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特点

2024-10-06

制造特点(共12篇)

制造特点 篇1

1 引言

随着社会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各国都越来越关注如何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面对这种形势,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先后发布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一方面要求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要抓好重点节能工程。“十一五”期间,我国通过节能提高能效,少消耗能源6.3亿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6亿吨,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19.1%,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十二五”期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要分别下降16%和17%,国家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实施钢铁、建材、有色、石油石化、化工等重点耗能行业余热余压利用、节约等项目仍然是节能工作的重点。因此作为一种有效的节能设备的余热锅炉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应用空间。

2 余热锅炉及其发展

对于解决能源危机,节能是一种重要性不亚于开发矿物燃料、水力、原子能以及太阳能等的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开发研究新的节能技术就成为各国研究能源利用技术的主要课题,展开了研究开发各种节能技术设备的活动,并研制出回收各类工艺过程余热的余热锅炉。

余热锅炉是设置在各类工艺流程中回收余热以提高整个设备热效率,从而减少一次能源消耗的一种理想节能设备。它不但能节约能源,而且对提高主流程的质量,减轻公害和满足某些工艺要求,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余热锅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特别是在最近十几年来,由于技术发展之迅猛,余热锅炉新产品的开发也日益加快,在国内外得到迅速发展,同时在多个领域如电力、钢铁、有色、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3 余热锅炉类型及特点

3.1 余热锅炉类型

余热锅炉热回收的对象,最普通的是工艺气体、烟道气体等的显热,以及固体余热交换后的排气显热、固体辐射热等。按原有设备的工艺性质,余热锅炉可分为两类:一类主要是对工厂生产过程中的气体进行冷却,满足工艺要求;另一类主要是为节能进行的热回收。余热锅炉按水循环方式可分为自然循环与强制循环。按气体通道可划分为火管式和水管式。按换热形式划分,余热锅炉可分为辐射式和对流式。按结构形式可分为烟道式和管壳式。各种工业炉窑的余热锅炉都是烟道式的,烟气侧处于负压或微正压状态。烟道式余热锅炉均为水管锅炉,水管式余热锅炉适用于高蒸发率、高气压和高传热速率,都适用于高气压的废气,当处理比大气压低的废气时,必须采取措施防止空气漏入。此外,当废气中污垢不易清除时也不宜采用。

而管壳式余热锅炉的受热面均在内外受压的状况下运行。由锅筒、管子及金属壳体组成,结构紧凑,单位换热面积的金属消耗较少,适应的介质和操作条件较广泛。管壳式余热锅炉在结构上与热交换器无多大区别。它的简单形式是一个具有固定管板的列管式换热器,因此管壳式余热锅炉也可理解为一个特殊的换热器。

3.2 余热锅炉特点

与常规的工业锅炉相比,余热锅炉(除采用废弃物作为燃料的)都没有燃烧装置,因此,其载热介质种类和来源多种多样,从而导致余热锅炉受热面的布置和材料的选择与常见的工业锅炉有很大的不同。

余热锅炉多半是分散装置在工艺过程的各部位中,因此,它的安全、可靠性以及稳定持久性要求甚高。此外,工艺废气是高温高压的,有时气体还有爆炸性,这就要求余热锅炉有高度的严密性,要经受得住高温热应力、高温腐蚀和高温气体入口突然冷却冲击。特别是余热锅炉入口处,为解决其高温热应力,往往有很多结构上的变化而成为各种余热锅炉的特点。余热锅炉通常由省煤器、蒸发器和过热器等部件组成,通常无燃烧装置。

(1)余热锅炉过热器

过热器一般由蛇形盘管、分配集箱、集流集箱以及其他组件等组成。它可以设计成各种形状,一般布置也比较方便。在余热锅炉中,有的布置在冷却室顶棚,有的把它当作第一、二烟道隔墙或侧墙,有的悬挂在第二烟道中。根据过热蒸汽温度的高低可以设置一级或二级过热器,同时根据过热器布置处的温度区间,又可分为辐射式过热器和对流式过热器;根据烟气与蒸汽流向的相互关系,对流过热器可分为顺流、逆流和混合流式过热器。按放置的方式,可分为立式和卧式过热器。由于烟气及烟尘条件恶劣的情况,余热锅炉多采用立式过热器。

(2)余热锅炉蒸发器

蒸发器是余热锅炉主要受热面,其吸热量占整台锅炉的50%以上,而传热温差只有100℃左右,传热系数在70W/(m2·℃)左右,因此,蒸发器的受热面积是很大的。蒸发器主体结构是在上下锅筒(或集箱)之间布置管子,管子与上下锅筒采用胀接方式连接,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上下锅筒间可布置钢管数是有限的,单管长度也不可能太长,因此采用光管受热面积往往不够。解决办法之一是另加装有上下集箱的受热管排,上集箱与上锅筒相连,下集箱与下锅筒相连,但该法给安装和检修带来不便。另一种解决办法是选用传热效果好的结构,如采用翅片管。

(3)余热锅炉省煤器

省煤器作为余热锅炉的尾部受热面,给水在进入锅炉前先经过它,用以吸收烟气的热量,使排烟温度降低,提高锅炉效率。同时,由于省煤器在同一部位比蒸发受热面的温压要大,传热好,既省受热面,又能更有效地冷却烟气,另外给水经过预热再送入汽包会减少汽包所承受的热应力,对汽包运行有很大好处。

4 余热锅炉关键制造技术

将余热锅炉受压部件进行细分,主要有:汽包、管子、集箱、膜式壁、管屏、管箱等。

4.1 汽包

余热锅炉汽包的制作和常见的工业锅炉汽包的制作没有区别,主要是卷板、埋弧焊接、探伤、热处理、水压试验等。

4.2 管子

余热锅炉的管子主要分为蛇形管、散管和导管。多数余热锅炉的载热介质品质不高,产品设计时要么采用加大受热面,要么采用传热效果好的结构形式,因此蛇形管又分为:光管蛇形管和翅片蛇形管。光管蛇形管的制作工艺和常见的工业锅炉蛇形管制作相同,都是:接长→工业电视探伤→系统弯管机弯制,可以采用自动化生产线。翅片蛇形管分为螺旋翅片管和直条状翅片管,螺旋翅片管需要采用专用的螺旋翅片管生产线进行绕制和焊接,直条状翅片管也是先要进行管子和翅片的焊接。这两种翅片管的接长和弯制只能待绕制完成后或翅片焊接完成后再采用手工弯制和接长,蛇形管部件制作目前无法采用自动化生产线。

余热锅炉蛇形管部件的制作还有一个特别之处是:为了增加受热面,设计时出现了大量的小R弯头,需要单独的小R挤压机及配套装置。

散管和导管的制作主要采用手工弯管机,因为余热锅炉受热面布置较散,大量的导管带有空间弯头,手工弯制工作量较大。

4.3 集箱

余热锅炉集箱和常见的工业锅炉集箱相比较,多出一种结构形式上是环形的集箱。环形集箱制作时要采用大直径厚壁弯管机,同时其热处理要求热处理炉的炉膛跨度要大,其它的制作工艺和工业锅炉集箱制作差不多。

4.4 膜式壁

余热锅炉膜式壁制作和常见的工业锅炉膜式壁制作没有太大的差别,都是采用膜式壁生产线进行焊接。只是有些余热锅炉根据结构形式的要求,需要将焊接后的膜式壁管屏进行压制,形成圆形的通道式受热面,其需要较大的装配场地。

4.5 管屏

余热锅炉管屏一般由管子和集箱,或蛇形管和集箱组成,两者的焊接连接要求较高,一般在车间内采用手工焊接完成,而常见的工业锅炉管子和集箱在现场进行焊接。

余热锅炉对流管束管屏中有较大部分采用的结构是两集箱间用较多的螺旋翅片管连接,翅片管与集箱间用插入式角焊缝的形式。由于翅片管密集焊接在集箱上,焊角高度又较高,集箱焊后收缩变形量大,如不注意合理的焊接顺序、方法,可能导致两边翅片管因集箱变形而无法装配。同时,由于焊缝密集导致集箱焊后残余应力较大,较易产生冷裂纹。从而使装配质量难以保证。有的甚至锅炉运行一段时间后,管子与集箱的焊缝处出现撕裂现象。因此,为确保管屏的制造质量,在制造工艺上需采取一些措施,如设计专用胎具刚性固定,预留焊接收缩余量;选择合理的装配、焊接顺序、选用焊接线能量较低的焊接方法、焊后局部热处理等。

管子和集箱组成管屏后,其部件重量也变得较大,其对厂房起吊能力要求较高,是常见的工业锅炉相应部件制作起吊吨位的几倍。

4.6 管箱

余热锅炉管箱由管屏和外部壳体组成,部分余热锅炉将烟道和受热部件做成一个整体,也就形成了管箱。管箱的外部壳体就是一般的结构件,只是对密封性要求较高,都是采用手工焊接。另外,管箱的制作对厂房起吊能力要求比管屏更高。

5 结语

节能减排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国家长期的发展方针。余热锅炉在能源高效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节能环保的政策背景下,中国余热锅炉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在余热锅炉的制造生产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改进制造技术,对提高余热锅炉的制造能力和产品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宗虎,徐通模.实用锅炉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虞国锋,姜广聪.纯低温余热锅炉管屏制造工艺[J].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07,23(6):24-25.

制造特点 篇2

一、引言

先进制造技术AMT(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是集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和管理等各项先进技术而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它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技术之一。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业为提高竞争力以适应时代的要求而形成的-一个高新技术群,经过发展,已形成了完整的体系结构。先进制造技术是当今生产力的主要构成因素,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论文大全。它担负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学技术的各个学科提供装备、I 具和检测仪器的重要任务,成为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尤其是些尖端科技,如航空、航天、微电子、光电子、激光、分子生物学和核能等等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如果没有先进制造技术作为基础,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先进制造技术的起源

“先进制造技术”一词源于美国。二战结束之前的制造技术,可以统称为传统的制造技术,美国制造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当时国际环境背景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形成了支强大的研究开发力量,强调基础和学研究的重要性,忽视制造技术的发展。至20 世纪70 年代,随着日、德经济的恢复,美国制造业遇到了强有力的挑战,汽车业等行业的霸主地位,遇到了强有力的冲击,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大大落后于日、德,美国经济滞胀,发展缓慢。而日本在过去几十年内不断主动地采用制造新技术,已使其成为制造业公认的世界领。在此背景下,美国反思了制造技术同国民经济、技术与国力的至关重要的相互依赖关系,强调了制造技术的重要性,明确了社会经济目标的关键是技术的重要性,制定了国家关键技术计划,并对其技术政策作了重大调整。与此同时,以计算机为中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全面推动了制造技术的飞跃发展。由于经济和增强国防的需要,在剧烈的市场竞争的刺激F,各个国家和地区纷纷将传统的制造技术与新发展起来的科技成就相结合,先进制造技术的概念逐步形成并发展。

三、先进制造技术的内涵

先进制造技术是传统制造业不断地吸收机械、信息、材料及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最新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开发与设计、制造、检测、管理及售后服务的制造全过程,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敏捷制造,并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效果的前沿制造技术的总称。从本质上:可以说,先进制造技术是传统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等的有机融合。与传统的制造技术比较起来,当代先进的制造技术以其高效率、高质量和对于市场变化的快速响应能力为主要特征。它贯穿了从产品设计、加工制造到产品销售及使用维修等全过程,成为“市场一产品设计一制造一市场”的大系统。而传统制造工程一般单指加工过程。先进制造技术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管理技术等的最新成果,各专业、学科间不断交叉、融合,其界限逐渐淡化甚至消失。它是技术、组织与管理的有机集成,特别重视制造过程组织和管理体制的简化及合理化。先进制造技术又可看作是硬件、软件、人和支持网络(技术的与社会的)综合与统一。先进制造技术并不追求高度自动化或计算机化,而是通过强调以人为中心,实现自主和自律的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相互协调性。先进制造技术高度开放、具有高度自组织能力的系统,通过大力协作,充分、合理地利用全球资源,不断生产出最具竞争力的产品。先进制造技术的目的在于能够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提供用户所希望的产品,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并取得理想的技术经济效果。

四、先进制造技术的主要内容

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两个支柱,而现代管理技术要以先进制造哲理为基础。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消费需求和科学技术,不同的消费需求和科学技术又会产生不同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进而要求不同的管理与之相适应。先进制造哲理与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有机结合,是必然产生的生产模式。先进制造哲理、现代管理技术与先进生产模式三位一体,共同构成了先进制造技术生长的软环境。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人1门在总结GT、FMS、JIT、MRPII、CIMS等生产模式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的制造概念和生产模式。例如,以组成多功能协同小组工作模式为特征的并行工程(CE),以简化组织和强调人的能动性为核心的精益生产(LP),以动态多变的且织结构和充分发挥技术、组织人员的2 度柔性集成为主导的敏捷制造(AM)。先进工程设计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大全。产品生产首先从工程设计开始。工程设计包括需求分析、产品规划、方案设计、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工艺设计等

内容。工程设计结果直接影响产品的功能、怕能、质量、制造成本与交货期。据统计,产品设计阶段决定了产品生产成本的70%-80%。先进制造工艺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和基础。按照设计方案,将原材料转化为实际产品的过程,称为制造工艺过程。论文大全。为实现这一过程,需要采用各种有效的制造工艺方法对产品质量、成本、生产周期等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实施有效控制。先进制造技术的支撑技术是指支持主体技术(设计和制造工艺)发展所需的技术、工具、手段和系统集成的基础技术,它包括信息技术、标准框架、机床和工具技术、传感与控制技术等。

五、先进制造工艺的发展趋势

先进制造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工艺设计从经验判断走向定量分析,其方法就是将 数值模拟技术与物理模拟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确定工艺参数,优化工艺方案,预测加工 质量,使生产过程从“理论-实验-生产”转变为“理论-计算机模拟-生产”。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机器人技术的溶入,促使制造技术向着工艺高效化,控制数字化、智能化以及生产过程机器人化方向发展,如下几点有待攻破:(1)制造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为满足制造系统敏捷性、快速响应和快速重组的能力,必须借鉴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探索制造系统新的体系结构、制造模式和制造系统有效的运行机制。制造系统优化的组织结构和良好的运行状况是制造系 统建模、仿真和优化的主要目标。制造系统新的体系结构不仅对制造企业的敏捷性和对需求 的响应能力及可重组能力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制造企业底层生产设备的柔性和可动态重组能 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制造观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制造系统,以满足制造系统新的要求。(2)为支持快速敏捷制造,几何知识的共享已成为制约现代制造技术中产品开发和制造的 关键问题。例如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 / CAM)集成、坐标测量(CMM)和机器人学等方面,在三维现实空间(3-Real Space)中,都存在大量的几何算法设计和分析等问题,特别是其中的几何表示、几何计算和几何推理问题;在测量和机器人路径规划及零件的寻位(如Localizat ion)等方面,存在C-空间(配置空间Configuration Space)的几何计算和儿何推理问题;在物体操作(夹持、抓取和装配等)描述和机器人多指抓取规划、装配运动规划和操作规划方面则需要在旋量空间(Screw Space)进行几何推理。制造过程中物理和力学现象的几何化研究形成了制造科学中几何计算和几何推理等多方面的研究课题,其理论有待进一步突破,当前一门新学科--计算机几何正在受到日益广泛和深入的研究。(3)在现代制造过程中,信息不仅已成为主宰制造产业的决定性因素,而且还是最活跃的 驱动因素。提高制造系统的信息处理能力已成为现代制造科学发展的一个重点。由于制造系 统信息组织和结构的多层次性,制造信息的获取、集成与融合呈现出立体性、信息度量的多 维性、以及信息组织的多层次性。在制造信息的结构模型、制造信息的一致性约束、传播处理和海量数据的制造知识库管理等方面,都还有待进一步突破。

(4)各种人工智能工具和计算智能方法在制造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制造智能的发展。一类 基于生:物进化算法的计算智能I 具,在包括调度问题在内的组合优化求解技术领域中受到越来越普遍的关注,有望在制造中完成组合优化问题时的求解速度和求解精度方面双双突破问题规模的制约。制造智能还表现在: 智能调度、智能设计、智能加工、机器人学、智能控制、智能工艺规划、智能诊断等多方面。这些问题是当前产品创新的关键理论问题,也是制造由一门技艺上升为一门科学的重要基础性问题。这些问题的重点突破,可以形成产品创新的基础研究体系。

1.采用模拟技术,成形、改性与加工是机械制造工艺的主要工序,是将原材料(主要是金属材料)制造加工成毛坯或零部件的过程。这些工艺过程特别是热加工过程是极其复杂的高温、动态、瞬时过程,其间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治金变化,这些变因而多年来,热加工工艺设计只能化不仅不能直接观察,间接测试也十分困难,凭“经验”。近年来,应用计算机技术及现代测试技术形成的热加工工艺模拟及优化设计技术风靡全球,成为热加工各个学科最为热门的研究热点和跨世纪的技术前沿。应用模拟技术,可以虚拟显示材料热加工(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注塑等)的工艺过程,预测工艺结果(组织性能质量),并通过不同参数比较以优化工艺设计,确保大件一次制造成功;确保成批件一次试模成功。模拟技术同样已开始应用于机械加工、特种加工及装配过程,并已向拟实制造成形的方向发展,成为分散网络化制造、数字化制造及制造全球化的技术基础。2.成形精度向近无余量方向发展

毛坯和零件的成形是机械制造的第一道工序。金属毛坯和零件的成形一般有铸造、锻造、冲压、焊接和轧材下料五类方法。随着毛坯精密成形工艺的发展,零件成形的型成形的形状尺寸精度正从近净成形(Near Net Shape Forming)向净即近无余量成形方向发展。“毛坯”与“零件”的界成形(Net Shape Forming :限越来越小。有的毛坯成形后,已接近或达到零件的最终形状和尺寸,磨削后即可装配。主要方法有多种形式的精铸、精锻、精神、冷温挤压、精焊接及切割。如在汽车生产中,“接近零余量的敏捷及精密冲压系统”及“智能电阻焊系统”正在研究开发中。

4.机械加工向超精密、超高速方向发展超精密加工技术目前已进入纳米加工时代,加工精度达0.025p m,表面粗糙度达0.0045p m。精切削加工技术由目前的红处波段向加工可见光波段或不可见紫外线和X 射线波段趋近;超精加工机床向多功能模块化方向发展;超精加工材料由金属扩大到非金属。目前起高速切削铝合金的切削已超过1600m/min;铸铁为1500m/min;超高速切削已成为解决一些难加工材料加工问题的一条途径。

5.采用新型能源及复合加工。解决新型材料的加工和表面改性难题激光、电子束、离子束、分子束、等离子体、微波、超声波、电液、电磁、高压水射流等新型能源或能源载体的引入,形成了多咱崭新的特种加工及高密度能切割、焊接、熔炼、锻压、热处理、表面保护等加工工艺或复合工艺。其中以多种形式的激光加工发展最为迅速。这些新工艺不仅提高了加工效率和质量,同时还解决了超硬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工程陶瓷等新型材料的加工难题。

6.采用自动化技术,实现工艺过程的优化控制微电子、计算机、自动化技术与工艺设备相结合,形成了从单机到系统,从刚性到柔性,从简单到复杂等不同档次的多种自动化成形加工技术,使工艺过程控制方式发生质的变化,其发展历程及趋势为:1)应用集成电路、可编程序控制器、微机等新型控制元件、装置实现工艺设备的单机、生产线或系统的自动化控制。2)应用新型传感、无损检测、理化检验及计算机、微电子技术,实时测量并监控工艺过程的温度、压力、形状、尺寸、位移、应力、应变、振动、声、像、电、磁及合金与气体的成分、组织结构等参数,实现在线测量、测试技术的电子化、数字化、计算机及工艺参数的闭环控制,进而实现自适应控制。3)将计算机辅助工艺编程(CAPP)、数控、CAD/CAM、机器人、自动化搬运仓储、管理信息系统(MIS)等自动化单元技术综合用于工艺设计、加工及物流过程,形成不同档次的柔性自动化系统;数控加工、加工中心(MC)、柔性制造单元(FMC)、柔性制造岛(FMI)、柔性制造系统(FMS)和柔性生产线(FTL),及至形成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和智能制造系统(IMS)。

7.采用清洁能源及原材料、实现清洁生产机械加工过程产生大量废水、废渣、废气、噪声、振动、热辐射等,劳动条件繁重危险,已不适应当代清洁生产的要求。近年来清洁生产成为加工过程的一个新的目标,除搞好三废治理外,重在从源头抓起,杜绝污染的产生。其途径之一为:一是采用清洁能源,如用电加热代替燃煤加热锻坯,用电熔化代替焦炭冲天炉熔化铁液;二是采用清洁的工艺材料开发新的工艺方法,如在锻造生产中采用非石墨型润滑材料,在砂型铸造中采用非煤粉型砂;三是采用新结构,诚少设备的噪声和振动。如在铸造生产中,噪声极大的震击式造型机已被射压、静压造型机所取代。在模锻生产中,噪声大且耗能多的模锻锤,已逐渐被电液传动的曲柄热模锻压力机、高能螺旋压力机所取代。在清洁生产基础上,满足产品从设计、生产到使用乃至回收和废弃处理的整个周期都符合特定的环境要求的“绿色制造”将成为21世纪制造业的重要特征。

国内外先进制造工艺技术的定义,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伴随着世界经济日益国际化,更兼并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突飞猛进,工业化的发展程度,成为一个国家在世界地位中凸显的重要标志之一,为此,先进技术则成为此领域内的一项重要技术之一。尤其高效高质量制造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飞机、汽车、造船、模具制造业、特殊材料加工以及航空航天、国防事业等。先进制造技术逐步成为衡量一国家工业化的核心标志,并对一个国家的、经济、航空航天、国防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并逐步成为推动世界先进技术向高端技术发展重要标志。机械制造工艺是将各种原材料通过改变其形状、尺寸、性能或相对位置,使之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方法和过程。机械制造工艺流程是由原材料和能源的提供、毛坯和零件成形、机械加工以先进制造工艺加工制造出的产品质量高、性能好、尺寸精确、表面光洁、组织致密、无缺陷杂质、使用性能好、使用寿命和可靠性高。与传统制造工艺相比,先进制造工艺可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大大降低了操者的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低耗先进制造工艺可大大节省原材料消耗,降低能源消耗,提高了对日益枯竭的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应用先进制造工艺可做到零排放或少排放,生产过程不污染环境,符合日益增长的环境保护要求。、材料改性与处理、装配与包装、质量检测与控制等多个工艺环节组成。

目前对于先进制造技术尚未有一明确的定义。改进、提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成果,并将其运用于产造业不断吸收、品设计、加工、检测、生产管理、产品销售、使用、回收等制造全过程技术的总称。纵观历史,现代制造技术形成和发展至今也只有是近十年间的事。上世纪,美国的一批学者不断鼓吹美国已进入”后工业化社会”,把传统的制造业视为”夕阳工业”,因而制造技术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然而由于美国根据本国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对其制造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反省,重新认识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此时,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全面推动了制造技术的飞跃发展。于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概念逐步形成。而我国,机械科学研究院提出了多层次技术群构成的先进制造技术体系。第一个层次是优质、高效、低耗、清洁基础制造技术,它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第二个层次是新型的制造单元技术。这是在市场需求及新兴产业的带动下,制造技术与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环境科学、系统工程、现代管理等高新技术结合而形成的崭新制造技术。2先进制造技术现状

我国工业化发展程度较世界先进的发达国家相比,起步晚,创新程度低,体系薄弱,突入比例相对较少,人类资源地下,相比其他发达国家而言,落后程度甚至超过数十年,为此,我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不断大力发展生产力,力求科技创新,认真汲取国内外先进技术,来弥补我们先天的不足,所以有了,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等长期的规划目标为基准,为迈向世界先进制造技术大国强国而分发。相对我国而言,国外工业发达国家制造技术相当先进。并把先进制造技术作为国家级关键技术和优先发展领域。尽管决定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因素有多种,但制造业的基础地位不能忽视。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各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欧共体、德国等都针对先进制造技术的研发提出了国家级发展计划,旨在提高本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如网络化制造作为未来的重要的制造模式,已经引起各国政府、研究机构和企业界的广泛重视。20 世纪90 年代初,美国政府提出”先进制造技术”计划,将基于信息高速公路的敏捷制造作为美国21世纪的制造战略。总之,工业化国家大都把先进制造技术作为本国的科技优先发展领域和高技术的实施重点;发展中国家也十分重视制造业信息化,都把信息技术作为改造传统企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战略;新兴工业化国家希望通过加快制造业信息化,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我国以及众多发展中国家也希望以信息化推进工业化,以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自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机械制造业得到了迅速地发展。机械工业是我国工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20 世纪70 年代以前,产品的技术相对比较简单,一个新产品上市,很快就会有相同功能的产品跟着上市。20世纪80 年代以后,随着市场全球化的进-步发展,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20 世纪90 年代初,随着CIMS 技术的大力推广应用,包活有CIMS实验工程中心和7 个实验室的研究环境已建成。在全国范围内,部署了CIMS 的若干研究I 页F 1,诸如CIMS软件工程与标准化、开放式系统结构与发展战略,CIMS 总体与集成技术、产品设计自动化、C艺设计自动化、柔性制造技术、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质量保证技术、网络与数据库技术以及系统理论和方法等均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不同程度的进展。但因大部分大型机械制造企业和绝大部分中小型机械制造企业主要限于CAD 和管理信息系统,底层基础自动化还十分薄弱,数控机床由于编程复杂,还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因此,与L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制造业仍然存在-一个阶段性的整体上的差距。在产品设计方面,普遍采用计算机轩甫助产品设计(CAD)2.国外先进制造技术的现状

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CAE)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加工技术方面,已实现了底层(车间层)的自动化,包括广泛地采用加工中心(或数控技术)、自动引导小车(AGV)等.近10 余年来,发达国家主要从具有全新制造理念的制造系统自动化方面寻找出路,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制造系统。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智能制造系统、并行工程、敏捷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的组成先进制造技术不是一般单指加工过程的工I 艺方法,而是横跨多个学科、包含了从产品设计、加工制造、到产品销售、用户服务等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所有相关技术,涉及到设计、C艺、加工自动化、管理以及特种加工等多个领域,并逐步融合与集成。

发展

当前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l、信息技术对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设计技术不断现代化

3、成形及改进制造技术向精密、精确、少能耗、无污染方向发展

4、加工制造技术向着超精密、超高速以及发展新一代制造装备的方向发展

5、工艺由技艺发展为工程科学,工艺模拟技术得到迅速发展

6、专业、学科间的界限逐渐淡化、消失

7、绿色制造将成为21世纪制造业的重要特征。

8、虚拟现实技术在制造业中获得越来越多的应用

9、信息技术、管理技术与工艺技术紧密结合,先进制造生产模式获得不断发展,造业在 经历了少品种小批量--少品种大批量、--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的过渡后,先进制造模式必将获得不断发展。

三我国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先进制造技术借鉴了国外先进经验得到了迅速发展并且形成lee 自己的方向与目标,具体如下所述:(一)精密化

精密加工、特种加T、超精密加工技术、微型机械是现代化机械制造技术发展的方向之一。(二)自动化

自动化技术自20 世纪初出现以后,经历了由刚性自动化向柔性自动化的发展过程,自动 化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但提高了效率,保证了产品质量,还可以代替人去完成危险场合的工作。在未来的自动化技术实施过程中,将更加重视人在自动化系统中的作用。(三)信息化

信息、物质和能量是制造系统的三要素。产品制造过程中的信息投入,己成为决定产品成本的主要因素。(四)柔性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促使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这就要求现代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生产柔性来满足市场多变的需要。(五)集成化

集成是综合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特征。集成化的目的是实现制造企业的功能集成,功能集成要借助现代管理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实现技术集成,同时还要强调人的集成,由于系统中不可能没有人,系统运行的效果与企业经营思想、运行机制、管理模式都与人有关,因此在技术上集成的同时,还应强调管理与人的集成。(六)智能化

智能化是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智能制造技术(TMT)是将人工智能独入制造过程的各个环节,在整个制造过程中贯彻智力活动,使系统柔性的方式集成起来,通过模拟人类专家的智能活动,取代或延伸制造系统中的部分脑力劳动,在制造过程中系统能自动监测其运行状态,在受到外界干扰或半个世纪来,我国机械制造业虽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与西方先进工业国家相比还存在这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1)产品档次低,高水平产品所占比例小目前我国机械工业主导产品达到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不到5%,达到上世纪90 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占25%,答到80 年代水平的占40%。我国大中型企业生产的2000 多种主导产品的平均生命周期为10.5 年,而美国-一般仅有3-4 年。美国制造业的新产品的贡献率已达到国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生产管理依旧停留在过去计划经济管理方式上,现金管理模式和手段未能得到实施。目前我国制造企业的技术水平与国先进水平相比较,从总体上看差距达20年左右。

结合我国基本国情,解决我国先进制造技术目前问题应:(1)提高认识,全面规划,力促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2)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

(3)将引进消化国外先进制造技术与自主开发创新相结合。(4)大力发展先进高新制造技术及其产业。

制造特点 篇3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要求,就必须采用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因此,我们应抓住机遇,了解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把握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使我国现代制造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特点;发展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制造行业对数控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数控技术的应用的有效管理也是机械制造产品质量的保障,所以我们应充分重视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企业中的应用及发展问题,更好的解决现阶段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企业中技术关卡,保证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行业的快速稳定发展,生产出更好的产品,为人类提供服务。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阶段,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下,我国的机械制造企业还需不断提高数控技术应用的有效性,将制造技术与世界接轨,最大限度的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注重技术的创新,为我国的机械制造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更好的发展壮大。

1.机械制造技术现状分析

我国的机械制造技术存在着自动化程度低、尖端技术缺乏等问题,尤其是我国的机械制造模式还主要集中在家庭式作坊模式,虽然一些机械制造行业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制造,但是其主要集中在低端领域;行业制度落后,制度落后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同行业所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反映在机械制造行业,是企业应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的模式还不普及,很多机械制造企业主要采取人工管理模式;我国机械制造企业应用计算机系统的积极性还不高,很多企业还没有实现自动化、系统化的制造。

2.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分析

做好基础自动化的工作仍是我国制造企业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但加工中心无论是数量还是利用率都很低。可编程控制器的使用并不普及,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还很有限。因此,我们要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在看到国际上制造业发展趋势的同时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工作。先进制造技术特别强调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现代系统管理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组织管理、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它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使制造技术成为能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先进制造技术应用的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和促进国家经济和综合实力的增长。因此,它并不限于制造过程本身,它涉及产品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及工艺设计、生产准备、加工制造、售后服务等产品寿命周期的所有内容,并将它们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便提高制造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市场竞争的核心是如何提高生产率。随着市场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制造业要赢得市场竞争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为以时间为核心的时间、成本和质量的三要素的矛盾。先进制造技术把这三个矛盾有机结合起来,使三者达到了统一。随着全球市场的形成,发达国家通过金融、经济、科技手段争夺市场,倾销产品,输出资本,使得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为适应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个国家的先进制造技术应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应能支持该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3.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前景分析

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阶段,是由传统的制造技术发展起来的,既保持了过去制造技术中的有效要素,又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并渗透到产品生产的所有领域及其全部过程。20世纪80年代,随着扫描显微镜的发明和使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进入纳米尺度,纳米技术是指实现纳米级精度,是一种在纳米尺度上研究原子和分子结构,物质特性及相互作用与运动,并运用这种技术为人类服务的高新技术,纳米技术对制造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应用范围将非常广泛,包括纳米材料技术、纳米加工技术、纳米装配技术和纳米测量技术等。超精密加工的加工精度2000年已达到纳米级,在21世纪初开发的分子束生长技术、离子注入技术和材料合成、扫描隧道工程(STE)可使加工精度达到0.0003~0.0001μm,现在精密工程正向其终极目标——原子级精度的加工逼近,也就是说,可以做到移动原子级别的加工。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向上:一是精密工程技术,以超精密加工的前沿部分、微细加工、纳米技术为代表,将进入微型机械电子技术和微型机器人的时代;二是机械制造的高度自动化,以CIMS和敏捷制造等的进一步发展为代表。精密成形技术成形制造技术包括铸造、焊接、塑性加工等。精密成形技术包括:精密铸造(湿膜精密成形铸造、刚型精密成形铸造、高精度造芯)、精密锻压(冷湿精密成形、精密冲裁)、精密热塑性成形、精密焊接与切割等。无切削液加工无切削液加工的主要应用领域是机械加工行业,无切削液加工简化了工艺、减少了成本并消除了冷却液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废液排放和回收等等。快速成形技术快速原型零件制造技术(RPM),其设计突破了传统加工技术所采用的材料去除的原则,而采用添加、累积的原理。其代表性技术有分层实体制造(LOM),熔化沉积制造(FDM)等等。由于以上工艺和技术不仅减少了原材料和能源的耗用量或缩短了开发周期、减少了成本,而且有些工艺的改进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因此被称为绿色制造工艺。绿色制造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制造业中的体现。这一切除了工艺革新外,还必须依靠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的模拟、仿真,才能实现。

4.结束语

数控技术对于制造行业而言,显著提升了其自身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并且此类技术与机械制造的结合已经成为发展趋势。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对提高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提升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我国处在经济结构转型时期,加强对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对实现我国伟大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并且要不断提高自动化技术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培杰.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与发展趋势[J].民营科技,2014(5).

论我国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及发展 篇4

关键词:制造技术,竞争,特点

制造业是现代国民经济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柱, 其生产总值一般占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20~55%。在一个国家的企业生产力构成中, 制造技术的作用一般占60%左右。世界上各个国家经济实力的竞争, 主要是先进制造技术的竞争。其竞争能力最终体现在所生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上。随着经济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顾客需求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 这种竞争日趋激烈, 因而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对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

1 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

1.1 是面向21世纪的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阶段, 是由传统的制造技术发展起来的, 既保持了过去制造技术中的有效要素, 又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 并渗透到产品生产的所有领域及其全部过程。先进制造技术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而产生了一个完整的技术群, 它是具有明确范畴的新的技术领域, 是面向21世纪的技术。

1.2 是面向工业应用的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并不限于制造过程本身, 它涉及到产品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及工艺设计、生产准备、加工制造、售后服务等产品寿命周期的所有内容, 并将它们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特别注意产生最好的实际效果, 其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和促进国家经济和综合实力的增长, 目的是要提高制造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3 是驾驭生产过程的系统工程

先进制造技术特别强调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现代系统管理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组织管理、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它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 使制造技术成为能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

1.4 是面向全球竞争的技术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市场的全球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发达国家通过金融、经济、科技手段争夺市场, 倾销产品, 输出资本。随着全球市场的形成, 使得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 先进制造技术正是为适应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出现的。因此, 一个国家的先进制造技术, 它的主体应该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应能支持该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1.5 是市场竞争三要素的统一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 产品的技术相对比较简单, 一个新产品上市, 很快就会有相同功能的产品跟着上市。因此, 市场竞争的核心是如何提高生产率。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 制造业要赢得市场竞争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为以时间为核心的时间、成本和质量的三要素的矛盾。先进制造技术把这三个矛盾有机结合起来, 使三者达到了统一。

2 我国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关键

2.1 数字化是发展的核心

数字化制造就是指制造领域的数字化, 它包含了三大部分:以设计为中心的数字制造, 以控制为中心的数字制造和以管理为中心的数字制造。对制造设备而言, 其控制参数均为数字化信号。对制造企业而言, 各种信息 (如图形、数据、知识和技能等) 均以数字形式通过网络在企业内传递, 以便根据市场信息, 迅速收集资料信息。在虚拟现实、快速原型、数据库、多媒体等多种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 对产品信息、工艺信息与资源信息进行分析、规划与重组, 实现对产品设计和产品功能的仿真, 对加工过程与生产组织过程的仿真或完成原型制造, 从而实现生产过程的快速重组与对市场的快速响应, 以满足客户要求。还应指出, 制造知识 (包括技能、经验) 的获取、表达、存储、推理乃至系统化、公理化等, 这是使制造技术发展到制造科学的关键, 而这又与数字化不可分开。

2.2 精密化是发展的关键

精密化一方面是指对产品、零件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 另一方面是指对产品、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越来越高。20世纪初, 超精密加工的误差是10μm, 20世纪30年代达1μm, 20世纪50年代达011μm, 20世纪70~80年代达0101μm, 至今达01001μm, 即1nm。再由以下一组数据可以看到微电子产品对加工精度的依赖程度, 电子元件制造误差为:一般晶体管50μm, 一般磁盘5μm, 一般磁头磁鼓015μm, 集成电路0105μm, 超大型集成电路达01005μm, 而合成半导体为1nm。

2.3 极端条件是发展的焦点

极端条, 就是指在极端条件下工作的或者有极端要求的产品, 从而也是指这类产品的制造技术有“极”的要求。如在高温、高压、高湿、强磁场和强腐蚀等条件下工作, 或有高硬度、大弹性等要求的, 或在几何形体上极大、极小、极厚、极薄和奇形怪状的。显然, 这些产品都是科技前沿的产品。其中之一就是“微机电系统” (MEMS) , MEMS可以完成特种动作与实现特种功能, 乃至可以沟通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 其深远意义难于估量。可以说, “极”是前沿科技或前沿科技产品发展的一个焦点。

2.4 自动化是发展的条件

自动化即减轻人的劳动, 强化、延伸、取代人的有关劳动的技术或手段。自动化是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前提条件。自动化总是伴随有关机械或工具来实现的, 可以说, 机械是一切技术的载体, 也是自动化技术的载体。自动化从自动控制、自动调节、自动补偿、自动辨识等发展到自学习、自组织、自维护和自修复等更高的自动化水平。今天自动控制的内涵与水平已今非昔比, 控制理论、控制技术、控制系统、控制元件都有着极大的发展。

2.5 集成化是发展的方法

集成化包括技术的集成、管理的集成、技术与管理的集成, 其本质是知识的集成。先进制造技术就是制造技术、信息技术、管理科学与有关科学技术的集成。目前, “集”主要指:现代技术的集成, 如机电一体化等;加工技术的集成, 特种加工技术及其装备是个典型, 如增材制造 (即快速原型) 、激光加工、高能束加工和电加工等;企业集成, 即管理的集成、全生命周期过程的集成等。

2.6 网络化是发展的道路

制造技术的网络化是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必由之路, 制造业走向整体化、有序化, 这同人类社会发展是同步的。在制造技术网络化中, 值得关注的是电子商务的应用。它具有的优点是商务的直接化与透明化, 这对降低成本、加快流通、提高效率、增加商业机会大有好处, 从而对企业内部重组、经营战略与竞争模式有着深刻影响。制造技术的网络化不可阻挡, 它的发展会导致一种新的制造模式, 即虚拟制造组织。对我国而言, 大力发展“中场产业”, 使之具有精湛的最强有力的核心业务, 不失为发展机械制造业的重要战略之一。

2.7 智能化是发展的前景

智能化制造模式的基础是智能制造系统, 它既是智能和技术的集成而形成的应用环境, 也是智能制造模式的载体。与传统的制造相比, 智能制造系统具有以下特点:人机一体化、自律能力、自组织与超柔性、学习能力与自我维护能力、在未来具有更高级的类人思维的能力。可以说, 智能制造作为一种模式, 是集自动化、集成化和智能化于一身, 并具有不断向纵深发展的高技术含量和高技术水平的先进制造系统, 也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系统。

2.8 绿色是发展的必然

人类社会的发展必将走向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制造业的产品从构思开始, 到设计阶段、制造阶段、销售阶段、使用与维修阶段, 直到回收阶段、再制造各阶段, 都必须充分涉及环境保护, 制造必然要走向“绿色”制造。

制造特点 篇5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首席顾问 蒋明炜

1.前言

制造业特别是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现代制造业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营管理模式乃至社会的组织结构和文化。由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世界的制造业正在向中国转移,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的制造大国。我国在家电等若干产品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设计、先进制造工艺和装备及现代化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我们还不是制造强国。本文仅就机械制造企业目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水平、管理信息化的特点和技术发展趋势作一些研究,供机械制造企业制定信息化方案时参考。

2.机械制造企业目前管理中存在问题

中国机械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经验。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由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国外的技术、资金、产品大量涌入中国,中国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国内外激烈的竞争局面。竞争要求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快、产品质量高、价格低、交货及时、服务好。这些市场竞争的武器与企业管理的模式、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密切相关。然而中国企业及人们的思想意识由于受到30-40年计划经济的影响,上述竞争武器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1)生产计划控制的模式落后

尚未实施ERP的机械制造企业几乎100%采用台套计划的方式。即以产品最长生产周期作为构成产品各种物料的采购提前期和生产提前期。过分夸大的提前期是造成库存和在制品储备高,流动资金占用大的根本原因。生产计划与采购计划脱节,零件成套水平差,不能准时交货。或者用高储备来保交货期。距离现代管理方法物料需求计划MRP、准时生产JIT、供应商管库房VMI、同步生产相差甚远。

(2)企业应变能力差

今天的市场瞬息万变,需求多样化。按订单装配MTO,按订单制造MTO,按订单设计MTD,大规模定制MC。品种规格繁多,生产、采购异常复杂。从客户—销售—设计—生产—采购—财务—成本,需要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才能动态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适应千变万化市场和客户定制化的要求。

(3)成本计算不准确,成本控制差

人工成本核算一般只能计算产品成本,无法计算零部件成本。成本费用分摊很粗,大量成本数据采集是人工归集的,数据准确性很差,使得成本计算不准确。一般不进行标准成本的计算,也很少进行成本分析,因此成本控制差。

(4)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

制造业产、供、销、人、财、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之间存在大量信息交换。然而人工管理信息分散、缺乏完善的基础数据,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大大影响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5)科层式的组织机构而不是面向业务流程的扁平化的组织,一般业务流程不合理,业务流程的管理和控制不规范,随意性大。

(6)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式化的管理,管理的优劣因人而异。尽管通过ISO9000制定了一系列的程序文件,执行的效果可因企业和管理者而异。

(7)管理工具落后,大部分企业仍处于手工分散管理或微机单项管理的阶段。有的企业也建立了全厂的计算机网络,但应用仍是分散的,没有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8)现代化管理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差。例如:敏捷制造AM、虚拟制造VM、准时生产JIT、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商业智能BI、电子商务EC、企业资源计划ERP等。

3.用信息技术提高机械制业管理水平

上述目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地影响着企业管理水平、管理效率和企业的竞争能力。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方法和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实现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是摆在每个企业

面前刻不容缓任务。所以建立联接厂内外的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选择先进、成熟、适合企业管理需求的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商业智能BI、电子商务EC等软件系统,通过管理咨询和业务流程重组,优化设计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应用上述软件系统,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以克服目前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管理效率和企业的竞争能力,是企业面对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做出的必然选择。系统建设的目标是:

(1)建成一个覆盖全公司的计算机网络化的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工作流的高度统一与并行运作,并通过Intranet、Internet 实现企业内、外部充分的信息交流及企业与外界的联系,形成有效的敏捷供需链系统。

(2)采用先进的生产计划控制方法。打破台套计划的方式,按各种物料的采购提前期和生产提前期编制物料需求计划。建立一个有效、灵活的由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和车间作业计划的三级计划所组成的生产计划管理体系,最大限度的缩短产品生产周期、采购周期、准时交货,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最大限度的降低库存和成本,提高售后服务水平。有条件的企业推行准时生产JIT、供应商管库房VMI、同步生产等先进管理方法。

(3)实现全公司基础数据(如物料数据、产品结构数据、产品设计工艺数据、生产能力数据等)统一生成、统一维护和统一管理,供经授权的各相关部门使用,真正做到数出一家、数据共享,避免冗余。通过ERP系统的建立和实施进一步理顺企业的管理程序,做到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4)针对目前各管理部门中信息分割的情况,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动态信息反馈和监控体系,实现对每项任务从合同签订、设计、生产、采购、成本核算到成品发货全过程的动态跟踪,使每项任务处于有效的监控之下。

(5)加强财务管理和健全成本核算功能。真正建立起二级成本核算体系,采用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较为准确地核算出零部件成本和产品成本,为销售报价和财务核算提供可靠依据。进行成本分析,找出降低成本的因素,有效降低成本。

(6)使用计算机加强质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充分利用质量检测数据,利用多种分析方法,进行深入的统计和分析。有力地监督和提高质量水平。

(7)通过计算机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将广大管理人员从繁琐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有机会学习管理理论和提高管理技能,从本质上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4.中国机械制造业管理的特点

机械制造业与其它制造业的管理具有共性也有个性;机械制造业本身随着生产类型,生产批量,生产组织方式不同其管理方法存在差异;中国的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企业文化、法律、制度的不同也有其特殊性。下面就这些特点加以论述:

(1)机械制造业是典型的离散制造业,其管理软件根据企业的生产类型,生产批量,生产组织方式不同,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案。下图列出生产类型的划分:

这些制造类型的特征:

离散制造——不同的物料经过非连续的移动,通过不同路径,生产出不同的物料和产品。如汽车、机床、飞机、计算机、家电等。

流程工业——物料经过混合、分离、成型或者化学反应,物料大多连续地通过相同路径,生产出有价值的产品。它又分为连续生产、批量生产和混合制造几种类型。在管理上要求配方管理、副产品、联产品、多种计量单位,同一物品多个质量等级、批号跟踪、保质期等特点,一般用专业流程工业软件。

单件生产——产品按订单设计、按客户需求生产,产品很复杂。产品生产周期一般都很长。有时一个合同按部件多次交货。如三大动力厂(大电机、汽轮机、锅炉)重型机械、造船等。生产组织按工艺划分,设备是通用的。生产管理中除应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整套方法外,需增加网络计划(项目管理),关键资源排序。这里CRM就并不重要。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产品是标准的或选配的。需求可以是预测,或按订单生产,按订单装配。生产组织按工艺特征分车间、工段、班组,如铸、锻、铆、焊、车、铣、刨、磨、装配等。生产计划的特征是典型的MRPII加配置控制。他们也需要CRM,SCM等。

大批量生产——产品是标准或少数选配。需求主要靠预测,也考虑订单。生产设备是以物料(零件、部件)为对象组成一条条流水生产线。生产计划的特征是将传统MRPII与JIT混合制造,中长期计划和批量生产的零件采用物料需求计划MRP,执行计划采用JIT、看板(电子看板)、反冲库存、条码物料跟踪等计划。CRM,电子商务就很重要。

大规模定制——将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以满足不同客户个性需求和大批量生产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的优势相结合。生产组织仍是流水线,但产品配置是多种多样。在生产计划控制方面它需要结合MRP、JIT、配置控制等综合应用。是前两种的混合制造模式。

所以,企业生产类型不同,在选择ERP软件时要按这些不同的管理特征去寻找满足企业需求的软件。你是个年产10万辆汽车的生产厂,软件中没有JIT我看就不合适。你是个重型机械厂,他产品中没有项目管理,关主件质量跟踪,我看也不行。另外,不同的企业管理的重点也不尽相同,有的企业销售非常复杂,但生产简单。有的采购和生产制造非常复杂,但一年只有几个合同,销售管理并不重要。所以,一定要辩证施治、对症下药。

(2)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得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西方ERP系统在中国的应用问题。

西方以“法”为重心的管理模式,所以西方ERP系统是根据以法为重的企业文化、政府的政策法令、规章制度、税收政策、设计开发的;比较重时间进度,重计划,以保证交货期为目标,以时间计划为主线,以标准化为基础,强调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物料按正确的量送到正确的地方。软件功能和逻辑符合所在国政府的政策法令、规章制度、税收政策。人们严格遵守合约,重计划、守纪律。应当说,ERP较好地解决了发达国家的制造企业的集成化管理问题。

东方以“情”为特质的管理哲理,这种管理由于偏重于人的作用和价值实现,却忽略制度效应和条例管理,从而表现出在强调人事关系方面理性精神表现得充分,而在强调任务和规则方面,理性精神表现得不充分。因此,法规制度的不严,人事关系过多,理性精神不足,正是中国式管理的缺陷和不足之处。其在管理上的表现,就是较多考虑“后果”。所谓的“主人翁”精神,否认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注重自己行为的价值标准,他们重承诺,轻合约;重调度,轻计划;重情感,轻制度;随意性强,守时性差。所以西方ERP在中国的应用必须注重对人的价值观的管理。所以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全面进行企业绩效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3)ERP这个现代制造业的管理工具,它有其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两个方面。就其自然属性而言,中外企业没有多大差别。它们都追求最大限度的缩短生产制造周期,降低成本,降低库存,准时交货,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因此ERP的普遍原理是中外适用的。但就其社会属性而言,企业管理受国家政策法令、规章制度、税收政策、市场环境的影响。因此ERP一定要考虑国情化。例如,ERP中的财务软件,它必须符合中国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准则和会计电算化的要求。在现阶段还要处理“三角债”;以物易物的“磨帐”处理;在成本核算中保留计划价逐步接转,差异分摊的方法;既有财务应收帐,还要记录销售应收帐;双重工时定额等。

(4)中国机械制造业的管理是最复杂的。机械制造业由于物料品种规格多,生产不连续,生产制造过程复杂,所以机械制造业的管理比其他制造业复杂。另外,中国机械制造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是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组织模式,专业化分工没有像国外那样细,中国企业内部的管理相对国外要复杂,所以中国机械制造业的管理是最复杂的。

5.械械制造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不断涌现,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络渗透到世界的每个角落。作为机械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工具---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和发展。下面我们从管理思想、系统性能和软件开发平台三个方面讲述其发展趋势。

(1)管理思想的发展

1.在网络系统支持下,新的ERP系统将给世界带入这样一种境界:消费者或客户通过互联网络在电子商场

了解产品性能、价格,通过电子商务给生产厂商下达订单;生产者通过ERP系统下达物料采购和生产制造指令,通过电子商务完成物料采购、支付活动;经过生产制造,最后将商品按时送交用户,在网上完成交易和结算。它使供应商、生产者、分销商、客户,通过供应链紧密集成,物料不间断的流动,达到减少库存,最大限度减少经营成本,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所以供应链管理SCM,电子商务EC将必不可少。

2.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制造商要从过去的“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策略。客户关系管理CRM它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客户视角,赋予企业更完善的与客户交流的能力,是一种最大化客户收益率的方法。它在充分了解客户的特殊需求基础上,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提高客户对企业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使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其目的在于建立一个系统,使企业在客户服务、市场竞争、销售及支持方面形成彼此协调的全新的关系。CRM既是技术,又是一种新型的管理哲理和机制。

3.支持敏捷制造和虚拟制造。敏捷制造是使企业具有卓越的自适应能力,在多变的环境中占据竞争主导地位的总体战略。在经营管理范畴中其实现的技术手段包括:准时生产JIT,精良生产LP,并行工程CE,业务流程再造BPR,虚拟制造VM等。通过快速建模工具和参考模型库,加快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采用基于浏览器/服务的体系结构和软构件技术,通过标准虚拟专用网VPN技术,完全可以构建虚拟制造的环境,支持虚拟企业和虚拟制造的管理需求。

4.企业绩效管理EPM(Enterprise Performance Management)。EPM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设置各个部门的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层层分解为每个员工的目标,通过ERP系统采集其执行情况,并与分配的目标进行比较,以确定员工的报酬和奖励。并对整个公司、部门和员工的绩效进行分析。EPM包括计划、管理和分析的全过程。以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促成公司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的绩效。

5.ERP要走专业化的道路。鉴于不同行业在管理细节上存在较大差异,需要针对不同的行业特点、运作机理,设置相应的业务流程、搭建相应的组织结构并设计相应的软件架构去实现。不能指望用一个通用解决方案去适用所有行业,特别是在涉及到生产、销售、采购和成本这样的企业业务细节时,必须拥有专注于某一行业的方案才能有效解决不同应用环境的信息化问题。另外专业化的ERP软件产品其开发周期短、升级换代快、实施容易、成本低等特点。

(2)系统性能的要求

1.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ERP系统需要发展商务过程管理(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和工作流管理,支持业务流程重组和企业动态建模。针对企业的不同需求,实现功能可裁剪、系统可配置、流程可重构、过程可管理。

2.为了使广大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广大员工进入应用系统,ERP系统必须提供对内对外的可集成性和灵活性。对内ERP系统要与CIMS、OA、立体仓库、条形码,数据挖掘等系统紧密集成。对外与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的异构系统集成,充分实现信息共享;支持移动办公和无线接入。

3.支持集团公司业务。支持多公司、多组织,跨地域的商业运作模式。

(3)软件开发平台的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管理功能和系统性能的要求,ERP软件开发平台必须采用以下技术:1.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的多层体系结构。为了使用户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操作数据成为可能,大大拓展客户范围,将客户扩展到整个Internet网络上,采用J2EE或.NET开发平台,实现客户端的浏览器层、Web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库层的多层体系结构是非常必要的。为了实现模块之间的互通、互操作,管理构件的搭建与跨环境的部署和管理,都需要中间件的支撑。

2.了使ERP系统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可集成性、互操作性,必须采用符合工业标准的开发语言、开发工具、通信协议和数据库系统。使应用软件真正做到独立于操作系统(NT,UNIX,Linux),独立于数据库(ORACLE,SQL SERVER,Sybase,DB2)自然也独立于硬件平台。

3.了实现系统可配置、流程可重构,软件开发要采用软构件技术。

4.支持分布式应用系统。新一代的管理软件系统是超大规模的,也可根据需要剪裁成中小型应用系统。它将不再是集中在同一局域网络服务器上的系统,因此支持分布式应用和分布式数据库是未来管理软件的一

个特征。

综上所述,机械制造企业是管理非常复杂的企业,目前管理中存在诸多的问题,非常不利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管理水平是不容置疑的。文章讲述了机械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特点,从管理思想、ERP系统性能要求和软件开发平台三个方面谈了技术发展趋势。供ERP软件供应商开发软件和机械制造企业制定信息化方案时参考。

制造特点 篇6

【关键词】高职高专;机械制造技术;教学特点

一、引言

机械制造技术作为机电类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其课程体系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高职高专的学生不同于本科生,他们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低,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也不比本科生。另外,高等职业教育与大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是不同的,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出一批具有一定大学理论知识,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为目标的,其知识的讲授是以实用为本。

二、高职高专机械制造技术的教学特点和方法

1.重视新课程或新内容的导入过程

通过对本院一些课程的教学调查发现,每门课程的第一堂课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甚至可能会影响到这门课程的成败。而每讲新的内容之前也是如此。在新课程及新内容的引导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以大量的案例和生动有趣的语言进行讲解,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以外,在新课程的导入过程中,教师本身尤其应该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预先给学生一种这门课程的老师要求严格,不是随便混混就能过关的。否则,学生会觉得老师对教学都不重视,自己就更不用说了。

2.教学用语应通俗简洁

机械制造技术这门课程主要是对机械加工的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内容实际上并不是特别高深,与实践联系紧密也容易引起学生兴趣。但由于涉及到很多专业术语、基本概念以及公式计算等,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又使用专业化、学术化的语言教学的话,即使是简单的内容,在学生的印象中也会变得晦涩难懂了。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对学习失去热情和耐心。因此,面对语言能力不高的高职高专学生,不论是在讲解公式还是概念,或是其它任何内容时,应始终坚持使用简介而通俗的语言。如果在讲解过程中结合多个实例则效果更佳。

3.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

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好好学习就一定先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光靠常规的教学方法是比较难以达到的。所以,对于这样的学生群体,我们应采用“乐中求理”的策略。即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幽默的语言,讲解的过程中结合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4.加强直观教学

机械制造技术本身就是一门与生产实践联系紧密的学科,有时候课堂上教师再多的语言描述,都不及课堂上直观的演示。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给准备多个麻花钻,让学生分组对麻花钻的结构进行观察、分析和讨论,而教师在一旁指导和解答。这种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改传统的“一对多”教学为灵活的“多对多”教学,同时教师也可现场发现学生所出现的问题,并直接用于教学内容的进一步讲解和深入。另外,在课堂教学上还可结合看实物图片、加工视频等直观性更强的教学方式。

5.把握好考试考核环节,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

一门课程采取的考核方式基本上确定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方式。现实情况是,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在许多课程的考核上,仍然采取的是以理论考试为主。因此,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最终往往只注重试卷上的分数,而忽略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无疑与高职高专教学目标的初衷是相悖的。就我院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教学来看,实践操作的考核比理论知识的考试更容易通过,因此,学生往往对理论知识的重视度要高于实践。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还有其它原因。比如实践操作的环节课时安排短,在有限的实践时间里,由于受实验设备数量的限制,无法使得每一位同学都能够熟练操作,更多的只是浅尝则止,没有深入的体会。另外,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少,学生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很难做到全盘兼顾,对学生也容易疏于管理,因此很多学生在进车间实训时多是走走形式而已。

6. 构建平衡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是两个相互独立而又彼此联系的有机整体。两者的平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时的安排要平衡。课时的平衡不仅安排在课时的数量要平衡。更要考虑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衔接。比如理论全部上完再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訓练,往往会使学生无法将前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尤其是当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在时间上相隔较远时,这种情况尤为突出。

(2)教学场所的安排要平衡。建议与实践相关的理论教学内容应适当安排在实践场所进行教学。必须在讲到机床的结构时,可安排学生到车间观看实物,或实地进行讲解。

(3)师资要平衡。目前我院理论教学由专任教师完成,而实践教学则主要由车间的工人师傅完成。而工人师傅在教学内容的表达上往往和专任教师相去甚远,这使得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要同时加强实践师资队伍的建设。

(4)考核方式要平衡。要根据对学生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掌握要求,合理安排考试考核,不能厚此薄彼,两者同样重要,也应同样严格要求。

三、结束语

高职高专一般为三年制,在这短短的时间内,要将基础较差的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的技术型应用人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高职高专的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其难度要高于大学本科教育,要多方位、多角度、全面地进行控制。高职高专教学质量的最终标准应是社会对人才的评价,其专业具有明显的职业本位特征。因此,我们要不断研究高职高专教育和教学管理规律,结合地区、行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改进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水平;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研究并组织实施教学改革和教学基本建设;研究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运行机制,形成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要根据高等职业技术的培养目标,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设置和调整专业。

参考文献:

[1]温一军.高职类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特点研究.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7(6):45-47.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与发展 篇7

关键词:机械制造业,自动化技术,应用发展

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 机械制造产业一直是基础性的产业, 机械制造自动化的发展能够推动机械制造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尽管我国的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起步时间较晚, 但是其应用范围和速度都较为广泛和快速, 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进步发展。

1机械制造业自动化技术的主要特点

1.1有效的提升了生产水平和工作质量。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本身就具备较为先进科学的技术水平以及机械装置, 其中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能够将机械制造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控制机能进一步的实现, 机械装置可以依据系统制定的内容将产品高效率的生产制造, 其安全性能得到加强, 对传统模式下人工生产制造可能会出现的产品质量不过关等现象进行了有效的规避, 将机械制造的生产质量以及效率等都全面的提升。

1.2完善了机械制造业中的劳动模式。 机械制造自动化系统在运作过程中同样需要高专业的人才来完成工作, 对其自动化装置进行制造、控制, 使得知识技能的劳动特征逐渐的代替了人力劳动模式的劳动特征, 使得重体力的劳动模式得到了改变, 使得劳动中的知识技能以及知识性能都可以得到重视, 并且进一步的将机械制造业中的劳动效率和生产质量提高, 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相应得到了提升。

1.3将生产的安全性能进一步加强。 传统模式下的机械制造, 特别是面临较大型的机械装置时, 必须要有许多劳动人员全力配合才能使其正常的运行工作, 在这一过程中, 极其容易出现生产事故, 使得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企业财产方面的安全都随时面临着危险。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有效哦啊的解决了这一现状, 人力方面对于高危生产的接触率减少;并且机械制造自动化系统本身就具备了安全警报系统以及检测系统, 使得生产制造的安全性能以及质量都能够得到保障。 同时自动化设备中元件的使用寿命相对来说较长, 对机械磨损方面进行了有效的规避, 使得生产成本得到节约。

1.4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生产流程。 其中产品的研发设计以及零件的开发应用、生产流程的设计、产品预生产、产品性能的自动检修、产品批量的生产检测等各个方面都可以通过机械制造自动技术的应用得到完善, 将机械制造业中的诸多不利因素进行了改革创新, 是机械制造业中革命性的创新, 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1.5使得能源消耗方面得到节约。 在现阶段中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高效应用, 高效的解决了产品质量不过关率高的局面, 并且使得劳动力得到解放, 将生产制造流程中各个方面的能源消耗等都得到了全面的节约。 总的来说, 机械制造业中所有的能源消耗浪费都得到了节约, 使得能源利用率方面的提升更加的全面, 使得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标准得到实现。

2我国机械制造自动化的应用特征

2.1在集成化方面机械制造自动化的应用。 其中技术经营以及技术功能方面属于机械制造的主要集成。 同时自动化技术的运用, 使得计算机集成技术得到应用并完善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使得企业自身的管理技术以及数控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都得到了全面的应用, 促进了机械制造业的健康发展。 在机械制造业的集成化方式中通常都会采用CAM/CAD的集成形式, 使得机械制造业能够更进一步的发展, 同时也得到了优化;在当前机械制造的应用过程中, 其实效性和实用性也得到了展现, 并逐渐发展成为机械制造业中的关键核心, 在日后也必定会得到更加全面的应用发展。

2.2在信息自动化方面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其中产品信息数据的设计研发以及管理工艺的辅助研发的信息数据等各方面都属于机械制造信息自动化的应用范畴, 信息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的将机械系统装置中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管理, 同时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可以将相关的参数设计以及制造参数设计、防控参数设计等进行录入, 信息自动化的管理系统能够针对这些数据进行精准的计算研究, 并结合实际的发展情况来将实际的生产计划和生产工艺流程实现, 使得其信息控制管理工作可以得到强化, 工作力度也进一步的加强;从而生产流程中的产品可以顺应设计要求, 其实用性能和产品质量都得到提高。

2.3在物资传输方面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在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将相应的信息进行高效率的分析控制之后, 能够针对生产制造中每一个流程环节的物资实际需求进行严格的判定, 并结合实际的信息数据分析处理, 针对所需求的实际物资保管体系将相应的数据指令标准实现, 同时物资的保管体系可以充分依据实际的指令需求将物资的数量类型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 并进一步的运输;当产品以及零件的合格率达到标准要求之后, 信息系统方面就会接收到信息数据的传递, 同时机械信息系统可以对信息数据进行高效的处理分析工作, 将产品以及零件合格率的信息传输到总信息控制系统中; 另一方面总信息控制系统可以根据信息的分析处理, 将物资相应的接收机构以及运输机构等进一步的明确, 严格遵循相应的指令要求使得物资成功安全的运输到指定的位置。 在物资运输方面机械自动化技术的高效运用, 可以使得物资安全问题能够得到保障, 其调整工作也逐渐的科学合理化, 将人力资源和劳动强度等各方面问题都得到全面的健全完善, 将生产周期和运输周期有效的节约, 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4在生产自动化方面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机械制造自动化的技术特征可以将企业中的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调配, 工作人员可以在控制系统中将订单数据输入, 所以在生产流程中需要专业的技术者在自动化系统下进行实际的操控, 将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进一步的提高, 使得产品的合格率得到保障, 另一方面也满足了用户的具体需求。

2.5在管理方面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将数字化的管理模式进一步的实现, 使得系统中的信息处理功能得到加强。 同时伴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提高了方方面面的管理能力;通过科学的管理机能可以有效的预防机械制造运作过程中的故障。

3结论

在机械制造业中机械制造自动技术的发展应用有效的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进步发展, 我国应该结合实际的发展形势, 针对技术进行科学有效的改革, 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西平.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与发展趋势[J].河南科技, 2013 (8) :78, 82.

[2]魏银旭.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与发展趋势[J].中国电子商务, 2014 (22) :282.

浅析航空制造业并购的特点和趋势 篇8

关键词:航空制造业,并购

一、航空制造业的特点

航空制造业的基本特征之一即是军民用结合, 世界主要国家都将航空制造业定义为国家战略性产业。现代。在每一个细分行业, 国际顶尖的企业数量少之又少, 而又异常强大, 属于典型的寡头竞争。正是由于航空制造业的这些特点, 往往使这样的企业在一次市场变革、甚至一个重要项目上的失败而陷入困境。这也使得并购与重组贯穿整个航空制造业的发展历程。

同时, 现代航空制造业的产业链很长, 高端的企业集中在整机的研发和系统集成上, 而原材料的制备、半成品的加工、乃至成品或子系统的集成大量分包给各个承包商, 甚至于承包商继续分包给分包商。这样, 在航空制造业的产业链中就形成了一个鲜明的金字塔结构。

二、并购的定义与分类

并购的内涵非常广泛, 一般是指兼并和收购。兼并一般指两家或者更多的独立企业、公司合并组成一家企业, 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 (并购企业) 吸收一家或者多家公司 (目标企业) 。收购一般指一家企业 (并购企业) 用现金或者有价证券购买另一家企业 (目标企业) 的股票或者资产, 以获得对该企业的全部资产或者某项资产的所有权, 或对该企业的控制权。

按并购双方的行业关系, 并购可以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横向并购是指生产或销售相同或相似产品的企业之间的并购。其目的是扩大市场的份额, 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直至获得垄断地位, 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在横向并购中, 由于并购双方有相同的行业背景和经历, 所以比较容易实现并购整合。跨国横向并购是跨国并购中经常采用的形式。纵向并购是指处于生产同一或相似产品但又处于不同生产阶段的企业之间的并购。其目的通常是为了稳定和扩大原材料的供应来源或产品的销售渠道, 从而减少竞争对手的原材料供应或产品的销售。因此, 纵向并购又被称为“产业链并购”, 并购双方一般是原材料供应者或产品购买者, 所以对彼此的生产状况比较熟悉, 并购后容易整合。混合并购是指处于不同行业的企业之间的并购。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一定的发展战略和多元化经营战略, 减少单一行业经营的风险, 增强企业在世界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实力。

三、现阶段航空制造业购的特点

1、强强联手盛行, 超大型企业不断产生

上世纪90年代以来, 企业的并购规模日益增大, 并购金额连创新高, 诞生了许多超大型跨国公司。航空制造业的并购案更是如此, 如1996年美国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的合并。合并之后的波音公司在全球的大型客机生产市场上取得了市场支配地位, 同时, 也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军用飞机制造企业。又如1994年4月, 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收购了美国艾里逊公司, 将其重组成罗·罗美国分部, 新公司一跃超过美国普惠公司成为仅次于美国通用电气 (GE) 航空发动机分部的世界第二大航空涡轮发动机供应商。罗·罗从原来一片空白的小型发动机领域已经发展到与GE平分秋色两家公司牢固控制着国际支线航空动力市场。

2、跨国并购集中在北美、欧盟和东欧

航空制造业是相对集中的行业, 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以及欧盟诸国。前苏联的航空制造业自成体系由于适航、市场和政策限制等原因, 在前苏联各国的并购主要是政府主导的重组, 市场化的并购案例几乎为零。

航空制造业的军事属性决定了其市场的相对封闭性, 在国际军火市场中, 航空制造业发达的国家的军队引入其他国家的产品几乎是无法想象的, 因此, 跨国并购无疑是打开市场的金钥匙。正如前述的例子, 罗·罗公司收购美国艾里逊公司之后, 拿到了美海军、陆军和海军陆战队三军的V22“鱼鹰”的大订单, 并且参与到联合攻击机 (JSF, 即后来的F-35战机) 的动力研发中, 成为美国防部重要的动力供应商。

除美国和西欧的传统强国外, 新加入欧盟的中东欧国家的航空制造业企业成为并购市场的新宠。一方面, 这些企业原所服务的航空体系是前苏联体系, 现有的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估值偏低, 所在国工业基础雄厚但经济不振, 因此, 其经营普遍困难, 收购的整体估值偏低。而这些国家已经加入或正在努力加入欧盟, 广阔的欧盟市场正在向目标公司敞开, 借助并购可以迅速进入欧盟的统一市场。最典型的并购案就是2004年加拿大普惠并购波兰的WSK PZL Rzeszow并重组为波兰普惠, 该公司已从波兰为加入北约和欧盟防务需要而进行的武装力量现代化和改进中获益。最新的例子则是GE收购捷克航空动力系统供应商PVBSK。

3、横向为主、纵向为辅

航空制造业虽然属于传统产业, 但是由于其资本和技术密集的特点, 使得着眼于增强实体规模, 提高科技研发能力确立技术上的领先地位的横向并购的案例要远多于跨国并购。比如1992年法国宇航的直升机部门与戴姆勒-奔驰宇航 (Daimler-Benz Aerospace) 通过并购重组为为欧洲直升机公司 (Eurocopter) , 从而超越贝尔、西科斯基等美国公司成为世界最大的旋翼机制造商。而GE通过收购英国古德里奇和意大利AVIO, 则直接加强了其在航空传动市场的地位。垂直收购的数量虽然有所增加, 但是所占比例, 特别是并购价值一直低于10%, 其目的在于降低生产链前向和后向关联的不确定性和交易成本以及获取范围经济收益。而目的在于分散风险和深化范围经济的混合收购的重要性则大幅度下降。

4、横向为主、纵向为辅

与1960-1980年代出现的大量恶意收购行为不同, 1990年代以来的航空制造业的并购主要是企业出自长远发展的考虑, 随着航空制造业的发展和国际供应链的形成, 并购的目标公司的体量越来越大, 购并的金额直线上升, 而并购协议也是经过当事人双方谨慎选择、长时间接触、耐心协商之后达成的。因此, 恶意收购案件明显减少。由于战略性并购是一种理性并购行为, 虽然给产业、市场等各方面带来较强的震动, 但是却是一种双赢的交易, 不会像恶意收购那样, 造成两败俱伤的结果。

另一方面, 由于航空制造业技术和资本密集的特点, 航空制造业已经形成了高投入额, 长投资期, 高产出比, 长回报期的投资特性。在并购中, 产业资本往往更着眼于技术、人才等因素对目标公司展开并购, 而非单纯出于盈利需要。受技术壁垒和回报期过长等因素的制约, 金融资本对航空制造业敬而远之。

5、并购屡屡受到反垄断因素的影响

在航空制造业最为发达的北美和西欧也有着最完备的反垄断立法。因此, 发生在航空制造业巨头身上的强强联合式并购, 往往标的巨大, 不可避免地遭受反垄断调查甚至审判与裁决。而负责美国和欧洲的垄断和合并委员会、调查公平交易部和欧盟委员会对并购的意见可以影响到并购的实施细节, 甚至可以决定并购的成败。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波音与麦道的并购案以及通用电气对霍尼韦尔未能进行的并购案。在波音的案例中, 为了使并购得到当时的欧共体委员会 (即后来的欧盟委员会) 的批准, 波音按照委员会的愿望和要求作了一系列重大承诺, 这些承诺涉及世界大型客机市场的竞争结构, 以抵消合并给市场竞争, 特别是对空客的市场份额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委员会对波音的承诺表示满意, 最终批准了合并。而在通用电气的案例中, 通用电气迫于美国、加拿大和欧盟的压力多次在避免捆绑销售、引入透明价格机制、承诺放弃对购买的租赁用飞机动力和电子产品的选择权等对购并方案修改。最后, 为赢得欧盟的许可通用电气甚至承诺将放弃购并霍尼韦尔的核心资产之一——年收入达22亿美元的航天工业部门, 但该方案仍离欧盟监管当局的要求甚远。欧盟委员会认为通用电气购并霍尼韦尔后将导致通用电气在不同市场的垄断地位, 因此在2001年7月正式否决了通用电气并购霍尼韦尔一案。欧盟的正式意见指出通用电气公司有可能利用飞机租赁事业部来垄断飞机发动机和航空电子市场, 严重阻碍航空制造业的市场竞争, 使消费者支付更高价格。

四、航空制造业并购的趋势

1、强强联手的准混合并购将是主流

航空制造业的全球产业链业已形成, 高踞产业链顶端的巨头们控制了航空产业的发展方向。冷战的结束和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各国的军费开支都有一定规模的缩减, 而北美和西欧的民用航空运输市场自“911”之后也未见起色。各个细分子行业的巨头的发展都面临着市场的“玻璃天花板”内生式发展的速度已经不能满足资本对扩张速度苛求。因此, 从跨越欧洲9个国家、涉及军民用飞机、直升机、宇航、电子等多个市场的超级巨无霸EADS的成立, 横跨法比荷涉及航空航天推进、航空航天设备和通讯电子的赛峰集团的建立、美国通用电气对霍尼韦尔的收购等案例都预示着在金字塔顶端的巨头都开始跨系统但不跨行业的介于混合收购和横向收购的准混合收购。

2、大型并购仍将发生

波音737系列和空客A320系列的成功也导致麦道公司的民机产品市场急剧萎缩, 而最终导致麦道被波音并购。从该案例不难看出, 被市场淘汰的巨头最终会沦为被成功者所收购的标的。虽然, 随着冷战的结束, 航空制造业产品换代的周期有所放缓, 并促成了一个金字塔式的供应链格局, 但随着军机对隐身、高速高机动性等尖端性能的追求, 高度自动化的无人机的出现和发展, 以及民机对安全、环保和经济性要求的持续提升, 新的航空技术革命正在孕育之中, 而这次革命的结果之一必然是优胜劣汰和一轮新的并购潮。

3、未来重大并购仍将受制于反垄断

全球化背景下审视欧美国家的反垄断战略不难发现, 为保持市场竞争, 促进技术进步, 反垄断是要继续坚持的。事实上, 在高度集中的航空制造业, 行业巨头基本上处于全球垄断地位, 涉及航空制造业的重大并购必将引起监管部门的反垄断调查并最终影响并购的结果。

4、来自新兴市场的跨国收购方悄然登场

虽然在发达国家的压制下, 发展中国家的航空制造业一直处在受压制的供应链低端。但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的航空制造企业受本国经济和本国市场的支持和政策的扶持已经悄然崛起。新兴企业将不可避免的通过市场的手段加强自身实力, 并购出于种种原因陷入困境的境外同行业先进企业, 不失为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在这方面, 中航工业集团已经率先迈开了跨国并购的步子, 中航工业西飞收购奥地利FACC、中航工业通飞收购美国第二大通用飞机制造商西锐、中航国际收购美国活塞发动机供应商大陆发动机公司等一系列并购案都预示着来自新兴市场的成功企业正在一步步走进跨国并购的舞台前沿。

参考文献

制造特点 篇9

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概述

如今的机械设计制造机器与以往传统的设备相比其优势已经明显的显露出来。利用高科技的自动化、信息处理以及微控制多种科技联合, 让机械制造达到智能化的水平并且自动化系统也得以不断提升。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其准确性和工作效率[2]。传统的操作繁琐、难度较大, 并且还要有专人负责操作, 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就能对于这一系列的问题给出很好的答案, 只需要输入相应的控制程序就能够实现整个操作, 非常便捷。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不会像传统的机械制造行业一样缺乏安全性[3], 它内部装有的控制系统能够及时检测并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 并且还能够发现其源头所在并做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以免造成损害, 从而极大的提高了机械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与之相比, 传统的机械制造行业既没有监控和报警系统, 也不能够对潜在的故障进行排除和修复, 所以一有故障, 整个生产过程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另外以往很多不科学的部件如今都已被先进的电子元器件所代替, 大大提高了工作的安全性, 并且使用的寿命也相应延长。除此之外, 如今该行业将多种前沿科技融合在一起, 不仅适用于多种场合, 并且由于其功能比较全面, 使得在环境恶劣并且不适宜人工劳作的情况下, 其作用就完全体现了出来, 它能够取代人工进行操作。

2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发展趋势

现代网络科技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 人类也已经步入了信息化的时代, 网络信息遍布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于是该行业自然而然也同网络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 让设备达到智能网络化的同时, 还可以分享公共的资源, 方便大家相互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技术的帮助, 实现即时设计数据的传输, 这样一来就没有了空间的限制, 设计交流也更加方便。利用CAD等计算机辅助制图技术, 再加上人工智能以及专家系统, 以虚拟制造系统和计算机仿真技术为基础, 将整个过程用电脑模拟, 并构造出真实客观的模型, 还能够对产品进行描述, 给出最适宜的方案。在最大程度发挥软件功能的同时, 也为我们有效的降低了产品成本, 同时严格控制质量。

技术在发展的同时, 又处于当代环保的大背景下, 所以环保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对于发达国家的生产模式, 我们不能生搬硬套, 而是应充分考虑到我国国情, 将环保与发展综合评估, 在生产作业的同时将对环境和操作人员的损害程度将到最低, 并且还要尽可能做到可持续和谐生产, 也就是使用绿色可回收原料, 让利益和生态环境并驾齐驱。

环保是该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不论是创作、制造, 还是使用维修甚至是回收阶段, 都要满足绿色生产的原则。在追求经济利益化的同时, 还要考虑到环境问题, 尽可能的提高二次利用率来降低对环境的伤害。产品要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就必须要同环境的发展相协调一致。

除了环保之外, 自动化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势必实现模块化。所谓的模块化, 其实就是为扩大生产和推广所打下的基础工作, 主要内容就是在研究设计时, 根据某种标准实现分组的目的。同时重视对技术人员的管理也是行业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方面。实际中应注重对技术人员的培训, 不断强化其专业知识, 增大储备量, 提高实际操作经验。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创新性, 打破传统观念, 以创新不断带动产业的发展。此外技术人员对于其他领域的科技知识也应有所了解, 将机械设计制造与其他学科技术相结合, 发挥出机械自动化的优势。

3 结束语

如今整个行业的发展对于以往传统的机械行业还起到了一定的弥补作用, 它在提升了本身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之外, 对于市场的不同需要也能够将其满足, 将产品的应用面大大加宽。对于整个机械行业来说, 其将来的核心和趋势必然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4]。所以, 一定要以当代先机科技为指引方向, 加快行业技术的发展, 从而带动我国工业化的发展进程, 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发展的工业生产模式转变。

参考文献

[1]周立强.浅谈我国机械自动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现代企业教育, 2011, (22) .

[2]杨凤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的研究[J].经济生活文摘 (上半月) , 2012, (09) .

[3]李彤.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J].中国科技投资, 2013, (04) .

制造特点 篇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 未来机械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应该是科学技术转变成生产力,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机械制造技术属于一门系统性比较强的工程学科, 产品生产、应用机械、维护机械、机械升级等每个环节都会应用到机械制造技术, 研究分析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可大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下面是笔者对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的看法。

1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

1.1 系统性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中已经开始应用新材料开发技术、感应技术、信息管理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等多种技术, 而且贯穿整个产品生产过程, 因此系统性很强。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在产品生命周期中需要高效整合传统的生产过程, 如何在产品生产中应用科学技术是提高制造技术水平的关键。因此,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一个主要发展特点就是系统化的发展模式。

1.2 全球性

近年来, 经济全球化发展越来越快, 科学技术竞争也会有全球化转变, 因为科学技术的国际竞争形势日益严峻,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发展也受到了很大冲击, 这主要是由于受到科技全球化的深刻影响。但是激烈的市场竞争更有利于推动机制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使我国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更接近于国际先进水平。

1.3 生产能力较高

大部分机械制造自动化工艺在生产体系中的灵敏度、精度都非常高, 因此人工操作肯定会相对比较显劣势。实际生产中应用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可以输入具体的程序指令进行控制, 尽可能避免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失误, 工作人员只需要控制机械制造自动化就可以进行各项操作, 大大提高企业生产质量。由此可见,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工作能力以及生产能力都比较高, 可以为机械制造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1.4 安全性较高

不管是什么类型企业进行制造生产的过程中都会有一定危险,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体系中设定报警功能的情况下, 只要设定具体的程序即可自动暂停工作, 并且自动检查。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应用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可将意外事故的发生率降至最低, 这样可大大提高生产的安全性。其次, 高精度行业相关的工作领域也可以应用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 尤其在加工芯片等电子元件方面具有很大优势。机械制造生产具有安全性能较高、质量高、稳定性较高等特点会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2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

我国虽然自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一直都重视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 但是关于机械制造技术研究比较晚, 因此很多基础设施和生产并不是相应配套的, 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具体而言, 我国当前关于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方面的制度比较落后、设计制造方案也比较老旧、自动化程度不高, 这些问题都非常不利于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健康发展。

3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3.1 技术功能方向的发展趋势

在技术功能方面,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通常包括三个方面: (1) 多技术综合发展。有机结合声像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通讯技术等多种技术可通过计算机直接控制机械制造。一旦出现问题, 就可以将问题通过机械设备的声像技术及时反馈到计算机主体中, 让计算机程序或者人工操作解决问题, 而且解决问题的效率会更高。实际生产的过程中, 自动化控制也是其另外一个发展方向, 利用一系列的编程通过程序自动化控制机械, 这才是解放生产力的基础。因此,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应该重点放在高素质自动化人才培养上。 (2) 计算机技术发展。近年来, 我国计算机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 尽可能简化操作界面应该是机械制造自动化的另外一个未来发展, 简化操作界面可以使用户直接通过窗口中的工具栏以及菜单操作, 降低操作人员的操作难度。软件开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系统的兼容性, 未来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发展的方向应该是开发一个实用性强、统一的操作界面, 这样不仅可帮助软件开发者减轻工作任务, 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运行速度。 (3) 科学计算直观化。使计算结果更加直观化可高效处理、解释数据, 一般都是通过文字方式进行信息交流, 采用一些可视化技术可以把文字信息转化成生动形象的动画以及直观的图像等, 这样可大大缩短产品生产周期, 而且也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3.2 技术性能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 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已经慢慢朝着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 未来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性能会朝着智能化、准确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智能化发展主要指的是模拟人脑调度控制自动化系统, 并且执行任务。因此有机结合智能化、自动化应该是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可以模拟人脑实现机械自动化的智能化生产。其次,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会朝着精准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现阶段机床硬件研发水平有显著提高, 因此数控机床的控制能力的可操性性会很强, 未来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必然要朝着精准化的方向发展。

总而言之, 机械制造业不仅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 也是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行业, 未来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必然是机械制造业发展的未来趋势。我国应该不断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经验, 并且不断研究开发更多精密化、自动化的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

摘要:机械制造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工程学科, 主要用于机械产品设计、加工制造等方面, 同时还研究使用、销售、后期维修回收等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机械制造技术越来越朝着自动化、精密化的方向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 并且分析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特点,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滕皓.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探析[J].湖南农机, 2014 (08) :54-55.

制造特点 篇11

关键词:机械制造;特点;发展趋势

《机械工业“十三五”质量管理规划纲要》提出我国要全面提高机械工业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水平,实现中国制造的机械产品知名品牌零突破。实现“机械制造大国”向“机械制造强国”的转变就必须从提高现金机械制造技术入手,本文立足于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特点,分析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从而实现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目标。

一、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

随着我国机械制造规划纲要的出台,实现机械强国战略目标就必须要提高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在不但提高,甚至一些领域已经达到或者超越世界水平,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所存在的缺陷:一是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整体水平不高。相比国外先进机械制造技术,我国在高端机械制造领域的技术水平还不高,尤其是在智能化机械制造方面表现的更是不足;二是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创新能力不足。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的科研转化存在断层,很多制造技术停留在理论层面,全缺乏产品的成果转化;三是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缺乏集群效应。

二、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

(1)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系统性。随着大数据以及智能化时代的发展,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越来越倾向于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尤其是“互联网+机械制造”行动的实施,提高了机械制造技术的网络化,从而实现了对机械制造过程的全面监管性,实现了机械制造设计、加工、销售管理以及售后维修的系统化。比如基于工业智能技术的机械智能技术则是将机械制造中所有环节因素统一进行分析与判断,从而制造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机械产品。(2)市场化。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先进制造技术不在紧紧局限在对机械产品的制造,而是需要从设计需求、产品研发以及价值制作等环节着手,将他们统一纳入到系统中,注重加工产品的实际效果。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国作为机械制造大国必须要清晰的认识到当前世界机械制造领域内的竞争,了解我国机械制造工作效率的现状,根据市场技术变革进行创新,以此增强我国机械制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3)制造技术的快捷性。基于机械制造领域竞争的不断加剧,如何利用最少的时间制造出先进的产品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此企业要提高机械制造技术的便捷性,通过建立标准化的成产流水实现产品设计与产品销售的时差,将市场的敏感性纳入到生产过程中;同时受到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的影响,机械制造技术呈现出绿色化、生态化的特点。机械制造领域强化节能生产,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能源结构的合理利用。(4)先进制造技术的智能化。智能技术是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主要特征,也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机械制造技术的智能化就是实现了机械制造各个环节的统一,通过虚拟网络和实体生产的相互渗透提高机械制造产品的性能。可以说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德国“工业4.0”以及我国的“互联网+”战略都体现出虚拟网络与实体物理深度融合——即智能制造的特征。

三、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1)仿真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机械仿真技术主要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对机械产品的立体构建,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发展,通过仿真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机械制造的经济效益,避免出现过度的资源浪费,比如目前研制的机器人机械产品就是就是基于仿真技术而产生的,通过仿真技术实现了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操作,增强了产品的结构性能。比如目前我国网络上炒的比较火热的“智能机器人与李世石的围棋比赛就是我国仿真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应用的体现。(2)工业4.0。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本质是未来全球新工业革命的标准之争,各个国家都在构建自己的智能制造体系,智能机械制造技术主要包括: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工业大数据、工业机器人、3D打印、知识工作自动化、工业网络安全、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和工业大数据是基于分布式和连接的三大基础,工业机器人和3D打印是两大硬件工具,知识工作自动化和工业网络安全是两大软件支持,而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是面向未来的两大牵引技术。例如实施基于工业互联网的装备健康能效监测诊断和在役再制造工程,则是应用互联网技术的具体体现。(3)绿色化。绿色制造则通过绿色生产过程、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设备、绿色工艺、绿色包装、绿色管理等生产出绿色产品,产品使用完以后再通过绿色处理后加以回收利用。采用绿色制造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制造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使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达到最高。

参考文献:

[1] 李建,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J]. 中国科技信息,2014年03期

制造特点 篇12

关键词:模具制造,特点,发展方向,研究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主要工艺装备,模具工业是基础工业。采用模具生产零部件具有生产效率高、质量好、成本低、节省能源和原材料等一系列优点。它已成为当代工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工艺发展方向。现代工业品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具工业的发展水平。因此模具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将会起越来越大的作用。模具工业的薄弱将严重影响工业产品造型的变化和新产品的开发。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全球经济的发展,模具制造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开发低成本、短周期、高质量的新型快速模具产品,并将其迅速推向市场己成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本文通过对传统与现代制模技术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现代模具的实际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探析。

1 传统与现代制模技术的特点对比分析

1.1 传统制模技术的特点

传统的制模技术大都是依据样模(母模)采用拷贝的方式(如铸造、喷涂、电铸、复合材料浇注等)或者是通过机加工的方法来制造模具的主要工作零件(凸、凹模或横腔、模芯)。因此样模(母模)就成为模具制造的关键,样模的精度直接决定了模具精度。传统的样模制作方法大都是采用原件改制或人工敲制、手工刻制,工艺落后,精度很低,制造周期长,直接影响了模具的制造精度和生产效率。因此人们常常认为模具制作精度低、生产周期长,只能应用于精度要求较低和批量少的生产场合。因此如何缩短样模周期,提高样模的精度,已成为制模技术继续深入发展的关键,也是要加以解决的重要课题。

1.2 现代模具制造的特点

现在应该引起我们特别注意的是一些基础的高新技术领域。加强技术创新形成了一大批具有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专用工模具、塑料成型新技术与新设备、逆向工程工艺及成套设备、快速原型制造激光加工技术及成套设备、汽车关键零部件等。例如采用逆向工程技术获取传统测量工具无法得到的产品数据,快速准确地完成三维建模,为后续处理提供电子数据;采用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和设备,用分层实体堆积等方法将复杂的CAD模型转化为实物,使模具和产品的设计、评价与制造周期大大缩短。企业能因此快速抢占市场取得竞争优势。所以现代化工业中基于逆向工程快速成型技术的快速模具制造的发展必将对整个工业界产生重大影响。现代模具制造的特点具体表现在:高精度、高生产率、长寿命和结构复杂。随着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以及许多新材料、新工艺的广泛应用对现代模具的结构形式和型腔要求也日益复杂。若采用传统的模具制造方法不仅成本高、生产率低,而且很难保证模具的质量要求。传统模具设计制造技术根本不能满足市场对模具的要求。因此研制和开发新的模具设计、制造技术势在必行。快速模具制造RT(Rapid Tooling)技术正是在这种形势下产生发展的,并且在现代模具的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 现代模具制造的发展方向研究

随着现代模具制造业的发展,社会对各类产品的要求也从单纯的实用型向多功能、美观性、安全性及高品质量等方向发展,这也对模具行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和发展模式。在未来模具制造的发展呈如下趋势:

2.1 模具CAD/CAE/CAM正向集成化、三维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

2.1.1 模具软件功能集成化

模具软件功能集成化,以实现信息的综合管理与共享从而支持模具设计、制造、装配、检验、测试及生产管理的全过程,达到实现最佳效益的目的。如英国Delcam公司的系列化软件就包括了曲面/实体几何造型、复杂型体工程制图、工业设计高级渲染、塑料模设计专家系统、复杂型体CAM、艺术造型及雕刻自动编程系统、逆向工程系统及复杂型体在线测量系统等。集成化程度较高的软件还包括Pro/ENGINEER、UG等。

2.1.2 模具设计、分析及制造的三维化

传统的二维模具结构设计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生产和集成化技术要求。模具设计、分析、制造的三维化、无纸化,要求新一代模具软件以立体的、直观的感觉来设计模具。所采用的三维数字化模型能方便地用于产品结构的CAE分析、模具可制造性评价和数控加工、成型过程模拟及信息的管理与共享。如Cimatran公司的Mold expert Delcam及日立造船的Space-E/mold均是3D专业注塑模设计软件,可以进行交互式3D型腔、型芯设计、模架配置及典型结构设计。澳大利亚Mold flow公司的三维真实感流动模拟软件Mold flow Advisers已经受到用户广泛的好评和应用。国内有华中理工大学研制的同类软件HSC3D4.5F及郑州工业大学的Z-mold软件。面向制造、基于知识的智能化功能是衡量模具软件先进性和实用性的重要标志之一。如Cimatron公司的注塑模专家软件,能根据脱模方向自动产生分型线和分型面,生成与制品相对应的型芯和型腔,实现模架零件的全相关,自动产生材料明细表和供NC加工的钻孔表格,并能进行智能化加工参数设定、加工结果校验等。

2.1.3 模具软件应用的网络化趋势

随着模具在企业竞争、合作、生产和管理等方面的全球化、国际化以及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使得在模具行业应用虚拟设计、敏捷制造技术既有必要也有可能。

2.2 快速制模技术

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是赢得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之一,与传统模具加工技术相比快速制模技术具有制模周期短、成本较低的特点,精度和寿命又能满足生产需求,是综合经济效益比较显著的模具制造技术。具体主要有以下一些技术。(1)快速成型技术(Rapid Prototyping简称RP)。(2)表面成型制模技术。(3)浇铸成型制模技术。(4)冷挤压及超塑成型制模技术。(5)无模多点成型技术。(6)KEVRON钢带冲裁落料制模技术。(7)模具毛坯快速制造技术。(8)其它方面技术。

2.3 模具材料及表面处理技术发展迅速

模具工业要上水平材料应用是关键。因选材和用材不当致使模具过早失效大约占失效模具的45%以上。在模具材料方面,常用冷作模具钢有CrWMn、Cr12、Cr12MoV和W6Mo5Cr4V2火焰淬火钢(如日本的AUX2、SX105V(7CrSiMnMoV)等;常用新型热作模具钢有美国H13、瑞典QR080M、QR090SUPREME等;常用塑料模具用钢有预硬钢(如美国P20)、时效硬化型钢(如美国P21、日本NAK55等)、热处理硬化型钢(如美国D2日本PD613、PD555、瑞典一胜白136等)、粉末模具钢(如日本KAD18和KAS440)等;覆盖件拉延模常用HT300、QT60-2、Mo-Cr、Mo-V铸铁等大型模架用HT250。多任务位精密冲模常采用钢结硬质合金及硬质合金YG20等。在模具表面处理方面,其主要趋势是:由渗入单一元素向多元素共渗、复合渗(如TD法)发展;由一般扩散向CVD、PVD、PCVD、离子渗入、离子注入等方向发展;可采用的镀膜有:TiC、TiN、TiCN、TiAlN、CrN、Cr7C3、W2C等,同时热处理手段由大气热处理向真空热处理发展。另外目前对激光强化、辉光离子氮化技术及电镀(刷镀)防腐强化等技术也日益受到重视。

2.4 模具工业新工艺、新理念和新模式逐步得到了认同并将进一步发展

模具工业新工艺、新理念和新模式逐步得到了认同。在成型工艺方面,由于采用热流道技术的模具可提高制件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并能大幅度节约原料,因此热流道技术的应用在国内外发展很快。许多塑料模具厂所生产的模具一半以上采用了热流道技术,有的厂家使用率达70%以上,效果十分明显,因此热流道技术的应用将会迅速发展,“气辅”模具及高压注射成型工艺将得到较快的发展。这类模具要求刚性好、耐高压,特别是模具的型腔应淬火,浇口密封性好,模温能准确控制,所以对模具钢性能要有较高的工艺性要求等。另一方面随着先进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模具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模具行业出现了一些新的设计、生产、管理理念与模式。具体主要有:适应模具单件生产特点的柔性制造技术;创造最佳管理和效益的团队精神精益生产;提高快速应变能力的并行工程、虚拟制造及全球敏捷制造、网络制造等新的生产哲理;广泛采用标准件、通用件的分工协作生产模式;适应可持续发展和环保要求的绿色设计与制造等。

2.5 模具日趋大型化且精度要求越来越高

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一模多腔”和“多功能复合模具”的制造方式,使得模具结构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由于人们对产品的外观及安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使得精密冲压模具的制造精度从一般为5mm精度向2~3mm甚至1微米精度方向发展。注塑零件也随着材料技术发展、应用范围迅速扩大,也从普通注塑向精密注塑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涤尘,宋放之,现代模具制造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李伟光,现代制造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上一篇:三维动画教学下一篇:群体遗传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