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作用

2024-10-23

降低作用(通用11篇)

降低作用 篇1

摘要:电力企业营销作为电力企业的核心, 其开展无论是对企业本身还是对客户都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目前, 电力企业存在着营销风险有待于处理。比如管理制度的缺失、防范风险的意识较弱等问题。文章提出了电力稽查这一概念, 实践证明这一策略对电力营销风险的控制具有积极作用, 因此文章分析了其作用以及实施过程。

关键词:电力稽查,电力营销风险,风险评估

现价段, 无论是电费计量技术上还是用户用电管理上, 目前电力企业都存在一定的管理漏洞。其营销管理制度不健全、用户窃电等现象严重且技术含量逐渐提高, 不易发现, 这些都给电力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一、电力营销风险的表现形式

1. 营销风险管理体系的缺失

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企业在服务中以人为本。但企业过分追求这一观念, 完全以服务客户为核心, 这种思想导致多种营销策略出现, 一些策略甚至损害企业经济效益, 存在严重的管理风险。同时企业管理体系的缺失使其营销不得不面对严重的风险问题。如缺乏对电费拖欠的惩罚措施, 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其在经营过程中存在法律风险。客户违约现象严重, 甚至导致企业自身的信用度降低, 使企业失去银行等重要部门的支持, 一些企业甚至面临倒闭的风险。

2. 电能产品销售力度低

目前, 电费回收、线损管理以及电价监管是电能产品销售的主要表现形式, 供电企业依靠销售电能产品获得经济效益, 因此这一过程十分重要。而电能产品销售力度低导致其在电费管理上具有风险, 其中包括是电费回收内部管理制度的缺失, 管控措施的单一以及电费抄收的不合理性等。电力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到位, 工作效率较低, 这些都在电力企业中造成严重的影响。这些电力企业薄弱环节严重影响了电能产品的销售能力, 如不及时解决将会造成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甚至导致停产。

3. 服务机制不健全

供电服务风险主要表现为缺乏服务规范, 以及存在安全隐患。尤其是电力企业风险问题已经对其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目前, 电力服务机制的不健全是造成其存在各种风险的主要原因, 这一点作用于电力营销主要表现为无法在规定时限满足客户需求, 办理流程不规范甚至出现违规收取费用现象。服务质量风险的存在使得其机制不健全问题更加明显。企业无法对客户举报或投诉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缺乏对紧急事件的处理措施, 导致其服务质量下降。企业缺乏为客户服务的理念导致其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下降。服务理念不先进, 机制不健全, 只能导致企业风险提高, 不利于企业发展。

二、电力稽查对降低电力营销风险的作用

1. 营销稽查可以识别电力营销风险

通过电力稽查, 企业可获得大量的用电信息, 从而根据历史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 从而了解在用电过程中易出现怎样的风险, 并且建立风险预警策略。随着电力营销业务范围的扩大, 其管理范围也随之增大。基于这一问题, 管理人员要了解业务流程, 从而了解企业存在的风险。营销稽查在电力营销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在营销稽查中, 对抄核收管、业扩报装以及用电检查等多个环节等业务环节要经过专项稽查以及常态稽查的方式实施全面检查, 一旦出现问题要及时出台解决方案, 营销风险形式的增多给管理人员带来了巨大的调整, 但通过营销稽查则可以随时了解企业运行现状, 获得有利于风险降低的途径。

2. 营销稽查能够对风险进行准确估测

风险估测实际上就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未知风险进行预测, 因此营销稽查能够有效的识别出营销风险。营销稽查的作用还表现在其能够分析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周期甚至是发生的方式。根据电力营销中客户服务的满意程度可以为电力企业营销提供适当的方案调整策略。可以建立不同的风险等级, 实现风险评估。目前, 最基本的营销稽查模式为常态稽查与专项稽查。通过稽查结果, 管理者能够了解企业电力运行现状, 及时发展和处理电力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应对电力营销风险。通过对检查记录的风险事项深入地分析, 可建立合理的评估体系, 对营销风险程度进行正确的分析, 从而建立和确定风险事项的紧急处理方案, 确定其是否需要处理以及确定处理方案, 提出营销整改方案以及风险预防措施。

3. 营销稽查能够实现对风险的有效处理

营销稽查不但能够对电力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 还能够采用必要的措施及时对其进行处理。这主要表现在电力营销稽查增强了企业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使其能够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同时企也能够为电力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合理地管理和风险控制策略, 从而监督相关单位进行整改、并要求非责任单位进行对照, 以免发生同样的问题。

4. 营销稽查可以促进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营销稽查能够提升企业的服务质量, 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因此对于电力企业的风险管理具有积极作用。同时, 通过营销稽查能够帮助企业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对于企业来说, 电力评估也十分重要。其可以使电力企业营销业务中存在的以及潜在的风险能够及时消除, 将电力营销风险控制在有效的范围内。

三、总结

电力系统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不言而喻。但就目前电力企业管理中, 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 管理水平较低, 管理手段单一等问题不断呈现。针对电力营销存在漏洞, 文章提出了诸如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强化营销稽查作用等措施。在具体的实施上, 电力企业还需进一步努力, 明确其发展目标, 不断降低企业营销风险, 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燕, 李勇, 毛新, 等.浅议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的拓展[J].电力需求管理, 2010, (2) :68-70.

[2]石栋.营销稽查与电力营销风险管理[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2) :77-79.

[3]赵建平.电力营销稽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J].内蒙古电力技术, 2010, (3) :56-58.

降低作用 篇2

关键词:税务中介;风险;问题;对策

近年来,潍坊国税局按照上级的部署和要求,积极引导税务中介机构发挥的职能作用,通过中介机构拓宽征纳沟通渠道,构建和谐征纳关系,做到提高税收核算水平和纳税申报准确性,同时降低税务风险,充分展示了国税部门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有效促进税收遵从度。

一、多措施发挥税务中介作用,税务风险降低初见成效

潍坊国税局通过加强对涉税中介业务监管,引导中介机构依法大力开展对纳税人的税收宣传辅导、涉税鉴证、涉税审计,联合中介机构开展税收宣传月、纳税人税收满意度调查、促维权、纳税人学堂建设等工作,密切了征纳关系,提高涉税申报质量,税收违法行为明显下降,同步降低了税务风险。

(一)加强对涉税中介机构的监管,建立专业中介机构准入和退出制度

对中介机构的从业资格、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内控制度,规范的从业行为、完备高水平的审核业务经验和能力等方面,进行监控管理,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责令纠改,对限期内纠改不完全考核不合格的,及时淘汰出涉税中介行业。这样切实提高了涉税中介机构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目前潍坊有从事税务代理的税务师事务所10多家,为全市8000余户纳税人提供相关服务。

(二)加强对专业涉税中介机构的引入,提升税务风险管理质效

引入专业涉税中介机构,成立税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形式的税务中介,原来的税务师事务所全部改制,自行核算、自负盈亏,成为不偏不倚的中立角色,既摆脱了原来依靠行政机关的依赖性,又增强了灵活开展代理服务的自主性。以诸城市为例,现诸城市正信税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由原诸城市正信税务师事务所改制成立,截止到目前,有30多名专职从业人员,其中有10多人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税务师执业注册证书》,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及必要的设施。发挥其独立、专业、灵活、信息全面、经验多等优势,依法开展涉税鉴证、审计,为纳税人提供代开发票、代理记账、所得税汇算清缴鉴证等业务,全市纳税人办理涉税事宜的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税收违法行为明显下降,其他县区情况基本相同。2014年,通过内外部信息的关联比对和深化分析,税务中介机构所服务的纳税人稽查查补税款同比下降50%多,日常税收违法行为同比下降20%多,税收申报差错率下降70%多,提升了整体税务风险防控管理的质效。

(三)加强与涉税中介机构的合作,构建和谐税收征纳关系

二、多问题抑制税务中介发展,税务风险防范任重道远

(一)税务中介供求不平衡,中介市场缺乏认可度

涉税中介市场供给和需求存在不平衡,既有总量原因,又有结构矛盾,市场竞争格局的展开也有待深入。至2014年末,潍坊国税局注册登记10多万户,共计开展涉税服务业务8千多户次,中介服务面不足10%,经济鉴证和税收咨询等市场的需求抑制明显。同时,公众对税务中介机构的了解度和认可度不足,也限制了税务中介的发展。

(二)税务中介服务不到位,内部缺乏规范性

潍坊现仅有10多户税务师事务所,数量和质量还达不到涉税中介市场的要求,从业人员业务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据统计,税务中介机构注册税务师占从业人员10%多,比例略低,机构中税法专业人员0人,导致对税收解读能力不足;2014年服务项目中专用发票认证等业务占30%多、记账业务占40%多,服务种类少、内容、层次低,仅对一些常规性单项业务进行代理,未拓展综合性业务,无法满足纳税人的深层次需求,为纳税人提供个性化服务;截止2014年末,全市内从事个人代理记账机构约120家,加上其他个人代理者从业者约计2000人以上,各机构收费标准不一致,行业自律机制未有效建立,缺少内部服务规范和相应的责任机制。

(三)税务中介制度有待完善,内外缺乏监管

税务中介有关制度建设和法律法规政策,仅存在于《税收征管法》和国家税务总局的《注册税务师管理暂行办法》,整体层面的法律建设滞后,行业管理缺少具体法律法规的规范和约束,税务机关在中介机构的发展中无法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对税务中介的监管引导力度不足,税务中介机构缺少外部监督制约机制。行业内部管理引导缺乏足够的支撑,监督措施方法以及行业约束力需进一步增强。

三、多方联动防范税务风险,构建新常态风险防范机制

(一)积极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公众认识

税务机关在平时应该主动向纳税人介绍税务中介的作用,让纳税人了解的基础上,在办理所得税汇算清缴、营改增等复杂税务事项时自主、合理地选择税务中介,增强税务中介的市场认可度,从而进一步发挥中介机构在风险防范、税法宣传方面的作用。

(二)合理把握中介机构介入时机,发挥桥梁作用

由于税务风险具有特殊性和不定性,因此,税务机关在税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应该选择合适的时机引入税务中介机构。税务中介机构最好在税务机关与企业发生重大事项争议时介入,如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未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等方面产生争议时,由专业中介机构出面,提供独立而客观的意见。这样,既有利于更好地应对税务风险,也更容易让税企双方接受。

(三)明确中介机构服务宗旨,保证独立运作

发展税务中介的作用,需要进一步明确税务中介的性质和运营宗旨:独立运作,维护税务委托人的合法利益。应该减少税务中介服务机构与税务机关千丝万缕的关系,使税务中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中介机构,让税务机关从不必要的事务中摆脱出来。税务机关可以采取购买营改增培训、辅导、报税等税务中介服务,免费赠送给纳税人的方式,确保中介机构独立运作。

(四)完善中介服务法律规范,确保有法可依。

从规范中介服务行为入手,加快法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税务中介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并实施相关法律法规,使税务中介行为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在税收管理上真正形成一个有效的相互监督制约机制,保证税务中介服务行业沿着法制化的轨道健康发展。

(五)拓宽税务中介业务范围,推进服务深度广度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以及税务委托人个性化服务的需求,必须拓宽税务中介的服务领域。除了代理申报纳税以外,还应提供有关税法与税收政策的咨询、内部纳税的自查、财务管理和会计人员的培训等综合型业务,在营改增等重大社会变革中适时推出免费、短期中介等特色服务,扩大税务中介机构社会影响力,推进税务中介服务层次向深度、广度发展。

四、结语

降低作用 篇3

关键词:营销稽查;电力营销;风险;作用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4-0062-02

众所周知,电力行业相关的营销服务活动通常是与各行各业相关联的,一直以来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伴随着行业自身快速发展,为充分满足迫切需求,加之国家监管力度的强化,使得電力营销部门需在实现业绩与服务水平提升的同时,给予经营中所存在风险更多重视,有效实施电力营销风险管理,即将各类型风险管理办法应用于供电服务以及电能产品销售等多个环节,防范管理风险的形成。其中,作为营销管理的日常监督机制,营销稽查能够促进营销、服务管理可控能力的不断强化,实现纠偏防错功能的优化提升,规范营销与服务管理,在营销风险管理中占据着关键的应用地位。

1 电力营销风险

1.1 欠缺较为健全的营销风险管理体系

很多供电企业基于将客户作为中心内容的理念基础上,往往为了尽一切努力满足用户需求,将工作重心过多地放在营销策略研究方面,极易将风险管控这项营销风险核心管理工作忽视。目前,由于我国电力行业市场日趋优化完善,使得其相关的营销工作一直处于较为严峻的营销风险态势之下,比如说客户违约催生的客户信用风险以及用电缴费导致的经营乡风险等风险状况。如此均会是电力行业中供电企业运营遭遇较为严重的威胁,所以说,需将更为健全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引入到电力营销工作中,合理展开科学系统的优化管理控制工作。

1.2 电能产品销售仍处于薄弱阶段

通常而言,电价监管以及线损管理、电费回收、电量管理等等电能产品销售环节均为电力经营的关键内容,其可谓是供电企业自身发展经营业绩得以有效体现的关键基础性内容。具体来说,电价监管风险涵盖有能否根据校准电费实施电费计收、能否正确识别客户对应的用电类别等等内容;线损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相关风险包括用户违章用电、抄表、漏抄、错抄等造成的电量损失以及计量装置误差、电压损失超出正常范围等造成的电量损失等,如何合理规避这些类型的分线问题主要是看所制定的相关线损制度的完善程度,实施的线损管理统计行为能否具备有真实性,窃电查处工作能否有效开展等,否则必然会导致电力营销风险的形成,催生较大的经济损失;针对电费实施管理行为易催生的风险问题涵盖管控措施能否完善,电费回收内部管控制度执行是否有效,能够合理监控电力销售报表中所涉及的未收、应收、实收的正确程度,针对实际的电费欠费情况营销部门能否全面了解掌握,能够定期催缴欠费,所收取的电费能否真正放入到专用账户中、能否制定相对较为完善的发票管理制度,能否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违约用电以及超期欠费违约金和滞纳金的合理收取等方面的内容。

1.3 配套的服务机制较为不完善

通常来说,服务质量、服务安全以及服务规范可谓是供电服务风险的重要关键点。具体来说,服务质量风险一般指的是针对各类型举报投诉的处理答复是否具备有一定的合理性,服务改进举措是否制定实施,相应的责任制度是否构建完善等;服务安全风险主要指的是所签订的供用电合同能否针对供用电双方的安全责任给予明确规定,是否进行相关制度措施的合理制定,能够真正做到监管到位,是否进行事故应急服务措施的有效制订等;服务规范化风险涵盖有违规收费行为存在与否,各类型电力营销业务能够如期办结,能够按章办事等方面的内容。在现今市场背景下,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供电企业因为在理解客户服务理念的时候存在有很大的差异问题,易催生理念落后的情况,从服务质量、安全以及规范方面角度来看,其对应的风险防范意识甚为欠缺,服务机制较为不健全,易导致随时发生社会形象风险与经济风险。

2 通过营销稽查加强电力营销风险控制

2.1 有效识别存在风险

在凌驾于大量统计数据的基础上方可开展风险识别工作,经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入研究探讨则能够实现最精确风险预警的有效获取,一般来说,电力影响业务所涉及的范围相对较广,对应的管理范围则必然会很大,如此一来,便要求相关管理者需强化对每个关键业务点的有效监督控制,并充分识别相关的风险。就风险识别途径而言,营销稽查有着较为显著的应用地位,在日常实施进程当中,可采用专项稽查以及常态稽查等手段针对计量管理以及业务报装、用电检查、抄核收管理、客户服务等各关键业务环节实施较为全面的检查,充分掌握各环节所存在的各类型问题,将管理漏洞及时找出,积累详实数据信息,为分析识别营销风险提供强有力后盾。

2.2 准确估测相关风险

基于风险识别,合理估测风险发生几率与其会带来的损害程度被称作是风险估测。基于营销风险识别,供电企业能够在针对各类型风险事项形成的可能性以及概率、周期等相关要素,对客户服务于电力营销工作的损害程度等情况进行分析的情形下,将风险处理优先级别充分确定下来,进而完成准确估测营销风险。得出的稽查结果能够将检查过程中找打的异常情况寻找出来,即为相对应的风险事项。

2.3 有效实施风险处理

营销稽查可针对风险展开全面有效的处理,首要事项为树立明确的风险管理意识,然后进行营销稽查整改措施意见的合理制订,同时监督相应的责任单位落实整改,针对防范措施具体的执行情况实施全面检查,真正实现针对风险事项展开的闭环管理,及时防范、控制、化解各类型营销风险,最后营销稽查能够做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评估,全面管理营销风险。

2.4 完善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就供电企业来说,营销业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合理构建与优化健全可谓是其强化自身风险防范管理的重要前提。将对应的风险管理理念全面引入到营销业务领域中,进行管理目标与标准的合理设计,针对营销风险因素展开合理辨析,同时进行科学化营销风险管控防范措施的制订,在健全体系的同时提升客服质量,降低营销风险事故发生率,实现业务的有效规范与控制的不断强化,获取优秀的企业品牌形象,与此同时,进行营销业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的进程当中,营销稽查的顺利实施可以为整个体系建设提供有利支持,为充分实现风险识别在建设风险库时其能够进行良好素材的有效提供,使得营销业务评价模式与体系标准得以优化完善。

3 结 语

综上所述,有效实施营销稽查行为能够有效降低电力营销风险,规范供电企业营销业务行为,强化企业内部控制,促进企业经济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洪波.浅谈电力企业电力营销风险及防控[J].电源技术应用,2012,(12).

[2] 谭冬雪,肖琨.浅析营销稽查与电力营销风险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6).

[3] 唐婉雪.营销稽查对降低电力营销风险的作用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2,(33).

降低作用 篇4

汽车是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 特别是运输车辆, 在运输生产中有着绝对的地位。车辆的技术管理工作则是通过对车辆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和使用, 使车辆的价值发挥到最大。车辆技术管理包括了从车辆使用、车辆安排、车辆维修保养和车辆报废等一系列程序。通过有效的车辆技术管理, 可以确保车辆在试用期间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是一件极有价值的工作, 对降低运输成本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1. 车辆的技术情况与运输成本的关系

1.1 车辆的配置不合理导致运输成本加大

车辆作为生产运输工具, 拥有庞大的种类体系和不同的适应方向。因此, 在选择运输工具时, 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车辆进行运输生产。不应为了节约成本, 选购不合适自身企业发展的车辆, 这种情况会导致车辆的过度使用或不合理闲置, 导致对运输成本的增加或浪费。甚至在对车辆进行运行配置时, 让过度耗损的车辆继续上路, 导致驾驶员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以至于严重的威胁运输安全。这些都会使运输成本增加。

1.2 车辆耗损和维修费用导致运输成本加大

车辆的耗损是车辆上路之后就开始的一种必然的机械使用的过程, 而车辆的耗损在与车辆使用时间、行驶公里数有关系之外, 还与车辆的维护力度有很大的关系。车辆的维护措施完善, 对车辆的损耗也会相应的减少, 使车辆在上路时保证良好的状态, 减少车辆在路上导致的抛锚、熄火等故障的出现。而车辆的状况不佳会导致车辆的维修率加大。频繁的维修产生大量的维修费用和误工费用, 这些费用最后都会折算到运输成本里, 成为运输成本的一部分。导致运输成本的增加。因此, 车辆技术管理, 对减少车辆维修率, 保证车辆的上路时间有很大的作用。

1.4 能源油耗等费用对运输成本的影响

车辆的运行状况在影响车辆的安全系数以外, 对车辆所需油耗和所产生的排放废物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台车辆如果没有经过合理的技术管理, 就会导致车辆的使用时间越长, 使用寿命越短, 对能源油耗的消耗量越大, 排放废物越多的问题。石油能源作为不可再生资源, 且由于开采量大的原因, 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且具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这种情况就意味着油耗作为运输成本的一大组成部分, 会给运输成本带来巨大的变化。

2. 如何通过技术管理减轻运输成本压力

2.1 选择合理的车辆配置进行运输工作

车辆技术管理的第一步, 就是要通过对车辆进行合理配置来达到运输状况最优、成本最低的目的。运输状况最优就是保证每台上路车辆都经过检测, 能够保证上路时的行车安全和运输速度, 成本最低就是保证车辆在进行运输时, 所产生的消耗和其它的运输成本都是最低的。确保单次运输成本的最小化, 以便于保证经济效益对大化的目的。通过对有故障需要检修的车辆进行停运维修, 将车况良好的车辆进行排班作业, 在保证运输的同时, 使车辆能够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 保证每台上路车辆的状态, 使驾驶员和运输的安全有所保证。对无法进行维修或超出使用期限的车辆进行更新和报废, 将所有车辆通过“择优选配、定期检测、高效维护、适时更新”这一原则合理的管理起来, 达到在降低成本的同时, 实现经济效益的保证和增长。

2.2 加大车辆的维护力度, 减少车辆的维修次数。

车辆的损耗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过合理的维护措施则可以使车辆的损耗减慢, 减少车辆的维修次数, 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车辆要严格按照规定的间隔里程, 到指定的修理厂进行车辆的维护。通过实施严格的车辆技术管理制度, 可以有效的改善车辆的机件损耗, 减少车辆大修的次数。通过加强车辆技术管理, 对于车辆的易损件经常更换, 保证易损件的运行良好, 并通过严格的记录, 将车辆更换配件实施维修进行详细的登记。确保车辆的维修和维护信息得到很好的保存。为车辆的维修维护提供有理数据。

2.3 通过强化技术管理, 减少能耗所带来的成本压力

通过强化车辆技术管理, 使车辆保持在最佳状态, 既可以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 确保车辆的使用价值。同时, 也减少对车辆的油耗和废物排出量有着重要的意义。车辆的油耗会因为车辆发动机的使用年限而增加, 因此, 在车辆发动机中添加润滑油就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润滑油的作用就是减少发动机因在使用中产生的损耗。从而延长汽车发动机的使用寿命。针对汽车各个不同的配件, 合理的使用不同的润滑剂。将汽车配件的耗损率降到最低。对减少运输成本有着重要的意义。

3. 结语

企业往往会以减轻运输成本的理由来逃避和削弱车辆技术管理。但是这种做法却在另一方面增加了运输成本中的隐性成本。这种“降低”是建立在增加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甚至是运输安全为代价的降低。它不单单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 对国家公共交通安全甚至是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因此, 加强车辆技术管理刻不容缓。实现车辆的节能减排和道路安全。

摘要:车辆是人们出行, 货物运输重要的交通工具, 但在方便人们生产生活的同时, 车辆的状况也会随着车辆的使用而逐年下降。这种车辆的损耗对生产生活成本造成了一定的增长。而车辆技术管理就是解决这种问题的重要方法。如何通过车辆技术管理对成本进行降低, 就是本文要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茜.浅论车辆技术管理对降低运输成本的重要意义[J].经营管理.2014, 12 (1) :27.

[2]吴再加.车辆技术管理对综合成本的影响[J].基础管理.2009, 1 (245) :34-35.

降低作用 篇5

经济转轨;社会成本;政府角色和作用

[中图分类号]F5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8-0070-02

一、关于“社会成本问题”的理解

“社会成本”一词是福利经济学创始人庇古在分析外部性侵害时首先提出的。在不存在外部经济效应的新古典世界中,任何生产活动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都完全统一,即二者总是相等的,这时和社会成本都完全统一,即二者总是相等的,这时虽然存在理论区分的可能,却没有区分的必要,人们只需考虑一个笼统的“生产成本”。存在外部经济效应的情况下,总会有一些生产活动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发生偏离,两个成本概念就不仅具有分离的可能,而且具有分离的现实必要。在外部性问题的分析中,两个概念的区分已成为一个最基本的分析前提,可以说,社会成本一词总是与外部性问题相伴的,社会成本是外部性问题分析中特有的范畴。

二、经济转轨的社会成本及其主要表现

经济转轨的社会成本,指的是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由于体制转换所造成的相关经济损失,以及经济和社会震荡造成的一部分社会成员经济利益的损失和福利的相对降低。中国以及其他原计划经济国家的经济转轨实践,都证明了经济转轨成本是不可避免的。这种成本主要表现为:

1.大规模下岗失业

经济转轨型失业问题与国有企业改革问题是一个问题的两面。由于传统国有企业大多人员过剩,在企业破产、兼并、改制过程中,必然会有许多人从企业分离出去,造成大规模失业下岗的问题。而当失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又缺乏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来缓解矛盾时,失业问题就会引起社会的动荡和危机,如俄罗斯和某些东欧国家曾经发生的那样。在经济转轨过程中,职工下岗失业问题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资进入的冲击而更加突出。同时,由于我国整个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尚无法为失业人员提供普遍的高水平的社会保障。这就使得就业问题在中国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2.分配不公与社会的贫富分化

应该承认,伴随经济转轨而发生的财富与收入分配不平衡和社会的贫富差异都包含着合理的成分。但是,就经济转轨国家的实际情况来说,目前我国收入和财富分配的不平衡已超出了合理范围,使其成为经济转轨的一个消极因素和不良后果。这主要是指:(1)收入分配不平衡的幅度过大,如衡量收入不平等状况的基尼系数在我国达到40%;(2)收入和财富差异的形成相当部分不是依靠合法收入,而是依靠非法所得或者变相非法所得;(3)社会缺乏对经济活动造成的财富与收入分配不平衡的矫正机制,包括税收制度、转移支付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

3.国有资产流失与非法私有化。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由于对产权改革缺乏社会监督与制约,将公共选择过程变为了不平等的市场交易过程,致使一些官员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借改革损公肥私、非法侵吞国有资产,造成大量国有资产以产权改革的名义被非法变为个人的私有财产。实际上,社会贫富巨大差距的形成和分配问题的尖锐,很大程度上也是与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被非法侵吞分不开的。另一方面,国有企业职工在改革后的生存、发展以及社会保障,很大程度上依赖他们以前创造的这些国有资产。国有企业资产的流失,使一小部分人暴富,大多数人受损。

三、政府在降低经济转轨的社会成本的作用和角色

政府在降低经济转轨的社会成本的主要作用要将经济转轨成本的影响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所以不外乎有两种选择:一是绝对降低改革成本,二是提高社会对成本的承受力。

我们先来分析如何降低改革成本的问题。

1.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我国制定改革政策的基本原则。社会公平是人类社会所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如果社会成员对社会公平的追求受到压抑,基本的公平得不到保证,必然会影响人们的行为,反过来影响对效率的追求。因此,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一方面,为了获得经济效率,必须消除平均主义泛滥的现象,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另一方面,应当通过国民收入的二次分配,借助转移支付手段和社会救助体系,对受到损失的社会成员给予适当补偿。而对于那些将社会财富攫为己有,通过寻租掠夺社会资源的人,应绳之以法。

2.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的经济职能特别是投资职能趋于弱化。此时,应适时地把政府的主要精力转到为经济活动创造有利外部环境、克服市场经济不良后果方面。这就是说,对于在市场经济改革中受到较多冲击的社会成员和群体,如失业者、贫困人口、退休者等,以及在市场经济中缺乏一技之长的低文化水平和低技能的社会成员,政府应当承担起扶助、救济、指导、培训的职责。为此,应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向这部分人提供社会保障,并随着政府财力的增强提高保障程度,扩大保障范围。

3.让广大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如果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改革过程使一部分人受益,改革成本却主要由另一部分人承担,那么,受损者对成本的承受力就会非常脆弱,社会将出现明显的分化,形成双重价值取向和双重社会结构。因此,要采取综合措施使改革的受益者与成本承担者合而为一,这既有助于降低改革成本的冲击力,又可以使社会价值趋于同一,使社会的凝聚力更强。

4.让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改革政策的制定与选择过程

改革过程密切关系到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让广大公众参与改革政策选择,参与利益再分配决策,必将提高社会对改革政策的认同。只要确立了让公众参与的原则,总可以找到实施这一原则的途径和方式。譬如,近年来实行的公共收费价格改革的听证会制度,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这是实现改革公正性的基本保障。

在降低经济转轨的绝对成本的同时,还要特别重视提高社会对改革成本承受力的问题。

1.社会对改革成本的承受力,主要取决于改革政策和原则是否符合广大群众的价值观。人们对社会现象的看法和认同感,取决于人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取向。如果社会变革与人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取向相一致,人们就会愿意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承担一定的个人利益损失。反之,就会对变革所带来的成本和个人利益损失非常敏感。从这个角度来看,如何提高改革政策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契合程度,对于提高改革成本的社会承受力是至关重要的。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只有保证改革政策与社会大多数人的价值观相一致,才能相对地提高社会对改革成本的承受力,从而避免改革的消极后果危及社会稳定和改革过程本身。

2.社会对改革成本的承受力如何,还与改革利益的分享与改革成本的负担状况相联。当然,从总体上说,全体社会成员都是改革的受益者,也都是改革成本的承担者。但是,具体分析某些领域,我们发现,改革过程中受益最多的常常是某些资源的垄断者,他们依靠对特定资源的垄断,将社会财富化公为私,甚至通过贪污受贿攫取社会财富。而广大群众却承受着大部分改革成本。例如,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而出现的大量下岗职工就承担了相当的改革成本,而不少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却利用权力之便攫取国有资产,成为改革的受益者。这种改革受益者与受损者的分离最明显地影响改革政策的公正性,引起社会矛盾,极大地降低了社会对改革成本的承受力。

3.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社会腐败等消极因素引起社会舆论关注,也降低了社会对改革成本的承受力。实际上,引起社会关注的不仅在于作为结果的收入与财富差距状况,更在于起点的不平等。因此,消除腐败现象,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社会,不仅有助于解决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公等消极后果,而且有助于获得公众对改革政策的认同,从而提高社会对改革成本的承受力。

[1]邓子基.坚持、发展“国家分配论”[J].财政研究,1997年第1期.

[2]梁尚敏.财政理论与创新的若干思考[J.]财经问题研究,1995年第11期.

[3]黄瑞新.财政职能的弱化及重新界定[J].湖北财政研究,1997年第7期.

[4]周学荣.科斯社会成本问题与政府管制的效率实现[J].皖西学院学报,2006年6月.

降低作用 篇6

关键词:管理会计,企业成本,作用分析

管理会计工作能够实现对企业内部财务工作的高效强化,进而促使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其主要是以现代化的企业经营活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借助于财务管理手段的处理与应用来实现对经济过程的有效判断、决策以及控制等众多职能。在企业管理的过程当中,管理会计工作的应用是内部管理的实际需求,同时也是会计工作分析与预测的需求。

1 现状分析

1.1 体系建设

自改革开放后,管理会计便被引入我国,并对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进行管理,相较于一些国外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管理会计学科的体系化建设相对较晚。当前大多数的管理会计工作广泛分散于部分地区的少量企业之中,相关的基础理论问题,尤其是管理会计的对象、目标以及原则均还未形成一项统一完善的标准。此外,目前大量企业对于管理会计的应用工作也是相对较为落后,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实际市场环境因素所决定的,对管理会计工作的理念还无法开展相关的实践和应用,同时由于体系化的建设工作依然较为落后,导致截至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以科学化、可持续性的管理会计体系。

1.2 实务局限性

管理会计工作起源于19世纪的西方国家,将其引入我国后,因国情环境的不同,在实际的企业管理应用当中,必然会出现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战略管理会计、平衡计分卡以及价值链分析等相对较为先进的管理会计理念,若直接套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国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过程当中,显然不可能做到完全适应,对于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不具备实践可操作性。其中核心的会计问题依然未能作出实质性的解决与改善,尤其是在对企业的成本控制方面所表现出的不适应性相当明显。同时由于管理会计所存在的实务局限性,使人们对于管理会计在企业成本控制方面的应用研究日渐深入。

2 成本控制

2.1 成本会计

成本会计是采用费用预算和差异分析作为主要的控制手段,并以此来形成具备以科学化管理模式的内部会计管理方式。此种基于成本分析的会计方法主要是利用对制造费用分配到产品成本过程的间接性控制,来实现的一种标准化的成本控制手段。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会计学科已经实施了对成本会计的研究与实际应用工作,借助于成熟化的成本会计系统和财务会计系统间的互相独立运营,相应的成本信息也可作为生产部门对整体企业生产效率进行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并进一步就定价决策以及人员的管理作出相应的控制管理。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当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内容,同时也是管理会计工作当中的重要构成部分,特别是在成本的控制方面具备更加显著的作用价值。

2.2 控制职能

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对就管理会计工作已经开展了多年的研究工作,其中管理会计应用最被人们所熟知的即为杜邦体系。杜邦公司所实行的管理控制创新被誉为最具价值的管理会计体系,在众多会计手段之中管理会计体系主要是以所研究的背景与影响力价值较为突出,杜邦体系是一类借助于会计手段来对公司收支、股东收益回报率进行评价的经典方法,可利用财务来实现对企业绩效的可靠评价,其主要是将企业的权益净利率逐级划分为销售净利率、权益乘数和总资产周转率三项主要经济指标。

较为典型的分析方式主要有两类,其一,依据企业资本结构与经营性风险采取分析,其二,依据企业内部的管理要素采取分析。借助于对上述两方面的指标分析能够促使企业内部的不同部门掌握自身业绩,对企业资金周转率以及销售净利率的影响,其中甚至涵括了对整体投资净利率的影响。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大量的管理会计可采取设定一定的激励措施与利润分成方案来实现利润由小范围转变为全公司的利润。

管理会计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够有效地的推动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促使企业实现自我控制,以及加强成本控制管理体系的日臻完善,另外也可借助相关的实践工作来促使管理会计理论能够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国情。目前较为主流的管理会计职能主要有:第一,规划职能。借助于对企业历史资料的分析,从中提取出相关的财务数据信息,借此来对企业的发展进行科学的预测与规划,并给相关管理者提供必要的决策依据,同时也可使企业的工作目标与追求得以细化。第二,控制职能。控制职能是管理会计工作的核心内容,主要是对企业发展预期中可能会发生的信息进行预测、对比、分析,从而促使企业能够更加有效地做到事前调整与控制。在成本方面则主要体现为对于成本投入的合理化控制,以实现投入与产出的最优化。第三,组织职能。这一职能主要是依据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来设计和制定出具有实践可操作性的责任会计制度,并明确提出相应的工作流程,进而使得企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多方面资源能够得到合理配置。组织职能在降低企业成本方面的作用也十分明显。第四,评价职能。相较于以上三类职能,评价职能更多的是进行事后技术分析,可采取业绩报告以及其他数据信息对实际数据与预算数据采取对比分析,进而对于整体的业绩情况予以评价,同时还涵括了成本控制的内容。此职能可以促使企业取得良性化的发展,避免问题的长期堆积,并由量变转为质变,可对企业成本做到及时控制。

2.3 实务应用

在具体的企业实践经营活动当中,管理会计主要是借助于两个基础阶段所实现的。首先,对企业运营结果的确认与计算,同时采用数学模型予以实现。其次,加强对企业日常经营过程的财务控制,借助于行为程序方式来实现。目前在主流管理会计中大多应用实地研究设计,比较关注过程对结果所产生的影响及作用。因而,在管理会计的研究工作当中,目前主要是应用相关的数学会计模型与结果研究,实现结果与过程研究。前一项的研究重点是对最优控制模型的设计,尽管其相对更加客观,且具备有一定的目标性与前瞻性,然而实践可操作性却相对有限。而后一种研究则更加注重对管理过程的有效控制,实践可操作性较强,但是相应的目标性与前瞻性相对较差。怎么样将两者予以有效结合,从而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也已成为当前管理会计研究工作中一项重要研究内容。这需要管理会计能够做到过程和结果的完美结合,在管理会计当中的最优化模型所得出的最优解应当结合相关的环境因素,重点加强对环境因素的分析。再次,为了保障最优解的可行性,管理会计应用构建起一个完整的会计与业务的实际控制过程,同时将环境当中的不确定因素涵括其中。最后,在实际的会计控制过程当中必须做好企业的成本控制,同时实施弹性化管理,将人的主观能动性考虑在其中。成本控制与计划是互为依存的关系,通过对管理会计的应用能够极大地促进成本计划得以更好的落实与发挥,并且也可促使企业对相关成本法令、政策及方针予以良好的执行,最终促使生产效率与管理水平得以有效提升。

3 结语

作为一种十分有效的成本控制手段,管理会计工作在企业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管理人员的关注。目前管理会计中的成本控制作用,现在已经对企业的正常利润收入以及发展所产生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甚至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这也就促进了国内外相关成本控制手段研究的日渐深入,管理会计作为一类较为能够直观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手段方法,现已成为了一类热门的研究学科。最终希望借助于本文的分析研究,能够为企业的管理会计公共提供一些必要的参考,并促使企业的成本能够得以显著降低。

参考文献

[1]周京梅,赵方圆.管理会计对企业成本计量、生产控制及战略决策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13(35).

[2]李薇.引领企业成本管控--作业成本法最佳实践[J].国际商务财会,2015(3).

降低作用 篇7

一、产业集群与交易费用

(一) 产业集群概述

集群的概念是由波特提出的, 但在波特之前的学者们就有了关于集群的相关表述。马歇尔在1890年的《经济学原理》中将产业区定义为一个由历史自然共同限定的区域, 其中的中小企业积极地相互作用与当地社会形成一个完善的系统。地域生产综合体是前苏联学者在制定和执行国民经济计划时提出的概念, 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地域组织形式。1990年波特教授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 首次引入集群这一概念: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下的一个特别领域, 存在着一群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 并用产业集群的方法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优势。从此, 产业集群的概念得到学者的普遍接受并风靡一时。按照波特教授的理解, 产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的, 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产业集群至少应包括如下因素:首先, 与某一产业领域相关。一般来说, 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和其他机构往往都与某一产业领域相关, 这是产业集群形成基础。其次, 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及其他机构之间具有密切联系。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及相关机构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处于整个联系网络中, 这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关键。再次, 产业集群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产业集群内部不仅包括企业, 而且还包括相关的商会、协会、银行、中介机构等, 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 这是产业集群的实体构成。

(二) 交易费用理论概述

第一次将交易概念引入经济学理论的是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康芒斯。他在《制度经济学》一书中将交易作为经济分析最核心的概念。由于稀缺性的存在, 人们会发生冲突、依存和秩序关系, 交易就是使这些关系得以实现的手段。康芒斯还区分了几种不同的交易:买卖的交易、管理的交易和配额的交易。他们分别与市场、企业和政府3种制度安排相对应, 并形成此消彼长、相互替补的关系。而交易费用理论则是由著名经济学家 (Ronald·Cosas) 于1937年在其著作《企业的性质》一文中首次提出的。科斯认为市场运行中存在着交易费用, 交易费用是“运行价格机制的成本”, 至少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获取准确的市场信息的费用:企业搜集有关交易对象和市场价格的确定信息必须付出费用。二是谈判和监督履约的费用:为避免冲突就需要谈判、缔约并付诸法律, 因而必须支付有关费用。所谓是指企业用于寻找交易对象、订立合同、执行交易、洽谈交易、监督交易等方面的费用与支出, 主要由搜索成本、谈判成本、签约成本与监督成本构成。

在科斯之后, 威廉姆森 (Williamson) 又进一步对交易费用理论进行了发展和完善。威廉姆森 (Williamson, 1980) 指出由于“经济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引起的内生交易费用和外生交易费用的区别。所谓内生交易费用, 是指人们在交易中为争夺更多的好处而不惜牺牲别人的好处 (损人利己) , 这种机会主义行为而引致的效率损失。内生交易费用产生的根源是由于某种特定的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所谓外生交易费用, 是指在交易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发生的那些费用, 它不是由于决策者的利益冲突而导致的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的扭曲。

二、产业集群发展与交易费用降低

(一) 产业集群对内生交易费用的降低

1、集群信任机制对内生交易费用的降低。

信任是一个经济主体估计另一个经济主体不采取某种特定的机会主义行为的主观预期。阿罗 (Arrow) 指出, 信任是经济交往的润滑剂。由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机会主义是内生交易费用产生的根源, 显然, 经济主体之间的高度信任, 将会大大减少由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机会主义行为。在通常情况下, 人们以及企业间的高度信任关系是很难建立和维持的, 因为信息不对称往往是一个经济社会的常态。而在产业集群区域, 由于每一个企业基本都是专业化的, 区域内企业之间存在着比较紧密的产业关联和产业互补关系, 它们之间每天都在进行着频繁的市场交换, 是一个十分突出的“社会实施” (惩罚机制) 过程, 因而在集群区, 相对就比较容易建立和形成较为完善的信任机制。

2、集群内专业化劳动力市场的信息克服机制对内生交易费用的降低。

在不对称信息的情况下, 一般劳动力市场通常会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 从而产生内生交易费用。但在产业集群区内, 劳动力市场有其自己的特征。首先, 它是一个信息流动和传播较为迅速的市场, 有关劳动力能力类型的信息反映得就会更加快捷和充分, 使各主体间的信息趋近于对称分布。其次, 它是一个相对更加专业化的市场, 尽管在集群内部的企业间流动十分便捷而且频繁, 但在不同的集群之间, 专业化的劳动力市场又显得相当稳定, 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强度, 增加了劳动者利用私人信息的风险。再次, 由于集群劳动力市场是一个专业化的市场, 十分便于同行间的比较, 从而减少了监督成本。

3、集群专业市场对内生交易费用的降低。

所谓专业市场, 是某类或者某几类相关或相近产品集中交易的场所。专业市场的存在对降低集群区企业间的内生交易费用是大有帮助的。首先, 专业市场的存在可以扩大交易的可选择集合, 提高信息的充分程度, 有效抑制利用信息不对称的机会主义行为。其次, 专业市场一般采取做市商制度, 拥有信息优势的卖方, 其摊位固定,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向买方提供了一种信用保证和财产抵押。因此, 在纳什议价博弈中, 由于卖方比较注重对自身声誉的投资和长期的预期收益贴现, 促使博弈均衡从非合作博弈走向合作博弈, 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内生交易费用。再次, 专业市场作为一种有形市场, 其承办者会在很大程度上承担起交易仲裁的角色, 为交易双方提供契约公正, 实施质量监督和交易保证, 促使交易双方特别是卖方诚信、公正, 有效降低内生费用。

4、集群区特定的制度人文因素对内生交易费用的降低。

区域制度和人文因素主要包括区域内制度安排、结构和类型以及文化传统、价值理念及区域特定的行为模式等。这种特定的制度和人文环境, 会逐渐在某一区域形成特定的社会资本 (主要包含着一系列的私人关系和非正式制度和规范, 也就是企业网络成员必须遵守的各种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 从而降低区域内企业间的内生交易费用。

(二) 产业集群对外生交易费用的降低

1、区域企业空间聚集发展, 意味着企

业间距离缩短, 从而能够降低因距离而产生的外生交易费用, 包括直接的运输费用、寻找潜在的贸易伙伴的费用、管理费用、运输和远距离联系的时间成本等。

2、集群区企业共享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对企业外生交易费用的降低。

如果大量企业能够在某一较小的区域范围内聚集协同发展, 不仅能够提高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的使用效率, 也使得地方政府的集中性投资成为可能。

3、集群企业间市场信息的互通和共享机制对企业外生交易费用的降低。

三、产业集群是一种降低交易费用的新制度形式

产业集群, 实际上是一个区域共同体, 集群内企业相互熟悉, 信息的传播迅速, 信息的收集成本低, 订合同和监督执行的成本都很低, 因此集群内企业的信息是对称的, 各企业之间交易频繁, 这使得他们更容易协调, 用于谈判的成本就会减少, 协调成本就会大大降低, 因此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就会加入这个群体, 以获得这种额外的收益———“外部经济”, 产业集群之所以能降低交易费用, 就是因为在产业集群内部存在的正式制度 (forma rules) 和非正式制度 (informal rules) 使企业更易于协作, 交易行为更加快捷、有效, 交易费用随之大大降低。通常, 机会主义主要通过正式制度 (法律、法规等) 和非正式制度 (道德、习俗、文化等) 来抑制。在产业集群内, 实施机会主义的企业将受到排斥, 以至于无法在这个共同体中生存。基于这种潜在的约束, 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是趋于合作, 形成一种牢固的协作关系, 这也是产业集群的生命力之所在。非正式制度是靠大家自觉遵守的, 对于违反规则者没有确定的惩罚标准, 极少数“大胆的企业家”还有可能实施机会主义的行为, 因为正式制度的目的就是确定一套规则来约束“不守规矩”的企业, 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还必须对中介性的机构进行约束, 如会计、审计、金融、咨询等, 这些是企业之间、企业与外部之间联系的纽带, 一旦中介机构失灵, 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如会计提供虚假的信息, 误导投资人进行投资, 当真实的信息被揭露出来, 会严重影响投资人的信息, 造成撤资, 这对产业集群的发展是致命性的打击, 一家企业的撤出会引起“羊群效应”, 最终该经济体会趋于瓦解。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互补性是产业集群的最大特点, 实际上形成了这个区域共同体的完全信息特征, 欺骗行为无法在此生存, 因此产业集群提高了交易效率。

当把交易费用这个经济分析的基本概念放入产业集群中来进行探讨时, 我们可以看到:首先, 地理上集中的含义意味着集群内企业拥有共同的制度、文化、社会环境, 而这可以有效降低知识与经验的差异, 而这种差异正是影响交易成本的一个主要方面;其次, 地理上的集中自然意味着消除或大大减少因为空间距离产生的交易费用;再次, 集群也是信息的集聚, 同时, 集群本身就具有网络化的特性, 这既有利于信息的收集, 也有利于信息的传播, 于是明显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交易成本;最后, 集群内企业长期合作, 内部信誉体系比较完善, 可以有效防止机会主义以及道德风险等, 因此签订、执行契约等所需要的资源即这一类的交易费用也大大减少。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纯粹的市场关系, 彼此之间因为长期是正式合作以及非正式交流而形成信任, 部分抵消了纯粹市场关系中的机会主义和未来不确定性, 减少了市场风险。产业集群通过专业化的分工、协作, 在产业群内形成开放式的横向或纵向一体化的企业网或企业链, 以作为对大型企业的封闭式的纵向一体化组织形式的替代。因而产业集群既降低了市场中的交易费用, 又克服了纵向一体化大企业代理成本和组织成本过高的问题, 它是一种降低交易费用的新制度形式。

摘要:产业集群在世界各国的迅速发展及其对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 使其成为近年来众多学科关注的热点。国内外对于产业集群的研究多集中在产业集群基本问题研究, 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研究, 产业集群实证分析与政策研究等。文章试图从交易费用的角度来阐述产业集群的形成, 并说明产业集群是如何降低交易费用的。

关键词:产业集群,降低,交易费用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 2002.

[2]、陈通, 田红坡.集群企业信任机制讨论[J].经济问题, 2002 (10) .

[3]、郑勇军, 袁亚春等.解读“市场大省”——浙江专业市场现象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3.

[4]、阿尔弗雷德.韦伯.工业区位论[M].商务印书馆, 1997.

[5]、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 1977.

降低作用 篇8

1 热岛效应产生原因

热岛效应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 现代城市存在很多耗能相对较高的装置, 汽车的保有量也越来越多, 日常生活中, 这些设备会有很大的能量消耗, 产生热能, 导致热岛效应。第二, 现代城市的道路与建筑绝大多数都由热容量与导热率较大的沥青、水泥、砖石、混凝土等材料制成, 且这些材料有很好的阳光吸收能力, 也是导致城市热岛的主要因素。第三, 现代城市中的下垫层一般情况下保水性都相对较差, 在水分蒸发的过程中, 消耗的热量比较少, 因此, 城市中的潜热较高, 导致热岛效应[1]。第四, 现代城市的下垫层普遍粗糙, 建筑密集、路桥较多, 因此风速较低, 热量不容易散失。第五, 现代城市中的工业较发达, 烟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充斥在城市空气中, 这些污染物质会吸收很多红外辐射, 从而升高城市温度。

2 园林绿化对热岛效应的作用

2.1 促进热量平衡

园林绿化需要运用到很多绿色植物, 这些植物需要很多水分来保证其正常生长, 在对植物浇水的过程中, 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城市整体的热容量, 因此, 在耗能装置工作过程中, 温度的提升就会相对较小。另外, 水在蒸发过程中会吸收城市空气中的热量, 从而起到缓解热岛效应的作用。植物在城市中的生长能够有效遮挡城市下垫层, 降低道路与建筑对阳光的吸收率, 从而减少阳光辐射, 降低城市温度。

2.2 增湿降温功能

在城市中开展园林绿化工程能够起到良好的增湿与降温作用。植物在生长过程中, 会产生很多对城市有益的生态效益, 能够调节城市温度, 增加空气湿度。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吸收空气中的热量, 光合作用能够提升城市空气中的含氧量[2]。另外, 一个城市想要完成生态建设, 就必须重视对植物的运用, 其也是保证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城市工业生产等活动所产生的烟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质, 会提升城市温度, 也是造成热岛效应的主要因素之一, 通过园林绿化, 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吸收这些有害物质, 达到净化空气、降低温度的目的, 从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2.3 绿化面积作用

对于现代城市来说, 热岛效应的强度和园林绿化密度呈负相关关系, 换句话说, 如果提升了现代城市中园林植物的密度, 就能够更有效地降低城市地表温度,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如果在现代城市中, 一个区域的植物比例达到一定程度, 其地表温度就能够与周围郊区的地表温度相同, 那么这个区域就可以称之为“城市凉岛”, 如果加大整个城市的绿色植物比例, 就会减轻热岛效应, 甚至消失。运用园林绿化的方式, 能够在园林与现代城市之间实现有效的内循环, 在园林绿化工程进行的过程中, 绿化区域周围的温度也会随之降低[3]。通过园林绿化, 能够让城市周围的气压产生变化, 在空气循环的过程中, 热空气流经绿化区域, 其温度便会降低, 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空气循环, 达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目的。

3 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社会中各个行业的发展也非常快, 但随之而来的便是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现阶段, 我国很多城市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城市热岛效应, 在一些大城市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城市的环境质量, 为此, 很多相关专家也正尝试运用一些方法来缓解热岛效应。园林绿化便是当前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 通过绿色植物所产生的生态作用, 能够在环保的基础上, 解决城市热岛问题, 改善现代城市中的生态环境, 值得在我国的城市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郭春华.基于绿地空间形态生成机制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13

[2] 贾宝全, 邱尔发.基于TM卫星遥感影像的西安市城市热岛效应变化分析[J].干旱区研究, 2013 (2)

降低作用 篇9

关键词:鹿茸口服液,高脂血症,降脂作用

鹿茸口服液由鹿茸、人参、五味子等组成, 笔者的研究曾证明鹿茸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促进蛋白质和RNA合成, 并对老年小鼠具有抗衰老作用等[1,2,3,4]。五味子对老年小鼠具有抗衰老作用[5]。本文研究鹿茸口服液对老年小鼠及高脂血症小鼠的降脂作用。

1材料

1.1 试验药物

所用鹿茸为梅花鹿 (Cervus Nippon Temminckvar.mantchuricus Swinhoe) 未骨化的幼角, 由吉林省安图制药厂提供, 经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生药室鉴定。鹿茸口服液由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制备提供, 临用前用蒸馏水配成含生药0.4 g/ml混悬液, 在-4℃保存。

1.2 动物

昆明种青年 (1月龄) 和老年 (24月龄) 小鼠, 由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动物室提供。

2方法与结果

2.1 鹿茸口服液对老年小鼠血脂及脂蛋白的影响

按表1所示分组给药, 每组动物雌雄各半, 灌胃试验药物或蒸馏水10 ml/kg, 1次/d, 15 d, 末次给药2 h后处死动物, 取血分离血清, 测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高密度脂蛋白 (HDL-C) 、低密度脂蛋白 (LDL-C) , 结果见表1。老年小鼠血清TC、TG、LDL-C水平与青年小鼠比较有显著升高, 而HDL-C水平显著降低。鹿茸口服液4.0 g/kg可明显降低老年小鼠血清TC、TG、LDL-C水平提高HDL-C水平。2.0 g/kg有降低趋势, 但无统计学差异。

注:与老年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下同)

2.2 鹿茸口服液对老年小鼠肝脏脂肪含量的影响

取试验2.1中老年小鼠的肝脏组织, 按常规方法测脂肪含量, 结果鹿茸口服液可明显降低老年小鼠肝脏脂肪含量, 见表2。

2.3 鹿茸口服液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及蛋白的影响18~22

g小鼠按表3所示分组, 每组雌雄各半, 灌胃给药或蒸馏水10 ml/kg, 1次/d, 15 d, 末次药后1 h, 10 ml/kg腹腔注射75%蛋黄生理盐水溶液或生理盐水, 禁食16 h后, 再灌胃给药1次, 1 h后处死动物, 取血分离血清, 按常规方法测TC、TG、HDL-C、LDL-C, 结果见表3。鹿茸口服液4.0 g/kg可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小鼠血清TC、TG、LDL-D水平, 提高HDL-C水平。而2.0 g/kg有降低趋势, 但无统计学差异。

注:n=10, 与模型组比较*P<0.05, **P<0.01

3讨论

正常体内的胆固醇主要以LDL-C将胆固醇从肝脏运送到周围组织, 使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增多, 致使LDL-C在管壁上沉积;而HDL-C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因子, 将周围组织包括血管壁的胆固醇运送到肝脏进行代谢。本实验研究表明, 老年小鼠血清TC、TG、LDL-C水平与青年小鼠比较有显著升高, 而HDL-C水平显著降低。鹿茸口服液可明显降低老年小鼠及高脂血症小鼠肝脏脂肪含量, 表明鹿茸口服液对老年小鼠具有降脂作用, 提示鹿茸口服液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老年动脉粥样硬化。

参考文献

[1]陈晓光, 常一丁, 崔志勇, 等.鹿茸提取物对老年小鼠衰老指标的影响.中药药理与临床, 1990, 8 (2) :17-20.

[2]陈晓光, 宋海鹏, 王本祥.鹿茸提取物促进老年小鼠核酸和蛋白质合成作用及机制的研究.中药药理与临床, 1991, 7 (4) :21-24.

[3]陈晓光, 王本祥, 吴延东.鹿茸磷脂对单胺氧化酶的抑制作用.中药药理与临床, 1990, 6 (6) :14-17.

[4]陈晓光, 王本祥, 张洁, 等.尿嘧啶对单胺氧化酶的抑制作用.生物化学杂志, 1992, 8 (1) :81-85.

降低作用 篇10

一、班主任的工作策略

1.针对家庭困难的学生采取的策略

(1)对贫困学生给予更多的帮助。几乎每个职业学校都设立助学金机制,班主任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经济状况和实际生活情况,及时向学校反映,充分利用学校对贫困生资助的政策和学校奖学金评定政策,争取得到学校的帮助(减免部分学费或缓交学费),尽可能缓解学生的经济压力,从而降低学生因经济方面原因退学的可能性。作为班主任,我对班里的贫困学生特别关心,特别是对那些无法缴纳学费的学生,我倾注了全部的关怀,经常鼓励他们刻苦学习,尽量取得最优秀的成绩,这样就可以申领到学校每学年发放的奖学金。此外,我还积极帮助他们在学校附近的餐馆、汽修店寻找勤工俭学的工作岗位,让他们在课余时间进行勤工俭学。这样基本解决了他们每个月的生活费。相反,如果学生提出退学,班主任不深人了解情况,不去想办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那么这种情况的学生退学在所难免,学校的学生流失率升高就会成为必然。

(2)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积极引导,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国务院出台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相关政策,每年对贫困学生资助1500元。班主任要做好相关引导工作,让学生把国家的资助的款项用于交学费,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缴纳学费的压力。

(3)利用集体的力量,帮助困难学生度过难关。设立班级贫困基金小组,通过组织班级学生到校外进行勤工俭学,所得收入均纳入班级贫困基金会;不定期接受学生的捐助,把—些学生零碎的捐款收集起来,一定时期后,基金会的款项就可以帮助需要救助的学生。

2.针对思想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采取的策略

(1)对于性格内向,无法正常进行人际交往而产生退学思想的学生的策略。首先是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把握这类享生的心理特征,通过对其身边的同学,了解情况和同本人进行面对面地交谈,找出问题的根本,通过鼓励、开导,积极帮助其疏导周围人际关系,帮助其走出心理困境。有必要时,邀请心理老师介入。总之想尽办法,让学生走出自我,融入集体,最终达到让其热爱集体,热爱学习,打消退学念头的目的。我经常采用给学生写信的方式与学生沟通,因为通信能拉近两个人的距离,更容易进行心灵的交流。另外我还不定期开展户外拓展活动,为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创造良好的条件。实践证明,信件和户外拓展活动的方式是与学生沟通和制造沟通环境的较好的方法,对学生走出心理困境是非常有帮助的。

(2)对学习成绩差而产生退学思想的学生的策略。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往往是习惯了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冷眼,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往往很低,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因此,改变这些学生对自我的评价是非常关键的。班主任首先要做的是鼓励他们,把他们身上的亮点放大,对他们的每一个亮点进行公开表扬,对他们的每一次进步(哪怕是小小的进步)进行鼓励。

(3)对因纪律问题产生退学思想的学生的对策。学生当中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好坏之差,每个人都有可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一样而已。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纪律差的学生往往是因为在学习方面不优异而又希望得到各方面的关注而采取自暴自弃的方式引起他人的关注,或者是看不到自身的价值,而对自己过低的评价使然。作为班主任,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学生,不能以唯一的目光看待学生,以唯一的方法教育学生,以唯一的标准评价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并试图从学生本身出发,找到让其转变的根本,使学生改变纪律散漫的习惯,从而使其走上学习的正轨,逐步提高学习成绩,找到自身的价值,在不自觉中放弃退学的念头

(4)对因缺乏正确专业认识而产生退学念头学生的应对策略。学生因不喜欢其就读的专业而产生退学思想的重要原因在于其没有认清本专业和职业前景,从而对相对枯燥的专业课程产生厌学心理。班主任可利用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课让学生比较直观地理解职业的含义。例如我在召开主题班会课的时候,曾邀请过获得“五一”奖章的本校毕业生和本校优秀毕业生到斑里做专业报告,一方面使学生对学校充满信心,另一方面也对自己的专业和职业前景充满信心。另外,还可以通过学校的关系,邀请校外相关企业的专业人士到班级中开展专题讲座。总之,要千方百计地使学生多了解专业及就业前景,使其产生兴趣,打消退学的想法。

二、结束语

通过改进班主任的日常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关注,想方设法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度过困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格要求,纠正“经常性违纪”学生的生活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千方百计把“问题”学生打造成优秀的技能人才,笔者相信,职业学校学生的高流失率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控制。

降低作用 篇11

走进21世纪,经济飞速发展,改革后的金融体制也日渐成熟,金融界整体市场,都呈现了蓬勃向上的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各类银行相继开门营业,并发展态势基本良好,是金融业迅猛发展的最好证明【1]。但是,就在经济金融发展高速运行的过程中,原本简单、单一的金融领域环境也日趋复杂。首先,银行的建立与存在自身就是一项极为特殊的金融货币监管事业。银行固有的金融资金并不丰富,它是通过吸收外界市场的金融资本来运作发展的。故而,掌握大量外在资本的银行中介,就成为了风险高发且密集的行业【2-3]。世界经济迈向飞速发展的时代,不容任何国家、任何城市,在经济发展领域上出现落后。所以,各经济大国都把经济作为首要发展任务。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行业,银行作为金融货币最主要的经营场所占全国金融资金总比例的八成左右,然而,这约八成的金融资本都由各大银行监管、营运。银行在一个国家的地位,更是坚不可摧。银行的稳固发展保障了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安定局面【4-5]。先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的倒闭为例,雷曼兄弟公司倒闭之后, 几乎让整个美国的金融陷入了瘫痪之中。再回顾中国2008年的经济危机,面对突如其来的经济低迷发展,国内各大银行,因为自身内部审计工作还相对薄弱,无法承受如此之大的经营风险。导致当金融风险爆发时,无力解救的尴尬局面。

再次回首过去,无论是发生在国外的次贷危机,还是发生在国内的金融风险,不仅给予银行的发展以深刻的教训,而且也为银行未来的发展探明了方向【6]。加大对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才是降低和规避金融风险的根本措施。做到科学、合理、完善的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在非常客观的视角下来评价和检查银行整体内部存在的金融风险;可以指导金融风险防范策略;可以避免防范程度过激或不足的现象发生 ;可以在银行金融风险上起到预警作用【7-8]。

从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来看,随着银行发展的不断壮大,业内竞争环境日趋复杂激烈,银行要面临更多的金融风险,因此银行的生存与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考虑到银行内部审计对金融风险有防范和降低的重要作用, 内部审计也就迅速成了各大银行首要开展的工作。

1概述银行内部审计工作

在我国金融体系改革深化发展的过程中,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产生了大面积的金融风险现象,这也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无法避免的自然经济现象。全世界各大银行为应对和管理金融风险问题竭尽全力寻找应对解决办法,防范与降低金融风险工作成为了当下银行监管者最为重要的解决课题,而银行内部审计工作正是完成这一课题的首选。

1.1银行内部审计性质

银行作为国家极为特殊的金融货币管理机构,是金融风险最为密集的高危行业,同时却又是国家的重要经济脉络。银行内部审计工作是目前应对金融风险最为有利的执行方法。合理的、有效的银行内部审计机制,可以大大降低金融风险的发生。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银行内部审计是一项客观又独立存在的部门, 针对银行营运体系进行监管和评价工作。内部审计借由审查和评估银行内部营运机构,以及对银行内部发展机构进行有效且适当的调控指导,最终实现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目标。

其次,银行内部审计同时又是一项独立客观、不受约束的,针对银行内部发展体系进行监督防范和反馈的工作。内部审计凭借对银行内部活动的审查与评价,以及对银行内部营运进行合法且真实有效的控制调节,最终促进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发展,也就是,事先对金融风险进行管理,以及在金融风险过程中,实施的控制管理。

1.2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内容

纵观我国金融发展史,我国金融改革后的经济市场, 正面临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内各大银行的整体改革虽然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但是银行面对金融风险的整体内部审计系统还不够完善。

1992年9月,COSO委员会发布《银行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又简称COSO报告。COSO报告中指出,银行内部审计的建立是为了达到银行在市场中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实现财务状况真实可靠程度;实现有法可依、有策可施的合理健全发展目的。银行内部审计具体工作内容包括以下5项:

1内控环境(Internalcontrolenvironment)所谓内控环境包括组织结构上的管理、银行发展理念管理、人员调动、政策安排和银行工作人员的素质管理等等。

2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风险评估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对于降低金融风险是尤为重要的工作环节。包括了对银行内部的金融风险问题进行的识别、选定、评价和防范的一系列过程。

3控制活动(Control Activities)。在银行发展过程中,为了保证一系列的政策方针得以顺畅执行,在此基础上,特别制定的配套体系和措施。

4信息和沟通(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在银行内部中,做到上下级、内外部信息沟通无障碍,便于及时交流,上下联动,步调一致。

5监督与审查(Monitoring and reviewing)。监督是为了确保银行内部审计工作有效顺利开展,且能最大程度达到科学合理的良性循环。如图1——COSO银行内部控制图表所示。

1.3我国当下银行内部审计的薄弱项

(1)内部审计的工作认识能力有待加强

当下,我国银行内部审计工作还单一的停留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内部审计表面层次上。在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的发展与创新环节上,思想认识不到位。对于在工作中得到的建议与良策没有很好的重视与执行,过于满足现状,工作松散现象严重。另外,对于当下的银行内部审计工作流程、风险的内部审计、业绩的内部监管也是短期行为没有进行长久的计划预案。

(2)银行内部审计范围不够全面

经济发展经过半世纪的不断进步,金融领域发展空间更是呈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我国金融业紧跟世界经济发展的脚步,在外汇储备、国际信贷、外币兑换业务上, 都以直线上升的速度发展。大数据网络时代的到来,更是为银行业务发展提供了较以往更大的发展平台。然而,国内银行的内部审计范围还相对较窄,处理方式也相对较单一,在很大程度上落后于金融行业的发展,面对新兴发展行业,无法及时做出应对和提出解决办法。

(3)银行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也有待加强

一味注重经济发展,而忽略了银行内部体系管理和员工的知识更新,是造成审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能力低下的重要原因。由于受审计人员业务素质能力限制,无论查出多少项银行财务违法现象,或是评估到多少银行金融风险点,却无法依规依据很好地处理和规避。

(4)银行内部审计结果不透明

银行内部审计结果不透明现象普遍存在于各大内部审计工作中。就以银行内部审计来说:一经评测到审计成果,审计成果就束缚在所在工作单位中,为了工作效益,单方面扩大结果的重要作用,导致一旦公开运用到实际发展中,就会暴漏出诸多工作问题。导致银行内部审计作用成效降低,金融风险防范工作也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1.4提出增强银行内部审计的方法

根据上文阐述的诸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薄弱点,本文在增强银行内部审计工作中提出了如下的应对方法:

(1)注重发挥内部审计价值

银行内部审计一直由“监督型”为主要发展动力,要想适应当下金融发展,必须改变工作发展动力,向最终的 “价值型”升级。针对银行金融财务发展状况,做到与时俱进,时刻追踪。银行内部审计工作,最终要在金融风险审计、内部管理审计和性能审计上实现真实性、科学合理性。让内部审计贯穿于银行金融发展的全过程,实时进行监督、评估与指导。

(2)创新内部审计方法

在原有单一的银行内部审计方法上,不断更新、创新,在原有成熟合理的内部审计上延生出更多的审计手段。结合人工审计与计算机审计,配合计算机审计的大规模优势,加上手工审计精准定位,这样就可以站在更多不同的角度和发展层次上,来评估分析存在于银行金融上的问题。

(3)发挥银行内部审计成果的作用

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最终效果直接反映在审计成果的转变以及成果使用率的程度上。针对目前银行内部审计成果出现的局限受约现象,在日后银行内部审计工作中,重点攻克这一问题。重新制定审计方案,并递交新的审计成果模式。对于出现在银行的政策、体制、机制、营运上的潜在金融风险,做出更大程度的防范与管控工作。与此同时,紧密联系银行内部上下各个部门,与银行整体机构进行成果反馈工作。最后实现合力协商,共同整改内部审计机制,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银行内部审计工作。

(4)壮大银行内部审计人才队伍

降低金融风险,做好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离不开技术人才的支持。当下,我国银行金融业高速发展,要想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金融风险,壮大银行内部审计人才队伍工作已经迫在眉睫。加强对银行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定期培训,更新和扩容员工的知识和科技含量,提高工作能力,增强适应能力。全面培养新型金融复合型审计人才。

2银行内部审计对金融风险的降低作用

当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国际范围内时,特别是加入WTO后,国内金融市场内的经营环境更是日渐复杂,经济竞争也逐渐激烈起来。国内各大银行在经济发展变化如此之大、竞争如此激烈的金融市场情况下,自身的金融风险爆发更是成为各大银行当下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为了应对和降低金融风险,银行内部审计工作也随着金融风险的日益加大而迅速地被重视起来。

银行内部审计对于金融风险防范上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作用。银行内部审计借由对银行金融发展的整体评估统计,综合整理出潜在金融风险,并对风险点进行防范与整改。具体措施表现如下:

首先:以非常客观的角度对金融风险进行识别和评定。银行内部审计机构是一项独立存在的客观银行业务部门。基于这一点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就站在了银行的至高点上,从整体大局角度上对银行金融风险进行评估与识别。银行内部审计对金融风险识别是指:银行金融发展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亦或是,银行未来发展中可能会产生的潜在金融风险。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就是对这些各式各样的金融风险进行全方位、立体的识别。识别后,对已知的金融风险加以评估,进行应对,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为了做到识别金融风险工作的全面性,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1银行内部审计对金融风险的识别评估,要做到与当下银行金融发展同步,结合银行发展的现状和金融市场环境,纵观全局,综合实施。

2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分配是否合理;各部门对金融风险防范工作的支撑力量是否平衡;分散到银行内部各部门中的目标状况是否与整体的要求保持在同一水平上。

3是否全面识别到银行中的金融风险因素。

4是否提前做好了防范金融风险的预案。

5是否做到金融风险监控、识别工作的持续运行。

6是否有科学合理的监督、识别机制。

7是否及时报告并处理了金融风险。

其次:银行内部审计可以非常适当地对金融风险进行分析和预测。分析讨论完银行内部审计的识别评估能力,在金融风险的分析和预测能力上更是表现出了惊人的适当性。金融风险的分析与预测职能是银行内部审计通过银行在金融业务营运全过程中的监督收集到的各类金融风险数据来进行最终的金融风险分析与预测。我国目前存在的风险评估计量方法还相对欠缺,国内当下金融市场对金融风险评估大多以定向模式进行金融风险的数值计算。计算内容是:收集的金融风险概率与金融风险影响相乘,得出的就是金融风险数值。

随着金融行业的内部信息交流发展,国际上更为先进的计量方式也逐渐的被国内大量应用,这就对银行内部审计工作产生了更大的促进作用。金融风险分析的进一步发展,测量金融风险方式的更全面应用,为背景各异、环境各异的金融风险评估预测,带来了更多的帮手。

再次: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对金融风险产生的预警防范作用。银行内部审计在金融风险防范过程中发挥的反馈作用是降低金融风险最为核心的关键作用。银行内部审计在银行营运管理过程中起到了非常明显的资金反馈作用,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对银行的金融风险起到了警示作用。当银行内部收到潜在风险威胁反馈信息时,通过回馈的金融信息情况对收集到的风险因素进行进一步分析与评估,保证金融风险因素在控制范围中,并尽快找到应对措施,将金融风险降到最低。

结束语

【降低作用】推荐阅读:

降低途径10-15

降低残留10-17

降低排放05-11

压力降低06-28

风险降低07-10

效益降低07-12

降低费用07-13

温度降低08-15

降低污染08-30

功率降低08-30

上一篇:女性权益下一篇:小儿尺桡骨双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