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盂输尿管梗阻

2024-09-12

肾盂输尿管梗阻(精选7篇)

肾盂输尿管梗阻 篇1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病症, 大多数患者都是由于输尿管管壁狭窄、高位连接、血管压迫等情况造成, 肾积水、炎症情况是主要的并发症, 需要对这两个方面进行治疗和控制。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是治疗肾盂输尿管梗阻的常用方法, 临床效果较为显著。我院45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者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治疗,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5例患者中男31例, 女14例, 年龄23岁~54岁。患者临床表现为腰腹部胀痛或肾绞痛、尿路感染、腹部包块、血尿等, 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肾积水情况, 其中重度积水19例, 中度积水15例, 轻度积水11例。通过临床诊断, 45例患者均为肾盂输尿管梗阻, 无其他严重并发症。

1.2 手术方法

45例患者均使用肾盂输尿管成形术进行治疗, 在手术麻醉之后, 取上腹第12肋缘下横切口, 注入生理盐水检查, 观察能否排空。肾盂不能排空时, 应纵行切开肾盂输尿管连接部以下的输尿管上段, 以探针向上探查, 可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遇到阻挡。距肾门外2 cm~3 cm处将肾盂环形完全切断, 剪裁多余肾盂, 用5-0号薇乔线做肾盂输尿管无张力漏斗状吻合, 在没有完全吻合前, 给予患者导尿管引流, 留置导管至患者吻合[1]。完成手术治疗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 术后患者均采用卧床休息、J管导流。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WHO输尿管梗阻治疗标准进行评定[2], 治愈为患者的症状消失, 无肾积水、疼痛情况;显效为患者症状缓解, 临床无复发, 无肾积水, 但具有轻微疼痛情况;有效为症状缓解, 具有一定肾积水情况, 患者功能状况有所改善;无效为症状改善不明显。在观察当中同时对患者的并发症、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记录。

2 结果

患者手术情况均较为顺利, 45例患者中治愈24例, 显效10例, 有效8例, 2例症状加重, 1例无明显变化, 3例患者治疗无效, 总有效率为93.33%。2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 5例患者疼痛加剧, 3例出现发热情况, 对症处理治疗后均痊愈。在手术治疗和药物使用过程中, 患者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情况, 临床药物使用安全性较高。本组治愈、显效患者均未出现复发情况, 患者治疗效果稳定, 无疼痛症状, 体征明显好转。

3 讨论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形成原因较多, 除了粘连或纤维索带形成的血管压迫情况之外, 临床上还具有多种其他因素;同时部分患者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 或动力性梗阻, 会给患者带来疼痛、血尿等多种症状, 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临床检查可以使用B超、静脉尿路造影技术 (IVU) 、肾盂造影检测及MRI检查等, 根据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临床诊断。该病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 常规药物治疗很难对患者的症状起效, 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操作较为简便, 并发症较少, 且手术视野宽, 可借助器械进行操作, 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十分优异[3]。

本组45例患者的治疗情况基本理想, 其中治愈24例, 显效10例, 同时患者治疗手术过程中的并发症情况较少, 也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从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和安全性考虑, 使用这种手术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肾盂输尿管成形术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病症情况进行不同的手术操作, 在临床上包括离断式和非离断式肾盂成形术两大类, 可根据手术医师的操作习惯选择把握较大的方案, 或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案。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可以得知, 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有效方法, 其操作简便, 临床安全性高, 并发症少,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4]。

参考文献

[1]吴阶平.吴阶平泌尿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487.

[2]祝明洁, 管雯斌, 姚俊宇, 等.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临床病理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7, 14 (27) :991-992.

[3]王家琛, 张家伟, 姜春晓, 等.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手术治疗的回顾性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 2007, 24 (7) :777-778.

[4]谢向辉, 黄澄如, 孙宁, 等.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临床和病理特点[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07, 19 (28) :121-123.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42例报告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 男25例, 女17例, 年龄15~49岁, 平均25岁。病变均为单侧, 其中左侧29例, 右侧13例。41例对侧肾完好, 1例为孤肾。临床表现为患侧腰痛34例, 尿频尿急31例, 肉眼血尿2例。42例均行尿常规检查及泌尿系B超, 腹部平片, 肾分泌造影, 逆行肾盂造影及肝肾功能检查, 2例尿常规检查出白细胞 (+) , 红细胞阳性28例。B超检查提示42例患者患侧不同程度积水, 肾盂结石5例, 输尿管上端结石10例。肾盂分泌造影检查15例患侧肾不显影, 3例患者见患侧输尿管上段肾盂扩张积水及肾盂扩张积水, 输尿管呈特殊的“S”型, 考虑为腔静脉后输尿管。逆行肾盂造影检查提示42例患者患侧肾盂输尿管交界部明显狭窄, 狭窄段0.5~2.0cm, 15例肾盂输尿管交界部充盈缺损, 10例有阳性结石影。肝肾功能检查12例肌酐值轻度偏高。2例行尿细胞学检查均未见异常。1例行MRI检查提示患侧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明显狭窄, 增强后考虑肿瘤病变。

1.2 方法

40例患者行开放手术探查。其中15例行狭窄段切开取石+肾盂输尿管成形+双“J”管植入术;14例术中见狭窄段肌组织发育不良, 行狭窄段切开肾盂输尿管成形+双“J”管植入术;5例术中发现狭窄部存在横隔瓣膜, 即行瓣膜切除肾盂输尿管成形+双“J”管植入术;3例行粘连带及纤维索带彻底松解术;3例发现为腔静脉后输尿管。即行狭窄部切除肾盂输尿管吻合+双“J”管植入术。1例行输尿管镜下肿物激光切除术, 术后病检为良性移形细胞乳头状瘤。1例为孤肾患者, 行输尿管镜下狭窄段气囊输尿管扩张双“J”管植入术。双“J”管4~8周后拔出。术后6个月复查B超及肾分泌造影。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2周复查肾功能均正常, 复查B超32例肾盂积水消失, 10例积水明显改善, 均治愈出院。随诊6个月~3年, 患者恢复良好。

3 讨论

UPJO是指尿液从肾盂的排出受到障碍, 尿液在肾盂潴留, 使肾内压升高而逐渐形成, 病因较多。但不外乎两种类型: (1) 管腔内狭窄, 包括肌组织发育不良, 横膈瓣膜, 输尿管置入肾盂口过高, 肾盂及输尿管上端结石等。 (2) 管腔外压迫, 常见有纤维带粘连, 异常肾血管压迫, 腔静脉后输尿管等。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系下腔静脉发育异常所致[1]。UPJO的基本病理主要是壁层肌内螺旋结构的改变, 可能是先天性缺陷或由于外在因素是解剖形态改变而伸长扭曲, 使蠕动波无法通过。这可解释为何单纯解除外在因素常不能达到消除梗阻的目的[2]。

UPJO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确定, 逆行肾盂造影、MRI检查是有特征性表现, 而B超检查对阴性结石常规造影, 也是必要的检查之一, 它可判定肾盂积水的严重程度及皮质厚度。逆行肾盂造影检查可明确梗阻程度以及中下段输尿管膀胱有无病变。MRI能较准确地判断梗阻病变的性质, 并清楚显示尿路外的相关病变[3], 其中MRU检查尤其适合对造影剂过敏者, 它能直观地显示肾输尿管膀胱的梗阻状况及肾盂积水情况。本组病例均B超首先发现, 并由肾分泌造影, 逆行肾盂造影及MRI明确诊断。值得注意的是螺旋CT平扫期诊断结石性上尿路梗阻的准确性很高, 接近100%, 优于超声和MRU等其他检查[4]。

UPJO的诊断并不困难, 除确诊外, 还要了解病变是一侧或双侧, 有无其他合并症, 如感染、腹膜后肿瘤, 并同时估计两侧肾脏的功能状态, 必要时可行ECT检查, 以便对手术时机的选择, 术式选择以及术中可能需要处理的合并症有明确的判断[5]。

关于本病的治疗问题, 目前意见是:有明确的病变部位, 肾积水较重, 对侧肾完好, 则应早期手术探查, 解除梗阻。笔者认为对以下情况应谨慎对待: (1) 孤肾患者, 应慎重选择, 以内镜解除梗阻为宜; (2) 如病情较重, 肾功能严重受损, 不能耐受大手术, 则可行临时肾造口改善肾功能后再作进一步处理; (3) 对怀疑肿瘤病变者, 已先行输尿管经检查切除活检已明确良恶性, 良性则无需再作处理, 恶性则需进一步根治。手术方法多种, 如粘连带及纤维索带松解术, 异常血管悬吊术, 狭窄段纵行切开横缝术, V-Y肾盂输尿管成形术, 舌状肾盂壁瓣肾盂成形术。术者可根据病变情况选择运用, 但目的都是为了解除梗阻, 重建通道。手术必须达到下列各项基本要求: (1) 新形成的管腔要达到正常管径。 (2) 输尿管开口于肾盂最低部。 (3) 切除多余无张力的肾盂壁。 (4) 手术部输尿管段于肾盂正位结合保持笔直。 (5) 手术区域保持干燥干净, 尽量减轻和防止术后再次粘连剂瘢痕形成。由于UPJO病因较复杂, 所以术后需定期复诊。

参考文献

[1]黄晓波, 朱积川, 侯树坤, 等.下腔静脉后输尿管 (附5例报告) [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1995, 27:35-36.

[2]吴阶平.泌尿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544-547.

[3]闵志谦.临床泌尿外科学诊断分析治疗要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3:310-315.

[4]Shokeir A.A.El-Diasty T, Easa W, et al.Diagnosis of ureteral obstruction in patients with compromised renal function:the role of noninvasive imaging modali-ties[J].J Urol, 2004, 171 (6Pt1) :2303-2306.

肾盂输尿管梗阻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IPJO) 患者152例, 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患侧腰部疼痛, 经临床检查确诊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后腹腔镜组和开放性手术组, 各76例。后腹腔镜组的76例患者, 男52例, 女24例;年龄19~37 (26.8±2.4) 岁;45例左侧梗阻, 31例右侧梗阻;中度积水19例, 重度积水57例。开放性手术组的76例患者, 男54例, 女22例;年龄18~36 (25.1±3.0) 岁;46例左侧梗阻, 30例右侧梗阻;中度积水21例, 重度积水5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后腹腔镜组的76例患者, 在气管插管全麻状态下行后腹腔镜离断式肾盂成形术进行治疗;开放性手术组的76例患者, 在持续硬脊膜外麻醉状态下行开放性肾盂输尿管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和临床效果, 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 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肾积水复发情况[2]。

1.3 统计学处理

观察得到的数据用SPSS 17.0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表示, 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后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开放性手术组患者,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后腹腔镜组患者术后的肾积水复发率与开放性手术组患者相当, 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数据见表1。

2.2 两组患者随访情况

在随访期间,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吻合狭窄[3]。后腹腔镜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放性手术组患者, 比较,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数据见表2。3例肾积水复发患者均采取二期开放离断成形术治疗后恢复。

3 讨论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 主要是由于尿液从肾盂排出的过程受到了障碍, 从而使得尿液潴留在肾盂内, 久而久之使肾盂内压升高而形成了疾病。该疾病如果治疗及时能够很好地保留患者的肾功能, 临床主要的治疗方式为各种肾盂成形手术。后腹腔镜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是随着腹腔镜的发展被引入到临床治疗中来的, 该手术方式路径直接, 入路时需要分离的组织较少, 能够迅速地达到手术部位。后腹腔镜离断式肾盂成形术在对患者肾盂进行弧度裁剪的时候, 能够使肾盂输尿管不完全离断, 进行手术操作时, 先劈开患者输尿管, 然后将劈开的输尿管与肾盂瓣下角进行缝合固定, 固定好之后再进行输尿管的裁剪, 这样很好地防止了输尿管发生扭曲, 方便吻合, 大大地缩短手术时间。并且该手术方式对腹腔镜脏器的干扰非常小, 因此, 患者在手术结束后能够快速恢复, 术后的疼痛较轻微, 减轻了患者所承受的疾痛折磨,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缩短了住院时间。此次研究中, 随访过程中, 后腹腔镜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患者发生肾积水的情况与开放性肾盂输尿管成形术相当, 临床实践也表明, 后腹腔镜离断式肾盂成形术的远期疗效与开放性肾盂输尿管成形术相当, 甚至超过后者。

综上所述, 后腹腔镜离断式肾盂成形术属于微创手术范畴, 对于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临床效果, 有着逐渐取代开放性肾盂输尿管成形术而成为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标准手术的趋势。

摘要:选取我院收治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IPJO) 患者152例, 随机分为两组, 后腹腔镜组的76例患者, 在气管插管全麻状态下行后腹腔镜离断式肾盂成形术进行治疗;开放性手术组的76例患者, 在持续硬脊膜外麻醉状态下行开放性肾盂输尿管成形术进行治疗。后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开放性手术组患者, 两组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后腹腔镜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放性手术组患者,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后腹腔镜组患者术后的肾积水复发率与开放性手术组患者相当, 两组比较,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后腹腔镜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临床效果, 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后腹腔镜,离断式肾盂成形术,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邢增术, 肖亚军, 杨军, 等.开放手术与后腹腔镜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临床效果比较[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0, 25 (7) :503-505.

[2]刘金达, 张凯, 李晓光.腹膜后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的临床价值[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1, 14 (3) :218-220.

肾盂输尿管梗阻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2000-11~2009-05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共收治输尿管梗阻患者56例,年龄35~55岁,平均40岁;男性45例,女性11例。临床表现为腰部胀痛、患侧肾区叩击痛(+)、血尿,或症状不明显。超声显像提示:患侧肾均有不同程度的肾积水,部分合并输尿管积水;肾分泌性造影:患侧肾不显影、显影不良或输尿管不显影;逆行尿路造影:患侧输尿管梗阻段以上尿路不显影。

1.2 操作方法

(1)经膀胱镜行输尿管插管,留置F5尿管备用。(2)超声引导下选好穿刺点;皮肤常规消毒后以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18G穿刺针置入超声探头穿刺架内穿刺;超声荧光屏显示针尖在肾积水的无回声暗区时,拔出针芯;将套有玻璃橡皮管的50ml注射器与穿刺针连接,抽出30~40ml的尿液送检。(3)注入造影剂碘海醇30~50ml,同时经留置尿管逆行注入造影剂,然后拍摄X线片。

1.3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分析,应用非参数卡方检验进行统计,P<0.01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超声检查

本组56例患者其患肾均有不同程度的肾积水,部分合并输尿管积水。其中单侧肾积水54例,双侧肾积水2例。13例肾结石合并肾积水;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7例肾积水,输尿管上段3~5cm处扩张;23例肾积水,输尿管上段扩张;9例输尿管下段结石;2例双肾结石合并双肾积水,一侧输尿管上段结石。

2.2 肾造影

(1)腹部平片加静脉肾盂造影(KUB+IVP):56例患者的患侧肾不显影、显影不良和输尿管不显影(图1)。(2)经尿道逆行输尿管插管造影:9例逆行插管失败,47例逆行插管时输尿管梗阻段受阻,造影显示输尿管梗阻部位以上尿路均未显影,梗阻远段显影较好(图2)。(3)经皮肾盂穿刺造影:9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梗阻,47例肾及输尿管受阻以上部位显影良好,输尿管梗阻以下部位充盈缺损(图3)。(4)经皮肾盂穿刺造影加逆行尿路造影:能完整地显示整段输尿管的影像和梗阻部位(图4)。13例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合并肾结石,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7例输尿管上段狭窄,12例输尿管中段结石,11例输尿管中段狭窄,2例双肾结石并一侧输尿管上段结石。

图1静脉肾盂造影:肾不显影、显影不佳,输尿管不显影。图2逆行尿路造影:输尿管近端不显影,远端显影良好。图3经皮肾盂穿刺造影:肾盂、输尿管近端显影良好,远端充盈缺损。图4肾盂穿刺造影+逆行尿路造影:整段输尿管显影良好。

2.3 手术结果

56例患者均经手术证实。其中13例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合并肾积水、肾多发性结石,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7例输尿管上段狭窄,15例输尿管中段结石,8例输尿管中段狭窄,9例输尿管下段结石,2例双肾结石并一侧输尿管上段结石(手术只做输尿管上段结石一侧);输尿管中、上段结石者有6例伴肉芽组织增生。

2.4 结果比较

超声检查与经皮肾盂穿刺加逆行尿路造影的检查结果比较,两组疾病诊断正确率分别为46.4%(26/56)及100%(56/5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经皮肾盂穿刺加逆行尿路造影诊断输尿管梗阻的正确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

3 讨论

泌尿系统是由肾盏、肾盂、输尿管和尿道组成的一个管道系统,其功能是主动单向地将肾产生的尿液排泄到体外,发生管道梗阻必将造成梗阻近段的尿液淤积。管腔内流体静压增高引起梗阻近端管腔扩大,逐渐向上延伸致肾积水[1],最终将导致患侧肾功能损害。

3.1 肾积水的损害

肾积水是输尿管梗阻的常见并发症,长期梗阻亦可伴结石形成[2],梗阻病因以结石居多,其次为输尿管狭窄等[3]。输尿管结石多来自于肾结石,结石长期嵌顿于输尿管生理狭窄部,刺激输尿管局部黏膜,致损伤、水肿,并发炎症。在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联合作用下肉芽组织生长,填充管腔,进一步加剧了输尿管的狭窄,使肾功能损害加重。

3.2 超声检查的局限性

超声、CT、IVP等诊断方法对肾盂、输尿管疾病的检查效果不一[4,5]。超声显像对尿路含液器官效果较好,可以敏感地检出肾盂和输尿管积水,对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的诊断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肾积水,但未能显示输尿管,不能做出病因诊断[6],只能根据输尿管梗阻所致肾积水的程度,大体评估肾功能。既使超声显示肾、输尿管积水,也不能说明病因已确诊,而且常因肠道气体的干扰影响输尿管病变的显示,难以判断积水的原因[7];输尿管中段是超声盲区,但能显示肾、输尿管上、下段X线检查阴性的结石,从而弥补了X线检查的不足。超声检查对输尿管狭窄的显示不如尿路造影更为直观。3.3腹部平片加静脉肾盂造影(KUB+IVP)肾盂积水临床多以静脉肾盂造影为主要诊断方法,可全面反映整个尿路情况,准确定位梗阻部位。但梗阻严重者因肾积水致肾功能不同程度的受损,从而影响了静脉肾盂造影的效果[8]——患肾不显影。KUB能检查出肾、输尿管的阳性结石,而对阴性结石或输尿管狭窄不能确定。

3.4 逆行尿路造影(RU)

常因输尿管下段梗阻致插管失败或插管后造影剂不能充盈梗阻上段输尿管,而难以确定病变范围。此为X线对输尿管梗阻定位准确性稍低的主要原因[9],但梗阻下段显影较好,对输尿管中段病因诊断优于超声。

3.5 经皮肾盂穿刺造影(PP)

静脉肾盂造影患侧不显影,逆行造影插管受阻者可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盂穿刺造影,即在超声监视下将造影剂直接注入扩张的肾盂,使梗阻近段显影良好。但肾积水、输尿管扩张时,梗阻远端充盈缺损。由此,肾盂穿刺造影虽可弥补IVP和逆行尿路造影的不足,但亦有一定的局限性。

3.6 PP+RU

此法拍摄的X线片可使肾盂和全段输尿管显影清晰,使患者在手术前不但确诊了输尿管的梗阻部位,亦能发现与输尿管梗阻并存的泌尿系统的其他疾病。2种或2种以上影像学方法联合应用,可以优势互补,提高诊断符合率。

参考文献

[1]熊丽娟.超声对输尿管梗阻性疾病的病因的诊断价值.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6,4(5):385-386.

[2]刘谨,刘树辉,刘辉.超声诊断非结石性输尿管梗阻.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6,8(5):316-317.

[3]薛建设,王敦德,娄熙彬.超声引导经皮肾盂穿刺造影对非结石输尿管梗阻的诊断应用价值.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9,15(1):55-56.

[4]Groshar D,Wald M.Quantitative SPECT of99mTc-DMSA uptake in kidneys of infants with unilateral 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assessment of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abnormalities.J Nucl Med,1999,40(7):1111-1115.

[5]Khaira H S,Platt J F.Helical computed tomography for identification of crossing vessels in 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comparison with operative findings.Urology,2003,62(1):35-39.

[6]鞠文,彭世波,杨军.逆行尿路造影在现代影像学中对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诊断价值.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7,22(11):833-835.

[7]李晓华,雷建明,李刚.超声引导肾盂穿刺造影的临床应用.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6,7(8):622-623.

[8]李佳,秦卫红,范庆忠.经皮肾盂穿刺造影诊断先天性输尿管畸形16例分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2):95.

肾盂输尿管梗阻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0例肾盂输尿管交界部梗阻疾病患者, 其中男25例, 女15例;年龄15~75岁, 平均 (38.0±8.5) 岁;20例表现为腰背部胀痛、隐痛, 12例体检见镜下血尿, 3例见肉眼血尿, 5例腹部包块。

1.2 方法

使用飞利浦Brilliance 64 排128 层螺旋CT对患者进行平扫+ 增强扫描。扫描前的准备:受检者检查前行碘过敏试验, 空腹憋尿, 使用美国MEDRAD.INC双筒高压注射器, 经肘静脉高压团注80 ml碘对比剂 (3.2 mg/ml) , 流速4.0 ml/s。技术要求:扫描时间≤ 0.75/360°;采集层厚5 mm; 准直64 mm×0.625 mm;120 k V, 300 m As: 矩阵512×512。在开始注射对比剂后, 先用CT透视方式监测感兴趣区的CT值, 当达到预设的阈值120 HU, 自动延时触发扫描。扫描完成后, 在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 进行多方位重组 (MPR) 、最大密度投影 (MIP) 、容积再现 (VR) 得到泌尿系立体解剖图像。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0 例肾盂输尿管交界部梗阻疾病患者中, 32 例单侧梗阻, 8 例双侧梗阻, 64 排螺旋CT扫描检出率100% (40/40) , 给予微创或开放性手术治疗, 与术中结果对照, 符合率95% (38/4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随着腔内技术与腔镜技术的发展, 肾盂输尿管交界部梗阻疾病的治疗也转向微创技术, 腔内技术凭借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并发症少、重复性好等优点, 逐渐成为治疗肾盂输尿管交界部梗阻疾病的首选方法。但存在腹膜后纤维化、尿外渗至输尿管周围、狭窄段过长、异位血管压迫等并发症, 多致使手术失败。64 排螺旋CT的尿路成像, 能够对全尿路情况进行显示, 密度分辨率高, 能发现泌尿系存在的少量造影剂, 对于肾功能低下或者丧失者, 也能通过CPR重建明确梗阻平面, 与多时相扫描、重建图像结合, 明确梗阻原因, 使诊断敏感性、特异性提高[2]。对于肾盂输尿管交界部的血管显示, 能够显示血管、泌尿系情况, 明确解剖关系。对于结石所致的肾盂输尿管交界部梗阻, 术前明确结石大小、位置、结石下方的输尿管情况、结石易碎性等, 对手术的选择与碎石效果评估意义重大。64 排螺旋CT扫描能够评估结石脆性, 来指导选择碎石方式。并可明确结石情况, 为碎石、排石提供参考。对于由息肉、炎症、肿瘤等所致的肾盂输尿管交界部狭窄, 64 排螺旋CT扫描能够观察病灶形态与强化方式及管腔内外情况, 以鉴别病变性质, 并能够显示病变的长度、形态。并可对肾强化程度、肾皮质厚度进行显示, 评估肾功能, 明确全肾切除适应症。64 排螺旋CT扫描能够对肾盂输尿管交界部血管存在情况进行观察, 显示血管关系, 为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参考[3]。

综上所述, 64 排螺旋CT扫描对肾盂输尿管交界部梗阻疾病的诊断价值较大, 是术前评估检查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黄崇耀.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诊断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21) :237-238.

[2]周世阳.16排螺旋CT在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医学综述, 2013, 19 (8) :1501-1503.

肾盂输尿管梗阻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 经IVU及超声检查确诊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随机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1例。其中对照组男18例, 女13例;年龄年龄18~40岁, 平均年龄 (22.5±3.4) 岁。观察组男20例, 女11例;年龄年龄20~40岁, 平均年龄 (24.5±3.2) 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开放性手术进行治疗, 患者经硬脊膜外麻醉后取健侧卧位, 做长8 cm的切口, 逐层至腰上三角进行切开。进入后腹腔, 将腹膜推开至腰大肌前方, 找出输尿管及肾脏, 对输尿管、肾盂上段及肾脏中下部进行游离, 暴露肾盂输尿管连接部。以环形方式于肾实质2 cm处将肾盂切断, 输尿管切口端Y形切开1.5 cm左右, 置入4.5F双J管, 采用4-0肠线进行缝合, 输尿管切端连接呈漏斗状, 放置引流管于吻合口处。

观察组患者行后腹腔镜技术进行治疗, 患者全麻后取健侧卧位, 腋后线肋缘下作一横切口约2 cm, 对肌层进行分离至腹膜后间隙, 腹膜后间隙置入自制水囊 (500~1200 m L) , 扩张5 min, 排水后将水囊拔出。分别于腋前线肋缘下置入5 mm Trocar, 腋后线肋缘下置入10 mm Trocar, 腋中线髂嵴上约一横指置入10 mm Trocar, 置入电子腹腔镜于腋中线套管中。建立气腹, 设置压力为12~15 cm H20。采用超声刀对肾周筋膜进行切开, 结合锐性和钝性对肾周脂肪至肾门处进行游离, 肾盂扩张, 向下游离至肾盂输尿管连接处, 持续向下游离一段输尿管。此组均行离断式肾盂成形术, 以弧形线条将多余的肾盂裁剪开来, 肾盂口呈喇叭状, 肾盂下端于剪裁之后呈舌状下垂, 狭窄段远端0.5 cm处对输尿管进行离断, 将病变部位去除后, 纵行剪开输尿管壁远端外侧, 长度约为2 cm, 采用3-0薇乔线吻合肾盂与输尿管断端, 后壁吻合后对双J输尿管导管进行放置, 前壁吻合后将肾盂切口缝合, 止血后留置引流管, 关闭切口。

1.3 疗效标准

显著: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静脉肾盂造影显示肾积水减轻明显;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静脉肾盂造影显示肾积水有所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无缓解, 或短暂缓解后持续复发, 造影显示肾积水加重。

1.4 统计方法

采取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取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手术治疗均获得成功, 治疗总有效率为10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6%,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见表1。

3 讨论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造成梗阻的原因很多, 一般包括动力性和机械性因素[3]。其中, 动力性因素指输尿管连接部平滑肌发育不良, 排列紊乱, 引起连接部蠕动障碍的发生, 导致动力性梗阻;机械性因素指迷走血管压迫、腔内瓣膜或息肉及连接部狭窄等[4]。后腹腔镜技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方式主要包括非离断性肾盂成形术和离断性肾盂成形术[5], 其中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金标准”为离断性肾盂成形术[6]。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治疗及时, 能够对肾功能进行保留, 采用后腹腔镜离断式肾盂成形术对该疾病进行治疗, 其手术路径直接, 对组织的分离少。在弧度裁剪的过程中, 不会完全对输尿管进行离断, 操作时将输尿管劈开, 之后将劈开的肾盂瓣下角与输尿管缝合固定, 固定后裁剪输尿管能够避免输尿管扭曲现象的发生[7]。李健等[8]指出后腹腔技术与开放手术相比, 在确保手术成功率及不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同时, 具有恢复快、创伤小等优点。该组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总有效率的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6%,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提示后腹腔镜离断式肾盂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开放性手术, 并能够取代开放性手术成为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首选术式。

综上所述,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者应用后腹腔镜技术进行疾病治疗, 疗效安全可靠, 临床上值得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方友强.后腹腔镜与开放途径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J].中国内镜杂志, 2011, 10 (5) :540-542.

[2]喻华.后腹腔镜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24 (9) :2100-2102.

[3]吴绍山.后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27例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 2013, 34 (12) :1771-1773.

[4]李宏召.后腹腔镜与开放离断肾盂成型术的临床效果比较[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2, 20 (9) :517-520.

[5]刘海波.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开放手术治疗[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0, 31 (7) :456-458.

[6]王林辉.后腹腔镜离断式肾盂成形术[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1, 25 (2) :95-97.

[7]曹治列.后腹腔镜肾盂成形术与开放手术比较[J].临床军医杂志, 2011, 38 (5) :721-723.

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断裂4例的护理 篇7

1 临床资料

本组4例均为右侧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断裂, 男2例, 女2例;年龄6~32岁。致伤原因:暴力致伤2例, 高空坠落伤1例, 汽车撞伤1例。就诊时均无肉眼血尿, 其中伴发热2例, 伴肋骨骨折1例, 全身多处骨折1例。手术方式:肾盂输尿管端端吻合术3例,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修补术1例。

2 例以复合伤急诊入院, 术前36~47 h确诊, 术后预后良

好;2例以发热就诊延迟诊断和治疗, 预后不佳, 1例肾切除, 1例右肾萎缩。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由于突发意外对身心的伤害, 合并多发伤带来的疼痛, 病情复杂和对病情的不了解, 患者往往产生恐惧、焦虑、悲伤和孤独无助的心理。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勤沟通,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善于观察和发现其情绪变化, 给予心理上的支持、理解和同情。耐心向患者解释全身情况和病情的变化, 使其积极配合检查和治疗。

2.2 严密的病情观察

2.2.1 生命体征的观察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立即予吸氧、心电监护, 并详细记录。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度, 听诊两肺呼吸音的变化, 注意患者是否合并血气胸。密切观察患者意识、面色、瞳孔、肢体活动情况, 注意有无合并脑外伤。本组患者未发生脑外伤和血气胸。监测血压过程中, 警惕患者是否存在肾挫伤, 注意脉率和脉压的变化, 如脉压下降而脉率增加, 即是休克先兆[2]。本组1例外伤后有肾挫伤, 但血压平稳, 未发生休克现象。监测体温变化, 发现体温达39℃以上, 及时报告医生。本组1例被汽车撞伤后高热1周就诊, B超、CT检查提示肾周积液、右肾挫伤、尿外渗。入院时, 体温39.5℃, 按医嘱使用退热药, 配合使用抗生素, 每4小时监测1次体温。本组1例行肝修补术后18d出现发热、右侧腰痛, 予积极降温、抗感染治疗, B超检查示右后腹膜积液、右肾积水, 协助医生给予相应处理。

2.2.2 对受伤部位及疼痛性质的观察

当尿液外渗时局部肿胀、饱满, 肿块形成, 常有不同程度的压痛及肌紧张, 随时评估疼痛的性质、程度及伴随症状, 注意有无进行性加重。本组2例急诊入院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腰、背、腹部疼痛, 疼痛评分1~4分, 予心理安慰, 指导做深呼吸、听音乐等放松疗法, 必要时按医嘱使用止痛药。伴肋骨骨折1例出现右胸、腰部疼痛, 疼痛评分6分, 遵医嘱予止痛治疗。

2.2.3 尿液的观察

外伤性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断裂多为完全性断裂, 早期临床表现主要有尿外渗、血尿[1]。入院后详细询问患者伤后有无血尿, 每次排尿后留取尿液, 注意尿色, 准确记录24h尿量, 及时留取尿标本送检。本组3例入院时均无肉眼血尿, 尿常规正常。另1例伴全身多处骨折, 无肉眼血尿, B超检查示肝、胆、胰、脾、肾脏无异常, 腹膜后未见异常, 但患者腹胀逐渐加重, 伤后30h血压平稳, 心率136次/min, 液体入量7L, 尿量1L, 尿常规仅表现红细胞少许。

3 出院指导

1例尿漏患者术后带管回家, 嘱其保持引流管通畅, 避免扭曲、牵拉等,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 监测体温的变化, 保持引流管周围敷料整洁干燥, 观察局部有无疼痛、肿胀, 若有异常及时就诊。另3例术后带双J管回家, 指导患者多饮水, 多食粗纤维的食物, 保持排便通畅, 避免剧烈活动、重体力劳动和突然下蹲、起立等动作, 不做四肢及腰部同时伸展动作, 防止双J管移位或脱出。嘱患者1~3个月内按时回院拔管。

参考文献

[1]林连祥, 张宝金, 毛伟东, 等.外伤性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断裂5例报告[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5, 20 (7) :438-439.

上一篇:历史教学法的新尝试下一篇:中国海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