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中的信息搜寻

2024-07-26

电子商务中的信息搜寻(共4篇)

电子商务中的信息搜寻 篇1

一、引言

“搜寻 (search) ”一词最先由乔治·斯蒂格勒 (George J.Stigler) 提出。同质商品的不同价现象, 即价格的离散性是信息搜寻的前提。在电子商务中, 充斥着大量的商品和信息, 而且信息在卖方和买方之间不作对称分布, 买方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 需要不断搜寻更多的价格, 以确定最合适的价格。但是信息搜寻是需要支付成本的, 卖方不可能进行无限次的搜寻, 提高搜寻效率是买方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信息搜寻的必要性

(一) 网络的虚拟性

传统经济环境下, 买卖双方是简单的“货物易手”交易, 即一方交钱一方交货。而网络环境的虚拟性, 买卖双方达成交易的同时是无法看到真实的产品。以B2C电子商务为例, 企业在网上发布有关商品的信息, 消费者通过信息搜寻获取有关商品的信息, 在经过比较筛选后, 确定自己所要购买的商品及卖家, 买卖双方交易的前提和基础是有关商品的信息传递, 这些信息能否真实地反映产品本身的情况, 消费者是不得而知的, 企业与消费者之家达成交易是通过信息交流达成的, 产品能否真正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企业也是无法准确预知的, 而且买卖双方互不见面, 彼此不了解对方的情况, 产品信息和需求信息更容易在买方和卖方之间作非对称性分布, 电子商务中的信息搜寻显得极为重要。

(二) 产品的不确定性

电子商务中所交易的产品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数字化产品, 另一类是实物产品, 两者

的区别在于前者的交易是直接在网上完成的, 后者借助交易平台达成交易, 还要有物流配送的支持才能完成产品的交易, 无论是哪类产品, 都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其原因在于网上所交易的产品是无形的, 在网上交易的商品是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予以表达和描述, 买方通过搜寻所获得的信息, 大多数是揭示商品外在特征的信息, 从这些信息当中难以识别商品实质性特征。对于数字化产品, 买方更多的是关注产品的内容, 他能否满足买方的需求, 也只有在买方使用后才能识别出来, 而对于非数字化产品而言, 买方同样需要经历一个等待期才能做出判断, 由于商品的质量信息和内容信息是不确定的, 所购商品是否与企业提供的信息描述相一致, , 只有在达成交易后实物产品配送到手才能做出判断。

(三) 买方获取信息的不完全性

电子商务环境下,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可分为以下信息搜集、选择备选商品、筛选备选商品、确定拟购商品等阶段。这四个阶段都离不开信息的收集、整理、理解和评价, 除消费者自身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外, 信息搜寻能力直接影响到所购商品的质量。追求物美价廉是消费者普遍存在的心理, 消费者在进行商品信息搜寻时, 除支付网络通讯费用外, 还需支付时间成本, 消费者所获的商品信息是不完全的, 消费者不可能穷尽电子商务市场中任意时间任意场合的全部信息, 消费者会以有限次数终止信息搜寻。

(四) 产品质量信息的不对称

电子商务市场中买卖双方都仅拥有不完全信息, 或者卖主具有更多的私人信息, 或者买主具有更多的私人信息时, 而产生非对称性市场, 电子商务中的信息不对称更多的表现为产品质量信息的不对称, 即企业作为卖方拥有更多的私人信息。通常情况下, 产品信息是企业发布的, 如果企业追求的是长期发展, 他会比较充分地对外传递产品的相关信息, 如果企业追求的是短期利润, 有的甚至是一次性交易, 很可能会隐藏产品质量方面的信息, 而消费者是很难获取这部分隐藏信息的。再者, 进入电子商务市场的门槛并不高, 有的企业信用缺失, 虚假宣传产品, 夸大产品的性能和销量, 我们经常看到网页上宣称的“镇店之宝或最畅销商品”, 实际上是商家的促销手段, 最终消费者购买的商品与实际宣传不一致, 这是因为商品的质量信息未能被充分地揭示出来, 而消费者通过信息搜寻是难以获得这部分私人信息的, 这对消费者是不利的。

三、信息搜寻的特性

(一) 搜寻方式

传统的信息搜寻方式包括交易区域化、专业贸易商、广告、信息资源共享、直接走访、专业化或非专业化信息结构或个体、通信搜寻等方式。电子商务中的信息搜寻可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方式, 被动信息搜寻主要指的是服务商的信息推送, 根据用户的浏览记录和购买经历, 选择用户可能感兴趣的信息发送给用户。伴随着网络技术和搜索引擎技术的发展, 主动信息搜寻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智能化, 用户既可利用平台网站、搜索引擎、WAP、APP软件、等直接获取相关信息, 也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网络广告等间接获取相关信息, 还可以通过手机定制终端如美团、大众点评团获取更多的定制信息。电子商务中商品海量信息的存在, 使得从样本空间中选择目标对象的搜寻行为变得越来越困难。

(二) 搜寻成本

人们对信息的搜寻是有成本的。信息搜寻成本是指为找到某物品市场最低价而支付的各种费用、时间、精力及各种风险的总和。电子商务中信息搜寻的成本主要是时间成本, 即上网了解商品的价格、质量、性能等所需的时间成本。随着搜寻次数的增加, 信息搜寻的成本是边际递增的, 信息搜寻所获得的边际收益在开始一段时间内递增, 然后开始收益递减。当搜寻活动使搜寻的预期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 搜寻活动才会停止。成功的信息搜寻必须成功找到目标信息并且排除信息噪音。如果信息是完全对称的, 买者从一开始就知晓商品的价格分布和地理分布, 那么买者不需花费任何成本就可以买到使他效用最大化的商品, 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 买方不可能掌握价格的全部信息, 而搜寻又须支付成本, 对搜寻者而言, 他所面临的选择就是:“搜寻”或“停止搜寻”。如果搜寻者决定“停止搜寻”, 就意味着他在已有的机会集合中选择一项行动, 搜寻过程结束;如果搜寻者决定“搜寻”, 就意味着他继续搜寻新的选择对象, 直到寻找到价格低、质量高的商品。

(三) 搜寻收益

电子商务中信息搜寻带来的收益是以较低的价格购买某种商品, 获取的信息越多, 买方可能发现的最低价格就越低, 消费者剩余就越大。而另一方面, 随着信息搜寻次数的增加, 搜寻所带来的边际收益总体上是下降的, 消费者一般会选择在有限的范围内以有限的次数终止搜寻。经过有限次的搜寻, 消费者最后的购买决策不一定是最优的, 但综合成本、收益等因素, 仍不失为上策。当商品的差价越大, 商品的价格与信息搜寻成本之比越大, 信息搜寻所得的收益也就越大。这样, 消费者在购买前对电子商务市场信息进行搜寻的积极性就越高。

四、提高搜寻效率的对策

(一) 提高卖方的信号传递能力

信号传递就是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提供信号传递, 及拥有私人信息的卖方想办法将其私人信息传递给具有信息劣势的一方即买方。在电子商务中, 商家的信誉、有影响力的广告、不满意退货制度等式很好的信号传递方式。企业可通过多种营销手段, 树立品牌形象, 建立良好的信誉, 企业的信誉越好, 买卖双方更容易达成交易, 对获取产品信息不完全的消费者来说, 能产生信息传递的正效应, 提高交易的效率。而发布有影响力的广告, 在一定程度上能消除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顾虑, 在他们看来, 只有商品质量好的企业才会通过关高进行质量宣传, 成本昂贵的广告可作为传递质量信息的信号。企业建立完善的不满意退货制度, 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消费者的网购风险, 增强消费者网购的信心。

(二) 提高买方的信息甄别能力

信息甄别是委托人利用已知信息主动地对代理人的类型作出判断, 为降低由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交易风险, 提高信息搜寻的效率, 买方需提高信息甄别能力。信息甄别与信号传递的差别在于行动顺序的不同, 买方通过信息甄别让卖方显示出私人信息, 排除信息传递噪音的干扰, 以便对买方及其产品做出正确的判断。提高信息甄别能力, 一方面需要拓展获取信息的渠道, 另一方面需要提高信息搜寻的效率, 可通过智能代理、搜索引擎等搜寻商家的信誉、产品的质量及销量信息, 也可以主动与卖方联系, 用办法诱使卖方显示其私人信息, 甚至买方之间相互分享购物经验, 改变自己的信息劣势地位, 增强自己的辨识能力。

(三) 加强对电子商务市场的监管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灵魂, 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首先要强化买卖双方的信用意识, 逐步建立交易双方的信用交易关系和信用交易行为, 这需要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配套的制度和法规。首先, 要对交易双方的身份进行认证, 一旦发生不良行为, 能找到行为人并追究其相应的责任;其次, 要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罚, 增加交易双方的失信成本, 这需要借鉴电子商务有关方面的立法来完善;再者, 逐步完善信用等级制度, 在交易完成后双方进行互评, 未达到一定信用等级的买方或卖方, 对其交易行为进行一定的限制;最后, 大力发展第三方交易平台, 借助第三方的力量, 对交易双方的行为进行一定地约束, 对于卖家而言是要提高产品质量服务保障, 对于买家是要避免道德风险的产生, 增强买卖双方的交易信心。

五、结束语

电子商务中, 价格离散的客观存在, 使得信息搜寻成为有价值的经济活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人们获取信息途径的多样化, 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信息搜寻成本, 极大提高了信息搜寻效率。我们需要营造良好的电子商务环境,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强化信用意识, 来促进电子商务市场持续、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禹, 王明明.信息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70-80, 102-111

[2]陈芳.C2C电子商务市场中的逆向选择问题分析[J].中小企业科技与管理, 2012, (11) , 297-298

[3]张琳, 施建军.信息不对称与电子商务风险控制对策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 2008, (1) , 3-5

电子商务中的信息搜寻 篇2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应用整合理论分析

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及电子计算机等现代通信手段实现对信息的现代化处理、应用,其中包含计算机技术及多媒体技术、遥感技术等。信息技术与课程理论结合,主要是指在进行各个学科教学时,采用信息技术实现对新型教学环境的创设,在此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自主性的塑造,以合作探究为主要目的,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实现对学生的高效教学。

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内容包含三个要素,即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及学习方式。信息化学习环境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相关教学信息的高效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有效信息直接显示于多媒体屏幕及虚拟网络环境中,信息技术是计算机及通讯技术的结合,其中信息化学习环境主要包含设施为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等,资源主要包含网络中的学习资料等,平台主要指在教学过程中展现于被教授者的学习界面,通讯及学习工具可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及实现交流的保障;信息化学习资源主要是指经数字化处理可直接在多媒体环境中展示的资源材料,该材料在具体应用中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通过自主方式及创造形式实现对信息的查询及处理。信息化资源主要包含多媒体软件、数字音频等,它是现代化信息教学的基础及关键因素,其内容不局限于书本,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具有高效性及资源丰富性等特征;信息化学习方式主要是指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产生的且不依赖于教师及书本知识,而是利用数字化平台及资源实现与教师及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其学习方式具有多样性特征。

二、电子商务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优势性现状分析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改变与发展,电子商务逐渐在世界各地发展并在其商贸活动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与国外经济交流逐渐密切,多数院校已逐渐开始发展电子商务各专业及其课程,作为新兴行业及新兴化专业,其在具体教学中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与研究。我国各院校在对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中,不断加大对其重视程度,在硬件及软件建设方面均投入大量资金予以建设,逐渐促使该专业不断完善发展,有利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体系构建及发展。目前,我国电子商务课程开展院校多为综合类院校及财经类院校。综合类院校在具体专业开设及教学过程中,重视对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电商环境及综合解决方案的教学,重视电子商务的理论知识及后期应用,而财经类院校则由于其院校特征重视电子商务的经济因素,重视其活动及贸易流程,重视管理及经济效益的提升与发展。

(二)存在问题分析

1.教学内容滞后性。目前电子商务课程作为交叉性学科其涉及教学应用范围较广,包含计算机、管理及法学、经济学等学科,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课程内容逐渐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教材在编写及应用更新等方面存在相应滞后性,因此各院校如何进行教学内容的系统设置,培养不同的电子商务实用性人才已成为其急需解决的问题。

2.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落后。电子商务课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方式实现课堂教学,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在具体应用中,教师及学生的相互交流较少,课程中仅以教师作为教学主体,未重视学生的主体性特征,而在具体课程教授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忽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这样不仅使学生难以实现对电子商务理论知识的高效掌握,还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无法在具体应用中实现高效操作。

3.教学资源难以实现

电子商务高效教学。现阶段,由于各院校对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重视,其教学资源也具有较大优势性,为电子商务的教学提供了一定的教学基础,但各院校在具体应用中,并未对该类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应用,多数院校校园网中的教学资源多为教师所利用,并未使学生对其高效应用,因此往往导致资源的浪费,不利于电子商务课程教学。

三、信息技术在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一)实现教学模式高效完善与发展

目前,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施教学模式具有较好条件,它可在学生具体组织与引导下为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服务。在基础教学中,可将学生作为教学有机整体,建立共同学习机制,实现团队学习,例如利用信息技术建设互联网平台实现相互交流与沟通,这样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可使学生之间进行相互沟通与了解,理解各学生对其知识点的不同意见及不同看法,从而加强学生之间的信任度,加强思想沟通,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建立鼓励机制,推选近期表现良好的学生作为创新主体进行学习引导,同时还可在具体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利用常用网络工具及网络平台,以新的视角实现对正确网络信息的认知,不断促进学生高效发展。

同时还可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实现主体论坛学习,建立公共学习体,对于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可向其共同体予以求助,从而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该论坛学习过程中,不应将其学习主体局限于学生之间,同时各教师也可参与其中,实现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对于学生不懂的问题予以高效解答,实现学生教学高效性。

(二)有利于交互性及多媒体化形式发展

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课程教学的不断整合,有利于电子商务学科的高效教学,信息技术属先进科学技术,在电子商务教学中可作为先进教学媒体实现高效教学,其在具体应用中最突出的特点便是拥有显著的`交互性,互联网交互性可有效对信息实现实时反馈,教师与学生可实现在线双向及多向交流,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可向教师进行求助,教师予以其个性化指导,促进学生的高效发展。

信息技术其自身拥有高效多媒体性,教师在具体应用时,在网络上下载相关多彩图片、音频及视频等,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予以展现,这样可改善课堂教学气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对学生的感官予以刺激,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知识,实现高效教学。

(三)可有效提升学生及教师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课程教学相互融合的施行主体在于各授课教师,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将自身从传统教学知识传授者向教学环境构建主体、教学活动参与主体等角色转换,因此在此过程中便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才可实现对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的设计与规划,在这一条件驱使下,教师便需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在课外不断对先进的信息技术予以学习与掌握,从而使自身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高效教学,而学生信息素养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信息技术在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具体应用中,不仅是教师的教学工具,也是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及掌握工具,若学生未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便在课堂教学及课下复习中无法实现高效学习,从而影响电子商务课程高效学习。

(四)有利于教学内容更新及教学体系完善

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实现电子商务教学时,由于众多客观因素影响,在具体教学中缺乏一定的信息化电子商务教学案例及实践经验,因此教师采用信息科技实现教学,可推动教师对信息化教材及案例的认知及编写,可为学生提供先进的理论知识内容,有效实现知识的快速更新。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与社会电子科技的不断更新,导致电子商务内容呈现快速变化趋势,因此为了实现高效教学,教师便应不断实现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的探究,从而实现对电子商务理论的研究,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为教师提供最新的电子商务理论内容,使教师遵循该内容实现对教学体系的创新,完善教学。

四、结束语

电子商务中的信息搜寻 篇3

电子商务通常是指是在世界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或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见面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商业运营模式。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国际贸易模式。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00EC.CN)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2.6万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出口跨境电商交易规模2.09万亿元,进口跨境电商交易规模5125亿元。

企业进入出口市场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如产品改良费用、国外市场信息搜寻费用、建立营销渠道等,且这些成本大多是沉没成本,即企业退出某一出口市场时,不能回收原来支付的进入成本,若企业再次进入该出口市场,则需要重新支付进入成本。这种成本构成企业进入特定市场的壁垒,同时也是影响企业退出特定市场的重要因素。在考虑退出某特定市场之前,企业必须考虑已投入且重新进入时需要再次投入的沉没成本。“滞后”可以解释为一种状态依赖或持续性。外贸领域对滞后现象的解释大多与沉没成本联系起来,企业的出口呈现明显的依赖状态。

信息搜寻成本是指为找到某物品市场最低价而支付的各种费用、时间、精力及各种风险的总和。信息搜寻成本的概念起源于对消费者商品购买行为的研究,由于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消费者努力寻找在不同地域或商店出售的同质商品价格信息,以找到性价比最高的商品。信息搜寻行为无疑会帮助消费者做出比较理想的购买决策。在国际市场上,如果出口商不能很好地通过市场机制全面高效地获取需求变化情况,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市场信息传递的不通畅,匹配低效率。

影响贸易流量的因素有很多,本文试图从沉没成本和信息搜寻成本角度,分析电子商务对贸易流量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本研究文献涉及沉没成本和搜寻成本两方面。关于沉没成本,经济学家有很多解释,大多与固定成本的概念联系起来。Baumol和Willing(1981)的研究揭示,固定成本不随产出的变化而变化,但会随生产的停止而消失,而沉没成本并不会随生产的停止而消失。泰勒尔(1988)认为,固定成本只有在短期内才是沉没的,而沉没成本可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创造收益流,但却永远不能加以回收。Mata(1991)将沉没成本定义为:不可撤消的用于某一特殊用途,且退出时不可回收的企业成本。具体到企业进入出口市场时的沉没成本,Baldwin与Krugman(1989)界定较为流行,将沉没成本解释为企业进入特定市场“进入成本”与其继续留在该市场的“维持成本”之间的差额。他们指出,对网络营销及商誉的投资就是典型的进入成本。有些学者强调了在解释贸易量方面沉没成本的重要性。Baldwin(1989)研究发现沉没成本可以解释贸易流量方面的变化。Irwin(1998)研究发现历史的贸易模式在决定当前的贸易模式方面起重要作用。Tybout和Roberts(1997)使用公司层面的数据,认为沉没成本有助于解释哥伦比亚公司每年的出口量。Freund(2000)研究发现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联系具有高度持久性,这很可能归因于沉没成本。还有些学者以搜寻成本为切入口,分析买卖双方不完全信息的程度及其对贸易流量的影响效应。Rauch(1996)提出了一种贸易理论,解释了通过互联网,出口商可以搜索到与其最佳匹配,从而扩大其出口市场。他用这个理论解释了在建立贸易关系时,家族关系和亚洲商业集团的重要性。Rauch(1999)研究发现贸易联系,如殖民关系或共同语言,在解释贸易模式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实证分析

(一)模型构建

本文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古诺竞争模型中,以沉没成本、信息搜寻成本为切入口,分析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流量的影响。假设有n个国家,每一个国家都有m个企业生产同质的产品。市场符合古诺模型,福利的增加来自于贸易中引入了竞争机制(Brander and Krugman,1983)。假设一家企业要进入特定市场需要付出一定的沉没成本,这些成本包括搜寻市场信息、登广告、建立分销网络等,所有这些投资到国外的成本一般不可回收。

该模型分为两个阶段,市场为完全信息,每个国家总效用公式如下:

N代表竞争市场的消费量,Q代表垄断市场的消费量,K是常数。

每个国家的不完全竞争市场需求可表示如下:

P代表价格,初始市场是分割的。

每个企业出口函数公式里有个常数项,边际成本C,固定成本F随着出口不同国家距离远近的不同而变化。由于获得距离越远的国家市场信息成本较高,固定成本也就越高;随着距离的增加,运输成本t也随之增加。考虑到以上这些条件,可以求出企业的最优出口量。假设企业把产品出口到某一市场,利用企业利润最大化条件,可以求出均衡出口流量。

其中,q*代表其他企业的产量,β代表折扣因子,qij表示i国出口到j国的商品数量,可以求得企业的最优出口量为:

公式(2)带入公式(1)得:

由于出口存在固定成本,只有贸易的利润超过固定成本,出口才是值得的。

利润是否超过固定成本,取决于固定成本、运输成本、国外市场和竞争者的数量。

第二阶段,出口量和第一阶段相同,公式如下:

另外,除了沉没成本,企业的自身情况也会影响贸易量。一家企业一旦付出了固定成本,就一直会留在这个市场。对于一家企业而言,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进入这个市场也许都不是最优的。

(二)贸易流量随着电子商务发展的变化情况

对于以上关于固定成本和不完全信息市场的分析,可以推导出以下三个假设:

1. 由于相邻国家的固定成本和运输成本都较低,两个国家的企业更愿意出口,较低的固定成本导致了出口量的增加,较低的运输成本增加了利润,这些都会导致出口量的增加。

2. 企业更愿意出口到更大的市场,这意味着K值比较大。

3. 两阶段模型中,历史是很重要的因素,同一家出口商在两个阶段中都会出口。

图1显示某个市场看起来更像不完全信息市场,生产者把产品出口到某些国外市场,对于某些国家不出口商品。生产者更倾向于把产品卖给邻国市场或者更大的市场。除了拥有进入市场所需的固定成本,企业还要在这个市场有一定的控制力,并且价格随着出口国家的不同而变化。

电子商务把全球的供给与需求联系起来,使市场不再是分割的。

不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关系如下:

假设使用电子商务平台的所有企业都在这个市场竞争,生产根据需求调整。每个企业根据世界需求确定出口量,公式如下:

其中,q*代表市场上其他企业的总供给量;t*代表企业的平均运输成本;i国出口到j国的商品数量如下:

代表j国的相对收入,mqi代表i国对世界的总出口量。j国进口的市场份额如图2所示,该国在市场上的价格较低,所有进口国家都受益。出口国通过进入新的市场和降低固定成本而获益。值得注意的是,距离对贸易的影响将不再是重要因素。出口仅仅是出口商和进口商相对规模的函数。然而市场中每个卖家都想降低成本。例如:每家企业列出一份运输成本清单,提供运输到不同市场的运输成本。在这种情况下,j国从i国进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两个国家距离的远近。按照不完全信息和沉没成本理论,只要各个国家沉没成本区别不大,来自不同国家的供应商本应该进入某个更大的市场,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所有出口商为了降低运输成本,会进入新的市场。即使距离主要影响固定成本,电子商务技术也会降低距离对贸易的影响。

图3代表电子商务对距离和贸易产生的影响。实线代表了距离和贸易的初始关系,其他条件不变的话,随着两国之间距离的增加,贸易额将下降。运输成本变得越重要,线的斜率变得更陡,说明距离对双边贸易的影响很大。由于电子商务降低了信息搜寻成本,使得距离不再是主要影响因素,表明电子商务会降低距离对贸易的影响。

四、结论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从总体来看,贸易量随着使用电子商务平台企业数量的增加而扩大。2.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将减少滞后影响,只要相对收入和生产不变,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贸易量是相同的。3.一个国家以前只向几个国家出口产品,使用电子商务平台后,出口市场增多。4.假设贸易仅受距离因素影响,距离对贸易的影响将降低。如果贸易受运输成本、距离影响,电子商务对贸易流量的影响将是不确定的。

同时,电子商务也会增加社会福利。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意味着世界商品价格将会下降并趋同。另外,没有特定市场的沉没成本,竞争更加激烈,所以价格必须是较低的。过去出口到许多国家的企业可能会减少,因为他们现在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出售产品。同样,之前只从几个市场进口的国家,由于现在的价格更低,将获得更多的消费者剩余。世界价格比个别国家的价格低,世界市场的收益将大于损失。

摘要: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国际贸易模式。在不完全信息古诺模型条件下,分析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贸易量随着使用电子商务平台企业数量的增加而扩大。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将减少滞后影响,只要相对收入和生产不变,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贸易量是相同的。假设贸易仅受距离因素影响,距离对贸易的影响将降低,如果贸易受运输成本、距离的影响,电子商务对贸易流量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关键词:沉没成本,信息搜寻成本,贸易流量

参考文献

[1]邓芳芳,张华勇,王磊.沉没成本、行政进入壁垒与中国制造业市场结构[J].经济问题探索,2015(2):15-21.

[2]陈艳莹,鲍宗客.干中学与中国制造业的市场结构:内生性沉没成本的视角[J].产业经济,2012(8):43-55.

[3]王冲,程建华.异质企业、沉没成本与贸易政策[J].国际商务,2015(6):5-15.

[4]赵伟,赵金亮,韩媛媛.异质性、沉没成本与中国企业出口决定:来自中国微观企业的经验证据[J].世界经济,2011(4):62-79.

电子商务中的信息搜寻 篇4

毕 业 论 文

姓名: 杨豪辉 专业: 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 班级: 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091 所属院系: 海事与港航学院 论文题目:电子信息技术在集装箱运输中的应用 指导教师: 廖 洪 鹏 完成时间: 2011-11-29 1

毕业论文任务书

学生姓名

杨豪辉 专业班级

091

指导教师 廖洪鹏 工作单位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题目: 电子信息技术在集装箱运输中的应用

毕业论文主要内容:

电子信息技术在集装箱运输中的应用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分析电子信息技术在集装箱运输中的需求和集装箱发展的状况,以及电子信息技术对集装箱运输的影响。

指导教师签名 系主任签名

二级学院教学副院长签名(盖章)

目录

绪论--4 1.现代集装箱经营管理对电子信息的需求-----------------4 2.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集装箱运输业的影响-----------5

2.1信息革命带来了经济增长--------------------------5 2.2信息技术的突破改变人类社会--------------------5 3.集装箱运输信息化特点------5

3.1高度协同的集装箱运输、仓储业务--------------5 3.2客户需求多样化-------6 3.3自动计费管理----------6 3.4仓库管理系统----------6 3.5商业智能----------------7 4.国际集装箱运输运输市场发展特点及趋势---------------7 4.1经济全球化促进集装箱运输业高速发展-------7 4.2班轮联盟实力提高、竞争格局出现新变化----7 4.3国际集装箱运输向现代物流延伸----------------7 4.4运力供给大幅增长---8 4.5市场需求持续旺盛---8 4.6船舶大型化、高速化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8 4.7世界集装箱运输航线枢纽港地位日趋突出----8 4.8我国集装箱运输市场发展持续繁荣-------------8 5.集装箱班轮公司全球信息系统的功能定位-----------9 结论--11

电子信息技术在集装箱运输中的应用

摘要

关键词:集装箱 电子信息 运输

集装箱电子信息系统,使集装箱作为信息流的载体,将信息流和物流融为一体,对集装箱运输的物流和信息流进行实时跟踪,消除集装箱在运输过程中的错箱、漏箱,提高通关速度,提高运输的安全性、可靠性,全面提升集装箱运输的服务水平。

绪论

集装箱在运载过程中的信息识别与传递,关系着港航集装箱一体化运输的安全、效率和效益。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制约集装箱运输发展的关键。目前集装箱运载过程中的信息识别和传递还赖于传统的方式,从而使集装箱的识别、转运和流向基本上仍然处于人工、半人工控制状态,不能满足现代物流的需要。

1.现代集装箱运输经营管理对电子信息的需求

集装箱运输生产与一般产品生产企业具有不同的特点,一般产品生产企业,其产品生产环节与销售环节基本分离,因而生产成本与销售收入也是分离的,容易使产销脱节,而造成产品积压。而集装箱运输生产不直接生产产品,通过运输服务增加货物的附加值,其成本支出与销售收入在运输过程中同时发生。因此,集装箱运输面向货主的服务手段对其销售产生重要影响:运输能力不足会造成货物积压,运输能力过剩会造成浪费。因此,贴近市场、按客户要求,改善运输企业服务质量,达到客户满意,进而赢得客户是提高运输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集装箱运输的经营销售是在运输过程中同时完成,这一过程涉及到揽、装、运、4

卸、多式联运和交付货物,销售五一节多,空间跨度大,要求从货物发送至到达的流动、储存等环节进行全程有效的实施与控制,增加了运输组织持复杂性和管理困难度。全球集装箱运输信息系统的建设要根据集装箱运输这一特点,在信息系统的边界,信息系统所体现的企业组织体制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根据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制定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在信息系统建设规划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向前迈进。

2.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集装箱运输业的影响 2.1信息革命带来了经济增长

如冷战后主要的生产国美国和前苏联经过军转民的结构调整,出现了新的经济增长;中国经过体制改革,其积累率、人均国民产值增长率和国民生产总值的高增长率都表明其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期。

2.2信息技术的突破改变人类和社会

无纸贸易、电子商务对航运企业的组织管理提出了新要求。90 年代后货物形态的变化,许多原始产品加工后的再运输,有利于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工业布局的调整改变了货物的传统流向,使发展中国家运往发达国家的初级产品运量逐渐减少,而价值高的制成品、半制成品运量逐渐增多。跨国公司对新技术的开发和垄断使得其产品结构发生变化,即由原来的重、化工业产品转向了以电子技术为代表的高、精、尖产品,从而改变了班轮运输货物的结构,促进了集装箱运输的发展。

3集装箱运输信息化特点

3.1高度协同的集装箱运输、仓储业务。

集装箱运输和仓储涉及面广、环节多、影响大,是一个复杂的运输系统工程。集装箱运 输工程涉及到海运、陆运、港口、货运站以及与集装箱运输有关的海关、商检、船舶代理公 司、货运代理公司等单位和部门。如果相互之间配合不当,某一环节失误,就会影响整个运 输作业,甚至导致运输生产停顿和中断。

第三方物流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时跟踪每个集装箱的运输状况,并根据实际运 输状况及时判断和分析作业状况,及时发现产生失误的工作环节,迅速调整物流作业,实现 高度协同。

3.2客户需求多样化

第三方物流涉及到很多客户,不同客户对货物的仓储和配送有各种不同的需求。比如,有的客户需要做到货物的先进先出,有的客户需要货物的拆包、移动、加固、喷淋、贴标签 和重新包装等增值服务,而有的客户需要根据温度、危险品等级、货物存储间距的要求对货 物进行分类储存管理等等。而以上所有的增值服务都会产生相应的成本和收益,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自动计费管 理模块,可以帮助公司全方位控制成本、提高收益。同时,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在仓库管理系 统中分别得到体现,才能有的放矢,区别对待。

3.3自动计费管理

集装箱物流涉及到很多收费点,包括——过路费:港口过路费、还箱过路费、门点过路费、桥境费、提箱过路费等;集装箱相关费用:修箱费、洗箱/罐费、污箱费、落箱费、喷淋费等;仓库服务相关费用:材料费、包仓费、标签费、仓储费、打托费、防火费、加固费、加热费、理货费、唛头费等;其他费用:交通费、快递费、保险费、驳运费、订箱费、制冷费、制提费等。

针对客户的计费方式复杂多变,单纯依靠人工计费比较费时和费力,并且容易出现差错,借助自动计费管理系统,可以精确控制成本,实现费用明细化管理。

3.4仓库管理系统

仓库管理在整个物流供应链作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不能保证有效的进货、库存控制及发货,管理费用成本会大幅增加,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如今的仓库作业和库存控制作业已十分复杂化多样化,仅靠人工记忆和手工录入,不但 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错,造成巨大损失。借助仓库管理信息化系统,可以对仓储各环节实 施全过程控制管理,对货物的货位、批次、保质期、配送等关键点实现条形码标签序列号管 理,对整个收货、发货、补货、集货、送货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化作业,还可以根据客户需 求制作多种统计报表,帮助企业合理有效地利用仓库空间,以快速、准确、低成本的方式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

3.5商业智能

商业智能是基于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和联机分析处理等信息技术构建而成的数据管理工 具,能够实时地对企业不同部门、不同区域、不同时期、不同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采集、抽取、整合和转化,按维度与层次对主图建立数据分析模型,进行多维、深度分析,寻找隐 藏在数据与数据之间的潜在关系,从战略层面为决策层提供支持,从战术层面为业务人员提 供指导。

4国际集装箱运输运输市场发展特点及趋势 4.1经济全球化促进集装箱运输业高速发展

随着九十年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和亚洲经济的复苏,大大促进了国际贸易量的增长,同时也给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集装箱货运量。据有关统计:99年世界集装箱吞吐量达 2.01亿 TEU,增长 7.8%。2000年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2.15 亿TEU,增长 10%。据有关方面的预测,到 2010 年可能达到3.91-4.65亿TEU;至2015年将上升至 5—6亿TEU之间。中国(不包括香港)的集装箱吞吐量,1999年已超过新加坡,2000年达到 2200万TEU,随着我国经贸的继续稳步、高速发展,预计今后几年我国集装箱运输量每年仍能保持 20%以上的增长速度。

4.2班轮联盟实力提高、竞争格局出现新变化

为了通过规模经济加强竞争力,1995 起各集装箱航运公司开始建立全球联盟“新世界联盟”、“伟大联盟”、“联合联盟”先后成立,川崎/阳明/中远组成联盟,1999 年7月22日马士基宣布的收购海陆。集装箱航运公司通过建立联盟和合并走向服务集约化,在新框架的基础上推出了新的服务。

船公司通过联合能够增加发船密度,降低箱位成本和经营成本,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增强了自身的竞争力。联盟的出现推进了各航运公司的管理水平,也对其信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3国际集装箱运输向现代物流延伸

现代物流的发展对国际集装箱运输提供了新的利润区。由于物流可为客户提供包装、发货、保管、仓储、运输、配送等商品流通的全过程的综合服务。因此对航运公司来说经营物流具有满足客户需要、节约运输成本、缩短运输时间、扩大就业、使服务增值等特点,从而成为近几年各大班轮公司经营发展战略中首先的目标。近两年以来已有不少船公司成立专业的综合物流公司,现代物流已经成为国际集装箱班轮公司竞争与发展的关键。

4.4运力供给大幅增长

近几年来,随着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的走旺,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运力供给方面最大的特点是众多的大型集装箱班轮运输公司争相订造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据最新统计分析,2001 年全球航线上新增运力的增幅将达到 12.5%,到 2001 底全球集装箱船队总箱位将达到 729万 TEU。

4.5市场需求持续旺盛

根据多年来世界经济、贸易和集装箱货物运输量的增长规律性来判断,在一般情况下,世界经济每增长1%,国际贸易约增长2%左右。而全球集装箱货运输量的增长率在一般情况下的规律又是比国际贸易高出2个百分点。根据2000年全球集装箱货运量可达6890万标箱,预计2001年进一步增加到7500万标箱。从中长期发展趋势看整体供需关系,市场供需关系会处于相对温和的状态之下。

4.6船舶大型化、高速化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是船公司购买、订造大型船舶的主要动力。从全球集装箱船手持订单量与船型能清楚看出集装箱船大型化趋势非常明显。最近又有不少班轮公司先后宣布订造大型船舶,其中 6500TEU-7200TEU 的大型起大型数量明显增多,船舶航速都在24节以上。

4.7世界集装箱运输航线枢纽港地位日趋突出

世界集装箱运输的主干线是亚欧、亚(北)美和欧(北)美三大东西航线。三大航线的集装箱量接近世界集装箱总量的目90%。船公司为了提高经济性,迫切要求减少挂港次数,最理想是每个大航区集中挂靠一个枢纽港,建立起轴心化航线,以配合集装箱船大型化的发展,使船队和航线达到规模经营,枢纽港在航运公司营运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4.8我国集装箱运输市场发展持续繁荣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外贸进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势头,集装箱运输市场在经贸形势带动下,持续保持强势。2000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已

达2200万TEU,从目前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大幅增长情况看,2001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有望突破2600万TEU。随着中国加入WTO,中美、中欧及亚洲区域内贸易也将有较快的增长,这将对各航线集装箱货运发展产生重要的意义。我国已成为亚洲及全球最繁荣的集装箱运输市场,并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外船公司进军我国,从而使我国班轮公司也面临新的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

5.目前国际集装箱班轮公司全球信息系统的一般功能定位

经过大量调研比较,目前集装箱班轮公司在建立全球集装箱运输信息系统中,在系统功能定位上采用的最优方法如下:

1.基础数据管理方面

规定代码维护的层次路径和实现外来代码的自动转换功能。2.调度管理方面

将船期表与订舱,舱位分配,设备管理和单证集成,可分发船期表。3.集装箱管理方面

维护完整的和精确的库存信息,及时获取箱子在某一地点的动态信息和状态信息。

根据预测需求和可用箱量,按地区预测堆场和船舶用箱需求量并制定计划。

4.运价管理方面

按照航线、箱型和提供的服务建立全球成本数据库。成本费用和航线数据关联,在订舱时能够测算出所接受的订舱货物的成本和效益。

按照客户登记表中提供的联系方式以传真、DEI、电子邮件等方式对客户的报价自动回复;

5.销售管理方面

具有揽货信息和客户联系的跟踪能力,并与销售计划进行关联。把合同箱量与计划运力进行关联。查询合同客户的合同箱量并对实际托运箱量进行跟踪。

6.订舱管理方面

全球在线的联机订舱系统,在订舱数据库中生成订舱记录。根据客户标识、报价号、合同号、起讫点、货物等级查询报价、销售合同和运价。实现箱位需求和箱位管理的系统关联。

按照客户登记表中提供的联系方式以传真、DEI、电子邮件等方式对客户的订舱自动确认回复;

从系统中获取有关海陆联运的数据,并通知集装箱堆场和拖车公司,以及时安排海陆联运;

7.舱位分配管理方面

从销售预测及历史信息中获得舱位需求量。主管部门可按照订舱涉及的国家/销售区域/办事处进行可用舱位的分配。实时联机查询全系统各船舶/航次分配的箱量和实际的订舱箱量。根据各港口的实际订舱情况,进行联机的舱位再分配;

8.单证管理方面

可以方便地进行订舱与提单之间相互查引。当系统收到提单的全部信息,能立即生成电子提单记录,集装箱抵达时即能生成集装箱装箱单;

在提单信息齐全之前,根据客户提供的数据传输方式,如 EDI、电子邮件、传真等方式向客户发送提单副本。

9.客户服务管理方面

按客户要求的联系方式,如传真、EDI、电话或电子邮件与客户进行联系。维护客户信息数据库,包括通信方式和要求的环境、堆场、集装箱以及联系人、账单信息、地址、信用状况和客户标识等。为客户和客房服务提供电子化的手段跟踪货物的运输信息。

为客户提供必要的费率、合同、订舱查询功能以及用于调查和解决账单问题的账单历史信息。

10.财务管理方面

具有每周、每月为客户提供合并账单的能力。可按航次和客户来追赶踪有关的盈利信息。按照货运、航次和客户建立成本核算模型,真实地反映成本产生的行为。

11.企业内部管理方面

以电子方式在生产的第一线产生数据的源头获取数据,防止数据的重复输入。系统中的数据在整个企业中实现数据的共享。利用工作流技术指导和管理工作流。

细化访问路径,形成多重安全机制。确保数据整体性,建立质量保证机制。

结论

随着全球经济融合步伐加快,物流业将越来越发达,货物流转速度呈加速趋势。集装箱运输界作为全球物流运转的枢纽对作业效率的追求永无止境,因此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中国集装箱运输业的战略目标之一:就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市场竞争力,以信息化推动集装箱管理现代化,使运输行业运行更加高效、业务流程更加顺畅、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可以预见,在未来十年、二十年里,更多有利于提高集装箱运输效率的新的信息技术将落户物流企业,集装箱管理依靠信息技术产生的效益会越来越大。

致谢

首先感谢宋春华老师、钟更进老师,廖鸿鹏老师等对我的悉心教导,特别是感谢廖鸿鹏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指导我的毕业论文;在这大学三年中,你们严谨细致的作风、循循善诱的教导一直影响着我学习、生活。

感谢我的同学们、室友们,从不同的地方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里,相互认识、相互帮助学习地走过这大学时光。

感谢我的亲人,特别是我的父母,养育之恩,无以回报,我希望你们永远健康快乐。

回顾这三年,我的心情无法平静,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谢谢你们!

上一篇:盲同步估计下一篇:商业空间设计理念论文