育众多学科和不同类别课程的具体要求;
3.现有的国际上40多个MOOC平台与以往网络教学平台相比,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发展完善,自身尚处于“婴幼儿”阶段,不能因单门课程的注册学员多而一叶障目,过度夸大其平台的教育性和技术性功能;
4.与以往的开放远程教育系统相比,MOOC仅是课程教学层面,缺乏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与其它教学及其管理平台的数据交换共享,更是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开放教育资源标准的要求相差甚远;
5.MOOC课程仅仅不足10%的学员坚持完成课程学习,所以既要欣慰少数学员学有所成,也要从教育学和心理学视角关心对另外90%学员造成的负面影响。所以,正如丹尼尔指出的,当前许多MOOC在教学法方面还是非常传统的,教学质量也不高。
MOOC的兴起和发展可理解为在线教育发展过程的一个新的切入点和契机。在认识层面,MOOC引起了国内外,尤其是国内教育部门领导、大学管理者、教师和社会公众对在线教育的普遍重视。而在实践层面,无需照搬美国MOOC做法,或完全另起炉灶运动式搞一套所谓的MOOC系统,而是应该从整个在线教育发展的历史、成就、问题、机遇、挑战和对策的大系统,辩证认识和发展MOOC,从单一的“课程”层面扩展到系统的“教育”层面,从单一的“网络教学”扩展到“混合教学”。
慕课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慕课给中国教育带来的冲击将是多方面的。从宏观上说,面向世界开放的慕课,是一个国家展示其教育实力的平台。一所大学乃至一个国家的大学体系,能提供给慕课的课程及课程受欢迎的程度,就是该大学的教学水平或该国高等教育实力的呈现。某种意义上,慕课是大学与大学、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比武擂台”。通常讲的一国文化软实力,确实可以由此在全球学生面前见个高下。不过,仅就慕课三大平台皆由美国大学搭建并唱主角而论,中国教育界便已先输了一阵。
在微观层面上,慕课不只是课程共享,还是教学技术的成功创新。自从MOOC在美国兴起,近些年致力于将信息技术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李晓明就开始在中国推广这一新型学习方式。得益于20多年的网络教育实践,慕课很快形成较为稳定实用的基本教学模式。在慕课的世界里,视频课程被切割成10分钟甚至更小的微课程,由许多个小问题穿插其中连贯而成,就像游戏里的通关设置,只有答对才能继续听课。学生如果有疑问,可以在平台上直接提出,5分钟左右就会有师生提供解答。国内高校沿袭至今的教师说、学生记,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教学模式,从技术上被打破了。课程设计的精细化,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传统的教师督促式教学法,取而代之的是在兴趣驱动下的学生自我探究。教育界倡导多年的“探究式教学”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真正得到了实施。
在慕课模式下,大学的课程、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进程、学生的学习体验、师生互动过程等被完整地、系统地在线实现。与上述形式相比,慕课的特点是:它是由精英大学首先促动的以着力于“学习的革命”为目的的高深知识传播体。它会不会带来一场学习的革命,为什么有人认为它一定能带来一场学习的革命?
首先,MOOC本身并没有如此大的魔力,能给高等教育带来革命性变化,因为现有的MOOC课程及其支撑平台只是在线教育的组成部分,而且自身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既有明显优势,也有严重不足。但是,如果以这次“MOOC运动”为契机,肯定MOOC的同时,再借鉴开放远程教育多年来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完善和发展MOOC,并进一步结合信息化环境下的高等教育混合教学改革,从教育理论体系、技术体系、组织体系等方面科学发展在线教育大系统,的确能够加速高等教育教学的变革进程。
其次,需要从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历史观视角,客观、辩证地认识、理解和完善MOOC,不要过度宣传并给其贴上一个“革命”的标签。事实上,对于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变革的问题,很早就已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对于在线教育,我们国家高校的网络教育学院和一些大学开办的远程教育,以及传统高校数字校园中的网络辅助教学等,这些在线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开展了十余年,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在线教育发展类似,在专业规划、课程建设、教学组织、支持服务、质量保障与认证、混合教学改革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系统化的成果,正在不断加速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改革。另外,历史上技术促进教育变革多次出现过要革命的预言,但事实一再证明往往言过其实。
最后,2013年国际上逐渐转向融合以往网络教学务实发展MOOC,而国内高呼MOOC的声势却有增无减,照搬美国MOOC课程建设模式和商业运行机制,既缺乏结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实际的教育信息化理论指导,也缺乏创新的可行方案和顶层设计,行政化打造所谓的MOOC平台与联盟,可能会适得其反,甚至贻误科学发展在线教育的良机。所以辩证认识和分析MOOC,借鉴MOOC的优点,从教育视角而非技术视角来系统梳理和创新已有的在线教育体系,站在国家教育改革的战略高度,基于系统工程思想,面向校园内学生和校园外学员、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正规教育与终身教育,完成我国在线教育整体规划、顶层设计和实践指南,科学稳步地推进在线教育,才能修成正果。
MOOC也许还不足已称之为一场革命,但是其对高等教育的变革却是起到了一定作用。
首先,高等院校可以借助MOOC真正推进混合教学改革。MOOC已经进一步使得传统大学认识到在线学习的优势和重要性,深入理解了Bricks与Clicks深度融合是高等教育的未来,所以,要抓好这一良好的机遇,在理论体系、技术体系和组织体系等全方位、深度推进包括面向课程层面、专业层面和学校层面的系统化的混合教学改革。
其次,应借鉴MOOC重构开放教育体系,明确高等教育职能,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基于互联网的社会生态圈已经形成,高等教育踏入到了互联网生态圈之中,并与工作职业生态圈融为一体,工作目标即是学习目标。可以借鉴MOOC在高等教育运作模式方面的探索经验,传统的品牌高校、地方高校、开放大学以及相关企业等多方参与并找准各自的生态位,重构开放教育体系,优化生态链,并要未雨绸缪,制定自己的应对之策。
最后,促使高等院校进一步基于信息技术、传播科技与学习科学的成果,不断优化面授教育与在线教育的课程设计,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汇聚多方资本和技术资源,强化高等院校面向社会的服务功能,走国际化合作办学的道路,从而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否则,不进则退,终将被淘汰。
慕课对大学及老师的影响
慕课浪潮席卷之下,世界范围的名校、名师、名课“同台竞技”,中国大学如何立身?
慕课现阶段还不可能取代传统的高等教育,毕竟校园生活的经历、校园文化的熏陶都是在线课程难以替代的,以慕课冲击为契机,加快大学教学、管理的根本变革,实现两者的融合才是更好的姿态。与此同时,在这场汹涌的世界浪潮中,中国高水平大学强强联合,积极参与并且融入这场变革,方能化危为机。
复旦大学副校长陆昉认为,当前高等教育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资源共享,第二学习模式。利用慕课的平台,可以把全球的优质课程拿过来,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而大学如何运用这一模式,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则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实践。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应该成为国内名校的探索方向。慕课不同于网络公开课,互动性更强,慕课的出现为教学设计提供了一种改革的可能,教师可以将在线视频作为教学的线上环节,要求学生在课堂外先听课,课堂内则侧重深入的分享、探讨和问题解决,真正实现“翻转课堂”。这一模式将促进教师对教学的反思,以及对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有助于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一个讲授者、讲解者真正变为学习的激励者、启发者,学习也将变得更加有效。
现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以慕课为契机,中国大学要冷静思考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是简单的赶热闹。“仅仅是在线教育,并不能解决高等教育的深层次问题,现在的小班化教育,大规模推动也遇到瓶颈。想办法把两者充分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才能促进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留给中国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时间,已经不多。”
尽管慕课有其自身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它与真实的大学课堂相比,依然存在着较大距离和差别。
比如说,“在学校的课堂上,我们能在第一时间提出问题,并得到老师最有针对性的回答,直接互动交流,但在慕课上,就算我们也能在短时间内获得问题的答案,但却无法让思想碰撞出火花。”
在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及就业环境状态下,中国在校大学生选择慕课的不可能占大多数,部分学生可能开始有些兴趣,但能坚持学完课程的人很少。“原因很简单,很多学生上名校,注重的未必是上什么课,而是拿一张什么样的文凭,用人单位也是如此。”
慕课在知识传递上比传统的实体课堂更加符合学习科学的规律与要求,因而学习者的学习会更加有效。慕课对教学设计提供了一种变革的可能。大学教师可将在线视频作为教学的线上环节,要求学生在课堂外先听课,在课堂内则侧重深入的分享、探讨和问题解决。这种“翻转课堂”模式有助于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一个讲授者、讲解者真正变为学习的激励者、启发者。
毫无疑问,慕课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为教学评价与质量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当学生能在网上找到内容相同、上课时间灵活并且费用同样低廉乃至免费的课程的时候,教师的教学水平就成了学生选择的重要指标,包括内容是否有用、丰富,讲解是否清晰、生动,课程节奏是否合理等等。如果有一天学生可以用“脚”投票,没有人选择教学水平差的教师,这将迫使教师不得不认真准备课程。即便是现在没有还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学生也可能预先或同时在线上学习一门同样的课程,这也是对现实课堂上教师的无形压力。这种评价是公开而透明的。
伴随着慕课等线上教育资源的不断丰富,各种海量教育资源触手可及,现实生活中面对面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地位似乎岌岌可危。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会在“电子教师”面前退居二线乃至消失吗?
面对这一问题,人们的观点惊人地一致:教师这一职业永远也不会消失。一个孩子的教育是否成功取决于教师的质量。没有目的的教育,就好像没有画的画框。在信息技术带来教育革新的今天,教师的职业反而会更加重要。教师不仅是每个学生平等获取知识的保障,面对面的贴近教学,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点是最重要的。老师所能教给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组织、自觉练习的习惯,绝不是冰冷的鼠标键盘显示器或其他移动终端所能教的。
尽管教师永远不可替代,但人们都认为在未来5年教师的角色将发生重大转变。
法国当代著名思想家Edgar Morin呼吁公众重新认识教师这一职业的复杂性,他说,现在,不论从小学到大学,知识性的东西都教得太多,但做教师最重要的,应该教会孩子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人,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而这,正是未来教师角色转换的方向。曾担任中山大学国际汉语学院副院长的欧燕华现在是一名自由讲师,专门教授有关幸福的课程。在她看来,科技是一个工具,用得好一定会有助于教育的发展,但同时有一点很明确,科技仅仅是工具,使用的人更重要。学校是什么,教育是什么,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的欧燕华认为每个人都有内在的智慧,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其成长,使之成为一个“全人”。从这一点看,科技的进步永远无法替代教师。
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的教育就是从外部世界把信息塞进学生的脑袋里,因此,欧燕华认为,科技进步带来的教育革新对教师人格的要求反而更高。作为学生的精神导师,教师怎样利用工具,塑造学生的内心,为人性的成长服务,将成为教师最大的任务,而这,其实也是让教师的角色回归了本源。
慕课可能的未来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间的推移,在大规模的慕课背景下,我们不妨设想,在不久的未来: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将发生根本改变。把知识要点的讲授交给大师,把学生的训练、拓展、辅导引入课堂。
教师的职能将发生巨大变化。教师中将出现慕课资源的研发者和主导者,充分利用慕课资源的优秀课堂组织者,课堂教学普通辅导者。“教书先生”将慢慢淡出教育舞台。没有优质慕课资源的教师将成为一般的课堂辅导员。
学生的学习模式将发生重大改变。学生听课学习知识要点,将突破时空的限制,变成全景式学习。
教师的授课资源将出现高保值和高增值。靠精彩的网络授课,教师可以树立起饮誉全国乃至全球的名师形象,教师可以通过精彩的网络授课堂而皇之地获得巨额收益。
教师职业技能评价将发生根本改变。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的评价不再以职称、资历为主要依据,年轻教师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个人魅力,凭借自身智慧和精彩的演绎,赢得社会公开公平的称道,成为网络授课新锐,成为倍受追捧的教坛明星。
慕课促进信息化时代的教育革新 篇6
关键词:教育公平;信息化教育;慕课;教育革命
一、教育公平的含义
《世界教育信息》:尊敬的汤敏先生,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本刊的采访。在您看来,什么才是教育公平?
汤敏:自教育产生以来,人类就一直在追求教育公平。而教育公平是什么呢?孔子“有教无类”的朴素思想、希腊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公平理念、亚里士多德用法律来保障人的公平的受教育权利的理念,都是早期的教育公平理念。西方的一些国家在18世纪末就通过立法保障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教育公平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学者们把教育公平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教育机会的公平,即“有学上”,人人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权利;二是教育质量公平,即“上好学”,人人享有获得高质量教育的权利;三是教育效果的公平,即“上学好”,人人享有获得好的教育、产生好的效果的公平机会。
二、 慕课的兴起与影响
《世界教育信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育模式出现,您认为这会对传统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汤敏: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程等新的教育概念的确令人眼花缭乱,这场新的学习与教育模式的革命被称为“慕课革命”。慕课是英文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简称,其目标是“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能学到任何知识”。“任何人”是指不受国别局限、学校规模制约和年龄限制,有学习需求的人都能获得满足;“任何地方”是指不管在名校云集的美国波士顿,还是在中国甘肃的贫困乡村,只要有一台连接互联网的电脑,就能学到想学的课程;“任何时候”是指可以脱产学习,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如喝一杯咖啡或等地铁的时间)学到想学的知识;“任何知识”是指不但可以学到学校的课程,还可以学到有关工作和个人兴趣的知识,甚至能学到目前用不着的知识。
简而言之,慕课让任何有学习愿望的人能够利用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低成本地、免费地学习。它正在改变几千年来的传统教育方式,使授课者与学习者能跨越时空互动,让获取知识的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慕课主要“革”的是教育不公平的“命”。现在,大部分国家处于“有学上”阶段,即人人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权利。在这一领域, 我国走在了发展中国家的前列。 然而,在“上好学”方面,即人人享有获得高质量的教育权利这个问题上,教育还非常不公平。
认真想一下,择校热、学区房等问题不就是因为学校之间的教学质量不均衡而引起的吗?农民背井离乡、学子漂洋过海、父母倾家荡产不就是为了自己或孩子能“上好学”吗?事实上,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下,不只在发展中国家,即使在发达国家也不可能完全做到教育质量公平。然而,慕课就有可能做到这一点。
《世界教育信息》:您认为,目前教育信息化在教育公平方面发挥着怎样的作用?通过教育信息化来助力教育资源公平配置的潜力如何,尤其是在使偏远地区获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方面?
汤敏:近两年来,我们自己做了一些试验。例如,友成基金会正在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和中小学教育联盟网合作,把人大附中的课程用慕课的模式搬到18个中西部省的贫困县的130多所贫困乡的中学课堂。贫困地区的上万名学生能够直接听人大附中老师讲课。头一天,我们把人大附中老师的授课录下来放到网上。当天晚上,当地老师先看一遍,把人大附中课堂中超出教学大纲的部分剪掉,把45分钟的一堂课变成30分钟左右。第二天先放录像,当录像里人大附中老师开始与学生互动时,当地老师把录像暂停,让当地学生来回答人大附中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回答对了,老师接着放录像。如果发现还有部分学生没有掌握相关知识,当地老师就解释几分钟,然后再继续放录像。经过一个学期,班里学生平均成绩提高了近20分,广西百色地区的一个班学生平均成绩提高了40分。
这种模式很容易推广。我们能这样上数学课,其他的课也就能这样;能在18个省的130所学校推行,就能在1300所或者130万所学校推广;能把人大附中的课堂搬到乡村学校中去,也就可以把其他好学校的课程录下来,让乡村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们选择一种最适合他们的授课方式来学习;如果连贫困地区的乡村学校都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那么城市中的非重点学校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接受最优质的教育。
有两大因素影响教育的质量:一是硬件,即校舍、操场、教室、课本、电脑等;二是软件,主是教师的教学质量。对于硬件来说,只要国家加大投入,把教育经费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大幅倾斜,就有希望达到公平。而教师之间的差别导致的教学质量的高低是造成教育质量不公平的主要原因。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育质量公平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
但是,我们进行的包括慕课在内的试验表明,第二层次的教育质量公平是有希望实现的。如果连内蒙古贫困山区乡村中学的学生都能够学习人大附中的课程,南宁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能学习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佛大学等世界顶尖大学的课,再加上教育硬件的逐渐公平投入,不就有可能实现第二层次的教育质量公平吗?
只要能连接互联网,慕课对于每一位想得到最好教育、学习到最好课程的人来说都是平等的。慕课课堂教学采用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即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模式。我们的双师教学试验由当地现场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对学生进行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面对面帮助学生,弥补了远程教学教师与学生分离的问题。
《世界教育信息》:这样的教育也是有“体温”的吧?
汤敏:对,把乡村学校的教师从繁重的备课、讲课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学生进行辅导、组织学生讨论上,也是一种面对面、有体温的教育。在一般大学本科的学习中,一堂大课结束后,教师有多少时间与学生交换意见?换个角度看,若将课程通过慕课的形式传播,学生在网上先观看教师授课,把节省出来的课堂时间用于师生讨论,学生之间可以更多地接触,这样的教育也更具有体温。
三、慕课发展的困境与受到的质疑
《世界教育信息》:《技术时代重新思考教育》一书中曾提出,在获得教育资源时私有化的影响之一是会加剧富人和穷人之间的教育差异,也就是说技术是一种加大而不是减少不公平的力量。对此,您怎么看?
汤敏:北京开放大学副校长张铁道先生曾表示,在教育信息化发展方面,从全球范围看,到目前为止的数字化进程还是“有钱人的游戏”;那些相对贫困、没有能力购买电脑的群体,以及网络运行没有保障设置、因财政困难付不起电费的学校,则很难参与到数字化教学的变革中来。我同意这种观点。慕课的推广也一样,是需要一定条件的,至少学校要连接网络,有一定数量的电脑。我国的大学和部分中小学实际上已经做到了这点,而目前那些条件还不够充足的学校的情况应该也很快就能得到改善。按照国家规划,不久之后每一所学校都能连接宽带。每人一台平板电脑也不是不可能的,因为有的平板电脑只需700~800元,大规模订制还可以更便宜。国家为贫困地区学生每年提供的免费书本约合300元,每名学生两年多的书本费就可以购买一台平板电脑。现在,各国都在试用电子书包,我国未来也会走这条路。
《世界教育信息》:有人认为,慕课方式只会让少数的教师讲课,会抹杀教育的多样性,对学生来说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对此,您又怎么看?
汤敏:我认为,因材施教最重要的是要有选择。现在,学生是没有选择的。学校安排哪位老师授课,学生就要听从。一位教师要教几十名,甚至上百名学生,很难做到因材施教。而有了慕课之后,同一门课程就可能有几十所学校的不同教师的不同讲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兴趣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师,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学习。
为了保证教育质量,国家可以专门成立课程认证委员会,对慕课的内容、教学方式、考试难度等进行认证,只承认符合标准的课程的学分。同一门课,学生有权选择自己教师上的课,也有权选择其他学校教师的经过认证的课,只要考试过关,都能得到本校的学分。这样就可改善现在把学校分成三六九等,每所学校的学生只能接受本校教师的课程的情况。
《世界教育信息》:网络教育发展面临哪些方面的困境?如何才能走出这些困境?
汤敏:当前,慕课的最大软肋是学生学习的完成率低。比如,斯坦福大学的Udacity开发的课程仅有5%~16%的完成率,而通过率更低。因此,有人认为慕课不可能是传统教育的有效替代品。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处长江志斌先生认为,这些质疑实际上还是在用传统的眼光看待慕课。慕课的本质是高度自由和开放。许多学习者纯粹是出于兴趣,也可能更多讲求实用性,只学习课程的某个章节。即使全部读完,也未必去参加全部测试并通过测试拿到“证书”。对更多人而言,只要获取了自己希望获取的那部分知识,这样的课程就是有意义、受欢迎的。最近, 教育部推动的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的改革, 能够大大提高慕课的完成率。
慕课应该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混合式学习、开放教育资源方面有很大的区别。但是,目前大部分的慕课课程却仍然沿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慕课在教学上的特点之一是运用很多网络游戏技术让学习者快乐地学习,在玩中学习。对于这一问题,持不同意见的人认为网络游戏能够吸引玩家就是利用了人性的弱点,而学习恰恰与游戏的设计理念背道而驰。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曾作过一篇题为《凭什么教育一定要是快乐的?》的演讲,直捅快乐教育的软肋。他认为,应对孩子严格要求、管教、惩戒,教育不能一味地让步,我们要对孩子真正负责。
四、 慕课的市场与发展前景
《世界教育信息》:很多人认为,慕课实质性的商业模式很不清晰。作为经济学家,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吗?
汤敏:实际上对于慕课来说,更大规模、更深层、更多元化的市场应该是在校园之外,在社会上。从2014年起,IBM开始大力推广其“独立工作者”的概念。IBM的雇员不用每天到办公室上班,而是凭借互联网,尝试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办公。雇员与企业的关系由原来服务一个企业演变为游走于多个企业之间,在“兼职”的状态下把多个公司的工作做好,同时赚取高额报酬,这很可能是人们未来的工作方式。当然,这对工作人员的知识与技能的要求会更高。这也就催生了人们谈论已久的话题——终身学习。2000多年前,庄子感慨“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
多少年来,人们都在谈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确实,随着知识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人人都要不断学习,都要终身学习。终身教育有其泛在性、非正式性、社会性、情境性、适应性等诸多特点。而传统的教育方式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着“少、慢、差、费”的特点。面对如此庞大的需求,如此多样化的继续教育需求,现有的教育机构与教师是应付不过来的。多年来,学校开办的继续教育只是部分地满足了学历教育需求、高端MBA和EMBA需求。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继续教育需求未被满足。比如,我国现在有大量的农民工,他们中的大多数接受过初中教育,一部分人可能连初中教育也没有完成。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转型升级,农民工的现有知识与技能会渐渐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但是,现有的教育体系都是为一次性教育设计的,即为在校学生设计的。对农民工来说,最多也就是进城前的一次性培训。对于农民工的再培训,目前没有体系化的解决方案。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是传统教育体系不但没有能力来承担,而且农民工所需要的再培训内容也是传统学校中所缺少的。
我国现在的创新与创业缺乏的不是人力,不是意愿,也不是资金,而是好的创意、好的执行力。我们可以到全世界去寻找,看看别的国家、别的企业正在做什么,如何创业。硅谷每年都会有很多新点子、新试验。我们可以派出一些团队去考察,或者干脆在硅谷成立若干个创业创新教育公司,成批量、不间断地把各种好的创新创业模式与案例引进来,通过慕课的方式向大学生、城市蓝白领、退伍军人等开放,让对创新创业感兴趣的人得到不断的培训。
在没有互联网和慕课的时候,很多仁人志士都考虑过这些问题,都质疑现存的传统教育体系,都在尝试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进行终身教育。但是,从总体上来说,都不很成功,主要的原因是传统的面对面教育模式的规模太小、成本太高。学历教育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有政府公共财政的大量投入。而校园外的培训,则没有得到大量的政府财政投入。因此,社会培训需求一直没有得到满足。
五、友成基金会所做的工作
《世界教育信息》:友成基金会也在开发一些网络课程,您能否向我们介绍一下其主要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汤敏:我所在的友成基金会、乐平基金会这几年在慕课上的试验包括创业咖啡、双师教学、常青义教、千千树幼儿教育、富平学校的农民工再培训等,主要目的是通过民间试验探索出用慕课这个工具来弥补当今教育不足的道路。
除了上面谈到的与人大附中合作的慕课项目外, 从2013年起, 友成基金会借用慕课的形式,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合作开设了一门社会创业启蒙课,把友成基金会的社会资源引入课堂,把北大的教育资源分享给社会,扩大学生的社会视野及创业视野。创业咖啡课的主课堂设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通过互联网传播到全国84个授课点,包括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等一流学校,还包括很多像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这样的职业学校。这些学校的学生可以与北京大学的学生同堂上课、同堂讨论、同堂考试。期末考试是让学生提交一份自己设计的创业项目建议书,由学校邀请当地的企业家评分,学生当场答辩。创业咖啡课每周一次,每次两小时。我们采取典型的O2O模式,即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模式。前半部分课是我们组织的企业家在北大讲课的直播,后半部分是经过培训的各校教师组织的现场教学,针对当地学生的特点和资源开发富有本地、本校特色的内容。
很有意思的是,沈阳何氏医学院的学生在学习了我们的创业课程之后学以致用,开设了学生校园创业公司,开始了他们的校园创业生涯。学生们把学校的食堂、保洁、校内物流、小卖部等承包下来,组织若干个公司来经营。每名学生还有100元象征性的股份。
慕课时代大潮与高校图书馆 篇7
1.慕课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慕课是大规模网络在线课程英文单词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缩写字头MOOC的中文音译简称,它是互联网时代一种跨越国界、跨越时空、跨越学习者身份的新型教育模式。慕课是借助先进的互联网平台汇聚了海量的名校、名师和名课资源,深刻地影响了全球教育的格局与进程。2012 年被称为“世界的慕课元年”,2013 年则被称为“中国的慕课元年”[1]29,全球和中国教育已经进入到慕课时代。由于慕课时代的开启意味着各级各类教育都可以做到使学生足不出户也能达到学习和接受教育的目的,其教育模式已经从根本上开始动摇传统教育模式的根基,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根基,因此,慕课被誉为自从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领域最大的变革,也可以说是一场呈现未来教育曙光的教育革命。在慕课模式的大背景下,国内的中文慕课网站以及包含中文的慕课网站平台纷纷建立,前者如学堂在线、中国大学慕课、好大学在线、清华经管立课在线,后者如超星慕课、慕课学院、网易公开课、慕课网等,这表明中国的慕课高潮正在快速到来。
2.慕课对我国高等教育的作用。高等教育在追求数量上大众化的同时,也要注重质量上的精英化,这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在社会服务领域核心价值取向的必然发展,慕课则更为高等教育注入了知识开放共享的新价值。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数量的大众化已经基本实现,而高等教育质量的精英化正在逐渐实现之中,慕课的出现为此提供了合适的发展模式,开辟了良好的改进渠道,促进了高等教育在社会服务中核心价值取向大众化与精英化的融合。我国高等教育在积极引入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的同时,也应努力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和优质教育资源。在全球优质教育资源和强势文化的冲击面前,我国等教育应当以慕课为契机,加快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切实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2]145。
3.慕课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慕课之所以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吸引数以百万计的学习者,最根本的功劳要归为两点,即慕课课程模式的开放性和慕课课程资源的优质性。这种慕课课程模式的开放性,不仅有对学员身份无任何限制的全开放性,更多的是指慕课课程学习的免费性。在免费性面前,一切获取和利用的阻力都会大大减小。慕课课程资源的优质性,在以开放资源吸引学习者数量增加的同时,以高校加盟共建共享理念运行的慕课,将全世界知名学府放在了同一擂台上进行比试,哪些课程能吸引人完全由学习者评价。慕课这种教育与技术相结合的模式,促使了高等教育在社会服务中核心价值取向大众化的同时,又实现了质量精英化与知识开放共享的融合。尽管中国式慕课的发展在短时期内是不会颠覆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的,但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却是极其深远与深刻的,因为毕竟它有可能会成为“一场数字海啸”[3]116。因此,我们只有以积极的态度去主动适应这种变化,才能准确把握高等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并以此作为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慕课时代大潮中高校图书馆的作用与任务
1.慕课时代大潮中的高校图书馆。慕课课程虽然在互联网上进行,但是围绕课程的各种互动却异常丰富,与真实的课堂几乎没有差别。随着高校学生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渴求越来越大,他们对高校教育慕课课程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在慕课时代大潮中,一般不是慕课课程资源少的问题,而是在巨量的互联网信息资源的海洋中,如何准确、快速、便捷地找到学生所需要的慕课课程资源,并且方便快捷地完成报名、学习、讨论、作业、获得证书的问题。由于高校图书馆担负着高等教育机构中学术研究机构和学术服务机构的职能,因此,在慕课时代大潮中,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己独有的信息技术优势,为高等教育中的慕课教育模式提供相应的研究与服务[4]261。
2.慕课时代高校图书馆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在慕课时代的作用,应当是及时了解和研究慕课教育模式,搜集相关的高等教育慕课资源网站及其慕课资源,并研究其高等教育慕课资源对于本校教育教学的作用与价值。在此基础上,建设高等教育慕课资源数据库和慕课资源网站,为本校用户或更大范围内的用户提供慕课资源服务[5]13。同时解答用户有关慕课方面的相关咨询问题,如慕课学习报名问题,慕课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慕课学分承认与各校互认问题(如上海交通大学实现了与19 所高校的慕课课程学分互认),慕课证书获取问题等。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己在文献目录学、信息检索学、网络文献资源获取与利用等方面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信息技术优势,为高等教育用户提供对于各类高等教育慕课课程资源的检索、查询、获取、播放、下载、传送、存储等方面的创新服务,为高等教育的慕课建设和应用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3.慕课时代高校图书馆的任务。首先要利用互联网和一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检索和搜集与本校学科专业相关的高等教育慕课课程资源网站及其慕课资源,当然也可以包括本校所开设的其他公共课程慕课课程资源。其次,对这些搜索到的高校慕课课程资源进行分析研究,包括按不同的分类标准予以归类整理。对高等教育慕课资源的外表特征和内容特征予以详细著录和反映,如慕课课程的外表特征包括:课程名称、提供学校、院系、专业大类、专业名称、学习模块、课程编号、课时数量、课程评价。慕课课程的内容特征往往在课程报名板块出现,需要提供的课程内容包括:课程目录、课程介绍、教师团队(如姓名、职称、单位、部门、职位)、课程章节(包括章节名称、教学目标、章节内容、相关链接)、涉及技术、课程设计、职业状况、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教师演示、案例教学、引导、实验教学、实习教学、实训教学、互动教学)、教学条件、特色创新、参考书籍、随身课堂、教学资源(如课程章节、名称、上传时间、大小、备注)。学分和认证情况:包括慕课学分是否承认?是否多校相互承认?慕课学习结束后是否可获得相关认证证书?最后,要为这些已经具有详细著录信息的慕课课程资源建设相应的高等教育慕课资源数据库,并且挂接在高校图书馆的网站上,提供所对应的慕课资源链接网址,以便学生用户可以报名参加学习[6]3。
三、高校图书馆为高等教育服务的中文慕课资源
1.“学堂在线”的高等教育慕课资源。“学堂在线”于2013 年10 月10 日正式上线,是由清华大学发起的慕课平台,由北京慕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实施运营的免费公开慕课网站,是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的研究交流和成果应用平台[7]。它通过来自全球一流名校开设的高等教育课程,为用户提供系统的慕课课程资源,力争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有机会享受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2014 年12 月30 日,该网站已完成1500 万美元的A轮投资融资,为其后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障。该网站目前共提供41 类390 门高等教育慕课课程资源,它通过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研究中心以及全球知名大学的紧密合作,其网站的高等教育慕课资源将得到不断补充和丰富。该网站的多数慕课课程每周更新一次,在“学堂在线”网站修完慕课课程并通过考核之后,学习者可以获得相应的慕课课程认证证书。
2.“中国大学MOOC”的高等教育慕课资源。该网站目前共提供6 类377 门高等教育慕课课程资源,这些慕课资源均来自于全国39 所(目前为29 所)“985 工程”高校的名校名师顶级慕课课程资源,是最优质的大学慕课课程,可以使学习者与名师实现零距离接触,在名师的亲自指导下进行有效的学习[8]。该网站具有权威性、实名验证、自我激励、可提供学习证明的特点。以获得某慕课课程的认证证书为例,其中有授课老师的姓名,认证证书申请开放的起始与截止时间,只需要轻松的两步即可完成,该网站还支持认证证书的验证。只要完成该慕课课程的学习,并且已经达到认证证书的要求,即可在规定的申请时间内获得认证证书,表现优异的学生还可获得杰出证书。鉴于各种因素的综合考量,纸质慕课证书的包邮范围目前仅限定在中国大陆地区。网站的“帮助中心”可为学习者提供“我的课程、课件、测验与作业、考试、讨论区”相关内容的帮助信息。
3.“好大学在线”的高等教育慕课资源。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慕课平台,由上海交通大学慕课研究院牵头组建了中国高水平大学慕课联盟。该联盟是非官方、非法人、公益性和开放式的中国高水平大学间自愿组建的合作组织,其“好大学在线”为该联盟的慕课网站[9]。该网站的目标是建设中国高水平的慕课教育平台,实现中国高水平大学之间的教学慕课资源共享及慕课学分互认,同时还可向国内其他高校提供优质课程,提高中国高等教育慕课的质量。其服务是提供优质的慕课课程教学资源,第二专业系列慕课课程教学资源,高端培训系列慕课课程资源以及相关的在线教育产品。该网站目前汇集由中国大陆和台湾30 所高校提供的13 个学科的68 门慕课资源,其中包括正在进行中的34 门,已经结束的32 门,预发布的2 门,暂时没有即将开始的高等教育慕课课程资源。在这些慕课资源中,颁发证书的慕课15 门,其余53 门为不颁发证书的慕课。
4.“清华经管立课在线”的高等教育慕课资源。该网站致力于充分发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一流教学师资水平,融合最新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慕课在线教学法的新体验,为高校研究生创造高效的和定制化的慕课自主学习体验[10]。因为慕课课程与教学过程的相互融合,不仅是传统课堂的视频重现,而且是教学过程的完美呈现,更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高技术优化管理。让学生在慕课模式中充分享受网上视频教学,参与课程学习、问题答疑、网上作业、集中考试、在线讨论、教学评估,甚至论文答辩的全过程。该网站目前提供《投资决策与财务管理》等11 门经济类研究生慕课课程资源。
5.“华师慕课”和“华师京城慕课”。“华师慕课”网站是由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创办的,以研究和开发师范教育中的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慕课课程资源为主要任务的慕课平台[11]。它的主要任务是推动慕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各级各类教育领域高质量地得以实施。该中心的主要任务有多项,包括及时追踪世界慕课教育科研发展的前沿成果,努力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师范教育慕课资源;组织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和全国中小学教师开展优秀慕课教育教学资源评选活动,不断提升我国各级各类师范教育和基础教育慕课资源的质量。目前,该网站提供约3000门的师范教育和基础教育慕课课程资源。“华师京城慕课平台”是依托于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在北京创办的高等师范教育慕课网站。它在提供慕课教育资源的同时,还提供包括慕课资源组成部分的微课资源、微视频开发、翻转课堂等新型教育教学方式的研究与应用。
四、高校图书馆为高等教育服务的中外文慕课资源
1.“超星慕课”的高等教育慕课资源。众所周知,超星数字图书馆是中国著名的3 大数字图书馆之一。在慕课时代来袭的大潮中,超星数字图书馆迅速组建了超星慕课网站,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超星学术视频迅速组建了40 个慕课编辑部和750 人的专业编辑团队,成为中国最大的慕课制作团队。它认为慕课是书院制教学模式的回归,是普世式教育情怀的体现。超星慕课网站[12]的慕课层次,以中国大陆地区的高等教育慕课课程资源为主,也包括港澳台地区和国外的高校慕课课程。该网站目前提供14 个学科的7425 门中外文高等教育慕课课程资源,其中包括中文本科慕课课程和高职高专慕课课程。其“课程最新动态”提供慕课课程的封面、课程名称、作者、学校、编辑、章节数、创建时间、更新时间等信息。以2015 年1 月4 日为例,就有28 位编辑同时在线为用户提供慕课的相关服务。
2.“网易公开课”的高等教育慕课资源。Coursera是国际著名的三大慕课公司之一,也是全球领先的慕课平台提供者,它与全世界最顶尖的大学和机构合作,免费提供任何人都可以学习的在线课程。和一般的公开课不同,这些课程有固定的开课和结课时间,需要学生定期上交作业和完成考试。完成整门课程后,学生可以拿到一张国际证书(部分课程不提供证书),用以证明自己的专业能力。“网易公开课”网站[13]的官方中文社区定位,是它与Coursera联合推出的中文高等教育学习和交流平台,目前主要提供慕课课程的详细介绍和慕课学习讨论区功能,目的是使更多的学习者能够接触到慕课学习模式,享用全球优秀的慕课教育资源。大多数慕课课程都是定期开课,有作业和考试,老师和学生可以在线交流,强调完整的在线教学过程。该网站目前提供8 种语言22 个学科的3090 门慕课课程资源,其中中文慕课资源有628 门,所有的非中文慕课课程均提供中文字幕,便于中国学生学习利用。
3.“MOOC学院”的高等教育慕课资源。该网站是由北京果壳互动科技传媒有限公司创立的中文互联网慕课学习社区,这里聚集了超过半数的慕课中文用户[14]。2014 年底该网站获得了红点投资2000 万美元的C轮融资。该网站的目标是让更多的中国人认识和了解慕课,基于真实学习者的评价,筛选和推荐最值得参与学习的慕课课程,协助慕课中文用户跨越语言障碍,通过社会化学习提升慕课中文用户的学习质量。在这里,用户可以通过大家的评分和笔记来筛选自己最需要的优质慕课课程,还可以加入围绕课程所设立的各种互动学习小组,用中文讨论慕课学习中的问题。该网站与多个优质的慕课课程平台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它是Coursera的全球翻译合作伙伴,用户自发组成的“果壳教育无边界字幕组”为40 多门慕课课程制作了中文字幕。此外,它还与多家慕课网站和教育组织建立了长期合作,共同探索中文慕课的发展。该网站目前提供12 种语言20 个学科共约2000 门的慕课课程资源,目前的在线慕课学习者总数已经达到80 万人次。
慕课时代 篇8
锅炉是工矿企业及电站的主要热力设备之一, 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中应用面较广的一种能源转换设备, 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因此, 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对本专业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有显著影响。
上海电力学院 (后面简称“我校”) 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上海市的特色专业, 是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及上海市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以电力行业需求为人才培养目标, 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 长期坚持与电力企业“产学研合作”的教育模式, 使学生质量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因“专业基础扎实, 动手能力强, 踏实肯干”而被誉为“永久牌”人才。2010年,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成为首批进入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本科专业。2014年, 学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更名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明确给出, 该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既要适应培养工程生产一线所需的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要, 又要满足“宽口径”的培养模式,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一、“慕课”及其优势
“慕课”是以连通理论和网络化学习的开放教育学为基础的[1,2]。这些课程跟传统的大学课程一样, 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从初学者成长为高级人才。慕课课程并不提供学分, 也不算在本科或研究生的学位里。在过去的两年中, 哈佛、麻省理工等大学共同投入几千万美元, 用于开发慕课。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普林斯顿大学等许多顶级高校也开展了类似的计划, 它们宣称要达到全民参与的目标[3]。慕课与传统授课相比, 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 开发理念不同。传统授课以整节课或单元为资源组织单位, 从辅助教师“教”的角度设计;慕课以某个知识点为资源组织单位, 关注教师的“教”, 更突出对学生“学”的设计。 (2) 容量不同。传统授课容量大, 时间长 (40~45分钟) ;慕课容量小, 时间短 (5~10分钟) 。 (3) 教师作用不同。传统授课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课堂的管理者, 在课堂上主要是进行知识的讲解传授;慕课中的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课上主要进行问题研究。 (4) 学生学习态度不同。在传统授课方式中, 学生是被动接受者;在慕课方式中, 学生是主动研究者。 (5) 上课时间和地点不同。传统授课在课堂、时间上是固定的;慕课主要借助网站实施教学, 时间不限。 (6) 教学形式不同。传统授课的教学形式是“课堂讲解+课后作业”;慕课的教学形式是“课前学习+课堂研究”。 (7) 评价方式不同。传统授课常采用纸质测试;慕课的评价方式可以多角度, 形式更多样。
二、“锅炉原理”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 “锅炉原理”课程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
“锅炉原理”课程的授课对象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 这一课程是能源动力类专业的必修课, 是一门理论性强而又与生产实际密切联系的课程。学生在学过“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及“工程燃烧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后, 且要到热力发电厂进行过两次现场实习后, 才能进入本课程的学习
(二) “锅炉原理”课程的教学时数少
随着本科教学的不断改革, “锅炉原理”课程的课时也在不断变化, 由原来的124课时缩减为现在的64课时, 而“锅炉原理”课程是一门理论与生产实际联系非常密切的课程。再加上锅炉电站锅炉技术发展迅速, “锅炉原理”课程教学内容不断增新, 虽然本课程教学方法已多样化, 但由于受到授课时数的限制, 教师很难在课堂上补充相关的前沿知识。
(三) 多媒体授课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
“锅炉原理”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以来, 发现两个问题:一是信息量太大, 学生不容易记住。一方面受到教学时数的限制, 另一方面需要补充大量的相关前沿内容, 使得一些教师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面放入了大量的信息。然后, 多媒体会将课程内容显示在屏幕上, 受制于课程时数, 屏幕上的图文只能被快速浏览, 一闪而过, 很难强调其中的重要内容, 使得学生很难记住。二是多媒体授课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四) “一言堂”的教学方式
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虽然师生互动较多, 但由于授课时数的限制, 多数仍采用教师“一言堂”的方式, 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使得教师成为知识的传授者和课堂的管理者。这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 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另外, 采取利用学生课外时间进行第二课堂的教学实践, 但由于时空限制, 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 如何不受时空限制, 既能补充本课程的前沿知识和其他相关模块知识, 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知识面, 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是目前“锅炉原理”课程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而慕课的诞生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方向。
三、“慕课”背景下“锅炉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慕课为“锅炉原理”的课程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慕课条件下, 从专业的实际出发, 针对本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可以在教学内容、授课方式、教师培养等方面提出改革“锅炉原理”课程教学的思路。
(一) 根据教学内容, 优化授课方式
目前, “锅炉原理”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两大模块。第一模块是锅炉理论知识, 主要包括燃料及其特性、燃烧原理及计算、锅炉热力计算方法等内容。第二模块是锅炉设备系统及运行, 主要包括锅炉五大受热面的结构布置、燃烧设备、锅炉启动及正常运行等内容。在授课方式上, 对第一模块的教学, 由于其涉及公式推导、数据计算分析, 教师可以采用以板书为主的授课方式, 引导学生思维, 进行公式推导, 让学生跟着教师思路, 师生一起学习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效果很好。而对第二模块的教学, 由于这一模块涉及很多的系统图和结构图, 故可采用以多媒体为主、慕课为辅的授课方式。根据前部分的分析可知, 单纯采用多媒体教学, 效果并不理想。如果把主要的内容采用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进行教学, 而其他大量的知识点做成慕课, 放在网上。这有三方面的优势: (1) 可以解放大量的课堂时间, 增加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和讨论,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将其他知识点做成慕课, 内容可以更加丰富, 讲解可以更为细致; (3) 学生不受时空限制, 可以随时到网上下载慕课进行学习, 反复学习难点, 对于实在不明白之处, 可以等上课时与教师讨论, 大大节约课堂时间, 增加学习空间。
(二) 修订教学大纲, 优化课程内容
慕课时代下, 可以对本专业“锅炉原理”课程的大纲进行修订, 同时优化课程内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我校的特色专业, 具有鲜明的电力行业特色。在课程理论教学环节中引入工程案例教学, 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教学的结合, 是“锅炉原理”课程一直采用的教学方式。但目前由于课时的限制, 课堂上只能引入极少的工程案例。而在慕课的条件下, 我们可以把大量的工程案例做成慕课放在网上, 让学生不受时空的限制去学习。例如, 针对锅炉的结构系统和工作特性, 可以把上海锅炉厂生成的 (外高桥第三发电厂) 、哈尔滨锅炉厂生产的 (华能玉环电厂) 以及东方锅炉厂生产的 (邹县电厂) 1000Mw超超临界机组直流锅炉作为案例做成慕课, 并对这三大锅炉厂生产的1000Mw超超临界机组直流锅炉进行分析、比较。
(三) 取长补短, 着力提升“锅炉原理”的课程质量
我校能源与动力专业每年的招生规模是4~6个自然班, “锅炉原理”课程开设3~4个平行班, 由3~4位教师同时授课。任课教师对本课程各知识模块的讲授方法各异, 对前沿知识的掌握也不尽相同, 而慕课可以使各位教师取长补短, 共同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样, 针对年轻教师的特点:学校→学校, 缺乏现场工作经验和现场知识, 优秀教师制作的相关知识点的慕课课程, 完全可以作为培训教师的一种手段。这既可以节约教师外出培训所花费的时间与费用, 也能使新进教师快速地掌握课程所涉及的知识, 使之尽早地可以独立承担本课程的教学工作。
四、结语
“锅炉原理”课程是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 对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都在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改革。由于本课程教学时数有限, 课堂教学内容受到很大的限制, 而慕课必将对“锅炉原理”课程的教学产生巨大的冲击与影响。引入和利用慕课, 只是探索“锅炉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课题组教师应在总结原有工作的基础上, 继续深化课程改革, 把慕课融入日常教学中, 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 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达到培养电力一线工程师的目标。
摘要:“慕课”教学模式的出现, 给现代教学带来很大的冲击和挑战。本文主要剖析了本专业课程“锅炉原理”存在的问题, 并指出在“慕课”条件下, 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授课方式、教师培养等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关键词:慕课,锅炉原理,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什么是“慕课[EB/OL].http://news.sina.com.cn/o/2013-07-09/131927618337.shtml.
[2]在线课程“慕课”来袭专家称大学应主动参与[EB/OL].http://edu.qq.com/a/20130716/003152.htm.
慕课时代 篇9
一、“慕课”发展简介
“慕课”, 英文称为MOOCs, 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简称。2001年最早的麻省理工大学将其课程免费放置于互联网, 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国内外大学纷纷相应, 一时间国内诸多“公开课”、“精品课”等等互联网课程热潮汹涌, 从2013年5月开始, 清华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纷纷加入在线教育联盟, 中国“慕课”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 国内教育行业的从业者普遍意识到了“慕课”将对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慕课”对于传统课堂的影响
1、最初互联网开始对于人们获取资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具体体现在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 从报纸书刊杂志等转移到电脑网页、移动终端 (手机、平板电脑) 等使用应用程序阅读。由于移动终端获取知识相对于传统出版物而言, 资讯内容更适合相对容易快速传播的片段内容, 微博与微信的广泛使用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但似乎我们对于互联网时代教育教学的改变稍显迟钝, 因为传统课堂具有教学体系相对完整, 又有丰富的传统教学理论作为支撑, 早期的“公开课”和“精品课”似乎也是简单的将课堂视频置于互联网上而已, 大家对于课程改革的呼声不高, 但当“慕课”这种形式出现, 它积极迎合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快速、获取容易等特点, 将传统课堂推到了不得不思考转变的时刻。
2、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使得人们对于职业教育要求开始转变, 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职业教育应该是终身受教育, 随技术进步, 职业教育内容要不断更新, 而原来的旧有的教育体系虽然完整, 却并不合适现代技术的发展特点, 人们更希望快速获得技术更新部分的内容, 对于教学内容也希望能够快速更新, 特别对于从业者而言, 让他从头至尾的完成传统教育的各个环节变得不大现实, 同时也没有必要。这时候审视传统职业技术院校的教育显然已经不那么合适每个受教育者了。慕课的出现及时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因为借助互联网技术, 在线教育的内容更新更为方便, 传播也更为广泛, 学员可以在任意时间和地点使用移动终端完成自己关注部分内容的学习。
3、传统职业教育环境下, 师资力量的不均衡会导致学员所受教育差异很大, 特别对于偏远地区, 能够获得的优质教育资源更少, 而慕课这种形式有效的解决了时空差异带来的很多不利影响, 如果能够对于职业教育名师教学进行师资的整合, 可以充分借鉴名师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各个学校的师资力量的不足 (对于传统的基础教育更是如此) 。
三、“慕课”对于教师、学生提出的新要求
1、对于教师而言, 由于互联网带来的丰富资讯, 虽然是个巨大的知识宝库, 对于缺乏资讯管理训练的学生而言, 虽然大有裨益, 但有时也会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 如何帮助学生梳理出必要的知识内容, 将是未来大多数教师的主要职责。而少部分优秀有特点的教师将会成为各个专业学科的佼佼者, 能够获得大量的关注, 有机会进行大规模的网络在线课程的讲授。
2、学生将逐渐发现不得不改变自己被动学习的角色, 从而积极主动的探究各学科知识, 否则会更容易被甩离学习团队, 学生要学会在互联网帮助下针对自己的不足, 与学习同伴或老师借助交流工具寻求帮助, 逐渐的成为自己学习的掌控者。
3、大多数教师的角色要发生变化, 特别是职业教育的老师可能更多的不再是传统知识体系的讲授方式, 而是学生身边辅助者和教练员。一方面要帮助学生知识掌握方面的提高, 更多的是教练知识的运用, 作为现场的演练者来展示运用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其中优秀的教师可以准备自己的慕课课程, 做好教学设计, 针对大量的在线学习者准备好自己的拿手科目, 还得借助各种技术手段在互联网上展示出来, 当然单纯依靠一两个人很难完成高质量的慕课制作, 还需要其他技术成员进行支持, 组成团队共同完成高质量的慕课制作。
四、信息技术课程课程的特点分析
1、信息技术课程课程多数更加重视操作技能, 特别是软件操作技能的训练。如何将这些技能点进行分解, 使之称为合适的慕课课程需要长期的探索, 教学设计也需要不断的改进, 保留传统教学理论中适合的部分, 更多的追求灵活趣味的教学设计。内容和时间的安排也是非常耐琢磨和思考, 做到短小精悍、精益求精。
2、软件操作技能训练, 互联网上资源非常多, 但是适合具体工作岗位要求的却寥寥无几, 即使是比较出名的讲解视频, 大多数也是传统课堂的简单外延, 具有针对性相关的慕课还需要不同行业从业教师的不断探索。
3、部分应用课程需要考虑大量的生产工艺内容, 而作为慕课可以完成传统教学上无法完成的时空变换, 比如讲解完图像调整的操作, 就可以马上打印展示出结果的展示, 这在传统课堂上很难实现。
五、教学改革
考虑以上内容, 我们可以思考在慕课时代下如何改革目前的信息技术类相关职业课程了。下面从如下几点分析思考开展教学改革。
1、教学设计与工作岗位要求进行联系。教学设计不能再像传统教学那种设计方法, 要考虑灵活多变和趣味性, 特别在学科开始之初, 必须设法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程学习中来, 当然在有了成熟慕课教学资源的状况下, 教师将会更多的是考虑课堂训练的教学设计了。这对于技能掌握的训练尤为重要。
2、精心设计学习过程评价、完善在线评价系统。传统教学设计过程中, 对于评价部分和慕课时代的在线评测有着很大的不同, 合适的设计交互测试不仅能提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还能有效巩固所学知识, 当然评价系统的开发要本着科学的态度, 针对职业教育对象, 如中级和高级学生所关注评价内容有所差异, 这些都要依靠我们教育从业者从头开始探索实施。
3、精心设计课堂训练与课前“慕课”知识讲解之间的衔接, 准确把握实操训练的难易程度。学生希望获得的是通过一定的努力可以做到的实操训练, 太容易和太困难都会带来学习的困扰, 学期初和学期末的难度都要有其差异, 让学生不断在训练中巩固学习, 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综上所述, 慕课肯定会给信息技术课程技术的教学带来相当大的改变, 希望在未来的探索过程中, 诸位职业教育的从业者从探索课程的设计直至MOOC平台的构建、课程内容的制作发布等等要付出大量的精力, 并不断的完善, 为慕课时代的信息技术课程操作教学改变尽自己力量。
参考文献
[1]贺斌.慕课:本质、现状及其展望[J].江苏教育研究, 2014
[2]陈希, 高淼.MOOC课程模式及其对高校的影响[J].软件导刊, 2014
[3]李凑, 刘赣洪.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SWOT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
慕课时代 篇10
1. 大数据及慕课教育概念
当今世界发展下,也许有人慨叹幸福感爆表,但是由此同时, 爆表的还有一个叫做大数据的时代产物。大数据也许听来陌生一点,其实它就在你的身边,每天出现在你的生活中,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方式融汇,而这也恰恰就是大数据本身的特点: 种类多,速度快。对于大数据的概念而言,顾名思义就是巨大的数和据。何为巨大的,用什么去解释这个概念最合适,那就要说到每天的生活。 当今时代互联网高速介入,使其需求也迅速的增长。就拿一个软件来说: 有大量的照片在Facebook中更新,甚至每天超过1000万, 人们不再受处传统意义上的约束,毫不夸张的讲,4亿微博的发布就在一天之内,而且这还是指在2012年。它的容量就不用多做解释,容量之大,供给学习,研究,拓展已绰绰有余,准确来说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就是说如果你认为容量已经足够大了,其实还有更大的。圆圈越大,直径越大,你所未知的就越多,当然价值就越大。
那么对于大数据时代下的慕课教育,同样有着一定意义上的解释。铺天盖地的信息已为大数据最好的证明,而这作为促进人类信息的交流,沟通的媒介,大数据以超强的力量成为慕课的有利推手。慕课在大数据的促进下,突破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通过网络在线进行大规模的开放学习,使其达到一切资源的共享。作为新兴的慕课理念它虽然以较高的速度发展,但还是有不同的声音出现, 总体来说它的促进作用远远超过想象,特别是与传统上授课比较之后。
2. 中国大学英语教学在慕课时代的现代转型
全球化的能量不容小觑,一场时代的国际风波席卷而来,那就是国际化,由它引起的教育上的转型也是不可抵挡的,那就是慕课教育。既然它不同传统意义上的授课,那么它的转型可分为几个方面: 第一营造一个很自主宽松自由的学习模式,不再像以前那种学生只能被动的去接受。根据每个人的兴趣喜好去选择,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对于慕课教育而言也达到了目标,带给学生想要,需要的。第二很重要的一个切合点就是它所涉列的内容更为宽泛,让学生可以在这个开放式的结构中查找到自身所需用的。 第三它对于英语的学习不止局限于听说范围内,还有更多的拓展, 像通过讲解,大家进行探讨,再共同交流,从而多方面学习,认识了解。英语在很大的程度上超过授课方式,因为它作为信息传播工具。第四不会脱离英语的本质,反而更加接近国际化,使英语的学习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开展新的模式。
二、慕课时代对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
在慕课时代下对于英语教师最重要的一点要求就是创新意识, 因为这个突破性的发展已经不再是局限于三寸讲台上的声形并貌, 主要的传播在网络上。这就要求教师在要拥有一定量的信息,那么相信大数据在这个时候一定是最得力的助手,在搜集大量信息的时候,教师本身要进行筛选辨析,最终选取合适的最有用的。所以教师在这一阶段一定要有创新意识,对问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但又不偏离轨道,有深度同时又可以让学生们接受领悟,从而达到一个双方面提高的双赢的模式。对于持久的发展也会具有一定意义上的帮助,网络时代教师相对的素质同样是一个需求点,能够适应时代的进步,跟着向前并且传播更远,相信一定可以应对这个挑战并且赢来好的机遇。
三、慕课时代下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途径
1. 明确慕课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有一种神奇的存在叫做历史产物,那么对于慕课时代,它显然是信息高速传播下的大数据的附属品。轻轻一按键盘,你想要的信息会以各种形式出现,这种看起来快捷便利的获取,实质要通过很大的努力才可以立足进而发展。首先要面对的挑战就是化被动为主动,也就是从依赖转化为自主,不再拘泥于海量信息下随机的进行采取样本,这种打破常规的方式,是一次突破性的挑战。对于精确度和效率之间的问题,在做了大量的信息整合后发现,效率更为目标的定位。慕课时代新就新在它总是以时代发展的角度,处理一些事情。当一个问题出现所以时,大家会很不自主去追寻因为什么, 或者出现因为时,大家同样会去探索所以怎么样了。这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因果式结构,它不单单是一个模式型的结构更是人们心中的定式。海量信息下,很难找出因果关系,因此也会妨碍作出判断和决策。外语教师在时代的转型下面对着巨大的挑战,相对而言也会有机遇的伴随。在与时俱进状态下,使其个性突出,增加了个人能力意识的觉醒,促进了团队的精神建设。多元的数据储量,人们高效的学习。
2. 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方向
应对不同人群进行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掌握学生的心理,洞察学生的领悟接受能力,组织控制力在根本上和英语教师一致,但是更多程度上,有一定的拓展。例如要有能力,这个能力在两个方面上体现,一个是技能一个是知识。让更多的人掌握语言,这是教师的重要任务。
3. 提高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
忘记 “补偿式”教育,忽视自我的参与,形式方面多样化,提升专业方面的能力。身为主导人,引路者要有着发展的持续观念。 媒体的掌握运用能力,和学生之间有超强的沟通力,明白学生所缺乏的,从而达到输出去的每一部分都可以被接受。总之在面对大数据或者慕课时代下的无论是挑战或是机遇都能够临危不惧,促进其发展,完成应该达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余桂兰.新时期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能力及持续发展策略[J].继续教育,2009(01):154-156.
慕课时代 篇11
【关键词】慕课 大学英语教学 师生关系 情感
慕课是MOOCs的中文音译,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的缩略词,意指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是当下非常受欢迎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目前,全球有相当数量的、不同国家背景的机构和团体致力于开发“慕课”课程平台,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三大“慕课”平台,包括Udacitv ,Coursera , EdX,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知名大学借助这些平台向社会公开提供了本校教师讲授的优质开放课程,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也是类似的开放课程网络平台,很多国内著名高校纷纷依托本校包括优质师资团队、前沿学科技术、深厚的学术基础等优质教育资源来开发慕课,旨在提高本校在国内外知名度以及向社会提供有偿教育资源供给。目前全球“慕课”学习者有600多万名,遍布220多个国家。教育界“慕课”时代已经来临,面对“慕课”给大学教师带来的挑战和威胁,任何学科的教师都不能独善其身,相较于大学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因为所教授的课程多为工具性、基础性课程而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更为巨大且紧迫。“慕课”时代,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教师该如何应对,这关乎其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化和发展。
一、“慕课”对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的挑战
MOOCs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的缩略词,顾名思义它具备三大特点:大规模、开放性、在线学习,它所提供的课程多为世界名校名师的优质课程,MOOCs具有范围广、质量高、方便快捷等多种课程供给的优势,它身上具备的规模、质量、效率深受许多大学高层管理者的关注。目前,相当数量的民办大学已经逐步实施购买“慕课”通识课程,借助“慕课”取代部分公共课教师的工作,节约办学成本。这样的发展趋势倒逼大学公共课英语教师不得不认真面对来自“慕课”的挑战。
1.对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挑战。在大学英语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以英语教材为基础,围绕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难点、重点对学生进行讲授,教学过程中并不十分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或者受制于教学任务的规定,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知识不能提及过多,唯恐占用过多时间以致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这样既不能实现将人文、道德、通识性教育溶于英语教学中,也不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这种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学生的参与度不高。与传统课程不同,“慕课”的内容并不是某一位英语教师独自的备课内容,而是聚合了大量优质的课程资源借助网络和多媒体播放技术向同年级、同层次的全体学生提供的课程资源,“学习者通过各种通讯报导或网页,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选择、重组学习内容。除了观看教师的网上讲解,学习者还可以通过‘慕课平台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分享学习资源,也可以通过各种社交网络和平台与老师、同学进行互动讨论,还可以成立网上学习小组点评课程、分享笔记,或就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或某一话题进行讨论”。
2.对传统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挑战。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以教师、教材为中心,把讲解课文、传授课本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教师上课通常是按部就班、千篇一律的Section1.warm-up、Section2.Text A, Text B、Section3.Vocabulary…, 在讲授过程中穿插语法、句型分析、写作方法等。教学内容过于单调、贫乏,学生一个学期课时内只能学习七至八篇文章甚至更少。单调的课程内容辅以枯燥的教学方式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传统大学英语教师教学理念落后,即使英语课程教材有创新,也难以通过传授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有学者认为:“许多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不关注新的外语教学理论,课堂教学仍然是以语言知识为主线,教师讲解为主,忽视师生互动,学生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课堂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在“慕课”模式下,没有固定教材,学生在“慕课”平台上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内容,也可以通过各种通讯报导或网页选择、重组学习内容。相较于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慕课”教学呈现出内容丰富、信息来源多元等特征。
二、大学英语教师相对于“慕课”的独有优势是人类的情感
正如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一样,“慕课”便捷的在线网络提供方式或许对于其自身的推广来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星球大战的科幻小说中,机器人试图替代人类的梦想往往幻灭于未能突破人类情感构筑起来的防线之中。人与生俱来的社会性,使得学生对教师有着天然的情感需求,英语课程是工具性的,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大学英语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相较于专业教师来说长的多,也正为大学英语教师提供了反击“慕课”挑战的切入点。
1.师生关系的新解读。“如果重视人与人的本质联系及其与物的本质区别,则会把作为认识和实践者的人和作为认识和实践对象的人都看作是主体”。这个观点是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说和以杜威为代表的“学生中心说”的反驳。在传统哲学中,主体和客体更多地是用来表达人与自然、人与物的认识与被认识、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是一种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因此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师生关系被定义为教师和学生是二元对立的主客关系。纵观不同学科视角下的师生关系解读,教育学认为其是一种教与学的工作关系;心理学认为其为一种自然的人际关系;社会学认为其是一种社会关系;生态学认为其为教育生态系统中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不难发现,他们共同之处就是认同师生之间的一种平等、和谐、自然的伙伴关系。师生关系是教与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师生作为教与学的两大主体,他们是独立的、有差异的个体,有着各自的需求,他们相互尊重、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平等对话,“这种对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单纯的对话,而是以平等为前提,以理解为基础,以合作为途径,以情感为动力的对话。”
2.课程教学需要倾入情感。认识过程研究揭示,即使学生认为教师的课讲得很好,大部分学生,包括学习天分较高的学生,他们实际上理解的东西比我们认为他们应该能够理解的东西要少。学生参加考试时通常对于讲过的知识,做过的课后练习、课文梗概有映像,然而,通过仔细观察往往发现,学生的理解即使不全错,也往往理解有限或者理解歪曲,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的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案例教学法也是应对传统课程讲授模式的课程创新性改革之一。学生首先会接触到的实际的情景性的问题(案例),在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受教师的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调研寻求答案。最后,学生对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教师也从理论的高度进行系统梳理和概括。这样的模式使得学生对知识的习得不是来自外部灌输,而是来自从实践经验中的认知。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全程以游戏合作伙伴的角色投入进去,与学生探讨、交换意见;教师也需要以指导者的角色投入进去,评论、指点学生的习得。整个教学过程要求教师以热情、兴致盎然的态度参与,教师情感的投入是教学效果的保证。
三、“慕课”时代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教师的教学理念
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使得很多传统岗位的工人失业。以史为鉴,“慕课”时代来临,面临现代化课程新技术的大势推广,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教师必须打好人类情感这张牌,规划公共英语教师职业发展才能在瞬息万变的教育信息化时代有一方立足之地。
1.适应时代需求,创新性教学。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以这一要求为宗旨,这需要大学英语教师有创新教学的理念和创新教学的方法。“创新理念”就是指勇于探索、善于创造全新的教学方式,其根本特征是敢于向传统的价值观念、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挑战,并不断尝试进行改进的方法和途径。大学英语教师帮助学生对英语“知识探究”并非指对英语语言原创性知识的探求,而是指在在帮助学生解决英语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对已有英语语言知识的创造性应用,其实质就是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的英语基本知识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其中构建自己的知识和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最终形成具有自我个性特征的知识能力。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注重研究并将“研究性教学”、“问题教学”、“案例教学法、”、“翻转课堂”等创新性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实践。而互联网的普及和“慕课”平台的出现恰恰为实现“翻转课堂”提供了条件。大学英语教师授课的内容不再局限于教材和课文。英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慕课”平台等查找资料,扩大与教材相关英语知识的自主学习,教师将传授语言知识的课堂时间节约下来用于口语、听说等技能训练,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储备向知识应用的转化。
2.倾注情感于教学,重构师生关系。“慕课”时代对传统师生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公共英语课教师与学生之间应由静态的“师教生学”关系转变为动态的“共生互学”关系。在这样一种新型关系下,大学英语教师应该转变观念,从新的视角解读“教师权威”,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开阔知识面。并对学生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着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努力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学习氛围。而实现这一切的基础是师生之间建立平等对话的关系,师生之间的民主与平等是前提,对话与合作是关键,理解与感染是教学的共同追求。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进取心,帮助他们提高英语学习的各项技能和综合素质。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是居高临下、沉默冷静的观察者,而是投入师生之谊,师道之爱的学习伙伴。正如陈向明在《从师生关系看教育的本质》一书中写道的那样,教育是迷恋他人成长的事业,它意味着陪伴和参与生命的成长。因此,师生不应该是“我”与“他”的对立关系,而是“我”与“你”、“我们”在一起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张光华.慕课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挑战与启示[J].教育教学坛.2015(5).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3]郝文武.师生主体间性建构的哲学基础和实践策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5(4).
[4]林存华.社会转型与师生文化冲突[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9.
[5]李玉萍.从对立到对话的师生关系——后现代视野下的主体间性教育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0).
慕课时代下重构计算机基础教育 篇1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教育方式也在不断突破传统的形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知识主要是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流动, 教学的主要地点是教室、实践场所等, 一般都是一个教师对着几十个, 甚至上百个学生进行教学。2012 年被称为慕课的开始之年, 从这时候开始, 学生接受信息和知识的方式开始发生的相应的变化。
二、基本概念和区别
所谓的慕课教学主要是指, 教学过程中更多强调的是知识的双向流动, 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不再是学生单一地从教师那里得到相关的知识了, 而是通过学生与教师的互动, 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 实现学生对于信息和知识的掌握, 这样教学可以实现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 消化理论。
慕课在教学方式上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之间的区别在于:第一, 教学媒介不再是传统的教室, 需要还是依靠现代信息网络平台, 建立一套更多完善、多元化的网络平台, 将教学过程中在网络背景下实现, 这样就进一步突破了现代教学的媒介。对于本科教育不再是需要在阶梯教室中、电脑房之中进行的事情, 而是可以在寝室、家中便可以完成学习任务。第二, 教学思想存在变化。传统的教学主要是信息知识从教师单向流动到学生的过程, 教学形式的单一使得现代学生接受起来相对困难, 学习过程主动参与的意识不强, 最终的教学效果不佳。这种问题更多的存在于较为抽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之中, 这样的课程在知识的抽象程度上更深。慕课教学更多的强调的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之中, 在教学的有效性上不断提高, 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更加灵活多变。
三、慕课对于传统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建
信息时代已经到了, 这个时代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冲击和改变, 这种改变需要我们进一步拓展教学思路, 不断适应这种新变化、新要求, 在教学的准确度方面有着更为积极的作为。慕课教学就是这样的一种新型教学思想, 大学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相对比较枯燥乏味, 本科生对于教学的参与度不是很高, 学习效果不是很好。急需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进行重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慕课教学从思想理念上突破了现代教学的基本规律, 在教学目标、形式、评价方式上出现了新的突破。
(一) 教学目标的重建。教学目标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根本。随着时代的变化, 现代大学生需要掌握的信息计算机技术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更多的新软件、新理念都在不断应用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样的教学环境下, 需要计算机基础教学融入更多的现代化元素, 同时对于现在社会已经淘汰的一些技术和软件, 不能总是抱着不放。实质上, 就是需要教学目标随着时代的变化, 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不断更新的时候, 跟上节奏, 不断实现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发展。现在设计的软件都为今后流下“后门”, 即在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实现软件的不断升级。这一思想也需要在我们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进一步体现出来, 其原因还是计算机基础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在不断更新, 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就需要教会学生怎样获取新知识, 新技术, 即学习的方法和手段, 这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突破的一个重要节点, 怎样从信息网络媒介上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知识, 实现自我学习、知识的更新。这一点很重要, “授人与鱼, 不如授人与渔。”计算机软件的掌握规律基本一样, 在进行一些计算机软件的学习过程中, 可以实现触类旁通的学习模式, 教会学生在今后自学过程中怎样掌握新软件、新系统等。
(二) 教学形式的重建。教学是一种建立学生知识网络的过程。对于一个相对固定的知识和信息, 传统的教学形式便可以实现对知识的教授, 但是计算机基础知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 不断更新升级的, 需要建立一套开放性的教学形式来适应这种教学目标。所谓的开放性的教学形式实质上就是需要建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一种教与学的平等关系, 在教授信息知识的过程中, 教师不再是单一的讲授, 需要与学生发生更多的交流和沟通, 因为知识的掌握, 教师一定是最为牢固的, 但不一定是最新的, 学生对于网络信息技术尤为感兴趣, 他们对于其知识的掌握不一定全面、系统, 但有时可能超出教师教授的范围, 掌握了更多现代化的技术, 这样一种教学生态中, 需要教师与学生处在一种平等的环境下进行知识的双向流动, 学生是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主要接受者,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在进一步接受新的知识和理念。
(三) 评价方式的重建。教学目标和形式发生变化的同时, 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评价体系也需要进一步调整, 从而适应新的发展形势, 在教学过程中,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评价方式更多的是一张试卷或者是上机实践等方式进行, 更多的将评价决定权放在了最后知识的掌握程度之上, 对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考察几乎不能涉及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建立一套全新的评价方式, 实现对于学生教学过程的有效评价, 将学生自学能力的评价纳入其中,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把学生参与教学的表现, 平日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考查评价的依据, 实现更为全面系统、客观实际的评价方式。
结语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大学生掌握信息网络条件下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的主要途径。慕课教学思想是将教学发展性、时代性注入其中, 实现课程教学与时俱进的特征, 突出了一个过程化的教与学, 有效的激活了计算机基础教学。
参考文献
【慕课时代】推荐阅读:
大时代,小时代07-14
新时代青年的时代使命06-19
新时代精选:感悟《条例》中的时代新意09-24
纸质时代07-15
时代内涵07-19
时代解读10-14
流量时代10-17
时代意义10-19
智慧时代05-12
时代差异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